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瑞信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3大炸彈隨時爆破

2009-02-07 iMoney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警告金融海嘯第二波將臨,到底第二波的殺傷力有多大?何時來襲?多次成功捕捉經濟趨勢逆轉的瑞信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分析員(亞洲區)陶冬表示,刻下除面對海嘯衝擊,三個隨時爆破的「炸彈」正來襲。

他認為,若處理不好正在醞釀的信貸危機,破壞力將相當驚人;而所謂信貸危機,背後隱藏著三大炸彈:歐洲經濟崩圍、新興市場淪陷,以及美債泡沫爆破;一旦藥引被燃點,炸彈爆破結果如何,難以想像。

到底陶冬的預言會否實現暫且不得而知,或許讀者會問,海嘯中真的沒有幸存的綠洲嗎?陶冬指,全球唯一能在海嘯中站穩住腳的國家,就只有中國。他更樂觀地表示,中國一定能管好自己,達成2009年經濟增長保八的目標。

----------------------------------

陶冬剖析經濟重點

˙歐洲國債違約風險正在上升,連續有歐洲國家被調低評級,對歐元體系穩定性有很大衝擊

˙新興市場國家將面臨資金斷流危機,隨時爆發新一輪金融風暴

˙美國財政已瀕臨破產,但投資者避險取態令國債釀成泡沫,若資金從國債流走便會爆破

˙中國金融信貸功能正在恢複,今年經濟前景會好起來,中國將是唯一仍可站得住腳的地方,內需消費市場長線看好

----------------------------------

他,曾經準確推測中國經濟過熱,並將實施宏觀調控、人民幣將進行滙改;去年6月,預告美元將轉強;早在雷曼還沒倒閉前,警告中國經濟增長將亮起紅燈,第一個站出來說:「中國政府將再次為保八而戰」。

他,一直堅稱自己並非預言家,卻是一次又一次成功預見經濟逆向大趨勢的經濟學家。

他,是陶冬。

這天來到瑞信辦公室,陶冬穿上棗紅色棉襖迎來記者,一番新年祝賀語後,隨即送上「三枚炸彈」,本來一臉嚴肅的他突然笑著說:「2009年,全球金融,股市是上落市,今年有太多不確定性,太多炸彈要爆,帶來大喜大悲……有那麼多炸彈,我估計你會嚇得今天晚上睡不著覺。」

陶冬分析環球經濟問題一向透徹,見解精闢,這次接受本刊獨家專訪,他預警在金融海嘯下,今年環球經濟、股市、樓市都不會好。那麼海嘯背後隱藏的三個炸彈會如何爆發?他微笑地說:「不要問一個經濟學家不會答的問題。」

金融業最壞時刻已過

陶冬以三個「火藥桶」比作金融海嘯面臨的三大危機,藥引由歐美國家燃點,卻要其他國家幫忙撲熄。

金融海嘯的第一波,始于去年一場「火燒連環船」。3月貝爾斯登被摩通收購,9月雷曼兄弟倒閉,同日美銀並購美林,複有聯儲局向瀕臨倒閉的AIG注資,此 後房地美、房利美、華盛頓互惠銀行相繼出事,連高盛、摩根士丹利都由投資銀行變為商業銀行……。滔天巨浪席卷歐美,以至全世界。

陶冬以「衍生產品垮了,石油商品垮了,利差交易垮了,行業信譽垮了。銀行突然收緊信貸,令猝不及防的對沖基金潰不成軍」來形容這場金融浩劫的威力。霎時間,金融行業變成夕陽行業,金融從業員亦從雲端掉落凡塵。

他說,金融海嘯來得急且快,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招架。別說國家,連金融從業員也當災。「去年11月中旬,我到美國路演,有一天到曼克頓中區見客,選擇步行前往,卻竟然在馬路上碰上5位剛失業的對沖基金經理朋友,這個或然率著實令我震驚。」

今天,距離海嘯來襲已有3個多月,情況可有惡化?他在Blog上寫道:「未來信心最重要,剛收到紐約友人電郵,他被美林裁掉後已找到工作,你猜他去哪? 雷曼。諷刺的是華爾街到處裁人,就雷曼在招人,幫助清盤,一年的活兒,也許剛好等到金融市場稍微穩點,到時候能找到好工。」

陶冬相信,希望在明天。正因為對未來懷抱信心,他預言:「金融體系崩潰的最壞時刻已過。」人人都說第二波(詳見48頁來龍去脈)將到來,連香港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亦如是說,陶冬卻認為任總的言論值得關注,但是何時出現第二波?有沒有第二、第三波?他本人不懂得分類。

實質經濟影響剛開始

「還記得雷曼兄弟未出事前,金融企業喜以高杠杆吸納資金。一旦金融機構的信用遭到市場的質疑,投資銀行被催還款,那怕再穩健的金融機構也沒法幸存。一家 銀行出事可能影響一系列銀行,一個接一個產生骨牌效應,最終導致整個金融體系出問題。」他認為,因為各國明確無誤地表明,會以國家信用來支持銀行的企業行 為,換句話說,金融企業是靠國家信用來進行運作,所以他認為金融體系崩潰的機會不大。

話雖如此,他卻提醒:「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剛剛開 始。這次經濟危機,一定比過去任何一次都要嚴重。」他說,2009年實體經濟面臨兩大問題,分別是信貸緊縮及就業惡化問題,他以美國就業數據為例,「我們 已看到連續3個月,美國非農業就業人數劇減,每月大概減少50萬人,這是很大的數字,但是勞工市場卻只不過收縮1.4%,過去9個經濟周期,美國勞工市場 最少要收縮2.1%,這並不成比例,因此我認為美國的失業率年內將達到8.5%至9%甚或更高。」

就業一旦出問題,連鎖反應可大了。「就業出問題,消費一定下跌,消費出問題,企業盈利一定出問題,企業倒閉,回個頭來,又成為銀行不良資產,這是惡性循環。盡管多家銀行得到國家資金拯救,但是銀行並不願意把資金再貸出去,這樣又給實體經濟帶來問題。」

實體經濟惡化,各國的GDP卻又未必如大家預期的那麼差。陶冬說指出,金融海嘯出現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所有的國家都不願意永遠衰退,今天干預經濟不再 是可恥的事情,出現衰退反而是可恥的事,但各國都採取極端的措施,來制止經濟下滑,所有國家的央行都比賽向零利率衝刺,大多數國家都推出天文數字的財政國 策,這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未有出現的,若果要看GDP的話,下半年GDP就可能穩住,明年GDP的增長可能比預期要強。

「但是這是財政興奮劑釋放出來的,是人為的增長,民間不願消費、投資,讓政府來投資、消費。銀行不願借錢,就讓政府來借吧!政府通過發行債券來籌錢,這是各國政府在做的事情,這對GDP是有好處的,然而這是虛假的增長,民間消費到底何時得以重新啓動才是關鍵?」

他更以人工心臟搭橋手術來比喻各國政府所幹的事情,「銀行業這個心臟栓塞了,血液不能流動,這威脅到人的生命,政府就在心臟血管外另辟途徑,讓其出現循環,並且將各種藥物輸到各器官,這是不正常的,問題是何時會爆?」

政府干預致「虛假增長」

陶冬愛寫Blog,若讀者有興趣看他的文章,可登入他的Blog,但登入前可要有長時間閱讀的心理準備,因為他的粉絲實在太多,每篇文章的回應都多達十 版以上。陶冬吸引網民,是因為他會與網民互動,不論是晚上十一、二時或早上七時他都在線,回應網友的提問。他亦早已應粉絲要求,在博客中教網友如何拆解當 前經濟困局,亦教路如何防避,但是詳細而深入剖析將臨的信貸危機,及背後潛藏的三大炸彈以及其緣起及解救方法,卻是頭一回。

----------------------------------

炸彈1︰歐洲經濟

陶冬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企業倒閉,而該些企業所發行的債券都會變成廢紙,而主要由保險公司發行、為這些債券再擔保的CDS(信貸違約掉期)都會作廢,後果 堪虞。他愁眉深鎖地說:「企業倒閉後有可能使整個CDS市場爆掉,而CDS裡面,承保最大的金融機構就可能出事。CDS爆掉後又引發連串問題,如企業發不 出工資,引起失業問題,接踵而至的是消費信貸問題,雖然我認為金融體系崩潰最壞的時間已過,卻並不代表不會出現反覆。」

歐洲多國前景實堪虞

CDS問題不獨美國有,連歐洲亦同樣面對這炸彈。歐洲國債遺約風險正在上升,代表投資者都擔心歐洲國家無力還債。他指:「不僅是銀行出問題,我還看到其他潛在泡沫,譬如說歐洲銀行出事了,國家再將信用押上去,而國家有沒有能力擔保這些金融機構呢?」

「眼前已看到,西班牙、葡萄牙的主權評級被調低,法國的信用評級亦岌岌可危,這直接威脅歐洲的前景,如果這度『鐵板』不穩的話,會帶來連鎖效應,如歐元 體系的穩定性甚或歐元瓦解,今天歐元國家每人將一隻腳綁在一起跑,因為十多人栓在一起,跌倒的話危機很大,你看,西班牙、葡萄牙、法國都出問題了,而俄羅 斯盧布評級遭降亦令歐元滙價出現波動。」

沒有國家有足夠財力

在陶冬眼中,CDS危機以至歐洲國家經濟衰退是不容忽視,問 題是CDS真的會爆嗎?他回應說:「CDS共有62萬億美元(約484萬億港元),若企業大量倒閉,甚至是國家信用受質疑的話,CDS爆是非常有可能的。 但在刺破蜂窩前,政府一定會採取系列措施隔離,這是與雷曼最大的差別。雷曼出事前,沒人料到政府敢讓她倒閉,之後就出現資金斷流,銀行A不相信B,B不相 信C,這可以令整個銀行體系垮掉。」

「千萬不要輕視資金斷流問題,銀行就是經濟的杠杆,銀行資產的數量可能是經濟的幾倍,沒有一個國家 的財政可以真正擔保銀行的所有資產,只是沒有一個人敢喊出來說:『皇帝沒有穿衣服』,你說哪個國家可以擔保?這就是所謂的現代資本主義——只搭了一個臨時 防火牆,希望能夠及時止住,讓骨牌不要倒下。

投資者注意 歐洲不好香港不好

歐洲經濟形勢較美國更令人擔心,近年歐洲已超越美國成為中國出口比重最大地區,約占整體出口的26%,連同全球消費大國美國以及日本,合共占中國出口比重近半,中國出口目前已出現大幅放緩勢頭,中國不好香港經濟也難好。

