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死鳥Twitter:理想主義色彩企業成長史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3/03/223846.html

以下為文章全文:

艱難成長

在成功的網絡創業公司內部,生活可能很險惡、很殘酷、很無助,極其成功的創業公司尤其如此。隨著企業的快速成長,自我逐漸迷失,投資者掌握了控制權,業務的複雜性也在與日俱增,最終超出創始人的管理能力。

風險投資家彼得·芬頓(PeterFenton)將這種現象稱作是「創業公司的扭曲」(theviolenceofastartup)。要論這種扭曲的猛烈和公開程度,沒有哪裡比得上芬頓投資並參與指導的一家公司,它就是Twitter。

在誕生的最初5年裡,Twitter似乎一直在忍受種種痛苦,恨不能「切腹自殺」,例如:服務不斷宕機,「失落的鯨魚」(failwhale)這個 卡通形象就是很好的寫照;2009年的一個安全漏洞導致大量內部文檔洩露,令Twitter頗為尷尬;關鍵員工的離職也從未停止。當然,最令人關注的動盪 還是來自最高管理層:Twitter在三年內換了三任CEO。隨著連續創業者、谷歌(微博)前高管迪克·科斯特洛(DickCostolo)2010年被 提拔為CEO,以及Twitter聯合創始人傑克·多西(JackDorsey)重新出任公司董事長兼產品主管,這出大戲終於達到了高潮。

如今,一些弔詭的事情正在舊金山悄然上演。多年來一直認為賺錢會分散精力的Twitter,或許將變成一家自給自足的企業。該公司招募了經驗豐富的 高管,將#和@等獨特的符號引入主流,而且推出了新穎的廣告產品,並迎合了通用汽車和百威啤酒等大品牌的喜好,吸引他們在今年的「超級碗」 (SuperBowl)橄欖球賽期間,在這家微博客服務中投放了大量廣告。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測算,Twitter2012年有望盈利 2.6億美元。與谷歌和Facebook等規模龐大的競爭對手相比,這或許不值一提,但卻表明Twitter正在成為全球頂級廣告主的網絡預算的有力爭奪 者。「我們的廣告業務只有18個月大,2011年才剛剛擴容。2012年,我們將證明它的強大實力。」Twitter產品副總裁薩特亞·帕特爾 (SatyaPatel)說。薩特亞曾在谷歌任職,像他這樣的「老谷歌人」在Twitter約有90個。

過去,Twitter這種「為了酷,不賺錢」的態度提升了它在硅谷的神秘氣質。這家公司至今仍在努力維持這種氣質——他們的使命是「即刻傳遞,言之 有物」。但事實上,它卻已經加入到網絡廣告預算的爭奪戰中。Twitter還與蘋果展開了密切合作,這要部分歸功於CFO阿里·洛加尼 (AliRowghani)的人脈,他曾擔任皮克斯動畫CFO,這是已故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創辦的另一家公司。蘋果很快 就將Twitter整合到iPhone和iPad的操作系統中,不久之後,還將整合到PC和筆記本中。這可以簡化蘋果用戶使用Twitter的難度,反過 來,也將極大地促進Twitter的發展。

此外,Twitter對#話題標籤的管理同樣很出彩。它的作用已經逐漸超過冗長的網址和Facebook資料頁面,為企業和政客們提供了簡短、便利 的標識符。在今年1月的美國國情咨文演講前,白宮就利用不同主題的話題標籤發佈了演講稿。今年「超級碗」的42家電視廣告主中,有8家在廣告中包含了 Twitter話題標籤。去年只有奧迪一家。

各大品牌之所以競相使用話題標籤,部分原因在於,這可以將他們直接與密集而連續的網絡對話聯繫起來。與Facebook的8億多用戶相 比,Twitter的1億活躍用戶似乎微不足道,但卻緊緊把住了全球新聞的脈搏,彙集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從阿拉伯之春到明星之死,可謂無所不包。

在Twitter走向成熟的過程中,48歲的科斯特洛功不可沒。他將員工總數從45人擴充到將近900人,幫助團隊樹立了堅定的使命感。在被問到老 掉牙的Twitter增收計劃時,他說,他「很可能比多數人所預計的更有耐心」。他補充道,Twitter短期內不準備IPO。作為芝加哥一家即興表演劇 團的前成員,他非常懂得自嘲的幽默感。在談到Twitter面臨的垃圾信息問題可能嚇跑企業時,他說,「我們可以從前輩及其經歷的事情中吸取教訓。我認為 這將有助於緩解廣告主的部分擔憂。」他頓了一會兒說,「順便說一下,『緩解』(ameliorate)這個詞用得很好。你不這麼認為嗎?是吧?應該給點表 揚。」

廣告革新

在2009年以COO的身份加盟Twitter後,科斯特洛的第一件事便是招募大量人才,挖角谷歌、新聞集團和甲骨文。他後來與芬頓和硅谷著名職業 經理人、蘋果董事比爾·坎貝爾(BillCampbell)一同將多西請回了公司,讓他負責產品決策。科斯特洛說,有了多西,「在制定產品決策時,就少了 很多無謂的爭論。」科斯特洛還策劃了一種6小時領導力課程,每年都會安排高管上四次課。他還任命公司首批工程師之一的阿里薩·休斯基 (AlissaHuskey)領導了一個團隊,專門為Twitter制定核心價值。整個公司很快就形成了10點共識,包括「按照我們自豪的方式來發展公 司」以及「通過實驗開展創新」。這聽起來像是老生常談,但科斯特洛卻認為很有用。「如果你沒有目標,似乎就無路可走。」他說。

在科斯特洛出任CEO前,Twitter在定義商業模式時考慮更多的是不做什麼,而不是要做什麼。2009年初,它拒絕了微軟(微博)在其搜索結果 一側投放廣告的請求,因為它還不準備著手盈利。它還曾考慮向企業用戶出售數據,幫助他們瞭解Twitter上的活動和粉絲狀況,但最終還是放棄了。 Twitter甚至推出過Groupon風格的折扣服務,但很快就關閉了,之所以如此短命,是因為他們認為這項業務規模不夠大。

Twitter仍然通過授權交易賺取了收入——為了獲取實時Twitter消息,微軟旗下的必應搜索會向該公司支付費用。但科斯特洛卻一直堅守著該 公司的主要角色:一款讓廣告與其他用戶免費使用的通訊工具。在此基礎上,如果企業要突出顯示自己的信息,就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 PromotedTweet是Twitter的核心計劃,科斯特洛稱之為「我們廣告戰略的原子單位」。這是一種由廣告主發佈的Twitter消息,可以出 現在用戶信息流的頂端。只有當用戶「參與」這類信息時——例如轉發或點擊其中的鏈接——廣告主才需為此付費。用戶點擊的次數越多,廣告出現的次數也就越 多。Twitter高管聲稱該網站的廣告參與率高達3%至5%,遠高於普通橫幅廣告的0.5%。

科斯特洛將此歸功於斯坦福大學計算機教授、Twitter兼職顧問阿什時·戈埃爾(AshishGoel)。是他幫助該公司意識到,Twitter 消息也可以同時充當廣告。戈埃爾提供了一個重要觀點:Twitter上的所有人都是推廣者,他們都想推廣一個鏈接、一條信息,或是一條個人狀態更新。 Twitter對廣告主的最大吸引力在於,可以通過支付費用獲得高於普通信息的權重。之後,廣告不僅可以出現在Twitter網站上,還可以滲透到網絡和 手機中的各種Twitter客戶端中,其中有很多是由第三方企業開發的。

在規劃好系統後,Twitter便開始謹慎地推出。2010年,該公司對廣告數量進行了密切監控,以便瞭解令用戶不滿的極限值。隨後向星巴克、維珍 美國(VirginAmerica)、百思買等大企業開放了廣告業務。他們還為迪士尼當時即將推出的《玩具總動員3》開發了一種名為 PromotedTrend的廣告,這本質上是一種熱門話題,但是卻可以出現在常規熱門話題列表的頂端。這類廣告目前在美國一天的售價約為12萬美元。 Twitter還推出了PromotedAccounts,提升廣告主的曝光率,幫助其吸引粉絲。

2010年夏,科斯特洛將亞當·貝恩(AdamBain)招致麾下。貝恩原 是新聞集團的銷售高管,為人很隨和,他負責領導Twitter的廣告團隊。貝恩似乎是一個不太可能的選擇:他曾在福克斯互動傳媒任職,該公司旗下的 MySpace發佈的橫幅廣告華而不實,而且頗具侵擾性。貝恩本人將加盟Twitter的決定稱作是一次「甜心先生時刻」 (JerryMaguiremoment)。這裡讓他頓悟,並找到了一種更好的廣告模式。他意識到,橫幅廣告「迫使營銷人員產生了不好的動力和行為」,因 為搶眼而突兀的廣告是吸引用戶注意,並增加點擊率的唯一方法。但Twitter卻「破解了新型廣告的密碼」,這類廣告能夠獲得與網站上的其他內容相同的待 遇。

