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激活率不足10% 智能電視盈利難題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18/3MNDE5XzQyMDU3Mw.html

彩電廠商紛紛發佈智能電視,操作系統已然升級到最新的Android4.03,但最後發現,那些賣出去的智能電視絕大部分都不過是「殭屍」。

近日廣電總局科技司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底國內智能電視的保有量已經超過千萬台,但與CNTV、百視通等互聯網電視牌照商的後台完成對接並經常使用的用戶數量只有100萬台左右。

超低的接入率

長期以來超低的利潤率,年輕的電視觀眾逐步轉向PC和視頻網站,讓傳統的彩電廠商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為了提升產品利潤率,並讓電視重新成為家庭娛樂中心,中國彩電企業2009年開始推廣尚不成熟的互聯網電視,即智能電視。

2011年,智能電視在中國進入快速普及期,當年中國市場智能電視出貨量達到了800萬台。調查機構中怡康的最新報告也預測, 2012年中國智能電視的出貨量有望達到1873萬台。

售價比普通液晶電視高出20%,智能電視的確讓國產彩電巨頭長期低迷的毛利率大為提升。海信電器2011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長106%超過16億元,而TCL多媒體也成功扭虧為盈。

但對於彩電廠商來說,這遠遠不夠。如何從智能電視中內置的視頻、遊戲等獲取更多收入,這是彩電廠商的下一步目標。

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兩會期間曾透露智能電視的接入率只有40% ,業內認為這已經是很樂觀的數字。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根據我們與多家市場調研公司合作的調查結果,其實真正的互聯網電視活躍用戶(平均每天開機1小時以上)的比例不到10%。」

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的解釋是:「此前的互聯網電視操作上非常不方便,傳統的遙控器成為智能電視利用率提高的障礙,而部分地區的互聯網接入帶寬過低,以及互聯網電視內容缺乏特色也是原因。」

據悉,雖然彩電廠商不斷對遙控器進行改造,推出無線鍵盤甚至電視與移動終端的多屏互動,海信、TCL等還引入了科大訊飛的語音操控系統,但智能電視的操作依然無法做到PC那樣方便。

由 於智能電視逐步成為液晶電視的標配,其售價已開始逐步下降,以一台國產品牌46英吋智能電視來講,其單價已經從兩年前的近萬元跌至4000元左右。而彩電 商購買Android平台的使用權、採購ARM等芯片,還有購買大量正版版權都投入了大量資金,隨著智能電視硬件毛利的下降,它們更希望從內容服務上獲取 更多收入。

互聯網公司受限

海信、TCL等彩電企業為其智能電視開發的內容網站有廣州歡網、藍擎網、酷開網,以TCL與長虹合資的廣州歡網為例,其前期投入的資金就達6000萬元,而康佳等從百視通採購互聯網電視版權的費用也達幾百萬元。

要收回這些投入,智能電視需要新的商業模式。記者瞭解到,康佳、TCL等聯合百視通、中國銀聯試圖將互聯網電視與電視購物結合,打造電視支付的商業模式,甚至開發出付費的互聯網電視內容,但至今沒有成功案例。

事實上,彩電廠商的內容相當同質化,憑其自身能力,根本無法提供多樣化的內容。帕勒諮詢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智能電視需要互聯網行業和彩電、IT行業的共同努力,但從目前來看,互聯網行業對智能電視興趣不大,因為其在傳統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領域有更多的商業模式。」

記者瞭解到,樂視、PPTV、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是對智能電視最為感興趣的互聯網企業,但其進軍智能電視內容領域卻遇到了廣電總局的政策限制。根據廣電總局的有關通知,這些視頻網站必須與獲得牌照的CNTV等7家廣電系牌照上合作才可以。

樂視網有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本來智能電視領域就難以找到成熟的支付模式,也就是我們提供的內容難以收費或者得到廣告分成,現在又有廣電總局的限制就更難合作了。」

對 於同樣希望借助智能電視拓展自己用戶群的騰訊、新浪等SNS網站來說,智能電視目前的用戶群與其目標用戶群則有一定的差距。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告訴記者: 「雖然我們與很多互聯網進行合作內置了其客戶端,但對於騰訊來說,在智能電視上目前沒有找到商業價值,增加的大多是無效用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91

如何從內部激活品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716.html

幾年前,我們可以靠少數幾個營銷和公關人員來打造並控制我們的品牌,但是今天,我們的信息和形象不僅屬於我們自己。品牌已成為成千上萬的個體影響和體驗的總和,任何一個錯誤都會被傳播開來,任何一個動作都會被放大,而任何一個特殊時刻也會被傳揚。如今只靠自上而下的信息傳遞來重塑品牌形象非常困難。

利平科特公司根據品牌研究發現,那些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品牌都有一個典型特徵:擁有一個活力四射的員工團體,他們信任公司品牌,感覺自己得到了充分授權來實現遠大使命,並且有合適的工具和動力來為之努力。品牌贏家和輸家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是否創造了一種良性循環——通過一些手段來推動員工採取切實而獨特的行動,這些手段強化了員工對遠大使命的信念,而這種信念又反過來提升了員工行動的熱情和能量。

要在公司內部激活你的品牌,需要完成三項至關重要的任務:激發信念,促進行動,以及注入催化劑。

激發信念要成功地激活品牌,首先要理解員工的想法、困難和熱情,並給他們機會尋找解決方案。你可以通過舉辦會議、活動和論壇的方式,鼓勵員工分享他們各自的故事。你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加深員工和管理層對品牌價值的認識。成功地激活品牌還離不開管理層對於潛在障礙、切實投入和實施計劃的探討。

入職標準最能表明什麼行為對集體很重要。將品牌價值納入招聘標準不僅能為公司找到合適的人才,同時也可以向整個員工群體強調公司代表著什麼。除了招聘,公司還應將品牌精神貫徹到員工的日常體驗中。

促進行動領導者應當為顧客體驗過程中的眾多關鍵時刻規定一套非常具體的指導原則,並明確說明員工如何通過獨特的行為、創新和表達來展現自己。集體規劃和構想顧客體驗是最有效的,這樣能帶動跨職能的大型團隊,讓大家集思廣益,共同繪製豐富顧客體驗的藍圖。

所有組織都不乏模範行為,公司應當宣揚並昇華這些行為。一些細微的公司慣例能夠展現公司的獨特性,開創或強化這樣的慣例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亞馬遜公司在開會時總有一把空椅子,象徵著他們最大的老闆——顧客——也在會議現場。

公司還可以用獨特的品牌方式來培訓員工,比如橄欖園餐廳的品牌理念是神秘的意大利家族,它通過獎勵員工去意大利的托斯卡尼培訓來強化這一理念。

最後,領導者還要保證日常的獎勵制度是支持而非壓制理想的員工行為。

注入催化劑一個良性循環啟動比較難,但更容易持續。領導者認識到很多時候需要給團隊一個「助推」——助推的意義在於使團隊擺脫現狀的束縛,重建他們對世界的看法。

公司應當為品牌行動大做宣傳,從而在內部團隊以及消費者群體內產生影響。比如蘋果公司1984年的廣告、GE公司的「綠色創想」承諾、IBM公司的「智慧星球」項目等都宣告了公司大膽而崇高的抱負。

公司應當採取獨特、創新、切實的措施來體現品牌精神。例如,沃爾瑪要求其供應商縮減包裝,大力推動環保行為,以及推出4美元的低價處方藥,這些措施有力地宣傳了公司「讓人們過得更好」的承諾。

上述三項任務完全超越了單純傳遞信息的層次,可以從內部激活一個品牌。如果執行得當,這些舉措可以使你的品牌進入領先者行列,而品牌的核心精神也將得到信守和堅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01

菜鳥網絡激活2600區縣物流配送體系,阿里啟動「渠道下沉」戰略

http://news.iheima.com/show-10-143984-1.html
7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全面啟動渠道下沉戰略,菜鳥網絡聯合日日順物流,全面激活全國2600個區縣的物流配送體系服務於此戰略,實現全國93%的區縣家電送貨入戶。

7月14日至7月20日,阿里系旗下淘寶、聚划算、天貓電器城將在2600多個縣市消費者提供大家電「全國包郵,送貨入戶」,讓三四線網購的消費者體驗一二線大城市同等的網購服務和高品質產品。而脫胎於海爾的日日順物流將主要承擔此次「大家電進縣城」活動的物流服務。

大家電在運輸過程中對物流、配送要求極高,安裝需要專業人員,人力成本比其他快遞要高出不少。依託已經成熟的產品渠道服務體系,日日順目前能夠實現全國2600區縣覆蓋無盲區。

日日順作為菜鳥網絡平台上一個緊密的合作夥伴,為阿里系電商平台的商家提供一體化的物流服務。今年上半年,日日順物流和菜鳥網絡的平台深入合作和打通之後,電商平台的前後端得以銜接。針對電商物流特點,菜鳥網絡同日日順一起面向商家和消費者開發出預約配送、限時配送等時效性產品,目前可做到1500多個區縣實現24小時內限時達,460個區縣實現48小時內送達。

《2013中國城市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三四線城市蘊藏著巨大的網絡消費潛力。由於這些城市實體零售店提供的商品數量和種類不夠豐富,消費者願意選擇通過網絡,購買到在當地無法獲得的商品。

儘管趨勢明顯,但由於物流、渠道的限制,縣鄉網購消費被嚴重抑制和低估了。對於三四線甚至更下一級的鄉鎮的消費者來說,想通過電商平台去購買大家電,卻因為過多的不確定性而望而卻步。

而阿里本次渠道下沉的模式打破了這種限制,讓縣域消費潛力發揮了出來。現在則是在攻克大家電這些最後的堡壘,這將對整個經濟的轉型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除了日日順物流,在菜鳥網絡的平台上,生長著各式各樣的物流及快遞合作夥伴,規範有序的對接阿里系的電商平台,攬收和處理大規模的訂單的同時,菜鳥網絡亦通過自身的數據化運營和預測能力,來幫助這些合作夥伴提高物流效率,更好的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物流服務。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物流渠道的逐漸拓寬,三四線城市甚至鄉鎮一級的網購消費將成為新的增長點。這些網購消費增長的同時,也有助於電商企業和物流公司更好的滲透到消費者末端,拉動電商物流業的快速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61

硅谷大牛教你10個步驟,SaaS軟件激活率從2%提高到30%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4072-1.html
1、我們選擇先出一個「私人測試版」

