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癌癥有望治愈了 但治療費高達3億美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4577.html

癌癥有望治愈了 但治療費高達3億美元!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5-09-11 17:34:00

通過抽取人體細胞,調整基因排序並加以培養,再重新植入,是最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法,只是費用高昂,首例癌癥基因治療費用高達3億美元

治療癌癥的傳統方法是化療和放療,但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破壞正常細胞。眼下一種可以精準治療的基因療法悄然興起,但因為費用高昂,還未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9月11日上午,夏季達沃斯論壇舉辦了一場主題為“解密癌癥”的分論壇,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等嘉賓表示,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不能有效地攻擊癌細胞,但通過抽取人體細胞,調整基因排序並加以培養,再重新植入,可以大幅提升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從而抗擊癌癥,這是最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法。

然而,美國Ayasdi公司首席執行官Gurjeet Singh在回答《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提問時坦言,首例癌癥基因治療費用高達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18億元),不是一般人能夠擔負得起的。他表示,目前醫療界正在通過獲取全球癌癥患者信息,對數據整理分析,治療費用正在大幅降低。

傳統治療凸顯弊端

“9·11”是所有美國人的惡夢,甚至14年過去,夢魘也未徹底散去。最新官方數據顯示,當年參與地面營救和清潔的消防員、警察和環衛工人中,有3700多人確診患上癌癥。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Francis S.Collins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過去關於環境對致癌的影響還存在爭議,現在則有愈來愈多的證據表明環境確實與癌癥存在關系。

癌細胞是從人體正常細胞發展來的。吸煙、遺傳、環境等因素會導致正常細胞變異,人體免疫系統能“消滅”絕大多數變異細胞,但有些變異細胞卻可以躲過免疫系統的識別,不斷分裂、變異、增殖,這就是常說的癌細胞。

曹雪濤等嘉賓用了“聰明”這個詞來形容癌細胞,他說,癌細胞非常活躍,並攻擊正常細胞,同時想法設法躲避人體免疫系統的監測,若是早期,通過切除手術基本可以解決問題,但中後期就比較麻煩。

Gurjeet Singh就表示,雖然化療可以殺死癌癥細胞,但同時也會對正常細胞產生影響,放療也是一樣。坐在一旁的Francis S.Collins補充道,傳統治療方法還存在一個問題即療效不具有持久性,比如腫瘤,治療之後病人感覺好了,但不久又會複發。

精準治療癌癥

所幸,最新的精準基因治療法讓癌癥患者看到了一線生機。

據中新網等媒體報道,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中內啟光等人進行的iPS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治療癌癥的實驗在小白鼠身上取得成功。研究人員將iPS細胞培養出的免疫細胞註入小白鼠體內,恢複其免疫功能,進而攻擊癌細胞使之變小。

今後數年內,研究人員將在癌癥患者身上進行臨床驗證。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8月28日的美國科學雜誌《Stem Cell Reports》(電子版)上。

Francis S.Collins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癌細胞從一個機體到另一個機體會發生變化,因為每個人的基因並不相同,傳統治療方法做不到因人而異;但通過提取人體自身細胞,通過調整基因排序並加以培養,再重新植入,將大大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

以中內啟光等人的實驗為例,研究者先將人類癌變細胞移植到小白鼠體內,然後利用iPS細胞培育出殺傷癌細胞的免疫細胞,再回植到小白鼠體內。

結果顯示,免疫細胞充分發揮作用,癌細胞縮小到了原來的二十分之一左右。而沒有註入免疫細胞的小白鼠,其癌細胞擴大到了原來的10倍。

但由於人體基因各不相同,治療方法也要“對癥下藥”,所以通過調整基因排序的方式可以精準治療,但治療手段費用卻並非所有人都能擔負得起。

Francis S.Collins透露,接下來幾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將廣泛收集患者數據,並進行統計、分析,除了可以借此降低治療費用,還可以研究是否可以通過阻斷致癌基因的方式,避免癌細胞發展和擴散。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785