另外,屬外向型經濟的香港,歐洲占香港整體出口約8.4%,去年12月份出口至英國貨值就下跌10%,歐洲經濟崩潰肯定會進一步打擊香港出口業。

----------------------------------

炸彈2︰新興市場

第二個炸彈是新興市場出現資金斷流。當前,許多國家面臨資金外流和舉債困難,新興市場國家中一半因商品價格暴跌而陷入困境,另一半則因出口下滑而現不景氣。能源和商品價格暴跌,令許多資源輸出國大失預算,新興市場正處於近10年來罕見的困難時期。

陶冬憂心忡忡地說:「若果說,2008年是發達國家的金融危機的話,2009年很大程度可能是新興市場的危機,因為新興市場將出現資金斷流。」此時記者想起有很多網友要求陶冬詳細解釋這個觀點,他笑笑口說:「你還有時間讀我的Blog?」

資金斷流及出口最致命

「依賴外債的多個新興市場國家最是致命。厄瓜多爾已出現問題,歐洲的新興市場都有一些國家面臨同樣問題,這不僅是體制比較弱的國家,還包括體制比較強的國家,過去靠石油出口、靠商品出口賺大錢,曾經非常財大氣粗的國家,將面臨財政困境。」

他知道傳媒愛問點解兼要舉例子解釋,他自覺地回答說:「以杜拜作例吧,這兩年許多人間奇怪的事情都在那裡發生,月球上可以看到棕櫚島,杜拜製造出人間仙 境般的環境,又製造出一家又一家不知道是六星級還是七星級的酒店,這些都是用錢堆出來的。這些錢建立在石油價格高企,讓他們有能力支付建築開支,惟一旦商 品價格大跌,問題會變得非常突出。」

「金磚四國」宣告幻滅

「大多數石油國家的財政預算,都是建基於石油每桶70美元至 80美元之上。油價暴跌不僅造成巨額財政赤字,還可能帶來動蕩,這是全球經濟一個新的定時炸彈。還有俄羅斯,她已面臨經濟上的破產,在我看來,『金磚四 國』的故事或是『新興11國』的故事已經完結,依賴外債的國家都面臨巨大挑戰,新興國家要靠自身的素質熬過這幾年困境。」

投資者注意 銀團撤資影響嚴重

陶冬預言新興市場出現資金斷流,事實上香港也可能出現相似的危機。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近日指出,本港今年到期的銀團貸款金額高達1,000億元,在金融海嘯衝擊下,部分外資銀行有可能不再續期並把資金撤出香港,對於企業而言將造成嚴重影響,他建議由政府直接貸款予用家,是值得研究的其中一個方法。

----------------------------------

炸彈3︰美國國債

第三個炸彈是美國國債泡沫爆破。「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刺激經濟方案,從5,000億美元到7,000億以至8,000億,我估計最後要到1萬億……你看,這是多少錢堆出來的?若加上設立壞銀行又需要多少千億?美國財政已瀕臨破產,有沒有償付能力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信用危機可觸發爆炸

更重要的是,「目前美國國債的價格與森姆叔叔自己的償付能力不成正比,美國國債收益率能夠維持這麼低的水平,當下只有一個解釋,就是外資要避險,除了避 險外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釋,為何一個即近破產的政府可以如此低廉的成本舉債。國債仍被認為是相對安全的避險天堂,才會有吸引力。」

「但 是這塊綠洲的底子卻築在下層,任何一個觸發點,都會令市場對美國政府的信用產生懷疑,屆時國債炸彈也得爆發,而國債崩盤的機會,可能比許多人預期為高。」 如果有一天,資金真的從美國國債大量流出的話,要麼就是幾種資產價格暴漲,要麼就觸發國債危機,財富再次被摧毀,他說:「將何去何從?取決于那時候的經濟 是向上還是向下。」

投資者注意 美債港元唇齒相依

在聯繫滙率機制下,港元需要100%美元支持,最低風險的美元資產就是美國國債,因此香港外滙基金持有大量美債,因此一旦美債泡沫爆破令債價急跌,除了會令外滙基金蝕大錢外,更會嚴重影響港元的穩定性,而美債爆破也會引發美元大貶值,屆時港元不但要跟著貶值,更有機會出現超高通脹。

買滙豐後果自負

陶冬一向專注于研究經濟趨勢,極少評論個別股份,即使在今次專訪中,記者三番四次向他討教股市看法仍不得要領。然而,他在其個人博客內回答網友提問時,偶已也會談到某些股份,最近他就對滙豐(00005)提出一點個人看法。

自嘲獲反向指標大獎

有網友問陶冬應否入市買滙豐,陶冬說滙豐是少數還站著的跨國銀行,但投資在她身上則千萬要小心,因為花旗(Citigroup)20多美元時也有不少人 覺得便宜。他又說:「沙氏時我叫人60元買滙豐,但今天則不敢,不是因為她沒有反彈潛力,而是覺得風險回報還不太成比率。」不過,他自嘲曾榮獲「反向指標 大獎」,叫網友後果自負。

他對於近年滙豐營運模式也有一番見解,指滙豐近幾年在港關掉許多分行,剩餘分行也多數變成理財中心,對小存戶 趕得就趕;換言之,滙豐不想做息差產品,因為非利息業務回報更高:可是經過雷曼迷債及Accumulator事件後,投資者對銀行投資產品失去信心,滙豐 過去的存戶基礎又開始動搖,以往的盈利模式已被摧毀,過去的成就跟將來的盈利前景已沒有直接關係。

----------------------------------

中國是唯一站穩的地方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完成為期7天的歐洲信心之旅,出訪期間曾以強硬姿態指摘有人「唱衰中國」,又刻意不訪法國,明顯改變了外交政策,以示中國國力。經濟方面,溫總理依然認為要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堅持實現2009年經濟增長保八的目標。

說到保八,2008年當一衆中央領導人仍然推行「一保一控」政策時,陶冬于8月已指出︰「中國經濟增長亮起紅燈。」

信貸數據顯示露曙光

陶冬當時看見7月份的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48.4,連續3月急跌實在罕見,意味著有衰退的風險。到了9月,回看奧運期間旅客入住人數急降,消費力不繼,電力消費回落等連串數據下滑,陶冬率先表示︰「擔心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可能低於8%。」

他當時勸喻,中國領導人除關注出口、消費、投資三大引擎數據外,亦要關心領先經濟指標。他指出即使中央加大對基建的投入,也無法即時拉動經濟加速增長,著領導正視問題。

當領導們全力保八之際,陶冬于去年11月底再力排衆議,提出新論。「從11月底後,瑞信把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測向上調,那時幾乎所有同行都向下調。今天, 我們所看到的是,地方大量基建上馬,雖然市場上有一些懷疑,認為政府哪來錢,地產市道不好收入都沒有了,這是他們的理據。但是1月份的信貸數字恰好給我們 一個答案,基建的資金是從那裡來的。」所以他認同溫總理指中國經濟露曙光的觀點。

今年1月首20天,內地新增貸款達9,000億元人民 幣,過去幾個月新增的貸款,將投放到基建及民生工程。他說:「1月份數據很重要,大量資金進來代表中國的銀行開始貸款,其金融信貸功能正在恢複,這與世界 其他地方有很大的差別,我個人認為,中國的經濟前景會好起來,而相對於其他新興市場,中國將是唯一仍可以站得住腳的地方。」

內需消費持樂觀態度

著陶冬預測經濟增長,他說可以看領先指標,可以從數據中得出數據,加上對中國國情的熟悉,他每每能作出前瞻性的預測,他謔稱為「觀點製造者」。既然他捕捉趨勢最在行,記者問他,未來的中國大趨勢是甚麼?

「金融海嘯就是一個趨勢,未來一年相信這仍是主導人民生活,主導世界經濟、金融市場的最重要因素。長遠來說,我認為『出口黃金時代結束,消費穩步上揚』,應該是今後10年一個大趨勢。」他補充︰「我看趨勢一般要5年、10年,(經濟)今明年都會往下走。」

「長遠而言,美國人不再像往日般消費,這不僅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亞洲的增長模式,包括中國的增長方式。中國很難像過去那樣,光靠賣產品給美國而有10%的增長,相對來說,我對於內需,尤其是消費持樂觀的態度。」

陶冬曾經說過要尋找中國的可口可樂,穀歌(Google)這類公司,並將之鎖進抽屜里,再將鑰匙扔掉,長期持有20年,為子孫留下一筆財富。

問他如何可找到這類具長線投資的價值股,他說:「企業正處於萌芽狀態,我當然不知道哪家是未來的可口可樂,20、30年前誰都不知道,你想,中國有13億人口,城市5.72億人口的收入正在大幅上漲,可支配收入在上升,農村消費又在起步。」

海嘯過後只剩下中美

那麼在內需股中,甚麼股份值得長期持有?他說不評個股,但深信中國的未來會更好,同時會有一批知名品牌被打造出來,「中國將會在不完全靠市場經濟主導下,產生自家品牌,而中國的消費市場最終亦將超越美國。」

關於捕捉趨勢,陶冬曾說過未來中港台只有一個股市,人民幣最後會見5兌11。記者問及這個看法可有改變?他回應道:「若是金融風暴有甚麼變化的話,那預 言實現的時機可能推前。因為全世界其他勢力正在向下走,中國國力在全球此消彼長下會加強,今天美國、歐洲、日本、中國為世界四大經濟重大區域,我相信金融 危機過後只剩下美國和中國。」

今年手持現金為上策

經濟大師看宏觀經濟在行,測大市卻時有失准。2007年下半年,陶冬仍 指A股「有過熱,無泡沫」,後來連A股都隨港股步入熊市,他被責測市失准,自那時起他鮮有再預測股市。記者問他如何看A股後市,他說:「我儘量不談市場, 若你真的迫著我,我認為2009股市會反覆,而牛年投資第一招是:『持有現金』,在一個通縮,盈利大跌,全球金融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候,我相信惟有持現金靜 候機會,今年之後的投資機會仍然很多。」

----------------------------------

後記:粉絲有利可圖

陶冬個子不高,身形亦不健碩,小小腦袋卻裝滿智慧,亦裝滿捕捉趨勢的「秘訣」。若讀者是他的粉絲,跟他的趨勢預言入市,一定有利可圖。

2005年他預視未來5年將踏入石油年代,油價會升穿100元;去年中又預告美元將大反彈。跟隨他的信徒,那怕是商品市場還是滙市,必有所獲。記者亦悔不早些成為他的粉絲。

2月4日(周三),他又告訴大家:「兩周前,大型散裝貨船還有60%停止運作,今天收到消息,幾乎所有運力已經全部啓動了,波羅的海指數還得漲呢!」作為忠實粉絲,定將金睛火眼,留意追蹤航運股的最佳入市時機。

