ZKIZ Archives


神經錯亂?-中民燃氣(681)

2008年5月發生的事會影響截至2008年3月年結的業績?他們是神經錯亂嗎?把業績超越未來地計算?

減值不是計入截至2009年的業績嗎?這可是管理層用來推諉管理失誤過錯的藉口來的,這家公司這樣做是為了甚麼,不過我肯定這不是好股。


公司公告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14/LTN20080514113_C.pdf
盈利警告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及準投資者,本集團截至2008年3月31日止財政年度之業績預期將因(其中包括)本公司數間位於川渝地區之附屬公司(「該附屬公司」),於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黎克特製7.8級強烈地震而受到不利影響。

該附屬公司占截至2007年9月30日止6個月期間綜合業績之 (i)集團營業額約20.6%和 (ii)業務分部內供應燃氣及接駁燃氣管道分部之分類業績約33.8%。 因地震災情嚴重,損失(包括其它)物業、廠房及設備、商譽和無形資產之減值亦在計算中。

由 於本集團截至2008年3月31日止年度之綜合業績於本公布日期尚未敲定,故本公布所載資料僅屬董事會按照現有資料之初步估計。 因此,董事會於現階段無法就財務影響提出確實及進一步之資料。 本集團表現之進一步詳情將於截至2008年3月31日止年度之末期業績公布時披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3

[惡搞文]孔就生神經隨筆: 發神經

大傻仔突然變成產量暴增至每周十篇的博客,指控大頭蔡其實是一個大老千,曾經呃過唔小小股民的錢。大傻仔算是一個年輊人,當年他寫這文章可能大傻仔仲讀緊中學。大傻仔聲稱這次增產只是一個開始。

這宗事件牽連的層面甚廣,有不少地方值得討論,例如大頭蔡是咪搞咁多財技,呃過幾多股民錢咁。大傻仔利用大頭蔡呢一句「我對其中一個問題感興趣」,大傻仔擺出道德武士的姿態,強調若不及教訓屢次騙錢的大頭蔡,將來他們非法盜取的不單是金錢,所以這是不容輕視的道德問題。大傻仔能否在這場道德戰役上勝出?

大傻仔非正式的調查顯示,大部分時間大頭蔡是明知故犯的,而且大部分認為從股民手中騙取金錢不應定為不道德的問題。對於大頭蔡而言,數以百計,甚至是數以千計的上市公司都作出同一行徑,就算有時是犯法,也覺得是無傷大雅。文章增產被人發現後,只有一半財技老千暗中表示將停止騙取股民的錢。據統計,單是在香港,使有大約600間上市公司是老千,所以這不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玩意。

大頭蔡當年「認為」大傻仔的惡搞未必具阻嚇作用。年輕人生活的特徵是,責任少、時間多、膽子大。惡搞財技老千是時髦、方便的玩意,不容易因一小撮上市公司靠嚇被嚇倒。大傻仔又引用非正式調查,惡搞財技老千在購買股票的習慣上,只有三分之一人減少買老千,大傻仔反而要注視惡搞為博客帶來的負面印象。

大傻仔打出的「道德牌」漏洞頗多,不但爭取不了公眾的普遍認同,同時得罪了財技界「米飯班主」上市公司老闆,暴露出大傻仔博客的發展前景已大不如前,唯有使出一招「發神經」來壯大聲勢。

但你又知唔知呢篇野乜水寫的? 原參考篇文標題叫發爛渣,文章日期是剛好117個月前的同一日,我覺得自己真是玩上身玩到上在癮,呵呵呵。

孔就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772

神經學角度:創業者該如何激發團隊潛能?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8/58313.html


人們總是期望自己獲得的報酬與付出的努力相匹配,但現實情況並不總是支持這種想法。人們的大腦,會如何彌補理想與現實的差異?

眾所周知,完成一項任務時付出的努力程度,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對接下來獲得報酬的價值評估。然而,付出的努力究竟會被視為一種成本,還是本身有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學界一直眾說紛紜。我所在的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的團隊設計了一項實驗任務,探索了這一被廣泛熱議的話題。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行為大腦研究》(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通過研究結果我們發現,為完成任務而付出努力可能提高人們對報酬的價值評估。這種行為可以被運用到企業管理實踐中,精明的管理者能通過給樂於挑戰自我的員工安排所需努力程度更高的工作來激勵他們——而他們的努力,會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令他們心滿意足的主觀價值。

在我們的實驗中,每位被試需要完成一定數目的加法、乘法運算任務。由於乘法運算相比加法運算更為複雜,人們完成乘法運算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更高。如果被試沒能成功完成任務,自然不能獲得相應的報酬;如果問題被順利解決,則無論剛剛完成的任務是加法還是乘法,被試都有50%的概率獲得10元報酬。研究者記錄下被試參與實驗全程的腦電(EEGs)數據。

實驗設計示意圖。被試需要完成所需努力程度不同的兩種任務。乘法運算代表高努力程度任務,加法運算代表低努力程度任務。每道計算題,他們需要在十秒內從三個選項中做出選擇。圖片來源:Q. Ma et al.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61 (2014) 1–7.

有兩種腦電成份(ERP Component)可以反映人們對於報酬評估的認知加工過程,分別是反饋相關負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和P300。反饋相關負波的波幅反映了人們的預測偏誤,以及人們對於結果的情感性評估,P300的波幅則反映了人們對於結果的動機性評估。

我們發現,人們付出努力完成乘法任務後,不僅十分關注任務完成情況,更關心成功完成任務後,最終有沒有獲得相應的報酬——換言之,如果成功完成乘法任務後獲得了報酬,人們會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果,如果沒有獲得應得的報酬,人們則會表現得十分沮喪而失落。與此相比,人們對於付出努力程度較低的加法任務可謂是有些漫不經心了,不僅並不在意任務的完成情況,成功完成任務後也不刻意追求獲得相應的酬勞,大有安之若素的態勢。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實驗結果並非源自被試參加實驗後的問卷調查,而是真實地反映在被試完成加法、乘法兩種任務後反饋相關負波、P300兩種腦電成份波幅的差異上。

事實上,認知失調理論(Cognitive Dissonance)對這一發現做出了很好的解釋。當人們的信念與體驗之間存在差異時,人們試圖去減小這種差異。根據管理學的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人們期望自己最終獲得的報酬與付出努力程度相匹配。本研究中,被試最初持有的也是這樣的信念,然而,現實情況並不支持這一信念:無論被試成功完成了加法還是乘法,有50%概率獲得的都是同等數額的報酬。為了降低這種差異,人們會更加珍視成功完成乘法任務後獲得的報酬,增加對其的價值評估;儘管獲得的報酬數額未變,獲得報酬的主觀價值卻與付出的努力程度呈正比了。

其實,人們並不是只有在實驗室中才會賦予努力以內在價值,類似的情景在工作場景中每天都在上演。在高科技企業、跨國公司工作的白領們,並不樂意被分配的任務是簡單、機械的重複勞動;相反,他們樂於挑戰自我,完成那些更為複雜、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工作,並且從中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這一研究發現,似乎也成了老闆們的福音:要想讓手下的員工心甘情願的為你賣命,似乎並不一定要為其許諾高薪:給他們分配更有挑戰性的工作吧,他們會更加努力,並且在努力工作中找到內在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161

耕地銳減、人力短缺 中國農改牽動敏感神經 糧食問題為何是習近平的頭號任務?

