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专访沃伦.巴菲特:股票远不及一年前有吸引力

[转载]专访沃伦.巴菲特:股票远不及一年前有吸引力2010年03月09日 外滩画报  文/刘颖 彭朋
 

3月1日,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接受了CNBC财经电视台Ask Warren节目的专访。在长达3小时的访问中,巴菲特表示,他看到美国经济改善的短期迹象。他说:“我们已经度过‘金融业的珍珠港事件’。我们会赢得战争的胜利——虽然速度会比较缓慢。”

 

谈到美国政府为拯救美国经济所做的努力时,巴菲特提出警告:“我们不应该期待奇迹。”但他相信政府可以“把钱放进低收入者的口袋里”,以提高消费者需求,因为这些人会比略为有钱的人愿意花钱。

 

过去一年,美国股价大跌。对此,巴菲特表示:“我对股票的兴趣,与它下跌的幅度呈正比。现在的股票比一年前看起来,很不吸引人。”他还表示,债券的吸引力也比一年前差很多。

 

巴菲特说,他旗下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业务愈来愈好,但恢复的速度非常非常缓慢。关于公司继任者,巴菲特表示“现在有三个候选人”。他透露“公司每次召开董事会,都要花将 近一半的时间来讨论谁来接我的班”。他说“这种感觉有些病态”,“他们就好像一边看着我,一边想着‘明天谁来坐他这个位子呢’?”

 

“我们不应该期待奇迹”

 

Q:去年你在采访中提到,当时的美国经济就像遭遇了“金融业的珍珠港事件”。基于你投资的一些企业现在的表现,你还这么认为吗?

 

A:我们已经度过了“珍珠港事件”,并且将要赢得战争的胜利——虽然速度会比较缓慢。我们不应该期待奇迹,金融业的恐慌仍然对实体经济有所影响,尤其是房地产业,面临着巨大的供大于求的局面。

 

我们现在涉足有大约80家企业,我们会收集他们的实时数据,其中一些企业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电子元件公司……但也有一些公司至今丝毫没有起色。整体来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业务正朝好的方向发展,但是速度非常、非常缓慢。

 

政府应该扶持愿意花钱的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阶层,因为单靠富裕阶层难以大力推动经济增长。我们需要把钱放进人们的口袋里。第一套经济刺激方案在这方面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

 

Q:在大选期间,你对奥巴马的公开支持是众人皆知的。一年过去了,如果当时你给他打十分的话,现在你会给他几分?

 

A:我很高兴我将票投给了他,这一点没有变。我认为奥巴马总统在经济方面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比如巨大的财政赤字。而在用凯恩斯主义推行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也会需要承担一些后果,所以还要处理这些后果。我一点也不羡慕总统这活,不过我还是要给奥巴马打高分。

 

Q:许多经济学家都表示我们将在保持高失业率的同时进行经济复苏。我们的失业率已经接近10%。

 

A:这的确是一个可怕的漩涡。上世纪八十年代,都说因为德国和日本,我们所有人都将失业,但是后来的10到15年间,我们创造了2千万个就业岗位,我们并 不知道它们从何而来。如果再倒回几百年前,在美国这片国土上,90%的人都在农田里干活。如果在那时你用一个水晶球,告诉他们200年后,只需要他们其中 3%-4%的人来生产粮食就够了,就能满足整个国家的粮食需求了,他们肯定会以为你疯了,但是这个情况现在确实发生了。

我想说的是,美国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国家,我们将保持这种创造力。就业情况会好起来,但不会很快。

 

“股票远不及一年前有吸引力”

 

Q:对于股票市场,去年你在《时代》周刊撰文时表示乐观,那么现在你仍然抱有这种乐观的态度吗?

 

A:我对股市的热情与它下跌的程度成正比,当前股市的吸引力较一年前已经低得多。我是说,即便现在经济有所改善,也并不意味着这会令股市变得更有吸引力。同时需要说的是,去年3月左右,股市触及十年低点;但是很遗憾,我们没能抓住机会大量购买股票,对此我深感遗憾。

 

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股市下跌;就好像如果哪一天我走进麦当劳,发现他们的汉堡包在打对折,那我会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同样的钱我可以购买更多的汉堡包。

 

Q:那么对你来说,从去年3月开始,这些“廉价的汉堡包”就越来越少了吧。

 

A:当然了。现在的情况是,股票及债券市场都远远不及一年前来得有吸引力了。

 

Q:你一直说,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要恐惧,当别人都感到恐惧的时候你就要贪婪。那么面对现在的市场,我们该贪婪还是恐惧?

 

A:我永远都以恐惧的心态进入市场。当我看到某个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就会变得贪婪。因此可以这么说,我会首先看到市场的不利面,在赚钱之前首先要保证不失钱。我20岁跟随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学习时就开始这么做了。以当时我们净利润的比例来说,我们从来没有损失过大笔的钱,也就是没有长久性损失。伯克希尔哈撒韦虽然也一度比我购买它时缩水50%,但没有毁灭性的永久性损失。如果你要投资,我建议要长期持有,而不是为短线利益频繁操作。

 

Q:你认为从过去这两年的金融危机中,我们在投资方面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A:教训总是相似的。如果你看过1949年格雷厄姆的那本《做个智慧投资人》,翻到第八章和第二十章,你就能够找到答案。投资股票应该像投资一家公司那样 去了解它,而不是将其想成数据和图表。如果你对它有充分的了解,那么在合适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甚至是忘了这回事,那就是成功的投资。

 

“我现在有三个候选继任者”

 

Q:刚刚过去的周末,你的“致股东信”中的许多内容都成了报章的头条,其中提到了你们投资的建筑公司已经触底反弹,与此同时,你还提到在约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住房的问题将会离我们远去。你可以详细谈一下对房产市场的走势的看法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吗?

 

A:在住宅建筑方面,我们已经回到几年前的水平。我的测试是,美国住宅地产市场或将在一年后结束下滑状态,也就是80%的房产市场将达到一个供求平衡的状 态。在此期间内,美国房屋需求量也将逐步超过供给量。除了买房者和受到泡沫影响的贷款人之外,购房者也将从房价上涨中受益。

 

Q:你每年要看多少份年报?

 

A:哦,要看几百份。比如AIG,我就要看长达550页的年报——我喜欢周五晚上看这些报告。我总会不自觉地要在这些报告里找中页,但很可惜,一直没找着。

 

Q:我(注:记者)最近买了10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股,你能告诉我6个月后,它们能值多少钱吗?六个月属于长期投资吗?

 

A:我不知道六个月后的股价。我的儿子在伊利诺伊州买了片农田,并且已经耕种了不少亩。难道他是抱着六个月后将其卖出的想法在做事吗?六个月显然称不上一 个投资的周期。无论是可口可乐、富国银行还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我都从不考虑它们是会上涨20%还是下跌2成。如果股价大跌,而手头我还有钱,我会趁 低吸纳,这个过程十分有趣。

 

购买农场的人在这一点上比购买股票的人更具有逻辑。他们购买农场,不会在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得到新的报价,也不会在购买后的11天就想:“唔,也许今天下午 4点我可以把它卖了。”他们会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片农场的发展。我也是这么对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说的,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此对待股市,如果没有这种长 期持股的想法,那么我劝他还是别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吧。

 

Q: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会不会和可口可乐公司一样,不为掌权人的变更所动?你如何为继任的CEO铺路,使其能够尽可能避免犯大错误?

