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亞馬遜全線入華:落戶自貿區,美國貨直郵中國

http://tech.163.com/14/0820/13/A43JONGD000915BF.html

簽約儀式的規格頗高。亞馬遜落戶上海自貿區,將成為它與本土電商展開競爭的一張王牌。

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打算在中國大干一場,落腳點是上海自貿區。

8月20日,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上海市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信投公司)與美國亞馬遜公司,簽署了關於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合作的備忘錄。會上傳出消息,上海自貿區掛牌一週年(9月底)之際,亞馬遜將正式在上海自貿區設立國際貿易總部,發展跨境電子商務、跨境貿易和跨境金融業務,該總部將成為亞馬遜全球業務的樞紐。

這場簽約儀式的規格頗高。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主任艾寶俊,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出席了簽約儀式,亞馬遜公司帶隊的則是其國際零售高級副總裁迪戈·帕森提尼。

易觀智庫電子商務行業中心分析師林文斌分析,亞馬遜此舉旨在增加與跨境電商貿易相關的服務,不僅僅是做一個電商平台,同時做倉儲、物流、支付的服務。

「四季度美國亞馬遜商品將直銷中國」

迪戈·帕森提尼說,亞馬遜在上海自貿區設立的國際貿易總部,將把全球的商品,無論是美國的、歐洲的、亞太的,都可以進口到中國,主要針對中國市場。同時,也可以將中國賣家的商品賣到全球。

根據官方發佈的信息,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信投公司與亞馬遜三方的合作內容包括: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平台,為境內外客戶購買亞馬遜境外網站和中國網站商品提供服務;建設物流倉儲平台,作為亞馬遜全球採購和銷售商品的重要物流樞紐,並為中國企業出口商品配送全球提供物流倉儲服務,打造輻射全球貿易的物流中心;利用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政策,優化亞馬遜公司融資結構,合作開展跨境電子支付服務。

與上海自貿區達成上述協議後,迪戈·帕森提尼說,中國消費者不僅可以在亞馬遜中國買東西,也可以在亞馬遜其他網站上買東西。

未來,中國消費者到亞馬遜網站(amazon.com)的渠道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美國亞馬遜網站針對中國消費者的入口進入,這裡的商品有中文說明,人民幣標價;另一種是通過跨境通導購平台進入。

跨境通是上海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平台,由信投公司下屬的東方電子支付有限公司運營。

東方電子支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鵬介紹,目前amazon.com有6000萬種商品,但中國消費者只有通過這個專門的入口進入,才能實現便利化購買,「在測試時候,在美國亞馬遜網站下單,貨品直郵到中國,到消費者手中,大概要7-10天。」

他說,希望在今年四季度,這個入口可以正式對中國消費者開放。

亞馬遜擼起袖子大干一場:打造「國際精品館」

在此次簽約前,亞馬遜已經通過跨境通,在自貿區啟動了跨境電商業務。今年6月底以來,亞馬遜通過該平台已經試單千餘票,雙方將於近期開展規模化運營。

「之前亞馬遜跟我們合作,像是『試驗』,現在它是準備擼起袖子大干一場。」跨境通執行副總裁顏靜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早在今年4月,亞馬遜管理層就其在上海自貿區發展計劃與管委會進行過溝通,前期準備工作一直在進行中。根據亞馬遜董事會的安排,該公司計劃在上海自貿區成立一週年之際,正式在自貿區設立國際貿易總部,發展跨境電商、跨境貿易、跨境金融。

顏靜認為,作為跨境電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亞馬遜全面進駐上海自貿區,說明它看好「直銷中國」的模式。即通過跨境通這一平台,繞開進口貿易代理商、省卻了國內分銷渠道,直接對消費者。

目前,亞馬遜在跨境通平台上兼有「直郵」、「自貿」的模式。前者是消費者購買境外商品,通過國際運輸發送,直接送達境內消費者;後者是境外商品入境後暫存自貿區內,消費者購買後以個人物品出區,包裹通過國內物流送達境內消費者。這些國外商品進口時,按個人物品行郵稅徵稅。

今年是亞馬遜進入中國十週年。

8月19日,亞馬遜新任中國總裁葛道遠在慶典上發佈了5個新舉措,其中一條是打造「國際精品館」,即引入國際市場的產品,包括27個國家的13000多件產品,其中1/3是亞馬遜「特供」。

亞馬遜龐大的跨境物流體系和健全的國際品類渠道,是其與中國本土電商展開競爭的一張王牌。

「在入華十週年這個時間節點,亞馬遜要把『跨境電商服務的平台』這一品牌打出來。」林文斌說,「物流方面,亞馬遜是全球電商中做得最好的,而且倉儲運營中心都是自營的,不是租的,但很多賣家和消費者並不瞭解這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65

跨境電商看過來:歐盟已盯上直郵消費品安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434.html

快速增長的跨境電商帶來的消費者保護問題,正引起中美歐三方的註意。

在昨天剛剛結束的“第五屆消費品安全三方峰會”期間,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孫大偉、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主席艾略特·F·凱伊、以及歐盟主管司法、消費者權益和性別平等的委員朱洛娃,就進一步提高消費品安全,特別是包括直郵模式在內的電子商務領域的消費品安全,交換了各自的觀點和信息。

