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伊拉克殺俘可能意味著全新的國際秩序 思考框架 郭荊璞

http://xueqiu.com/7571730629/29907317

分享一個郵件。最近世界不太平,一點思考的框架,供參考。

新聞:極端組織「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或稱「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 (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 ,縮寫為ISIS),接連攻下伊拉克北部多個城鎮,威脅「肢解」伊拉克,並發動全面的宗派戰爭。

關注ISIS最令人震驚的舉動,是在網站上公開照片,聲稱處決1700名戰俘

眾所周知,善待戰俘已經是現代國際社會的基本原則,ISIS對戰俘的屠殺,震驚世界也超越了現代文明社會的底線,將ISIS推上了國際社會的對立面,ISIS不但在製造恐怖,更是在銷售這種恐怖,成為恐怖的代名詞。

我相信這一事件將催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將有可能成為和911一樣,成為未來10年世界轉向的標誌。美國迫於這種壓力,正在尋求迅速解決問題,甚至可以拋開既定的一些原則(要求伊拉克現總理馬利基下台;遏制伊朗等),會導致整個中東和全球局勢發生極大的改變。

我們希望再次強調,無論是敘利亞問題,還是此次伊拉克國內的衝突,都凸顯出中東問題的核心矛盾已經是伊斯蘭世界內部的遜尼派-什葉派的矛盾和衝突,基於中東問題的國際政治、經濟的分析架構都需要做重大的修正,甚至推倒重來,而抱定美伊矛盾、以巴/以阿矛盾,不願意接受新的架構的投資者則有可能遭受巨大的損失。建議大家跟蹤。

我們在去年對敘利亞問題的分析中已經明確指出,敘利亞問題的核心是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教派衝突,不可調和且具有擴散的潛在風險,可能會導致伊拉克陷入混亂甚至分裂,目前的事實也驗證了我們的看法,ISIS正是從敘利亞衝突中壯大的遜尼派極端組織,並擴散至伊拉克,導致伊拉克目前境內四分五裂。

圖中的黑線表示直接的對抗和衝突,綠線表示支持,紅線表示反對。可以看到綠線集中在左右兩側,紅線則幾乎全部跨越中線,也就是說,在對待敘利亞問題的態度上,各方按照什葉派和遜尼派分成了兩個陣營,所以說敘利亞問題反映的是遜尼-什葉矛盾,這一矛盾目前已擴展到伊拉克國內局勢上。
查看原图


背景

伊拉克位於西亞中東,兩河流域,自5000多年以前就是人類文明最古老,傳統延續最綿長的地區,歷經巴比倫、波斯人的統治,最終皈依伊斯蘭教。

在近代的伊拉克,是伊斯蘭最大的兩派,遜尼派和什葉派爭奪的核心區域。伊拉克人口中什葉派佔多數,但薩達姆在位時,遜尼派實行高壓統治,什葉派的反抗傳統遭到壓制,薩達姆政府被美國推翻之後,什葉派通過民主選舉掌權至今。

目前伊拉克境內,東部主要是什葉派控制,南部遜尼派居多,北部邊境屬大庫爾德地區,庫爾德人佔多數,亦信仰遜尼派。

思考框架

一、對各國的影響

1、伊拉克

ISIS的行動可能導致伊拉克分裂成3-4個有獨立自治權的主體,包括原有的、由什葉派掌握的、國際社會承認的合法政府,西北部的庫爾德自治地區,南部受到沙特等遜尼派國家扶持的地區,和目前掀起暴亂的ISIS可能建立的政府,伊拉克將有可能會成為聯邦制國家並陷入長久的分裂、割據和動亂局面

2、伊朗

伊拉克此次動盪發生以後,美國可能會需要伊朗的協助來控制伊拉克的局勢,美高級官員也表示為解決ISIS帶來的威脅樂於與伊朗合作。目前的局勢將加速美伊關係正常化,伊朗有望重新回歸國際社會的舞台

自奧巴馬第二個任期開始,美國政府一直在尋求與伊朗和解的可能性,奧巴馬公開表示伊朗政府由民選產生,意在承認其合法性,這為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美伊之間一直無法彌合的政權合法性問題解封,伊朗如果被美國從「流氓國家」的名單當中剔除,則政府借貸成本、金融和貿易環境等都會發生深刻變化,伊朗重回國際社會,對中東和全世界都會有明顯的影響,還需要深入討論。

伊朗東面的阿富汗,執政的普什圖人,東北方向的塔吉克人與伊朗人都是波斯人,伊朗北方的阿塞拜疆信仰屬於什葉派,加上伊拉克的什葉派政府,伊朗已經逐漸建立起穩固的後方和同盟。

一直以來,美國對伊朗動武,都是中東地緣政治和石油地緣政治探討的核心話題,投資者也大多把美伊矛盾作為預設,一旦這一局面發生改觀,仍然抱定「美伊必有一戰」觀念的投資者就可能遭受重大損失,因此需要關注。

3、沙特阿拉伯

此次動盪以後,可能會使伊拉克成為什葉派和遜尼派爭奪的重心,這可能會把沙特推到兩派鬥爭的前台。

伊拉克在薩達姆統治期間,特別是在兩伊戰爭前後,是阿拉伯世界中遜尼派對抗什葉派的核心武力,在海合會等遜尼派國家的支持下,伊朗之間武力對抗。近年來局勢改變,先是伊拉克民選政府傾向於人口占多數的什葉派,目前又是伊拉克陷入混亂無法形成統一力量,甚至會淪為遜尼派-什葉派衝突的戰場,沙特阿拉伯可能被迫走上對抗什葉派的前台

