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品味人生》半路出家的品酒家 撼動全球葡萄酒產業 羅伯.派克 讓美國品味主宰葡萄酒市場

2011-7-18  TWM




從2011年2月開始,葡萄酒教父羅伯.派克把評鑑加州葡萄酒的重責交給接班人Antonio Galloni,曾經撼動全球數十億美元葡萄酒產業的他,真的要慢慢退出這個他一手創造的王國嗎?

以後是否會有第二位羅伯.派克?且讓我們來看看他崛起的故事!

撰 文.孫維敏、楊卓翰、張 治  攝影.吳東岳、陳俊銘、林煒凱圖片提供:大同亞瑟頓、酒堡、張 治點進許多的葡萄酒網站,你都可以發現在酒款品項下方有著 WA、RP或是PP這類的英文標記,比如RP:九十五分至九十七分,下方可能再加上一些描述酒款特色的評語,比方「單寧細膩」、「酒體醇厚之類」的描述。

到底這個PP、RP或是WA的意義為何?

派克影響力無人能敵

這 些代號都是代表出版︽葡萄酒代言人︾(The Wine Advocate)美國酒評家羅伯.派克(Robert Parker)的酒評分數(Parker’s Point),派克有「葡萄酒教父」、「葡萄酒帝王」稱號,他的酒評分數可以決定紅酒的價格,而他的刊物在葡萄酒界的影響力,自然不在話下。

不過,同時也有許多網站標榜著「派克評分下的遺珠之憾」,強調未經派克評分卻是優質好酒。不過不管你是贊同或是否定派克,幾乎沒有人可以略過派克在葡萄酒界的影響力。

難怪一篇《紐約客》(New Yorker)的諷刺漫畫中,派克穿著耶穌的袍子坐在山頂上,驕傲地拿著紅酒杯;山底下,酒莊老闆、酒商、投資人紛紛想爬到他身邊。對白寫著:「神啊!請告訴我這瓶酒幾分?」究竟一名半路出家的品酒家,如何撼動全球數十億美元的葡萄酒產業?

在二十歲之前,派克沒喝過什麼紅酒。直到上了馬里蘭州的大學後,他到巴黎找正在讀法文系的女友,才第一次品嘗到真正的紅酒,他第一口就迷上了。在那趟旅遊中,他和女友挑選最便宜的餐廳,把省下來的錢全部拿來喝酒。

回國之後,派克對紅酒的熱情不減,決定開始培養知識。他也和大學同學一起組成品酒會,從一瓶一美元的葡萄酒開始試起,並開始記下自己的品酒筆記。

他 在畢業後進入巴爾的摩農業銀行(Farm Credit Bank of Baltimore)工作,不過,當派克在銀行做著無聊的工作時,全球的紅酒市場正經歷劇變。一九七六年,發生有名的巴黎品酒會判決。美國加州的酒商找了 法國的知名品酒師,對加州及法國的紅酒舉行盲飲測試(Blind Tasting)。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結果美國紅酒大勝,引起了全球葡萄酒市場的大洗牌。︽時代雜誌︾(TIME)封面寫著「不可思議!加州擊敗法國!」 一二五年來,全球頂級五大酒莊的名單幾乎維持不動,而這個神話卻被美國加州的小酒莊打破。突然間,美國便宜的紅酒變得有吸引力。無名酒廠如雨後春筍般不斷 冒出,美國對酒的需求也瘋狂成長。

小酒莊封王開創新局面

派克看到了這個機會,決定放手一搏。七八年,在家人的財務協助下,派克的《葡萄酒代言人》雙月刊創刊號問世,強調所有酒都是自己付款,獨立挑戰權威意圖一覽無遺。

不 同於市面上文辭優雅的紅酒刊物,派克的雙月刊用字極簡,反映了他直截了當的美國人個性。例如,在一篇文章中,他形容一瓶酒「已經發臭,喝下去會危害健 康」,有力的敘述優劣立判。最關鍵的,派克用了一百分制來評鑑葡萄酒。這個計分系統,把酒的所有層次和特性,化為一個單一分數:比如六十五分到七十四分為 普通、八十分到八十九分為非常好,九十六分到一百分為非凡。

這套指標性的分數系統正是消費者最需要的。一般人只要有一個客觀的評鑑告訴他們,這瓶酒是好是壞?該不該買?而派克的分數正中下懷。雖然有人認為用一個分數來代表一瓶酒會扼殺了它豐富的特性,但是派克獨行俠般的正義形象、容易理解的分數系統,還是抓住了廣大消費者的心。

