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志工﹂辜仲諒現身 ﹁副教授﹂辜仲瑩開課 沉寂二年 辜家兄弟復出首演轟動

2011-2-28  TWM




好久不見辜仲諒、辜仲瑩兄弟!哥哥辜仲諒從慈善出發,身段柔軟,不看清楚還以為就是基金會裡的尋常志工;而弟弟辜仲瑩以副教授之姿,在大學開課,引發媒體瘋狂追逐。這對性格迥異的兄弟以一低一高的姿態,為重返市場熱身。

撰文‧劉俞青

沉寂了二年之久,辜仲諒、辜仲瑩這對分別執掌超過數千億元金融版圖的辜家兄弟,經過幕僚仔細的思考與估算之後,近日,各自選擇不同的舞台復出江湖;但兩人性格大相逕庭,境況也各異,因此復出的姿態不同,身段也不一樣。

相 對之下,哥哥辜仲諒的處境其實更為艱難;去年十月紅火案一審宣判,辜仲諒被判九年重刑,官司還在繼續上訴;另外還有一樁澄清湖購地案,至今還在地院審理 中。換句話說,陰霾雖然逐漸沉澱,但官司風暴畢竟尚未遠離,一位金融界的長輩友人說:﹁如今就談復出,還是一條漫漫長路。﹂但情勢並非如此單純,辜仲諒畢 竟是長子,無論外界風雨,中信金的版圖仍以他為首,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事實。但近幾年來,爸爸辜濂松的健康情形大不如前,偌大的事業版圖非得有人主政不可, 因此即使外界情勢交迫,但評估集團內部狀況,尤其去年剛剛生下家族內唯一的女兒之後,辜仲諒這位大公子選擇從最安全、也最有助於形象提升的慈善基金會董事 長身分出場。

哥哥復出﹁首演﹂大成功

儘管之前辜仲諒已經好幾次低調參與基金會的活動演出,但始終沒有對外界正 式露臉。幾經推敲,辜家大少復出的對外﹁首演﹂,選擇在去年溫馨歡樂的耶誕節氛圍下,在十二月二十五日當天,辜仲諒和一六○位偏遠弱勢的小朋友共度耶誕 節。或許是當天小朋友純真的性情感染下,理著平頭、神采奕奕的辜仲諒叔叔講故事、做薑餅,帶孩子們逛故宮,最後還當起耶誕老公公送禮物,氣氛融洽。

據悉幕僚們事後評估,這次的首次演出:圓滿成功。

首 演開紅盤,讓幕僚們信心十足,因此第二場演出時間緊接著很快敲定。今年一月二十三日,辜仲諒和七十位長期接受基金會課後輔導的學子們一起圍爐,首演時還顯 得有點生澀的辜仲諒,逐漸熟悉這樣的舞台,和過去穿西裝、打領帶的辜董事長畢竟不一樣。他穿起輕鬆的休閒服,敞著半開的襯衫,辜仲諒很快就融入孩子的世界 裡,穿上綠色的基金會背心,和現場志工們幾無二致。

辜大少柔軟的身段,讓這條復出之路儘管漫長,但終究有了不錯的開始。

弟弟開課談購併格外有感受相對於哥哥的低調、柔軟,過去被媒體形容為獵豹,甚至以﹁性格高傲﹂形容的弟弟辜仲瑩,就很不一樣。

也許是官司陰霾逐漸散去的關係,辜仲瑩做起事來開闊許多。儘管和哥哥一樣不掛名公司任何職務,但接受媒體採訪仍然侃侃而談購併寶來證的種種方式,而且去年尾牙時就主動向媒體高調宣布:我要去教書了!

這個被外界解讀為﹁自行架設舞台﹂的出場方式,大出市場人士的意料之外。有人以﹁官司遠離,復出江湖理所當然﹂解釋,也有人認為﹁果然是辜仲瑩風格,行事思考都與眾不同﹂。

這次辜仲瑩選擇的開課地點是東吳大學企研所,他的爸爸辜濂松恰好是該校董事會裡的監察人。過去幾十年來,辜家對東吳大學﹁貢獻良多﹂,辜濂松是東吳大學會計系的傑出校友,連辜仲諒也是東吳日文系畢業,一門三傑都與東吳大學關係緊密。

開課當天,幾十家媒體擠爆小小的教室,恭候辜仲瑩的到來。辜二少在眾多鎂光燈的對焦下,蓄著小鬍子、穿著白色襯衫、一身晒得發亮的皮膚,有如王子般翩然駕到,還帶上前財務長邱德馨作為助教,坐鎮在教室最後一排監看,氣派十足。

在麥克風前,辜仲瑩暢談開發金控對購併寶來證的看法,也仔細解釋這次為什麼會來開課的原因,和過去高傲的態度相比,其實也有很大的轉變。

在東吳大學開了一門課,以後每周一下午,都會出現在東吳大學的校園裡,等於過去幾乎從不和外界打交道的辜仲瑩,對外開了一扇小窗,伸出一根手指頭和外界互動,學習用不同的態度,逐漸重返市場。

課堂上,辜仲瑩開的這門課叫﹁企業購併理論與實務﹂,但在現實世界裡,他就是因為購併金鼎證,付出慘痛的代價,不僅損及股東權益,也讓自己因此官司纏身,繞了一圈,才在此以教書作為重新出發的舞台。﹁人生如課,課如人生﹂的交錯情景,想必辜二少上起課來特別有感受。

和哥哥以﹁志工﹂低調復出相比,﹁副教授﹂辜仲瑩成功聚集所有媒體的關注,兩兄弟一低一高的出場方式,對比強烈,讓人印象深刻。未來,兩兄弟各擁中信金、開發金,勢必還會在市場上碰頭,一舉一動永遠都是市場焦點。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4

沉寂信用債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24/100308987.html

 
   城投債、短融、可轉債連續低迷,信用債市場幾近停擺,卻是市場用腳投票的結果,已處熊市之末

記者 張宇哲

 

 

  「下半年,市場的特點就是冷,刻骨銘心的冷。」一位債市交易員如是評價信用債市場。一則在圈內流傳的故事是:短期融資券還沒發完,就到期了。

  在多位受訪業內人士看來,造成此局面的誘因是城投債,一級市場近乎停擺,二級市場成交低迷,這是近期城投債市場的寫照。城投債以企業債為主,而信用債市場還包括短期融資券(下稱短融)、中期票據(下稱中票)、企業債、公司債、可轉債市場等。

  9月14日,云南省的公告姍姍來遲,稱暫緩云投集團資產重組。這一重組,原本直接引發了市場對城投債違約風險擔憂(參見本刊2011年第28期「云投事件衝擊債市」),拖累整個信用債市場持續不斷低迷。

  信用債市場已跌入2008年底部,債券收益率在進入8月下旬以後普遍回升至歷史較高水平。9月以來,AA及以下評級的短融、中票發行利率全面超 越同期貸款基準利率,信用產品收益率出現罕見的全線跳漲,9月中旬與8月底相比,AA級1年期短期融資券收益率大幅上行34個基點至6.81%,AA+級 短期融資券收益率上行23個基點至6.30%,AAA級品種收益率上行16個基點至5.79%,重點AAA級5年期中期票據收益率增長了10個基點以上, 達到5.64%。

  除城投債信用危機,近期更爆發出一系列不同於以往的震動事件。中石化擬發行300億元巨額可轉債的消息,引發可轉債市場巨幅調整;山東海龍短期 融資券一次被下調兩級信用評級,均前所未有。加之債市供給放開、保證金存款納入準備金繳存範圍新政利空影響,資金持續緊張的局面使得發行遇冷、需求仍然不 濟,多種因素疊加,令原本疲弱的信用債市雪上加霜。

  但這並未減緩債市發行步伐。「今年監管部門思路越來越市場化,以前是人為控制供給,現在供給控制放開了,就看市場的承接力了;不過,資金面這麼 緊,要一直等到市場調整到發行方覺得不划算時,供給壓力才會停止。」一位基金固定收益部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現在無論是可轉債、城投債的表現,完全 是市場行為的平衡。」

  多位市場人士表示,信用債市場亦與2008年迎來債券牛市之前的情景相似,市場已經處於熊市之末。隨著通脹見頂,加息週期步入尾聲,債市即將度過黎明前的黑暗,迎來投資良機。「何時言底還難判斷,要有一個觀察期。」

城投債弱勢難改

  9月20日,7年期、15億元的海寧資產企業債發行。這是近三個月來,城投債市場迎來的第二隻新債,頗令市場驚訝。

  在7月城投債信用危機之後,於8月18日發行的第一隻城投債11株高科(公司債),發行頗為艱難,上市首日即跌破面值,且成交逐日慘淡。中金公司報告認為,這顯示市場對信用風險的擔憂情緒不僅沒有緩和,而是繼續惡化。

  由於需求不濟,券商仍包銷了部分海寧資產公司債,但發行價格7.82%,與一個月之前發行10億元的11株高科債的發行利率接近。「這個價格太低了,這一個月間二級市場的估值已經上行50個-60個基點,但海寧資產的發行價卻仍停留在一個月之前。」一位市場人士稱。

  多數受訪市場人士認為,雖然云投事件警報暫時解除、城投債出現違約的可能並不大。但是,基於其信息並不透明、流動性較差且稅後收益率與企業債相比無優勢,加之短期資金面進一步趨緊,債市還將整體延續弱勢格局,在一級市場能夠受到有效需求的承接前,城投債仍弱勢難改。

  儘管近期組建云南省能源投資集團的計劃暫緩實施,10云投債被評級機構移出觀察名單,評級下調風險得到解除。這無疑是一項利好,但城投債發行和銷售仍然困難。

  財富證券分析師陳鵬認為,7月城投債信用風險事件加深了市場的風險意識,促使投資者重新反思。此前市場對城投債認識並不一致,大型機構堅決拒買城投債,而一些中小型的投資機構則易被城投債的高息所吸引。

  「儘管城投債有政府支持,未必比現金流緊張的企業債風險更高,但大家都不敢碰城投債,寧願拿企業債,是因為企業債信息披露更透明,更容易判斷風 險。」一位嘉實基金人士表示,儘管城投債供給並未停止,但其先天就缺乏透明度、信息披露不充分、發行仍是政府決策,定價並不是真正的市場化。

短融降級事件

  城投債陰霾未散,銀行間債市的短融和交易所債市的可轉債市場,也正在發生大幅調整和震盪,投資者理念均面臨深刻轉變。近期「山東海龍評級被降事件」在短融市場引發不小的震動,也被視為推動國內評級業乃至債券行業更加市場化的重要標竿。

  2009年至今,債券信用評級向上遷移的現象非常普遍。市場人士紛紛質疑,一些地方的全年財政收入明顯不足以還息的情況下,城投債的信用評級仍 然很高。「從2008年底金融危機之後到現在,中國經濟仍處在較弱的週期中,但很多企業的原有評級不斷被調高,這種情況非常不正常。」招行投行部副總經理 鄭新盈強調。