2014-01-27  TWM
 
 

 

習、李團隊執政周年,選擇把焦點投注在農業問題。比起地方債,農業改革關係到二億農村勞動力的去向,以及基本的糧食供應安全。由於牽涉到敏感的土地產權,未來改革難度不小。

撰文‧周岐原

二○一四年,當習、李團隊全面接班一周年之際,習近平最關注的,不是牽動全球金融業敏感神經的地方債,而是中國的農業。

證據一:一四年一月十九日,中國國務院發布「一號文件」,公文名稱是《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這是中國國務院連續十一年,把全年的第一份官方文書,用來宣示農業相關政策。

證據二:一三年十二月,向來為隔年施政定調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幕。在會後提出的六大工作重點裡,「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十個字,被列為第一大任務;地方債問題,反而只排在第三位。

外界公認,總規模超過十九兆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九十三兆元)的地方債務,是最可能造成一四年中國經濟動盪的未爆彈。然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眼中,地方債的重要性,竟然不如確保糧食供應來得大。原因何在?

農業三大挑戰是頭號任務

其實從數字觀察,中國並不缺糧食。因為一三年中國糧食產量約六億公噸,以二%成長率創下新高。然而,一三年中國也進口穀物達七千萬公噸。既然連年豐收,為何習近平又把農業當成頭號任務?

「進口糧食主要用在飼養牲畜,這是飲食結構大幅改變帶來的需求;解決中國基本糧食需求,問題其實不大。」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梅建平分析。「轟轟烈烈的工業化浪潮,使中國政府幾乎不可能依靠國內產量,來滿足中國的食品需求。」《華爾街日報》也指出。

「從現在來看,(中國)農產品價格還會持續上漲。」申銀萬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直言:「城鎮化,首先是農村問題。」楊成長分析,中國農業正面臨土地有限、成本激增和效率不足三重考驗,處理這些挑戰的難度,並不亞於地方債問題。

當中國的工業和城市建設不斷發展,地理位置較佳、適合人居的農地,一點一滴受到侵蝕,甚至連帶拉動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攀升,也就成了無可避免的結果。

歷年來,中國政府都將維持總耕地面積在十八億畝,並將其列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國土資源部的最新普查顯示,耕地面積仍然維持在這條紅線以上;然而警訊也一一浮現。例如中國約有二.五%的耕地,已經受到重金屬等各種汙染,日後恐怕再也無法耕種。

另一方面,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趙燁,則針對耕地短缺提出警告;他指出:「從一九九七年至二○一○年,全中國被各種名目占用的耕地,總面積相當於半個海南省!」再者,從事農業的收入比不上工業和服務業,使得農村人力短缺,同樣是棘手問題。以就業人口來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各吸納中國三分之一的就業人口;但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量中,工業和服務業分別貢獻約四五%,農業僅僅只有九%上下,效率和產值難以提升,造成年輕勞動力普遍不願從事農業的現狀。「青壯年幾乎都走了,村裡只剩老人與兒童留守;面臨農忙的時候,反而還要請人來幫忙。」楊成長說。

農地自由轉讓改革 牽動民意他認為,解決中國農業問題,必須先從制度做起。「農村改革,關鍵在土地流轉、集中化。」他解釋,土地唯有集中經營、形成規模經濟,才能引進機械耕作、降低使用勞力的成本;同時,大型農場化的經營,可以讓農產品統一標準,提高品質之餘,無形中也方便對食品添加物和農藥的管理。

其實,在中國企業家之間,投資發展精緻農業,早已成了「時尚流行」。例如網易創辦人丁磊,默默在浙江安吉養豬三年,豬肉已經進入生產階段;另外,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也投資十億元人民幣,生產桃子和藍莓。

實施土地轉讓,固然是經濟學上的合理選擇,卻也將牽動中國社會最敏感的神經。因為土地是農民僅有的生活保障,一旦土地出售,政府又不能提供生活保障或就業機會,農民謀生可能就會有問題。歷來的社會紛爭,每每因土地產權而起,因此在土地改革上,中國審慎無比。「所以一方面要(開放土地)集中、流轉,另一方面,要保障最終所有權不變。」早在朱鎔基擔任國務院總理時代,中國政府就對「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等三農問題高度關注,提出一連串政策。未來九年,中國的農業改革如何落實,正考驗習近平、李克強的能耐。

從三組關鍵數字,

看中國農業告急

糧食安全是今年第1重要任務,地方債排行第3中國1/3勞動力從事農業,但產值僅占全國GDP9%中國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僅為世界平均值的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83

userfield談國外啥藥好賣(2):中樞神經藥 userfield

http://xueqiu.com/4777061674/27496754
本來基於埃索的熱度和地位,準備第二篇寫質子泵抑制劑的,但是看到大家和@文藝小散  更關注麻精類領域,所以先介紹一下美國中樞神經類藥物,包括麻醉、止痛、精神分裂、抑鬱、癲癇、老年痴呆等品種!
查看原圖
其實如果不區別麻醉、精神以及神經三大類的話,可能中樞神經類藥物是美國百強榜佔比最大的一類藥物,佔有17席。

抗精神分裂藥:

1-阿立呱唑:立普妥過了保護期之後,坐上頭把交椅的是精神類的阿立呱唑,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美國人對於精神類疾病的重視。國內市場,是大冢、中西和康弘三分天下的格局,康弘憑藉口崩片的劑型優勢佔據了一半的市場份額。

36-喹硫平緩釋/83喹硫平:12年阿斯利康的思瑞康普通片劑專利到期導致銷售額銳減,據說之前富馬酸喹硫平片是年銷售額超過30億的重磅藥,好在阿斯利康後繼有人——開發了緩釋劑型,繼續維持思瑞康在精神領域的重要地位。國內有批文的企業包括蘇州第壹製藥以及復星旗下的洞庭藥業,但是都是普通片劑的劑型。而緩釋劑型方面洞庭、第一製藥、齊魯等企業正在申報。

85-奧氮平:禮來原研的奧氮平是氯氮平的升級版,1996年通過FDA上市,2011年專利到期,這個也曾經是銷售規模超過30億刀的大傢伙。國內除了奧氮平除了原研的禮來外,國內有江蘇豪森5mg、10mg片劑(歐蘭寧)於2001年獲批,常州華生製藥的原料藥及其5mg片劑(悉敏)於2003年獲批准,個人印象奧氮平可能是國內精神領域中國內藥企單品銷售規模最大的品種了,豪森的歐蘭寧估計快奔著10億去了!

