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專訪脈脈創始人林凡:上線1年估值1億美金,80萬用戶的“工作版微信”如何煉成?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22/145076.html

i黑馬:8月12日,職業社交App脈脈宣布完成B輪200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是IDG資本和晨興創投。這個上線不到一年用戶只有80萬的產品,能有1億美金的估值,也難怪融資消息一公布就引起了互聯網圈的關註。但在融資消息公布不久後,又曝出了脈脈和新浪微博的口水戰:新浪微博開放平臺的公開宣稱脈脈“盜用用戶數據”,而脈脈也多次澄清,並炮轟新浪微博“店大欺客”,堅稱自己一直嚴格遵守現行的微博開放平臺開發規則。且脈脈曝出此前新浪方面曾向脈脈表示過投資意向,新浪微博被拒絕後,開始扶植嫡系應用,轉而遏制脈脈的發展。
 

\針對這些問題,i黑馬采訪到了脈脈創始人林凡,林凡亦是公布融資消息後第一次接受媒體的采訪。以下為林凡在接受采訪時的口述:

其實最早微招聘的負責人聯系我說希望我們可以提供微博註冊用戶的數據,這個事情後來我覺得有點過分。當時,微招聘要所有接入新浪微博開放平臺的招聘類的平臺的數據。我們拒絕了。

最早的時候新浪微博來投資我,我說考慮一下。他們說如果不接受新浪的投資,你們這麽依賴新浪微博的接口,有可能新浪微博會停掉你們的接口。我說我們合理合法地用這些接口,為什麽要停我們?他們沒說什麽,我也就沒怎麽管這件事情,後來突然停了我們一小時接口。我找他們接觸後又恢複了。這次融資消息確定之後,他們又停掉了我們的接口。

我曾找到新浪微博的相關負責人溝通,對方說微招聘和微人脈是他們的子產品所以可以用微博的數據,我們要用微博的數據需要和微招聘溝通。我覺得這簡直是“霸王條款”嘛!

而且我們三月份以後就沒有再用新浪微博的數據了,因為我們覺得作為自己的用戶系統,這個東西作為初始的數據進來就好啦。

很多人可能會擔心微博關閉接口後我們會受到影響,其實也還好,因為首先是我們只有20%的用戶來自新浪微博;其次,對於我們來講,也需要開始自己去尋找,自己去沈澱用戶,自己去發展。

之後也可能會考慮和微信的合作,這個會在考慮中。

為什麽不考慮新浪微博的投資?

微博希望投資我們的時候是希望作為微博在做職場社交的一個子領域,把這個事情看得跟智聯招聘、中華英才這樣一個10億、20億美金的一個平臺。但是脈脈現在估值1億美金,投資方和包括我們自己的視野是不一樣的,現在微博市值30多億美金,我覺得我們是一個比微博大很多倍的一個的平臺,而不是微博旗下的這樣一個平臺。也就是說,如果接受新浪微博的投資,將把我們自己發展的天花板給限定了。我們如果不去接受他的投資,而去走自己的融資、自己的發展的話,那我們就可能會把自己推上去很多。

脈脈定位到底是什麽?

我們現在試圖讓大家去理解和定位是:工作版微信。

工作版微信其實只是個比方而已,它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大家在職場上應該有個專門的東西去維系、使用關系和人脈。因為工作上的關系比較特殊。工作上結識的兩個人,可能不會成為好朋友,但是在工作上可能會有往來。如果這時候大家互相加微信,你的朋友圈如果發個去哪里玩?去哪里吃東西?其實這個東西我不太關註。但是我比較關註,你可能在工作上有些論點、論調,這時候我就想如果能夠和你參與討論一下,應該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工作上會有非常多的關系存在,不只是說和你公司的同事,還有和其他公司的人交流,都很重要。因此,我們說這是一種特殊的關系,我們需要一個特殊的平臺去把這些關系沈澱和維系起來。

第二個觀點是說,脈脈是另外一種社交的模式,這種社交模式涉及的是朋友的朋友。他和基於朋友關系的微信,以及全公開的Twitter和 微博是不同的,實際上是介於兩者之間。脈脈的關系是半公開的,只對一批人公開。所以,我們覺得這是另外一種全新的社交形態和模式,這種社交模式,能帶來的好處就是,信息的流轉能和微博一樣方便。因為你會發現用朋友圈討論工作不太方便,只有你周圍的朋友能和你參與討論,但其實原來在微博上討論工作流轉起來是很快的,一個真知灼見是會被很多人看到的,很多人會去欣賞你,很多人會去聯系你。所以我們將這個場景進行了結合。

另外一個,就是圈子的特性。微博上會很多不相關的人都來找你。你會發現大家很多收獲都不在一個對話的層面。這是社交的戰略意義,你只有在一個圈子里才會獲得想要的討論。所以我們說這代表未來全新的一種社交模式,未來可能會成為一個很大的趨勢,最小也可能是Linkedin這樣的規模,100,200億美金這樣的事情。再大一點的話,幾百億美金都是有可能的,像微博一樣,它總共才幾十億美金的市值,如果我們作為它的一只腿的話,我們自己就把自己做小了。

工作版的微信和還是移動版的Linkedin?

