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陳景祥﹕治水必先治吏 防洪要防貪官

1 : GS(14)@2016-07-12 08:10:02

【明報專訊】中國古代治水,既是基建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更是政治任務,肩負定邦安民的重大責任和使命。中國最早的治水故事來自大禹治水傳說,是最早見諸記載的治水典範,書載大禹改變「堵」的辦法,對洪水加以疏導,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完成治水大業。自大禹治水之後,中國歷代都設水官,從秦漢開始,先後設置都水使者、河堤謁者、大舟卿、都水台、都水監、都水司等官職。

貪官借賑災修堤中飽私囊

對於以農耕經濟為核心的華夏文明來說,免於水旱災害是一項最基本、也是最具社會效益的公共需求,然而,為何從朝廷到百姓都知道這是重要任務,歷代治水卻經常收不到顯著成效,頻繁的水旱災害依然不斷發生?

明末清初的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曾解釋了大禹治水有成,但為何宋明以後黃河仍然災害頻仍的原因。他提出的理由有三﹕一是王朝中心地區人口劇增,過度發展嚴重侵蝕了河道,「非河犯人,人自犯之」,今天的話,即是破壞了自然生態。其次是朝廷的治河方針以「轉漕要路」和「宗藩所在」的安全為核心目的,而不是以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和經濟活動的安全,作為規劃治河的整體方略。其三,是吏治腐敗,從普通官吏到河務大員都希望在黃河決堤的災禍中借機貪污,結果是「頻年修治、頻年沖決」。

很明顯,中國治水並非單純的工程問題,還牽涉政治和經濟利益的考量,更要兼顧整飭吏治、打擊貪腐,防止官員藉水災或借治水以謀私利,如此才能取得實質成效。涉及的問題如此複雜,「治國必先治水」之說,確是反映國情的至理名言。

水災愈多 反映吏治愈腐敗

中國在1950年6月7日正式成立中央防汛總指揮部,首屆總指揮部主任由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擔任,之後負責的領導幹部都屬副總理級中央大員。到1988年,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國家防汛總指揮部,由副總理田紀雲任總指揮;1992年更改名稱為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成員來自水利部、公安部、民政部等多個部委,協調統籌全國的防洪抗旱工作,是國家的治水最高機構。

雖然對治水高度重視,但這次長江中下游洪災令多個大城市水浸,人民受災慘重、經濟損失也相當驚人,突顯了過去治水工作仍未能完全擺脫貪腐造成人禍令災情加劇的宿命。

[陳景祥 齊物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36&issue=201607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3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