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书《他们比你更焦虑》即将出版 东方愚

http://www.zhanghua.org/?p=4155

这本书的前身是最近两年我在《南方周末》上的财经人物报道。这两年我大约做了40篇人物报道。我从中挑选了20多位,按照德国心理学家弗里兹•李曼(Fritz Riemann)的人格模型,将他们同样分为四类:忧郁、分裂、强迫和歇斯底里。然后分析他们为何会如此。

本书我新写的文字有6万余字,主要是在每一个人物后面,加上了一篇采访前后有趣或雷人的花絮,或者站在现在的时点上进行的重新思考。这种重新思考是 很神奇的。我有时会觉得自己当初是那么幼稚,但是,就像我笔下的人物一样,谁没有个成长过程呢,最重要的是,我会坚持写,坚持思考。

这本书会在12月初出版。由蓝狮子操刀,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一过程颇费周折,原先的书名曾被新闻出版局枪毙过。幸好内容没有做大量删减。

序言:大佬为何焦虑

文/马克

端午小长假,交替着看两样东西,世界杯足球赛和《他们比你更焦虑》书稿,虽然后者的一些篇目曾在《南方周末》财富版出版前的大样上看过,但经张华 (东方愚)回炉再造,尤其是加上了交代采访经过的心得和感想之后,重读时便有了慢镜头——多角度回放进球的感觉。中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制度变迁 和经济崛起,财经记者的本分,就是从不同侧面,原汁原味地记录这其中的经典画面。这本书中的20余幅人物素描,连缀起来,正是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历程中的一 幅经典画卷。

经历了30余年改革开放,中国已从世界上最大的商业沙漠,突变成世界第二大商业森林、全世界商人趋之若骛的淘金宝地。而中国本土的民营企业家,亦从边缘走到舞台中心,无论个人财富,还是社会影响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商业环境始终保持着独特性。首先是政商关系。在西方,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清楚,“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商人与政府打交道, 规则与内容基本上是简单透明的。在中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模糊,政府往往同时扮演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角色,并且掌握无比丰富的商业资源,对商人而言,这是巨 大的馅饼,也是巨大的陷阱。

其次是守法与犯规的关系。这里的法与规是泛指,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各级红头文件。谁都知道,中国改革是在邓小平的“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 就是好猫)和“灯论”(绿灯快步走、黄灯跑步走、红灯绕道走)指导下启动的。在一个变化剧烈的转轨国家经商,循规蹈矩意味着死路一条。但是,犯什么规、什 么时候犯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回望三十年,因犯规而功成名就的人,数量也许只是因犯规而锒铛入狱甚至丢掉性命的人的一个零头。

第三是财富与社会的关系。对一个没有宗教的民族,财富也许是最现实的信仰,因此,公众崇拜财富。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富不仁”的说法渊远流 长,并在当代被一个又一个落马首富所印证,而落马首富多大程度上是自身作孽,多大程度上是制度牺牲品,公众又没有耐心辨识。于是,夹在强势政府与感性舆论 中间的中国企业家,处境颇为微妙。

第四是产权关系。经过三十年改革,国有资本仍然主导中国经济,这几年还有国进民退的趋势,这就注定了产权这个困扰过楮时健、潘宁和倪润峰的问题,还 将继续困扰下一代国企经理人。当然,受产权问题困扰的不仅是国企经理人,民营企业,尤其是早年由多人共同创业的民营企业,产权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决定着 企业进一步成长的前景。

张华在本书中写到的20余个财经人物,焦虑者大都与处理上述四个关系有关。一句话,在中国营商,只掌握西式商业技能或只懂得中式处事之道都远远不够,只有那些将西方技能与本土智慧融会贯通的企业家,才有基业长青的可能性。

张华是一个自律到苛刻的人,他在后记中称“我从来没有对自己的任何一篇人物报道满意过。受到较大好评的几篇,我始终认为完全是自己幸运,采访到了核 心的人物,讲出了核心的过程,而我又恰好做出了核心的判断。”这话绝不是矫情,他跟我说看迈克尔•杰克逊的纪录片《This is it》时曾热泪盈眶,我有些不解,问哪个场面让他这样,他说,是迈克尔反复校正一个前奏音符那个场面,他为迈克尔的精益求精而感动。

其实,对一名记者而言,采到核心人物、讲出核心过程、做出核心判断,有这“三核”,工作就堪称完美了。

共事一年半,张华“雷”住我不止一次,我还记得2009年7月他写的一篇业务讨论文章,其中讲到“无论采访还是写作,内心格局要大,始终把自己作为 商业世界中的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同时对笔下的财经人物应有敬畏心,这样做不一定是为了采访和写作本身,更是为了我们对商业世界的真实感知和思考。”

一个27岁的年轻人,能有如此认知,不禁令人感慨。

德隆前高管王世渝希望媒体和企业“既不相互冲突,也不相互勾结,也不老死不相往来。企业应善待媒体,尊重媒体。同样,媒体也应该善待企业。这样的企业才会健康,这样的媒体才会赢得更多读者。”对此,我深以为然。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渴、虚心若愚),这是史蒂夫•乔布斯2005年大病初愈后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演讲的名言,也许正是这种心态,他才能把苹果公司重新带上巅峰。

就用这句话,与张华,与诸位读者共勉吧。

 

 

马克

2010年6月16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11

新书《他们比你更焦虑》后记:写作的幸福与酸楚 东方愚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92924862.html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最初萌生出版《他们比你更焦虑:中国富豪们的隐秘忧伤》一书的想法是2009年10月底,我到台北出差。一天晚上突然问自己:你一直以来所坚持做财经人物报道,横向来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为什么选择的是这些人而不是其他。

简单而言,这里面有热点人物的原因,有《南方周末》风格的原因,但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我关注的这些民营富豪,大都有着共同的特征,那便是焦虑(Anguish)二字——无论这种焦虑是生性使然,还是遭遇不幸,抑或乐极生悲。

虽然本书近半文章的前身是我在《南方周末》的财经人物报道,但这并非一本单薄的作品集。我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按照“焦虑”的主题筛选出来20多个人 物和群像后,将他们分成为4个类型(忧郁、分裂、强迫和歇斯底里),每个类型前面以一个小故事开头,引申、延展及当章的主题。而在每篇文章之后,我附上了 一篇千字左右的“马后炮”,里面多是采访前后的花絮,或与当事人共吃的一顿酒,或其豪华别墅一隅,或是他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报道后的激烈反应。这些细节是 凸现一个人性格的重要素材,我逐一写来,并有意无意向读者再“爆点新料”,以使本书更厚实也更有趣。

《南方周末》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之一,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最重要一点是精益求精。从2008年5月至今的两年间,我在《南方周末》写了几十位财经人物,收获甚大。当然呈现在纸上的文字只是一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启发和思考最重要。

这种认真和坚持不是没有负作用,那便是有时给自己的压力太大,反而使思维和表达打了折扣。我想这可能和我自己的经历有关。

一般而言,先做记者,再做编辑,然后至专栏作者,是一个媒体人比较正常的演进路线。但对我来说,这一路线正好是反过来的。我大学和研究生时所学专业 都是财经,研二时有天写了一篇经济评论,向当时刚创刊、号称要“做中国第一新闻周报”的《新周报》投稿,没想到被用作了社论。这无异是莫大的鼓舞。我也一 发不可收拾,向更多的媒体投稿撰写经济评论,曾有一段时间每月稿费过万,我被同学们取绰号为“学生首富”;不过激情过后,我仅选择《上海证券报》等两三家 媒体固定写专栏,因为我知道自己会从事媒体这一行当的工作,质比量重要,羽毛比收入重要。

毕业后我在《南方日报》做了两年的财经编辑,同时继续做着专栏作者。因为是一家之言,如果逻辑得体,文字又干净,文章整体还是有质感的,最关键的是 下笔也是轻快的。我收获最大的便是在《上海证券报》上的“商业PK堂”专栏,记得《风光尤努斯,寂寞李允成》一文发表后,金融学界的不少朋友与我取得联 系,社科院世经所的何帆博士一度以为我是一位“小老头”;而《徐文荣和吴英:同乡不同命的财富寓言》使得横店集团邀请我到横店一叙,我起初以为是鸿门宴; 最有趣的是《悠哉贝克尔,痛乎吴敬琏》一文,吴敬琏老先生在飞机上看到后,向人打听到我的手机号,有天晚上我正在上班,电话那头传来听起来并不算老道的问 好声,随即称“我是吴敬琏”,我一时摸不着头脑,以为是有朋友涮我,差点回一句“我是厉以宁”……

絮叨这些并不是为了显摆,而是对逝去的那段轻快写作时光的怀念。那个时候,我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思考和写作者。每天都在读书,看一些资料和报告,灵感 来得很多很快,而我几乎悉数做了记录,并写下心得,有的成了日记,有的则发表出去。离开《南方日报》前后,我和胡润合作著写《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 年》一书,延续了写专栏的那种风格,下笔同样轻快、流畅,有时会天马行空,但整体不失严谨。

一切的改变从进入《南方周末》开始。之所以加盟《南方周末》,是有一天怀疑自己是在“闭门造车”——判断力和价值观固然重要,但你毕竟没到过现场,没与自己笔下的企业或人物接触过,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遗憾。

进入《南方周末》后,我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完全改变,以前那种规律的写作被打断,要不断出差,不断采访,不断探究事实的真相和背后的故事。专栏也几乎 要停下来了。我不是一个木讷之人,所以浸淫其中,积极出动,每次都是收获颇丰,不亦乐乎。但一个问题随之出现了:财经事件大都是没有现场的,面对你眼前的 人物和事件,你每向前一步,隐约觉得真相反而退后了两步,旧的疑团解开,新的疑团就出现了。这种探索过程对记者个人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但问题是,采访和调 查完毕后,打开电脑,开始写作,却不知从何写起、如何表达,甚至提纲也列好了,逻辑也梳理清楚了,却还是在电脑前面一坐就是一宿。

整理本书的初稿时,我仿佛又看到一个又一个通宵达旦的星期二(《南方周末》最晚交稿时间是星期三早上),自己的困顿和落寞。当然,我极少放编辑的鸽 子,而文章质量还比较稳定且不乏所谓的佳作,但是我从来没有对自己的任何一篇人物报道满意过。受到较大好评的几篇,我始终认为是自己完全是幸运,采访到了 核心的人物,说出了核心的过程,而我又恰好做出了核心的判断。

这种对自己的近乎苛求和对写作那种莫名的敬畏有时会被人视为一种造作,我也会嘲笑自己有些神经质。但是我还是很难释然。有人问我是不是《南方周末》 这一平台的无形压力,我说不是。因为我始终认为我首先是在为自己而写作,只是最后把产品“卖”给了报纸而已,所以要爱惜自己的文字。

当然也有时候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比较糟糕,你去采访,发现所有的门都向你关上了。有时候,你知道里面有官商勾结,但苦于找不到证据;也有时候,你 只想了解当事人的商业模式,而他恰对媒体心存戒备。这些情况都令人沮丧。不过尽管有时报道做不出来,但我仍会写不少心得在日记里。我喜欢写作并非因为我是 记者。我喜欢杜拉斯的一句话“写作就是触知”,更欢斯蒂芬·金在其《论写作》一书结尾处的一句话:“有些时候,写作对我来说好比是一种信念坚持的行动,是 面对绝望的挑衅和反抗。”