﹏﹏﹏﹏﹏﹏﹏﹏﹏﹏﹏﹏﹏﹏﹏﹏﹏﹏

中國趨勢三大預言

預言一:中國消費力超美國

中國將會迎來消費「黃金十年」,在202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消費大國,屆時內地消費額將占全球總消費21.1%,未來15年將出現「中國麥當勞」、「中國Google」等超級品牌。

預言二:人民幣兌美元見5算

隨著人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長,中產階級的崛起,市場容量及購買力不斷提高,這種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相對變化,必然會反映在滙率的長期趨勢上,而人民幣自2005年7月滙改後,預期10年內(即2015年)兌美元將升值至5兌1水平。

預言三:中國股市全球第二

再過10年,中國內地A、B股、香港、台灣股市將融合為單一股市,屆時市值將超逾日本,位列全球第二。

﹏﹏﹏﹏﹏﹏﹏﹏﹏﹏﹏﹏﹏﹏﹏﹏﹏﹏

Blog上無所不談

寫Blog不單單是現今潮人或青少年的專利,貴為瑞信首席經濟分析員(亞洲區)的陶冬自2006年9月起,開始在《新浪博客》區內當上博客 (http://blog.sina.com.cn/taodong),與網友分享他對中國以至全球經濟的觀點之餘,也記下他工作背後輕鬆旅遊的點滴,至 今瀏覽人次高達480萬。

這位大忙人寫罷一篇博客文章後,不會就此放下不管,若有網友在評論區回應,他便會偷空以博主身份作出回應。近日便有網友問他對鄉議局主席劉皇發為香港求得下簽有何看法,陶冬回覆說他並不看好香港經濟,認為企業裁員及投資大減將會反過來影響消費及樓市。

有時想到新點子,陶冬也會即時以簡短文字在Blog內與網友共享,如總理溫家寶農曆年間出訪時談到「有人唱衰中國」時,他便立即「挺身而出」在Blog內大抒己見。

愛在雲霄寫作

談吐溫文的陶冬,與其說他是分析師,倒不如說他更像一個文人。事實上,陶冬很喜歡寫作,除了寫Blog,近年他還著書立說,出版了兩本有關中國經濟的著作,分別是《中國經濟熱點透視》和《聚焦神州》。

陶冬童年時期,媽媽就告訴他︰「你長得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樣子,現在只要好好讀書。」幸好父母都是書中自有黃金屋的信徒,酷愛閱讀,尤其陶父更一字一 句把童話《小王子》繙譯給他看。3、4歲時候的小陶冬每晚就跟著父母坐在小椅子上享受讀書樂,慢慢培養出一股文人氣質,長大後在北京外國語大學主修日文。

在大型投行工作,陶冬曾表示每年有八成的時間花在公務旅程上,不停穿梭于中國、美國、歐洲之間,而機艙就成了他的第二個工作間,他更愛在萬尺雲霄上暢懷 寫作,他曾在著作中有這樣的描述:「思緒徜徉在起落架折起與放下之間的片刻寧靜中,筆尖馳騁在飛機小桌板的方寸世界上。」

﹏﹏﹏﹏﹏﹏﹏﹏﹏﹏﹏﹏﹏﹏﹏﹏﹏﹏

一分鐘經濟學 自由經濟已死?

在金融海嘯肆虐下,歐美政府不惜違反自由經濟原則,以天文數字注資銀行助她們脫困,這種政府干預商業市場運作的舉措,被外界評為自由經濟主義已死。

所謂的自由經濟,是指一個不受到政府干預和調控的市場,政府只行使最低限度的職能,如維護法律制度和保護財產權等,自由經濟的代表人物有已故美國經濟學者佛利民(Milton Friedman)。

紐約大學著名教授魯賓尼(Nouriel Roubini)認為,今次金融危機反映歐、美等地對自由經濟存在誤解,強調過去的自由經濟過分依賴金融體系的內部風險管理,以及行業欠缺規例監管,最後造成對全世界經濟的大規模破壞。

﹏﹏﹏﹏﹏﹏﹏﹏﹏﹏﹏﹏﹏﹏﹏﹏﹏﹏

陶冬簡歷

學歷

˙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主修日文)

˙美國猶他大學博士及經濟學碩士

工作

˙1998至今,瑞信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分析員(亞洲區),主管亞洲區經濟研究,但側重中國經濟研究

˙1994至1998年,寶源證券高級經濟分析師及中國研究部主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51

陶冬:城投债炸弹何时爆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166

 城投公司的债务炸弹一定炸,而且爆炸时间早的可能性更高,大炸的可能性更高。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后12-18个月,城投危机便会浮现出来。而一旦城投债务变成危机,市场出现恐慌,中央政府必然全力介入,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


  中国的银行2009年创下了一项世界纪录:在一年内将新增贷款的数量翻了几乎一倍,而且贷款主要集中在4个月内发放。真不知道,银行怎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多的尽职调查,不知道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怎么控制风险。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现代史上罕见的信贷扩张已经制造出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信贷风险,并威胁着中国经济及金融体系的稳定。
  人们习惯地称中国政府的财政刺激措施为“四万亿”。事实上,中央政府并没有将大量的资源投入下去,多数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是由地方政府执行实施的。不过地方政府没有钱,自1994年财税改革之后,地方财政收入便日渐无法与其支出相匹配,根本没有多余的财力来应付突如其来的基建需求。于是,地方政府普遍采取了城市投资公司的运作模式,即以土地注入代替现金作为城投公司的资本金,然后将土地抵押给银行取得贷款,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模式以前就有,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8个月,在政府无条件追求增长和银行将借贷当成政治使命的背景下,城投公司的数量由4000家暴涨到8800家。
  准确地统计银行借给城投公司的贷款数量几乎不可能,因为贷款全部以有抵押的一般贷款形式入账。城投贷款到底有多少,经济学家不清楚,银行高管不清楚,政府监管部门也不清楚。市场一般认为,城投公司的总借贷数约在6-8万亿元之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认为这一数字高达24.2万亿元(包括已贷出的11.4万亿元及续贷的12.8万亿元);我们估计接近8万亿元,其中80%用于基建投资,70%以上的款项最终用在地(市)县(区)级基建项目,而地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及偿债信用在各级政府中最差。如果银行履行续贷承诺,城投公司借贷到今年底可能接近10.5-11万亿元。
  目前多数分析师均认可城投公司(或称地方融资平台)会陷入债务困境,不过不少人认为这是4-5年后的危机,或许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它们的偿债能力会有所改善。笔者认为,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后12个月,城投债危机便可能浮现出来。
  城投公司的阿喀琉斯之踵,是抵押土地的价值评估。中国的房价根本不需要跌许多,只要人们对于土地价值只升不跌的信念出现动摇,买地的资金就会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银行对土地估值的一系列假设就会改变。只要有一两家城投公司陷入财困,笔者相信,银行便会悄悄地收紧信贷尺度,回收已贷出的款项。
  基建项目其实应该发债融资,因为它们的回本周期是30-50年,在建设中的几年根本不会有收益来支付利息。一个好的项目或许在20年后可以收支平衡,但是相当一部分根本无法赚钱,要靠政府财政补贴生存。据笔者观察,在省级以下的城投公司中,相当一部分贷款已经被主管部门提出,挪用到其他领域,账目混乱,回款的可能性不大。
  笔者看来,中国的城投公司与危机前投资银行的特殊投资公司(SPIV,special purpose investment vehicle)有许多共同之处。本次金融危机前,投资银行的账目十分规矩、干净,不过它们将众多的衍生产品装入账面外的SPIV。次贷危机爆发后,SPIV出事,所有投资银行的资本金均遭受重创,将全世界拖入一场特大的金融海啸。
  城投公司与闯祸的SPIV相似之处不少:超高杠杆、预算外运作、账目及资金缺少透明度、土地为中心的估值体系、长债短借、资产变现能力差。
  城投贷款什么时候出事?时机暂难判定,不过笔者倾向于房地产市场调整后12-18个月。这与次贷危机爆发及雷曼倒闭的时机暗合,不过主要是因为城投贷款多12个月续期。
  8万亿元城投贷款,相当于人民币贷款总规模的19%,中国2009年GDP的24%,整个中国银行资本金的180%。规模远大过上世纪90年代以广国投为代表的国际信托公司投资危机,最终的坏账也可能超出本世纪初的那次银行坏账剥离。
  对于城投债务可能出事,政府已有心理准备,不过基本判断认为这是若干年后的事情。决策层中,还没有听到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整会触发城投危机的声音。中国有房地产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地方融资平台政策,但是好像没有人将这些串连在一起,提出通胀一旦失控,加息必然提速,导致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银行修改土地评估标准,城投公司陷入债务危机这一路线图。如果说政府高度关注地方融资平台问题,不会让危机爆发出来,那么,银监会严控现有基建项目的续贷、强令地方政府不得担保城投债务,就变得令人费解了。事实上,中国的许多政策发自不同的政府部门,本身就难免相互矛盾。2009年发改委主导政策,保八成了压倒一切的任务,各式城投公司和天量信贷应运而生。今年银监会权力加大,不准地方政府为其担保,这从控制风险的角度看完全合理,不过似乎又将城投债问题进一步推向悬崖边。国务院限制央企炒买土地,从宏观全局来看是对的,但是对今后土地价值的评估却十分不利。
  一旦城投债务变成危机,一旦市场出现恐慌,中央政府必然全力介入,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笔者认定届时会出现V型反弹,其原因有三:一是政府直接、间接地拥有中国绝大多数的银行,所以银行出现全面催账时,政府有叫停的能力;二是中央政府负债水平不高,一旦出事,北京可以再出4万亿救经济,同时将城投问题账迅速剥离出银行账面。
  其实,将城投债务放在世界的标竿下看,不会有不同的观感。中国做了其他政府也在做的事情—借债救经济。只不过,中国的增杠杆主要发生在地方政府身上,长债短借显得比较突出,风险聚集在银行领域。但是中国的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远低过世界平均水平,即使加上地方债务或然风险,债务/GDP比率估计在55%左右,仍然处在公认的60%的警戒线之下,比起美欧日英动辄100%的比率,并不算高。而且,中国消费者的债务杠杆颇低。中国地方财务危机的风险,在于形势误判及政策上的不协调。当年雷曼倒闭,也是同一个原因。
  在城投债危机爆发之前,估计政府也会不断推出措施来稳定地方融资平台问题,不过在真正出事之前,估计解救措施多是三心二意、似是而非的。解城投债务之危,不能靠“中央出一块、地方出一块”,然后陷入各家出多少的扯皮。城投危机,不是5年后才会出现的危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38

