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讀不讀商學院? 百樂門小豔紅

http://xueqiu.com/6721636532/23514948
2007年我在國內一個小縣城做IPO項目,那家企業的老闆是中歐的EMBA, 在我們工作之餘,他時不時發表一些睿智的見解,在那個偏僻的小城市裡顯得鶴立雞群。至今我還記得他看著我們用兩台打印機瘋狂打印IPO申報材料時,慢悠悠地說了一句: 「現在不是無紙化辦公時代麼,怎麼紙費得比從前還多了?」在這家企業做盡職調查期間我們發現,企業的幾名董事、入股的風投公司,都是老闆在中歐的EMBA同學以及同學所在的公司。這位老闆很自豪地說,他們EMBA班的同學聚會,說的最多的就是班上哪個同學的企業最近上市了。他同班知名的企業家包括紫金礦業的老闆陳發樹,九陽股份的老闆王旭寧等。這是我第一次見識了商學院的力量——知識和人脈。

    在剛剛進入港大商學院讀MBA的時候,我曾以為這是一個在職場上中場休息的機會——經過了前些年律師、投行、PE工作的身心折磨,現在終於可以回歸校園喘一口氣了。事實證明,是我自己沒有做好盡職調查,誤解了MBA教育的模式。MBA教育與傳統的碩士培養教育過程不同,強度極大,它把一個未來職業經理人在職場上可能需要的各種知識技能精煉壓縮後以最快的速度灌輸給學生,同時,為了保證學習的質量,每個教授都會給學生佈置大量的案例討論和作業以使學生能真正消化和懂得如何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有些老師在第一次上課就說不要抱怨課業太重,我就是來折磨你們的,你們應該學會時間管理的技能。

    此外,現在很多知名商學院都提供了一年制的MBA教育,相比傳統的兩年制MBA教育而言,一年制MBA滿足了職場人節約時間成本的需求,但課程強度更大。

    在香港與同學及校友社交時,聽說我原來是做投行的,大家都紛紛表示說那你原來工作一定很辛苦吧。我忙說哪裡哪裡,那時不過偶爾加班到一兩點,現在讀MBA我幾乎每天做功課到一兩點,並且還沒有加班費!我真的有點懷念原來在投行工作的日子。

    也就是在讀了MBA之後我才知道,知名商學院的MBA畢業後為什麼能在國際大投行工作而不懼長期加班的折磨——MBA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就是折磨學生,讓大家在經歷了這個過程之後超越自我的極限,徹底地脫胎換骨。商學院是個煉獄。

商學院是人生新視野

    商學院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彙集了全球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工作經驗的學生在一起交流和互相學習。作為一個標準的土鱉,初次置身於一個完全國際化的環境裡帶給我不小的震撼。不同年齡、不同生長經歷、不同文化和不同職業背景的同學在一起很有趣,但也有不少衝突。我時常會想,如果在這樣一個國際化的環境裡工作,我如何才能和這些各色各樣的人進行最有效的溝通?我之前的處世經驗在這裡充分暴露它的侷限性。商學院是一種人生的新視野。

    雖然都是抱著功利主義的心態來到商學院,不同的人在商學院學習的過程中還是有不同的訴求。有人從進商學院的第一天起,就開始為找工作做準備,他們忙著申請各種實習機會、參加招聘宣講,希望通過獲個MBA學位給自己的職業生涯開闢新的天地。有人則忙著社交,在香港這個國際化的城市裡,每天都有機會認識各色各樣的人,如果你花大量時間去參與社交的話。也有人認真學習商學院的每門課程,希望從中得到職場需要的技能。

    針對這種種訴求,商學院都盡其所能提供了各種資源。商學院的職業發展中心每天都在更新各家公司的招聘信息,聯繫各大公司的校園招聘宣講;商學院也時不時組織了各種校友社交活動,都是在CBD的各高檔酒吧舉辦,還有不定期到國際大公司的參觀機會等;當然,商學院每年更是花了不少心思改進它的課程內容,以適應時下商業社會對人才的實際要求。簡言之,知識,人脈和機遇就是商學院給它的學生提供的最核心的價值。

投資商學院文憑的回報

    當然,不可否認,也有人是來商學院混日子的。只要你能達到商學院的入學標準,商學院從來不拒絕「捐錢」的人——如果你只是買個文憑的話,進了商學院之後怎麼學習、學不學習完全是你自己的事。

     如今,「泛娛樂化」之風也刮到了商學院。隨著王石先生八卦緋聞的傳播,有好事媒體打出了「長江商學院借王石婚變漲價」的新聞題目。一時間,讀EMBA傍大款成了熱門話題。關於那則木子美寫的EMBA女同學給男同學塞房卡的故事,我向一位某商學院在讀EMBA女高管求證真實性,她意味深長地回了我三個字:誇張了!

    後來我和港大商學院一個職員私下聊起這件事,開玩笑地問她EMBA班上是不是真的有美女或明星,她說:「她們想來可以啊,不過她們要能通過我們的EMBA的簡歷篩選和面試過程才行。」港大MBA之前確有錄取過一位香港歌星,不過他本人確有知名大學過硬的本科學習成績。「所以,花瓶肯定是進不來的,除非她們真有好的經歷和背景。來讀EMBA的絕對都是重量級的人物。」

     香港大學的EMBA教育為兩年制,學費約14萬美金(約合109萬港幣),是香港大學與倫敦商學院及哥倫比亞商學院聯合教學的課程,EMBA學生第一年的必修課要在香港、倫敦和紐約這三個國際金融中心飛來飛去完成,學費僅包括三地的酒店住宿,不包括機票錢。因此,整個EMBA讀下來要大約150萬港幣。港大商學院的職員對我說:「他們來讀書的人都很辛苦,要上班還要在世界各地上課,不是一般人想得那麼輕鬆。」

     至於長江商學院在這個當口學費漲價,我相信跟王石先生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其實今年各家知名商學院都或多或少提高了學費,以香港大學為例,2013年MBA的學費是45萬港幣,而2012年這一數字是40萬港幣,2011年則是39萬港幣,2013年的漲價幅度很大。這一現象完全可以用商學院的核心課程之一管理經濟學的理論來解釋。通常來說,MBA的申請人數是與經濟週期反向而行的。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人們讀商學院的意願更加強烈,在供給相對穩定的狀況下,由於需求增加,必然導致商學院的學費漲價。湊巧的是,王石的緋聞出在了商學院的招生季。

    幾十萬的MBA學費不是一個小數目,然而捨得花這筆錢的人如何看待這筆花費又是完全不同。在我們MBA的會計課上就有同學問老師, MBA的學費在個人的財務報表上是應該記作費用還是能夠資本化?老師很曖昧的笑了笑,說,也許你們有的人真的覺得這筆錢是對自己未來的投資,不過,如果我是審計師,出於審慎的原則,我可能會給你們記作費用。

    讀MBA是投資還是消費,這完全是個案判斷。總體來說,就讀MBA的中國學生普遍比外國學生年輕,有些人工作了三年達到MBA的最低工作經驗要求之後馬上就申請商學院了,不少人還是靠父母出錢來交學費的。因此,有些中國學生既沒有還貸款壓力也沒有MBA學費投資回報壓力,把MBA當碩士來讀,畢業後的投資回報率自然不理想。

    在我看來,MBA學歷不過只是個人履歷上的一個係數,如果你之前的工作經歷和個人能力都不錯,乘上這個係數才可能能對個人履歷有較高加分,否則,MBA學位對個人職場競爭力的貢獻度有限。

商學院文憑與真實能力

     總而言之,MBA和EMBA教育都是當下快速消費時代的產物,是完全實用主義的速成教育。關於這一點,商學院及其教授們也早已心知肚名,儘管教授們挖空心思給同學佈置各種課題,讓大家反覆練習如何把課程上學到的理論變成自己的實用技能,但到了最後一節課,老師往往都會說,我知道等你們工作之後,現在學會的很多東西可能早就忘記了(比如怎麼做模型計算最佳資產組合、怎麼用統計知識來分析市場調查結果),但我希望你們能運用這些課上的基本理論形成工作中的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

    商學院的課程設置是建立在培養未來職業經理人假設的基礎上的,如果你從商學院畢業後只是為了轉行去知名的大公司做一名普通員工(比如許多理工科背景的人希望通過讀MBA進入國際大投行),那麼商學院課程對你的幫助也許很還不夠,你還需要自學更多的專業知識。

    2008年金融危機後,國際媒體上有輿論批評商學院「培養出大批只知賺錢而不具備跨學科思考能力的畢業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此次金融危機」,商學院也因此調整了課程設置,增加了一些與商業道德、人文科學和創新精神有關的課程。但不可否認的是,只要給商學院排名的那些功利主義的指標還在,商學院教育就不可能真正代替傳統大學教育成為培育社會精英的搖籃。

     記得在管理經濟學課上,教授講信息不對稱理論時問我們:為什麼高盛、摩根士丹利、匯豐、渣打這些知名的金融企業都租在最貴最好的寫字樓?這種行為說白了就是展示自己實力的一種廣告。這些國際金融企業租用最貴的寫字樓,就像是在公開場合燒錢,以此向公眾宣告他們很有錢很有實力。同樣,你們辭職讀MBA和高盛租最貴的寫字樓道理是一樣的。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人們會認為,只有對自己個人能力和未來前途充滿信心的人才會辭職花大價錢到商學院讀書。所以放心好了,無論你們學到了什麼,無論你們成績如何,都不用擔心你們在職場上的競爭力,因為你們已經在公開場合燒錢了。

    當然,你自己的真實能力究竟幾何?只有你自己心裡清楚。我相信這是教授沒有最終說出來的一句潛台詞——商學院文憑只不過是你花錢做的廣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81

