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大織襪巨人 竟是社頭養大的

2013-04-01  TCW
 
 

 

我們這小鎮,小歸小,名車還不少。」我們坐在別克 (Buick)車上進入浙江大唐時,駕駛這樣介紹著。

年產值是社頭三十五倍發貨、找原料和客戶一個鎮搞定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八日,細雨夾雜雪花中,我們抵達這全球產值最大的襪業聚落──浙江省諸暨市大唐鎮。全球每十雙襪子,至少有三雙來自這裡。

駕駛謹先生是襪廠小老闆,他開著自家的別克車,帶領我們來到全球最大、共有四千個店面的原料市場,對面,則是有兩千個攤位的成品市場,「這裡的襪廠,鋪天蓋地!」他形容。

馬路上,每三輛汽車,就有一輛BMW、賓士、奧迪等名車;三輪車、摩托車,嘈雜的穿梭其間。鐵皮屋下的小麵店,滿地殘屑,年輕人擠坐小木凳,一邊大口吃麵,一邊滑動手上的iPhone5。

這新舊夾雜的小鎮,是社頭最可怕的競爭對手。

這裡有全球最完整的織襪上下游供應鏈,想找原料?走進市場一應俱全;想發貨?有來自國際碼頭與外省市的大貨車貨運中心;想找客戶?大唐距離小商品交易中心義烏,僅約一個多小時車程,襪子織好,很快就能在國際買家眼前亮相。

大唐,人口九萬,卻高達二十萬人從事襪業,外來人口超過十萬人,其中多數是跋涉千里、從遙遠省分而來的年輕民工。他們一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一年僅回家一趟,賺取平均每月約新台幣一萬四千多元(編按:本篇人民幣兌新台幣均以一比四‧七計算),且包吃包住,實際收入比社頭女工還多。

大宗襪子競爭的關鍵:原料、勞工、市場。這三者,大唐都比社頭強。

保守估計,大唐連同鄰近十八鄉鎮(均在諸暨市轄內),織襪年產值約新台幣一千七百多億元,是社頭連同附近六鄉鎮的三十五倍。如今,光是大唐,織襪相關工廠有一萬多家,其中,年營收新台幣四億元以上,有六十多家;在社頭,卻只有不到十家。

大唐成為全球最大襪鎮,有段傳奇。

一九八○年前後,一批上海襪廠退休職工回到諸暨大唐,幾人合資買了手搖襪機,用廢紗線織襪子,到杭金公路上賣,當時私營買賣是禁止的,但,為謀生,用籃子掩護,上面鋪菜,裡面放襪子,一個月收入人民幣四、五百元,是公務員十倍以上,吸引大批民眾投入。

諸暨原本務農,不歡迎資本主義,隔壁的義烏,率先歡迎襪子買賣,特別在火車站前開闢襪子買賣區,其後成就被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稱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的義烏市場。

一九九○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台、港襪業陸續從中國沿岸來到這裡。這時,諸暨政府不讓義烏專美於前,喊出口號:「要發財,到大唐來做襪子」,吸引年輕人投入織襪,演變成現在「義烏人賣襪子,諸暨人做襪子」。

二○○一年,「大唐輕紡襪業城交易中心」動工,將生產、交易集於一地,同年,中國織襪出口站上世界第一。當時,大唐嫁女兒,最熱門嫁妝就是襪機,因為機器一開,錢就掉下來,不用擔心女兒過苦日子。

台商司機翻身鉅富社頭耕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社頭台商跨海設廠,賺到機會財,也養出中國前兩大襪廠。

浪莎,中國最大的襪廠,年營收新台幣二十億元,一家就等於全台灣產值的三分之一。其中三成外銷,七成內銷,外銷屬代工,歐美知名品牌包括Puma、耐吉、愛迪達、GAP、J.C.Penny等;內銷則自創品牌,找來台灣明星大S與周華健代言。

二十年前,浪莎總裁翁榮弟曾漏夜在廣州一家來自社頭的台商襪廠門口,排隊買襪子,轉交翁妻在義烏車站旁擺攤。「(家族)一開始在義烏賣襪子,從廣東買襪子,台灣、香港過來的,拿來義烏賣,」翁榮弟接受採訪時回憶。

夢娜,中國第二大襪廠。老闆宗谷音曾是上述台商的司機,中國改革開放,宗谷音離開這家台商創業,成為襪廠老闆後,回頭買下前老闆那輛熟悉的賓士車,甚至還學前老闆在車內蹺腳模樣。

如今,這家台商規模大縮,在社頭還留有醒目的廣告牆,但工廠已無蹤影。一位義烏台商形容:「耕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這裡不但讓司機變鉅富,更是窮人翻身的天堂。

原在鄉下當農夫的蔡如東,成為知名內銷品牌東方緣老闆。碼頭裝卸工人顧伯生設立日盛紡機,從事二手襪機買賣,夫妻各擁一輛BMW、奧迪名車。

八○後女老闆怕被淘汰邊開加工房,邊發展紗線新事業

來自湖北土家族苗族自治區、三十三歲的楊艷,和另一半十年前來到義烏,在社頭台商的原料工廠上班。三年前,一位襪廠老闆告訴她,手工對目(手工縫合襪子)訂單做不完,請她開加工房,她找來六位年輕女工,買了十台二手機器,在大唐創業。

