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遭德銀入稟追債逾億元第一天然6董事突「消失」

2008-12-17  AppleDaily


【本 報訊】第一天然食品(1076)前日被德意志銀行入稟高院,就提早終止一份美元利率掉期合約追討1.24億元。最離奇是第一天然前日亦停牌發出通告,寫明 「於公告日期,公司之董事會成員包括主席及執行董事楊宗龍,沒有非執行董事。」其餘六名董事突然「消失」。記者:高淑嫻

第一天然對上一份通告是在11月5日發出,董事名單包括楊宗龍、其子楊樂、女婿倪朝鵬及葉仕偉四名執董,黃之強、陸則堅及梁照誠3名獨立非執董。該公司基本上是一家人話事。楊樂是行政總裁。

一直無交代有董事辭任

該 公司之後一直沒有發出通告公佈有董事辭任,但本周一發出的停牌通告,指董事會成員「包括楊宗龍,並沒有非執行董事」。此事屬非同小可。第一,為何其他6名 董事突然消失;第二,《上市規則》規定每家上市公司至少有3位獨立非執董,但第一天然沒有非執董,可能違規。市場懷疑第一天然是否因為董事突然消失而停 牌。本報昨晚試圖致電楊宗龍查詢,但手機電話無人接聽。市場消息透露,近日有個別銀行代表到第一天然在港辦事處均「摸門釘」。根據年報,第一天然的主要往 來銀行是中信嘉華、建設銀行(939)、星展銀行、廈門國際及台新國際商業銀行。

有銀行代表「摸門釘」

該公司的中期業績報告 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止,有現金及現金等值物7.93億元(人民幣.下同),連同應收賬款3億元及存貨等,流動資產達11.7億元;非流動負債合共 1.73億元,包括銀行貸款6187萬元及可換股票據2356萬元。公司另有一筆來自衍生金融工具的負債,正是與德意志銀行簽訂的美元利率掉期合約。德意 志前日的入稟狀指出,兩者去年4月簽約,合約2012年到期,遇上違約風險,德意志可提早終止合約。第一天然收取1000萬美元,之後要向德意志付息,但 去年底支付首期息後,再沒有付息,德意志上月提早終止合約,現追討1593萬美元(1.24億港元)。楊宗龍為中國包裝(572)主席兼大股東楊宗旺的胞 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696

消失的飞机航线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8/HTML_8PG8N15DL3A7.html


“民航业是令国际贸易畅顺流通的血液和全球化的引擎。”国际航协理事长Giovanni Bisignani如是描述航空公司的重要性。

但 早于法航AF447航班的失事,在全球范围内,大量的飞机航线便已消失,而且更多的航线正在消减的边缘徘徊,这令国际航协不得不出面呼吁,各国政府需要意 识到,支持民航业渡过难关,对于维持国际贸易继续进行的重要性。“以伦敦至美国的航线为例,在过去,这被称为‘银行家航道’,而现在已经没有多少银行家 了。”Bisignani在6月8日说。

“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航空公司就一直在对运力进行激进削减,希望能提升今年的利润和收入,但运力的削减,未能与需求消失的速度同步。”穆迪评 级副总裁Jonathan Root对本报说。他透露,航空运输协会(ATA)预计今年6月1日至8月31日的美国民航乘客将减少7%,而穆迪预期非美国承运人将在夏季经历相若的客 流量跌幅。

北大西洋跨洋航线的消失,正是民航业为适应消失的需求,而不得不作出痛苦调整的写照。根据《airline business》(航空商业)杂志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将有21家航空公司取消多达43条跨北大西洋航线(欧洲来往北美,主要是美国的航线)。其 中,达美-西北航空将一口气削减10条航线(其同时也增加了5条新的跨洋航线,但仍净减少了5条航线),美大陆航空紧随其后,削减了5条航线,印度航空则 削减了4条航线。此外,包括爱尔兰航空、英国bmi航空、匈牙利航空、北欧航空在内的承运人尽管停飞的航线不多,但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洛杉矶、纽约、拉斯 维加斯、芝加哥等重要航点,令业界惊讶。

同时,得到苟延残喘的跨北大西洋航线,也面对航班密度将大大削减的惨淡现实。达美-西北航空与汉莎均显著削减了数条跨洋航线的密度,而法航、美航的部分航线,密度足足降低了50%。

虽 然仍有包括冰岛航空在内的公司,逆市抄底,获取其他对手退出的成熟市场,但来自《airline business》的数据显示,今年夏季美欧两地的承运人,每日将合共削减249个航班,可用客座公里数(ASK)按年大跌8%。这些临时运力调整措施还 很可能会延长执行期。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的分析师Uwe Weinreic就告诉本报,法荷航空的CEO Pierre-Henri Gourgeon此前指出,今年夏季的整体运力,将下调4.5%,而管理层已进一步确认,若情况继续恶化,“将在今年的冬季延长执行运力削减措施”。

Bisignani对此指出,就航空交通流量的下跌,最坏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了。“然而,我们仍未看到近期回暖的迹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5

瑕疵消失食十番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2692

千禧年左右開始在<<蘋果日報>>寫<英之見>, 每月收到稿費後, 習慣將稿費拿來買股票「擗埋一邊唔理」, 自制月供股票。不出出入入, 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證監會對於持牌人士私人戶口買賣的規定, 凡近期推介及客戶持有的股票, 幾乎不可能短打。另一個原因, 是自己錢不用每月mark-to-market。很多時公司的基本因素不斷改善, 但股價卻牛皮不前, 求速戰速賺的客戶, 難有耐性等到得成正果。自己顧自己,海闊天空得多。


自己有做「個人資產負債表(personal balance sheet)」習慣, 年底又要做功課。回顧10年的戰績, 得了些心得。先交代一下自己的戰績: 大敗之役當然是泰興光學跟東強電子, 灰飛煙滅後, 股票只能拿來收拾家中五貓的排泄物。長線回報令人失望的多是大股, 例如匯豐(5)、宏利(945)、恒生(11)和本地細股如富士高(927)和勝獅貨櫃(716)。回報不俗的有2元左右買的浙江滬杭甬(576), 幾毫子買的重鋼(1053)和5元買的中海油(883)。得意之作是0.9元買的葉氏化工(408), 11元買的永隆銀行和3.7元買的江西銅(358)。由於股票的特性是輸最多輸到零, 贏就可以「斷開計」, 一隻葉氏頂得住十隻東強, 現時拉匀計回報計遠跑贏指數。


檢討往績, 再次印證了自己之前在報紙寫過的一個想法: 

「太平軍將要入城,眾人商議去留,忽然柴九力主留低,『無錫愈亂愈好』,時局要亂,才是出頭的好機會,否則一世也被彭鏗所欺壓…其實投資市場中機會從來不缺,只是真正好的機會,表面上一定充滿瑕疵,而一個投資項目去到令人安心的境界的話,日後回報肯定一般,例如幾年前的匯控(0005),或者目前的豪宅。」


記得02-03年,正是香港工業股的黃金年代,中國入世,原材料價格及勞工成本偏低,完全是豬籠入水的格局。當時落廠考察,某上市公司CEO頗有喬峰的豪氣道:「D大陸股邊度得嘅?果D國企高層,咪係公務員,有鬼heart咩!仲有盤數都唔知真定假?我哋香港人公司就唔同,企業管治水平高,買咗瞓得著覺。」當時大部份H股是沒有「中國溢價」,普羅大眾覺得它們瑕疵密佈,連中移動(941)這種獨佔企業,也戒心重重。07年前長揸發達的大熱股票,是宏利(941)、匯控、長江(1)及和黃(13)等往績優良巨企,但最終投資回報率卻極為平平。反觀江西銅(358)、中國人壽(2628)和兗州煤業(1171)等瑕疵顯然易見的股票,當瑕疵隨著企業管治提升和宏觀環境改善,潛藏的優勢井噴,股東立刻怒吃十番滿胡。


