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1年時間,中國醫療企業向海外猛砸超過400億,到底都幹了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7/161937.shtml

1年時間,中國醫療企業向海外猛砸超過400億,到底都幹了啥?
動脈網動脈網

1年時間,中國醫療企業向海外猛砸超過400億,到底都幹了啥?

錢都上哪些國家了?

本文由動脈網(微信ID:vcbeat)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劉露詩

2016年年初至今一年多的時間,“境外醫療資產配置”成了國內企業的熱門項目。一次次被刷新的交易記錄、一件件被收入囊中的專利醫療技術,中國企業近乎是爭先恐後地在邁向國際化醫療市場。動脈網(微信:vcbeat)整理的公開數據顯示,所有案例涉及到的總金額超過58億美元(超400億人民幣),單起並購交易金額也屢創新高。

針對這些企業投向海外的醫療資本,我們要問幾個問題:錢都上哪些國家了?進了哪些醫療領域?投資方都是什麽性質的企業?其中有哪些事件和企業值得關註?從中得出什麽啟示?並且,以數據和現象分析來一一給出回答。

(註:本文所涉數據來自境外醫療投資、並購的部分公開信息。) 

1  哪些地區?

111

數據來源:動脈網,蛋殼研究院數據庫

2016年初至今,中國的海外醫療健康投資並購最集中的地區是美國,共26次。英國以8次的數目位列第二,其後有以色列、日本、德國等。

從公開交易信息可知,中國企業在美國的醫療健康總投資並購金額最大,達到了24.92億美元;而僅有兩起消息的印度卻排名第二,達14億美元。美、印、英三國的已知交易金額超過了10億美元量級

2  哪些領域?

222

數據來源:動脈網,蛋殼研究院數據庫

據動脈網(微信:vcbeat)及蛋殼研究院收集整理的公開數據,我們把2016年年初至今所有的海外醫療健康投資並購劃分為9大領域。

醫藥領域有13起海外投資並購,共超45億美元交易額,數量和金額都位列榜首。在收錄的所有案例中,交易金額排名前三的均出自醫藥領域投資

保健品領域投資數量次之,但公開的交易額總量不算高;而近年來在技術和價格上都屢見新突破的基因領域,海外投資並購的總體次數(7次)和金額(超10億美元)都較為可觀。

醫藥和基因行業因研發風險等因素而估值較高,從而投資並購總金額偏高;除此之外,醫療科技、器械設備、實驗診斷制劑幾個方面的海外交易金額也較大。

3  在各國都投了什麽領域?

333

數據來源:動脈網,蛋殼研究院數據庫

細數各國不同領域的交易數據,可以總結如下幾點:

1. 2016年初至今,海外醫療投資並購大頭美國涉及的投資領域最廣,包括醫藥、醫療科技、實驗診斷試劑、基因測序、患者服務、保健品、消費醫療。基因領域共交易7次,5次都在美國;醫藥領域有10起交易,遠超其他國家。

2. 醫藥、醫療科技、保健品交易遍地開花。這3大領域投資收購案例分布地區最廣,分別覆蓋了7、6、6個國家。

3.中國的投資方似乎傾向於認為,德國、瑞士、以色列、瑞典等國家偏“科研”,資金更多投向了醫藥、醫療科技設備、醫藥試劑等“嚴肅”的醫療領域;而亞洲地區的投資離醫療稍遠一些,更多是營養保健、消費醫療等。

4  交易金額前十強?

444

數據來源:動脈網,蛋殼研究院數據庫

5  投資方企業長什麽樣?

555

數據來源:動脈網,蛋殼研究院數據庫

動脈網(微信:vcbeat)和蛋殼研究院收錄的所有投資方中,有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科技、營養保健、消費醫療等領域的企業,以及擁有多種業務的綜合性企業,不少企業還是非主營醫療的跨界選手。

主營醫療的投資方企業中,生物醫藥企業最多,占了總數的一半以上。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不少醫療企業在向海外尋求新的投資方向,以拓展業務增長領域。醫藥企業標的基因、醫療設備、保健品、醫護機構項目,醫療器械企業標的基因、醫護機構項目,科技醫療企業標的基因項目等多元化投資案例頻頻出現。

此外,有醫療業務的綜合性企業占到了3家;值得一提的是,幾家來自環保、農業等非醫療領域的企業也看到了自身與醫療健康業務聯結的可能性。

6  前十大“金主”?

