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環保稅來了!稅額標準高於排汙費 機動車汙染免稅

29日上午,財政部長樓繼偉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做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草案)》的說明。這代表著,備受關註的環保稅終於浮出水面。

環保稅草案,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之後,第一部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稅法法律草案。

不向普通居民征收

草案中提出,環保稅的納稅人指的是與環境保護法相銜接,將納稅人確定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以及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

同時草案中也指出,向依法設立的汙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排放應稅汙染物,繳納處理費用的,不繳納環保稅。這也就是說,環保稅將不向普通居民征收。

機動車汙染免稅

草案中也列舉了稅收優惠的情形,明確提出機動車、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動汙染源排放的應稅汙染物應給予免稅。此外,農業生產(不包括規模化養殖)排放的應稅汙染物等也將免稅。

對於排放應稅大氣汙染物和水汙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汙染物排放標準50%的減半征稅。

稅額標準高於現行排汙費

草案中規定的應稅汙染物一共有四種,分別是大氣汙染、水汙染、固體廢物和噪聲,與現行的排汙費征收對象相銜接。環保稅征收之後,排汙費將不再征收。

草案中規定,以現行排汙費征收標準作為環保稅的稅額下限。由於目前部分省市上調了排汙費收費標準,草案中明確,稅額標準可以向上浮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411

環保稅來了,標準高於排汙費:機動車船舶等擬免繳

稅制改革再次邁出一大步,這次是《環境保護稅法(草案)》(下稱“環保稅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8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其中主要內容之一是審議環保稅草案。按照《立法法》,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一般應當經三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再交付表決。業內專家預計環保稅草案最快年內能獲得通過。

我國現行的排汙費制度已經實施30多年。環保稅法的出臺,將標誌著我國環境保護領域“費改稅”以立法形式確認固化,同時我國現行的18個稅種有望增加到19個。“費改稅”此前已有成功先例,如車輛購置費改為車輛購置稅。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稅收系主任朱為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理論上說,排汙費和環保稅只是名稱不同而已,作用機理相同。但在現實中,環保稅的征收力度可能會比排汙費更大。因此,相對於排汙費來說,對於遏制企業汙染排放的作用會有所提高。

根據草案,我國擬征收環境保護稅,並把現行排汙費收費標準作為環境保護稅的稅額下限。

“排汙費制度對於防治環境汙染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稅收制度相比,排汙費制度存在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和部門幹預等問題,因此有必要進行環境保護費改稅。”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前述會議上說。

費改稅實現“稅負平移”

隨著營業稅改增值稅和資源稅改革全面推開,環保稅開征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之一。

去年6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由財政部、稅務總局、環保部聯合起草的《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今年,財政部等相關部門進一步修改之後形成草案再度報送國務院。

為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汙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8月29日,國務院提出了關於提請審議環保稅草案的議案。

受國務院委托,樓繼偉作了說明。他稱,本次立法是按照“稅負平移”的原則,將現行排汙費制度向環保稅制度轉移。

我國自1979年確立了排汙費制度,2015年征收排汙費173億元,繳費戶數28萬戶。

然而,排汙費的征收管理存在不少亂象。財政部駐山東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劉忠慶曾撰文指出,他參加某省9市2003年下半年至2006年排汙費收繳使用情況的檢查後,發現四個主要問題:排汙費“應征未征”現象普遍存在;違規設置排汙費“收繳過度戶”;排汙費收入人為混庫,地方財政層層截留中央級收入;擠占挪用截留排汙費。排汙費違規支出主要包括:購置別克旅行車、獵豹越野汽車等17部車輛支出160萬元;購置電腦、複印機、打印機等支出200萬元;建辦公大樓等。

根據草案,環保稅征稅對象為企事業單位,征收汙染物範圍主要涵蓋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

樓繼偉稱,對於各方爭議較大的二氧化碳征收環保稅問題,暫不納入征收範圍。

草案將現行排汙費收費標準作為環保稅的稅額下限,規定:大氣汙染物稅額為每汙染當量1.2元;水汙染物為1.4元;固體廢物按不同種類,稅額為每噸5元至1000元;工業噪聲按超標分貝數,稅額為每月350元至11200元。

比如工業噪聲汙染中,超標16分貝每個月將被征收11200元。

由於各地情況差異較大,草案中授權省級人民政府可以在《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規定的稅額標準基礎上,上浮應稅汙染物的適用稅額,報同級人大常委會決定,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此次環保稅設計上充分地體現了“企業多排放多付稅,少排少付稅”。

對超標、超總量排放汙染物的,加倍征收環保稅。比如,工業噪聲汙染超標的分貝數越大,征收的金額越高。超標16分貝比超標15分貝每月多征收2400元。

此前的環保法意見稿明確,對依照《環境保護稅法》規定征收環保稅的,不再征收排汙費。而在環保稅草案中,也列出了稅收優惠。

例如,草案明確提出為鼓勵企業通過采用先進技術減少汙染物排放,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汙染物和水汙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汙染物排放標準50%的,減半征收環境保護稅。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草案在免征環保稅方面比之前的征求意見稿範圍更寬,也延續了以前排汙費的優惠政策。

此次草案明確了五項免稅情形,包括了此前征求意見稿中的對農業生產排放的應稅汙染物免稅,對機動車、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動汙染源排放的應稅汙染物免稅等,新增了對納稅人符合國家或地方標準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免稅。

對於環保稅的征管,草案規定,稅務機關依法征收管理,環保主管部門負責依法對汙染物監測管理,環保主管部門和稅務機關應當建立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和機制,定期交換有關納稅信息資料。

應建立適當評估機制

朱為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環保稅法將成為我國第一部綠色稅法,估計最快年內會出臺。

我國環境保護稅收制度長期以來既分散又比較落後,而環保稅的推出,將改變這一現狀。環保稅征稅目的,正是為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社會節能減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而根據此前環保法征求意見稿,環保稅法重點監控(排汙)納稅人包括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冶金、建材、采礦、化工、石化等重點汙染行業的納稅人及其他排汙行業的重點監控企業。這將有利於遏制高耗能高汙染企業發展,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教授白彥鋒認為,環保稅法對超標、超總量排放汙染物的企業加倍征稅,這是為了使“環境保護稅”真正“長上牙齒”,而不再是嚇唬人的“紙老虎”,真正使政府的環境保護這只手“硬起來”。