 

A: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公司文化渗透在公司的每一个环节。公司的总监为董事会效力,是因为他们信奉这一文化,相信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公司,而不仅仅是为了薪金。

 

我相信伯克希尔哈撒韦CEO的最终继任者将在这个职位上任职很久,任何一个背离现在公司文化的人都会被自动清除出局。就像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去世之后,任何一个想要把沃尔玛引入另一条道路上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

 

Q:说到继任者,《华尔街日报》近期的一篇文章猜测这一人选将花落戴夫.索科尔(Dave Sokol),认为他是所有候选人中最有希望的一个。

 

A:现在有三个候选人。我们每次召开董事会议的时候,都要花将近一半的时间来讨论谁来接我的班。这种感觉有些病态,他们就好像一边看着我,一边想着“明天 谁来坐他这个位子呢?”我们在不断收购一些公司,我们的人才库也在不断壮大,我们要找一个有能力的人来管理这家公司,但他必须有和我一样强烈的对公司文化 的认同感。

 

“建议丰田章男看《偷天情缘》”

 

Q: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比发达国家发展得快2-3倍,那么在投资时,你建议向这些新兴市场投资多少?

 

A:在投资时你需要了解你所投资的公司,并对它的未来有信心。它有可能会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可能就在美国。对于美国百姓而言,他们可能对美国的公司更为了解。

 

在购买股票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被“新兴市场”这一概念所吸引,是不可取的。还是那句话,你必须对你投资的公司有所了解;当然,还要把握购入时的价格。如果 我在这些所谓的新兴市场没有一分钱投资,我也不会因此感到苦恼。我只希望可以投资那些我了解的、有吸引力的行业和公司,并相信他们可以在未来五年、十年甚 至更多年后将我的投资翻倍。

 

Q:你提到过中国现在的发展非常快,那么中国市场现在是不是你的最爱?

 

A:事实是,我们还无法在这一市场上大展拳脚。我们在中国唯一拥有股权的就只有比亚迪。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在未来将发展良好,但这并不是说它在明年就会发 展迅猛,抑或是其股票市场会一夜爆棚这一类的。他们也会经历泡沫,也会通货膨胀。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很有信心。

 

Q:对于丰田董事长丰田章男,你有什么建议让其能重振消费者信心吗?

 

A:我建议他看一部电影《偷天情缘》(Groundhog Day)。就危机管理而言,我在所罗门集团曾经历过。我有四条法则:扭转局势、尽快处理、化解危机、完美收场。如果缺乏其中任意一个步骤,都将使你陷入麻烦。

 

Q:你旗下的Geico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汽车保险公司。就Geico所拥有的数据,丰田汽车是否确有质量问题?

 

A:我不知道。如有需要,我们非常乐意向任何听证会提供相关数据,但是现在我确实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86

沃伦·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的演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he4r.html

 

    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价格来购买企业?这是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的演讲时学生提出的第四个问题:“就如你刚才所说,你已经讲了事情的一半,那就是去寻找企 业,试着去理解商业模式,作为一个拥有如此大量资金的投资者,你的积累足以让你过功成身退。回到购买企业的成本,你如何决定一个合适的价格来购买企业?”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却难以决定,可见它确实不简单。巴菲特回答:“那是一个很难作出的决定。对一个我不确信(理解)的东西,我是不会买的。如果我对一个 东西非常确信,通常它带给我的回报不会是很可观的。为什么对那些你只有一丝感觉会有40%回报的企业来试手气呢?我们的回报不是惊人的高,但是一般来讲,我们也不会有损失。”这里又再涉及到能力 圈问题:不懂不买。但是即使懂,也不见得就一定就会大赚一把,当然也不至于亏损。在懂的情况下都尚且如此,更何况不懂?
  巴菲特先以喜诗糖果公司(See’s 
Candy)为例,“1972年,我们买了喜诗,喜诗每年以每 磅1.95美元的价格,卖出 1600万磅的糖果,产生400 万的税前利润。我们买它花了2500万。我和我的合伙人觉得有 一种尚未开发出来的定价魔力,每磅1.95美 元的糖果可以很容易地以2.25的价钱卖出去。每磅30分的涨价,1600万磅就是额外的480万呀,所以2500万的购买价还是划算的。”喜诗一向是巴菲特引以为豪的公司。1972年当巴菲特买入喜诗时,如果按当时 的税前利润400万计算,不计税收项目,收回买价的年限是 6.25年,这确实是一笔很划算的生意。——读到这里,我忽然联想到当前有一些创业板公司,其税前利润与总市值相比,竟然只有总市值的1-2%,真不知道 何时才能收回成本。——当然,价格便宜只是一回事,更重要的在于喜诗具有定价魔力,它可以通过提价赚取额外的480万美元的利润而不影响其销售量。这就是 说,喜诗提价后的价值要比提价前提高了一倍。如果每年都提价,那么每年的价值都要比前一年增加。果然,在巴菲特买了喜诗后,“我们每年都在1226日,圣诞 节后的第一天,涨价。圣诞节期间我们卖了很多糖。今年,我们卖了3000 万磅糖,一磅赚2个美元,总共赚了6000万。十年后,我们会赚得更多。在那6000万里,5500万是在圣诞节前3周 赚的。耶稣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这确实是一桩好生意。”按照帕特·多尔西在《巴菲特的护城河》中说法,如果投资不能通过定价权或重复购买等形式创造收益, 那么这种品牌就无法创造竞争优势。很显然,喜诗在定价权与重复购买方面做得很成功。

    加州人是这样喜爱喜诗糖果,以至于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了,这也是喜诗糖果能够不断涨价的根本原因。“我们知道在加州每个人都有一个想法。每个加州人心中对喜诗都有一些特殊的印象,他们绝对认这个牌子的糖。在情人节,给女孩子喜 诗的糖,她们会高兴地亲它。如果她们把糖扔在一边,爱理不理,那我们的生意就糟糕了。只要女孩子亲吻我们的糖,那就是我们要灌输给加州人脑子里的,女孩子 爱亲喜诗的糖。如果我们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可以涨价了。”
  接着巴菲特描述了喜诗深入人心的一幕幕场景,既生动又风趣: “如果你再想想,关于这生意的重要一点是,多数人都不买盒装巧克力来自己消费,他们只是用它来做为生日或节日的馈赠礼品。情人节是每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圣 诞节是迄今为止最最重要的销售季节。女人买糖是为了圣诞节,她们通常在那前后23周来买。男人买糖是为了情人节。他们在回家的路上开着车,我们在收音机 节目里放广告,内疚,内疚,男人们纷纷从高速路上出去,没有一盒巧克力在手,他们是不敢回家的。情 人节是销售最火的一天。你能想像,在情人节那天,喜诗的价钱已 经是11美元一磅了。当然还有别的牌子的糖果是6美元一磅。当你在情人节的时候回家,递给你的那位(6块钱的糖),说,‘亲爱的,今年我买的是廉价货’?这绝不可能行得通!”喜诗的价格就是要比别人的牌子要高,而一家企业仅 仅凭借其品牌就能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同类产品,本身就形成了一条无与伦比的护城河。
  
巴菲特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有些东西和价格是没关系的,或者说,不是以价格为导向的。他再以迪斯尼为例。迪斯尼也具 有喜诗一样的盈利模式,价格也要比别人的牌子要高,因此对于其他牌子而言,日子就不是那么好过了。“迪斯尼在全世界卖的是16.9519.95美元的家庭影像制品。人们,更具体的说,那些当妈妈的对迪斯尼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座的每个人在心中对 迪斯尼都有着一些情愫。如果我说环球影视,它不会唤起你心中的那种特殊情愫;我说20世纪福克斯公司,你也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是迪斯尼就不同。这一点在全世界都如此。当你的年纪变老的时候,那 些(迪斯尼的)影像制品,你可以放心让小孩子每天在一边看几个小时。你知道,一个这样的影片,小孩子会看上20遍。当你去音像店时,你会坐在那儿,把十几种片子都看上一遍,然后决定你的孩子会喜欢哪一部?这种可能性 很小。别的牌子卖16.95,而迪斯尼的卖17.95,你知道买迪斯尼的不会错,所以你就买了。在某些你没有时间的事 情上,你不一定非要做高质量的决定。而作为迪斯尼而言,就可以因此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多得多的影片。多好的生意!”查理·芒格认同巴菲特的说法,他说, “关于迪斯尼,迪士尼是自身催化(autocatalysis)的完美典范。他们摄制完成的电影也有版权。就像制冷技术推动了可口可乐的销售一样。录影带 诞生后,它什么也不要发明,只要放映摄制完成的电影并高价出售录影带。每个父母和爷爷奶奶都希望他们的孩子坐下来,在家里静静地看着这些录像带。所以迪士 尼搭了顺风车,这个机遇价值成千上万美元。很显然,如果你能够找到,这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模型。你不用发明什么新的东西,只要坐在那里,然后让世界带着你 走。”