三年後,女工增了一倍,平均年齡十七到二十四歲。

今年,她打算在原料市場開店賣紗線,因為,「萬一那邊出事,還能發展另一邊。」

她有高度風險意識,「我失敗,一大家子就失敗。」

五十歲大戶拚升級做開發搶日本訂單,還學日式管理

在大唐安身立命後,她家鄉的父母、公婆、親戚,都跟著她來到這裡。八○後的她,有著超齡的成熟,抓住代工需求,也為轉型原料商做準備。

戚國才,現年五十歲,台商扶植起來的代工老闆。二十多年前,夫妻倆從一台織襪機開始創業,時值社頭少數老闆外移中國,將部分訂單分給大唐當地代工,戚國才就是其一。

其後,他以女兒名字為名,成立佳能襪業;如今員工三百八十人,平均年齡僅二十三、二十四歲,年營收約新台幣九億元。這在社頭可列為前五大,這裡卻只算中型廠商。

戚國才外表比實際年齡大,織襪老闆不論在哪國都一樣操勞。要持續領先,須有獨門功夫,這在全世界也都一樣。

他的專長是原料,被稱為「大唐最懂原料的老董」,他不用儀器,而用摸、咬,能辨識數百種原料,他也重視創新,就算沒訂單,仍敢砸大錢實驗新原料、新樣式,一年打樣費新台幣千萬元,「要開發客人想不到的新東西,才有錢賺。」他說。現在,他不只接台商單,曾在社頭下單的日本中價位品牌Tutuanna,也出現在佳能。他身邊常圍著上下游襪業的人,等著他的新點子。

但他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就是管理。二十五歲女兒戚佳能,浙江科技學院畢業,原考進中國農銀,不忍父母操勞,回家幫忙,父親派她到日本襪廠學管理,她眼界大開,準備引進日式管理,她坦言:「這裡還有很多地方可改。」

站上世界第一後,居安思危者很多。

「全世界夜市襪,都被中國占據了,這是賺小錢,等台北一○一都賣大唐襪子,才真正賺大錢!」顧伯生說。中國不能滿足現狀,小商人都知道。

另外,低價襪門檻低,中國工資又持續上漲,大唐聚落轉型壓力不小。

國內,面對逐漸崛起的內陸、北方省分,例如吉林省東北織襪園區;國外,印度、孟加拉、土耳其、巴基斯坦、越南、印尼,則以原料生產國或低勞動成本取勝。「哪裡便宜,哪裡質量好,歐美買家,就會往哪裡去,」翁榮弟坦言:「我認為(中國)不能太驕傲。」

「大唐像下午三、四點的太陽,社頭是太陽已下山。」一位業者憂心的說。

原來,全球市占率五成的霸主,身後也有敵人。於是,有人往原料發展,有人發展品牌,有人強化管理,拉大與敵人的差距,以免在激烈競爭中出局。

離開中國前夕,一位在兩岸與東南亞都設廠的台商,對我們語重心長的說,「社頭要跑給中國追,要繼續跑,不斷的跑!」

【延伸閱讀】17歲女孩vs. 70歲阿嬤

三百五十二天採訪裡,不管飛到哪個國家、走到哪個工廠,我拿到襪子,第一件事,總會摸摸那條線。

這條線,是襪子唯一的一條線,位於腳趾頭上方。從來沒想到,這簡單的線,竟能養活這麼多人。

在台灣社頭,我看到一位七十歲阿嬤的奇技,她戴著老花眼鏡,手指靈巧的將襪子一線一線扣進滿布細針的圓盤機上,再將開口縫合,那是一雙賣兩百元的高檔襪。用手工縫合,那條線幾乎看不到,機器自動縫合,那條線很清楚。當天,才剛看完阿嬤的工夫,我就碰到一家襪廠老闆,他興奮的告訴我,他訂了五台義大利無縫機台,襪子織好,那條線也能自動縫好,接近手工縫合的細緻。

腦海浮現,阿嬤沒了工作,圓盤機靜止不動的畫面;阿嬤永遠不會知道,她的工作,是被誰搶走的?

在中國大唐,我看到一群十七歲女孩,和七十歲阿嬤做一樣的事。她們離家千里,到外地討生活,每天工作十二小時,月休兩日,農曆年才由老闆娘夫婦帶回家鄉,人、薪水一起交給父母,有些女孩想家,就在機器上面寫著:「好想回家。」

然而,中國工資持續高漲,義大利機器也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正虎視眈眈,等著從小女孩手上搶下工作。

兩百多年前,瓦特的蒸汽機帶動英國工業革命,至今,工業革命仍在各角落上演。低價搶走高價的工作,機器搶走人的工作,稍不留意,就無法生存。殘酷的淘汰賽,永不止息。(文●賴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