想表達的重點:好公司並不恆等能提供絕好回報的股票,是為博大贏的另一要點。如果十年前想通,也許現在已經賺夠退休,不過遲諗通好過諗唔通。希望中國從外銷過渡到內需主導的年代,自己揸住的那堆草莽英雄,能夠鯤鵬展翅,「怒而飛,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56

“消失”的利润:国美非上市门店财务谜团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0/4NMDAwMDE5Njg4Nw.html

当黄光裕打出这张牌的时候,可能已经意识到,“非上市公司”是一把双刃剑。

这部分没有装入上市公司的门店共有372家,在黄光裕事发之前,一直是一枚进退自如的棋子——进可以在合适的时机注入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退可以以关联交易的形式,暂时游离在上市公司体外,无须做出任何财务披露。

现在,黄光裕用其作为对抗国美管理层的一个筹码,称如果即将到来的9·28股东大会不能支持其撤销陈晓职务等动议,就将终止非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

但这些上市之初就约定的关联交易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转移定价方式,并没有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有明确披露。这些关联交易的价格只能看到一句笼统的归纳,该价格是根据“市场公允价格及母集团毛利率”综合得出。这个“综合得出”的费用在2009年为2.3亿元左右。

且根据上市文件,双方结算方式有三个月到一个财年不等(有部分时间也没有披露),这个结算周期与上市公司、供应商之间的结算周期是否匹配,是否存在占款,也同样不为人所知。

此 外,非上市这个筹码本身的财务状况也一直犹如谜团。根据黄光裕家族代理人的披露,这部分门店在2010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共有96亿元,仅交给上市公司的 管理费用就达到2.3亿元。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去年针对所有国美非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显示,其2009年销售收入约为158亿元,6亿多利润,当年大股 东占款约20亿。而历年累计未分配利润总额为18亿元,大股东累计占款达到31亿元。

非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究竟如何?一旦9·28决出胜负,目前关联交易的定价是否还能延续?

31亿借款流向鹏润?

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称北京国美),其实是黄光裕零售王国的母体。

根据2004年上市之初的文件,北京国美剥离的资产包括天津国美、成都国美等在内的19家公司运营的22个城市的门店,一共作价4.75亿元注入上市公司。

在上市之后,北京国美依然掌握着所有的非上市门店。根据其新近对外宣布的数据,所有非上市门店数量相加共有372家,半年销售收入达到96亿元。

但这似乎并不是其财务状况的全部。根据本报记者了解的数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非上市公司所有资产所作的审计得出,所有非上市门店历年累计的未分配利润为18亿元左右,但作为大股东的鹏润投资就向其借款高达31亿元。

且31亿元应收大股东占款中有20亿发生在2009年,还不包括一些以“往来款”名义挪走的数额。

根据这份审计,非上市公司全部资产项中有8亿元左右的现金,6亿元左右的其他资产,25亿元库存,以及31亿元的“借款”。与此同时,银行贷款和应付款也已累计达到60亿元左右。

此前就有不少媒体猜测称,非上市公司曾经持续给鹏润地产输血,成为其大举拿地的资金来源。根据股权结构显示,北京国美和鹏润系关系密切。北京国美注册资本为2亿元,股东就来自鹏润系,分别是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占股85%,北京鹏泰投资有限公司占股15%。

此外,北京国美还与鹏泰投资互相持股。其中,北京国美持有北京鹏泰20%的股份(1000万元),北京鹏泰又持有北京国美15%的股份(3000万元)。

根 据郎咸平“解剖黄光裕国美电器资本运作三部曲”一文中的分析,对于零售业来说,其短期现金流量大,但利润较薄;而房地产需要长期沉淀资金,但一旦激活销 售,则可能立即获得较高利润。其推断,国美在上市前的利润暴涨,非常有可能是从房地产上得来的,即先将零售业的大额款项借给地产集团,再通过地产集团的利 润注入零售业。

在国美电器上市之后,零售业对于地产的支持依然不减,其中主要的资金支持一方面可能来自于黄光裕近百亿元的套现,另一方面则可能来自于非上市公司北京国美的持续输血。

但上述数据都没有体现在北京国美对政府部门的登记中--根据本报记者掌握的工商资料,北京国美2008年的销售收入为4885.97万元,利润为负3.13亿元,2007年的销售收入为1328万元,利润为负1.82亿元。

这个销售数字从2004年开始到2006年三年之间经历了大幅跳水--2004年的销售收入为32.14亿元,2005年为3.24亿元,2006年为1139万元,每次跳水幅度巨大。

由 于国美电器的借壳上市发生在2004年,所以第一次跳水可能与北京国美剥离大部分门店注入上市公司有关,较好理解。但第二次跳水发生在上市之后,彼时非上 市门店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也许还有增长)、行业利润率和销售费用率亦都没有发生较大变化,销售额缩水却至十分之一,几近消失。

有了解此事的财务人士解释称,这个情况可能是由于北京国美逐渐把资本下沉到下一级的平台,比如国美零售,慢慢把销售收入剥离出自身报表,“这也是保护母公司的通常做法”。

而资产和负债则一直保留在北京国美的财报中。根据已有的工商财务数据,北京国美的负债总额从2004年的11亿元左右逐年激增,直至2008年的47.91亿元。其资产总额也同比增长,从2004年的14.75亿元,增长至2008年的45.46亿元。

从 上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2009年度的审计数据中,还可以计算一项“应付账款周转率”(年销售成本除以平均应付账款),即衡量购进原材料开始,到付款完毕 止,所经历的速度,反映企业免费使用供货企业资金的能力。在这个比率的横向比较中,非上市公司年均应付账款周转为2.5次,而上市公司周转4次。

“根据这个比率,我们可以得出,非上市公司的账期比上市公司要长得多。也可以推算这个数字的成因,可能是同一个大股东利用上市公司为非上市公司平衡账期。”一位了解此事的财务人士分析说。

但黄光裕方面的代言人并不承认上述数据,其曾发声明称这些数据别有用心,并强调非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统一管理,不存在账期长短。

能否持续的关联交易?

在非上市公司的财务谜团中,另一项不明之处便是其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各种关联费用。

以上市时间为界,上市门店和非上市门店之间划分了各自的地盘。

目前在上市公司名下的“地盘”包括北京,天津,廊坊,重庆,成都,自贡,西安,昆明,深圳,福州,广州,武汉,沈阳,济南,淄博,青岛,潍坊,佛山,东莞,惠州,福清,中山这22个城市。非上市公司则握有上海、浙江省、黑龙江等区域。

借壳之初,双方用一个“不竞争承诺”界定了都以“国美”为名号经营的门店互相不竞争的关系。这个写入上市文件的承诺表述比较拗口,简言之便是上市公司和大股东黄光裕之间互相承诺,不在对方的地盘内,直接或者间接从事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的零售业务。

在这个“非竞争协议”之外,北京国美作为非上市公司主体,以关联交易的形式与上市公司签订了“总采购协议”、“总供应协议”、“采购服务协议”、“管理协议”、“影音产品柜台转租协议”、“北京租赁协议”等一系列协议。

在所有关联交易中,总采购协议和总供应协议仅仅是双方备货调控的财务工具,而采购服务协议和管理协议对上市公司产生直接的收益。

正是后两项关联交易,构成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的财务往来。这些财务往来在黄光裕依然控制上市公司之时,双方无碍。而一旦黄光裕和管理层发生分歧,这些关联交易的定价合理与否,一触即发。

其中,第一个“采购服务协议”发生在上市公司名下的附属公司天津国美电器物流公司和北京国美之间,由天津国美物流统一采购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货品。根据协议,天津物流将向北京国美收取的费用,是非上市公司销售收入(不包括增值税)的0.9%,每三个月收取一次。

第二个“采购服务协议”发生在北京国美下属公司国美电器零售有限公司与上市公司另一间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昆明恒达物流有限公司”之间。

在 上述协议之外,双方涉及费用往来的还有两份“管理协议”,第一份上市之初的管理协议签订的双方是北京国美和上市公司名下的附属公司天津国美商业管理咨询有 限公司。根据协议,若非上市公司的年度销售收入相等或者少于50亿元,则天津咨询收取0.75%的上市费用;若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则天津咨询收取 0.6%的费用。

