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別逼自己當個「好媽媽」

2013-04-22  TCW
 
 

 

懷孕的時候,一位經歷完美在家生產歷程的朋友給我席爾斯醫生的書,成為我的聖經。《育兒寶典:從出生到兩歲,你必須知道的大小事》(The Baby Book: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Your Baby from Birth to Age Two),我每晚必讀。我將丈夫該知道的段落畫線,讓他也跟著注意;我對於強調母子親密性的看法頭點個沒完,再同意不過。(席爾斯醫生是倡導親密育兒的現代宗師,親密育兒法是鼓勵母親時時刻刻都和嬰兒保持親密接觸的一種流行哲學,舉凡背寶寶、餵母奶和一起睡等等。)

我想像自己邊寫文章邊背著蕾雅,在午休時間烹煮有機嬰兒食物,快樂的窩在床上餵母奶,偶爾還和寶寶一起打瞌睡。

這當中的一些情景的確發生了——我已經能夠整出一頓像樣的糊爛有機餐,我也試著使用布尿片長達一整個月,直到洗衣槽散發出來的臭味無法忍受……然而當我無法完成所有的自然媽媽計畫時,我很失望(極大部分是對自己感到失望)。一開始我以為是因為蕾雅出生時的危急狀況——在並非完美的情況下生孩子的壓力讓我無法將母性發揮到最好。不過現在我比較懂了。

天生母性是建構出來的理想典範

若要保有自外於孩子的任何生活,唯一的法寶就是「彈性」,它能讓你平順的度過一天。倘若你只有你一人得打點孩子的每日所需,那麼你絕對沒有辦法顧及自己的需求。換句話說,如果天生母性還得靠別人推一把才行得通,那它就未必是一條準則。

我曾有過自認為展現天生母性光輝的一刻。經過數週,因早產而不易餵母奶的蕾雅,終於首次快樂的吸著奶水。我俯看著她從我的身體吸取養分不禁淚盈於睫。這就是我曾聽聞過的一刻,是我所期盼的一刻。

正當我這麼想著,蕾雅打了個噴嚏,在我的奶頭上留下紅紅綠綠的鼻涕屎。於是我終於了解,沒有任何書籍或哲學可以教會我如何育兒。儘管我滿心幻想著要去實現席爾斯醫生的育兒經,現實卻不偏不倚的擊中了我的奶頭。

荷蘭育兒研究員佩特拉.彼士肯斯(Petra Buskens)近期在她的一本關於母職與心理分析的書中提到,這種直覺的天生母性事實上是由現代經濟和政治現實所建構出來的理想典範。

缺乏社會支援現代媽媽總深陷罪惡感

以前的母親有來自整體社區的支持,她們和其他男女老少一起擔起育兒工作,那些人在做著和育兒無關的活兒同時也幫忙育兒。可是就在女人被推上公共領域後,社會便將「高貴的母親身分」轉變成一種「神聖的職業」,並且告訴婦女養育小孩應該是屬於家務、獨自完成的任務。

三十三歲的德妮爾住在波士頓郊區,她有了大麻煩。生了第一個寶寶後,德妮爾發現自己住的地方距離家人和朋友聚集的紐約有四個半小時的車程。

對於親密育兒法躍躍欲試的德妮爾發現她幾乎不可能工作。「因為必須通勤,所以基本上我每天都要跨坐在公共廁所的馬桶上擠奶,可是在產後四個月,我每天仍會擠出十五盎司的奶水。」

她說缺乏社會支援,獨自做著這些「自然的」與兒子連結的工作,讓她覺得自己快要瘋掉了。「即使我面臨了這麼多的挑戰,我兒子還是很棒,不過我很確定他感覺不出我承受的壓力有多大。我,總之,唉,經歷這一切,我都快瘋了。」

彼士肯斯寫道:「現代育兒的實況距離期待太遙遠了——它一點都不『傳統』。」她指出媽媽們因為亟欲想要依附所謂的自然育兒哲學,卻又得不到像她們高曾祖母們那樣的支援,於是便時常引發「令人感到虛弱的」罪惡感。

