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估股網原創:為霸一方 談Visa的機會與挑戰 估股網官方賬號

http://xueqiu.com/1930109830/29426776
我們每天都在花錢,支付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須環節。儘管支付技術日新月異,NFC、移動支付、支付寶、Square、Google Wallet等等,但我們不得不關注關於Visa,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在全球支付清算領域,它可是絕對的霸主。今天,估股網將與大家一同探討這個霸主是怎麼賺錢的,又能否持續其霸主地位。首先我們整理了一張VISA上市前的重大事件圖,方便大家瞭解一下它的背景。

                                       歡迎關注估股網
大家可下載試用"估股"圖形化股票分析蘋果iPad客戶端和安卓客戶端
iPad版本使用圖解:http://www.googuu.net/pages/content/view/823.htm 
原文鏈接:http://www.googuu.net/pages/content/view/1735.htm   


查看原图
一、公司介紹

$VISA(V)$ 是全球支付技術公司,連接著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通過便利的電子支付手段來代替人們對現金或支票的使用。Visa譯為維薩、維信等,與$萬事達(MA)$$美國運通(AXP)$ 、JCB等卡公司一樣,也被稱為信用卡公司。這些公司的誕生是金融服務業的一大進步,在其誕生之前,每家銀行都發行自己的銀行卡,一旦收款機器不是自己銀行的,銀行卡就沒轍了。信用卡公司誕生之後,跨銀行的清算變得十分容易,因為這些卡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對各家銀行發行的銀行卡,在刷卡消費和跨行取款的時候,進行清算。中國卡公司的發展和國際上的路徑相類,最初銀行自己發行卡,無可避免地發現跨行之間的清算頗成問題,國內十幾家銀行決定投資成立跨行的清算機構,就是中國銀聯。

Visa卡於1976年開始發行,其前身是由美洲銀行所發行的Bank Americard,Visa標誌裡的藍色和金色,表示藍天和美洲銀行所在地的加州金山。2007年,Visa宣佈完成全球重組,新的全球性公司註冊成立。其中,Visa美國公司、VISA國際組織、Visa加拿大企業和Inovant LLC成為Visa公司直接或間接附屬公司,Visa歐洲有限公司由歐洲成員國的金融機構監管。2008年3月,Visa公司IPO共發行4.06億新股,每股定價44美元,募集總資金達179億美元,創下美國新股發行金額最高紀錄。在紐交所上市首日收盤報56.5美元,較發行價升幅為28.41%。

2013年,Visa被列為道瓊斯工業指數的成分股之一,與高盛和Nike一起,取代了美國銀行、惠普及美國鋁業。這是道指成分股十年來的最大變動。從支付金額和交易總量來看,Visa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支付公司,而它的支付手段更是佔據著美國半壁以上的江山,正是考慮到美國零售額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通過Visa卡進行交易的,所以這個公司的財務表現可以作為美國消費的首要指標。在瞭解這個公司的財務前,我們先行瞭解這個公司是怎麼賺錢的。

查看原图註:除上圖外,下文財務數據所指涉年份均為Visa財年,如2013年指的是2012年6月-2013年6月。

二、商業模式

信用卡公司又可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兩類,開放式指的是發卡和收單由銀行做,卡公司只做轉接清算,如Visa、MasterCard;封閉式則指卡公司囊括了發卡收單和轉接清算業務,如美國運通,摩根大通與Visa合起來打造了一個類似於美國運通的角色。二者各有優勢:前者發展速度會很快,後者對整條產業鏈掌控力度強,應變能力快。下圖顯示Visa這類開放式卡公司的運作模式。