最高法中國應用法研究所所長蔣惠嶺說,我國目前環境保護和治理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相關的法律法規與制度還很不完善,不能奢望靠一部環保稅法來解決所有的環保問題。應當將其與其他環保手段緊密結合,將環保稅法與稅收征管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相協調配合,協同共進,水才會更碧綠,天才會更湛藍。

其實,中國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車船稅等稅種設計中,也考慮了環境治理保護,因此這些稅種相互配合,才能更大地發揮稅收在環保中起到的調節作用。

關於未來環保稅法開征,白彥鋒建議,首先要將清費立稅落到實處,保證環保稅改革不增加納稅人的總體負擔,使我國經濟轉型在總體可控的前提下進行。

目前環保稅被普遍認為是地方稅種,不過朱為群認為,由於我國的環境汙染已成為全國性問題,因此環境保護稅收入應該由中央財政集中一部分,而地方財政也需要環境保護稅收入為治理地方環境汙染提供資金。這就需要確定環境保護稅收入的分享原則和相關的分配制度。

此前有法學界觀點認為,環境保護稅範圍主要涉及破壞環境的一個特定環節,即排汙行為,關註於末端治理,有一定的籌資功能。

朱為群表示,環保稅作為一種特定政策目的稅,要通過適當的評估機制來保證公眾能夠了解環保稅的征收目的是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以防止其成為政府的單純的籌資手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90

到2017年底 北京機動車保有量擬控制在600萬輛以內

13日據新華社消息,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今日召開。北京引導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計劃2017年底全市機動車保有量控制在600萬輛以內,從而降低機動車汙染排放。

北京市副市長張工介紹,截至2015年底,北京機動車保有量達560余萬輛,排放的汙染物是PM2.5的首要來源。為此,北京將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實施更加嚴格的車用燃油標準,同時嚴控機動車總量。還將嚴格高排放車監管,2016至2017年,計劃再淘汰老舊機動車40萬輛。

張工表示,雖然北京不斷加大大氣汙染防治力度,但汙染物排放總量仍超過環境容量,遇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仍會發生空氣重汙染。北京將加快修訂完善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並逐步提高預報的準確性。

據了解,從2016年8月起,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統一提供京津冀每個城市空氣質量3天預報和10天潛勢分析。北京將積極開展大氣汙染成因和傳輸規律、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等技術研發,提高空氣重汙染過程預測預報的準確性,及時準確啟動汙染減排措施。

北京路況(資料圖來源:新華社)

機動車保有量是指內燃機車(包含摩托車,汽車,貨車,不包含電動車)在某地區的總量。

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隨著我國汽車市場潛力持續釋放,汽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長,僅2016年上半年汽車保有量就凈增1135萬輛。 截至2016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85億輛,其中汽車1.84億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852

機動車汙防技術政策將出臺 “全生命周期”防控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0月14日從環境保護部獲悉,《機動車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征求意見稿)》當日對外公布,正在征求相關單位意見。

根據征求意見稿,該技術政策為指導性文件。技術政策提出了機動車在設計、生產、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內的尾氣、噪聲、揮發性有機物(VOCs)、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固體廢物等汙染的防治策略和方法,涉及範圍包括機動車、車用油品、檢測設備等。

編制組介紹,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了技術政策編制組。征求意見稿稱,機動車排放汙染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加強“車、油、路”統籌,采取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綜合措施進行防治。重點加強新車達標監管及在用車排放控制。

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以空氣質量改善為核心,構建基於質量改善的機動車環境管理體系,形成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共同實現機動車排放汙染防治目標。

征求意見稿明確,機動車應降低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PM)等常規汙染物的排放。加強替代燃料汽車及車內環境非常規汙染物排放控制。機動車排放汙染防治過程中應盡可能避免產生新的汙染物。同時,機動車應向低排放、低汙染的方向發展,力爭2020年實施輕型車和重型車第六階段排放標準,機動車排放汙染防治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25年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機動車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及顆粒物(PM)等汙染物已成為我國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是造成霧霾、灰霾以及光化學汙染的重要原因,對人體健康造成很大影響。

機動車汙染排放與機動車保有量和保有結構有很大的關系。攝影/章軻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研究數據表明每消耗1L汽油約產生2374.7g的CO2。我國乘用車中絕大部分為汽油車,因此利用汽油消耗量與CO2排放量之間的換算關系1L/100km=23.747g/km,可以近似計算出CO2排放目標約為164g/km和119g/km。除CO2外,機動車排放的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等也是溫室氣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制組介紹,新車排放標準的實施對於降低機動車排放汙染起到了重要作用,國Ⅲ階段與國Ⅰ前階段相比,輕型汽油車的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分別下降了97.2%、97.3%和98.0%,重型柴油車則分別下降了88.6%、97.2%和77.0%。但是由於結構原理及成本所限,隨著排放標準的進一步加嚴,新車單車減排幅度將逐漸減小。

研究顯示,機動車汙染排放與機動車保有量和保有結構有很大的關系。《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2016》指出,2010-2015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由19006.2萬輛增加到26002.5萬輛,年均增長6.5%,汙染物排放總量由4451.1萬噸增加到4532.2萬噸,年均增長0.4%。

從保有結構來看,2015年占汽車保有量8.5%的國Ⅰ及以前標準汽車,其排放的四種主要汙染物占排放總量的50%以上,而占保有量31.9%的國Ⅳ、國Ⅴ及以上標準汽車,其排放量還不到排放總量的10%。因此在不斷加嚴排放標準的同時,控制機動車保有量增長速度以及加快高排放機動車淘汰,調整機動車保有結構,將有效降低機動車汙染排放。

目前我國汽車已全面實施國IV排放標準。氣體燃料汽車自2013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國五排放標準,其他車輛按照分區、分時、分類的指導原則,自2016年4月1日起,逐步實施第Ⅴ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標準相對滯後,自2015年10月1日起,逐步實施第Ⅲ階段排放標準。

征求意見稿提出,由於機動車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之間並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通過控制機動車燃料消耗量間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並不能準確把握機動車溫室氣體排放情況,從而有效降低機動車溫室氣體排放。因此,應當對機動車CO2等溫室氣體排放進行直接管理,並制定相關標準,從而準確把握機動車溫室排放情況,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做好準備。

