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运营商肉搏校园:每个新用户都是纯收益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3/2NMDAwMDE5NzA2Nw.html

“考上北大不容易,电信手机辐射低”——9月7日下午,一幅被部分网友评价为“雷人”的广告语,张贴在北京大学校园内著名的“三角地”。

作为北大校园信息发布的聚集地,“三角地”是该校人流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正因如此,对于欲极力拓展北大学生市场的电信运营商,“三角地”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广 告语的旁侧,便是北京电信位于北大校园的促销点。距离不到十米,北京移动“动感地带”的促销活动亦摆开阵势,现场的促销人员,不放过和每一个新生靠近的机 会——对于远道进京的“新同学”,更换手机卡,成为“必备动作”——他们即将成为北京地区电信运营商的又一个新增用户。

校园外的争夺,亦热度不减。在北京地铁四号线,北京移动“动感地带”和北京电信“天翼校园套餐”的广告牌交错出现。知情者透露,四号线途径中关村,此处广告费价格不菲,即便如此运营商依旧不惜本钱。

相比较高昂的广告投入,四号线的潜在市场更为可期——由南往北,民族大学、北理工、人大、北大、清华均途径四号线。对于争夺校园市场的运营商,这是校园外又一个重要的战场。

“每一年的新生促销,都是我们年度营销的重头戏。”中国移动某分公司一市场推广负责人坦言,现在校园市场的争夺可谓惨烈。

校 园市场争夺的背后,则是中国移动用户市场的增长放缓。2009年,中国的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05亿,相比较2008年近9000万新增用户数,增幅仅千 万户。“新增用户数量的放缓,将是大趋势,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持续。”电信行业专家付亮分析,在此背景下,校园市场是少有的新增市场。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面对刚刚启幕的中国3G市场,大学生无疑是3G高端市场最大的潜在用户。“争夺校园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布局未来。”上述运营商人士直言。

深度捆绑

8月中旬,经历高考后的漫长暑假,家在揭阳的小寒(化名),等到了位于广州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意料之外的是,通知书中夹着一张广州移动赠送的“动感地带”手机号码,并附有55元话费。

对于即将去广州上大学的小寒,更换一张广州地区的电话卡,早已在其计划之列。到广州的大学报到后,小寒随即换上了寄来的“新号码”。

“我们这一届的新生,都在录取通知书中,收到了赠送的‘动感地带’新号码。”小寒告诉记者,这让他们很方便,“我觉得挺好的,反正我们也要换号了,而且还不用花钱。”

但在市场的另一面,却有另一种解读。当小寒漫步大学校园,发现相比较电信和联通的大力促销,移动这一次“安静了许多”。尽管电信和联通卖力促销,其对新生用户斩获寥寥。

“我们班上的同学,基本上都直接换上了寄来的号码,成为移动的用户。”小寒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了解到,除移动外,电信和联通在各地的分公司,在今年的新生入学中也采取过夹带录取通知书的营销方式。但这仅是吸引新生入网的第一步。

更激烈的争夺,是在学生用户的深度捆绑上。“尽管各家运营商针对校园市场的套餐相对优惠,但以语音业务为主的业务模式,其用户的粘性并不太高。”电信行业专家付亮认为,如何将校园业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深度捆绑”,成为运营商争夺校园市场的新趋势。

本报记者获得一份广州联通针对某高校的促销单显示:“亲爱的同学,下发到你手中的中国联通手机号码卡为你在校就读期间与学校信息对口的号码。学校的有关信息(包括学生活动、考试信息、就业信息等)都将通过学校信息平台发送到此号码。”

“通过深度捆绑,把该运营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而其他运营商甚至很难获得入网的机会。”付亮分析,区别于其他商品销售,电信商品的排他性较强,“尤其是学生群体,很难同时成为多家运营商的用户。”

前述中国移动一分公司人士直言,在校园促销中各家运营商都有排他性的愿望,但部分学校也正是基于此,有着包括收取进场费在内的权利寻租诉求:“双方作用下,校园市场的争夺既复杂又惨烈。”

低成本营销?

校园市场的低价格,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广东的部分高校新生报到期间,广东联通甚至打出了“充50元送500元话费”“充100元送800元话费”的大幅度优惠。而在北京市场,北京电信甚至推出了在校园内,长途市话合一0.1元/分钟的超低优惠。

“学生市场作为一个低收入人群,是一个对价格弹性极为敏感的群体。”上述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对于校园市场的争夺,几家运营商之间最主要的比拼就是价格,对于自身而言,就是谁能把利润降得最低。

但这还是问题的表象,据本报记者了解,移动业务运营特定的成本与收入模型,或许才是运营商不计成本“肉搏”校园市场的背后支撑。

“对于基站网络已经覆盖的一定区域,其成本投入是相对固定的。”电信专家付亮分析,区别于固定电话业务,在一个固定的无线区域内,并不会因为增加新的移动电话用户,而增加相应的成本。

“从运营的角度讲,我们每增加一个新的用户,其收入几乎是纯收益。”上述运营商人士直言,“对于所谓低价促销,只存在赚多赚少的问题,而不存在亏本的问题。”

但在现实校园市场,实物促销盛行带来的高成本,却同样让运营商面临着一定的成本压力。本报记者走访多家北京高校发现,运营商校园促销点都是赠品密布。除了常规的存话费送手机之外,还有自行车、移动硬盘、电风扇、蓝牙耳机等价值不等的实物赠品。

“我们每年花在实物赠品上的成本逐年增加。”上述运营商人士直言,几家运营商相互比拼,“都是互相逼出来的。”

竞逐增量市场

惨烈的价格搏杀,从整体上摊薄了校园市场的利润。

一位接近广东移动的业界人士透露,在广州地区高校学生群体, ARPU值(每户每月收入贡献)约在50元左右。而根据中国移动2009年年报披露,2009年中国移动用户ARPU值平均在77元人民币。

“在目前的市场现状下,学生群体对运营商的利润贡献很有限。”广东移动一家分公司人士分析,除了学生自身属于低消费人群外,也与学生的整体数量有关,“学生用户一般不足区域用户数量的十五分之一。”

即便从当下看,校园市场并非是“利润牛奶”,但运营商的争夺丝毫未见减弱。

“从移动用户新增人数看,呈现放缓趋势。”上述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分析,而在各家运营商的竞争中,发展和争夺新用户,无一例外地成为各家运营商市场推广的首要战略之一。

在此背景下,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异地求学,所产生的增量市场,很自然的成为各家运营商竞逐的焦点。

不止于此,对校园市场的争夺,还为运营商日后的3G业务打下铺垫。值得关注的是,自2009年开始,三家运营商在校园推广中,都开始有意识地推广数据业务。例如,在今年北京电信的校园套餐中,均包含上网流量、WiFi时长赠送,而用于促销赠送的手机,均是3G手机。

“尽管学生属于低消费群体,但极愿意尝试新鲜应用。”前述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发展学生市场更多地着眼于未来的市场培育,“形成对某一家运营商的使用依赖,对于未来的市场延续很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65

用「碩市生」大軍 校園打頭陣

2010-11-08 TCM




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品牌是市場後進者,經濟規模與通路普及率遠遜於競爭對手,在幅員廣大的中國市場上毫無優勢,要怎麼做才能後發先至?