查看原图
如圖所示,在Visa的運作網絡涉及的其它四個角色包括發卡機構、賬戶持有人、商家與收單機構,發卡機構與收單機構一般都是銀行。Visa的收入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佔比最大的是基於支付金額的服務收入。為金融機構(一般為銀行)提供Visa的支付結算產品和解決方案所得到的收入,通過Visa卡渠道購買商品和服務的金額越大,這部分的收入越高。2013年這部分的收入是53.52億美元,而當年通過Visa卡完成的交易額為67260億美元,這意味著每1000美元交易額中,Visa可獲取0.8美元的服務費。

其次是基於交易次數的數據交易處理收入。每當賬戶持有人使用Visa卡完成一次支付時,Visa的交易量就多了一筆,並就這筆交易的處理按金額比例收取費用。2013年Visa全年交易量達到650億筆,數據交易處理收入為46.42億美元,這意味著平均每筆交易Visa收取的費用達到0.07美元。當然,這筆佣金費並不由作為消費者的賬戶持有人承擔,而是轉接給商戶和銀行,具體費用由銀行與Visa協議。換句話說,同樣為此費用買單的商戶對此卻沒有發言權。

簽訂合約成為Visa的商戶自然有很多好處,除了降低因找贖失誤而產生的損失、降低現金管理的時間等效率優勢外,也可以刺激消費者的消費從而產生更高的交易額。但是,對於很多商戶而言,交易費用的累積也是一筆惱人的支出,所以Visa也經常面對來自商戶的持久訴訟,最早因反托拉斯法被訴案件可追溯至1996年。近年Visa在美國遭遇的較大訴訟包括:2012年,Visa為一起持續七年的訴訟與美國零售商達成和解,並為此支付了41億美元的和解費用(佔當年營收的39%,直接影響了該年的淨收入、經營利潤等指標);2013年12月,包括沃爾瑪在內的數千家零售商與Visa、MasterCard之間就交易費用達成一項和解協議並獲得法院的批准,不過,因和解協議同時要求零售商必須放棄日後對這些卡公司提起類似訴訟的權利,導致沃爾瑪當即放棄和解,並於2014年重新上訴稱Visa與幾大銀行合謀,非法要求零售商在信用卡交易時支付高額手續費,並據此索賠50億美元。

跨境國際交易手續費收入。一起跨境交易發生時,發行機構所在的國家與商家所在的國家不同,故這一部分收入主要來自跨境交易業務和貨幣兌換業務。2013年該部分收入為33.89億美元,這是除了第一部分的基本服務費用外,跨境交易額外產生的費用。當年的國際交易額為41140億美元,這意味著每1000美元的國際交易還得支付額外的0.82美元,與第一部分的費用相加,則意味著跨境交易的服務費用是境內交易的2倍左右。因此,除了美國國內的訴訟外,Visa也不得面對著國際範圍內的爭端。如韓國的中小商戶就曾聯合抗議Visa和MasterCark收取高額費用,期望通過政府力量來談判,未果。

這三部分是Visa的主要收入來源,此外還有其它收入,佔比較小。下圖顯示近五年各部分收入的情況。

查看原图
Visa的產品主要為借記卡、信用卡和預付卡三類,其中,前二者在市場上的份額一直是同類產品中最高的。

查看原图
由於開放式與封閉式卡組織的營收結構和規模都很不一樣,故本文將比較公司侷限於同是開放式卡組織的MasterCard。

三、財務圖解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四、未來發展

Visa的觸角已延伸至全世界200多個國家與地區,它的收入與這些國家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消費水平(主要是零售額)息息相關。這對Visa而言,即是機會,也是挑戰。

美國是Visa的大本營,近三年美國境內交易在Visa的營收佔比都保持在54%左右,故Visa將直接受益於美國經濟的提振。今年美國零售商出現自2012年9月以來最大銷售增幅,止住了華爾街的資產價格暴跌,並進一步證實世界最大經濟體正在走出嚴冬天氣造成的增長放緩。與此同時,任何來自美國政府對這一領域的管制都會影響Visa。2011年,美聯儲執行了Dodd-Frank法案,其中有一條規則設置了借記卡交易費率的上限,此外,對金融機構和商戶在借記卡網絡中的交易路徑選擇也有所限制,這一法案可以說是降低了Visa在銀行和商戶面前的議價能力。Visa不得不就此修正借記卡的戰略,並與客戶重新協商相關合約。

