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破落小鎮 翻身中國第二賺風景區


2013-06-03  TCW
 
 

 

五月九日,國際知名劇場評論家布魯斯汀(Robert Brustein)、台灣劇場導演賴聲川、中國演員黃磊等人,兩岸劇場界名人齊聚浙江省小鎮,都是為了第一屆烏鎮戲劇節。

戲劇節的開幕式吸引百家中外媒體,六場戲約兩萬張票在一天內銷售罄空。「屬中國民間舉辦規模之最,且國際戲劇節該有的內容與元素都有,」《南方都市報》編輯總監謝湘南觀察。

烏鎮,擁有一千三百年歷史,從文革、歷經戰火破敗至今,搖身一變觀光度假小鎮。負責管理的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向宏表示,去年參觀人數達六百零八萬人,營收約人民幣六億五千萬元,淨利約人民幣二億四千萬元,與目前中國景區類上市公司比較,營收和獲利僅低於黃山,居第二位。

江南水鄉古鎮,論文化積澱,南潯並不比烏鎮差,古建築也不比烏鎮遜色;論開發時間,烏鎮也比周庄來得晚,何以烏鎮以後起之秀引領而上,從一個百廢待舉的小鎮,名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還獲得了「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

一部曲 :設國立旅遊公司》環繞名作家故居進行重建

時間回到一九九九年春節,烏鎮西大街一場大火,燒毀了原本殘敗不堪的住家。時任桐鄉市市長助理的陳向宏,是大火善後小組負責人,當市政府決定將烏鎮開發成旅遊觀光景點,身為烏鎮人的他,順勢留在家鄉,成立國營公司烏鎮旅遊,進行重建與開發。

但當時人們認為,烏鎮只有幾間破房子,沒有青山綠水,每年遊客僅三萬人,要開發旅遊,簡直天方夜譚。市政府也僅給予人民幣一千三百萬元的啟動基金。他選擇從東大街開發起,「選擇那?堙A是因為文學家茅盾故居在那?堙A可以利用名人效應,」陳向宏從司機、助理三個人和一把拖把做起。

「我是從景區旁五層樓高的百貨大樓拆起的,當時罵聲一片。」為了硬體改造,他又跟銀行借了人民幣八千多萬元。隔年營運,新穎加上遊玩路線清楚,遊客人數超過一百萬人,三年間就將貸款還完。然而,兩到三小時觀光行程,僅能創造門票效益,無法將人留下。

二部曲:把旅客留下住宿》回購古建築,內裝現代化

為了轉型,陳向宏決定開發西大街,建造一個集觀光、住宿合一的度假小鎮。這是一場人民幣十億元的「賭注」,隨之而來的質疑也更多,「東柵成功了,為什麼還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去搞西柵景區。」也因此政府在區開發時沒給一分錢。

但陳向宏說:「即使自籌資金也一定要搞西柵景區開發。」他將東柵景區抵押給銀行,前後貸款約十億元。這段時間,他去最多的地方就是銀行,以及坐在河邊畫建築圖紙。

這是一場全新推翻的工程。為能夠「修舊如舊」,一方面保護古物,一方面開發,陳向宏第一動作就是將西大街居民全部遷出去,確保日後景區營運開發品質。其實,為了產權分散一事,早在一九九九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烏鎮對景區原不屬單位及個人的古建築房屋進行了大規模回購,使得東、西柵產權均歸為烏鎮所有。

因此搬遷後,每家每戶依居住面積得到一筆人民幣上萬到幾十萬元的錢,如果不想買房子,則在外頭興建廉租房提供搬遷居民租借,少了住的問題,也讓千戶居民願意遷移。且蓋好後,還聘請居民回來工作,少了過去離鄉打工的刻苦。

地方部分居民回憶,當時搬遷時,一些不願意搬出去的老人,甚至還站在鎮上最長的新華橋上,指著一邊在畫圖紙的陳向宏說:「數典忘祖,拆老祖宗的房子。」疑問聲中,在他不斷溝通下,僅存三、四戶的人家終於答應遷出。

人搞定了,接著就是建物整體翻修。「我們留不住過去的生活方式,只能在舊的殼中裝新酒。烏鎮對我來說,我保留了這個舊殼子,但裝了新酒在裡面。其他小鎮是把舊殼毀掉了,然後仿古外表中裝舊酒。著眼於中高端與國外市場,陳向宏一開始清楚定義了:保護古蹟與現代化設備並行的路。

闢專用田,飲食自給自足》

在老瓶(古蹟保護)方面,他根據烏鎮鎮志記載進行全新復建,如景區的廟宇、水上市場和老店都是曾經存在過的建物;或者將外鄉的石橋拆下來,在整治的河上造橋,這是工人們口中的:「整舊如舊」。