    巴菲特说,许多梦想家们一直努力打造出类似于迪斯尼概念的品牌,来同它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取代人们心中对迪斯尼的那份特殊情愫。结果人们总是不买他们的 帐。比如,环球影视吧,妈妈们不会在音像店里买他们的片子,而放弃迪斯尼的。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同样的,可口可乐是在全球范围内和喜悦的情绪关联在一起 的。不管你花多少钱,你想让全世界的50亿人更喜欢“RC可乐”(注:巴菲特杜撰出来的饮料牌子),那也是做不到的。尽管他们 可以搞些诡计,做折扣促销等等,但都无济于事,最终还是无法得逞。这就是我们要的生意,我们要的护城河。

    不管是喜诗,还是迪斯尼,抑或可口可乐,它们都可以像垄断者那样进行定价,却没有受到任何限制,因此它们的城堡既坚且固,它们的护城河既宽且长,这就是定 价魔力的使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55

專訪ARM全球CEO沃倫·伊斯特 「ARM生態鏈」更適合移動計算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7/1MMDcyXzM2NTQ1MQ.html

全球移動芯片市場約90%的市場份額,高達90倍的市盈率——來自英國的ARM公司憑藉其獨特的「ARM生態系統」,讓芯片巨頭英特爾在新興的移動市場幾乎無地自容。

不僅如此,ARM公司還引來英特爾的傳統盟友微軟的投懷送抱。9月13日,微軟發佈Windows8之際,也宣佈未來將同時支持ARM架構。

與此同時,ARM的董事和一眾高管正遠在中國,首次在這個全球最具增長潛力的移動應用市場,召開其全球董事會。借此,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ARM公司全球CEO沃倫·伊斯特(Warren East)。

「PC是我們不太感興趣的市場」

《21世紀》:ARM最新財報顯示出了很好的成長性,增長主要來自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這種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沃 倫·伊斯特:當然。但是要看到這只是未來重要趨勢的一部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市場份額正在逐步提高,他們都是移動計算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我們會看到 還有很多其他不同產品,比如電子書、索尼雙屏手持設備等,這些都可能是未來很好的增長點。但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是最大的增長。大趨勢就是互聯網的消費。

《21世紀》:你如何評價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的交易?從專利角度看,這起收購能給Android生態系統帶來怎樣的變化?

沃 倫·伊斯特:我不知道谷歌收購的真正意圖是什麼。如果說意圖是為了專利來支持Android系統,那麼這筆交易的意義對ARM來說是非常積極的,對生態系 統也是好事。如果他們是想製造手機,也許會有一些廠商有想法,比如有些可能會轉向微軟的操作系統。但是對ARM來說同樣是好事,企業之間的競爭能夠激發創 新。

這個收購案的影響現在還看不清,也不知道結果是好是壞。我想Android系統仍然會被廣泛使用。ARM將繼續與谷歌進行緊密合作。

《21世紀》:你如何評價目前智能手機領域主流的幾大操作系統?

沃倫·伊斯特:手機操作系統市場很大,目前主流的是4-5個操作系統。我想過了五年後,仍會保持這樣的數量,但是會有一些變化。目前這個市場由美國企業佔據統治地位,但是感覺未來可能會給亞洲市場一些機會。

《21世紀》:關於ARM與微軟的合作,有人認為這是為ARM進軍PC市場掃清了障礙,你們會進入PC領域搶奪英特爾的市場麼?

沃 倫·伊斯特:很顯然,Windows系統中ARM架構的缺失對微軟來說是發展移動市場的一個障礙。更長遠來看,未來電子產品發展的趨勢是「互聯」高於「計 算」,這種趨勢不僅出現在消費產品裡,也會同時出在工業應用方面。這是一個「幾十億規模」的市場。我相信微軟也看到了這樣一個趨勢,也看到了ARM在這個 領域佔有絕對比重和優勢。微軟希望在這個市場裡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合作是很自然的事情。

PC市場是我們不太感興趣的市場。它不會死,但是 也不會再大幅增長。我們沒有一個好的理由是一定要在PC領域要做什麼。ARM架構芯片的出貨量2010年60億片,遠遠高於英特爾在PC市場的出貨量,今 年我們預計出貨量可能達到70億片。PC的發展對我們來說是有益的,但是PC市場本身對我們來說不是最重要的市場。移動計算發展最近幾年發展很快,ARM 有很大優勢。

獨立的ARM對業界更有益

《21世紀》:英特爾最近正在努力研發相關產品試圖搶奪移動計算市場,比如推出「ultrbook」,你對此感到擔心麼?

沃 倫·伊斯特:英特爾對我們當然是很大威脅,因為英特爾是很有能力的公司。但是我們相信,ARM有最好的技術和更好的商業模式。英特爾的商業模式適合PC市 場,但是ARM的業務模式更適合移動計算市場,是帶領整個業界獲利的模式。ARM的商業模式使得製造商有更多選擇。中國前20大設計公司都採用ARM的架 構,獲得了更寬廣的機會。

英特爾看起來總是富有進攻性。這是因為他們擁有更多資源。比如花3億美金做「ultrbook」。但是我們不可 能做這個事。我們更多關注與合作夥伴的互動發展,幫助他們更好製造產品進行競爭。我們的目標也不僅僅在手機,我們關注整個數字世界。我們必須要把錢花在與 更多合作夥伴合作,開發更多市場新產品上。

儘管英特爾花了很多力氣希望說服投資人使得PC和筆記本市場仍有發展,但是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並不這樣認為。在PC市場有一些小型尺寸的東西推出,比如ultrbook,並不代表任何本質變化。對消費者來說,需要更小更輕更便宜的產品。

《21世紀》:外界傳說十多年來你一直在遊說AMD使用ARM的處理器,結果如何?你這麼做是出於什麼樣的戰略考慮?

沃倫·伊斯特:AMD是大型半導體公司中極少數沒獲授權ARM授權的公司。目前換了管理團隊,但是我們不停討論。AMD的業務是和X86聯繫在一起,他們也一直希望在那個市場獲得成功。但是未來是否會成功,由他們的戰略決定,我們等待他們的態度。

《21世紀》:博通最近以37億美金收購了一家多核公司NETLOGIC,你如何評價這個收購行為?

沃倫·伊斯特:併購經常在發生。對我們來說,小公司被收購通常評價都是積極的。因為這樣可以在兩個公司形成一種協同效應。

《21世紀》:ARM現在在業界紅得發燙,但是規模並不大,適合被併購。你認為ARM有沒有可能成為潛在收購的目標?

沃 倫·伊斯特:可能性一直存在。但是我們相信,ARM的獨立對工業界來說是最好的。因為如果一個公司購買ARM,其他使用ARM技術的公司會有牴觸心理。收 購ARM對任何公司來說,並不會帶來真正戰略上的獲益。收購之後,其他合作夥伴很快就會去尋找一個替代技術。ARM獨立的業務模式可以幫助所有客戶和夥伴 非常便捷地獲得技術,成本更低。

《21世紀》:ARM的芯片功耗低,但也有人批評說計算性能弱,針對此你們有何計劃?現在云計算很熱,有計劃進入服務器市場嗎?

