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發力IT/OT融合,互聯企業推動生產率革命

羅克韋爾自動化第25屆Automation Fair(自動化博覽會)在11月吸引了上萬名工業專業人士齊聚美國亞特蘭大,共同探索工業企業互聯水平的提升對提高全球競爭力所發揮的促進作用。Automation Fair由羅克韋爾自動化及其合作夥伴聯盟成員共同舉辦,是工業自動化與信息領域最大的培訓論壇及展覽會。

“技術創新與行業應用經驗的相互結合為工業生產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讓企業提升集成水平與競爭優勢成為可能,”羅克韋爾自動化總裁兼首席執行官Blake Moret表示,“我們的願景,即互聯企業,能夠將動力、控制和信息解決方案整合在一起,應對全球日益增長的生產率需求。”

實現互聯企業的核心要務就是將信息技術(IT)與運營技術(OT)融合在一起。以往,這些職能各司其職,彼此獨立。如今,IT與OT融合成為工業企業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能夠助力企業采集、分析數據,並將數據轉化為可指導行動的信息,從而創造切實的業務成果,提高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可預測性及可持續性。

作為工業自動化和信息領域的領導者,羅克韋爾自動化擁有110年的悠久歷史。基於此,羅克韋爾自動化不斷擴展其信息化產品,致力於為各企業提供可擴展的分析、信息驅動型解決方案及協作工具,幫助企業連接、管理、驗證和優化制造與生產流程。客戶可通過集成控制和信息解決方案實現機器、生產線及工廠的數字化,從而提升其運營的生產率及競爭力。

羅克韋爾在中國已經運行28年。其亞太區總裁Joe Sousa表示:“羅克韋爾極為關註的是消費者相關行業,這些行業在中國市場上十分活躍,例如,食品與飲料、汽車、生命科學等。這些是我們關註的重點領域,同時雖然石油天然氣與采礦行業處於低迷,我們也會持續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44

IMF警告:老齡化和低生產率或“殺死”亞太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9日在一份報告中稱,雖然亞太地區仍是全世界長期經濟增長前景最強勁的地區之一,但由於人口老齡化和生產率低下,該地區中期經濟增長或將受到壓制。

IMF稱,今年亞太地區的區域經濟產出增長率預計將達到5.5%,而在2018年則料將達到5.4%,但為了維持長期增速,該地區需要結構改革,以應對人口狀況轉變帶來的挑戰,並提高生產力。

人口老齡化

該報告稱,在亞洲各國中,印度、印尼、菲律賓等國屬於人口發展的早期階段,同時也是亞洲人口構成比較年輕的國家之一。上周野村(Nomura)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印度和菲律賓的經濟增速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成為亞洲最高,因為這些國家的勞動力人口在2020年之前持續擴張。

報告同時認為,根據估算,到2050年,亞洲人口增長率將會降至零(目前日本已經是負增長),而其勞動年齡人口比率眼下已經見頂。那也就意味著,到2050年,亞洲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比例將是當前水平的將近2.5倍,而在東亞地區,這一比例還會更高。

報告指出“總體而言,人口問題對亞洲的經濟增長可能略為不利。相比歐洲和美國的歷史經歷,亞洲眼下的這一人口老齡化速度非同尋常,部分地區甚至可能未富先老”。

報告還表示,未來30年,人口問題可能拖累亞洲的經濟年均增速0.1個百分點,如果那些人口發展早期階段國家無法獲得人口紅利的話,這一數字甚至可能達到0.2個百分點;此外,老齡化也可能對實際利率和資產回報率造成下降壓力。

不過報告也認為,勞工,養老金和退休金改革有助於緩解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這包括促進婦女和老年人的參與勞動;以及將養老金保障降至最低限度,另外推出新的金融產品,以減少預防性儲蓄,並增加安全資產的投資渠道也可能有所幫助。

生產率增長放緩

報告還指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亞太各經濟體出現了生產率增長放緩的情況,特別那些相對發達的經濟體尤為明顯。

報告認為,要想生活和福利水平的持續改善,最終都需要生產力的增長;雖然由資本積累驅動的粗放型增長短期內可能奏效,但長期看來,只有生產率增長才能克服資本回報率的下降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因素。

報告表示,新技術、新的組織生產過程、研發支出、出口、進口和外國直接投資都是生產率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現在事關提高生產率的主要政策問題是,外部因素的支撐可能不如全球金融危機之前那麽有力,進一步的貿易自由化可能會更加難以實現。

報告並稱,亞太各發達經濟體需要著眼於加強研發支出的有效性,而發展中國家則應該加大國內教育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66

央行徐忠:提高資產回報率與全要素生產率是防風險的需要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呼之欲出,大灣區建設即將駛入快車道。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5月19日在“大灣區經濟與發展論壇”上表示:“我們需要去改革開放,需要推動中國改善營商環境制度,但是有些東西在全國不能一步到位,但是在粵港澳地區很多改革可以先行先試。”

徐忠認為,今後的三到五年,中國經濟要把握兩條主線:一是經濟轉型,要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二,防範金融風險。此外,從全球經濟來看,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也在做結構性的改革,“全球金融危機後十年,主要經濟體誰的結構性改革走到前面誰走的好,可能對今後二十年全球經濟格局的演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高資產的回報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經濟轉型的需要,也是防範風險的需要。徐忠認為,當前中國需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其核心是人才和資本,對中國企業來說影響最大的不是稅收,而是要素成本的問題。

根據2017年世界銀行公布的營商報告,中國在190個國家中排名78位,稅賦在130位,跨境貿易在97位,排名靠後。徐忠認為,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盡管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快接近舞臺的中心,但制度上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就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而言,徐忠認為,兩個指標反映中國全要素生產率,一個是外商直接投資(FDI)、一個是民間投資。從這些指標看,目前中國要高質量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改革不行。

談到防範風險,徐忠認為,當前黨中央國務院把防範金融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必然的。“以2012年為例,當年利息支付總額超過了名義GDP的增量,就是說不增加新的債務,僅僅是滾動原來的債務,將導致債務比不斷增高。”徐忠說。

他進一步表示,2009年危機之後到2016年利率在下降、杠桿在上升,是由於資產回報率下降的更高,大量投資的是低回報率的資產。所以提高資產的回報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經濟轉型的需要,也是防範風險的需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