  標普金融機構評級服務董事廖強亦認為,一個經濟體如果整體在改善時,上調評級往往比下調評級多;但當一個經濟體在經濟衰退期時,應該看到評級下調比評級上調多。

  降級終於來了,卻不是風聲鶴唳的城投債,而是一向被認為風險較低的短融。9月16日,聯合資信評級公司將陷入虧損已一年半的11海龍CP01的 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調降至A-,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並將存續中的短融11海龍CP01的信用等級由A-1調降至A-2。主要理由是經 營壓力加大、債務負擔重、業績大幅下滑、公司管理層變動大,股權變更問題尚未落實,且因違規問題接受監管部門調查,均對其發展形成較大不利影響。

  此前,由於短融期限較短,投資者一般不擔心發行人在一年內有問題。山東海龍卻成為目前債券市場中信用評級最低的發行主體。據財匯金融分析平台統 計,截至9月17日,存量538只短融產品中,11海龍CP01是惟一一個評級為「A-2」的短融,其他全都是「A-1」。為了便於發行,一般承銷商(銀 行)要求發行短融的公司主體信用評級都在A以上,此前評級公司給出的信用評級最差的也是A+。

  市場人士認為,這次降級將直接導致低信用等級債券的信用利差進一步擴大,而目前短融的利差水平已經顯著高於歷史均值,並且仍在隨收益率的上行而擴大。

  有投資者擔心,該信用評級調降事件會給信用債市場帶來較大衝擊,甚至會出現7月初城投債的信用危機。

  但多數市場人士認為「山東海龍事件」衝擊有限。因為11海龍CP01主體評級原來為A+,在整個信用債市場中已屬於較低評級。該品種投資者一般都是中小機構,發行和投資規模都有限,而銀行間債市主力主要是大型機構,所以影響面非常有限。

  「在目前弱勢環境下,突然有一隻發債主體評級被一次性下調兩個等級,的確會引起市場較大的關注,但並不會如雲投事件,會對債券市場造成新一輪信用衝擊,市場也不會對評級下調作出過度反應,不過會改變投資者的固有觀念。」一位交易員稱,也許以後市場將適應垃圾債券。

  從市場表現看,僅有4億元存量的11海龍CP01亦並未對市場產生明顯影響,市場反應理性。「這亦會給以後評級機構的客觀評級起一個很好的示範效果。始終上調評級的做法,顯然不是行業發展的正常狀況。」一位評級公司人士稱。

轉債大震盪

  被稱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可轉債市場,8月底由於中石化事件而發生了一次巨幅調整。目前可轉債市場估值水平,已經下降到2008年以來的底部區 域。中國石化可轉債的這一再融資方案,令機構始料未及,被認為是此輪暴跌的導火索,打破了可轉債市場原有的估值體系,引發投資者「用腳投票」。

  8月29日,中石化公告稱擬發行300億元A股可轉債,期限為6年,票面利率不超過3%。此前,2月下旬中石化已在交易所市場上掛牌230億元中石化轉債,中石化再度推出轉債發行計劃,「相當於對原有轉債進行一次增發,在國內並無先例。」一位交易員稱。

  可轉債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被轉換成公司股票的債券。通常情況下,多數發行人都會在募集說明書中明確有條件回售條款,即公司股票價格連續低於轉 股價格並達到某一幅度時,持有人可按事先約定的價格將所持債券賣給發行人,以此來保障投資人利益。自8月2日起,中石化收盤價一直低於7.68元/股,已 經觸發了轉股價修正條款。但由於推出二期轉債發行預案,意味著中石化將不會按市場慣例下調轉股價。由於以往多數是中小盤轉債,發行人本身並沒有議價能力。 中石化由於自身大盤股的市場地位,發行時並未設置回售條款,更沒有強制執行市場慣例的約束。

  中石化遂被投資者質疑「不遵守『潛規則』,不顧及資本市場承接力,進行低成本融資瘋狂圈錢」。

  目前,可轉債市場的總規模達到1200億元左右,其中中行轉債400億元、工行轉債250億元、石化轉債230億元,三隻轉債佔市場權重高達75%。市場擔心,兩大銀行及其他中小銀行,是否會仿照中石化,把轉債視為低成本再融資的常規工具,掀起新一輪擴容潮?

  隨即,多只轉債出現恐慌性下跌、甚至跌破面值,截至9月9日,已有8只轉債跌破面值,僅1只轉債價格在110元之上,可轉債指數跌幅超過9%, 成交量顯著放大,震盪幅度超過7月初。重倉可轉債的一些債券基金也叫苦不迭。「石化轉債已跌去10%,這些可轉債基金至少虧損數千萬元。」中信證券一位固 定收益部人士稱。

  「轉債投資理念和估值模式都將發生改變,投資者對於轉股條款的預期將重新評估。」多位市場人士表示。

  迫於市場壓力,中石化於9月12日晚間公告,根據公司2011年上半年度分紅派息實施方案(每10股派1元),石化轉債轉股價格自9月19日由9.6元/股下調為9.5元/股。石化轉債自9月9日至9月16日期間暫停轉股,9月19日起恢復轉股。

  「在綜合明年資本支出、待到期債務、平衡各種融資工具的成本之後,加上首期中石化可轉債比較受歡迎,我們才選擇發行轉債這一融資安排;向下修正 轉股價格是權利不是義務,但也不排除向下修正;明年行情漲上去了,可能就不需要向下修正了。」中石化有關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未來我們也會考慮 平衡新老債券持有人的利益。」

  與世界上主要成熟市場相比,在國內已有十幾年歷史的可轉債市場,仍處於初期階段,可轉債作為一種兼具債權和股權性質的融資工具,並沒有成為中國 公司融資的主要工具,而且「千人一面」,並未體現出發行企業的差異;不僅期限短,大多在三至五年,利率也長期低至1%-2.5%之間,被投資者視為無風險 套利工具。「中國的可轉債市場原本就畸形,少有人關注可轉債的債信。這次剛好是一個修正的調整機會。」前述基金公司資深人士表示。

  在安信證券一位人士看來,此次中石化發行人和投資人的博弈,可謂精彩,深刻反映了市場的力量,「教育了機構投資者以後別那麼天真,憑什麼轉債的發行人保證你價格只漲不跌?市場自然會向合理方向修正。」

  財新《新世紀》記者陳慧穎、楊娜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1

呂元鐘 從創投老闆眼中紅人到沉寂四年 台灣最大代購網創辦人再戰江湖


2011-11-14  TCW




buyble國際代購網創辦人呂元鐘在大二時創辦了「全球日貨物流網」,四年創造上億元營收,也也因此吸引大老闆投資入股。但在人生風光之際,他卻退股出 場,而潛藏四年後,他再戰江湖。

撰文‧翁書婷

時光回溯二○○七年,潤泰集團董事長辦公室內,尹衍樑坐在董事長椅上,一邊用手翻閱剛購併公司的資料,一邊用犀利眼神打量這家公司的整個團隊。其中有個年 輕的大男孩神色緊張,手緊緊握拳,額頭還微冒汗,正想著要怎麼樣完美地回答問題。不過尹衍樑卻沒問他,只簡單詢問負責購併事宜的潤泰集團副總經理陳志全, 「你們要怎麼讓這個新團隊留下來?」這位在一旁冒汗的大男孩是台大資工系肄業、二十五歲的呂元鐘。

○三年,才二十一歲的他,創立專職代購服務的「全球日貨物流網」(JAPAN-IMPORT),第二年營運就獲利八十萬元,交出漂亮成績單。到了第四年營 業額逼近一億元,獲利更破四百萬元,每月交易超過兩萬筆,笑傲其他同業,登上台灣最大代購網寶座。

爬上雲端:

掌握三大關鍵 尹衍樑驚豔登上寶座後,光芒藏也藏不住。○七年被網路家庭(PChome)電子商務事業部前副總經理羅薇琳賞識,雙方共組「9 in the box 精品網」,一個月後更被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匯宏投資董事長楊子江、宏泰集團看中,共投資六千萬元。雖然投資金額與當時雅虎奇摩收購「無名小站」的七億元 價碼,有一大段差距,但呂元鐘以新秀之姿獲得大老闆青睞,已經在市場打響名號。

和一般電子商務網販賣實體貨物不一樣,代購指的是幫顧客代買跨國商品,「沒有備貨,毛利要維持在二五%的壓力,就看你要請幾個員工,付得起員工薪水就可以 營運。」呂元鐘說。而長期觀察台灣代購業的露天市集前營運長,現任飛翔駱駝執行長的葉奇鑫認為,代購業者不需建置物流、金流,也不用複雜的平台建置,但卻 可從每筆二百到四百元不等的手續費、匯兌差價、運費等賺取差價,是「小成本不會賠錢的生意。」因此,當台灣電子商務業者還在賠錢階段時,代購業者都能有不 錯的獲利。

跌落地獄:

沒有表現空間 失意退股出場「當時大家都只知道網拍,很少有人知道代購!」呂元鐘說,解決資金問題後,讓呂元鐘最困擾的就是網站的知名度。除了做搜尋引擎優化、購買關鍵 字廣告外,他還找人駐點日本,直接跟當地網站購買處理貨運問題。「專門幫顧客代買古董、台灣沒有進口的品牌,或是商品產地很便宜的東西;像有客人要求代買 樂高積木相機,我們能拿到三折價格。」葉奇鑫認為這些貨品單價高,進貨量少,B2B或B2C業者不敢進貨,因此代購也搶到特定小眾市場的訂單。

除了商品價格外,「buyble」勝出市場的另個原因,就是呂元鐘追求服務精緻化的表現。

「當時同業全都用電子郵件和顧客往返,我覺得很浪費時間。」呂元鐘建立了一套代購的SOP(標準化作業流程),從填表單、回覆流程狀態、商品狀況,每一個 步驟都能直接在網站上操作。「顧客託我買日本貨,最快在四天後就送貨到家,別家的話可能要等個兩周。」此外,呂元鐘還細心地為顧客提供「手機簡訊通知服 務」,貨品運送的每個流程都會自動以簡訊寄發到顧客的手機裡。

他的一次創業就嘗到成功果實,春風得意,但沒想到公司合併不久,他就從天堂掉到地獄。「我們被冷凍了!」負責網站行銷的他,因和總經理羅薇琳意見不合, 「我想結合推特、痞客邦等社群做代購,可是她想用傳統的廣告。」在公司沒有表現空間的他,最後只好溢價退股出場,捲起鋪蓋走人。而當初參與「9 in the box 精品網」投資的某大股東也表示,這些經理人年紀很輕,資歷並不深,從經營小公司到大公司,在人事、財務、管理等觀念上差異太大,雖然商業模式很吸引人,但 最後並沒有做起來。

那時是他最低潮的時刻,先前因忙著創業,台大資工系並沒有畢業,不但同學嘲笑他,更難過的是得不到家人的支持,「我好像一直被打巴掌,跟媽媽三天一小吵、 五天一大吵,一年見面沒幾次,她總希望我能乖乖地念到碩士。」

捲土重來:

結合社群應用 打造新戰場就在沉寂四年後,為了想向媽媽證明自己,重操代購舊業,在今年三月創立代購公司「buyble」,想要東山再起。不過最大代購網會員數已破十萬 人,年營業額更飆破十億元的「MYDAY買對」,是「buyble」的二千倍以上,「buyble」與「MYDAY買對」相比根本就是小蝦米遇上大鯨魚。