編制組表示,由於機動車保有量及使用情況不同,機動車排放汙染防治應當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對於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可以提前實施更嚴格的排放標準。隨著機動車排放標準的不斷加嚴及汽車增長速度的放緩,新增機動車的減排潛力將逐漸減小,因此機動車汙染防治的重點將從不斷提高新車排放技術水平向不斷降低在用車排放轉變。

征求意見稿明確,機動車汙染防治應堅持源頭控制。包括新生產及進口汽車、摩托車及其發動機;車用燃料、燃料清凈劑、車用機油及氮氧化物還原劑。鼓勵機動車生產企業開展汽車產品生態設計,統籌考慮生產、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內的汙染排放,實現綠色制造。盡快在全國範圍內建立柴油發動機氮氧化物還原劑供應體系,同時加強柴油發動機氮氧化物還原劑質量監管,確保柴油車SCR正常運行。

對於業內關心的機動車排放控制裝置和排放測試設備的問題,征求意見稿提出,應加快車用排放控制裝置如電子控制燃料噴射裝置、選擇性催化還原(SCR)裝置及其關鍵零部件、DPF及其再生控制技術、NOx傳感器、氧傳感器等的研究開發和國產化。同時排放汙染控制裝置應與整車進行技術匹配,從而更大的發揮排放控制裝置的作用。

目前,我國機動車排放汙染物分析儀器、測試設備大部分是進口產品。征求意見稿提出,應加快新車排放檢測設備的研發和國產化,為生產一致性保障和新產品研發提供服務。

編制組介紹,目前,除個別城市實行簡易工況法對在用車進行年檢外,很多城市還在使用怠速法、自由加速法等非載荷式方法進行檢測。相對於怠速法、自由加速法等檢測方法,簡易工況法采用加載的方式對在用車進行排放測試可以有效甄別高排放車輛,同時與新車測試又有較高的相關性,但測試設備和成本大大降低,有利於機動車排放的管理,因此應鼓勵簡易工況法檢測設備研發和推廣應用。

征求意見稿同時提出,機動車激光遙感監測技術是利用激光遙感設備發出的紅外光和紫外光照射機動車尾氣,對尾氣中不同物質的吸收光譜進行分析,從而監測出各項汙染物的濃度。可以不影響車輛正常行駛的情況下,對機動車的動態排放進行實時監測,具有檢測速度快、效率高、監測範圍廣、節省人力的特點,已被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所采用。因此,應鼓勵遙感檢測等設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利用多種手段加強對在用車排放的檢測與控制。

此外,便攜式排放測試設備(PEMS)可以檢測到車輛在實際道路行駛過程中的汙染物排放情況,對機動車排放汙染控制研究有重要意義,因此應當加強PEMS設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38

機動車汙防技術新政引爭議 專家稱內容混亂無法有效指導

最近幾日,有兩件大事在中國機動車生產、維修和檢測界引發震動。

第一件事是,進入秋冬季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連續發生重度汙染過程。北京市環保局明確表示,此次重汙染形成的原因,機動車汙染是最大的“元兇”。

監測數據顯示,重汙染過程PM2.5中硝酸鹽占比高達35%左右,成為占比最大的PM2.5組分,反映機動車汙染排放在本次重汙染中作用突出。深圳、廣州等城市也明確表示,機動車尾氣是城市主要汙染物。

第二件事是,環境保護部起草的《機動車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征求意見稿)》自本月14日起公開征求相關單位意見。該技術政策涉及範圍包括機動車、車用油品、檢測設備等。

但業內多位專家表示,征求意見稿在技術方向、技術路徑、技術實施階段性目標方面值得推敲,對在用車沒有提出一致性技術要求等,不能形成完整的機動車檢測管理體系,恐達不到依據技術指導科學防控機動車汙染的目的。應進一步擴大征求意見範圍,重新修改編制。

《機動車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征求意見稿)》專家討論會現場。攝影/章軻

專家質疑技術新政“思路”

機動車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及顆粒物(PM)等汙染物已成為我國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是造成霧霾、灰霾以及光化學汙染的重要原因,對人體健康造成很大影響。

20日上午,在中關村空氣汙染防控聯盟召集的“《機動車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征求意見稿)》專家討論會”上,中關村空氣汙染防控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表示,“讀了征求意見稿後,感覺這一新政不是以技術指導為目標,而是以怎麽管控為目標。”

她舉例說,比如征求意見稿提出了“加強新生產機動車排放達標監管”“建立健全機動車環境保護召回制度”“加強機動車排放控制關鍵零部件管理”“建立產品信息公開制度”“加強車用燃料質量監督管理”“加強對車用機油市場的監督管理”等等。

顏梓清認為,征求意見稿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偏離了技術政策,更像是管理政策;違背國家簡政放權政策,出現了較多權力幹預市場內容,將會導致權力尋租;編制內容混亂,很難實施和執行,沒有引導機動車技術向低排放量發展,沒有指明如何評估車輛達標的技術措施要求;不符合國家創新和發展要求,征求意見稿提出的“以政府為主導”不符合創新和發展要求,指定技術不合法,涉及用政策保護落後技術內容。

機動車已成為城市空氣汙染第一大汙染源。攝影/章軻

“征求意見稿提出‘力爭2020年實現輕型車和重型車第六階段排放標準’,屬於落後政策。”顏梓清說,發達國家已在實施低排放積分交易政策,促進了產業升級,利用市場和經濟杠桿減排,減輕了政府財政壓力。

“如果一項技術政策是非常落後的,將來對機動車汙控會有多大的效果?我不認為這一技術新政的出來是一個喜訊。”顏梓清分析說,根據環境保護部公布的《2016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2015年機動車汙染物總量4532.2萬噸,其中,顆粒物(PM)56.0萬噸,氮氧化物(NOX)584.9萬噸,碳氫化合物(CH)430.2萬噸,一氧化碳(CO)3461.1萬噸。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約占機動車排放總量的98%,但一直未被納入到機動車汙染防控體系。

上述征求意見稿提出,加強“車、油、路”統籌,采取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綜合措施進行防治。但對於這一說法,顏梓清表示,“還在提‘車、油、路’這種思路,是否科學?”