無視歷史光環只重口感

葡萄酒專家楊子葆和林裕森觀察此一現象,認為美國是葡萄酒的新興市場,這是很龐大的商機,消費者在短時間內想要買到理想的酒款,當然需要指標性的意見,派克的崛起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結果。

派 克用淺白方式、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詮釋和評價葡萄酒,是他成功之處。與英國酒評家Hugh Johnson比起來,Johnson偏重在葡萄酒酒廠的悠遠歷史,但是派克只著重在葡萄酒的口感本身,他拿掉歷史光環,直接品嘗酒的口感,不重視是否有 名牌酒廠加持。林裕森強調,或許這就像是美式與英式的風格和偏好,英國強調精英口味和歷史光環,而美國則重視自我感受。

很快地刊物收入就和成本打平,派克開始每年到法國「直擊」酒莊,妻子則充當翻譯。

改變派克品酒生涯的大轉折,就從八二年的一趟法國波爾多之旅開始。當時市場上紛紛看壞八二年波爾多紅酒,而派克是唯一的正面評價,零售商抓緊這個機會,把派克的分數拿來大做宣傳;波爾多酒莊也大發其利,推出的預售酒一批比一批高價。

一夕之間,派克從沒沒無聞的獨立評酒師,被零售商化身成為主流的酒品先知。從此之後,派克的分數成了眾人追逐的焦點。

《葡萄酒代言人》的訂戶從一開始的二百人,在八六年暴增到一萬八千人,年收入達一百萬美元。生活無虞的派克決定從銀行退休,專心品酒。

他的「退休生活」每天要品嘗二十五款以上的紅酒,一周工作時間超過九十小時,一年要喝掉一萬瓶紅酒。為了保持味覺,他一天要喝五公升的水。派克還為自己的鼻子保險,金額高達一百萬美元,這更為派克增添了他味覺的權威。

「派克化」的紅酒市場

九○年代,蘇富比葡萄酒拍賣目錄開始使用派克評分,他的名聲如日中天,但爭議也隨之而來。派克公開承認,自己喜愛口感濃郁、果香味濃、酒體飽滿、橡木味強烈的紅酒,而這個獨立性並不隨著成名而有所動搖。

許多被評低分的酒莊,認為他的評分太過武斷,怨言越來越多,開始拒絕讓派克品酒。更有甚者,法國知名酒莊白馬堡的主人,還假裝邀他來酒莊品酒,卻關上大門,一邊放出狗來咬他,一邊對著他大罵。

一名宣稱自己已經「破解了葡萄酒公式」的釀酒師,針對派克的高分紅酒做出他的化學解析,並且研發出一套公式,成了「派克化」(Parkerization)最好的例證。

他指出,只要照著做,就能釀出最高分的酒。而號稱「紅酒整形師」的釀酒顧問,同時也是派克好友的米歇爾.羅蘭(Michel Rolland),收取高昂的顧問費,指導全球超過一百家酒莊如何釀出「好酒」。

就像紀錄片「葡萄酒的世界」(Mondovino)中所言,經過羅蘭「指點」的酒莊,派克分數就能奇蹟似地大幅躍升。

其中,羅蘭喜歡使用的技術,包含延遲採收時間、發酵前葡萄籽長時間低溫浸皮、攪桶、微氣泡注入等新技術,就算是天氣欠佳的年分,也可以利用技巧彌補,釀出香豔濃郁的酒。

退居幕後 接班人現身

因此英文中有句話說,「That’s Parker’s wine.」就是形容一品嘗就知道是派克會給高分的酒,因為這些「派克化」的紅酒利潤豐厚,使得全世界的酒,不論來自何地,嘗起來全都一樣。

同時,因為派克喜歡丹寧強、果香濃郁和酒體飽滿的酒,這些是波爾多葡萄酒的特色,但是大同亞瑟頓董事長林淑明認為,像是勃艮地(Bourgogne)細緻優雅的風格卻被忽略低估,是十分不公平的事情。

