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為了品質,就算老鄰居也沒得通融」拚創意 百年米廠讓農業晉身文創業


2011-8-15  TWM




米食人口減少,讓台灣米價二十年不變,宋鴻琳結合文創,推出高價的米禮盒,帶領百年老字號碾米廠,趕搭時代潮流,不僅走出老店困境,也幫稻農找到新機會。

撰文‧羅弘旭

在 花蓮玉里的御皇米銷售門市,一車車的觀光客絡繹下車,董事長宋鴻琳二話不說,先送上熱騰騰的飯,不少人狐疑地問:「沒有配菜怎麼吃?」但夾起米飯,粒粒透 出晶瑩剔透的光澤,放在鼻下,聞到芋頭般的香味,遊客好奇地說:「這是和芋頭一起煮的嗎?」宋鴻琳大聲回答:「我們沒加任何調味,這是米裡面自然散發的香 味。」遊客一碗接一碗停不下手,嚷著要減肥不吃飯的正妹,最後手上提著最大包的米禮盒離開。

二公斤售價八五○元,有米中LV稱號的御皇米,是一般米價的四倍,不僅科技大廠採購當伴手禮,台塑更直接印好米袋,以千斤為單位採購出貨。

七月初,嘉義縣溪口鄉的老農,才因糧商收購稻穀價格從每台斤九元跌到七元,在家中上吊自殺,以死諫抗議他半年耕種,收穫的二萬斤稻穀,居然只能賣出區區的十四萬元。

一路坎坷 就是要賣好米但在玉里,稻米價格卻逆勢上漲,宋鴻琳說:「不漲價不行,倉庫都已經快見底。」宋鴻琳家族一一一年前就在玉里當地經營碾米廠,他算是第四代,今年他與稻農契作的收購價格每台斤十五元,比西部平原的收購價高出六成。

宋鴻琳不僅收購價格高於一般業者,他推出的「御皇米」品牌,還打進百貨公司通路,朝精品路線發展,大大顛覆外界對米的印象,創造上億元營收的成績。

不 過宋鴻琳今日的風光,也是一路坎坷走過來的。他年輕時候,心高氣傲,與老父對槓,不願守在鄉下看守這個他眼中沒未來的碾米廠,北上獨力經營米行,後來轉往 中國江西景德鎮經營四星級酒店,要不是父親使出殺手鐧,拋下一句:「你不回來,我就把事業賣給別人。」他可能還在大陸當台商。

只是宋鴻琳當初認為「碾米廠吃不飽餓不死,隨便做做就好」的事業,卻重挫了他的人生。

一九九八年他接手時,台灣稻米供過於求,白米要賣出去,得看中盤和大盤商臉色。

宋 鴻琳回憶曾被大盤商刁難,電話中都談好價格,整卡車送到那邊,對方才說:「今年收太多米,我老婆說這批不要。」全車的米就卡在車上沒辦法下貨,明知這是糧 商砍價的手段,但是收來的米不賣不行,他也只好認命說:「那價錢隨便你開。」他的妻子胡玉金描述;「這還算是溫和的,更惡劣的還有等你把米送進倉庫,再來 跟你砍價,你要不同意這價格,就逼你把米從倉庫搬回車上。」即使事情經過多年,但提起被大盤商欺壓的經歷,胡玉金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睛:「能怎麼辦?米堆在 倉庫要換現金,再怎麼被欺負也是要忍。」接手米廠前幾年,宋鴻琳在大陸景德鎮的旅館事業又因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關係大受影響,他每幾個月 就有二、三百萬元的現金缺口。

為了資金,他去向銀行開口借貸,,經理硬是讓他在門口等了二小時也不願見,宋鴻琳第二天再來,經理索性派打掃 小弟告訴他:「你再來也沒用,不可能借錢給你的。」當時,宋鴻琳真的是拚「命」,把健康都賠進去,他太太回憶:「血壓和肝指數飆到二百多,有一天,他就突 然在辦公室倒下去。」送到醫院一檢查,才驗出是C型肝炎引發的急性昏迷,躺了一星期才清醒。

堅持品質 用御皇米打名號宋鴻琳最艱困時,靠合作幾十年的稻農,幾萬元、幾十萬元的接濟,才讓他度過難關,那時候,宋鴻琳立志,一定要用自己的品牌,擺脫中盤和大盤的箝制。

他痛定思痛,簽下玉里周邊八百公頃的農田契作,要求耕種的農友,依照御皇米的標準來耕作,其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不用農藥,其他如建立產銷履歷、開放農田認養,對耕作者有許多要求。

初 期農友質疑:「我種了幾十年的田,都是這樣做,你怎麼規定這麼多。」他因此與許多合作幾十年的老農發生爭執,但宋鴻琳認為:「為了品質,一定得要求,就算 老鄰居也沒得通融。」宋鴻琳提出「以高於市價收購」的承諾,穩住農民的心與品質。有了好米,還需要行銷,轉型初期,他用最笨的方法:「留下每位來門市買米 的客戶資料,持續寄廣告宣傳。」但回客數不多,只得靠著主婦聯盟合作社採購,勉強維持出貨。

一直到二○○八年,旗下契作農友彭鏡興到日本參加國際米食競賽,獲得特別優秀賞大獎,隔年又二度獲得同一競賽的特別優秀賞,宋鴻琳說:「得到日本肯定後,市場才注意到,原來台灣最好的米出自玉里。」御皇米才打響名號。

○九年宋鴻琳再度出擊,,用客家花布的文創素材結合小包米包裝,再加上網路行銷,成功塑造御皇米精品形象,打進百貨公司的禮品通路,搖身成為伴手禮。

轉型五年後,工廠從原本年虧一千萬元,到年營收破億元,獲利超過二千萬元,宋鴻琳自豪地說:「我們產銷班農友,有人一年淨賺就二五○萬元,每個人的快樂指數都比其他地區高。」

比一比

轉型前:年獲利

-1000萬元

轉型後:年獲利

20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61

B股轉H股 中集集團股價半個月暴漲五成 港股直通車再起 台灣T股沒得玩?