不過,「MYDAY買對」雖是龍頭,卻只占總體產值的五分之一。摩根大通高級分析師伊姆蘭.卡恩(Imran Kahn)預計,今年全球電子商務網總產值破十九兆新台幣,代購服務總產值也水漲船高。《二○一○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指出,今年中國海外 代購規模將是去年的兩倍,達到二四一億人民幣,台灣今年也有五十億新台幣規模,每年還以三○%大幅成長。

「只要有消費者買不到的東西,就產生需求gap(落差)。如果業者能補足落差,把需求高明串接,有可能做到與百貨、大型e-commerce(電子商務) 一樣大。」網路教父詹宏志也如此說。 因此他並不氣餒,大聲地說,「我不會用一模一樣的模式跟它(「MYDAY買對」)比,這樣沒有贏面,我會結合社群新應用,把他們拖到新的戰場來。」

呂元鐘

出生:1981年

現職:buyble執行長經歷:全球日貨物流網、9 in the box精品網

學歷:台大資工肆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1

手機江湖的廝殺與沉浮:沉寂者能否爆發?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31/230478.html

諾基亞宣佈關閉在芬蘭的最後一座工廠,市場份額王座讓給三星,蘋果利潤下滑,HTC發力追趕

諾基亞27日宣佈,將於9月份關閉公司在芬蘭的最後一座工廠。這個手機製造領域的霸主,近期屢次傳出裁員和關閉工廠的消息。在手機市場份額王位上坐了14年的諾基亞,今年一季度交出了頭把交椅,三星成功登頂。就如同1998年,諾基亞取代摩托羅拉一樣。

如今,摩托羅拉和諾基亞這兩個帶著厚重感的名字已失去了昔日的光環。蘋果憑藉著創新也一時風頭無兩;三星在不斷的模仿學習中憑藉著迅猛的身手搶佔了市場;年輕的HTC在快跑追趕,LG、索尼在重新定位尋找方向;國內手機品牌也在推陳出新,爭搶市場份額。

手機市場勃興不過10餘年,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這個江湖紛呈崛起、沉淪、追趕、沉寂、消失的故事,每個廠商都在廝殺中書寫著自己的命運。誰會成為下一個王者?三星硬件強勢,但軟件被認為是短板;比起市場份額,蘋果更看重利潤;年輕的品牌HTC正在後面緊追……

諾基亞讓出王座

摩托羅拉沒能在2G時代續寫輝煌,諾基亞則在3G時代折戟沙場,蘋果和三星後來居上。

在手機銷售行業裡幹了近十年的迪信通高級副總裁齊峰,回顧這些年手機市場的變化時表示,「變化很大」,先是摩托羅拉不可一世,到了1997年之後,諾基亞取代摩托羅拉迎來自己的巔峰時刻。但到了2009年,格局再次發生了變化,蘋果、三星、HTC開始嶄露頭角。

1998年,諾基亞取代摩托羅拉坐上全球手機老大的寶座。這一坐就是14年。14年裡,摩托羅拉還在消化親手種下的苦果,索愛徹底消失,波導、TCL國產品牌起來又倒下,黑莓已經成了小眾化產品,三星還在苦苦追趕,蘋果在手機領域一開始也只是個無名小輩。

每個人都能說上諾基亞風光時的情景。齊峰說,2007年,諾基亞贏來了它的巔峰時刻。「在迪信通裡,諾基亞當時的產品達到了上百種,其中有很多明星產品,如諾基亞5230。在迪信通終端銷售的份額最高曾一度達到了50%。」

數據顯示,在全盛時期,芬蘭1%的人在諾基亞上班。截至2006年,諾基亞在中國帶動的就業人數超過45000人。在全盛時期,諾基亞曾為芬蘭貢獻GDP的4%,即便是現在,也能每年為芬蘭貢獻GDP的1%。

就像摩托羅拉沒能將輝煌持續到2G時代,諾基亞則在3G時代折戟沙場。當3G時代到來,諾基亞曾不屑於蘋果iPhone的挑戰,認為這個價格昂貴、經不起摔的產品不會受到市場追捧。

如今,諾基亞的智能機市場份額只剩下6.6%,沒一款智能機能幫助諾基亞重新披上王者的戰袍。蘋果和三星後來居上,分別在利潤和規模上豎起自己的大旗。

瑞銀此前發佈研究報告稱,蘋果公司和三星公司將獲得今年全球手機行業利潤的90%,營收則佔據全行業的50%以上。

重塑尚需時日

諾基亞市場份額從40%跌落至20.8%,虧損一直在持續,關閉工廠、裁員成為「常規動作」。

市場研究機構IDC報告稱,今年一季度,諾基亞全球手機老大地位被三星取代。諾基亞市場份額只有20.8%,在鼎盛時期,這一數字曾高達40%。齊峰稱,現在在迪信通終端銷售裡,諾基亞的市場份額已經不到10%。

諾基亞為扭轉困局,開始「刮骨療傷」,每一個動作都讓業界震驚。放棄塞班系統轉投微軟懷抱,聯手打造windowsphone手機;在全球裁員一萬人,關閉部分地區的工廠和設施;高管團隊大換血,包括最近爆出的關閉芬蘭最後一家工廠,終結諾基亞的「芬蘭製造」。

諾基亞中國區諮詢經理王繼秋對本報記者表示,未來諾基亞還是會按照去年年初定下的三個方向前進,一個是和微軟合作windowsphone系統的手 機,放棄塞班系統。一個是用功能手機連接下一個10億用戶,原因是還有很多地區的人沒有用上手機,這一市場有待發掘。一個是實現突破性的技術創新。

不過,新的戰略並未讓諾基亞翻身。自從去年宣佈和微軟結盟,打造安卓和蘋果系統之外的第三個生態系統後,諾基亞就開始了虧損,並一直虧損到今年第二個季度,而第三季度,諾基亞CEO埃洛普說「仍然艱難」。

埃洛普曾說,諾基亞要像北京的永定門一樣重塑自己。但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WP系統應用還很少,不夠完善,整個產業鏈沒有做起來,重塑自己還需時日。

HTC「轉型陣痛」

代工起家的HTC曾主打「機海戰略」,如今向「精品戰略」轉型初見成效,利潤下滑被認為是陣痛。

在蘋果和三星背後,同樣在追趕的還有HTC。這個年輕的品牌曾經迅速躥紅,出貨量一度超過蘋果、三星,成為美國市場上出貨量首位的廠商。不過,由於缺乏專利技術等方面的積累,HTC的快速奔跑遭遇「轉型陣痛」。

HTC的轉型,是產品戰略從「機海」轉向「精品」。

「我們又在經歷轉型陣痛。」HTC中國區總裁任偉光說,今年財報上的利潤下滑,是HTC預見到的,也是從「機海戰略」向「精品戰略」轉變必須付出的代價。

HTC靠代工起家,「機海戰略」源自HTC代工時期的文化心態。去年四季度,HTC定下了「精品戰略」的路線,全力衝刺高端機型HTCOne系列產品研發的同時,也放棄了此前規劃好的一系列產品。

「機海戰略會讓一個品牌缺乏明星機型,不利於品牌的長遠發展。面對這樣一種大環境,HTC選擇再次轉型走精品之路。」任偉光表示,這是HTC做品牌的第二階段。

HTC的一系列努力在中國市場似乎收到了成效。任偉光透露,根據賽諾諮詢的市場調研數據,HTC在1500元以上價位智能手機市場中,5月市佔率為13.3%,相比4月的6.4%增長一倍多,僅次於三星和蘋果。

羈絆HTC的專利問題也有了進展。HTC近期在英國贏得了與蘋果的官司,在美國也已經完成海關標準審查程序,被認定產品都符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的終審判決,HTC產品將依正常程序進口美國,HTC正在逐漸摒除干擾,恢復正常的市場運作。

沉寂者能否爆發?

摩托羅拉、LG處在沉寂狀態,索愛從此消失,被「索尼」完全替代,未來究竟如何仍待市場檢驗。

與諾基亞的自救和HTC的追趕行為不同,同樣在智能機時代失意的摩托羅拉、LG等處在沉寂狀態。索愛則從此消失,被「索尼」完全替代。

摩托羅拉被認為遭到谷歌「雪藏」。谷歌在收購摩托羅拉時曾引發了很多猜想,有一種是谷歌的安卓系統將不會繼續完全免費。一些舊的基本版本會繼續提供 給其他廠商,但谷歌會將安卓變成半封閉性的,為摩托羅拉提供一些特殊的好的版本。但實際情況是,谷歌只看上了摩托羅拉的豐厚專利積累,並未對摩托羅拉做出 任何「偏愛性」舉動。

「摩托羅拉現在一直沒有大動作,不求大抱負。我的判斷是和谷歌收購、內部變動有關」,齊峰迴憶稱,以往摩托羅拉每推出一個產品都會喊「王者歸來」、 「重塑輝煌」這樣的口號,但現在不喊了。以往迪信通每週都會和摩托羅拉的人碰面,制定月銷售計劃、促銷計劃等,「現在半年也不見一回。」

付亮表示,被谷歌收購後,雙方之間的關係怎麼處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案,影響了摩托羅拉的戰略。「摩托羅拉還是在為歷史買單。」

和摩托羅拉一樣,LG也在沉寂。

同樣是韓國企業,LG與三星手機業務可謂冰火兩重天。三星在2003年就開始進軍智能機市場,LG反應過慢,一直到2010年才推出智能機產品。進入智能機市場後,LG卻一直萎靡不振,失去了功能機時代的風采。

此後,LG就像如今的諾基亞一樣,被評級機構相繼下調信用評級。LG的應對舉措是投資5億美元到持續虧損的智能手機業務。但投入沒有帶來回報,今年二季度其手機業務依然虧損。

索愛則徹底從市場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索尼。索尼也將目光聚焦在利潤相對較高的中高端市場上,未來究竟如何仍待市場檢驗。

[次頁標題=手機江湖的廝殺與沉浮:國產品牌低價搶灘導航短標題=]

專利之戰無休無止

大品牌之間陷入無休止的專利戰。專利戰被認為是一種商業競爭手段,可以此拖延對手產品的發售時間。

對於處於第一陣營的國際大廠商來說,競爭不僅要靠每年一次的旗艦新品,還要靠自己多年積累的專利來限制對手。這些大牌們相互之間的專利糾紛錯綜複雜,從未間斷過。

在HTC節節上升的關鍵時刻,蘋果起訴HTC了。HTC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最近又狀告蘋果侵犯它去年12月收購惠普的兩項專利。

有豐厚的專利積累的諾基亞今年6月份也在美國舉起了專利大錘,這次中招的是HTC和RIM。而HTC也不甘示弱,找來了谷歌做靠山,共同起訴諾基亞侵犯了專利。

作為針鋒相對、不相上下的兩個手機老大,蘋果和三星之間的專利糾紛也沒能倖免。這場專利戰持續時間之長、涉及國家之廣、訴訟請求量之大都屬罕見。以至於法官不得不要求兩家CEO見面談判,以減少訴訟請求量。

與蘋果打官司的還有摩托羅拉、柯達和諾基亞。

「通信是一個非常嚴謹的行業,不像互聯網行業。」電信業專家項立剛表示,一個小小的專利就有可能牽制對方。打專利戰是一種商業競爭手段,通過專利戰可以拖延競爭對手的產品發售,為自己的新品上市爭取時間。