 
Twoodo的頭三個月的工作都用在開發個人測試版。雖然很多人說SaaS公司應該在最開始就開放,但我們通過開發個人測試版堅持自己的控制權,原因是這樣可以在自己的空間裡一步一步發展網站。所以在測試版的頭一個月裡,我們嚴格控制進入的人。
 

2、讓用戶填調查問卷
 
你註冊之後就會受到我們的一封郵件,讓你填一份調查問卷。只有填了之後才能訪問Twoodo。
 
我們故意把這封調查問卷設計得很長,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確定我們准許進入的用戶是真的想使用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法。出乎意料,超過50%的人填了調查問卷,給我們提供的非常寶貴的信息。由此,我們有了用戶的資料庫,也能利用這些信息簡化他們的激活程序,也得以和他們展開真正的對話。
 
在這一時期,我們的激活率是2%,註冊程序十分繁瑣。
 


3、開Skype網絡會議
 
我們之後會又會發一個 「謝謝填寫問卷」的郵件,附上登入網站的鏈接,以及邀請他們做一個十到十五分鐘的網絡會議。這主要有三個目的:一,當時我們的載入程序還不好所以這可以幫助激活用戶;二,我們能受到用戶即時的使用工具的問題反饋;三,可以和用戶建立關係。
 
這些網絡會議帶來的信息過多,促使我們簡化用戶交互體驗。
 
這時我們的激活率是8%。
 
4. 應用內短消息
 
一般人們會試用你的工具一兩分鐘,之後就決定是否用它。所以在這頭兩分鐘裡得到用戶的反饋十分重要。他們喜歡什麼?哪些地方他們不太明白?文字是否太多?等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用戶體驗問題,要提高激活率就必須回答這些問題。
 
為此,我們設置了應用內短消息,只要用戶看完了四頁的介紹短消息就會出現了。用戶只要點擊就可以寫自己的意見了。
 
通過這個渠道我們得知了很多用戶不知道的東西,並做了迅速的改正。
 
經過一個月,我們的用戶獲取率達到了17%。
 


5、加入在線交流
 
另一種得到用戶反饋的方式是使用在線聊天系統。我們借此也收到了大量用戶關於網站的疑問,基於此我們一邊完善了我們「常見問題」板塊。
 
這個時候我們的激活率上升到19%。
 
6. 對未激活用戶發隔天短信

 
81%的用戶在我們的網站上註冊也給了很好的初次反饋,但是還是沒有使用我們的工具。為了知道為什麼,我們會第二天發一個郵件問這些人。
 
7. 郵件轟炸
 
我們得知很多用戶之所以註冊後不激活是因為沒時間。所以我們覺得用郵件轟炸會很有效。我們基本上是一天、三天、十天和二十五天發一次。我們的激活率由此提升到了28%。
 
8. 用我們自己的工具
 
Twoodo是個在線團隊合作工具。 所以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工具和用戶交流,以此提高激活率。 我們建了一個團隊「twoodo team」回答用戶的問題,這讓用戶有透明感,也讓他們在反饋信息的同時也在使用我們的工具。
 
這時激活率達到了30%。
 
9. 聯繫表
 
像其它網站一樣我們也有聯繫表,放在頁面底端。如果你沒有其它方式,我覺得聯繫表是很好的開始。但在我們用了以上方式之後,聯繫表就用的比較少了。
 
10. 建一個社群
 
我們喜歡像Stackoverflow和Quora這樣的網站。它們是讓人們回答各種問題的社區。所以我們也在想建一個類似的東西。
 
結論
 
每個用戶在和你互動時都有不同的偏好。所以我建議你儘量用多種渠道獲取用戶反饋,用來改善你的工具。你要記住的是SaaS公司一定要傾聽用戶,並提供持續的服務和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198

傳統零售大商集團的O2O轉型:天狗網如何激活1700億線下零售?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09/146528.html

i黑馬註:對傳統企業進行O2O改造是一項艱難的工作,傳統巨頭蘇寧、萬達也舉步維艱。做O2O的傳統企業,經常會掉入兩種思維陷阱,要麽太重線上,使得線下資源被浪費,造成“線下線上打架”。要麽就仍是以線下為主,使得互聯網體系難以融入公司體系。

\上市公司大商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零售集團之一,主要業務集中於東北,目前也在進行O2O改革,這個改革主要由旗下的子公司天狗網推動。天狗網的CEO劉思軍是敦煌網聯合創始人,後來在京東以及萬達工作,在劉思軍看來,大商的天狗網改革是現有零售產業最合理的,因為大商真正把O2O看成一種服務,是線下商店服務擴展的工具,這將激活整個沈睡的大商體系。

以下為i黑馬采訪天狗網CEO劉思軍口述整理:

我們名叫“天狗”,並沒有和阿里“天貓”叫板的意思。因為我們做的事完全不一樣,我們不做純電商,而是用互聯網體系去改造大商集團的傳統線下零售體系,為用戶提供O2O服務。“天”的意思是,要給大商加入線上體系。原來大商集團,只有線下百貨,沒有線上。

傳統的百貨沒有到單品管理,沒有SKU(保存庫存控制的最小可用單位),也就是說——沒有單品數據。

傳統零售盲區消費者去百貨公司買東西,從買衣服到結賬,百貨公司並不知道消費者具體是買哪一款衣服,只知道一件衣服賣了多少錢。這使得傳統零售跟電子商務平臺完全不一樣——電子商務能記錄用戶從查看商品到購買的全部過程,這個數據意義非常大。傳統百貨不具備這個東西,百貨經營者對於商品的把控很弱。

並且沒有完整數據,就沒法把這些商品放在電商平臺上去賣。目前很多傳統零售公司都在嘗試,但是沒有做成功的。

O2O是讓線下所有商品數據化

我們把大商體系中的超市、自有品牌、供應商數據打通。首先跟店面數據庫存打通,門店的數據信息不豐富,我們有很多辦法給它豐富起來。

第一,利用導購人員,讓他們主動給物品分類和拍照,上傳數據,因為這樣他們可以把貨賣到天狗網電商平臺,所以他們非常樂意。第二是激活商家的ERP系統,很多傳統商家有自己的數據系統,但是這些系統不具備互聯網屬性,我們可以把它們接入天狗O2O數據平臺。

天狗網將建立一體化的系統,把原來的系統全部替換掉,模仿京東供應鏈管理後臺系統,跟品牌商庫存對接,倉庫對接,我們團隊這方面經驗很強。

大商天狗免費為供應商提供更好的直通(消費者)服務,很多數據分享給供應商,這是沒有數據的百貨公司提供不了的。未來天狗有集合店的形式,類似宜家那樣的。每個品牌進來面積不大,租金就少,導購員也不用他派,我們統一有,更多是自助體驗服務。

依靠數據:激活物流與會員營銷

有了數據之後,我們消費場景就豐富了。消費者看中的線下商品,只要線下掃一掃,就可以存在自己的用戶資料,考慮買不買,是否需要送貨上門。天狗數據完全可以從庫存調取,記錄。每個消費者都有自己的清單,可以記錄自己想買的商品,跟蹤它的價格,直接在手機端支付。並且,天狗還能記錄著消費者的消費數據,未來進行大數據營銷。這也是我們未來把天狗商品放在上線的基石。

大商集團有很多店,每個店都有會員卡,等數據打通之後,就可以所有商店通用一張會員卡。未來在大商集團店鋪買衣服,吃飯,看電影都可以用一張積分卡。甚至可以直接把信息放在用戶手機上,直接把積分卡放在用戶手機中。用戶的積分可以換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有了數據管理,大商集團的門店和超市就可以變成倉庫,其他電商的平臺,天貓也好,京東也好,它必須通過倉庫通配送到用戶手上。大商有眾多門店,還有超市,我首先從超市做起,把超市當成貨架,當成倉庫的貨架,未來跟供應商的倉庫直接打通,天狗就不用建倉了。超市就是貨架,用戶下單了,有揀貨員揀好,一種是送到你家,一種是自提。

O2O本質是服務,擴展線下服務能力

電商其實也分了傳統電商和新興電商,傳統電商是我去砸流量,我去打補貼,贏來市場規模,贏來會員,我去資本市場上市,這是一個傳統電商的做法。不考慮利潤。天狗網上的店都有實體店,單品化、營銷方式、會員的互動方式都是O2O的,我們的宣傳陣地主要是線下為主,服務好我們現在的會員。所以我們不存在從廣告上引流量,提高成本的方式,我不需要,你引來了他也不一定是天狗的用戶。

天狗O2O的目的,是給線下商鋪擴展服務能力,不存在“線上線下打架”的問題。天狗的核心是為門店服務,強調提升門店的體驗性。天狗首先服務好自己的商戶,服務本地的用戶。大商集團本身就有一千多萬的會員,我激活其中一百萬就站穩腳跟了。

天狗現在的UV轉化率為30%,客單價500元。這是O2O的特點,傳統百貨店專櫃進去的人和實際買東西的人比例是多少?50%。我進到你這個專櫃,一半人會買東西,這是傳統的特點。但是客流很少,一天一兩百人,幾十人。網上鼠標一點離開的可能性太大,選擇面太大,所以轉化率1%、2%,這是很正常的。

我們就是這個特點,我是針對本來來線下購物的人。天狗的用戶基本上都是我們在大商店鋪和超市中的二維碼吸引來的,我們很少進行線上推廣。O2O一定要在移動端做,美團現在手機是主戰場,80%的交易量都在手機上,天狗就沒有PC端產品。天狗的用戶一定是線下為主,只要手機粘住了,天狗就可以長期為他提供服務。

天狗並不是說我要把大商做到北上廣,都來買我的百貨,那不現實,我不會改變線下的銷售模式,我給他增加更多的服務和價值。本地的消費會員要服務好,通過供應鏈的單品化打通,消費者可以得到一些實惠。我們不是和大的電商平臺競爭,本質上還是和其他百貨集團競爭,但是我用O2O的方式,一是打通供應鏈節省中間環節成本,二是提升用戶體驗和粘性,傳統百貨公司就沒有能力和我們競爭了。

例如我們的用戶可以提前在天狗APP上定好今天想買的菜,我們會把訂單送到每個小區門口,東北二三線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北上廣不一樣,他們定點下班,這種方式就可以很好的服務他們。