「用八○後年輕團隊,深耕年輕人市場!」對華碩電腦來說,成功逆轉局勢的答案就是讓年輕人跟年輕人直接打交道,但這說來容易,卻也困難。因為整個品牌行銷的成功之道,正與管理這群八○後所需要的新思維吻合。

今年第二季,國際數據資訊(IDC)的調查顯示,華碩打敗惠普等對手,以一一.五%市占率,排行第二,僅次於比它早十年耕耘中國市場的聯想;然而,十年前,中國筆記型電腦市場被國際品牌IBM、惠普以及聯想瓜分,華碩市占率不及一%,排名在十名之外。

透過一週訓練營,找到志同道合者 華碩電腦全球銷售副總裁許祐嘉,在二○○二年時任華碩中國區主管,面對一個被競爭對手盤據的市場,端出了秘密武器:「碩市生」。

許 祐嘉第一個抓住八○後優秀人才的秘訣,是找到「志同道合」的連結:首先,透過社團活動與年輕的學生產生連結,先從中甄選優秀的大學生。華碩選擇前提是「志 同道合」,人資部門會聯合其他部門的主管,舉辦為期約一週的訓練營,「你說你主動、有團隊精神,但是從普通面試過程,很難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在一週的朝 夕相處之中,很容易就可以辨識,」許祐嘉指出,另一方面,參加訓練營的學員,也可以從課程之中,深入了解華碩的企業理念與文化,只有彼此可以相互認同,才 能夠拉近彼此的期望,減少日後的磨合。

第二個秘訣是創意放手:一旦成為碩市生一員,就可以向華碩申請資源,執行自己想做的品牌創意行銷,甚至包括這群人最重視的社會服務專案,都可以向公司申請,讓他們有自我成就的滿足感,而非接受命令做事。

第三個秘訣,則是透過碩市生執行市場調查研究工作,從3C市場最重要的年輕消費者手上,得到市場第一手訊息。

由於這群人擅長網路串聯,「想要了解年輕人要什麼,丟一個與消費行為或喜好有關的簡單問題,一小時之內就有答案。」許祐嘉描繪碩市生的能耐。

舉 例來說,華碩電腦二○○三年「校園機」,就是研究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了解他們高度仰賴筆電做為線上遊戲娛樂功能,但又希望便利攜帶,於是設計了全球第一個 在十四吋電腦中放入獨立顯示卡,可抽掉光碟機,又將重量縮減到兩公斤左右的機種,因為商品符合需求,成為當時熱銷的明星商品。

深入上百所大 學,建年輕人網絡 由於中國大學生與企業接軌的意識很強,碩市生的規畫很快獲得回響;十年來,隨著碩市生規模一年年擴大;今年碩市生總數已經超過四千五百名,深入中國四十六 個城市與省分、一百五十五所高校(大學),涵蓋了中國「一二一重點高校」的八○%,與校園年輕人的連結深度與廣度,令競爭品牌難以比較。

華 碩的做法至少帶來兩個好處:第一,3C產品三十歲以下消費者超過七成以上,是最主力的消費者,深度了解他們,重要性不言可喻,然而在中國市場,三十歲以下 消費人口高達四億,任何國際品牌的資源,都不足以建構涵蓋全國的年輕人網絡,碩市生幫助華碩深入中國,調查研究可以深入到六級縣城,對其他品牌形成競爭門 檻。

第二,以碩市生為核心,往外擴散,深入了解中國年輕大學生,從活動過程之中,還能夠持續挖掘人才。

然而,無論是聯想、惠普,這些華碩主要的競爭對手,無不設法舉辦各種酷炫流行的行銷活動,深入校園,華碩為何能夠獨樹一幟,吸引大學生認同,成為競爭優勢門檻?

八月十三日,上海市漕西北路上的百腦匯賣場,透過管道介紹,兩位八○後的華碩碩市生梁淼、李俊邑與《商業周刊》採訪團隊見面,談到他們最初從校園認識華碩品牌的經過,竟然是社會服務工作。

梁淼還記得,八○後的同學們都想要回饋社會,有各式各樣的點子,可是不容易獲得資源,可是那時透過碩市生的社團活動,他們發動了同學,捐出不要的書和衣服給震災災區的孩子,而捐贈的人可以獲得環保袋一只。

結 合社服活動,激起付出的熱情 在像這樣的社團活動過程之中,碩市生彼此以學長姊、學弟妹相稱,在活動中形成了強烈的向心力,並從其中獲得榮譽感;然而,在他們的認知之中,其實並不是為 了華碩這個品牌付出,而是因為活動本身讓他們的情感需求也獲得滿足,進而增加了對華碩這個品牌的認同。

福萊國際傳播諮詢公司(Fleishman Hillard)高級客戶主任于笑海分析八○後、九○後的年輕人,他們被誤解為自私自我的一代,然而,是充滿情感的一代,「他們在童年得到了充沛的愛,長大了也想付出愛,但是能夠付出的管道卻不多。」

八○後的大學生有很大的「共性」(共同點),他們需要「被需要」,而「我們給了渠道,讓他們展現他們的愛,」華碩中國業務總部副總經理鄭威進一步表示,如果再看年紀更輕的九○後都會年輕人,因為一出生社會就已經富裕,這個族群甚至比八○後更想付出。

而成長於網際網路發達,看慣各種商業手法的他們,會在網路上批判品牌過度商業操作。「他們在乎你是不是真的付出關心,而不是只想獲得品牌利益,」鄭威說明。所以在這些活動過程中,華碩並不做銷售,也不強制志願者用華碩電腦,因為重點是,「只有激起熱情,才有認同。」

一九八七年出生的陳希希是華碩電腦中國總部品牌團隊成員之一,她一人負責起華碩與中國科協合作的「科普計畫專案」,組織近千名八○後,甚至九○後的大學生下鄉,讓他們接受培訓,然後深入內蒙、雲南等上千個農村,教不識字的老農、小孩認識電腦。

她描述,因為這些大學生志願者高度認同自己參與的活動有價值,因此展現非凡熱情,當華碩請他們做二十份問卷時,居然有志願者一口氣做了一千份回傳,而志願者也在年輕人經常出沒的網路社群上討論他們所做的事,在貓扑、人人網等中國年輕人偏好的網站放上影片與紀錄。

這群年輕人就像是一群「青年軍」,上山下海,在實體與虛擬世界,散播著品牌活動的影響力。

根據中國「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ZDC)十月份剛出爐的品牌調查,結果顯示,華碩躋身偏好度最高的三大筆記型電腦品牌之一。

中國在二○一二年,即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市場,而與年輕消費者的連結深度,將是全球電腦品牌決勝最重要的關鍵。「品牌關注度不會馬上變成銷售額,然而,五年、十年之後,這些事會發酵,就像十年前我們開始進入校園一樣。」鄭威表示。

延伸閱讀:華碩看八○後 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大量的愛,也想付出愛

對應方法 1.用「碩市生」讓年輕人執行創意行銷手段,創造自我驅動力 2.以更長時間發覺志同道合者 ,並透過志願社會服務,滿足他們「給愛」的需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8

運營商校園大戰:如何爭奪3000萬消費者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0/1158748.html

克有種錯覺,此時自己正置身某條商業街。

一位「黃T恤」攔住他說:「同學是新生嗎?新生可以憑錄取通知書免費使用行李車搬運物品。」黃T恤的背後,印著「M-ZONE」。還沒等「黃T恤」說完,又有一個人湊上前來,「同學,聯通送3G智能手機!」

這是中國傳媒大學的校園,吳克看見文化廣場前、食堂和宿舍門口擠滿了移動、聯通,甚至是健身房的促銷展台,佈告欄上方貼著騰訊微博、中糧悅活等產品廣告,大眾、奔馳在教學樓前隨意穿行……習慣了高中校園的他,這場景從沒出現過。

吳克剛上大一,現在他成了商家眼裡的金主,它們湧向他,企圖控制他的消費。

越來越多品牌開始重視校園市場,招商銀行曾推出首張學生信用卡Young卡、蘋果公司的經銷商將體驗店開進北京大學、可口可樂在開學和軍訓期間給學 生提供免費飲料、新浪微博開車去火車站迎接新生、Levi's總是在學校做Live秀、寶馬這類高檔車品牌也會去清華大學贊助活動,甚至連杜蕾斯都不想放 過校園……

「Levi's北方區總經理和我說,她並沒有期待現在,而是希望激發學生對Levi's的渴望,這種渴望聚集到他們工作後發第一個月薪水時爆發。」 新鮮傳媒Freshmedia CEO紀中展對《第一財經週刊》說。這家公司專門做校園營銷,曾給Levi's做過校園Rock Party。它的員工人數還不到50人,但全國高校中卻有8000多名學生是其兼職員工,他們或許正穿著M-ZONE的T恤在發宣傳單,也有可能正在一場 校園秀現場幫工,兼職的學生們是校園營銷產業鏈上的重要部分。

2004年,紀中展發現了校園營銷這門生意。當時並沒有多少商家重視校園市場,偶爾有品牌做校園宣傳,也是學生會做活動主動拉的贊助,這些品牌多來 自學長們開的公司或是學校周邊的餐廳。紀中展稱直到2006年,新鮮傳媒的年收入都只在100萬元人民幣徘徊,但最近這兩年增長了40倍,每年收入都在 4000萬元左右。「客戶數目並沒有快速增加,原因是它們對校園營銷的投入在猛增。」紀中展估算商家今年在高校投入的營銷資源將近200億,其中TMT和 快消行業的投入居前兩位。