貝恩加盟Twitter的最初幾個月一直都在外面忙碌,會見廣告代理公司和廣告主,傾聽他們對Twitter的期望。他在140天內見了140位首 席營銷官,有時還拖著科斯特洛一起。(發現沒有?Twitter消息的長度上限也是140個字符。)貝恩的一份幻燈片顯示一種不可取的模式:一個清新的 Twitter網站,正在遭受著洗滌劑、手袋和手機等橫幅廣告的攻擊,把Twitter搞得烏煙瘴氣。

Twitter的這一想法也引發了廣告行業高管的共鳴,但仍給他們留下了疑問。舊金山數字營銷公司AKQACEO湯姆·貝德凱爾 (TomBedecarre)自稱非常仰慕貝恩和科斯特洛,並且是Twitter的堅定信徒。但他也表示,Twitter需要努力說服其他業內人士,讓他 們主動學習這種新通訊媒介的使用方法——他們此前已經被迫自學了Facebook和谷歌的使用技巧。「只要有新平台,就有新的衡量標準。」貝德凱爾說, 「Facebook的『like'價值何在?Twitter的『轉發』價值何在?我認為這是廣告主面臨的一個挑戰。」

業務現狀

當紐約巨人隊與新英格蘭愛國者隊在今年的「超級碗」上對決時,另一場大戰也在Twitter上打響。作為這項賽事的最大廣告商之一,通用汽車除了發 佈5條電視廣告外,還在Twitter上展開了一輪推廣活動,花費了數百萬美元將附帶電視廣告鏈接的消息推廣給用戶。其中一條廣告描述了雪佛蘭西維拉多 (Silverado)皮卡車主在末日災難中倖存後,為他們的好友——一位福特車主——默哀的場景。這條廣告引發了一些衝突。福特和通用汽車的高管以及一 些皮卡愛好者在Twitter上大打口水仗,為各自的全尺寸皮卡在末日災難中倖存的概率爭得面紅耳赤。「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像是哈特菲爾德 (Hatfields)和麥科伊(McCoys)兩大世仇家族的網上交鋒。我們達到目的了。我們就是想要挑起話題,Twitter幫我們做到了。」通用汽 車首席營銷官約爾·伊萬尼克(JoelEwanick)說。彼時,他正坐在通用汽車底特律總部的一間社交媒體「作戰室」中興奮地監視著事態的發展。

近幾個月來,Twitter為通用汽車等廣告主提供了多種全新渠道,吸引他們提升Twitter上的廣告預算。去年9月,該公司開始允許廣告主向指 定的人群發佈PromotedTweet消息。即使沒有關注這些品牌,只要符合要求,依舊會收到這些信息。就在同一個月,Twitter又開始接受政治廣 告,並在上面附帶了獨特的紫色標記。2月28日,Twitter宣佈將面向手機發佈PromotedTweet廣告,與Facebook爭奪移動廣告市 場。2月末,Twitter還將向街頭面包店、墨西哥玉米餅店以及其他小企業開放廣告網絡。通過這一服務,這些小企業無需與銷售人員溝通,即可自主對廣告 進行競價。

硅谷正在密切關注Twitter的進展,以確定其是否能夠支撐去年獲得俄羅斯風險投資公司DSTGlobal投資時得到的80億美元估值。的確有很 多懷疑的理由。Twitter的用戶已經習慣於自主選擇關注對象和關注的信息,因此強行插入信息可能會導致用戶流失。在內部,Twitter工程師將這種 反應稱作是「疲勞」(fatigue)。即將推出的小企業工具同樣會催生一大問題:這種自助服務可能會吸引惡意廣告主,引誘用戶訪問充斥著垃圾信息或惡意 軟件的網站。當谷歌本世紀初為AdWords推出類似的工具時,垃圾信息散佈者便找到了廉價的搜索關鍵詞,並在結果中插入了指向他們網站的鏈接,然後在目 標網頁上投放毫無意義的廣告。Facebook也曾經遭遇過這一問題。今年1月,Twitter收購了安全公司Dasient,目的就是對抗這種問題。

很多大廣告主目前為Twitter分配的預算都遠低於谷歌或Facebook。今年1月,耐克贊助了一條Twitter消息,邀請用戶計算自己的運 動量。這其實是在為該公司的最新款FuelBand體能監測腕錶的發布做鋪墊。2月,迪士尼為皮克斯的新電影《勇敢》(Brave)制定了一個推廣計劃, 邀請用戶回憶自己的勇敢行為。Verizon無線、賽百味和達美航空也都在Twitter上非常活躍。「用戶在哪裡,我們就到哪裡。」Verizon無線 數字媒體和營銷副總裁約翰·哈洛賓(JohnHarrobin)說。他指出,Facebook廣告更容易帶來真實的銷量,但Twitter用戶更願意點擊廣告,並與公司發佈的消息互動,「所以,這通常是我們傳播信息的首選渠道。」

麥當勞今年1月的一次經歷證明了Twitter廣告的風險。該公司當時使用#McDStories作為話題標籤,推廣為其供應原材料的農民的故事。 但很快,批評人士卻借助這一標籤來傳播食品中毒、體重增加以及員工衛生狀況不佳等信息。麥當勞社交媒體總監裡克·維昂(RickWion)表示,他對 Twitter的廣告工具很滿意,儘管有可能適得其反,但仍會繼續使用。「我們知道,PromotedTrend有時會被批評者當做抨擊的工具,但我們的 用戶每次發佈的正面評價都遠多於負面消息。」他說。

今年早些時候,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紐特·金裡奇(NewtGinrich)在Facebook上掀起了一場請願活動,呼籲通過擴大北美的石油勘探和 Keystone公司的輸油管道,將汽油價格降到每加侖(約合3.8升)2.5美元。這一活動隨後轉戰Twitter。當共和黨2月22日在亞利桑那州啟 動辯論以來,金裡奇便一直在花錢推廣這一活動,確保用戶搜索他本人和米特·羅姆尼(MittRomney)的名字時能夠首先看到這些信息。借助 Twitter廣告,金裡奇至少暫時逃過了政治分析師的批評。

作為金裡奇的外部社交媒體顧問,文森特·哈里斯(VincentHarris)表示,他花在Facebook上的資金將達到Twitter的四倍, 原因很簡單:Facebook的選民遠多於Twitter。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算術題:據eMarketer測算,Facebook吸引了44.6%的美國 人口,Twitter僅為9.1%。但哈里斯說,Twitter已經成為了一個無價的工具,可以左右黨內人士和權威人士的觀點。「Twitter廣告的魅 力在於,這是現存的反應最快的政治工具。」他說。

然而,沒有一個廣告主像Twitter希望的那樣成為他們的忠實布道者。通用汽車的伊萬尼克表示,他在「超級碗」期間投放的Twitter廣告幾乎 使該公司的粉絲數翻番,達到8萬人。但他也透露,與傳統的電視和印刷廣告相比,維持Twitter的曝光率並支持Twitter廣告戰略更耗費資源。所有 這些用戶參與和看似真實的消息都會逐漸耗盡。他說,當企業發佈Twitter消息時,「不能讓人感覺像是出於商業目的」。Verizon的哈洛賓則表示, 如果不停地發佈推廣信息,可能會令粉絲厭煩。

廣告主對Twitter的另外一個不滿之處在於,它無法像Facebook那樣精準定位不同的用戶群。Facebook通常都能瞭解用戶的年齡、工 作和教育經歷,以及家庭住址。但Twitter用戶卻不會主動提供這類信息,定位工具的精準度也不及Facebook。科斯特洛表示,他並不擔心這個問 題,因為根據「興趣圖譜」來定位用戶有著巨大的潛力。所謂「興趣圖譜」,指的是通過用戶關注的人和點擊的消息提煉出的性格特質。他對這種言之有物但卻不具 侵擾性的海量信息滿懷熱情。「通過我所關注的賬號,便可以大概勾勒出一幅圖畫,瞭解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儘管未必能夠確定我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身份。」他 說,「我認為,這讓我們可以為廣告主提供巨大的價值,為那些想要暢所欲言的人提供巨大的價值。」

莊重使命

幾天後,科斯特洛不開玩笑了,他開始討論Twitter的新總部——900名Twitter員工多數都將於今年夏天搬到這裡。這裡原本是一個家具批 發市場,有75年的歷史,Twitter去年租下了這裡。這棟建築矗立在經濟蕭條的舊金山市場街(MarketStreet),這裡有很多乞丐和一元店, 還有堆滿垃圾的空地。傑出的互聯網公司很少會選擇這樣的地方做總部,但Twitter獲得了舊金山的減稅優惠,所以便主動改造這個地方。工人們給這裡裝上 了現代化的電梯,並增加了21世紀網絡公司的標準配置,例如咖啡屋和雙人會議室。他們還把屋頂改造成露台和食堂,可以俯瞰附近市政廳的圓形大廳。

這棟建築內充斥著各種裝飾藝術,例如大理石鋪成的大廳和暴露在外的滑槽郵筒,Twitter希望把它們保留下來。「我們想打造一家長盛不衰的公司, 一家能夠以有趣且積極的方式改變世界的公司。」科斯特洛說,「這個新地方,這棟有著濃厚歷史氛圍的建築,都給我們的使命和未來平添了幾分莊重感。我認為, 這符合我們打造Twitter的方式,我們希望它成為媒體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4

