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青春期》這些點擊數億的「神片」是如何煉成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053.html

【導讀】也許你並不知道光影華視為何物,但你可能聽說過新晉「宅男女神」趙奕歡和她主演的微電影《青春期》系列、《女人公敵》等,而這些背後的操刀手便是微電影製作公司光影華視。

在網絡上,《青春期》被一些網友謂為「奇葩」系列片,而它的奇就在奇於「兩極化」。一方面,它在互聯網上掀起了點擊狂潮,光影華視提供的數據顯示,《青春期》上中下三部微電影的網絡點擊量達數億次,此後的《女人公敵》點擊也超過5億次。與此相對應的卻是影片的「惡評如潮」,在豆瓣電影上,《青春期》三部電影的評分都沒有突破4分(滿分10分)。

此外,光影華視還有一個兩極化,與動輒就達數億次的點擊量相比,光影華視的收入可謂不可同日而語,2012年公司全年收入只有數百萬元,盈利更是羞赧於口。

為何「惡評加身」的片子,會在眼球經濟上大獲成功為何這個時代,口碑為何與傳播非正相關?金錯刀的一段話或許可以做一些註解,他評論的是與青春期類似的一部惡評如潮但是票房如火的片子,或許從這幾個註解裡面也會知道一些這部種類型的電影的秘密:1、粉絲經濟就是腦殘經濟,腦殘經濟就是體驗經濟 2、粉絲經濟的關鍵就是參與感,審美是一種參與,審丑也是一種參與。但《小時代》雖然故事蒼白,但抓住了年輕人群的心理。《小時代》從電影上說很裝X,但從粉絲經濟上很牛X。3、《小時代》依靠社交媒體的發家之路不容置疑。套用到光影華勢這一系列的電影依然實用。

而在更早之前有知名影評人就認為,中國系列的電影陷入網絡狂歡的根源在於,只要一部片子在定位,渠道發行,包裝、市場營銷、社區網站推廣都做得不錯同時還能夠擁有社會化推廣工具,那麼一個片子很火就太正常了,並不在於表內容做的有多好。

對於這種現象業內人士V電影網創始人尹興良認為:造成這種評價體系與點擊率非正相關矛盾的根源在於種豆瓣評價的用戶群和實際觀看微視頻的人群並不太一致。

對於自己片子會火的原因以及行業的質疑,光影華視創始人管曉傑也給出了自己的解讀。以下藍色字體部分為光影華視創始人CEO管曉傑自述。

光影華視不是一家電影公司,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更準確的說一家以互聯網為基因的娛樂內容公司。

在做光影華視之前我做了很多病毒視頻的廣告,2007年的時候我開始做一些代工的視頻廣告,但因為不賺錢,我們就想做自主品牌。2009年,隨著微博的火熱,我開始涉足微電影這個領域。我的判斷是,互聯網視頻網站成長很快,但是適用於這個平台的用戶內容成長比較滯後。此外,我做微電影的另一個目的是培養未來用戶,內容產品最重要的是對用戶的培育和延續性,假如《青春期》有院線版的話,目前這一系列的觀眾就可能會買電影票變成我們的觀眾。

微電影以前叫網劇DV短片或者叫病毒視頻,長度不會超過30分鐘,甚至是短至1分鐘。 很多人意味我們產品的用戶群都是「屌絲」,其實反之,以《青春期》為例,它滿足的是85後或者90後的用戶群的需求,而其中最瘋狂的其實是女生。這一用戶群的特點是:娛樂化,很有個性,又有很困惑,追求個性,不喜歡千篇一律,與我們之前所認識的用戶是有差異的。

現在我們微電影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廣告植入 ,也就是所謂的定製劇,比如聚美優品和我們合作的《女人公敵》,還有就是找我們藝人代言的。第二,付費點播,這個付費點播是指前一個月收費期,1個月之後就是免費觀看,然後與視頻網站免費分成。第三 ,CPM分成(註:Cost Per Impressions),也就是是廣告貼片 ,這個模式很容易理解,就是按照每千次展示效果來進行付費。

我們影片高點擊率很大程度是源於我們營銷做的好。首先是態度上的重視,在重視度上講是內容發行佔百分之五十,營銷佔百分之五十,如果有錢,我們營銷費用願意佔一半。其次,從初期取材就有話題性,電影的最初策劃就要考慮營銷發行的點,比如《女人公敵》這個片子從開始取材到搭配,就給了一個職場鬥爭的好話題,女人斗女人是永恆的真實存在的。第三,我們會找到營銷和性價比最高的平台話題和方法。第四,演員的延續性,女主角一直沒換,這也是對用戶有一個延續性,這種做法的好處就是會讓這個演員形成一個品牌。

除了營銷的四個因素之外,我們還做了以下六個步驟的事情。

第一步,投石問路。最開始,《青春期》出來的是一組寫真,這組圖片在學生群中傳播很廣,這一組寫真就是為後來電影用戶群奠定了基礎。這時候,我們就考慮用微電影的方式呈現這組照片,這叫跨界競爭。好的東西是有基礎的,《泰囧》為什麼票房和口碑都很好,因為《人在囧途》的口碑還可以,到了這樣一個點被放大。

