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国核电整肃


From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templates/inc/chargecontent2.jsp?id=110224805&time=2009-08-14&cl=106&page=all


《财经》记者 李其谚
 


  只不过一周,中国“核掌门”就完成了换人。

  8月13日,《财经》记者获悉,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孙勤被任命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接替刚刚“落马”的康日新。

  之前的8月5日,新华网披露,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康日新因“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康日新的“落马”令业内感到“震惊”。“除了震惊还是震惊,把业内都打懵了。”一位与康日新有工作往来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接近中核集团的一位消息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8月4日,康日新从办公室被带走。次日,康日新被查的消息即被披露,速度之快,为同类事件少见,显示出高层查处康日新的决心。《财经》记者获悉,康日新涉嫌核电招投标灰色交易,以及挪用公款。

  同时,中组部在紧锣密鼓地考察接替康日新的干部人选,孙勤最终被选中。

  在中国核电行业处在体制性变革的十字路口,“核掌门”更迭所造成的影响,将不仅体现在中核集团内部。

核电业“地震”

  康日新出生于1953年8月,今年56岁,山西大同人。1978年,康日新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反应堆工程专业,进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副院长等职务。

  1996年,康日新调入中核集团,历任总经理助理、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等职务。2003年,康日升任中核集团的“一把手”,任党组书记、总经理。康日新还是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

  康日新“倒下”的速度之快,令人意外。7月6日,康日新在“全球智库峰会”上还作为主持人,与参会的嘉宾相聊甚欢。会上,他精神状态很好,对《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的核电和铀资源,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没有嘉宾所谈的“那么简单”。

  会后,康日新意犹未尽,还对《财经》记者表示,想约一位参会嘉宾就中国铀资源的前景再进行一场对话。不过,这场对话可能再难实现。

  目前,康日新被押于北京,关于案情尚无内容披露。据《财经》记者了解,康日新案发,事涉核工业项目招投标问题。此外,2008年,康日新挪用公款资金委托理财炒股巨亏(以2008财务年度计算),是他被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间,国务院高层领导视察中核集团四川的一个厂区时发现,虽然国家拨付十几亿元给中核集团用于技术改造,但厂区的设备仍然陈旧,没有什么新设备。康日新当即做出检查。

  康日新此次被带走调查后,日常工作由副总经理孙又奇主持。8月9日,中核集团召开党组扩大会;次日,下属企业的负责人赴京开会。在这些会议上,孙又奇向集团中层以上员工通报了康日新的情况,并传达了中央的指示精神,提出“安全”“稳定”成为近期公司的主要任务。

  曾在中核集团担任过副总经理的孙勤,要完成“稳定”这一任务应该不难。孙勤生于1953年6月,在担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前,曾任国防科工委副主 任、党组成员,中核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此前,他还担任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地质总局局长等职务。

招标“窝案”

  康日新被查,令业内人士不禁想起“核电招标案”。此前,中国核电系统因招标而“落马”的高层已不乏先例,其中级别较高者包括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下称中技公司)原总裁蒋新生、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下称中广核集团)副总经理沈如刚。

  2004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为浙江三门、广东阳江共计四台机组进行第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招标。其中最有实力的竞标者,是美国西屋公司(Westinghouse)与法国阿海珐集团(Areva)。

  2004年年底,中技公司牵头,与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共同成立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的筹备组。经过两年多的评标,2006年年 底,中国国家核电技术招标机构选择了美国西屋公司和肖工程公司联合体作为优先中标方,引进AP1000技术。但第二年年中,阿海珐集团也获得了广东台山核 电项目两台机组的订单。

  2007年年底,参与中国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招标的蒋新生被中央纪委“双规”。随后,中广核集团多位员工相继被调查。2008年,中广核集团就 此事进行了内部通报,在核电招标案中,中广核集团涉案20余人,其中多人被移交司法程序,十余人离职或被开除党籍、调离相关职位。中广核集团原副总经理沈 如刚最终被判刑十余年。

路径之争

  一直以来,核电究竟姓“核”还是姓“电”,始终都是业内争论的焦点。不仅如此,两者在主管部门层面就一直存在分裂。

  传统电力行业主要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电监会管理,核电行业则由1998年组建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原国防科工委)主管,安全监督由原国家核安全局(即原国家环保总局下的核安全司)负责。

  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核电管理体制相应调整,国防科工委相关职能纳入国家能源局。这意味着核电在制度层面划入电力范畴。此外,国务院还成立了国家核电公司,负责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

  一位曾参与招标工作的专家告诉《财经》记者,就中国未来核电的发展路径而言,中国引入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招标至关重要。

  中国目前核电业格局中,除中核集团,还有中广核集团、中电投集团具有核电开发资质。其中,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是传统的“双寡头”,中电投则是新进入者。此外,大唐、华能等传统电力集团,也对进入核电领域雄心勃勃。

  不过,中核集团始终是中国核电业的第一大集团。中核集团前身先后经历二机部、核工业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由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组 成,主要承担核军工、核电、核燃料、核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以及对外经济合作和进出口业务。中核集团自主设计建造了秦山一期 CNP300、二期CNP600核电站。

  在几家核电公司竞争之下,中国核电技术路线几年来一直摇摆不定。比如,大亚湾核电站采用法国技术;秦山一期使用中国自主技术,三期是加拿大的技术;连云港核电站则是俄罗斯的技术。

  “中国从来没有系统地走一个技术路线,20年间走过很多弯路。”一位核电专家告诉《财经》记者。

  中国各家核电公司拥有的技术都不尽相同。其中,只有中核集团所掌握的CNP1000技术和阿海珐的EPR技术,是在法玛通M310基础上改进而来。如果第三代核电技术确定为EPR,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将在竞争中拥有天然的优势。

  然而,最终中国选择了西屋公司的AP1000技术,打破了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的技术壁垒,为下一步进行核电体制改革创造了条件。

“第三代”玄机

  7月27日,康日新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他代表中核集团与湖南省郴州市政府就合作开发建设郴州核电签署了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郴州核电项目一次性规划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由中核集团控股。这是康日新带领中核集团进行跑马圈地的一个“缩影”。

  在择定第三代核电技术之后,中国掀起了一轮“内陆核电”的版图之争。按照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中国 核电站选址主要在沿海省份。但是,近年来,中国内陆地区也饱受能源匮乏之苦,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重庆、四川、甘肃、吉林在内的多个内陆省 (市),向中央提出了建设核电站的计划。

  2008年,中国一系列内陆核电项目的报批进入冲刺阶段。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曾公开表示,内陆核电的技术线路将首选AP1000。随着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不断圈地,内陆核电的技术路线开始起了变数。

  “原来以为就这么定了,以后内陆电都是AP1000了。没想到后来中广核和中核与各省签协议,上报了一批‘二代+’项目。”一位核电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在新一轮的圈地中,“代际之争”有着微妙的意味。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允许大规模上马二代或二代改核电机组,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凭借此前的技 术和经验积累,显然会取得更大的话语权。如果在今后核电发展中选择全新的第三代机组,则新进入核电业的电力企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3月,孙勤以能源局副局长身份接受《科技日报》等联合采访时表示,“三四年后,新开工项目、尤其是内陆核电站,将考虑都使用三代技术。”他还称,对于电力集团进入核电并无限制。

  “我们没有说中电投是惟一的,也没有说‘五大’都可以进入。要当核电业主,而不仅仅是投资核电,必须具备相应的设计、建设、运营能力。关键不在我,而在它们自己。”孙勤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65

廖晓霞的奥特迅延伸核电,搞不懂沃尔核材为何抛股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7/4NMDAwMDE5OTE4Ng.html

这看上去不是为民营力量准备的战场,她的荣光与赞礼似乎只献给技术与资本的双向寡头。这就是核能核电市场。    这里水草肥美。《新能源振兴规划草案》显示,到2020年,核电规划装机容量将达到86GW,这个数字连接的是未来10年核电1万亿的市场盛宴。

这里丛林法则优胜劣汰,胜者王败者寇。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是毫无争议的三大巨头,朝着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目标博弈争斗。

宏大的行业里更有细分行业,夹缝里才见生命的张力。“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间隙多狭,它必定要曲折而顽强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奥特迅--廖晓霞

奥特迅在核电市场是一家隐形受益的公司,有默默关注散户在研究完所有公司相关资料后,总结一句:“这是一家很好的公司”。半年报上显示,前十大流通股纷纷被机构挤占。

核 电市场对这家公司的业绩其实贡献不大,2009年订单中,来自核电的只占12%。它主要给各大电站提供自动化电源设备。但是没有人能够忽视奥特迅在核电市 场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它是国内唯一具有核电站电力电源供货资质的企业,在奥特迅过往14次国内核电常规岛项目建设投标中,中标率达到100%。

这家公司背后的控制人叫廖晓霞,今年49岁。她低调并且专注于技术。除了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期间内,她再没有在媒体前公开露面过。

提起奥特迅还有一个人不能忽略,那就是董秘廖晓东。他是廖晓霞的弟弟,今年42岁。廖晓霞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廖晓东毕业于中山大学无线电与信息系统工程。他们从一个几乎赤贫的家庭走出来。

廖晓霞跟每一个亲人分享上市的硕果。在奥特迅的股权结构中,通过间接持股,廖晓霞与廖晓东的妈妈肖美珠,廖晓东的妻子,妻子的哥哥,都是奥特迅的股东。廖晓霞自己持有56.59%的股份,廖晓东有30.92%,他妻子间接持有5.4%。