大商實體店就已經有了客流,你要充分利用好客流,服務好會員。把他們粘住,再打情感牌吸引更多的人來。大商有那麽多會員,那麽多客流,我把它線上化,1700億的銷售額,200多個門店,我們要做的就是連接好供應商,做好用戶體驗。

口碑傳播,專註東北人群體

其他大的電商他們建了這麽久,線上流量玩法已經很牛了,天狗怎麽進行競爭?大商門店主要集中在東北,我們依托於大商集團在東北的影響力,在東北的很多城市,幾乎所有人都去過大商。我們是通過東北人這個群體來開始做,讓他們為東北人代言。

比如你是東北人,你在北上廣打拼,你父母在家里,天狗網可以給你提供你幫你父母搶超市優惠的東西,讓你在遠方就可以幫家里人進行本地(東北)購物,通過大商的平臺可以盡孝心,維系親情。並且天狗網上還可以買到許多東北特產,在外的東北人都會有需求。

針對東北人群體,天狗網也在做東北土特產,有一些新招的網絡品牌它是可以全國發售的,它沒有地區性的限制,天生就是全國發售的。例如我們合作的北大荒的品牌就是全國發售,全國各地都有倉。

\(劉思軍)

大商集團做O2O的魄力與思考

大商非常有做O2O的魄力,對做O2O的思考也很深。天狗目前有100人,大商前期投資幾個億,我進集團就是的常務副總裁,擁有更多的改進權利。我們這個團隊也是用互聯網的形式搭建,大商的信息部歸天狗管,我們可以把天狗的技術團隊和原來的信息部做整合,不存在競爭,沒有競爭關系。

我們O2O系統未來不叫線上系統、線下系統,是大商的一體化系統。例如我們的單品數據管理系統,未來就能取代線下不是很先進的管理方式。會員體系也會被現有O2O模式革新。

我們本質上是為大商集團逐漸構建一個新的系統,這種受益對於大商集團將是長期和巨大的。
------------------------

O2O創業大潮將構建新商業文明,O2O創業者請加QQ群375798609交流,入群請註明公司-姓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35

張向東:三次創業,每個人血液中都會有一種DNA等待激活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30/148062.html

          張向東,1977年出生陜西。199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700(700BIKE.COM)聯合創始人、前NASDAQ上市公司久邦數碼聯合創始人&總裁中國城市自行車、騎行文化推動者。著有《短暫飛行》、《創業者對話創業者》、《我手機》(合著)。

       三次創業,他對信息技術發展有著深刻洞見。五大洲騎行, 他對世界始終保持求知與好奇心。他用創業豐富旅程 ,他用騎行壯美人生。

      以下是張向東騎行歸來在北京語言大學做的演講實錄:


\非常高興能夠在今天晚上和北語的朋友們來聊聊天,

  我和北語是有一個小故事的,你們想聽嗎?

  那是我讀大學的時候,認識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她是在北語讀書的一個學生,一個韓國人,我現在還記得他的名字,叫薛姬子。

  她比我大幾歲,那時候騙我,讓我叫她怒那(누나),其實我後來才知道是那姐姐的意思。她剛來中國的時候,一句漢語都不會講,就來到了北大,在路上隨便抓了個人,用磕磕絆絆的英語問:能不能給我介紹一個老師教漢語。她抓的不是我,而是我的一個同學,我同學告訴她說,我同屋的那個人語文特別好,也就是我。當然,中國人的中文都是挺好的。

  我見到她的時候,她剛好病了,我那時候就油然而生出了一種豪氣,我一定要幫助這個弱小的外國女孩子,她是這樣這樣孤苦伶仃的一個人。我免費教她漢語,所以每周都會來北語一次,那時候我就騎著自行車過來。

  我記得她在離開中國的時候,她問我最想去的國家是哪里,我回答說是意大利的威尼斯。

  現在我想想,她真的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因為她給自己的誌向是一畢業就離開自己的國家,只身來到中國,邊上學,邊打工,邊學語言。然後她計劃在中國待兩年的時間,學會中文之後就離開中國,再到另外一個不講英語,不講韓文,也不講漢語的地方再去學一門語言,並且去看一看這個國家。

  跟她告別不久後,我收到了一張她郵寄給我的明信片,地址竟是我最想去的城市——威尼斯。她的舉動看上去任性,但實際上是灑脫。雖然我們已經失去聯系了,但是我每次回到北語後,總會忍不住問一下自己,是不是還有曾經她那樣的勇氣。

  我希望自己對這個世界保持著好奇心。這是我和北語的一個小故事。

  你的人生都不需要別人去教

  我今天和大家的分享的題目是——騎行歸來。

  我這個人其實是很恨一件事情的,它就是好為人師,也就是總是和別人講人生道理。我覺得老師這個職業真的是“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他要麽就是非常職業化的人,要麽就真的是在學識、德行方面非常優秀的人。可我又何德何能呢。我認為,誰的人生都不需要別人去教。

  其實,我不太喜歡精英之類的名詞。我認為每個人的活法都很好,我不覺得一個人非要成為精英,精英這個詞或許把人的生活方式分了等級。我個人不太喜歡,希望你們不要介意。

  所以,我今天來跟大家講的是我的故事。我希望對你們有點參考意義。如果你能得到一點啟發,那我覺得就挺好;得不到啟發,你就當聽一個朋友或者是在路上萍水相逢的一個人隨便說說的話,不必那麽當真。

  先談談我的三次創業,之後再講三條對我來說比較重要的人生經驗。

  誰不曾與世界為敵

  我一共創業三次。

  剛畢業的時候我還很年輕,認為自己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生出來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大學剛剛畢業的時候,北京的出租車有三種。一種是一塊錢的面的,一種是一塊二的夏利,剩下的就是一塊六的桑塔納。我出門的時候只打一塊六的桑塔納。實際上我是鄉下出生的小孩,家里非常窮。你們不要覺得我有錢,是錢燒的。我是認為,只有那個才配得上我,因為我厲害嘛。我要改變世界,怎麽能夠打一塊錢的面的呢?那個時候,我的工資其實根本不高。所以,從中可以看出我的一種狀態,就是真的很狂妄自大。

  那個時候互聯網剛剛席卷中國,我們又是處在風暴的核心。比爾蓋茨剛剛出版了第一本書《未來之路》,認為信息技術就是要改變世界。之後Google、Yahoo相繼出現,那個時候認為這類行業這就是年輕人要做的事情,這就是我們的職業,還有什麽好想的呢,別的都和我們沒關系。

  之後,我就和另外兩個認為自己和我一樣聰明的人,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那個公司的名字叫“解決”。這個意思就是說,有一些問題必須要解決,但你們都搞不定,讓我們來。

  人在做事的時候,其實有的東西早就註定了,你當時的狀態已經決定了你不可能獲得什麽好的結果。這個公司沒過多久,我們就以一堆無用的代碼結束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我們幾個人在晚上兜里裝著二鍋頭,然後跑到辦公室附近的一個樓頂的籃球場上,喝著二鍋頭、打籃球、對抗,就是那種心理,發泄不出來的那種痛苦,其實自己想想有什麽痛苦的呢?就是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很厲害,結果在現實面前受了挫折罷了。有痛苦,那是理所應當的。

  在這個公司結束之後,我和很多人一樣選擇了“鴕鳥戰術”,藏起來,因為覺得自己失敗了,見不得人,之後就選擇離開北京。我用了一天的時間,上午決定我要走,下午就打包好。想換一個城市,換一個行業,換一個生活狀態,換一個圈子。然後,我就決定去廣州,當了20個月的記者,因為自己改變不了世界,我可以看著、學習別人去改變世界。

  2003年,我在廣州的時候,一個大學時期特別好的朋友來找我,他叫鄧裕強。他是一個非常有創業精神的人,非常聰明和敏銳,隨後他就看到了一個新的機會。他認為未來人們會主要通過手機來上網,你們聽到一點兒也不覺得驚訝是麽?因為你們現在每天都用手機來上網。但是在十年前,能用手機上網的人很少。

  然後,我和鄧裕強就創辦了我的上一家公司——久邦數碼。久邦數碼的故事其實也蠻長的,因為它有10年的歷史。這10年里這個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回看,我覺得自己就是信息化的一個縮影,我們第一次創業時的背景是PC互聯網,等到第二次創業時的背景就是移動數字化。那一次創業經歷了很多,變化也很多,這個公司跌跌撞撞,最後上市的時候,不是以最初首創免費模式的3G門戶網站,而是以我們全球的GO Launcher系列應用敲響了納斯達克的鐘聲。一年前,久幫數碼公司成為全球互聯網第一家上市公司。

  每個人血液中都會有一種DNA等待激活

  在2006年的時候,我開始了一個愛好,就是騎自行車。我最初騎自行車和大家是一樣的,沒有對它發生多大的深刻的理解。可是在2007年前後,我的第二次創業面臨的壓力非常大,而我又很喜歡旅行,希望能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去旅行。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叛逆期,做什麽事情只要和別人不同就會覺得很酷。那時,中國有飛行包,背包客也很流行,但我覺得那些很無聊。因為,我原來登山的時候去過一些地方,那個時候我就想我可以騎車去玩。因為選擇了自行車就自然想到了全球頂級賽事環法,於是就決定騎車去法國。經歷了這一次,我開始覺得騎自行車去那兒都很好,起碼有一百多個國家和法國一樣。

  不同的是,騎車之後,我遇見了那種一見鐘情的感覺。我覺得,“天吶,這個太適合我了。”後來,我和一個非常厲害的朋友聊天,他說“他特別羨慕我有一個愛好。每個人血液中都會有一種DNA,但是有的東西需要你像密碼一樣去激活它,自行車就是你的密碼,自行車就把你激活了。”我覺得他說的挺對的,那次騎車之後我就癡迷上了自行車。開始,我就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目標,因為我這個人做什麽都不喜歡給自己一個莫名奇妙的目標。

  我想五年騎遍五大洲,每個州都選擇一個最美的路線去騎一下。五年下來我可以去很多地方。我雖然比不上我的那些周圍世界的朋友,但是五大洲我至少去過。我就從那年開始,每年利用假期騎車去旅行。在亞洲中國青海湖騎過三次,還有一些城市,一些地方,澳洲,大洋洲,非洲等。

