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嘉誠也青睞的以色列,中資正布局醫療健康產業

從地中海到西太平洋,資本和創新技術的流動漸成潮流。

為了準備在深圳中以醫療及生命科學創新投資大會上的發言,西蒙·埃克豪斯(Shimon Eckhouse)博士只睡了幾個小時,他想在這次大會上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所創辦的孵化器。

這是他在兩個月內第三次來到深圳。早在18年前,他所創辦的醫療器械公司就已經把產品賣到了中國,但最近他以投資人身份和中國之間的合作明顯加速了。

另一方面,尋找新增長點的中國投資經理們對以色列也更有興趣。這個面積比北京大不了多少的國家,已經成為除美國矽谷以外,高科技創業公司最密集的地方。以色列的一些孵化器平均每周都會接待來自中國的投資考察團。

中國存在巨大市場潛力,與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之間有極強的互補性。嗅覺靈敏的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們早已展開布局。

地方政府和國內的孵化器也成為中以之間投資的橋梁。9月23日,深圳坪山新區中以創新中心正式成立,將引進以色列優秀產業服務公司、科技服務與成果轉化公司以及專業孵化器運營商。中以創新投資基金亦於同期成立。清華大學副秘書長、技術轉移研究院院長金勤獻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以色列和深圳坪山區的合作在平臺建設初期,落地的項目可能不多,一旦啟動,找到機制、資源、文化契合點,將會以較快的速度發展。”

連老人都在創業

以色列有840萬人口,是“輕量級”的城市國家:面積約22000平方公里,為近1.4個北京大小;經濟實力不俗,2015年人均GDP為3.6萬美元,約為深圳人均GDP的1.5倍,已有80余家高科技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

蔡聰是總部位於深圳的分享投資管理合夥人、“享投就投”CEO,他曾帶投資團隊去以色列考察一周,密集參觀了十幾家孵化器。

在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聊起以色列的創業氛圍時,蔡聰略顯興奮。他說,中國很多創業企業的CEO都比較年輕,但在以色列見到的創業者很多是頭發花白的老人,而最新的項目可能是他創辦的第五六個企業了。有一些人同時創辦幾個項目,而且創業團隊非常精簡。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以色列融資總額最高的三個創業領域分別是生命健康、互聯網、IT及企業軟件,其中醫療健康領域的融資總額占比21.83%,排名第一。

埃克豪斯就是這樣一個在醫療器械領域頗具代表性的連續創業者及投資人。中以醫療及生命科學創新投資大會結束後,他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講起了自己的故事。

1992年,在為國防系統工作了近二十年後,他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ESC醫療系統有限公司,用無創技術治療靜脈曲張。四年後,這家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他也積累了第一桶金。

2000年,埃克豪斯開始在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領域創建並投資新的公司,身兼幾個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他的二次創業也成功了,他創辦的醫療美容器械公司賽諾龍(SYNERON)於2004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產品銷售到80多個國家,至今他仍擔任這家公司的董事長。

兩年前,基於其在醫療器械領域的建樹,埃克豪斯拿到了政府頒發的孵化器牌照,建立了一家醫療器械領域的孵化器。他也是以色列唯一運營政府孵化器的個人投資者,孵化器內投資的企業達到9家,未來數量將超過50個。

事實上,以色列因其國土面積和自然資源有限,尤其註重挖掘人才潛力。之所以成為創業的國度,除了擁有特拉維夫大學等科研型大學,以及跨國企業在以色列培養的大量科技人才之外,孵化器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政府包攬超八成啟動投資

與國內的很多孵化器僅僅是“二房東”不同,在以色列,孵化器有完整的配備。蔡聰表示,以色列的孵化器為創業公司提供會計、法務、行政,以及商業營銷等服務,入駐孵化器的創業公司只需要一兩個核心人員比如首席執行官(CEO)、首席技術官(CTO)就可以了。CTO通常是技術持有人;談融資和路演的通常是CEO,都是四五十歲的資深專家。