但也有人支持派克,林裕森認為,雖然派克讓葡萄酒味覺越來越單一化,卻是在葡萄酒產業全球化與商業競爭下,不得不然的趨勢。

派 克在二○○三年起,把義大利區的品酒工作交給接班人湯瑪斯(Danial Thomases)負責,讓他來打分數,引起市場譁然。一一年二月,派克更把加州地區的評鑑重責交給另一位接班人加洛尼(Antonio Galloni),退出品評加州紅酒。葡萄酒教父漸漸退出品酒界的意圖,已經相當明顯。今天,《葡萄酒代言人》的訂戶超過五萬人,但大家已經開始討論, 「沒有派克的葡萄酒產業會怎麼樣?」雖然有某些歐美酒評家或是葡萄酒評酒網站,比如Jancis Robinson、Steven Tamzer或是http://www.burghound.com,也開始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但這些酒評家通常都只針對單一地區,不像派克是全面性的品 評各地區的葡萄酒,未來還有可能有第二位派克嗎?

雖然沒有人能預測,沒有派克的葡萄酒世界會是怎樣?不過直到今日,每瓶紅酒廣告旁仍然掛著派克分數;那分數,仍是紅酒愛好者選購時不可或缺的指標。可以肯定的是,三分之一世紀以來,他所塑造的帝國不會那麼快結束。你可以不相信羅伯.派克,但不能不相信派克分數。

派克大事年表

1976

發生有名的巴黎判決,美國加州酒商找了法國品酒師,對加州及法國的紅酒舉行盲飲測試,美國酒大勝。

1978

派克的《葡萄酒代言人》創刊號問世。

1982

市場上紛紛看壞1982年波爾多紅酒,派克成為唯一正面評價。事後證明派克的看法被市場接受。

1994

一家法國勃艮地的酒莊,因不滿派克在他的書中對其產品的評論,對派克提出誹謗告訴。

1999

法國總統席哈克頒贈榮譽勳章給派克。

2011

派克把加州地區葡萄酒的評鑑重責交給加洛尼(Antonio Galloni)。

葡萄酒專家也不能忽略的「派克分數」

前駐法代表

楊子葆

   派克的品酒著重在酒款本身,不過卻忽略了和料理的搭配性,尤其對於法國人來說,釀酒是為了生活,酒款與料理搭配也很重要。但是不可諱言,派克給高分的酒 款味道過於濃郁,有時候要找到適合搭配的料理並不簡單。並且在這個葡萄酒世界中,口感醇厚是美,但是單薄細緻也是一種美!同時派克的分數也代表了美國主義 的風潮,你不可能忽略他。

大同亞瑟頓董事長

林淑明

  林淑明每年都要赴法國試 酒,一天可以試到100款酒。雖然每試一瓶酒,她都在品味後立刻吐掉,酒精停留在口腔中的時間不會超過10秒,然後迅速記下自己的心得。但每天行程結束 後,她的嘴脣破裂,感覺疲累不堪。「品酒真的不是輕鬆的事情!」  派克的試飲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每年初春的「桶邊試飲」,各酒廠會將去年秋末採收的葡萄 釀製在橡木桶內初成雛形的酒,取出讓人試飲,派克會給範圍性的分數,比如,98到100或是90到91;第二種則是「樣本試飲」,經兩年橡木桶醇化之後, 酒商將裝瓶之後的酒款樣本寄到紐約給他,這時給的評分會較精準,有時葡萄酒的品質會出現變化,派克就會更正自己的分數;第三種是「老酒品評」,許多美國紅 酒大收藏家會邀請派克參加品酒,他會做成單一型錄分享給大家。派克《Bordeaux :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wines produced from 1961~1997》一書,就是他這麼多年來品嘗後感想的結晶。

延伸閱讀:與派克沾邊 就成發燒物  愛酒人士將派克分數視為聖典般對待,他獲得全球業界的矚目並挽救無數酒廠於倒閉危機之中,一直頗受爭議的他,其實是喝著碳酸飲料長大的美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與背景才能造成他的崛起?