抗抑鬱藥:

3-度洛西汀:關於抗抑鬱藥物,美國和國內都比較類似,是少數重磅藥統治了這個領域,在美國禮來的欣百達以超過50億的規模排名季軍,足以說明美國抗抑鬱藥物的市場容量。但是在國內的話則整體容量相對小了很多,大約幾億規模。說說國內的形勢,除了原研,只有中西製藥有片劑和膠囊的製劑生產批文以及萬代製藥的原料藥批文,而恩華13年新獲批算是二仿,並且同時擁有原料藥和製劑批文。度洛西汀的大品種、競爭格局好的特點注定是未來恩華重點經營的品種之一;雖然後面還有石藥、華海等幾家排隊報審,但是度洛西汀2014年保護期到期,估計之前不會在下新批文了!

86-西酞普蘭:西酞普蘭和度洛西汀一樣是選擇性5-羥色胺再吸收抑制劑(SSRI)型的抗抑鬱藥,原研是靈北製藥,最早上市的是「喜普妙」(Celexa),而看排名中應該是「來士普」(Lexapro),也就是僅含右旋體的艾司西酞普蘭。國內市場的話西酞普蘭的批文較多,大約有十幾個批文,西安楊森的喜普妙,佔有80%的市場份額。而類似Lexapro的品種則是山東京衛和四川科倫獲批S異構體艾司西酞普蘭。

89-文拉法辛:排在89位的是輝瑞的文拉法辛緩釋-怡諾思XR,這個品種08年是將近40億美元的重磅品種,鑑於專利於2008年到期,怡諾思的全球銷量急速下滑,但是不可否認文拉法辛仍然是抗抑鬱藥物的五朵金花之一。在國內文拉法辛也是前五名的大品種,雖然批文不少,但是市場份額基本被原研的惠氏和擁有緩釋劑型的成都康弘瓜分,所以這個市場驗證了得劑型得市場的邏輯。

抗癲癇藥:

19-普瑞巴林:作為加巴噴丁的升級版,我更願意把普瑞巴林也歸入到抗癲癇藥物,但是普瑞巴林增加了纖維肌痛綜合症這個新適應症,現在已成為TOP20的重磅藥了!國內重慶賽維藥業已經在13年拿到了批文,現在國內報審的企業包括恩華、恆瑞、華海等數家企業。

79-拉莫三嗪:估計這個品種是華海藥業的投資者13年談到最多的詞了吧!GSK的這個重磅抗癲癇藥09年專利到期,GSK銷售規模估計出現較大規模的下降,但是同時也成就了華海的海外製劑業務。國內方面,抗癲癇類疾病本來就是小病種,拉莫三嗪位居前五,大約佔有10%市場份額,估計還是GSK的利必通佔主導,國內只有三金有製劑批文,但是估計也沒有上規模,而華海方面有原料藥批文,並且正在申報製劑批文!

84-托吡酯:托吡酯為吡喃果糖氨基磺酸酯化合物,是廣譜抗癲癇藥物,原研是強生的妥泰。國內只有楊森進口,國內藥企包括恆瑞和解放軍毒物藥物所申報了托吡酯緩釋劑型。

阿爾茲海默-老年痴呆藥:

25-美金剛:作為NMDA受體抑制劑的鹽酸美金剛是治療老年痴呆的重磅藥物,鹽酸美金剛是谷氨酸受體拮抗劑,可以阻斷谷氨酸濃度病理性升高導致的神經元損傷,主要用於中重度AD患者。由於作用機制不同,鹽酸美金剛可與膽鹼酯酶抑制劑合用,增加療效。國內藥企之前大部分批文集中於膽鹼酯酶抑制劑,包括鹽酸多奈呱齊片、石杉鹼甲膠囊、氫溴酸加蘭他敏片、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膠囊等,13年SFDA批准了珠海聯邦的鹽酸美金剛仿製藥。

92-多奈呱齊:原研是衛材的安理申,多奈呱齊作為膽鹼酯酶抑制劑是另一個老年痴呆重磅藥。國內恩植、豪森等企業的批文不少。

說到阿爾茲海默-老年痴呆症,是國內外用藥區別最大的一個病種,國內不和你玩靶點治療!看一看國內排名靠前都是什麼藥——神經節苷酯、銀杏葉製劑、奧拉西坦、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依達拉奉、長春西汀、鼠神經生長因子、燈盞花都是國外不上檯面的神藥!

催眠藥:

55-艾司佐匹克隆:佐匹克隆是非苯二氮卓類催眠藥,艾司佐匹克隆就是國內所謂的右佐匹克隆,為佐匹克隆的右旋單一異構體。國內有批文的包括天士力旗下的帝益、康弘以及上藥旗下的中西藥業。另外,佐匹克隆好像進來新版的基藥,主要廠家包括天津華津製藥的膠囊劑和齊魯的片劑。

96-唑吡坦:唑吡坦為咪唑吡啶類衍生物,是第三代非苯二氮類鎮靜安眠藥。現在賽諾菲-安萬特由於專利到期的原因,銷售額下降到不到1億,但是賽菲諾-安萬特同時也推出了唑吡坦緩釋劑型Ambien CR來延長這個品種的生命週期。國內豪森和千金湘藥2000年最早拿到了酒石酸唑吡坦的批文,近幾年魯南-新時代、羅欣、量子高科也都分別拿到了分散片、膠囊、口崩片等劑型批文。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多動症:

28-賴右苯丙胺:賴右苯丙胺是2007年通過FDA上市的新分子實體,並於2013年獲批了(ADHD)兒童及青少年維持治療的適應症,該藥既往僅被批准用於ADHD成人維持治療。二甲磺酸賴右苯丙胺成為唯一一種被批准用於所有年齡大於6歲的ADHD患者維持治療的興奮藥。

70-托莫西汀:原研是禮來的擇思達,作為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重攝取抑制劑(SNRI),其結構與氟西汀類似。該藥是惟一獲得美國FDA批准的用於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多動症)的非中樞神經興奮劑,是治療注意多動缺陷障礙的一線藥物。國內只有天晴和天方兩家企業獲批。

止痛藥:

17-羥考酮:其實止痛藥在國外是容易出重磅藥的領域,無論是半合成蒂巴因衍生物的羥考酮還是普瑞巴林以及非甾體消炎藥-塞來昔布都成為了重磅藥,印象中13年號稱美國漲幅最大的是研發芬太尼舌下片的藥企。而國內由於管理嚴格,麻醉品還沒有顯示出其真正的威力!國內只有北京華素製藥09年拿到了鹽酸羥考酮的批文,恩華申報了布洛羥考酮的複方製劑!