奥特迅的最初发迹来源于行业巨变。上个世纪90时代,廖晓霞创办欧华实业公司已经几年。她在电子产品的代理中赚取一份薄利。她在寻找一个突破的机会,行业可能也正在寻找一个人。

90年代国内传统的相控式电源已不再能满足发电站的需求。1998年廖晓霞第一个在国内引进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填补市场空白并一举成为行业龙头。此后十余年中,高频开关直流电源体统的销售收入在奥特迅占有超过80%的比率。

2004年,奥特迅敲开了核电的门槛。在深圳市东部的大亚湾,有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奥特迅正是与其签订了大亚湾常规岛(CI)LAB、LBM改造项目,为其提供直流电源设备。2007年,奥特迅又完成了大亚湾核电站核岛(NI)LBJ项目改造工程。

奥特迅内部格局改变了,核电成为一个重要市场。继田湾核电站及大亚湾核电站之后,奥特迅又在岭澳二期中标。

听,种子破土而出,生命勃发。

沃尔核材--周和平

在周和平身上你将看到技术通过资本市场上演一出活生生的点石成金。

周和平创办沃尔核材,从事热缩材料的研发与销售。1998年,他像无数个创业者一样从家乡保定来到深圳寻梦。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踏足深圳。

早在1991年,周和平就跟随导师来到深圳的长园新材工作,并因为业绩突出,一度担任母料厂厂长。1995年他离开公司的时候没有想到十年后他还会与这段经历再发生纠葛。

创业初期的公司如野草般肆意生长。2001年,周和平的产品被国家授权使用国际通用条形码进行标识,取得了走向国际市场的“身份证”。两年之后,周和平开始酝酿自己上市路。

他太清楚资金不够的苦楚了。为了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周和平设立了两个采购部,互相竞价。他不能直接做客户,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来铺设销售渠道,而需要通过3000多家经销商来销售产品。

2006年,登陆资本市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周和平收到了发审委对沃尔核材首发暂缓的通告。究其原因,蛛丝马迹指向当年周和平在长园新材的一段工作经历。当时的媒体报道,长园新材认为周和平涉嫌窃取公司的技术秘密。

这是当年周和平突然离职的原因,十年后再一次跳出来。周和平对这个说法不屑一顾,他说当年就已经有了判决结果,而且他离开长园新材都十多年了。

次年四月,周和平终于如愿以偿,沃尔核材成功登陆A股。

股票首发价格为15.72元,上市首日收盘价格飙涨至52.50元,涨幅达到233.97%。当时周和平持有公司股份30,272,808股,首日身家就从4.8亿暴涨至15.9亿。

好戏还在后面。今年4月沃尔核材解禁。减持套现的号角由周和平首先吹响。他在四月减持9.5万股,套现约195万元。

8月,周和平一鸣惊人。一天之内,他个人减持1000万股,套现1.46亿元。账面财富,纸上身家终于成为周和平手里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周和平一举登上中小板董事长减持的冠军宝座。

根据招股说明书,周和平的持股成本为1元每股,十余年后一朝减持,投资收益率超过60倍。

他亦是技术起家型,为了公司发展废过寝忘过食,其辛劳之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不打高尔夫,不去高档场所,偶尔出游也是与公司的大部队一起。据以前报道,尽管上市以后身家过亿,他只有唯一一次出国经历,去英国参加妻子MBA的毕业典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40

“核電大躍進”不符合中國國情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20.html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日本福島核電站的危機主要是來自核廢料洩露﹐而不是堆芯融化﹐前者的後果嚴重得多﹐否則日本首相也不會說出「東日本可能全毀」這樣的話。雖然危機可能已經過去﹐但這種「險過剃頭」情況的發生,對中國核電大躍進的含義值得深思。

福島核電站發生時﹐全球的核能專家最初都說沒有問題。中國前能源局長張國寶和核能專家一起﹐看了福島電站的全套圖紙﹐也判斷問題不大。在加上他認為中國核電站技術遠超過福島﹐所以認為中國核電不會有問題。

是的﹐這些專家都是從「硬件」的角度來看問題﹐然而﹐再好的技術﹐再安全的設備﹐如果沒有人的因素配合﹐也是無濟於事。

核廢料處理﹐是屬於「軟件」的範圍﹐造成這次危機的原因﹐其中既有東京電力管理失當﹐也有可能日本政府秘密核武發展計劃的考量﹐無論如何﹐外界無從得知﹐監管無法起到作用。

核電站的風險是系統性的﹐一個個小問題的存在﹐天長日久累積﹐當一兩個外界因素的突變﹐導致全面爆發﹐這其中既有偶然﹐也有必然。而當體制上的系統性風險是根深蒂固﹐核電的規模又足以龐大時﹐偶然就很可能成為必然。

對於核電安全來說﹐運作的透明和外界的監督非常重要﹐而核電的監督方都是核能界人士﹐自己人查自己人﹐自我監督根本無從談起。

核 電站和其他發電方式不同﹐一旦投入營運﹐如果關機停廠的話﹐代價高昂﹐也就是說﹐一旦出了問題﹐能得到徹底糾正的機會微乎其微。而中國的核電機構都是宛如 獨立王國﹐地位超然的央企﹐外界的監察更是無法著力。香港有委員對大亞灣核電站的營運安全提出質疑﹐馬上就不獲委任了﹐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更 為甚的是﹐目前的中國電力系統﹐幾乎是「李家天下」﹐李鵬家族的勢力獨霸一方﹐家天下的局面﹐已令中國的電力改革舉步維艱﹔再過幾十年﹐到了現在這些號稱 先進的核電設備老化﹐營運問題叢生的時候﹐也許李家天下不再﹐變成「胡家天下」﹐「習家天下」﹐這種類似江湖勢力的格局﹐再加上央企天然政治特權的壟斷﹐ 和核電安全所需要的透明和互相制衡是格格不入的。

經濟學人最新一期有文章說﹐面對民意的抵制﹐只有像中國﹐俄羅斯這樣缺乏民主基礎的國家 才能大肆發展核電﹐但因為缺乏制衡﹐從而帶來更大風險。事實上﹐這樣類似存在巨大環境風險的項目﹐在中國總是更能得到決策者的偏好。當年總理李鵬頂住民意 的反對﹐一力上馬三峽工程﹐也為他的家族往後在中國電力王國的勢力奠下基礎。而隨著時日的發展﹐三峽工程的後遺症日漸顯現﹐例如對四川盆地的氣候改變﹐沿 江上流的泥石流等﹐這些都是始料不及的。

不過﹐水利工程的風險起碼是直觀的﹐外人一眼可見的﹐甚至出了問題﹐也可以得到及時糾正的﹐黃河的三門峽工程就是一例﹔而核電工程是黑箱作業﹐在缺乏一個完善體制的配合下﹐中國還要進行核電大躍進﹐十年間核電規模要翻八倍﹐這等於是把風險無限放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64

如何才可以在中國大搞核電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02.html

(1)
其實只要頭腦清醒下來,就會發現中國大搞核電的勢頭很難阻擋。以溫家寶而言,他已經逐漸失去經濟事務的控制權,就算他任內不搞,兩年後李克強也必然大搞。

核電對中國的好處很多,對各級政府的誘惑簡直是難以抵擋。從中央政府來說,沒有核電就很難完成節能減排指標,減少污染。而如果從安全性來看,核電廠事故再多,也不會多過煤炭業每年幾千工人死亡。從整體來看,核電是最安全最環保的能源方式。

從 地方政府來說,有了核電,就有穩定而廉價的電力來源,這對湖南,江西這些既沒有火電資源,也沒有水電資源的內陸省來說,至關重要。只有電網穩定了,經濟建 設才能談起。如08年雪災的全國電網癱瘓就搞得湖南很狼狽。另外,核電廠多數是在窮鄉僻壤,發達地區向這裡買電,等於一種收入再分配。很窮的縣一下可以變 成巨富。

對於經營主體來說,核電站就等於是印鈔機。按照「財經」雜誌的計算,一個2X100萬千萬的核電站每年收入可達50億以上,15年就可以回本,以40年使用年限計,之後25年是淨賺。另外,核電站的利用小時每年可達7000,幾乎是火電站的一倍。

考慮到這些,我也逐漸認同核電派的觀點,中國的核電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發展速度不是太快,而是太慢。甚至,福島核電站事件對中國核電來說,不是一個危機,而是一個機遇,等於別人免費為中國上了寶貴的一課,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再大幹快上。

目前中國核電裝機大概是1000萬千萬,佔全國電源1%左右,按照07年的「核電規劃」,本來的規劃是到2020年有4000萬千瓦,到大概3%,但現在在建設的核電裝機就已經超過3000萬了,很快就達標。

今年1月份,能源局最近更改的核電目標,是到2020年有8600萬千瓦,佔全部電源的5%。

不過,由於地方政府熱衷核電,據報導說國務院的調查顯示,全國正在籌建的核電規模大概在2.6億千瓦。大概是規劃的三倍左右,當然,這些籌備項目也不一定能在10年內建成。

我覺得,中國的核電比例,在長期而言,起碼應該達到20%,在中期而言,也應該達到10%。

以中國的國情而言,那些正在上馬的2.6億千瓦核電不大可能減下來,10%是肯定可以達標,問題是,是否需要翻番而已。

(2)
「經濟學人」說核電發展要有合適的社會環境,權力制衡,法制等,現在看來,也有些偏激。日本是民主國家,也是市場經濟,東京電力是私營企業,可見是否合適發展核電和意識形態的原因無關。

中國發展核電的問題也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制度。因為核電的專業性很高,黑箱作業,行業人員很容易傲慢,自大,成為獨立王國,外界無法監督。