國產品牌低價搶灘

曾經佔據半壁江山的國產手機沉寂許久,在智能機時代再度加入市場混戰。互聯網企業造手機多被認為是攪局。

就在第一陣營之間為專利鬧得不可開交的同時,中低端市場上也湧入各種品牌,企圖分食僅剩的一點兒蛋糕。

有華為、中興這樣的通信設備商,它們起初靠著運營商渠道大打低價牌,推出了多款千元智能機。只是,過度地依賴運營商也使得它們的品牌不為消費者所熟悉,它們更像是幕後工作者。

還有海信、海爾、TCL這樣的家電廠商。它們在本世紀初曾風光了一陣子。齊峰表示,2003年他剛進入這個手機銷售行業時,國產手機品牌佔據了半壁江山,只是很快沉寂了下去。

還有金立、天宇朗通、酷派這樣的「草根型」廠商,它們從山寨起家,成功轉正。

另外是聯想、宏碁這樣的電腦廠商。由於PAD、大屏手機影響,全球PC市場疲軟,空間有限,PC+成了它們轉型的方向。

小米、360、盛大這樣的互聯網廠商也加入了手機市場的混戰。在項立剛眼中,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是被小米觸動的。「這些互聯網企業中有一部分是真心誠意在做,還有一部分只是表表態,攪攪局。真正做手機是需要技術、研發、服務的,只有銷售手段是不行的。」

至於未來手機市場會不會再次大洗牌,齊峰表示「很難說」。在他看來,有三個方面很重要。一個是注重消費者體驗,這一點最為關鍵。一個是和運營商合作定製機,一個是要有新功能推出。如果做不到這些,很可能步諾基亞後塵。

■延伸

即將到來的戰國時代

沒有永遠的王者。即便是現在風頭無兩的蘋果和三星也各自存在著隱患。分析認為,隨著國產品牌的崛起,手機市場的爭奪將進入戰國時代。

蘋果利潤下滑

縱觀蘋果2012財年三個財季的業績可發現,其營收和銷售額一直在下滑,增速也在放緩。

第一財季,蘋果營收463.33億美元,淨利潤達到130.64億美元。到了第二財季,蘋果營收為391.86億美元,淨利潤為116.22億美元。剛剛過去的第三財季裡,蘋果的營收下滑至350.23億美元,淨利潤下滑至88.24億美元。

在增速方面,蘋果第一財季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分別達到了73%和118%,到了第二財季有所放緩,分別為59%和94%,到了第三財季,增速僅為23%和21%。

與此相對應的則是三星運營利潤不斷創造歷史紀錄,其增幅也一直保持在高位。雖然三星目前利潤只有蘋果一半,但這種差距卻在不斷縮小。如果保持這個速度,在利潤上超越蘋果或許就是兩年內的事情。

市場依舊充滿變數,目前尚不知道下一代iPhone會給智能機市場帶來什麼新的變化。依照以往的經驗,蘋果每一款革命性的新產品推出來後都無疑會帶動其業績達到一個高潮。

國產品牌步步緊逼

與蘋果不同,三星已經掌控了整個硬件產業鏈,從顯示屏到存儲器,從應用處理器到芯片。在價格和時間上都有絕對優勢。

「未來的3-5年,可能智能手機市場老大位置一直是三星莫屬,三星除了整機,在智能手機整個領域包括芯片、屏都做了全面部署,現在的力量無人能比。」電信業專家項立剛表示。

三星的短板在軟件。三星日前宣佈將於2013年內徹底結束對自主打造的Bada平台智能手機的開發,運行Bada系統的設備也會逐漸淡出市場。依賴谷歌的三星未來面臨著各種不確定性。

就在蘋果、三星上演龍虎鬥的同時,還有一大批廠商冒出來。例如華為、中興這樣的通信設備商,它們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從低端市場起步,步步緊逼中高端市場。

「現在是春秋時期,之後就是戰國時期,再之後就會是幾個大廠商一統天下了。」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這樣歸納未來智能機市場的趨勢。

「活著就有機會」

今年一季度,華為超越諾基亞成為我國智能機市場上僅次於三星的廠商。而在全球市場上,中興也早已經是排名第四的手機廠商,並在今年二季度成功擠掉黑莓,登上智能機第五名。

項立剛認為,「以後能夠奪取三星老大地位的最有可能的企業是中國的華為,中興也有機會」。

齊峰認為,格局是否會再次改變還很難說。不論哪一個廠商,要成為下一個王者最基本的是要注重消費者的體驗,這一點尤為重要,然後要推出革命性的新功能,並加強與運營商合作。

也許就像TCL通訊副總裁李冰曾經說的那樣,「只要你活著,就有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74

囤油商沉寂:好日子到頭了

http://www.eeo.com.cn/2013/0413/242597.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嚴凱 自從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公佈之後,郝強(化名)基本上沒活可干了。郝強是河北滄州的一名油品貿易商,主要的業務就是通過低價買入成品油,然後再高價賣出,賺取差價。

3月27日,發改委公佈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22個工作日+4%漲幅」的舊機制改成了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並且取消4%漲幅,油價該降就降,該升就升。

接近發改委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發改委做出這個調整的初衷就是要打擊油品投機和囤積居奇,防止市場上出現「油荒」現象。

對於成品油貿易商來說,新機制已經讓他們很難做出判斷。「以前,22個工作日還能做出判斷,在油價上調之前買入,然後在上調價格之後賣出,能掙不少錢。」郝強說。

像郝強這樣的貿易商在全國數不勝數。據隆眾石化商務網分析師冉曉睿估計,僅河南、河北兩省的大小貿易商就達數千家。

多位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的貿易商均表示,在新機制下,他們已經不敢做大單,走長線。「好日子已經到頭了。」

觀望

郝強在這個行當裡已經混了近10年了。當年他從當地一家國有企業辭職後,和朋友一起開了現在這家公司,開始一起做囤油的買賣。

這幾年來,郝強大多時間都在外地跑,主要的任務就是去找油。「去山東最多,因為那邊的民營煉廠多,從那邊購油,會比直接從中石油、中石化那裡便宜不少。」郝強說。

最初,郝強和他兩個合夥人只是東一鎯頭西一棒子,能囤點掙點。慢慢地,與山東的民營煉廠的關係越來越熟後,生意也慢慢地做大了。

從業至今,在郝強的印象中,只有在爆發經濟危機的2008年虧過錢,此外,基本上都在掙錢。「這個行當,除了資源外,還要靠自己的判斷,畢竟是掙差價的嘛。」

2009年5月,我國公佈了「22個工作日+4%漲幅」的定價機制,即當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現貨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漲幅或跌幅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這個定價機制對於貿易商來說實際上提供了便利。接近發改委的人士稱,這個機制過於透明,只要按照發改委給的條件就很容易算出來。

隆眾石化商務網分析師冉曉睿表示,在舊機制下,像隆眾這樣的諮詢機構很容易計算出漲跌幅,貿易商只要根據這種預測囤貨就行。

自從「22個工作日+4%漲幅」公佈以來,國際油價漲多跌少,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也是上調次數大大多於下調次數。

郝強也認同這個說法。他說,在新機制下,做出判斷是很容易的,因為會有很多機構幫你算出來,大概什麼時候會漲,然後想辦法去多囤點油。「膽子大點的,會等到第二次上調的時候再往外賣,這樣上調了兩次價格後能夠掙的更多。」郝強說。

據河南商丘的一位貿易商透露,大的貿易商擁有幾萬噸的油庫,多的時候,一噸油能掙個七八百元,這樣倒一次油就能夠掙幾千萬。

3月27日,國內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每噸分別降低310元和300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23元和0.26元。

與此同時,發改委也公佈了新的機制,即成品油價格每10個工作日會調整一次,該降就降,該升就升,但當汽、柴油的漲價或降價幅度低於50元/噸,折合每升調價金額不足5分錢時,暫不做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稱,新機制影響最大的肯定是油品貿易商,10個工作日的調整增加了囤油的成本和風險。

如今,和郝強一樣的貿易商們均在觀望,希望市場在將來會有所變化。「現在同行們都很謹慎,誰也不敢輕易入市。」郝強說。

後市難料

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晴稱,在油價下調過後,貿易商們一般都會比較活躍,但今年貿易商們都很沉寂,只有少數貿易商還做做短線投資,基本上沒有人會去做大單了。

過去,郝強會根據機構的預測結果,提前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前往山東菏澤,找當地煉廠購油,然後囤積起來,坐等發改委上調價格。

如果需要量大,地煉又滿足不了的話,貿易商們還會去中石油、中石化買油。根據國家規定,中石化、中石油的批發價一般比零售價會低300元/噸左右。

發改委上調價格後,郝強再根據自己的判斷決定是否繼續持有,或者把這些油賣給周邊的礦山、煤礦以及當地的民營加油站。

但新機制並沒有公佈具體的掛靠油種和詳細的計算公式,這讓油價調整更加難以琢磨。「現在連機構也沒有把握,很難預測準。」冉曉睿說。

4月10日,原本是新成品油定價機制下的首個調價日,包括卓創資訊、隆眾石化商務網及生意社等資訊機構都沒有把握油價是否會下調。

冉曉睿說,當時多數機構其實都預測是會下調的,因為根據三地原油價格測算的話,國內成品油會應該下調一定幅度。

但最終,發改委並沒有下調,理由是「由於國內成品油價格應調金額低於每噸50元,此次汽、柴油價格暫不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林伯強稱,沒有公佈三地原油和計算公式,這油價就沒法算。接近發改委的人士則稱,發改委此舉也是旨在打擊囤積居奇。「過去市場上鬧油荒,其實都是貿易商鬧的,他們把大量成品油買走了,然後放在倉庫裡囤著,等到油價上調了,再賣了。」接近發改委的人士說。

由於河南、河北當地幾乎沒有煉廠,當地礦山及民營加油站直接從山東地煉購入成品油的成本可能比從貿易商手中買入更貴,因而這兩地貿易商聚集。

如今,郝強也不清楚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辦。「也許時間長了,實際情況可能不會那麼糟。」

林伯強認為,新機制會提高囤油商的成本和風險,但並不能徹底遏制囤油行為。比如說,當國際油價連續多天上漲的時候,依舊可以預判油價會上調,還是有利可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31

馬雲身後沈寂的活火山:阿里巴巴繼任CEO陸兆禧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5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18 11:59 編輯

馬雲身後沈寂的活火山:阿里巴巴繼任CEO陸兆禧
作者:張書樂 

摘要:往期“救火隊員”的身份,賦予了陸兆禧管理阿里的絕對優勢,一方面他有能力協調阿里巴巴系統內各派力量,保證各業務協同合作,另一方面也熟悉阿里規劃的未來發展方向。

阿里巴巴,有一個世界都知道的馬雲,作為繼任CEO的陸兆禧,難免會被外界認為是“馬雲的傀儡”,或最終扮演背黑鍋的那個角色。而熟悉陸兆禧的人,尤其對於阿里的員工來說,老陸是一個靠山一樣的存在,是一個沈寂期的活火山。這樣的比喻,因為內向、安靜、爆發、執著,各種關鍵詞集中在他身上,陸兆禧是多面的。

農村、國際化、大數據和雲計算是阿里巴巴集團未來的三大戰略。陸兆禧,阿里巴巴集團 CEO,他的背後是全球最大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還有一個世界都知道的馬雲。