ST「不死鳥」神話終結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1978619.html

星(化名)在南方一家券商自營部做投資工作,去年5月份,他經過一番潛心研究,將金融工程中的量化投資與ST股巧 妙地結合了起來。他在研究中進行模擬後發現,自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4年間,他的ST量化策略收益率可以達到121.59%,同期ST全組合的 收益率為95.12%,滬深300的收益率則為-10.28%。

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他因此頗受鼓舞,並認為可以將其發展為一隻量化投資產品。但他想不到的是,就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ST股的天空已經變了顏色。

「ST股整個格局已經是風雲突變,原來ST股的投資模式在當前的遊戲規則之下已經不再適用了,也不能再期望ST股的量化策略能取得以往那樣的收益 率。」時隔一年又3個月之後,談起ST股,曾星已經完全轉變了態度,「機構也都不再做ST股了,這是大趨勢,我們的投資組合中也是儘量避免ST股。」

中國股市中一度輝煌的「不死鳥」時代或許已經迎來結局篇。

ST股遊戲規則之變

7月30日,ST板塊集體上演了一出跌停劇目,在正常交易的110只ST股中,106只以跌停價收盤。ST板塊指數暴跌4.11%,第二個交易日又再度重挫3.37%。

手持ST股的股民們一時都傻了眼,但實際上,在這場颱風來臨之前,ST板塊的遊戲規則已經在逐漸發生變化,暴風雨並非突如其來。

時間追溯到2011年年末。

A股的炒作歷史上,年底往往是爆炒ST股的黃金時期。但在2011年年末,ST板塊卻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暴跌。2011年11月18日,ST板塊指數還在3000點的位置上,同年12月30日,ST板塊指數在洩洪式的暴跌之下,一口氣跌到2200點以下,一個多月內暴跌超過28%。

ST板塊災難的開始,緣於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履新後的一系列新政。2011年11月,深圳證券交易所提出了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的初步方案,該方案包括增加兩個退市條件、上市審核標準趨嚴等條款。在「退市」制度之下,ST股「不死鳥」的傳奇或將進入倒計時,部分市場資金開始遠離ST股。

2012年開始,監管層對ST板塊的嚴打手段更是接踵而至。

2012年4月末,滬深證券交易所分別就主板退市制度完善方案徵求意見。

7月27日,上證所公佈的《上海證券交易所風險警示股票交易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將風險警示股票(即ST和*ST股)上漲限制由5%調為1%,但維持5%下跌限制不變。

「退市風險加劇,再加上ST股的炒作空間也大大受到限制,ST股過往的輝煌以後將很難再出現。」曾星說。

「殼資源」炒作的末世紀

「「殼資源」是過去ST股最大的價值和炒作理由。」深圳景良投資總經理廖黎輝對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說,由於我國IPO是審批制,殼資源是非常寶貴的,「殼」的價值甚至高過二級市場的價格。

廖黎輝指出,A股市場中的ST股其實都是「不死鳥」,很多虧損10億、20億的公司都能重組成功,「殼」資源的價值再加上重組概念,市場對「烏雞變鳳凰」故事的期待讓ST板塊炒作經久不衰。

中國公司上市的審核制流程較長,成本很高。根據規定,通過IPO方式上市(主板或中小板),利潤方面須滿足「最近3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超 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等 條件。而借殼方式上市,在2011年6月前幾乎沒有硬性要求。

同時,上市公司的數量是衡量地方政府業績的一個重要指標,保證殼資源不退市,通常是地方政府的一個底線,被當作政治任務來看待。

A股市場的中國特色也使得ST公司的退市概率較小,而重組保殼的希望非常大。自2007年12月*ST聯誼退市後,A股一直處於「只進不出」的狀態。

ST板塊「殼資源」的吸引力也成為A股市場長盛不衰的炒作主題。數據顯示,2007年~2010年期間,ST指數每年的收益率都高於滬深300指數 和上證指數。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滬深300收益率為161.55%,上證指數的收益率為96.66%,同年ST指數的收益率則高達202.34%。 而在2008年大熊市當中,ST指數跌幅也小於滬深300和上證指數。

但從2011年年底開始,ST板塊的這種優勢已經明顯減弱。2011年,ST指數下跌21.89%,跌幅介於滬深300指數和上證指數之 間;2012年至今,ST指數下跌了2.99%,而同期滬深300指數則上漲了1.88%,上證指數下跌1.75%,ST指數已經跑輸滬深300指數和上 證指數。

「從2011年新規定出來之後,借殼難度已經越來越大。對於想上市的公司來說,如果符合IPO條件的話,它們現在也不願意借殼,ST股的價值因此大打折扣。」廖黎輝說。

在2011年5月的新規定中,對借殼上市的要求變為「收購方注入的資產,經營實體持續經營時間應當在3年以上,最近2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2000萬元」,雖然門檻仍然低於IPO上市,但是借殼的門檻已經明顯抬高。

ST股投資模式演變

ST股的遊戲規則變了天,遊刃於ST股的資金也不得不改變掌舵的方向。

今年5月份,曾經的「公募一哥」王亞偉告別公募,王亞偉離職之時,正是「郭樹清新政」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有市場人士就預言,王亞偉離職之後,重組股將再無機會。

在關於王亞偉的業績神話當中,他對重組股的操作是最受矚目和質疑的一部分。他曾經公開表示,自己投資重組股從來不靠內幕消息,只依靠三點:公開信 息、合理推測、組合投資。王亞偉掌管的華夏大盤精選和華夏策略精選兩隻基金,從2006年開始,對ST個股的垂青始終沒有改變,尤其對披星戴帽股更是情有 獨鍾,每年持股中都會有ST股現身。

以ST昌河【現改名為中航電子(600372.SH)】的操作為例,王亞偉從2009年佈局到2011年退出,短短兩年時間內,收益率接近3倍,盈利接近2億元。

此外,關於ST股超級散戶的江湖傳說也是層出不窮。最牛散戶之一吳鳴霄就以搏殺ST股的精準揚名市場。2010年吳鳴霄在ST股上的持股市值一度達到3億元左右,持有的ST股票達到8只之多。

顯然吳鳴宵也已經在ST風雲變幻之時逐漸退出這一市場,最新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吳鳴霄僅出現在3只ST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席位中,合計持股市值僅為5006萬元,比起高峰時的持股市值已經大幅減少。

但是,「不死鳥」在結局到來之前,仍然不放棄最後一絲希望。

在退市新規「倒逼」下,ST板塊連日來掀起了重組的小高潮。

作為摘帽行情的「先行者」,羅頓發展(600209.SH)7月16日由「ST羅頓」變更為「羅頓發展」,復牌首日「一」字漲停,隨後一連拉6個漲停板。

8月8日,ST唐陶摘帽復牌,股票簡稱由「ST唐陶」變更為「冀東裝備」,開盤更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在其帶動下,摘帽股波導股份 (600130.SH)、建設機械(600984.SH)集體走強,同樣遞交了摘帽申請、具有摘帽潛質的ST香梨(600506.SH)、ST金谷源 (000408.SZ)等也受到資金追捧。同時,*ST東碳(600691.SH)、ST昌魚(600275.SH)、*ST天成(600882.SH) 等公司紛紛拋出重組方案,未來摘帽概念仍有望繼續。

國信證券就指出,從政策趨勢看,監管對ST類股票越來越嚴,但這也將激勵上市公司開展自救或者其他方式脫困,這或許給投資者帶來一些機會。

渤海證券分析師周喜則指出,當前對ST股的投資可有兩條思路,一是「基本完成重組+深交所上市+低估值」,二是「基本完成重組+深交所上市+涉礦」。

「可以稱為ST股最後的狂歡吧。」曾星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26

不死鳥智聯招聘:上市前20年幹了啥?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131
在本次IPO中,智聯招聘發行價13.5美元,融資7573萬美元;開盤價14.51美元,較發行價上漲約7.4%;以開盤價14.51計算,智聯招聘市值達7.25億美元。按開盤價計算,上市之後,智聯招聘最大股東SEEK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持有智聯招聘79.0%股份,價值約5.72億美元,而智聯招聘CEO郭盛持股2.9%,個人財富達到2100萬美元。

自昨晚開盤後,智聯股價持續走高,盤中最高至16.21美元,上漲一度超過20%。


智聯招聘成立於1997年,(其前身是1994年創建的獵頭公司智聯 (Alliance)公司),早於百度3年,早於阿里巴巴2年,是中國最早一批招聘垂直網站。截至2013年12月31日,註冊用戶總數7410萬。


它基本見證了中國互聯網招聘業務的所走過的歷史。但上市不是成功的終點。分析人士指出,智聯招聘機構和投資人持股比例過高,此番上市更多層面或是讓原來老股東變現,而且智聯招聘無法給投資者更豐滿的想像空間,未來市值黯淡,這家積澱太久的傳統模式互聯網公司所面臨的挑戰將更大。


一年換3個CEO 市值7億美元背後的波折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智聯招聘發展堪稱曲折。