還有更大的問題是貪腐。前核電集團總經理也是因為貪汙被抓,說明問題很嚴重。貪腐的問題不在貪汙本身,而是如果官員一旦貪汙,心裡就有鬼,無法再認真負責,出了問題也都是摀蓋子的做法。

反過來說,如果中國核電能解決制度上的問題,讓人徹底放心,那反而應該大力發展,抓好這次機遇。

(3)
但我覺得,制度上的事,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不難解決。只要抓住福島電站這次的經驗和教訓,痛下狠心,不難解決。

首先當然是理順整個管理體制。按照「財經」的說法,目前中國有幾個核電管理部門,「九龍治水」,有160條核電法規,卻沒有統一標準,一片混亂。如果真的出現福島這樣的事故,到時候誰來負責都不知道。

但我想,乘此機會,這個問題一定能得到解決。

我反而覺得,有一個意念,非常符合中國的國情,可以很完美地解決中國的核電安全問題。

按照「財經」的介紹,吸取三哩島核電站的教訓,目前全球核電站是交叉監督的,也就是每個核電站派人參加國際核電組織,互相檢查,也算是一種連帶責任。

我覺得,這個思路應該全面推廣到中國的核電體系,大力推行。

例如說,A核電站負責B核電站的安全檢查,如果出了事,兩個核電站一起負責。

又例如,實行異地監督,廣東省核電站的安全監督,由湖南省來負責,湖南的由浙江來負責這樣,以此類推,杜絕人情和利益鏈條。背後的原理類似中國處理貪污案時,很多時候都是異地審判。

更好的方法是,全國三大核電集團,中核,中電投,中廣核,互相監督,互相派員檢查打分,記分結果影響到招標定標。有了經濟利益,互相的安全檢查一定特別起勁。

核電站的運作也實行計分制,如果出現違軌,達到一定分數,就要強制停機檢修。以核電站而言,停機一天的損失就是上千萬,自然有誘因不能馬虎。

最後,所有的檢查結果定期(例如每5年)給中央和國際機構複查,如果出現錯漏,檢查方也要負連帶責任。

當然,如果真的出事了,賠償和懲罰也是一起的。

由於核電非常專業,出事的機率又小(但真的出事了,破壞很大),如果是搞垂直監督,由上而下的檢查,很容易流為表面文章,糊弄外人,失去意義。

這種平行監督,由於混雜了經濟利益在內(可以打擊競爭對手),也有記分的獎勵和懲罰,才能最有效地調動內行的積極性,才能帶來最大的保障。

只要制度上的問題能解決,我覺得中國還是要大力發展核電,還要加快。

不過,既然要大搞,象大亞灣這種老化機組,能淘汰還是儘量淘汰得好。中國核電那麼宏偉的發展,不應該為了一兩個這種無足輕重(從裝機量上來說)的落後機組蒙上污點。應該甩下包袱,才能更快邁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58

奶,與核電的連帶責任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7656.html

很久以前,我就有一個觀點,三鹿的奶出現問題,不代表蒙牛就沒有責任,作為行業龍頭,應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其實這說不上什麼觀點,只是一種事實的陳述。中國消費者的行為也說明了這一點,中國一家奶企業出了問題,就說明國產奶全部有問題,不能再消費了。

這 其實是一種很樸素的民間智慧。美國、日本向中國進口食品,如果有一個地區的某種食品出現問題,就會宣佈該地區為不可信賴地區,停止所有該地區的食品進口。 在一般消費者的心理也是如此認定的,如果一個地方的食物出現問題,他們是不會管是那個農場、那個廠家生產的,自會下意識地拒絕那個地區的所有食物。

這是一種有些橫蠻的連坐法,對那些安全生產、老實經營的廠家不公平。但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所有的業內人士都不會忽視安全問題,不管是別人,還是自己的,視而不見,不會有什麼潛規則,和諧,大家互相監督,互相舉報。

自律是最強的規範。行業人士無時無刻的自我監督,效果遠遠大於高高在上的監管部門偶爾為之的檢查,這幾乎在所有的專業,都是不二法門。越是專業的行業,這種連帶責任就越強,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安達信的倒閉。

為什麼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涉及龐大的資訊費用,和不對稱資訊,外界永遠無法有效監察,而將安全,無論是核電安全還是食物安全,寄託於上,是很不切實際的想法。

所以,唯一能確保核電安全的方法,不是什麼訂立更好的安全規範,或採用更先進的技術,也不是強化監管機構的力量,而是強化每個核電經營主體之間的連帶責任,讓他們真正的自我監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59

趕超中核中廣核 中電投核電資產率先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8/yNMDcyXzM1MzcyNA.html

作為世界上在建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終於有核電運營資產即將登陸股市了。雖然市場時而傳出有關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兩大核電巨頭核電資產上市的消息,但最先吹響上市號角的卻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下簡稱「中電投」)。

中電投旗下上市公司上海電力(600021.SH)7月28日發佈公告稱,該公司擬定向增發量合計不超過18.3億股,募集資金擬用於收購中電投持有的上海禾曦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禾曦能投」)的全部股權。

剛 剛成立20餘天的禾曦能投是由中電投與上海電力共同出資成立,前者持股99.97%、後者持股0.03%。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持有的江蘇核電30%的股 權、秦山三期20%的股權和秦山二期6%的股權已被無償劃轉至禾曦能投公司,這些資產也是中電投迄今所擁有的全部已投產的核電資產。

如若定向增發成功,中電投的優質核電資產將通過上海電力實現上市,這將是中國核電核心資產首次登陸股市。

核電資產首上市

如定向增發成功,中電投將是國內第一家將核電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集團

公開資料顯示,中電投持股上海電力42.84%的股份,而中電投旗下中電國際(02380.HK)則持股18.86%。

上海電力公告稱,其擬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A 股股票,發行對象包括中電投以及其他合法投資者在內的不超過十名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5億元。其中,中電投擬以不少於25 億元的現金認購本次發行的股票。

上海電力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擬首先用於收購中電投持有的禾曦能投的全部股權,其次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5 億元。

中電投是我國僅有的三家具有核電站控股資質的公司,另外兩家分別為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中電投與其它兩大集團相比,無論是現有的核電裝機容量還是手中掌握的在建項目都處於弱勢。

目前,中電投持股的已投產核電項目僅有江蘇田灣核電站、浙江秦山二期核電站和秦山三期核電站。中電投在三座核電站上的持股比例分別為30%、6%和20%。

中電投今年將這部分資產無償劃轉給禾曦能投,上海電力則通過收購禾曦能投全部股權得以獲得中電投具有盈利能力的核電資產。

本 報記者從中電投瞭解到,目前中電投控股建設的核電項目只有山東海陽核電項目,中電投在該項目上持股65%。此外,在遼寧紅沿河核電項目上,中電投與中廣核 集團等比例持股,同佔45%的股份;在浙江三門核電項目上,中電投持股14%。這三個核電項目正處於建設之中,首台機組分別計劃在2014年、2012年 和2013年投產,但中電投未對這部分在建資產何時會注入上市公司表態。

據中電投山東核電公司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尚未有將山東核電公司資產注入其它公司的計劃,要等到2014年投產之後方再作決定。

上海電力方面亦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近期中電投其它核電資產不會被注入到上海電力,中電投亦沒有明確表示要將上海電力打造成其核電資產的上市平台。

中核中廣核仍在推進中

受福島核電事故影響,兩大核電集團上市進展有所放緩

與中電投上市工作突然提速相比,中核集團與中廣核集團上市工作近期仍在悄然推進。

中 核集團去年成立中核核電有限公司,將旗下六家核電企業全部股份整合重組,計劃將其打造成上市公司。然而,這一工作進度受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影響,進度有所放 緩。中核核電有限公司人士對本報記者稱,目前中核核電有限公司仍在為上市做準備,按照程序對企業進行規範,等到所有程序都走完,則要看市場形勢尋找合適的 上市窗口。

對國際市場窺測已久的中廣核集團在去年通過旗下中廣核華美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華美」)全資收購了美亞電力有限公司,聲 稱將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資本運營平台,加快開拓國際市場步伐。資料顯示,中廣核華美原為中廣核國際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國際」)的全資附屬公司,主要從 事投資控股,而中廣核國際則是中廣核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兩家公司都在香港註冊成立。

除全資控股中廣核華美之外,中廣核國際還握有香港上市公司銀建國際(00171.HK)15.8%的股權。今年5月12日,銀建國際發佈公告稱將斥資超過7.76億港元收購中廣核華美29.41%的股份,並推動中廣核華美首次公開發售上市。

7月20日,銀建國際董事會總經理高建民表示,中廣核華美最快於今年11月分拆其子公司美亞電力上市。由於美亞電力本身並無核電資產,因此高建民稱將與中廣核集團研究核電方面的合作。

而中廣核集團有關人士則對本報記者表示,當前形勢不適合將核電資產上市,不會像中電投這麼快的推進速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2

別被「便宜核電」綁架 讓低電價走向合理化 如果現在就廢核 台灣也不會立即缺電

2011-8-8  TWM




沒有核電的東京,今年夏天依然燈火通明,先進國家需不需要核能,日本已經替我們做出解答。

台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二三%,電價之低數一數二,當戳破電力不足和核電電價低的兩個謊言後,我們應該重新省思,台灣是否需要危險的核電。

撰文‧羅弘旭

每 次碰到停建核四的訴求,台電就會威脅大家核四停建,台灣可能大缺電,沒有了核電,電力到底夠不夠用?這個答案,今夏的日本已經替我們做出解答,福島三一一 核災之後,東京這個擁有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在失去五分之一電力供應的條件下,在每天超過攝氏三十二度的火熱七月之後,東京不僅燈火通明,還有很多額外發 電能力。

過去在日本總供電量中,核電曾經占到近三成的比率,但這個夏天過後,日本人民發現,自己原來可以不那麼依賴核電,台灣呢?台灣是否需要繼續依賴核電呢?