阿片成癮藥:

30-丁丙諾啡舌下片:有時候覺得很有意思,為了鎮痛,研發出了阿片類止痛藥,然後由於阿片成癮又有了丁丙諾啡這類阿片成癮藥。丁丙諾啡是一種兼具有阿片受體激動和拮抗活性的藥物,低劑量能顯示阿片受體的激動活性,高劑量則出現阿片受體拮抗作用。很多時候使用丁丙諾啡來對海洛因成癮者進行戒毒治療。國內作為一類精神類藥物管制,只有天津藥物所、青海製藥廠以及麗珠有批文。

大家看了美國十幾個中樞神經系統重磅藥之後,是否也期望著國內有相對應的不錯標的吧!但是結論包括幾方面1、有相關企業,包括人福、恩華、華海、復星-洞庭、上藥-中西以及準備IPO的康弘;2、很遺憾的和大家說,國內現階段中樞神經類藥物很難出重磅藥,如果我告訴你康弘擁有阿立呱唑口崩片和文拉法辛緩釋這樣重磅批文,但是2011年銷售額分別只有1.5億和9000萬,你是否有點洩氣呢!3、但是放眼未來,這類藥物是非常非常有潛力的藥物,也就是說後勁比較足,畢竟國內精神神經類疾病的就診率慢慢在提高,醫院也需要更多藥理清楚、療效確切的藥物。

附錄:2013財年美國藥品銷售額TOP1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02

iBeacon – 連接虛擬和物理世界的神經元! 余曉光

http://xueqiu.com/5277310522/29824774
余曉光 2014年6月$蘋果(AAPL)$

蘋果這幾年的股票估值一直在10倍左右波動,因為iPhone佔收入比例高達50%以上,雖然軟件收入也非常豐厚,但是估值一直上不去。投資者這些年來一個最大的疑問就是蘋果在手機成功之後還能找到一個新的巨大市場,去開闢新的收入渠道麼?讓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大象,如何快速奔跑起來?

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都是新的領地。但這兩個市場屬於全新的領域。無論用戶教育和實際應用上,都需要長期的積累和發展。市場規模還遠沒有到手機市場的規模,蘋果需要一個更大的已有市場,發現其中可以被蘋果軟硬一體優勢所顛覆的機遇。而這個市場的佈局蘋果已經在幾年前就在培育,這就是支付市場!

移動支付=一切支付

無論是PAYPAL還是支付寶,都屬於PC時代的產物,而PC時代的產物,受到物理環境的限制,無論轉賬匯款還是在線購物,都離不開電腦。而在移動時代,應用場景並沒有隨著設備的改變而發生太大變化。以前用戶通過PC訪問jd.com下單購買遠程倉庫中的商品,現在用戶通過手機APP,完成同樣的購物流程。現在的移動購物,改變的只是購物工具,而並沒有改變購物本身。人在生活場景的購物行為,並沒有被科技入侵。這其中主要矛盾是連接線下與線上的方式過於繁瑣,就算是掃一掃也需要強烈的用戶主動性,在實際操作上並不比掏錢-找錢更便利。

科技遵循著至上而下的發展脈絡,好比血液通過主動脈流向分支血管,再流向毛細血管,最終才能與肺泡中的氧氣完成代謝循環。當前的移動互聯網,在支付的環節雖然已經走到了毛細血管的環節,但是依然延續著分支血管的作用,並沒有打通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隔閡,這是因為缺乏更為主動的媒介去完成最終的「價值交換」。

iBeacon最早只是用作蘋果商店裡給進店的蘋果用戶,推送提醒和廣告,而隨著iOS8的發布,iBeacon的價值如冰山,慢慢浮出水面,Google突然驚醒,推出了自己的NearBy。 從目前看到的冰山一角,iBeacon是蘋果打通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神經系統連接的媒介。
查看原图
什麼是iBeacon技術?

通過使用低功耗藍牙技術(Bluetooth Low Energy,也就是通常所說的Bluetooth 4.0或者Bluetooth Smart),iBeacon基站可以創建一個信號區域,當設備進入該區域時,相應的應用程序便會提示用戶是否需要接入這個信號網絡。通過能夠放置在任何物體中的小型無線傳感器和低功耗藍牙技術,用戶便能使用iPhone來傳輸數據。

查看原图

NFC標籤的理論有效距離只有20cm,而最理想的使用距離只有4cm,範圍可謂非常之小。同時,手機等移動設備必須搭載NFC芯片才能支持NFC通訊。iBeacon的信息傳輸距離可達50m左右,感應器對iBeacon的用戶距離感知可精確到釐米級別,而且如今幾乎每部手機都支持藍牙技術。

連接物理和虛擬世界的神經末梢

查看原图
iBeacon作為蘋果技術中少數的開放系統,允許Android或其他平台應用共享iBeacon的便利,依賴蘋果iTunes八億註冊用戶。再加上指紋識別在這次WWDC會議的端口開放,蘋果通過開放iBeacon,指紋識別,和支付用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O2O生態系統。

iBeacon讓被互聯網銷售打的喘不過氣的傳統商家擁有了反擊的武器。倫敦西南部的新興社區 Brixton 即將大規模採用iBeacon 技術。250名商家很快將整合 iBeacon,為即將來到的移動支付浪潮做好準備。之前 iBeacon 在零售業主要用途是推送廣告、優惠信息、產品信息。

在iBeacon技術的場景下,手機成為對周圍環境感知的延伸。用戶獲取周圍信息的成本也大為降低,只需走入覆蓋場景中,自然就會收到商戶的優惠推送,用戶在不同場景之間移動,信息的更替自動。NFC技術在使用場景上非常窄小,並且在使用方式上也很「刻意」,還沒有來得及普及就過時了。

從iBeacon和指紋識別功能的開放,可以看出這些應用的普及,是有賴於整個市場的力量去參與的。從iBeacon技術的應用場景中,近場支付只是其中一個環節。但任何新技術的普及如果找到一個傳統巨大的低效率市場去突破,那麼社會的力量本身就會讓這個新技術更好的被市場所接受,而在此基礎上,其他偶發場景中的應用,才會在這個深厚基礎上發展起來。iBeacon讓線上高度發達的互聯網世界和線下傳統物理的世界建立起了無障礙通道,虛擬的應用會被毛細血管運輸到社會場景的各個分支血脈之中與之對接,從而實現發達的互聯網世界對傳統物理世界的信息交互和效率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76

圍住神經貓,朋友圈瞬間爆紅是如何煉成的?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4/144406.html
i黑馬註:黑馬哥前兩天就在朋友圈看到了那隻神經貓,不過沒太在意,沒想到這兩天這只神經兮兮的貓以秒速情形迅速在朋友圈爆紅。當黑馬哥瞭解到這個小遊戲僅僅開發了一天半時,頓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你說,怎麼就這麼大捏~跟隨黑馬哥看一下爆紅背後有著怎樣的秘密吧!