3月,陳丹已經開始忙今年的高校迎新工作了,雖然離迎新的時間還有半年。他是北京移動海淀區的大客戶部銷售員,在公司內部,校園用戶一直被當成是集 團大客戶來操作。到了8月,陳丹和1000多名同事聚在一起預演迎新情境,物流車輛何時進校園、用時多久搭建好促銷展棚、禮品如何交接、遇到下雨天氣現場 要怎樣安排……這些都要掐表計時、提前有對策。

在陳丹的工作日程裡,6月前他必須完成海淀區30多所高校關鍵人物的拜訪工作,這決定了接下來和聯通、電信員工的競爭中自己所處的位置—7月,運營 商會爭著代學校向新生郵寄錄取通知書,裡面夾寄手機卡或廣告冊;8月底9月初,運營商都會免費提供車輛,到火車站、長途客運站接新生,在車上向新生銷售手 機卡;報名結束後,再搶著與校方共同策劃、承辦校園迎新晚會,運營商會提供場地布展、宣傳物料、獎品,在晚會過程中進行業務、品牌宣傳。也許是不知該如何 平衡,西安培華學院開了兩次迎新晚會,分別由移動、電信贊助。

校園競爭中,沒有誰比這三家公司更激烈的了,8月中旬就開學的清華大學成了它們的首戰地。

劉若晴手裡正拿著中興G3手機走在校園裡,一位握著手機輻射檢測儀的電信員工追上來要給他的手機做檢測,電信最愛喊的口號是「考上清華不容易,電信手機輻射低」,它的展台前還立著大幅廣告—如果G3也算3G,那麼國美就是美國—這些並不是在宣傳自己,而是在諷刺對手移動。

移動和聯通也有自己的口號,來看看今年各大高校運營商的迎新橫幅吧,它們總是針鋒相對。「動感地帶,我的地盤,享受大學生活,拒絕做個翼(鳥)人」 —這是移動針對電信的口號;「走沃的高速路,讓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摺騰去吧」—聯通這樣打擊移動;移動送給兩位競爭對手的:「移動LTE時代,神馬天翼、 沃派都是浮云」……這在通信行業被看作是「營銷技巧」,更惡劣的「技巧」還有剪斷對手的校園光纜,今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都發生了 這類事件。

此前衣服都由父母代為購買的吳克還有些不適應新校園,但他很快做出了人生第一筆重大消費—在選擇了188開頭的動感地帶手機號後,充了500元話 費,這樣他能得到一輛免費的自行車。排在隊列裡的同學,有人充值80元返了70元話費,也有人充500元拿到了一部新手機。在這座校園裡,動感地帶那枚橙 黃的標識隨處可見,同學們說「滿城儘是M-ZONE」,不光是校內,吳克發現學校周邊中國移動的營業廳也很密集。

謝佳覺得自己要比吳克「幸運」一些,她在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天就得到了一張動感地帶卡,儘管工信部曾對此下過禁令,但仍無濟於事,三家運營商都在這麼 做。「7月25日中國移動還打電話問我是不是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位於南京)的新生,說通知書裡的電話卡可以開始用了,裡面有話費,當時心情大好。」

許多高校都把動感地帶手機卡作為開學必備品送給新生。在《第一財經週刊》的採訪中,中國人民大學的動感地帶卡是夾在錄取通知書裡發出去的,清華大 學、中央民族大學則把它放在新生開學領取的「新生袋」裡,中國農業大學的老師給班裡的同學每人發了一張,並告訴他們以後班級事務都會通過這個號碼傳達……

2011年有近650萬大學新生入學,而全國的2493所高校中,在校大學生約3000萬人,大公司們都在盤算著如何抓住這個機會。

剛出站口,劉暉就看見有人舉著北京大學的牌子,上面還寫著「新浪微博迎新接站」。他隨學長坐上新浪微博大巴,車從北京西站一路開往學校。為了抓住學 生用戶,新浪微博決定發展學生社團,儘管已經有了足夠多的公司人用戶,但這家公司希望自己的用戶群能更年輕些。這是互聯網公司偏愛的做法,騰訊、人人網等 都是如此,它們找來學校的活躍分子組織社團,給他發工資並提供活動經費。每年開學,這些社團和文學社、排球社一樣招新,不同的是,他們會有更多的資源,比 如組織迎新,清華、北大、中科大等學校的新生,成了新浪微博迎新大巴的首批乘客。

除了收到免費的手機卡,西安、瀋陽、武漢等地的許多學生開學還能喝到免費的可口可樂,液體被裝在小時候喝的那種玻璃瓶子裡,相比於現在販售的塑料瓶 裝可樂,玻璃瓶的包裝會讓人回想起喝到的第一瓶可口可樂,所以這個活動取名為「免費暢飲我的第一瓶可口可樂」,它成為了可口可樂125週年慶活動的一部 分。

這個面向年輕人的品牌,在校園裡總是出手大方,一台位於美國校園餐廳的可口可樂販賣機可真是酷極了,它看上去像是位聖誕老人,當前來購買可樂的女生 投下一枚硬幣後,這台機器開始源源不斷往外吐出瓶裝的可口可樂,餐廳裡開始騷動,同學們都圍過去分享這台販賣機的恩賜。這時可樂的出口伸出了一隻手,看樣 子除了可樂,它還想再來點別的,於是它又送出了鮮花、氣球、漢堡和比薩。可口可樂的這次校園營銷被拍了下來,它掛在視頻網站上像病毒一樣傳播。

可口可樂的競爭對手百事可樂更愛在校園裡來一場秀,比如百事的校園歌手大賽,這場針對80後的營銷做了近10年。校園選秀是大多數宣揚年輕的品牌愛 用的模式,它們抓住這一代年輕人的心理,冠以「夢想」之名,鼓勵他們秀個性、當偶像。因為沒有銷售任務,這類營銷比的是誰能製造更多的話題。Levi's 曾製作過一條長7米的褲子掛在北京大學的校園裡,它的Rock Party要的是傳達品牌主張,給學生們打上品牌烙印。

相比之下,通信運營商們的校園營銷真是枯燥得要命,中央民族大學的於瀚鵬發現除了實惠的排隊辦卡充話費,也就算電信的促銷有點特色,它在旁邊擺放了一個定製的籃球架,男生們可以在這玩投籃。

不過,運營商們的營銷效果總是立竿見影。

陳丹聽同事說8月27日那天,中國移動海淀校園充值總額上千萬。而9月,更多的高校開學,中國移動今年在海淀區去30多所高校做了迎新活動。這家公司稱其在校園市場的佔有率在90%以上。

儘管佔據絕對優勢,但陳丹發現,校園營銷越來越難做了。2008年時,陳丹開始做校園營銷,他覺得這還真是一門好做的生意,那時候,中國聯通還沒有 iPhone,也沒有3G和「沃」,它的品牌價值並未得到認可;中國電信剛推出天翼,還沒來得及進入校園市場。而中國移動自2002年3月推出年輕群體品 牌「動感地帶(M-ZONE)」時起,就開始了校園市場的佈局,它針對80後一代叛逆、自我的個性,喊出口號「我的地盤聽我的」,並找來周杰倫代言,這讓 該群體產生歸屬感。陳丹記得儘管當時的校園促銷策略還僅是校內通話優惠和短信套餐(20元內含300條短信息,30元內含500條短信息),但學生們很買 賬,直到2008年,短信套餐都還是移動校園營銷的最大賣點。

但到了2009年,聯通和電信都開始推3G,這是網絡一代年輕人喜歡的技術,兩家運營商將無線數據傳輸速率大幅提升的優勢帶入校園。「電信進入後, 三家運營商的校園大戰才算開始。」紀中展說。以前,移動和電信的銷售們私下還時常打配合戰,移動幫電信賣固話,電信則幫賣全球通,但現在,這個新進入者成 了移動最大的麻煩。

移動要做的是淡化3G概念。在福建師範大學裡,一則移動的廣告寫道—90%的用戶使用2G,我們相信群眾。不是「天翼」就能夠飛起來,你懂的!