  我對自己的騎車之行感到很享受,感覺生活已經離不開自行車了。自行車已經深刻的進入我的腦海之中。後來我就認識了越來越多對自行車感興趣的人,而我又特別喜歡講自行車,天天說這個,別人在社交網也會和我聊這個。我有無數關於自行車的東西,我有一個書架專用來放關於自行車的書,我有14輛自行車,我有無數的頭盔,騎包,領帶。我去上市的時候說我想有一個自行車的領帶,然後我就收到了十幾條。我太喜歡這個東西了,這使得我開始去琢磨它,希望能為此做點什麽。而且,久邦數碼上市到一個新的階段,我看到我們的團隊都很厲害,覺得他們離開我也可以。

  我總有一個習慣,就是把自己與真實的環境隔開,留一個角度給自己。所以在久幫數碼上市的路上,我就在飛機上寫了一本書。同事們都很不理解我,說我每天要在路演講7到8個小時,還要在幾個時區里面飛來飛去,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怎麽還在飛機上寫東西。我這人就這麽奇怪。我記得有一個朋友和我說過,他說“如果有一件事情讓你忘了時間,那你就多花時間給它”。我覺得這個事情就是這樣,就像寫作,我不知道自己是喜歡寫作還是自行車,我分不清楚,我在路上寫啊寫,後來等到去年12月31日,我寫完了一本書叫《短暫飛行》,這本書記錄了我在騎行五大洲路上的一些思考。它對我來講就像一個總結。

  說起來2013年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因為我原來讀書的時候有三個願望,第一個是能寫一本書,在2013年我寫完了。我剛剛畢業的時候有一個願望就是在36歲之前能有一個上市公司,2013年我剛好36歲,然後我還希望我能夠去環遊世界,我雖然沒有去環遊世界,但是五大洲我都去過。在去年我就像心願達成了一樣。但是人都會不一樣,等到你走到一個階段的時候,你對生活的態度或者期望就會不一樣。原來的期望是非常的具體,我要出書,我要一個上市公司,但是現在我不這樣想了。

  我不想白白愛過自行車

  我認為一個人真愛一個東西,唯一的方式就是為它付諸實踐。自行車對我來說太重要了。我就是想把我的時間花在我真心熱愛的東西上,比如自行車,我想為它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在跟搭檔溝通並得到他的支持後,也希望把我的想法分享給所有友。就這樣,一個月前,寫了一封公開信,我的標題就是“我不想白白愛過自行車”。

  自行車一共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我打算讓它因為我而變得有點不同。我決定加入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是我們幾個朋友都因為特別喜歡自行車而認識的,我們經常在一起琢磨,我說我們可以加入進來,做出更好的自行車,我們要做對於自行車有貢獻的一幫人。但這個事情才剛剛開始,你們現在什麽都看不到。但可以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做的自行車是所有人都能買的到的,而且它的性能很好,它會很漂亮,很幹凈,而且還很安全,小偷不敢來偷,因為它是聯網的。

  我總覺得,人來到世界上會慢慢積攢一些能量,那麽這些能量你需要用在一些有價值的事情上。你有過一些經歷後,你對一些事的看法就會不一樣。當然也許再過幾年,當你回頭看今天的你時你又會覺得不一樣,我不關心幾年後我怎麽看我,但是現在往前看,我認為我非常樂意把我的時間用這樣的方式去用盡。

  對這個世界始終保持好奇心

  我經歷過你們這個時候,進入大學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上的專業和學的課有什麽用,也不知道自己下了課之後在圖書館,自習室,或在電腦前面,手機上花費的時間,都在學些什麽東西,不知道自己離開校門之後前往哪個公司去上班,從事什麽職業,在哪個個城市生活。我和你們都差不多。但是我想講三點,那對於我來說覺得很重要,希望對你們有點啟發。

  第一個就是有一點好奇心。

  什麽是好奇心?你覺得你對什麽好奇?原來我拍照,對拍照有一點小興趣,大學時也會拍照,那個時候我認識一個中國非常有名的攝影師,他年少有為,現在在德國非常有名。他認為拍照的關鍵是你要像一個外國人剛剛抵達中國時那樣去拍照。我不知道你們聽得懂這句話麽?當我在外國的時候,我也是外國人,我就覺得吃的東西都很有意思,他們怎麽用勺子吃而不是用筷子吃;而且喝的東西也很奇怪,味道怎麽怪怪的,為什麽住的房子是這樣的?為什麽他們的葡萄酒是用那樣的瓶子裝呢?這就是好奇心。好奇心不是你光覺得好奇,你應該去了解它。

  1931年的時候,有一個叫潘德明的人,他從上海出發騎自行車去環遊世界。1937年7月6日,他回到了上海。在他走過的那幾年里,一路收到了無數名人的關註。回到中國後的第二天,抗日戰爭爆發了,一個看遍了世界的人,回來之後卻英雄無用武之地。他在路上,曾經想報效中國,但沒有機會。所以他加入了聯合國賑災救所,他用他的外語能力去幫助賑災。但在文革期間,因為出身他沒辦法去獲得更好的工作,包括他的孩子都上不了大學。到1976年,文革結束時,他聽說四人幫被抓了,認為生活馬上能變得好起來,老爺子一高興喝了幾杯酒,結果心臟病猝發去世了。

  這樣一個被時代的浪潮席卷著,本來有傳奇人生的一個人,就這麽結束了生命,我覺得很遺憾。在某一年的一天,他的孫子跟我聊天,我聽了很多關於他的故事。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給我看他爺爺在出發前背的一本書,叫《名人留墨記》,那個時候他很喜歡讓名人給他簽字。在這個《名人留墨記》的前面,我看到了一段話,突然讓我明白他的人生有沒有在這個大時代里面被席卷是無關緊要的,因為他曾經有著那麽旺盛的好奇心。

  這段話這麽寫的:“德明此行,將以世界為我的大學校,將以親生經歷為我的學習方法,以風霜雨雪、炎炎烈日為我的獎學金。”這是什麽,這叫好奇心,我們很多人會說畢業旅行是為了療傷。但是畢業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一件事情是我多久能掙到第一個房子,我能不能考上公務員,這樣想的就是沒有好奇心的人。我們生活在如此大的世界里,外面還有廣闊的宇宙,我們在年紀最輕的時候,就把好奇心給扼殺掉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就是一座房子,就是希望我們戀愛的時候能夠圓滿順利。我想起潘德明先生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很慚愧,這個世界有那麽有趣並且讓人好奇的地方,而我們卻留在原地。這也讓我想起了薛姬子,我認為她很棒,我相信她一定會有非常好的人生。因為她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所以一個她能夠在年輕的時候,在不懂一句中文的情況下來到中國,也能夠在她不懂一句意大利語的時候,去了意大利。而這僅僅因為是很隨便的問我你想去哪里,“你想去意大利,好,那我先去,替你去意大利。”這是她的明信片給我寫下的話:“現在,我在你的意大利。”

  第二個我想談的,就是要有幾個好習慣。

  什麽是習慣?我記得原來有個數學家講過:人一定要養成幾個好習慣。人千萬不要養成不養成好習慣的這個壞習慣。我希望大家回去想一想自己有什麽好習慣。如果你每天為一件事情付出一小時,那麽在某些方面的積攢就可能會比別人多一些。隨著年紀不斷增加,我認為我的記性沒有以前那麽好,所以我最近不那麽依賴於記性,我開始做筆記。看到一本書中的佳句時,我就記下來。

  我在生活中還有一個好習慣可以和大家分享,它就是鍛煉。經常有人和我說:“張向東,你創業不錯。血本無歸過,但公司也上市過,你現在又在創業,已經是個連環創業家了。對於創業,你有什麽好建議嗎。”我說有,就是鍛煉身體。身體一定要好,因為最後都是拼體力,我每天早上都會花半個小時做運動,讓你知道你的身體是存在的。如果你一直堅持下去,五年之後,身體確實會比以前好一些。鍛煉身體是你做事的一個基礎,有很多關於健康的格言,比如健康第一。但是你背了再多的格言,也比不上鍛煉身體的這一個好習慣。你是否願意每天花些時間去鍛煉,比如騎自行車,我是能夠騎自行車的時候一定會去騎自行車。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的想一想自己有什麽好習慣,在年輕的時候養成的習慣才能真正的成為習慣,等到你年紀大的時候才開始養成習慣,已經沒有什麽效果了。

  第三點就是全部的熱愛。

  在路上的時候,有朋友還會問我關於招聘的事情。其實我原來在久邦數碼的時候,就不再負責招聘了,或者說不再自己去確定一個人的去和留了。為什麽?第一個是從管理的效率上來說,誰用人,誰招人。因為久邦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所以我不會直接的去管人。另外一個是,我害怕和大學生見面,因為我曾經經歷過一次招聘,對大學生有些失望。我曾問過幾個大學生,你有什麽特別喜歡的東西嗎,一般的人都會說有,包括簡歷上也會寫很多,比如音樂,閱讀。喜歡什麽歌曲?最近流行什麽歌就聽什麽歌,喜歡什麽書?排行榜上是什麽書就看什麽書。這個叫喜歡。我也不是討厭這個回答,因為大多數人都是這樣。但是問題是,如果你和大多數人都一樣,在所有的事情上和所有人保持同樣的深度,那麽從競爭的方面來說,你就會變得可有可無。

  什麽是熱愛?你們可以試一下站在泳池邊上,跳下泳池的那一瞬間。這是一種讓你完全投入,把全身心交給它的狀態。這就叫熱愛。我希望你們想一想,有沒有一件事情,讓你願意做出這樣的付出,或者你願不願意為某一件事情作出這樣的付出。

  我曾經寫過一句話:當你全身心的熱愛某項事物的時候,你才能學會去愛這個世界。自行車對於我來說,就有這樣的意義。

  我現在打算把我的時間和走到如今人生中僅存的一點創造力全部交付給自行車。這就是我對自行車的熱愛的表達。當然,你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尋找到這個熱愛。你們選擇了這個專業,也會熱愛它。你們的老師讓我講一講信息科學的前景,我也樂意講,因為這是我的專業。我們到了今天,去理解這個世界的新的方式,或者說最根本的方式就是信息技術。不管你做什麽,做商務、管理、生產等,都與信息技術相關。可是我也知道你們不一定會圍繞它去工作。我的大學同學們從事本科專業的也只有幾個人而已。這也很正常,但你要做好準備,也就是打算用一些時間去找到你的熱愛,那個熱愛讓你覺得你要為它付出生命的全部,也就是找到真愛,去做一份你真正熱愛的事業。