她說,自2000年以來,油品標準先後提過5次,平均兩三年提一次,治霾效果如何?“單靠提升油品標準不夠,因為氮氧化物是燃燒後(高溫)產生的。另外,新車與在用車標準相差11-25倍,而在用車才是排汙主體。”

顏梓清表示,目前對於在用車管理主要是黃標車限行,但限制了黃標車,並不等於就控制了高汙染車上路行駛。

中科院等機構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城市中機動車尾氣排放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分別占城市總汙染物的60%~70%、40%~50%、30%~40%,並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增長呈上升趨勢,而其中超過一半來源於占機動車總量不到20%的高汙染車的排放。

中關村空氣汙染防控聯盟此前的調研還發現,一味地提高新車排放標準,使新車國產化率越來越低。“無非為國外汽車廠商零部件和技術進入中國大開方便之門,對國產車的發展和產業升級是非常不利的。”顏梓清說。

政府推薦某種技術不妥

征求意見稿提出,“加強在用車環保定期檢驗”“對排放不達標車輛,不得發放檢驗合格報告,不得上路行駛”。討論會上,有專家表示疑問:全國都在執行六年免檢政策,相當於放棄了對機動車排放的控制,如何加強?

征求意見稿還提出,“鼓勵遙感檢測等設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利用多種手段加強對在用車排放的檢測與控制。”專家們表示,遙感檢測是80年代的落後技術,檢測數據誤差高達70%以上,由於檢測方法和技術原理的不科學性,早已淘汰。目前,沒有任何國家用於公用檢測和執法工具,為何成了我國推薦使用的機動車尾氣檢測技術?

一些城市開展的機動車遙感檢測。資料圖

四川大學催化材料研究所所長陳耀強介紹,廣州車輛研究機構所做的汽油車行駛里程統計表明,只有22%的汽油車的行駛里程在10萬公里以內沒有超標,78%的汽油車屬於超標車,全國近1億輛汽油車排放超標,按行駛里程統計和按催化劑壽命計算的結果一致,情況非常嚴重。

“高行駛里程的汽油車PM2.5的排放情況已經和柴油車差不多。新車盡管排放低,但若一個地區的汽油車保有量很大,排放總量也會很大。”陳耀強說,監測顯示,車輛流量1300輛/小時,會形成以道路為中心的汽車尾氣高濃度PM2.5汙染區,這一結果本身就說明城區的主要汙染是汽油車尾氣而不是其他汙染源。“許多綠標車的汙染物排放比黃標車的排放都多。”

陳耀強說,征求意見稿提出“鼓勵出租車定期更換高效尾氣凈化裝置”,能做到嗎?不應該強制嗎?而對於“遙感技術”,他則表示,“這是一種鬧著玩、花錢沒有效果的技術。”

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及排放量變化趨勢

“通過出臺技術政策,防治機動車排放汙染,促進機動車汙染防治技術進步這一做法值得肯定。”中國汽車保修設備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建農說,但技術政策的“剛性”需要加強。

北京建築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教師姚聖卓表示,“征求意見稿應該註重細節,定出考核指標,對於機動車的排放數據,僅有濃度還不夠,還要有單車排放克數的檢測結果要求。”

“征求意見稿中竟然沒有提到互聯網和大數據。”中國交通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張平說,尤其是在“雙創”背景下,如果技術政策對於大氣汙染防治列出技術清單,有超前性,自然會吸引許多技術專家和創業者蜂擁而至,大大推進機動車防治技術進步。

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孫佑海認為,我國對機動車管理重點應當由主要加強對新車管理,轉變到對在用車的管理,“不管是新車還是在用車,只要是在路上跑,就應當符合車輛排放統一標準,確保將車輛排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降到最低。”

“征求意見稿最大的問題,就是由政府來指導使用某種技術,這會引起社會上的質疑。”孫佑海說。

“我註意到這個技術政策的制定過程,缺乏公眾參與的過程和程序。這不應該成為各個部門討價還價的文件,應該由全社會來監督。”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說。

專家討論會上,與會專家對記者表示,上述征求意見稿技術政策編制內容混亂,不能對機動車汙染防控技術有效指導。建議進一步擴大征求意見範圍,重新修改編制。專家們表示,編制組成員應選用對機動車汙染防控有實操能力的企業參與,避免技術政策偏離技術內容和落後技術被推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77

環保部:機動車汙染占比大 防治有失控因素

“天不高,氣不爽”。面對再度襲來的重汙染天氣,3日下午,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表示,“重汙染天氣的頻次可能會多,但汙染強度不會達到去年爆表的程度。”

但他同時表示,“如果極端天氣比去年還極端,那就沒辦法了。”

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攝影/章軻

進入10月份以來,受逆溫層、靜穩天氣等不利氣象因素影響,京津冀地區累計已出現3次空氣重汙染過程,影響範圍主要包括京津冀中南部、山東西部和河南北部。

在當日環保部召開的重汙染天氣應急督查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高架源”自動監控超標情況通報會上,劉炳江介紹,機動車汙染物排放量逐年增長,2015年排放量達到4532.2萬噸,已成為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北京市機動車源汙染物占本地排放源的31.1%,在重汙染天氣期間的貢獻率甚至會超過50%。

“北京目前機動車總量達到565萬輛,監測數據顯示,高排放車輛占總量的10%,約50萬輛。在北京,所有的氮氧化物中,機動車占56%。”劉炳江說,機動車不僅自身排放,還擾動路上的塵。此外,每天北京有30萬輛大貨車在路上行駛,20萬輛是北京的,10萬輛是外地車。一輛大貨車排放的汙染物相當於200多輛私家車排放的汙染物。

劉炳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我不太認同機動車汙染失控的說法”,從年檢的情況看,私家車達標比例是非常高的。

劉炳江也承認,“機動車汙染防控有幾個方面是失控的”。一是重型載貨車總量大,今年10月份銷售量同比增加49%,而且生產企業特別多。重型載貨車用油質量差,排放量大;二是對於黃標車,有些地區的淘汰率還不高,一些城市本應就地銷號的黃標車,轉為外地車繼續上路行駛。