上海老牌百樂門舞廳 也來搶娛樂財

2013-11-09  TCW
 
 

 

同樣搶吃內陸娛樂財大餅,有台商搬出了八十年歷史的上海「百樂門」招牌,還創出了「文化地產」的新名詞。

華燈初上,男賓客擁著女舞師翩然起舞,在一九三三年的上海,到百樂門跳舞是最時髦的娛樂,獨特地標記錄著十里洋場曾有的繁華,作家白先勇用它做為背景,寫下膾炙人口的<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一九六○年代,百樂門的光環逐漸淡去。但今年這個老品牌不僅重生,還首度走出上海,背後的控盤者竟來自台灣。

台商趙世崇一九九一年起就在上海經營服務業,曾與海霸王董事長莊大德合資開出當地第一家吃到飽餐廳,也曾自日本引進水晶鋼琴、打造當時最豪奢的鋼琴酒吧。靠著這些成績單,他在十餘年前參與上海靜安區政府的競標,以每年人民幣數百萬元的代價取得「百樂門」的品牌使用權。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歌聲婉轉,舞台上正重現百樂門民初時期的燦爛,地點卻從上海變成了二、三線城市消費力第一的安徽。

百樂門進軍安徽合肥,不只是開出奢華的大歌廳與招待會所,還有餐飲街、辦公室與住宅區,是當地第一個文化地產項目,總投資額約新台幣七十五億元。合肥市政府為爭取這宗投資,收取的地價僅市價五分之一。

文化地產的特點在於,娛樂事業有助於拉高房價,部分利潤又能回饋給被招商的廠家,例如以第一年(甚或前兩年)免租金的方式,藉此吸引知名餐飲品牌進駐、帶動人氣,活絡新開發的城區。趙世崇動用充沛的服務業人脈,每開出一個新的百樂門據點,就帶入五十至六十家餐飲周邊業者。

彭于晏媽媽,也來開餐廳

「我招商力度很強嘛!比政府的招商局還要強。」趙世崇說,「我們這個平台,也會給台商朋友優惠,比如你是85度C,知名品牌,一年、兩年都免租金,賺到錢再說,不要一來就每個月付房租。」

這個誘因打動了在上海發跡的「小城故事」──藝人彭于晏的母親及姊姊彭于恬經營的餐廳。彭于恬不諱言,競爭激烈的上海成長空間有限,往合肥、湖北武漢等內陸省會是小城故事正在走的路;百樂門的免租金條件,降低投資風險。

這個模式吸引了安徽省其他城市的注意,例如蚌埠市,它不僅是舊時「徐蚌會戰」的發生地,也是現代京滬鐵路的中轉大站,趙世崇認為,交通樞紐帶來大量人潮,人潮就是錢潮;而產鐵礦的馬鞍山,不僅人均GDP排名安徽省第二,也是南京城市群一部分,被稱為「南京後花園」,百樂門將在這裡打造水舞主題的五星級酒店。

政府期望百樂門拉抬地方經濟,在黃山表現得最明顯。黃山雖有秀麗山水,是安徽最著名的景點,去年遊客人次多達三千六百萬,但周邊欠缺旅遊配套。

為了留住這些過路財,黃山市政府找上百樂門,提供距離黃山機場僅三分鐘的大片土地,希望以超大型Outlet(過季折扣店)結合飯店、秀場等商業娛樂地產,讓這些過路客在當地消費,年底即將動工。

以文化地產的模式,「百樂門」計畫三年內前進八個新城市,下一步要往人口大市河南鄭州前進。不過,如何讓招商廠家個個賺錢、留下打拚,挑戰正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38

成熟市場如何發行新股 百樂門小豔紅

http://xueqiu.com/6721636532/27073786
2014年1月9日,奧賽康新股發行公告後又突然暫緩發行,12日晚間證監會又推出了規範新股發行的新公告。這一系列事件使得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又一次成為了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

     我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版的《親歷投行》中,曾經用了一個章節來介紹和探討中國的資本市場部(ECM)是如何發股票的。但成文的時候,我對成熟市場如何進行新股發行的實務操作並不十分瞭解。

     這些天在香港看到國內投行界和財經媒體界的朋友們又在激烈的討論著這次新股發行改革,各種困惑和疑問,A股的新股發行改革為什麼推進得這麼艱難?於是我約了在香港的國際投行ECM團隊從事新股發行的朋友,在中環進行了一次小小的「新股發行定價中港代表交流午餐會」。

     在此前我對香港市場上如何發行新股完全不瞭解,我約的朋友對A股市場如何發新股也知之有限,我們都帶著一點興奮和好奇進行了一次非正式的交流探討,我以最近這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為出發點,就目前首批發行的這幾家企業新股發行中出現的狀況,向香港ECM的朋友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他以自己在香港從事新股發行的親身經歷做了耐心解答並提供了一些可探討的思路。具體的操作細節沒有做細緻的研究和求證,但希望能通過這篇文字,介紹一些成熟市場新股發行機制運轉的理念。

  1.發行價格如何確定

     新股發行關鍵是定價,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想知道香港新股發行是價格是怎麼定出來的。

    在香港,股票發行也是先由分析師根據其對企業的瞭解和調查,獨立撰寫投資價值報告,其中包括了對企業估值定價的一個初步判斷。

     然後以這份投資價值報告為基礎,分析師本人(約一兩名)會和不同的機構投資者進行一對一的接觸,也即進行一段時間的「預路演」(分析師會議)。這樣的預路演集中進行,每天有七、八場,大約持續一週或更長的時間不等,目的是為了推介企業,同時看看不同的機構給出的報價。預路演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路演,目的是為了得到機構(也就是市場)對發行人給出的價格,企業的管理層不會參與,而是以分析師與機構交流的方式進行。

     經過了預路演,分析師綜合了從多家機構得到的反饋,得到市場對公司給出一個價格範圍。

     在此基礎上,承銷商會綜合確定一個發行的價格區間,在招股說明書中明確寫出給出一個發行價格區間,這個區間的上下限一般相差不會太大(約30%左右)。根據香港證監會的規定,最後確定的正式發行價格必須落在這個區間裡。

     這份帶有價格區間的招股說明書最終稿公佈後,才會進入正式路演。正式路演在全球進行,一般持續7天左右,在香港、新加坡、紐約等主要金融中心進行。

     正式路演的過程就是管理層回答機構投資者提出的問題,保薦機構ECM團隊負責來組織路演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管理團隊能不能把自己公司的情況向機構投資者介紹清楚,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投資者對這家公司的信心。在路演過程中,發行人就各種問題的解答也不能超過招股說明書披露的範圍(A股最近的改革在這一點上是與國際成熟市場規則一致的)。

     正式路演後,承銷商就在招股說明書的發行價格區間內確定正式的發行價進行發行,如果認購的情況好,可能取發行區間的上限。但剛才提到過,上下限相差不大,所以在路演一開始就限定了機構報價的範圍會集中在這個區間裡。

     在瞭解了上述香港新股發行的流程之後,我們會發現,A股市場上新股發行的很多問題,在香港新股發行的制度下壓根就不會出現。

    首先,A股路演前沒有以分析師會議形式進行的預路演,於是機構在路演結束後的報價差異非常大,高的特別高,低的可能特別低。而香港市場在機構投資者開始正式報價之間,預路演階段是承銷商對機構報價的一次摸底。在最近一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中,中國證監會要求主承銷商在機構投資者報價中剔除至少10%報價最高的部分,這一規定很多人表示不合理,還有人討論為什麼只去掉最高價的不去掉最低價的部分。而在香港,這個所謂「剔除」的過程是在預路演階段就完成了。當分析師收集了各主要機構投資者報價的意向的時候,少數報價意向過高的自然會被剔除,因為承銷商很清楚,在這個高位上不可能把股票全部賣出去。那麼寫在招股說明書最終稿裡的價格區間必然是落在機構報價意願比較集中的地方。

     在正式路演前就確定一個價格區間,正式的報價就不會像A股詢價階段那樣差異巨大。每個機構在正式報價前都會對發行價有一個大致清晰的認識,不會出現A股詢價過程中因為不瞭解其他機構的報價,部分機構擔心搶不到新股而盲目報高價或者因為沒有對企業做仔細研究而草率出個超低價的這些現象。盲目報高價的動機也不存在了。

 2.承銷商有沒有動力推高發行價

     在A股市場上,通常大家會認為,由於承銷費是按實際募集資金的比例來收取的,定價越高承銷商收到的承銷費就越高,因此,承銷商就有動力推高發行價。

    在香港市場上,股票並不是像在A股市場上那麼好賣,如果定的價格太高,股票也賣不出去。當然,換句話說,考慮到承銷費的因素,如果定了高價又能把股票全部都賣出去,承銷商可能也會定的高一些。比如我們熟知的facebook,定了那麼高的價格賣掉了,某種程度上是承銷商的本事(銷售能力的體現)。當然,上市後二級市場的差評對承銷商和機構的長期合作關係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在成熟市場上,如果為了收取更多承銷費而定過高的發行價,傷害了機構的利益,就像是說把雞宰了以後就沒有蛋吃了。所以通常情況下,專業的投資銀行一定是從自己在這個市場上長期生存的角度出發,試圖在發行人和機構投資者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從而作為一個專業的金融機構長期立足下去。評判一次IPO發行是否成功,認購是否踴躍,買家是哪些,後市表現如何,都是評判指標。投資銀行作為市場上銜接發行人與機構投資者的橋樑,是憑著自己在市場上建立起來的信用而長期立足的。因此,投資銀行在這個競爭的市場上長期存活必須珍視自己在市場上的信譽,這也是投行努力維持發行人和機構投資者之間平衡點的動力所在。

3.關於存量發行(老股減持)