「媽媽們試著在越來越支離破碎及不甚支持的社會環境中實施偉大的親密母職日程表。」基本上,我們實施的是缺乏網絡的親密育兒法。

事實上即使聲稱平等的婚姻,也在小孩加入後變得越來越「傳統」。突然間共有的責任全讓給「媽媽懂比較多」本質論,而「自然」育兒論認為女人應擁抱回歸本能母性的做法。畢竟我們是媽媽。

當女人是唯一的照顧者時,男人不僅得到免參與的通行證,女人還會因為自己無法處理,而覺得自己是個壞媽媽。身處在一個認為妳該和寶寶如影隨形的文化裡,媽媽們會覺得喘不過氣來實在不足為奇。

就如同一個媽媽在熱門育兒網站Babble所言:「只要我的男性友人試著跟我說我的『工作』沒有那麼糟糕時,我就會問他們,有什麼工作必須一週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待命,沒有病假,沒有午休,需要無比的耐性、在生命裡的每分鐘都要對另一個人完全負責,而且還沒有辭職這個選項。」

當母親之所以艱難,是因為直到我們終生和一個必須相信是生命中最值得的工作監禁在一起以前,我們並不了解自己會碰到的是些什麼。

在暢銷書《當母親的代價:為何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仍被低估》中,安.克里丁頓(Ann Crittenden)認為母職被尊崇的程度和它在文化、經濟上的實際價值相去甚遠。她寫道,我們嘴巴上說母職很重要,但行動上卻並非如此。

不可否認的,我們必須讓媽媽活得更輕鬆(和公平)一點,方法就是在家庭、社會、政策上全方位的重視她們的工作。因為如果女人仍相信她們所能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撫養子女——而子女必須是他們的宇宙的中心的話,那麼婦女的社會生活只會減弱和不被認可,而我們的育兒和私人生活也將因此更形狂躁、更吹毛求疵。

我欣然承認自己過於使勁,給自己太多壓力。我一直覺得不適任。我總認為自己是失敗的。我從不在一天將盡之際認為自己已給了孩子足夠的時間,足夠的社會、成長、文化涵養內容。只要我這麼看事情,那沒錯,母職就是一個工作,一個我做得不怎麼成功的工作。

現在,我仍然相信做母親所付出的勞力是重要且有價值的嗎?當然相信,我只是不認為將每一分精力都放在育兒上,就會對蕾雅到底成為流浪漢還是女總統有決定性的作用。

是的,母親很重要,不過不是因為我們是女人,抑或是我們和小孩有血緣關係。我們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是那些愛護及照顧一個正在成長的人類中的一個。

想當快樂媽媽就別用「標準」壓死自己

如果我們想要從這個經驗裡得到一些樂趣,就不要認為自己是唯一一個能把這件事情做得對的人,也不要以為必須經過某種折磨或做出巨大的自我犧牲才算把事情做對了。

並不是說女人就不該在乎育兒工作,不該為育兒調整社會和事業步調。我也不認為女人不應該待在家裡陪伴孩子。我想聰明的做法是,把育兒工作融入生活當中;我不認為它必須成為我們的身分認同的構成要件。

事實是,我們可以在喜歡育兒、發現它既充實又有價值的同時,也意識到母職裡的瑣碎小事並不如這個社會要我們相信的那麼重要。我們在不相信世界繞著孩子轉的情況下也可以疼愛孩子。我們在不認為育兒是自己做過最重要的事,或是對社會做出的最大貢獻時也可以樂趣無窮。

我們也許是筋疲力盡、工作過度的媽媽,但是仍然清楚知道還有許多其他更辛苦甚至更重要的工作。因為只有當我們回歸育兒的本質——它是種感情關係而不是個工作——我們才能夠讓自己不去期待,才能夠脫離那令人窒息、有著如雇員般要求的母職標準。

所以,沒有錯,讓我們務必確保育兒工作有其價值,但是關於女人這部分,也讓我們少評價一點吧。(本文摘自第二章、第五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