美國大選怪象的背後:經濟是複蘇了,可經濟創傷沒有治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109.html

對今年美國政壇怪象背後的原因稍加搜尋,便能得出這樣一個基本結論:始於2007年的經濟蕭條,以及隨後在2008和2009年發生的金融危機給選民帶來的恐懼和創傷,恐怕要比我們之前所承認的更深、也更持久。

是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已經出現了複蘇。可是,許多美國人在精神上還沒有複原,甚至或許永遠都無法複原了。這一經歷改變了他們對於政治經濟體系和領導人的態度,讓他們願意考慮帶有風險的替代選項。

正如民意調查人彼得·哈特(Peter Hart)所比喻的,這個國家(美國)正在經歷的“是撞車事故和住宅被燒之間的差別。撞車的影響3~6個月之後就會消失,可是你住的房子被燒了,這種事情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當然,這里的“新鮮點”並不是經濟蕭條會造成創傷,而是即將成為現實的一件事:它對人們造成的心理創傷是如此之深、如此之持久。是的,今天美國已經走出來了,可是美國人卻發現,那種“宿醉”的感覺並沒有過去。於是他們做出了反應。

這種“延遲效應”解釋了,如此之多的所謂“聰明人”是如何沒有徹底認識到2016年美國大選即將發生些什麽的。它也解釋了桑德斯為什麽能在民主黨黨內選舉中堅持那麽長時間、希拉里經歷的種種波折、為什麽共和黨會出現好幾個看似強大實則完全傳統的候選人,還有就是,特朗普令人錯愕的崛起。

這里有一種解讀:與其說是美國選擇了特朗普和希拉里(假設她最後能獲得民主黨黨內提名),倒不如說是在初選過後,美國驀然發現,其他候選人都被拋到了一邊,只剩下這兩個人了。

而外界對於這兩人深深的負面看法表明,美國人依然沒有找到他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的答案。特朗普先生的態度迎合了時代的需求,但他的脾性實際上並不合適;克林頓夫人足夠勝任,卻似乎在代表時代、代表美國人想要超越的那種體系上有些過頭了。和2012年一樣,經濟創傷並不能在2016年完全治愈。

這種解釋是有數據支撐的。名義上,美國經濟已經持續擴張6.5年,遠高於二戰後的平均複蘇水平,且連續74個月新增就業崗位。然而,據《華爾街日報》和NBC新聞聯合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隨著經濟複蘇的逐步實現,美國人對美國前景的看法反而更加黯淡了。而2009年年初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之時,在奧巴馬總統宣誓就職新一屆美國總統的提振下,倒有多達59%的美國人認為這個國家已經脫離了錯誤的軌道。

進入複蘇兩年之後,民眾看法反而開始轉而向下,至少是在上述“錯誤軌道”的看法上是如此。到了2011年年中,67%的美國人認為美國走上了錯誤的軌道,2013年年底,這一比例更是進一步上升到78%。盡管之後有所下滑,但上個月該比例仍盤旋在70%的高位。

由美聯儲最新發布的一份針對美國家庭的調查或許有助於解釋這種複蘇背景下的焦慮和憤怒。2015年年底,受訪者中有69%左右認為自己“生活舒適”或“還不錯”,這較2014年的65%和2013年的62%有所上升。比起說自己的生活條件下滑,美國人似乎更稍微願意說自己的經濟條件有所改善。

然而這些數據掩蓋了工資增長停滯、甚至是減少,以及飯碗並不穩固的形勢下那正一點一點消逝的信心。僅有23%的人表示預計自己明年的收入會更多。幾乎有半數成年人表示沒法拿出400美元做緊急備用金——真要籌到這筆錢的話,得要賣掉點東西或是靠借錢才能實現了。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份研究也是類似的結果。今年年初,對美國經濟表示不滿意的美國人有70%,而2007年年初金融危機尚未來襲時這一比例為61%。