   本書作者Elin McCoy是資深的葡萄酒作家,她在1981年便認識派克,親眼目睹他的成名過程,可說是葡萄酒界的insider(局內人)。她在本書中詳細描述派克的 人格特質,並揭露了葡萄酒世界的祕密,告訴讀者如何釀造優質醇酒和葡萄酒評鑑、銷售及販售的種種內幕,極具話題性。

  而許多葡萄酒世界的關鍵事件,比如1976年巴黎品酒會的全部過程,也都在本書中透過作者的妙筆生花娓娓道來。

  雖然派克一直爭議不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其實已經造就現代葡萄酒產業的新面貌。當葡萄酒已經成為生活風尚的一部分,一旦你只關注於嘴巴感受的品質,唯一可以信賴的就是自己的味蕾。

《葡萄酒教父羅伯.派克》

:全球品味的制定者

作者:艾倫‧麥考伊(Elin McCoy)

譯者:程芸

出版:財信出版(2011年6月再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3

強購斐雪派克只是開始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02/100455529.html

  新西蘭家電製造商斐雪派克(Fisher & Paykel)因海爾的執著收購而進入國人視野。海爾一再提高要約收購價格,對斐雪派克志在必得,這一舉動令近年來寂寂無聲的海爾引起了業界熱議——海爾怎麼了?

  斐雪派克收購案將在11月6日塵埃落定,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再次提高收購價後,這樁收購幾無懸念。早在2009年,海爾已購得斐雪派克20%股份,雙方合作頗為深入。在中國市場,斐雪派克被海爾定位為高端子品牌,協助其冰洗產品進入中國高端百貨公司;而在澳大利亞、新西蘭,斐雪派克協助拓展海爾品牌產品,並為其設計生產直流洗滌電機,今年4月首批產品已交付使用。

  但海爾並不滿足,此度全資收購意在取得斐雪派克的設計、研發、製造團隊以及整合銷售與營銷網絡。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數年前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全球白電業競爭已不再由技術革命推動,海爾將把更多資源集中在研發與營銷上。其對斐雪派克的收購,也被業界解讀為海爾希望擁有自己完全可控的海外渠道以及前端的研發和技術資源。

  海爾在此次收購中表現出的被動與妥協,暴露了近些年的增長困境。2004年,海爾集團營收首次超過1000億元,至2011年海爾集團營收1509億元,海爾在這七年內年均增量不足100億元。而2004年營業收入僅200億元左右的美的、格力,前者在2010年營收達到1400億元;而單做空調的後者在今年年底極可能突破千億元大關,甚至格力還提出在「十二五」末實現2000億元的銷售目標。國內同業的步步緊逼,無疑給了海爾極大壓力。一位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稱,當前的海爾,「只有走出去一條路」。

強購斐雪派克

  斐雪派克創立於1934年,業務遍及全球主要60個國家和地區,已形成了新西蘭、意大利、泰國、墨西哥、美國五大生產基地,主要生產奢侈家電。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由於債務沉重和銷售大降,斐雪派克陷於困境。截至2012年3月31日,斐雪派克上一財年的收入僅為8.91億新西蘭元(約合7.239億美元)。

  2009年5月,海爾以2850萬美元收購斐雪派克20%的股權,在董事會佔有兩席。今年9月,海爾提出以每股1.20新西蘭元的價格收購斐雪派克剩餘股權,總計出資約7億美元。

  但10月初,斐雪派克發佈公告稱獨立董事們一致建議股東拒絕海爾的收購,認為收購價格不符合該公司實際價值。其董事會主席Keith表示,經獨立顧問機構的評估,斐雪派克的合理價位應該在每股1.28-1.57新西蘭元之間。

  彼時,海爾集團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稱,海爾仍相信這個要約對股東來說代表了極好的價值,勸斐雪派克股東接受,不要去冒巨大風險等待實現獨立顧問的估值。就在市場擔心此次收購可能會失敗時,10月18日,海爾一改此前的堅定態度,將收購價提高到每股1.28新西蘭元,較要約前股價溢價71%。

  此後,海爾集團對財新記者回應稱,此次增持是海爾全球化品牌戰略發展的重要步驟之一。海爾在其全球化品牌發展進程中,對任何有利於公司發展並對當地市場、消費者乃至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合作機會都在考慮範圍內。

  目前,斐雪派克的三家機構投資者ACC、AMP和Harbour Asset Management已表示將接受提價後的要約,三家機構分別持有斐雪派克7.2%、4.7%、2.4%的股份。而第二大股東Allan Gray(持股17.46%)在首輪報價後已接受要約。

  若加上上述四家股東股份,海爾持股將從20%提升到50%以上,已滿足要約收購最低接受率為50%股份的條件。11月1日,海爾拿到了新西蘭海外投資辦公室關於收購審查的許可批文,國內相關審批也已順利通過。

海爾急什麼?