理由一:

用電高峰仍有近二五%發電裝置閒置在核災風險與電力需求之間,官方、民間長期爭議不休,學者、政府各有論述,其中最大爭點有二:一是台灣電力是否足夠?二是核電成本是否最低?

先看台灣電力是否足夠這問題。台電在官網上清楚揭露,台灣在二○一○年的電力備用容量率高達二三.四%。

備用率二三.四%這數字代表什麼意義?這意味在台灣最熱的盛夏,家家戶戶開冷氣、吹電風扇,百貨公司、大賣場冷氣開到最強,全台灣用電量最高的正午時分,台灣仍有二三.四%,也就是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發電設備處於閒置狀態,而冬天,備用率更高達三成。

用電量最大的時間,仍有四分之一設備閒置,這種備用容量率,合理嗎?

過去為了核四計畫,台電先是主張合理的備用容量率是二五%至三○%,在反核運動壓力下,下修至二五%至二○%,民進黨執政後進行「核四計畫再評估」,台電又調降至一五%至二○%。

到底要多少備用容量率才是合理?為什麼台電可以一修再修?

台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超歐、趕美、贏日韓」,美國是二一%,英國是一五%,亞洲的日、韓都在一○%以下,而且台灣的備用容量率近二十年來一路走高,學者專家批評台電的高備用容量率是高估台灣經濟發展所致,未考慮產業外移、經濟成長趨緩等現實因素,明顯「虛胖」。

而 且根據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多年的追蹤研究,台灣核能發電量僅占總發電量的一八.一%,核能發電的裝置容量也僅有一○.七%,他認為立即把三座核電廠 全部關閉,也還有一○%到一七%的備用容量率,「台灣並無缺電的問題」,即使台電自己內部評估,計入未來幾年除役的火力發電廠,台灣到二○一五年,也只缺 電七%。

七%的電力缺口,很驚人嗎?可以看看今年夏天的東京,經過日本居民自覺地節能省電後,東京高峰用電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二三%,節電,並未影響日本經濟發展,目前日本股價已回升到地震前水準,而消費者對節能省電產品需求的提升,更為節能產業帶來新商機。

理由二:

低估核電成本 除役與廢料處理是天價既然如此,台灣為什麼不放棄核能,在於我們被核能成本很便宜這個謊言所綁架。

民 進黨立委田秋堇表示,台灣核一、核二、核三廠的興建成本共列一八四○億元,核廢料處理和土地恢復利用等後端營運費用約三三五三億元,電廠除役成本約六七五 億元,但以英國Doumeay電廠為例,光是除役成本就是興建成本的七五○%;核廢料和土地恢復利用費用,更高達七二五○%。

田秋堇認為台電後端營運費用明顯低估,如果比照英國標準,台電如要提撥足額的後端營運經費,每度電費至少必須再加五到七元不等,核電並不會有特別的「價格優勢」,也就是說,核電其實並不便宜。

即 使用台電對核電的計價方式,也發現折舊攤提十五年後就零建造成本,有嚴重低估之嫌,而且並未列入建造成本的高額利息支出,更何況對環境生態、古蹟文物、核 災可能的損害與犧牲、社會對立不安的代價等等,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就認為,「台電有政府大量的政策補貼,明顯低估了社會成本」。

依照目 前的電力備載容量,台灣的確可以立即停止所有的核能,雖然原能會前主委歐陽敏盛強調「電價一定會上來」,但台灣,長期以來就被扭曲的電價所綁架,台灣電價 之低,名列世界前茅,去年,台電每賣一度電,就虧○.一五元,今年上半年,每度電更是虧○.三五元,這種低廉到不符成本原則的電費,讓台灣人民無法正視核 電的風險。

日本的五十四座核子反應爐,迄今只剩下十六座在運轉,但日本經濟並未大幅倒退、生活沒有嚴重不便,從福島核災中,日本人民得出:「沒有核電,日本並不會缺電」這個答案,但日本是以數十兆日圓的代價換來這個答案。

而台灣呢?是要從日本的經驗中學到教訓?還是要等到核災真正發生,才來告訴自己:「原來,台灣也可以不需要核電。 」核電其實是很貴的!

台電根本未計算核電建造成本與除役成本,若經仔細計算,核電一度電的成本高達5元以上。

學者觀點台電觀點

成本5元以上0.66元建廠台電對核電建廠成本的計算方式至少低估了七成。龐大建廠成本的利息支出,也未計算在內。核電廠建廠成本依「會計成本」分15年攤提,之後就不計建廠成本,使每度電的單位成本迅速下降。

除 役、拆廠 根據國外案例,除役、拆廠費用都遠高於核電廠建置成本,起碼都是建置成本的10倍以上,以核四為例,預估二兆元新台幣以上。而台電的後端營運經費不足以支 付日後除役、拆廠,致使成本被嚴重低估。 核能發電每度電提撥0.17元當作後端營運基金,目前已經有二千億元,可用作核廢料最終處置、除役拆廠、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之用。

保險沒列入保險費用。《核子損害賠償法》修訂後,理賠金額提高到150億元,且計入天災賠償,保費會增加,電價也隨之增加。42億元賠償金一年保費約一億元,不從核電成本中支出。但核電一年貢獻獲利800億元,計入提高後的保費,電價還是便宜。

台灣電力備用容量率領先各先進國家

國家備用容量率(%)

台 灣23.4

美 國20.9

英 國15.0

日 本7~9

韓 國7.2

加拿大6.4

德 國5.0

註:備用容量率指在用電尖峰時刻沒有用到的發電裝置比率

台灣電價之低

全 球「數一數二」 ──2010年各主要國家電價比較國家民生用電工業用電丹 麥0.36550.1106 日 本0.2276 0.1578 英 國0.2060 0.1350 瑞 典0.1940 0.0827 芬 蘭0.17370.9740 法 國0.15920.1067 紐西蘭0.1519N/A 美 國0.11550.0684 台 灣0.0880 0.0745 韓 國0.07690.0578 單位:一美元 / 瓩(度電)

資料來源:IEA

」綁架 讓低電價走向合理化如果現在就廢核 台灣也不會立即缺電沒有核電的東京,今年夏天依然燈火通明,先進國家需不需要核能,日本已經替我們做出解答。

台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二三%,電價之低數一數二,當戳破電力不足和核電電價低的兩個謊言後,我們應該重新省思,台灣是否需要危險的核電。

撰文‧羅弘旭

每 次碰到停建核四的訴求,台電就會威脅大家核四停建,台灣可能大缺電,沒有了核電,電力到底夠不夠用?這個答案,今夏的日本已經替我們做出解答,福島三一一 核災之後,東京這個擁有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在失去五分之一電力供應的條件下,在每天超過攝氏三十二度的火熱七月之後,東京不僅燈火通明,還有很多額外發 電能力。

過去在日本總供電量中,核電曾經占到近三成的比率,但這個夏天過後,日本人民發現,自己原來可以不那麼依賴核電,台灣呢?台灣是否需要繼續依賴核電呢?

理由一:

用電高峰仍有近二五%發電裝置閒置在核災風險與電力需求之間,官方、民間長期爭議不休,學者、政府各有論述,其中最大爭點有二:一是台灣電力是否足夠?二是核電成本是否最低?

先看台灣電力是否足夠這問題。台電在官網上清楚揭露,台灣在二○一○年的電力備用容量率高達二三.四%。

備用率二三.四%這數字代表什麼意義?這意味在台灣最熱的盛夏,家家戶戶開冷氣、吹電風扇,百貨公司、大賣場冷氣開到最強,全台灣用電量最高的正午時分,台灣仍有二三.四%,也就是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發電設備處於閒置狀態,而冬天,備用率更高達三成。

用電量最大的時間,仍有四分之一設備閒置,這種備用容量率,合理嗎?

過去為了核四計畫,台電先是主張合理的備用容量率是二五%至三○%,在反核運動壓力下,下修至二五%至二○%,民進黨執政後進行「核四計畫再評估」,台電又調降至一五%至二○%。

到底要多少備用容量率才是合理?為什麼台電可以一修再修?