當然,民眾對經濟的態度並不能完全解釋眼下這種全美範圍內的不安感。恐怖主義和文化戰爭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無論真正的原因是什麽,經濟蕭條和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創傷之深,以及民眾對替代選項的不滿,著實很難讓美國人做出這樣的期待:無論結果如何,2016年大選結束後美國國內會神奇地出現一種全民滿意和團結一致的情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67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將助力醫療治愈率

醫用食品在大多數國人的概念里分為兩種:患病不能吃飯時輸入腸外營養劑,以及醫院里配置的病號飯。對於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下簡稱“特醫食品”)的概念大家仍然比較陌生。

其實,對於特醫食品的相關規定在2013年已經出臺,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中對特醫食品的註冊管理也做出了明確規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管理辦法》也在2016年7月1日正式實施。這一切都已經表明,特醫食品已經在我們身邊,如果能在醫學領域發揮會其應有的作用,特醫食品將會是未來醫療領域的一個得力助手,也即將撬動市場。

“歐美發達國家以及我國先前的臨床應用實踐已明確表明,經過科學研究設計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能有效滿足疾病狀態人群的營養需求,降低他們的機體組織負擔、加快他們的身體康複。同時,該類產品具有良好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學效應,對減輕消費者醫療負擔,減少國家醫藥衛生支出等具有積極作用。”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滕佳材在8月17日舉行的“中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宣貫大會”上表示。

特醫食品到底是什麽?它與腸外營養以及病號飯到底有什麽區別?

國際醫學營養協會(MNI)副主席Tim Meyerhoff先生在會議上解釋稱,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是專門針對營養不良重癥和慢性病患者而生產的,它能夠為醫院節省費用,能夠減少病患死亡率,同時也能降低醫院相關投資,是緩解全球營養不良問題的科學性解決方案。

Tim Meyerhoff 介紹,目前,歐洲的每一間醫院里都有四分之一的人有營養不良的癥狀。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在65歲老年人當中,每三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面臨著營養不良,就總數來說,目前有3300萬歐洲人面臨著疾病相關性營養不良。然而這些病人並沒有被診斷,即使這些病人被診斷了之後仍只有50%的人可以獲得營養相關的補助,但是這些疾病相關性營養不良卻給整個歐洲的醫療系統每年增加了1700億歐元。

Tim Meyerhoff表示,如果病人的營養狀況不良的話,任何的醫學手法都不能獲得其良效。而最新的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歐盟的特醫食品為醫院節省了12%的費用,每12個人之中就會減少一名患者的死亡,同時減少了醫院330萬歐元的投資。

大量臨床研究和經濟學研究發現,術後對病患進行早期腸內營養幹預能有效減少術後並發癥、縮短住院時間、降低治療費用,從而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特醫食品在國外許多發達國家應用廣泛且使用歷史悠久,產品種類也很多,形態上包括固態、液態,還有全營養配方食品(成人、嬰兒),以及針對不同疾病的配方食品(如糖尿病、胃腸道疾病、腎臟疾病、肺部疾病、癌癥、心血管疾病等)。

有關資料表明,我國規模以上醫院住院病人得到特醫食品的營養支持尚有明顯不足,對於非住院病人和中小城市以及廣大農村的疾病狀態人群,缺乏營養支持的現象更為突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健康需求不斷提高,特醫食品產業將迎來更大的實際需求和發展空間。

在中國,很多時候臨床醫生卻缺少營養師的協助。臨床醫師註重專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對營養風險、應激時營養需求缺乏認識,忽視營養治療,最終將影響整體療效,增加住院時間和醫療費用。目前,我國不規範、不合理的營養治療普遍存在。

“特醫食品的目標是病人的飯,是全部營養或者目標營養成分的來源。現在臨床醫生都希望,只要患者有消化和吸收能力,盡量通過飲食獲得營養而不是註射營養劑,因為註射營養劑還是會影響腸道功能以及腸道菌群。只不過,目前臨床醫生還缺少營養醫師的支持,雖然醫院已經配置了營養科,但是人力還是較少。”中國保健協會理事、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大宏表示。

特醫食品雖然是一種食品,但是在《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管理辦法》中也指出,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或營養師指導下使用。