“在以色列,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對於孵化器內創業公司的資助也功不可沒。”埃克豪斯對記者表示,通常,孵化器對創業企業投資15%,其他85%由政府投資,如果公司成功上市或並購,政府資金原價退出,失敗了就當作是創新投入,這一機制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以色列的創新。

分享投資的投資經理吳寒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說,以色列的醫療體系完善,醫療支出占GDP的8%。全球知名醫藥企業在以色列建了280個跨國生命科學研發中心,比如強生、飛利浦、通用電氣等都在以色列有研發中心。大部分研發中心是這些跨國企業收購以色列本土的技術公司演變而來。同時,以色列有7所綜合性大學、10所研究機構,以及5所醫學中心,其研究活動50%和醫療健康相關。

另外,國防科技是生命科學技術應用的沃土。以色列擁有大量國防科技人才,埃克豪斯就是其中之一。他也是以色列武器研發集團的董事會成員之一,擁有20多項註冊專利,在頂級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多達50余篇。埃克豪斯舉例說,在以色列醫療器械的創業領域,有很多人跟他有相似背景;也有一些人曾經在大型跨國公司在以色列的研發中心工作。“每個工程師都想創立自己的公司。”埃克豪斯笑著說,“而且,以色列的文化包容失敗,我們不怕失敗。”

搭建中小型公司的投資直通車

以色列看上了中國的市場潛力,中國看中了以色列的技術優勢。

以色列的創業公司成長到一定程度後,一般會選擇到納斯達克上市或者並購退出。吳寒介紹,2005年到2014年,共有62家以色列醫療健康產業的公司被並購,醫療健康產業公司被收購的平均運營時間為12.3年,從第一筆融資到並購退出平均耗時8.68年。不過,這主要是因為生物醫藥以及生物技術等細分領域拉長了資本回報期,普通的醫療企業投資周期相對較短。

海外資本目前是以色列醫療健康領域投資的主力。2015年,以色列境內資本投資3.32億美元,境外資本投資4.69億美元,境內資本投資總額占比下降到40%。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全球老齡化浪潮的到來,醫療健康產業在中國國內的發展迎來增長期。埃克豪斯對本報記者表示,在以色列越來越多人註意到,中國還在經歷一個快速發展階段,這樣的增速是美國不具備的。

與此同時,中國海外投資逐年遞增。2013年前後,一些知名中國公司在以色列相繼建立研發中心及相關產業孵化器,比如阿里巴巴、小米、百度、奇虎360、複星集團等,甚至“超人”李嘉誠也在以色列做了大量的投資布局。

近日,首輪融資拿到10億元人民幣的深圳碳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並購了一家在以色列的大數據公司,在當地建立研發中心。

以色列為何能吸引中國資本集聚?還是以醫療器械公司為例,相比國內動輒估值10億元以上的初創企業,以色列同類型創業公司的估值更為合理。更重要的是,這里的創業者們更專註——他們喜歡在一個領域耕耘,不斷在技術上有所創新。

盡管有如此多的優勢,過去幾年,去以色列考察的投資人很多,但實際的投資行為並不算多。“主要原因還是有距離,看不準。創業企業很多,可是在當地也是魚龍混雜,沒有當地的合作夥伴也會碰壁。”蔡聰表示。

正因為如此,很多中國基金投資以色列也是通過母基金的形式,投到以色列當地的風險投資(VC),通過當地的VC來投資以色列項目,直接投資以色列項目的中國基金並不多。以色列的企業也並不敢親自面對中國市場,一些企業還直接把“如何防止被中國企業抄襲”寫進商業計劃書。

在兩個不同文化間投資,橋梁就顯得頗為重要。埃克豪斯尋找中國合作夥伴的方式是通過一些中以之間的會議或活動,通過不斷的“線下”溝通,建立互信,而他在中國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就是清華大學與特拉維夫大學聯合成立的XIN中心。