事實上,阿里巴巴第二任CEO不管是誰,都要面臨來自內部和外部的諸多質疑和挑戰。這個體系龐大,機構繁雜的公司,似乎已不再需要更多的創新和突擊,能“守住現有基業,穩住江湖地位”才是第一要務。如此公司的CEO,看起來似乎不必創造非凡業績,只要將阿里的高速增長態勢繼續下去,期間不出現大的問題,就是最大的勝利。幸好,這個人是陸兆禧。

如果說,馬雲是“精神偶像型”CEO,主要任務是務虛,那麽陸兆禧則是“實幹型”CEO,註重務實。過了瘋狂生長時期的阿里,需要從外擴到內斂的平穩轉變,與選用更具備戰略觀,想法更多,更年輕些的人來執掌大位相比,低調穩重的陸兆禧,更有助於阿里的穩定和維持高增長。

從陸兆禧的經歷與個性來看,他是必然被選中的那個。雖然有著“內向安靜”的標簽,但關鍵時刻卻能用霹靂手段屢屢充當挽救危機的“救火員”,陸兆禧本身的多面性,阿里創業和守成的轉型需要,最終成就了陸兆禧,也是一向天馬行空、不按常理出牌的馬雲,為阿里未來發展打出的一張情理之中的安全牌。

為了實現市場化、平臺化、物種化、生態化,阿里自2011年就開始自我“折騰”,不斷進行拆分,從七大事業群到20多個事業部,阿里變相將一家巨無霸企業拆分為一個百花齊放式的集團作戰體系,或許未來還會繼續裂變,最終實現馬雲期望的“小而美”形態。

對現在的阿里而言,原來的淘寶、阿里B2B公司界限已經逐漸弱化甚至消亡,變作提供養料的底層系統,以供養生長其上的諸多物種。最理想化的邏輯是,整個集團將以淘寶的大數據作為建築底層,各個事業群協同作戰。

這種全面提升阿里的文化跟組織,建立更加適應互聯網自下而上多元化和多變的外部環境的生態圈構建,並非一時半會就能完成,需要的更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CEO。無論怎樣,陸兆禧這樣一位執行力極強的“急先鋒”,凝合內部的各方力量,將在這場宏大的自我變革事業中繪就濃墨重彩。

馬雲背後的“活火山”式人物

對於外界來說,陸兆禧最大的新聞價值是他的勵誌效果,而對於他身邊的人來說,陸兆禧是一個極具個性的人。

陸兆禧的第一份工作,他做的風生水起,短短幾年時間,便拾階而上,大堂經理、客房經理、餐廳經理一個個納入囊中,在當時的同行看來,他的前途已經讓人十分羨慕,可有“個性”的陸兆禧卻因為看不慣外籍老板對中國員工高人一等的姿態挺身而出,“辭職前我大罵了他一頓,讓他應該先學習怎麽尊重人”。

沿著時間的河流往前追溯,陸兆禧從廣州大學畢業後,他的第一份工竟然是在一家四星級酒店當服務生。

對於那個時代真正可以叫做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很卑微的工作,但對於學酒店管理專業的他來說,專業對口就好,陸兆禧說:“大學畢業在酒店端盤子,有時心里也不是個滋味。但轉念想想,人生也和那條回家的小路有上下坡一樣吧,總會經過順流逆流,起起伏伏都是免不了的,要以‘順流不驕,逆流不頹’的心態去對待。年輕的時候多吃點苦沒什麽不好,挺一挺就過去了。”

陸兆禧從第一份工作離職時,正是中國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代,1997年,陸兆禧和幾個朋友合夥成立了一家網絡通訊公司,主要經營互聯網長途電話業務,一下子從酒店管理縱身跳入了互聯網這個八桿子打不著的新行業,可他卻幹得有滋有味,並擊敗了許多科班出身的對手,從零做起,重新學習,逐漸在圈子里做出了些名氣。

陸兆禧與阿里巴巴的結緣,簡單而具有戲劇性,但又在情理之中。有個性的人和有思想的人見面,總能碰出些火花。

“去和馬雲見見面。”一個在剛剛創辦的阿里巴巴上班的朋友和在創業打拼中的陸兆禧說了這句話,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坦言,當時連阿里巴巴是幹什麽的都不太明白,但是跟馬雲一番談話之後,“覺得馬雲這個人很不簡單,十分投機”。

投機,這個詞匯是典型的多義詞,在陸兆禧看來,加盟阿里巴巴是人生的投契而不是命運的賭博。陸兆禧的內部員工號是129,即第129位加入阿里巴巴的員工。這讓其成為了阿里巴巴創業的元老。

2000年10月,加入阿里巴巴不久的他被投機的馬雲派到深圳出任華南大區經理,主做B2B銷售業務,據說,這經理職位是個光桿司令。

之後的互聯網,雖然遭遇到了寒冬,阿里巴巴所奉行的電子商務策略卻成為了過冬的利器,乘著“春風”,陸兆禧的職場生涯也可以用一帆風順來形容,2004年12月至2008年3月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兼任支付寶總裁,陸兆禧硬是帶著8個人,一手創建了支付寶,很快,支付寶成為中國第三方支付平臺巨頭,占有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市場份額超過50%。2011年2月21日出任阿里巴巴執行總裁同時繼續擔任淘寶網CEO兼總裁及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任期內,淘寶成交總額攀升了8倍。直到現在坐上阿里巴巴CEO寶座,陸兆禧完成了其人生的華麗轉身,而細細品味,不難發現,這一切,其實完全是一個陸兆禧酒店職場生涯的豪華版重現。

在陸兆禧上位後,鳳凰科技做了關於“您是否看待陸兆禧出任CEO後阿里的發展”的調查,56.3%的網友表示“不看好,仍有很多棘手問題需解決”。很多人也會心存疑慮,認為陸兆禧不過是馬雲的傀儡,或最終扮演背黑鍋的那個角色。這麽想完全可以,但缺乏證據。

而在阿里內部,卻完全是一邊倒的認同,理由很簡單,外界不熟悉陸兆禧,因為他一直被馬雲的光芒所掩蓋,然而對於阿里巴巴的員工來說,老陸是一個靠山一樣的存在,而且還是一個沈寂期的活火山。

有文章稱他是一個安靜的執行官,可就如他當年怒斥老外那樣,他的脾氣並不安靜,也有爆發的時候,有圈內傳說,在當年接受一家媒體采訪談及淘寶盈利問題時,陸兆禧曾拍著桌子怒吼著發誓,“我騙你,老子不姓陸!”

深情“鐵木真”

其實在朋友眼中,陸兆禧是一個很特立獨行的人,不僅僅是安靜中透著火爆,而且還有股子執著。

陸兆禧極度勤奮,每天要處理300多封郵件,有時馬雲勸他休息一下,他不肯。2008年冬天,時任淘寶網總裁的陸兆禧身體透支得很厲害,朋友勸他少花點時間工作,他說:“我不圖名,錢嘛,也夠花了,剩下的就是責任和人情了,為了這個,我可以連身體也不要的。”也正因為如此,馬雲曾說:“陸兆禧把90%的時間都花在了淘寶上,我沒有理由認為我比他更懂淘寶。”

2008年陸兆禧任還不賺錢的淘寶網總裁,正是中國電商大發展的前夜,如果錯過了這班船,也就沒有今天的阿里巴巴。而他謀定而後動,啟動大淘寶戰略,推出種種舉措提高消費者體驗,同時實行開放戰略,聯合商家、第三方合作商、物流等電子商務產業鏈上各個方面的夥伴,更好服務消費者,並推出B2C淘寶商城。在他的領導下,淘寶網鞏固了中國網絡零售領導者地位。

在阿里巴巴社交網站“來往”上面,陸兆禧為自己選擇的頭像是手扶腮幫,隱蔽在黑暗中呈沈思狀。而一旦思考成熟,他就會立刻出手。這或許是他選擇“鐵木真”作為自己在阿里巴巴集團里的綽號的來由。陸兆禧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阿里巴巴集團高層素有起武俠小說里名字的慣例,而《射雕英雄傳》中的鐵木真素來以“深沈而大略,用兵如神”著稱。

根據阿里巴巴集團退市前的一份年報披露,在其2011年B2B公司高管年薪、花紅及股票套現之中,陸兆禧以4757萬元位居第一。可這個有錢的闊佬對自己卻非常嚴苛,一直打單身的陸兆禧很喜歡淘寶,不僅僅是因為業務的需要,還因為生活上的需要,2012年4月以4757.4萬元合計收入居上市公司高管年薪之最的他自詡:“常在淘寶上買一打5元錢一雙的襪子,慢慢穿。襯衣都是沒有品牌的,但一定要整潔,我每個星期自己燙衣服”。

但盡管對自己很摳門,對於員工,陸兆禧卻決不是周扒皮。有一種說法是,馬雲在阿里集團的股份只有7%左右,大部分都分給了員工。在給員工分股權的事情上,阿里集團另一位大股東孫正義堪稱“鐵公雞,一毛不拔”,所以,每次分配股權給員工,都是馬雲和管理層自己掏腰包散發。當然,穿5元一雙襪子的陸兆禧每次都不吝嗇,都會拿出了很多自己的股份分給了員工。

這成就了陸兆禧和員工之間的情感,即使是“鐵木真”也是有感情的,就如射雕中和郭靖那樣惺惺相惜那樣,而這些執著和慷慨,也讓員工們親切的將他稱之為老陸。

霹靂手段“救火員”

俗話說,姜是老的辣,46歲的老陸,處理事情的能力可以說“一個頂倆”,這也是為什麽每次阿里巴巴出狀況,馬雲一定讓老陸去當救火隊長的原因。

許多次“救火”的境況中,陸兆禧“鐵木真”的風範立時呈現。

2011年2月,因阿里巴巴B2B部分供應商欺詐醜聞,CEO衛哲引咎辭職,陸兆禧成了救火的第一人選,別看他送股份那麽大方,但對害群之馬卻絕不手軟。

比起馬雲對衛哲“揮淚斬馬謖”這樣的大招,陸兆禧加大了淘寶打假的力度,運用狠招反腐,但這些招數卻處處對準了自己的老同僚、老合作夥伴的切身利益,比馬雲的大招更加傷人,也容易被反噬,可陸兆禧沒有遲疑,他在整頓完內務後,又一口氣成功完成B2B由香港退市的任務,使股價長期低迷的阿里巴巴平穩著陸,未引起股市和投資人動蕩,並順利配合了後期的大阿里調整。火滅了,消防隊長又有了新任務。

2012年9月,在谷歌公開施壓封殺阿里的手機操作系統雲OS之後,作為首席數據官的陸兆禧轉戰新火場,移動互聯網是阿里巴巴最大也是最新的藍海,必須要重新規劃、厘清雲OS的發展規劃,避免與安卓的沖突,否則失去的就不僅僅是一個手機操作系統,不僅僅是和弘基這樣的手機廠商的合作,而是阿里巴巴在整個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畢竟占據智能機半數以上操作系統市場的安卓一旦認真起來,入口將被立刻減半。