沃 倫·伊斯特:這種說法並不確切。我們並沒有限制產品在性能上有更好的表現。我們之前一直關注於手機市場,手機產品尺寸和電池容量都是固定的。消費者不喜歡 使用的時候一直充電。所以我們設計產品要更多考慮功耗。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產品不能跑得更快,我們也能跑到2G、2.5G,但是也帶來了功耗的提升,消費 者能否接受是個問題。

云計算是我們很關注的市場,現在我們也在做服務器產品的投資。

《21世紀》:目前對ARM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沃倫·伊斯特:挑戰還是很多的,電子世界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我們現在所提供的產品,不但能夠覆蓋MCU,同時還要運用在云計算這類服務裡面,還要跟軟件生態系統進行合作,幫助軟件合作夥伴開發出符合未來需求的軟件。

我們的授權從0.5美金到上百美金,要提供很多不同選擇,每個合作夥伴要求不同,我們要提供多樣化服務,對ARM來說就是要投資、要管理。如何更好管理覆蓋面這麼廣的產品路線圖,是個很大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3

2012-12-22 沃倫和傑克在CNBC上的對話翻譯 Max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tal.html
 對巴菲特和傑克-韋爾奇在CNBC上一段對話的翻譯。

 

沃倫-巴菲特在電視上看見傑克-韋爾奇在CNBC參加節目,於是決定給他打一個電話。

他們倆由此在電話上展開了一段奇特的交流。

 

巴菲特:傑克,我們鞋業最近的銷售量比較疲軟,我仍然十分清楚地記得你曾經是Thom McAnn品牌鞋業公司的明星銷售員。實際上,許多的人都認為你職業生涯的巔峰時期也是在你對這些鞋子進行推銷的時候。不過,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有許多紫色的鞋子(也許隱喻:華而不實)需要出售;正如我所記得的是你已經有了一些主意來解決這一問題。所以你建議給我講釋一下你的對策嗎?

 

韋爾奇:直接把價格往上漲一漲。

 

巴菲特:那請你一定要告訴我,當一群女顧客蜂擁而來時,你怎樣才能真正做到讓黑色的鞋子只值5分鎳幣而紫色的鞋子卻可以賣到25美分呢?

 

韋爾奇:我有足夠的能力對她們進行更多的引導和刺激,以多種的刺激和驅動來影響她們的行為反應,正如沃倫你對我所熟知的那些一樣。

 

巴菲特:但是,請你告訴我你當時都對這些女顧客說了些什麼啊!

 

韋爾奇:我忘記了。

 

巴菲特:好吧,我覺得你會這樣對我說(如果你沒忘記的話):你會告訴那些女顧客,如果她們穿著紫色的鞋子,那些男人會在千里之外就對她們投以深情而迷醉的注視。但如果繼續穿著這些黑色的鞋子,雖然只用付5分鎳幣,但她們卻會陷入真正的煩惱中去。

 

韋爾奇:我真的不記得我說了些什麼了,但也許你的推測就是真相的原樣。

 

巴菲特:當然,你的這一超凡才華在Thom McAnn就已經眾所周知了。並且這一切只是你完美職業生涯的一個開始而已。

 

韋爾奇:沃倫,我會很愛你的。

 

原文記錄地址: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warren-buffett-and-jack-welch-on-cnbc-5-2012-11

 

相關背景資料:

傑克-韋爾奇和我都是H.H.布朗鞋業董事會主席弗蘭克-魯尼的好朋友。在一年前弗蘭克90歲生日聚會上,傑克告訴了我一個他剛開始在Thom McAnn品牌鞋業公司工作的故事。

當傑克介紹他是如何以最高的價格賣出鞋子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哄堂大笑。傑克並沒有意識到當我在給他打電話的時候提到了這個故事。我很確定的是,我的這個電話讓他大吃了一驚。當傑克回想起我所提及的故事之後在節目結束的時候給我回了電話。傑克沒能在CNBC得到講述出這個故事的機會未免是相當可惜的,因為他的敘述一定會讓大家捧腹大笑的。他是一個無與倫比的鞋業推銷員(尤其是對於那些顏色是紫色的商品種類)。  沃倫-巴菲特 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64

詳解阿里金融大佈局(轉載) 沃倫小巴

http://xueqiu.com/6535937957/23219141
【作為資料留存,有刪節】
據媒體報導,技術、客服、資金結算、安全、財務等業務規劃在共享平台事業部裡;支付寶涉及的線下、跨境業務規劃到國際事業部裡;商戶、B2C、無線、航旅及農村則劃入國內事業部,金融事業群由阿里金融業務構成。

在2月25日阿里新的金融團隊的開年會議上,馬云對阿里的金融業務第一次進行了公開表態,稱阿里的金融業務要回歸金融本質,即金融是為瞭解決貿易和生活過程中的問題。

馬云稱,「今天不存在高調或者低調,今天只存在是否夠開放,夠透明。很多人不敢高調,因為高調不了。我們不是想高調,我們只想更開放、更透明、更承擔責任、更分享和更互動。」

同時,馬云在團隊會議上呼應了他在亞布力大會上的「革命論":
今天阿里做的金融業務不是改革,而是一場革命,一場金融的革命。「我們公司要做的乾淨利落,技術、產品、服務要做的完善,我們的想法是要對這個社會有貢獻,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我們的使命。……

我們的指導思想就是互聯網的思想:開放,責任,透明,分享,互動,用互聯網的思想和技術去解決問題和支撐中國未來金融的發展。我們這些人是理想主義者,我們要的是通過我們做的事情得到社會的尊重。我們不是要推翻傳統機構,而是要搖一搖,讓他們的樓更堅固。」

去年9月,在2012年網商大會的閉幕演講中就透露過阿里「平台、金融、數據」三步走的野心。在談及「金融」這一階段時,他說:
「我們第二步,是如何讓那些誠信的網商富起來,鄧小平說讓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們希望是讓誠信的網商富起來,阿里巴巴真是希望讓信用等於財富,幾年前也是在網商大會上,我們說我們呼籲銀行全力支持中小企業,但是銀行有自己的難處,誰沒有難處,所有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它們的模式很難讓它們真正的去服務好網商、服務好中小企業。

所以阿里準備在這裡全面挺進,不是因為我們想掙更多的錢,而是我們覺得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用互聯網的思想和互聯網的技術去支撐整個社會未來金融體系的重建。

在這個金融體系裡面,我們不需要抵押,我們需要信用,我們不需要關係,我們需要信用,我們不需要你掙多少錢,我們需要你踏踏實實的為客戶服務。

兩年的試驗告訴我們,我們近幾百名員工,完成了給十五萬家企業貸款,平均每家企業貸到的款是4.7萬人民幣,這只是剛剛開始,我們將會用最好的技術,評價信用,讓在座以及無數網商群體們,因為你們是中國的希望和未來,對未來的希望,我們做出的只有努力和幫助,當然幫助大家也是幫助我們,我們不希望虧本,我們也不會虧本,不賺錢是不道德的。

阿里巴巴組織部會議上,我們講得很清楚,我們賺錢是為了做更多更好的事情,今天我們都跨過了賺錢來證明自己的時代,在座每個人,你們還在這個時代,我理解,賺錢沒有錯,沒有羞恥感,不賺錢,經營企業不賺錢,那應該有羞恥感,你應該去做公益比較好,當然做公益也要有商業的手法,我一直堅信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賺了錢,你必須公益的心態,要有公益的心態,你必須商業的手法,只有這樣配合,你才走得久、走得長。

