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果可以,我將他的創業比作中國近年的剪影丨i代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7/151052.shtml

高始興

創業初體驗 得失參半

我第一次創業,是在2000年,正是互聯網大潮來臨的時候,當時湧現了一批門戶網站及電商網站。電商有8848,它當時的地位有點像現在的阿里巴巴。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想做一個面向校園的垂直電商。為什麽選擇校園呢?有幾個考慮。第一個,8848在當時已經是很大的電商平臺,存在說明電商模式是走得通的,而我的能力不可能去顛覆,只能在垂直方向上找機會。

第二個,98、99年之前,校園的商務是封閉的,很多商店、商業的運作更多是學校自己管理的,很多社會化的資源資本進不了大學校園。可98年、99年左右大學改革,社會力量可以參與一些校園的商業運作,所以那時候的校園孕育著機會。

第三個,大學生是有接受新事物的超前意識和習慣的。而且,僅限於校園的配送距離短,難度比較低。

因此我就做了一個類似淘寶的網上平臺,配送一些日常的收音機、小電器,日常用品,二手交易以及外賣等,還能訂機票,電影票等,當時也拿到了投資,可很快倒閉了。

我之後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這麽一些:

第一個,從大環境看,當時遇到經濟危機,很多國內比較大的網站都相繼倒閉了。馬雲做淘寶是這一波之後2002的樣子。這說明網購相對還是超前的,大家的消費習慣、購物習慣還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用戶的嘗試率很低,我們的培養成本就相對高,因此需要大把大把燒錢才挺得過去。

第二個呢,當時的網絡環境不是特別好,基礎建設沒做好,後續的狀態肯定很難。

第三個就是信用機制。現在我買了你的東西,假設我認為你在騙我,我可以投訴,可以不給錢,因為錢暫時存在支付寶這個地方。支付寶真是個偉大的發明,可當時沒有,就滋生出來特別多管理上的麻煩。

第四個,客單價太低,毛利率太低,嘗鮮頻次少,退貨率高,再加上配送成本,很容易就做不起來倒閉了。

當然,更為關鍵的一個問題是我個人對創業沒有很深的認識,包括對企業的駕馭能力,方向的判斷等欠缺得太多。如果換作現在,可能我會把其他業務都切掉,只攻一塊,慢慢培育,或者用一塊業務養另一塊。

那是我第一次創業,很短,大概一年。

再出發,這一次,去劍橋

此後我做過職業經理人,做過老師,可一直有顆不甘寂寞的心在跳動。為了讓自己站得高去尋找一些東西,我來到了劍橋,只為了再一次出發。

在劍橋,我屬於商學院。劍橋的體系是這樣的,你學習的專業學院和你生活的學院不一樣的,在生活學院,它會把不同專業的學生融合在一起,這樣的跨學術跨領域交流很有利於研究的創新。在這里,我認識了我特別重要的合作夥伴俞凱,他是工程系學做語音識別的。在那邊我們就經常碰,想著語音科技可以應用在什麽領域。

當時有幾個大背景,中國經濟已經崛起,從產品到技術都在快速地全球化。那時候,孔子學院正在滿世界開花,老外都想學漢語。可是有一個問題,國外缺少漢語老師,尤其是發達國家,拿到簽證是很難的,而且即便拿到,真正符合要求的漢語教師也是很少的。

我們看到了這個趨勢,就想說,能不能開發一套語音技術,既可以評價老外的漢語發音準不準,又可以跟老外進行簡單的交流。

接著我們就動手逐次開發了三個項目。第一個面向漢語教育軟件公司,為他們提供語音開發技術。第二是面向學校,做一全套的語音系統,輔助老師的教學。第三是搭建網站,讓老外直接可以通過平臺學習漢語。

這些項目看似那麽有前景,可後來都失敗了,為什麽呢?這市場看似繁花似錦,其實是一片海市蜃樓。

原本以為,中國崛起,全世界都要跟中國做生意,世界人民都得學習漢語,市場大得遼闊無邊。可最後我發現,這都是假象。作為初創公司,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必須搞清楚,市場大,可給你的市場到底有多大呢?你一點點切,你會發現市場其實很小。

比如說做教學系統這一塊,賣給大中學這塊,我們要切的話全球多少大中小學,是有漢語教學的,這一切切了一大批。再往下切,多少個大學支持信息化,有信息化系統,沒有話是不會采購這套語音系統的。它即使缺老師也沒有想要用信息化的東西。