Linkedin其實是偏工具類型的,它其實沒有什麽社交行為。

什麽叫社交呢?社交其實就是“逛”,你其實沒有帶有明確的需求,比如你逛微信朋友圈,或者說你看微博,其實你去看的時候沒有目的,你只是去看看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麽,你總會發現一些新鮮的東西。這個是社交的本質。

那工具的屬性是:有目的性去找。比如說找工作,找某個人談合作,你的需求很明確,這個其實就是工具。

我們為什麽不說自己的移動版的Linkedin呢?因為Linkein在上面本身目的性很明確,要嘛你去談合作,要麽你去找工作。你去Linkedin的次數是很少的,它是沒有很強的粘性的,大家不會主動去“逛”Linkedin,偶爾有郵件或者有需求的時候才會上去。

我們為什麽要說是“工作版的微信”?其實是以社交形態為主,大家在上面可以看到在職場上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不管是實名的還是匿名的,你可以從中間的一些討論認識到中間的一些人,這些人可能你都沒有想象你能認識到。比如說,我在脈脈上面認識了一些電影的導演,本來有可能我幾輩子都不會認識演。你會發現你的圈子被打開了。

所以,我覺得“逛”的需求和實際有需要解決的需求的區別。

我們是希望大家意識到,我們不是移動版Linkedin,因為我們這邊有很多 “逛”的機會和需求。

脈脈的另外一種描述的方式是:你去發現、維護和使用人脈的產品。在這上面逛你也可以發現關系,也可以維護關系。因為你發現在朋友圈里跟人家點贊,也是一種維護朋友關系的方式。但你如果要找人談合作,找人找工作,其實你在利用人脈。我們這邊的招聘功能,其他的一些其他功能都會是利用人脈的方式。

招聘其實也不是我們的主要功能。社交本身是個很大的功能,這個功能不是用招聘能解決的。工具這個屬性里面,招聘、人脈管理、未來線下聚會、合作等等這些都會是我們的功能。

我們的願景是締造出一個全新的、以往沒有的社交模式。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傳遞信任。

當初為什麽想做這樣一個產品?

我一直想解決對信息的需求,因為我做搜索做了很多年。我是98屆清華計算機系畢業的,是王小川的師弟。我去美國讀書讀了半年,然後就沒有繼續讀,我在搜狗做了七年的時間,當時任CTO是負責整個搜狗的的搜索、產品、商業等等。出來之後在大街網做了一年聯合創始人,然後就自己出來創業。

其實我一直覺得有一個環節的需求是缺失的,就是對人的需求。所以我一直想就要解決“找人辦事“這個事情,特別是找朋友辦事這個問題。線下找人合作,找工作也好,甚至是去找個律師,找個保姆,我們更希望有朋友背書,這樣對對方會更信任。所以,我們一直想解決找人辦事和找朋友辦事這樣一個需求。

最早2012的時候我們做搜索引擎“淘友網”,當時大概5,6個人的團隊,現在團隊有30多人。最早淘友網實際上是什麽都能搜的,可以搜各種各樣的人,當時的數據用得就是新浪微博,當時也流傳得很廣,像李開複、南派三叔他們都在用。我們曾經甚至細化到人脈分類交友。

但是,太工具的東西,人脈沒有辦法在上面發現和維系,這是是個很大的問題,所以需要用社交的產品來解決。利用人脈這個過程中,其實也需要一個很明確使用的場景,所以我們就嘗試往社交方向開始轉型。之前還做過一款叫“覓覓”的產品,但是現在已經下線了當時沒有把關系用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脈脈在2013年10月底上線第一版,我們現在就只專註於這個產品了。

脈脈的發展

脈脈上線基本上沒有做太多的推廣,第一批用戶也基本上是自己上來的。剛上線的時候功能主要兩方面,一方面是管理人脈,幫助用戶去梳理一度人脈;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匿名八卦。現在就有很多不同的傳播點,有說認識人很方便的,有說在上面可以找到投資的,有在上面可以招到人的,就是各種各樣的人都會到脈脈上來。現在每天大概能產生幾千條匿名八卦的帖子,80萬的總用戶數,日活有5,6萬左右。

現在的用戶增長每天在幾千1萬左右,一直是個緩慢增長的過程,並沒有到特別明顯地爆發期。這個東西不夠娛樂,職場其實很難規劃出某個特別強的單功能需求。未來我們做的工具就是把這些需求分很多類,這些需求包括:表達自己的需求;結識朋友的需求;真正去解決一些問題的需求,比如說找工作的需求,招聘的需求,或者說投融資的需求;線下聚會的需求。

與這些相對應的脈脈功能:實名或者匿名的板塊,其實是表達自己發現朋友的很好的機會,認識之後你可能會有需求要去溝通,這就IM需求。所有的工具性屬性,針對的是你管理人脈或者招聘的需求。未來會有更複雜的功能,人脈其實還有很多的功能沒有放進來,我們就特別想做個人脈的“歷史”,就是可以追溯到兩個人的結實時間等。未來像合作和聚會的功能也會在脈脈上體現。

為什麽估值這麽高?