早在2011年智聯招聘就衝刺過上市,但最終因為資本環境惡劣而被擱淺。


即便此次成功上市市值達7億美元,其經歷了20年,和眾多後起之秀的垂直網站相比遜色太多。今年5月上市的聚美優品只用了4年事件,市值超過40億美元;即便同行前程無憂也早在10年前的2004年9月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


此番,智聯招聘上市只融資7573萬美元,而截至到其在上市之前的2011年,其總共融資額度已經達到1.5億美元。


根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前9個月,智聯招聘總營收為人民幣7.567億元,淨利潤為人民幣1.301億元。據此估算,智聯招聘的季度收入2.5億,利潤0.4億元。智聯招聘的這一業績遠低於前程無憂。財報顯示,前程無憂今年第一季度總營收為4.3億元,淨利潤1.1億元。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在本次IPO之後,智聯招聘大股東SEEK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的傑森•倫加(Jason Lenga)和約翰•阿姆斯特朗(John Alexander Armstrong)聯合持股68.3%;智聯招聘CEO郭盛持股僅2.9%。SEEK所擁有的投票權為76%,是實際上的「掌門人」,智聯CEO郭盛僅有0.8%投票權。


這背後折射出的恰是智聯招聘多年的內鬥歷程,也導致了這一老牌網站起了大早,卻只能趕個上市的晚集。


智聯招聘創始人多年前就已經離開,公司業務長期由職業經理人負責打理。4年時間更換了4個CEO,其中在一年時間內更換了3個CEO。


張詠、劉浩是智聯招聘的創始人。2009年8月,由於智聯招聘持續虧損,實現絕對控股的SEEK通過董事會勒令智聯招聘CEO劉浩「下課」。


一年後的2010年7月,因投資方與高管團隊矛盾加劇,智聯招聘高層發生內訌,公司分成兩派:一派以時任智聯招聘CEO趙鵬為核心的CEO辦公室高層團隊;一派以CTO余用彤為代表的投資方代表團隊,兩派先後以內部郵件的方式宣佈開除對方。當時,公司一度遭封鎖,大量「便衣」進駐。

最終,智聯招聘的投資方澳洲麥格里集團科技直投業務團隊的創始人丹飛立掛帥CEO一職,臨時接管智聯招聘,以趙鵬出局告終。
3個月後的2010年10月,郭盛出任智聯招聘新任CEO,替換於內訌中暫時接任的丹飛立,一直到今天。而此番智聯招聘衝刺上市也恰是在郭盛的領導之下。

潛在挑戰巨大 前景遭投資人士唱衰

一位投資人士告訴騰訊科技:「國內的招聘行業的資本故事已經結束,已經沒有太多成長空間。此番智聯招聘勉強上市,更多層面是把原來老股東變現,市值前景將十分暗淡。」 而且通常來講,招聘網站每年第一季度是招聘業務旺季,業績自然很亮麗。這也是智聯招聘能成功上市的一個小輔助因素。

在未來智聯招聘的發展路上,其也將面臨艱難險阻。

當前,國內招聘市場,大頭被綜合招聘網站前程無憂把持,畢竟前程無憂一家獨大,馬太效應已經形成,而且智聯招聘商業模式偏「傳統化」, 其營收模式正呈現出一定程度危機。

智聯招聘盈利模式單一,主要是通過廣告收費。但很多招聘網站淪為企業宣傳的展示平台。公開統計數據顯示,智聯招聘的展示廣告費已經超過收入過半。這使得招聘效果大打折扣,本應是幫助求職者和企業主找到有效信息的招聘核心價值被扭曲,用戶開始流失。
此外,智聯招聘還將遭到趕集等分類信息網站和新興的獵頭招聘、社交招聘,如獵聘網、拉勾網、Linkedln、大街網等的分食,競爭將愈發激烈。

特別是今年,趕集網大力佈局中低端免費招聘業務。2月份,趕集開始將重心轉移到招聘業務,趕集網CEO楊浩湧(微博)甚至高調宣稱其兩年內在線招聘營收超15億,要超越前程無憂,改變中國在線招聘行業格局。在趕集網看來,中低端人才更換工作頻率高,這一細分領域有2000億元左右的市場規模。

因為分類信息網站有著巨大的流量基礎,而對家政、洗碗工、司機、保安、傳菜員等一些低端招聘,智聯招聘這種綜合性招聘網站難以提供。按照趕集網公開的數據顯示,2013年通過趕集找工作的人次達到10.9億,日均有300萬人在趕集網找工作。趕集網招聘業務主要通過提供給企業端的服務包括位置置頂和競價排名收費獲利,月收入8000萬,去年趕集網在招聘上的收入增速是180%,而智聯招聘的增速則在9%。

這些都將成為智聯招聘的挑戰者,當這些傳統招聘模式「掘墓人」站起來之際,智聯招聘的卻招架之力卻顯得較為微弱。
未來,面對龐大的求職需求人群和更加精細化的企業用戶,智聯招聘需要盡快從廣告型向服務型轉型。但這對於這個受資本方操控,失去創始人靈魂的招聘網站而言,它能迅速捕捉行業變化,並保持飢餓狀態果斷變革出擊嗎?一位網絡招聘從業者說:「這個很難。」

來源:騰訊科技 作者:胡祥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47

該死的“股市不死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598

自1998年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制度以來,A股市場中累計出現六百多次退市風險警示(被標註為ST或*ST),其中148家公司被暫停上市,但最終退市的僅44家。(視覺中國/圖)

A股市場中長期存在的“退市難”現象,其根源正在於行政審批模式下,A股市場中一直存在“上市難”問題,因此帶來“殼資源”估值扭曲現象。

如果類似退市博元和*欣泰的強制退市模式能夠成為市場中的“常態”,制度性退市機制也將成為重建A股市場新秩序的關鍵制度基礎。

“刻舟求劍”的賭徒

2016年7月22日晚,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簡稱深交所)以問答形式對即將退市的*欣泰再度發出交易風險提示。

*欣泰是中國證券市場中“第一家因欺詐發行被退市”和“創業板第一家終止上市”的上市公司。早在2015年7月14日,其便因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並於2016年7月8日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

7月12日,停牌已達一年之久的*欣泰,進入退市前的30個複牌交易日,隨即引來了一波投機式的炒作博弈。

據深交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7月12日複牌後*欣泰連續9個交易日跌停,累計跌幅高達61.24%,而在此期間6700多名散戶先後買入1620多萬股,頭三個半交易日買入金額便高達1.2億元。而這些在複牌後沖入的炒作資金中,至22日仍有高達96.67%的賬戶未能在連續跌停板中得以賣出“逃生”。不過到了7月27日,*欣泰早盤打開跌停,迅速拉至漲停,日內振幅達20.13%。

對此有機構人士分析,以散戶為主的資金之所以敢在停牌前夕“接盤”,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賭*欣泰會像此前中止上市的退市博元一樣股價短暫上沖;二是賭公司退市後在新三板市場炒作上漲。

“博傻”者們的信心並非毫無理由:在2016年3月底進入退市整理期的退市博元,其後在4月6日至19日累計漲幅近20%;而在2014年4月退市的退市長油,不但在退市整理期間打開跌停板,而且一年後在新三板退市板塊恢複交易時,創下了連續33個交易日漲停的股市奇觀。

*欣泰的前景卻並不樂觀。在7月22日的風險警示中,深交所再次強調,“*欣泰”在暫停上市後無法恢複上市,在終止上市後無法重新上市,即“一退到底”,退市進程已經確定。並明確提示,在複牌交易階段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其投資損失將無法得到公司保薦機構興業證券先行賠付方案的賠償——在此之前,興業證券已根據相關法規,出資5.5億元成立賠償基金,擬對造假上市期間買入股票並虧損的投資者予以先行賠償。

此前上市公司亦已發布公告,表示因公司“經營緊張”,無法履行回購上市公司股票的承諾。這意味著複牌後買入的投資者們,除了面對未來*欣泰股價“歸零”的現實外,只能期待著未來的新三板掛牌交易。而據上市公司公告內容顯示,未來公司能否持續經營還是未定之數。

實際上,在這波飛蛾撲火式的散戶投資者“博傻”之前,已經有機構折戟沈沙的先例:在今年3月至4月期間,以22個信托賬戶耗資2.3億元重倉買入*欣泰股票的明星私募機構創世翔,其投資總監曾公開表示證券市場中“沒有單單因為信披違規而退市的先例”,並以此推斷*欣泰“退市風險不大”。

在此輪複牌後的連續跌停之下,創世翔持股浮虧已超過60%,未來損失更可能超過2億元。有媒體註意到,早在6月24日,創世翔的股東、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及財務負責人等一系列職位,均從其創始人黃平變更為余榮華。

創世翔曾經連續獲得兩年私募收益率冠軍,並在2015年豪賭“殼資源”而獲利頗豐。就在2016年初接受媒體采訪時,該公司投資負責人明確表示,“只要國家政策沒有大的變化,殼資源接下來還是市場炒作的熱點,我們會以此為重點”。

然而這家明星私募機構及其創始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短短半年時間里,證券市場內曾經風行一時的“遊戲規則”,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退市為何這麽難