2013-01-21  TWM
 
 

 

曾吸引外匯資本的中國B股,已經喪失籌資功能,地位邊緣化。中國官方推動B股轉往香港H股上市,打頭陣的中集集團半個月股價就大漲五成,對於台灣籌畫中的T股,勢必產生影響,值得當局慎重應對。

撰文‧周岐原

當NBA球星林書豪由紐約尼克隊跳槽到休士頓火箭隊,他的身價從一年七十五萬美元,衝上三年二五○○萬美元,以年薪計算,林書豪的薪資成長超過十一倍。

去年底,類似的「轉隊效應」也在中國股市出現:中國最大貨櫃製造商中集集團(以下簡稱中集),將股權由深圳B股轉到香港掛牌。結果中集在H股(中國註冊、香港上市的股票,多為中國國有企業)首日就大漲一五.七%、以十一.二二港幣收盤。到了元月初,中集更一度站上十六.四八港幣。

短短半個月,中集暴漲逾五成,比起一個月上漲一五%的A股指數,漲勢更令人瞠目結舌!

每年有上百家中國企業在世界各地掛牌,一家貨櫃製造商有什麼條件讓市場追捧?中集之所以一飛沖天,因為它的身分非比尋常,是B股開市二十一年來,首家轉換至H股上市的企業。香港︽信報︾首席顧問曹仁超一語道破其中差異:「企業從B股到H股,等於是和全球市場相連,如同從一個水池轉進大海!」

H股解決B股歷史包袱

曹仁超分析,港幣存款利率較人民幣低,在資金追求收益思惟下,來自B股的企業,在香港可能更受投資人青睞。因此,儘管中集原有股東目前只能在香港股市賣出持股,暫時不允許買進,與香港股市未完全接軌,然而中集創造的龐大想像空間,已讓香港投資人懷有高度期待,希望「港股直通車」再次啟動,為港股注入活水。

「港股直通車」這五個字,在香港股市幾乎眾所皆知。二○○七年八月,中國政府公告將以天津市為試點、開放散戶自由投資香港股市,光是政策風聲一出台,就令恆生指數在三個月內狂飆六五%,創下三一九五八點歷史新高。

沒想到,因為中國當局無法解決散戶「過海炒股」的疑慮,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後親自踩煞車,讓港股因龐大的失望賣壓,在單日內暴跌一千五百點。

事隔五年,未能成行的「港股直通車」捲土重來,「B轉H」先例一開,真能讓港股重啟漲勢?更令台灣投資人好奇的是,中國悄悄開啟這項制度改革,對台灣號稱要吸引大陸企業、積極準備推動在台掛牌的「T股」政策,又將有何影響?

其實,B股轉H股上市,並不是對香港資本市場的加持,反而是中國當局為了收拾政策包袱,所想出的變通辦法。

「B股應該是達成階段性歷史任務了,這(轉往H股上市)將變成退出機制。」元富證券上海首席代表翁基能指出:「這一塊遺留問題,未來應該是透過深圳B股轉換成H股來解決」。

B股正式名稱,原本叫「人民幣特種股票」,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掛牌的B股,分別以美元和港幣計價。自一九九二年至二○○一年間,B股限定由境外人士買賣,日後才開放散戶交易。翁基能解釋,中國原希望以B股吸收境外股東、增加外匯資本。

中國雙重戰略壓縮台灣T股後來在優先扶持香港資本市場的政策下,國有企業捨棄B股、大量湧向運作更透明、更有效率的香港掛牌,形成目前的H股及紅籌股族群,德勤(Deloitte)上市服務組合夥人歐振興分析,法人無法參與的B股,成交量日益低落,終於被邊緣化。導致B股十年沒有企業IPO(首次公開發行),失去籌資的意義。

然而,B股長期進退兩難、如同一攤死水的情勢,在中集轉戰H股後,已產生微妙變化。自去年十二月底至今年一月初,上證B股指數連續十五個交易日上漲,成為中國散戶熱烈討論的話題;眼見中集換跑道之後,在香港大翻身,包括中國最大住宅建築商萬科等多家公司,也積極準備、打算將B股轉換成H股,投入市值更大、面對全球投資人的香港市場。

展望未來,中國當局為強化資本市場所盤算的「港股+A股」雙重戰略,幾乎已充分達到目的。當海外資金可透過QFII制度(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B股市場又將逐漸轉向H股,連香港也積極部署人民幣計價股票,準備進一步壯大中國企業與資金的交易平台,台灣還在籌畫的T股,勢將面對香港及A股雙重考驗,究竟能招攬多少優質中國企業來台,值得相關部會慎重應對。

陸股改革箭在弦上

B股轉H股效應

香港股市的中資企業陣容更壯大

港股

.中資企業目前占成交量約四成,未來勢必提高.有意買賣中資股的投資人,可在香港發現更多選擇

中國完成股市雙重戰略

台股

.台灣規畫中T股吸引企業來台,掛牌難度將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54

牛長熊短65年,鬼子來了沒得玩---讀《香港股史》有感(三)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1bfzn.html

由於早期香港股市沒有股票指數,而匯豐銀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業務集中於香港,與香港經濟同呼吸共命運,所以用匯豐銀行的股票行情為脈絡串起香港股票市場重要歷史事件。

牛长熊短65年,鬼子来了没得玩---读《香港股史》有感(三)
來源:《香港股史》

1,1877年--1889年,從牛市到泡沫破滅

 

由於港督軒尼詩的開明政策,匯豐股價從1877年197.5元上升到1890年的452.5元,與此同時匯豐銀行股本從1866年的40000股增長到1883年的60000股,所以匯豐銀行總市值實際升幅要大於其股價上升幅度。

 

1888年-1890年,香港公眾上市公司數量翻倍。從30家增長到61家,一些知名公司在此階段上市,如九龍倉、太古糖廠、香港置地、香港電燈等。

 

牛市末期亂象叢生,1889年2月13日香港本地報紙報導如下:一家連續4年虧損的公司,就算過往一年業績轉虧為盈......在數小時內,股價爆升5倍,完全難以想像。

 

伴隨股價操縱--投機風行,比如彭湛礦業公司,以發現金礦為題材熱炒股票,這種騙人的老故事資本市場沒有中斷過,直到今天!