「無心插柳」是泥巴怪公司給《圍住神經貓》大熱現象的總結,這個原本只為「拉點用戶」而花一天功夫做的HTML5小遊戲,兩天之內就成為了微信朋友圈最流行的娛樂。
 

■ 柳成蔭
 

面對這種意料之外的爆紅,《圍住神經貓》的開發團隊卻有些不知所措,他們本來是某個大公司旗下的一個小項目組,共有16個成員,計劃中的項目是做個「正經的在線兒童社區」,此類小遊戲並非團隊的主要方向,他們只是「無意中發現可以在微信上分享HTML格式的小測試或小遊戲來聚攏用戶,於是就花了1天時間做了這麼個小東西」。
 

\

遊戲實際流程(Gif打開可能較慢)


《圍住神經貓》不是他們開發的第一個小遊戲,在此之前,他們曾開發「青蛙過河」之類的產品進行測試,他們為自己定下的總體基調是「簡單好玩能攀比」,但直到這周《圍住神經貓》上線的前兩天,這種開發行為還屬於夾縫中求生存的小打小鬧。
 

但《圍住神經貓》不同,開發組成員鮑陽(化名)目睹了這個遊戲爆發的全部過程,第一天看到公司的人零碎地轉一轉,接下來兩天就沉寂了下來,但後台數據還在增長。到了第三天下午,他突然發現公司以外的朋友開始轉,到了第四天上午,他發現自己朋友圈裡基本80%的朋友都轉發了這款遊戲的成績分享,《圍住神經貓》已經成了一個現象。
 

根據觸樂網記者得到的數據,僅今天上午,就有230萬個玩家進行了遊戲,這是前一天同時段的400倍。由於今天一早就引起了話題性,各媒體和社交平台都開始自發傳播,按照病毒推廣勢頭預估,今日玩家數量應該超過數千萬,樂觀地估計,甚至可能過億。
 

和前文提到的《青蛙過河》相仿,項目組的初衷是找幾個受眾大的小遊戲改編,「神經貓」也不例外,遊戲的玩法可追述到2007年日本遊戲設計師Taro Ito製作的《黑貓》(Chat Noir),這幾年國內的仿品Flash遊戲也不鮮見。
 

\

 

遊戲的原型之一——《黑貓》
 

模仿其他作品的玩法,使用未經授權的美術素材,這些行為對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惡搞遊戲而言,或許不算太大問題,但對有著大公司背景(據記者調查,該遊戲開發組只是公司旗下的一小支項目組)的產品來說,卻是難以規避的風險。
 

《圍住神經貓》爆炸式的流行並不在項目組的考慮之內,當名氣達到一定程度,先前的小問題便有可能成為大隱患。版權糾紛正是他們可能面臨的最大隱患。按照鮑陽的話說:「節操方面的問題一開始委實沒放在心上,誰一開始能想到(人數)就這麼破千萬了。」
 

相比玩法,更麻煩的是美術素材的問題:遊戲裡的「神經貓」採用了日本漫畫《全是貓》的形象,但在項目組在開發時並沒有取得《全是貓》漫畫形象的授權。
 

\


「其實我們倒很想和漫畫作者溝通下的,一方面道個歉,一方面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性。」鮑陽對記者說。觸樂網獲知,這家公司目前已經開始著手解決關於版權方面的問題。
 

■ 一個遊戲,一條段子
 

回到「神經貓」本身,可能這個遊戲已經在你的朋友圈刷屏,與其看遊戲介紹,不如自己去嘗試一下——饒是如此,我們依然會簡單介紹一下:遊戲規則像一個異化版的圍棋,有著適度的隨機性和巧妙的數學謎題,玩法也足夠輕量。在遊戲中,你所做的就是通過點擊圓點圍住神經貓——這種遊戲玩法既適合點開就玩,又有一定的重複深度和挑戰性。
 

《圍住神經貓》大概具備了一個流行小遊戲的很多優良特徵:上手簡單又不失挑戰性;醒目位置大大咧咧地顯示著網絡流行俗語;欠欠的貓形象加賤賤的表情讓人忍俊不禁;默認分享模版「我沒有圍住它,誰能幫個忙」和「我用X步圍住神經貓……你能超過我嗎」,恰到好處地撩撥起玩家攀比的心態。
 

但以上所有的分析,在這類現象級事物面前,總免不了事後諸葛亮的嫌疑,所謂的分析跟廢話沒什麼區別,因為它本質上是個「段子」式的產物,你會分析一個微博上轉發過萬的段子有什麼必然轉發過萬的理由麼?
 

沒人能說清楚「神經貓」的成功路線,哪怕是項目組自己,也只能從身邊親朋好友的分享來感受遊戲詭異的擴散速度。開發組成員試圖還原遊戲傳播過程中的節點,第一個節點是「神經貓」遊戲引擎的官方網站把該遊戲置頂,此外是是幾個專門收集HTML5遊戲的微信公眾平台把「神經貓」放到了很顯著的地方。「但這些平台的訂閱者我覺著大部分都是開發者」,鮑陽隨後補充,「所以我相信這些算是自然結果的里程碑,大部分流量應該還是民間的病毒傳播。」
 

所謂的「自然結果」,是指遊戲傳播到一定數量級後,會有媒體和名人自發傳播,比如「神經貓」傳播到今天,果殼和知乎上便出現了一些相關的技巧討論,進一步推動影響力擴張,此時的傳播路線已不可考。
 

\


像人氣明星張亮也會在朋友圈分享「神經貓」
 

面對突如其來的成功,開發組表現出了足夠的冷靜。他們現在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相互吐槽。有成員說:「我們加個廣告條就能賺大錢了,別做什麼兒童社區了」,還有人假裝沮喪:「前面三年做的工作毫無價值」。有人揶揄序和美術同事,開玩笑地說一些「苟富貴,勿相忘」之類的話。鮑陽告訴記者,「內部的氣氛很歡騰,但基本上還是保持著理智的平常心做該做的事。這件事帶來的後續效應,相信即便我們不去想不去看,也會慢慢成型的。」
 

作為當事人,對整件事情的感想又如何?鮑陽的回答有些意味深長:「為團隊高興是肯定的,但我們只是身處這種速朽的現象,無非是搭上大浪尖的小雜魚而已。」
 

■ 遊戲越傻,人們越愛玩?
 