滙豐這重磅炸彈! 艾薩

2011-5-19  NM





當你最近覺得可以再次信任滙豐 (0005)的時候,你會發現,朽木不可雕也。滙豐行政總裁歐智華的說話不應誤導我們,滙豐在2011年第1季的盈利,其實少於52%。撇除稅務、非核心 盈利及壞賬,滙豐每股盈利少於24%,經營盈利是下跌24%,不是增加52%。如果歐智華以為股東是笨蛋,他就大錯特錯了。

現時他要面對幾個可怕的事實:1. 營業收入下跌5%,成本上升17%,其成本/收入比例為61%,滙豐有可能是全球最低效率的銀行。2. 稅前盈利方面,滙豐的歐洲業務下跌65%,美國地區下跌60%。3. 作為亞太區第二大市場的香港,滙豐只做到收入平平。4. 本來預期第一季可收回$150億美元貸款及信用卡賬項,但現時只收到$50億美元。現時放在資產減值準備的成本,會為股東帶來極沉重的負擔。

歐智華應面對現實

歐智華應先面對以上4點,才去棄置非核心業務的資產。但我認為,歐智華並不想面對那些問題。不過,我們應該沽滙豐嗎?我心裡說「是」,但我意志叫我「不要 賣」。點解?因為現時股東權益約$1,520億美元,今年底或可升上$1,620億美元,以1.1倍市賬率計算,現時是過低的。但,如在現時$2.6萬億 的資產負債表上再次出現狡猾的借貸,所有賭注都要玩完。如果股東等不及滙豐出售資產或減低成本,那你們最好在情況變壞之前沽貨離場,雖然我認為這情況不會 出現。天下第一倉是記得東尼所說的:靜候和等待。滙豐有一個解決方法,是沽售非核心資產,如平安保險、交通銀行、或13%的恒生銀行(現持有 62.14%)等,並將每年開支由$420億美元,節省至$250億美元。另外,我建議列出每隊管理層以看清工作。沒有投閒置散的工作,沒有高昂開支,甚 至沒有行政總裁或者總部都無問題。

港交所合併即升

另外再說港交所,營業額升17%,但首季盈利只提升10%,主要原因是高開支和稅項。不過,關鍵的是,他們現時有能力去為人民幣證券、股票、債券等上市。 眼見海外的交易所的併購,將來港交所、上證和深交所肯定會合併。港交所回到$150便可收集,現時每股盈利只得$4.5是偏低。不過,假如3個交易所將來 合併,此公司的每股盈利可隨時升上$15。讀者們,請盡快閱讀阿里巴巴(1688)只有9頁的首季業績報告,裡面講到每季正持續增長。如果你因為阿里巴巴 訂閱人數增幅減少而沽貨,記住此公司仍有淨現金$110億港元。以此數字計算,加上預計阿里巴巴今年的每股盈利增加25%(首季已增加41%),及每股盈 利交易少於26倍。長遠睇,現在並不算昂貴。另外,Yahoo!最近賣走Yahoo!日本和阿里巴巴的控制性股份,對於阿里巴巴來說,可算是個好消息。祝 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8

白米炸彈客 變小農超級經紀人

2011-9-5  TWM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是台北市的 黃金地段。但你可能沒想到,這裡除了Sogo百貨、微風廣場、明曜百貨,竟然還有傳統農業市集。

那是在忠孝東路四段二百四十八巷內,一塊六十坪不到的空地,架設的248農學市集(簡稱248),從這裡,日租金七百五十元的攤位,竟創造了年營收八百萬 元的效益,三年來,協助了三百位台灣小農,一路打進百貨通路、攻向歐美市場,它的魅力,甚至連法國米其林三星廚師都慕名而來。

一元租地創市集:不懂行銷,三個月快倒

打造市集的,正是楊儒門。

曾是「白米炸彈客」的楊儒門,特赦出獄後,二○○八年,在這裡架起帳棚,繼續尋找幫助台灣農民的方式。「那時候我們去香港,看到他們有農業市集,我們也想 做看看,」他說,建立一個讓農夫直接與消費者的對話窗口,成為他促進農業的新戰術。

「你剛好卡在一個大家夢想的起點,這個很重要,」楊儒門說,將無化學肥料、對環境友善的耕作理念做為核心,正好符合社會近年來對「吃」的期待,也說服了太 平洋建設總經理章啟明,將黃金地段的土地以一元租金借給楊儒門。有了地,楊儒門找來農戶,二十二座綠色帳棚,就這麼在台北市中心立了起來。

從社會運動轉作通路經營,楊儒門對成本收支的概念,卻是一片空白。而台北東區雖然人來人往,卻沒有人知道這些帳棚下,賣的是什麼名堂,沒有消費者願意踏 入,最後也沒有農戶願意參與。「整個市集最少的時候只剩八個人啦,工作人員只有兩個……,三個月後就快倒了!」他回憶。

面臨倒閉,楊儒門這一次選擇向現實妥協,接受朋友幫助,進到電子公司擔任農業顧問角色。「其他顧問都是經營人才啊,就說要成本概念、收支表、未來目 標……。」楊儒門表示,從大公司的身上,他開始學習管理和行銷概念。

一鍋粥救回市集:試吃活動,打破買賣隔閡

決定用資本主義方式推動社會運動的楊儒門,加強成本管控,刪去聘用樂團等不必要開銷,並訓練農戶們行銷、溝通技巧,建立品牌。但真正讓農學市集起死回生的 最大關鍵,來自於一鍋粥的行銷。

「有成本概念不見得會有人來,而且大家是不團結的,」楊儒門解釋。還好救星意外來到。當時有位家中開日本料理店的郭姓顧客,被市集的理念感動,自動的帶了 簡便廚具,拖著一只皮箱來到市集,從各農戶產品中挑選米、蔬菜、調味料等食材,在市集中現買現煮,將248農戶們的食材熬煮成一鍋粥。「開火才像家的感 覺,然後就給大家對話的動機和機會,它救了好多人一命喔!」市集廚房如今已成為248固定活動,農民間散發出的人情味,讓248在城市,特別吸睛。

「吃了東西,隔閡就沒了。」248經理李建誠觀察,市集的氣氛開始熱絡,農民與消費者間窗口的角色,終於發揮。路過的消費者被試吃吸引,透過嘴巴認識食材 之外,吃的同時,耳朵也聽進了農友的故事,農學市集的魅力,開始在城市串流。

「市集裡,消費者買的是你認識的這個人,故事和信任。」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郭華仁表示,這裡的農友都有自己的故事,透過面對面的溝通,讓消費者真正的了解 農產品背後的理念,也讓回客率高達五成以上。綠藤生機才進駐248七個月,接連遇到了各百貨通路的主管匿名上門,其生產的芽菜,陸續出現在Sogo百貨、 新光三越百貨、微風超市,七個月內業績成長超過四倍。

背後效益更驚人:農民接大單,不再靠擺攤

「塑化劑事件之後,他們所有的農友卻都沒被影響,因為民眾會更要求生產者自己的保證,更想知道你是怎麼種的。」同樣經營市集的中子文化品牌發展部總監王鵬 凌分析,248中,人與人的互動,增加了消費者對農戶的信心,引發消費動機。

此外,要進入248,必須經過產品衛生檢驗、產地拜訪、生產過程考察,最後是理念溝通,過程相當繁瑣,卻也樹立了無人能及的品牌價值。

「在248擺攤,是指標性的存在。」果醬品牌商在欉紅代表林哲豪說,○八年底進駐的他們,當時還只是一群剛創業的大學生,三人團隊生產的果醬,連包裝都沒 有,但因在248擺攤而受矚目,半年內就被誠品簽下,成為合作廠商,陸續接到日本、法國、土耳其的訂單,如今年營收已達八百萬。

不到五坪的小攤位,現已成為小農們最有力的跳板。李建誠表示,攤位營收最多只占總體的一成到兩成,真正重要的,是小攤位背後的效益。以九月三日誠品的活動 為例,來自248的農友就有十個,還有華航空廚、五星級飯店的粽子,其背後的食材和料理團隊都與248有關,「還有主廚直接跟農友長期下單了……,他們甚 至不用再來擺攤啦!」儼然是新富農經紀人的楊儒門,滿意的笑。

從一塊水泥地種出新商機的楊儒門,現將目標轉往廢棄的猴硐國小舊址,「這裡就是傳說中最早發現金礦沙的地方。」楊儒門指著校門前的大粗坑溪說,下一步要發 展生態教育觀光的他,要將農業從一級產業轉向服務業,繼續為農民們挖出新金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84

中國銀行業是否在隱藏「債務炸彈之母」? javacme

http://xueqiu.com/3122960454/22214552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研究項目客座高級研究員裴敏欣在The Diplomat雜誌發表評論認為,中國的大規模銀行融資刺激意在保持經濟發展運行,它可能導致經濟災難。

觸 發金融崩潰可能有不同的直接原因,但它們都可以歸根結底都源於同一個本因:信貸爆炸式增長。這條金融災難的鐵律應該讓我們格外擔憂近年中國的寬鬆信貸會帶 來什麼後果。2009年初到2012年6月,中國國內銀行新增信貸合計約人民幣35萬億元(約合5.4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2011年GDP的73%。 約三分之二的這類貸款都出現在2009年-2010年,是中國政府刺激政策的一部分。和西方國家以政府赤字方式提供刺激資金不同,中國2009年的大規模 刺激主要來自銀行信貸(確切地,佔比至少60%),並非政府借款。

數萬億元投入經濟的確達到了中國政府的主要目標——在全球衰退時期維持 經濟高速增長。中國政府以其果斷和經濟成功贏得了全球讚譽,但過度寬鬆的信貸還是助長了房地產泡沫,為國有企業的揮霍買單、擔保地方政府那些不為人看好的 基礎設施投資。結果是可以預見的:隨著金融領域內部開始累積新增不良貸款,多年極力增強中國銀行系統的努力因一批不審慎的貸款而化為烏有。

中 國央行與銀行監管機構在2010年末發出了警告,但為時已晚。那時,地方政府已經因為寬鬆信貸背負了巨大債務,大多數都浪費在面子工程或者不夠經濟實用的 投資上。中國國家審計署2011年6月發現,截至2010年底,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總計人民幣10.7萬億元(約合1.7萬億美元)。但美國西北大學的教 授Victor Shih預計,真正的地方債務總額在15.4-20.1萬億元,約佔GDP的40-50%。他還預計,地方政府為投資基礎設施與其他項目而成立的金融實體 ——地方政府融資工具(LGFV)在2010年末負債達到了9.7-14.4萬億元。

看到上述數字,對LGFV健康狀況稍有瞭解的人都會 嚇得打哆嗦。如果說LGFV有什麼特別之處,那就是它們可以將大筆資金全無例外地投入一個無底洞。累積了如此巨債只能說明一件事——當LGFV大手筆投入 的項目未能帶來可觀的回報,無法償還債務,今後就會掀起一場違約大潮。假如這些貸款中有10%變成不良貸款,最保守地估計,不良貸款的總額約為1-1.4 萬億元。假如是更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不良貸款率比例達到20%,那麼中國的銀行就必須減記2-2.8萬億元,如此規模的減記必然摧毀這些銀行的資產負債 表。

對國內的信貸問題,中國政府也意識到這種債務定時炸彈的危險之處。遺憾的是,中國方面運用的解決方法只能拖延時間,問題還是會不可避 免地發生。2012年上半年,中國政府宣佈政策,命令銀行將地方債務償還貸款的時限延長一年以上時間。這一舉措很可能是為了在領導權過渡的年份掩蓋金融領 域正在惡化的問題。可它沒能給拆除債務炸彈起到任何作用。

如果說LGFV的債務是已經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那麼水平面下的那部分又是怎樣?