 

1889年泡沫開始破滅,上面那個彭湛礦業從股價高峰接近80元跌到1892年6月底的0.8元,跌幅99%!

 

2,1889年--1893年,大亂之後是大治

 

由於市場出現明顯的股票操縱,股票業界開始尋求自律。股票經紀行會也同期成立。

 

同時股票市場立法展開,1891年10月1日《1891年第15條》立法通過。(草案名為《修改按1865-1886股票買賣法案》)

 

股市隨之進入調整。

 

3,1893年--1909年,長達16年大牛市

 

原因多樣,主要還是經濟快速發展。1898年英國強迫滿清「租借」新界,香港地區擴大,貿易、運輸量強勁上升。

 

1907年匯豐銀行股本增長到120000股。

 

4,1909年--1918年,熊市

 

期間中國飽受列強蹂躪,政經局勢混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以貿易、運輸為主的香港經濟更加低迷。1918年一戰結束,熊市也隨之結束。

 

5,1918年--1933年,牛市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復甦,牛市重來。1920年匯豐銀行股本增長到160000股。

 

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在省港大罷工爆發(廣州、香港),股票市場一度暫停交易。圖中可以看到1925-1926年的股價大幅下跌。

 

1929年美國大股災、大蕭條,美國道指最高到最低跌掉了89%!重創了各種大師包括本傑明.格雷厄姆(巴菲特的老師)、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著名經濟學家)、菲利普.費雪(《怎樣選擇成長股》作者)等等。重創了當時全球主要經濟體。但對香港匯豐股價影響不大,1929年--1933年匯豐銀行股價還在上漲,由此可見資產分散配置的重要性。

 

6,1933年--1941年,熊市

 

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9年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1年日本佔領香港,股票市場停頓,沒得玩了。日本鬼子太壞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08

四五%台灣人曾用手機購物 市場潛力十足 蘋果新玩意強勢上路 第三方支付沒得玩?

2014-11-03  TWM
 
 

 

Apple Pay還沒正式上路,行動支付大戰還沒開打,卻意外搞掉eBay兩位執行長,到底行動支付上路後,是否會衝擊金流系統?第三方支付還有沒有得玩,業者都在等著看。

撰文‧賴筱凡

十月二十日,Apple Pay正式上路了,然而,就在兩周前更讓業界震撼的是,電子商務網站決定分拆旗下支付平台PayPal,預計在明年獨立營運。外界都在猜測,Apple Pay強勢上路後,第三方支付還玩得下去嗎?

早在Apply Pay推出前,蘋果就曾為了行動支付系統找上PayPal,畢竟PayPal成立十六年,穩坐全球最大支付平台寶座,去年營收高達六十六億美元,年增二○%,維持高成長動能,會被蘋果相中尋求合作,是可預料的事。

兩方商談才進行到一半,沒想到今年二月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上,三星就宣布了將與PayPal合作,一樣有指紋驗證功能,透過手機內建的NFC晶片,就能快速付款。蘋果為此中止了與PayPal合作的可能性,甚至就連主倡要與蘋果合作的PayPal前任執行長馬可斯(David Marcus),因為在內部反對三星合作案,最後只能選擇在六月黯然辭職、跳槽臉書(facebook)。

美國網站Bank Innovation就指出,PayPal的母公司eBay前執行長多納漢(John Donahoe)主張要與三星合作,這樣的立場卻與主張與蘋果合作的馬可斯相反,最後不只蘋果的合作案吹了,PayPal也跟著折損了一位執行長。

三星戰蘋果 意外折損eBay兩大將九月,蘋果大動作推出Apple Pay,直接找上三大信用卡公司合作,便利的使用方式與採用的商家數,都讓市場大為驚豔,反倒打了PayPal一巴掌,不只eBay小股東對於當初主導三星合作案的多納漢大表不滿,還挑明要他下台負責。結果,九月底一到,多納漢只能宣布分拆PayPal,且他也會在PayPal獨立運作後,辭職下台。

事情演變至此,應該是無人可預料,誰也想不到,行動支付大戰還沒開打,就因決策錯誤讓eBay折損了兩位執行長,股價也因而從三月的五十九.三美元,跌到今年新低的四十七.九五美元。

儘管如此,PayPal的一時落寞,不見得蘋果就能笑到最後,畢竟不願意向蘋果買單的業者大有人在,像是美國最大零售通路業者沃爾瑪(Walmart)、最大電子產品通路百思買(BESTBUY),就明白地向蘋果說不,堅持要開發自家支付系統。

就連部分零售業者也自行串聯,共同組成MCX(Merchant Customer Exchange,一種類似遠東集團旗下的HAPPY GO組織),串聯了美國超過十一萬個商家,年交易額超過一兆美元,要推出聯盟通用的支付系統。即使如此,這也才占美國零售通路交易額的二○%,換句話說,還有八成的市場可供蘋果開發。

美國行動支付大戰已然山雨欲來,他們瞄準的都是更方便、更安全的行動付費方式。但原本就存在多年的第三方支付呢?消費者還需要將錢存進第三方平台的帳戶,用它來付款、消費嗎?答案恐怕是未必。

直接找信用卡公司 省去處理費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分析師胡自立指出,過去十年,美國跟中國為了因應電子商務市場的快速成長,因而催生了PayPal與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買賣雙方都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將金流放到第三方手上,隨著電子商務的需求越大,第三方交易平台也越壯大。

如今,蘋果跳過第三方支付,找上信用卡公司,在實體店的消費上,自然不用再提前儲值於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而是將每筆交易的處理費用直接進到信用卡公司與蘋果的口袋。美國太平洋皇冠證券分析師就預估,與Apple Pay的合作,將會讓VISA公司賺進額外的二十億美元,對於VISA來說,自然樂觀其成。