沙特坐擁伊斯蘭教最大的聖地麥加,自視為正統和伊斯蘭世界的精神領袖,也一直對什葉派持敵對態度。近年來沙特在海合會中的領導地位受到更激進的卡塔爾的挑戰,沙特也有動力證明自己在遜尼派和阿拉伯世界中的老大地位,沙特去年就試圖接手敘利亞的爛攤子,未來與伊朗在伊拉克直接對峙並非不可能。

沙特人由於豐富的石油財富,雖然武器先進,但不太可能自己衝鋒陷陣,更可能使用僱傭兵,並有可能動用石油作為武器

4、美國

美國在中東的核心利益是石油和以色列的安全,在遜尼派-什葉派衝突之中,一直扮演的是幕後角色,類似於足球場上的隊醫和教練。儘管隊醫受傷的情況也偶有發生,但美國一般不會直接介入承受損失。

未來隨著美國戰略收縮和接納伊朗,可能會進一步從隊醫和教練,退到裁判和調停者的角色,可能會加速美國進一步退出中東的地面爭端,保持在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的水面和空中的軍事存在即可,這也是美國全球戰略收縮的一個縮影。

二、對油價的影響

1、伊拉克局勢動盪,衝突各方都有動力去提升自己的石油產出,增加財政實力(庫爾德人甚至表示願意以半價出售石油),但衝突頻度和烈度的增加會對增產帶來負面影響。權衡這兩個方面,未來油價整體的趨勢性波動不會太強,而脈衝性的波動會比較大。

2、長期來看,中東局勢持久動盪會對石油投資產生持續性的負面影響,進而會影響中東的石油產出,成為油價上漲的支撐因素。

3、沙特可能會把原油作為低烈度對抗的武器,沙特擁有最大的剩餘產能,財政狀況較好,可以承受較大程度的油價下跌,因此其可能會通過增產來壓低油價以打擊伊朗。

綜上考慮,目前高漲的油價有一定的泡沫中長期油價則會緩慢地上漲,由新聞事件和擴產消息驅動的油價波動將會很常見,存在由沙特增產帶來的潛在下行風險。

三、美國戰略轉移

ISIS進入伊拉克之後美國的態度是值得玩味的,其尋求伊朗支持,不僅僅是因為奧巴馬錶態的承認伊朗政府合法性,也反映出美國在介入地區衝突態度上的轉變。美國越來越把武裝力量用於保護重要水道、能源運輸路線,而不再像過去一樣積極介入地區衝突,一方面是因為財政壓力巨大,另一方面則是民粹主義抬頭

美國的軍費不僅是全球第1,而且相當於第2到第15名的總和,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美國是「全球公域的保護者」,也就是說,除了各國的領土、領海和領空之外,地球上其他公共區域的安全,是由美國掏軍費在維護安全的,所以美國軍費開支異常之大。而形成美國保護全球公域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美國要保護其世界第一的能源進口所需要的航線和咽喉水道,隨著美國從海外進口能源的減少,美國不僅有能力逐步收縮用於保護公域的軍費和軍力,也在其國內受金融海嘯影響的財政壓力下,不得不收縮軍力。這是其一。

其二則是美國國內抬頭的民粹主義傾向,反映在事件新聞上,大家可以關注此前的新聞,共和黨二號人物埃裡克·坎特(Eric Cantor)在弗吉尼亞州眾議員初選敗給「沒錢沒資歷」的極端保守派「茶黨」候選人大衛·布萊特,標誌著共和黨內部轉向民粹主義的可能性正在浮出水面。布萊特也許並不是最大的政治明星,但其態度卻代表了美國保守派的傾向,例如其論文「經濟增長與宗教:新教倫理的繁榮與衰落」,是典型的美國保守主義的論調。美國歷史上民粹主義往往與孤立主義同時興盛,國內政治上轉向保守,特別是一般推崇精英主義的共和黨內部轉向民粹,是對外政策向孤立主義靠攏的重要信號。在孤立主義抬頭的背景下,美國收縮全球軍力,就顯得順理成章了。這是其二。

美國的戰略轉移,是從中東和中亞轉向東亞,更是從大西洋和全球轉向太平洋,美國的軍力收縮,會導致全世界其他地區更加不穩定,從而會引致更多的資產轉移到美國尋求安全。全球金融市場可能要面臨美元資產收益率持續下降的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畢竟在投資中,本金安全的地位是高於收益率考量的。

四、對中國的啟示

美國的戰略收縮,對中國來說留出了空間也加重了負擔。如果參考美國對全球公域的保護,我們可以想見,中國需要轉變過去的傳統觀念,即擴充軍力是為了「保家衛國」,保護領土主權,保護僑民,保護對外投資。未來中國應該正視與大國地位相伴隨而來的義務,擴充軍力將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國際社會必將要求中國參與到保護全球公域當中來,承擔與大國地位和經濟實力相稱的責任。

中國未來軍費的增長,參考美國的先例,將有可能是數量級的增長,軍費增長帶來的很可能不是對抗而是合作。

美國致力於保護全球公域,特別是咽喉水道,是為了其能源安全,中國的石油進口量將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超過美國,所以能源安全的問題將日漸緊迫,中國有動力也有必要發展替代跨洋跨洲運輸能源的途徑,比如在西北建設大規模的新型煤化工項目,煤制天然氣、煤制油、煤炭分質利用等來替代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另外開發南海油氣資源、與俄羅斯合作增加西伯利亞油氣產量,在國內加快緻密氣、頁岩氣、煤層氣、緻密油的開發工作等等 。

最後,還是那句話,能源從來就不只是一個經濟問題。思考的框架,以後慢慢填內容。

隨見隨想,語無倫次,所謂垃圾郵件是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