另一份“管理协议”亦签订于2009年6月,签订双方为上市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济南万盛源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与国美零售公司。在两份管理协议中,涉及上市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务、财务服务、人力管理等诸多管理。

综上协议,2009年年报显示,非上市部分当年向上市公司缴纳采购服务费用、管理费用共为2.3亿元左右。

但这个2009年的支付额度和计算模式全部沿袭黄光裕时代签订的协议,并未说明0.9%、0.75%和0.6%三个费用比例的任何依据。那么,在目前双方纷争的情况下,这个关联交易的定价明年是否还能继续获得双方的认可存在未知。

如果关联交易真的终止,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就损失了每年2亿多港元的管理费用,但对于非上市门店,就很可能失去了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

如何取舍,是9·28无论出现哪种结果,双方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62

國泰集團大王子25年興落告白消失的首富

2011-1-3  TWM




《今周刊》撰寫過許多台灣首富的故事,但這一次,我們要談的不僅僅是首富的故事,而是曾為首富,卻遭逢人生巨變,從雲端跌落谷底,最後從大敗局中重生的過程。

你、我都不會是首富,但人生難免面臨困境,如何從困境中爬起?

國泰集團大王子蔡辰男,闊別25年後,還清債務,走出十信風暴,首度內心的告白。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楊卓翰

攝影‧吳東岳、林煒凱

如果,人生是一張損益表,到頭來,該如何結算盈虧?

得與失之間,其實很難用具體的財富數字來衡量。是擁有千億元的首富比較快樂?還是平凡如市井小民,可以自在地到市場買菜的人生比較恬適踏實?

從台灣首富到回歸平凡,其中的況味,全台灣只有一人可以回答。

曾是第一家族接班人

學習大隱隱於市的智慧

﹁今天螃蟹看起來不錯喔!﹂一大清早的濱江市場,人聲鼎沸,一個熟悉的身影站在海鮮攤前,和老闆討論著魚貨的品質。

二十五年前,他根本不可能有時間親自上市場買菜。

鎮日奔波在眾多事業體之間,從銀行、壽險、建設、塑膠、百貨到飯店,事業體幾乎橫跨食衣住行各個產業,當時他一日之內調度的資金,可以高達百億元。

在台灣的富豪們,還未開啟收藏藝術品風氣時,他的藝術品收藏已經多到必須設立一家美術館,才足以收藏。

他,曾是台灣第一家族接班人。

但一個踉蹌,讓他從雲端重重摔下;從走到哪裡都是眾人簇擁的大公子,一夕之間,家垮了、弟弟死了,個人負債一百多億元,還成為許多人眼中的爭議人物。

但就在一年多前,從債權銀行手上買下最後一筆七十餘億元的不良債權,所有的負債全數結清,算一算,整整花了二十五年時間還債。

二十五年,是一個人的人生最精華時光,他連本帶利,總共還給銀行一九二億元,清償本金大約一百餘億元的負債。從那一刻起,過往的漫天風浪歸零,人生重回原點。這一年,他七十歲,但人生卻有了新的起點。

他,是大名鼎鼎國泰集團創辦人蔡萬春的長子,昔日的首富之子,也是如今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的大堂哥。

他是蔡辰男。

失落的國泰集團嫡長子

「好久不見,蔡辰男!」不高的身形、略微胖碩的體態依舊,皮膚光亮,歲月似乎沒有在他臉上留下太多痕跡;笑口常開的開朗性格,走在市場裡與菜販打招呼的身 影,就像是尋常的鄰家伯伯,難以想像,在四分之一世紀之前,他是台灣首富的長公子,幾乎執掌台灣金融鎖鑰的國泰集團。

早已沒有當年首富的身段,但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位當年國泰大王子,似乎已放下所有世俗的眼光與牽絆。他一口答應我們的請求,坦然地帶著︽今周刊︾一行人,走進他每周必到訪的台北市濱江市場。

在人聲鼎沸的市集中,蔡辰男親手提菜,彎身挑魚,對各種食材的熟稔與掌握,完全不在專業廚師之下。只有當他從口袋中掏出一疊厚厚的鈔票付錢時,小心地解開用錦帶以﹁十﹂字的方式牢牢繫住的鈔票,才讓人又想起他當年的樣子。

對許多﹁七○後﹂的新世代而言,多半已對﹁蔡辰男﹂感到陌生。但在二十五年前,當媒體的報導提到﹁國泰蔡家﹂,指的不是如今的國泰金控蔡宏圖,也不是富邦金控蔡明忠,而是手上握有資產高達八四二億元的﹁蔡辰男﹂。

首富人生金碧輝煌

董事長頭銜之多名片印不完當時﹁蔡辰男﹂三個字,就如同今日媒體形容郭台銘一樣,甚至,猶有甚之。嚴格說來,他不僅是首富之子,也是台灣首富,他的父親蔡 萬春,與如今國泰金控已故的掌門人蔡萬霖,還有富邦集團創辦人蔡萬才,兄弟一同建立了富可敵國的國泰王朝。而當時這個幾乎可以撼動台灣經濟半邊天的超級大 集團,又以身為兄長的蔡萬春為首。

當年台灣的經濟體系有兩大集團,一是台塑集團,另一就是國泰集團。但相對台塑的專注本業發展,國泰集團則分枝散葉,事業體橫跨了國泰信託、十信、國信租賃、國信食品、大西洋飲料、太平洋實業、國泰建設、新來建設、國泰人壽、國泰醫院、來來飯店等各行各業。

彼時,蔡萬春名片一拿出來,各家集團公司董事長頭銜,多到一張名片擠不下,很多公司甚至印不進名片裡;而且每一家公司幾乎都是那個行業的翹楚。國泰集團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力,恐怕猶在台塑之上,稱之為台灣第一大財團,絕不為過。

但可惜的是,六十三歲的一場中風,提早結束了蔡萬春的商場生涯,也讓身為長子的蔡辰男提早接班。那一年,蔡辰男才三十九歲。

蔡辰男自嘲﹁我才是貨真價實的富二代﹂;因為從一出生,蔡萬春的生意已經頗具規模,蔡辰男不諱言自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家公子,當時,台灣第一輛黃包車是他們家的,就停放在總統府前,家裡滿滿的一屋子的「龍銀」(大清帝國銀幣),富可敵國。

從小,他過著富裕的生活,出國留學,一路順遂,一直到從生病的父親手上接下重擔,幾乎不知﹁挫折﹂為何物。四十歲不到的年紀,已經在商場上見多識廣,呼風 喚雨,與許多父執輩的競爭對手平起平坐,執掌的企業體實力又如此驚人,當年媒體曾以﹁智慧過人,口齒伶俐,深得父親傳承的經營三昧,卻又不披任何政治色彩 ﹂來形容當時蔡辰男的八面玲瓏。

但好日子很難持續永恆,一九八五年二月八日——一個國泰蔡姓家族永難忘懷的一天,一場堪稱台灣金融史上最重大的金融風暴,完全震垮了這個全台第一家族。

二十五年之後,蔡辰男首度開口談起這場重創台灣金融體系,也讓他的家族生命就此急轉彎的颶風——﹁十信風暴﹂。但,話未說出口,卻見他眼眶一紅,一陣哽 咽,說不出話來;他摘下眼鏡,拿出手帕拭淚,約莫停頓了幾分鐘,才淡然地說:﹁過度槓桿舉債,是崩盤的關鍵。﹂十信風暴,許多人也許還記憶猶新。當時,蔡 辰男的弟弟蔡辰洲主導的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大舉起用人頭進行關係人貸款,並將違法貸出的資金,全都壓在房地產;卻因為地產景氣遲遲不見好轉,最後終於 撐不住了,像核彈一樣爆發開來。當時的總統蔣經國直接下令接管,第一家族就此風雲變色。