台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超歐、趕美、贏日韓」,美國是二一%,英國是一五%,亞洲的日、韓都在一○%以下,而且台灣的備用容量率近二十年來一路走高,學者專家批評台電的高備用容量率是高估台灣經濟發展所致,未考慮產業外移、經濟成長趨緩等現實因素,明顯「虛胖」。

而 且根據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多年的追蹤研究,台灣核能發電量僅占總發電量的一八.一%,核能發電的裝置容量也僅有一○.七%,他認為立即把三座核電廠 全部關閉,也還有一○%到一七%的備用容量率,「台灣並無缺電的問題」,即使台電自己內部評估,計入未來幾年除役的火力發電廠,台灣到二○一五年,也只缺 電七%。

七%的電力缺口,很驚人嗎?可以看看今年夏天的東京,經過日本居民自覺地節能省電後,東京高峰用電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二三%,節電,並未影響日本經濟發展,目前日本股價已回升到地震前水準,而消費者對節能省電產品需求的提升,更為節能產業帶來新商機。

理由二:

低估核電成本 除役與廢料處理是天價既然如此,台灣為什麼不放棄核能,在於我們被核能成本很便宜這個謊言所綁架。

民 進黨立委田秋堇表示,台灣核一、核二、核三廠的興建成本共列一八四○億元,核廢料處理和土地恢復利用等後端營運費用約三三五三億元,電廠除役成本約六七五 億元,但以英國Doumeay電廠為例,光是除役成本就是興建成本的七五○%;核廢料和土地恢復利用費用,更高達七二五○%。

田秋堇認為台電後端營運費用明顯低估,如果比照英國標準,台電如要提撥足額的後端營運經費,每度電費至少必須再加五到七元不等,核電並不會有特別的「價格優勢」,也就是說,核電其實並不便宜。

即 使用台電對核電的計價方式,也發現折舊攤提十五年後就零建造成本,有嚴重低估之嫌,而且並未列入建造成本的高額利息支出,更何況對環境生態、古蹟文物、核 災可能的損害與犧牲、社會對立不安的代價等等,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就認為,「台電有政府大量的政策補貼,明顯低估了社會成本」。

依照目 前的電力備載容量,台灣的確可以立即停止所有的核能,雖然原能會前主委歐陽敏盛強調「電價一定會上來」,但台灣,長期以來就被扭曲的電價所綁架,台灣電價 之低,名列世界前茅,去年,台電每賣一度電,就虧○.一五元,今年上半年,每度電更是虧○.三五元,這種低廉到不符成本原則的電費,讓台灣人民無法正視核 電的風險。

日本的五十四座核子反應爐,迄今只剩下十六座在運轉,但日本經濟並未大幅倒退、生活沒有嚴重不便,從福島核災中,日本人民得出:「沒有核電,日本並不會缺電」這個答案,但日本是以數十兆日圓的代價換來這個答案。

而台灣呢?是要從日本的經驗中學到教訓?還是要等到核災真正發生,才來告訴自己:「原來,台灣也可以不需要核電。 」核電其實是很貴的!

台電根本未計算核電建造成本與除役成本,若經仔細計算,核電一度電的成本高達5元以上。

學者觀點台電觀點

成本5元以上0.66元建廠台電對核電建廠成本的計算方式至少低估了七成。龐大建廠成本的利息支出,也未計算在內。核電廠建廠成本依「會計成本」分15年攤提,之後就不計建廠成本,使每度電的單位成本迅速下降。

除 役、拆廠 根據國外案例,除役、拆廠費用都遠高於核電廠建置成本,起碼都是建置成本的10倍以上,以核四為例,預估二兆元新台幣以上。而台電的後端營運經費不足以支 付日後除役、拆廠,致使成本被嚴重低估。 核能發電每度電提撥0.17元當作後端營運基金,目前已經有二千億元,可用作核廢料最終處置、除役拆廠、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之用。

保險沒列入保險費用。《核子損害賠償法》修訂後,理賠金額提高到150億元,且計入天災賠償,保費會增加,電價也隨之增加。42億元賠償金一年保費約一億元,不從核電成本中支出。但核電一年貢獻獲利800億元,計入提高後的保費,電價還是便宜。

台灣電力備用容量率領先各先進國家

國家備用容量率(%)

台 灣23.4

美 國20.9

英 國15.0

日 本7~9

韓 國7.2

加拿大6.4

德 國5.0

註:備用容量率指在用電尖峰時刻沒有用到的發電裝置比率

台灣電價之低

全 球「數一數二」 ──2010年各主要國家電價比較國家民生用電工業用電丹 麥0.36550.1106 日 本0.2276 0.1578 英 國0.2060 0.1350 瑞 典0.1940 0.0827 芬 蘭0.17370.9740 法 國0.15920.1067 紐西蘭0.1519N/A 美 國0.11550.0684 台 灣0.0880 0.0745 韓 國0.07690.0578 單位:一美元 / 瓩(度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48

兩名日本核電廠員工的最後遺言和贖罪告白 你不知道的恐怖核電真相

2011-8-8  TWM




平井憲夫,一位東京電力公司員工,在核電廠工作二十年得癌。死前他勇敢站出來,把工作所知的核電真相公諸於世。他生前的最後吶喊,在十五年前就預告了核電廠今日的災難。

小倉志郎,曾參與福島核電廠機械部門設計,他多次以筆名發表文章,提醒日本人核安的重要。

在福島核災後,身為核電廠第一線員工的他,也成為日本媒體最倚重的專家之一。

節錄自《核電員工最後遺言》的平井「最後遺言」和小倉「贖罪告白」,揭露世人不知道的核電真相。

東電技士平井憲夫生前最後吶喊:核電廠一旦運轉就是萬年不死怪獸

整理‧辛曉昀

我遭受了一百次以上的體內輻射汙染,最後得了癌症。我曾經畏懼即將到來的死亡,但母親鼓勵我,沒有比死更可怕的事情,因此決定在死前站出來,把知道的真相全部公諸於世。

核 電廠裡,鐵絲掉進原子爐、工具掉進配管裡卡住的人為疏失可說層出不窮。為什麼會這樣?日本核電廠設計優良,但都僅止於設計階段的理論,接下來的施工、建廠 才是大問題,就像是一級建築師來設計自己的家,卻碰上技術不良的工人,害家裡蓋好後,這裡漏水,那裡不符尺寸,這就是日本核電廠的現狀。而早期的工地,總 是會叫老師傅來做「班長」,經驗老到且注重聲譽,但現在他們已幾近凋零。

此外,核電廠因有輻射的危險,很難現場培育人才,現場昏暗悶熱,又必須穿戴防護衣罩,作業員無法直接語言溝通。而且技術越好的師傅,代表進入高汙染區的頻率越高,他們很快就超過法定的放射能暴露劑量,無法再進去核電廠作業,所以菜鳥人才越來越多。

電 廠不做虧本生意 金錢比人命重要核能機組每運轉一年,就必須停機做定期保養。因為原子爐會產生高氣壓,配管中則有攝氏三百度的蒸汽及熱水,這些會使配管的管壁或汽門嚴重磨 耗,因此必須定期更換,但這些作業卻使工人飽受輻射汙染。他們在高度心理壓力下工作,絕對無法維持好的作業品質。

有一次核電機組裡有一根螺 絲鬆了,排出的輻射量相當驚人,為了鎖緊這根螺絲,我們準備了三十個人,離螺絲七公尺遠的地方一字排開,聽到「預備,跑!」的號令就輪番衝上去鎖,一到那 裡要數三下,輻射測量機的警鈴就會響起。由於時間太過緊迫,這個才三轉的螺絲,就花費了一六○次的人力,四百萬日圓的費用!

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不把核電廠暫停起來修理?因為核電廠只要停一天,就會帶來上億日圓的損失,電力公司才不會做這種虧本的事,在企業眼中,金錢比人命重要。

在 引進核電以前,根本就沒有討論過廢爐、拆除及廢棄物處理的具體方案。以厚金屬打造的核電廠,一經運轉就會遭放射能汙染並日漸磨損,政府原本打算讓核電廠運 轉十年就關閉,但在一九八一年福島核電廠一號機運轉滿十年之際,電力公司才第一次體會到,原來核電機組的廢爐、拆除有多困難。

拆掉這充滿輻 射能的原子爐,不但要花上比建造時多出數倍的金錢,也無法避免大量的輻射曝曬,原子爐下方的高汙染區,每人一天只能待數十秒,這該怎麼進行作業?如果停機 放著不管,核電機組內充滿大量的水蒸汽及冷卻水,會使機件生鏽,接著使金屬產生破洞,排放出放射能。核電廠只要插入核燃料棒運轉一次,整座核電廠就會變成 一個大型放射性物體,廢爐、拆爐談何容易?

今天製造的核廢料 將禍延世世代代子孫核電廠運轉後,每天都會不斷生產放射性廢棄物,其中有所謂的「低階」核廢料,卻是待在核廢桶旁五小時就有生命危險的劇毒物質。現在日本 把這些低階核廢料,全部拿去青森縣的六所村核燃基地存放,預計在那裡埋三百萬桶,管理三百年。但是誰能預料三百年後,這些核廢桶會變怎樣?這些廢棄物的管 理業者還存在嗎?