劉炳江表示,下一步,環保部將構建機動車環保監管制度體系。依法實施新生產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信息公開制度,建立環保達標監督檢查、環境保護召回制度。同時加快制修訂標準,加強對新生產機動車的監督。加快國六排放標準制定發布進程,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提前實施,強化新生產機動車環保一致性檢查。

對於如何降低在用機動車排放水平的問題,劉炳江表示,環保部將加快推進國家、省、市三級機動車排汙監控平臺聯網,加強對重型柴油車等高排放車輛的監督管理,推進黃標車、老舊機動車加速淘汰,堅決完成國務院確定的淘汰380萬輛黃標車和老舊車任務。配合有關部門加快制定發布國六油品標準,推進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用燃料油並軌。2017年1月1日起全國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攝影/章軻

通報會上,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介紹,為有效應對空氣重汙染過程,環保部已累計派出22個督查組,對北京、天津、石家莊、廊坊、保定、唐山、邯鄲、邢臺、衡水、濟南等城市開展了督查。

田為勇介紹,督查發現,部分高架源企業仍在超標排放汙染物,部分城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減排措施未落實,個別“土小”企業群環境問題突出。

截至目前,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廊坊、保定、衡水、滄州、唐山、石家莊、山東省德州、聊城等城市已經發布黃色預警,啟動了重汙染天氣三級響應;河北省邢臺巿發布橙色預警,啟動了重汙染天氣二級響應。

田為勇介紹,現場督查發現,河北省遷安市政府對企業提出的應急減排措施不合理,在啟動應急響應後,部分企業未采取任何實際減排行動;對企業應急響應措施督導力度不夠,檢查內容流於形式,無法促進企業實際減排。遷安寶利源煉焦有限公司未采取有效措施落實汙染物減排,無法達到河北省應急預案要求的減排比例,企業內部無應急響應流程記錄。

此外,督查還發現,唐山新興隆鋼鐵有限公司高爐爐頂排放黑煙;津西鋼鐵高爐附近無組織排放問題明顯;唐山東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高爐爐頂排放黑煙;遷安中化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一座焦爐爐頂荒煤氣放散,無組織排放明顯,另外一座焦爐爐頂黑煙無組織排放明顯;建龍簡舟鋼鐵公司焦耐廠出焦過程無組織排放嚴重;唐山松汀鋼鐵有限公司廠區物料堆場防風抑塵網破損嚴重;灤南縣一家廢舊塑料加工企業無汙染治理設施,車間大量焚燒塑料制品,濃煙滾滾,異味彌漫;灤南縣宋道口鎮唐港線、樂亭縣龐各莊鄉唐港高速路北等道路沿途發現垃圾焚燒現象;樂亭縣寧莊唐港線、樂亭縣王灘鎮遠大物流東側道路揚塵嚴重。

田為勇表示,針對上述問題,環保部已責成河北省環保廳和相關城市政府進一步調查,依法嚴肅處理,盡快落實整改要求。

11月3日,環保部重汙染天氣應急督查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高架源”自動監控超標情況通報會。攝影/章軻

就10月份京津冀“高架源”超標情況,田為勇介紹,今年10月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高架源”企業大氣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控數據異常、涉嫌超標的共有10家,涉及唐山、衡水、邯鄲、濟南、德州、聊城6個城市。環保部將責成所在地省級環保部門組織實地查證,對超標排放汙染物的依法高限處罰並向社會公開處罰結果。對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弄虛作假的,將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995

北京霧霾之謎:重金屬汙染“鎘鋅鉛”最重 多來自機動車排放

北京霧霾中有哪些重金屬?各占多大的比例?來源是什麽?這些“謎底”正在被揭開。

最新研究發現,北京大氣降塵中鎘(Cd)、鋅(Zn)、鉛(Pb)三種重金屬汙染最嚴重,而降塵重金屬汙染均主要來源於機動車尾氣和垃圾焚燒。

這項研究由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多位專家共同完成。該研究項目被列入教育部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北京市教委科技計劃項目。

研究小組介紹,大氣沈降又稱降塵,降塵中的有毒重金屬易沈積在植物、土壤和水中,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和累積,可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據了解,為研究北京大氣降塵中重金屬汙染水平及其空間變異特征,研究人員分別於2013年6-10月(非采暖期)、2013年11月-2014年3月(采暖期)收集了北京大氣降塵樣品66份,采用ElanDRCⅡ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測試了樣品中的37種重金屬質量分數。

研究發現,非采暖期北京大氣降塵中鎘(Cd)、鋅(Zn)、鉛(Pb)三種重金屬汙染最嚴重,三者質量分數分別為5.3、822.0、177.2毫克/千克,分別超出各自北京背景值的1065.0%、516.2%和403.1%。

采暖期北京大氣降塵中鉬(Mo)、鎘(Cd)、鉍(Bi)、鋅(Zn)四種重金屬汙染最嚴重,四者質量分數分別為8.7、2.7、3.0、660.5毫克/千克,分別超出各自北京背景值的656.9%、495.8%、457.5%和395.2%。

與非采暖期相比,采暖期大氣降塵重金屬中除Zn、Pb、Cd質量分數分別降低了19.6%、25.3%和48.9%外,其余元素的質量分數卻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鍶(Sr)、鋇(Ba)、鈰(Ce)、銅(Cu)、鉻(Cr)、鎢(W)、(La)、鎳(Ni)、鉬(Mo)、鈷(Co)等10種重金屬質量分數升高了53.2%~176.7%。

研究表明,非采暖期主要重金屬(鉻、銅、鋅、鋯Zr、鋇和鉛)空間分布呈現出較強的變異性;采暖期降塵中主要重金屬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間變異,鋇和鋅的空間變異較強,二者高值區和低值區相互交錯分布;銅和鉛的空間變異相對較弱,二者高值區和低值區分布均呈規律性分布。

研究小組分析表明,無論是采暖期還是非采暖期,北京降塵重金屬汙染均主要來源於機動車尾氣和垃圾焚燒。

機動車已成為城市空氣汙染第一大汙染源。攝影/章軻

研究發現,鋅(Zn)質量分數在東城東四、奧體中心等9個采樣點超過900毫克/千克。由於北京城區基本無冶金企業,並且這些站點多為交通點(前門東、南三環西以及東四環北),車流量大,說明這些采樣點周邊的降塵及其重金屬汙染排放以機動車排放為主。另外,鉛(Pb)質量分數在奧體中心和南三環西兩個采樣點超過檢測限值(500毫克/千克),說明采樣點周邊的汙染也以機動車排放為主。