當時蔡辰男雖然已經和弟弟分家,出事的是蔡辰洲主導的十信,而非蔡辰男,但彼此資金往來,還是不免被牽累。

蔡辰洲最終鬱死獄中,蔡辰男則一手背負一百多億元的債務,另一手交出許多公司的經營權。從此,曾經在市場上喊水會結凍的蔡萬春一脈,繁華落盡,從雲端掉入地獄,並且慢慢退出眾人的記憶;現在,提起國泰,沒有人會再聯想到他們。

而蔡辰男這位大公子,從此收起雪茄、辭退所有的傭人、司機,金碧輝煌的上半段人生就此結束,一個和高額負債長相左右的下半回合,從此展開。

負債人生天崩地裂

法院、銀行封條塵封名利頭銜﹁出事前,我們家在台北市仁愛路圓環、現在潤泰(潤泰敦峰現址)那裡,六百坪大,有私人的游泳池、手球、籃球場;一夜之間,全 家十一口人被迫搬到岳母家九十坪大的房子,比起很多人也許還是不錯,但我永遠記得有一次,半夜起床上廁所,空間侷促到不小心踢到睡在隔壁的家人。那種心 酸,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蔡辰男首次在媒體前提起這段不堪回首的前塵往事,傷痛彷彿還是昨天的事。

一夕之間,家毀了,什麼都沒有了,連出門都有調查局四組共三十六人跟監,以防他落跑,那種天堂到地獄的經歷,沒有幾人有過;即使天生血液裡有樂觀的因子, 但還是整整吃了三個月的安眠藥,日子才勉強過得下去。﹁所以我常說啦,只有我懂阿扁的感受。﹂事過境遷,蔡辰男竟然能夠自嘲。

人生智慧第一則:

不舉債,不求人家裡被查封,債權銀行合作金庫與法院人員一起進到蔡家大宅貼封條,那種恐懼與茫然,蔡辰男談來依舊歷歷在目。封條從值錢的金庫、保險箱一路貼到沙發,連冰箱都沒有放過;所有的光鮮亮麗,頭銜啦、名利啦,也一起被塵封。

再度談起十信風暴,對許多台灣人而言,也許只剩下記憶裡一個小小的縮影,甚至只是大學金融系課堂上一個必讀的案例而已。但對蔡辰男而言,從此深刻烙在心上的最深層印記是:﹁不舉債﹂。

後來蔡辰男帶著這個不變的信念,遠離台灣這個傷心地。

一九九二年,十信風暴爆發整整七年後,他帶著五千萬美元西進中國,到大連另起爐灶,當時被媒體稱之為﹁大連王﹂,在大連火車站前打造出一座地下四層、地上六層的﹁勝利廣場﹂購物中心。

如今,這座占地約九千坪,建築樓地板總面積約五萬坪的大連市重要地標勝利廣場,有如台北西門町,是大連市年輕人幾乎天天報到的重要購物廣場。這座購物中心,每天進出人次高達二十五萬,比台北SOGO百貨忠孝館每年周年慶時湧進的人潮還要多。

如今看來風光,但其實蔡辰男一開始手頭資金根本不夠,初期,他曾向中國當地銀行借了八億元人民幣。

早期,中國的銀行利率比台灣還高很多,為了軋平資金,蔡辰男忍痛把勝利廣場內一間間的小店拿出來賣;朋友勸他別這麼傻,大連的房地產五年翻兩番,這樣等於在賣﹁未來的財富﹂,還不如從台灣向友人調資金,撐過這幾年的高利率。

腦筋精細如蔡辰男,焉有不知的道理,但他等到沒有閒雜人等在場的時候,才輕聲地告訴我們,﹁走過從前,我現在唯一的原則就是不求人;除了和銀行往來,我不 再向朋友借錢,凡事靠自己。﹂一字一句,是二十五年看盡人生起落後的生命真諦。當年那位口叼著雪茄的大公子,到如今成為凡事不求人的經營者;外形其實沒有 改變太多,但心中的踏實感,也許是最大的不同。

人生智慧第二則

淺嘗則止,何必求多?

出事後,蔡辰男就已戒掉雪茄,但偶爾難免還是想抽菸。他從口袋裡拿出香菸,剪成二公分長的小段,塞進以往抽水菸時的菸斗裡,想抽時哈一口,不須一次抽一整根,省錢又健康。

﹁我現在當然不是買不起菸,只是要規範自己,不要貪多,淺嘗也很好。很多事喔,有就好,不一定要多。﹂抽菸是如此,看待財富的心情亦是如此,經歷這一切之後,他變得更豁達。

從煙霧中看去,當年的公子哥兒,如今彷彿成了入世的生活哲人;一字一句,都是經過生命淬煉後的精髓,再三咀嚼,甘而有味。

大連的生意步入正軌,資金壓力逐漸減輕,加上有了穩定的現金流入,蔡辰男的經濟實力漸漸穩住,心頭當然也安定不少。

親身經歷樓起樓塌,對於財富的追逐與累積,蔡辰男現在有了不同的注解。

﹁有錢當然很好啊,但要有多少錢才算有錢?在我看來,吃好、住好,無憂無慮就很好,安居樂業,平安是福。﹂蔡辰男打趣道,前陣子遇到堂弟、也就是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蔡宏圖還向他抱怨說媒體老冠給他﹁首富﹂稱號。

「我是首富沒錯,但卻是『負債』的『負』,我是負債最多的人。」這位名滿台灣的堂弟向他抱怨道。(編按,不久前,蔡宏圖與弟弟蔡鎮宇分家,蔡宏圖向銀行高額舉債八百億元,從蔡鎮宇手上買下國泰金近一五%股權。)

人生智慧第三則

富有還是負債?得失之間,存乎一心談起蔡宏圖這位首富堂弟,蔡辰男透露,﹁蔡宏圖幾乎不花錢的,每天只有上下班,但國泰金的決策完全看他一個人,你說壓力 大不大?但我每天可以恣意安排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吃飯聊天,出國去玩,也很好啊!﹂眼前蔡辰男這位﹁前首富﹂轉述﹁現任首富﹂蔡宏圖的說法,一時讓人有種 時光錯置的迷惘。

在歷史的大滾輪面前,對映人生的高潮起伏,誰才是真富有?﹁財富﹂之於人生的定義,此時似乎有了截然不同的詮釋。

在經濟壓力舒緩之後,蔡辰男重拾自己生命中的最愛——美食。蔡辰男不只愛吃,而且會吃、會煮。以前在美國讀書時,以蔡辰男的經濟能力,大可以過著茶來伸 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但他為了一頓好的晚餐,可以利用中午時間趕回宿舍,只為了把晚餐要做的食材先準備好。該切的切、該醃的醃,等到傍晚一下課,衝回宿 舍,好菜很快就能上桌。

當時還是女友的太太蔡陳保枝,是蔡辰男在美國的同學,蔡辰男回憶,﹁她就是來我宿舍打開我的冰箱一看,想說以後即使再窮,起碼應該有口飯吃,不會餓到,才 決定嫁給我。﹂後來回國之後,一頭栽入龐大企業體的經營,再也沒有時間重拾鍋鏟。十信事件之後,儘管時間一下子多了出來,卻是難有心力,直到經濟又逐漸回 穩,一九九八年,蔡辰男終於動念,到上海開了第一家餐廳——﹁蔡家食譜﹂。

談起美食,蔡辰男的眼神就發光。從醬料的調配、餡料的比例,到每一道菜色的擺盤,蔡辰男都不假他人之手。他先在自己家裡的廚房試了又試,再拿到上海餐廳廚房裡讓員工反覆試做,才能上桌。

但這只是做菜,餐廳的經營又是完全另一回事。他的上海餐廳開開關關,開二家、關一家,進進退退了好幾年。

一直到一○年,終於摸索到獲利的營運模式,總共二千五百個座位的規模也整頓成形,他才敢把五百坪大的中央廚房蓋起來。一一年開始,在上海台商圈小有名氣的﹁蔡家食譜﹂,將要大展鴻圖一番。