     根據最近A股的新股發行改革中要求,根據IPO詢價結果,預計新股發行募集金額超過募投項目所需資金總額的,「超募」的部分要求相應的進行老股東的股份減持。

     當我請教香港ECM的朋友他們是如何處理存量發行的時候,他先反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我始終沒搞清楚「超募」是個什麼概念。我花了一些時間給他解釋,我們的招股說明書裡募集資金金額會有一個預計數字,在還沒有報證監會審核之前就確定了,通常市場行情好的時候,由於發行倍數較高,發行的股份數又相對固定,所以實際募集資金超過預定募集資金的所謂「超募」現象非常普遍。

     他說,香港沒有超募的概念。我們也會有募集資金用途這一說法,但如果募集到更多的錢,發行人就會公告說這些錢按照怎樣一個比例分配到不同的募集資金項目裡。比如我們有五個募投項目,那可能我們會確定募集資金在各個項目上的分配比例,最後根據實際的詢價認購情況把錢分配到不同的項目上。

    其次,說到老股東減持,在成熟市場上,信息不對稱原理永遠發揮著有效的作用。通常老股東想在IPO時減持一部分股份,只要你有合理的理由(比如在企業發展階段老股東借了個人貸款來支持公司發展),減持的數量不大,一般情況下市場都可以接受。可如果機構投資者看到老股東大量減持,那麼根據信息不對稱原理,老股東作為企業內部消息的知情人進行這種大規模減持一定是因為其對公司的未來沒有足夠的信心,這種情況會嚴重影響公司新股發行,所以IPO時大規模減持老股的情況在成熟市場一定不會出現。

     中國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中的超募要求減持老股規定有自己的特殊考量,但顯然沒有考慮到奧賽康這種情況發生。但是奧賽康原發行公告中大量減持老股的方案,也不是成熟市場下應有的做法。

4.自主配售權如何行使

     自主配售權是不是意味著承銷商可以按照自己與機構投資者或者主要客戶的關係遠近來任意決定配售比例?

     香港市場不是這樣的。大家面對的機構客戶是同樣的,所謂的優質客戶並不是主承銷商根據自己的喜好判斷出來的,而是市場承認的優質客戶。對於這些市場認可的優質客戶,通常在他們願意購買的情況下,承銷商都會給他們進行一些「照顧」。當然,市場不好的情況下,承銷商也希望這些客戶能幫他們完成新股的發行,但並不是像國內有些人想像的那樣,股票發不出去就讓機構幫忙接盤。相反的,如果股票不好賣,承銷商也應該對自己優質的客戶進行風險提示,保護自己的優質客戶。

5.如何保護散戶

     香港市場也看重保護散戶。比如,招股說明書中確定一個發行價的上下區間再進行發行詢價就可以視為保護散戶的一個措施。因為散戶沒有機構那樣專業的分析能力,無法對企業價值做出專業判斷。因此在正式路演定價前鎖定一個發行價格區間,對最終的發行價格提前進行適當控制也是有利於散戶的。

     但正如中國證監會目前也在逐漸向市場提示的一點,在市場上進行投資行為必然要承擔相應的風險。買股票其實和買房子一樣,總是有賠有賺,賺到了錢自然開心,但沒賺到錢也不是因為監管機構不保護投資者,沒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

     風險永遠與收益共存,專業的中介機構以及監管者,應該最大限度向投資者公平地披露所有影響投資者做投資判斷的信息,提示風險,避免誤導投資者。那麼在這一前提下,投資者自己基於公開公平披露的信息做出自己的投資判斷和決策,就應當能承受相應的投資風險。

6.中國新股發行價格過高的問題為什麼一直很難解決

     有人說這一撥新股發行如果發行價高企,其實並沒有必要去扼制,因為這是IPO停了一年多,現在剛開閘極度不平衡的股票供需關係造成,過段時間就會好了。但有人又說IPO沒停的時候中國市場也喜歡爆炒新股,就是錢太多。到底為什麼我們一直解決不了新股發行的「三高」問題(高價發行、高市盈率、超高募集資金)?

     這問題很難回答。每種解釋都有其道理,又似乎都不盡其然。

     但以結果為導向的制度設計,目前看來很難解決問題。因為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尤其是積攢了上下五千年聰明智慧的炎黃子孫,從結果倒推來制定監管措施的這種因果關係鏈總是存在著被破解的可能性。反過來,從去除動機的方面去嘗試解決問題可能會更有效一些(比如參考前文成熟市場的經驗想想如何去除詢價機構報高價的動機)。

     監管只是一個主體,市場上參與博弈的主體有那麼多,監管的智慧難以窮盡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因此變格式化的要求為原則性的監管,再輔以適當的個別調控措施可能更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換句話說,基於市場的反應進行動態管理也許是更加靈活卻又有效的監管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420

阿里不能在港上市與合夥人制度無關 百樂門小豔紅

http://xueqiu.com/6721636532/28442286
戲一開始就演錯了。

   此前阿里巴巴集團花了一年的時間在媒體上發佈各種與上市地點選擇有關的言論,並和港交所高調對話了很久,結果阿里巴巴沒能說服港交所還落了罵名,港交所也無法接納這單超級IPO,結局可以說是雙輸。

 阿里巴巴無法在香港上市不是技術問題(合夥人制度只是技術問題),而是情感問題、公關策略問題。

   港交所自己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它也要對自己的投資人負責,李小加作為這家上市公司的CEO,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來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李小加寫了那麼多文章,字裡行間都能看出他想把阿里留在香港,可惜缺的就是一個說法。但港交所又不是一家一般的上市公司,它有其特殊的地位。阿里作為一個潛在的上市企業,在媒體上公開對港交所提要求,把這件事變成了一個交易所和一家企業之間的博弈,那麼,誰會願意看到一間交易所敗給一家企業尼?

   有人說合夥人制度很惡劣,或者說AB股制度很惡劣,因為這制度不能夠保證廣大普通股投資者享有平等投票表決權利。但同股不同權的AB股制度早已有之,香港以前也曾有過。美國正是因為AB股制度吸引了所有不斷有融資需求、創始人股權不斷被稀釋的科技公司。即使一些非科技公司,如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 也是AB股制度,Hathaway公司的B股只有A股的1/200的投票權。投資者相信巴菲特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有利於公司的長遠利益。知名足球俱樂部曼聯也是AB股制度,當初想來香港上市,就是因為香港沒有AB股制度,結果曼聯也去了紐約上市。

   谷歌、Facebook這些著名的科技公司都是AB股制度,國外的媒體上也不斷有人抨擊這種制度的不公平,但資本市場還是接受了。因為投資者還是想要分享這些公司發展的成果,哪怕以犧牲投票權為代價。資本市場不是法庭,不是公平正義就主導一切的。AB股、優先股、持股結構設計、各種股債混合的證券產品的創設都是為了平衡資金需求方與供給方的利益,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港交所也為重新引入同股不同權制度向香港證監會提交了諮詢文件草擬本,但是沒有通過。有人說這就是香港堅持了保護投資者的立場啊!可是,新加坡投行圈一個朋友說了這麼一句:Investors need protection but also opportunities. (投資者需要的不僅是保護,更是機會。)

   很難想像香港證監會在這樣巨大的輿論壓力下能通過這樣的制度,監管者不可能為了一家公司而改變,特別是在萬眾矚目的情況下。其實阿里一開始就把戲演錯了。不知道是誰幫阿里做了公關策劃,從一開始就這麼高調與香港監管機構對話。其實,如果能在檯面之下溝通與解釋,低調一些處理,後面的形勢發展可能會不同。阿里不用在媒體上喊話,港交所可以自己研究在當今科技企業上市的新浪潮形勢下,有沒有必要推出AB股制度,有沒有必要以阿里巴巴作為一個試驗,來檢驗AB股制度是不是可以被重新利用,同時又嚴格地納入監管範圍。

  其實國外關於AB股制度的學術論文也不在少數,AB股固然有其弊端,但完全可以通過對AB股結構的公司施加更為嚴格的監管來緩和這一制度的不足之處。香港也確實因為AB股錯過了不少好公司,當然,阿里是其中最大的一家。

  最終,香港放棄了阿里,阿里放棄了香港。因為雙方的底線都不能被觸動。

  對馬云而言,當年被雅虎拿走40%的股權之後一系列的衝突與爭鬥是他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心中永遠的痛。喪失企業控制權是他最擔心的事情,就像被初戀男友傷害了感情留下了多年陰影,以至於影響了以後所有的戀愛經歷。所以馬云希望投資者最好只是財務投資,只投錢,少參與決策。但投資者代表的不僅僅是錢,還有輿論。失去輿論支持,是失去港交所的重要原因。

  對港交所而言,它的底線是堅守香港的核心價值觀。香港雖然是資本主義的制度,但香港從來就沒有美國資本主義的實用主義精神,而是唸唸不忘英國老派貴族的矜持。即使在英國也變得更加實用主義了的今天(看看倫敦有多歡迎中國人前去投資),香港還是習慣性地保有一份堅守立場的態度,這是香港在處理所有問題上的態度,不光是資本市場問題。這就決定了,香港永遠也不可能為一個公司而改變,哪怕它心裡很想很想。


  當然,大家也只能遺憾地嘆口氣:香港不願意賣身,新加坡想賣身沒人要,最後便宜了紐約。

   有人說阿里巴巴的B2B公司在香港退市一事傷了香港的心,所以香港不願意再為阿里網開一面。但其實資本是很健忘的,只要給他們新的甜頭,他們就會忘卻過去的不愉快。

  有人說香港的投資銀行家想讓阿里來香港上市無非是為了拿到佣金。其實阿里不在香港上市,香港的投資銀行家們還是會有錢賺,有獎金拿,只不過要跟美國的團隊分一分。所有這些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項目,都少不了香港投行團隊的參與。