第二步,劇本要善於拼湊元素。傳統編劇太傳統,很難滿足用戶需求,而一些寫網絡小說的又太散了,所以只能綜合二者的元素。我的劇本便拼湊了很多元素,很多都是網絡上的一些包袱,然後去一個好的名字讓大家一聽就愛「吃」。

第三步,取名字要通俗大氣。好的電影都需要取一個稍微洋氣的名字,《青春期》這個名字很大氣,沒有多餘的地方,有很大想像空間,你會想到你的很多第一次,初吻初戀都會在裡面發生。再舉一個例子,其實《上位》這個名字也很好,上位不是奮鬥,只是因為用了手段,你會覺得偏貶義,你會發現現代千奇百怪上位的方法出來了。這個時候上位能代表這種人的心理訴求,人人都想上位,我只是從爭議性領域作為一個切入口。

第四步,選角要根據用戶需求定個性。其實對這個片子來選哪個演員結果是一樣的,形象符合年輕人審美就夠了。趙奕歡散發出的不畏強勢比較能被大家推崇,是因為本身個性很符合女生的霸氣。她本身其實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所以表達出來這個形象會更好。

第五步,導演要讓演員自由發揮。導演水平我是很次的,其實別人可能導的會更好,但會丟掉更多元素。《上位》是沒有台詞的電影,每一場戲都是演員自己對出來的,就是他們覺得怎麼好玩怎麼來,然後我再彙總,而在演員不經意的發揮之中,你就會發現很強的散光點。

第六步,主基調要勵志向上。我的所有電影都是鼓勵人勵志,用正確的方法去獲得成功。

我們的電影引起了很大爭議,而正是這種爭議讓電影火爆了起來。年輕人喜歡評論,有時候他們為了某個觀點恨不得打起來,而這意味市場更熱鬧。

爭議的東西都是既會讓一部人產生共鳴,又會讓一部分人產生牴觸。我們做的東西儘量接地氣,可能在表達方式上讓很多人不認同。比如,我們去背誦英語,有的人喜歡大聲背誦,有的人需要聲音小點,這就必然導致在方式上有衝突,衝突就會導致爭吵。像《小時代》和《青春期》這些電影不也一樣是這樣嗎?有人很喜歡,就有人很討厭。我認為一邊倒的東西不可能火起來,也不具有可延續性的。

產業裡的疑問

雖然在管的心中微電影是一定可以通過付費可以實現最大價值的商業模式,但是整個行業依然會有對微電影這種電影的商業模式揮之不去的疑問:

疑問一:盈利模式到底是什麼?管曉傑在上述講話中已經清晰描繪出了微電影的商業藍圖。其盈利模式就是靠向會員收費獲取利潤。但是從光影華視自己給出的營收數據看,這種商業模式顯然並不成熟。中國付費用戶對視頻網站收入的貢獻所佔比率依然少的可憐,這證明這種商業模式至少在現階段暫時行不通。而如果依然是長廣告這種形式,那麼微電影就無法獨立成為一個產業,永遠只是廣告產業的一個附庸而已。不過V電影創始人尹興良認為實際上青春期這樣的片子還是賺錢的,畢竟,在前期製作的時候,品牌商已經完成了投入,現在一個品牌商投入幾百萬的也有,這個盤子整體還是在增長的。

疑問之二:產業資本何時大規模進入。雖然在《2012年中國影視行業投資研究報告》中認為將會有大量的資本進入微電影這個領域,但是在整個2013年都已過去一半的日子中暫時還沒見到被披露的微電影大規模融資消息。資本對於產業的發展的助推毫無例外是核心與關鍵因素。但在資本依然冰凍的今天,說微電影春天已然到來言之尚早。

疑問之三:如何突破同質化競爭的產品。青春期3和上位這類微電影的點擊成功,讓同類模仿電影趨之若鶩,而一位電影教育行業相關研究者認為:每年產生的幾千部微電影之中,真正能廣為人知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微電影甚至連基本的點擊指標都不夠。同質化導致的紅海競爭已經讓行業產生了泡沫。

疑問之四 :電影狂歡泡沫何時破滅。在市場需求高漲的時候,任何一部只要能有影響力的片子都可收穫不錯票房,但是對於立志於做品牌的微電影來說,有一天當內容的刺激元素消失,回到比拚內容質量的時候,微電影製作週期的矛盾如何平衡?製作粗糙的問題又該如何改進?

疑問五:如何規模化。這是所有微電影普遍存在的問題,現在1-2部微電影都需要很長的拍攝週期,那麼當有100部微電影或者1000部微電影的時候,如何製作。反之,如果不規模化,你又應該如何盈利,並且獲得資本的認可呢,一位資深的VC人士有著以上的看法。業內人士V電影網尹興良認為只要是藝術化製作的東西的確很難規模化,但是在某些環節是可以規模化的,比如像電影發行的環節就有比較大規模的公司出現。

雖然某些神片與微電影點擊很火,但是對於商業模式的疑問就像雷雨前的烏云,揮之不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