除了短信套餐,移動開始強調GPRS套餐,如果你辦理35元的校園套餐,還會得到70M免費流量。即時通訊工具飛信也被重點提及,許多學校都通過該 軟件向學生群發短信,這是移動最愛提及的優勢。現在,陳丹還在忙著鋪設Wi-Fi接入點,海淀所有校園一共有3873個點,他和同事們已經鋪了2000多 個了。

相比聯通,陳丹覺得電信在校園裡是更強悍的競爭對手,「它們願意花心思」。電信的手機卡在一些學校成了一卡通,位於大興黃村的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學生們已經用電信的手機號刷卡吃飯了。

願意花心思的還有聯想,這家自稱傳統、穩重的公司,此前在校園市場上落後於宏碁、華碩,營銷上也缺乏新意,直到2009年,聯想開始自建校園店,副 總裁湯捷想對此做些改變,他們開始玩創意,5月聯想推出了ideapad Y450 NBA紀念版機型,湯捷希望借助NBA在各高校中的號召力,帶動聯想的銷量,但一直到7月底,該款機型的市場反應平平,銷量不超過20萬台。

「這些年輕人怎麼想的,他們的生活態度是什麼,我們不知道。所以需要在他們身上找到共鳴,這個共鳴只能來源於他們,而不是我們。」在8月ideapad Y系列學生機型面市前,湯捷決定把校園營銷交給學生來做。這次冒險的舉動,湯捷設定的試驗期限是20天。

2009年7月,J34項目組彙集北京聯想總部,他們由12名大學生組成,工作是籌備聯想 ideapad Y450的上市推廣和籌建聯想idea精英匯(學生社團)。

北京師範大學的向思也在其中,她通過幾輪面試進入了團隊,和其他同學開始了五天四夜的封閉會議。聯想和大學生們在Slogan上產生了分歧,其最先 擬定的是「超強配置享四年」,但這顯然不符合大學生的口味。團隊裡來自北京工商大學的呂大鵬喜歡質疑別人,他總愛問Why,同學們覺得也許可以從Why這 個思路著手,它代表了年輕人勇敢挑戰權威的Why精神,也是體現Y一代精神的「I'my」,最後他們決定用「小y」來稱呼該系列機型。但成為宣傳語,小y 顯然不夠。一天晚上,向思突然想到一句當紅的網語—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她覺得彪悍和小y搭配在一起,很有80、90後的范兒,於是當晚提出這一建議, 「彪悍的小y」在團隊中達成共識。

在聯想全國的電話會議上,分區的同事反覆質疑聯想的該項目負責人毛凱:「彪悍的小y會不會太男性化?全交給學生能行嗎?」最終,聯想選擇了讓學生做 主。「要知道『彪悍』這個詞顯然不太符合聯想一貫的風格,但是聯想喜歡的不一定是大學生喜歡的,所以我們只能用大學生喜歡的。」湯捷說。

8月,全國358名聯想實習生開始了ideapad Y450的推廣銷售,他們讓「彪悍的小y」這句Slogan一夜之間爆紅天涯社區,三週時間百度已經能檢索到1700萬條關於小y的記錄,Y450不到一年的時間銷售了130萬台。

湯捷20天的試驗期已經無限延長,在產品的設計上,聯想發放1.5萬份問卷徵求學生的建議,最終確立了ideapad Y470跑車外觀造型。今年4月,聯想開始為校園營銷大賽做上百場宣講,之後還有海選、校園賽、省級賽、總決賽,8月份又有10名大學生進駐J34項目 組,他們為Y470做校園營銷方案。從4月初的校園宣講到總決賽,這本身就是一次營銷,因為已經有10萬多名學生參與其中。

現在,聯想稱其筆記本在學生市場的份額達28%,這個數字超過了第二名一倍。向思已經是聯想消費事業部的一名員工了,她的學弟學妹們也希望能像她一 樣,聯想抓住了大學生的就業需求,它開始每年暑期提供至少300個實習崗位給大學生們,而他們的任務,就是開學時營銷聯想的小y。

比起現在,更多商家在意的是學生們未來的使用習慣和購買決定,眼下不惜成本換來豐厚收益的通信運營商們也不例外,畢竟更換手機號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 的事情。消費心理學家Martin Lindstrom說,當我們要做出購買決定時,大腦會召回並掃瞄不計其數的記憶、事實和情感,並把它們壓縮成一個快速的反應。這就是Levi's北方區 總經理說的爆發—用你的第一個月的工資換來一條Levi's 501仔褲。

回憶一下你所鍾愛的品牌,它們有多少是在你的學生時代夢寐以求又渴望不可及的,而當你有能力得到它時,你的購買行為會讓你產生一種歸屬感。

寶馬深諳這一點,儘管還沒有幾個學生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買得起它的汽車,但這家公司早已在北大、清華、同濟等高校開始了巡展活動。一些投行、基金也不想放過在高校營銷的機會。

這些大學生,可都是它們未來的潛在客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4

再入校園 左丁山

2011-10-24  AD

地產基金董事總經理 S好多時不在香港,為尋找亞洲地產投資機會,幾乎個個禮拜都要飛一次,話約食午飯,講咗幾個月都未成事。呢日突然打電話嚟:「喂呀,如果咁啱今日未約人, 一齊食晏嘞。」左丁山適逢冇約會,正在心思思,食飯盒好呀,還是上 FCC,收到董事 S電話,合晒心水,於是立即一齊走上上海總會吃嫩雞煨 麪,好食吖,水準經常保持,但埋單時,價錢好似貴咗幾多噃?百二蚊一碗。前幾個月應該係幾十蚊啫!食物通脹逼人來,幾難頂。
基金 S話佢自己飛得太多,年紀漸大,認為自己應該慢下來,正安排自己升上神檯做主席,交棒俾年青人做董事總經理,因為飛少咗,有番啲時間,受邀請入咗香港大學 修讀一個碩士課程,後年攞碩士學位。左丁山聽到,幾乎噴 麪:「讀乜嘢碩士呀?讀嚟做乜,你唔駛靠張沙紙博升級啫。」董事 S話:「此乃我一生夢想,當年我考入港大建築系,想話做建築師,但因家窮冇錢,老竇叫我棄學去打工,等細佬妹可以讀上去。於是我以中七生資格,在社會打滾 咁多年,仔女已大學畢業,有碩士學位,我依家要一圓大學生之夢,入港大讀過,當然係讀我識得啲嘅地產課程!」左丁山大笑:「威記畢業,威到依家,算係咁 啦,你啲教授邊度有你識得咁多地產實務呀,你教番佢地啦!」
董事 S話:「實務當然我識晒,主要係學番啲理論去拋幾句啫,好似 Change Management咁,都要識噴口水㗎!」

 

以前香港冇咁多大學生,中學生只要肯上進,努力做事,出人頭地大有機會,董事 S係一個,佢話佢嘅同學亦係未上大學,由銀行最低層做到亞洲區主席,另一位由信差做到銀行交易室主管,威風八面,不過,呢啲機會過往在美資銀行先至有,在 英資洋行做 Boy出身,成世人最叻做到 Head Boy出入主席辦公室而已。當然,全港中學畢業生人辦就係曾蔭權,中七生做到特區政府之首,可說空前絕後嘅架勢堂人馬(所有創業家/企業家/大富豪唔計, 只計打工仔)!
食到一點半,董事 S話埋單咯,要返公司做功課,唔係基金投資啲「功課」噃,係港大碩士課程啲功課呀,搞好晒自有秘書編排整理,彩色打印,或 e俾教授,慳番佢唔少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39

全台最賺校園合作社 在屏東鄉下


2012-02-13 TCW




當屏東高中展開搶救校園合作社, 反對超商入駐校園的同時,同在屏東的內埔鄉內,卻發生了另外一個奇蹟。

這裡,遊覽車絡繹不絕,所有人排隊進入四十坪大小的商店裡搬貨,熱鬧 景象,不遜於台北一○一大樓或是新光三越百貨。

位在屏東縣內埔鄉,附近人口不超過五萬,距離市區約有二十公里的屏科大內,有一間年營業額破 億元、全台灣最賺錢的合作社。

五年來,全台約有六分之一的消費合作社,由於進貨成本或行銷方式不敵一般商店,撐不到幾年就關了。然而,過去 八年,屏科大的合作社卻能逆勢突圍,儘管淨利率近一成,年營收卻成長了二十倍,去年更突破一億元。

在這個缺乏資源、位在台灣最南端的技職大 學,有兩個人,在市場縫隙中找到別人認為毫不起眼的商機,共同孵出這個破億小金雞。

一位,是屏科大食品科學系教授謝寶全,他開發的薄鹽醬 油,去年就賣了五十七萬瓶,營業額高達五千多萬元,還讓醬油成為屏東名產;另一位,則是負責管理的屏科大合作社理事主席邱武霖。