面對Apple Pay來勢洶洶,有些分析師則悲觀地認為,一旦金管會點頭開放,勢必對才剛萌芽的台灣第三方支付造成衝擊,「畢竟,台灣第三方支付老早就落後國外十年。」台灣消費者的信用卡使用習慣根深柢固,流通信用卡數達三千七百萬張,平均每個人手上持有信用卡張數約一.五八張,加上台灣行動裝置普及度達八八.三%,甚至有四五%的民眾曾用手機購物,潛力十足。

這點與中國差異很大,根據《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藍皮書》統計顯示,去年中國信用卡交易總額雖達人民幣十三.一兆元,平均每人持卡量卻只有○.二九張,與其拿信用卡付帳,中國消費者更喜歡用支付寶來做金融活動,小至繳水電費、大至買車,都能用支付寶。

「金流其實很強調地域性,台灣便利商店很發達,即使在網路消費,到樓下轉角就能付錢,不一定要透過第三方支付才行。」胡自立認為,從這角度看,或許台灣消費者對行動支付的接受度更高。也有App業者曾私下質疑,「台灣消費者真的需要第三方支付嗎?」儘管如此,還是有業內人士樂觀地認為,這並不是一個零和遊戲,Apple Pay也不一定會完全取代PayPal這類第三方支付平台,因為喜歡在家用電腦購物的人,自然還是會比較習慣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可避免的是,不管是行動支付還是第三方支付,都已是市場潮流所趨,零售業、商家要如何因應這波新潮流,甚至利用這股動力創造更多商機,才是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83

政府定義“股權眾籌”:不是沒得玩,是分開玩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392

 

2015年7月11日,在青島青企協眾籌創立的“創客家”咖啡店,一位新能源產業創客在進行項目路演。 (東方IC/圖)

股權眾籌行業曾經是一頭風口的豬,在狂奔幾年後,迎來全面監管的時代。監管的目的,是為了防範“非法集資”的風險。

股權眾籌平臺們最近都在忙著改名,只為了獲得一個合法的身份。

2015年被稱為“股權眾籌元年”。這不僅僅是因為平安、阿里巴巴、京東等業界巨頭相繼進入這一行業,政府顯而易見的扶持態度也為股權眾籌行業提供了發展動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要進行股權眾籌融資試點”。

政府扶持股權眾籌平臺,目的是借此打通民間資本向創業者輸血的渠道,拉動經濟發展,減輕國有金融體系的負重。但對於這個處於金融監管之外的新事物,政府也急於出臺監管政策,防範金融風險。

一個月前,中國央行等十部委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第九條專門對股權眾籌給出了官方定義,即股權眾籌融資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形式進行公開小額股權融資的活動,股權眾籌融資方應為小微企業,投資者只能進行小額投資。

《指導意見》還明確了股權眾籌業務的監管機構是中國證監會,並提出要抓緊時間研究制定股權眾籌融資試點的監管規則。

半個月前,中國證監會在其下發的《關於對通過互聯網開展股權融資活動的機構進行專項檢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進一步細化了官方對於股權眾籌認定的標準:公開、小額和大眾。

“公開指的是可以公開宣傳融資項目;小額指的是融資規模和每個投資人能參投的金額不能太大;大眾指的是投資人的數量應該比較多。”眾籌媒體平臺“新眾籌”創始人雷中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如果不符合這些定義,就不能叫做股權眾籌。

《指導意見》和《通知》的出臺,在眾籌行業掀起巨大風波。按照這兩份官方文件,目前大部分股權眾籌從業者都不能再自稱是股權眾籌公司。

目前大多數股權眾籌平臺的模式的特點是“非公開和非大眾”,不符合官方給股權眾籌定義的“公開、小額和大眾”的特征。但業內又覺得自己幹的就是股權眾籌的生意,於是在圈內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叫法,即把官方定義的股權眾籌稱為公募股權眾籌,把大家正在做的模式稱為私募股權眾籌。

“大家都以為股權眾籌這事沒得玩了,但實際上證監會的意思是,公募性質的股權眾籌不能隨便幹了,以後要有牌照管制。私募股權眾籌可以繼續幹,但也會有監管,具體政策很快會出臺。”雷中輝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目前的監管政策不是要一棍子打死股權眾籌行業,而是要引導其健康發展,進行分類監管。

政府對股權眾籌市場進行分類管理,原因之一在於,非法集資搬到互聯網上的現象日益增多。很多融資公司披著股權眾籌的外衣在互聯網上集資然後跑路。公開報道顯示,從2013年年末開始,眾籌平臺跑路現象頻發,到2014年12月,一個月之內有93家平臺出現問題。過去一個公司可以在網上以股權眾籌的名義宣傳融資項目,並且吸納大量融資,甚至有的參投人數突破了200人的政策紅線。

此外,政府希望真正發揮股權眾籌對於小微企業的幫扶作用,也就是《指導意見》里提到的發揮股權眾籌融資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機組成部分的作用,更好服務創新創業企業。

而在京東金融副總裁、股權眾籌負責人金麟看來,這次監管政策是中國金融體系的一次重大試驗。過去非法集資是一條非常嚴格的紅線,如今在新常態下,股權眾籌對於政府發展經濟意義重大,這次監管行為其實是政府對金融體系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創新。

2015年8月17日,京東的股權眾籌平臺京東東家,改名為京東私募股權融資,這是第一個改名的主流股權眾籌平臺。

野蠻生長

眾籌媒體平臺“新眾籌”經過篩選和統計後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6月底,股權眾籌平臺的數量大概為100家左右,其中功能比較完善的線上平臺只有五十來家。大部分平臺是在2015年成立的。

在監管大棒落下之前,股權眾籌行業在堅守紅線的同時,做了不少創新。比如36氪制定了定向邀請和老股發行等特殊遊戲規則。

定向邀請是允許眾籌項目在預熱階段,由創始人或領投方邀請特定對象參投,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直接選定一些除了股權之外還能提供各種資源的潛在投資人。