顯然,地方政府不是2009-2010年中國信貸泡沫期間唯一的元兇。在這場大手大腳借錢花的瘋狂派對中,還有別的玩家。就像寓言說的那樣,潮退時就出現了裸泳者。伴隨著中國經濟下滑,當年那批玩家紛紛湧現。

他 們之中就有那些使用槓桿過多的房地產開發商。這些開發商正掙紮在破產邊緣。中國媒體已經報導了多起房地產開發商破產後自殺的事件。一些破產商人直接玩起了 人間蒸發。今年5月的《南華早報》刊登了一則消息,稱中國2011年有47名企業家不知去向,原因就是躲避償還銀行貸款。

中國的製造業企 業,無論國企還是私企,則是下一批信貸泡沫殃及的玩家。他們的利潤空間已經非常小。中國經濟本已存在產能過剩的系統性問題,經濟增長下滑會導致製造業全行 業庫存量迅速增加,堆積大批待售產品。如果折價消化這些庫存就會耗盡製造業企業微薄的利潤,財務虧損在所難免。一些在經濟景氣的時期提供給這些企業的貸款 就必定變成不良貸款。

但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影子銀行系統,因為金融海嘯帶來的最大潛在風險就窩藏在那裡。中國的銀行存款收益率極低(因 存款率受到管控),銀行間在存款與新收費業務方面相互競爭。因此,近幾年中國產生了一種複雜的影子銀行系統。它不受監管,在中國迅猛發展。通常影子銀行系 統會推出一種比銀行存款利率高得多的短期金融產品,即所謂「理財產品」。為了逃避監管,這類產品沒有反映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評級機構惠譽的著名銀行分 析師Charlene Chu透露,2012年6月底,中國的理財產品大約10.4萬億元,約佔銀行存款總額的11.5%。

使用源自理財 產品資金的借款者一般是正式銀行系統拒絕提供融資的私人企業家和房地產開發商。他們不得不為得到借款承諾支付更高的利息。於是,理財產品的回報自然就增加 了。當然,回報更高也意味著風險更大。雖然不可能預計有多少不良貸款借助理財產品支持,但如果用10%的基準保守估計,銀行的可能在這方面損失1萬億元。

影 子銀行系統還有一個功用:向借款者或者活動提供政府法規明確禁止的融資渠道。過去兩年裡,中國國務院已經推出措施限制銀行向房地產開發商貸款,以此極力壓 縮房地產泡沫。可銀行能夠規避這樣的限制措施,方法就是表面上銀行相互貸款,實際上資金最終會流向財務狀況緊張的房地產開發商。中國的銀行這麼做也是出於 自身生存的本能需求。假如他們不能有效地向已經大量借款並拖欠債務的房地產開發商貸款,他們就必須宣佈這些貸款為不良貸款,承受損失。在中國銀行的資產負 債表上,這類貸款技術上歸為其他金融機構債權類別。華爾街日報最近的報導稱,目前中國銀行間貸款總額佔放貸總額43%左右,比2009年末高70%。

令人不安的是,所有這些巨大的風險都體現在中國銀行的財報中。最大的國有銀行近來財報均顯示收益穩定,資本比率高,不良貸款微不足道。中國銀行業整體不良貸款僅佔信貸總額的1%。

現在有一件是顯然易見的。要麼我們不應該相信我們「說謊的眼睛」,要麼中國的銀行在努力隱藏債務炸彈之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52

兩地直擊 揭內地金融新炸彈

2013-07-04 NM  
 

 

早前內地銀行業「錢荒」憂慮升溫,觸發恒指一場小股災。中央急急「出口術」撲火,股市雖喘定,但內地「畸形」的金融系統,炸彈隨時陸續有來。上週三,中國銀監會要求內地信託公司上報下半年到期的信託項目,並列明還款方法。這是繼今年三月銀監會的八號文件後,銀監會再次出招整頓影子銀行。如此着緊,皆因角色如「二叔公」的信託公司,在影子銀行中,資產規模僅次於內銀發售的理財產品。而向來以高回報做招徠的信託產品,不少其實「掛羊頭,賣狗肉」,資金輾轉流到「垂危」的企業,又或「渴水」的地方政府手中。上星期,本刊北上雲南普洱及江蘇鹽城,揭開這場信託抽水亂局。現時離開內地金融問題大爆煲的日子,已愈來愈近。

內地所謂信託產品,聽落陌生,「玩法」其實很簡單。「手緊」的企業找來信託公司幫忙,將公司股份﹑應收款或千奇百怪的「項目」,包裝成產品來集資,企業給予信託公司利息十多釐,信託公司再轉以年息八釐以上的豐厚回報吸引散戶。近年來內地這類賺息差的信託公司,增長之快如雨後春筍,儼如一部民間抽水機,資產管理規模由一○年的三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爆升至今年第一季末的八萬七千億元,成為僅次於銀行業的第二大金融機構。本刊挑選出兩個現時最熱門的信託產品,揭出當中的糊塗賬。

無回報公路

信託產品簡介︰一月中開始分三期推出,由中信信託發行,共集資十億元,助普洱市政府修建連接緬甸的公路,年息九點五釐,投資期兩年。現場實況﹕普洱市位於中國雲南省西南部,有「中國茶都」之稱,人口約二百六十萬人,少數民族佔六成。全市每年人均收入低於二千三百元的貧困人口,達三成四,但政府卻十分「大手筆」,斥資三十三億元興建一條二級公路,其中十億元就透過這個信託集資。該公路全長約一百公里,連接瀾倉縣及孟連縣,通往緬甸。

地方政府好大喜功

瀾倉縣和孟連縣之間其實早有一條舊路,記者包車沿途觀察,發現來往車輛疏落。當地政府資料顯示,孟連縣去年交通流量只有十四萬五千架次,即平均每日僅四百架次。建多一條公路經濟效益存疑。普洱市公路經營養護有限公司的艾先生解釋︰「原來的路多彎較窄。不過,孟連縣只有一個口岸,人口不多,汽車也不會多到哪裡,你也知道緬甸是很窮的國家啊!」事實上,去年地方財政收入只有七十五億元的普洱市,債務餘額高達七十三億元。該市全國人大代表羅金玲今年初曾表示,普洱市因為修建公路,負債高達九十三億元。不過,高負債似乎無損普洱市投資基建的「熱情」。當地一一年才落成的普洱文化中心,投資額五億多元,包括一個佔地二萬平方米的普洱大劇院,當地一名的士司機稱︰「這個大劇院的設備比上海的還要好,但平常不開放,留給領導開會和搞活動。」

走偏門吸水

究竟公路建好後,會否賺大錢?記者向負責是次項目工程招標的普洱市公路經營養護公司查詢,負責人蘇先生指項目招標完畢,已經開工,但聽見記者提及這條公路的信託產品,每年回報率接近十釐時,顯得十分懷疑﹕「哪裡有這麼好的事?這個項目是公益性的,建好以後不收費,不經營,根本沒回報!」原來,去年初,雲南省已取消全省二級公路的收費政策,金融機構不再對二級公路的建設提供貸款。是次集資興建的公路,早前更曾因資金不足而停工。地方政府為重開項目,竟透過發信託吸水。幫忙「抽水」的中信信託,就是中信集團的子公司。而是次抽水的普洱市國有企業財務部經理紀小姐透露﹕「已有七個多億到位,我們自己也買了三千萬,要給投資者信心!支付給中信的佣金約百分之十三。」問及公路不收費,何來回報?她強調﹕「政府包底,如果政府埋不了單,就用抵押的土地來還。」不過,信託文件中提及作為抵押品的土地,只有路名,沒有寫明地段及面積。更甚是,文件指地皮位處市中心,但其實全屬市郊地,十分荒蕪。

法式小鎮無影

信託產品簡介︰五月中推出,由中融國際信託發行,集資三億六千萬,作為江蘇鹽城市地產項目「依雲小鎮」的後期發展資金,發展商為「天和置業」,年息平均約十釐,投資期兩年。現場實況﹕正牌的「依雲小鎮」位處法國南部,是依雲(Evian)礦泉水產地,而位於鹽城的「A貨」小鎮,同樣以法式風情街作招徠,更指會有中央湖景及處處種有珍稀植物。鹽城距離省會南京約五小時火車。到達市中心後,再坐二十分鐘的士,才到項目所在地。但落車後,卻赫然發現依雲小鎮已「消失」,眼前的是「財富港」,由多幢兩、三層高的建築物組成,中間有一個湖,後面是一大片爛地,鋪滿廢鐵。

改頭換面無人知

鹽城南面是新發展區,人流疏落。去到銷售中心,職員萬小姐落力推銷︰「項目帶有法國風情的建築風格,是建在公園裡的商業街。第一期共五百三十五個店面,全都封頂了,總共有二期。」問及為何改名,萬小姐承認﹕「這個盤賣過一次,只賣了幾家,以前叫依雲小鎮,人家以為是住宅,所以重新包裝再賣。」中心內的招商總監王先生更直言,中融信託公司是來收拾「爛攤子」﹕「是市政府邀請中融過來重新接手這個項目,你理解我的意思吧?就是原來的開發商資金量出現問題,停工一年,中融是去年下半年接手,收拾局面。」

信託公司變發展商

項目的信託用高息吸客,無非是「搏」成功賣鋪套現再還錢。但翻查資料,原來這項目早於一一年八月開售,其後多次改名,仍未能催谷銷情,至今只售出三成商鋪。鹽城市一間地產中介公司的客戶經理卞小姐就直言項目「先天不足」﹕「城南還在發展中,沒有成形,依雲小鎮在城南邊緣,偏遠得多,再怎樣發展也不會去到那裡。兩萬多一平方米買一個鋪,一點也不划算,你倒不如選城北。」原來中融公司曾是發展商天和置業的大股東,後來再賣盤予一間濟南公司。但項目爛尾,中融幫濟南公司集資收拾爛攤子,如果連中融信託都只是想「甩身」,投資者的資金認真凍過水。