有些跑题了,回到本书上来。现在呈现出来的每一篇东西我都花了很大的心血。但在读者看来,未必全是上乘的。庆幸我是一名记者,以后可以继续通过《南方周末》与读者交流,以改进和勉励自己。

再一次感谢《南方周末》给我的这一平台。感谢我曾经的同事、前《南方周末》经济新闻中心总监马克(现任《财经》副主编),正是当初与他一家快餐店相 谈甚欢,使得我有机会加盟《南方周末》。也感谢我的两位编辑吴传震和顾策,他们是我在《南方周末》原始报道的第一读者和指正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断给予我帮 助和支持。同时感谢我的部门同事肖华等人,一个不断碰撞和互相学习的团队对一位记者和写作者来说尤其重要。

感谢胡润。正是2008年和他合作出版的《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一书,进一步催发出我对财经人物报道和写作的激情和兴趣,也使得我在《南方周末》的产品一脉相承。

感谢《上海证券报》《周末画报》《商界评论》等提供给我一亩三分的专栏,使得我敦促自己不断积极思考和写作。感谢这三家媒体的专栏编辑沈飞昊、朱曦、胡浩等老师和朋友。

感谢赵代波、周为筠、唐松风、陆新之、张红霞、洁尘、朱芳文、张桓、李浔阳、程涛、叶檀、廉洁等在写作路上给过我帮助和启发的朋友。一路蹒跚走来,有众多良师益友的指点,我的步子正变得轻快。

更要感谢我的出版人吴晓波和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的编辑王留全。是他们当初对我的厚爱,使我的文字能够以图书的形式出版。王留全是我处女作《胡润百富 榜:中国富豪这十年》的编辑,也是本书的编辑。他的严谨和务实令我钦佩。我做了记者后浮躁了不少,他就像一个如影随形的好友,鞭策我踏实一些,并畅快表达 自己的观点,写出更好的文字。

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太太湘湘。每一次出差采访,都是她为我打点好行囊;每一次深夜写作,她总忘不了沏上一杯茶放在我书桌旁;有几次因为太投入、我晚上说梦话都是笔下的财经人物,而她被惊醒后从未曾打断我的美梦。她的理解和体贴,鞭策和鼓励是我写作路上最大的财富与慰藉。

                                                                       张华(东方愚)

                                                                2010年5月9日于广州家中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6

認識誰,比你是誰更重要!

2013-06-03  TCW
 
 

 

你玩臉書或微博嗎?你手機裡有Line、WhatsApp等軟體嗎?你清單上有多少位好友、聯絡人?你會去按讚、留言,或分享資訊嗎?如果上述問句,你的回答多數是「No」,那麼,你的人脈存摺,累積速度將非常的慢!

沒有富爸爸?沒關係善用第五張人脈門票「網路社群」

過去,人們建立人脈網絡,多依循血緣、學校、婚姻、職位這「四張門票」。但現在,出現「第五張門票」-網路社群。

它不像前四張門票具有濃烈的封閉性、階級性、地域性、世代性;它透明、開放、快速、直接;它是新的人脈金礦,其開採、維護方式,也與前四張門票迥然不同。 多開放?多直接?你想找世界上任一角落的人,只要他是網路社群一員,透過三個人,就能找到他!

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在一九六七年提出「六度分隔理論」,認為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一張蜘蛛網上的一個節點,每個節點都和其他節點連在一起,構成人脈大網,節點之間相隔不會超過六個;亦即只要透過六人,就可以連結到全世界任何一人。

臉書(Facebook)問世後,「六度分隔」縮減為「四度」,更有許多科技網站與電信業者指出,其實只要三個人,你就能與全世界連接。

六度分隔理論維持了四十年的「有效期限」,但壓縮到三度,只花了不到七年。

「你所擁有的人脈,遠比你能想像的還要廣!」擁有兩億用戶的社群網站LinkedIn共同創辦人霍夫曼(Reid Hoffman)說,六度分隔理論在學術上是正確的,「但隨著社群網站的快速發展,要在專業上找到貴人相助,只要三度就夠。」

霍夫曼在其暢銷書《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中指出,如果你有四十個朋友,假設每個朋友都有三十五個其他朋友,他們又各自有四十五個不重複的朋友,三者相乘,你透過介紹就可以認識六萬三千人。

以此推論,如果你在LinkedIn或臉書等其他社群網站上擁有一百七十個好友,透過三度人脈圈的串聯,你可以接觸到的人超過兩百萬!

人生沒靠山?不要緊強連結out,貴人可能是遙遠陌生人

這當中有許多是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可能你們在現實生活上根本不曾碰過面,連點頭之交都不是,只是透過這「第五張門票」搭上線,《80/20法則》作者柯克(Richard Koch)稱之為「弱連結」,我們稱它為「輕人脈」。

柯克指出,親朋好友屬於傳統的「強連結」,在社交場合只交換過一次名片的點頭之交,以及素昧平生的虛擬好友屬於「弱連結」。

過去,我們總認為「強連結」越厚,越有機會成功。但現在,當你的臉書好友,比你的兄弟姊妹還關注你、了解你,人脈學出現了新的趨勢:「弱連結」in,「強連結」out!

不要小看「輕人脈」,關鍵時刻,泛泛之交也能成為貴人。

二○一○年,易凱資本執行長王冉在紐約出差時遇到棘手的狀況:他的護照遺失,無法返回中國,需要北京公安局核對其身分,把傳真發回紐約領事館才能補辦證件。不巧,那天是週末,三天後才能進行作業。

心急如焚的他,在微博上發出求救訊息,許多「好友」開始幫他轉發。五分鐘內,這個訊息出現在創新工場執行長李開復一個朋友的頁面上。

李開復只跟王冉碰過一次面,雙方當時並無交集,但恰巧李開復認識紐約領事館的人,另一位同事又與北京出入境管理局熟識。兩人開始聯繫,十分鐘後,他們就幫這位遠在地球另外一端的「點頭之交」辦妥了所有的手續。

類似故事每天都在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幫助來自你根本不認識的人。愛爾蘭一位軟體創業家漢尼根(Frank Hannigan),透過LinkedIn上的七百位好友來宣傳他的新創事業,八天內就籌募了超過二十萬美元的資金。其中三○%正是從未見過「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以往,你要認識朋友的朋友,得先請朋友介紹,然後約吃飯、送禮、陪打小白球;現在,你只要善用以下三把鑰匙,就能像打開漫畫哆啦A夢的「任意門」般,展開無遠弗屆的人脈網。

第一把鑰匙-手指演說發文正面、有想法,就容易被轉貼

今年二月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教授麥可渥特(John McWhorter)在TED演講中,首次提出「手指演說」(finger speech)的概念。他認為,人們透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在社群網站上所撰寫的短文,是「用手指發表演說」。

「發短文已經是一種結合語言與聲調的行動演說,……不需要像真人一樣出現在你面前比手畫腳,幾個簡單字母就可以傳達喜怒哀樂,」麥克渥特說。

你在臉書、微博、推特上的每一則貼文,都可以視為「手指演說」,它比那張紙做的名片,更能立體的介紹你。它反映出你的想法、觀點,透露出你的情緒、喜怒。網路上的「聽眾」都能透過它了解你,從而決定跟你發展什麼樣的關係。

「我們該謹慎的思考我們的所做所為,而不是將它當作兒戲,以為沒有人會在意我們深夜兩點時的貼文。」哈佛商學院教授恩利奎斯(Juan Enriquez)提醒。他認為,每一篇手指演說就像一道「數位刺青」,形塑出你的樣貌。

李開復認為:「要認識一個人,不需要跟他見很多次面,只要觀察三天他在微博上發送的內容,大概就可掌握到九○%。」

李開復也是一個成功的手指演說家,他的微博粉絲人數逾四千萬人,是台灣總人口的一‧七倍,因而被《時代》(Time)雜誌選為二○一三年百大影響力人物。他在微博談論的話題無所不包,不僅將實體世界的影響力延伸到網路上,更讓他結識許多本來不可能認識的人,例如歌手林志炫、名主持人陳文茜。

手指演說並非只營造一對多的人氣,也能搭建出雙向互動的人脈。「現在我現實生活中有三分之二的朋友是從虛擬世界來的,」李開復說。

而今年二十五歲的謝昕璇原只是平凡上班族,今年四月,當她決定應徵由澳洲旅遊局所舉辦的「全世界最棒工作」後,每天在臉書上分享自己的照片與心情。

她透過手指演說,塑造了陽光、活潑的正面形象,傳遞對動物、旅遊、環保的理念,短短一個月就激發十二萬粉絲認同,更有人熱心幫她轉貼、串聯。不僅讓她與超馬選手林義傑、美女主持人Janet搭上線,更在三十三萬名參賽者中,衝進全球前三名。

如何成為優秀的手指演說家?「真誠、正面是關鍵,」在臉書上擁有六十二萬粉絲、《海賊王驚點語錄》粉絲團版主楊立澔說:「只有正面的訊息,才會不斷被轉貼滾動。」

IBM軟體事業處副總經理林世偉認為,很多人把社群網站當成宣洩管道,不知不覺傳遞出負面能量,「這樣的人很難有朋友,」但也不是要過度修飾文句,刻意假裝,「因為別人一定看得出來。」建議把黑暗想法放在心裡消化掉,把真誠與陽光面攤開給大家。

第二把鑰匙-旋轉名片盒加好友留意動態,善用留言勝按讚

你總會在一些社交場合,跟別人換名片,然後你會怎麼做?把名片隨手亂放?塞進布滿灰塵的名片盒裡?那可是白白浪費建立人脈的大好機會。

現在,你只要在對方同意下,用手指輕輕一按臉書上的「加為好友」,或把手機搖一搖找到彼此的Line帳號,就能輕鬆的建立起聯絡清單,將一張張薄紙片活化,轉化出意想不到的新資源。

痞客邦共同創辦人兼技術長朱皇韋,是個害羞、木訥又不擅長社交的宅男。當年他與曾皇霖一起創業,最大的痛苦就是出席社交場合。不善開啟話題的他,常在飯局或派對中呆坐一方,不知所措。

後來他學會用名片去找尋點頭之交的臉書帳號,例如共同開過會的、談過合作的,「我會先follow(追隨)他,觀察一段時間,確定我們的tone調適不適合後,然後再試探性的加他,」受訪時依然帶著三分靦腆的朱皇韋說。

如果對方也回加他好友,他就會定期注意對方動態,找共通的話題留言、按讚,保持聯繫,下次再見面時,就可以用對方最新的臉書動態開啟話題。

他還用不同的社交工具當成分類名片盒,管理不同的人脈圈。比方說,臉書因為可以遠距離觀察,拿來加點頭之交。Line需要直接對話,加入親朋好友居多。而Google+聚集了一群宅男工程師,當成拓展技術人脈的平台,最妙的是,「即使這個人只是在討論程式碼怎麼寫,也可以從中看出這個人的個性。」

善用「留言」,也能讓人脈滾出乘數效果。「臉書不是只加了好友,一天到晚去按讚就好,要針對貼文做出適當的留言,才能維繫感情,同時拓展人脈,」IBM台灣史上最年輕的副總經理林世偉說。

根據臉書的官方統計,一般使用者花在留言與按讚的比率大約是五比九十五;但林世偉的留言與按讚比率,是七十比三十。因為當你在朋友版上留言,朋友的朋友就會看到,可能產生共鳴,進而互動、認識,人脈圈就又再往外跨了一層。