來之能戰、戰之能勝,陸兆禧不負眾望,迅速淡化了此事影響,谷歌沒有繼續敲打阿里巴巴,火苗被熄滅於萌芽。這一連串的救火成績,也成為陸兆禧這個IT“外行”成功從其他幾個IT“內行”中勝出並榮任掌門人的關鍵籌碼,而且他也依靠“救火隊”的角色扮演,無意中成為在幾乎所有阿里巴巴現有業務都做過負責人的“知情人”。

陸版阿里的現在與未來時

馬雲曾提到,“出任阿里巴巴集團CEO是個極具挑戰和艱難的工作,特別是接任我這麽一位創始人CEO的班,陸兆禧身上肩負的職責和各方壓力可想而知。”陸兆禧也表示,“我必將不辱使命,盡心盡力,和所有阿里人一道,踐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核心使命。

由此可見,陸兆禧還是要秉承馬雲的精神往下走,而陸兆禧往期“救火隊員”的身份,賦予了他管理阿里的絕對優勢,一方面他有能力協調阿里巴巴系統內各派力量,保證各業務協同合作;另一方面對阿里規劃的未來發展領域有所了解。

總結來看,擺在陸兆禧CEO任期內的有這樣四件事:

一是協調並平衡好內部利益關系,理順業務交叉重疊的部分,把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障礙清除掉,讓現有複雜的組織架構能夠和諧統一,高效運轉。陸兆禧是唯一在阿里巴巴所有主要業務部門都做過的高管,從整體上熟悉這家公司,適合去做平衡和協調的具體工作。

二是化解外部輿論壓力,塑造阿里巴巴的新形象,盡最大努力延續政策支持和社會再認知。馬雲一貫的高調姿態,易造成標靶效應,陸兆禧與馬雲正好相反,形象低調,有這樣一個人來解決阿里的形象問題,或許會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三是隨時妥善解決有可能出現的危機,繼續做好其救火隊員的本行。阿里小的危機如B2B平臺欺詐、被列入惡名市場等,更大一些的如淘寶圍城和支付寶轉移事件,陸兆禧恰好都扮演了及時止損的角色,阿里IPO上市後面臨的事情會更多,陸兆禧需要繼續發揮危機處理方面的豐富經驗。

四是繼續維持現有高增長態勢。上市前後,阿里開始將過去15年的發展成果進行變現,陸兆禧只要將業績潛能爆發的趨勢維持住,不讓任何額外因素打斷這種爆發,就是成功。如何能在不影響現有趨勢的情況下,找到新的增長點以充實財報,是考驗陸兆禧的關鍵點。而在具體的戰術,陸兆禧認為,他目前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是阿里的農村戰略,要完成兩步,一是讓農產品以一定市場價格進入城市,二是把城市商品帶到農村;第二是國際化,立足於中國這是第一步,產品出去和商品進來,滿足當地消費和海外的消費;第三是大數據和雲計算,阿里的計算和存儲能力希望在未來能夠開放給更多的創業者和中小企業,有兩個努力的目標方向:讓數據驅動業務和讓數據變成業務。

可以說,戰略思維上,陸兆禧能夠讀懂馬雲並知道如何與他共事,管理風格上,陸兆禧和馬雲能夠形成互補,作為一個內斂型的實踐者,陸兆禧與馬雲的“外拓型”風格,一張一弛,張弛有度,他甚至給自己貼上了“內向安靜”的標簽。在創業和守成的轉型過程中,阿里巴巴需要實現從外擴到內斂的平穩轉變,而這最終成就了陸兆禧,也是一向天馬行空、不按常理出牌的馬雲,為阿里巴巴未來發展打出的一張情理之中的安全牌。

陸兆禧曾經說過:“我們正處於快速變化的時代,壓力和挑戰並存,但我們必須牢記客戶第一的出發點,延續‘平凡人做非凡事’的一貫風格,以開放、透明原則,向全社會分享阿里巴巴集團的資源。”

其實,平凡人做非凡事,過去對馬雲版阿里巴巴並不適用,因為他一直在前臺,一直很活躍很話題,這僅僅適用於過去的陸兆禧,但也適用於現在的陸兆禧版阿里巴巴和未來的陸兆禧。

來源:投資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286

沈寂一年,智能硬件市場回歸的韋凱元要攪誰的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0606/156340.shtml

沈寂一年,智能硬件市場回歸的韋凱元要攪誰的局?
i黑馬 i黑馬

沈寂一年,智能硬件市場回歸的韋凱元要攪誰的局?

現在的他,重新站在一個陌生又熟悉的位置上。

坐在i黑馬面前的韋凱元,很難被歸類為霸氣淩厲的創業者,他的言談中夾帶著文人特有的情懷,但一旦談起智慧育兒,他又會立刻變身一個運籌帷幄的商人,即使他帶領下的麽啊寶寶起步還算不上太久。

韋凱元曾經是個風靡圈子的名人,他曾任國內著名4A廣告公司CEO,作為校園歌手與水木年華同臺表演,經營過一家音樂教育公司。

他於去年2月成立麽啊寶寶,一年之內公司第一代產品魔紙琴叠代了至少10個版本,單個母嬰買手號包銷預定數據過萬臺,公司員工增長到40余人。即便這些數字和兒童益智玩具的早期玩家還相差甚遠。但對韋凱元來說,親身接觸到產品真實的用戶畫像,看到智慧育兒的價值才是最幸福的事。

“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智慧育兒正站在一個巨大的風口,未來兒童智能早教玩具會出現很大的集中度,百萬級、千萬級互聯網屬性的智能早教玩具用戶量將會出現。”麽啊寶寶創始人韋凱元告訴i黑馬,在智慧育兒市場,從音樂啟蒙切入,進而成為兒童多元智力大數據的入口是麽啊寶寶一直發力的目標。

    “去探索,而不是我教給你什麽”

韋凱元在北大學習期間是小有名氣的校園歌手,從商後盡管在廣告、咨詢公司深耕多年,但並沒有隔斷與音樂的連結。麽啊寶寶之前,他還曾創立音樂教育機構i can music。

現在的他,重新站在一個陌生又熟悉的位置上。

但與單純音樂教育不同,在智慧育兒領域,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在於,從兒童繪本到兒童動漫、兒童玩具充斥著大量成人觀。尤其在兒童益智玩具市場,大部分闖入的智能硬件創業者常常以技術驅動產品,如何從兒童用戶體驗的角度探索,順著孩子的行為習慣做產品,是一塊缺失的市場。

韋凱元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認為,市場上大多音樂啟蒙產品的屬性是Listen、Play,但把大人的樂器變成迷你版只能叫玩具,Doing是核心,怎麽讓孩子在0~6歲的年齡段玩音樂,是很大的空白。

麽啊寶寶看中的也正是這塊市場。與大多數Play或Teach的音樂產品不同,麽啊寶寶在魔紙琴中融入了系統化的音樂啟蒙課程,小朋友可以通過大量遊戲入口做個性化的選擇,潛移默化的訓練音高、節奏、表現力、創作力等能力。家長則通過APP端連接的數據觀察孩子五大樂感中各項能力的不同峰值、成長曲線等。

圖片2

“早教玩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鷹架系統理念,通過角色扮演,以不同任務的形式讓孩子靈活的進行互動探索,而不是我教給你什麽。”

這位帶著黑框眼鏡,留著一圈小胡子的男人,很喜歡一本叫《遊戲力》的書,書中的一個觀點是,孩子的天賦不會說給你聽,只會玩給你看。

這句話描述的或許還有另一層意思,玩才是孩子的天賦,他們的行為像善變的天氣一樣,很難被人管控。這同樣決定了早教老師中,學前教師的培養並不容易。

以音樂啟蒙為例,即使再優秀的幼師也很難控制孩子認真聽課,而音樂啟蒙對於幼師將音樂節奏等化繁為簡的能力要求同樣極高。

韋凱元想要做的是,通過遊戲思維,降低音樂啟蒙的門檻和時間成本,同時挖掘孩子的潛在天賦。

圖片3

產品方面,魔紙琴與ipad形似,不同點在於孩子的點按劃拍都在觸屏紙上,純聲音的驅動邏輯避免了孩子的註意力缺失。

“今年麽啊寶寶要推出強化五大樂感的單項產品,明年沿用這套邏輯,進軍兒童多元智力開發領域。”韋凱元告訴i黑馬。

有競爭,但還是藍海

已經趨於飽和的兒童益智玩具市場還能有多少發揮空間,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有數據表明:目前全國6000家玩具制造商中,99%廠家生產兒童玩具。此外,65.2%的城市兒童家庭玩具的擁有量在20—50個之間,傾向於給孩子添置兒童益智玩具的家長占了大多數。

那麽,兒童益智玩具泛濫的當下,魔紙琴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韋凱元不以為然。

“不能說飽和,而是過去太低端,山寨很厲害,大批低端益智玩具產品的品牌集中度是很差的。”韋凱元表示,國內兒童益智玩具偏制造業,沒有技術含量且同質化嚴重,中高端兒童益智玩具是消費升級下的缺失市場,這是麽啊寶寶角逐的高地。

但讓人焦慮的是,傳統玩具制造商外,智能硬件創業者和母嬰市場的早期玩家正在加速湧向嬰幼兒服務市場。比如,星寶寶已經開始了個性化的兒童家庭早教閱讀服務,成立十余年的寶寶樹也在通過戰略投資進軍智能玩具市場。

隨著在原有領域廝殺成一片的創業者們,不斷以各種形式向多元邊界擴張,留給智能早教玩具創業者的機會有多少,不得而知。

韋凱元並不否認,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的邊界正在越來越窄,但他認為機會恰恰越來越多。尤其,在低端兒童益智玩具混跡市場的當下,對互聯網創業者來說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

據i黑馬了解,魔紙琴在硬件工業設計、電子系統、內容等方面建立了國際化的專業團隊。即便在某些巨頭公司面前,這些似乎較難被稱之為競爭壁壘,但韋凱元表示,每家公司創業的角度決定了後續的基因,未來各家業務會相互滲透,基因依然在。“創業要聚焦,如果有人真的熱愛這個行業,會來跟麽啊寶寶賽跑而不是複制,如果看著別人熱鬧就去做,我們歡迎更多人。”

麽啊寶寶更大的謀劃是,在推出系統的音樂啟蒙產品後進軍整個早教市場,並通過用戶社群的塑造形成自有IP,向生活用品、娛樂化、內容化等產品方向發展。同時,兒童多元智力數據的搜集在未來可以為家長對接多元化服務。

“益智早教玩具是可以和家長連在一起運營的,這是廣義互聯網的邏輯,參與的人越多,系統反饋的價值越大,這是一個非常有聚合效應和規模效應的事。”韋凱元稱。

 “沒選眾籌,直接到陌生用戶中去驗證”

目前魔紙琴仍在用戶測試體驗階段。其在單個母嬰買手號的預定量已過萬臺(編者註:由於公司起步的產能問題,目前麽啊寶寶對最大買手號的分配量為七千臺),韋凱元仍然不放心。

“不能全靠互聯網,我們要找到真實的用戶畫像,親手賣出第一批產品。”

2016年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韋凱元帶著團隊在會場特意找了個既low又偏,不足9平米的小攤位。他稱這個叫極限測試,就是要看看沒有逼格,沒有情懷,沒有忽悠,沒有氛圍的惡劣環境下,全靠產品行不行。