「騎呢」信託遍全國

近年,各式各樣的信託產品在內地「熱銷」,民生銀行鹽城市分行的私人銀行部經理,直言每次推出信託產品都被「秒殺」。除了上述兩個產品外,坊間仍有不少「騎呢」產品。其中,中融信託發行﹑一款集資三億元的信託產品,竟然翻炒已爆煲的「鬼城」鄂爾多斯市,借錢予當地國有企業興建道路,回報率高達九釐至十釐。此外,有信託產品則大玩「防災」概念。今年初,市面流通的一款信託產品,規模二十五億,年息七點五釐。資金是給予甘肅省國企酒鋼宏興,用作重建該省省會蘭州受地震破壞的地區,及收購一間鋼鐵廠。產品並無抵押品,而最「離奇」的,是蘭州過去多年,都未有發生重大地震災害。

九十倍槓桿

產品真實度成疑,但內地信託業管理資產規模卻屢破新高,一躍成為金融業第二大巨頭。群魔亂舞,與銀行「收水」不無關係。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專家安國俊解釋﹕「○九年以後,國內銀行開始收緊信貸條件,拒絕貸款給高危的行業,如民營企業、中小型房地產開發商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大家只好尋找其他融資渠道,包括借助信託公司發行信託產品集資。」現時,內地有近七十間信託公司,爭相吸納民間「熱錢」,充當銀行機構以外的放水機器,槓桿之大令人咋舌。於信託公司工作十年,○四年創立信託理財網的李晹亦承認信託行業的槓桿過高,他透露﹕「成立一間信託公司只要三億註冊資本金,但大部分信託公司都有央企或地方政府背景,六十九家信託公司,它們的資本金和淨資產加起來只有一千億和二千二百多億,但受託管理資產卻逾九萬億。」以業界龍頭中信信託為例,註冊資本只有十二億元,受託資產卻突破五千億元。另一邊廂,中銀監對信託公司的監管度不足,雖然信託產品要有抵押品,但所謂抵押品的估值卻十分馬虎。一旦爆煲,火燒連環船,隨時拖垮金融系統。

年底爆贖回潮

除了高槓桿,信託資金流到高風險項目,亦大大增加爆煲危機。中國的地方債問題一直引人詬病,因此去年底,中國財政部已叫停地方政府與信託公司合作籌集資金。但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末,信託資金投向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餘額有增無減,規模超過二萬億。這些產品很大部分是去年發行,以信託產品平均兩年左右的贖回期,今年底後,將會是贖回高峰期。其實,過去一年,內地已有逾十宗信託產品爆煲的例子。最「轟動」的,要數一一年底中信發行的「三峽全通」信託計劃,集資逾十三億元,用於向宜昌三峽全通塗鍍板公司發放貸款。但今年一月,中信信託發公告「自爆」,指三峽全通公司未能按時向中信信託支付兩批信託貸款本金及利息,合共逾億元。中信將抵押品(住宅及商業用地)公開拍賣,但最終流拍,最近才聲稱已找到第三方「接貨」。另外,中融信託去年十一月,因三億八千萬元的信託貸款未能還款,提請拍賣青島凱悅中心部分資產,能否如期還款予投資者仍是未知之數。內地中金公司經濟學家彭文生早前警告,今年信託產品將有三萬二千億到期。信託再加上不少同時到期的理財產品,對正鬧「錢荒」的金融市場來說,絕對是另一個深水炸彈,隨時引爆新一輪信貸危機。

信託亂吸水埋炸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828

程式「違建」惹禍 股民炸彈上交易


2013-07-29  TCW
 
 

 

七月十八日,台灣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證交所)延後五十分鐘傳送收盤資訊,這是證交所創立以來,首度發生收盤價、成交量資訊延遲傳送現象;七月十二日,也就是四個交易日前,台灣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期交所)發生盤中「當機」二十三分鐘事件,讓以「秒」做為買賣單位的投資人憤怒不已。這兩個事件,受到影響的都是買賣期貨的投資人,總計損失超過千萬元。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主管機關一貫的各說各話,「接單網路塞車」、「收盤前啟動備援系統」,或是說下單連線的設備故障。側面了解,期交所沒說出口的真相是,電腦的「晶片故障」。如同二○○六年五月,期交所曾因電腦主機的磁碟故障,緊急啟動備援系統情況類似。

程式設計疊床架屋隨時會塌,像不定時炸彈

證交所則把收盤資訊延遲傳送的責任,全部推給權證,「部分權證收盤資訊延遲傳送所造成的。」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說。雖然暫時平息外界猜疑,但真相是什麼?「現在還在調查,」證交所總經理林火燈說。證交所資訊部週末加班,反覆模擬當天的情況,仍然找不到讓資訊「卡」住的原因。關鍵原因沒找出來,交易系統出包,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萬一發生在盤中,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兩起事件,共同點是交易系統出問題,源頭則是疊床架屋式的程式設計。「譬如,政策說要調整漲跌幅,證交所就要馬上加上程式,但這都不在原來程式設計的範圍內,」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董事長邱欽庭說。如同在只能興建四層樓公寓的地基上,不斷往上、往旁邊加蓋違建,遇到地震,就有可能倒塌,甚至影響到主建築物。證交所、期交所加上去的程式系統,好比加蓋的違建,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會干擾主程式運作,讓系統停擺。

獨創系統速度比香港快維持二十八年的驕傲破功

不斷增加的新商品,是讓交易系統運轉負擔加重的第二個元兇。以宏達電為例,目前,發行的相關權證有三百零六檔,選擇權有四十餘檔,加上期貨部分,大約有三百五十檔。也就是說,只要宏達電報價每波動一次,背後就有三百五十檔報價要跟著變動。當報價標的從原本的一變成三百五十時,程式運轉速度與記憶體負荷量,多了三百五十倍。以目前國內一千多家股票掛牌公司計算,每天至少有數十億筆的資料,在開盤期間內快速的變化著。此次證交所事件,就是因為收盤前最後一盤,來自權證的單筆或多筆的交易量瞬間放大,過多的資料量讓程式運作「卡」住、盤面停住動不了。

證交所曾自傲,交易系統延遲秒數僅五十毫秒,比香港的一百五十毫秒、韓國的八十毫秒還少。這套證交所獨創的交易系統,速度快的關鍵,就是把交易資料全部放入記憶體內運算。只是,維持二十八年的驕傲,在七月十八日破功了。

「期交所與證交所系統出問題,很有可能是因為不斷的增加新功能,」大富資訊程式設計師黃家興說。七月一日起,證交所實施了兩個新措施,一是對權證報價系統異常開始控管,另一項是縮短撮合秒數。前者,單一權證成交量波動變大,就會出現警訊通知,讓證交所立即監管。代表目前一萬多檔權證的行蹤,隨時都在被監管著。

急就章、過度操練電腦晶片壽命縮短一半

在「縮短撮合秒數」方面,從今年的七月一日起,盤中集合競價撮合循環秒數從二十秒縮短至十五秒,到二○一四年二月份將縮短至十秒,預計二○一四年下半年還要縮短到五秒。秒數縮短看似簡單,卻牽涉到複雜的程式調整。簡單的說,當撮合的秒數從二十秒縮短到十五秒,代表每一分鐘原本要撮合三次,現在要增加為四次,多了三三%的工作量。配合新功能,國內的券商與資訊廠商除了要修改程式,還要投資讓機器設備升級,需要投資的金額因券商的據點多寡,從數百萬元到上億元都有,才能跟上主管機關的改變。

「主管機關每推出一項新功能,我們只有兩個月的時間去修改程式,理論上至少要半年,」黃家興說。急就章的推出新商品,不僅讓下游的券商、資訊廠商疲於奔命。過度的操練,讓期交所電腦系統中原本可耐用八、九年的晶片,才使用四年多就提前停擺。

七月三十一日期交所準備推出「小型臺指期貨加掛一週到期契約」(小台週期貨)新商品,券商、資訊廠商正剉著等,唯恐「當機」歷史重演。

「期交所會負起保障投資人權益之責,」董事長范志強拍胸脯保證的說。「投資人如果有權益受損,可和證交所聯繫,」董事長李述德豪氣的說。可是當交易系統出問題時,大多數的解決方式是要券商「吞下去」,或投資人自認倒楣。

當機若發生在券商,主管機關會以記缺點等方式來懲罰。證交所與期交的失誤,甚至導致投資人損失,誰能對他們開罰,替投資人討回公道?

【延伸閱讀】系統擺烏龍,今年最密集!—證交所與期交所系統出包事件

時間:2002/10/21事件:期交所因部分期貨商無法委託下單,歷時約30分鐘

時間:2002/12/02事件:證交所電腦擺烏龍,成交量自動翻倍

時間:2003/04/04事件:期交所發現檢核程式逾時,無法輸入委託單,約10分鐘解決

時間:2004/03/15事件:期交所交易系統委託遲緩,歷時約30分鐘

時間:2004/07/08事件:期貨委託單大增,造成期交所大塞單,無法交易與撮合,歷時約40分鐘

時間:2006/05/09事件:期交所選擇權交易系統因主機硬碟故障當機,延至10:20才開盤

時間:2013/07/12事件:期交所盤中「當機」23分鐘

時間:2013/07/18事件:證交所延後50分鐘傳送收盤資訊

資料來源:證交所、期交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21

銀行撐財仔炮製「按中按」炸彈

2013-08-08  NM
 
 

 

金管局近期罕有地連續兩星期,對銀行貸款情況表示關注,尤其是當局管不着的財務公司(俗稱財仔),懷疑銀行借錢予財仔再濫借出去,令已收緊的按揭風險加劇。

自從辣招一出,銀行按揭生意無啖好食。本刊調查發現,原來近期銀行界新興了一種叫「sub-mortgage」(再按)的按揭模式。當業主把物業抵押給財仔借錢後,財仔會將手上一籃子物業捆綁,再抵押予銀行借錢擴展業務,形式就如「按中按」。其中在物業一按市場極進取的財仔康業信貸及GIC環球信貸,大造這類「再按」;幕後泵水者,竟是東亞銀行(23)。亦即東亞兜個靚彎,便繞過了金管局,大模廝樣在樓按市場搵食。

現時猶如「港版影子銀行」的財仔,已開到成行成市,名字千奇百趣,如「疊水」、「醉瓊樓」等,辦公室是唐樓天台或商場死場一角。究竟底子是否豐厚、財政是否穩健,往往爆煲才知。