在證券市場誕生近10年後,2001年證監會首次推出退市機制:當年2月23日發布的《虧損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中,主要以盈利指標為判斷公司退市的標準。

與退市機制相應的是,此前沿用多年的IPO額度制(由中央政府制定全年IPO指標並分配給各省),也在2001年被核準制所取代。當年民營企業用友軟件的上市,意味著證券市場首次對國企體系之外的民營企業打開了“上市之門”。

在這一背景下所發布的退市標準,基本上是一個財務指標判斷:若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則暫停上市;若連續四年虧損則終止上市。

在這一標準下,2001年4月,已經連續四年虧損的“PT水仙”成為了A股市場中的“退市第一股”。此後數年退市機制一度運轉良好。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統計,在退市制度實施的頭七年(2001-2007)中,共有43家A股公司被強制退市,年均退市6家,“退市效率相當可觀”。

但自2007年底至2013年初整整五年中,雖然上市公司虧損面一直高達15%以上,“這五年卻沒有出現一家A股公司退市的情況”。董登新認為,這是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規則熟悉與漏洞博弈”,虧損企業和地方政府已經找到了對抗退市規則的“秘訣”:利用財務報表操縱,制造“兩年虧損,一年微利”的循環遊戲,從而令退市制度“形同虛設”。

但董教授在研究中沒有提到的一個關鍵的制度變化是:2007年正是中國上市公司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實施的第一年。

與國際準則接軌的新會計制度,改變了過去刻板化的“操作格式”,變成對會計理念和原則的指導,包括對非經常損益、固定資產公允估值等會計操作留出了極大的彈性處理空間,從而為上市公司的財務操縱留下了諸多“後門”。

在成熟資本市場中,這些會計準則中的“漏洞”,由於被相對完善的證券法、公司法等基礎法規所“覆蓋”,並不容易形成大規模的財務操縱現象,但也曾出現過像“安然事件”這樣震動市場的財務操縱案例。

而在中國證券市場,由於與國際接軌的新會計準則,與“指令性計劃”模式下所制定的證券法等基礎法律之間,存在著大量監管空白與法規銜接上的“模糊地帶”,令依賴於單一財務指標的退市機制更加難以實施。

在其後的退市制度改革中,這一弊端更明顯地體現出來:2012年作為註冊制改革的配套機制,深交所和上交所對A股退市制度進行了全面改革,設計出一套與IPO標準高度對稱的多樣化退市標準,除了“連續虧損”退市指標外,還增設了“資不抵債”、營收不達標以及交易量和價格等退市標準。

但這一被董登新稱為“十分先進”的設計理念,在實際運作中卻依然困難重重:自2012年新退市制度執行以來,到2016年5月底總共只有8家企業退市,占2800余家上市公司比例不足千分之三;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美國股市年均退市率達到7.37%,而其中一半以上是企業在權衡利弊之後選擇主動退市。

在2014年6月證監會舉辦的退市機制專題研討會上,證監會副主席莊心一以“痛苦和糾結”來形容退市制度改革的難度。與會者提出“重大違法情形強制退市”的制度改革建議,但這不僅需要法理政策的梳理落實,而且面臨著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等諸多問題。

即便如此,證監會依然在2014年10月推出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退市新政”,並明確表示此後將嚴格落實退市制度規範,切實做到“出現一家退市一家”。

與前期的諸多退市機制改革相比,此輪“退市新政”的兩大亮點是首次確立了主動退市的途徑和方法;並針對欺詐發行上市、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的上市公司,明確實施強制退市程序。

“中國好同學”

“退市新政”推出一年後,第一家“撞上槍口”的上市公司終於現身:2015年底,已被停牌並處於退市邊緣的*ST博元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的同學——一位僅持1400股的上市公司小股東,因為“不忍看到同學公司退市”,自願將估值高達8.59億元的資產股權“無償捐贈給上市公司”。

這一被市場稱為“中國好同學”的奇葩事件迅速引來監管部門調查,並揭發出公司董事長與“好同學”之間私相授受的“臺底交易”——*ST博元也因此“臨門一腳”成為了A股市場中因“信息披露違法”而被強制退市的第一股,正式更名為退市博元。

退市博元是1990年上市的上交所“老八股”之一,短短四年後便因經營利潤名列上市公司倒數第一而被迫重組,此後再由央企華源集團接手,經歷了*ST華藥、*ST源藥、S*ST源藥、NST源藥、ST源藥、ST方源、ST博元等多次更名,成為令市場矚目的“股市不死鳥”。

2014年6月,該公司因此前三年間多次違反承諾、偽造票據以及財務信息嚴重造假而被廣東證監局立案查處;不到一年後再度因為信息披露造假和偽造金融票證罪,被中國證監會移送公安機關。

在A股市場中,類似於退市博元的案例並不罕見:自1998年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制度以來,A股市場中累計出現六百多次退市風險警示(被標註為ST或*ST),其中148家公司被暫停上市,但最終退市的僅44家。

而在暫停上市後恢複上市的102家公司中,首個交易日平均漲幅高達190%,成為證券市場中被熱捧的“退市重組”概念板塊。這些所謂“扭虧為盈”恢複上市的公司里,除少數幾家外,大多是依靠出售資產、債務重組與政府補貼等財務手法實現“保殼”目標。

針對這一依靠財務手法“保殼”的普遍現象,2012年深、滬交易所退市機制改革中,曾經推出限制將“非經常損益”計入退市警示公司利潤的制度,規定上市公司被予以退市風險警示或被暫停上市後,其後一年凈利潤在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如果為負數,將被終止上市。

非經常損益是指公司發生的與經營業務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經營業務相關,但由於其性質、金額或發生頻率,影響了真實、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項收入、支出。

但在證監會此後推出的“退市新規”中,這一制度卻因種種原因未能納入退市機制,也因此而出現“中國好同學”無償贈送上市公司資產的奇葩事件。

而在為“非經常損益”式“扭虧為盈”留下一線生機的同時,監管部門堵住了另一扇更加關鍵的“後門”:那就是資產重組式“保殼”與炒作。

經濟學家華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由於A股市場“上市排隊時間太長”,一些好企業不得不以“借殼”方式曲線上市,由此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資產重組”即“殼資源”炒作現象,由此導致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嚴重扭曲。

在華生看來,退市制度的實質並不是“退”,而是要讓上市公司股價真實反映公司價值。

與此相呼應,證監會近期推出的“史上最嚴”資產重組政策,成為“退市新政”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6月17日證券會發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訂意見稿中,從認定標準、監管配套和中介機構責任三個方面,對重組上市行為提出了空前嚴格的監管要求。而在征求意見稿出臺一個半月內,“重組新規”的監管效果立竿見影:Wind數據顯示,至7月19日一個月時間內,有38家上市公司重組計劃戛然而止——而去年全年,這一數據僅為五十多家。

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隨著強制退市和“重組新規”的頒布,與“借殼重組”模式密切相關的次新股和“殼資源”公司股價的“超額收益率”急劇下降,顯示出前期市場追捧的非理性“炒殼熱潮”得到了有效抑制,過去多年“垃圾股”股價高企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開始出現向基本面估值靠攏的良性回歸。

與此同時,在退市機制的配套政策體系建設上,監管層也進行了多方面完善:從2014年長航油運的主動退市,到退市博元與*欣泰的強制退市,“退市新政”中的多種退市模式均得到了實踐;在退市博元的處理中,監管層繼續完善退市公司在新三板市場的跨市場規則銜接;在*欣泰處置中,引入2013年萬福生科欺詐發行案中開創的中介機構先行補償模式,以保障中小投資者權益等。

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如果類似退市博元和*欣泰的強制退市模式能夠成為市場中的“常態”,制度性退市機制也將成為重建A股市場新秩序的關鍵制度基礎。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強調,“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等改革並非孤立選項,而是“相互遞進的關系”。(視覺中國/圖)

證監會的新邏輯

2016年3月的“兩會”新聞發布會中,履新未久的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向媒體明確表達了他對證券市場發展與監管的態度。

在肯定了此前飽受市場關註的註冊制改革“必須要搞”的同時,劉士余坦言,註冊制改革需要“相當完善的法制環境”,以及多項改革措施的配套,不可單兵突進。同時他強調在註冊制推出前,監管層必須與市場和社會各方“充分溝通,形成共識,凝聚合力”,因此對於註冊制的具體實施方案,還“需要好好研究”。

包括華生和董登新教授在內的諸多學者研究顯示,A股市場中長期存在的“退市難”現象,其根源正在於行政審批模式下,A股市場中一直存在“上市難”問題,因此帶來“殼資源”估值扭曲現象。

證券市場IPO環節的註冊制改革與市場化、制度化退市機制,正是未來證券市場新秩序的關鍵制度基礎。正如董登新教授所言,“IPO體制管進口,退市制度管出口,二者是有機統一體,必須相互配套改革,才能產生良性互動的制度協同效應”。

對此,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也在“兩會”新聞發布會上,讀了三中全會決定原文,並強調文中所提出的“健全多層次資本主義市場體系”,“推進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等改革並非孤立選項,而是“相互遞進的關系”。

