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移動互聯網時代,搞定90後才是正經事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7/58018.html

不管你承不承認,但i黑馬認為,90後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消費主力。如果你不想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被90後消費者遺棄的話,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都不得不開始進行品牌重塑了。因為移動互聯網+90後正在深刻的重新定義品牌價值,強力的推動企業的品牌重塑。值得我們註意的是:1、為什麽微信、海豚瀏覽器、美圖秀秀這些產品讓年輕人趨之若鶩,而新浪微博、人人網這些原來風靡一時的品牌失去了原有的魅力?2、為什麽小米、三星、蘋果已經成了年輕人的首選智能機,而諾基亞之流的就不被提及?3、為什麽耐克、阿迪達斯一直都能引領風尚,而李寧的90後戰略卻被年輕人所鄙視?4、為什麽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幾十年來依然受年輕人熱愛,而很多國內的竟品只是各領風騷三五年之後就乏人問津?這樣的為什麽,我們能列舉很多。答案很簡單,成功的品牌/產品與失敗的品牌/產品(我所說是現在進行時)的差別在於,這些企業能夠與時俱進的不斷重塑品牌,讓品牌保持年輕態,並且持續的使用最流行的工具向目標用戶進行傳播,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高自身品牌價值,保持客戶高認知度和美譽度,搶占了更多市場份額,成為品牌常青樹。當然,品牌重塑的過程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為了保持品牌常青,就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如同鷹的重生一樣進行品牌重塑。尤其是當企業:1、品牌知名度高,但美譽度和忠誠度卻逐漸下降;2、現有用戶老化,爭取不到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時候。如上文所說,現在已經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90後群體成為消費主流,並且深度影響未來黃金十年的重要時刻,這需要了解90後為主的大學生,知道怎麽與他們溝通,建立親密關系,形成品牌重塑。我們需要了解90後,他們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一代,這部分人群與過去的80後有明顯的區別,新一代“90後”少男少女已經全面主宰校園,面對這些在網絡和消費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如何用新業務和新產品取得更高市場份額是重中之重。他們呈現的是松圈主義、碎片化(他們喜愛的明星已經碎片化到任何一個明星都不能吸引這個群體的10%)、指尖上的一代(他們的指尖一代不是過去的短信,而是移動應用)。這群人普遍具有追求時尚,張揚自我的特性。他們具有3重消費能力:首先具有現時消費能力,他們在數碼產品,服飾,快速消費品等方面消費能力驚人;其次他們是家庭消費的重要決策者及使用者,家里要買什麽大件,他們有重要的表決權和一票否決權;第三,他們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在走向社會的3-5年後,這群年輕人將成為社會的主要驅動力。他們從出生後不久就開始接到互聯網。他們對互聯網有強烈的心理依賴,且對網絡作為工具的應用也越來越嫻熟。他們正過著一種“鏈接”的生活,即隨時隨地的上網,生活高度依賴網絡。他們之中有四分之三的人的網齡超過3年,平均每天花費18%的時間上網,而一般的中國城市居民平均只花費13%的時間在網上。對於他們來說,互聯網已經遠遠不僅僅是一個工具,而是一種生活方式。90後群體更將會是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關鍵人群。據CMI校園營銷研究院與新鮮傳媒聯合發布的2011年“90後的數字生活”,以及2012年度“移動中的90後”等研究報告顯示受訪的86% 的90後都是通過手機上網,其次才是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電腦,分別是79%和40%。在中國網民中,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比例只有66%。現在90後為主的大學生群體在消費方面雖然追求時尚,但卻非常理性,他們在進行選擇時通常會利用網絡進行貨比三家,同時在集體生活的大環境下,他們彼此之間具有很強的群體認同感,在消費行為上更容易相互影響。面對日趨成熟的90後為主的大學生消費群體,企業需要重塑品牌,爭取更多年輕消費者的喜愛與忠誠,這需要找到與年輕群體的溝通方式。面對極度推崇個性與自我的年輕消費者群體,傳統的宣傳媒介已經逐漸喪失了話語權。 怎樣的營銷方式才能有效地打動他們呢?新鮮傳媒和CMI校園營銷研究院從2008年開始就專註於營銷效果的研究,我們發現90後為主的大學生喜歡標榜個性重視原創;樂於跟隨潮流;敢於接受新的事物;欣賞具有文化內涵的產品;熱衷網絡文化、運動競技;重視同學朋友情誼;體驗參與的過程和樂趣。互動體驗是關鍵。90後為主的大學生是最不相信廣告的群體,這也是眾多商家面對這這塊大蛋糕頭疼不已的原因之一。要想打動90後為主的大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參與進來,直接體驗產品、體驗品牌,體驗企業文化。註重品牌間合作。以品牌間的交叉價值為基礎,聯合資源組織活動,此類形式成本低、效果好。與尚不成熟的營銷技巧相比,校園對常規媒體驚人的免疫力更讓企業感到無從下手。多種媒介渠道的搭配和交融才能真正深入90後為主的大學生的生活。從Levis Rock Party到奧利奧營銷尖兵特訓團,從古典音樂節到三星大師課,進行校園全媒體的有機集合,才能真正影響90後為主的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培養潛在消費市場。90後不是另一代人,而是另一類人。他們生長在互聯網對他們進行營銷必須有所創新,在生活和消費層面,90後更在意圈群這類網絡群體的意見,而這不是傳統的營銷傳播對消費者細分的用語。在現如今的數字生活空間,不重視這些變化就意味著不能真正了解目標消費者的需求。網絡傳播形成的超越時空的虛擬“小群體”,在某種意義上講比現實的消費者細分來得更為聚焦和純粹,對品牌傳播的直達非常有利。關註90後、走進90後、研究90後、了解並理解90後,才能讓營銷90後有效。解決問題的關鍵還在於,找到與90後的溝通方式,與他們建立緊密的情感連接。面對極度推崇個性與自我的90後群體,傳統的宣傳媒介已經逐漸喪失了話語權。 怎樣的營銷方式才能有效地打動他們呢?90後群體們喜歡標榜個性重視原創;樂於跟隨潮流;敢於接受新的事物;欣賞具有文化內涵的產品;熱衷網絡文化、運動競技;重視同學朋友情誼;體驗參與的過程和樂趣。在面對90後群體時,過去那種只是投放幾則幽默風趣或是狂轟濫炸的明星代言廣告已經行不通了,要想打動90後,最好的辦法就是與90後零距離接觸,讓他們體驗產品、體驗品牌、體驗文化,他們需要獲得親身體驗後的快感,才會考慮是否跟你成交。90後的崛起將影響中國未來10年的消費市場,這是無法回避的。“企業不在今天培養用戶,明天就要花大價錢去搶用戶。今天不打品牌戰,明天就要打價格戰。”90後正是消費者由產品消費向品牌消費轉化的階段,面向90後的消費體驗會影響90後群體日後人生的消費選擇。因此,這個時期也是培育消費者品牌忠誠度的重要階段,企業如果忽視在這個階段培養潛在用戶,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企業將喪失未來市場的話語權。成功的品牌與失敗的品牌(這里所指的失敗只是不受90後那麽喜歡而已)的差別在於,這個企業是否有好的心態,舍得在90後群體身上花時間,開發更多他們喜歡的產品。移動互聯網下的90後消費者已經成為影響你的企業今後十年的命運了,你是不是該盡快重塑品牌,讓他們喜歡你呢?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紀中展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13