他甚至靠這個方法挖角人才。「因為是朋友的朋友,很容易了解對方的能力,風險比一○四人力銀行還要低!」林世偉說。

第三把鑰匙-雲端俱樂部用人脈換人脈,創造被利用的價值

只要你有任何一種社交工具的帳號,多少會使用前兩把鑰匙。但真正的人脈高手,還會把自己變成「熱門樞紐︳,就像十八世紀的法國沙龍主持人般,在網路上開啟各式各樣的俱樂部,在雲端上創造更大的人脈圈。

聯想電腦台灣區前總經理、共贏科技創辦人歐明哲提到,當年他還在惠普(HP)當業務時,在一場兩岸台商冠蓋雲集的研討會上,他像花蝴蝶般滿場握手、換名片,滿心以為大豐收,卻被當時的副總裁潑了一盆冷水:「拿掉了惠普的logo,人家還會理你嗎?」

離開聯想、自行創業,他感觸更深:「以前名片遞出去,不用多說,人家就知道你是誰,現在跟對方解釋半天,人家一轉眼可能就忘了。」

他歸納,人脈就是要有「三互」:「互動、互助、互惠」。「不要平常都沒有往來,需要時才call電話,這樣雙方都尷尬。」

因此,他在臉書上成立各類社團,品酒社、鐵人社,把各領域好友用興趣揪在一起,平時大家在網路上互動、交換心得,三不五時舉辦實體活動。而朋友再揪朋友,俱樂部越做越大。

同時也是政大AMBA校友會會長的他,還在臉書上設立了家族,把前後十屆的學長姊、學弟妹都串聯起來,並設立上海、蘇州、荷蘭、北京加拿大分部。若有人要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出差,只要在臉書家族上說一聲,立刻會有人熱心提供接送與住宿等服務。一個在澳洲墨爾本擁有十三棟房子的校友,甚至還免費提供給校友住宿。

為了讓雲端俱樂部發揮更大的效果,他甚至把服務範圍擴大到校友之外。有次一位在荷蘭校友的同事要來台灣出差,他二話不說就花時間、花錢,幫對方安排好所有的事務。

「你展現出大氣,不去計較這種小事,人家一定也會想辦法找機會回報,人脈不就是這樣滾出來的嗎?」歐明哲笑著說,「所謂人脈,不是說你認識誰誰誰或認識多少人,而是你有沒有信用,有需要的時候別人願不願意幫你?」

因為善用雲端俱樂部的威力,用人脈交換人脈,讓他在創業第一年就順利拉到華碩、京都念慈庵兩大重量級客戶,不到兩年就開始獲利。

一百多年前,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學徒出身,靠經營人脈富可敵國,他的「花花轎兒人抬人」、「 以錢賺錢,不如以人賺錢」、「商道即人道」等心法,至今仍在華人世界影響深遠。

不只在東方,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曾對一萬多個案例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智慧、專業技術和經驗只占成功因素的一五%,其餘的八五%決定於人際關係,亦即,認識誰,比你是誰更重要。

在人的社會,人脈永遠是競爭利器。沒有富爸爸、富媽媽,沒有名校光環,沒有漂亮頭銜撐腰,沒關係,活用上述三把鑰匙,你也能做到「花花轎兒人抬人」,成為人脈贏家!

【延伸閱讀】《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創新工場執行長 李開復黃金時段發言,1天15則,半小時輪播,粉絲數全球最多

網路創業3年營收衝千萬活力藥師網負責人 高啟峰砸錢投資網路工具,一對一諮詢經營線上藥局

拿下憤怒鳥亞洲行銷代理酷多創意總經理 林昌翰用LinkedIn結交外國企業人資,精準找到各公司行銷窗口

2年攬千名網友投保,晉升MDRT公勝保險經紀人 謝文超當日內回E-mail,用Line即時回答問題

網路號召創辦MBA論壇輝瑞大藥廠行銷副總經理 林尚威運用8種數位工具,把網路人脈拉回實體世界經營

IBM台灣區史上最年輕副總 IBM軟體事業處副總經理 林世偉把臉書當人力銀行用,留言最好比按讚多,比率70:30

出書獲知名作家背書小學老師 蕭裕奇經營網路讀書會,勤於書寫,每3天新增部落格文章

創業第1年拉到華碩大客戶聯想台灣區前總經理 歐明哲開設雲端俱樂部,串起上千個不同圈子的人脈

靠臉書談成生意、商場人脈9成來自網路業務幫負責人、立方資訊總經理 曹順安每天至少花1小時經營微博,鋪好進入大陸市場人脈

會員數380萬的台灣社群網龍頭創辦人痞客邦技術長 朱皇韋Line聯繫熟人,臉書經營點頭之交,G+經營技客Gee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41

在台灣存人民幣 白忙一場?五招停看聽 嘉義人就是比你多賺一倍

2014-07-14  TWM
 
 

 

廢棄木材廠逆轉變陸客最愛的檜木博物館,還搭上了人民幣商機,嘉義人有一套與台灣一般人不同的人民幣理財觀,硬是能比台灣大媽多賺一倍。

撰文‧呂國禎

走進嘉義市友愛路,一輛輛遊覽車開進了希諾奇台灣檜木博物館,這是陸客來嘉義市必遊的景點之一,也是接觸人民幣的最前線,這裡藏著﹁一樣定存人民幣,硬是比台灣大媽多賺一倍﹂的嘉義獨門人民幣理財法。

她是希諾奇台灣檜木博物館總經理吳婷貴,出身嘉義市的木材家族,從小就是看著檜木、木材工廠長大。在金融海嘯景氣最低迷之際,吳婷貴逆向思考,與希諾奇股東一起將友愛路的廢棄木材廠變成檜木博物館,原本只想做台灣本土的國民旅遊,卻碰上了陸客開放必遊阿里山的商機,搖身一變成為嘉義市的陸客新景點。

逆向思考

將廢棄木工廠變身說檜木故事的博物館嘉義市西區培元裡里長蔡坤龍說,友愛路和嘉義市噴水池、文化路夜市比,並非是嘉義市最主要的陸客景點,但每天下午之後,就可以看到希諾奇台灣檜木博物館停滿遊覽車,晚上還能看到散客上門,希諾奇變成嘉義市陸客觀光的一個傳奇。

吳婷貴不僅會做陸客的生意,還懂得人民幣理財方法,她堅持不在台灣做人民幣定存,「那會白忙一場!」她還懂得在中國一人開四個人民幣銀行戶頭,省下中國銀行高額的人民幣往來手續費,一來一往可以多賺一%。

不僅會投資,還要懂得怎麼省。來看看嘉義人獨特的人民幣理財法,先談怎麼賺人民幣。吳婷貴接觸陸客與人民幣商機已經六年了,二○○七年,吳婷貴與股東決定投資希諾奇台灣檜木博物館,曾一度引起笑話,當時經濟正在走下坡,「投資上億元蓋博物館,台灣觀光客才多少,蓋這麼大的博物館,給誰看啊?」但吳婷貴看著嘉義曾經是台灣木材集散地,以前,從嘉義北門車站到友愛路一帶,都是木材加工廠,但隨著台灣停止伐木,這些木材工廠一間間地沒了。難道就沒有別的出路嗎?於是,她把原本廢棄的木材工廠,變身為說嘉義伐木、檜木故事與文化的博物館。

但是,剛開張就碰上了全球金融海嘯,景氣急凍,希諾奇的生意更差,每天早上開門,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幾個客人上門,但吳婷貴決定撐下去,因為她想讓木材產業有不同的商業模式。終於等到了○八年七月,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嘉義市更因為阿里山翻身了。

別人坐等木材業沒落,一間間關門了,吳婷貴的檜木博物館變成了獨門生意。現在每天早上八、九點之後,或是下午四點之後,陸客準備離開嘉義市,或是剛進嘉義市準備過夜,希諾奇成為陸客必經之地。還因為希諾奇是收門票的博物館,提供的是台灣特有的檜木文化歷史介紹,並非是特產品購物站,因此陸客組團旅行社將它列為觀光行程,每天經常有三十到五十團陸客上門。

吳婷貴做生意有不同的逆向思考,對於人民幣,她的理財方法也不同。由於有些陸客參觀之後,往往會要求希諾奇在淘寶與天貓等電子商城開店,以方便他們在網路上下單,這也讓希諾奇的生意,從嘉義市延伸到了中國。

收人民幣,甚至投資中國,變成無法避免的事情,而且往往是一組檜木桌椅售價動輒新台幣三、五百萬元,甚至新台幣千萬元的也有,換算成為人民幣是上百萬元,怎麼管理與理財非常重要,聰明的嘉義人是連一%手續費也錙銖必較。

手法一:開大不開小

一來一往 省去交易手續費吳婷貴建議,要到中國開人民幣戶頭,就要開中國四大銀行的戶頭,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以及中國農業銀行。她說,這有兩個用途,其一,大銀行的存款比較有保障,其二,中國客人持有這四大銀行的戶頭最多。根據她做陸客生意的經驗,幾乎所有的陸客都會有這四大銀行的帳戶。

開四大銀行戶頭有什麼好處?原來,中國的版圖大,光是同一家銀行轉帳,跨了一個省、一個大城市都要收手續費,如果跨了不同省分不同的銀行,手續費更高。

可別小看轉帳手續費,直接向客人收現金的轉帳費用,最高有按交易金額收○.五%到一%。別對一%的交易手續費無感,吳婷貴說,有時候在台灣存人民幣實際利息才一%出頭,一次轉帳就把一整年的利息給賠掉了。

開四大銀行戶頭的好處是,若客人使用的是工商銀行,她就提供工商銀行帳戶,如果是中國建設銀行也是同行對接,一來一往省去了交易手續費,客人滿意或當自己需要轉帳的時候,也賺到了手續費。

手法二:投短不投長

定存三個月與一年 利息差別不大不論是人民幣的定存或是理財,投資期間愈短愈好,報酬率與匯率風險可以得到平衡,因此吳婷貴的定存設定三個月,利息達到二.八%以上,是台灣的銀行同期人民幣定存的一倍。

為什麼要這樣?仔細看中國各銀行的定存期與利率,定存三個月與投資一年的利息,差別並不大,要真正拉開利息距離是定存三到五年以上,但吳婷貴不建議這樣做。一則是時間太長,資金無法靈活運用,其二是時間拉長到五年,人民幣升貶的風險非常高,到時候恐怕是賺了利息卻賠了匯差。

所以嘉義人看重的是怎麼賺最快,讓資產報酬率提高,同時還要避掉風險,投資最靈活。

手法三:風險要配置

理財商品眾多 要看清楚是否保本第三個方法是「高中低風險要清楚配置」,一樣是銀行的人民幣理財,中國的理財商品很多、利率變化非常大,愈高的風險愈大,這點中國與台灣不同,還有琳瑯滿目的理財與信託商品,又有分保本與不保本。吳婷貴在中國開戶則是採取高中低風險配置,高風險的不投資,優先考慮保本又報酬率比定存好的理財商品,例如短天期保本理財商品,投資一個月就有四%到五%的報酬率︵見主文投資商品表︶,這類理財商品很多,但她建議必須要看清楚有沒有保本,同時不追風險高的產品。

手法四:用多少才存多少

考量未來會用到多少人民幣其實,兩岸之間人民幣換匯的手續費非常高,買進與賣出之間,可能就吃掉了部分的定存利息。因此,投資人民幣第一個考量的是未來自己能不能用到人民幣,能用到多少人民幣才存多少。盲目投入人民幣投資,自己又用不到,吳婷貴說:「這樣其實是讓銀行賺走了手續費。」因此她的作法是,收到人民幣之後不換回新台幣,留在中國作為投資與營運使用,也可用在淘寶購物上,儘可能做到用多少才存多少,這就難怪嘉義人變成了最會花人民幣的台灣人。交大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說,不管是台灣或是到中國投資人民幣都是高費用、高風險,想真正賺到錢很難,但吳婷貴的方法,的確能降低人民幣理財的高費用,同時避開高風險。