這樣的好成 績,八年前,沒人預料得到。

研發專利把薄鹽醬油,變屏東名產

邱武霖接手合作社理事主席時,合作社的淨利還不到三十萬元,「繼 續和便利商店、大賣場賣一樣的東西,進貨價永遠比別人高,消費者也不想來,」他體認到,要和競爭者拉開距離,應該從市場區隔著手。台灣大學合作社理事主席 洪泰雄也指出,「BOT商店進駐學校後,對合作社影響真的很大。」

如果,不能只賣便利性,得賣「獨特性」,邱武霖心想:什麼商品是別人沒有 的?重新檢視貨架上的所有產品,有個東西引起他的好奇:不添加鉀離子的薄鹽醬油。

開發出這個醬油的正是謝寶全,從事學術工作前,他曾在食品 廠擔任產品指導,當時就發現業界有許多發酵技術無法突破,因此,鎖定這個市場缺口,長達十幾年的時間,他幾乎「睡」在實驗室和學校工廠,早在民國八十四年 便成功研發了薄鹽醬油。謝寶全手上還有十四張有關產品研發的專利證書,研發項目從乳酸菌到面膜無所不包。

打免費牌四天送四千瓶,做出口碑

然 而,產品再好,不做行銷也沒人知道。當時一瓶六十九元的薄鹽醬油,約比市售醬油貴三成,每天賣不到一百瓶。為了增加產品曝光率,謝寶全從銷售金中提撥三分 之一投入研發和行銷。每年的台北世貿生技展,謝寶全甚至站在世貿門口「送」醬油,四天展期就送出了四千瓶,「北科大校長、景文科大校長,當年全部都吃過我 的醬油,」他笑著說。

免費策略奏效,有些大專院校的教職員「試用」之後主動回購,「謝老師送醬油,一年都花到三十萬元以上,」邱武霖坦白當 時合作社不可能做平面或電視廣告,只能以這種鴨子划水的方式累積產品知名度。

「學校的研發團隊,是合作社和一般商店做出差異的關鍵,」中興 大學前合作社理事主席白火城表示。

靠著主力商品打出口碑,屏科大合作社的年營業額,前三年每年至少都有四○%的成長,光是專利醬油便占總營 收的五成,其他自製商品則約占四成,食品科學系教授研發的產品是大宗,還有農場生產的薏仁漿、牛奶等,僅有一成營收是外來商品。

但,要增加 利潤,也必須引進外來商品。因為外面廠商可以貢獻高管銷費(合作社對自製品收取的管銷費用為售價的一二.五%,外來商品則為售價的二○%到三五%),約為 自製品的兩倍多。

可是過去缺乏管理機制,有些東西放在架上一個月可能賣不到五件,所以合作社學習超商建立一套貨品上架制度,依三個月的銷量 門檻來淘汰滯銷商品,五年來,利用自家產品培養了一群死忠顧客後,才把外來商品的比重調高到五成,雙管齊下來帶動營業額。

鼓勵消費社員買越 多,分紅也變多

為了衝高營業額,合作社甚至訂出新規則:消費額度達全年前一○%的人,可以領到現金股利,藉此鼓勵社員,也就是股東們多累計 消費,以去年的股利分紅來說,每位社員只要繳交五十元的入股金,都能分到至少二千七百元的交易分配金,「過去,我們有時候年終才分到一瓶鮮奶,自從他(邱 武霖)接之後,我們都領上千元的(合作社)福利金,」謝寶全說。這讓社員對合作社的向心力更高。

結合研發專長和行銷通路,小小的合作社,運 用企業經營手法,不但創造商機,也證明了在相對弱勢的環境中,只要善用資源,就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競爭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05

哈佛校園對話「勇氣」王石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4/1633482.html
在哈佛大學的演講台上,61歲的王石一張嘴,就露了英語還不靈光的「怯」:一個並不太難的單詞他費勁地說了三遍,直到發音正確才繼續。

台下的聽眾發出善意的笑聲,但他的表情仍然認真,並不時抬頭,不看講稿與大家進行眼神交流。他說這是別人給他的建議:說英語時不管是不是流利,一是要大聲,二是要抬頭。

二十多分鐘的演講結束,會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王石回到座位前,有點如釋重負般咧了一下嘴。坐在他前面的一位女生,轉過頭向他豎起大拇指。

會場裡的外國人也許不都清楚他是誰,但前來參加「哈佛中國論壇」的所有中國人卻沒人不知道他——中國企業家中的傳奇式人物、萬科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王石。

「這個發言準備了多久?您覺得自己的英語水平怎麼樣了?」這麼長的講稿即便對於一個英語比他好得多的人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要說準備,一年前就開始了,」面對記者,王石笑著說,「這個稿子我寫了三天,剛才上台前還一直在那兒反覆看。」

「我的英語水平一年前真的很差,現在還是挺差,」王石很坦誠,一點也沒有因為這個問題而生氣。

「那為什麼非要用英語?會場有同聲傳譯,別的中國企業家全說的中文。」記者問道。

「我這個年紀來哈佛學習,就是要學習西方的文化,語言當然相當重要。我們這一代人一直都是啞巴英語,看點資料還行,但張嘴說那就是很大的障礙。是障礙,就得過,人總要有點勇氣,」王石回答說。

的確,說到王石,無論是否喜歡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認,他是個有勇氣的人。

從當年率先「下海」創建萬科集團、最終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老大」,到如今耳順之年選擇隻身赴美遊學,王石曾經征服世界最高峰、去過南北極、50多歲學過滑雪又練滑翔……他一直在挑戰著自己。

在剛到哈佛的時候,王石曾經做過一場名為「人生的三座山峰」的演講。他說,這「三座山峰」中,第一座峰指創立萬科,第二座指兩次登珠峰,第三座就是來哈佛上學。

王石說,從1983年到1998年的15年時間內,他的全部精力放在萬科上,經營這個企業。之後開始登山和探險,一方面是要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在有意地「疏離」公司,以讓公司的管理團隊能獨立地健康成長。

按照他的說法,「領袖型、英雄般一呼百應式的東方傳統領導文化實際上不利於現代企業的健康發展」。

如今,在大多數人退休回家頤養天年的年紀,王石選擇了「再登一座比珠峰更難的山」——到美國學習。在世界最高等學府和十幾歲的孩子們一起學習,除了是對自己極限的又一次挑戰,王石其實還有著更多的打算。

「我計劃在60歲到70歲這個階段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學校去,通過學習更多地和下一代交流,」王石說。

今年7月份,他將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MBA和EMBA課程。他說,希望有機會把個人以及他所創建的萬科當作一個案例,將人生的經驗及教訓與年輕人分享,算是他留給這個世界的財富。

「如果僅憑自己的經歷去講,那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學生都不負責任,所以我希望通過在哈佛的學習,提高理論水平,提高修為,」他說。

說到萬科,王石說他從來沒有離開過。「我仍然是萬科的董事長,每隔幾個月我都要回去,更不要提寒暑假,下周我還要回去開股東大會,」他說。

至於要在哈佛呆多久,王石沒有作出明確的答覆。

(新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12

非常招聘季 校園裡的中國經濟信號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437

校園招聘會上的經濟信號,別有意味。

史上最多的高校畢業生,遭遇了一股就業寒流。

外企、金融和航空業大幅縮減招聘規模,但國企依然在增長,地產則在高薪挑人。

眼看著春節越來越近,徐賁的心開始越來越緊。

徐賁是中山大學管理學院2013屆畢業生,在同學們眼中,「很優秀」。找工作前,他甚至通過分析自己的知識結構、興趣、能力以及對公司背景的瞭解,制定出了一個詳細的目標企業庫,進而鎖定9大企業,包括寶潔市場部、羅蘭貝格和中海地產培訓生。然而,當這9大企業全部將他拒之門外後,徐賁覺得,天都要塌了。

在英國《金融時報》2012年公佈的管理學碩士全球實力排行榜中,徐賁所在的管理學碩士項目位列第58位,躋身全球百強。然而,榮譽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好運,徐的同學共有7人,目前為止,拿到offer的,僅有一人。其所在的管理科學系,共有18個人,目前簽了工作的也只有三分之一。而在往年的這個時候,至少已經有一大半人已經拿到了offer。

對應屆生來說,每年的9月-12月,來年的2月-5月是企業招聘高峰,而春節往往成為分水嶺——為了搶生源,一些大企業通常趕在春節前完成招聘,所以,年前這段時間特別關鍵。