所以我們第二個階段,就是金融。」
查看原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10

化妝品和保險商的分歧(轉載) 沃倫小巴

http://xueqiu.com/6535937957/23832628
點評:「站在平安的角度,如果涉及到非主營業務(家化主營業務是日化產品)併購,我肯定要問應該使用什麼風險隔離手段。」一名叫作Ken Yan的PE投資人站在投資者的角度認為,「家化這樣的公司喜歡先說結論,再說數據。
     從PE投資角度來講,支持公司發展主業無可非議,多元化經營容易增加業務風險,另外PE投資歷來多會注重短期業績表現,這個古今中外大多皆如此。當然,為了公司發展,雙方應該多溝通,這就涉及到管理層融合的問題,股權收購最容易引發問題的導火線就在於企業文化、管理層的融合,因此雙方產生分歧也完全是情理之中。但是,如果雙方的合作志在長遠,的確需要坐下來好好談談。
      有媒體說中國平安出售家化的資產,究竟有沒有出售以及是否合理,那就要看所出售的的資產是什麼、出售的價格是否合理、出售以後獲得資金用途是否合理等方面來判斷了,旁觀者不應該隨意評論和謾罵。
=============================================================

據說再恩愛的夫妻一輩子也有100次想要離婚,50次想要掐死對方的衝動,這個比喻拿來形容實體公司與機構投資者之間的關係也再合適不過:國美電器與貝恩資本、雷士照明和軟銀賽富……近期,上海家化與平安信託旗下的平浦投資也發生分歧,雙方正在儘可能避免進一步激化矛盾,力求各取所需。

2012年12月18日舉行的平安入股家化後的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平安信託的董事長童愷作為平安代表終於進入上海家化董事會。然而該議案在原董事會表決環節卻出現一張反對票,「這是家化方面在表態,一方面是允許平安進駐,一方面也是讓監管部門以及各方面看看,這裡面存在爭議,」一名家化內部接近葛文耀、要求匿名的管理層人士告訴《商業週刊/中文版》,「我聽說證監會很快就打電話讓家化解釋一下,平安之後也聲明會嚴格遵照上市公司規定行事。」

上述人士稱,葛文耀最擔心的是「平安可能會打上市公司的主意」。董事會席位的反對票表明了其試圖降低其隱憂化為事實的風險,引起人們的警覺。為此,葛文耀不惜在自己2012年11月發佈的兩則微博中坦露心跡:「3月份開始,面對平安的無理和壓力,激發我只有把上市公司業務做得更好……」;「平安進來前,在『權益變動書』中向證監會保證要尊重上市公司的獨立性,你收購的是集團,只是間接擁有上市公司27.5%的股份,我這董事長代表廣大股東利益」。2012年12月24日,葛文耀還通過二級市場減持6萬股「自家股」。

家化和平安的聯姻始於一年多前。2011年11月,平安以51.09億元從上海國資委手中接過上海家化集團100%的股權,進而成為上海家化集團旗下上市子公司上海家化的最大股東,擁有29.15%的控股權。平安手握的家化資產非常優質,上海家化的股價在市場總體疲軟的情況下表現優異:從2011年11月至今股價上漲超過30%。

而葛文耀的擔心不無道理,據上述這名人士透露,平安在成為股東後不久,就提出能否出售家化的部分資產,甚至包括辦公樓。「這樣的事讓家化很多人都反感,你進來才沒多久,就想把我的辦公樓給賣了。」

平安入駐一年以來,家化業績不錯,據家化財報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5.4億元,同比增長23.5%;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4.8億元,同比增長70.7%。

然而,對短期財務回報重視程度的不同也直接影響到雙方在戰略上的分歧,最顯著的矛盾體現在是否注資海鷗手錶這個項目。在2009年起就考察該項目的葛文耀眼中,海鷗手錶作為瑞士手錶的代工廠,具有核心技術,中國又存在巨大的腕錶潛力市場,如果借家化打造品牌和渠道之力,品牌附加值能夠大大提升;葛甚至憑藉國企領導的敏銳直覺提出「常委中有三個戴海鷗表」。但在平安的金融業思維模式中,首先要考量投資風險以及投資項目在財務數字上的直接顯現。

「站在平安的角度,如果涉及到非主營業務(家化主營業務是日化產品)併購,我肯定要問應該使用什麼風險隔離手段。」一名叫作Ken Yan的PE投資人站在投資者的角度認為,「家化這樣的公司喜歡先說結論,再說數據。

而平安這類投資者是先拿數據,存在溝通方式上的差別。」平安信託方面未就海鷗手錶項目向《商業週刊/中文版》做具體回應,只提及「自投資家化集團以來,平安恪守投資契約中的各項約定,積極兌現承諾」,然而同時強調的是對家化主營業務的支持力度:「未來,平安會繼續支持家化進一步圍繞主業做大做強,為各方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

回想一年多前,中國平安最終能夠在復星資本、海航商業等一眾投資者中脫穎而出,關鍵性因素正在於平安承諾未來5年會追加70億元,幫助家化打造時尚集團,闖入腕錶、酒店、珠寶等領域。「馬明哲見老葛的時候說,平安跟家化一樣,一直在做金融領域中的民族品牌,這點非常打動老葛。」上述那位接近葛文耀的人士說。

葛向來注重打造與外資品牌相抗衡的本土品牌,因此對於上海家化集團的規劃是鑄造一個孵化器,在此平台上復興包括海鷗手錶、回力鞋等老品牌。在葛看來,在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由於資源的高度壟斷,實現一個集團內部的多元業務發展是完全有可能的,這也是他想超脫日化產業,鍛造時尚集團的原因。「但機構投資者對此的困惑在於,要實現多元化的擴張,那管理團隊是不是已經多元化了,人才是否有足夠的儲備。」Ken Yan認為。

眼看家化對平安的期待逐漸落空,令葛文耀在2012年12月的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指出平安「前後態度常常不一」。

「如果只是股權層面注資,磨合期相對較短,但家化和平安之間涉及到了管理上的支持和戰略上的達成,磨合期就長了。」Ken Yan憑實際經驗分析。實際上在童愷成為上海家化董事之後,上海家化投資的任何項目在決議前會被平安獲知,家化的投資將受到約束:董事會決議,總經理2013年底前批准累積不超過2億元的項目投資,其中單項超過5000萬元就需書面報告董事,超過1億元就要上報董事審議。

而葛文耀也未就此打算放棄自己繼續打造民族品牌的夢想,他表示,自己將通過個人資源參與這一項目,為海鷗出謀劃策,以改善該廠經營。

總之 平安入主家化董事會後,加大了雙方在公司未來發展和投資戰略上的博弈,家化的未來取決於雙方磨合的成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99

寫在悲觀彷彿逆流成河之際 沃倫小巴

http://xueqiu.com/6535937957/24084480
剛才的帖子仔細想想,對@東博老股民 的吐槽有失公允,其實自己很少看老股民的帖子,只是偶爾在當日熱門裡看到他比較銀行股才看看,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民生比其他銀行好的結論,所以覺得老股民也是屁股決定腦袋,因此對他形成了誤解,我承認自己的觀點不夠全面,看問題太偏頗,其實並沒有完全否定老股民,也沒有諷刺之意,只是吐槽而已,在此向老股民道歉。@unite_zhao 說得對,兼聽則明。

這幾天市場連續下跌,看來已經很多人已經受到影響,我也沒有例外,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尤其是虧損的股票,對於自己的選擇不再那麼堅定了,甚至有些投資者已經開始懷疑巴菲特式的投資理念是否適合中國,懷疑價值投資。(我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滿倉了,沒子彈了,所以不淡定了。但我要說一點,我對銀行依然堅定不移,或許因為只有銀行是盈利的。)

以前用一句話調侃市場:一根陰線改變情緒,兩根陰線改變預期,三根陰線改變理念。也經常提起老巴說的,投資比的不是智商,而是耐心。可是當理論遇到實踐挑戰的時候,經常是耐心敗給了貪婪和恐懼。自己也未能倖免,依然沒有克服恐懼,只是幸好不喜歡追高,避免了很多錯誤,但也錯過了很多機會。

@星銀投資 對於瀘州老窖向一些投資者致歉,我覺得其實他是壓力太大,其實沒有必要,因為進入股市的人首先看到的就是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而且星銀投資開始投資老窖到現在的時間也很短,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判斷投資結果的正確與否,有些不公平。我個人對於白酒的觀點是,目前市場悲觀過度,白酒被低估了。或許,這也是屁股決定腦袋的結論,謹供參考。