  有人說香港的股民會因為阿里無法在香港上市炒不了阿里的股票。其實現在科技那麼發達,香港投資者也是炒全球市場的股票,阿里在美國上市,香港的投資者們還是可以去炒。

  所以投行沒輸、股民沒輸,輸的只不過是在媒體上公開喊話的阿里和港交所。其實戲本來可以不這麼演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275

萬洲國際IPO:一盤大棋下壞最後一步 百樂門小豔紅

http://xueqiu.com/6721636532/29097512
班妮

  今年4月15日萬洲國際啟動IPO發行以來,相關的新聞和公告真是高開低走。先是全球媒體華麗麗的稱此次IPO約53億美元的發行規模或將成為三年來香港市場最大IPO,甚至今年全球最大IPO。沒過幾天,公司公告稱IPO發行規模縮減約三分之一,鼎暉、高盛的PE基金為首的老股東也放棄了在IPO中出售老股的機會。4月29日,萬洲國際突然公告香港IPO中止。

  一時間,官方和網絡媒體上一片揶揄之聲,最經典的莫過於「29家投行證明了豬確實不能飛」! 當很多人把目光都聚焦在為何29家投行都發不出去這個IPO的時候,我們應該看看這盤大棋真正擁有決定權的主角:雙彙集團董事長萬隆,以及兩大PE投資方鼎暉和高盛。

  如果萬洲國際成功IPO,整個資本運作的完美過程可以寫入教科書,與KKR、黑石等全球知名PE高手運作的案例媲美;現在,完美的資本運作卻在臨門一腳踢飛,甚至有文章稱此次IPO的中止可以被作為一個經典反面教材寫入教科書。



借力PE完成管理層收購


  萬隆與鼎暉、高盛對雙彙集團的資本運作路徑要從2006年說起。

  2006年4月,高盛和鼎暉通過公開招標方式,以20.1億元的價格聯合受讓了漯河市國資委持有的雙彙集團100%股份。高盛與鼎暉通過香港的一家名為羅特克斯公司完成了收購,雙方分別持有其51%和49%的股份。

  上市公司雙匯發展是雙彙集團的核心資產,雙彙集團持有其35.715%的股份。另有25%的股份控制在以萬隆為首的管理層持股公司海宇投資手中。

  在這次股權轉讓交易中,海宇投資也將其持有的雙匯發展25%股權作價5.62億元轉讓給高盛和鼎暉。最終高盛和鼎暉以25.72億元獲得雙彙集團100%的股權和其控股的上市公司雙匯發展60.715%的控股股權。

  表面上看來,鼎暉和高盛全資控制了雙彙集團,管理層工作職位不變,卻不再持有雙匯發展股權。但雙彙集團董事長萬隆的角色絲毫沒有減弱。因為接下來的一系列安排演出了一部高超的劇幕:鼎暉和高盛通過境內外一系列資本運作逐步獲利、逐步退出,而以萬隆為首的管理層則在每次PE退出和股權稀釋的過程中,不斷增加股權和控制力,逐步控制了整個雙彙集團,同時實現了整個集團的國際化戰略。


  控制雙彙集團後,高盛開始逐步減持雙彙集團股權,包括向鼎暉在內的其他PE機構轉讓其持有的雙彙集團股權。而鼎暉則設計了一個層層架構的海外公司群,並通過一系列的換股和股權轉讓,為以萬隆為首的雙匯發展管理層實現MBO(管理層收購)搭設了資本運作的平台。

  2010年雙匯發展公告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時大家驚訝地發現:2007年原本由高盛和鼎暉共同控制的雙匯發展,經過了一系列境外的股權結構設計和運作,變成了由境外的管理層持股公司興泰集團實際控制的結構。

  根據雙匯發展的公開信息披露,管理層持股的興泰集團2007年在BVI註冊成立,其中雙彙集團董事長萬隆持有14.4%股權,張俊傑、何科、李冠軍三位高管分別持有6.178%的股權,另外還有259名關聯員工持有剩餘的股份。據媒體報導,後來興泰集團100%控股的雄域公司向境外銀行融資收購了雙彙集團以外多家雙匯相關行業企業的外資公司股權,雄域公司利用這些股權和雙匯國際進行了換股,成為雙匯國際的股東,持有雙匯國際31.82%的股權。


  在2010年雙匯發展進行的重大資產重組過程中,雙匯發展的境外股權結構進一步調整:控股雙匯發展的羅特克斯上層設立了100%控股的母公司雙匯國際,而雙匯國際的股權結構為:雄域公司作為單一大股東持有30.23%的份額,該公司由管理層持股公司興泰集團100%控股;其次是鼎暉投資旗下的四隻基金,持股份額分別為16.58%、9.20%、4.75%、3.17%,總計為33.7%;高盛持有 5.18%,淡馬錫、新天域等PE基金通過與高盛以及鼎暉的交易也在2009年成為雙匯國際的股東。


  雙彙集團經過這次重大資產重組實現了整體上市,同時,管理層拿到雙彙集團和雙匯發展的相對控制權。自2010年年報起,雙匯發展開始披露以萬隆為首的管理層境外持股公司興泰集團為雙匯發展的實際控制人,而合計持有雙匯國際股份最多的鼎暉也是在雙彙集團資本運作這盤大棋中享有重要話語權的主角之一。

  以萬隆為首的管理層收購是通過借力高盛和鼎暉的資金和資本運作得以實現的。可以說PE就是萬隆的槓桿。在雙彙集團國企改制的過程中,萬隆借助PE的資金實力完成了一次槓桿大收購。PE的目的是要賺錢,萬隆的目的是為了要公司控制權,產業管理者和金融資本互相合作,一起下了這盤大棋。



海外併購及鎩羽香港IPO



   PE入股是為了退出時取得高額回報,因此在投資初始就設計好退出線路是成熟的PE機構的做法。在雙匯國際出海收購又啟動香港上市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PE機構一早就精心設計好的路徑。

  收購SFD的過程雖然只有120天,但雙彙集團董事長萬隆稱雙匯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來準備這次海外併購。早在雙匯國際成立之初就有報導稱這一公司架構的設立是為了未來在香港上市做準備的。上市的主要目的之一當然是PE獲得溢價退出。然而雙匯一定要境外收購一個實體,才能紅籌上市。據報導稱,監管機構曾指出,沒有額外資產不能上市。

  SFD是最理想的收購標的,首先,雙匯的重要股東高盛同時持有SFD的股份,收購SFD並整體上市對高盛非常有利。其次,SFD當時在美國的估值為10-11倍PE,而雙匯發展在A股的估值為20倍PE,通過把估值較低的SFD私有化後注入雙匯國際並在香港上市,可以使境外資產得到更高的估值,也給股東創造了更大收益和退出渠道。更不用說雙匯國際和史密斯菲爾德的結合創造了歷史,對萬隆為首的管理層而言,「中美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內最大的豬肉企業的結合」是任內一項可以冠以「偉大」的事業功績。

  鼎暉和高盛兩大PE推手大力支持,以摩根士丹利為首的財務顧問操刀,再加上中國銀行為首的銀團提供併購貸款,雙匯花了120天迅速拿下SFD。收購SFD股權的對價為49億美元,仍然是通過高槓桿完成的——收購資金中有40億美元都是由中國銀行牽頭的銀團貸款提供的。加上SFD公司本身的淨負債約22億美元,收購讓雙匯國際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

  關於這一點顯然資本方早有所考慮。鼎暉投資總裁焦震在談到海外收購的巨額債務償還時對媒體說,「肯定不會把這麼大的壓力壓到雙匯發展,也不可能壓給美國,肯定還會有下一步。目前雙匯國際的架構還會去演化,這件事就像下棋一樣,有第一步棋,肯定會有第二步棋,絕對不會一步走完,會交叉著往下推進。」

  2013年9月26日,雙匯國際與SFD發佈聯合聲明,宣佈歷時四個月的併購交易正式完成。10月,董事長萬隆對媒體表態說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整合新收購的歐美業務,暫時還未有具體的整體上市時間表和上市計劃。

 但上市比我們想像得要來得快,僅過了半年,雙彙集團整體上市就已啟動,所謂的歐美業務整合顯然來不及完成,而且上市的時間窗口選得非常不好——港股整體市場低迷,國內豬肉價格下降、,美國豬肉市場遭遇「豬瘟」,史密斯菲爾德給萬洲國際帶來的收益也沒有體現。

  到底是誰這麼急著要上市呢?是PE急著退出,還是海外收購的債務壓力巨大,需要通過上市來緩解?從招股說明書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未償還債務約74.32億美元,佔總資產的52.5%。如按照最初計劃的發行規模和發行價上限11.25港元,則募集資金淨額為41.54億美元。募集資金中最多40億美元都將用來償還債務。

  雙匯國際合併報表2011年和2012年淨利潤分別為1.88億美元和4.68億美元;而2013年併購史密斯菲爾德,重組成萬洲國際後,集團利潤驟減,出現6700萬美元的虧損。因此債務壓力應當是上市的主要原因。

  另一個事實也許也可以證明債務壓力大於PE退出壓力。萬洲國際IPO招股不理想,公司不願意降低發行價區間,而情願壓縮發行規模。壓縮發行規模後PE已放棄出售老股,但公司還是堅持IPO計劃——從這一點上來看,上市解決債務壓力的需求可能更迫切。

