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到兩小時讀完 《洛麗塔》,意義何在? 速讀技術的悖論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368

電影《超體》官網上有展示Spritz的互動頁面。女主演斯嘉麗·約翰遜的雙眼下方就是一個Spritz的文本框,間或“噴”出一段廣告詞。右上角一行小字:“使用Spritz,每天都像露西一樣閱讀。”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2014年11月6日,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把一本新書的全文放上了一塊廣告牌,長方形文本框上,每次“播放”一個單詞,速度很快——每分鐘350個詞。

美國女作家帕特里西婭·康維爾的這本小說《肉體與血液》此時還沒在書店發售。如果路人有閑情在廣告牌跟前讀下去,他最少用五個多小時就可以讀完這本384頁的書。

提供這種文字播放技術的Spritz,是美國波士頓的一家新興公司。2014年初,它因推出同名的速讀技術,獲得354萬美元種子投資,也成為媒體的關註對象。Spritz的想法是,這種逐個快速播放單詞的技術,可以令用戶在閱讀時更加專註和高效。比如說使用Spritz可以一天讀完《阿特拉斯聳聳肩》——這本1957年出版的名著很厚,人們說它放在鐵軌上能讓火車脫軌。《紐約客》一篇文章寫道,以Spritz最快的速度,即每分鐘1000個單詞,用戶不到兩小時就能讀完《洛麗塔》。

《肉體與血液》在Spritz技術的廣告牌上全文展示了約兩周後,排到了《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三位。

一粒一粒吃米飯

Spritz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只不過是讓你目不轉睛。

研究認為,閱讀耗費的時間,只有20%花在理解內容上,其余80%則是目光在詞語之間運動所耗。人眼用於閱讀的區域位於視網膜中央,稱為中央凹,人的目光要不停移動,才能使中央凹接收到信息。盯住固定位置每次只讀一個單詞,閱讀者就不會再像讀印刷書籍那樣“搖頭晃腦”。

人的視覺敏感度又隨著離開視野中心而下降,所以每次只能看清文本的一小塊區域。Spritz文本框每次最多顯示13個字母,在特定位置,單詞中的一個字母總是紅色。這個位置被稱為“最佳認知點”,用於定位詞語,有助於“縮短單詞由眼睛傳遞到大腦的時間”。

在為《連線》雜誌撰寫的文章中,保羅·高蒂亞諾說,他能以每分鐘600個單詞的速度較為順利地閱讀文本,不確定是否可以讀完整本書,但確實可以節省處理工作文本的時間。

在人類約5700年的閱讀歷史中,閱讀速度並非一直都那麽重要。不過,互聯網時代,文本的載體由紙張擴展到屏幕,生產越來越快,形式越來越多樣,閱讀速度變得更加重要。國際警察局長聯合會社交媒體中心提供過一個數字:現在美國的社交媒體用戶每天平均閱讀54000個詞,大約相當於一本小說。

在美國,體系化的速讀培訓始於1950年代末,其先行者艾芙琳·伍德有一個著名的比喻:“你願意一粒一粒地吃一餐米飯,還是好好地吃一勺?”她聲稱她的方法能使閱讀速度提升至平均速度的二至五倍。

美國大學畢業生的平均閱讀速度,約是每分鐘250個詞。據說伍德的速度是每分鐘2700個詞。肯尼迪、尼克松和卡特三位總統,都曾派遣白宮工作人員前往伍德創辦的培訓機構學習速讀。自伍德創立這個行業,美國出現大量速讀課程,以各式各樣的方法提升閱讀速度。

讀得越快,懂得越少

電影導演伍迪·艾倫曾調侃,他參加了速讀課程,可以用20分鐘讀完《戰爭與和平》,然後知道“它是講俄國的”。

學者們也普遍不認可速讀機構與Spritz所宣稱的高理解率。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心理學家邁克爾·馬森曾在1987年設計實驗,令一組人以每分鐘240個詞勻速閱讀,另一組以每分鐘600詞略讀,第三組以伍德速讀法、每分鐘讀700詞。在理解文意時,後兩組人表現都更糟糕,涉及細節與技術信息時尤甚。大多數研究結果都類似。至於Spritz,馬森認為,人們領會語言的方式各具特質,那種速度一經設定即毫無變化的方式,可能會令使用者厭倦。

悉尼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薩麗·安德魯斯認為,要理解詞語含義,上下文非常重要,因此而耗費的時間是有必要的。Spritz實際上在強迫人們依照聽演講的形式去處理書面語言,一個單詞出現,就沒有機會回頭檢查它的訛誤。她認為,Spritz可能更合適呈現不超過140個詞的推文,並應用在小屏幕設備上——讀者本來也沒機會掃視文本。

Spritz更能發揮優勢的情況似乎限於:大多數信息只需了解而非理解。使用Spritz這個本意為“噴”的單詞,實際上也是在表達“易懂信息快速、直接的噴發”。

留學法國的胡瓔曾熱衷於Spritz。她用這款應用閱讀英語或法語的新聞網站,能節約時間。但是遇到那種特別喜歡用錯綜複雜的從句的行文,經常感覺語無倫次,只好回到原文閱讀。但在回到北京後,閱讀時間變得充裕,她就不再使用Spritz。她的法國朋友則大多不願使用這項技術。他們認為它會破壞閱讀的真正樂趣。

相比閱讀愛好者,重視時間、強調效率,而且很可能接觸大量文本的職場人士,無疑是Spritz的天然目標用戶。28歲的圖書公關凱茜·麥克因泰爾,估計自己每天會收到300封到400封電子郵件,對她來說,搭載Spritz技術的可穿戴設備肯定能比用智能手機更便利快速地閱讀郵件。不過,這種旨在利用所有時間的高效,能讓人更幸福嗎?

運用100%的腦力只是夢想

2014年的電影《超體》中,因為意外,女主角露西的大腦潛能得到激發,最終能夠控制自己100%的腦力。只用到腦力的28%時,她就可以快速、並行地處理信息,一邊跟人談話,一邊用超常速度操作電腦,閱讀、理解並完全記住在屏幕上飛快打開的網頁。她用一個小時學會了漢語。

在認知科學專家、科學作家陽誌平看來,《超體》中所謂大腦只利用了10%的理論,只是“神經迷思”。他相信,人類在短期內可能無法突破閱讀速度的限制。“可以將人類大腦想象為一個簡化的輸入輸出裝置。制約這個裝置輸入輸出速率的是工作記憶,它是人類所有能力,包括閱讀速度、記憶、註意、執行功能的瓶頸。”這個瓶頸受制於人類進化早期出現的前額皮層,因為它的存在,片面追求速讀方法意義不大。他說,研究大腦的科學家之間有個玩笑:“如果神燈只能增進你的一種能力,那麽就請魔鬼將你的工作記憶能力提高一倍。”

與法國的書蟲們相仿,陽誌平也對速讀乃至Spritz技術不以為意。他認為在具體讀物上的閱讀速度,更多源自練習與背景知識。但Spritz的開發者明白,快和多,是人們永遠的欲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