就業才是正經事!高知新世代爭著給“papi醬”打工

農歷雞年春節剛過,葉子(化名)便結束了她在新浪的實習,與今年畢業的795萬大學生一起踏上了找工作之路。

在中國內地一所重點大學傳播學院本科畢業之後,葉子去香港中文大學讀了一年碩士研究生。如今,她的目標是找一家偏重影視和娛樂產業的新媒體。

近日在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舉辦的一場新媒體專場招聘會上,葉子親手把簡歷交給了她一直心儀的“關愛八卦成長協會”、“papi醬”等火熱名詞背後的自媒體公司。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31次提及“就業”,將今年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從去年的1000萬提高到1100萬人以上,突出了更加重視就業的導向。近年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經濟新業態所呈現出的大量容納就業的態勢,也是政府敢於提高就業目標的原因之一。在新技術、新業態、新動能拉動之下,就業形態也呈現出多元化,政府對新業態就業的相關配套支持政策已經在路上。

經濟新業態吸引年輕人

葉子告訴第一財經,雖然網絡招聘已經成為大學生找工作的主要渠道,但如果有現場見面的機會,她覺得還是應該過來試試,也許能給招聘人員留個比較深的印象。

這場新媒體招聘會共來了40多家新媒體,既包括從網易、鳳凰等傳統互聯網站分立出來的公眾號,也包括十點讀書、papi醬、關愛八卦成長協會、震驚文化等擁有大量粉絲的自媒體。

新媒體在年輕人中的號召力顯然超過主辦方的預期。招聘會定於下午3點半開始,早在中午就陸續有求職者來排隊,到招聘會開場時,隊伍已經從清華大學就業中心門口排到了籃球場的路口。

由於主辦方借用的場地偏小,出於安全考慮,招聘會采取分批入場的措施,每批求職者只有10分鐘的時間毛遂自薦。

智聯招聘集團市場公關部總監李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除了到場的這至少上千人之外,招聘會的消息在智聯網站掛出來之後僅僅3天,求職系統已經收到了3萬份簡歷。

在招聘會現場,第一財經記者發現,不乏為了這場招聘會專程來一趟北京的大學生。東北一家藝術院校的應屆畢業生張冰(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個。她來得最早,排在隊伍的最前面,想找一份與微信公號運營相關的工作。