老股發行是給拿到了A輪後的創業者一個出讓少量股份的機會,也即徐小平等天使投資人提到的“1%快樂”,創業者在A輪後出讓1%股份套現,以改善生活,快樂創業。

一些地方政府對於股權眾籌的步子邁得更大。新三板起來之後,很多地方政府的股權交易所門庭冷落,於是政府鼓勵他們開展股權眾籌業務自救。

最積極的是北京海澱區政府。早在2013年10月,海澱區政府就出臺了一個文件,鼓勵股權眾籌。

“對於股權眾籌領域的金融創新,政府的神經異常敏感,特別重視把非法集資搬到互聯網上的苗頭。”雷中輝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P2P行業過度金融創新所引發的問題,深刻影響了決策層對於股權眾籌的監管思路。

過去決策層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是先發展後監管的思路,即鼓勵試錯,最典型的是P2P行業。政府對於P2P的監管是在大量跑路事件發生後。為了避免類似事件發生,政府對於股權眾籌的態度變成了先監管後發展。

監管政策出臺之後,有媒體將這兩個文件精神解讀成“未來只有三家公司有資格開展股權眾籌業務”。這三家公司是京東“東家”、中國平安“前海眾籌”和阿里巴巴“螞蟻達客”。

不過,京東金融副總裁、股權眾籌負責人金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是媒體的誤讀。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京東東家此前拿到股權眾籌試點資格的時候,官方對於股權眾籌的官方定義還沒有出臺。按照目前的官方定義,京東東家的業務模式算不上是股權眾籌,只能算官方文件里所說的非公開股權融資模式。

按照《指導意見》,真正的股權眾籌應該是公開、小額和大眾三個特點,被業界稱為公募股權眾籌。但據金麟透露,目前市場上沒有一家公司拿到了公募股權眾籌的牌照目,甚至還沒有一家真正符合《指導意見》所說的股權眾籌模式的公司。

分類監管

2014年3月,央行提出眾籌歸證監會監管。眾籌行業總算有了自己的“婆婆”。但對於私募股權眾籌如何監管,仍未有明確政策出臺。

可供參考的是證券業協會於2014年12月出臺的《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

按照《征求意見稿》,股權眾籌平臺應當在證券業協會備案登記,並申請成為證券業協會會員。同時規定股權眾籌平臺不能向非實名註冊用戶宣傳或推介融資項目,融資者必須是小微企業,參投的投資者不能超過200人。而且投資者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之一才有資格投資:要麽投資單個融資項目的最低金額不低於100萬元,要麽凈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要麽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人民幣或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

這個《征求意見稿》出來後,業界一片嘩然,最大爭議是兩點——200人的限制以及合格投資人的認定標準。

雷中輝認為,200個人有點少,這導致目前一些融資企業采用多個公司的辦法來規避,不僅遏制創新,還增加融資成本。而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對合格投資人的認定是關鍵。

至於投資人的認定標準,雷中輝建議可以參考國外的經驗。

目前眾籌行業最為成熟的法律文件來自美國。2012年4月,美國發布了《2012年促進創業企業融資法》,簡稱JOBS法案,允許小企業在股權融資平臺進行股權融資。目前意大利、英國、法國和韓國也都出臺了各自的股權眾籌監管政策。

其中,JOBS法案的監管思路是,不采用牌照制進行監管,而是對融資企業和投資人設立融、投資限制。比如,規定籌資額累計不超過100萬美元,投資人的年收入或凈資產如果少於10萬美元,則最多投2000美元,或者你年收入的5%,或者你凈資產的5%。如果年收入或凈資產達到或超過10萬美元,那麽限額為該年收入或凈資產的10%。

但如果投資人數超過一定數量,則成為一家公眾公司,按照美國證券法的規定,必須做嚴格的信息披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進行融資的公司公開其財務業績。

金麟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當時《征求意見稿》剛出來,業內就猜測官方打算將股權眾籌劃分為“私募”和“公募”兩大模式分類監管。也就是說,現在大部分股權眾籌平臺的業務模式,都將被定義為私募股權眾籌模式。至於到底什麽是公募股權眾籌模式,《征求意見稿》沒有明確提到,但業內都感覺會有單獨的文件出臺。

果不其然,2015年7月,《指導意見》發布,明確了股權眾籌的定義。半個月後,證監會開始專項檢查,目的是摸底市場,為征求意見稿最終變成法律文件,以及出臺更細致的股權眾籌監管細則做準備。

36氪股權融資部負責人歐陽浩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指導意見》給公募和私募劃分了明確的業務分水嶺。未來公募牌照將逐步發放。

對於未來股權眾籌業務的具體監管細則,歐陽浩透露,之前證監會及中證協內部討論過一些標準。比如提出過單個投資人投資金額不超過2萬元,以及單輪股權眾籌融資金額不超過3000萬元(最新的市場傳聞是300萬元)等限額意見。

不過雷中輝認為投資標準應該放低,最好是1000元這樣絕大多數人能支付的金額,這樣才夠“大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656

政府定義“股權眾籌”:不是沒得玩,是分開玩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392

 

2015年7月11日,在青島青企協眾籌創立的“創客家”咖啡店,一位新能源產業創客在進行項目路演。 (東方IC/圖)

股權眾籌行業曾經是一頭風口的豬,在狂奔幾年後,迎來全面監管的時代。監管的目的,是為了防範“非法集資”的風險。

股權眾籌平臺們最近都在忙著改名,只為了獲得一個合法的身份。

2015年被稱為“股權眾籌元年”。這不僅僅是因為平安、阿里巴巴、京東等業界巨頭相繼進入這一行業,政府顯而易見的扶持態度也為股權眾籌行業提供了發展動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要進行股權眾籌融資試點”。

政府扶持股權眾籌平臺,目的是借此打通民間資本向創業者輸血的渠道,拉動經濟發展,減輕國有金融體系的負重。但對於這個處於金融監管之外的新事物,政府也急於出臺監管政策,防範金融風險。

一個月前,中國央行等十部委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第九條專門對股權眾籌給出了官方定義,即股權眾籌融資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形式進行公開小額股權融資的活動,股權眾籌融資方應為小微企業,投資者只能進行小額投資。