  「這兩年,海爾很著急。」家電行業評論人士劉步塵告訴財新記者,從此次急於收購斐雪派克可以看出,海爾近幾年走得不順。目前,海爾冰箱、洗衣機在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其在這兩個領域未來持續提升空間不大;雖然海爾的空調在今年上半年後市場份額有所提升,但在格力、美的的競爭壓力下,未來提升空間很小;至於彩電業務,競爭就更加激烈了。

  「收購斐雪派克有助於海爾打通上游產業鏈。」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向財新記者表示。他認為,海爾當前面臨的增長瓶頸和其發展理念有關。從歷史上看,海爾一直比較看重終端產品的製造、推廣、銷售及服務,上游產業鏈很不完善,比如在白電領域,海爾的上游落後於格力和美的。在工藝水平上,海爾當前僅處於業內平均水平。即使後來海爾收購了日本三洋,也只有少數高端產品能使用自己的零部件。

  事實上,目前格力、美的在上游產業鏈佈局也只限於部分零部件,空調壓縮機、驅動模塊和芯片技術等核心技術多掌握在外資家電企業手中。

  「整體來說,是產品質量和中低端品牌形象讓海爾遭遇了增長瓶頸,自主核心零部件的供應能力、產品可靠性的提升、上游產業鏈的完善、產品工藝質量的提升等,都是海爾急需解決的問題。」梁振鵬稱,此次收購斐雪派克體現了海爾想提升產品品質的意圖。

  「海爾主要靠自有渠道銷售產品,其營銷服務網絡算得上是國內所有家電企業中做得最好的。因此,海爾的優勢不在其產品,而在其服務。」國美電器一位前高管告訴財新記者。

  即使不考慮競爭壓力,國內家電市場也沒有了海爾、美的等千億元規模家電企業快速增長的空間。在2004年營收已達千億元的海爾,早已意識到國際市場才是出路。在中國很多家電企業還在做貼牌的上世紀90年代,張瑞敏就提出「下棋要找高手」,把產品出口到了最苛刻的德國市場,從此開始對歐美等海外市場的艱難突破。

  「到國外去研發費用和營銷費用非常高,一般企業很難承受。我們在日本銀座有一個廣告牌,那是惟一一個中國品牌的廣告牌,當時一年的廣告費用比我們在日本一年的銷售額都高。」張瑞敏曾對外透露。海爾在美國建廠,差不多也虧損了八九年時間。

  多年的努力,讓海爾在國際市場的份額有了不少提升。據海爾提供的數據顯示,當前海爾是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大家電品牌。目前,30%的美國家庭擁有海爾產品;在2012年上半年,海爾在歐洲市場的同比增長率達15%,其中,白電在法國同比增長10.4%,在意大利市場增長超過20%,在俄羅斯增長率達到60.9%,遠超當地行業平均水平。而據世界權威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 (Euromonitor)發佈調查結果顯示:海爾集團大型家用電器2011年品牌零售量佔全球市場的7.8%,第三次蟬聯全球第一。

  海爾現已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建立了海外生產與分銷中心,但規模和銷售都不盡如人意。劉步塵認為,作為一個全球化公司,海爾的海外市場營業額至少應在50%左右,但海爾去年的海外業務收入佔比僅為26.6%。「海爾實施國際化戰略至今已超過20年;而三星同樣用了20年時間成為了全球著名家電品牌。」

  在上述國美前高管人士看來,海爾的國際市場佔有率確實在提升,「尤其在南美、北美的佔有率越來越高,過去我在美國超市看到的大多是海爾的小容量產品,現在一些大容量產品,包括海爾兩開門、三開門大冰櫃也有了。」他認為,三星在美國市場也經歷了類似發展過程,只不過今天的海爾相當於多年前三星在美國的狀況,而如今幾乎三星全系列產品都可在美國超市見到。

  海爾主要靠價格優勢爭奪美國市場。一位長虹高管介紹,海爾在歐美市場的定價一般低於同類產品20%-30%。過去五年,海爾在歐洲市場佔有率提高了1倍多,但僅佔其大家電市場的1%。

  海爾已有的技術和品牌實力顯然不足以佔領中高端市場。因此,海爾集團財務戰略總監劉剛在最近一次演講中表示,海爾收購三洋和斐雪派克的目的,是因為「我們覺得海爾最需要的兩個能力,也是併購中能提升的,一個是超前研發能力,一個是精密化製造能力」。