三天期間,麽啊寶寶的展位共計來了70個小朋友,賣掉了近40臺魔紙琴,其中最大的用戶超過8歲,轉化率超過50%。

圖片4

麽啊寶寶將魔紙琴的首發渠道定在母嬰買手號小小包麻麻。這樣做的邏輯是,先銷售產品,找到真實的用戶,最後運營、品牌,形成口碑傳播。

韋凱元並不是沒有考慮過眾籌,2015年聖誕節,公司已經談好魔紙琴要在某眾籌平臺上市,所有人為此瘋狂工作了好幾個月,團隊甚至推算好了這次眾籌可能突破10萬臺。

但最終被叫停了。原因是他發現魔紙琴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面對要不要先賣,要不要冒著這麽大的資金風險再推三四個月,韋凱元的回答是,“說實話,做音樂教育這麽長時間,我不太想讓自己失望,也不想讓孩子們失望。”

事實上,在眾籌網站跳票推遲並不鮮見,但是不少眾籌網站會設定商家必須交貨的時間,一些項目產品在最終交貨時產品設計等方面仍存在需要研究的地方,但在營銷倒逼下只能先上產品。韋凱元見過太多營銷倒逼產品的例子,這些項目做著做著都不見了。

但不選擇眾籌渠道意味著,麽啊寶寶並不能收到眾籌預付款,而需要先投入生產。對於需要不斷叠代的智能硬件產品而言,任何一個零部件的改動都意味著制造模型、供應鏈的改變和巨大的生產成本。如何把硬件的實現想得更周全,除了和用戶泡在一起,似乎並沒有捷徑。

“您問過自己,會有什麽東西阻止您做麽啊寶寶不能成功嗎?”i黑馬問。

“我問吶,我覺得沒有。”韋凱元說,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是公司最難的時候。比如魔紙琴最初的idea並沒有7大關,41小關遊戲,“我們跟傳統琴有什麽區別,那個時候想不出來。”腦力風暴最激烈的時候,他和公司遊戲產品經理、設計師、早教專家等在上海開了一個月的會,大家每天焦頭爛額的想,跟用戶泡在一起,玩各種各樣的產品。最終提出了遊戲方案。

資金、人才、營銷、品控、浮躁的創業氛圍,所有創業者會遇到的問題韋凱元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著,但在抉擇時,他還是順從了用戶邏輯。“創業者要活在真相里,順著這條路才能看見初心。”上一段跌宕的創業經歷讓他太想表達,時時問初心才能不糾結,而不問初心就是最大的風險。

韋凱元透露,麽啊寶寶要先形成產品社群,讓更多用戶了解智慧育兒,形成鐵桿粉絲,通過用戶社群擴張完成進軍整個早教市場的目標。

“在母嬰智能硬件的賽道上,做以寶寶的多元智能數據為核心的智慧育兒服務,這是我們呈現出來的最大差異化。”韋凱元稱。

韋凱元 麽啊寶貝 藍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999

沈寂四年,海外並購終破局 海水淡化,風再起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164

海水淡化行業,以前是圍觀者多,破局者少。如今這一困局將會被新一輪並購潮打破。(東方IC/圖)

如果國內海水淡化項目成本下降至4元以下,並配合一些當地政府的稅收優惠或者電費減免,一大批海濱城市的收益臨界點將被突破,屆時海水淡化將正式告別發展的慢車道。

2016年7月以來,一連串國內企業主導的並購案打破了海水淡化行業的平靜。

先是巴安水務宣布將收購瑞士水務股權,以獲得源自國際巨頭IDE公司的海水淡化核心技術。而後,天壕環境全資收購了擁有5個海水淡化項目,以及十多項脫鹽技術的賽諾水務。8月初,巴安水務宣布將再次出手,以96.7萬歐元收購德國上市公司ItN的64%股權,ItN的核心產品陶瓷平板膜可以用於海水淡化反滲透工藝的前端處理。最後,也是最令人矚目的,外媒曝出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中交股份(即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參與全球海水淡化巨頭IDE Technologies的競價收購,收購金額可能高達43億元人民幣。

之前在環保領域中受關註度並不高的海水淡化行業,為何突然火了?這些收購的目的何在?

尷尬的“風口豬”

海水淡化行業並非沒有火過。

2012年,為促進這一行業發展,國務院發布了海水淡化領域的第一份重要文件《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隨後國家海洋局的下發文件中,開發利用海水是解決我國沿海、海島乃至內陸近海地區淡水資源緊缺問題的重要途徑,海水淡化產業被視為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在隨之而來的行業內外廣泛的分析、討論以及預測中,海水淡化產業將成為環保領域“風口豬”,美好圖景躍然紙上。《意見》提出了具體的量化目標:到2015年,海水淡化能力達到220萬-260萬噸/日,也即是當年規模的3倍。這被認為是重大政策利好。

然而,隨後幾年里,海水淡化工程的發展數據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據國家海洋局披露,至2015年,中國海水淡化工程處理能力僅為102.7萬噸/日,三年僅增長了38%。

毫無疑問,這只“豬”的飛翔夢並沒有實現。

那麽,問題出在哪?海淡行業有一個天然的痛點:即使用上了更新、更加前沿的處理工藝和技術,但產品——水卻與傳統的純水或市政水的生產工藝並沒有太大區別。相反,高耗能的脫鹽流程帶來高成本,這卻成為了行業的最大桎梏。

目前,國內最好的海水淡化項目噸水成本也要4-5元。而即使是水價較高的工業用戶,除天津等極少數地區以外,我國各地工業水價幾乎都在4元以下,就更別說民用水了。因此在中國絕大部分省份,海水淡化的高成本決定了這是一樁虧本生意。

除了成本之外,政策的低執行力也是重要原因。在論述我國海水淡化行業發展歷程時,不少人會用上“政策大力支持”等字眼,但事實是,上述《意見》政策本身就缺乏執行落地的細節文字,此後針對海水淡化領域的全國性法規或政策也少有出臺,遠未有其它環保領域一份接一份重磅政策的盛況。

破局的“鑰匙”

在這種困境之下,主要有兩種思路可讓這一門生意擺脫成本束縛。一個是增加收益:要麽提高水價,要麽政府給予補貼。但提高水價,會讓本來就已經營艱難的工業企業負擔增加,很難實現,民用水價上漲更是阻力重重;而政府補貼的舉措,不是不行,但綜觀各行各業,依賴政府補貼卻能發展好的重資產(意味著高風險)行業簡直鳳毛麟角。因此,希望就落在了另一條路上:進一步降低成本。

和成本的戰爭似乎是海水淡化行業的宿命。但事實上,海水淡化的成本並非沒有壓縮的空間,其中關鍵在於,提高核心設備的技術水平和國產化率,以及提升項目運營的能力。在這兩點上,我們總算可以對海水淡化行業的未來感到樂觀:收購,尤其是海外收購成為了國內相關企業實現破局的關鍵鑰匙。

技術及資源的重構與整合往往是一個行業進步的動力,前面提到的這類對專業型公司標的收購和投資,毫無疑問將促進先進技術間的整合,從而推動行業水平的提升。對於設備公司,海外先進技術的吸收和本土化將促進國產產品的更新叠代和國產化率提升;對於工程企業,海外標的的項目經驗無疑有助於提升其系統集成能力和工程實力;對於海水淡化項目運營商,憑借更多國產化的設備和從國際先進項目學來的管理運營經驗以及專業管理方法,海水淡化項目的噸水成本壓縮潛力將進一步被挖掘出來。

在種種促進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如果國內海水淡化項目成本下降至4元以下,並配合一些當地政府的稅收優惠或者電費減免,一大批海濱城市的收益臨界點將被突破,不少城市的海水淡化項目都將具有盈利空間,屆時海水淡化將正式告別發展的慢車道。這一行業的未來正在於此,而這也正是越來越多已經逐漸掌握收購戰術的環保企業,紛紛開始關註這一行業的主要原因。

更遠的未來

如果天馬行空地去思考海水淡化與傳統供水方式的區別,海水淡化行業的未來將顯得更加美好一些。二者的一項較為本質的區別是:傳統的供水方式所取用的是總量相對固定的淡水資源;而海水淡化則取用對人類而言幾乎是無限的海水,通過處理手段將無限的海水轉變為有限的淡水。實際上是相當於拿處理過程中的能耗來換淡水資源。這之中的差異決定了,傳統供水行業的成本和價格取決於淡水資源的稀缺程度,而海水淡化行業的成本和價格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源的價格。

若將目光放至更為遠期的未來,在各種新能源技術,特別是核聚變技術依然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類毫無疑問在能源領域有著更大的進步空間和突破機會。也就是說,海水淡化的能耗劣勢將在未來隨著能源技術的發展而逐步消解。到時候,或許地球上再也不會有缺水的海濱城市。

作者為宇墨咨詢研究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13

雨果獎又迎來一部中國作品,國產科幻遊戲還要沈寂多久?|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31/158484.shtml

雨果獎又迎來一部中國作品,國產科幻遊戲還要沈寂多久?|黑馬薦文
袁婷 袁婷

雨果獎又迎來一部中國作品,國產科幻遊戲還要沈寂多久?|黑馬薦文

既然我們已經有了一流的故事,距離我們做出受歡迎的國產科幻遊戲還要多久?

推薦人:麻策

推薦星級:☆☆☆

閱讀時間:8分鐘

推薦理由:做科幻不易,做中國科幻遊戲更難。本文分析了中國科幻題材遊戲現狀,並提出了一些觀點和暢想。

雨果獎宛如科幻界的諾貝爾獎,劉慈欣去年剛折桂,今年郝景芳再獲殊榮。足以證明,國產科幻小說是有能力產出比肩西方科幻大作的產品的。遺憾的是,相較於科幻小說取得的成就,國產科幻遊戲一直表現平平。如今,文學IP在資本熱捧之下,不斷被改編為多種形式,但涉及到科幻題材,無論是科幻電影還是科幻遊戲,始終沒有一件像樣的作品出來。如果說受限於國內的技術水平,尚不能制作出高水準的影視作品,那作為第九藝術的遊戲呢?科幻題材天熱與遊戲有著天然的契合度,既然我們已經有了一流的故事,距離我們做出受歡迎的國產科幻遊戲還要多久?

冰火兩重天:科幻題材在國內外的不同命運

受眾狹小,國內科幻難出頭

提到國內的重量級科幻作品,多數人茫然不知,答得上來的也只能說出一部《三體》。遊戲和電影作為文化的表現形式,需要相應的民眾土壤。換言之,群眾們不愛看的,相應題材的作品自然就少。

QQ圖片20160829134404

來源:今日頭條

實際上,科幻作品在我國還屬於邊緣作品,一眾科幻作者的知名度遠沒有韓寒、南派三叔等人高,科幻題材的受眾也遠沒有其它網絡小說廣。這種情況反映到遊戲上,就是仙俠、武俠和玄幻風題材的手遊紮推出現,玩家想要換換口味,只能求諸於歐美和日本的遊戲。有統計稱,自2012年開始,國內出版的科幻圖書,包含引進的在內,每年也不過一百多本,這點也得到了劉慈欣本人的印證,他曾感嘆過,“人家(美國科幻)一年出版超過1000本新小說,我們一年不到100本”。

國外大作搶占國內市場,國產科幻遊戲何時發力?