  我在演講的最後都會提到環保這個話題。我認為環保就是一種節制,是一種自我的約束。你們可以註意到我來的時候是帶自己的水杯;我在外面時,也盡可能的不喝瓶裝水;出差的時候會自帶洗漱用品,我希望你們也能夠這樣,每一個都都應該有環保意識。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貨幣互換難人民幣國際化“引擎”等待激活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713

 

自2008年12月以來,中國央行已經跟28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簽署了總額近3萬億元人民幣的央行貨幣互換協議。 (東方IC/圖)

自2008年12月以來,中國央行已經跟28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簽署了總額近3萬億元人民幣的央行貨幣互換協議,但理想中的貨幣互換貿易模式,現實中依然面臨諸多“看不見的門檻”。

協議“落地”難

本應為企業跨境貿易提供規避匯率風險服務的貨幣互換協議,卻遲遲無法“落地”。

“自從盧布暴跌以來,我們在俄羅斯的訂單基本上停止了。”廣州某汽車電子產品出口企業董事長張女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隨著盧布匯率的急跌,開始還能勉強用高價換取美元進口產品的俄羅斯客戶,不久後便告訴她,由於政策限制購買美元,他們已經無法繼續支付余下的訂單貨款。

就在這時,張女士獲悉中俄續簽了高達1500億元人民幣額度的央行貨幣互換協議,“這個政策對我們的俄羅斯客戶實在太好了,我趕緊讓他們去咨詢當地銀行”。

按張女士理解,如果俄羅斯客戶可以通過貨幣互換跟中國企業進行人民幣結算貿易,不但消除了盧布暴跌所帶來的匯率風險,中國企業在當地的市場占有率也將進一步擴大。

但令她失望的是,“國內銀行的流程太複雜,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沒有精力去應付”。而據她所知,俄羅斯那邊的互換交易流程更複雜,“客戶也操作不了”。

為張女士帶來希望和煩惱的中俄央行貨幣互換協議,只是近年來中國央行所簽下的一系列大規模貨幣互換協議之一:據央行網站1月20日發布的聲明顯示,自2008年12月以來,中國央行已經跟香港、韓國、俄羅斯等28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簽署了總額近3萬億元人民幣的央行貨幣互換協議。其中僅在2014年新簽和續簽的貨幣互換金額即高達1.27萬億元人民幣。

按照央行官方解釋,通過貨幣互換協議支持,出口企業“可以在跨境貿易中獲得以本國貨幣計價的貨款,可以有效地規避匯率風險並降低匯兌費用”。

在這一貿易模式下,張女士即可直接以人民幣向對方報價並在發貨後收到人民幣貨款;俄羅斯客戶則可按貨幣互換協議匯率將人民幣價格轉換為盧布金額,並直接以盧布支付。

換句話說,貨幣互換協議變成了跨境貿易結算中的“貨幣轉換器”,貿易雙方無需再將本國貨幣兌換成美元以完成交易。

理論上,這一互換機制不僅避免了貿易雙方在兌換美元時的匯率風險並降低了匯兌費用,而且在俄羅斯因歐美制裁而出現美元短缺時,更能夠成為支撐雙方直接以本國貨幣繼續貿易的“貨幣橋梁”。

然而南方周末記者在實際采訪中發現,這一理想中的貨幣互換貿易模式,在實際操作中卻依然面臨著諸多“看不見的門檻”。

“我們沒有做過貨幣互換下的人民幣結算業務。”深圳某股份制銀行中心支行負責人在電話中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銀行在國際貿易業務中主要還是境內結售匯的業務,即通過境外支行或合作銀行支付外匯,然後通過境內銀行體系進行人民幣結售匯。

該人士表示,雖然央行有關於貨幣互換下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政策,但具體操作還需要很多環節,“比如當地清算行的設立,商業銀行內部也需要設置相應的機構和操作流程”,在交易規模不大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從成本收益角度考慮,沒有很大的動力去推動這一機制。

“空轉”的引擎

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三大“引擎”中,央行貨幣互換協議這一引擎長期“空轉”。

“目前只有香港、新加坡和韓國使用過貨幣互換協議。”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意味著央行簽訂的大量貨幣互換協議仍然處於“休眠狀態”。

近年來專註於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研究的張明認為,跨境貿易的人民幣結算、離岸人民幣市場和央行貨幣互換協議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三大“引擎”。

“央行貨幣互換協議主要是為跨境貿易結算和人民幣離岸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和補充。”在張明看來,與前兩者近年來突飛猛進的發展相比,央行貨幣互換協議還未能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央行數據顯示,自2009年中國政府開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來,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從2009年的35.8億元,劇增至2014年的9.95萬億元(約合1.6萬億美元),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

與此同時,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存款規模則從2009年中的500多億元人民幣,迅速增長至2014年11月底的9700多億元。

與前兩者的增長規模相比,央行貨幣互換協議的簽訂規模增長毫不遜色:從2007年底195億美元的協議規模,增長到2010年的8035億元人民幣,再迅速增加到2014年底近3萬億元的規模。

然而從實際效應來看,中國央行所簽訂的一系列貨幣互換協議,絕大多數還只是合同文本中的“意向性承諾”,尚未對人民幣國際化帶來實際的推動效應。

這就仿如在“人民幣國際化”這架龐大的國際航班中,真正運轉的只有跨境貿易結算和人民幣離岸市場兩個引擎,而另一個同樣規模巨大的引擎卻長期處於“空轉”狀態,難以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真正的動力。

這一“引擎空轉”的狀態也引起了當局關註,在2014年12月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孫國鋒發表的《資本輸出: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選擇》一文中,明確提出要“鼓勵境外當局使用互換項下人民幣資金”。

張明認為協議的“激活”還需要更多的現實需求和金融市場條件的配合。

“從啟用協議的三個地區來看,它們的共同特征就是金融體系比較發達。”張明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由於貨幣互換協議的具體使用涉及大量的金融貨幣制度安排以及風險對沖管理,因此金融體系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能夠提供比較好的市場化機制對接。

張明的這一判斷得到了中資企業海外高管的印證:在過去十多年里走過了歐亞非四十多個國家的一位華為公司國際業務負責人看來,許多真正需要用人民幣支付結算功能的國家和地區,往往恰好缺乏相應的市場化機制與金融體系支撐。

“華為從國際化之初就有采用其他貨幣結算的情況,現在仍然有一些項目采用當地貨幣結算。”該人士表示,這些項目一般在“匯困國家”。

“匯困國家”由於市場經濟不發達,因此常常出現外匯管制和外匯匱乏的情況,因此更有動力去使用人民幣互換協議等機制去擴大其國際貿易能力。但與此同時,這些國家和地區由於缺乏獨立的金融與貨幣管理能力,金融市場和匯率波動極大,在對外貿易中不得不依賴於其他國際貨幣。

這也正是中國央行在早期貨幣互換協議“落地”努力中所遭遇的尷尬:在“一對一”的貨幣互換模式下,真正需要人民幣支付結算的國家和地區,往往缺乏支撐這一互換協議運作的金融體系和金融能力;而具備相應能力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又更傾向於使用市場中已有的國際貨幣。

比如貨幣互換操作中必須通過清算機制與商業銀行對接,但在中資銀行未能在當地開設支行業務的情況下,本國銀行體系無法承擔人民幣清算功能。

角色之變

從應急救助性質的宏觀流動性管理工具,到跨境貿易中的新型融資渠道,中國央行在創造性地改造傳統貨幣互換協議功能的同時,也在探索著未來的國際金融新格局。

與張明等研究人士將央行貨幣互換協議視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三大“引擎”之一不同的是,更多市場人士並不看好貨幣互換協議在微觀商業領域內的實際功能。

“貨幣互換協議機制下的錢是用來救命的。”香港某私募基金執行董事向南方周末記者表述的這一觀點,亦是傳統貨幣金融學理論中的主流看法:被稱為“央行流動性互換”的貨幣互換協議是某種應急避險式的宏觀流動性管理工具。

所謂“救命”,是指國家或地區遭遇金融危機或資本外流之時,外匯儲備急劇下跌並影響到其國際貿易支付時,可以通過貨幣互換協議以本國貨幣為“抵押”,向協議國借入美元等國際貨幣,並在流動性危機解除後償還相關借款。

“過去的央行貨幣互換協議確實是為解決危機爆發時的短期流動性短缺。”張明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這種危機救助性質的互換協議大多以美元作為計價貨幣,比如中國在亞洲金融風暴後與東盟多國簽訂的《清邁協議》系列。

但他向南方周末記者強調,在2008年國際金融風暴之後,中國央行所簽訂的一系列貨幣互換協議均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在人民幣並非國際流通貨幣的情況下,這種本幣互換協議,對解決協議國以美元為主的國際流動性短缺並無太大幫助,其功能主要是為了使用對方貨幣進行常規貿易和投資使用。

“雖然同樣叫做央行貨幣互換協議,但是用美元計價的協議和用人民幣計價的協議,其實完全不同。”在張明看來,中國央行近年所大規模簽訂的人民幣互換協議,其實質是某種基於人民幣國際化的現實需要而創設的“新型金融工具”。

這一新型金融工具的創設,是為了解決人民幣國際化路徑中一個難以克服的挑戰:在資本項目管制和貨幣不能自由兌換的情況下,如何讓人民幣成為真正的“國際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選擇是:在逐步開放國內金融和資本市場的同時,以跨境貿易和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形式建立起人民幣的“境外市場”,並以央行貨幣互換的形式,為這一“體外循環”的人民幣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和補充。

正是因為這一不同於傳統角色的“功能創新”,使得央行所簽訂的貨幣互換協議不能僅滿足於過去“危機救助”的被動角色,而必須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國際金融體系的常規運作機制。

但要想達到這一目標,中國政府和央行還需要推動包括離岸人民幣市場在內的一系列新市場機制的建設,才能最終“打通”國際金融體系內的“人民幣經脈”,為貨幣互換協議功能的最終“激活”創造條件。

在這一過程中,香港的離岸市場運作經驗最值得借鑒。

離岸市場新機制

這些新設立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在早期發展階段,很可能成為央行貨幣互換協議的新“客戶”。