事業慢慢恢復元氣,但真實的世界還是很殘酷。當年十信事件之後,蔡辰男名下欠下的一百餘億元,還是得還。

這些年來,蔡辰男陸續變賣手上值錢、能夠變現的資產還債,﹁我自己都不知道還了多少錢。﹂一直到慶豐銀行被接管後,清查才知道已經還給銀行一九二億元,可見負債連本帶利下來多驚人。但餘債還是未清。

終於,○九年五月,兆豐銀行把蔡辰男最後一筆大約七十億元的債務,打成不良債權出售,蔡辰男請友人出面以十幾億元買了下來。至此,所有銀行債務全部結清,所有的糾葛,告一段落。

問他還清債務之後,當下的感受是什麼?﹁沒有慶祝啦,人生就這樣,欠錢還錢,我只是做完該做的事。﹂蔡辰男說得淡然。但五月生的蔡辰男這時剛剛好滿七十歲,兩位弟弟蔡辰洋、蔡辰威,在自家的喜來登飯店,幫這位大哥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生宴。

人生智慧第四則:

關了這扇門,會有另一扇門打開在這場宴席上,沒有人提起﹁還債﹂一事,但三兄弟心裡很清楚,這場慶生宴真的是﹁慶祝重生﹂。

債還清,從此抬頭挺胸、理直氣壯。另一方面,事業也上軌道。但蔡辰男心裡當然很清楚,相對從前經手的企業規模,如今無論是大連勝利廣場也好,上海餐廳也罷,也都無法與之比擬,然而蔡辰男的臉上,卻盡是溫煦陽光的愉快與自信。

﹁人生就是這樣,關了這扇門,總會想辦法開啟另一扇門,捨與得之間,你不要無奈,就能坦然接受。﹂在往濱江市場的路上,他這樣說。

這一天,蔡辰男打算到市場裡採買事先預訂的螃蟹,他要做的是拿手的﹁嗆蟹﹂,分送給許多好友。

事實上,很多朋友都喜歡他的美食,例如華南金控董事長林明成,連出國都得隨身帶上蔡辰男親手調製的麻辣醬;幾十年的好友也是國票金控董事長洪三雄、陳玲玉夫婦,常跟著蔡辰男的腳步,全世界走透透去尋訪美食。

洪三雄最愛蔡辰男親手煮的四神湯,﹁這是我吃過最棒的四神湯﹂,因為裡頭有友情、有愛,還有走過幽谷後的人生歷練,化成一碗淺淺的清湯,喝入口淡而有味。

如果有一天,你也在市場裡看到一個微胖的身影,踩著敏捷的步伐在市場裡採買,不要懷疑,他是二十五年前的台灣首富,如今,輕鬆適意地做回自己。

他是蔡辰男。

歷經 正負百億人生 蔡辰男語錄不求人,

追求人生真富有

談財富

◎我不借貸,不求人。借貸是大麻煩的開始,如果你要借朋友錢,要借你覺得對方不還也不會怎樣的數字。例如有人向你借一萬元,你覺得不還也可以,就可以借他。

◎吃好住好無煩惱,就是富有,人生很多事,有就好,不一定要多,淺嘗也很好。

◎資金緊不緊就像人穿條褲子,吃得飽,腰帶就放寬鬆一點,餓了,人瘦了,就把褲帶勒緊一點,如此而已。

談經營

◎做生意就是要養商、安商、富商。一位真正的企業家不是把別人口袋裡的鈔票塞進自己的口袋,而是讓每個人的口袋裡都有鈔票。

◎不要「因小而不為」。雖然金融的利潤很高,但風險也高,最不穩當,不做也罷。開餐廳,雖然小,卻是最穩健的行業,因為民以食為天。

◎生意人總是要不斷研究、學習。我有時去路邊吃一碗麵,也會研究他們的作法。

談責任與人生觀

◎最有錢的人往往也負債最高、壓力最大。什麼才是真富有?我花4000元進場聽的古典樂,還不如250元的輕音樂好聽,因為後者令我喜歡,所以能夠自由自在決定自己時間、生活的人,最令人羨慕。

◎樂觀奮鬥,是成功必備的條件。兩籃一樣重的水果,給兩個人提,一個人面帶笑容,一個人愁眉苦臉,愁眉苦臉那籃真的比較重,因為多了憂愁。

◎責任和信用有密切的關係,一個不負責任的人絕對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而信用則是我們立身處世的無價之寶。

◎大丈夫就這樣,該負責就負責。選擇逃跑,最大原因是畏罪。沒有畏罪的話,有什麼好逃的?我知道我沒罪,就不會逃。

十信風暴

1979年,蔡辰洲出任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的理事主席。

十信當時是台灣規模最大的信合社,存款額達170多億元,相當於當年台塑市值的二倍。

但,後來壞帳逐漸增加,蔡辰洲開始以24%的極高利率吸收資金以維持周轉。經密報,財政部發現十信違法貸款情況嚴重,蔡辰洲利用許多人頭從事關係人借款,根本無支付能力。

曝光後,十信出現瘋狂大擠兌,債權人紛紛到蔡家各企業門前抗議,要求蔡家償還債務。最後財政部宣布接管,蔡辰洲刑期累計超過670年,病死獄中。

十信事件讓國泰集團瀕臨瓦解,經濟部長徐立德和財政部長陸潤康更是雙雙辭職下台,衝擊台灣金融體制十餘年。

嘗盡樓塌再起的四階段人生

——蔡辰男大事紀

第一階段 「首富人生」,國泰大王子叱咤風雲(1939~1985年)「我開飯店,說穿了,就是男人的大玩具而已。」1. 國泰集團是台灣最大集團。蔡辰男主掌核心事業國泰信託,旗下企業超過20家,從傳產到金融,掌控台灣經濟命脈。

2.國泰產險、人壽相繼成立,皆是台灣最大的私人保險公司。

3. 開設來來大飯店,是台北最著名的豪華飯店,權貴雲集的場所。

第二階段 蔡辰男被十信事件拖累(1985~1990年)「整天被國安局監視,要吃安眠藥才睡得著。」1. 蔡辰洲十信弊案爆發,被判累積刑期超過670年,蔡辰男名下企業受牽連,個人負債100多億元。

2. 蔡辰男名下財產全數扣押,數千件收藏藝品也抵押給慶豐銀行。

第三階段 西進中國重新出發(1990年至今)「開餐廳,雖然小,但是是最為穩健的行業,因為民以食為天。」1. 遠離傷心地,受大連市長薄熙來力邀,集資14億元人民幣建立大連勝利廣場,得大連王稱號。

2. 在上海、蘇州開設「蔡家食譜」,從事小本連鎖餐廳。

第四階段 晚年還完債享清福(2005年至今)「平平常常最舒服。沒有負擔、身體健康、家庭和和平平就好了。」1. 所欠的100多億元負債全部還完。

2. 在中國美食經營有成,回台開賣品牌「十味觀」,年收入3000萬元。

3. 放下名利,每日過著安逸、隨心所欲的人生。

首富一家——國泰蔡氏家族表

蔡福安

長男 蔡萬生

次男 蔡萬春分家得國泰信託,在十信事件後崩潰;直到25年後,蔡辰洋之寒舍餐旅集團計畫上市,蔡萬春一脈再度在市場嶄露頭角。

--長男(大房)蔡辰男(育有一子蔡孟成與五女)--長男(二房)蔡辰洲--次男(二房)蔡辰洋--三男(二房)蔡辰鴻--四男(二房)蔡辰威三男 蔡萬霖分家得國泰人壽,即後來的霖園集團、現在的國泰金控,目前董事長為第二代的蔡宏圖。

--長男(大房)蔡政達--次男(大房)蔡宏圖--三男(大房)蔡鎮宇--長男(二房)蔡鎮球四男 蔡萬才分家得國泰產險,後改為富邦產險,不斷擴張之後,茁壯為目前橫跨金融、通訊、電視產業的富邦集團,目前董事長為第二代蔡明忠。