手法五:不盲目投資

投資不跟大媽走 注意過熱訊號第五個方法是,不要跟著中國大媽與台灣大媽走,當中國大媽投資黃金、台灣大媽都在瘋人民幣定存,吳婷貴認為這就是過熱的訊號,一窩蜂往往代表可能是泡沫前最後一根稻草,風險可能要來了。

同時,她又仔細分析在台灣存人民幣定存的利息,「扣掉向銀行買進賣出的換匯成本,在台灣存人民幣其實才一%到二%的利息,再扣掉每年物價上漲的比率,就是白忙一場,未來還可能要面對人民幣貶值的風險。」所以她不在台灣定存人民幣。

匯豐銀行台灣區總裁李鐘培則表示,人民幣短期會波動,但是在國際化的趨勢下,長期仍然看升。一位資深銀行顧問認為,由於兩地利差大,人民幣定存三或五年期,利息約五%左右,台灣的退休族為了有穩定的利息進帳,或可考慮長天期投資,個人可以因應不同需求,選擇最佳投資方式。

所以,別看到台灣各大銀行門口都掛著人民幣優惠定存的紅布條,就一頭栽進開戶存人民幣,可參考嘉義人獨特投資方法,別盲目追流行,要考慮自己的需求與資金配置,同時注意人民幣投資的手續成本與風險。

吳婷貴

現職:希諾奇台灣檜木博物館總經理學歷:政大企管系EMBA

實作驗證

中國開戶3必知

1.用最低的成本到中國去開戶交通費用 (不含過夜費用) :估新台幣8000元 (小三通套票6700元,立榮航空最新報價)1 台胞證加簽,最低300元2 當地交通費用:最少250元當地計程車費用從機場或港口至銀行來回2.用台胞證,最低人民幣20元就能開戶開戶費用準備100元人民幣1 國有五大銀行:100元U盾(即隨身碟,網路銀行必備,個人資料與認證都在裡面)工本費(人民幣20至40元)+借記卡(銀行卡)開卡工本費用(人民幣5元)+借記卡開卡年費(人民幣10元)2 廈門銀行:開戶免費,U盾人民幣20元3.中國手機門號非辦不可,

網路銀行操作必備

1 要辦台灣可漫遊,人民幣450元(內含押金人民幣300元),主要用途只接簡訊不打電話,特別注意,中國門號是接聽電話也須付費0.96/分鐘。

2 上網操作網路銀行與各項理財,必須用中國門號認證與接收簡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36

美國頁巖油成本比你想象的更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72

iO7tDPJDsgeU

原油利潤正遭遇考驗。隨著油價跌至2010年以來最低水平,石油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遭到了威脅。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本周曾跌破84美元,再次刷新四年新低,WTI原油期貨價格也兩年多來首次跌破80美元。

以加拿大產的油砂為例。據國際能源機構(IEA),隨著美國WTI油價跌破80美元/桶,25%的從這些油砂中提煉的原油不再盈利。

那些把重點放在供應上的、規模較小的石油公司的股價遭到重挫。石油公司債券持有者擔心會遭違約。不過,現在市場最關心的可能仍然是,讓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油氣生產國之一的頁巖油行業是否會在油價大跌中衰敗。

彭博社給出的答案:不然。如圖所示為部分美國最大的頁巖油產區的盈虧平衡點。即使油價跌破80美元/桶,包括Bakken和Eagle Ford這兩大最重要頁巖油產區在內的頁巖油仍然能夠繼續盈利。Eagle Ford地區的部分頁巖油在油價跌至50美元時也能盈利。

iXaVTKmyvJfo

(頁巖油企盈虧平衡油價門檻)

彭博的另一篇報道稱,過去幾年,代表著3萬億美元的基金經理們曾警告過原油資產可能“擱淺”。他們認為,當科技使得能源使用效率提高而導致需求下降時,當政府為防止氣候惡化而對使用石油增稅導致需求下降時,石油項目將不再賺錢。

實際上,並不是這麽一回事。IEA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初以來,石油需求實際上增長了4%。相反,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近期油價的大跌主要來自於新增供應的增加。美國能源情報署(EIA)預計,明年美國原油日產量將達到950萬桶,這是1970年以來最高產量。EIA數據還顯示,截止10月3日的一周中,美國原油庫存攀升502萬桶至3.617億桶; 當周日均產油888萬桶,創1986年以來新高。

此外,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的成員國打起價格戰對油價也有影響。OPEC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的國營石油公司Oil Marketing Co上周日以2009年1月以來最大的折扣力度出售了巴斯拉輕質原油給亞洲的買家。伊朗上上周也表示,為了應對沙特阿拉伯的降價銷售,今年11月將以近6年來最大的折扣力度向亞洲買家出售原油。(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22

【見聞大佬系列】Elon Musk要比你想象的牛得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99

QQ圖片20141107140625

1971年,Elon Musk出生於南非Pretoria。

1983年,年僅12歲的Musk成功的以500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他編寫的一部電子遊戲代碼。遊戲的背景是浩瀚的宇宙。

1992年,Musk就讀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商科和物理。隨後,Musk來到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但是,在僅僅入學兩天後,Musk就退學了。

1999年,Musk將其第一間公司ZIP2出售給了康柏電腦公司(Compaq),售價3.41億美元外加期權。

同年,Musk創立了X.COM,而X.COM最終發展為了今天的PayPal。Musk當時將X.COM出售給EBAY的價格為15億美元。

Musk和妻子有一對雙胞胎和一個三胞胎。

})H2L[WRB8]VDNBV7K`VC$T

2002年,Musk創立了SpaceX。SpaceX的目標是建造一艘用於商業太空旅行的航天飛機。

當鋼鐵俠重回銀幕時,Tony Stark以Musk為原型。Musk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鋼鐵俠”。

2003年,特斯拉成立。Musk為特斯拉的聯合創始人。金融危機時,Musk幾乎失去特斯拉和SpaceX。

Musk的野心包括在火星建立殖民地。他還計劃創造超回路列車(Hyperloop Train)。這種列車將能讓你在30分鐘內從舊金山抵達洛杉磯。(舊金山與洛杉磯之間距離640公里,搭乘飛機將需要約一個小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67

低油價對市場的影響:比你想象中更深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74

如果把全球金融市場比作一條大船,石油就是使其穩定的錨,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放棄減產則把這只錨收了上來。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油價下跌已不僅僅是中東傳統產油國和北美新興頁巖油廠商之間的權力遊戲,低油價對市場的影響比人們想象的更加深遠。

石油主要通過與美元的密切關聯來影響資本市場。當油價上漲時,美元對其他貨幣通常會貶值。這一相關又導致了其與新興市場國家股市的第二重相關,即美元走弱時,新興市場股市通常出現牛市(正如2008年金融危機前那樣),反之亦然。

上一次油價下跌(且跌至比現在低得多的水平)、美元走強是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當時美股牛市完全陷入泡沫,而新興市場國家遭遇了一連串危機,強勢美元使其更難償還以美元計的債務。

據全球指數提供商MSCI,自1994年12月墨西哥經濟衰退引燃發展中國家危機的導火索,至2001年危機終止於阿根廷,美元在貿易加權基礎上升值35%,發達國家股市也跑贏了新興市場逾200%。

那麽,當前的低油價又會帶來哪些後果呢?

對美國而言,廉價石油會提振經濟,刺激消費,同時,強勢美元本身就是一種緊縮政策,美聯儲另外采取措施的必要性降低。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提及,美股已經六周連漲。英國《金融時報》認為,若歐佩克拒不出手阻止油價下行,美股當前繁榮進一步轉成泡沫的風險將上升。

對於幾乎所有石油資源均依賴進口的日本而言,油價下跌對於消費者和企業而言都是好消息。不過對於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來說,提振通脹的難度進一步加強,他可能不得不選擇進一步擴大寬松。

新興市場國家由於建立起了外匯儲備,且大多允許其貨幣上浮,目前對貨幣危機的應對能力有所增強。而所有依靠石油出口獲利的國家都是輸家。尤其是面臨制裁和油價下跌雙重打擊的俄羅斯,盧布/美元自2008年高點以來已經貶值53%,俄羅斯財長此前表示,由於油價暴跌了30%,俄羅斯每年損失在900億-1000億美元。

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全面危機不太可能重演,但在油價持續下行將導致新興市場受損、美股催生泡沫的高風險下,市場應引以為鑒。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55

“瑞郎風暴”比你想的更嚴重 “無異於一場核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92

ae34d11d-44cf-4578-9636-2ba881e35e41

瑞信、盛寶銀行和蘭冠資本(BlueCrest )成為瑞士央行(SNB)意外棄守歐元/瑞郎1.20底線的最新受害者。

據彭博,瑞士第二大銀行瑞信周一表示,SNB引發的匯率波動可能會蠶食其利潤。丹麥盛寶銀行也表示可能無法對保證金耗盡的交易進行結算,或造成該銀行的潛在損失。

此外,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瑞郎的急劇波動也讓歐洲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的蘭冠資本蒙受了損失,蘭冠為此關閉了資深外匯交易員Peter Von Maydell的交易賬戶。Von Maydell於2013年加入蘭冠資本,此前是瑞信全球外匯策略部門主管。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SNB上周四突然宣布降息並放棄歐元/瑞郎1.20底線,導致市場劇烈波動。瑞郎對歐元一度大漲40%,瑞士、歐洲股市暴跌。

咨詢公司Aite Group 財富管理部門高級分析師Javier Paz在郵件中告訴彭博社,SNB意外之舉的全部殺傷力需數月方能顯現,“相較於一噸常規的炸彈”,它“更像是一場核爆”。“其後果就像一個黑洞,如我們已知的那樣,它會從外匯交易中吸取巨量的資金。"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介紹過,多家華爾街投行和券商因本輪瑞士法郎匯率意外急劇上漲面臨巨虧:

巴克萊虧損數千萬美元,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損失1.2億美元,德意誌銀行虧損1.5億美元,花旗損失超過1.5億美元。

盈透證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Thomas Peterffy告訴彭博社,預期匯率波動導致的損失會增加,因為投資者無法償付欠款。Peterffy還認為,杠桿的使用可能會加大銀行們的損失。

他在電話采訪中告訴彭博社:

若銀行以50倍杠桿進行交易,損失將是巨大的。未來幾周和幾個月里,銀行們希望能收回(客戶欠款)。但他們並不是總能成功收回的。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全球最大外匯經紀商福匯集團(FXCM)也為客戶提供了50倍的交易杠桿。在上周的瑞郎巨幅波動中,FXCM客戶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瑞郎交易賬面權益為負2.25億美元。上周五FXCM股價盤前暴跌85%,隨後被停牌。

本周二,FXCM開盤即暴跌87.3%,市值幾乎損失殆盡。當天的股票交易數超過9100萬股,創上市以來最大成交。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219

他對產品的偏執,比你想的更瘋狂 義美憑什麼紅

2015-03-30  TWM

他是台灣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所有豆製品都使用非基改食用級黃豆的食品廠,他近乎偏執地堅持:給消費者吃的,不該加入不當人工添加劑,為此,他不惜與產業、同業站在對立面,不惜被討厭;依舊該放的炮就放,該本著良心生產的產品就一本初衷,他是台灣最老牌的食品品牌——義美。

如今,「婉君」怒買支持,義美值得他們相挺嗎?