  「也許再過五年,海爾甚至有可能趕超西門子。」上述國美前高管對財新記者說,如果海爾致力提升技術實力和製造能力,未來也許可與三星匹敵。因為全球市場足夠大,而西門子和惠而浦等公司,未來將不注重對家電產品的生產和研發,而是轉向一些高附加值產業。

  但在劉步塵看來,受品牌和技術制約,海爾國際化並沒有太大突破,品牌上很難與三星、西門子比肩,技術上也缺乏像西門子、三星、索尼那樣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技術,其產品多停留在「追隨者」層面,沒有領導型產品。

  近些年,海爾也展開了多次海外收購,大多以失敗告終。2004年,海爾在美國第三大家電製造商美泰克收購案上敗給了惠而浦;2008年,海爾欲收購通用電氣的家電部門,終因價格過高而放棄;2011年,海爾收購了三洋電機在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的洗衣機、冰箱和其他家用電器業務,通過資本運作開拓東南亞市場。

  最近兩年,日本家電企業的巨虧給了海爾開拓日本市場的機會。收購日本三洋後,據海爾提供給財新記者的最新數據,今年1月-4月,海爾在日本國內的銷售額與前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0%。海爾計劃在日本成立亞洲總部和研發中心,在日本東京和京都成立開發基地,前者以冰箱、空調開發為主,而後者是家用和商用洗衣機的開發基地。

激進轉型開始

  近幾年,張瑞敏經常提起,海爾要從製造向服務戰略轉型。有報導稱,海爾已逐漸將部分製造外包給京東方和緯創,甚至會慢慢將工廠交給冠捷、富士康等工廠,要為海爾重建組織架構掃清障礙。也有業內人士稱,金融危機後,數家海外白電巨頭已現危機徵兆,除部分研發、品牌影響力外,已無多少競爭力,加上中國市場吸引,它們不得不依賴更強勢的供應鏈與渠道。海爾希望成為他們的客戶,比如GE家電,在中國就是依靠海爾的營銷和物流配送服務網絡。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海爾開始整合家電產品和渠道兩大板塊,將所有業務和資產逐步裝入青島海爾(600690.SH)和海爾電器(01169.HK)兩大上市公司體系中。如海爾集團陸續將海爾物流以及日日順注入海爾電器,截至去年底,日日順已有700家加盟店,在鄉鎮市場拓展2.8萬個銷售網點,覆蓋全國80%以上鄉鎮。此外,海爾集團還擬令海爾電器通過一攬子架構合約實際控制海爾電子商務平台。

  但劉步塵認為,海爾向服務業轉型的提法過於激進,「海爾放棄製造,交給別人代工,只做營銷服務,可能會出大事。不過,我看這些年海爾其實也沒有完全向這個方面轉變。」

  當前的消費電子領域,完全實行空心化運營的只有蘋果,沒有自己的生產工廠,對銷售渠道的建設也不太重視。梁振鵬認為,這是因為蘋果產品創新能力很強。而主流的消費電子企業,比如三星、LG、日立、東芝等企業,大都打通了從芯片到模塊等整個產業鏈。梁振鵬認為,對海爾來說,其轉型服務業的口號「超前了十年」,「海爾在產品工藝質量、可靠性管理上做得一般,產品研發和設計能力也較弱,這些弱勢有可能成為海爾未來進一步發展的大障礙。」

  梁振鵬認為,「海爾並不敢真的淡出製造業。事實上,從收購三洋和斐雪派克獲得了研發和生產工廠來看,海爾還是想通過收購方式來解決生產管理、研發設計等方面的先天缺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60

中國最大海外打印機收購案!艾派克39億美元收購美國利盟國際

廣東省珠海市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日發布《關於重大資產購買完成交割的提示性公告》,宣布正式完成對美國利盟國際100%股權的收購,最終交易額為39億美元(約260億人民幣)。至此,這起中國最大的海外打印機收購案畫上圓滿句號。

據中新社報道,此次收購由艾派克及太盟投資集團(PAG)共同牽頭完成,並有聯想控股旗下的朔達投資參與,三大投資方出資比例分別為51.18%、42.9%和5.88%。

艾派克董事長汪東穎表示,艾派克和利盟的攜手,將是打印機行業的最佳組合,雙方優勢互補,釋放出的協同效應值得期待,相信利盟將在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市場實現進一步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554