“東南亞的很多國家都跟中國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但是它們沒有動用過協議,也基本上都跟中國實現了人民幣的跨境貿易結算。”在招銀國際(香港)投資董事鄭磊看來,其中的關鍵原因就在於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存在。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多年來便扮演著內地與亞洲各國貿易和資本流動“中轉站”的角色,各國企業無需動用貨幣互換機制,便可以在香港市場中獲得貿易結算所需的人民幣。

在這一市場機制下,各國企業的人民幣需求最終都反映到了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供需變化中,“由於進口和出口款項的對沖,因此即使貿易結算規模很大,市場清算後的人民幣需求缺口其實並不大。”鄭磊表示,只有在出現短期需求劇增的市場沖擊下,香港市場才需要動用貨幣互換機制以進行流動性補充。

張明團隊的研究顯示,2009年以來人民幣貿易結算規模累計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但其中80%以上的跨境支付來自香港地區。在鄭磊看來,這恰好說明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人民幣離岸市場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跟中國的人民幣貿易結算可能會有幾種形式,”多年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鄭磊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一種是類似油氣合作與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這樣的大型項目,可以通過高層政策安排直接啟動貨幣互換協議並進行結算;二是在中俄邊貿的常規貿易中,可以依托於日常使用實現人民幣結算;三是大量內陸城市的企業間貿易,可以通過香港這樣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或者內地自貿區這樣的“境內離岸人民幣市場”進行跨境貿易的結算和交易。

作為跨境貿易結算的關鍵環節,完善的人民幣離岸清算機制也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核心機制。

南方周末記者在采訪中獲悉,2009年人民銀行深圳支行對俄羅斯的首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正是通過香港市場中的人民幣清算行中銀香港所實現的。

“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高速發展,正是因為中銀香港很早就作為香港人民幣市場的清算行,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市場清算機制,。”張明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由於市場中的金融產品創設、投資和交易結算都需要通過市場清算機制來提供人民幣流動性,可以說清算機制就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心臟”。

而央行在過去一年中的政策變化,充分顯示出了對離岸人民幣市場及相關清算機制建設的重視:1月22日央行宣布,與瑞士國家銀行簽署合作備忘錄,就在瑞士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有關事宜達成一致。

2014年以來,央行與德意誌聯邦銀行、英格蘭銀行、韓國銀行、加拿大銀行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等十多個國家與地區央行簽訂了清算安排備忘錄,並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首爾和悉尼等多個城市設立了以中資銀行境外支行為主體的14個人民幣離岸清算中心。

境外人民幣清算中心的密集設立,意味著以人民幣清算機制為核心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網絡”正在迅速擴大。

這些新設立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在早期發展階段,很可能成為央行貨幣互換協議的新“客戶”,並通過互換協議所獲得的人民幣流動性來推動和完善周邊地區的人民幣貿易和投融資結算服務。

“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才剛剛開始。”在采訪過程中,多位被訪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強調,這個階段沒有必要過分追求人民幣境外流通的規模增長,更應關註的是離岸人民幣市場服務功能的完善和市場風險的控制。


陳德霖分化樓市 激活炒家 趕絕用家

2015-03-05  NM  
 

 

這個政府,總要和全港想安居樂業的市民作對。市民呻買樓難,政府話:「買唔到樓,咪唔好買囉!」

上週五,金管局突然出招,將樓價七百萬以下的自用物業,最高按揭成數由七成降至六成,又把第二套房及各類非自用物業,按揭貸款的供款與入息比率,由現時五成下調至四成。新措施旨在控制金融體系風險,並壓抑市場需求,但亦正正趕絕一班真正用家。

上車換樓客突然要多付一成首期,市民怨聲載道,埋怨殺錯良民,買樓變得不可能。真正得益的,是一班因樓價繼續升值、肥到襪都著唔落的有錢炒家,內地客近月更有回歸之勢。畸形的樓市政策,有錢人繼續享受資產升值的財富效應,窮人繼續含忍。辣招無力壓樓市

10/2009年

$2,000萬以上物業按揭成數收緊至60%。

8/2010年

政府九招遏炒風,包括收緊豪宅貸款上限,$1,200萬或以上豪宅,按揭成數由70%降至60%,以及禁止一手樓花「摩貨」轉讓,並發展啟德等增加單位供應。

11/2010年

首度推出「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六個月內轉手徵15%印花稅等。

6/2011年

$1,000萬以上物業按揭成數收緊至50%。

9/2012年

已擁有一項或以上按揭,再申請按揭,供款入息比率上限由50%降至40%。

10/2012年

推出加強版額外印花稅(SSD 2),將印花稅適用期由兩年延至三年,首半年轉手稅率由15%加至20%;又推出「買家印花稅(BSD)」,對非香港永久居民與用本地及海外公民名義買入住宅,一律徵收15%買家印花稅。

2/2013年

銀行壓力測試假設利率回升2%至3%。樓價$450萬以上只可承造最多80%按揭;並推出「雙倍印花稅(DSD)」,把樓宇買賣印花稅率全面增加一倍,最高稅率由樓價4.25%加至8.5%。

2/2015年(最新)

$700萬以下,按揭由過去60%至70%按揭成數,一律降至60%。購買第二套房,不管是否自用,供款入息比率由50%降至40%;非自用住宅及工商單位,供款與收入比率一律定為40%。

辣招推出後,記者即時到集中細價樓的沙田第一城感受市場氣氛,代理行經紀都牙痛咁聲:「政府有無諗過,會令幾多人無飯開,製造失業大軍!」當晚的確有不少準買家「心急入市」,務求借足七成,故即晚完成交易。不過更多的人,卻因此招而大失預算,要重新部署。例如在翌日,只能在另一細價盤荃灣中心地產鋪「徘徊」的Cherry夫婦。Cherry原本打算生小孩後便入市,但措施令他們的買樓計劃告吹。她激動地說:「如果呢個政策係為咗打擊一班炒樓嘅人,我可以講,而家係打壓埋我哋呢班真心想買樓自住嘅人!」

用家計唔到數

上週五,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突然召開記者會,宣布又再出招,是為○九年以來第七輪招數。當中主要為:七百萬元以下自用單位,可借按揭成數上限,由七成一律下降至六成;購買第二套房,不論是否自住,供款入息比率由五成降至四成;及非自用住宅及工商單位,供款與收入比率一律定為四成等。眾多招數中,以收緊七百萬元以下按揭成數,帶來的反應最激;尤其後生一輩,在社交群組中媽聲四起,認為連累的是一眾無辜的自住用家。本刊一位記者的家姐個案,正好反映現實。記者的家姐區太,任職教師,與丈夫月入共四萬。○九年以近二百五十萬元,買入將軍澳新都城一期一個三百多呎單位。因為下個月女兒出世,正打算換大單位,但上週金管局出招,令她計唔到數,「BB未出世屋企已經唔夠住,淨係BB車、BB床、BB衫已經霸咗成個廳。之前睇啱一個五百呎單位,樓價六百萬。如果借足七成,首期要一百八十萬。而家收緊到只可借六成,即首期要二百四十萬。我層樓就算賣咗,最盡都只能套現二百萬!」按此,區太要想辦法湊足首期差價,不外乎向親友借、向財仔借,又或自己慢慢儲多兩三年,但不排除其間樓價仍再升。即使向外借首期湊夠,區太還要面對壓力測試一關。前年第六輪金管局措施,要求銀行壓力測試的假設利率,由兩釐升至三釐。區太現符合壓力測試要求,但這是假設她沒有任何其他債項。如果她借錢俾首期,分分鐘過唔到關!其實付經紀佣金及從價印花稅,她已要使二十四萬元。面對開支排山倒海,只是一名單純用家、並無投機心態的區太,人生計劃要再諗過。原本打算三年抱兩的她,現在生仔和買樓計劃都要「停一停,諗一諗」,「再睇定啲啦,呢個時候要俾多六十幾萬真係有啲吃力,逼啲住住先都要o架啦,唔再生住囉。」

首置都受影響

這類個案,其實比比皆是。計劃明年結婚的張小姐,首次置業,與男友已儲定近五十萬首期。因婚後要與奶奶同住,正在觀塘區物色四百呎單位,「而家四百呎單位都要五百萬,原本首置可以按足九成,兩個人供每月都啱啱好,唔超過供款入息比率,但而家收緊咗,我哋就要俾多五十萬首期喎!」原不計劃向屋企人借錢的張小姐,現在心大心細,「有邊個想麻煩屋企人?五十萬對我哋呢啲蟻民算好多,問佢哋借都未必借到。」她另一打算是買更細的單位,「唯有睇二、三百呎嘅樓啦,你都無得揀!」她大罵政府幫倒忙,「佢唔做好過做啦!出埋啲招數歧視窮人,財爺講到出口,叫你哋班窮人買唔到樓,就唔好買!點解可以咁刻薄?點解政府係要懲罰一班腳踏實地嘅人?」相反,對有實力的炒家來說,現時市況對他們最為有利,且應付得綽綽有餘。記者訪問多名投資者及學者意見,大都認為金管局的招數,一如既往,只會令成交大縮而樓價繼續向上。有樓揸手的投資者,只要將升值了的物業加按,隨時套現再買樓收租。例如元朗有十多層細價樓收租的陳先生,每層入市價由幾十萬至百多萬不等。他每年總租金收入便有百多、二百萬元,「升咗價嘅我會再借二按,套番啲錢再投資。而且嚟緊我會再加租,收到嘅錢更多。」出招前,他再以四百多萬買入YOHO TOWN一個單位,「如果銀行唔借嘅,我咪all cash俾晒,無咩影響。」

炒家綽綽有餘

事實上,過往政府針對大價樓的辣招,根本遏止不了樓價,價格愈升愈有。不借銀行,投資者仍有不少借錢渠道,當中包括俗稱財仔的財務公司。由於業主的磚頭夠保值,財仔都非常樂意借錢。本刊翻查土地註冊處資料,發現近年不少物業都有二、三、四按甚至更多記錄。例如持有火炭御龍山的趙姓業主,一○年以一千七百多萬元購入,其間先後向易還財務、新鴻基財務、借得易財務等借錢。計盡其未贖及已贖按揭,前前後後按揭次數竟達十五次,金額合共起碼三千萬元以上,物業就如一部提款機。加上全球放水,仍在低息環境,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認為,連同過往政府所出、扭曲樓市的招數,市場對物業的需求會持續爆發。「政府係用錯招,上年政府見中小型樓升勢顯著,就刻意打壓,其實今年豪宅先係升市火車頭!」他指各國貨幣貶值,不少有條件買家都傾向買豪宅來保值。「自上年歐央行印銀紙之後,豪宅交投明顯增加,價格仲愈升愈有,升幅明顯追上中小型樓。」百利保(617)執行董事范統亦指出,環球放水令豪宅需求上升,「我聽番啲經紀講,有趨勢見到內地客都回港買樓。之前DSD(雙倍印花稅)一出,一百個內地客即刻剩番十個,甚至無。而家有趨勢見大陸客返緊嚟。」