時長關心應用市場排行榜的朋友或許會發現,自打《Flappy Bird》開了個壞頭,《2048》推波助瀾後,這幾個月的大眾「喜聞樂見」手游經常呈現出「返祖」的現象。時不時有簡單到極致的手游名列免費榜前茅,我們固然讚許那些設計巧妙,短小精悍的創意佳作,但當這類產品開始扎堆出現,並且俘獲大多數人的目光,這事就變得不那麼正常起來。況且這些手游很多都稱不上「設計巧妙」,視覺表現粗糙,全部內容靠一個創意來支撐——還往往是剽竊來的創意,粗暴地考驗反應力和直覺,是這類遊戲的一大特徵,以至於有媒體曾發出「遊戲越傻,人們越愛玩?」的感慨。
 

\

 

美區免費榜前五名一度被各種《100個球》之類的「小遊戲佔領」
 

類似的產品我們能看到很多,換皮的《Flappy Bird》和《2048》不多談,《別踩白塊》《100個球》《The Line》《瘋狂伐木工》《一個都不能死》……這些小遊戲已不能像早年那批小遊戲那般設計精巧讓人眼亮(如《割繩子》《切水果》等),彷彿受到「鳥和2」一夜爆紅的啟發,一部分遊戲開發者突然抱起了中獎的心態,反正成本簡單,只要找到一個不走尋常路的表現形式玩法,就有可能獲得爆髮式的成功。就在眼前,中國區App Store還有一款主打重口味的摳鼻屎遊戲《X鼻科醫生:鼻屎狂》打入了免費榜前列——類似的遊戲有很多,但似乎搏出位就能獲得更多的關注。鮑陽對這種情況也表示困惑:「我是從小玩FC長大的,眼看著市場上流行的東西越來越看不懂了,真心想說句『No Country for Old Man'。」
 

在觸樂網的評測中,曾對在美國區短暫流行的現象級遊戲《100個球》給出過這樣的討論:
 

說到底,所謂的「優點」都不能證明《100個球》是一款優秀的手機遊戲,我們還是沒有回答一個問題:《100個球》為什麼會流行?這個問題的背後還有無數個相似的問題:《Flappy Bird》為什麼會流行?《2048》為什麼會流行?
 

縱觀這一系列彷彿流水線生產的小遊戲,他們有無數的共同點:規則簡單、操作無腦、畫面單一、難度偏高但沖分只依賴簡單重複,最奇怪的是,他們都沒想過,也沒準備好流行。對於絞盡腦汁試圖火一把的開發者來說,這些奇奇怪怪的非正規軍真是讓人恨得牙癢癢。流水線小遊戲們沒有豐滿的故事,當然也就沒有新手村,沒有結局,除了有趣的規則,他們必須依靠社交網絡推波助瀾。在互聯網冷酷的數據流水裡,他們可能和一條微博段子、一個Doge Meme沒有本質區別,流行與否,取決於網民手中的分享按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15

《大咖論戰》升息預期撩動牛熊兩派敏感神經 美股泡沫危機 澆不熄資金熱情?(132-135)

2014-07-28  TWM
 
 

 

升息預期轉濃,華爾街各投資大師開始隔空叫陣,同一份資料也能解讀出相反看法。實體經濟疲弱下的股市漲潮是不是非理性繁榮,投資人也許霧裡看花,但對沖基金經理人對未來卻普遍樂觀。

撰文‧乾隆來

《我們正處於美國史上第三大的股市泡沫!》(We're in the third biggest stock bubble in U.S. history),七月十八日,《華爾街日報》的個人理財專欄作家艾倫斯(Brett Arends) 發出一篇讓讀者震驚不已的評論。艾倫斯引用財務顧問公司史密斯爾(Andrew Smither)從一八○二年累積至今、超過兩百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說我們正處於僅次於一九二九年、一九九九年的史上第三大股市泡沫之中!

艾倫斯是《華爾街日報》以及網路財經媒體Marketwatch最受歡迎的專欄作家,他的每日專欄《R.O.I》有超過十萬名追隨粉絲,以「反羊群」的風格著稱。

最近艾倫斯對股市的上漲越看越不滿意,才剛剛在七月十五日發表過一篇《股市多頭搞錯的六大事實》,沒想到才過了三天,竟然立即升高為史上第三大泡沫的驚人之語,索性叫他的讀者賣光股票,不要再投資了。

為什麼現在是僅次於二九年、九九年的「史上第三大泡沫」,請容我們稍後再陳述。我們更感興趣的是,華爾街的投資專家與大師們,最近多空論戰的炮火不斷升高,立場越來越鮮明,用詞越來越火辣,電光石火的交戰,精采絕倫。

一四年已經是金融海嘯之後連續第六年的多頭市場,而且今年充滿了地緣政治的衝突,從伊拉克到烏克蘭,從越南到日本,大國衝突的地震頻率大增,類似馬航被飛彈擊中的「黑天鵝」,也已經飛過好幾隻了,但是德國股市突破萬點、紐約道瓊創下多年新高,連有地產泡沫的上海也穩穩站在兩千點之上,種種「異相」,讓多空雙方情緒暴漲到最高點。

例如,宣稱自己已經「膽小」、「不再像年輕時那樣豪賭」的六十一歲對沖基金大師杜肯米勒(Stan Druckenmiller),在七月十六日美國財經電視台CNBC舉行的大師論壇裡,就高聲指責「聯準會的(寬鬆貨幣)政策,滿載著令人憎惡的風險」,將目前葉倫所主導的聯準會,形容成載滿炸藥的大貨車。

資產負債表過度膨脹的泡沫杜肯米勒認為,這波美國與全球股市的上漲,不是來自於經濟基本面的復甦,而是央行零利率吹出來的泡沫。

杜肯米勒舉IBM為例子說,IBM目前的營業收入與七年前一樣,本業根本沒有成長,但是利用聯準會創造的超低利率,拚命向銀行借錢,拿來買回庫藏股,「IBM的銀行貸款暴增了三倍」,美國的企業用這種套利方式創造盈餘,拉高股價,創造了「資產負債表主導的多頭市場」。

簡單來說,類似IBM的美國大型績優公司,本業沒有增長,卻靠著金融操作來創造盈餘,讓公司債務暴增,一旦市場利率翻轉上揚,「滿載炸藥的大貨車」將會闖出大禍。

而杜肯米勒認為,有太多的證據顯示,未來幾年內的利率上揚是必然的,指標的聯邦利率(Fed Fund Rate)將在「遙遠的北方」(Way of far north,意指遠高於目前的水準)。

杜肯米勒不諱言自己有放空IBM的部位,這個空頭部位,剛好與巴菲特對作。

巴菲特在三年前開始買進IBM,成為他投資組合中持股最高的科技股,巴菲特持有IBM至今帳上獲利一四%,遠低於同期的史坦普指數漲幅,而且IBM過去十二個月下跌三%,相對於上漲超過兩成的股市,一來一回報酬率短少了超過兩成。