“在臨床上,醫師、營養醫師的處方權是一樣的,目前最重要的是制定應用規範,什麽人該用,什麽人怎麽用,對患者的狀況要進行營養不良的評估。”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陳偉副主任醫師表示。

為了不讓特醫食品淪為保健品的檔次,也為其制定了較高的門檻。

“這是一款完全不同於保健品的食品,它針對的是患者人群,而保健品是健康、亞健康狀態下的人進行的一種營養補充。特醫食品可以作為患者的全部營養或者是在代謝中出現問題而進行特定的食品。”王大宏表示。

在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中規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應當經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註冊。註冊時,應當提交產品配方、生產工藝、標簽、說明書以及表明產品安全性、營養充足性和特殊醫學用途臨床效果的材料。同時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廣告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關於藥品廣告管理的規定。

滕佳材介紹,特醫食品按照藥品嚴格註冊、簡化許可審批程序、產品註冊與生產許可銜接的思路與原則,對產品註冊設置了較高的準入門檻,對生產企業研發能力、生產能力以及檢驗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滕佳材表示,特醫食品重大意義在於為疾病狀態人群提供科學合理、全面適用的營養支持,使其保持營養、恢複健康。然而,目前針對不同疾病的特醫食品種類仍然缺乏、應用明顯不足,這些都需要相關企業長遠思考,積極研發疾病人群需要的配方產品,為疾患人群造福,為產業發展助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81

基金業績與回報存在悖論? FOF有望治愈這一“頑疾”

長期以來,公募基金行業存在著基金業績與投資者回報相悖的情況,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年化收益遠超同期滬深300,但投資者的回報率卻遠不及基金年化收益。公募FOF(基金中的基金)的即將問世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治療這一“頑疾”。

5月初,一大批基金公司的FOF項目組前往北京進行第二輪答辯,首批公募FOF問世再向前走一步。FOF的運行特點是優選基金標的,承擔低於個體基金的風險,通過投資經理的配置達到一定投資目的。對於投資者而言,以往可能需要在幾千只標的中選擇標的,難度很大;FOF問世後,或許只需要選擇幾只FOF基金便可滿足投資需求。

對基金公司來說,FOF是機會更是挑戰。是選擇外部還是內部基金,是配置主動型還是被動型,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北京一家老牌公募FOF投資人士也直言:“做公募FOF沒有那麽容易,需要自上而下在宏觀配置方面下很大功夫。既想控制住風險,又要投資回報,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業績與回報悖論

投資公募基金產品是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方法?先來看一組統計。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了過去十年股票型基金及偏股型基金的收益情況, 2007年-2016年的10年間,股票型基金年化平均收益率是18.6%,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化平均收益率是20.2%;在過去三年,盡管經過了一輪牛熊,股票型基金及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也有17.4%和19.3%之多。

事實上,如果單單看基金過往數據,基金投資年化約15%的回報是非常好的投資方式;但如果統計基民的投資成績單,卻又往往發現,基民的回報並不如統計數據展現出來的那麽樂觀,甚至要差很多。

“說明現在投資者面對基金產品的複雜波動特性,很難正確投資基金。基金經理人創造的回報到達不了基金持有人的口袋里,即基金行業的投資回報和投資者回報的巨大悖論。基金產品是在掙錢,基金持有人長期來看並不是很掙錢。”華商基金基金投資部副總經理江賽春說。

“持有人總是會在市場爆發階段,即基金產品很賺錢的時候才會產生投資的欲望和沖動。相反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大家總是害怕去投資基金。造成了過去十多年的時間里,散戶投資者和行業持有人資金投入結構是非常不均勻的,在一輪市場上漲後期把主要的資金都投進去了。”江賽春分析稱。

基金業有個老生常談的難題: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在公募基金排名論英雄的機制中,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往往會選擇上一年排名靠前的基金,基金公司抑或第三方機構也往往會大力宣傳前一年的績優基金。