本刊帶領讀者前進工廠一探究竟。

製作人.許秀惠 撰文.李建興、許秀惠 研究員‧黃家慧「用新台幣讓義美豆奶下架!」從三月四日全家便利商店引進義美傳統豆奶系列後,眾多「婉君」(網軍的趣味諧音)、「鄉民」就成為讓義美「下架的兇手」,短短兩周內銷售突破百萬瓶,創造超過兩千萬元業績,帶動全家的整體豆漿類商品成長八成;一時之間,喝義美豆奶變成最「潮」的事。

這款傳統豆奶改了包裝,從二三六毫升的紙盒加大變成四百毫升的利樂包,同樣的容量下,新售價比他牌豆奶還貴了三塊錢、貴一五%,儘管如此,婉君、鄉民們還是買單,神速發功地,展現「號令下架」的威力。

婉君相挺,銷量暴衝豆奶不夠濃、不夠香,卻讓消費者喝得安心在這一波豆奶熱以前,消費者給義美豆奶的評價是「口味不夠濃稠、不夠香」,為什麼同樣的豆奶口感,價格又比較貴,先前被嫌棄,如今卻被追捧?

走進義美的門市,略顯老氣的裝潢、陽春的貨架擺設、鄰家媽媽型的服務人員,就跟二十年前一樣,一位買完牛奶的客戶也說,義美跟她念書時一樣都沒變;熱賣的豆奶也是,雖然改了外表,內在也不變,依然是非基因改造的食用級黃豆所生產,依然不夠濃稠、不夠香。差別在於,消費大眾認同了義美,信任義美豆奶所提供的安全性,喝了比較安心。類似的效應,還都出現在義美其他產品上。

消費大眾對義美的信任,從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生顏宗海的說法,就可印證一二:「一次次的食安事件後,可以買的食品越來越少了,義美是我少數敢買的產品。」而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也說:「我向來不吃加工食品,只買食材,而義美的米和油,我願意掏錢買。」連不吃加工品的食安、毒物專家都把僅有的、少數的購買額度留給義美,婉君的厚愛,讓義美成為台灣接連不斷的食安事件之後,少數的獲益者。其他食品大廠都飽受拖累,忍受著業績縮水之際,義美業績反而逆勢上揚,這種眾家哭、一家笑的獨特現象,恐怕也是台灣食品消費史上首見。

在全聯福利中心,義美幾款經典商品,如義美紅豆牛奶冰、二千西西的古早味傳統豆奶以及小泡芙巧克力,二○一四年的銷量就分別比前年成長三成、四成和一五%。而大潤發採購部門也證實,一三年只占大潤發食品類進貨金額五%的義美商品,一四年占比增至一○%;連義美自家通路,總經理高志明也說,「業績從去年九月起就成長了五成」。

暴衝的銷售數字、暴紅的義美不是新生品牌,而是老老實實經營了八十一年的老店,「義美沒變,變的是『台灣人覺醒了』!」和高志明相交多年的資深媒體人楊憲宏,一語點破義美暴紅的關鍵。

食安危機,造福義美對食品安全的堅持,被譽為是「台灣最後良心」一連串的食安危機,戳破消費者的認知,過去追捧的美食,原來都是「毒食」,業者為了拉長保鮮期,為了美化食物賣相,為了增強口感,添加防腐劑、漂白劑、起雲劑、甘味劑等添加物,東西變好吃了,但長期下來不利於健康,卻不自知。當黑心油、病死豬等食安事件不斷重複上演,消費大眾一面對於廠商的黑心作為充滿無奈與憎恨,一面對於政府防範管理不力也充滿不滿。三月二十三日這一天,又爆發一樁新的黑心化工海帶事件,對消費者而言,面對一件又一件的黑心食品事件,消費者能夠反黑心的唯一行動,就是付諸購買行動來挺良心企業,當義美長期的訴求與形象吻合婉君的期待與投射,因而造福了義美。

網民稱讚義美是「台灣最後良心」,全民買單的背後,是因為外界普遍認為,義美對食品安全有所堅持,產品比較實在。

誠如義美人都琅琅上口的:「做餅是老實人的行業,是良心事業。」原本就是已過世的老董事長高騰蛟念茲在茲的經營原則,秉持著再簡單不過的老商道,義美走了八十一年,所出品的食品,從原料的選擇、供應商的管理以及生產的流程,顛覆了以「利」字為最高指導原則的商場經營準則。究竟,婉君力挺的義美,在食材、生產、品管上真如它所一貫訴求的實在而有良心嗎?它的堅持展現在哪裡?

我們發現,義美食品把關的精神在於毫不放鬆,從採購源頭開始,到採購進貨、原料清潔處理、生產成品,每一個環節都一驗再驗。

偏執一:便宜一定有詭!

即使多五成成本,也不用基改黃豆拿起一瓶義美鮮榨一○○%台灣柳橙汁,橙色汁液不夠透明,還有點沉澱物,比起他牌濃縮還原汁,義美柳橙汁的特點還在於,全向台灣柳丁農採購。一般業者,為了降低成本,想的是如何買到最廉價的原料,但義美卻保有高度警戒,覺得「越便宜的東西越怪」。義美公關事務室主任趙季堯便透露,曾有柳丁農想賣柳橙原汁給義美,但高志明一開口就問:「現在一斤柳丁賣十元,但你榨出來的汁,一斤卻只要五元,不合理吧!」前兩年引起軒然大波的廢回收油事件中的黑心廠商強冠,早年也曾向義美推銷過豬油,但高志明卻嘟囔著:「豬肉一公斤要一百多元,買一公斤的豬油卻只要三、四十元,怎麼可能?」也斷然拒絕,因而躲過了一連串的油品風暴。

最經典的應該是義美對於「非基改黃豆」的堅持。台灣一年大約進口二二○萬到二四○萬噸的黃豆,只有不到二萬噸是非基改,其中有一萬多噸都是義美買下的。其餘都是基改豆,換言之,如高志明所點出﹁我們吃的油都是基因改造的油。﹂對義美來說,因為所有豆製商品都只用非基改黃豆,進貨成本比基改豆多了三到五成,甚至在黃豆歉收時,成本還得拉大到二至二.五倍。

曾有採購人員企圖說服高志明:「基改食品本身不一定有害。」但他卻以「人類食物都是幾千年來沒有問題的才繼續吃,但可以證明這個(基改食品)無害的歷史太短」回應,絲毫不為所動。

這種不懼高成本,堅持用料品質的原則,其實早從高志明的父親高騰蛟那一代就開始。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回憶,早年,一位在義美工作的遠房親戚透露,義美傳統大餅的紅豆餡,一定選用屏東萬丹的紅豆,如果缺貨就寧可停產,而且為了增加內餡風味,甚至不惜成本在紅豆餡中拌入真正的洋酒,「你想想,五十多年前的洋酒有多貴!」更有甚者,高志明鑽研黃豆醬油多年,他指出,市面上充斥不少加入化學添加劑的醬油品牌,有些標榜天然食材的醬油廠,則是以黃豆皮釀造而成,「義美是用整顆黃豆去製造,作法不太一樣,這花了我好幾年的時間研究!」拿著即將問世的醬油,他得意地說。

高志明曾感嘆:「用便宜原料成本低,就能配合大賣場促銷,像我們這種不敢的、無法降價的,只能退出(通路),壓力真的好大。」偏執二:原料身家清白!

考問產地品質,供應商答不出來一切免談一項食品能不能讓人安心,原料是關鍵。由於一般食品廠在意的都是採購價格,義美挑供應商最關心的是產地的品質和栽種者的信譽。同時,進貨也盡量找到最源頭生產商。譬如,蛋不向蛋商買,直接向養雞場採購,而能契作的就盡量契作。就拿義美生產豬肉鬆、貢丸的主要供應商嘉一香來說,在屏東縣擁有規模全國數一數二的養豬場,董事長陳國訓說:「義美的要求比CAS(優良農產品標章)還高,而我們從飼料、屠宰到分切的規範,又比政府規定更高。」雙方才深入合作。

高志明最常對採購部門說:「We are what we eat. (吃了什麼就會變什麼)。所以,買豬肉,要注意豬吃什麼飼料;買蔬果,就得知道種植時用了什麼農藥?」因此,義美選供應商還會考核該供應商的往來客戶,「如果是賣給麥當勞或Costco等跨國企業,就知道他一定被稽核過!」義美一位採購人員說。

當採購了品質符合理想的原料,如果生產過程無法堅持,亦是枉然,而「盡量不添加人工添加劑,保持原汁原味」正是義美在製造食品時的原則。

以豬肉鬆為例,台灣二、三十年前,食品廠所生產的都是純豬肉鬆,隨著人工、原料上漲,很多生產廠商開始加入豆粉,售價得以調降,但是義美堅持用古法不添加的結果,產品競爭不過同業,十多年前黯然停產,直至兩年前市售豬肉驗出瘦肉精,高志明認為自家的產品經過嚴格把關,具有競爭力,才又重新生產。

偏執三:原味才是真食品!

即使產品賣相差,也不放防腐劑再拿食用油來說,有別於一般食品廠生產油都是倒入溶劑萃取,雖然溶劑最後會揮發掉不會殘留,而且過程的油耗損率只有一至二%,但義美堅持用傳統的壓榨法,如此一來的耗損率達八至一○%,但是高志明說:「少了化學溶劑,就是比較安心」。

談起義美「堅持原味」的作法,製作過義美廣告的文案達人創意事務所執行創意總監唐崇達就說,高志明很自豪義美產品絕對不放防腐劑,「所以要靠冷凍、冷藏,看看義美門市,每家店都有冷藏、冷凍櫃,這成本很高!」高志明曾哀怨地說:「為什麼我們家的香腸賣不好,因為沒有大家要的鮮豔的紅色!」義美的鮮榨果汁產品也是同樣的例子,採用百分百原汁搾取的果汁,會出現渣汁分離的現象,「其實要改善不難,起雲劑加下去就搞定了!」但是義美堅持不加。

可喜的是,隨著消費者日漸覺醒,賣相、口感都樸實無華的義美食品得到了平反,義美台北中山北路門市服務的店員就說:「我們家的土司、豆奶就是沒別家的好喝,但現在,消費者開始知道這才是『真食品』。」但是,消費者「安全、安心」說來簡單,卻是義美投入可觀的心力而來的。

三月二十三日,《今周刊》採訪團隊除了與高志明進行深入訪談,並探訪了義美桃園南崁廠生產線,以及占地達兩百多坪的食品檢驗室。

偏執四:連蔥也驗DNA!