但是,2012年的第一個招聘高峰都快結束了,徐賁們發現,一些往年的「招聘大戶」,要麼大幅削減了計劃,要麼根本就沒有動靜。

以外企中的明星——寶潔為例,2011年其在廣州招了30人,2012年招了20人,而2013年只招5人。

2012年12月3日,一場理工科專場招聘會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近2萬名畢業生撐著雨傘,將現場擠得水洩不通。冷雨中,學校還為用人單位和學生提供了薑湯。據組織方介紹,2011年的同一天,理工科的專場招聘會也在這裡舉行。但是,2012年入場企業減少了近50家,縮水近20%,而崗位數量也減少了10%-15%。不僅如此,前來華工宣講的企業也減少了二三十家,特別是製造行業,「像三一重工今年就完全沒有招聘計劃」。

對企業來說,招聘就是對未來的預期。而一年一度的應屆生招聘,則更是如此。縮減還是擴招,都是企業對未來一年甚至更長時間段內經濟形勢與自身狀況的判斷。

智聯招聘校園關係高級經理孟廣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往年一直做校招計劃的企業雖然在繼續,但招聘的崗位數可能僅是2011年的80%-90%」。

2013年,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99萬,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畢業生最多的一年。但他們遇到的,並非是好日子。

外企、金融和航空:縮減最為明顯

在招商證券一份筆試名單上,前兩頁幾乎都是國外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其中不乏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哥倫比亞大學等國際一流高校的學生,這讓國內高校的學生神經繃得更緊了。

在2012年的招聘季中,外企、金融和航空業,縮減最為明顯。

美國「財政懸崖」、歐債危機和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共同威脅著全球經濟復甦,外企自然首當其衝。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趙燁經常會和自己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學生聯繫,她很早便看到了這一趨勢:「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客戶大多是外企,所以他們就是外企的風向標,平時他們都是以特別繁忙出名的,但是今年,像普華永道甚至開始讓員工休長假了。」

作為學生就業工作的直接負責人,趙燁儘管早有心理準備,但現實還是讓她倍感壓力。據她透露,2012年6月份,一些外企在和學校談的時候,給的招聘計劃還挺多的,但到了9月份,人數就少了很多。一些外企甚至只招了幾個在其中實習的學生,連招聘會也沒有參加。

而2011年發展迅速的航空業,2012年也冷清起來。

南方週末記者查詢資料得知,南方航空2012年的地面招聘為630人,2013年就縮減到了580人。

海航下屬一家做航空食品公司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則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海航2012年的應屆生還沒有消化完,所以,2013年其旗下的許多項目都沒有設立招聘計劃。

航空業的另一巨頭——東方航空,面臨的情況也與此類似。據東航山西分公司的飛行員趙晨光介紹,以前一個月中,他要飛九十多個小時,但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每個月只需飛70個小時,甚至60個小時。

據趙介紹,中國民航正處於發展階段,所以每年都會有1000-1200個飛行員誕生。這些飛行員都是各個航空公司在他們讀高中時就招好,然後送到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統一培養的。但是經濟不好的時候,這些飛行員就要根據公司情況被分去有需要的地方。

2010年,與趙晨光一同畢業的22名山西生源的飛行員全部回到了東航山西分公司,而2013屆畢業的山西飛行員同樣也是二十多個,卻因為飛行員飽和,只有5個回到了家鄉,其餘都不得不去了外地。

趙晨光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航空發展之所以減速,主要是因為「這兩年國際經濟形勢不好,尤其是今年。大家錢少了,坐飛機出遊的、談生意的人,自然就少了。」

和航空業一樣,金融業也受到了宏觀經濟的直接衝擊。

2010年,暨南大學的金融專場招聘會上,提供的崗位是四千多個,到2012年,縮水了將近一半,只有2500多個。

應屆生網站的一位張姓負責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許多「有頭有臉」的券商,今年乾脆沒有進行校園招聘。

智聯招聘校園關係高級經理孟廣也注意到一個細節,往年,一些金融企業會在上半年補招一些人,但今年,許多公司春季招聘都沒有進行。

股市持續低迷,讓券商和投行的收入縮水。據媒體報導,自2011年開始,國信、廣發、銀河、中信等,已相繼裁員數千人。

羅蘭貝格戰略諮詢公司甚至預測,全球投資銀行領域在未來的幾年裡將再裁員4萬人,而且至少三分之一的投資銀行將縮減業務規模。

全球金融環境的惡化還帶來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一些海歸紛紛回國尋找機會。在招商證券一份筆試名單上,前兩頁幾乎都是國外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其中不乏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哥倫比亞大學等國際一流高校的學生。

這讓國內高校的畢業生們面臨的壓力更大。暨南大學新聞系應屆畢業生蕭晴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不久前去優衣庫面試,只不過一個小小的店長職位,與她同組的5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澳大利亞的碩士,一個是英國的碩士,一個是華南理工大學的碩士,「大家輪著上場,到我的時候,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新能源:一會冷一會熱

就在四年之前,新能源專業,還是各大高校的熱門專業。但是等到這批學生畢業時,卻成了冷門。

除了宏觀經濟的影響,一些受政策影響較大的行業表現也不一樣。

如屬於新能源產業之一的天然氣就延續了之前快速發展的狀態。三年前,大央企華潤集團下屬的華潤燃氣集團江門分公司只招了4個人,到2013年,就翻了一倍。

據該分公司中層吳健輝透露,其之所以能保持擴張狀態,是因為各地面臨節能減排壓力,天然氣代替煤,成為一些企業的首選。

但是,同樣是新能源,風力發電則沒那麼幸運,整個行業招聘只能用「悽慘」二字形容。中國規模最大的風機製造商——華銳風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月份解聘了數百名2012應屆畢業生,更別提招新的人了。據媒體報導,公司的老員工也陸續「被放假」,目前「被放假」人數已增至469人,佔到公司總人數的16%。

另一家風機製造商,遠景能源,2012年招了一百多人,但是2013年的招聘計劃,縮減了60%。

就在四年之前,新能源專業,還是各大高校的熱門專業。但是等到這批學生畢業時,卻成了冷門。

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以本科往屆生身份進入遠景能源的劉暢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國企壟斷的能源行業,遠景能源其實並不知名,公司來他所在學校招聘時,都沒人投簡歷。但今年,他那些讀了研的同學反而搶著進他們公司,「都找我幫他們投簡歷。原因無他,很多同類的公司,今年都不招聘了。」

據劉暢介紹,今年企業招聘的四十個人,幾乎全部來自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名校。

「政府的政策完全左右風電的發展。」劉暢無奈地說。幾年前,在節能減排的呼聲之下,風電行業受一系列利好政策影響得以井噴式發展,甘肅一個瓜州縣,大概兩年時間,就立了將近2000颱風機。但是從2011年開始,風電產能過剩,地方審批權也回歸中央,直接導致整個行業——包括即將進入這個行業的應屆畢業生們——也由此進入了寒冬。

央企、國企:「蛋糕」好吃難吃到

央企、國企的招聘需求依然保持了迅猛增長的勢頭。不過,要想應聘成功,也並不容易。

與外企和金融、新能源等行業的疲軟相反,央企、國企的招聘需求依然保持了迅猛增長的勢頭。不過,要想應聘成功,也並不容易。

即將從英國萊斯特大學畢業的鄧欣選擇回家鄉山西發展,母親所在的一家煤炭運銷公司是她的首選。不久前,這家國企剛和山西其他幾個大型煤炭企業和集團作為整合主體,出資回購了一部分私人煤礦開採權,未來前景看好。

然而,跑了一圈關係下來,鄧欣發現,儘管她是公司子弟,還有海歸背景,但想要留在太原總公司實在太難了,因為「競爭」激烈,她只得被分到下面的分公司。

不久前,招商銀行濟南分行流出一份面試名單,網友們發現,多位考生的備註一欄被標註了「行長、銀監局領導、省政府朋友」等字樣。事後證實,名單屬實,為招行「內部資料」。

招商銀行給外界留下的印象一直是國內市場化程度最高、服務意識最好的銀行,然而,即便如此也未能倖免。

這對一些正在緊張地參加各種考試、面試,希望能在2013年7月份畢業前找到一個好的歸宿的畢業生們,無疑是傷口上撒鹽。

其實,在這種風氣面前,招聘的企業也很害怕。2014年才畢業的太原理工大學結構設計專業的研究生石磊,現在就開始擔心自己的工作問題了。他原本想進山西省、市的設計院,但他發現,這些設計院一般只在外省招人,因為本省的關係戶實在是太多了。「招了這一個,就得招另一個,我一個不招,你再有關係,你也進不來。」

地產:還在逆勢擴張

恆大地產保持著每年1300人左右的招新規模。每年為應屆生們津津樂道的恆大董事局秘書團也已經塵埃落定,將由來自全國TOP10高校的5女3男組成,每月起薪就高達一萬四千元。

在低迷的就業形勢中,有沒有哪一個行業是不受宏觀經濟影響,不被政策調控所困,逆勢飄紅的呢?