其實,雪球裡的大多數投資者是想要實踐價值投資的,但是這一輪超過大家經驗的熊市又讓很多投資者倍受打擊。熊市太長,讓很多原本正確的理論經不起考驗和等待,我認為價值投資沒錯,巴菲特思想也沒錯,市場也沒錯。這裡考驗的最重要的是人性!本應買定離場,卻總想短期有所收穫,結果往往將耐心放在火上燒烤,最終反而誤了理念,毀了價值。。。

留在這裡,本應是加深對所投公司的基本面的認識,或者學習其他感興趣的行業知識、投資理念,但是卻或多或少受到每天價格波動的影響,從而對一開始買入的決定產生了懷疑,這就是離市場太近的壞處。

市場是聰明的,但短期內可能會對一些信息反應過度。因為未來不可預測,悲觀與樂觀不斷疊加,導致股價的波動遠大於信息的真是影響。這其實是我們每個投資者對市場的影響。

08年經濟危機以來,ZF對經濟的調控從未間斷,導致大家的預期也不斷變化,於是,想要預測未來的投資者總會失望而歸,就是因為期望太大。還記得去年12月,總書記南巡後,投資者對於未來的樂觀預期,但經歷過一次次腐敗事件、經濟數據不及預期的打擊之後,大家對未來、對改革又產生了懷疑。這就是過度樂觀的代價。

我覺得,其實大家或許走入了誤區:

1、即使真的改革,也不會一蹴而就,改革需要時間,依然是摸著石頭過河,想要很快到達天堂的人是不切實際的。

2、最初買入的理由是價格低於價值,那麼只要價格還未反映價值,並且依然低於價值,那麼,繼續買入是明智的作法。

3、時間的因素。一開始買入的時候,大多數投資者是做好了持有3年、5年,甚至更久的準備的,但是一輪上漲,讓很多人又變得「貪婪」起來,預期收益率又提高了很多——後悔買的少了、或許會在更短的時間裡翻倍等,都導致很多投資者在隨後的下跌中倍受打擊。


不要在你情緒波動的時候做決定,相信你理智的時候的判斷。以前,我有過一個想法:當你決定買入一家公司的時候,請把買入的理由寫下來,當你有賣出的衝動的時候,就拿出這些理由一一檢驗,如果這些理由不存在了,那麼就賣出,否則繼續持有。

我覺得,這個辦法不錯。

寫在悲觀彷彿逆流成河之際,給自己打氣,也是對近期市場走勢的一個感受和總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405

信託受益權如何為銀行信貸隱身? 沃倫小巴

http://xueqiu.com/6535937957/24214880
信託受益權簡而言之就是受益人在信託業務中享受信託利益的權利。由於銀行可以通過一些操作來投資這類產品以實現變向授信的目的,過去兩年,信託受益權規模正快速膨脹。

信託受益權如何繞過信貸規模管制?

由於銀監會未規定銀行理財資金投資不能直接投資信託受益權或者理財投資信託受益權需要入表,因此通過兩種方式使監管套利成為可能:一是銀行理財計劃投資信託受益權,並非直接發放信託貸款、受讓信貸資產和票據資產,不在轉表範圍之內;二是銀行運用自有資金向過橋銀行購買信託受益權(以投資同業資產的形式),自有資金並非2011 年規範的銀信合作理財資金,因此不受監管。

1、通過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投資信託受益權,從而為企業融資的模式。主要又分為兩類:
① 「過橋模式」:待融資企業A 與信託公司合作設立一個單一信託計劃,通過「過橋」企業B 投資該信託計劃從而給企業A 融資,然後企業B 再將該信託受益權轉讓給銀行理財計劃,但企業B 不需要在信託公司進行受益權轉讓登記。從本質看,該模式是銀行理財資金對接企業A 的融資需求。

查看原圖在「過橋模式」下,「過橋」企業的存在,只是改變了銀行理財資金投向標的,從銀監會禁止的「信託貸款、信貸資產、票據資產」變為監管漏洞之下的「信託受益權」,使得待融資企業A 實質上依然是通過銀行渠道得到了所需的資金,「過橋」企業B 和信託公司從中更多的起到的是通道的作用,收取相關的手續費。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理財產品資金投向對應的資產或被計入表外(非保本型理財產品),或被記為同業資產(保本型理財產品),這從本質上降低了銀行的信貸規模,規避了監管。
② 財產權信託計劃受益權模式:待融資企業A 以自有財產委託信託公司設立一個財產權信託計劃,該信託計劃的受益人為企業A 本身,同時需將財產過戶到信託公司名下,再由銀行通過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從而受讓企業A 的財產權信託計劃受益權。從本質看,該模式仍是企業A 從銀行獲得貸款融資(理財資金),只是在加入財產的模式下,企業A 以類似質押融資的方式身兼融資企業和「過橋」企業的雙重角色。

查看原圖
在財產權信託計劃受益權模式之下,待融資企業A 以自有財產設立信託產品,其本身的資產方將財產替換為信託計劃受益權,銀行通過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受讓企業A 的信託受益權。從企業的資產負債變化來看,相當於以財產質押融得所需資金;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則是以理財的方式完成了為企業A 的融資,並不會帶來信貸規模的增長。
2、銀行自營資金投資信託受益權,主要模式為:
銀行 A 通過信託公司發放一筆信貸貸款計劃,由於銀監會禁止銀行理財資金直接投向信託轉讓資產,因此需要引入一個過橋企業,銀行A 將信託受益權轉讓給過橋企業,然後過橋企業將信託受益權轉讓給過橋銀行B 的理財產品資金(繞過銀監會監管),最後銀行C 以自營資金受讓過橋銀行B 手中的信託受益權。過橋銀行B 的出現是為了將信託受益權轉化為同業資產,因此銀行C 受讓信託受益權之後也以同業資產入賬,大幅降低信託受益權的風險資產權重,較少資本消耗。從本質看,本模式下,銀行C 以自營資金給待融資企業融出一筆資金,但並未記為「貸款」,而是以同業資產入賬,主要計入「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收款項類投資」科目之下。

查看原圖四、信託受益權規模幾何?
截止 2012 年6 月末,信託受益權業務量較大的主要是興業銀行,高達2827 億元。其他銀行基本在500 億元以下,包括資產規模較大的農業銀行。基於數據的可得性,我們估計至2012 年底,信託受益權的規模約為8000 億元。

查看原圖興業銀行由於同業業務具有領先優勢,因此在同業業務創新騰挪信貸空間方面,也比其他的銀行做得更多一些。截止2012 年6 月末,興業銀行計入買入返售金融資產(2126億元)、應收賬款類投資(559 億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143 億元)的信託受益權共2827 億元,較2011 年底的3546 億元減少約700 億元。

查看原圖信託受益權業務的發展與銀監會對信貸投向及其他同業業務的監管態度相關。在信貸投向領域限制較少的情況下,更多的實體經濟領域可以從銀行得到信貸支持,因此通過複雜業務繞信貸規模的積極性較低;同理,在允許其他同業業務發展的情況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創新同業業務的動力相對不足,因此,從便利程度來看,信託受益權業務發展較為緩慢;在信貸較為寬鬆的環境中,信貸支持經濟發展的資源更為充分,其他渠道資金來源需求較低。
2012 年6 月末,民生銀行的信託受益權資產約為63 億元,主要歸於「應收賬款類投資」。從餘額變化來看,2007 年以來經歷了逐步下降的趨勢,從2007 年底的213 億元直至2011 年底的清理完全,其中2008 年下半年餘額變化最大,減少133 億元。2012 年上半年信託受益權資產配置再次增加。

