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本拉麵殊死戰 搞在地化的先掛

2013-07-29  TCW
 
 

 

夏天,走進熱鬧的台北東區巷弄,吸引排隊人潮的不是冰店,而是日本拉麵店。

拉麵湯頭的八十五度高溫,和這場戰爭的熱度不相上下。七月五日,被觀光客列為東京必訪美食的連鎖拉麵店麵屋武藏,在東區開出在台首家分店;夏日炎炎,一天卻能吸引六百人、排隊超過一個半小時,人氣不輸隔壁的鼎泰豐。不過,方圓一公里內,其他來自日本的勁敵,早已虎視眈眈。

短短兩年內,共二十二家日本拉麵業者來台,開出超過四十家分店,相當於台北市拉麵店總數的三分之一,幾乎是以每兩週開一家的速度,占領台北街頭。其中,光捷運忠孝復興站以東約一公里距離,便有十九家,成為拉麵一級戰區;敦化南路一段一百八十七巷更因一個巷口就有四家拉麵店進駐,被稱「拉麵一條街」。

「日本拉麵來台二十年,這已經是第三波。但這一次最大的不同,是所有可怕的都會來!」乾杯集團董事長平出莊司口中的「可怕」,指的是拉麵業者的實力。包括這兩年進駐的山頭火、Ringer Hut長崎強棒麵、乾杯集團引進的一風堂,都是日本排名前二十的大型連鎖業者,其他如三田製麵所、味之時計台、麵場田所商店等,在日本也都有數十家的水準。

什麼原因,讓大型拉麵業者選擇同個時間點齊聚台灣?引進麵屋武藏的大品餐飲集團總經理蔡威華分析,三一一大地震,讓日本中小企業覺醒,走向海外、分散風險;但是,兵家必爭之地中國的反日情結,始終是難以跨越的障礙。因此,考量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大陸對台的減稅優惠,及台灣對中國的熟悉度、影響力等,都讓台灣成為轉進大陸最好的跳板與實驗場,吸引日企來台尋求合資。

「賣得比日本好」來客數之高,嚇到總公司

「拉麵在台灣,賣得比日本還要好,也讓還沒來的(業者)都開始考慮!」台灣山頭火經理劉俞君說,山頭火一號店曾創單日來客數九百人紀錄,比日本分店都要高,總公司嚇一跳。蔡威華透露,目前台灣所有餐飲集團都計畫投入拉麵市場,「光麵屋武藏的代理權就有三、四間在搶,只要是知名拉麵店,一定有台灣人敲門!」

不過,日本拉麵熱潮,除了帶動商機,也掀起殘酷的淘汰賽。

不到兩年,拉麵開店潮雖方興未艾,但二十二家日本業者中,已有一家倒閉、一家遷離東區商圈;其餘業者的表現也在開幕後,回歸理性。業界人士透露,幾家知名拉麵店業績,已較最初下滑三分之一。

在拉麵的戰國時代,為什麼有人早一步敗下陣?當新鮮感退去,誰又能存活下來?

決勝關鍵一:口味正宗原汁原味,哈日族才埋單

「標榜是日本來台,卻又和日本的味道不一樣。」一位擁有二十年餐飲業經驗的專家分析,台灣拉麵客群分為兩種:死忠的哈日族,與無所偏好的消費者。為了符合台灣口味、爭取隨機消費者,某些業者選擇調降湯頭的濃、鹹度,但是,一旦口味在地化,對另一群勤跑日本的哈日族而言,便不再是記憶中的「原汁原味」。

「這些拉麵店最初走紅,就是因為『不用到日本也吃得到』,只要這個誘因消失,連基本客群都拉不回來。」他說,拉麵大戰中,只有兩種店能活:「原裝進口」、道地的日本拉麵店,和口味完全台化、老少咸宜的「台式」拉麵店;介於其中的,兩邊都不討好。「在地化是外資企業的必經過程,唯在台灣拉麵界,是一大禁忌。」