 儘管鼎暉自2006年就入股雙匯,持股期已經很長,有了退出壓力。但對PE來說比退出變現更重要的是退出回報率。

  曾經有外資PE高層講過一個親身經歷,說他當時投了一個項目去美國上市,投資條款中包括PE對上市發行價有否決權。當時他們反對調低發行價,寧願上不了市。表面上看是因為IPO時出售老股的回報率不夠高,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當時正在募集新一輪的基金,不想因為這個項目把他們的成績單拉低。當時負責發行的投行不斷找PE公司的老闆投訴,但PE堅持不退讓。企業老闆覺得發行不成功很沒面子,但受制於資本的力量和投資條款,也無可奈何。

  在萬洲國際這個案子裡,壓縮發行規模後發行市盈率從此前的15.0倍-20.8倍降至13.9倍-19.3倍,PE顯然不滿意這個回報率,寧願繼續持有股份擇機待售,而公司管理層的意圖顯然是盡快上市緩解公司運營壓力。

  但即使是大幅壓縮發行規模,市場也不買賬,一些主要投資者的退縮亦會產生漣漪效應,引發其他投資者的擔心。最終IPO發行中止。

縱觀鼎暉、高盛入主雙彙集團後與企業主要管理決策者萬隆進行的一系列資本運作,從國有企業改制,到管理層收購,到集團資產注入A股上市公司,到海外收購把SFD私有化後在香港整體上市,應當說整個的佈局設計在技術層面上非常完美,只是最後一步玩砸了。為什麼之前的運作那麼高明,卻輸在了臨門一腳?也許是資本運作的高手也難免因為過於自信而失算。

  資本運作再完美,也有兩個力量不可戰勝,一個是資本市場行情,一個是產業形勢。萬洲國際IPO選在了港股市場低迷、中美豬肉市場情況不理想的時候啟動,投行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戰勝系統性風險。雖然萬洲國際通過大幅壓縮發行規模勉強調低了發行市盈率,但仍然沒有給二級市場的投資者留下理想的盈利空間,自然只能以失敗告終。


  據《南華早報》報導,董事長萬隆稱預計明年重啟IPO,希望到時PE和管理層能通過提高公司運營效率、整合歐美業務來提升公司價值,得到資本市場的最終認可。
                                                                                              (本文發表於路透中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50

止凡飯局之百樂門

一直都知道百樂兄於12月會回港,昨晚終於安排一見,還約財叔一起。本來止凡隨意定個地點,後來財叔建議約在深水埗,可讓百樂兄可故地重遊。原來他倆早已在whatsapp溝通得非常熟稔,其中一個原因應該是大家從少都在深水埗「留下不少腳毛」。




到達明哥飯店,原來有新舖、舊舖,兩舖非常近,只是轉個彎,但原來百樂兄去錯了另一家燒臘店,大家whatsapp了一輪才成功見面,走進舊舖吃飯。

第一眼見到百樂兄,看來不算上年紀,起初我還以為是五六十歲的老頭子,但來不比我年長很多,外表看來跟普通一名後生仔沒多大分別,看起來他還有點「渴睡」的模樣,完全沒有億萬富翁的霸氣,說廣東話時更有點慢,因他中五過美國後都是說英語為主。

進入明哥飯店,所有伙計都叫聲「財叔」或「財哥」,不用點菜,明嫂替我們決定菜式,吃了一頓自在的住家菜。不久,明哥也走過來傾偈,分享一些搞明哥飯店的理念,他看見今天的社企多不成功,拿了政府資助,蝕錢關門,又或是收費很貴,根本幫不了低下層。他的目標或抱負是希望每區也有一家明哥飯店,把一套有效幫助低下層的模式延續,讓政府團體改變制度。

早前,明哥飯店於中環開舖,原來是yahoo主動找明哥合作的,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大部份資金都是yahoo出的,他們也希望宣傳Android pay,又與盛智文商討過,最後成事。明哥有一個原則,就是從不涉及政治,不拉攏財團,保持中立,他一心只想著幫人,從無敵人,亦不被人控制,可謂「人到無求品自高」。

中環的明哥飯店開舖有個趣聞,原來蔡瀾先生替店面提字,四個大字,yahoo付他10萬大元,我們聽完都雙眼睜大,原來今天蔡生的手筆的確「字字千金」。蔡生都善心滿載,因為他立即問明哥的基金捐款戶口開通了沒有,若開通了就直接把那10萬元捐進去就是了。

百樂兄在飯局分享了近期在美國搞的麻煩事,有發展商在他擁有地皮附近地方建一些超過100 units的高密度物業,明明該區是低密度發展的,但當地政府也批准了該項目。原來美國的區域政府多不想得罪大型發展商,因它們要靠發展商的財力,所以不少政策會偏幫發展商。

美國作為民主社會,當然事事都會投票,這個項目的動議明明應該是一貼出來就會引來超多人反對的,多數業主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地區出現高密度的建築,但結果竟然只得兩個反對,其中一個就是百樂兄。這項目最終投票通過了,原來政府會選感恩節前後的時候把這類爭議性高的決議提出來,趁人人不在當地時就能減少很多反對聲音,這是玩弄政治權力的手段。

百樂兄對結果感無奈,這一定影響他所投資項目的價值,他與律師商討過,如果要告政府,可能花數百萬美元也未必取得勝訴,因為要證明損失實不容易,增加了高密度的項目,缺車位、增人流、影響景觀、加重交通負荷等,這些都是可預見的問題,但要證明這些因素對地價、樓價的直接影響,與及量化損失,難矣。

聽到這裡,財叔立即話,遇到這些情況,他會趁他們未建這項目,在部份人還未預計問題所在時,立即賣掉手中物業套現。隨時,若賣價反映現實是賣平了,更可作證據向政府追討差價,不知這些思維在美國地方政府是否可行呢?

百樂兄在寫blog及出版著作之後,收到海量的投資計劃書,當然質素自有高低,但這也證明原來香港有很多有抱負,又有熱誠想創業的人。

但另一邊廂,大家在談論又會有一部份人以寫這類商業計劃書為主,尤其申請政府的創業基金資助,這與實踐一盤生意實在差得遠了。財叔話曾有朋友向他自薦,付一萬二千元可代寫一份商業計劃書,保證成功向政府申請創業基金資助,10萬至100萬元不等。百樂兄都慨嘆,在政府審批這些計劃書的官員多沒有從商經驗,這些計劃書只是紙上談兵,成功申請者也只是寫報告了得而已,而他有朋友真的成功申請三次資助以上,把寫計劃書當成是工作,政府資助當成是出糧。

另外,百樂兄也有朋友分享,很多拿了政府資助的人都不會把資金投放到創業之上,因為在科學園見到不少現象,拿了資助就不知跑到哪裡,從未見其辦公室開門。

除了創業事宜之外,更有不少人找百樂兄見面,主要希望商討合作機會,其中最常談到的是搞課程講座。百樂兄數一數希望約見他的名字,財叔又一次分享他在這「江湖」上的閱歷,百樂兄所提及的「江湖朋友」可以話都被財叔說齊了,財叔所分享的「江湖」歷史,足以令百樂兄聽得心寒。

個個都希望約見百樂兄,我感受到他可能未習慣這個變化,因此我也提醒他今天的影響力與及顧及受他影響的人,選擇合作時的確要審慎。

百樂兄突然提出一個理念,橫豎坊間都充斥著這些「江湖」課程,為何我們幾個不可以搞課程呢?課程主要分享的理念是不要亂想「離地」的東西,腳踏實地去計劃理財、投資、買樓、做生意,推出相對正氣、正路的課程,平衡「江湖」上的歪風,幫幫大眾。

既然財叔都提過,坊間的課程也收幾千元、幾萬元,總也有很多人報讀。有導師可以因為搞課程而月入幾十萬,更買個辦公室讓學生們去替他供款。也有名家搞月見會,每位每月300元,大約有600個會員,計計其收入可想而知。百樂兄反問我們為何不也搞搞課程?

起初我也聽聽,財叔也輕言他從沒有積極搞課程了,我倆大概感覺到搞課程為錢的話都是無意思的,可能財務自由境界是不太看重錢,不受控,著重意義。直到百樂兄提出一個模式,就是這些課程的收入,可用作明哥飯店的經濟支柱。不知百樂兄是否早有準備,還是他聽著聽著才想到這個點子,整個晚上,他談到這個運作模式的構思時就最精神,也說得很堅定,很有信心。

財叔也頗了解明哥的營運狀況,明哥在中環的舖,每天賣幾百個飯盒,不算多,但收到不錯的宣傳效果,其開業資金有人贊助,所以可以支持。原來在北河街所開的新舖,當時裝修用了百多萬元,但募捐所得到的資金連裝修費的一半都無,如今還在不斷找政府或有心人資助。如果能成立一個運作模式,可以產生價值去資助明哥,讓他完成一區一舖的抱負,這又不是壞事,尤其有百樂兄這位生意人,加上財叔的能力,問題不大吧。



我問百樂兄,他人在美國,怎樣搞課程呢?他跟我們數數自己在美國的項目,大多都上了軌道,也有拍檔,可以搖控工作,若這邊有這檔有意義的東西,他會主力回來香港。

其實,我聽畢之後並沒有積極回應,因為這對我來說好像是另一個層次的東西,始終自己只是無聊上網寫寫日記的小薯仔一名,突然間說到這麼大。然而,打從心底地想,這是實際的,絕對是好事,分享財務知識影響他人 與 資助明哥善事 都是好事情,可謂一舉兩得,但我又好像未有心理準備。

回家路上,一直在想,其實這件事成功與否,又好像無東西可以輸。又在想著百樂兄的一句:「一生人到底為了什麼,如今有機會幫年青人之餘,又能幫老弱社群,為何不幹?」



最後財叔分享了他對明哥的敬佩,記不起某個每年都拿政府資助的聖什麼會,是一個非牟利機構,它的職員會上門派飯給獨居長者,因為有些長者不能走動,但那個聖什麼會到週六日就休息,長者怎麼辦呢?明哥就填補這個漏動,每逢週六日就上門派飯。