《指導意見》還明確了股權眾籌業務的監管機構是中國證監會,並提出要抓緊時間研究制定股權眾籌融資試點的監管規則。

半個月前,中國證監會在其下發的《關於對通過互聯網開展股權融資活動的機構進行專項檢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進一步細化了官方對於股權眾籌認定的標準:公開、小額和大眾。

“公開指的是可以公開宣傳融資項目;小額指的是融資規模和每個投資人能參投的金額不能太大;大眾指的是投資人的數量應該比較多。”眾籌媒體平臺“新眾籌”創始人雷中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如果不符合這些定義,就不能叫做股權眾籌。

《指導意見》和《通知》的出臺,在眾籌行業掀起巨大風波。按照這兩份官方文件,目前大部分股權眾籌從業者都不能再自稱是股權眾籌公司。

目前大多數股權眾籌平臺的模式的特點是“非公開和非大眾”,不符合官方給股權眾籌定義的“公開、小額和大眾”的特征。但業內又覺得自己幹的就是股權眾籌的生意,於是在圈內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叫法,即把官方定義的股權眾籌稱為公募股權眾籌,把大家正在做的模式稱為私募股權眾籌。

“大家都以為股權眾籌這事沒得玩了,但實際上證監會的意思是,公募性質的股權眾籌不能隨便幹了,以後要有牌照管制。私募股權眾籌可以繼續幹,但也會有監管,具體政策很快會出臺。”雷中輝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目前的監管政策不是要一棍子打死股權眾籌行業,而是要引導其健康發展,進行分類監管。

政府對股權眾籌市場進行分類管理,原因之一在於,非法集資搬到互聯網上的現象日益增多。很多融資公司披著股權眾籌的外衣在互聯網上集資然後跑路。公開報道顯示,從2013年年末開始,眾籌平臺跑路現象頻發,到2014年12月,一個月之內有93家平臺出現問題。過去一個公司可以在網上以股權眾籌的名義宣傳融資項目,並且吸納大量融資,甚至有的參投人數突破了200人的政策紅線。

此外,政府希望真正發揮股權眾籌對於小微企業的幫扶作用,也就是《指導意見》里提到的發揮股權眾籌融資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機組成部分的作用,更好服務創新創業企業。

而在京東金融副總裁、股權眾籌負責人金麟看來,這次監管政策是中國金融體系的一次重大試驗。過去非法集資是一條非常嚴格的紅線,如今在新常態下,股權眾籌對於政府發展經濟意義重大,這次監管行為其實是政府對金融體系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創新。

2015年8月17日,京東的股權眾籌平臺京東東家,改名為京東私募股權融資,這是第一個改名的主流股權眾籌平臺。

野蠻生長

眾籌媒體平臺“新眾籌”經過篩選和統計後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6月底,股權眾籌平臺的數量大概為100家左右,其中功能比較完善的線上平臺只有五十來家。大部分平臺是在2015年成立的。

在監管大棒落下之前,股權眾籌行業在堅守紅線的同時,做了不少創新。比如36氪制定了定向邀請和老股發行等特殊遊戲規則。

定向邀請是允許眾籌項目在預熱階段,由創始人或領投方邀請特定對象參投,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直接選定一些除了股權之外還能提供各種資源的潛在投資人。

老股發行是給拿到了A輪後的創業者一個出讓少量股份的機會,也即徐小平等天使投資人提到的“1%快樂”,創業者在A輪後出讓1%股份套現,以改善生活,快樂創業。

一些地方政府對於股權眾籌的步子邁得更大。新三板起來之後,很多地方政府的股權交易所門庭冷落,於是政府鼓勵他們開展股權眾籌業務自救。

最積極的是北京海澱區政府。早在2013年10月,海澱區政府就出臺了一個文件,鼓勵股權眾籌。

“對於股權眾籌領域的金融創新,政府的神經異常敏感,特別重視把非法集資搬到互聯網上的苗頭。”雷中輝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P2P行業過度金融創新所引發的問題,深刻影響了決策層對於股權眾籌的監管思路。

過去決策層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是先發展後監管的思路,即鼓勵試錯,最典型的是P2P行業。政府對於P2P的監管是在大量跑路事件發生後。為了避免類似事件發生,政府對於股權眾籌的態度變成了先監管後發展。

監管政策出臺之後,有媒體將這兩個文件精神解讀成“未來只有三家公司有資格開展股權眾籌業務”。這三家公司是京東“東家”、中國平安“前海眾籌”和阿里巴巴“螞蟻達客”。

不過,京東金融副總裁、股權眾籌負責人金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是媒體的誤讀。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京東東家此前拿到股權眾籌試點資格的時候,官方對於股權眾籌的官方定義還沒有出臺。按照目前的官方定義,京東東家的業務模式算不上是股權眾籌,只能算官方文件里所說的非公開股權融資模式。

按照《指導意見》,真正的股權眾籌應該是公開、小額和大眾三個特點,被業界稱為公募股權眾籌。但據金麟透露,目前市場上沒有一家公司拿到了公募股權眾籌的牌照目,甚至還沒有一家真正符合《指導意見》所說的股權眾籌模式的公司。

分類監管

2014年3月,央行提出眾籌歸證監會監管。眾籌行業總算有了自己的“婆婆”。但對於私募股權眾籌如何監管,仍未有明確政策出臺。

可供參考的是證券業協會於2014年12月出臺的《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

按照《征求意見稿》,股權眾籌平臺應當在證券業協會備案登記,並申請成為證券業協會會員。同時規定股權眾籌平臺不能向非實名註冊用戶宣傳或推介融資項目,融資者必須是小微企業,參投的投資者不能超過200人。而且投資者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之一才有資格投資:要麽投資單個融資項目的最低金額不低於100萬元,要麽凈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要麽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人民幣或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

這個《征求意見稿》出來後,業界一片嘩然,最大爭議是兩點——200人的限制以及合格投資人的認定標準。

雷中輝認為,200個人有點少,這導致目前一些融資企業采用多個公司的辦法來規避,不僅遏制創新,還增加融資成本。而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對合格投資人的認定是關鍵。