--長男 蔡明忠

--次男 蔡明興

五男 蔡萬得

從成立交響樂團到

出版百科全書

——蔡辰男奇特豐富的人生經歷1964年文化大學任教並成立企管研究所,為第一任所長1969年 出版兩冊《辰園隨筆》,集結《經濟日報》上專欄數百篇文章1969年組成國泰女籃隊,是40年來台灣女籃國家隊的代名詞1977年 成立國泰美術館,展出手上數千件藝術收藏品1978年出資創立台北愛樂交響樂團,以1200萬元高薪聘請郭美貞當台灣第一位女指揮1983年 捐贈故宮超過40件書畫,故宮為他專門出了一本捐贈作品集1984年 創辦《儂儂》雜誌,為台灣第一本本土文藝時尚雜誌。至今已在台、星、馬發行1986年 出版Coloroma百科全書,印刷1萬套全數賣出,淨賺1億元2010年 從中國紅回台灣的牛肉麵、麻辣醬,在Costco及網路開賣,一年可賣3000萬元

關注人生智慧和世界局勢

——蔡辰男的書房精選

書名作者出版社

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達賴喇嘛、霍華德.卡特勒時報出版

新貨幣戰爭唐風大地

大契機:21世紀綠能新經濟力佛瑞德.卡洛普、米莉安.洪恩木馬文化歐洲人談歐洲哈爾特穆特.凱爾伯樂左岸文化紐約不吃不可鄭麗園麥田沉思錄:一念之間改變人生鄭令人類智庫沉思錄Marcus Aurelius協志工業出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9

「消失的首富」談不消失的土地財富 蔡辰男:小帝寶建豪宅萬戶有屋住

2011-1-17  TWM




︽今周刊︾七三二期封面故事〈消失的首富——國泰集團大王子二十五年興落告白〉刊載蔡辰男的故事後,得到廣大讀者的回響;其實,蔡辰男在不動產上有其獨到的見解,本期將其長年對台灣不動產的觀察,完整呈現,以饗讀者。

如今國泰集團仍執台灣房地產界牛耳,其實名下龐大的不動產,至少超過一半以上都是蔡辰男在十信事件未爆發前打下的基礎。三十年前,位在敦化南路的台北第一豪宅、地位比起如今﹁宏盛帝寶﹂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一品大廈﹂,也是蔡辰男所建,如今他自己仍住在這裡。

對台灣房地產,蔡辰男總有自己簡單親民的邏輯判斷;聽來容易,其實這背後,隱藏著看盡三十幾年房地產景氣循環後的市場哲理。

魚翅貴翻 無關滷肉飯價格例如他看現在所謂的﹁高房價﹂,覺得實在﹁不算貴﹂,他用他最愛的美食做比喻,﹁因為一般的房價是滷肉飯,你講魚翅燕窩幹嘛?那是豪宅市 場。現在是魚翅一直在漲,但滷肉飯還好,滷肉飯是跟著國民所得、人均所得在比的;台灣國民所得漲,滷肉飯跟著漲,還算合理。

﹁但魚翅燕窩不是,這個市場是人在『頂』的,就像現在粉紅鑽一克拉要價上千萬元,你說太貴,沒道理嘛!

﹁有些人不懂,一邊在電視上罵高房價的不合理,但其實自己這幾年卻也在買房子,這樣就不對了。﹂論起近期一直被探討的社會住宅——﹁小帝寶﹂,他用幾個簡單的數字計算,證明政策不可行。

他說,這塊空軍總部基地大約一萬五千坪,容積率用四百計算,可蓋面積就是六萬坪,再加上獎勵一五%,大約可蓋七萬坪。但這個緊鄰帝寶的燙金地段,如今的新 成屋市價每坪用二百五十萬元計算,等於如果拿來做豪宅開發,國庫可進帳將近一千五百億元。就算扣掉目前豪宅的建造成本行情,以每坪四十五萬元計算,至少讓 國庫在這塊地上淨賺一千億元。

一千億元可以拿來蓋多少真正的﹁社會住宅﹂?因為所謂社會住宅,應該是以最基層民眾的生活需求作定義,因此坪數不需要大。

如果以目前新北市平均房價每坪三十萬元、每戶二十坪計算,可以給一萬六千戶家庭居住;就算以三十坪做計算,也能讓超過一萬戶家庭因此有個遮風避雨的住 所,﹁但現在政府只打算在這塊地上蓋二千戶,不只可惜,而且浪費!﹂三言兩語,點出政策的錯誤,卻也隱然看出蔡辰男當年執掌企業的身影:頭腦清楚,條理分 明,不流於無謂謾罵。

事實上,蔡辰男名下至今仍擁有龐大的土地資產,但這些土地多半受限於法令,都有開發上的困難。

土地養久了 價值就出來了其中最接近開發階段、市價最高的,當屬在桃園航空城邊擁有一萬二千坪的土地,市價估計二十四億元;以及去年剛打贏官司、從長億集團楊天生手上拿回新北市新店大台北華城約二萬坪的土地,最保守估計也有十億元的市值。

此外,他在自己蓋的﹁一品大廈﹂裡,擁有五戶,是其中最大的住戶。許多名人例如連戰等,都是當初房子一蓋好就住到現在的住戶。但蔡辰男自己卻不是,他說當 時房子全賣光了,自己也沒想到要保留,後來是有人要賣,他才一戶一戶買回來。但還好買得早,現在早已是奇貨可居,買不到了。

一品大廈已是三十年的老房子,至今還是市場搶手貨,近來還因為有都市更新題材,頻頻躍上新聞版面,這也證明蔡辰男眼光的精準,薑是老的辣!

儘管擁地不少,看似身價驚人,但由於多半都還有待法令鬆綁,這也是讓他幾十年來還債還得辛苦的原因。蔡辰男形容這些土地對他而言,是﹁歹子養老父﹂;言下 之意是,好的土地早就在償債過程中賣光了,剩下來的,多半都是眼前無法開發的、或價值較差的土地。﹁但有些土地就是要養,養久了,價值就出來了,不用急。 ﹂他說。

例如,以大台北華城的地來說,蔡辰男表示,﹁我幼稚園時就有了。﹂但以前光禿禿的山坡地,經過時間流轉,﹁如今上面有很好的學校(康橋雙語實驗高中)、也 有管理非常嚴謹的別墅社區,一般人完全進不去;兩年前有人來談,每坪三十萬元,我沒答應,但現在漲到六十萬元了。﹂要不要開發呢?他笑而未答,顯然這位﹁ 市場老手﹂已心中有數,老謀深算依舊。

但談起土地開發,他說市場上他最佩服宏泰集團創辦人林堉璘;他又以食物做比喻說,「土地開發就像蛋黃與蛋清,如果手上有一塊地就像一顆蛋,過去包括我自己 在內的傳統作法,都是把整顆蛋都開發完畢,再找尋下一顆來開發。」但後來他發現林堉璘卻不是這樣做,而是,「先把蛋清開發完,留著蛋黃在手上,就繼續開發 下一顆蛋;等到全部的蛋清都開發完了,整塊土地價值都大幅提升了,回過頭再來開發蛋黃,此時價值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蔡辰男描述說。

﹁一山還有一山高啊!﹂這位年逾七十的長者笑笑。也許是因為人生曾經歷難以想像的風暴,因此在一般經營者身上很少看到檢討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卻能泰然自若地誠實以對。這是人生的歷練,也是長者的智慧。

一旦開發 價值驚人

——蔡辰男名下房地產

地點面積

(萬坪)目前行情

(億元)

新北市新店大台北華城山坡地210 新北市汐止山坡地5010 桃園縣桃園航空城土地1.224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巷內

一品大廈5(戶)6

合計50

資料來源:房地產估價師事務所 資料整理: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8

薄膜太陽能僅餘的優勢也將要消失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1/05/02/%E8%96%84%E8%86%9C%E5%A4%AA%E9%99%BD%E8%83%BD%E5%83%85%E9%A4%98%E7%9A%84%E5%84%AA%E5%8B%A2%E4%B9%9F%E5%B0%87%E8%A6%81%E6%B6%88%E5%A4%B1/