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程水源表示,根據北京市大氣PM2.5汙染源解析結果,在PM2.5的本地汙染源貢獻中,機動車排放占比為31.1%,燃煤占22.4%,工業生產占18.1%,揚塵占14.3%。可以看到在本地汙染源中,機動車排放的占比最高,因此,北京市重點控制機動車汙染是十分必要的。

科學研究發現,有些重金屬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幹擾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危害人體健康,被稱為有毒重金屬。這類金屬元素主要有:鉛(Pb)、鎘(Cd)、鉻(Cr)、汞(Hg)、砷(As)等。

比如,重金屬汞Hg:對人主要危害神經系統,使腦部受損,造成汞中毒腦癥引起的四肢麻,運動失調、視野變窄、聽力困難等癥狀,重者心力衰竭而死亡。中毒較重者可以出現口腔病變、惡心、漚吐、腹痛、腹瀉等癥狀,也可對皮膚黏膜及泌尿、生殖等系統造成損害。在微生物作用下,甲基化後毒性更大。

重金屬鎘Cd:可在人體中積累引起急、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可使人嘔血、腹痛、最後導致死亡,慢性中毒能使腎功能損傷,破壞骨胳、致使骨痛、骨質軟化、癱瘓。

重金屬鉻Cr:對皮膚、黏膜、消化道有刺激和腐蝕性,致使皮膚充血、糜爛、潰瘍、鼻穿孔,患皮膚癌,可在肝、腎、肺積聚。

類金屬砷As:慢性中毒可引起皮膚病變、神經、消化和心血管系統障礙,有積累性毒性作用,破壞人體細胞的代謝系統。

重金屬鉛Pb:主要對神經、造血系統和腎臟的危害,損害骨胳造血系統引起貧血,腦缺氧、腦水腫、出現運動和感覺異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522

收效甚微 專家為何稱我國機動車I/M制度已失敗

一項在美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成功實施的汽車檢測與維護(I/M)制度,在我國推行了近20年後,收效甚微。

“從實施結果來看,我國近20年實施的I/M制度已經失敗。”2月26日下午,在機動車汙染防治制度與技術措施創新研討會上,中關村空氣汙染防控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說。

從2002年起,顏梓清就帶領研究團隊推動“機動車排放簡易工況檢測方法”在北京、上海、重慶、山東等地的市場應用,同時參與和推動了汽車檢測與維護(I/M)制度在中國的啟動和實施。

I/M制度是英語Inspection Maintenance Program的縮寫,是指通過對在用車的檢測確認其尾氣排放汙染嚴重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的采取維護措施,使其最大程度的發揮自身的尾氣排放凈化能力。

26日下午,機動車汙染防治制度與技術措施創新研討會現場。攝影/章軻

顏梓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圍繞汽車的規則制定和標準體系建設,美國與歐洲已經鬥爭了幾十年。歐洲汽車工業最為發達,既是其經濟支柱,也是技術發源地,“但歐洲最大的問題是,至今為止沒有汽車的評價體系。”她說,造成歐洲是以行駛公里數和年限來淘汰車輛,或者判斷車輛狀況,維修車輛。

顏梓清介紹,相反,美國是通過評價來判別車輛。評價其實是依據檢測的體系建設,如果沒有評價體系,對消費者利益就是一種侵害。

I/M制度中執行的“I”(檢測制度)就是要找出“高汙染車”。美國由各州立法,要求采用“簡易瞬態法檢測技術”對車輛進行檢測,對檢測設備技術質量考核非常嚴格,目前只有3家公司經過技術質量考核。此外,美國政府對檢測數據非常重視,為防止檢測數據作假,政府會組織人到檢測點監查,以防止檢測數據虛假影響政府決策。

顏梓清介紹,美國從1984年到1993年執行在用車I/M計劃。根據美國環保署的分析,美國在用車一氧化碳(CO)減少了40%,臭氧(O3)下降了21%,氮氧化合物(NOx)和碳氫化合物(HC)形成的氣態鉛減少了86%,PM10顆粒物削減了20%,每天削減約110噸汙染物。所以,美國在很短時間內控制了空氣汙染。

此後,加拿大、墨西哥、日本、英國、哥倫比亞、歐盟等也采用I/M制度,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顏梓清介紹,早在1999年,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就發布了《機動車排放汙染防治技術政策》,提出“在用車的排放控制,應以強化檢查/維護(I/M)制度為主,並根據各城市的具體情況,采取適宜的鼓勵車輛淘汰和更新措施。完善城市在用車檢查/維護(I/M)管理制度,加強檢測能力和網絡的建設,強化對在用車的排放性能檢測,強制不達標車輛進行正常維修保養,保證車輛發動機處於正常技術狀態。”“在用車排放檢測方法及要求應該與新車排放標準相對應”。

2014年,環境保護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再次明確建立實施汽車檢測與維護(I/M)制度。

2015年11月,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環保部機動車排汙監控中心等有關部門人員曾對南京市汽車檢測與維護(I/M)制度建設實施情況進行調研。

在今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曾表示,今年要“嚴格執行交通運輸裝備排放標準,推進汽車檢測與維護制度(I/M制度)建設,在京津冀地區開展試點示範。”

顏梓清說,在用車檢測的目的是進行排放清單管理,抓出高汙染車輛進行重點管理,但現有的政策讓在用車檢測流於形式,無法對控制汙染起到作用。

她舉例說,車輛排放6年免上線政策讓政府管理部門無法掌握在用車6年內的排汙數據。由於6年內無法對新車及零部件進行檢測評價,無法評估汽車技術發展水平,不利於我國汽車工業健康發展。同時,6年已超過車輛質保期,消費者很難對車輛質量問題進行維權,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而遍布全國的大大小小機動車檢測站也同樣拿不出科學、準確的檢測數據。2015年9月12日,央視焦點訪談曾曝光,一些檢測機構人員可通過調節檢測設備采樣管開關、檢測設備軟件,根據不同指令隨意出具檢測結果、檢測結果被人為竄改等方式,讓高汙染車不經過維修就能檢測合格拿到綠標上路行駛。