至於投資人的認定標準,雷中輝建議可以參考國外的經驗。

目前眾籌行業最為成熟的法律文件來自美國。2012年4月,美國發布了《2012年促進創業企業融資法》,簡稱JOBS法案,允許小企業在股權融資平臺進行股權融資。目前意大利、英國、法國和韓國也都出臺了各自的股權眾籌監管政策。

其中,JOBS法案的監管思路是,不采用牌照制進行監管,而是對融資企業和投資人設立融、投資限制。比如,規定籌資額累計不超過100萬美元,投資人的年收入或凈資產如果少於10萬美元,則最多投2000美元,或者你年收入的5%,或者你凈資產的5%。如果年收入或凈資產達到或超過10萬美元,那麽限額為該年收入或凈資產的10%。

但如果投資人數超過一定數量,則成為一家公眾公司,按照美國證券法的規定,必須做嚴格的信息披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進行融資的公司公開其財務業績。

金麟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當時《征求意見稿》剛出來,業內就猜測官方打算將股權眾籌劃分為“私募”和“公募”兩大模式分類監管。也就是說,現在大部分股權眾籌平臺的業務模式,都將被定義為私募股權眾籌模式。至於到底什麽是公募股權眾籌模式,《征求意見稿》沒有明確提到,但業內都感覺會有單獨的文件出臺。

果不其然,2015年7月,《指導意見》發布,明確了股權眾籌的定義。半個月後,證監會開始專項檢查,目的是摸底市場,為征求意見稿最終變成法律文件,以及出臺更細致的股權眾籌監管細則做準備。

36氪股權融資部負責人歐陽浩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指導意見》給公募和私募劃分了明確的業務分水嶺。未來公募牌照將逐步發放。

對於未來股權眾籌業務的具體監管細則,歐陽浩透露,之前證監會及中證協內部討論過一些標準。比如提出過單個投資人投資金額不超過2萬元,以及單輪股權眾籌融資金額不超過3000萬元(最新的市場傳聞是300萬元)等限額意見。

不過雷中輝認為投資標準應該放低,最好是1000元這樣絕大多數人能支付的金額,這樣才夠“大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42

全面落實帶薪休假有多難?現狀是私企沒得休央企不敢休

最近公布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實施評估報告》顯示,去年中國超過半數的職工享受了帶薪年休假。統計顯示,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外企等單位員工大多能享受帶薪休假,沒有執行帶薪休假的多集中在私營企業。此外,無論體制外還是體制內行業,都不同程度存在帶薪休假執行不到位,補償不合理,員工不知道維權、不願意休假、不敢休假等問題。

帶薪休假,咋就那麽難?全面落實這項制度還有哪些坎兒?聽聽大家怎麽說。

可以休假——制度何以“打折”執行?

“工會都不管,我可不想為了這事變成領導眼中的刺頭。”——央企員工秦海平

這些天,在北京某央企工作的王英(化名)正忙著和同事交接工作,他準備和女朋友一起休年假,到外地遊玩。“我所在的單位對職工休年假有明確規定,但因為女朋友在私企,一起休年假需要根據她的時間安排。”

在貴州省貴陽市某工商局工作的她(化名),休年假的事情則把她弄得有點煩心。

去年,剛進單位兩年的她因為工作忙,同時也想爭取一個好的表現,沒有休年假。一次同學聚會上,聽說其他單位沒有休假的朋友都有補助,小孟這才意識到自己的權利受到了損害。

中國1995年起施行的《勞動法》規定,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國務院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於2007年和2008年先後出臺《職工帶薪休假條例》、《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以下簡稱“一條例兩辦法”),對實施帶薪年休假制度作出了具體規定。

根據“一條例兩辦法”,職工依工作年限可分別享有5—15天的帶薪年休假,應休未休帶薪年假的按照日工資300%補償。此外,根據“一條例兩辦法”,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

小孟經過了解發現,不僅是她,其他不休假的同事也沒有補助。而對於跨年休假,“我的前任領導一律不批,新上任的領導則是看工作的努力程度而定。”小孟說。

現在跳槽到北京某央企工作的秦海平(化名)有相似經歷:“我之前在北京市延慶縣工商局工作,單位在帶薪休假方面規定十分明晰,只要和領導、同事做好工作交接,一般都可以享受帶薪休假。我剛去的前幾年沒有休假,每次都需要領導簽字,財務處直接把補助打到我工資卡里。”

秦海平說,到了這家央企工作後,待遇提高了,帶薪休假也有,但是所帶的“薪”僅是工資,不包括獎金,不休假的補助也被砍掉了,而且來年不能補休。對此,秦海平認為有得有失,“至少現在待遇提高了。再說,工會都不管,我可不想為了這事變成領導眼中的刺頭。”

沒有休假——打工就是為了掙錢

“請假都要廠長批,更別提休假了,廠里根本沒這制度。大家進廠主要是為了掙錢,很多人做滿幾年就回家,做個小生意。”——廣東汕頭女工小陳

小陳是一名到廣東省汕頭市某五金工廠打工的普通女工,3年前,她和同樣來自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的丈夫在汕頭結識並結婚,如今他們已生下兩個孩子。

“一天工作三班倒,要工作12個小時,早上8點到12點下班;下午1點半到5點半上班;晚上6點半上班,10點半下班。一周只有星期六能休息4個小時。”小陳說,她手上每月過的零件成千上萬,工資也就3000多元。廠里每個月會規定任務,完不成的話還要扣錢。

員工能休假嗎?“請假都要廠長批,更別提休假了,廠里根本沒這制度。”小陳說,在廠里打工3年多,她基本沒休過假。“因為企業是私營的,前幾年效益不錯,老板心情好的時候,如果員工家里有事,可以請幾天假,期間不扣工資。近兩年訂單少了,工資有時還會減少,大家更不敢請假了,即使請了廠長也不會批。”