基斯派克撻着Sofia

1 : GS(14)@2017-04-17 07:20:16

美國年度大型戶外音樂節Coachell已經展開,不少圈中情侶都拍拖睇騷,當中「卻克隊長」基斯派克(Chris Pine)則被指與《皇家特工:間諜密令》(Kingsman:The Secret Service)「刀片女」Sofia Boutella於音樂節出雙入對,傳出撻着消息。



■蜘蛛仔Tom Holland亦傳戀上同片女星Zendaya Coleman。

報道指基斯與Sofia大前日現身音樂節時拖手又攬腰,態度相當親密。兩人曾於去年上映的《星空奇遇記:超域時空》(Star Trek Beyond)合作,於宣傳活動上已曾作出曖昧舉動。另外,嫩版蜘蛛俠Tom Holland亦盛傳於拍攝《蜘蛛俠:強勢回歸》(Spider-Man:Homecoming)期間,戀上拍檔Zendaya Coleman,他還已經搬進女友在洛杉磯的寓所同居。撰文:程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17/199920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879

陳增濤:與羅拔派克評高低

1 : GS(14)@2018-01-22 05:16:59

【明報專訊】20世紀可真是美利堅的霸權世界,除了金融經濟軍事雄霸天下之外,連小小的日常喝的紅酒,叱咤風雲的是美國酒評家羅拔派克(Robert Parker)。倫敦的英皇室御用酒商Berry Brothers & Rudd曾說過:「沒有比羅拔派克更好的紅酒推銷員。如果他說2012年的紅酒不好,沒有人會買它;如果讚好,每個人都會買。」由此可見,作為世界名酒之鄉的法國波爾多的眾多酒莊,對羅拔派克是奉若神明,多盼望得到他的高分賞賜了。

保羅在書店裏剛巧看到我寫的關於法國紅酒、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的《酒時光》,被書中提到的波爾多紅酒的「派克化」(Pakerisation)吸引了,在尖沙嘴的國金軒宴請友好品賞獲得羅拔派克評90分的好酒外,更請我細說派克對波爾多紅酒風格的影響。正所謂香江霧列,俊彩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席間20名紅酒豪傑盡情揮灑,想不到的是,對於5款羅拔派克評價過的紅酒,評比結果竟然和美國大師評分大相徑庭,令人詫異不已。

「我向20名與會的酒友來了一個調查,他們大部分都認為左岸瑪歌村獲得90分的2006年Château Prieuré-Lichine最好。反而右岸Saint-Émilion村獲得94分的2009年Château Barde-Haut 排行第二。」 保羅有點意料之中,但也合乎情理,他自己不就是這樣想嗎?其實2009年是波爾多紅酒大年,這年出產的紅酒理應比2006年的酒好。

赤霞珠為主梅樂為副 波爾多左岸酒質強勁

「這款2006年的Château Prieuré-Lichine紅櫻桃的果味與法國橡木桶柔和的氣息結合,給人有紅絲絨中鐵拳的感覺,回味也相對持久。」曾代表香港參加波爾多左岸杯的上海小姐作出了精簡的解釋。

波爾多左岸列級名酒莊名列前茅者多以葡萄品種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為主軸,配以梅樂(Merlot),故酒質強勁,最好經過多年的存放才飲用更能展現它的陳年佳釀魅力。去年夏季我曾經拜訪瑪歌村的Château Prieuré-Lichine,酒莊的葡萄園相當分散,赤霞珠和梅樂約各佔一半。酒質雄勁中帶有柔順的口感,性價比高。

如果說上世紀是屬於美國的,那麼進入21世紀,中國的經濟正迅速崛起,美國的霸權卻在褪色,它的民主政制正面對巨大挑戰。法國總統馬克龍這幾天國事訪問中國,正是中國虎變,法國豹變,歐亞大陸革面的歷史時刻,世界原有政經秩序正在發生巨大而微妙變化。

中國應借鑑法國 整合區內國家

沉淪中的霸主美利堅,挑戰霸主地位的中國,是否有意無意,難免發生摩擦的火花。歐洲經過上世紀的兩次大戰,心有餘悸,一直努力不懈為和平而奮鬥。中法這兩個有悠久歷史和中央集權的國家,如果馬克龍順利整合歐盟,中國也有借鑑之處。簽署多少商務合同,無關痛癢。

投資及品酒專家/Délifrance創辦人

[陳增濤 品酒論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40&issue=20180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0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