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果大家把創業當玩一樣,這會很麻煩” ——訪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大學校長李大西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106

李大西,現任美國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主席、美國利曼兄弟公司助理副總裁、美國凱思比海外創業投資公司董事長、美國東方銀行董事、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大學校長。 (陳露/圖)

北京時間2015年7月12日,李大西像往常一樣給“中國風險投資之父”、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寫郵件。

除匯報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的工作內容、關心成思危病情之外,遠在美國的李大西還想告訴成自己有“一個重要的決定”,“已經接受了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大學的聘請,出任他們的校長”。作為新任校長,李大西想把學校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創新創業傑出大學”,郵件最後,李大西問成思危“覺得可不可行”?

但李大西沒有如往常般等到回複。就在郵件發出去的約九小時前,成思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從美國歸來、送老友成思危最後一程的李大西,在廣州一家酒店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這位國家首批公派留學生代表、“李政道項目”的受益者,在經歷從研究物理到去華爾街搞金融的轉變之後,落腳到了教育。

李大西從1997年力推創新創業教育,並為之努力至今。2015年6月,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大學聘請他為校長,正是源於他長期致力創新創業推廣,與這所新型大學的訴求不謀而合。而在中國辦一所職業教育大學,一直是成思危的願望。據李大西介紹,成思危的這一願望一度無限接近實現,但因種種原因,最終未能辦起來。

創新創業教育與職業教育,因此成為李大西與20年老友成思危共同關註、不斷討論深入的話題。

“鼓勵全民創業, 要循序漸進”

1980年,李大西通過“李政道項目”(又稱中美聯合招考赴美國留學物理研究生項目,由李政道教授主持)公派至美國留學。如今,他有多重身份: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主席,全國政協海外特邀代表等,前不久,他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大學校長。

1997年,李大西即意識到創新、創業的重要性。此後數十年至今,他一直在鼓勵呼籲。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初期,李大西在美國成立了美國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協會將在“華爾街聽到的不同聲音”以及應對金融危機的建議,呈交給時任總理朱镕基,建言“做中流砥柱,堅決支持香港”。

南方周末:你對國內的創新、創業環境和現狀了解嗎?如何評價?

李大西:我們國內現在大力提倡創新、創業。我覺得鼓勵創新、創業是必要的,但要循序漸進。

南方周末:是指現在在大力倡導的“全民創業”嗎?

李大西:我跟你說一句實在話,我一直在鼓吹大家來創業,那是因為很多人不願意創業,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合適來創業。而且創業的成功率其實是很低的,10%的成功已經是不錯的了。

南方周末:但是2014年你在廣東省實驗學校作講座時鼓勵每個人做“創客”?

李大西:是,這個題目是我定的。

南方周末:坦白說,中國的孩子,普遍被要求好好讀書、好好高考,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當有人把創新能力、藝術、科學放到一塊,好像都是生存之外的東西。

李大西:這個肯定是生存之外的東西,我為什麽要跟他們講,就是讓孩子們想一些要緊的東西。你不能光想著高考,對不對?

南方周末:所以你鼓勵大家做創客?

李大西:對,創客是其中一個。你先要明白,創客跟創業不是一碼事。現在中國有些人把創客和創業當成一碼事了。

創客是什麽呢,創客是從美國過來的,maker,就是自己做東西。因為美國是一個很喜歡動手的國家,大家都可以自己做這個,做那個。所以,這個maker,就是鼓勵大家來做東西。有的maker就變成一個創業者,像喬布斯,他就是一個maker,就做計算機,拿去賣,後來又做蘋果手機。所以說,這個創客和創業是有關聯的,有的創客可以變成創業者,但是有的創客只是自己的一個愛好。我是鼓勵他們做創客,不等於一定要去創業。

失敗了,你才會有進步

2015年6月,李大西正式加入了高校教育校長之列。在註重創新、創業的哥倫比亞國際大學擔任校長的李大西,其主要任務就是“找到傑出的老師和傑出的課程”。李大西觀察美國鼓勵創業、創新的學校,學校氛圍和相關課程往往都做得很到位。

李大西在打造自己學校的“金牌教材”,也希望中國高校的相關課程能早日達標。

南方周末:如何看待大學生創業?