查看原圖整體來看,同業業務規模的快速增加與配置信託受益權業務的開展相關。從上市銀行披露數據來看,浦發銀行、農業銀行的信託受益權業務在2012 年以來有較明顯的回升。尤其是浦發銀行,從年初的10 億元大幅增加至6 月末的375 億元,在資產負債表上主要體現為「應收賬款類投資」的增加;農業銀行的信託受益權資產主要歸在「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之下,在2011 年6 月末降至245 億元之後,2012 年6 月回升至477 億元。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71

新常態下的投資思路 沃倫小巴

http://xueqiu.com/6535937957/24314389
回頭看看邱總的這篇文章,我基本同意其邏輯觀點,最近我也在思考習慣了投資低估值的公司,對於估值高高在上或者看起來合理的成長股比較難以接受的問題,希望能盡快想通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低估時買入,是個永恆不變的賺錢的投資理念。
    目前的藍籌股就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只是相比於創業板、中小盤每天彷彿沒有極限的上漲,藍籌股就落寞了很多,但是縱觀價值投資的歷史,本來就是心靈承受寂寞與孤獨的歷程,也正是因為逆向思考、人棄我取,才有了卓越的表現。
    當大家都在追捧創業板、中小板的時候,很明顯,想在那裡找到被低估的公司是很難的,除非你不斷地接受被分析師調高的增長預期、相信一個又一個的增長神話。
    當然,我不是一個相信童話故事的人。
============================================================


     新浪財經訊 3月30日,第十屆中國基金業金牛獎頒獎典禮暨2013金牛基金論壇在北京舉行,今年論壇主題為「融合與挑戰:財富管理新局下的中國基金業」。以下為南方基金投資總監邱國鷺發言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下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新常態下的投資思路》。

  現在和十年前比有什麼最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國經濟的競爭力正在迅速削弱。過去十年我們取得了越來越大的國際經濟貿易的市場份額,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低成本,而這個成本優勢在今後5到10年內很可能會被大幅度削弱甚至喪失。

     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五個:一個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一個是環保成本的上升,一個土地成本的上升,一個是資源和能源成本的上升,再加上人民幣匯率升值。這些因素在過去5年、10年中不斷地累積,在過去兩三年中進一步加速。為什麼近年來的宏觀調控越來越頻繁、越來越短期化?原因之一就是在成本升高後,幾個調控目標之間越來越難以兼顧,一放鬆通脹就抬頭,一收緊經濟就不行,政策騰挪空間越來越小。

     今後5到10年,我們的內在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比過去十年大幅度降低了。現在大家說可以到7%,但也許會是6%或者5%,這個只有十年之後我們大家才知道。另一個就是通脹,由於成本上升,在今後十年中通脹也會比現在高,也許是4%、5%甚至更高,這個我們現在沒辦法定量地去判定它,但是「滯脹傾向」這個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我說的不是「滯脹」,而只是「滯脹傾向」,就是今後5-10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放慢到7%以下、通貨膨脹上升到4%以上的這樣一種傾向。借用比爾格羅斯的一個詞「The New Normal」,這種成本升高之後的「滯脹傾向」也可稱之為中國經濟的「新常態」。這個新常態就是成本更高,通脹壓力更大,經濟的內升潛力更低。

  它會帶來什麼後果呢?過去十年投資和出口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成本大幅上升後,出口這條路走不通了,在今後十年中,貿易順差不可能再提高太多。想要靠增加出口來推動一個52萬億GDP的經濟體,不僅其他國家受不了,中國的環境和資源也受不了。

  還有消費,沒有投資增長和出口增長帶來的收入增長,消費是沒有辦法自己加速增長的,特別在我們現在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還沒有進一步完善、中產階級還沒有形成之前,希望消費能貢獻3-4%以上的GDP增長是不現實的。

所以在這個情況下,留下的抓手就是投資。投資中40%是工業投資,但是工業投資在今後5-10年裡再指望它快速增長也不太現實。為什麼這麼說呢?過去20年的工業投資和產能擴張的大背景是中國從自給自足的封閉式經濟體轉變為世界工廠的開放式經濟體。如今,成本大幅上升之後,包括耐克和Coach這樣的品牌商都在把工廠搬離中國,外商投資的迅速增長很難指望了。同時,由於環保因素,今後幾年落後產能淘汰的力度必將大幅加大,再加上各種成本的上升和出口增速的下降,國內的工業產能擴張速度也會大幅放緩。

  剔除出口、消費和工業投資,你就只剩下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了,三駕馬車現在只剩下一架的三分之二還可以跑,其他的好像看不到。現在中國經濟的出路往哪裡走?有人說,不是還有經濟轉型和新興產業嗎?經濟轉型是一代人的事,遠水結不了近渴,指望新興產業和經濟轉型能在5-10年內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是「大躍進」式的一廂情願。所以,在2020年前,要想經濟增長「保7」,基建和房地產投資是僅存的動力。而且,從人口紅利和儲蓄率的角度看,今後7、8年是中國提升基礎設施的最後機會了,之後,很難找到足夠的基建工人和足夠的低成本資金了。

     換一個角度,從供給層面來分析,經濟發展的三大推動力一個是人口的增長,第二是人均資本(包括土地)的提升,第三是人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創新和改革長遠看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是改革的初期不見得能立竿見影。例如,水電油氣要素價格的改革,長期看有助於理順機制、節約資源和增加供給,但是改革的初期卻更多體現為要素價格的提升,提高經濟運行的成本。

     我們現在人均GDP是6200美元,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要克服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出路是什麼?出路就是城鎮化。現在關於城鎮化的爭論很多。從經濟發展的三大推力上看,城鎮化首先能夠延續城市的人口紅利,農村總的人口可能沒增長,總的勞動力人口也許不增長了,但是城鎮化可以進一步推進城市的人口增長了。其次,通過農村土地的流轉實現土地資本的貨幣化,人均資本就能夠增加,剩下的農業土地集約化使用,留在農業的勞動力的人均土地增加。第三,勞動生產率,中國過去10年最大的對勞動力提高的實現,就是農民工的進城。人口的聚集和分工協作的深入是勞動生產率提升的最直接途徑。過去這幾年民工工資增速較快,也正體現了他們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城鎮化與新興產業相比,我們的地方政府更知道怎麼做城鎮化,相比之下,新興產業大干快上反而造成了更多的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過去幾年太陽能、風能、鋰電池、電動車、LED等一系列新興產業的困境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國家陷阱,關鍵就看能不能在今後5-10年執行好城鎮化的戰略,實現投資與消費的良性互動,促進城鎮人口增長、人均資本增加和人均勞動生產率提高,供給層面的這三個改善才是真正應對成本上升的最佳路徑,而不是依靠收緊貨幣政策、地產調控等實際上進一步增加成本、加重滯脹傾向的政策。

     在這種大背景下,今後5-10年的投資思路是什麼?