2015年底,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調整現行證券法中股票發行從核準制向註冊制轉換所需要的一系列配套制度改革,成為了證券市場監管轉型的“制度樞紐”。在這一系列制度轉型過程中,IPO與退市制度的關聯改革是攸關成敗的關鍵一役。

平安證券在其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自新任證監會主席上任以後,新的監管政策思路日漸清晰,那就是以“劃圈疏導”的方式,逐漸劃定資本市場相關業務的邊界,引導資本市場業務更加規範發展,同時降低杠桿以減小市場風險。

在“監管邊界”的劃定方面,除了限制杠桿水平、全面提高信息披露要求以及嚴打內幕交易等監管措施外,關系到未來市場結構與交易秩序的兩大制度性改革即是“規範上市公司借殼及重大資產重組行為”,以及“嚴厲打擊IPO造假,落實退市制度,嚴懲相關中介機構”。

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新一輪“監管邊界”的劃定,將對A股市場未來走勢產生深遠變化,首先抑止了市場泡沫化,有助於修複長期被扭曲的市場估值體系;其次是保證了市場流動性,為A股市場的結構調整贏得了時間與空間。而在市場環境相對凈化的過程中,“註冊制改革大的制度框架正在逐漸建立”。

在強力疏通與清理A股市場“制度出口”的同時,“市場入口”的功能也開始恢複:7月22日,證監會公布了本月第二批IPO獲準名單,至此7月IPO企業數量已達27家,募資額達211億元,相當於3、4、6三個月總和,IPO發行提速趨勢非常明顯。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21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884家,其中,已過會122家,未過會762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703家,中止審查企業59家。

隨著A股退市機制的制度化與常態化,以及IPO發行的提速,中國證券市場中的一個新“制度周期”正在拉開序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89

該死的“股市不死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598

自1998年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制度以來,A股市場中累計出現六百多次退市風險警示(被標註為ST或*ST),其中148家公司被暫停上市,但最終退市的僅44家。(視覺中國/圖)

A股市場中長期存在的“退市難”現象,其根源正在於行政審批模式下,A股市場中一直存在“上市難”問題,因此帶來“殼資源”估值扭曲現象。

如果類似退市博元和*欣泰的強制退市模式能夠成為市場中的“常態”,制度性退市機制也將成為重建A股市場新秩序的關鍵制度基礎。

“刻舟求劍”的賭徒

2016年7月22日晚,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簡稱深交所)以問答形式對即將退市的*欣泰再度發出交易風險提示。

*欣泰是中國證券市場中“第一家因欺詐發行被退市”和“創業板第一家終止上市”的上市公司。早在2015年7月14日,其便因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並於2016年7月8日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

7月12日,停牌已達一年之久的*欣泰,進入退市前的30個複牌交易日,隨即引來了一波投機式的炒作博弈。

據深交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7月12日複牌後*欣泰連續9個交易日跌停,累計跌幅高達61.24%,而在此期間6700多名散戶先後買入1620多萬股,頭三個半交易日買入金額便高達1.2億元。而這些在複牌後沖入的炒作資金中,至22日仍有高達96.67%的賬戶未能在連續跌停板中得以賣出“逃生”。不過到了7月27日,*欣泰早盤打開跌停,迅速拉至漲停,日內振幅達20.13%。

對此有機構人士分析,以散戶為主的資金之所以敢在停牌前夕“接盤”,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賭*欣泰會像此前中止上市的退市博元一樣股價短暫上沖;二是賭公司退市後在新三板市場炒作上漲。

“博傻”者們的信心並非毫無理由:在2016年3月底進入退市整理期的退市博元,其後在4月6日至19日累計漲幅近20%;而在2014年4月退市的退市長油,不但在退市整理期間打開跌停板,而且一年後在新三板退市板塊恢複交易時,創下了連續33個交易日漲停的股市奇觀。

*欣泰的前景卻並不樂觀。在7月22日的風險警示中,深交所再次強調,“*欣泰”在暫停上市後無法恢複上市,在終止上市後無法重新上市,即“一退到底”,退市進程已經確定。並明確提示,在複牌交易階段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其投資損失將無法得到公司保薦機構興業證券先行賠付方案的賠償——在此之前,興業證券已根據相關法規,出資5.5億元成立賠償基金,擬對造假上市期間買入股票並虧損的投資者予以先行賠償。

此前上市公司亦已發布公告,表示因公司“經營緊張”,無法履行回購上市公司股票的承諾。這意味著複牌後買入的投資者們,除了面對未來*欣泰股價“歸零”的現實外,只能期待著未來的新三板掛牌交易。而據上市公司公告內容顯示,未來公司能否持續經營還是未定之數。

實際上,在這波飛蛾撲火式的散戶投資者“博傻”之前,已經有機構折戟沈沙的先例:在今年3月至4月期間,以22個信托賬戶耗資2.3億元重倉買入*欣泰股票的明星私募機構創世翔,其投資總監曾公開表示證券市場中“沒有單單因為信披違規而退市的先例”,並以此推斷*欣泰“退市風險不大”。

在此輪複牌後的連續跌停之下,創世翔持股浮虧已超過60%,未來損失更可能超過2億元。有媒體註意到,早在6月24日,創世翔的股東、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及財務負責人等一系列職位,均從其創始人黃平變更為余榮華。

創世翔曾經連續獲得兩年私募收益率冠軍,並在2015年豪賭“殼資源”而獲利頗豐。就在2016年初接受媒體采訪時,該公司投資負責人明確表示,“只要國家政策沒有大的變化,殼資源接下來還是市場炒作的熱點,我們會以此為重點”。

然而這家明星私募機構及其創始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短短半年時間里,證券市場內曾經風行一時的“遊戲規則”,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退市為何這麽難

在證券市場誕生近10年後,2001年證監會首次推出退市機制:當年2月23日發布的《虧損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中,主要以盈利指標為判斷公司退市的標準。

與退市機制相應的是,此前沿用多年的IPO額度制(由中央政府制定全年IPO指標並分配給各省),也在2001年被核準制所取代。當年民營企業用友軟件的上市,意味著證券市場首次對國企體系之外的民營企業打開了“上市之門”。

在這一背景下所發布的退市標準,基本上是一個財務指標判斷:若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則暫停上市;若連續四年虧損則終止上市。

在這一標準下,2001年4月,已經連續四年虧損的“PT水仙”成為了A股市場中的“退市第一股”。此後數年退市機制一度運轉良好。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統計,在退市制度實施的頭七年(2001-2007)中,共有43家A股公司被強制退市,年均退市6家,“退市效率相當可觀”。

但自2007年底至2013年初整整五年中,雖然上市公司虧損面一直高達15%以上,“這五年卻沒有出現一家A股公司退市的情況”。董登新認為,這是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規則熟悉與漏洞博弈”,虧損企業和地方政府已經找到了對抗退市規則的“秘訣”:利用財務報表操縱,制造“兩年虧損,一年微利”的循環遊戲,從而令退市制度“形同虛設”。

但董教授在研究中沒有提到的一個關鍵的制度變化是:2007年正是中國上市公司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實施的第一年。

與國際準則接軌的新會計制度,改變了過去刻板化的“操作格式”,變成對會計理念和原則的指導,包括對非經常損益、固定資產公允估值等會計操作留出了極大的彈性處理空間,從而為上市公司的財務操縱留下了諸多“後門”。

在成熟資本市場中,這些會計準則中的“漏洞”,由於被相對完善的證券法、公司法等基礎法規所“覆蓋”,並不容易形成大規模的財務操縱現象,但也曾出現過像“安然事件”這樣震動市場的財務操縱案例。

而在中國證券市場,由於與國際接軌的新會計準則,與“指令性計劃”模式下所制定的證券法等基礎法律之間,存在著大量監管空白與法規銜接上的“模糊地帶”,令依賴於單一財務指標的退市機制更加難以實施。

在其後的退市制度改革中,這一弊端更明顯地體現出來:2012年作為註冊制改革的配套機制,深交所和上交所對A股退市制度進行了全面改革,設計出一套與IPO標準高度對稱的多樣化退市標準,除了“連續虧損”退市指標外,還增設了“資不抵債”、營收不達標以及交易量和價格等退市標準。

但這一被董登新稱為“十分先進”的設計理念,在實際運作中卻依然困難重重:自2012年新退市制度執行以來,到2016年5月底總共只有8家企業退市,占2800余家上市公司比例不足千分之三;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美國股市年均退市率達到7.37%,而其中一半以上是企業在權衡利弊之後選擇主動退市。

在2014年6月證監會舉辦的退市機制專題研討會上,證監會副主席莊心一以“痛苦和糾結”來形容退市制度改革的難度。與會者提出“重大違法情形強制退市”的制度改革建議,但這不僅需要法理政策的梳理落實,而且面臨著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等諸多問題。

即便如此,證監會依然在2014年10月推出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退市新政”,並明確表示此後將嚴格落實退市制度規範,切實做到“出現一家退市一家”。

與前期的諸多退市機制改革相比,此輪“退市新政”的兩大亮點是首次確立了主動退市的途徑和方法;並針對欺詐發行上市、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的上市公司,明確實施強制退市程序。

“中國好同學”