那麽在具備信息化系統的大學中,又有多少是願意單獨采購這個漢語系統的?在很多大學,漢語可能是第三、第四外語,如果想讓漢語采用這個系統,學校會要求其他的系統如西班牙語、法語等也得做好,那可了不得了。

再往下,你的資源渠道能到達多少呢,這又切掉一塊。本來這麽大的市場,現在這麽小,所以我覺得一個創始公司,不能光看市場有多大,一定看屬於自己的市場,這才是根本。

其次,我們認識到,一個創業公司,如果市場後期能快速爆發,早期進入時可以建立品牌知名度的,可如果不是快速爆發的市場,進去就會有問題,流程長,整合資源多,後期是走不下去的。

還有一個,我們面對的是國外市場,可我們是按自身的學習習慣和方式來開發的,我們了解漢語,但是不了解用戶,所以,系統的開發也並不適合。

當然,推廣成本高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雇一個老外趕上國內四五個人了,對於創業公司來說,費用極高。所以在2007年的時候,我們把業務賣掉了,回國做英語教育。

殺回中國,這一次是王牌戰隊

有了國外做漢語教育的經驗,回國做英語就駕輕就熟了。

市場不用說了,那麽大的蛋糕就擺在那里。第二個,我們都學過英語口語,知道痛點在哪里,產品如何設計。第三個,我們知道客戶在哪里,知道怎麽找到這個客戶,知道整個鏈條去串起來。第四個,人力資源成本非常低,推進速度非常快。

所以一切都是利好,這個時候做產品,一切都很順,一直做到2012年,國內有一半的語音教學軟件是由我們來做的。

一個天使一個魔鬼,誰走誰留

2011年底,我們看到一個更大的生態,就是移動端的語音交互,我認為未來的每個智能硬件垂直領域,都有一個手機的生態,那好了,在這個領域上,應該現在就抓住這個機會搏一把。

這樣,我們成立了兩個事業部,一個教育業務,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業務,資源逐步向移動互聯網事業部傾斜。

可是這兩個事業部真是完全不一樣。

第一個底層的技術不一樣,一個是語音評測技術,就是評價你的口語發音準不準,而另一個是語音識別人機交互。

再一個業務形態和產品不一樣,而這個不同又直接影響到人的基因的不同。語音教育是2b,人習慣了後接受標準的流程化、周期化、系統化,而移動交互很輕很快,允許接受變革和挑戰,這是兩個不同的文化體系。

基於這些不同,兩個業務就經常打架,一邊是敢於突破冒險創新,一邊是標準流程套路,資源分配的問題上也老打,完全不能融合,就像一個天使一個魔鬼。可創業公司得往前沖啊,不能僵住。這樣,公司又走到了新的路口,兩個都是孩子,誰走誰留。

至今想起來,我都仍然心有余悸,這是我面臨的超級挑戰。

當時,教育事業的收入翻著倍地增長,而移動端大量投入研發,產品也沒有成形,更多是由教育來補貼移動。把增長迅猛的教育業務砍掉,讓它獨自發展,我真的很心疼。

現在想起來,當時的挑戰不亞於現在聯想,整個業務往移動上整。我覺得我特理解現在楊元慶他做的事情,就是不改革必死,改革的話有可能會死,有可能會活,你改不改?真的是這樣。兩個孩子都存在,資源有限,人員的能力有限,駕馭兩個不同的業務,不同的商業模式,不同的文化生態,不同的基因,你怎麽看?也不敢說潛力大,我覺得說移動互聯是大的生態,教育如果變革一樣潛力很大,兩個生態如果在一起的話,一個天使一個魔鬼在打仗一樣,你允許長期打下去的話,一定是煎熬的,一定會耗死,你至少要麽留下天使,要麽留下魔鬼,或者把兩個都獨立起來。

從屁股決定腦袋到腦袋決定屁股

我們以前沒做過互聯網,而現在把這個重頭壓在了互聯網,形態上獨立了還不夠,得讓互聯網洗心革面,包括我自己,還有創始團隊、包括管理,都得徹頭徹尾地改變思路。是屁股決定腦袋,還是腦袋決定屁股,必須搞清楚。

好在最後是成功了。想起來,當時花了半年來做這個事真是像換血一樣,整個團隊得到新生。

那時,我帶著團隊在半年里跑了七八十家移動互聯網的合作夥伴,一方面是深度對接,一方面就是帶著團隊學習,讓他們了解到底互聯網公司是什麽樣的特點,產品的研發模式,開發模式是什麽樣的?他們的運營模式是什麽樣的?到底他們需要我們提供什麽樣的服務?他們的用戶怎麽反饋這件事情,這一點是非常管用的。