一些薄膜支持者, 向硅晶太陽能只可以用「我成本比你低」這個理由叫板

很可惜, 現在硅晶已經在殘酷的價格戰中, wafer和cell廠已經再殺價 (卡姆丹克會有甚麼影響?), 使下游的模組廠有空間再把價格下調, 待今年的技術換代完成開始量產, 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 老實說, 我沒有研究薄膜那邊的進程如何, 我只知今年硅晶廠會陸續會有新wafer新cell登場, 2012應該可以大規模生產, 中期而言, 薄膜的成長性應不如硅晶, 除非薄膜太陽能可以有新的應用, 例如把馬路以薄膜覆蓋(其實已經有人研究過)等等, 創造更大市場

除了first solar, 我認為很難有薄膜業者可以繼續撐下去, 鉑陽和創益的薄膜之路遇上重大挑戰了…

(source: http://www.energytrend.com.tw/et_solar_price_2011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0

先密室軟禁再突然消失中環在線:馮國經玩魔術避記者 李華華


2011-6-2  AD




 

利豐(494)主席馮國經低調就人人都知,但估唔到為咗避開記者追訪,噚日喺利邦(891)股東會後,使出一招「密室」軟禁,唔畀記者離開股東會會場。

雖然華華同一眾行家衝破障礙,追住馮國經,但說時遲那時快,睇落好大份嘅馮國經,十足魔術師大衛高柏飛一樣,一兩個身影,就喺大庭廣眾下「消失」。

同瑞銀開火 成追問焦點

其實,大家都明白政經界大紅人馮國經貴人事忙,以往都唔會就公司業務呢啲小事回應。不過,上個禮拜因一份報告,佢罕有同瑞銀開拖,咁華華點都要請佢親口講番一兩句,點知結果佢都係唔講,仲連環使出兩項特技。

真係唔只記者對開拖單嘢有興趣,噚日喺股東會上,就有一名股東舉手話,佢有揸利邦,又有揸利豐,好想知瑞銀單嘢會有乜影響。

身兼兩間公司主席嘅馮國經,只係叫股東唔使擔心,因為單嘢對利邦冇影響,但就話唔方便喺利邦個場講利豐嘅嘢。

馮國經「突然消失」,華華交唔到差,好在最後搵到佢千金、利邦執行董事馮詠儀講咗幾句,佢話暫時都會留喺利邦,唔會過去利豐度。咁又啱嘅,利邦手上咁多名牌,當然好玩過利豐啦。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3

中價位房消失 中產階級換不起屋題

2011-8-22  TCW




住在新北市的陳太太,因為考慮家 中小孩未來的學區問題,一直有在大安區買房的計畫。前陣子,奢侈稅衝擊房市,陳太太認為該是進場買屋的好時機,向幾家房仲表明需求:三十坪,三房,總價預 算約二至三千萬。但是,幾週下來,收到的訊息卻都是一、二十坪的小兩房,她充滿困惑:「難道三千萬在台北市中心已經買不到三房了?」

房價高 漲已經是全民共識,但一般人沒注意到的是,這普遍漲價當中,背後隱含著是房市越來越分眾,房價也走向越來越極端化的現象。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 「不動產價格e點通」網站提供的台北市所有建物平均買賣契約總價統計,以十分位來看,二○○九年第一季平均總價為一千二百一十八萬元,第十分位為四百六十 五萬元,第九十分位則為二千二百萬元,是第十分位的四‧七三倍;而今年第一季的平均總價是一千七百三十九萬,第十分位為五百八十三萬元,第九十分位則為其 五‧六六倍,三千三百萬元。

中間價位交易冷清漲幅過高,投資客惜售

兩年多來,從四‧七三倍躍升為五‧六六倍,這意味著,除了 房價直直漲以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也浮上檯面:房價越走越兩極,極端化現象正逐漸確立。

再舉個例,不過三年前,如果你有一千萬元預算, 在台北市大約可以排到五十分位,也就是說,幾乎有一半的房子是你買得起的,但是從今年第一季起,第四十分位的均價已突破一千萬元,現在,即使你有一千萬, 整個台北市有六○%以上的房子你都買不起。

這個情況在總價格帶的另一端一樣明顯,過去只要有三千萬元,台北市九○%以上的房子你都買得起, 去年第四季開始,第九十分位的均價正式躍上三千萬元,今年第一季繼續漲到三千三百萬元,一路上揚,很難再見到回頭趨勢。

房市走向兩極化、房 價高漲且錢越來越薄,中間價位的房子漲價速度高於低總價房,綜合以上原因導致的結果就是,中間價位房子「消失」,換屋族即將面臨一個艱困的局面。

前 述的陳太太即是一例。

「二千五到三千五(萬元的房子),高不成、低不就,有錢人看不上,一般人買不起,這就是房價高漲的後遺症。」淡江大學 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指出,三、四十坪的房子原本是一般中產階級換屋族的首選,但房價不斷上漲,一般上班族賺錢速度根本追不上,即使坪數沒變,仍然買不 起。

小坪數意外變搶手千萬出頭,首購易入手

他表示,因單價越高的房子漲越多,換屋族原持有較低總價的房子,漲幅不如中高總價 房,絕對金額的差距更大,這是換屋族目前遇到的困境。永慶房屋研展室協理黃增福也指出,房價漲到此階段,除非買方可接受更舊的房子,或換到郊區,否則是 「換不回了」。

房市中價位的需求端因為價格和預期落差太大而減少,而供給面也出現問題,就中古屋而言,賣方因為都更題材而惜售,而新屋部 分,以三千萬的金額來看,幾乎設計不出產品,「因為有此能力的人,也很難接受十幾二十坪的小房子,」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畫研究室經理蘇啟榮說。

另 一個中間價位房子「消失」的原因,則和奢侈稅有關,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指出,這是投資客喜歡的價格帶,因為加價空間大,而奢侈稅的確打擊到短 期投資客,「現在投資客不接手,不倒貨,成交變冷清是正常。」

「投資客手上握的都是好的,剩的中價位比較難賣,業務員乾脆不推。」台灣房屋 不動產研究中心執行長邱太&amp;#29002;說,這段時間反而是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的兩房產品熱賣,「秒殺、單價創新高,時有所聞。」

黃 增福也指出,尤其後奢侈稅時代,房價、客群兩極化更是明顯,舉例來說,目前捷運沿線、二十幾坪的房子最受歡迎,而這也是首購族最喜歡也最適合的產品,「搭 上百年結婚潮,新婚夫妻加上父母幫忙出資,造成一千五百萬以下的小坪數房子,十分搶手。」

豪宅市場熱度不減每坪單價,再創新高峰

而 M型的另一端,豪宅市場的熱度則絲毫未減。專門經營豪宅市場的住邦資產管理總經理劉陳傳說,豪宅完全不受奢侈稅影響,他近來還不斷接到客戶來電詢問有無空 屋釋出,「主要還是供需問題,供給少,供不應求,即使加價一五%,對富豪來說也不算什麼。」

根據永慶豪宅事業部統計,今年第二季北市總價六 千萬以上的豪宅交易量,較第一季成長超過五成,交易量創下歷史新高,而平均成交單價則高達一百零八萬元,同樣刷新了歷史的新高紀錄。統計自○八年第一季至 今,頂級豪宅價格漲幅已經超過七成。

黃增福指出,像帝寶、勤美璞真等指標性豪宅,每坪成交單價皆已突破兩百萬,這是過去難以想像的景象,而 以目前市場狀況來看,資金行情、兩岸開放交流等,豪宅價格只會再攀升。

整體而言,台北市的房價將走向更極端分眾化,小坪數、低總價房因為市 場剛性需求強,首購容易入手,加上轉手性較好,成為房市熱門產品;豪宅則因需求遠超過供給,市場熱度也高。而卡在中價位困境的換屋族,則成了最苦悶的一群 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0