CSI等級實驗室,用法醫精神查成分這裡宛如義美的軍機處。檢驗室裡不但檢驗設備一應俱全,兩台單價超過一千五百萬元的「超高效能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更是亮點,即使已經晚上八點多,檢驗人員仍忙碌地操作儀器,工作人員透露,為了應付龐大的檢驗量,「這裡打算二十四小時輪班,不停機運作」。而義美總經理室處長蔡永富也透露,只要有更精密的儀器就會更新,「投資早就破億元,且每年光是耗材和維護支出,就得耗費數百萬元」。

曾在義美檢驗室建置初期提供過意見的台師大教授吳家誠就說,為了建置一個有效能的檢驗室,「義美可說是不計成本。」他直言,很多食品廠的檢驗室都是擺著好看,隨便買個三、五百萬元的設備就來充數,甚至也沒放在生產工廠內,但義美的檢驗室就在生產線旁,而且設備總是保持最高規格,「義美的檢驗室絕對是夠國際水準的!」此外,有別於一般食品廠的檢驗室,多半只配置二、三名檢驗人員,義美實驗室就擁有三十多名的食品專業人才,更有十多位是碩士級以上的專家。對此,吳家誠印象深刻:「高志明並不是食品檢驗專家,但他會主動結識食品、化工方面的專家,他就常問我食安的問題,」目前檢驗室主任張士強,還是吳家誠在台師大博士班的學生。

義美的檢驗如今是聲名遠播,大統爆發混油案後,據說,各方委託義美實驗室代驗「油」的案件,大增了二成。內行人都知道,義美的檢驗功力之所以讓同業望塵莫及,在於有一套數據完整的食品資訊系統。

這套系統,是高志明笑傲食品業的祕密武器,他自詡義美是台灣的「食品法醫」,因為舉凡各種食材、食品、化學添加劑,義美幾乎掌握完整的成分數據。這座檢驗室就像個照妖鏡,任何食物一經檢驗,比對過庫存資訊,便無所遁形,可以判讀出其中的成分。

楊憲宏就舉例,過去許多蔥農想賣蔥給義美,為了提高價格都佯稱是三星蔥,為了破解偽稱,義美開始建立全台蔥產地的水質、土壤和品種DNA資料庫,是不是正統的三星蔥,自此難逃法眼,「這比起CSI(刑事鑑定),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吳家誠也說:「義美檢驗室對於油品的資料真是豐富,幾乎具備各種品牌、種類的油的脂肪酸比例!」不過,義美之所以能在眾多食安事件中幾乎全身而退,靠的還是在生產過程中,從不懈怠的檢驗。

對一般食品廠來說,只要供應商能提出檢驗證明,製造時往往就懶得再抽驗原料。但義美始終秉持每次驗、逐批驗、關關驗的精神,「你怎麼能確保產製過程中,不會有瑕疵和汙染?」高志明說。熟悉檢驗數字的他一看到供應商過關的ND(未檢出)的報告,還會追問:「這到底是在濃度ppm(百萬分之一)的規格下未檢出,還是ppb(十億分之一)或ppt(兆分之一)?是不是儀器再精密一點,就被驗出了。」高志明以專家口吻說,檢驗還得要因地制宜,他舉藍莓和草莓為例,若是從加拿大、北海道、東北進口來的,由於冬天冰封,蟲都凍死了不易生長,農藥就不是檢驗的重點,然而一旦是從長江以南來的,農藥就不能忽略。他再以茶葉為例,由於台灣茶很少有落葉劑(主成分為戴奧辛)汙染的案例,加上戴奧辛一測就是上萬元,因此很多人驗茶都不驗戴奧辛,「但越南進口的茶葉,能不驗嗎?」偏執五:持續檢驗不放水!

專驗別人忽略的重點,做好安全把關而許多食品廠設檢驗室,是為了讓產品躲過國家標準而設,如頂新之所以能一次次通過政府檢驗,原來是其檢驗室不斷測試酸價,研究脫酸的方法。但義美卻以「盡量能抓出雜質,做好安全把關」為最高原則,態度上南轅北轍。「以塑化劑為例,當風頭一過,各大食品廠根本很少會再驗產品的塑化劑含量,唯有義美還很認分的查驗他們的利樂包、保鮮膜……等包裝材料。」吳家誠說。

不僅如此,為了不讓實驗室人員檢驗自家產品時刻意放水,義美的檢驗室更比照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等合格檢驗機構的模式,將每一批受測的產品編號處理。

誠如高志明多年好友、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潘進丁所言:「義美一直沒變,向來標榜吃得安心、吃得健康,只是以前消費者不在乎,而現在消費者意識轉變,義美得以翻身變成強勢品牌。」難怪一位義美員工在網路上留言:「幾次的食安風波下來,我更能抬頭挺胸地告訴別人:『我是義美的員工!』」誠信,永遠是經營的不二法門,義美靠著樸實、良心的老商道行走業界八十一年,台灣消費者有如突然醒悟般,發現義美老派的傳統美值得信任,用購買力來給這家八十一年的老牌子按讚肯定;然而,高志明說得好,「食品業者獨善其身是有其困難的,只有業者、消費者追求共好,才能有真正的食品安全可言」。

深夜十二點多,採訪團隊步出義美廠房,結束近六個小時的採訪,準備打道回府,透過採訪直擊,本刊有機會深入了解義美的經營理念與品牌精神,是如何透過日常管理,一步一腳印實驗出來的同時,這天,市面上又爆出黑心化工海帶事件,台灣的食品安全顯得任重道遠,我們期待﹁共好﹂的這天,能盡早來臨。

直擊! 讓「婉君」沸騰的祕密生產基地《今周刊》前進義美桃園南崁廠,此處專門生產豆奶、鮮奶、麵包等保存期限較短的食品,生產線從未對外曝光,這一次,高志明特別點頭,讓攝影組獨家直擊義美兩周創下百萬瓶熱銷紀錄的豆奶生產基地。

「婉君」力挺,銷量力升—— 義美產品銷售業績販售通路 熱銷產品 熱銷戰績全家超商 義美豆奶 兩周內,

銷售破百萬瓶

全聯超市 義美

牛奶冰棒 2014年,

年成長率達3成

義美古早

傳統豆奶

(無糖) 2014年,

年成長率超過4成

義美小泡芙

(巧克力) 2014年,

年成長率達1.5成

大潤發量販 義美豆漿

義美豆腐 整體業績從2013年總占比5%上升至2014年10%,成長1倍當原料缺貨時,他們寧可不生產—— 義美10項環保級單品豆奶使用非基因改造黃豆肉鬆 純豬肉鬆,不添加防腐劑、抗氧化劑豬油 採水煮;反式脂肪含量比一般炸取的豬油低,成本高出一成以上香腸不含亞硝酸鹽,雖顏色不夠鮮紅,卻較健康安全豬肉水餃 從手工包水餃,改成機器包,以求衛生乾淨、避免汙染貢丸不加漂白劑,較他牌顏色深、對人體無害魚丸 採用北太平洋深海魚漿,因為北太平洋海域工業汙染較少鮮榨果汁有柳橙、葡萄、西瓜汁,其中西瓜汁靜置會分層,西瓜渣會沉澱鮮乳 向個別小農收購,並採個別檢驗;不添加乳脂肪,喝起來相對淡而無味銅鑼燒用屏東萬丹紅豆;紅豆缺貨時,暫時停產

義美 6個台灣第一

貢丸 產量台灣第一

非基改黃豆 進口量第一

小泡芙 產量台灣第一

夾心酥 產量台灣第一

雞蛋 使用量台灣第一

蜂蜜蛋糕 產量台灣第一

危機處理得當 義美挺過食安風暴

—— 台灣近年食安危機

2008/9 毒奶粉

台灣食品廠商進口中國含工業用有毒物質三聚氰胺奶製品作為生產原料2011/1 美牛瘦肉精衛生署抽驗發現美國進口牛肉含禁用及超標瘦肉精2011/3 豬肉瘦肉精新北市中和區驗出豬肉含禁用瘦肉精

2011/5 塑化劑

食品業上游供應商長期為節省成本,將工業用塑化劑加入起雲劑,波及眾多食品廠,涵蓋糕點、麵包到飲料產品等2011/5 義美泡芙原料過期危機處理:產品下架後,義美發出兩封聲明致歉,並將所有產品送驗,同時捐出1500萬元給公益團體

2013/5 毒澱粉

不肖業者使用未經核准的工業用順丁烯二酸製造澱粉

2013/5 毒醬油

業者生產摻有有毒物質單氯丙二醇醬油,銷往各大夜市、餐廳

2013/8 混充米

市占率第三大的山水米,涉嫌以劣

質進口米冒充台灣米搶市

2013/9 假蜂蜜

市售蜂蜜檢驗發現部分市售蜂蜜竟不含蜂蜜,而是加入人工香料、糖

精等對健康有害物質

2013/10 混油

大統長基食品爆發產品標示不實

且違法添加銅葉綠素

2013/10 美牛瘦肉精再現樹森公司進口的美牛被驗出瘦肉精

2013/10

義美原味肉鬆使用到問題油品危機處理:義美立即發布聲明致歉及解釋原委,並強調「我們做的,我們負責」,獲得網友支持肯定2014/9 餿水油事件知名豬油品牌強冠將餿水油、廢食用油等購入後製成香豬油賣出2014/11 頂新毒油事件頂新油品被驗出含混用飼料油、疑

似含有致癌橙劑

2014/12 毒豆乾

爆發豆乾、豆腐與油豆腐等豆製品被檢出含有致癌物二甲基黃2015/3 毒海帶事件發燒

整理:黃家慧

有良心的食品廠,說的跟做的一致

—— 他們這樣看義美

吳家誠 台師大化學系教授當塑化劑鋒頭一過,許多食品廠甚至政府檢驗單位,對於查驗塑化劑的態度、頻率漸漸放鬆,義美還是很認分的檢驗他們的利樂包、保鮮膜??等包裝材料。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監事 陳曼麗義美企業文化很樸實,同時說的和做的很一致。

徐重仁 全聯社總裁

過去義美比較保守,沒有急速擴張,其實是有自己的堅持,也建立起品牌的信任感;最近食安問題把消費者敲醒,才發現買東西不是便宜就好。

顏宗海 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一家食品廠有沒有良心,看他的料都是跟誰進的就知道。每次食安事件一爆開,就發現很多大廠都貪小便宜跟小化工行進貨,我很佩服義美,從沒這種不良紀錄。

供應商:義美的要求比CAS還高嘉一香是義美的豬肉原料最大供應商,董事長陳國訓驕傲地說:「我們的豬肉平均一公斤比同業的批發價貴20元、兩成,義美還是寧願買我們的豬肉。」早期義美的豬肉供應商很多家,現在嘉一香拿下了大部分的義美訂單,去年一整年出貨量從15萬噸成長一倍,達30萬噸,義美主要用來生產豬肉鬆、豬肉貢丸。

嘉一香之所以能被義美相中,就是因為它超越其他廠商的高規格。陳國訓說:「義美的要求比CAS(優良農產品標章)還高,而我們從飼料、屠宰到分切的規範,又比政府規定更高。」嘉一香是全台灣唯一一家自己提供飼料給養豬戶的屠宰廠,講究的就是所謂的「源頭控管」,這點正與義美不謀而合。嘉一香在飼料中加入活菌、備長炭,代替抗生素、磺胺劑等藥物,提升豬隻的免疫力。另外,在飼料中加入海藻,讓肉質變得鮮甜,這也就是嘉一香得意的品牌產品「活菌豬」。

陳國訓說:「我常跟他(高志明)開玩笑說,是我好的東西給你,客人才會喜歡你的產品。」嘉一香對屠宰廠、加工廠要求甚嚴,毛豬進工廠與原料出工廠的路線分開、生鮮產品與加工產品要分棟處理,甚至連生鮮產線與加工產線的員工還不能一起用餐,一切按照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範,遠遠超過台灣政府規範。而且,嘉一香特別講究「人道屠宰」,採用的是「自動電暈機」、「臥式放血平台」等高價設備,種種高規格要求,讓愛挑剔的高志明找不出一絲問題。看來雙方長期合作,不是沒有道理的。 (黃家慧)

嘉一香

成立:1984年

創辦人:陳國訓

資本額:3.6億元

年營業額:30億元

銷售客戶:

義美、麥當勞、鼎泰豐等2000多家

吳家誠 師大化學系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99

直擊希臘破產關鍵時刻! 台灣比你想的更接近希臘

2015-07-06  TWM

直擊希臘破產關鍵時刻! 台灣比你想的更接近希臘     

歡迎來到希臘

破產時刻將近,由退休族群組成的反撙節遊行更加活耀,對比大樓上掛著的「歡迎來到希臘」標語,顯得諷刺。

直擊希臘破產關鍵時刻!