另一種「高階」核廢料,也就是用過的核燃料棒,必須與玻璃一起固化,並封閉在堅固的金屬容器裡,人類只要站在容器旁兩分鐘就會死亡。

這些散發高熱的核廢料必須持續冷卻三十至五十年,等溫度降低後再把它埋入幾百公尺深的地底,存放一萬年以上。管理核廢料也需要電力與石油,到時能源的總使用量必定超出核電所產生的能量,而且負責管理的不是我們,而是往後世世代代的子孫。

蘇 聯車諾比事故已經是過去的事情。「想要維持都市生活機能,保障能源穩定,雖然有點危險,但我們需要核電廠。」尤其住在大城市的人,更容易接受這種想法。我 想請求各位,每天一早起來,仔仔細細地端詳自己的孩子或孫子的臉龐,再想想國家積極發展核電的政策到底有沒有問題。特別是位於地震帶的日本,不只核電廠事 故,還必須提防大地震帶來的影響,再這樣下去,遲早會發生無可彌補的悲劇。

平井憲夫

日本設施配管一級技士,曾任職於東京電力公司的福島核一與核二、中部電力公司的濱岡核電、日本原電敦賀核電、東海核電等,負責監督定期檢查時的配管工程,1996年12月因癌症逝世,得年58歲。平井創立的「核電被曝勞動中心」,也在他逝世後,因後繼無人而解散。

福 島核電廠工程師小倉志郎警告核電危險性:把核彈放自己家裡引爆鈕卻在他人手上芬蘭在地下四百公尺挖核廢料儲存庫,盼能將此至少密封十萬年。北歐國家因為地 盤非常穩定,還可以期待不會發生地層變動而暴露出來,雖然誰也無法保證、見證那麼久以後的事,但地震大國的日本,怎麼找也找不到這種地方可以儲存。

現在各核電廠都暫時將高輻射的核廢料,儲放在核島區原子爐上方的核燃料冷卻池裡,原本是三十組一束,插在類似傘架的長方形容器裡,但後來變成六十組一束,現在又變成九十組一束。目前各核電廠的冷卻池都大爆滿,用過的燃料棒沒地方放,無法換新棒,只好增加冷卻池的儲存密度。

過 去有一位神戶大學的地震學教授石橋克彥,曾在二○○五年國會作證指出,如果原子爐發生爆炸,波及用畢燃料冷卻池,會引發鋯的火災,釋放出更大量的輻射線, 非常嚴重,但核電專家至今沒有人挺身說明過。我不清楚這些核電專家到底是知情但故意不說,企圖讓世人的注意力避開最危險的部分;或是有些核電專家本身不在 乎這個問題,只在乎原子爐本身。不過所有電力公司針對市民的宣傳冊子,的確都故意不提到核島廠房裡還有如此危險的冷卻池。

丟個保齡球就能炸 掉冷卻池 輻射外洩核電現場讓我覺得,這不是人類能搞的玩意,太多事無法被控制。核電作業本身會遭輻射汙染、傷害的問題,只要維修機器,就得先記得許多注意事項,且 非常嚴格,一點肌膚都不能露出。穿上防護衣後,戴面罩、有空隙接縫的部分要貼膠布密封起來,手上戴四重手套,先是薄棉,然後加上二重橡膠,最後是厚厚的工 作手套,腳上則穿上雨靴。

這樣的裝扮根本不能做什麼精密的作業,而且因為有被曝問題,每個人只要被曝五分鐘,就會達到一日容許劑量的限度, 一個很簡單的動作,卻需要好多人全副武裝在附近排隊,等著輪番上陣,維修品質大打折扣,這開始讓我起了疑心。接著,蘇聯車諾比事故發生了,才猛然體悟核電 可能給人類帶來莫大的災難,而自己半生所設計、運轉、維修過來的核電廠,原來是這麼危險的結構。

其後,影響我最深的,是兩位醫師的譯作《致死的虛構:國家主導的低劑量輻射線的隱蔽》,該書將美國距離原子爐一六○公里範圍地區,和沒有原子爐地區作比較,發現有原子爐地區罹患乳癌的比率非常高,從核電廠發出低劑量的放射線其實是會致人於死的!

我在二○○七年寫了《在核電廠林立的國土上無法打自衛戰爭》一文,是源於當時有股聲音要修改憲法並增設軍隊,就想到冷卻池是在廠房的最上層,上面竟是毫無強化的屋頂,根本連小顆炸彈都無法防衛,等於是在自己的脖子上掛炸彈。

丟 個保齡球都能炸冷卻池的說法並不誇張,只要有點高度、有足夠貫穿屋頂的力量就行。冷卻池被炸後,核電廠內人員將會嚴重被曝,此外大量的輻射線外洩到大氣, 也可能因為水蒸汽爆炸而引發整個核電廠爆炸等等,非常恐怖。只要有核電設施、有燃料冷卻池的國家,等於告訴敵人快來進攻這裡就好,根本沒有什麼國防可言。

台 灣燃料棒密度高 發生事故機率也高台灣核電三十幾年來,上萬組用過的燃料棒都儲放在四個原子爐上方的冷卻池裡,每個池有二、三千組,這樣的數量非常驚人,在世界上也很少 見。核廢料之間的儲存距離非常重要,單單是燃料棒吊上吊下更換時不小心掉落的風險,或作業人員不小心將重物掉到池裡,都有可能會造成破損而產生核反應,池 裡的燃料棒密度越高,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高。

三一一的福島核災證明「只要有多套備用系統就一定安全」的思考根本不管用,就像這次安全電源 喪失,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發生爐心熔毀氫爆,相繼出現無法挽救的慘狀。事後官方還直稱很健全,不清楚他們是故意淡化,還是本身都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政府的 表現讓人無法信賴,只覺得他們是明知故犯的幫凶。

現在福島全境輻射汙染,根本比以前我們在核電廠全副武裝才能進去的區域還嚴重。所以我豁出 去以真名現身,是有感於自己終身致力的核電,居然成為加害民眾的機器,還造成永遠不能居住的土地。我的著作就是為了破除某些人對於核安的幻想,也希望能廢 核,算是以核電為業的我的一種贖罪。

小倉志郎

東芝核電前設計維修工程師,在東芝的原子爐設計部門工作長達35年,曾經參與福島第一核電廠一號與二號機的機械部門設計,並與美商GE公司協力工作。

《核電員工最後遺言》

由平井憲夫、劉黎兒、菊地洋一、小倉志郎及彭保羅等核能專家與受害者撰文集結而成的書籍,告訴讀者政府不敢說、電力公司隱瞞的核電祕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49

核電上書風波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02/100362950_all.html

 從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縣城出發不太遠,跨越長江,便到了中國首批內陸核電——彭澤核電廠的廠址。

  透過環繞著廠區的鐵絲網,可以看到高聳的塔吊,以及掛著「中電投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和「國家核電」標識的活動板房。鐵絲網上,每間隔幾十米,掛著「危險」「禁止入內」的警示牌。兩位穿深色制服的保衛人員,正在阻攔一輛未帶出入證的車進入廠區。

  「裡面沒什麼好看的,畫上的反應堆還沒有呢。」2月28日,一位別著胸牌的工人指著廠區一號門西側的彭澤核電廠鳥瞰圖告訴財新記者。

  環保部核安全管理司負責彭澤核電廠的項目官員封有才表示,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後,國家暫停核電項目建設,彭澤核電就停下來了,「福島事故發生後什麼狀態,現在還是什麼狀態」。

  由於望江縣政府發出「紅頭文件」表示反對,這座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馬當鎮的核電廠,再次引發了關於內陸核電乃至整個核電的爭辯。在中國,政府部門上書反對核電建設的案例可謂絕無僅有,這也為核電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

  福島核事故距今一年,中國核電建設已有回暖跡象。在這種背景下,彭澤核電廠如何直面望江的上書陳情?整個核電行業又如何打消公眾的疑慮?

望江陳情

  2月7日,一份在微博上熱傳的望江縣人民政府「紅頭文件」,將彭澤核電廠項目推到風口浪尖。

  這份題為「關於請求停止江西彭澤核電廠項目建設的報告」的文件稱,臨近該縣的江西彭澤核電廠項目選址階段評估存在「人口數據失真」「地震標準不符」「臨近工業集中區」以及民意調查不夠公開透明等問題。

  彭澤核電廠北臨長江,南靠太泊湖,距彭澤縣城約22公里,距望江縣城則只有10公里,距望江縣最近的村子更是只有3公里多。

  「紅頭文件」的背後,是四位退休幹部的合力。早在2011年7月,11頁的《籲請停建江西彭澤核電廠的陳情書》(下稱陳情書)就已寄至國務院、 環保部、安徽省、安慶市等層面。陳情書署名為:65歲的汪進舟、原中共望江縣委副書記;77歲的方光文、原縣法院院長;77歲的陶國祥、原縣人大副主 任;70歲的王念澤、原城鄉建設局局長。

  陳情書指彭澤核電廠相關審批材料中人口數據「造假」,地震數據「說瞎話」,以及在公眾意見調查環節用洗衣粉等禮品「賄賂」村民。

  四位老人表示,寫陳情書的起因,正是2011年3月的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陶國祥說,自己原先就反感長江對面要建的核電站,但「比較麻木」,福島事故讓他們覺得該做點什麼。

  由汪進舟統籌,四人從2011年5月開始分頭工作,蒐集彭澤核電的公開資料,並和國家核電建設標準、法規一一核對。退休官員的身份讓他們很容易接觸到相關統計數據,彭澤縣方面甚至客客氣氣地接待他們到核電廠工地參觀。

  陳情書完成後,他們先是給縣政府過目,縣政府最初表示已知情,但沒有表態反對或支持。彭澤核電廠一旦投入運營,將給彭澤帶來經濟上的巨大回報,望江則只能望江興嘆。

  到了2011年8月,江西國防科工辦和中電投江西公司到望江做彭澤核電廠安全調研,要求望江方面提供地理數據。方光文稱,此時望江縣政府第一次表達了對「家門口」建核電站的反對意見,並拒絕提供相關數據。

  望江縣政府隨後組織調研,於2011年11月15日形成前述呈送安徽省發改委能源局的報告。縣政府希望省裡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真實情況」,「以維護望江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最早在微博上發佈這份文件的網友告訴財新記者,一位望江本地人給她發送了掃瞄件。她在證實其真實性之後,覺得「又沒寫著機密文件」,「有必要公佈出來」。