斷層不消失 經濟還會大地震

2011-9-29  TCW




全球經濟有一些深層斷層,這些斷 層線因為經濟融合而產生。對個別行為人或機構最好的事情,不見得對整個系統最好。不幸的是,我們不知道這些斷層線位在何處,直到危機爆發顯露出來。

其 中一組斷層線來自國內政治壓力,尤其在美國。幾乎每一場金融危機都有政治上的根源,而這無疑每個個案都不同,但無論如何,都屬政治根源,因為需要強大的政 治力量才能克服大部分工業國家已經建立、用於抑制金融過熱的制約與平衡措施;第二組斷層線源自各國之間的貿易失衡,而這和各國過去的成長形態有關;最後一 組斷層線出現在為了挹注貿易失衡,不同類型的金融體系接觸的時候,明確的說,當美國和英國等國家以透明、契約為基礎的保持距離金融體系,對其他許多國家比 較不透明的金融體系提供資金,或接受後者的資金時發生。由於不同的金融體系是以不同的原則運作,而且還包含不同的政府干預形式,每當它們密切接觸,總會扭 曲彼此的運作。所有這些斷層線都會影響金融業的行為,也是我們理解最近這次危機的核心。

貧富不均爆發超額信貸

第一種斷層線最 重要例子,是美國的所得日益不均,因此產生政治壓力推動放寬信用。所得居於最頂層的人,收入難免引人注目。所得最高的一%家庭在一九七六年只占美國總所得 的八‧九%,但到了二○○七年這個數字升高為二三‧五%。換句話說,一九七六到二○○七年間,實質所得每增加一美元,就有五十八美分流進所得最高的一%家 庭。

自一九八○年代以來,美國薪資分配中,第九十百分位數勞工(例如企業經理人)的薪資成長速度遠比第五十百分位數勞工(勞工的中位數;一 般來說,指工廠勞工和事務助理)的薪資要快。

中產階級每天都可以感受到薪資原地踏步的痛,以及工作越來越沒保障的不安全感。我們長久以來就 知道真正重要的不是所得,而是消費。打開天窗說亮話,如果能夠設法讓中產階級家庭的消費趕上別人,也就是說,每隔幾年就買得起新車,以及偶爾來趟異國假 期,或許他們就不會那麼在意每個月的薪資數字文風不動。

這麼一來,所得不均引起的政治反應就是增加對家庭的放款,尤其是低收入戶。消費和就 業增加的效益立竿見影,至於不可避免需要支付的帳單,可以留到以後再說。說來也許諷刺,有史以來,政府如果無法直接化解中產階級更深層的焦慮,總是以放寬 信用為權宜之計。但當財大氣粗的政府極力推動的寬鬆信用,遇上複雜、競爭激烈、不講仁義道德的金融業展現利潤動機,一條深層的斷層線就此產生。

貿 易失衡導致過度依賴

靠舉債促進消費通常有極限,尤其是像美國這樣的大國。消費性產品和服務的強勁需求通常會推高物價和通貨膨脹。中央銀行憂 心之餘,接著會提高利率,以抑制家庭借錢的能力和消費的欲望。但是從一九九○年代末到二○○○年代,美國家庭需求的增加,一大部分是從海外加以滿足,例如 德國、日本,以及日益增加的中國。這些國家一向依賴出口來帶動經濟成長,而且擁有許多備用產能來生產更多產品。這些國家供給產品的能力,反映它們經濟成長 路徑的嚴重缺陷,也就是過度依賴外國消費者。這種依賴是第二條斷層線的來源。

全球經濟相當脆弱,因為傳統的出口國國內需求低,逼得其他國家 必須增加支出。由於出口國有過剩的產品提供給其他國家,忽視家庭債務日益沉重、甚至積極鼓勵家庭負債的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等國,以及缺乏政治意願來控制政 府的民粹主義和工會需求的希臘等國往往大受青睞。最後這些家庭或政府債務偏高的國家再也無法擴增需求,只好痛苦進行全面調整。但只要德國和日本等大國在結 構上傾向於(事實上是需要)出口,它們供給的產品就會湧向世界各地,找尋政策最脆弱或最不自律的國家,引誘它們支出,直到它們負擔不起,於是危機爆發。

經 過一段時間,這些國家產生效率很高的出口導向部門——佳能(Canon)、豐田(Toyota)、三星(Samsung)和台塑(Formosa Plastics)等公司成了世界領導廠商。由於需要在外國市場保有競爭力,出口商莫不提高警覺,全力以赴。但是,雖然全球性競爭限制政府干預出口部門所 造成的有害影響,國內導向的生產部門卻沒有遭到這樣的抑制。銀行、零售商、餐廳和營建公司透過它們對政府政策的影響,成功限制各自行業在國內的競爭。結果 這些行業非常缺乏效率。舉例來說,我們找不到一家日本大銀行的全球性發展能夠匹敵&amp;#28377;豐(HSBC),找不到一家日本零售商 的規模或成本競爭力能追上沃爾瑪(Wal-Mart),找不到一家日本連鎖餐廳的分店數能與麥當勞(McDonald's)互別苗頭。

因 此,即使這些經濟體成長飛速,躋身富國之林,但是當初期的低工資優勢消失,以及出口變得較為困難之後,政治力量強大但非常缺乏效率的國內導向部門開始對內 部經濟構成嚴重限制。這些經濟體不只平常很難靠自己的力量成長,更難在經濟衰退期間,不浪費龐大的支出之下而能刺激國內成長。一旦有人敦促政府支出,它的 自然衝動便是關照影響力強大卻缺乏效率的國內生產商,而這對長期經濟成長沒有什麼助益,因此這些國家只好依賴國外需求,拉它們走出經濟低谷。

金 融干預引起體系衝撞 成長快速的開發中國家以前即使工廠全力運轉以滿足其他地方的需求,通常也不是淨出口國。韓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在一九八○年代與一九九○年代初成長快速,大量 投資在機械設備上,而機械設備往往需要從德國和日本進口,這表示它們的對外貿易出現逆差,而且須從世界資本市場借錢來投資。

因此即使由出口 帶動成長的開發中國家,起初也有助於吸收富有出口國的過剩供給。但是開發中國家在一九九○年代歷經一連串金融危機,深切體認到向工業國家大量借錢來挹注投 資無異是自找麻煩。我將說明,為什麼這些經濟體會從協助吸收全球的過剩供給,也搖身成為淨出口國,使得問題雪上加霜:它們的金融體系運作原則基本上與它們 的金主不同,這兩者之間格格不入,就成為斷層線的來源,向海外借款以支撐投資和經濟成長對它們而言是極為危險的。

當保持距離金融體系 (arm's length financial system)的工業國家民間投資人提供資金,給以關係體系(relationship system)運作的開發中國家企業去投資的時候(就像一九九○年代初那樣),會發生什麼事?外國投資人如果不了解曖昧不明的內部人關係,會做三件事。第 一,他們只供應短期貸款,一有風吹草動立刻將資金撤離,好將風險降到最低。第二,他們要求以外幣付款,如此一來,他們的求償權便不致因為國內通貨膨脹或者 貨幣貶值而減損。第三,他們透過當地銀行把錢借出去,因此當他們打算撤回資金、而銀行無法償付時,政府就會被迫支撐它的銀行,避免普遍性的經濟傷害。因此 外國人無異得到政府保證。由於威脅造成連帶傷害,保持距離金融體系的外國投資人才願意把錢借給不透明的金融體系。

一九九○年代中期東亞發生 的問題,就是外國投資人受到這些措施的保護,缺乏誘因去篩選他們提供融資的商業活動品質。而國內的銀行體系,承辦的貸款直到最近都受到政府指導和保證,根 本缺乏審慎判斷的能力,尤其是當貸款人的技術複雜性越來越高,並且投資於複雜的資本密集計畫。貸款人顯然很高興能夠借到資金,所以沒有問問題的意願,但是 當這些指導不良的貸款所挹注的計畫表現開始變差,外國投資人立刻撤回資金。因此大量依賴外國資金來進行投資的開發中國家,經濟便時榮時枯,並以一九九○年 代末的危機收場。 (本文摘錄自前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