而由於第二年市場風格往往會發生轉移,前一年的“優等生”很容易在第二年成了“差等生”。

在日前基金業協會於北京舉辦的一個養老金研討會上,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便指出,短期來看,權益類投資收益具有不確定性,而長期看,股票投資收益高於債券幾乎是確定性的;並且隨著時間跨度加大,股票的波動風險逐漸下降,而債券的波動風險逐漸上升。偏股基金可以有更為優秀的表現,投資回報遠大於股票指數,若等權重投資全市場偏股基金並長期持有十年能獲得穩定且更為可觀的收益。

“全市場基金的數據顯示,即使不用挑市場上好的基金,在市場高位、等權重去買,持有十年,年均回報率依舊超過10%;如果在市場相對低點,買股票基金持有10年,回報或將達到15%,實際購買股票基金遠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有風險,承擔的只是波動性。”竇玉明說。

二次答辯完成

對於大部分個體基金投資者來說,由於投資體系和方法的千差萬別,以及很多產品的投資風險超出了能承受的範圍,造成了長期投資的無效性。

或許這正是FOF的使命。

“基金產品本身的特性,造成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高度相關,銷售渠道也沒有辦法幫助投資者管理風險,市場上缺乏這樣一個角色。所以,這是FOF非常重要的使命。”江賽春說。

FOF起源於美國,21世紀後FOF發展迅速,資產總規模從2002年的689.6億美元飆升至2015年的17216.2億美元,增長了近24倍。截至2016年年底,在美國以18.8萬億美元規模中,FOF的占比接近十分之一。

“我們很早就看到了FOF在歐美市場的蓬勃發展和巨大空間,大概從2014年開始以專戶方式管理FOF產品;公募方面,公司也從2015年開始做相關人才和系統方面的準備,其間也向相關渠道及機構客戶介紹過公司的FOF產品方案。”一家合資公募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透露。

近兩年來,國內很多公募基金開始組建FOF研究小組,一些公募則由原來的資產配置部門的主要人員構成,不少基金公司都努力進入第一批FOF發行梯隊,公募FOF也很快進入沖刺階段。

今年4月24日,證監會向基金管理人及托管人下發了《基金中基金(FOF)審核指引》。5月4日,基金業協會公布《基金中基金估值業務指引(試行)》。由此,公募FOF監管制度正逐步完善實施。伴隨著估值指引的出臺,FOF的推進工作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截至2017年4月27日,已有30余家公司上報了67只FOF產品。5月初,一些上報了產品的FOF項目組在北京進行了第二次答辯,公募FOF產品或可在上半年成功面世。

景順長城基金FOF投資部擬任基金經理張偉保告訴記者,在FOF的構建中,很多基金公司采取了量化手段來篩選基金,“量化是底層基金的篩選手段,面對數量龐大的全市場樣本池,量化刪篩能確定初步的標的”。

“FOF投資就是在基金產品的基礎上構建一個組合以達到獲取穩定收益的同時還能分散投資風險的一種資產組合,根據投資目標和市場情況進行不同資產的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資產配置,但由於FOF有其明確的投資範圍,沒有市場上的資產配置那麽寬泛,譬如FOF不能投資分級基金、股指期貨等。”張偉保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賺資產配置的錢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QDII產品一枝獨秀。也就是說,如果在資產配置中有一定比例的QDII,不僅能達到資產波動率下降的效果,收益又可觀。這正是資產配置理論的要點所在——資產範圍間不同周期性的負相關。

因此,對於基金公司的FOF投資團隊來說,需要在內部統一認識:是投資於內部基金還是外部基金?是選擇主動型產品還是被動型產品?