李大西:大學生去創業,成功率更低,因為他連工作經驗都沒有。我不是說他不能創業,他們中也有人創業很成功,但對大量的人來說,這會是有一定的問題。

我最擔心的是開始創業的時候,他也不懂得這個錢來得不容易。如果大家把創業當玩一樣,這會很麻煩。有的父母也不是很寬裕,把積蓄拿來給你燒掉的話,也是挺可惜的。你失敗了,你得有失敗很痛苦的感覺,你才會有進步。

南方周末:所以你很看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你寫給成思危的郵件中,提到了要尋找優秀的老師,創“金牌教材”。什麽是金牌教材?

李大西:我給你舉個例子,像我們有一個老師,他是教創新課程的,是人工智能方向很有名的專家,跟現在國家工程院的院長周濟是同學,他們還一起出過一本書。這個老師先後在中國、加拿大創業過。只有這樣,他體會到了創業中的酸甜苦辣,通過他講出來的話,就會很心動。所以這些案例會成為我們的金牌教材。

南方周末:那麽在您的觀察里,國內有無這樣的金牌教材?其創新、創業教育做得如何?

李大西:我再給你舉個例子。如南京大學,我知道他們也有一個創新學院。但是,我並沒有看到他們開出一個創新、創業的課,而他們只是辦一些培訓班而已,沒有系統的課,只是培訓班。我覺得其他學校可能也有類似的問題。

南方周末:為什麽那麽在意學校的創新、創業課?

李大西:因為學生在接受系統教育的過程中,會慢慢明白自己合不合適去創業。不一定你聰明你就能夠創業,不是說你很豪爽、很爽快,你就行。比如股票市場的交易員,他們經常在培訓,實際上就是在淘汰。我跟一些有經驗的交易員聊,他們說有的人是教不會的,有的人教了以後就會。這個過程,實際上把這些交易員淘汰掉之後,就剩下比較懂行的人了。

創業人員可能也有點類似。

“大家有點歧視職業學校”

2013年,在紐約創新與合作峰會上,成思危上臺發言,聊到教育的重要性,成思危說,“經濟只能解決今日問題,科技保證明天,只有教育能確保後天”。李大西坐在臺下,頻頻點頭。

教育是他與成思危之間,經常討論的重要議題。成思危做過中華職業教育社的理事長,這是一家成立近百年的機構。李大西知道,老友成思危一直有一個願望,“做一個中國職業教育大學”。

南方周末:你和成思危討論辦一所新的職業教育大學,是源於對現有的大學不滿意嗎?

李大西:我覺得兩個方面吧,一是職業教育不夠廣泛,現在很多一線上的工人,都沒什麽培訓。中國人有個很麻煩的事情,就是很多人是能糊弄個事情就糊弄。像德國人他當個技工,會為自己從事的這個職業而驕傲。他把它看得很重。這個看重有兩個方面,一是在態度上,對技術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第二,當做一門技術,會紮紮實實地學。

南方周末:德國的職業教育,歷來被推崇。

李大西:確實,德國的制造業水平和質量為什麽高?我跟德國朋友聊,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德國的工人都經過職業學校的系統培養,職業學校培養兩個東西,一個是敬業精神,一個是實際操作的技能。

南方周末:剛才說中國的職業教育有兩個問題,那麽還有一個是什麽?

李大西:就是大家有點歧視職業學校一樣的,就覺得好像是低等的人才去,你看什麽一本、二本、三本,然後才是職業學校什麽什麽的。我覺得這也是不應該的,很聰明的人也可以去念職業學校,你喜歡就行了。

南方周末:是不是因為現在中國職業學校里上升空間一定程度受限?