“全國98%以上簡易瞬態工況法檢測設備無生產許可證。”顏梓清說,相關部門未按照《計量法》對簡易瞬態工況法排放檢測設備進行生產許可證的資質許可,而僅對部分零部件進行生產許可認證,導致大量假冒偽劣設備進入檢測市場,出具虛假檢測報告。

“全國檢測方法不統一,目前政府管理部門無法通過檢測準確獲取機動車汙染總量,即不能通過在用車檢測支撐政策制定。”顏梓清說,目前,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只能通過限購、限行的粗放式管理政策和措施,控制機動車汙染。其實,這些措施與機動車檢測數據無關。

研討會上,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燕弓介紹,根據南京實施的經驗和做法,機動車經檢驗不符合排放標準的,檢驗機構應給車主發放《機動車排氣超標治理維修告知單》,要求車主應選擇具有一類、二類機動車維修經營資質的維修企業進行維修,維修合格後,憑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明到初次檢驗的機構複檢。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須以聯網傳輸的維修數據信息或聯網打印的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明為依據,方可為排氣超標機動車進行複檢。通過卡住複檢關口,降低虛假治理的風險。

據介紹,南京市還制定了《機動車排氣超標治理維護聯合執法工作方案》,對制度落實情況跟蹤檢查。機動車排汙監管部門、汽車維修行業管理部門聯合對機動車環檢機構、機動車維修企業開展I/M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維修標準規範的行為依法依規予以處罰。

截至2016年初,南京市共發布了41家具備專業治理維修能力的機動車排氣超標治理維護站,覆蓋了全市12個行政區,全市排氣超標治理維護站服務網絡體系已基本建成,標誌著南京市已全面實施機動車排氣汙染檢測與維護(I/M)制度。

“南京I/M制度實施成效如何,關鍵是看機動車汙染量有沒有下降。”顏梓清回應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相關數據。

研討會上,專家們建議我國盡快建立汽車汙染總量控制體系、汽車排汙量交易體系和車輛使用質量評估體系。解決檢測數據誤差嚴重問題,確保檢測數據質量;根據區域機動車年排汙總量控制限定單車年排汙量,即單車最大排汙允許量,車主可根據出行情況自由交易排汙量;將I/M變成檢測、維修統一,由第三方評估機構對車輛使用過程進行質量評估,政府管理部門僅對接評估體系,建立政府對第三方評估機構的監管制度。結合射頻識別(RFID)車輛物聯網,為城市和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建設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撐。

我國2015年城市空氣質量情況

不同排放標準汽車保有量構成

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及排放量變化趨勢

美國與我國I/M制度實施情況對比

汽車汙染總量控制對減排效果分析

汽油車與柴油車的新車檢測標準完全無可比性

提高新車排放標準的實施效果分析

油品管理政策及存在的問題

不同排汙等級車輛數及汙染量占比。資料來源:中關村空氣汙染防控聯盟

機動車雲檢測運營管理服務綜合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234

機動車最嚴汙控方案出爐 北京新增出租車全換為電動車

一套專門整治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的方案近日出爐。其中,有關控制機動車排放的內容不僅有許多新的手段,控汙措施也可謂史上最嚴。

第一財經記者拿到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顯示,該方案由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能源局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省政府聯合印發。

該方案要求,上述地方組織制定本地2017年達到空氣質量目標細化方案,切實落實黨委政府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任務分解到鄉鎮、街道、社區,明確責任人和完成時限。

該方案同時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國家電網公司與各省(市)政府對接,統籌以氣代煤、以電代煤工程的規劃和實施,加大氣源、電源保障力度。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電投、神華集團梳理治理任務和所涉及的企業名單,制定具體措施,明確完成時限。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多措並舉強化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全面降低區域汙染排放負荷。攝影/章軻

在“嚴格控制機動車排放”方面,上述方案提出了四條嚴格措施:

天津港不再接收公路運輸煤炭。大幅提升區域內鐵路貨運比例,加快推進港鐵聯運煤炭。充分利用張唐等鐵路運力,大幅降低柴油車輛長途運輸煤炭造成的大氣汙染。7月底前,天津港不再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集港煤炭。9月底前,天津、河北及環渤海所有集疏港煤炭主要由鐵路運輸,禁止環渤海港口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集疏港煤炭。

全面加強機動車排汙監控能力。12月底前,“2+26”城市均要安裝10臺(套)左右固定垂直式遙感監測設備、2臺(套)移動式遙感監測設備,覆蓋高排放車輛通行的主要道口,重點篩查柴油貨車和高排放汽油車。北京市進京主要道口安裝遙感監測設備。加快推進京津冀地區電子標識試點,加快遙感監測設備國家、省、市三級聯網,12月底前完成。及時匯總分析排放情況,向社會公開超標嚴重的車型信息。建設國家、省、市三級機動車環境執法監管專業隊伍,提高現場執法能力水平。環境保護部建立機動車汙染控制實驗室,提高管理政策制定的技術支撐能力。

北京市環保監察人員正在夜查高汙染車輛。攝影/章軻

協同加強柴油車管控。實施重型柴油車在北京市六環路(含)管控措施,引導外埠過境重型柴油車繞行北京。強化對營運車輛的環保監管,積極推進柴油車輛加裝顆粒物捕集器(DPF)和具備實時診斷功能的車載遠程通訊終端,並作為對在用營運柴油車排放檢驗的重要內容。環境保護部建立機動車環保違法信息平臺,與公安交管、交通運輸、發展改革、保監等部門共享。9月底前,將機動車環保違法信息納入企業征信系統,支持保險公司提高超標排放車輛保險費率,實現超標排放車輛異地處罰。查處一批篡改車載診斷系統(OBD)限扭要求、不添加車用尿素的典型違法案件,嚴厲處罰各類違法行為並向社會曝光。

加強油品質量和車用尿素監督管理。“2+26”城市率先完成城市車用柴油和普通柴油並軌,9月底前,全部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禁止銷售普通柴油。各地借鑒河南做法開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劣油品行為,取締黑加油站點,追究違法者責任。6月底前,區域內高速公路、國道和省道沿線的加油站點均須銷售符合產品質量要求的車用尿素。6月底前,銷售汽油的加油站全部安裝油氣回收設施,年銷售汽油量大於5000噸及其他具備條件的加油站,要加快安裝油氣回收在線監測設備。北京市新增出租車應全部更換為電動車,其他城市積極推進出租車更換為電動車或新能源車。各地督促在用燃油和燃氣出租車定期更換三元催化器。