“比較清楚基金經理人的操作風格、倉位情況、擇時能力的話,外部基金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不清楚的話可以選擇類似於類指數或者ETF這樣的基金,這樣就可以按照我的思路來做配置。”此前,北京一位擬任FOF基金經理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比如市場跌了一段時間,一般就是減倉;而今後對即使能夠博反彈的這種類別,也沒有辦法確認子基金的倉位或者基金經理的做法。”該北京擬任FOF基金經理也表示,首要的思路是靠配置來做長期收益,而不是博取短時的價差。

“基金有一個特點,就是只能看到凈值,不像股票或期貨能夠看到交易量及高點低點。所謂的‘擇時’不在於何時進去,而是在於出來的時候幫客戶鎖定收益,以及能賺到複利的錢。”他也說。

張偉保也表示,內外結合的產品設計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現階段國內和海外市場的一些區別,包括國內外基金信息披露頻次不同、國內外FOF文化有異、國內基金公司相互購買基金在費率上沒有很大的優勢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56

每個從北京CBD下班的深夜 只有這些臟攤兒能治愈一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25/164832.shtml

每個從北京CBD下班的深夜 只有這些臟攤兒能治愈一切
界面界面

每個從北京CBD下班的深夜 只有這些臟攤兒能治愈一切

這才是中國的深夜食堂。

來源 | 界面(ID:wowjiemian)

文 | 富充

攝影 BrooklynWu

一下雨,北京三環里的交通又堵到癱瘓。加班忙完一攤工作之後,充電寶和手機都只剩下最後一格電還在苦苦硬撐,等待快車司機接你回家。

路上有很多剛結束加班的CBD民工,像你一樣步伐拖沓、目光渙散,嚴肅的襯衫從上面松開了兩個扣子,精致的眼線有些暈妝了也懶得再補。你想了想,回到家里也沒有什麽在等著你。

上車,沒眼力見兒的貧嘴司機自顧自地推薦起晚餐館。無一例外不是“半夜路過也看到人在排隊”的臟店,還有人跨半個城隔三差五去吃,“簡直不明白”。

你用表面平靜掩蓋內心的波瀾起伏。這些深夜食堂你再熟悉不過,它們以北京的CBD地區為端點,呈射線狀一路向東,無數次你和那些同你一樣的白領們,加班後衣冠楚楚地在里邊扒拉開人群搶個位置。那些晚歸的胃無論幾點回家,都有了好歸宿。

0

那就去吃夜宵吧,你對自己說。烤串的油脂在肥瘦間參透生命,麻辣燙散發著誘惑的香味。雖然控制不了人生,但還可以控制得了自己那份麻辣燙里要加幾串金針菇。

每一次吃完,你總是重新獲得勇氣,堅信世界上沒有一頓臟攤解決不了的事兒。

金鐘烤肉城:這里有一位吹風機烤串大叔

金鐘烤肉城位於北京東四環內紅廟附近。這哪里是烤肉城,分明是室內臟攤,藏在巷子里,連牌匾都沒有。精瘦的老板據說叫金鐘,但店名不知道是誰起的。

0 (1)

菜譜寫在墻面的黑板上,烤串中等價位,三四十平的簡易房里支幾張矮桌和馬紮子,食客們人擠人地擼著串,掛著的幾個電扇同時高速轉動。門口永遠有人在排隊等位。

每天晚上五點半準時,金鐘就開始點火,一手接過妻子遞過來的一把把烤串在爐子上不斷翻動,另一手拿著吹風機給碳助燃。肉已經開始變色,亮晶晶的油脂不斷冒泡,但這還還遠遠不夠,等到肉呈現微微的焦黃時他才會抓給你。

相傳這家店開了20年,一直都是金鐘一個人在烤串,中間老板娘也試過,但據說味道差遠了,不過老板娘的權力可就大多了——她規定入座後才能點燒烤,不做烤串外賣,因為不給加菜所以得一次性全點好。

盡管要點的菜是自己寫在紙上,不過最後上什麽還是要她決定,“所有的串四個起點,肉筋都賣完了,我又給你加了幾個板筋”。店里半夜12點下班,有時還會遭到老板娘以“來不及烤了”為由拒絕放號。如果問她有生意怎麽還不做的時候,她一臉嫌棄地回答“這就夠累了”。

0 (2)