  「紅頭文件」擴散前,苦等數月未見省內外官方回應的四位老人,已在2012年1月將他們的陳情書發到網上,但影響侷限於安徽的一些網絡論壇。

安徽佈局

  望江縣政府報告網上「走紅」初期,一位縣政府工作人員曾經告訴財新記者,該文件遞交到省能源局幾個月以來,縣裡沒有接到任何回覆。

  汪進舟說,媒體大規模報導此事後,安徽省能源局才回應稱報告已經報到國家發改委。他推測,其中的拖延應與安徽也在大力發展核電有關,「安徽自己就有四個核電項目在籌備。」

  他所說的,是安徽在長江沿岸佈局的蕪湖繁昌、池州吉陽、安慶樅陽和宣城核電站。

  蕪湖繁昌、池州吉陽項目由安徽省皖能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與中廣核、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投資建設。在皖能股份公司網站上,關于吉陽核電的最後消息來自2010年底,吉陽核電項目籌建處負責人彭偉表示,將加快項目前期進度。

  值得注意的是,吉陽核電站廠址位於東至縣吉陽村,距離彭澤核電站不到50公里。池州市政府網站分別於2009年6月和9月刊登其環評公眾參與信息公告第1號和第2號,並於當年11月召開了公眾代表座談會。

  根據官方的座談會紀要,公眾參與過程非常「和諧」。41名公眾代表「來自池州市區、東至縣、安慶市區、望江縣」,他們「紛紛表示支持核電、盼望核電,希望吉陽核電項目早日上馬。」

  吉陽核電距東至縣城約26.5公里,而距望江縣一些鄉鎮不到15公里,距安慶23公里。或許是因為吉陽核電位於安徽本省,且未拿到「戶口」,望江縣政府方面並未對其提出公開反對意見。

  隨著福島第一核電站災難性事故的發生,安徽幾個核電項目與中國其他數十個原本緊鑼密鼓推進的內陸核電項目一樣,再無新消息發佈。

  當然,內陸核電角逐並未結束。2011年11月,《安徽省「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印發,其中提及「按照國家核電的戰略佈局,在繼續做好蕪湖、池州核電廠址和安慶高溫氣冷堆核電項目廠址保護工作的同時,穩步推進核電項目前期工作。」

  安徽省能源局電力產業發展處處長徐志2012年2月接受《中國經營報》採訪時表示,安徽核電「沒有規劃,沒有時間表」,目前主要是保護好核電廠址資源,為未來核電項目建設創造條件。

溝通缺失

  對於四位老人的陳情書,以及望江縣的「紅頭文件」,各方反應不一。

  一直反對內陸核電站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給他們發來郵件稱,四人所寫陳情書「相當有理」,並表示將設法轉送國家領導人。

  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辦公室則致信表示,該局領導非常重視幾位的意見,並作了專門批示。信中稱,按照相關法規,彭澤核電廠項目需要在水利部長江 水利委員會辦理有關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和入河排污口設置的審批手續。目前,項目尚未通過水資源論證這一關,「我們對此非常慎重,截至當前並沒有受理該項 目水資源論證和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事宜。」

  而據中國之聲報導,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院長鄭明光透露,受相關部門委託,該院近期對彭澤核電廠項目選址報告進行了二次審查,結論是選址環評不存在問題。

  封有才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彭澤核電廠選址階段評估報告符合相關規定。

  他認為,在人口、地震等問題上,望江縣對核安全法規的理解或許有誤。例如,望江縣將核電廠涉及人口理解為整個縣域的人口數,「在我們的核安全法規中,對於區域的人口數,有一套很詳細、科學的統計方法」。

  封有才還說,在沒有更多瞭解的前提下,他無法判斷環評報告在公眾參與方面是否造假,但目前提供的材料「經過我們審批,沒有發現問題」。

  各方爭執不下之際,傳來了中國核電建設回暖的消息。位於遼寧大連瓦房店的紅沿河核電廠,於2月23日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組織的一期工程運行前安全評估,預計年中開始發電。該核電廠1號機組,是福島核事故之後中國第一個申請安裝核燃料的核電項目。

  核電安全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福島事故之後,全國範圍內開展核電廠址評估和安全大檢查,環保部和國家能源局也在編制核電安全規劃。

  目前,彭澤核電廠開工日期依然遙遠。封有才說,彭澤核電僅通過選址階段的環評,未來還需要經過開工階段、運營階段的多次評價論證,才能上馬。方光文透露,安徽省環保廳輻射處幾位官員約見望江縣環保局負責人時也曾提到,「彭澤核電廠幾年內動不了工」。

  在彭澤核電廠所處的馬當鎮,人們似乎已經將核電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路邊的燈桿上,掛著「美化核電城」的宣傳標語。一家五金店的廣告牌上,寫著「一切為核電服務」。

  34歲的當地居民付華(化名)說,她還是個小孩子時,就聽說馬當要建核電廠。「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剛上小學,好多飛機飛來飛去,據說就是搞勘測的。」2008年,彭澤核電廠搞「三通一平」,「很快平掉了一座山」。

  當地人一直覺得,核電是彭澤的未來,會拉動當地的經濟和就業。福島核事故後,他們也有了一些擔心,「萬一出事,我們是不是最先死的?」

  望江那四位退休老人打算將反對彭澤核電乃至內陸核電的行動繼續下去。在汪進舟看來,彭澤核電廠是否停建的討論,實際上是內陸核電存廢之爭。他們準備以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2歲的組合,與內陸核電打上一場八到十年的持久戰。

  「我們的行動分三個階段,官道、媒道、訟道。」汪進舟說,上書陳情有關部門是第一步,通過媒體吸引關注是第二步,「如果還不行,就只能走『訟道』。下一步哪個部門批准彭澤核電廠開工,我們就去提起行政訴訟,要告到底。」

  福島核事故之後,能源短缺的中國暫時放緩核電腳步,但國家層面發展核電的決心沒有太大變化。2012年2月中旬,環保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李干傑考察三門核電時就表示,要對中國發展核電的方向和目標有信心。

  很多核電支持者抱怨,核電反對者在核電問題上誤解重重,彼此需要加強溝通。但是,很多核電建設方和政府部門,仍未與利益相關者及公眾坦誠相對,也不願提供足夠的信息。財新記者關於公開彭澤核電選址階段環評文件更多內容的申請,就被環保部謝絕。

  2月27日,望江縣政府宣傳部門對財新記者表示,縣裡最近已經決定,不再就核電事宜接受採訪。另據安徽媒體人士稱,由於一些壓力,省內新聞媒體幾乎對望江縣的反對意見保持緘默,僅有一家都市報做了篇幅不多的報導。

  四位老人感受到了這種微妙局面。方光文每天上網四個小時,在他自制的筆記本上,和他們聯繫過的媒體記者姓名、單位和電話密密麻麻地記了一頁。

  「上海媒體反應最強烈,來得也最多,因為長江上建內陸電站對他們的影響最大。」方光文說,有內陸核電計劃省份的記者幾乎沒做採訪,湖南一家媒體也做了採訪,但稿子只在紙質版登出,沒上網站,「他們要顧忌自己的核電項目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03

台電三十三年員工的血淚控訴 揭開 台灣核電廠 不能說的8個祕密

2012-03-26  TWM



這是來自台灣核電廠內部員工的第一手爆料!

李桂林,一位台灣少數參與核一、核二建廠到正式運轉的台電元老級員工,在長達三十三年的工作生涯中,親眼目睹核電管理的種種謬誤,甚至自己都因長期暴露在輻射之下,而失去了健康。

對於李桂林的種種控訴,台電卻以全盤否認「職業傷害」的態度回應;或許,台電要防衛的不僅僅是個人賠償金的問題,而是背後攸關全民健康,更不可告人的核能安全祕密。

口述‧李桂林 整理‧張瀞文(編按:台灣核電的運作風險,在官方與民間各持己見的情況下,如今,終於有來自核電廠第一線工作員工的真實見證。溼冷的三月天,我們兩度拜訪李桂林位於新北市三芝山上的家中,聽他詳述在台電工作三十三年所見、所聞的怪狀。

二十七歲進入台電,直到六十歲退休,李桂林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都在核電廠內「跑現場」,他首度透露了很多「台電不願公開的祕密」。或許,在我們每天使用廉價電力的同時,也該重新省思,我們要為後代的子孫留下怎樣的未來?以下是李桂林的第一手告白。)過去三十三年(一九七四到二○○七年),我一直在台電工作,尤其在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年,我親自參與了核一、核二兩座電廠、四部機組從建廠、裝機、測試、試運轉到正式運轉的過程,這在台灣核能界恐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核一因為是台灣第一座正式運作的核電廠,當時幾乎天天出問題,我因此每天接到檢修聯絡書,必須進到輻射劑量很高的地方進行維修。在一九七七到一九八四年,這二千五百多個日子裡,我幾乎天天「與核共舞」。

祕密一:防護衣只能防汙 無法防輻射核電廠因有輻射,外人很難一窺全貌,我則因為長期待在那裡,看到或是聽到不少外界從來都不知道的荒謬問題;同事之間彼此心照不宣,但卻不會公開談論,我想我應該讓大家知道,很多核電廠裡頭不為人知的祕密。

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核電廠內部的實際情形,很多人都以為穿上「防護衣」就可以防止輻射,今天我就告訴大家,「防護衣是防汙染,不是防輻射的」。

要防輻射有三原則,第一就是「屏蔽」──擋起來;第二個是距離──盡量遠一點;第三個是時間──盡量縮短時間。這就是防護的三大原則,而我們一般看到的黃色防護衣其實僅是綿織品,它的功用就是防汙染,真正要防輻射則需要鉛毯。

我在核電廠工作時,我與夥伴們也曾經像日本福島勇士一樣,先在外頭演練,再進到高輻射地區做短短幾分鐘的維修。我曾經穿過兩層防護衣,也有人曾經穿過三層,但是包括帽子、鞋子、衣服整套的防護設備,僅是防汙染、防粉塵,目的是讓你不要把輻射帶出來,並沒有防輻射的效果。

祕密二:員工維修時 反應爐竟不停機另外,我有多次進入運轉中的反應爐附近維修,其實運轉中的反應爐裡頭是又熱又有輻射,相當難受,甚至還有對人體傷害最大的中子。反應爐運轉中與不運轉,輻射的劑量差別超過百倍,所以照理說,如果有損壞,一定要停機才能維修。

但是當時我們內部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整個發電機發電的瓦數要降到標準的十分之一(發電機是六十三萬六千瓦要降到六萬千瓦),相當緊急時才會「停機」進去維修,因為若是停機十小時,台電一座機組損失就至少新台幣二千四百萬元,台電講求的是「運轉效益」,運轉是為了賺錢,大部分時間是不輕易停機維修的!