巴菲特也承認他「有點看錯」,不過,巴菲特沒有加入華爾街的多空論戰,也幾乎沒上任何媒體討論行情,這個老傢伙對於今年的行情似乎已經置身事外,世界首富的地位再度被墨西哥電信大亨史林搶走,他也完全不在意。反而在七月十七日,再度宣佈捐出二十八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八四○億元的巨額股票,給比爾蓋茲基金等五家公益團體。

杜肯米勒與巴菲特在IBM股票多空對決,另外兩位捉對廝殺的投資大師,看多賀寶芙的卡爾伊坎(Carl Icahn)與放空賀寶芙的艾克曼(Bill Ackerman),卻演出戲劇性的大和解。

債券天王認定利率難升

艾克曼放空賀寶芙兩年,不只發報告說「公司價值為零」,還為此發動了法院訴訟,伊坎則號召了一群對沖基金經理人全力拉抬,結果,在持續的多頭行情中,老薑伊坎大獲全勝。

但,令人意外的是,一度鬥得血流成河的伊坎與艾克曼,卻在七月十六日的CNBC節目中演出大和解,雙方同台相互擁抱,互讚對方,以戲劇化的結局,終結了兩年來最血腥的一場多空大戰。

伊坎是這波大多頭的大贏家,他從四百美元一路叫進蘋果,是這波蘋果大漲的多頭總司令,在賀寶芙大獲全勝,逼迫eBay分拆PayPal的訴訟也順利和解。伊坎過去被稱為激進派投資家,總是給外界兇狠、掠奪公司的形象,但是他這波名利雙收,形象頓時轉換成和氣生財的彌勒佛。

不過,多頭大勝的伊坎最近卻轉趨保守。他在七月十一日的訪問中說,「我認為,該對美股抱持審慎的態度。經歷這麼多年的上漲,投資人應該要謹慎小心。」另外一位最近新聞頻傳的投資大師,被稱為債券天王的葛洛斯(Bill Gross)則依舊站在多頭陣營中。他在七月二日的電視專訪中說,雖然目前的市場本益比看來偏高,但是關鍵還是在超低的利率。葛洛斯提出「新中立趨勢」(New Neutral)理論,認為聯邦利率將會長期維持在低檔,「如果利率回升到二%就止步不前,而不是歷史平均的四%……,那麼一萬七千點的道瓊、三五○基點的高收益債╱公債利差,仍將頗具吸引力。」葛洛斯認為,金融市場泡沫化的程度,「比部分人士認知的還要少。」葛洛斯的措辭算是溫和,「新中立」的理論也讓人三思才能領悟,相較之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教授希格(Jeremy Siegel)比葛洛斯更衝。希格拿掉學院教授掉書袋的身段,過去兩年高舉股市多頭總司令的令旗,不斷在媒體發表利多看法,希格的預測大獲全勝,上檔關卡一一被他突破,如今他已經將目標價調高至一萬八千點,認為一萬八「不是意外,甚至可能衝破兩萬點!」希格不是今天才喊出道瓊上看一萬八千點的,他在今年四月就公開宣稱「這波多頭市場,才打到第四局而已」(註:棒球賽打九局,第四局意味著尚未過半場)。希格教授站得挺直地說:「我就是多頭,低利率會帶動股價狂飆,公司盈餘又強勁增長,市場當然就是多頭了!」奇妙的是,提出「史上第三大股市泡沫」的史密斯爾,也是引用希格教授的統計資料,得出大泡沫的結論。

史密斯爾引用了希格和其他兩位學者的研究,計算股市連續三十年的報酬率,與「托賓Q」(計算公司重置成本的價值)相較,從過去兩百年的歷史資料顯示,兩組數據多半緊密同步,但在目前,美國股市「已經超漲八○%」。

《華爾街日報》的艾倫斯看了史密斯爾的研究結果,決定用驚悚的標題發出「史上第三大股市泡沫」警語,他說歷史上「超漲五○%」的現象只發生過五次,更只有一九二九年與一九九九年超漲幅度超過八○%,兩次都造成災難性的崩盤。

企業過度借貸投入金融操作艾倫斯的其他專欄也不斷發出大聲的警告。

例如越來越多人說「美國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非常健康」,但是艾倫斯卻說,美國非金融業公司目前的總負債逼近十兆美元,比起五年前增加了二七%,或是二兆一千億美元,在低利率的刺激下,美國企業過度借貸,而且都投入金融操作。艾倫斯說:「今年,美國的企業平均每天增加一百億美元的貸款,包括週六、週日在內。」保守的教授(希格)成了多頭總司令,而一向激進的對沖大師(杜肯米勒)卻高聲批判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泡沫,股市掠奪者(伊坎)成了和氣生財的彌勒佛,而理財專欄作家(艾倫斯)索性叫投資人趕緊退出市場,種種錯亂的現象,讓人看得眼花撩亂,不知所措。

不過,五月瑞士信貸在紐約舉行論壇,邀集三百多位投資專家所聚焦的訊息,倒是可以解釋今年的異相。

瑞士信貸於今年五月在紐約舉行盛大的「全球經濟展望論壇」,邀請超過三百位來自全世界的投資專家,與美國聯準會前主席伏爾克、前紐約市長彭博等人一起研討今年全球經濟的展望,參與者還包括《今週刊》讀者熟悉的中國經濟專家陶冬。

會議結束後,瑞士信貸研究中心發佈所有與會者對於重大經濟問題的問卷統計,有高達四六%的投資專家認為,即使在持續多年的零利率政策,「貨幣政策仍然是主導金融市場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至於「經濟成長」則是若有似無的配角角色。而且,有高達七○%的與會專家對於全球央行的貨幣失去信心,認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已陷入「推繩子」(Pushing on a string)困境。

市場對央行貨幣政策失去信心「推繩子」是個有趣的貨幣政策用語,用來形容貨幣政策的限制,因為,「拉繩子」、用繩子把物體拉往自己的方向比較容易,但是要靠著「推繩子」,把物體往反方向推走,則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投資專家用「推繩子」來形容全球央行史無前例的超級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面臨退場,卻進退兩難的困境。

不過,雖然與會的投資專家們不看好量化寬鬆的未來效果,但是卻一致看好股票市場的後勢,有超過一半的投資專家認為「股票是未來三個月(六月至八月)表現最好的投資標的」,更有高達五八%的投資專家,在「未來五年內表現最佳的投資標的」選項中,選擇了「股票」。

瑞士信貸的全球經濟展望論壇,反映了今年華爾街的主流思考:央行QE進退兩難、實體經濟成長疲弱,但是股市熱絡無比。

這樣熱絡的市場氣氛,一直持續至今,瑞士信貸在七月十七日又公佈了「對沖基金經理人情緒調查」,調查對象涵括二八四位對沖基金經理人,總共管理五四四○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十六兆三千億元)的資產。調查顯示,有高達「九七%」的對沖基金經理人表示,今年下半年將會「積極進行資產配置」,幾乎百分之百的對沖基金經理人處於熱絡的情緒當中,這也正是七、八月全球股市火熱的最佳註解。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專家到底怎麼看?