記者翻查土地註冊處資料,發現部分經由財仔造一按的物業,註冊記錄上出現「sub-mortgage」的字眼,記者問過多名資深銀行家,及前線的按揭職員,大都表示聞所未聞。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財仔說,sub-mortgage(又或sub-charge,再按),近期才在物業市場上出現。與二按不同之處,是「二按」經由業主,將一按後的物業向財務機構抵押借錢,但「再按」卻是由借出一按的財務機構,再抵押物業給同行借錢,猶如「按中按」,業主不涉其中,可以毫不知情。

業主懵然不知

在眾多sub-mortgage中,以東亞銀行造得最多。記者在西貢一獨立別墅找到業主Gloria Law,她今年三月以一千五百多萬,買入這個背山面海的別墅一個單位自住,並於同月向財仔GIC借一千二百萬元樓按。根據金管局按揭指引,這類千萬豪宅,銀行最多只可借五成,不受監管的財仔,則借幾多都有!羅小姐便借足八成。只有三十多歲,打扮入時的羅小姐說:「搵GIC都係貪方便,夠簡單。見佢賣咁多廣告唔會有咩古怪,但利息貴銀行六釐!」按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GIC在今年六月,再將這物業連同豪宅紀雲峰及元朗工廈等,共七個由其他不同業主持有的已抵押物業,再抵押予東亞銀行,亦即sub-mortgage。記者向羅小姐透露此情況,她驚訝地表示毫不知情:「真係o架?」她更乘機向記者投訴GIC:「我唔知!而且我一直同佢哋講想借一千萬,點知到簽約時,先知佢哋預備咗一千二百萬,氹我借多啲﹗」

○八年才成立的GIC,創辦人是只三十歲出頭的王瑤,本來在摩根大通做banker的她,向親友借來一千萬創辦GIC,幾年間總貸款額已逾三億,更計劃上市。對毫不知情的羅小姐來說,「大鑊」之處,是若果GIC走佬或財困,東亞銀行有權收樓。翻查GIC與東亞簽訂的sub-mortgage合約,其中一項寫明,假如GIC違約,作為借款人的東亞,可要求物業業主即時還清按揭,或由東亞把該按揭賣出。持有抵押品(物業)的東亞,身份便如物業擁有人,最終要買要賣,由東亞話事。大律師陸偉雄說:「普通嘅按揭,業主只有一個債權人,再按就變咗兩個債權人,一齊凌駕於業主。銀行有需要,絕對有權沒收物業,當然情況較少見。」記者找到GIC的王瑤回應,她聽到sub-mortgage字眼即表示:「唔答呀,你都睇到啦,我只可以講唔否認。」但她表示大家不要一刀切:「大家聽到物業按揭,就覺得我哋係壞人,政府又覺得係我哋support咗個樓市,我可以講借錢嚟炒樓嘅人,少過百分之五,好多人都係要借嚟生意周轉。政府喺中小企方面做得唔好,叫HKMA(金管局)同我哋傾吓!」

形同次級債

另一間大造「再按」的,還包括財仔康業信貸,同樣是把手頭一按物業「再按」予東亞銀行。債仔的「身世」更複雜,部分業主曾把物業三按甚至四按。其中觀塘裕民中心低層的業主郭先生最誇張,物業曾按予財仔及時雨、匯龍、GIC、康業等,一個單位前前後後、反反覆覆按足十次!最終財仔康業「再按」予東亞;若果樓市掉頭加息,東亞就形同攬住一批「次級債」,而這正是金管局關注所在。再加上東亞與財仔的再按合約中,並無寫明貸款形式,原來銀行若以工商貸款(commercial loan)形式,收下抵押品借錢予財仔,便可繞過金管局對住宅物業按揭的規定。據一名財務公司老闆說:「東亞有問過我要唔要錢。我借幾多出去俾個客,東亞可借出其中八成。一層樓值一千萬,我借足十成俾客,東亞就借八百萬俾我,利息只係高過同業拆息少少!」如何界定貸款性質,屬銀行內部指引,亦即又是銀行自己話事。本週一,本刊把sub-mortgage情況告知金管局,發言人罕有地發出聲明:「銀行如果提供資金予財務公司進行按揭,而這些財務公司又不依金管局指引進行貸款,可能減低審慎監管的效力。這做法並不理想,所以不鼓勵銀行提供資金予這類公司進行按揭。」上週四東亞銀行公布中期業績,個人樓按業務按年增長百分之零點二,然而香港工商金融的借貸增長卻高達百分之十,金額逾一千億,記者於業績會後,詢問副行政總裁李民橋有關樓按的表現,他說:「樓按業務固然無增長啦!」記者再問他有否借錢俾財仔造樓按,他表現謹慎:「我哋有嘅,不過唔係造二按嗰啲囉。」本刊本週一再向東亞查詢「再按」情況,發言人表示:「不論那一類型機構,均會詳細評估財務狀況、前景等,會嚴守金管局指引。」

財仔門檻低

事實上,金管局多番出招收緊物業按揭成數,令銀行生意大減,客仔轉而幫襯財仔,令後者開到如雨後春筍。根據公司註冊處的財仔名單,財仔名字光怪陸離,如「疊水發展」、「醉瓊樓」、「香港城市貸款集團」及「蛟龍集團」等。其中一間華泰財務,註冊地址為深水埗唐樓六樓,上到去該唐樓原來只有五層,六樓是空空如也的天台;喜喜財務的報址是元朗一個商場鋪位,但鋪位枱櫈鋪上厚厚灰塵,另外的財仔老闆由報住山頂到粉嶺公屋都有,相當參差。跟財仔借錢買樓原來很簡單;記者曾以客人身份,致電GIC環球信貸,表示將買入一層五百多萬的住宅單位,並佯稱這是第二層樓,銀行最多只借五成,但記者希望可以借足八成,職員答道:「無問題o架!我哋亦無須入息證明,你只須要交住址證明,同臨時買賣合約,一個星期就批到o架喇,利息約十二至十五釐。」GIC近來在各大媒體大賣廣告,標榜「用心為你做好物業貸款」,還有「八分鐘即批熱線」,幾分鐘就知初步審批結果,雄心壯志搶佔樓按。另外亦有財仔,標榜內地人不用有香港樓作抵押,亦可借貸。近年放債人牌照數目逐年上升,由兩年前的只有七百多個,至今有逾一千個牌照。根據金管局數據,有四、五十家財務公司與銀行有貸款業務往來,截至三月底,財務公司的貸款總額為三百億元,其中八十億元屬於樓按。做財仔,只需要申請放債人牌照,並由警方進行背景審查。牌照批出後,警方的監管只在於財仔是否涉及高利貸,對於註冊資本或資本充足率等,都沒有規定,即是注資一蚊都可以做財仔!又沒有相關機構進行持續性監管,令財仔如內地的影子銀行。若遇上樓市急跌,勢將成為香港金融的一個大炸彈。

按揭解碼

一按(First Mortgage)即業主把物業作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一般業主只會把物業按揭一次,稱之為一按或首按,按揭成數通常是物業市值五至七成。二按(Second Mortgage)又稱加按,即業主獲得一按後,再申請額外的貸款。貸款利息亦會較一按為高。再按(Sub-Mortgage)貸款機構把客戶抵押的物業,再抵押給其他機構如銀行,以獲得貸款。轉按(Transfer Mortgage)將現有貸款由原來的貸款機構轉到另一間,一般情況貸款剩餘金額和攤分年期不變。通常轉按是貪新機構利息較低。不過要注意,如提早還款可能給原來的貸款機構罰息。

放債人牌照申請SO EASY

負責部門由三個部門分掌,牌照法庭負責就牌照申請作出裁定及發出牌照,公司註冊處旗下的放債人註冊處,負責牌照續期及在牌照上簽註的申請,並備存放債人登記冊。警務處審查放債人牌照、續期及簽註的申請和投訴。申請程序向放債人註冊處及警務處遞交申請書後,由警務處就申請進行調查,以決定是否有理由反對有關申請。並會查看申請人經營放債業務的處所的租約、公契及財務狀況等文件。如無反對,便交由牌照法庭發放牌照。申請費用申請及發牌分別繳交$8,800及$1,910。最低資本要求沒有。申請續期牌照有效期12個月,如要續牌可在牌照期滿前3個月申請,需時2至3個月。

新興網上財仔

銀行無生意,銀行職員亦要走佬謀出路。曾任渣打銀行東北亞地區主管的龍沛智,今年跳出銀行,成立財仔WeLend,目標是在網上籌集資金,再matching(配對)及借出去,參與各方無須見面。「我哋賺嘅,係促成交易嘅手續費;唔似一般財仔,由銀行低息借錢,再高息借給債仔賺息差,所以我哋嘅息口一定較低。」龍沛智說。WeLend若網上集資,或違反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陸偉雄大律師表示:「一切籌集資金未經證監許可,均屬違法。即使資金係海外戶口(即成立BVI公司)籌集,再匯返香港;抑或話係『朋友間』借嘅,但如出資者對上述財產管理並無日常控制,出資行為是持續,而目的是獲利,仍屬集體投資計劃,須經證監審批。」無申請就會如長實雍晴軒,最終腰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94

【案例】炸彈二鍋頭:如何成功複制小米粉絲營銷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7/57451.html