“退市新政”推出一年後,第一家“撞上槍口”的上市公司終於現身:2015年底,已被停牌並處於退市邊緣的*ST博元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的同學——一位僅持1400股的上市公司小股東,因為“不忍看到同學公司退市”,自願將估值高達8.59億元的資產股權“無償捐贈給上市公司”。

這一被市場稱為“中國好同學”的奇葩事件迅速引來監管部門調查,並揭發出公司董事長與“好同學”之間私相授受的“臺底交易”——*ST博元也因此“臨門一腳”成為了A股市場中因“信息披露違法”而被強制退市的第一股,正式更名為退市博元。

退市博元是1990年上市的上交所“老八股”之一,短短四年後便因經營利潤名列上市公司倒數第一而被迫重組,此後再由央企華源集團接手,經歷了*ST華藥、*ST源藥、S*ST源藥、NST源藥、ST源藥、ST方源、ST博元等多次更名,成為令市場矚目的“股市不死鳥”。

2014年6月,該公司因此前三年間多次違反承諾、偽造票據以及財務信息嚴重造假而被廣東證監局立案查處;不到一年後再度因為信息披露造假和偽造金融票證罪,被中國證監會移送公安機關。

在A股市場中,類似於退市博元的案例並不罕見:自1998年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制度以來,A股市場中累計出現六百多次退市風險警示(被標註為ST或*ST),其中148家公司被暫停上市,但最終退市的僅44家。

而在暫停上市後恢複上市的102家公司中,首個交易日平均漲幅高達190%,成為證券市場中被熱捧的“退市重組”概念板塊。這些所謂“扭虧為盈”恢複上市的公司里,除少數幾家外,大多是依靠出售資產、債務重組與政府補貼等財務手法實現“保殼”目標。

針對這一依靠財務手法“保殼”的普遍現象,2012年深、滬交易所退市機制改革中,曾經推出限制將“非經常損益”計入退市警示公司利潤的制度,規定上市公司被予以退市風險警示或被暫停上市後,其後一年凈利潤在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如果為負數,將被終止上市。

非經常損益是指公司發生的與經營業務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經營業務相關,但由於其性質、金額或發生頻率,影響了真實、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項收入、支出。

但在證監會此後推出的“退市新規”中,這一制度卻因種種原因未能納入退市機制,也因此而出現“中國好同學”無償贈送上市公司資產的奇葩事件。

而在為“非經常損益”式“扭虧為盈”留下一線生機的同時,監管部門堵住了另一扇更加關鍵的“後門”:那就是資產重組式“保殼”與炒作。

經濟學家華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由於A股市場“上市排隊時間太長”,一些好企業不得不以“借殼”方式曲線上市,由此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資產重組”即“殼資源”炒作現象,由此導致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嚴重扭曲。

在華生看來,退市制度的實質並不是“退”,而是要讓上市公司股價真實反映公司價值。

與此相呼應,證監會近期推出的“史上最嚴”資產重組政策,成為“退市新政”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6月17日證券會發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訂意見稿中,從認定標準、監管配套和中介機構責任三個方面,對重組上市行為提出了空前嚴格的監管要求。而在征求意見稿出臺一個半月內,“重組新規”的監管效果立竿見影:Wind數據顯示,至7月19日一個月時間內,有38家上市公司重組計劃戛然而止——而去年全年,這一數據僅為五十多家。

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隨著強制退市和“重組新規”的頒布,與“借殼重組”模式密切相關的次新股和“殼資源”公司股價的“超額收益率”急劇下降,顯示出前期市場追捧的非理性“炒殼熱潮”得到了有效抑制,過去多年“垃圾股”股價高企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開始出現向基本面估值靠攏的良性回歸。

與此同時,在退市機制的配套政策體系建設上,監管層也進行了多方面完善:從2014年長航油運的主動退市,到退市博元與*欣泰的強制退市,“退市新政”中的多種退市模式均得到了實踐;在退市博元的處理中,監管層繼續完善退市公司在新三板市場的跨市場規則銜接;在*欣泰處置中,引入2013年萬福生科欺詐發行案中開創的中介機構先行補償模式,以保障中小投資者權益等。

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如果類似退市博元和*欣泰的強制退市模式能夠成為市場中的“常態”,制度性退市機制也將成為重建A股市場新秩序的關鍵制度基礎。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強調,“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等改革並非孤立選項,而是“相互遞進的關系”。(視覺中國/圖)

證監會的新邏輯

2016年3月的“兩會”新聞發布會中,履新未久的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向媒體明確表達了他對證券市場發展與監管的態度。

在肯定了此前飽受市場關註的註冊制改革“必須要搞”的同時,劉士余坦言,註冊制改革需要“相當完善的法制環境”,以及多項改革措施的配套,不可單兵突進。同時他強調在註冊制推出前,監管層必須與市場和社會各方“充分溝通,形成共識,凝聚合力”,因此對於註冊制的具體實施方案,還“需要好好研究”。

包括華生和董登新教授在內的諸多學者研究顯示,A股市場中長期存在的“退市難”現象,其根源正在於行政審批模式下,A股市場中一直存在“上市難”問題,因此帶來“殼資源”估值扭曲現象。

證券市場IPO環節的註冊制改革與市場化、制度化退市機制,正是未來證券市場新秩序的關鍵制度基礎。正如董登新教授所言,“IPO體制管進口,退市制度管出口,二者是有機統一體,必須相互配套改革,才能產生良性互動的制度協同效應”。

對此,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也在“兩會”新聞發布會上,讀了三中全會決定原文,並強調文中所提出的“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等改革並非孤立選項,而是“相互遞進的關系”。

2015年底,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調整現行證券法中股票發行從核準制向註冊制轉換所需要的一系列配套制度改革,成為了證券市場監管轉型的“制度樞紐”。在這一系列制度轉型過程中,IPO與退市制度的關聯改革是攸關成敗的關鍵一役。

平安證券在其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自新任證監會主席上任以後,新的監管政策思路日漸清晰,那就是以“劃圈疏導”的方式,逐漸劃定資本市場相關業務的邊界,引導資本市場業務更加規範發展,同時降低杠桿以減小市場風險。

在“監管邊界”的劃定方面,除了限制杠桿水平、全面提高信息披露要求以及嚴打內幕交易等監管措施外,關系到未來市場結構與交易秩序的兩大制度性改革即是“規範上市公司借殼及重大資產重組行為”,以及“嚴厲打擊IPO造假,落實退市制度,嚴懲相關中介機構”。

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新一輪“監管邊界”的劃定,將對A股市場未來走勢產生深遠變化,首先抑止了市場泡沫化,有助於修複長期被扭曲的市場估值體系;其次是保證了市場流動性,為A股市場的結構調整贏得了時間與空間。而在市場環境相對凈化的過程中,“註冊制改革大的制度框架正在逐漸建立”。

在強力疏通與清理A股市場“制度出口”的同時,“市場入口”的功能也開始恢複:7月22日,證監會公布了本月第二批IPO獲準名單,至此7月IPO企業數量已達27家,募資額達211億元,相當於3、4、6三個月總和,IPO發行提速趨勢非常明顯。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21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884家,其中,已過會122家,未過會762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703家,中止審查企業59家。

隨著A股退市機制的制度化與常態化,以及IPO發行的提速,中國證券市場中的一個新“制度周期”正在拉開序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17

“不死鳥”賈躍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19/166517.shtml

“不死鳥”賈躍亭
礪石商業評論 礪石商業評論

“不死鳥”賈躍亭

賈躍亭本身已經是“夢想、創新與堅韌”精神的象征,這種精神激勵了很多周圍的人。

來源|礪石商業評論(ID:libusiness)

作者|劉學輝

每隔五百年左右,不死鳥便會采集各種有香味的樹枝或草葉,並將之疊起來後引火自焚,最後在留下來的灰燼中會出現重生的幼鳥。

人們往往拿“不死鳥”來形容那些意誌力頑強的人。尤其在商業世界中,更是經常上演著“不死鳥”的神話。

馬雲在阿里巴巴之前,三次創業失敗如此;孫宏斌在融創地產之前,經歷牢獄之災與順馳敗局如此;史玉柱在巨人時代大起大落如此;美團王興、趣店羅敏創業九死一生如此。

樂視賈躍亭亦是如此。

2016年,樂視爆發了嚴重的資金危機,由於危機應對不當,樂視遭遇銀行、供應商與投資人多方擠兌,形勢急轉而下,整個樂視生態迅速陷入絕境,無法自拔。

一方面,樂視國內業務陷入困境,成為眾矢之的;另一方面賈躍亭寄予厚望的Faraday Future(下稱“FF”)汽車業務正面臨著量產上市的關鍵時刻。

面對兩難,2017年中,賈躍亭不得已出走美國,出任FF汽車董事長,專心造車。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接任樂視網董事長,開始承擔起樂視網救世主的角色。

賈躍亭離開美國,孫宏斌接管樂視網後,國內樂視網業務並沒有取得實質好轉,而是繼續跌入冰點,賈躍亭也開始遭遇嚴重的信用危機,被各個合作夥伴起訴,列入老賴名單,無法重回國內。海外的FF汽車業務受國內樂視危機波及,融資困難、內華達工廠延緩、員工也紛紛離職,外界質疑聲不斷。

賈躍亭有家難回,國內、海外業務全部陷入困境,四面楚歌。

在這種絕境下,很多人早已經崩潰,當年的楚霸王項羽烏江畔自刎,明朝末代皇帝崇禎萬歲山自縊......