決勝關鍵二:衝客單價翻桌率低,小菜甜點助攻

目前在台拉麵業者,九成選在一級商圈開店,租金高昂,翻桌率成勝出關鍵。有別於拉麵在日本屬「平民美食」,顧客吃完就走,在台灣則成「異國料理」,消費者傾向呼朋引伴,將拉麵店當成聚會場所。蔡威華說,在日本,客人吃完一碗麵只要十五至十八分鐘,在台灣則是四十分鐘;僅二分之一的翻桌率,讓業者陷苦戰。

為此,各大品牌紛紛從套餐、小菜著手,希望藉衝刺客單價,解決翻桌率低落的窘境。例如,一風堂取消日本小菜免費贈送的規定,山頭火針對台灣市場推出單價上百元的鮭魚沙拉、墨魚飯等北海道料理,屯京則是強打甜點等,各出奇招。

決勝關鍵三:鞏固客群推出變形,太快太急易敗

日本拉麵門派眾多,除台灣人熟知的豚骨湯頭外,主打雞湯、蔬菜等清淡口味的拉麵品牌也隨此波熱潮來台探路,試圖開拓家庭與中高齡市場。不過,以二月倒閉的拉麵鳥華為首,此類業者皆仍處掙扎階段。

「面對連原型都不熟悉的市場,就想賣『變形』,當然會失敗!」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秘書長洪雅齡說,目前純正日本拉麵來台時間尚短,主力客群以勇於嘗鮮的年輕人為主,因此,符合「既定印象」的豚骨、魚干等重口味拉麵,仍是他們的首選;業者若想一步登天、主攻其他客群,時機過早。

在餐飲市場,台灣人始終是喜新厭舊的一群,究竟拉麵會不會成第二個「蛋塔旋風」,或就此落地生根?熱潮過後,以實力見真章。

【延伸閱讀】日本拉麵名店,8強攻台—近2年在台開店業者

店名:屯京在台開幕日期:2011/9發跡地:東京池袋日本店數:9台灣店數:1

店名:長崎強棒麵Ringer Hut在台開幕日期:2012/3發跡地:長崎日本店數:超過500台灣店數:3

店名:山頭火在台開幕日期:2012/4發跡地:北海道旭川日本店數:27台灣店數:2

店名:一風堂在台開幕日期:2012/5發跡地:福岡博多日本店數:66台灣店數:2

店名:味之時計台在台開幕日期:2012/9發跡地:北海道札幌日本店數:56台灣店數:1

店名:三田製麵所在台開幕日期:2012/10發跡地:東京三田日本店數:18台灣店數:2

店名:Nagi豚王拉麵在台開幕日期:2012/10發跡地:東京新宿日本店數:6台灣店數:2

店名:麵屋武藏在台開幕日期:2013/7發跡地:東京新宿日本店數:11台灣店數:2

註:上述8家為在日規模較大業者資料來源:上述業者官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18

新浪VS虎撲網,門戶與垂直門戶的殊死較量的2.0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094.html

不出意料,在13年6月上一份為期三年的直播權合約剛剛結束以後不久,新浪就迫不及待地和NBA又談下了一紙新的、範圍更廣泛的合作規劃,並進一步提出了要以NBA頻道的社區化為範本,來帶動日顯老邁的門戶實現轉型。(見鈦媒體此前報導《拿下NBA,新浪微博反哺門戶社區化》)

巧合的是,近年來NBA影響力在國內擴大的另一最大受益者—-虎撲網,也正穩步走在封閉社區向開放門戶轉型的路上。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他們的各自轉型這也讓這兩位國內互聯網界離NBA資源最近的玩家,猶如兩列迎面而駛的列車一樣,逐漸靠攏。

 「一鳥在手」的新浪

據說新浪為了談下和NBA的新合約可是花了2-3億銀子的不菲代價,這其中的主體便是具有排他性的賽事播出權。

拿下播出權意味著未來幾年新浪依舊是國內最容易靠NBA賺錢的網站。因為比賽的內容無論走到哪裡都是稀缺資源:用ESPN總裁John Skipper的話說就是「只有直播才能真正推動業務」。