金鐘隔壁是一位老大爺經營的食雜店,20年前他們就在這里鄰居著做生意,金鐘家的飲料都是在這拿貨。20年前這一片兒有點荒,門口的路上連汽車都沒有。剛開始的幾年慘淡得每天只賣5、6瓶汽水。隨著這些年CBD、三里屯、朝陽大悅城的興起,城市繁華區東遷,生意才逐漸變好的,現在到了夏天一晚上走十多箱啤酒也不是難事兒,連大爺的老伴都被叫去幫忙。

在金鐘烤肉城你會遇見各種各樣的人,小吳是海澱區某醫院的大夫,作為一個不愛吃烤串的人,她算是金鐘常客里的奇葩。“我至少每個月跨區驅車20多公里來吃一次,主要是因為他家的醬雞爪醬雞脖。入味到脫骨。”

更多的人表示,其實還是在大串橫行的年代,忘不了小串的味道。西裝革履的老薛在整個烤串人群里顯得有點違和,這位國企的處長剛陪老板在人均上千的會所里喝完酒,來墊墊肚子,“我還小的時候就在這樣的環境里吃燒烤,烤串不就應該是在這種亂糟的環境里嗎,有種味道太幹凈的館子吃不出來”。

0 (3)

娛樂記者兼《最小說》寫手項斯微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衰老,就是從你吃不動燒烤開始。

吃燒烤沒有門檻,沒人敢說你已經老了,除非你自己承認和烤串產生了代溝。

老張拉面:在這里遇見過林更新

如果下班夠晚,有可能趕上老張拉面正在營業。這家傳奇的拉面店位於青年路,在朝陽大悅城的正對面,周圍有富人聚居的星河灣、天鵝灣等高檔住宅,扼明星網紅們東西行要道——朝陽北路,地理位置優越。大江大河匯聚一堂,註定造就傳說。

和門口的豪車,漂亮的玻尿酸女孩,不時偶遇的胡彥斌、喬杉等明星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里的環境。屋里屋外加起來不過十幾張桌子,室內簡陋,桌面和地板上的汙漬在昏暗的燈光下顯出可疑的顏色。說不上多臟,就是我們認知中特別普通的小吃店。不過每桌上放著的一大盆辣椒油是真香。

相傳每天00:30老張的拉面準時入鍋,早一分鐘不煮。0點前到店還可以占個座,只是要等上半個多小時。

老客人熟撚自助服務的流程:在大箱子里拿蒜,去進門的冰櫃里掏涼飲料。在這樣的小臟館子叫人服務是叫不來的。

第一次來的新客人一臉發懵地到處看,因為有了之前吃金鐘的經驗,我知道他們是在暗中觀察熟客怎麽點單。不是挑理,是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做錯了某個環節,失去了老張的歡心然後挨一頓埋怨:早幹什麽去了。

在門口光膀子拉面的那位就是老張,超兇的。不煮面的時候就盯著你看,不說話。有一次當著老張的面打開冰櫃,沒有想喝的飲料也不得不在他的註視下隨便挑了一瓶,實在是讓人很有壓力的目光。

店里只賣一種食物——牛肉面,分大小份和加不加綠的區別,配搭可以在豆皮、牛肉丸或雞蛋中選擇。

00:20,老張在燒水做著煮面前的準備,服務員開始挨桌問要哪一種。

怎麽說呢,面是手工拉條、湯里也沒太多味精,辣椒是尖辣,牛肉小片很多,老張拉面不算很老道的味道,但還是沒忍住連吃兩碗。

有人吃了之後說沒有好吃到那個份兒上,但隨手就能買到的低價應該是人們紛紛前來的原因之一。大碗12,小碗10塊。

加班到深夜的上班族,剛蹦完迪準備吃飽肚子再回家睡覺的年輕人,有起得早的附近建築工人,也有的人很明顯是剛擼完串兒還需要溜縫。人們說不清在老張吃的是晚餐還是早餐,一群在另外一個時空不可能相遇的人匯集在這里,老張用他的傲嬌庇護著所有的胃。

0 (5)