葉子對第一財經表示,在新媒體里可以看到更多的前景和希望,自己作為互聯網的深度用戶,她特別想參與到這一輪浪潮中。

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發布的2016年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CIER)顯示,2016年IT互聯網行業繼續吸引著大量人才的湧入。在傳統互聯網巨頭公司紛紛走向“高精尖”之時,新崛起的互聯網創業團隊正努力尋找著新的創意和人才。

智聯招聘的平臺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IT/互聯網行業的在線職位招聘需求同比增加48%;在繽紛繁雜的電商促銷活動的巨大影響下,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對相關人才的需求量也有所加大,招聘需求同比增加47%。

內地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的活力,也吸引了香港的年輕人。

第一財經記者在招聘會現場遇到了來自香港的求職者小軒。他現在香港的一家4A廣告公司任職,但他覺得香港公司在新媒體技術的運用上落後於內地。

“比如短視頻,在內地的廣告業已經非常流行了,但香港還用得很少。”小軒說,內地的新媒體市場更加有活力,適合年輕人。他把簡歷投給了“papi醬”所在的北京春雨聽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春雨聽雷公司”),希望未來可以從事短視頻相關的工作。

當被問及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是否更加具有挑戰性時,葉子認為,傳統媒體其實更具有挑戰性。

“如果我選擇傳統媒體,肯定要想做一些事情讓它能好一點,但這個複興的任務對我來說太難了。”葉子表示。

不唯學歷看重能力

令人意外的是,新媒體領域的求職者表示,更看重自身興趣愛好與工作的契合度。

當被問及國內新媒體行業的薪酬是否與香港有比較大的差異時,小軒表示這個情況他已經有所了解。他認為,愛好是他做出這種選擇的首要因素。與興趣相比,經濟方面的考慮並不太重要。

葉子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她對第一財經表示,根據之前的了解,她所應聘的“創意文案”這個崗位,平均薪酬也就每月6000元左右,並不算高,但她認為這是一份有趣的工作。

“雖然新媒體的工作看起來不像傳統媒體那樣時間線比較明確,但如果有熱點可跟進的話,它並不是乏味的工作,工作的趣味性比較強。”葉子說。

不過,求職者很可能看中了新媒體一旦爆發之後的巨大潛力。李強告訴第一財經,根據智聯招聘線上的數據,新媒體行業開出的平均薪酬也就是6000~7000元的水平,但個體的差異會非常大。它們的薪酬體系和傳統企業有非常大的不同,靈活性很強。在這個行業中,如果一個人的影響力可能為這個企業帶來極大的收益,那麽這個人的報酬就會非常高。

毫無疑問,個人能力在以小微企業為主的新業態經濟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春雨聽雷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李馥瑤對第一財經表示,新媒體行業不像傳統行業對於專業技術要求比較高,但對個人的能力要求比較高,不僅需要有好的作品、好的想法,而且還要有好的溝通能力和高的情商。

“因為新媒體行業薪酬並不太高,工作強度和壓力都比較大,我們在選人的時候,會特別看重求職者能否有應對這些負面情緒的能力。”李馥瑤說,只有在兩個求職者其他方面都差不多的情況下,他們才會進行學歷比較——畢竟學歷代表一個人的學習能力,這對於他們未來的職場發展也會有幫助。

就業靈活性需要政策支持

以互聯網和“分享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所提供的就業崗位,與傳統企業崗位最大的不同,在於就業靈活性提高了。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很多新媒體不僅提供全職崗位,而且也歡迎兼職。智聯招聘CEO郭盛表示,新業態創造了很多靈活就業的機會,傳統職場的規則以及潛規則,對於這些崗位的約束正在減弱。比如職場的性別歧視在新業態中大幅減少,女性創業者在這其中獲得的機會也非常多。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最近表示,當前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也不斷顯現。去年日均新增企業戶數1.5萬戶,同比多增了3000戶。就這一點,對於城鎮新增就業的貢獻率就達到了40%。

尹蔚民還說,中國經濟正在進行結構調整,在這個過程當中,一些新技術、新業態正在產生,新的動能也在產生,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基於互聯網平臺所產生的一些新業態,對這些吸納就業能力比較強的新業態,人社部今年將出臺政策來促進它們更好更多地吸納就業。

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曾表示,“互聯網+”時代非標準就業大量增加,在新的工作業態下,如何繼續優化調整勞動力市場制度,以有效保護勞動者的整體利益,是政府部門當下應著重研究並積極應對的重要議題。

“靈活就業一定不是靠企業去承擔主要責任,”郭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把社保體系進一步完善,社保對於靈活就業的人群特別重要。”他還認為,靈活就業確實面臨勞動者技能水平無法提高的問題,沒有企業願意花錢去培訓這些“後備部隊”,政府相關部門應該考慮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培訓體系,讓大家在靈活就業的同時,又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