查看原图
過去3年來,全球零售額的年均長率為6%左右,而Visa的年均增長率在13%以上。儘管國際交易在Visa的營收中佔比略小,但過去3年來,國際交易收入的年均增長率是8%,高於美國境內交易收入5.5%的增長率。

其中,由於Visa歐洲有限公司並不屬於Visa的子公司,歐洲業務在Visa的營收中佔比較小,去年為2%左右。今年3月,美國因克里米亞半島事件對俄羅斯銀行實施制裁,Visa也停止了對俄羅斯銀行的支付服務,不過Visa表示受到制裁的俄羅斯持卡賬戶不到0.5%,這一事件並不會嚴重影響Visa今年的營收。

儘管如此,與歐洲相比,在未來,新興市場能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仍是一片肥沃的、待開墾的市場空間。如在中國,14億人口僅擁有4億張信用卡,相比較美國人均持有2到3張信用卡,仍在持續發展中的中國也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不過,這一市場也有較大的進入壁壘,即中國在短期內開放清算系統的可能性並不大,這意味著在中國市場,Visa很難與本土的中國銀聯抗衡。

此外,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世界上35%的地方仍被未銀行卡所覆蓋,對於世界排名第一的全球支付公司而言,這仍是進一步開拓邊疆的機會。

科技的發展使支付手段變得更加多樣,這同樣是Visa的機會與挑戰所在。事實上,普及商業中的電子支付手段一直是公司的使命,Visa在移動支付技術和NFC技術這兩個新興領域的反應也可以說是相當快的。

2010年,公司通過多項收購加速Visa在電子商務和移動電子商務領域的發展,其中,Cyber Source公司是電子支付、風險管理和支付安全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Play Span公司是在網絡遊戲、數字媒體和社交網絡中提供數字商品交易的領先供應商;Fundamo公司是為發展中國家的移動網絡運營商和金融機構提供移動金融服務的領先供應商。2012年,Visa攜手Buy.com推出了自己的移動支付服務——V.me數字錢包,並於11月正式登陸美國市場。這個數字錢包可以讓消費者只提供自己設置的用戶名、密碼即完成支付,無需提供信用卡信息或其他私人信息。

從地區視角來看,電子商務在北美零售商收入中的佔比最高,而在亞太零售商的銷售額則增長最快。如在印度,目前網絡零售佔總零售額的比例不足1%,但根據仲量聯行的預計,到2017年這一比例可增長到24%(僅僅按照印度2011年的零售總額4113億美元計,這一比例也意味著至少上千億美元的市場空間)。

當然,電子支付領域有很多新進入者,僅僅在美國,就有Paypal、Google、Amazon和 Apple等企業涉足這一領域。不過,考慮到它們的核心並不在支付,故在中短期內無法與Visa抗衡。

總體而言,Visa在支付清算領域有很強的護城河,其業務範圍的覆蓋領域也不是那麼容易可以複製的。基於其表現出來的知名度、體量、盈利能力、佈局等指標,可以預測Visa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仍能獲得持續增長。Visa在上一財季花11億美元贖回510萬普通股,也正是其自信於未來盈利能力的表現之一。不過,它的股票可不便宜,截至5月19日,單股報價210.36美元。當然,如果讀者信奉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寧願以合理的價格買優秀的企業,也不願以低廉的價格買一般的公司——還是可以考慮出手的。順便提一句,Visa和MasterCard公司的股價走勢幾乎一致,作為不少對沖基金做配對交易的良好標的,實時關注兩者的股價走勢,總是能找到機會的。2013年7月28日就有一次良好的機會,大家可以自己分析一下。歡迎來信和我們討論,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從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