“進廠主要是為了掙錢,很多人做滿幾年就回家,做個小生意。”小陳說,她所在的廠大約有200多人,很多是來自雲貴川的姐妹。她們進廠時都簽有勞動雇傭合同,但很多姐妹並沒有關註其中是否規定了員工有休年假或是補助等權利,甚至像工傷,廠里都不發補助。“廠里使用機器生產,員工如果因為操作機器受傷住院,除了報銷醫藥費,老板每天只發基本工資30元。”

根據“一條例兩辦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監督檢查用人單位是否切實執行帶薪休假制度。2009年,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曾對此發布相關貫徹落實意見,其中明確指出,連續工作12個月的員工,企業必須保障員工享受帶薪休假。

但很多企業並不願意執行。小陳說,老板曾向員工坦言,廠子本來就是小本買賣,強制執行這些福利的話,真的無法生存。

“在汕頭打工的大多數姐妹,所在的廠里基本沒有制定帶薪休假制度。在我的老家興義市,大多數私企甚至不簽勞動合同。既然現狀是這樣,大家即使有意見,也只好忍了。”小陳說,很多姐妹知道企業應該有帶薪休假制度,但對更深入的細節並不了解。

對於未來,小陳表示,“希望盡快賺夠錢,回家做個小買賣,要是工作累了,我就給自己放假,做自己的主人。”

願意休、敢休假——政策落實需多方發力

“帶薪休假難,主要難在私企。我國80%以上的勞動力在民營企業,員工收益不穩定,必須努力工作以保住崗位。”——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

2013年發布的《國民旅遊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要讓帶薪休假成為勞動者的常態化選擇,關鍵要靠細化落實。

目前,已有包括河北、江西、重慶等10多個省區市出臺細則,把落實帶薪休假納入議事日程。湖北省要求勞動監察部門加強執法檢查;河北明確,將帶薪休假的落實情況,作為機關事業單位以及企業的重要考核指標;浙江則提出,鼓勵企業將職工旅遊休閑作為福利措施,發放旅遊消費券、休閑補貼等。

總的來看,帶薪休假制度正在不斷完善,但其中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當地行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八成以上職工能夠享受帶薪休假。內資私營企業3年內享受過帶薪休假的職工比例則不過半。小微型企業多數沒有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不管是年輕員工擔心自己的前途,不願休、不敢休,還是像三四線城市、東部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里的員工,因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維權意識,不知道休、“沒基礎”休,指向的正是大多數專家此前談到的一個問題——勞動供需關系不平衡,職工缺少話語權。

“帶薪休假難,主要難在私企。”正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所說,“我國 80%以上的勞動力在民營企業,員工收益不穩定,必須努力工作以保住崗位。”這解釋了為什麽帶薪休假制度在非公有制企業舉步維艱。

很多員工不是沒有維權意識,而是不敢維權。如果沒有經濟基礎做後盾,即便“強推”,員工出於主客觀方面的因素考慮,也不敢提休假,更別說帶薪休假了。

所以,落實帶薪休假問題其實是一個經濟問題。這需要政府在大力發展本地經濟方面下工夫,同時需要對企業尤其是私企進行必要的“減負”。有專家建議,可以通過稅收調節等方式,確保企業的整體利潤不因為職工帶薪休假而有所下降。

企業本身也應該有所改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企業應該認識到,就業市場供需關系遲早將發生改變,帶薪休假可以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小陳也表達了這方面的期望,“如果廠里實行帶薪休假制度,姐妹們肯定會優先選擇,大家的工作積極性也會更高,這能給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同時,還應建立嚴格的監督機制。除了勞動監察部門加強監督檢查外,各級工會、婦聯等組織不應該失職。客觀來看,盡管我國《工會法》、《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了工會的相應職責,但對其具體如何維護員工帶薪休假等問題沒有相關細則。只有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並監督其執行,工會、婦聯等組織才能依法履職,發揮出應有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272

廣告經綸:想排隊也沒得排

1 : GS(14)@2018-01-22 05:44:38

沖咖啡才三幾分鐘,飲一杯咖啡只不過十分鐘,但在上海要入去位於興業太古滙的Starbucks Reserve Roastery(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就起碼要排足兩三小時。賣點炒埋一大堆:2,700平方米,全球最大,與阿里合作,以AR技術細看做咖啡的故事。入到去,無論是飲咖啡或者參加烘焙班,令你目不暇給,講攻略,講氣氛,除了咖啡,還有令人花多眼亂的酒和茶。這間烘焙工坊是繼西雅圖之後開啟的第二間,聽星巴克去年卸任的CEO Howard Schultz解讀是由於電商的興盛,影響到很多實體店出現被調整及被改變的需求,星巴克雖然全球擁有超過二、三萬間舖,也要悉心打造一些更特別、更人性化、更浪漫一點的實體店。咖啡烘焙工坊,正是「一張承載咖啡、戲劇和浪漫的魔毯」。

■想入去這間星巴克烘焙工坊,排隊起碼要排足兩三小時。作者提供圖片


在中國,店前的長龍成了網紅打卡熱店的象徵。你看喜茶,上海開舖最長龍的時候試過要排7個小時,後來排隊更排到炒黃牛,你說瘋狂不瘋狂?其實,中國人仍有許多人內心是十分不喜歡和不適應排隊的,上一代的固然喜歡插隊及爭先,新一代和富二代則喜歡有優先安排,最好繞過人龍,攞張快證,行先別人幾步。前幾天,我去廣州珠江新城一幢全新落成的超甲級寫字樓,排隊搭智能,已經一次過開足8部,但剛剛遇上朝早上班高峯的人潮,當你輸入你想到的樓層就只有失望,原來智能都會腦閉塞,最基本的「籌」也不派給你,只跟你說:「電梯擁擠,請稍候再按」。太過份了!連掣也不能按,隊也沒得排,這叫甚麼態度?人們只不過想排個隊,無論要等多久,自有排隊的自由。但有時,也會事與願違,例如,你要排隊的那間店是有名額限制,每天供應有限,如此一來,額滿即止,大大個「龍尾牌」,明天請早,真係巴閉!文迪晞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9/202787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0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