一手旺租盤更旺

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認為,金管局今次出招,是想向市場發放「政府做緊嘢」的訊息,「樓市升得好緊要,市場有訴求想政府出招壓抑樓價,咁最快又唔使立法會通過嘅招數,就係由金管局調整按揭,壓抑需求,就算樓價唔跌,至少唔好升咁快啦!」市場普遍預期,自住用家可能由二手市場,「被迫」轉投一手樓。黃良昇指:「今次嘅樓市干預會令二手樓供應更加少,發展商會以二按嚟吸引準買家。喺無得揀嘅情況下,會有唔少準業主寧願俾貴少少都會揀番一手樓。」他又警告,近期租盤不足情況已相當普遍,金管局推新辣招後,對租盤市場影響深遠。「新政策始終淘汰一班人出局。佢哋買唔起樓都會去租。喺呢幾年市場上租盤加速,追唔上需求,呢個問題今年會慢慢浮現出嚟,政府要小心應對。」金管局出招,令樓市呈兩極分化,激活炒家趕絕用家,真正唔做好過做!

財仔氾濫金管局加壓

近年樓市還有一個怪現象,就是財仔開得成行成市,大量承造樓宇按揭,取代了銀行部分角色,但最終其風險卻轉嫁了給銀行。根據記錄,自○九年起,財仔由三百間,在六年間升至今年的一千二百間,升幅達三倍,幾乎隔日就有一間新財仔開業!但金管局只監管銀行,警務處又只管放債人牌照,及有否違法行為。財仔的借貸規模及資金來源不受規管,形成一個未能掌握的樓市風險。

銀行不願call loan

而現時公屋及居屋有價,財仔活動更活躍。但問題是,承造一按的銀行,卻未必知業主再向財仔伸手借錢。前渣打銀行中國區行政總裁、現任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指,在現時制度下,銀行未必知道業主在財務公司做二、三、四按,「業主有責任要通知銀行,但實際上佢哋好少咁做,怕影響銀行對佢嘅按揭態度。銀行如果經常查資料庫,都會知道業主做咗二按,但銀行都好少咁做,因為有太多業務要做,好少有時間定時查。」而且查冊有一定成本,若業主還款能力良好,銀行根本不會call loan倒自己米。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上週五透露,目前財務公司按揭貸款規模八十億至九十億元,而本港銀行按揭貸款餘額約九千億元,佔市場不足百分之一。不過黃遠輝指,「如果業主做二、三、四按,係會令業主由優質債仔,變成劣質債仔。」而且財務公司息口貴,債仔還錢都自然會先還財仔,令銀行斷供風險上升,「銀行其實只想收錢,怕麻煩,你叫佢拎層樓去賣都有成本!」

企業債有問題

另外,亦有銀行借錢給財仔做生意,再由財仔借出按揭貸款或個人貸款。此類業務會歸入企業貸款(corporate loan),銀行不會在年報中公開具體數字。有業內人士指,「好似東亞銀行咁,佢按揭貸款增長好少,但整體貸款增長好多,有幾多係借咗俾財仔都無人知!」據金管局初步統計,銀行借給財務公司的樓宇相關貸款金額,約為二百五十億元。如果財仔出事,甚至倒閉,最終還不到債項,一樣牽連銀行。雖然規模細,萬一出事對銀行體系影響有限,但金管局仍要管理銀行在樓市下滑時,所可能承受的風險。而財仔應否同被監管,亦一直是市場焦點。「有啲財仔知個債仔有樓喺手,會向根本唔夠錢還嘅債仔提供私人貸款,到其時真係還唔到,就逼佢哋賣樓。」財仔呃債仔不斷借的招數,不外乎向債仔稱,可以較低息借出更大金額,來償還之前的債項;又或是以更高息借出小額數目,用以應急,「受害人」比比皆是,其中一個就是目不識丁的何婆婆。

以為好抵其實好貴

六十六歲的何婆婆,連買餸都經常計錯數,她居住在○二年以十五萬元購入的沙田博康邨單位,同年向中銀承造按揭。一三年她因應急欠下親戚八萬元,碰巧有財務公司(中潤)來電,為了盡快還債就把公屋按下。每月只還二千多元,婆婆卻不知道年息高達四十二釐,亦不清楚還款期為十年,還以為「好抵」。這樣計算,十年後的總還款額約二十五萬,比起本金八萬高出兩倍多。其間,另有一「好心」的財仔(尚誠)表示可提供較低息貸款,婆婆不敢告訴子女,獨自答允。她因此再簽下廿五萬元的「低息」貸款清還第一筆按揭。而所謂低息,其實是三十三點六釐。三個月後,尚誠再叫婆婆以同樣息口,借五十萬冚之前廿五萬元按揭。之後另一財仔(易還財務)再借出七十五萬元。到家人突然收到易還財務釘契通知書,他們才知婆婆的欠款連利息,總還款額高達一百九十八萬!財仔釘契,即是想逼業主賣樓,婆婆真係喊都無謂!記者翻查土地註冊處記錄,滿身財仔數的業主比比皆是,就如一個風險重重、未曾引爆的計時炸彈。

 

蘇寧國美迪信通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激活線下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25/151152.shtml

幾年過後,蘇寧、國美、迪信通,都交上了自己的變革答卷。如果說,前幾年是線下門店的暗黑時代,那麽2015年就是涅槃之年。

面對電商的沖擊,零售行業的領軍者開始嘗試不同的變革道路。與前幾年不同的是,除了全力布局線上,零售企業也在嘗試以體驗館、物流據點、優質產品服務、金融服務等形式,重新激活線下門店,因此出現了一股線下“回流”浪潮。

蘇寧:向體驗型門店轉型

“我們度過了艱難歷程。” 蘇寧董事長張近東最近參加了總理座談會,他在會上有點激動,說2014年對於蘇寧來說,是“彎道超越”,2015年,可算進入直道,要踩油門加速了。

2009年,蘇寧開始由一家傳統零售商向互聯網零售企業轉型。兩年後,蘇寧易購上線。

作為傳統零售企業,全國1600多家門店曾經是蘇寧最大的優勢,但在電商時代卻成為蘇寧進軍電商的最大包袱。

線上線下的“左右互博”,讓蘇寧內部分化成兩派。這期間蘇寧業績一度受挫,也曾飽受外界質疑。未來的出路、轉型的突圍,成為最大難題。

但張近東意識到,互聯網的趨勢已不可阻擋,趨勢取代優勢是任何一個企業都逃脫不了的宿命。

為了解決“左右互博”問題,蘇寧提出了線上線下同價戰略。這步棋,被譽為“顛覆行業的深度變革”。

線上線下同價後,蘇寧的線下門店明顯有了“回流趨勢”。線上主要優勢是低價和便捷,但有無法體驗、退貨麻煩等短板;同價之後,線下門店既可體驗產品,還能得到產品服務等的優勢開始凸顯,吸引消費者回流。  

同時,線上線下開始相互融合。蘇寧部分線下門店將陸續更名“蘇寧易購”。這也是蘇寧門店數年前從“蘇寧電器”去電器化變為“蘇寧”後,為了順應互聯網化發展的再次更名。

門店變化不僅僅局限於名稱,其經營範圍也大幅度調整。蘇寧在線上受到追捧的消費金融、海外購等都將植入門店。到那時,蘇寧的門店里將只有一半用來賣家電,另一半則是匯集吃喝玩樂的各種業態。

這步棋,蘇寧希望將線下門店打造為線上產品的體驗店和物流中轉站,並利用渠道激活金融產品,同時拉動線上銷售,保持雙線並進又相互促進。

張近東近期在一次座談會上提出,蘇寧未來的互聯網轉型道路是:一體、兩翼、三雲、四端,其中“兩翼”就是打造線上線下兩大開放平臺,線上是蘇寧雲平臺,線下是蘇寧雲店。

2015年是蘇寧“踩油門加速”的一年。張近東的理解是,不是簡單的傳統零售企業擁抱互聯網,而是用“互聯網+”的方式再造傳統零售業,向O2O深度融合發展。

國美:“造節運動”激活線下

低迷多年的國美,是否能在“互聯網+”時代找到自己的出路?

國美曾經對線上布局搖擺不定,導致錯過最佳發展期。國美電器網上商城早在2003年就已成立,在2010年並購庫巴網後,一直表現得動作遲緩。直到2012年,才下定決心將庫巴整合進“國美在線”。

當國美撩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時,電商的天下大勢已定,國美真的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線上失利後,這兩年國美的戰略重返線下,“回歸零售業本質”。國美激活線下門店的主要方式是:低價格造節運動、提升線下門店服務。

2015年上半年,國美著重打造了“黑色星期五”、“這三天屬於國美”、“萬人空巷搶格力”、“國美五一頭條”等多個大型營銷活動,線上線下同步進行。

在“黑色星期五”上,國美宣布全國1600多家國美、大中以及永樂門店全部“應戰”,玩得夠狠、夠辣,用的都是“恐怖低價,前所未見”等奪人眼球的標語。

其業績也算不俗。“黑色星期五”購物節期間,國美線下銷售額同比增長89.3%,在線交易額同比增長320%。

目前,國美線下門店幾乎每月都有特定主題的促銷活動。與此同時,國美加大打造線下門店的體驗式服務,比如一站式買單、全WiFi覆蓋等,並鼓勵用戶現場進行網上比價。

國美的戰略沒有另辟蹊徑的奇招,仍然以簡單粗暴的低價為噱頭,但確實帶來了線下門店人潮的“回流”。  

“零售大佬們也是時候帶領企業回歸零售本質了”,國美對外宣稱的口號中,似乎不屑於互聯網思維,而只追求商業本質。

價格戰無疑是消費者的福音,但對於商家來說,從來都只是攻城略地的手段,並非長久之計。國美的未來戰略和布局,仍需觀望。

迪信通:把手機賣場變成金融平臺

與蘇寧、國美相比,迪信通的變革更具顛覆性和想象力。其對標的對象是世界最大的手機零售連鎖品牌——手機倉庫(Carphone Warehouse)。

“手機倉庫”並非僅賣手機,其60%利潤來自金融服務。實際上,“手機倉庫”已成為一家保險公司。

2015年,迪信通邁出了革命性的一步:利用渠道,布局金融。迪信通此次的野心和改革力度,著實不可小覷。這預示著,迪信通的金融服務將成為未來其最大的利潤來源。

迪信通CFO冷建闖稱,迪信通的相關部署從2014年年底就已經開始。

2014年7月8日,迪信通上市晚宴。一直在迪信通門店進行線下分期付款業務的捷信代表,也到會場慶賀。迪信通董事長劉東海得知捷信每年在迪信通的業務量已經過億時,突然對冷建闖說,我們為什麽不自己幹呢?