原來我們做2B教育的時候,由於鏈條很長,用戶通過渠道反映給客戶,而客戶只由我們銷售人員接觸,銷售人員後面有售前,產品人員、開發人員、研究人員,研究人員是聽不到炮聲的,這樣他就不痛了。所以要整個組織扁平化,所有人必須聽到炮聲,這樣就形成了公司新的管理套路。

解決了組織結構的問題,下一個問題就是到底怎麽切,切哪一塊,這里我們也有自己的思考。

放棄手機,直攻智能生態

手機是現在應用的最多的智能硬件,那我們要不要切入呢?

你看,手機端有觸摸這個圖形交互界面,它是一個核心的交互手段,非常便捷,非常高效,而語音只是一個癢點需求,如果僅僅是簡單的語音識別,語音理解,卻做不到極致的語音對話,就是累贅。siri發布以來,陸續出現了二三百款助手,後來都沒落了,為什麽?是因為它們成不了核心交互元素。

要是切分一塊,比如只做訂機票搜素,沒有後端強大的內容資源,那攜程自己做語音搜索就能幹死你。舉個例子就是,你是學外語專業的,你要翻譯礦石方面,你幹不過學礦石專業又懂外語的人。所以手機端的人機交互如果做不到極致,就撬動不了用戶。

那麽我們就轉換思路,手機不行,那就專攻其他智能硬件,因為手機上是癢點的語音交互在其他智能硬件上卻是剛需。

第一個,很多智能硬件上會是無屏或者窄屏,這樣觸摸式交互就不適用了,比如,手環、音響、燈泡。電視你別看有屏,距離遠也不適合觸摸,車載很多就無屏,語音交互就更容易切入。

第二個對很多移動智能產品來說,或者操控根本空不出手來的產品,語音交互絕對是核心的,甚至是剛需,是痛點,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

基於這樣的分析,我們開始正式踏足智能硬件領域。就目前來看,這次時機抓得很準。怎麽講?

我覺得現在從智能的角度來看,還是早期。很多智能硬件只是接入手機APP而已,算不上真正的交互。我們說五年一個發展,現在是早期的中後期,正是市場的最活躍的時候。

智能硬件在我看來大致分為這麽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加入智能運算,性能更好了,操控更方便了。

第二個階段就是控制和查詢,加入一些簡單的手勢、語音及圖像識別等。第三個階段是真正把對話加進去,人和機器在一個場景,或者在一個領域里面,可以實現獲取一些服務,獲取一些信息。

到第三個階段的時候,才是開始走向智能化,為什麽?生態才起來。你看手機的演變,早期的智能手機,ipad,在90年代末已經出現了,但是得用一個筆,沒普及起來,它的交互非常傻,那時候你用不了後端的一些APP服務,生態也起不來,我推斷智能硬件在這個階段真正生態起來一定是基於流暢的對話交互。

第四個階段就是生態真正起來了,每一個智能設備,每一個垂直領域,都像手機一樣,有個生態,有個應用市場,開發者圍繞他走向標準化。

既然人機對話在整個智能硬件領域有如此劃時代的意義,那麽好,我們就將自己的產品定位在人機對話,做到業界的唯一。這可不是簡單的對話,而是機器可以像人一樣,它會懂得問為什麽,能允許你打斷,能根據上下文進行理解,真正幫助用戶完成任務,而不是簡單的操控和查詢。

確定了這個核心戰略後,我們具體的打法就分為兩個部分,面對大中型開發者,他們需要複雜的總體方案,那麽我們就專註為他們提供整套的全程的技術方案。而對於小的開發者,他們可以在我們平臺上使用一個一個小的SDK開發包,一鍵集成到app中,幾分鐘就生成了。而這些SDK開發包有收費的,也有免費的。

目前使用我們平臺收費SDK的商家有差不多幾百家的量,全套的解決方案目前已服務大概有上百大中型企業。

打法固定下來後,又有側重的問題。目前智能硬件大致分為車載、家居、穿戴、機器人和玩具這幾類,如何權衡目前的重心呢?