“2+26”城市是指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沿線城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市。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上述方案還提出年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加強工業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實施工業企業采暖季錯峰生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強化重汙染天氣應對等要求。

一些新措施和時間表明確,“2+26”城市要提前完成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任務;10月底前完成違法“小散亂汙”企業取締;10月底前完成小燃煤鍋爐“清零”;“2+26”城市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9月底前,“2+26”城市行政區域內所有鋼鐵、燃煤鍋爐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大氣汙染物執行特別排放限值;“2+26”城市要率先完成重點行業排汙許可證發放;水泥、鑄造等行業繼續全面實施錯峰生產;石家莊、唐山、邯鄲、安陽等重點城市,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各地采暖季電解鋁廠限產30%以上,氧化鋁企業限產30%左右,炭素企業達不到特別排放限值的,全部停產,達到特別排放限值的,限產50%以上。

此外,涉及原料藥生產的醫藥企業VOCs排放工序、生產過程中使用有機溶劑的農藥企業VOCs排放工序,在采暖季原則上實施停產,由於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況確需生產的,應報省級政府批準。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實施以氣代煤、以電代煤後,氣源、電源保障是關鍵。上述方案提出,加大天然氣保供力度,中石油於10月底前確保完成陜京四線建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確保給予區域內城市提供持續穩定氣源保障。相關地方各級政府應積極主動開拓氣源,支持管道氣、液化天然氣(LNG)、壓縮天然氣(CNG)等多種方式、多種主體供應。完善應急調峰設施建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加快推進地下儲氣庫、沿海LNG應急調峰站等設施建設,城市燃氣必須具備一定的儲氣能力。

同時,國家電網公司與相關城市統籌“煤改電”工程的規劃和實施,制定方案,相關地方省級、市級政府對配套電網工程給予補貼,承擔配套輸變電工程的征地拆遷前期工作和費用,統籌協調“煤改氣”“煤改電”用地指標。電網公司按照工業企業錯峰生產要求,嚴格落實電力供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515

機動車汙染防控醞釀新政 專家稱征求稿仍“南轅北轍”

《機動車排放汙染防治技術政策(二次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正由環境保護部公開對外征求意見,關門時間是4月7日。

據征求意見稿編制組介紹,該政策旨在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降低資源、能源消耗,促進機動車汙染防治技術進步。

機動車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及顆粒物(PM)等汙染物已成為我國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是造成霧霾、灰霾以及光化學汙染的重要原因,對人體健康造成很大影響。

該技術政策為指導性文件。征求意見稿提出機動車在設計、生產、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內的尾氣、噪聲、揮發性有機物(VOCs)、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固體廢物等的防治策略和方法,涉及範圍包括機動車、車用油品、檢測設備等。

編制組表示,機動車排放汙染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加強“車、油、路”統籌,采取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綜合措施進行防治,強化信息公開,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監督的工作機制。機動車應降低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PM)等常規汙染物的排放。

征求意見稿還提出,實行“源頭控制”,同時開展汙染防治及綜合利用,加強城市交通管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加強在用車排放控制,制定在用車排放遙感測量方法標準,建立健全機動車檢測與維護制度,加強機動車維修企業環境管理等。鼓勵研發的汙染防治技術,包括排放控制裝置和排放測試設備。

但對於上述征求意見稿,在5日下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關村空氣汙染防控聯盟聯合召開的征求意見稿專家討論會上,多位專家表示,“技術政策應體現技術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應當具有前瞻性和先進性。而法律法規則是當下必須要執行的依據。因此,技術政策與法規應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應當加以區分,盡量減少行政管理條款。”

5日下午召開的征求意見稿專家討論會現場。攝影/章軻

“征求意見稿還是從末端治理的角度考慮問題,小修小補。”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環境法律專家孫佑海在討論會上認為,制定“機動車排放汙染防治技術政策”,還不如從源頭治理的角度,制定一個“機動車清潔排放”的技術政策,包括電動車、無人駕駛車輛等,都應當從清潔排放的角度去規範和約束,應當要求在用機動車和新車執行同樣的排放標準。“政策是方向、趨勢。”他說。

中關村空氣汙染防控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表示,征求意見稿“缺乏機動車排放的技術指導、技術方向和技術階段性目標等內容,而是以監管內容為主。”顏梓清認為,機動車汙染防治應建立政府引導、市場為主、民眾參與的機制,而不是“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

而對於征求意見稿提出的具體防治措施,顏梓清認為一些措施針對性不強,“比如,機動車汽油車排放的顆粒物本身就很少,它主要是二次汙染,轉化汙染。但是征求意見稿把直接汙染控制變成主要的,這是錯誤的。”

“好象是心臟出了病,得了癌癥,卻當感冒在治,肯定治不好的。而且治感冒還不是治心臟,而是在治胳膊,現在這個征求意見稿就有點南轅北轍。”顏梓清說。

“實際上機動車汙染中,在用車汙染是最重的。值得肯定的是,征求意見稿把機動車檢測與維護(I/M)制度寫了進來。目前交通運輸部也在推進I/M制度的建立,這將引起機動車維修業的重大變革。只要把在用車維護好了,機動車汙染問題就好治。”四川大學教授陳耀強在討論會上說。

在參加討論會前,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研究員姚明德專門征求了清潔汽車和節能技術應用專家組15位專家的意見。他表示,機動車既要盡量避免產生新的汙染物,也要避免更多的能耗。

討論會上,汽車維修發展戰略咨詢專家渠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劉昭度、中國交通企協原秘書長劉蘊等專家也認為,與新車相同類型的在用車,其排放限值應不低於新車國Ⅱ排放限值,並逐步與新車排放限值相一致;與新車相同類型的在用車,其排放檢測評價方法及要求應該與新車排放檢測評價方法相一致。

在聯名簽署的專家意見上,專家們表示,現階段,新車不宜再提升排放標準限值。應建立第三方機動車排放技術評價體系,強化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提高技術評價的公信力。同時鼓勵推動機動車低能耗、低排放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和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4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