有次財叔跟明哥上門派過一次,探訪其中一位失明的獨居長者,財叔問她以前週六日沒人來派飯時你吃什麼,婆婆指她可能留起週五的飯菜,有時會自己煮,她更即場示範開火煮食給財叔看。婆婆是失明的,看見她去開火,用手探火是否開著,又不知她如何得知食物是否熟透,實在看得財叔怕怕,心情一沉。

我覺得明哥的善舉夠簡單,派飯,解決基本需要,不搞政治,沒有私心。明哥分享了一些人生觀,「死有輕於鴻毛 重於泰山」,他讀書不多,但讀過的都會記住,人終會一死,一個人一生害過很多人,死時輕於鴻毛,若一個人一生幫助過很多人的話,死時重於泰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79

百樂門二

百樂兄貴人事忙,這次聖誕新年飛回香港,原來又要飛一轉柬埔寨,近日又再飛回香港多留幾天,之後就會返回美國。上週五晚能再與百樂飯局,於短時間與他見面兩次,實在難得。第二次與百樂兄見面,除了上次的原班人馬(見《止凡飯局之百樂門》),還加上巴黎兄與鍾兄,再續上次的未了緣,討論對這個社會做點「實事」的操作。



百樂兄分享他飛往柬埔寨的目的,主要希望找IT人才,原來柬埔寨華人出現斷層,因為1975年有數十萬華人被殺,今天長大的當地華人其實沒有好好接受上一代的父母教育,但他們的上進心很強,很想改變命運,但又沒有方法。百樂兄希望找點商機,畢竟上進心是很好的推動力,與當地這些年青人互惠互利,這正是他的目的。

不說不知,原來柬埔寨鄰近地方的人工,如越南、泰國等地,都比柬埔寨的平均人工高出十倍之多。例如普通一個越南工人,今天月薪可能是百多美元,而柬埔寨則還只是十多美元,難怪今時今日不少原本在中國內地設廠的企業都紛紛轉移陣地往這些地方,其中一個是互太紡織,早已到當地設廠,大大降低生產成本。而這些地方還有一帶一路的概念,所以百樂兄才看中當地的商機。

按百樂兄的形容,當地的基建仍是非常落後,很多地方連一條好一點的路也沒有,亦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等,很難想像這樣的一個地方。記得以前有一位舊同事,他一年會去四五次旅行,但並不是到泰國做SPA、日本shopping、台北的那一種,而是到不同地方,尤其一些較落後的地方,有一次他只請了兩天假期,連著週六日總共四天,就到了柬埔寨旅行,當時應該多問他所見所聞,好讓我能與百樂兄交流。

長居美國的百樂兄,眼見不少中國內地富豪走資,所指的都是超級富豪,而不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一類暴發戶,這些超級富豪的資金都是大家眼中的聰明錢。這些資金如今都跑了去買入美國一級地段的豪宅,內地的房地產已經不見他們的資金蹤跡。今時今日,內地房地產泡沫,人人在炒房,其實聰明錢都早已經跑掉,留下來的都是老百姓,每一次經濟出事多是老百姓受。

那些走了資的超級富豪,每一位都是國家政協或在政壇身居要職,其子女都被送往外國一流學校受教育,簡單捐些錢後做外國名校校董,要孩子入學其實不難。

另外,百樂兄在港期間還約見少數種裔組織領袖,原來不少少數種裔難以適應香港生活,又不懂規劃人生及理財,尤其南亞裔人士經常會被黑社會利用犯案,所以近年不少罪案也與少數種裔有關。因此,百樂兄希望與其領袖見面,了解如何可以幫忙。我很奇怪,為何身處美國的百樂兄,來到香港走一轉,好像相識滿天下似的,更提出很多連我們每天在港的香港人也未必能察覺的事情。

大家當然又再談及投資課程,席上一位對坊間投資課程非常了解的「大叔」透露坊間一些投資課程很有噱頭,我們這些自認正人君子的很難想出來。

首先,課程一般收費不輕,數千元起跳,一步步加碼,是否值得?聽到其內容實在笑了。其中一個有趣的課程內容,猶如小朋友的playgroup似的。

首先,課程內假設有100個學員,分10組,每組10人,每人拿5000元出來,一組有5萬元,10組就有50萬,這些錢是課程學費以外的,數千元的課程學費早以交付。這50萬就是jackpot,會場有不同顏色的氣球,導師指其中一種顏色的氣球放了jackpot,每組要出價bid氣球,而導師會提供貼士,引導學員出價。

例如紅色波出來了,導師會描述一下,10組人就競投,價高者得,若成功投中,所獲取的正是那個50萬的jackpot。而出價競投是需要真金白銀的,組內需要作出商討與夾錢。例如有一組想出價10萬,10個人就要每人夾1萬大元,如果即場無錢的話,可以到櫃員機提款。

聽到這裡,我們都問這遊戲與投資有何關係呢?原來這遊戲的意義在於帶出投資要有目標,要有teamwork,而過程又未必一定如自己所願,有很多可能性發生。例如每人夾1萬,但如果當有組員反對,又或者沒有資金,這就不能成事,眼白白看到別的組投得jackpot。又可能夾錢所投回來的氣球並不是jackpot,失去資金。所以投資者需要有方法,例如參加這類投資課程等。

透過這些遊戲,成功令不少學員心悅誠服,我們都聽得拍爛手掌,當中可以有不少古惑。例如「做媒」,內定一些「自己人」的學員,該jackpot自然袋袋平安。我們都沒有上坊間的投資課程,當我們還以為它們都是正路地教授財務知識,在討論「有料」、「無料」之際,原來課程內容已經遠離我們的想像。

飯局當中還談了很多「正路地」搞投資課程的細節與各位的想法,尤其有「現役導師」巴黎兄與鍾兄指點,又有人脈甚廣經驗豐富的財叔教路,處理場地、錢銀問題都不大,希望可以成功舉辦到一些正路的課程吧。

今次鍾兄又需要早歸,他指因為老婆要早點休息,不想太晚歸,實在是「廿四孝老公」。離開時,每次明哥都話不用收錢,但我們硬要每人放下100元,這已經成為了規矩,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570

壹傳媒(0282,前威華航業、百樂門發展、百樂門印刷、百樂門出版)新聞專區(關係:0709)

1 : GS(14)@2011-06-04 12:51:09

blank
2 : GS(14)@2011-06-04 12:51:1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312074
壹傳媒蝕 1973萬 7年首見
報章盈利 4.7億 遭電視掏空
2011年06月04日
3 : GS(14)@2011-06-11 12:19:5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332251
壹傳媒售動畫業務予黎智英
2011年06月11日
4 : onesee(1238)@2011-06-11 21:06:44

壹傳媒動畫七成權益 7.8億售老闆
2011年6月11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611/News/ec_ecf1.htm
5 : Sunny^_^(11601)@2011-06-19 22:10:16

呢隻野我都買過,不過放棄了.大市升都唔升,好差...電視就唔知幾時得...
6 : GS(14)@2011-07-23 20:22:0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453616
90萬戶最快 8月可看壹電視
2011年07月22日
7 : GS(14)@2011-07-23 20:22:4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450453
承諾暴力 性愛 裸露情節不做動畫新聞
台壹電視新聞台終獲發牌
2011年07月21日
8 : GS(14)@2011-07-23 20:22:5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450454
新聞台歷兩年始獲發牌
2011年07月21日
9 : GS(14)@2011-07-23 20:23:02

黎智英不言棄:民主社會還是公平
2011年07月21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450455
10 : GS(14)@2011-07-23 20:23:1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450456
壹傳媒股價升 2.27%
2011年07月21日
11 : Sunny^_^(11601)@2011-07-23 20:23:40

oh所以佢股價有得升喇.不過之前傳佢買左好多機頂盒喎,而家未...
12 : GS(14)@2011-07-23 20:32:22

11樓提及
oh所以佢股價有得升喇.不過之前傳佢買左好多機頂盒喎,而家未...


一定派得出去
13 : Sunny^_^(11601)@2011-07-23 20:34:32

但係有冇用呢??而家都有電視pai
14 : GS(14)@2011-07-23 20:36:13

13樓提及
但係有冇用呢??而家都有電視pai


一定要有個機盒先睇到gar
15 : Sunny^_^(11601)@2011-07-23 20:37:26

係?smiley希望仲用到啦.
16 : GS(14)@2011-07-23 20:38:33

15樓提及
係?smiley希望仲用到啦.