你聽到過很多關於小米粉絲營銷的剖析,但你真的見過有一個企業成功複制過嗎?沒有吧?因為你不知道細節,不知道如何著手。而炸彈二鍋頭在兩周內做了一場造粉工程,手法之高明、現場之轟動、效果之成功,讓人震驚。i黑馬分享的這篇文章,從細節告訴你炸彈二鍋頭是如何實現對小米的成功複制的。你懂粉絲營銷嗎?很多人說,傳統企業根本不適合粉絲營銷。誰說的,那是你不會。炸彈二鍋頭就是傳統酒企,老板很欽佩小米的粉絲營銷,心向往之,但跟大多數迷戀小米粉絲營銷的人一樣,就是不知如何實施(小米也真夠調皮的,從不公布自己造粉運動的細節,搞的大夥到現在都學不會)。更苦惱的是,他連自己的粉絲長啥樣,也不知道。不過,炸彈二鍋頭的消費基礎還是非常好的,尤其湖南是重點市場,在餐飲商超的終端都可以看到。這種傳統企業,太多了,也太正常了,大家都在自己精心制作的宣傳冊上、光鮮亮麗的講臺上,聲稱顧客是自己的根本,要以用戶為中心,但是,大家既沒有見過自己的“根本”,也不知道自己的“中心”心里在想什麽。這種狀態的品牌,如何做造粉工程呢?像有些所謂的社交營銷公司一樣,發微博,做轉發,策劃抽獎,送ipad,這叫粉絲營銷嗎?這對銷售有意義嗎?這對品牌有意義嗎?微博上的僵屍粉早就強大到比真人更活躍的程度,要頭像有頭像,還是美女頭像;要轉發會轉發,轉發還帶評論;要活躍能活躍,一天發個十幾條。所以,僅僅是做網絡上的粉絲營銷,現在已經沒有意義了,必須要做直接的面對面的線下活動。沒有見過面的朋友,始終不會親切;沒有見過面的粉絲,不是真粉絲。他都不願意見你,粉你的感情,能有多深?見面,才叫親;見面,才更親。小米的粉絲營銷,不就是一個個同城活動帶的更火爆嗎?最關鍵的是,見面之後,總有意想不到的故事。正好,炸彈二鍋頭要在長沙做一場論壇,能否借著這個機會,搞一個長沙的消費者見面會?找60個粉絲,舉行個小聚會。這個任務就落到了我的老同事丁同學肩上,接下來的兩個星期,她和她的團隊,就沒日沒夜的行動起來了。尋找炸彈人,如何引爆招募粉絲為了有個響亮的名頭,他們給這個品牌的粉絲起了個名字,叫炸彈人。喝這個酒的人,也有一個傳統,喝一瓶,就叫做炸一個,這種口號和術語,就是造粉工程的基因!不過,最現實的問題:讓誰拉六十個人過來?去哪兒找六十個人?什麽樣的人才適合參加?他們憑什麽來?交給當地分公司或者經銷商?硬攤派給他們?沒戲!他們隨便給你找來一群大爺大媽,這活動有什麽意義呢?粉絲還要自己找。去哪兒找?他們在長沙連一個熟人都沒有!所以,招募粉絲的過程,在開始的時候,是最難的。沒好辦法,一點點摸索吧,走了不少彎路。他們先在所有的社交平臺上,廣泛發布活動公告,微博、貼吧、社區、豆瓣、微信……所有能夠想到的,有同城活動的地方,都發布出去。但從結果來看,微博和豆瓣的效果最明顯。我把執行細節總結了一下:第一,微博。官方微博的文案如圖一,若是自己找人,太累了,他們安排了推薦身邊的炸彈人,並給與獎勵,這個效果不錯。2.精準搜索跟炸彈二鍋頭有關的微博博主,邀請參會。這個過程比較苦x,因為很多湖南其他市區的人,會標明自己是長沙,人在外地甚至海外的人長沙人,也會說自己是長沙,不過,這個環節也有一定的效果。3.與此同時,發動小夥伴力量精準私信長沙當地粉絲領袖、大號、媒體等,並在微吧、貼吧撒網鋪開活動信息。4.引導互動。以某某時刻炸一個為話題,讓大家追憶,當初喝這個酒的時刻。能夠喚起回憶的話題,往往互動頻度較高。炸彈配什麽喝,也是一個互動,這個酒度數高,一般會配果汁、雪碧,網友還開發了配咖啡,配石榴汁。第二,豆瓣。豆瓣的同城活動很出名,都是一些有點小才氣又很喜歡聚會的人,這正是本次活動最希望找到的粉絲,這個部分很重要,我將在最後“引爆活動現場”部分講述。豆瓣的海報如圖:不知道他們是不是走了狗屎運,他們這個同城活動在豆瓣掛出幾天之後,被豆瓣推到長沙活動首頁,曝光劇增。第三,其他。粉絲真傻啊,居然自發幫他們推廣。長沙陌陌平臺有粉絲自發發布活動信息,未經推廣便有116人參加。註意,重點來了!這麽多人報名,絕對不能只是留個郵箱電話,然後開始前短信通知,這會浪費好不容易積聚起來的粉絲。為了加強凝聚力,所有報名進來的人,都會被拉進一個qq群,叫“炸彈二鍋頭長沙分舵”,為了同一個愛好而聚在一起的人,就像很久沒見面的親人一樣,特別能聊,群內的氛圍越來越好。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群,起了大作用!待會下一部分還會講到。而這場轟轟烈烈的找粉絲行動最終成功實現了“從零開始”找粉絲和“從線上到線下“的全新粉絲互動模式。最後積累了80多人,超過了60人的目標。但整個招募過程帶來的影響力,恐怕不止6萬人。不過讀到這里,你會覺得好奇怪,一個找人的活動,能這麽火爆?雖然文案很勾引人,但不至於這麽火吧?其實,他們不只是找人,同時還策劃了另外一個互動話題,而這個話題,是本次活動的靈魂:酒後吐真言。酒後吐真言,如何進了微博熱門話題若沒有任何話題,邀請粉絲過來就參加一個見面會,太生硬了,來了幹嘛啊?抽個獎,唱個歌,領個禮品就走?沒什麽意義!他們想了一個主題:酒後吐真言!讓大家分享自己曾經酒後吐真言的經歷。這個話題非常棒,每個經常喝酒的人,肯定有過這種經歷,很符合這個群體的特征,而且很有料,這些真言,一定是一個人憋在內心很久的事情,當時過境遷,多年後,想起那段故事,能不感慨萬千?他們先讓qq群的粉絲們,每個人寫一個酒後吐真言的微博,然後各自發動各自qq上所有的群和親戚朋友,轉發自己的微博,截止到同城會開始的時間點時,獲得轉發數最高的,可以獲一等獎,其他可獲得二三等獎。這一招,又把粉絲的個人行為,輻射到他的關系鏈中,影響力一下子提升了。這個qq群中,後來有80多個人,每個人都發動自己的粉絲、親朋、同事等等,一個在長沙舉辦的當地活動,影響力早就超越了長沙。據說現場粉絲為了拉票有人的說轉發200上裸照,還有人承諾零食大禮包,還有人連幼兒園同學都通知到了。為了推波助瀾,他們請了校花參與。他們還不放心,又請了兩個大號幫忙轉發,帶來了兩千多的轉發評論。官微還搶了話題主持人(主持人,你懂的,就是可以肆無忌憚血腥殘忍的不斷插入該品牌的廣告),這對話題引導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後來,這個酒後吐真言的活動,在一周內被超過13000人次討論,其中三條炸彈核心粉絲微博推成熱門微博!終於,21號晚上,成功沖刺了微博上當晚的熱門話題。人工創造微博熱門話題,是個技術活,他們找人的階段,算是儲備期,qq群的核心粉絲,算是發動機,然後校花、大號等等,是一波一波的造勢,一連串的動作最終沖擊了熱門微博。引爆活動現場現場是重點,如果現場冷冷清清,粉絲見面會就算搞砸了,我們也知道小米的粉絲同城會,其他品牌也做過同城會,但同城會上到底幹什麽?如何才能調動氛圍?這些其實有一些規律可循,我就不一一說明活動細節了,只撿亮點:首先是氣氛渲染,他們做了一些煽動性的海報,有的是用長沙方言說起來的順口溜,做這種現場活動,海報還是最具煽動性的,如圖:在活動現場,氛圍最熱烈的是大家讀自己的酒後吐真言,這是最能引起共鳴的,都是身邊的事兒,就像講笑話一樣,而且,上臺的人,都會介紹自己在群里的名字,大家在群里熟了,但對不上號,現在一見面,對上號了,就更起哄了。建核心粉絲qq群的功能又發揮了。還有一個環節是擊鼓傳炸彈,鼓聲停在誰手上,要麽炸一個(喝一瓶),要麽表演一個節目,有個粉絲表演了一個非常專業的魔術,現場一片叫好,這就是為什麽豆瓣這樣的地方為什麽是招募粉絲最好的地方,他們都有點小才華。還有現場拼酒,看誰炸的多,氛圍很是濃烈。反而是他們請的樂隊,讓粉絲抱怨氣氛不和諧,這幫文藝青年們,還是喜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85

「一隻狼」爆公關炸彈 香港Ikea幽默接招

2014-01-06  TWM
 
 

 

香港宜家家居(Ikea)的一隻野狼玩偶路姆西(Lufsig)因為粗口諧音,在二○一三年年底被示威民眾拿來丟擲香港特首梁振英,一夕暴紅。網友對路姆西名稱大肆取笑惡搞,香港Ikea被迫接手這顆行銷專家眼中的公關炸彈。

路姆西之所以一戰成名,是因為其發音近似廣東話粗口,與台灣所用的「草泥馬」有異曲同工之處。而梁振英一向被反對人士諷稱為「狼振英」,此舉以狼丟狼,又暗含貶損之意,示威意味濃厚,路姆西成反梁象徵,被網友封為「新社運神獸」。網路上甚至出現以港幣六百八十九元標售的路姆西,諷刺以六百八十九票當選的梁振英。

反過來看,路姆西暴紅對香港Ikea而言卻是把雙面刃。路姆西原是香港Ikea助學毛公仔系列中的一隻野狼玩偶,每賣出一隻,Ikea便捐出港幣十元給救助兒童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幫助兒童上學。

路姆西一丟成名,立刻造成港民瘋搶,等待補貨的民眾甚至目擊路姆西在上架十五分鐘內又再度售罄。路姆西不花分毫便為香港Ikea做盡宣傳、募得善款。但同時,也因路姆西的粗口諧音,各式惡搞紛紛在網路上出現,香港Ikea成為笑柄。

跳脫死板的「嚴正聲明」

面對日益失控的網路局面,Ikea以輕鬆幽默的手法正面回應網友留言,在不得罪網友的情況下漂亮贏回品牌發言權。

像是主動分享香港媒體網站新Monday設計的取笑對白——小朋友:「媽咪我要買個路姆……,」媽咪:「呃……,」Ikea幫小朋友接文:「媽咪,我每買一隻Ikea毛公仔,Ikea基金會就捐出港幣十元給救助兒童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讓更多兒童有書讀,別啊了啦。」順勢將一場親子間的尷尬時刻轉化為溫馨助學行動。

此外,Ikea還在社群網站的粉絲團公開承認,乍看內地譯名時「的確嚇一跳,然後跟住得啖笑(跟著覺得好笑)」。這種把自己的立場調整成和網友一致,藉著自我解嘲,化解網友可能更強烈的攻勢。

香港行銷專家徐緣分析,宜家高明之處在於掌握人性:路姆西諧音巧合,網友大玩特玩乃人之常情。宜家迎合網友惡趣味,借題發揮、幽默回應,巧妙將每次惡搞轉化為公益助學的宣傳,彰顯群眾管理能力,成功化解品牌危機,奪回發言權。

Ikea跳脫「嚴正聲明」這種死板回應,以幽默的互動正面迎擊,是漂亮的公關手法;網友則在大讚品牌落落大方之餘,也給出善意回應:「做善事,一定支持路姆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