對於以色列的醫療器械公司來說,中國中小型醫療器械公司是打開中國市場很好的合作夥伴。“這些中小型醫療器械公司既了解技術,又明白中國市場,可以說,未來雙方的結合將為一批轉型中的中小型醫療器械公司帶來發展機遇。”分享投資的投資經理楊曙卉表示。

蔡聰說,為了解決最後的銜接問題,分享投資旗下的“享投就投”,正與國內有“以色列通”之稱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猶太經濟與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朱兆一博士合作,籌備第一只以色列專項投資基金,直接投入到以色列當地的早期項目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47

電商巨頭正布局 2020年85%互動是人工智能在回應你

人工智能AlphaGO不僅可以打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而且已經開始滲透進包括電商在內的諸多領域。

“時至今日,互聯網技術的紅利已經所剩不多了。現在的企業當然不得不去使用互聯網技術,因為如果你不用,你會有很大的技術劣勢;可即便你用了,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優勢,因為大家都在用。”深圳碼隆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EO黃鼎隆4月13日在義烏舉行的世界電商大會上對互聯網技術背景下的企業現狀做了描述。

黃鼎隆認為,電商應該抓住人工智能的技術紅利,實現進一步的進化。

近年來,互聯網具備了提供海量數據的能力,隨著計算能力的提升,特別是計算成本大幅下降,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種種突破,業界普遍認為,人工智能會是下一波不亞於互聯網的技術革新的浪潮。

據Gartner公司(全球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預測,到2020年,消費者和零售商之間85%的互動都會由人工智能來解決。

一些品牌商正在努力構建自己的客戶服務方法,利用人工智能來創建準確的產品目錄、精確的搜索功能和真正個性化的線上體驗。而像阿里、PayPal、Airbnb、亞馬遜、eBay、京東、滴滴等電商巨頭已經開始布局人工智能。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電子商務委員會執行主任兼秘書長蘇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在電商領域的應用並非一種簡單的技術應用,它會改造電商內核,升級電商業務,將對電商發展產生巨大驅動力。

蘇軍對記者解釋道,經過多年的井噴式發展,電商增速已經明顯放緩,中國電子商務已經結束了野蠻生長而轉入精耕細作階段,客戶體驗將成為未來電商企業的競爭核心。人工智能可以大幅提高數據的精準判斷及供需的匹配,可以完成人工無法企及的信息分發及商品分揀。這會將商業變得更加智慧,大大提高商業效率和客戶滿意度。

“就我們公司的案列來說,企業客戶用了我們基於人工智能的圖像識別技術,兩個月訂單量就增加了20%,同時也節省了一部分的人力。”黃鼎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3年內,人工智能作為顛覆性的技術應該是能有成倍甚至上十倍的增長。

黃鼎隆告訴記者,人工智能有潛力成為電商增長最大的驅動力,但人工智能究竟怎麽跟電商結合,電商究竟以什麽方式去增長,這些都是還不清晰,目前還沒有答案。因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最近幾年都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應用層面的突破要等到接下來幾年。

“人工智能在電商領域要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難點是多方面的,比如技術難關的突破、配套生態的建立以及用戶習慣的養成。”黃鼎隆告訴記者,商業是一個很複雜的場景,圍繞著人工智能相應的各種產品和技術都需要成長起來,比如可穿戴設備、支付安全等,只有這些配套生態的建立才能形成很好的解決方案。

某國際知名投資銀行數據科學家李知周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要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更多還是在於成本的障礙,特別是開發成本。“要有很大的一個團隊去開發,這里面包括運維、收集數據、應用結果,都需要成本。而投資方不會為了你一個單一的目標,投幾億的資金一直等著你出成果。”

“問題的核心還是要利用你手上已有的技術構架和數據儲備做一個增量式的東西,不能為了收集數據而搞大數據,必須是數據已經準備好,再開始人工智能的應用開發,數據的成本是要找別的領域去覆蓋掉。”李知周對記者表示,未來數據的收集還是要靠大公司開放數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5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