派只是想多D人睇
17 : 200(9285)@2011-07-23 20:53:30

Next media 既旗下超企印刷業務應該唔錯吧‧
18 : GS(14)@2011-07-23 20:53:57

17樓提及
Next media 既旗下超企印刷業務應該唔錯吧‧


呢盤生意賺錢ge
19 : 200(9285)@2011-07-23 20:55:09

18樓提及
17樓提及
Next media 既旗下超企印刷業務應該唔錯吧‧


呢盤生意賺錢ge


am730同信報佢地印仲有d六合彩經,賓文報也是‧
20 : Sunny^_^(11601)@2011-07-23 20:55:22

佢動畫業務都值錢嫁.多得佢先多左人睇apple
21 : GS(14)@2011-07-23 20:57:15

20樓提及
佢動畫業務都值錢嫁.多得佢先多左人睇apple


剛剛賣了給黎先生,1億美元
22 : GS(14)@2011-07-23 20:58:36

19樓提及
18樓提及
17樓提及
Next media 既旗下超企印刷業務應該唔錯吧‧


呢盤生意賺錢ge


am730同新報佢地印仲有d六合彩經也是‧


哦,原來是咁,唔怪之得生意唔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603952_C.pdf
商業印刷
壹傳媒的商業印刷業務繼續與中國大陸競爭對手比併,對手不僅數目日增,而且越趨成熟,令爭取對價格敏感的客戶的競爭更緊湊。該等客戶中許多為香港、北美、歐洲及澳洲之高檔書籍出版商。

於截至二零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該業務之收益達265,500,000港元,較上個財政年度的245,800,000港元,增加8.0%。內部銷售佔162,100,000港元,或61.1%,而餘下對外部客戶的銷售額為103,400,000港元,較上個財政年度的92,900,000港元,增加11.3%。
23 : Sunny^_^(11601)@2011-07-23 21:00:50

之前我記得佢係值幾百蚊喎

http://www.aastocks.com/tc/News/HK6/0/00282/NOW.372286.html
24 : GS(14)@2011-07-23 21:01:44

全部資料都在港交所,去港交所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107041222_C.pdf
25 : 200(9285)@2011-07-23 21:05:02

22樓提及
19樓提及
18樓提及
17樓提及
Next media 既旗下超企印刷業務應該唔錯吧‧


呢盤生意賺錢ge


am730同新報佢地印仲有d六合彩經也是‧


哦,原來是咁,唔怪之得生意唔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603952_C.pdf
商業印刷
壹傳媒的商業印刷業務繼續與中國大陸競爭對手比併,對手不僅數目日增,而且越趨成熟,令爭取對價格敏感的客戶的競爭更緊湊。該等客戶中許多為香港、北美、歐洲及澳洲之高檔書籍出版商。


於截至二零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該業務之收益達265,500,000港元,較上個財政年度的245,800,000港元,增加8.0%。內部銷售佔162,100,000港元,或61.1%,而餘下對外部客戶的銷售額為103,400,000港元,較上個財政年度的92,900,000港元,增加11.3%。


方x日報話佢印六合彩經毒害祖國同胞,真係五十步笑百步
soup兄你明我說什麼啦,我講完了廢事有什麼麻煩‧
26 : GS(14)@2011-07-23 21:06:38

一個開毒,一個做毒,孖寶
27 : Sunny^_^(11601)@2011-07-24 06:57:22

呢D野唔明都算啦,費事煩.
28 : GS(14)@2011-07-24 13:22:56

27樓提及
呢D野唔明都算啦,費事煩.


上次高登就是咁給人告
29 : Sunny^_^(11601)@2011-07-24 22:28:23

28樓提及
27樓提及
呢D野唔明都算啦,費事煩.


上次高登就是咁給人告


咁告唔告得入smiley以後講野要好少心喇smileysmileysmiley
30 : GS(14)@2011-07-25 20:50:43

29樓提及
28樓提及
27樓提及
呢D野唔明都算啦,費事煩.


上次高登就是咁給人告


咁告唔告得入smiley以後講野要好少心喇smileysmileysmiley


連續兩日爆升
31 : 200(9285)@2011-07-31 16:23:38

印刷企業專輯 ── 百樂門印刷有限公司

http://www.gaahk.org.hk/articles/295/s3a04p07.htm

資 料 來 源 : 印 藝 295 期 / 2008 年 7 月
作 者 : 葉甘萍

百樂門印刷有限公司(下稱百樂門),隸屬於壹傳媒集團的子公司。百樂門一方面為壹傳媒提供印刷服務,另一方面它就如其他大型印刷企業一樣,擁有自己的客戶,為他們生產不同的印刷品,滿足客戶的需求。

百樂門檔案:

百樂門由已故印刷人呂焯平先生於1964年創辦,最初百樂門只是一間中型規模的印刷廠,主要承印一般書刊、摺張及文件等,後來更承接廣告和設計公司的印刷訂單。直至1988年,公司需要不斷擴充及投資以應付市場需要,於是收購金聯印刷、彩虹製版,並於1990年正式上市,成為百樂門印刷集團。1999年,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收購百樂門,百樂門成為壹傳媒附屬的印刷公司,主要印刷集團所出版的書刊,另外亦有向直接客戶提供服務。

呂焯平創辦

百樂門成立於1964年,由已故印刷人呂焯平先生用其當印刷學徒時的積蓄而創辦。最初百樂門只是一家中型規模的印刷公司,位於北角,約有4台印刷機,主要承印一般書刊、摺張及文件等。當時呂焯平覺得競爭激烈,加上利潤不高,而當年的廣告及設計行業發展迅速,於是他便轉而專門承接廣告宣傳和設計師的印刷訂單。

呂焯平積極奮勇,努力開拓本地及海外市場,在高峰期可說雄霸本地廣告及平面設計市場。直至80年代末,百樂門的生意日漸增加,除了廣告公司、設計師,還有雜誌出版社及海外訂單,公司要不斷擴充及投資來應付市場的需要,於是便計劃上市集資以助發展。於1988年,百樂門收購金聯印刷、彩虹製版,後於1990年正式上市,成為百樂門印刷集團,呂焯平擔任集團的副主席。上市後,百樂門在柴灣購置一棟工業大廈,其廠房佔用九層樓面,並名命為百樂門大廈,當時約有500名員工。直至1996年尾,由於樓價高漲,百樂門搬至將軍澳工業鸷(現址)以減低成本。

鄭經翰督帥

在90年代,百樂門經歷過多次易手,於1991年,鄭經翰將三思集團七成股權售予已上市的百樂門,呂焯平便退出百樂門,由鄭經翰出任行政總裁。於1992年,袁天凡名下的海裕集團收購百樂門,至1994年9月袁天凡退出百樂門後,鄭經翰同時辭任行政總裁。

黎智英收購

到了1999年,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決定收購百樂門,百樂門遂成為壹傳媒屬下的印刷公司,它除了為集團提供印刷服務和技術支援,本身也有直接客戶。壹集團書刊約佔百樂門總產額
的六成。它印製的出版物包括《壹週刊》、《忽然1週》、《飲色男女》、《FACE》、《ME》及《Ketchup》等。另外百樂門亦有印製壹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書籍,書籍種類包括小說、健康及風水玄學等。

儘管近年有不少印刷企業把廠房北移,可是百樂門製作總監任德雄表示,假如在國內發展業務,將會有很多煩瑣的問題要處理,加上當地的經濟及政治氣氛仍未明朗,而香港則比較穩定,所以百樂門未有北移的打算。另一方面,由於百樂門負責印製不少週刊,出版時間緊迫,所以廠房設於本港會比較方便,而且現時廠房的地方及人手都非常充足,因此百樂門會一直留守在本港發展。

重視投資設備

百樂門早期因承印廣告公司及設計師的項目,常要處理五花八門、變化多端的印刷訂單,以致一直也走在技術尖端。上市後,它轉向生產書刊為主,設有CTP版房、平裝部、輪轉部、釘裝部、包裝部、倉務部、品質控制部、採購部及船務部。另外百樂門先進的印前設備有桌上出版系統、分色系統及電腦直接製版等。在印刷方面,它們共擁有11台印刷機,包括6台四色平張印刷機、5台五色平張印刷機,以及4台八色輪轉印刷機。至於釘裝方面,包括精裝機、膠裝機、騎釘機及摺書機等。百樂門廠房佔地26,710平方米,所有印前、印刷、釘裝及倉庫都設於同一層,這可省卻不少運輸時間,更可令運作更順暢。

百樂門今年又購入兩台印刷機及兩台摺書機,去年亦購入了膠裝機。於今年Drupa展覽會上,百樂門亦看到有適合的印刷器材,正考慮於明年購置。任德雄表示,百樂門經常引入最新、最先進的設備,是希望能提升生產力,增加產量,降低成本,令它們更能在印刷界上站穩一個重要的位置。

重視投資設備

百樂門早期因承印廣告公司及設計師的項目,常要處理五花八門、變化多端的印刷訂單,以致一直也走在技術尖端。上市後,它轉向生產書刊為主,設有CTP版房、平裝部、輪轉部、釘裝部、包裝部、倉務部、品質控制部、採購部及船務部。另外百樂門先進的印前設備有桌上出版系統、分色系統及電腦直接製版等。在印刷方面,它們共擁有11台印刷機,包括6台四色平張印刷機、5台五色平張印刷機,以及4台八色輪轉印刷機。至於釘裝方面,包括精裝機、膠裝機、騎釘機及摺書機等。百樂門廠房佔地26,710平方米,所有印前、印刷、釘裝及倉庫都設於同一層,這可省卻不少運輸時間,更可令運作更順暢。

百樂門今年又購入兩台印刷機及兩台摺書機,去年亦購入了膠裝機。於今年Drupa展覽會上,百樂門亦看到有適合的印刷器材,正考慮於明年購置。任德雄表示,百樂門經常引入最新、最先進的設備,是希望能提升生產力,增加產量,降低成本,令它們更能在印刷界上站穩一個重要的位置。質素,百樂門成立色彩管理系統,更取得ISO認證。任德雄表示,成立色彩管理系統已是行內的一個趨勢,現在大家都以數據表達品質,以便易於控制印刷質素。百樂門設有24小時品質控制小組負責不定時抽查印張,以確保印刷沒有出現問題。

另外,營業員亦與客戶經常保持溝通,當印刷項目進行時出現任何問題,員工都會通知營業員,營業員便會即時與客戶聯絡,提醒客人出現了問題,當確定得到客戶的同意後才會進行生產,以減少大家的爭議。此外,假如員工發現有其他更佳的方案,亦會向客戶提出建議,務求把印刷品做得更穩妥、更優秀。