李大西:對,我是覺得應該給他這麽一個空間,你不一定想這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只要你想,總還有一些機會給你的。一個社會要穩定,就要使得下一層的人有機會往上升,所以咱們一定要提供很多上升的通道。

南方周末:在我國,大家普遍的觀點是以找工作,作為衡量職業教育能否成功的指標。你同意這樣的觀點嗎?

李大西:我覺得不能夠絕對這麽看。一個職業學校如果教出來的學生都找不到工作,當然會有問題,但是你不能單把找工作,也就是把就業率作為唯一的標準,那就不應該。

南方周末:還應該有哪些衡量標準呢?

李大西:教學成果。很重要的就是到了這個崗位以後,這些學生有沒有用,我覺得還是得往後看。你看中國很多事情都是急功近利,這不行的。培養的學生要看到他們對社會有什麽貢獻,就要看在單位里面起何種作用。

所以,我主張用人單位跟職業學校合作。前兩年在學校,最後一年主要由用人單位來派人教。當然不等於說這些人畢業了就全去這個用人單位。而且因為實踐的人來教他,對這個學生去找別的工作也有好處。

本科轉職校“一刀切”,要慎重

近年來,不斷有人大代表提出將三本院校適當轉化為職業學校的提案。褒之者有之;貶之者亦不少。

2014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表示,中國高等教育將發生革命性調整。調整的重點是1999年大學擴招後“專升本”的六百多所地方本科院校,這些地方高校,將逐步轉型做現代職業教育。

南方周末:在職業教育學校的發展中,政府應該怎麽去理清這里面的權責呢?可能它是一個很關鍵的角色。

李大西:應該熱情支持,增強大家的這種光榮感、榮譽感,其實行行出狀元。我跟你說,也是給大家一種縱向、橫向流動的機會。如果你覺得這個東西還可以做得更好,你要轉換,要上升,都要給一個機會。這樣就比較容易做到人盡其才嘛。

南方周末:政府目前給出了“熱情支持”,2014年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提出,要將七百多所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轉型為職業教育學校。

李大西:我說句實在話,我歷來不是很同意這種叫做一刀切的做法。我覺得是可以鼓勵他們去調整、轉向。當生源越來越少的話,他們自己本身就有這個危機感,招不到人。但是我覺得一定一刀切也不行。像在美國,美國教育的精銳的部分是私立學校,你看像哈佛這些名校,其實都是私立的。我們中國私立學校剛開了一點,當然這個水平總的比公立還是差一點。但是你一定給他留下空間往上發展,不要一刀切,我很不主張這個做法。

而且應該培養一些民辦學校,讓他們往上升。你想把它辦成一個一流學校,你還要努力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覺得給人家個機會,給人家個空間。

南方周末:美國的大學的職業教育是怎麽一個樣子?

李大西:美國有比較專門的職業學校,還有社區學校。他們有一個好處,他給你一個流動的空間,這個社區學校過了兩年以後你就要有一個選擇,你就要繼續去做你的工作,或者你還可以升大學,還可以申請,就是職業學校也是類似的。一個很重要的不同就是給你一個很大的空間,讓你可以向上向左向右這樣去發展,中國也應該這樣子。

李大西

1948年出生於廣東普寧,1975年畢業於華南師院。現任美國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主席、美國利曼兄弟公司助理副總裁、美國凱思比海外創業投資公司董事長、美國東方銀行董事、美國哥倫比亞國際大學校長。 1980年,李大西參加中美物理研究生入學考試(CUSPEA)獲全國第二名,考取“李政道項目”,赴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學習物理,並取得博士學位。此後,轉入博士後階段的研究,主要研究當時物理理論界最熱門的“超弦理論”。 他於1997年發起組織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CASB),為科技與工商搭橋,為中國和世界搭橋。1999年,李大西與80名協會的核心成員成立“工商協會海外創業投資公司”,主要目的是為希望回國創業的留學生和科技創業者提供援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