除了在自己的渠道上直播賽事外,ESPN還會圍繞賽事製作大量節目內容,然後通過把這些內容數字化後推送給用戶(諸如《Sport Science》這種自制節目火爆的很)。在未來,無論是為了更好的吸引用戶還是搞體育視頻營銷,就對比賽內容的二次開發、直播水平等諸多「硬件」環節而言,新浪還是需要繼續學習(吐槽一句,都十多年了吧,國內這麼多體育節目也就《天下足球》能看的下去)。

「一鳥在手」基本能讓新浪NBA做到「衣食無憂」,但光靠比賽播出權來盈利,畢竟是一件很「粗放」的事情,很容易演變成播出方與體育賽事轉播成本之間的一場單純較量:主要就看你的廣告銷售能否趕上並甩開不斷攀升的轉播成本了。

這也是新浪試著尋求其他路徑,來將這紙合約帶來的收益最大化的原因。

「微博反哺門戶」需要解決的問題

合約中除了基本的比賽播出權外,還包涵了移動端、遊戲、社交電商等諸多方面的權益。以此為基礎,新浪也提出了「微博反哺門戶」、「NBA頻道社區化」等思路。

從這些思路里面可以看出兩個很明顯的改變:

第一是對傳統的以比賽播出權為核心的商業模式的改變。原有的模式,本質上還是傳統媒體的二次販售,而現在圍繞著播出權在它的上下游開發出更多的商業機會;

第二則是對傳統門戶「有讀者無用戶」或者說「有流量無ID」的改變。歷來傳統門戶網站(就跟如今漸弱的線下媒體一樣),只有「讀者」和「流量」概念,如今想要通過引入更精確更容易挖掘的「用戶」概念來實現價值。而第一種改變要想實現,很大程度上還必須立足於第二種改變的基礎之上。

資本需要空間和故事。「微博在用戶和內容層面上反哺門戶」現在更像是正在加快商業化進程的新浪說給大家聽的故事。而要讓這故事成真,微博就不可避免的會加劇和論壇對用戶的爭奪(尤其是在比賽時段內)。在這種大背景下,發生在今年4月份時候的新浪微博封掉虎撲官方帳號一事也就很好理解了(詳情可自行搜索《新浪為啥跟虎撲「過不去」》)。

一般而言,社區和論壇的支柱來自於兩方面:各類內容資源和包含等級制度的用戶關係。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網絡近年來的崛起削弱了體育社區在用戶關係上建立起來的優勢。但在資源呈現上,很多時候微博依舊力不能及或效果不佳,這不是因為微博運營人員不努力,而是微博產品特點和互聯網賽事消費特性等因素綜合的結果。因此新浪想要在這場爭奪戰中獲勝,必須想辦法解決或弱化以下幾點問題帶來的影響:

  1.內容的缺乏

前段時間有人在為微博活躍度下降與否爭執不下,最後的結論是大家看的多發的少、就算發也是轉發多原創少,這就在量上導致了內容的匱乏;同時微博的產品特點,也很難催生出有深度的長文內容(長微博是一種解決方法,但其以圖片形式存在的特性使得搜索變得很困難)。沒有量和質的保障,所謂的內容反哺就不可能實現。

因此想辦法刺激用戶創造內容就變得很重要(話說回來新浪早年並非不重視內容這塊,博客剛興起的時候就拉了一大票體育界名人開博寫文,並封了一批非名人做「著名體育寫手/博主」;但前者除了少數專業的體育媒體人外,無法持續提供內容,而後者的水平在博客這樣一個封閉的體系中自娛自樂無法獲得廣大球迷的認可)

  2.微博場域的限制

當初微博大張旗鼓的設立了30個球隊的公共賬號,想讓他們成為各自球迷群體中的KOL,但媒體基因過重的新浪玩著玩著卻發現這30個賬號更多的成了球迷瞭解各隊消息的「媒體渠道」而已。微博以社交關係網為內容流動路徑的特點,使得體育迷們在微博上只能以大小不一的圈子形態進行互動;而傳統論壇內容由於公共性的特點,更便於用戶發現內容。