但這時,賈躍亭並沒有放棄。

賈躍亭唯一能自救的機會,就是FF汽車業務完成融資,實現量產上市,重新贏回聲譽與合作夥伴的信心,再回到國內重振樂視。

但FF融資是一條荊棘之路,因為信用危機,已經很少有人再相信賈躍亭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除了很難重新贏得投資人信心,FF汽車的融資還受到一些不良企圖者的破壞,例如鈦媒體的趙何娟,例如自媒體人顧穎瓊,例如FF汽車的CFO Stefan Krause等等。

但是熟悉賈躍亭的人,都知道賈躍亭即使面臨萬丈深淵,也絕不會輕易放棄。

前幾天,一直陸續有FF汽車完成融資的消息傳出,12月15日,更有內部知情人士告訴筆者,“樂視汽車A輪融資到位,請悉知,勿大範圍傳遞”。

就在昨天,12月18日,國內權威媒體《證券日報》發表文章稱,FF美國公司一名員工向證券日報記者證實,“Faraday Future已經完成 A輪融資,坐實了FF完成A輪融資的信息”。

《證券日報》文章稱,洛杉磯時間12月13日,賈躍亭在FF總部召開了FF內部全員大會,會上宣布,“經過與投資人近一個月的談判,FF成功完成了超10億美元A輪股權融資”。

同時,FF董事長賈躍亭表示,他將出任FF全球CEO和首席產品官,並推動FF的管理和組織變革,確保戰略執行和產品落地,這也結束了FF成立四年以來沒有CEO的歷史。

在此次FF的內部會議上,賈躍亭做了30分鐘的演講,演講中除了宣布A輪融資、親任公司CEO、未來兩年的工作目標,賈躍亭還對過去一年進行了反思,並表達了對FF永不放棄的夢想。

賈躍亭說:“很多人跟我說,你已經沒錢了,甚至都無法養家了,放棄吧。但這些人顯然是不懂我,哪怕是失敗我都可以接受,但放棄絕不可以,尤其是不能放棄我們FF這麽偉大的夢想!”

據了解,除了賈躍亭,FF最高層管理委員會中的另外六位中美高管均在會議上發了言。此外,中國LeSEE(樂視汽車)公司的所有高管都參加了這次會議。

che

一位美國高管在發言中表示,FF獲得融資,直接揭穿了前CFO Stefan Krause出於個人利益編造的兩個謠言:一個是只要有賈躍亭在,FF就絕不可能融資成功;另一個是只有Chapter 11(破產保護)才能救FF。

賈躍亭在員工大會上反思,“我曾經認為有了領先的戰略和變革性的產品,只要找到一位業界大牛做CEO就能夠帶領FF走向成功,但事實證明這是完全錯誤的。”

賈躍亭表示,FF不僅僅是電動車公司,更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消費電子公司和人工智能公司,核心的驅動力是產品和技術的變革,第二驅動力是商業模式的變革,所以FF的CEO必須是來自產品和技術領域的專家。賈躍亭強調,“我絕不允許任何人在極致產品體驗上妥協,也絕不能容忍FF變成一家平庸的公司。”

《證券日報》文章中指出,對於FF這類創業公司來說,職業經理人做CEO是絕不可能實現顛覆的。只有創始人能深刻理解企業的願景,時刻牢記創辦這家企業的初衷和使命,而且知道如何將願景轉化到公司的戰略、產品和商業模式當中去。

“接下來,需要(公司)每一位(員工)的正能量和全情投入。”賈躍亭在此次會議上最後表示:“希望大家能夠深刻地認識到戰略目標執行和實現的緊迫感,可以說時不我待,我們應該抓緊每分每秒去實現戰略目標,盡快為用戶交付變革性的產品。”

1996年,賈躍亭大學畢業,分配到一個偏僻縣城的稅務局,擔任一個普通的公務員。按通常邏輯,縱賈躍亭天賦才華,他將在一個偏僻縣城枯老終生。但賈躍亭不屈服於命運,離開體制,從縣城走向省城,從省城走向京城。

2006年,一直不受風險投資機構待見的樂視網遇到資金危機,裁減半數員工,瀕臨死亡,幸得西伯爾新加坡上市,樂視網起死回生,登陸創業板,一度成為A股明星。

2014年,禍不單行,賈躍亭一方面因令計劃政治風波出走海外,另外因為廣電政策管制導致盒子停售,超級電視一年無法發布新品,樂視幾乎猝死。但賈躍亭身在海外,雖前途未蔔,但矢誌不移,一方面在美國組建了智能電動汽車的海外豪華團隊,另外遙控指揮國內超級手機業務再創奇跡,超級手機、超級汽車兩個業務的重磅推出,不僅讓樂視起死回生,還讓樂視迎來了事業巔峰。

不熟知樂視的人,都認為樂視與賈躍亭一帆風順,孰不知樂視與賈躍亭經歷了九死一生。

2016年,因戰略激進,資源乏力,受多方擠兌,樂視形勢急轉而下,賈躍亭也因個人為樂視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而陷入深淵。很多人都給樂視與賈躍亭判了死刑,但是,2017年接近尾聲,賈躍亭像一只不死鳥一樣仍堅挺活了過來,FF汽車再獲超過10億美金融資,完成續命。

雖然賈躍亭已經被很多人認定為失敗者,但為什麽筆者還對這樣的失敗者一直抱有敬意,並給與祝福?是因為筆者知道賈躍亭初心的善意,知道賈躍亭一路走來的不易,更知道賈躍亭承受磨難所具有“不死鳥”般的堅韌。

熟悉賈躍亭的人,都能感知到,賈躍亭本身已經是“夢想、創新與堅韌”精神的象征,這種精神激勵了很多周圍的人。

經歷了這次重大挫折的賈躍亭,將變得愈發理性、愈發成熟。我們也堅信,賈躍亭這只“不死鳥”必將涅槃。

賈躍亭 資金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831

特朗普:美国“不死鸟”东山再起的十大要诀

1 : GS(14)@2010-11-20 17:23:03

http://www.iceo.com.cn/frre/2010/1105/203319.shtml

“这是一段美妙的时光,让人惊异。走出困境是件好事,因为你真该感激你拥有了更多。”

特朗普总结了他东山再起的十大要诀:

1.打高尔夫球:它有助于放松和集中注意力。它使我忘掉所有麻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从高尔夫球赛中赢了不少钱—做交易以及出生意。

2.保持注意力集中:我想我比其他人强,当我开始放松并稍稍—也许是大大—懈怠时,一切开始崩溃。我深信人在逆境中会学到很多。在严峻的岁月里,我领悟到许多东西。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我学会了对待压力,能够很快上道,埋头苦干,依靠那些最基本的东西将问题解决。

3.偏执:多年来我注意到,被视为非常冷漠、稍稍有些偏执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保留几分偏执!你已开始觉察到你具有某些别人渴望的东西。别让他们得手。

4.热情:这是成功和东山再起的关键要素。如果对你是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去哪里毫无热情,或许你得马上将这本杂志扔在一边并放弃努力。去找一份工作,放松一下,因为你没有机会获得成功,也不可能东山再起。热情是生命的要素,也是成功的要素。

5.逆潮流而动:华尔街的公寓市场异常火爆,我决定反其道而行之,以预料中高得多的租金出租我的写字楼。

6.相信直觉:我所认识的最了不起的投资商凭直觉投资,而不是凭研究、学习或勤奋工作。回顾历史,这正是最了不起的机遇的来源。人们的主意来自于他们深信不疑的东西。我的原则是:从过去获取经验,着眼于现在而梦想未来。我做每一桩生意是因为能从中得到乐趣。我不是为了钱才去做—钱就是这么源源不断地流进。人们不相信这一点,听到我这么说,他们大笑不已,因为他们认为我是个十足的金钱本位主义者。可我不是。

7.和你喜欢的人共事:如果你走进办公室,在与你共事的人身上找不到活力,那你十有八九无法获得追求成功的动力。

8.幸运:我讨厌这一条,因为这是很难做到的。继承了大笔财富的人是幸运的,我称之为“幸运精子俱乐部”成员。但你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方,让幸运融入你的生活中。

9.坦然面对:在艰难的时候,我懂得了谁忠诚、谁会背叛我。我认清了身边人的真面目。有些人我原确信会乘机给我一击而实际上却没有,有些人我对他们恩惠不少,可轮到他们帮我的时候却一毛不拔。我更加尖锐,更加谨慎。现在这些人要我帮忙了,我以牙还牙。我这么做了好几次,从中倍感乐趣。人们说这不太好,但我真的相信一报还一报。

10.签署婚前协议:生意繁忙的人,如果他或她在未签署婚前协议的情况下结婚,必须把这项活动制度化。我有切身体会,当你将所有时间耗在与配偶分割财产上时,是不可能东山再起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