     首先,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講,股票比債券好。你現在拿著債券可能有5-6%的收益,覺得不錯,但是扣除今後5-10年的通貨膨脹率後就所剩無幾了,也不排實際收益為負的可能。今後10年的「新常態」下,名義GDP增長仍然有10%以上,對有定價權的股票而言,實現利潤的兩位數增長並不難,這些股票在12倍以下的估值買入比債券更有吸引力。同時,由於工業投資下來了,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需求下降,剩餘流動性反而有可能更好,股市反應的主要是剩餘流動性。可以參考日本的例子。1974年的石油危機之後的10-15年,日本的GDP從危機之前的平均9%的增速下降到危機之後的平均4-5%,增速減半,通脹壓力更大,但是日本股市卻迎來1975-1990年的大牛市。

  第二,從商業模式上看,高利潤的模式優於高周轉模式,有定價權的公司會好於有成本優勢的公司。看一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無非是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寡頭壟斷優勢、規模優勢和成本優勢。A股大多數公司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是靠不住的,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的資源或真正的技術。接下來你要靠什麼?在這種低增長、高通脹的新常態下,靠成本優勢的企業比較難以維繫,靠高周轉的企業會發現周轉成本越來越高,靠規模優勢的企業有從規模經濟變成規模不經濟的風險,除非規模大到接近寡頭壟斷的地位。相比之下,寡頭壟斷和品牌優勢在新常態下是最能持續的。關鍵還是看定價權,因為成本是越來越高的,需求增速卻越來越慢的,能否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把升高的成本轉嫁給下遊客戶,這就要看企業是否有真正的定價權了。

    第三,從投資風格上看,價值股好於成長股。
有人說,經濟增長減速,成長更難了,於是成長股有「稀缺性」,因此估值應該更高。這好比說一張彩票,因為中獎概率降低了,因此該彩票應該賣更貴的價格,這個邏輯說不通。還有人說,困境倒逼轉型,因此應該買新興產業。其實,低增長、高通脹的新常態對成長型企業是不利的。看一看美國的例子,低增長、高通脹的七十年代,以「漂亮50」為代表的成長股的股價普遍跌去70%,相反,在美國高增長、低通脹的九十年代,成長股表現最好。原因很簡單,繁榮的經濟、充裕的流動性更有利於企業拓展新業務、新產品,相反,經濟低迷、通脹升高的背景下,企業舉步維艱,哪有餘力去創新?現在大家追捧的所謂「成長股」,十有八九是炒主題、炒概念的「偽成長股」,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特別弱,這一點只要看一下過去兩年中小企業的利潤下降的比例就清楚了。而且,成長股的現金流主要出現在幾年以後,高通脹的環境下,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大幅降低,成長股的估值應該更低才對。

     但是,市場仍然熱衷於「成長股」而拋棄銀行、地產、白酒等低估值藍籌股,認為他們是夕陽產業。其實,中國有14億人,任何一個大行業,你只要把握住行業的龍頭地位,再發展20年、30年是沒有問題的。更何況,地產是個很有定價權的行業,就像有的小區,路左邊就是六萬塊一平米的房子,路右邊就是三萬塊錢的房子,同樣的學區、同樣的配套設施,不同的開發商的地產就能賣出不同的價格,這就體現了不同的地產公司差異化的定價能力。前幾天有人在爭論說政府是否曾經把地產當成中國的支柱行業,這個爭論就好比爭論米飯是否是中國人的主食一樣沒有必要。不管你是否喜歡,現實是,在今後5-10年,地產仍然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對於地產,政府會調控,但是不會打死,被壓制的需求和被替代的需求,這二者是有本質區別的。政府鼓勵的行業,很容易競爭過度和產能過剩,無錫尚德的破產就是最好的明證。政府壓制的行業,反而供給有限,競爭有序,龍頭企業的日子反而更好過。而且,像銀行、地產這樣的大體量的行業,自有其內在的經濟規律,不會因為國五條、銀監8號文這樣的政策改變就一蹶不振。事實證明,過去兩三年那麼嚴厲的政策變化都沒有改變銀行、地產行業的利潤持續快速增長。目前市場對政策變化很可能過度反應了。

  簡單說,低估值的、有定價權的藍籌股,這就是我們新常態下的投資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122

CNBC:沃倫-巴菲特提出的10條投資建議 晟泰投資薛冰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99729680101kgbe.html
全球第四富且被大眾認為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投資者的沃倫巴菲特於8月30日慶祝生日。他的智慧和對貨幣的敏銳,是全球人有目共睹的。數十年來巴菲特給全球投資者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建議。以下是巴菲特提出的最好的10條投資建議:

1、以一般的價格買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好企業的股票要比用非同一般的好價格買下一家一般的企業的股票好得多(來源於:1989年寫給股東的信)

這是有名的巴菲特語錄的其中一條,它反映了巴菲特投資策略的基本宗旨之一。他緊跟那些他可以完全瞭解的公司和那些內在價值不言自明的公司,而不管這些公司財務現狀如何。這也是他得心應手的人生觀。如果他沒有拿出大筆的錢用於慈善事業,那麼巴菲特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富的人。

巴菲特對賺錢的興趣很早的時候就萌發了。作為一個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長大的男孩,他挨家挨戶賣口香糖和報紙,他在14歲的時候就填了人生的第一張納稅申報表。在中學,巴菲特和他的朋友買了一架彈球機,放在當地一家理髮店裡,他們很快地擴大規模,在小鎮裡擁有好幾台彈球機。

現在,巴菲特的個人資本淨值在550億美元左右,他的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旗下有許多著名的美國公司,包括了美國政府僱員保險公司、奶品皇后、Fruit of theLoom、赫爾茲伯格鑽石公司和一半的亨氏食品公司。

2、規則1:從不賠錢;規則2:切記規則1.(沃倫巴菲特之道)

3、我們的方法是利用缺乏變化而不是變化,對於箭牌口香糖,正是缺乏變化吸引了我。我不認為它會因為互聯網而遭到損失,這正是我喜歡的業務類型。(1999年商業週刊)

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組合證實了這條建議。該公司主要投資已經深入人心的公司。這條建議用一句簡短的話概括就是:奶品皇后賣冰激凌、政府僱員保險公司賣保險,諸如此類。

巴菲特與政府僱員保險公司的關係可以追溯到1952年,那時他發現他崇拜的投資業偶像之一本傑明-格雷厄姆是這家公司的董事。在一次嘗試見格雷厄姆的過程中,巴菲特有幸見到了當時政府僱員保險公司副總裁羅利默-戴維森,兩個人變成了終身朋友。

4、我試圖買入很好以至於傻瓜也能運籌帷幄的企業股票,因為人總有犯傻的時候。(2008年在一場專題討論會上)

5、股市是一場不會有漏掉的好球的遊戲。你不必對著每個東西揮舞你的球棒,你只要等待屬於你的那一投。當你是一名資本經營著時,你面臨的問題是你的粉絲會一直喊:「混蛋,快投」。(來源於沃倫巴菲特之道)

6、價格就是你支付的,價值就是你獲得的。不管你是在討論襪子還是在討論股票,我喜歡購買降價的優質高級商品。(來源於2008年致股東的一封信)

巴菲特每年寫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的信都備受期待。人們稱讚他的文章敘述令人印象深刻,主旨清晰且語言簡單。

7、決不要指望暢銷。讓買價很有吸引力,這樣就算是銷量一般,結果也會很好。(來源於巴菲特:美國資本家養成手冊)

8、如果你完全瞭解一項業務及這項業務的發展前景,那麼你將幾乎不需要有關安全係數的信息。(來源於「1997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年會」)

因此,這項業務越脆弱,而你仍然想投資,那麼你就需要更多的安全係數。如果你駕駛著一輛重達9800磅重的卡車過一座只能承受1萬磅重量的橋,而這座橋離河面僅6英吋,那麼你可能感覺還好。但是如果橋下是科羅拉多大峽谷,那麼你可能感覺到你需要的安全係數要大些。

伯克希爾哈撒韋年會被普遍認為是「巴菲特伍德斯托克」,已經成為金融界不能錯過的事件之一。去年5月,35000人齊聚奧馬哈參加這場盛會。巴菲特成功巧妙地回答了投資者和記者的問題,還與比爾蓋茨、全國橄欖球聯盟球員親密交談,有時他還玩一兩個遊戲或打乒乓球。

9、我們已經感覺到股票預測者的價值在於使預言家看起來很好。即使現在查理和我仍繼續相信短期市場預期是毒藥,應該被鎖在一個安全的地方,讓其遠離孩子及那些在市場的表現如同孩子的成人。(來源於1992年致股東的一封信)

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終身的商業合作夥伴,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副總裁。他也是奧馬哈人,還是批發商好市多的董事。芒格和巴菲特有不同點:芒格是有名的共和黨人,而巴菲特近幾年在支持民主黨和民主觀點上是出了名的。

10、我們不會因為積極性而得到報酬,只會因為正確。對於我們將等待多久這個問題,我們將無限期地繼續等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