就這樣,由冷建闖負責的金融部門成立。他們最先嘗試的是分期付款——迪信通與玖富、北銀、捷信合作,對方提供金融產品,迪信通利用渠道提供推廣服務,並要求所有門店的1萬多位店員,在交易過程中,三次以上提醒消費者可進行分期付款。

捷信對應推出“10-10-10”貸款產品,消費者只需在購買商品時支付10%的首付、每月還款10%、分10期還款。

迪信通的推介能力確實驚人,合作後單月交易額過億,超過了捷信一年的交易額。

原本沒有受到重視的零碎環節,居然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其結果也令迪信通高管們大為震驚。短短幾個月,迪信通手機分期付款業務就超越了國美、蘇寧。目前,通過分期售出的手機占其手機總銷量的10%。

迪信通對未來的想象遠不止於此,分期業務也只是迪信通布局金融業務的第一步棋。目前,迪信通正在申請消費金融、第三方支付、個人征信、商業保險和商業保理五大金融牌照。正如冷建闖所說,“牌照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布局的第二步是商業保險。迪信通與南非保險巨頭和德保險成立了合資公司,逐步推出了手機保險,比如碎屏險、失竊險等。

迪信通正在將線下渠道激活,門店未來將不再是個手機賣場,而是一個綜合的金融服務平臺。同時,迪信通的線上布局也在展開。冷建闖透露,未來迪信通將推出金融服務App,將線上平臺打通,相互配合,交替增長。

“金融方面的利潤已經占到迪信通利潤兩位數的百分比”。冷建闖希望增長曲線是“階梯式”的,每增長一段時間,就夯實一段時間。但如果“手機倉庫”是對標對象,迪信通將進行本質革新。

與蘇寧、國美一樣,迪信通也發覺,從去年開始線下實體店有“回暖”趨勢。它們不再僅僅是與電商進行血腥的價格戰,而是更加註重線上線下的協同發展,甚至推出線下專供商品,以回避線上廝殺。

門店,這個古老的商業載體,終於在“互聯網+”時代煥發出新的曙光。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奕,由王冀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威尼斯港務局主席:期待“海上絲路”激活威尼斯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1642.html

威尼斯港務局主席:期待“海上絲路”激活威尼斯港

一財網 潘寅茹 2015-12-06 18:50:00

離岸港口將分為兩個子項目,一個主打能源貨輪停靠點,一個主打集裝箱停靠點,兩者分別由4.2公里長的防波堤保護,將建在離岸8海里的地方。由於該區域水深20米,因此,可以容納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貨輪。

古絲綢之路終點的意大利威尼斯正期待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重新激活這個古老城市在海運貿易中的活力。

眾所周知,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意大利東北部的威尼斯“世間最美人造城市”的美譽,但作為港口城市的威尼斯依舊在全球經濟中掙紮。受制於腹地廣但水淺的地理環境,美景顯然還難以吸引超大型集裝箱貨船(ULCV)抵達威尼斯。

12月1~3日,威尼斯港務局主席保羅·科斯塔(Paolo Costa)一行到訪中國上海和寧波。他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高級海事論壇上介紹到,威尼斯港正在打造的“離岸陸上多端口港口系統”(VOMOPS)工程,希望這一工程能破解超大型集裝箱船只難以抵威尼斯港的困境。

科斯塔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強調,目前,這一構想計劃於2016年開始動工,將於2023年完工,“希望這一構想能夠提升該海域港口的整體吞吐能力,促進貿易發展。”科斯塔也非常歡迎中國企業參與威尼斯港的改造。“這是項混合投資,我們需要基建公司、物流操作中心,因此中意在這一領域的合作空間很大。”科斯塔說道。

科斯塔此行的另一重要任務就是與中方討論有關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意向。

威尼斯港務局主席保羅·科斯塔

威尼斯港尋求突破困境

作為威尼斯市前市長、也曾擔任過歐盟交通委員會主席的科斯塔很清楚,當前歐洲港口的低容量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來自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超大型船只貨運往來。而且,與其他世界重要港口,比如新加坡港和荷蘭的鹿特丹港相比,威尼斯港的貨運吞吐量非常有限,每年僅為45萬TEU(20英尺標準集裝箱,也稱國際標準箱單位)而前兩者分別為6000萬TEU和1200萬TEU。

“目前,從中國來的很多都是1.8萬TEU或者2萬TEU的集裝箱規模。而意大利現有港口很難接納如此超大規模的集裝箱貨輪。威尼斯港目前只能接納7000TEU規模的貨輪,”科斯塔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意大利海岸線上也沒有一個港口能複制中國天津港、上海港或者寧波港的規模。”

在科斯塔看來,當越來越多的來自中國的超大型貨輪途徑歐洲時,本就集商貿、旅遊功能於一體的威尼斯港沒有理由不分享“中國機遇”。因此,科斯塔一直有個雄心,希望擴大威尼斯港的貨輪接納能力,同時使得威尼斯港成為海運貿易從北亞得里亞海進口歐洲腹地的門戶。要實現這個心願,科斯塔寄希望於他反複提及的“離岸陸上多端口港口系統”。

“這一系統不僅能幫助意大利接納來自中國的巨型貨輪,也能挖掘從上海到威尼斯貨物航運方面最大的經濟潛力。”科斯塔告訴本報記者。

據科斯塔介紹,離岸港口將分為兩個子項目,一個主打能源貨輪停靠點,一個主打集裝箱停靠點,兩者分別由4.2公里長的防波堤保護,將建在離岸8海里的地方。由於該區域水深20米,因此,可以容納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貨輪。

離岸陸上多端口港口系統

連接陸上與海上端口的方式則是依靠創新式的半潛船(Semi-submersible Vessels),即通過本身壓載水的調整,把裝貨甲板潛入水中,以便將所要承運的特定貨物從指定位置浮入半潛船的裝貨甲板上,將貨物運到指定位置。威尼斯人稱這些半潛船為“Mama Vessel”。

“離岸港口系統,結合Mama Vessel的轉運,再加上目前4~5個岸上港口,接納巨型貨輪在威尼斯將不再是夢想。”科斯塔說道,“沒有繁忙港口業務的威尼斯將失去活力。這一系統將使得亞得里亞海再度成為國際貿易的中心。”

普華永道預計,該系統在建期間將給當地帶來943個就業崗位以及7.03億歐元的經濟效益。到2025年,將會產生1925個就業崗位。同時,激活威尼斯當地閑置的鐵路基建。當然,該系統的效益將不僅僅使威尼斯受益,還將振興北亞得里亞海地區。歐盟已對北亞得里亞海地區投入數百萬歐元研究,將其納入跨歐洲交通網絡。去年,北亞得里亞海地區的港口吞吐量為180萬TEU,僅為鹿特丹港的1/4。但是,借助“離岸陸上多端口港口系統”,北亞得里亞海地區的港口吞吐量在2023年將達到600萬TEU。

威尼斯港的“一帶一路”情結

當科斯塔和他的同事為了激活威尼斯港以及北亞得里亞海地區港口的活力,嘗試將“離岸陸上多端口港口系統”變為現實時,中國公布的“一帶一路”戰略又一次把威尼斯港和北亞得里亞海地區推向了矚目的焦點。“我們欣喜地發現,威尼斯港出現在中國官方公布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版圖中。”科斯塔在采訪中難掩興奮之情。

在他看來,這並不是偶然。“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就將北京與地中海相連,”科斯塔告訴記者,“馬可·波羅、利瑪竇的故事也為世人熟知。”今年夏天,科斯塔一行就與前去威尼斯港拜訪的中國寧波港代表團簽署諒解備忘錄,並將那次會面納入創建新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計劃中。

考慮到“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中,很多港口都希望從海運貿易中獲益,尤其在地中海區域,希臘的雅典、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均與意大利存在競爭關系,科斯塔並不害怕,“如何安全、高效地進入歐洲腹地才是關鍵所在。”

在他看來,在多條從中國到歐洲的船運貿易路線中,通過蘇伊士運河北上北亞得里亞海,經過威尼斯港,再由意大利內陸抵達歐洲腹地的方式是距離最短的路徑,相比繞道荷蘭的鹿特丹港口,能節省4~5天的時間。科斯塔指著歐洲地圖告訴本報記者,“當前,歐洲制造業從西部移向東部。威尼斯港距離歐洲的制造業重地最近。”

歐盟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意大利是歐洲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基建和高科技國家,意大利對中國出口排名第一的就是機械。科斯塔建議要把意大利、土耳其和希臘區別來看。“希臘完全沒有工業基礎,”科斯塔說道,“貿易的本質既要進口商品,也要出口商品。”

根據威尼斯港務局的預計,到2017年,意大利對非歐盟國家出口量將超過對歐盟區域內國家的出口;德國將於2019年達此目標,整個歐洲預計會在2026年。“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非歐盟市場正在急速擴張中,這就意味著海路的擴大,除了蘇伊士,還有亞非大陸將可通過亞得里亞海北部的威尼斯更便捷地抵達全歐。”科斯塔說道。

除了地理上的優勢,科斯塔還強調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氣候變暖的當前,從中國來的巨型貨輪通過北亞得里亞海抵達歐洲的話,不僅節省時間,還意味著更少的二氧化碳排放與更少的能耗。科斯塔表示,“從短期來看,有助於環境保護;從長期來看,走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是雙贏之舉。”

科斯塔相信,威尼斯港會因為“一帶一路”戰略在地中海地區變得更為重要。

編輯:方向明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