打個比方,前者就像是你在食堂吃飯,買了飯菜後和熟悉的同事們上一邊吃去;而後者的「廣場效應」更為明顯。形成的網絡場域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樣。加上考慮到對賽事不感興趣的友鄰對被刷屏的厭惡,所以依舊有很多球迷用戶會選擇在比賽時間留在論壇而非遷往微博。

  3.內容的呈現

首先就是微博時間軸對內容的淹沒,而論壇儘管在更新速度方面不及前者,但相比信息量龐大的微博反而能給人以更多消化的空間;

其次,優質內容在微博上如何凸顯也考驗著新浪的運營團隊:一個成功的論壇在內容貢獻和審核這兩大環節上已經基本都能由用戶完成,但在微博上,用戶要想「頂」一個內容基本上只能靠轉發。但即使如此,如果這些轉發無法突破一定量或被大號看到的話,內容依舊會成為漏網之魚。對此新浪必須想辦法給微博用戶更多的「賦權」,這既能減輕運營人員的壓力又能幫助優質內容的更多浮現,否則通過微博來UGC只能淪為一句空談。

最後必須注意的還有競技體育的特殊性問題

不同群體的用戶很容易因為比賽產生對立,互相的攻擊謾罵也就成為了體育社區的常態,對此放任不管只會加速社區的分裂和崩潰。微博亦是如此,放任球迷群體互黑對罵,看似熱鬧,但只能徹底毀掉絕大部分人的用戶體驗,反而產生飲鴆止渴的效果,最終逼著用戶離開。

 「高築牆」的虎撲

與新浪握著賽事直播權「進可攻退可守」不同,論壇質量和優質的用戶資源始終是懸在虎撲頭上的達摩利斯劍。畢竟有太多論壇已經在經歷了「核心用戶生產—論壇膨脹—論壇水化—核心用戶出走」的興衰週期後倒下,06、07那幾年學校裡男生最常上的籃球論壇就是虎撲和包卜,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後者?

對虎撲而言,擴張和水化在近年來一直是一對形影不離的雙胞胎。時不時出現在熱榜上的資深用戶的「離開宣言」都會引發相應板塊的一陣小小騷動,原因大都是對論壇質量下滑的不滿之類的,但對於已經決意走向開放門戶的虎撲而言,這些用戶流失都成了轉型必須承受的代價。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就是如何把論壇優質用戶的新陳代謝維繫在一個可承受的範圍內。

大量能生產優質內容的用戶成為了虎撲將自身與其他競爭者隔開的高牆。而憑藉著這牆內的用戶,虎撲也在努力實現著自己的商業多元化道路的探索。

電商路上可能的衝突

其實體育用品是個蠻適合做電商的領域,相對於豪門和明星,相對不那麼起眼的球隊和球員也依舊會有自己的擁護者願意掏錢相關產品,而線下的門店總是無力滿足這種典型的長尾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國內球衣代購需求如此旺盛的原因。

跟其他電商相比,虎撲的最大優勢還是在於它築起的那道用戶高牆—-交易區能火起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用戶聚集後所形成的濃厚的裝備文化和球鞋文化。

早在3年多前虎撲就開過一個叫卡路里的獨立電商平台,結果這平台最後以不敵自家的交易區宣告失敗。然後在去年虎撲換了個思路,改走導購平台的路子,推了一個叫「識貨」的版塊,藉著交易區的人氣,發展的勢頭比較順利。現在不光賣運動相關產品,還出現了數碼和汽配之類的東西(說個細節,用戶登錄虎撲後,只有兩個欄目會有更新內容的提示,其中一個是論壇精華內容彙集的熱榜區,另一個就是「識貨」,可見虎撲對電商這路子的重視程度)。在這個版塊裡,打上了「NBA授權」標識的各類相關產品佔據了一定的比重,黏性高的社區用戶們捨得為這些「官方認證」的玩意兒花錢。

但在這次新浪與NBA的新合約中,NBA電商的運營權也被納入了協議框架,並被當成未來門戶轉型和做社交電商非常重要的部分,相關授權產品很可能會作為專屬會員特權以及獨有商品售賣等增值服務來吸引用戶。因此這兩者在未來電商道路上可能出現的競爭甚至衝突,值得進一步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