朱洛娃在會後的小型記者見面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從數字上看,大部分有問題的產品,確實來自於中國,但這也是因為(中國對歐出口)規模大。

“歐盟現在正著手立法建言,提高對跨境消費者的保護。”她說,“一旦發現75%以上歐盟的消費者因為某一些產品或商家受損害,歐委會就有權力來進行追究和處罰。”

牛津大學“中國消費者權益項目”主任於穎認為,歐美一些國家對於消費者保護的標準比較高,法律規定比較嚴格,對於大量出口至這些市場的中國跨境電商來說,具有較大的法律風險。

跨境電商的核心瓶頸——消費者保護

伴隨跨境電商席卷全球,消費者如何在新時代下維權,也成了一個全球性的難題。這也是跨境電商產業本身,發展壯大的重要瓶頸。

前述會議達成的共識包括,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消費品安全監管,特別是線上銷售產品的安全監管提出了新挑戰。

考慮到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的迅猛發展,三方認為,在各自法律框架允許範圍內,為確保對經營者采取有效措施,以及加強線上銷售消費品的安全,加強國際間消費品安全合作顯得尤為重要。三方將加強產品安全監管合作機制建設,特別是加強跨境電子商務消費品安全監管合作機制建設,包括線上線下銷售產品信息和有害產品處置措施的信息交換。

朱洛娃對記者表示,電子商務提供了國際貿易新機會,但如何保護弱勢群體的消費者,是一個核心問題。三方決定,共同制定趨同的規定,因為面臨的挑戰是類似的。保護弱勢的消費者和中小企業,涉及法律責任,司法管轄所在地等一系列法律問題。

在傳統一般貿易情況下,如果產品出了問題,消費者可以直接找到經銷商;如果整批貨物出了問題,品牌還會啟用召回。但在線跨境平臺,則複雜得多。

“如果我在跨境電商上買到了不合格/假貨,政府監管部門、電商平臺、海外供應商該如何劃分責任?消費者該找誰?”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卻有著複雜的內涵。於穎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個問題跨越了電商平臺、消費者糾紛解決、國際私法多個領域。由於各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不一樣,加入的國際組織、履行的公約也不一致,因此沒有固定的答案。

比如,中國消費者在歐盟商家買了東西出現糾紛,首先得確定在中國和歐盟哪個地方訴訟,適用哪個國家法律,如果有了判決,還需要涉及哪個國家執行。執行時又面臨選擇。比如中國法律規定,平臺不承擔責任;但歐盟的法律則規定,平臺需要承擔責任,十分複雜。

中國方面公布的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

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監測數據顯示,2015 年網絡購物投訴占全部投訴 43.74%,比例最高;生活服務O2O緊隨其後,占據 24.05%;海淘為(7.53%);互聯網金融(5.76%);B2 網絡貿易領域投訴(2.63%);微商(2.51%);手機行業門戶(1.85%);物流快遞(1.09%);其他(如網絡傳銷、網絡集資洗錢等)占 10.84%。

與 2014 年相比,網絡售假依舊穩居榜首,由跨境網購引起的售假問題也占一定比例。

跨境電商出口商面臨潛在法律風險

由於中國整體出口規模較大,通過跨境電商出口的比例不斷提升,潛藏的法律風險值得關註。

無論從哪個口徑來看,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規模和速度都很快。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月披露,2015年,在全國進出口同比下降7%的大環境下,跨境電子商務增速高達30%以上。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將會提高到20%,年增長率將超過30%。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5.4萬億,同比增長 28.6%。出口占比 83.2%,進口比例16.8%。

朱洛娃預計,中國通過電子商務的方式,對歐出口將會持續增長。她特別提及,歐盟通過阿里巴巴公司提供的數字,看出他們正在全球化發展。

“因此,我們同意,經常互相溝通信息,並與他們即將在布魯塞爾開設的辦公室聯絡點取得聯系,這樣也是我們可以從另一方面獲得信息的更好方式。”她說。

朱洛娃提及在中國參觀了一家成功的玩具廠。她說,這家玩具工廠生產標準非常高,每個部件的材料和功能,都有嚴格的安全標準。但整體數據表明,現在仍然有很多工廠有問題。

根據歐盟最新公布的報告,2015年,涉及安全問題的產品中,38%都是玩具。2016年的情況顯示,來自中國的問題商品中,46%都是玩具。

歐盟從2003年開始實施“非食品類商品快速預警系統)”(RAPEX),如果在一個國家發現危險產品,則迅速向其他國家通報信息,以能夠及時采取停止銷售、下架、召回、海關部門拒絕進口等相應措施。該系統覆蓋歐盟28個成員國以及冰島、列支敦士登和挪威,“盯防”的產品類型是非食品產品。歐盟委員會每年會發布該系統的年度匯總報告。

歐盟自2008年就和中國相關部門交換該系統的信息。中國收到歐盟通告後,會聯系相關生產商或出口商處理問題。6年期間,中國已經跟進11000多項通告,對3700多起追溯到生產廠家。

“也就是說,只有1/3問題產品能夠追溯到廠家。”朱洛娃說,“中國政府承認,很多廠家不好追溯。我們也強調,未來需要加強生產廠家的可追溯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