車載和家居有可能更多一些,機器人剛剛開始,穿戴也相對來說靠後一些。

因為車載和家居更適合雲的調動,有穩定的wifi環境,可是像穿戴,市場熱度剛起來,手表還好,但眼鏡在國外的銷量不大,在中國根本還沒怎麽開始,當然未來銷量會上升。手環雖然出貨量多一些,但相對來說不太需要語音。所以,目前重心還是在家居和車載上,他們的出貨量都是千萬級的。

語音未來的想象力

其實做語音未來是非常有想象力的,我們往後端做,可以對大量的語音進行分析,進而對用戶行為進行數據挖掘。

當然,這塊現在還沒有這麽大的數據量,現在用到語音還沒有那麽多,可一塊業務在未來一定會做。為什麽?因為當你的交互做到極致以後,用戶體驗就能到極致,那他一定願意用這個東西去享受一些別服務,那我們通過對語音的分析,就能較好地掌握用戶的行為習慣,進而提供更有價值的東西。

除了數據挖掘,還可以做搜素引擎。未來時萬物互聯的世界,那搜索怎麽做?那第一個,必須搞清楚搜索的目的是什麽?

我想未來的人機交互,智能硬件更多是幫用戶完成任務,成為貼身秘書,這跟pc端很不一樣。比如,在pc的百度上查詳細信息,但是在智能硬件上你要完成的就是根據需求訂個酒店,訂個餐。再比如,暴風可以基於地理位置搜索周圍人在看什麽電影,智能耳機可以搜索我昨天聽的什麽歌,這些事百度做不到的。

總的來說,百度可以滿足通用的查詢需求,而智能硬件將滿足某個場景下的任務需求。那需求不同,交互不同,搜索形態也必然是全新的。

未來的生態會相當豐富,不會一家獨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獲取自己的利益,貢獻自己的價值,就像一片草原,有狼、獅子、鹿、老鼠、兔子、草、樹,有一些細菌寄生蟲,而我們也將在生態中做好自己的一環。

後記:從2000年開始,他的每一次創業都有著對時代的敏銳觀察,他像一個智者,走在時代的前沿,從互聯網崛起,中國全球化,再到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每一次,他都在身處其中。劍橋的再次出發,讓他邂逅了最重要的合夥人。早期的失敗,鍛造了他在商業判斷的火眼金睛,也讓他完成了完美蛻變,浴火重生,而這一切在他的娓娓道來中卻平時溫潤,褪去的是沖動、急切和青澀,而沈澱的是更深遠的思考,更睿智的決策和更理性的判斷。

他創造了語音科技的一顆新星,你可能沒聽過思必馳這個名字,可它卻無處不在。

在與高始興先生的對話中,很驚訝於他強大的邏輯思維,每一個小問題都能一、二、三透徹剖析,他的每一步打法也經過嚴密推理。而當他告訴我,為了擁抱未來,兩塊業務二選一,忍痛地舍棄具有強大盈利能力的業務時,我看到了一個企業家的魄力,這個魄力足以震撼人心。

版權聲明:本文為i代言原創作品,嘉賓為思必馳創始人高始興,由蒲鴿采訪並編輯。如需轉載,請微信聯系aidaiyan-founder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31

把敘利亞難民比作有毒的彩虹糖 特朗普長子言論引風波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長子小特朗普近日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一番言論,將敘利亞難民比作彩虹糖,引發爭議。

小特朗普近日在推特轉發了一張圖片,圖片文字顯示,“如果我有一盒彩虹糖,然後告訴你有三顆會要你的命,那麽你還會要一把這樣的糖嗎?這就像是敘利亞難民問題”。

特朗普長子在推特上將敘利亞難民比作彩虹糖。

小特朗普轉發後,附文說道:“這張圖片說明了一切。讓我們結束那些不把美國放在首位的政治正確的議程。”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顯然,他是在試圖表明不應該接受任何難民。

不過彩虹糖制造商對此並不認可,報道稱,美國箭牌公司事務副總裁Denise Young表示,“彩虹糖僅僅是糖,而難民是人,兩者並不具備任何可比性。”她補充道,”我們將盡量避免可能被誤解為營銷手段的任何言論。”

目前,特朗普的競選團隊沒有任何回應。

不過,希拉里的新聞秘書尼克·美林( Nick Merrill )早些時候在推特上稱,小特朗普的言論是“令人惡心的”。

小特朗普的言論也激怒了一些網友,他們紛紛在推特上發布難民兒童的照片。

網友們紛紛在推特上發布難民兒童的照片表達對小特朗普言論的憤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