現在人對味道的贊美都不僅於味道本身,都有情感在,也許大半夜吐空了胃就這一口最溫馨吧。所以老張拉面對於白天清醒的人來說,或許很一般。至於是不是真的那麽的好吃,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項斯微寫到戲劇導演孟京輝早在差不多七八年前,經常會給來保利劇場采訪他的記者推薦當時網紅的“保利老李烤串”:“門口那家烤串特別好,適合宵夜。”即使當時保利劇院門口有至少兩家烤串的,孟京輝還是能準確地分辨出東側的“烤串老李”才是鼻祖。後來項斯微又遇上孟京輝,孟說並不留戀早已搬走的老李,但是留戀那些夜晚,“放縱,放肆,放蕩”。

在老張你也可能有類似的經歷,吃著吃著,無意中瞥見林更新坐在一個角落的桌子上吸溜面湯,辣的嘴唇都腫了。

大望路地鐵站:回家前的第一站

大望路地鐵站周邊是個神奇的區域。馬路東側是北京的高端消費區,麗思卡爾頓、JW萬豪、SKP商場都在這一片。SKP後面佇立著華貿中心等CBD高層辦公樓,上班時間的白領們就在這里吹著空調、敲著電腦,度過著日複一日的辦公室生活。馬路西側的地鐵站旁,一家口口相傳的手抓餅攤和一排藏著各種小館子的臟街等待著他們的到來。

臟街有名字,叫景輝南街。從西往東的方向看過去,這一排小平房的背景是街對面的高樓,感覺非常魔幻。街上並排列著大約20多家館子,每家店不過三四十平。

這條看上去極為普通的小吃一條街,其實深藏功與名,中國主流小吃店江湖就在這里。作為這條街的老大,開了5家的黃燜雞米飯占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還不包括臥底在重慶小吃里的黃燜雞米飯。粗略地估計了一下,這條街上還有4家重慶小吃、3家桂林米粉、和3家山西刀削面,可見競爭之激烈。

0 (6)

每家規模差不多,價格差不多。在同質化如此嚴重的街上,想要活下來,總得有點本事。

作為黃燜雞米飯里的戰鬥雞,楊銘宇黃燜雞米飯雖然門面小,但卻憑借品牌連鎖優勢成為臟街上唯一一家顯示在百度地圖上的黃燜雞米飯店。即便吃不出每一家黃燜雞米飯的區別,還是可以看到中午飯口時這家門口排起的隊。

0 (7)

川渝辣貨大概是唯一能和黃燜雞米飯抗衡的派系,大成醉串串把成都的串串香名店搬了過來,從室內來說,它也成了這條街上少有的有設計感的店。有人在這里手提小串串聽著川普穿越到了成都的小巷,有人吐槽這里的環境和服務水平。Too Young,金鐘和老張的經驗告訴我們,臟店吃的不僅是味道。

不想坐店里吃,幸運的話可以在大望路地鐵站A和H口中間找到手抓餅攤。是那種常見的流動小販車,沒有店,也賣烤冷面。這一圈的小販還有賣鮮花和生活用品的,每一個小攤都配有一個對講機,偶爾互通情報。

0 (8)

因為無法定位,所以盡管經常聽附近上班的朋友提起,也只能隨緣相遇。被人們口口相傳,是因為好吃。

小攤車能有多好吃,餓肚子的人才知道。手抓餅攤一天里最忙的時間,是晚上五六點,剛下班的白領們,如果懶得做飯,可以先花上幾塊錢買一份果腹。之後也會零零星星地收留一些加班白領胃。

手抓餅里大顆大顆的青菜洗得水靈,為面餅提供清脆的口感。烤冷面翻面前,小夥子在面皮後面呲醋的那一下,讓鐵板上發出了最美妙的滋滋聲。刷醬、加洋蔥加腸、卷好、哢哢哢分塊、裝盒,烤冷面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撲鼻的香氣特別提興致。

0 (9)

剛剛接過手抓餅和烤冷面,迫不及待的先咬一口。這時對講機里緊張地發出了通知,來不及收錢,小夥子和他的“鄰居們”騎上車,一溜煙地不見了。

這才是中國的深夜食堂。

宵夜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9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