有!地產行業!這成為了2013年許多應屆生的救命稻草。

珠海橫琴總部大廈發展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胡景堃已經是第4年負責統籌校園招聘工作了,但這次招聘與以往不同,因為招新主要是為了橫琴口岸的地標建築,一座接近500米,與廣州東塔差不多高的摩天大樓。

胡景堃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由於現在人力市場供過於求,而且自家商業地產定位看齊澳門葡京,所以2013年校招條件也應聲上漲,公司獵取的目標人才是「211工程」院校以上的尖子生,要經過幾道程序「層層測評,優中選優」。

但結果還是讓胡景堃感到意外,200人的職位,經篩選過的簡歷依然達到了四千多份,其中30%的學歷還是碩士生。

在2012年12月18日舉行的一個中國寫字樓發展論壇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城鎮化將帶來對生產和生活服務業的巨大需求,進而使商業地產面臨新一輪的宏觀機遇。

房地產調控政策顯然也沒有影響到大型住宅地產開發商的招聘熱情。保利地產2012年校園招聘計劃是200人,2013年,增加到了230人。

恆大地產則強勢保持著每年1300人左右的招新規模。每年為應屆生們津津樂道的恆大董事局秘書團也已經塵埃落定,他們將由來自全國TOP10高校的5女3男組成,每月起薪就高達一萬四千元。

地產商們的確沒有理由減少招聘計劃。據恆大地產公佈的銷售業績顯示,2012年1至11月份,恆大地產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846.3億元,提前一個月完成全年800億元合約銷售計劃。

同樣在11月就提前完成年銷售任務的還有萬科地產。為慶祝北京萬科2012年度銷售額10月份即突破100億,北京萬科副總經理肖勁甚至扮起了風靡世界的「鳥叔」,大跳江南style。

據公開資料顯示,保利地產、中海地產、綠城集團等10家房企均已完成全年銷售目標。

「現在各大開發商都在不斷拿地,政府也在不斷拍賣,所以對於一些大牌的一線開發商來說,不但沒有從投資規模上縮減,還在擴大產業鏈,尤其是商業地產。」胡景堃向南方週末記者描述著蒸蒸日上的行業現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077

校園BBS已死?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1325.html

作者:小謙

論壇是互聯網上一種能夠發佈信息、討論信息、進行信息聊天交流的電子信息服務系統,校園 BBS 就是一種更加集中於校園的信息論壇。隨著門戶、新媒體、微博、微信等互聯網產品的發展,包括校園 BBS 的國內論壇在近年的發展當中,都面臨著用戶數量急速下滑,用戶黏度降低之後難以提升的發展問題。小謙近日與已經成立了 8 年之餘的湖南大學愛晚紅楓某管理員對校園 BBS 的發展問題進行了探討,下面就來總結我們對於校園 BBS 的一些看法。

根據愛晚紅楓管理員的回憶,2008 年到 2010 年的時候,愛晚紅楓同時在線人數還是以萬作為單位,信息更新的頻率至少還能夠保持每天各大主要熱門板塊的帖子能夠沉沒下去。而如今,在線人數不到 1000 的情景已經非常常見。哪怕是幾個主要的板塊,要令自然的帖子被新帖壓下的話,沒有十幾天是難以完成這樣的任務的。

2011 年的時候,復旦大學 BBS「日月光華」宣佈將把 66 個人氣低迷的板塊列入關閉考察名單,而在此之前,將 BBS 當中冷門的板塊關閉已成常態。根據愛晚紅楓管理員的介紹,在幾年前,愛晚紅楓熱門板塊很多,其中湖大校園各大興趣活動社團的板塊熱門板塊也是相當之多的。

如今,愛晚紅楓的社團板塊已經關閉不少,既有的也難以保持高人氣的活躍狀態。2012年,CNNIC 發佈的《第 29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2年社區/論壇用戶為 1.4469 億人,增長率為負 2.3%,這是這款互聯網產品誕生十多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如今的論壇領域,天涯、貓撲等老牌廣而全的論壇已經逐漸被人們淡忘,校園 BBS 的境遇更是慘淡,難道校園 BBS 已經死亡?

但我們談及到這個比較現實的問題的時候,我們的沉默了一定的時間之後也都相信校園 BBS 不會就此消亡。於是下面我們就結合當年校園 BBS 火熱起來的一些原因和當前的一些成功論壇轉型案例討論了一下校園 BBS 的發展。

校園 bbs 火熱的原因有哪些?

歷史是一個推動前進的重要因素,雖然過往的舉措也許無法複製過去的成功,但也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根據愛晚紅楓管理員的介紹,愛晚紅楓成立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在整個湖南省的校園 BBS 還沒有幾個的時候,湖大愛晚紅楓就開始在校園內流行起來。

在當時,國內的互聯網還處於起步的階段。論壇作為一種新潮的信息獲取和交流的渠道,是深受年輕一眾用戶的歡迎的。當同學們深受論壇交友交流大趨勢和諸如《第一次親密接觸》一樣引導人們使用信息交流新方式的書籍的影響之後,論壇成為了同學們休閒、交流、交換信息的重要平台。

雖然像天涯、貓撲一樣廣而全的早期論壇都能夠提供體驗較好的論壇服務,但論壇這種產品終歸只是把人與人直接聯繫的距離消除到幾近為零,要令信息產生相應的價值,發佈信息的人與接收信息人之間的距離已經還是沒能解決。

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校園為基準的校園 BBS 建立之後,是有機會在短時間內就將本校的同學們都吸引過來,進行更加現實一點的信息交流交互的。如果以當前業界比較流行的市場分析模式來進行描述的話,依託於數以千萬計的中國校園大學生所產生的論壇服務需求,沒有太多的競爭對手,可謂是藍海一片!於是用愛晚紅楓管理員所說的「勢必火爆」來形容當時的校園 BBS 發展情景的話,也是非常有力的。

對此,小謙以為校園 BBS 火熱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抓好的需求,抓住了一個細分卻又容易操作的市場。在需求這方面,校園 BBS 所滿足的需求不盡然都是傳統大而全的論壇用戶需求,校園 BBS 定位在校園之後,早就已經走上了比較超前的專注化的道路,需求已然被他們改造起來。這樣的模式,和那些專注地方性的論壇也是擁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的。而對於市場,當你改造好了需求之後,市場自然就變藍了。如此一來,校園 BBS 就彷彿一款早在多年前就已然成為了一款超前互聯網產品,由於不斷發展的這些年裡未能更好的進行創新改進,沒有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優勢,所以漸漸被趨勢所推向後方。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續改造需求,為校園 BBS 創造新的市場,就成為了我認為可行的一條校園 BBS 發展之路。

學習成功的互聯網產品 校園 BBS 發展之路漸漸成型

愛晚紅楓管理員和我說過,有些校園 BBS 提供了資源下載服務,深受同學們的歡迎。這樣一句普通的境遇描述,令我一下子就對校園 BBS 的需求改造方法有了一個思路。當年校園 BBS 火熱起來,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論壇當時本身就是一種在大學生生活當中流行的產物,基於他們對於論壇服務的需求,校園 BBS 才有機會迅速的迎來發展的巔峰期。需求大的需求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更大的需求挖掘和改造空間。

幾乎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大學生都會上網,當你把他們都拋去那個大學生的標籤,僅以一個普通用戶看待的話,你會發現他們是一群和大多數用戶一樣對電影、小說、音樂、信息等資源需求非常廣泛的一群人。這些資源是一個巨大的需求,我們能夠從這個巨大的需求當中挖掘到以校園為基準的細分需求。

就拿資源下載來說,不同的大學專業如果用得上計算機的話,可能會有不同的軟件使用要求。將相應的軟件分門別類的為同學們提供軟件下載服務就是將有資源下載需求的用戶需求更細分化到校園當中來。文學類同學可能會遇上教授安排閱讀書籍的任務,統一提供相應的資源服務,也是一種滿足需求的方式。至於社團類的資源,就拿吉他舉例,吉他記譜軟件、吉他譜子、吉他書籍、吉他鏡像資源都是能夠由論壇提供的。