這裡,你看不到希望雅典街頭滿是塗鴉,年金拖垮了財政,公共服務幾乎停止,讓雅典市容髒亂無比。

當金融卡變成塑膠廢物

即使每天只能提領60歐元,ATM前還是擠滿人,大家對金融體系已經不抱信心,只想提出每一分錢。

希臘破產現場直擊!

台灣比你想的

更接近希臘

6月30日午夜一過,希臘欠的一屁股債,就要違約,破產不可避免。

《今周刊》直擊希臘,目睹了一個國家從樂觀、憤怒,到絕望,並且深入探討一個問題:希臘為什麼把自己搞到這番田地?

答案,就是希臘政客不願面對的「年金改革」。

台灣的年金問題,不比希臘小,我們又能從這場悲劇中學到什麼?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楊卓翰 研究員.張佳婷昔日觀光大國,今日負債累累

一分鐘看希臘

面積:13萬平方公里,約台灣3.6倍大人口:1103萬人,全球第74

經濟規模:

GDP為2071億美元,歐元區第十名人均GDP:1.8萬美元,歐元區倒數第四失業率:25.6%,歐元區最高資料來源:IMF、《經濟學人》六月二十七日周六早上,二十七歲的克雷托斯(Kratos)站在希臘第二大銀行阿爾法銀行(Alpha Bank)的ATM提款機前,不耐煩地敲著手指。「看,又沒現金了。我們得去試下一台。」在ATM前排了半小時的隊,他已經跑了三家銀行,還領不到一分錢。

破產倒數:80小時

擠兌潮湧現,銀行一天就被提領350億元民眾著急:我的錢都在裡面,就是領不出來!

此時,所有希臘人手上的金融卡,成了一張塑膠廢物。從二○○九年歐債危機開始,希臘早就債務纏身,但是直到今天,希臘人才感到恐懼。六月三十日,希臘須償還國際貨幣基金(IMF)十五.五億歐元(約合新台幣五百四十億元)的債務,否則就是違約,進而國家破產。過去一周,希臘與它的債權人往返多次,就是為了能在債務上達成協議。協議很簡單:不是希臘接受債權人的要求,進行多項財政改革;就是希臘違約,宣布破產。

破產倒數,只剩三天。這個周末,希臘全國的銀行宣布實施資本管控,將關門大吉一整個星期,每人每天只能領六十歐元(約新台幣一千九百元)。首都雅典全城被恐慌籠罩,只要是ATM前面,都排滿了人。「我的錢都在裡面,但是就是領不出來。」克雷托斯氣急敗壞地說。就算前一個人提不到錢,他還是忍不住試試手氣,好像輪到他時,ATM就會奇蹟式地吐出現金。

奇蹟沒有出現。那是過去五個月,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不斷對希臘人承諾,卻直到最後一刻都沒有出現的奇蹟。希臘六月底須償還IMF十五.五億歐元、七月中旬約三十五億歐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兩百億元),齊普拉斯卻在破產倒數前一百個小時,拋出「以全民公投決定是否接受債權人改革方案」的變化球,企圖與債權人再延幾天。不料,債權人一口回絕,說希臘「自絕活路」。

「當Syriza(激進左翼聯盟)大獲全勝當選時,大家都很希望齊普拉斯有一番作為。但結果,我們都錯了。」一名在ATM前的雅典居民說。今年一月的希臘大選,極左派政黨Syriza以三六%的得票率當選。齊普拉斯最主要的政見,就是「不讓希臘再受歐洲債權人的威脅,不再加一毛錢的稅、不再砍一毛錢的年金。」但是,這個承諾的代價是什麼?在希臘這個國家,信用已經一毛不值,領錢成了全民運動。不少希臘人已經在家裡囤了大量的歐元,光是星期六這一天,全希臘提出的錢就超過十億歐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五十億元)。坐在路邊的老人聽著收音機,主持人正在提醒領錢的民眾盡速回家,不要在街上逗留。某些ATM旁甚至站著保全警察,深怕治安早已惡化的雅典,在這混亂中擦槍走火。

走在髒亂的雅典街頭,只要有牆的地方,就有塗鴉。而街頭塗鴉早就失去了幽默或美感,只剩下憤怒的鬼畫符。而除了垃圾和塗鴉,鎮暴警察和武裝警車,也成為希臘最常見的風景。破產前一周,希臘國會議堂前的憲法廣場,幾乎每晚都有萬人示威遊行,用激烈的哨子聲和吼叫,訴說人民的憤怒與不滿,與這個國家的衰敗。

諷刺的是,如果不是希臘與歐洲的ELA(緊急流動性支援),提供希臘近一千兩百億歐元的資金,希臘銀行的錢早就在擠兌中被提光了。但是,雅典街頭抗議中,主要抗議對象,卻是歐洲的債權人組織。

希臘人,是不是誤會什麼了?在破產背後,這一切的矛盾,起因是一個長達三十年未解的毒瘤。《今周刊》深入希臘,挖開這個毒瘤,我們發現,台灣,比你想像的更接近希臘。

在希臘走入違約破產的最後關鍵時刻,情況並非毫無轉機。破產前一個星期,齊普拉斯主動提出大刀闊斧的改革方案,內容包括Syriza談判底線的「年金改革」。這個消息一出,歐洲債權人高興點頭,國際市場放晴:希臘終於讓步了,破產危機有解了!但為何一度看好的情況,會急轉直下?

因為,在希臘國內,對這項年金改革提案最不滿的,是真正掌握選票的族群、領養老金的退休族群。對政客來說,他們,才是希臘這個國家真正的主人。

六月二十二日星期二,一大早,年金改革提案送到歐洲債權人手上還不到九個小時,雅典市中心街頭有一群人開始聚集,大太陽下,一輛又一輛遊覽車停在有名的觀光景點希臘科學院前,但下車的,不是希臘經濟賴以為生的外國觀光客,而是依賴政府生存的退休老人們。

這是五個月來,最大的一次退休人士遊行。他們有紀律,反應速度快,帶著標語遊街,而且態度堅決。「政府要違反承諾,逼死它的國民!」高舉抗議標語的柯提諾(Kotino)用生疏的英語說。在他身後,還有數萬名占據雅典馬路的老人。

破產倒數:70小時

希臘用公投威脅歐洲債權人,還債協商破局議員破口大罵:齊普拉斯賠掉希臘的未來!

他的憤怒不是沒有原因。自從二○一○年歐債危機以來,短短五年至今,希臘的年金支出,已經砍了二四%。七十五歲的柯提諾,領到的年金從每個月一千七百歐元(約合新台幣四萬八千元),被砍到九百歐元,將近減半。年金被砍,再加上經濟衰退二五%,釀成了希臘史上最大的自殺潮,自殺率比歐債危機之前增加了兩倍。

「在希臘,狗過得比人好!狗比人還有尊嚴!」柯提諾說。Syriza當選時做出的承諾:絕對不會再砍年金一毛錢。這就是為什麼,過去五個月多達四十多次的希臘協商一再破局。這個毒瘤,就是希臘的年金。現在,希臘為了年金將要付出最終的代價。

周六下午,破產倒數七十小時,希臘國會議員琳波拉奇(Antigoni Lymperaki)取消她在突尼西亞的行程,趕回議場參加「是否舉行公投」的討論。她所屬的反對黨「河黨」(the River),正是支持年金改革的最大聲音。

「我們明明就能夠達成協議了,最後一輪談判中,希臘和歐洲債權人的改革方案其實並沒有太多差距。但齊普拉斯受不了黨內反彈聲浪,畢竟,保證不砍年金,就是他當選的唯一理由。所以,他才選擇公投。」琳波拉奇對《今周刊》記者解釋。「表面上是讓人民自己做決定,其實是推卸責任,好維持政權。但他這麼做,反而賠掉了希臘的未來!」希臘上一次的公投,已經是一九七四年,當時軍政府倒台,全民投票選擇民主體制的事了。要準備公投,何其困難,必定超過希臘債務違約期限。「政府寧可讓國家破產,也不敢砍年金。」琳波拉奇說。

年金副作用一:

一年燒掉逾九千億元,拖垮財政事實上,不只是齊普拉斯,過去幾任政府,都把年金改革推給歐洲債權人,而這一套早該進入加護病房動刀大修的年金系統,正是拖垮財政的最大元凶。希臘的年金在一九八四年就已開始虧損。同時,希臘有著全世界少見的龐大公務員體系─全國一○%人口都是公務員!提早退休的問題累積至今,現在希臘全國有二五%的人口在公務員退休金的大傘下過活。

沒有一個國家的財政能負擔這樣的揮霍。在老年人口高達二○%的希臘,政府光去年就要花二百七十億歐元(約合新台幣九千三百億元)在退休金支出上,占希臘財政支出的二五%,加上所有社會福利,更高達三五%,是希臘國政支出比率最高的一塊。

但是,這塊社會福利,雖然造成財政赤字,卻動不了。為了維持年金,希臘政府千方百計地想要加稅和刪減支出。但是年金及社會福利預算減少的幅度仍是最小。社會福利的僵固性,讓希臘政府怎麼刪,都甩不掉財政黑洞。

年金副作用二:

挖東牆補西牆,加速經濟衰退更糟的是,為了維持年金支出,同時達成財政盈餘的目標,政府只好在所有其他預算大砍特砍,並且加稅,好讓年金這頭怪獸吃掉更多國家資產。

「一般企業的所得稅是二三%,已經算高,現在政府還打算加到二六%。」希臘中小企業工會主席馬格拉提斯(Nikos Megrelis)說。隨著破產時間逼近,他辦公室的電話接不停,「每個人都為新方案嚇壞了,在經濟如此脆弱時加稅,完全是自尋死路!為了維持這個荒謬的年金,我們犧牲了多少代價?」除了加稅,希臘刪減預算,也讓經濟活動難以持續。

尤格斯(Yorgos)是一家獨立的藝術雜誌《OZON》的發行人。他的公司採用了政府鼓勵年輕人就業的方案:只要雇用一個應屆畢業生,第一年每個月就有二百歐元的補助金。在大學生平均起薪七百歐元的希臘,這個方案對年輕人極其重要。但二○一二年在政府撙節、大砍經濟發展預算下,這個方案再也發不出錢來。「政府現在欠了我六萬歐元,」Yorgos無奈地說:「我沒有選擇,只好裁員。在這種情況下,誰敢投資?年輕人怎麼會有工作?」

年金副作用三:

青年失業率高達六成,G世代離鄉找工作經濟的惡性循環,讓希臘的失業率達到二六%,而二十五歲以下的青年失業率更高達六○%。這讓大部分的年輕人選擇「逃離鬼半島」。英國《衛報》稱這群外逃的年輕人為「G世代」:年輕、有才、來自於希臘。G世代是希臘自從獨裁政府內戰後人才外流最嚴重的一群年輕人。從一二年開始到現在,希臘外流的人口,八○%都有大學學歷。

「我為什麼要留在希臘,繳稅給一群老人當退休金花?」在德國的一家財務風險顧問公司上班的寇帝斯(Kostis Lympouridis),就是外逃的G世代之一。三十五歲的他,兩年前決定離開希臘,到德國金融業發展。除了希臘黑暗的前景,另一個逼走他的因素,就是希臘的高稅負。

「之前我在希臘每月約二千歐元的收入,要繳四○%的稅,太沒道理了!」不過在國外工作的希臘年輕人,也得背負著恥辱。來自希臘的寇帝斯, 在德國經營風險管理客戶,「在很多客戶眼中,這是天大的笑話。」他透露,對大部分客戶,他都隱藏自己是希臘人的身分,避免客戶不放心把案子交給他。然而,對他來說,這是生存的唯一手段。「我再也不可能回希臘工作,我對家鄉已經沒有什麼留戀了。」這群外逃的精英,本來應該是國家的主人。但是像寇帝斯這樣的年輕人,老早就已離開。會留在希臘投票的,是他們的父母。寇帝斯的母親本是公務員,今年五十七歲,已經在去年退休,在家領著退休金「享福」。「我的母親也很希望我能出國工作,不要留在希臘。但是她卻跟其他退休公務員一起上街抗爭反撙節,這不是很矛盾嗎?」民粹,綁住改革步伐!