在披露了投資並購金額的企業中,複星醫藥以3次交易、超14億美元的成績位列榜首。十大“金主”企業中,中節能萬潤股份、東方海洋兩家非醫療企業上榜,說明這些跨界選手有實力進行醫療布局、也舍得花大價錢對看好的海外醫療項目進行投資。

666

數據來源:動脈網,蛋殼研究院數據庫

7  投資並購亮點事件?

· 海外並購金額最高紀錄

2016年7月28日,複星醫藥宣布擬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複星實業斥資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3億元),收購印度註射藥品制造商Gland Pharma 96% 股權,創下目前中國藥企最大手筆海外並購的記錄。

· “最省錢”交易

2016年4月1日,廈門金達威集團與株式會社舞昆之鴻原、株式會社日本ARVIS簽署合資協議,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舞昆健康食品株式會社,金達威擬出資36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1.6萬元),持有合資公司40%股權。

· 中企在美收購唯一原創藥物

2017年1月,三胞集團擬以8.199億美元現金收購Valeant(威靈)旗下美國生物醫藥公司丹德里昂(Dendreon)的100%股權,成為全球首個前列腺癌細胞免疫療法藥物Provenge的擁有者,這是中國企業在美國收購的唯一原創藥物。

· 因收購實現業務“升級”

2016年1月,三諾生物完成對美國血糖儀廠商Trividia Health的收購交割,由此成為全球第六大血糖儀企業。本次2.7億美元的交易,也是中國醫療器械近幾年來海外收購的最大案例之一。

· 一家企業連收4個海外保健品業務

中國營養保健品牌艾蘭得在2016年一連收購了4起海外保健品業務,分別是荷蘭營養品“百年老店” Bloem Health、美國Perrigo品牌營養品業務、英國保健品Brunel Healthcare和Biocare。

· 兩個數字醫療項目均為中國科技企業領投

騰訊領投印度領先醫療保健平臺Practo 5500萬美元D輪、碳雲智能領投知名患者社交網絡PatientsLikeMe的1億美元融資,兩家科技企業都布局了偏“輕”的數字醫療。而且Practo和PatientsLikeMe均為明星項目,其模式和背後的支持者都相當亮眼。

8  什麽啟示?

眼下,在互聯網大潮中的各行各業已被改造和重新定義,但醫療行業因各種因素而在改造的進程上顯得緩慢,還留有較大的空間和機會。於是在“下一個巨頭在醫療領域”的思想引導下,各類企業都有了布局醫療的想法。然而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醫療技術和產品上,中國與其他一些國家尚有一定差距

在醫藥領域,美國不斷湧現新的技術和發現,新藥研發一直是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逐步由人類基因組計劃而發展起來的基因行業,自然也是在美國最為火熱。在醫療科技領域,除了美國之外還有德國,以及創新崛起中的以色列、瑞士。營養保健產品領域,澳洲、荷蘭等地的出品較受到國內消費者的認可。而說到近年來大火的醫美領域,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韓國、日本等地的“整容經濟”。

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並購醫療項目,其首要目的可以說是把技術、品牌、理念引進來,並按照中國市場的具體情況來進行本土化。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就曾表示,其海外醫療並購意圖“非常簡單,就是服務中國市場”,把中國企業所缺少的西方品牌和西方技術買回來。

另外,除了中國醫療市場之外,不少企業還計劃在國際化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正如上文提到的收購血糖儀、呼吸機大品牌的案例,就是通過引進先進的產品,來搶占國際市場的業務。創造了金額最大的海外交易的複星醫藥曾表達對全球化的思考:第一,觀察醫療行業的市場發展,視角一定要切換到全球化;第二,資源配置也要從全球的角度去考慮,才能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從而達到全球水平。

但國內企業現在還需要思考的是,標的項目是否符合自身情況,以及怎樣克服境外業務的“水土不服”。我們的業務不是靠“對標”國外就能成功的,引進尖端技術也只能代表我們有財力,不代表國內可以在短時間內趕超海外的醫藥發展。真正能讓各企業持續獲益的海外醫療投資,是需要與自身的業務進行良好融合,並向引進的技術和模式學習,糅合到企業自己的研發、戰略布局中,甚至能夠以新的技術和模式超越它們,帶動醫療產業步入國際領先之列。

醫療企業國際化市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