其實很多人關心,為什麽我們估值這麽高?80萬用戶能夠估值1億美金。

我覺得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用戶質量比較高,因為現在的用戶很多是總監以上級別的,總監、VP、投資人、CEO等等。這群人對新產品比較敏感,而且對人脈的訴求也比較大。所以這確實是用戶價值比較高的一群人。

第二個原因我覺得是大家都認可脈脈希望做的職場社交的這個方向,認為這是代表著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38

日版微信Line將上市 或成2016科技圈最大IPO

近日,日本消息應用Line正式提交監管文件,將發行價區間上限3300日元/股設為IPO發行價。屆時,Line有望通過本次IPO融資1155億日元(約11.4億美元)。據悉,該公司將於7月14日和7月15日分別在東京和紐約上市,或成為今年全球規模最大的一次科技企業IPO。

具體來說,Line計劃在日本和紐約分別銷售1300萬股、2200萬股新股。如果出現超額認購,Line將啟動額外525萬股的銷售,並將本次IPO融資總額再增173億日元。

作為一家綜合了通訊、語音、社交、娛樂以及多種生活服務功能的App,Line自2011年正式問世至今,月活用戶總數已達到2.18億人,在泰國、印尼、日本等國家頗受歡迎。目前,該應用主要通過表情包、遊戲和廣告等方式盈利,同時其業務也已擴大至線下周邊零售(表情包衍生品)業務。

據悉,此前發行價區間為2900~3300日元/股,最終選擇以上限為IPO定價也從側面顯示出市場對Line的強勁需求。眾所周知,自英國脫歐後,全球市場一直處於動蕩期,且對科技領域影響頗深。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分析師Ethan Kurzweil認為,若Line能夠延續Facebook和Twitter當年的氣勢強勢IPO,無疑將是對全球市場的一次提振,“如果能夠成功,其它公司會將其視為一種市場信號並追隨”。

盡管Line的快速增長已經使其緊逼Twitter規模,而後者的增長又已明顯放緩,但值得註意的是,Line最“不按套路出牌”的地方在於,其營收中有半壁江山是靠表情包及其周邊貢獻而來。

與其它競類平臺不同,Line推出表情包的目的不單純是為了提升用戶黏性,更是將其快速產業化娛樂化。舉例來說,2011年Line上線第一批貼紙“光頭男穆恩”,隨後布朗熊、可妮兔等卡通形象陸續加入。在培養了一批忠實用戶後,Line逐開始推出付費表情包業務。此後隨著布朗熊與可妮兔的流行,Line陸續又與電視劇、遊戲開發商、動畫片、廣告商等多元化平臺合作,進一步擴大了“表情包經濟”。據數據顯示,在2.18億活躍的Line用戶中,日均表情包發送量高達3.9億次,僅2015年一年的表情包下載就為其創收287億日元(約2.72億美元),占其當年總營收的23.9%;遊戲IP創收492.84億日元(約4.69億美元),占其當年總營收的40.9%。

“在線聊天從美國起步,但我們是從現在開始才意識到還有哪些可能性”,競類即時通訊應用Kik發言人Rod McLeod如是說,在他看來,Line的強勢IPO或將開啟下一輪在線聊天競爭。

表情包經濟真的能成為下一個長遠的營收模式嗎?社交通訊真的可以成為集付費、娛樂、生活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App嗎?這都將隨著Line的上市再次引發市場的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07

FB變全球版微信!Messenger推支付功能

1 : GS(14)@2016-09-14 05:46:38

facebook正式進軍支付業!facebook Messenger主管David Marcus出席年度科技創業大會TechCrunch Disrupt SF時,於台上公佈,facebook Messenger的聊天機器人(Messenger bots),現時可接受支付功能。
David Marcus又透露,目前有3.4萬開發人員加入聊天機器人平台,單是4月公佈,推出Messenger Bot Store機器人商店,開放Messenger API以來,就已建立3萬個聊天機器人。他表示,目前正與不少相關公司討論合作,如Stripe、PayPal、Braintree、Visa、MasterCard及American Express。由用戶角度出發,如Messenger本身有置入支付功能,用戶與聊天機器人溝通後,將會出現「Buy Now」連結,並可即時於同一Messenger頁面進行支付。目前有關功能只向部分開發商推出測試版(Beta),但企業或開發人員仍可於全面開放前,向facebook申請加入有關功能。所謂的Messenger bot或Chatbot,有如客戶服務機械人,助用戶完成工作。facebook於今年4月公佈,將Bot置入facebook messenger內,用戶可以於messenger輸入希望查找某日的機票價格,messenger會自動回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4/197703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9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