祕密三:找散工、遊民洗高汙染反應爐福島核災後,有人探討日本核電廠雇用臨時工,為反應爐進行停機檢修、清洗的問題,這種「核電廠吉普賽人」,台灣也存在過,這真的很可怕。

核電廠要進行一年一度的歲修或是添加原料時,要開蓋刷洗,裡頭很髒要清除,通常一次需要二、三十個人清洗,但是那裡輻射量很高,核電廠員工都沒人敢清洗,所以都是找外面的人來洗。

我記得,我在核一廠時,那一、兩年核一廠剛好正要進行大歲修,當時的兩位主管就到台北橋下去找散工、遊民,以高一點的價錢,用九人座的車把他們載到核電廠,讓他們清洗打開的反應爐,聽說很多人都被汙染得很厲害。

這些人沒有登記也沒有資料,你去查,他們(台電)絕對不會給你那些資料,他們甚至會跟你說「沒有這回事」,我們員工大家「心知肚明」,但都不敢公開談論。但是我是親眼目睹那些車子一輛輛載著外頭那些人來清洗,當天給現金,快下班時再把那些人載走。

一直到一九八○年我到了核二廠工作,都還持續聽說找零工、散工來清理核反應爐的事情,當時做出這樣提議的主管後來還高升,他們可以說是台灣「核電廠吉普賽人」的原創人!

不過後來訊息逐漸開放,核電廠也不敢再找臨時工來清洗,而改採發包方式處理。現在核電廠清潔都由民間的榮福公司來承包,據我所知,這些外包廠商找來的清洗工依然大多是無業、急需用錢,或是領有殘障手冊的弱勢族群。他們大都不知道核輻射的危險,而這些重大檢修、添料等開蓋後的清潔維修工作,核電廠的人是不做的。

祕密四:徒手撿輻射零件 釀血液病變雖然台電一直強調,核電廠輻射很小,但其實核電廠裡頭,包括水位儀器等,因為有輻射的水流過,或是輻射水的水蒸氣冒出來,所以會有很高的輻射值,這些儀器或是設備如果故障會開請修單,這些請修單分配到負責的單位,通常比較資深的股長自己都先把這樣的工作推出去,讓其他人去做。

有一次就曾經發生,有位反應器儀器股股長,當大家在維修時,有人不小心讓一個放射性很強的小切片彈出來掉在地上!當時大家都嚇得目瞪口呆,避之惟恐不及,但是這位股長竟然自告奮勇,沒有戴手套,光著手就把這高放射性物品撿了起來,還說「這有什麼好可怕?」當時他不以為意,以為沒事,但是幾年以後,他調到我的訓練中心當維護組長,有一天他跟我說,「他血小板從正常的二十幾萬降到十五萬以下,血液也出了問題!」之後這個人移民到美國,情況怎樣我也不知道了。

祕密五:零件損壞竟到光華商場買來換還有一次也很離譜,就是在核一廠的時候,有一次有個微動開關壞掉,一時之間找不到原廠的零件替換,所以有人就跑到光華商場買了一個同規格的東西裝上去。

其實這個零件是必須要向美國奇異原廠訂購的,但是核電廠人員為了求方便,並沒有按照標準程序去處理。

你知道到光華商場買與向原廠訂購有什麼不同?這就是品管、標準程序的問題,原廠在品管上都很嚴格。當初這些大廠會用這樣的零件,以及設計一定有道理,而更替不同的零件,短期或許可以替代,之後就會因為品質差異而產生誤差。

祕密六:核二曾發生大規模輻射水外洩核電廠其實陸續有大大小小公安事件,其中位於新北市石門的核一廠,在一九九一年二號機管路曾發生漏水而停機。核二廠則在九三年的大修作業嚴重違反工作規定,導致三名工作人員感染超量輻射。位於屏東恆春的核三廠,二○○一年也曾發生台灣核能史上「處熱待機狀態的一號機電力全失超過二小時」,依照核能事故分級,已經成為「無放射性物質外洩的第三類緊急事故」,堪稱台灣核電史上最嚴重的核安事故。

這些都是外界已經知道的,其實在核二廠開始運轉不久時,就曾經發生輻射水外洩事件。我記得當時是因為有名美國奇異來的工程師,檢查水閥後忘記把水閥關緊,等到下班大家都回家了,含有大量輻射的水沖開了閥門,水逐漸流出,後來漫了一地,甚至擴大到整個廠區。

由於大家都不知道,隔天一上班,大家踩到水後走來走去,將輻射水帶到各處,最後導致輻射水把廠區都汙染,這件事是發生在一九八○年核二廠啟用不久之後,由於當時還在戒嚴時期,外界並不知道這次的公安事件。

祕密七:燒低階核廢料 已將輻射擴散另外,核電廠常常要用到石綿、擦拭布及維修工具,這些東西本來是沒有輻射的,但是接觸汽機設備後,就會變成汙染物,加上員工穿的防護衣等,這些東西是耗材,也是所謂的低階核廢料,經年累月下來越來越多,占的空間越來越大。剛開始這些低階核廢料都是放到蘭嶼,後來蘭嶼放不下了,就將這些東西打碎、壓縮,放到台電減容中心處理。

北部的台電減容中心就在核二廠廠區靠近北方處,會有車子定時將低階核廢料從核電廠運載到那邊燒掉。我們都知道「物質不滅定律」,原本被輻射汙染的東西經過燃燒,還是會有輻射,甚至排出的煙一樣會有輻射。雖然台電透過過濾及稀釋兩種方式降低燃燒後煙霧的輻射量,但是經年累月的燃燒,釋出的輻射量也會慢慢累積,造成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

祕密八:核廢料無解 乾式儲存更可怕核電廠到底有沒有危險?我要說的是,如果按照很嚴謹的步驟及法規去運轉,其實運轉中的核電廠,大致上還算是安全的,但是問題在運轉之後所剩下的高階核能廢料,因為這些核廢料沒有辦法處理。

過去美國賣電廠給我們時,曾經簽契約,契約上有講,美國要幫我們處理核廢料,但是後來呢?美國賴帳,台電也曾經想把核廢料運到北韓或中國處理,但是現在國際公約規定核廢料不能境外處理,所以境外處理已經沒希望。我們的核廢料沒辦法運出去,也沒辦法自己處理。

至於現在台電說要做乾式貯存槽,其實美國已有在做,但由於還是有氧化現象,幾乎都是搞得一塌糊塗,所以乾式儲存美國都做不來,台灣怎麼有能力做?那都是騙人的,台灣如果真的要做,沒多久一定會出事情。

台灣是個沒有核能產業的國家,那些人(台電)還說絕對沒有問題,講那些話簡直是沒良心!

另外,大家可能都以為核電廠只要除役了就不會有輻射問題,其實那是大錯特錯。核電廠就算除役,還是要有人在裡面監督它運轉,繼續把它冷卻,天天監督輻射線和汙染,不僅外人不能進入,還必須有人二十四小時在裡面值班,監視這些核燃料棒。因此就算核電廠除役,那塊地方也已經不能做其他用途了,等於是廢掉了,幾乎就是那片土地從台灣地圖上消失一樣!

還有,不僅核廢料我們沒辦法處理,核四也應該馬上停掉。核四雖然是我們向奇異訂購的,但是反應爐卻是奇異向日本訂購的,但從福島核災之後我們可以看出,日本核能產業還是不夠成熟的,整個核四的系統整合成熟度也還不夠。台灣核能人才本來就相當稀少,甚至過去的清大核工系都改名字了,台灣幾乎沒有可以把核四反應爐和這些系統整合的技術與人才,核四如果貿然運轉,那才真的可能萬劫不復。

李桂林

出生:1946年

經歷:台電員工,曾參與核一、核二建廠到正式運轉學歷:台中私立光華補校結業

家庭:育有二子

台電:

反應爐穴清洗作業已改機械化作業針對台電前員工李桂林的指控,本刊向台電查證,該公司表示,核電廠防護衣只是最基本防輻配備,只要進入管制區就必須穿著。另外,核能電廠是在機組大修時,才清洗反應爐穴及爐蓋,且清洗之工人為電廠年度包商人員,並由廠內員工陪同監測監護與檢驗。前述清洗作業目前均已改為機械化清洗,不足部分才輔以人工清洗。

至於減容中心,台電表示,該中心完全符合原能會與環保署規定,並有完善的廢氣處理系統,營運以來並未發現輻射擴散。

另外,台電表示,李桂林於1977年10月核一廠裝填燃料後才開始接受職業輻射暴露,但在此半年之前即已經台北榮總診斷罹患「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症」,並不符職業病認定之暴露與疾病的時序要件。該案目前正由司法程序審理中,台電已依法提呈相關證據供法院審酌,並靜候司法裁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