而科幻之於歐美,正如武俠之於中國。在一個主流娛樂偏向於科幻的國家中,誕生出無數經典科幻遊戲也就不足為奇了。

看起來,在國內做科幻的小眾題材似乎沒有出路,但和慘淡的科幻出版業比起來,國外的科幻電影和遊戲在國內卻有著較好的反響。不管是《火星救援》《地心引力》在國內的高票房,還是《星戰前夜》(EVE)、《沈默年代》(the silent age)等科幻遊戲在國內的高知名度,都說明國內有實力消化科幻題材的作品。國產采用科幻題材作品獲得成功的少之又少,但國外進口科幻題材作品在中國市場的反應卻屢創新高,這表明中國市場對於高品質的科幻作品是有需求,畢竟題材小眾不等於市場狹小。問題是,中國的科幻遊戲什麽時候能出頭?

有好題材不等於有好遊戲,國產科幻遊戲緣何難出頭

創意不夠IP湊,國內缺少做好科幻的誠意。

如果說國產科幻電影的失敗是因為技術,那麽遊戲的原因則在於創新能力。近年來,遊戲的制作水平逐年上升,隨著3D引擎技術的提高,在科幻題材的畫面上已經毫無壓力,我們缺的,只是讓遊戲變得“好玩的能力”。

科幻,說白了就是腦洞大開的遊戲,將主角換成太空、機器人、機甲,並不能改變遊戲的本質。科幻元素只是外皮,內里的科幻精神才是關鍵。國內在沒有足夠的創意之下,往往選擇一個科幻IP來換皮改成所謂的科幻遊戲。

IP本身沒有錯,但在IP的利用態度上,國內比較急於求成,一個IP還沒培養好,便進行一系列的開發。西方科幻產業的利潤中心經歷過從雜誌到暢銷書,再到影視遊戲等轉移的一個過程。我們沒有時間按照西方的步驟來,遊戲、動漫、電影一起上陣,同步開發,美其名曰“IP全產業鏈”。科幻IP的開發不同於二次元、音樂,需要的專業度較高。具體到遊戲上,則不能和仙俠和玄幻一樣,換個人物模型、UI,簡單植入科幻劇情就了事,而後者正是大部分國產科幻遊戲的做法。

長期讓玩家失望,國產科幻遊戲還能被信任嗎?

在國產科幻遊戲長期發育不良的時間里,大多數科幻迷轉而投向了《輻射3》、《生化危機》等國外經典科幻遊戲的懷抱。也曾有國產科幻作品試圖從國外大作雲集的市場上突圍,如去年眾籌失敗的某國產太空題材的沙盒遊戲。最初,該作以震撼人心的宣傳片博得了一致好評,從遊戲畫面和透露出來的玩法看,均有較高水準,科幻範兒十足。雖然欣賞的玩家不少,但這款遊戲的眾籌還是以失敗告終——且籌集的資金僅僅達到了目標的3%。究其原因,還是在於玩家對於國產遊戲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不少人認為宣揚的概念炒作大於實際,宣揚的外太空+硬科幻的風格固然吸引人,但在中國當前的制作水平下,很難達到宣傳中的效果。再結合眾籌近年來的浮誇風,說不定又是一場炒作。

如果在資金和技術都充裕的情況下,國產科幻遊戲還有可能交出一份讓玩家滿意的答卷嗎?

國產科幻遊戲要怎麽做才能從市場中突圍?

在細分領域下,科幻迷們仍是一個不小的市場,同時國內手遊市場的發展已經快要觸頂,出海已是眾多廠商的選擇。要想打開全球化市場,科幻遊戲是最好的題材。

目前,已有眾多大廠在布局科幻遊戲。騰訊代理《無盡之劍》;盛大代理《無主之地OL龍圖第二款遊戲是《星際傳奇》;中手遊在CJ期間將公布代理《星球大戰:指揮官》……這些動作也側面反映了科幻遊戲在國內大有可為。

在確定有足夠的資金和實力布局科幻市場前,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還很多。

1、 選擇適合的題材,是模擬探險還是星際戰爭?科幻遊戲在ACG領域比較常見,就像超級英雄之於漫威。國產科幻確實有不少優異的作品,太空、戰艦、多維空間等已經是諸多科幻遊戲的標配。確定題材後,需要思考的就是做成什麽類型的遊戲,是策略、解謎還是格鬥,抑或是其它?如《沈默年代》(The silent Age)中的末日背景,可以做成拯救世界的格鬥,但制作方選擇的是燒腦類型的解謎,既保留了科幻元素,又避開了與重度化大作的競爭。對於實力不足的中小廠商來說,小而美的遊戲類型是不錯的選擇。

2、 重度化的大趨勢下,有實力的廠商應該做成S級大作。16年上半年是端遊老廠集中爆發的一年,由端遊IP改編的MMO手遊霸占了這個暑期的榜單。一代人記憶中的端遊IP即將耗盡,下一步何去何從?端遊不可取代,在玄幻、仙俠霸占的端遊市場,一款精良的科幻題材端遊會不會讓玩家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或許下一款現象級手遊IP就是由科幻題材的端遊改編而來。

3、 VR發展迅速,將是科幻遊戲的天然良機。對於虛擬現實而言,科幻、格鬥、射擊都是最佳題材。從現階段VR的表現形式來看,偏場景化的內容和空間感的體驗會讓更讓用戶有驚喜感,那麽以星際探索、外太空為題材的科幻遊戲顯然更能滿足用戶的感官體驗。

“請不要再問我們飛向太空有什麽意義,請問若幹億年前生命從海洋走向陸地有什麽意義?”這是劉慈欣在《三體》中的一句話。科幻的迷人之處就在於擁有所有的可能,做科幻不易,做國產科幻遊戲更難,但正如生命經歷千萬年的磨難才成成就人類一樣,一步步的嘗試才能觸碰到可能性。中國的技術已經不成問題,美術功底也不遜於國外,剩下的,就是資源整合和腦洞迸發的時刻。科幻給人以無窮的想象空間,期待遊戲從業者有朝一日能給國產科幻遊戲不一樣的可能!

科幻 遊戲 雨果獎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97

“加息噪音”引美元多頭大漲 人民幣空頭仍沈寂

近期,9月加息的“噪音”此起彼伏,沈寂多時的美元多頭更是蠢蠢欲動,凈多頭倉位回升。令人倍感好奇的是,人民幣對美元在6月末一度跌破6.7後,便死守在6.60-6.70的區間內,即使是在9月杭州G20後,各界所謂的“維穩行情”仍在持續。

對於後市究竟會如何演進,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外流壓力緩解,“下半年料人民幣對美元將小幅貶值2-3%至6.85,美元仍可能上行,但空間有限。”

即使美國加息預期升溫,但曾在年初極為活躍的離岸人民幣“空頭們”自二季度以來也尤為謹慎。上周三和周四,香港市場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突然收緊,隔夜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飆升388基點至5.446%,創2月以來最高水平。依據過往經驗,交易員判斷:央行采取行動了。譬如,在人民幣跌至6.687元附近,中資大行曾入場拋售美元,維穩匯價。

看多美元但漲幅有限

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CME)截至9月6日的期貨市場頭寸持倉報告顯示,美元凈多頭頭寸大幅增加292.20億,五周來多頭頭寸首次增長;英鎊凈空頭頭寸小幅減少,由924.85億減少至899.69億,連續兩周空頭頭寸減少。

盡管美元仍處於中期上行通道,但近期的區間盤整難以避免。9月13日,美元處於守勢,逆轉了幾天來節節攀升的態勢。眼下,市場仍受美國加息前景相關猜測的左右。截至北京時間9月13日19:05,美元指數報95.29。

“周二,美聯儲官員布雷納德的鴿派言論打壓加息預期,導致因上周五美聯儲擁有投票權的委員羅森格倫提振起來的加息預期受到嚴重打壓,美元對主要貨幣整體走弱。”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對記者表示。

布雷納德本周二表示,移除寬松政策應謹慎行事,過早收緊貨幣政策目前還沒有說服力,因為勞動力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而通脹率明顯低於目標水平。

值得註意的是,即使是在年內僅加息一次的預期下,各界也並未對美元走勢過度看多。近一年半以來,聯儲“用嘴加息”的效果已經反映在了不斷沖高的美元之中,且真正的加息速度料將十分緩慢,美元未來漲幅可能有限。

“美元指數的下一站很可能在95.85附近,即50天均線及短線下跌趨勢線所在。”嘉盛集團分析師Fawad Razaqzada告訴記者。

此外,全球寬松的趨勢或將有所逆轉。歐洲央行上周按兵不動,日本央行也接近無債可買的地步。“如果歐日及其他國家維持貨幣政策,或者寬松力度低於預期,將縮小美歐日貨幣政策的分化,改變歐日競爭性貶值、美元一枝獨秀的全球匯率格局。”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告訴記者。

人民幣下半年料小貶2-3%

雖就全球來看,美元依然強勢,但是上漲幅度會受到限制。在資本外流壓力緩解、中國央行適時幹預的背景下,離岸人民幣空頭偃旗息鼓。

當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機制,主要是參考“前一日的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美元走強,一籃子貨幣弱,則人民幣弱;反之亦然。

據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觀察,自去年“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曾出現過三輪大幅貶值,諸如:第一波始於“8·11”匯率中間價改革。截至8月27日,兩周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比匯改前日下跌4.7%;第二波貶值是歲末年初,伴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以及12月中旬央行宣布人民幣參考一籃子匯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從11月5日到次年1月7日貶值達3.89%;第三波始於今年4月,由於美聯儲6月加息預期以及其後6月底英國意外脫歐,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從4月12日6.4592一路震蕩走弱至7月18日6.6987,貶值幅度達3.7%。

從基本面來看,下半年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不大,摩根大通料年末美元對人民幣將較上半年小貶2-3%至6.85。

“首先,當前資本外流已經有所緩解。新的匯率定價機制使得人民幣波動更具可預測性,不確定性有所下降;第二,就潛在的資本外流觸發因素而言,主要還是公司資產負債表的調整,過去兩年這一因素占比高達60%,而未來這一動力會越來越低。因此即使降息,匯率也不太可能面臨去年的大幅波動。”朱海斌對記者稱。

另一不可忽視的因素是,盡管外匯儲備近幾個月來有所縮水,但中國“家底”仍然厚實。8月末央行官方外匯儲備余額為3.19萬億美元,環比下降159億美元,若扣除匯率因素,外儲下降110億美元,7月該值下降102億美元。

此外,有離岸外匯交易員表示,雖然較2014年6月的峰值3.99萬億,目前外儲縮水了8000多億美元,但中國央行在必要的時候仍會出手維穩。

例如,就9月9日HIBOR飆升388基點至5.45%,據彭博援引瑞穗銀行亞洲外匯策略分析師張建泰解釋稱,“當局或許重演此前1月的‘把戲’,收緊流動性以打擊多頭。”由於市場猜測G20杭州峰會結束後中國政府可能允許人民幣進一步貶值,中國央行或許已經收緊了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以抑制看跌情緒。

謝亞軒也表示,G20公報透露出全球對於過度依賴超常規量化寬松政策的負面效應的憂慮,以及對財政政策的重視,這有助於在中期緩解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8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