新酒則是灌注現代化建設,一開始就將電線、污水處理和自來水管都埋在地下,讓天際線看見的是風景,而非一條條雜亂無章的電線。

為確保景區內食的安全,還特別在附近開闢了三十畝的田,專門提供區內需求;而區內使用的大宗米、油、鹽也是由管理處統一採購。餐桌上的菜餚,除了牛肉不是自己養的外,其他全部能自給自足。

避免同質化,一店一特色》

同質化是目前中國水鄉發展課題,烏鎮旅遊副總裁陳瑜指出,商店要賣什麼東西,須先提出企畫書,再由委員會評估才得以營運,「採取一商店一特色原則,」不可能看見兩家銷售相同商品的商家。

只是在計畫經濟下,吃得是大鍋飯,服務品質待提升是一關鍵。走進專賣絲巾店面,客人一進門不見小姐招呼,詢問價錢時,還有一搭沒一搭回應。

景區內的高消費,連帶也帶動景區外的物價。詢問一位在烏鎮車站外拉三輪車的當地居民,一碗乾拌麵從人民幣三元、五元跳到八元,三年翻了一倍多。「掙的工資趕不上物價上漲,」他戲謔的說。

三部曲 :塑造新文化地標》創造中國亞維儂戲劇節

文化小鎮與「類烏鎮」管理輸出,是小鎮下一個企圖。「繼續走下去要有文化地標。戲劇是可發展品項。江南是戲劇之鄉;也是中國茅盾文學獎永久頒獎地,在中國由小鎮主辦戲劇節,也是從來沒有過的。法國有亞維儂戲劇節,為什麼我們不行?」陳向宏表示,第一屆戲劇節讓小鎮轉型工程再次啟動。

戲劇節集中在烏鎮「西柵」舉行,由兩條長一.八公里的臨水老街組成,上百組中西團隊營造出嘉年華氛圍,就在碧綠水面、來往小舟、七十二座古橋、上百處古樸店面及巷內劇院上演。一時之間,古鎮彷彿穿梭在新舊交融的光影間。光展演期週末,遊客比平常多出兩成。

這一年,烏鎮團隊除了忙戲劇節外,一半時間都在北京長城司馬台下的古北「造鎮」。明年就能在耗資人民幣四十億元、比烏鎮景區大兩到三倍的北方,看到江南水鄉的風景。

誰說古鎮不是一門好生意,賣舊能賣得好,也是一門文創好商機。

【延伸閱讀】「台灣不要賴聲川,我們要!」一個耗資人民幣五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四億四千萬元)、為期三年的烏鎮戲劇節,為什麼發起人,不是中國戲劇導演,而是來自台灣的賴聲川?

二○○六年,一齣《暗戀桃花源》,兜攏了三派人馬。

一開始,黃磊提議在小鎮辦戲劇節。「但我們只懂旅遊,不了解戲劇。看《暗戀桃花源》時,發現看戲劇的人,與到烏鎮旅遊客群是一樣的,就覺得可以做,」陳向宏表示,經由黃磊引薦認識了賴聲川,也開始了一場三人口中的「大夢」。

因「夢想家事件」失意於台灣的賴聲川,在浙江小鎮找到另一個舞台,出任第一屆烏鎮戲劇節發起人兼藝術總監,並邀請國際建築師姚仁喜,耗資人民幣四億元、蓋了符合國際規格的烏鎮大劇院,他創作了七個半小時的《如夢之夢》,也成了烏鎮大劇院第一部上映劇碼。

賴聲川在大陸受歡迎的程度,走在烏鎮古街上,遊客一一跟他打招呼就可見。也難怪,《如夢之夢》大陸版製作人王可然說:「你們台灣不要賴聲川,我們要!」

賴聲川表示:「這裡與台灣八○年代舞台劇剛開始很像,有機會定義台灣現代劇場,這是很令人興奮的事,放到大陸市場更放大好多倍。以前是台北、台中、高雄演出,現在是台北、北京、上海、成都、回到高雄演出。」他話鋒一轉:「我到現在還是把台灣當成我的中心地,再也沒有一個地方比台灣更具創新意。台灣明明可以把自己做更大,卻自己把自己做更小。」

三年之間,小小的烏鎮,蓋好了六個劇場,但台北三十年沒有新的劇場。小小的烏鎮戲劇節,是兩岸文創差距的縮影,也是一種警惕。

【延伸閱讀】烏鎮旅遊成立:1999年資本額:約新台幣6,340萬元總裁:陳向宏成績單:去年營收約新台幣31.7億元,淨利約10.7億元,門票占50%,住宿占35%,二次消費占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