空方陣營

杜肯米勒(Stan Druckenmiller)對沖基金大師;索羅斯2000年之前的長期夥伴看法1Fed利率太低,引發不可想像的風險

艾倫斯

(Brett Arends)《華爾街日報》最熱門的個人理財專欄作家看法1「我們正處於史上第三大泡沫」看法2美國企業每天增加100億美元借貸,資產負債表泡沫太大

羅斯

(Wibur Ross)

美國企業重整大王

看法1我今年賣股,是買股金額的六倍看法2主權債務泡沫破滅,西班牙國債利率一度低於美國公債,還跌到1789年至今、225年來的最低點

多方陣營

希格(Jeremy Siegel)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

看法1多頭現在才打到第四局而已看法2道瓊指數18000點指日可待,2萬點也不意外

伊坎

(Carl Icahn)

激進投資家

看法1今年是收穫豐碩的好年,但投資人要提高警覺了

葛洛斯

(Bill Gross)

債券天王

看法1提出低利率時期的「新中立趨勢」理論,低利率仍然維持看法2道瓊指數17000點、高收債/公債利差350點是合理水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641

烏克蘭伊拉克沖突牽動神經 對沖基金進入防守模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917

因為害怕部分資產價格虛高,以及烏克蘭和伊拉克地緣沖突風險,一些對沖基金開始削減風險頭寸。

《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源報道稱,一些焦慮的基金經理削減看高股市的籌碼,加大對債券價格的投註,並為資產組合做了保護性對沖防止風險惡化。

其中“最流行”的交易就是買入避險資產10年期美國國債,並買入美股看空期權。對沖基金還買入了掉期互換(CDS)保護持有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主權債,或者在這些風險地區的銀行股敞口。

美股道指和標普500指數本周連漲三天,標普500指數距離7月底創下的紀錄高位只差毫厘。美國小盤股指數Russell 1000重回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高峰時點位。

曾經從今年股市上漲中獲利的投資者最近開始蒙受損失。比如德國DAX指數在一個月內就下跌了11%,歐洲垃圾債券收益率創下半年來最高,因為市場擔心烏克蘭危機引發的制裁,和伊拉克極端武裝可能造成的潛在風險。

一些頂級的對沖基金經理已經選擇避險。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2012年回報排名全球前三的知名對沖基金經理Michael Hintze,已經把其在險價值(Var)損失下調了22%。在險價值被銀行和對沖基金用來衡量未來可能發生的虧損。

對沖基金GAM基金經理Anthony Lawler說,股票多空型基金的凈風險倉位比率從50%下調至40-45%。

規模達2.8萬億美元的對沖基金業正處於艱難時期。 據追蹤對沖基金回報的Hedge Fund Research的數據,今年前七個月行業平均回報率只有2.5%,而同期標普500指數上漲了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75

香港投行連環殺手最後留言:有事請聯系神經正常的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81

周末一樁謀殺案震驚了香港以及整個金融圈。

香港警方指控一名29歲的前美林美銀員工謀殺兩位女性,據南華早報綜合描述,嫌疑人行兇過程相當變態:

綜合港媒報道,疑兇Rurik Jutting被控在10月27日和11月1日,在位於灣仔莊士敦道60 號嘉薈軒31 樓的住所分別謀殺兩名女子。兩名死者均為東南亞裔妓女,其中一人被藏屍於皮箱內,頸部幾乎被斬斷。

《明報》引述消息稱,案發後警方在Jutting的手機內發現2000個照片或影片檔案,內容涉及性虐待行為,並有兩名女死者屍體各部位的大特寫,包括性器官,以及疑兇舉高滿是血漬的頭顱自拍,但未有拍下行兇過程。

據報道,兩名印尼籍的死者同是酒吧的“唱片騎師”。消息指,疑兇月前與菲律賓籍女友分手,不排除其感情受挫下,痛恨東南亞女子而動殺機。

疑兇被捕後采取不合作態度,僅用英文向警員重複“你自己去查”。有報道稱,他過去一周到灣仔獵艷時,先後將兩印尼女子帶返住所,吸食可卡因毒品後對兩女進行性虐,兩名女子反抗,慘遭割喉放血死亡。疑兇神誌迷糊間自行報警,爆出連環兇案。

港媒報道,Rurik Jutting是英國籍,畢業於劍橋大學,修歷史和法律。2008年畢業後在倫敦巴克萊銀行任職,兩年後跳槽到美林銀行,去年夏天被派往香港,在長江中心美銀美林的結構產品及股票交易部工作。

報道還提到,美銀發言人拒絕透露相關資料。而部分同事透露,Jutting主要負責落盤,平日行為正常,對金錢執著。

美銀美林一名職員對英國《每日電訊報》透露,疑兇事發前已曠工一周,沒有解釋原因,也有同事形容疑兇:“說話很大聲,賺很多錢。”還有一種說法是,Jutting已於上周一辭職,盡管他仍留在該公司的名錄之中。

彭博此後給Rurik Jutting在美銀的郵箱發了郵件,結果自動回複顯示,他並不在辦公室,何時回來不確定,建議聯系其他不是“瘋狂的神經病”的人。

郵件還提到,“對其他事情,請跟上帝聯系,盡管可能是魔鬼接線。(最後一條只有在我堅持到底了才會真的管用)”

I am out of the office. Indefinitely.

For urgent enquiries, or indeed any enquiries, please contact someone who is not an insane psychopath. For escalation please contact God, though suspect the devil will have custody. [Last line only really worked if I had followed through..]”

香港以前也發生過一起令人毛骨悚然的投行家謀殺案,2003年投資銀行家Robert Kissel在他的豪華公寓里遇害,4天後,有人發現了屍體。他的妻子Nancy Kissel後來被判殺人罪。檢控官稱,Nancy先是通過在草莓奶昔中下藥讓Robert無法動彈,再用一個銅像對其進行猛擊。此案被稱為“奶昔謀殺案”。

1414984310495_wps_108_This_handout_picture_take1414984231736_wps_107_Rurik_George_Caton_Juttin1414968259513_Image_galleryImage_Photos_from_open_facebook1414970435572_wps_3_The_British_banker_arrest1414973908216_wps_8_A_policeman_checks_the_cr1414973914637_wps_9_In_this_Saturday_Nov_1_201414968484274_wps_11_This_picture_taken_on_Nov1414968467623_wps_10_Hong_Kong_apartment_balco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5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