大家都想過得好,沒人願意對國家未來負責在希臘充滿左派色彩的民主政治下,政府保障退休生活,一直都是競選主軸之一。希臘政客的民粹腦袋,也就讓過去三十年的年金改革注定失敗,一定要拖到破產邊緣,才在外國債權人的壓力之下,被迫改革年金。而現在提出的年金改革方案,其實也是在過去三十年的政治掙扎中,不斷見到的「老主張」。

希臘比雷埃夫斯大學經濟系教授、曾任希臘總理特別顧問的提尼歐斯(Platon Tinios),是希臘最早提出年金改革的學者。早在一九七○年代,他就曾在一篇論文中,指出希臘的年金制度無法延續。

「當時希臘的通貨膨脹非常高,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一度高達二七%。相對於物價,退休金縮水得非常嚴重,因此不論公、私部門,政府都將退休金給付大幅調升,退休條件也放寬許多。」提尼歐斯說,這就是希臘優渥退休金的「歷史因素」。

但是,好景不常,支付退休金的希臘國家社會安全基金(IKA),在一九八四年首次發生赤字,也就是年金入不敷出。但是,一直到一九九○年,政府才開始希臘史上第一次的年金改革。只是,民粹的力量,卻讓難得一見的改革無疾而終。

當時享有年金最優渥的族群是公營的電力公司員工,因為同時有私有退休金,又有政府退休金,也是提尼歐斯倡議改革的對象之一。結果,全國的電力公司員工發動罷工三個星期表示抗議,讓希臘三個星期無電可用。可想而知,改革也因此擱置。

從此之後,年金改革成為政府禁忌的話題。提尼歐斯在二○○○年時的夏天,準備了厚厚的資料,在總理顧問會議中提出年金改革,他的印象很深:「在我講完之後,所有官員都安靜無聲,沒有人有任何反應。然後,總理直接開始討論下一個議案。」「曾有官員私下跟我說,年金就是一顆定時炸彈,大家都在賭,在自己手中不會爆炸。」現在,那顆炸彈已經引爆,火苗遍布歐洲。提尼歐斯在一九九二年提出的改革方案,卻在最近登上全世界頭條,成為IMF要求希臘改革的範本。「年金改革的原則很簡單,講來講去就是:延長退休年齡、減少年金給付、增加薪資的提撥、延長年資的計算。」這些過去三十年,從退休基金虧損時就該做而未做的改革,卻從未發生。

希臘社會保險局前主席尼克特羅斯(Miltiadis Nektarios),也是二○○○年希臘國家社會安全基金董事長,看到現在的退休金困局,只能搖頭。

「對政治人物來說,唯一能接受的就是改善基金的投資效率。」「所以當時所謂的年金改革,就是開放希臘國家社會安全基金的投資項目,去投資華爾街的商品。」尼克特羅斯說:「但是,真正影響基金永續的,還是提撥率:你放了多少錢進去、領了多少錢出來。」但是,沒人真正對這件事提出改革,導致去年希臘雖有二百七十億歐元的年金支出,卻只有不到一百億歐元的收入,導致財政崩潰、債台高築。

台灣,下一個希臘?

軍公教退撫基金已現33億赤字,

再不改就沒機會

年金虧損、拖垮財政、進而破產的三部曲,並不只發生在希臘。在嬰兒潮後,包括英國、德國、法國等每個國家的退休金,也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危機。但是,這個危機,在台灣特別嚴重。

台灣的軍公教退撫基金,在去年首度出現了新台幣三十三億元的赤字,是史上第一次入不敷出。雖然虧損的部分不大,但卻代表了退撫基金正式進入「入不敷出」的「吃老本」階段,破產的倒數計時器正式啟動。

事實上,根據退撫基金和勞保基金精算報告,台灣負擔這兩大退休金的基金支出正在急速增加,預計在二○二五年,也就是十年後,台灣的退休金總支出,就會占財政支出的二三%,逼近希臘現在的二五%水準─一個足以令國家破產的水準!

台灣會在十年之後發生的另一個「希臘病」,是高齡人口比率。希臘目前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約達二○%,屬於「超高齡社會」;至於台灣,現階段老年人口雖占總人口的一二%,至二○一八年才會達到「高齡社會」的一四%標準,但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計算,到了二○二五年,台灣老年人口比率就將突破二○%,和現在的希臘一樣。

這個現象,除了說明台灣在十年之後的高齡程度就將與希臘看齊;另一方面,從「高齡」到「超高齡」社會,希臘花了二十一年,台灣只花七年,也更說明台灣必須及早準備;然而直至目前,台灣的退休金制度卻還是以「比希臘更優渥」的規格,快速累積台灣未來的財政壓力。

以退休年齡來說,台灣公務員平均在五十五歲退休,而希臘公務員在撙節逼迫的年金改革前,平均退休年齡是五十七歲;希臘現在已經準備將退休年齡延長至六十七歲,並消除提早退休的現象。

影響年金支出最大的「所得替代率」(退休金占退休時薪資比率),希臘經過大砍,退休公務員平均替代率已經僅剩五六%;而台灣目前仍訂為七五%至九五%,而根據銓敘部概算,近年台灣退休公務員所得替代率約在八九%至一○二%之間。

退休年金帶來的財政負擔、高齡化的人口、超優渥的年金制度,種種面向都正預言,台灣恐怕在十年後就會踏上希臘的破產後路。

去年台灣軍公教首度虧損,已經給台灣所有人一個大大的紅燈。台灣年金改革,不能像希臘一樣,一拖就是三十年,我們甚至沒有三十年能拖!屆時,台灣可不像希臘,有國際外援,可以幫我們的退休金買單。唯一能幫助台灣,避免走上希臘一途的,只有台灣兩千三百萬人。

信用,在這裡不值一分錢資本管控下,銀行無限期關門,希臘央行形同虛設。

希臘破產,摧毀的不只是信用交易,還有社會之間的信任。

人才外流,史上最嚴重—— 25歲以上因工作而離開希臘的人數撙節至今,自殺率增加2倍—— 希臘每10萬人自殺率

2011年6月

開始實施

撙節

資料來源:Gartner

左右拉扯的國家

左派強硬地反撙節(左圖),將齊普拉斯捧為國家英雄,拒絕任何改革方案;右派則認為希臘待在歐元(右圖),並應負起責任,著手改革。

左右之間,沒有交集。

希臘的制度出了什麼問題?

退休金吃掉大筆預算

—— 2013年希臘財政預算結構

3% 環境保護

6% 治安

6% 國防

9% 經濟發展

10% 健康

11% 教育

社會福利

(主要為退休金)

20% 政府人事

實行撙節,卻不敢對退休金大動刀—— 2009∼2013年各類預算減少幅度

教育

社會福利

治安

環境保護

經濟發展

政府人事

健康

國防

資料來源:Eurostats, IMF 未來,負擔不起IMF統計,過去5年希臘民間消費衰退了3成,遍布歐洲的「一歐元店」,成為希臘人能盡情血拼的最後天堂。

四次改革失敗,

導致破產危機

—— 希臘年金改革史

1973年 歷史因素

因為高通膨,政府大幅提高年金給付,補償喪失的購買力,種下優渥年金的惡因。

1984年 退休基金虧損希臘國家社會安全基金虧損,政府開始長達30年的補助。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出年金將拖垮希臘財政的警告。

1990∼1992年 第一次年金改革認領工作年分延長、延後退休至60歲、退休替代率上限 80%,預計1998年實施。

1998年 第二次年金改革完全取消第一次改革,追求「公平」的長期規畫。第一步是整合現有年金制度,消弭年紀、職業差距,將所有現有年金給付提升至同一水準。

2002年 第三次年金改革進一步完成「公平」年金改革,強制政府要用預算補年金缺額(政府負最終責任入法)。

2008年 第四次年金改革以減少年金支出為出發點的改革,包括延後退休、退休替代率、年金費用等,引起希臘史上最大示威遊行及罷工,最後延後實施。

2010年 IMF停止金援IMF介入改革,提出一步到位的年金改革方案,但希臘僅實施一部分,IMF被迫停止金援方案,釀成歐債危機。

2011年 國會通過撙節法案沒有金援,希臘發不出年金,暫時凍結年金給付,並規定給付不能超過GDP 2.5%等改革方案。

2011∼2015年 八度大砍年金一般年金給付減少45%,出現自殺潮,但每年年金支出仍高達270億歐元。

定下荒謬制度

發生問題

否認問題,不願改革財務破產,地獄的開始今日希臘,就是明日台灣

財政面

再過10年,年金負擔就跟希臘一樣重—— 退撫勞保支出占財政支出比率

退撫勞保支出

財政支出

退撫勞保支出占財政支出比率2025年,年金支出占財政支出23%,

逼近希臘現在水準

資料來源:勞保、退撫精算報告、財政部制度面 台灣的年金制度,比希臘優渥1.希臘公務員退休替代率平均56%,台灣公務員退休金替代率上限仍達95%。

2.希臘退休年齡已準備延長至67歲,台灣法定退休年齡65歲,公務人員平均退休年齡更僅55歲。

3.希臘退休金計算已延長為退休的前15年平均薪資,台灣勞工仍用5年最高薪資計,公務員用退休前1年的最高薪資計算。

人口面 台灣老年化程度,10年後趕上希臘希臘目前老年人口比率約20%;台灣目前約12%,但估計至2015年,台灣的老年人口比率就將與希臘看齊。

國家的未來,我們很擔心如果脫歐,希臘就完了尤格斯,39歲,雜誌發行人公投我會投「YES」(支持改革)。我的客戶、夥伴都在歐洲,如果「脫歐」,希臘有一半的公司可能都倒閉。理解這件事的希臘人,可能不是多數。

給我年金,其餘免談馬蒂拉斯,75歲,退休公務員政府承諾過我們,不會再砍退休金。退休金是我唯一的收入來源,如果政府反悔,屈服於歐洲的勒索,我一定會抗爭到底!

明天過後,我還有錢賺嗎?

特托特斯,51歲,蛋糕店老闆觀光客是我唯一的客人,希臘人已沒有現金跟心情來買蛋糕跟喝咖啡了。我不擔心公投結果,那是一周之後的事。我只擔心明天要生意做不做得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