落實溝通會議

在百樂門內,各部門都能保持融洽和諧的關係,主要原因是各部門的主管都會參與每星期舉行一次的檢討會議,大家會就制度、生產及物料上的各項問題發表意見,這可讓各部門清楚了解其他部門所到的問題,大家一同去檢討及研究解決方法。由於很多時各部門並不了解及不懂得其他部門的技術問題,因此大家便必須作出溝通,然後互相遷就、包容,使到運作更順暢,加快生產速度,提升效率。長期的溝通,可以減少同事間的磨擦,令問題更易解決,因此在百樂門內,每個部門都相處得非常融洽,團結一致。

豐富康樂設施

眾所周知,壹傳媒非常重視人才,百樂門亦不例外。百樂門明白除了投資在機器上,投資在人才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百樂門一向非常支持員工進修,甚至會為他們尋找合適的課程,而所有課程的學費都是由公司承擔,百樂門相信員工能力的提升,對公司是絕對有幫助的。此外,當員工的能力提升至某個水平,公司會根據他們的能力及表現而給予晉升機會,這令員工都願意不斷求進。

另一方面,在壹傳媒內設有不少康樂設施,包括健身室、桑拿室、籃球場、泳池、卡拉OK室及花園等,百樂門的員工均可隨意享用;另外,公司每天亦會為員工準備新鮮生果,每位生日的同事更可在生日當天獲贈餅卡。這些都可表現到公司對員工的關懷,更可讓員工在工作之餘能得到有效的鬆弛,令士氣可得到提升,也使他們願意致力為公司提供個人的專長及技能,大大增加工作效率。

百樂門在這麼多年間,都不斷提升印製品的質素,追求進步,令它們在印刷界上屢獲殊榮,以下是百樂門曾獲得的獎項:

‧ HBA Book Prize Committee Awards Quality of Production 獎項
‧ 英國書卷獎 (British Book Awards-1999 Best Illustrated Book Category)
‧ 第十九屆香港印製大獎
書刊印刷:平裝書刊優異獎
和年報印刷優異獎
‧ 金墨獎 (National Gold Ink Awards)
1996年精裝書金獎和平版貿易雜誌金獎
‧ LMP Awards, USA
‧ 1994 Winner for Excellence in Book Manufacturing

履行社會責任

百樂門亦積極實行環保印刷,它們全線採用環保大豆油墨,並於今年2月獲得FSC認證。此外,它們亦為到輪轉機的廢物排放設立翻燒器,將污物燃燒才排出,另它們亦設有污水處理系統。

除此以外,百樂門經常參與慈善活動,例如它們連續三年與保良局合作,讓一些低技術的學員來到百樂門做一些簡單的工作,亦為導師提供教導學員的場地。同時,他們亦與東華三院合作,提供場地讓學員參與簡單的生產工序。百樂門熱心公益,令它們於2005/06年度獲「商界展關懷」榮譽。任德雄表示看到那些學員在工場內工作得開心,自己也感到非常滿足,他希望日後也可以舉辦更多類似活動,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持守城市工業角色

百樂門已是本地一家出色優秀的印刷企業,它一直留守香港,擔任城市工業的角色。百樂門有著優良的管理系統、全套先進的印刷及釘裝設備,可是百樂門並未因此而滿足,它們繼續強化部門的溝通,經常就工作問題作出檢討,又引入先進的設備,更新舊有的器材,以增加生產力,提升工作效率。百樂門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印製壹傳媒與印製其他客戶的印刷品的生產分配會由現時的六比四變為四比六,務求在提升生產力後,能吸納更多客戶。期望百樂門可本著這種不斷求進、精益求精的精神,為留港的印刷企業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http://www.paramount.com.hk/paramount/index_e.html
32 : 200(9285)@2011-07-31 16:24:13

手痕寫下d關於香港有印刷業務既出版公司

先講百樂門+超企+蘋果日報印刷公司
佢地也是→壹傳媒附屬的印刷公司
廠房位於將軍澳工業邨,早年百樂門附屬聯合系
聯合系係邊買百樂門返來就唔知啦,早年百樂門由鄭經翰先生打理
至1995年鄭經翰先生離開,早年壹傳媒無自己印刷公司旗下壹週,便利等刊物均由其他印刷公司負責去到2000年借殼百樂門上市咁就食埋有自己的印刷公司
早期蘋果日報無自己印刷廠印刷工序由出版之友印刷集團負責直至搬入將軍澳工業邨新廠房才自己印報紙‧超企印刷及傳訊有限公司主要係接其他公司之印刷
訂單如信報,am730和不知名六合彩報等‧
am730幫親得最耐自創刊到現在‧

http://hk.search.yahoo.com/searc ... =FP-tab-web-t&rd=r1
33 : GS(14)@2011-08-06 14:42:1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499373

港版《爽報》目標:日派 100萬份
免費報章進入戰國時代
2011年08月06日
34 : GS(14)@2011-08-06 14:42:2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867&art_id=15499374

派報員辛酸:被賣紙黨掌摑
2011年08月06日
35 : 200(9285)@2011-08-06 23:40:44

壹傳媒的發展有一間公司的功勞不可小,就係他們的發行商
德強記了,後來壹傳媒往台灣開展他們也跟來,認真是最佳拍當‧

廷伸閱讀
http://blog.udn.com/vinwu/1375356
36 : spencer1234(14919)@2011-08-17 08:47:4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925&coln_id=6339612

中環在線:黎智英掃 40萬股壹傳媒咁大把

2011年08月17日
37 : spencer1234(14919)@2011-08-25 19:19:21

http://ideapit.net/?k=b928fec5932bf2fddd2cc88c038b8ccb&p=3953

蘋果日報黎老闆送九把刀的全版廣告

賠了全版,嬴了人心,還多了一個好導演

台電影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有機會追上 海上七角]smiley
38 : Sunny^_^(11601)@2011-08-25 20:08:45

TW???
39 : spencer1234(14919)@2011-08-25 20:18:20

YES , TW

跟手昨晚 8點 壹電視節目: 一日一蘋果 請左 呢個導演 九把刀 上去吹水

仲有,睇左2日佢地個新聞台 , 有時會笑出黎

台灣壹電視link http://www.nexttv.com.tw/index/news 直接收看
40 : GS(14)@2011-08-25 21:26:49

台壹專訪好像這半年最少訪問了兩次九把刀
41 : Sunny^_^(11601)@2011-08-25 22:03:30

40樓提及
台壹專訪好像這半年最少訪問了兩次九把刀


都算係宣傳既一種喎
42 : spencer1234(14919)@2011-08-29 21:06:35

http://www.etnet.com.hk/www/tc/s ... newsid=ETN210829992

壹傳媒(282)行政總裁朱華煦十月退休,由張嘉聲接任

他第幾次退休了 @@

以前去大陸食飯,同d服務員講,唔該要[瓘] 可樂 , 9成係ling 百事黎
43 : GS(14)@2011-08-29 21:07:16

辛苦
44 : spencer1234(14919)@2011-08-29 21:09:34

算係功成身退?
45 : GS(14)@2011-08-29 21:13:46

44樓提及
算係功成身退?


可能是吧,終於開台
46 : spencer1234(14919)@2011-08-30 21:37:34

肥佬黎 live 9:30 http://www.nexttv.com.tw/index/news 放影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620

張學友斥1380萬 購柴灣百樂門大廈兩伙

1 : GS(14)@2017-08-01 12:40:45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21&issue=20170801
【明報專訊】市場再有名人入市工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歌神」張學友及其妻羅美薇,早前以553萬元及827萬元購入柴灣嘉業街百樂門大廈9樓2個單位,合共作價1380萬元,以面積共3176方呎計,呎價4345元。原業主於2007年以共約310萬元購入,持貨10年帳面獲利1070萬元,賺幅達3.4倍。

新港中心呎價1.72萬破頂

市場消息稱,尖沙嘴廣東道新港中心1座低層03及04室,面積2848方呎,以呎價1.72萬元售出,以此計算,成交價約4898.56萬元,成交呎價創該廈新高紀錄。原業主2013年以4000萬元購入,帳面獲利898.56萬元或23%。

另市場消息稱,資深投資者羅珠雄剛以8600萬元購入將軍澳新寶城540個車位,包括私家車車位、貨車位、電單車位及單車車位。事實上,車位有價有市,將軍澳過去周末連錄多宗車位破頂成交,世紀21分行經理魏仕良表示,居屋康盛花園地下單號車位,以102.8萬元易手,創屋苑車位新高,原業主1991年僅以8.2萬元購入,帳面勁賺94.6萬元或11.5倍。

同區居屋寶盈花園地下單號車位,亦以118萬元易手。原業主2013年41.8萬元購入,帳面獲利76.2萬元或1.8倍。同區慧安園亦錄車位破頂成交,魏續稱,慧安園2樓單號車位以115萬元易手,原業主2014年10月約60萬元購入,帳面獲利55萬元或九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136

香港電訊4億放售百樂門大廈物業

1 : GS(14)@2018-09-27 12:44:42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6066&issue=20180927
【明報專訊】工廈買賣活躍,有業主趁勢放售工廈物業。香港電訊(6823)持有的柴灣百樂門大廈18至20樓連天台及9個車位,現委託世邦魏理仕出售,每層面積約20,335方呎,總面積約61,005方呎,業主意向價3.97億元,折合呎價6508元。

世邦魏理仕香港資本市場部董事莫旺寧表示,上述物業現由業主自用,新買家可以現狀連售後租回形式購入。據悉,香港電訊2012年分階段購入上址,涉及金額約3.01億元,若成功以意向價3.97億元出售,帳面獲利9600萬元或32%。

另灣仔軒尼詩道375、377及379號利威商業大廈全幢物業標售,由第一太平戴維斯及仲量聯行以公開招標出售,項目市值料逾11億元,以總樓面約4.5萬方呎計,呎價約2.44萬元。第一太平戴維斯香港投資部董事黎志健表示,上述商廈樓高22層,將連租約出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2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