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稅改知多啲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298650

中國經濟進入升級轉型的調整期,相信期間會陸續浮現風險,且陣痛期將極漫長。「克強經濟學」的最大政策風險來自其不確定性,作為對未來經濟升級轉型的關鍵指導性文件之一,市場將預計在今秋召開的「三中全會」視為解讀本輪改革的最佳機會,而有消息指關於「三中全會」報告的初稿,財稅改革份量最重,令投資者對「三中全會」更為期待。

今天,我們引用由香港電台E線金融網轉載至信報的一篇有關中國稅制現况的文章。大家可從中了解內地的稅制結構、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利益差異、改革方向等,相信讀過後可以對複雜的內地稅制有所認識,更可對未來財稅改革的可能性影響,有個合理預期。

『近來內地股市的低迷,多少與政策救市的預期落空有關。總理李克強在上周經濟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到,不能因經濟指標的一時變化,而改變政策取向;財政部長樓繼偉也表示,中國不會出台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但是,新政府上任以來,可以看到在稅制改革及經濟發展等政策上,已經在醞釀很多變革。上周五(7月19日)有關擴大房產稅改革試點範圍的消息,令A股的地產板塊大跌。為此,我特別邀請到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做出點評。高培勇院長是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他曾先後三次為中央領導的集體學習擔任主講人,可以算是中央智囊團之一。

高培勇用三個數字來概括目前內地的稅制情况,分別是70%,90%和6%。首先是70%,高培勇說,內地稅收收入主要是間接稅(例如增值稅)。有別於直接稅,間接稅不像香港的薪俸稅那樣直接向納稅人徵收,而是有超過70%來自於交易環節。因此,其特點是稅收把全部計入最終產品或服務的價格,並向社會轉嫁。

其次是90%。高培勇說,內地的稅收收入有超過90%來自企業而非個人,因此,可以說直接承擔中國稅收負擔的是企業部門。最後是6%,有別於發達國家,中國內地的稅收只有大約6%是直接來自於個人,即個人所得稅。

高培勇說,內地目前的稅收制度,與其他國家不一樣。在全球來看,大多數發達國家的稅收收入,還是直接稅佔主要部分。而間接稅過多的結果,是令窮人多交稅,富人少交稅,無法起到調節財富差距的作用。中國的經濟體已經很龐大,稅制結構將愈來愈跟國際接軌,增加直接稅,減少間接稅,這將是未來的改革方向。

在減稅方面,主要是減間接稅,減企業繳納稅,令稅制結構更合理,這個改革方向已經寫入「十一五」和「十二五」的稅制改革計劃中。而增稅的項目則涉及物業稅、地產稅、個人所得稅的改革等。

先談減稅。最近引發公眾關注的營業稅改增值稅(簡稱營改增),就是把營業稅全部併入增值稅。內地間接稅主要是三個稅種: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三稅相加達到全部稅收收入的70%,增值稅現在佔全部稅收收入41%,去年稅收總收入1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中,來自於增值稅有約4萬億元。

高培勇進一步解釋說,所謂增值稅就是針對生產環節的增加價值徵稅,例如手表生產商在計稅的時候,要扣除原材料、機器設備折舊、電費等等,剩下的利潤要繳稅。而營業稅主要針對無形產品例如理髮,按照營業額繳納營業稅,就是說理髮店公司無法在計稅時扣除例如房租、理髮器材的成本,只能按照總收入來計稅。因此,增值稅毋須重複徵稅,而營業稅則存在重複徵稅的問題。

高培勇說,「營改增」去年1月份在上海開始,目前已經擴展到九個省份三個城市,今年8月1日將向全國推廣。且涉及到的產業也擴大,預計「十二五」內營改增將全面完成。

除了營改增,公眾也比較關注另一個間接稅,也就是消費稅會否有所減免。高培勇說,內地目前消費稅是特種消費稅,而非向所有商品服務徵稅,跟世界其他國家有所不同。消費稅的徵收目標,包括奢侈品及能源資源類產品(如汽油、實木地板家具等)。由於這些產品也需要繳納增值稅,因此,消費稅和增值稅有重叠。但是否應該減消費稅很難達成共識,因為如果減奢侈品稅,很多人會理解為給富人減稅,而不是給窮人減稅;若減能源資源類產品的稅,也會有人質疑是弱化節能減排的政策效應。

再談增稅。高培勇說主要是針對個人徵收的稅要加,這就涉及到財產稅和個人所得稅兩個方面。由於1998年實行房改之前,內地居民是沒有財產概念的,因此,內地目前還沒有對居民個人徵收財產稅,這在全球都很特殊。

現在內地收入分配差距愈來愈大,要調節收入分配差距,除了工資外,人與人之間財產差額也要進行調節。比如在香港,財產稅有特種財產稅(如土地稅、車輛稅)、一般財產稅(即全部財產加一起徵收),第三是財產轉讓稅(例如遺產稅),這三種稅內地都沒有。房產稅是財產稅的一種,內地現行房產稅主要是針對企業,對個人則沒有徵稅。因此,內地房產稅的改革目前只是一個開始。

在個人所得稅方面,目前內地的個人所得稅中有超過90%是來自工資稅收收入。現在確定的改革方向,就是綜合所得稅制,即把個人所有收入(無論是工資收入,還是除了工作以外的其他收入)合在一起進行徵稅。由於稅基擴大,稅收也可增加,這兩種都列入「十二五」改革規劃。

高培勇總結道,通過「營改增」,今年將減少1000億至2000億元的總稅收;而由於政府支出很難減,這就相當於留下2000億元稅收空缺,要用另外的稅收來填補,這就是房產稅和個人所得稅綜合制留下了擴張的空間。更合理稅收結構,將更好的調節收入分配,從而令底層人得益,可以啟動消費。

高培勇說,現在稅制體系有5個主體稅種,3個間接稅還有2個所得稅(企業、個人),這五大體稅種佔全部稅收90%以上。營業稅是地方稅種,消費稅是中央稅,增值稅和企業個人所得稅是中央地方共用稅。因此,營業稅是地方稅的「獨生子」。當營業稅併入增值稅後,雖然地方政府還有自己的稅種,但主體稅種就沒有了,地方政府收入將受到影響。

這就涉及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稅收收入分配的問題。現行體制是分稅制,目前增值稅75%歸中央,所得稅60%歸中央,營改增之後,上述兩個比例將有所變化。這對地方稅和地方財政收入將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樓繼偉於上周甚至提到,未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責任可能發生改變。雖然這是個非常敏感的話題,這方面的改革也遠未開始,但也可看出這方面將是未來改革的焦點。

因此,高培勇說,下一步改革需要構建地方稅體系,在十八大報告中,談及稅收改革只有25個字:「構建地方稅體系,形成有利於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稅收制度」。這句話中,政府把構建地方稅體系放在所有稅收改革的頭條,用「構建」而不是以前的「完善」或「健全」,意味着地方稅的構建已經變成稅收改革中頭等重要的位置。隨着營改增的推進,地方必須要有新的主體稅收的出現,以構建出相對完善的地方稅體制。

高培勇說,雖然目前難以給出具體預測,但從規律上而言,能夠作為地方稅一般是財產稅及零售環節的消費稅。目前內地稅制體系中沒有這兩類稅種,下一步就要看是否能圍繞着兩類稅進行地方稅改造。刊於7月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