將既有的一些廣泛性用戶需求挖掘到之後,進行以校園為基準的改造,更快更好的抓住校園內同學作為一個廣性互聯網用戶基於學校學習方面的一些需求,然後滿足,就能夠更好的體現論壇的價值。一個有價值的事物,無論他是論壇還是門戶,他都會如同愛你的親人眼中的你一般完美無缺。改造需求、開拓新市場,這是我總結的一條校園 BBS 發展主要路線。

要令校園 BBS 發展之路逐漸成型的話,我們必然還是需要付諸於行動,對校園 BBS 進行轉型的。對此,我結合了當前互聯網中一些具備參考性的互聯網產品,和愛晚紅楓管理員又進行了校園 BBS 具體轉型的進一步探討。

相比起科技界自媒體成風的趨勢,校園自媒體相對來說還比較落後。我建議愛晚紅楓緊跟時事腳步,在當前用戶自發生產話題不夠積極的情況下,通過實踐的方式由論壇服務方自主的生產話題,漸漸掌握用戶的信息需求方向。由於科技博客和幾大門戶的特色欄目更多的只是信息的展示,愛晚紅楓管理員認為如果僵硬的照搬過來的話,會令愛晚紅楓的論壇本質逐漸缺失,論壇的主元素更多的應該集中在信息話題的交流討論上,但他卻也還是認同高質量內容的。

關於高質量問題的產生,我首先和他談到了問答,但他自己本人卻對百度知道、問問有著一定的瞭解,知道那些問答平台已經深受水軍的毒害了。於是我向他推薦了知乎,粗略的對知乎高質量問答內容把控介紹知乎,愛晚紅楓管理員深感這類產品不錯。但我一句「這產品是由團隊打造的產品,沒有源代碼,更難以以個人的力量仿造出來」或許已經把他對這類產品的期待激情打壓了不少吧。

我認為高質量的內容重在內容,而並不在於內容的展示方式上。使用論壇的發帖功能,通過帖子發佈討論話題,然後再回覆高質量的內容,照樣能夠體現出高質量內容的價值出來。

因此,最終要將校園 BBS 的轉型落實到實際的話,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走:

1、加強線下的論壇推廣和異化功能的使用 (根據愛晚紅楓管理員的介紹,以前的論壇版主招新更多的是集中在了線上) 走入校園班級和社團。活用論壇的群組功能,為社團、學生組織和班級搭建內部溝通的小圈子,許多社團其實都需要這麼一個除Q群之外的相對靜態的溝通場所(進行事物的討論、分配、投票、公告等,相當於一個獨立的貼吧),Discuz 的群組功能實現這個功能也不複雜,這一步的目的是將用戶固定住。

從已有的用戶中吸納有興趣也有一定能力的同學進入論壇版主團隊,負責團隊話題的引爆和2、高質量內容的引導。這方面,如果在一些班級和組織已經開始使用群組功能之後,深入從群組這一「小圈」向整個論壇的「大圈」中進行引導。

3、構建高質量內容提供團隊。我在與愛晚紅楓管理員討論的時候,有給他介紹過一個 PC 端的自媒體平台。根據他的介紹,愛晚紅楓存在著一定數量的湖大學術帝,他們對於深度高質量內容的生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我認為,如果能夠以互聯網媒體拉專欄作家,開自媒體賬號的形式,吸引湖大附近整個長沙河西大學城學術帝入駐愛晚紅楓高質量內容提供團隊的話,形成愛晚紅楓既有的內容價值優勢。

4、開設資源版塊,軟件、遊戲、影視劇和學習資料等永遠是大學生(尤其是外網流量或帶寬受限的大學)上網的第一需求。上傳畢業論文、實習範文、常用專業軟件等資源,將根據廣性互聯網用戶需求而改造的基於校園的用戶需求滿足,維護並開拓好又新改造需求而打造的市場。

上述就是我和愛晚紅楓管理員對於校園 BBS 發展的一些看法,對此,您有何指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88

人人網退回校園,原因及風險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30/56725.html

一句話點評:人人網作為社交網站淨營收下滑,而新浪微博一直處在收入增長期,加上傳統社交巨頭騰訊的存在,人人網被邊緣化的風險非常大。

社交平台混戰,人人網退回校園

由於新浪微博的出現,最近三四年的時間,人人網賴以生存的強社交關係附屬人群大規模地出現遷移,年輕群體(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大範圍地活躍於新浪微博,減少了人人網的登陸駐留時間。與此同時,人人網並沒有做出搶眼的創新來拉動用戶回流和提高活躍度,雖然模仿了Facebook的時光軸,但時光軸的重要應用-相冊功能最普遍被使用的依舊是QQ空間。人人網無法在pc端、移動端創造足夠吸引力的產品和體驗,在持續對抗QQ空間的過程中,運營遠大於了產品創新和平台創新,沒有抓住微博用戶規模過億前的平台化寶貴時間窗。

人人網雖然比較早的推出了sso類開放接口,但是,人人網沒有抓住自己的先發優勢,在運營和營銷方面沒有足夠的張力,人人登陸的價值也隨之降低。在open graph方面,騰訊後來居上,百度則利用流量槓桿實現了百度分享等微觀數據聚合,人人網沒有在平台級別培育出讓人拍手稱快的第三方公司,沒有重視和培養基於人人網的社交開放生態產業鏈。即使在遊戲平台方面,人人網依舊沒有足夠地平台化,現在人人網的遊戲收入規模與未上市的chinaz姚劍軍投資的遊戲公司差不多,不及當年開心農場被騰訊收購後的第一年收入水平。

不能再拿人人網跟Facebook相比了

平台公司重在格局的構建,一個社交平台級公司基本上需要開放的sso、收入分成、個人或組織品牌傳播、計算能力、關係圖譜。

人人網由於成立時間長,已經度過初期的各種品牌建設紅利期,推薦的小站是和豆瓣小站類似產品(更接近tumblr),而在各種品牌公共機構和電視台綜藝娛樂節目營銷中,人人網或人人小站基本都沒有被列為前三、甚至前五的選項,這意味著人人網的產品品牌和平台的價值需要重新來進行推動或創新。

由於中國互聯網有騰訊QQ的存在,很多同學關係的集結地在QQ群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群也起到了同樣的作用,人人網的招牌校友同學關係事實上不像美國的Facebook那樣凝聚,即使Facebook也早已不再以這種關係作為自己的品牌宣講了。不能再拿人人網跟Facebook相比了。

筆者認為,人人網錯失成為主流平台公司的原因在於沒有開放式地經營好平台與大小品牌、第三方遊戲的認知鴻溝,生態鏈的中部一直虛弱,沒有形成健康的生態鏈自成長體系。

人人需要有牛逼的小弟負責創新

新浪微博、QQ空間的持續強勁走勢,讓人人網被淡化,人人網甚至這兩年都沒有像樣的刷存在感的宣傳,人人網苦心經營的白領人群被新浪微博瞬間拉走了,而人人似乎沒有什麼好的應對,也沒有通過收購來補足自己的產品線。一旦新浪微博在第四季度實現盈利,那麼,新浪微博獨立上市就會很快提上日程,人人網的表現不是中國的Facebook,而新浪微博的表現卻要好於Twitter。

移動互聯方面,微信、微博已成為強勢平台,陌陌等新秀表現不俗,網易新聞、搜狐新聞等客戶端佔據閱讀時間,如果人人在產品方面沒有大的創新,很難在移動端有一流的表現。現在人人推行重回校園的理念,能否抓住90後年輕校園主流網民還得先打個問號。

人人網這樣一個老牌社交網站,如果內部無法有好的創新,如果陳一舟無法激活內部創新,又無法引入外部創新,僅靠運營想突圍是不太現實的事情。儘管最近一年新浪微博的產品經理出現集體腦缺氧現象,但微博卡位基本完畢,有相對足夠時間讓他們接上氧氣瓶。也許陳一舟需要好好發現屬於自己的一個張小龍,舟哥負責炒股,有牛逼的小弟負責創新。

微信公眾號:socialpr 名稱:社交革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61

校園微信外賣實踐, 四個月營業額破百萬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5/144959.html

暢談了一夜,創業項目確立

2013年8月完成了在校期間的學業,大四整整一年要出實習,和所有大學生想的一樣,先工作一段時間長長經驗。我和好友曹陽(後來創業的合作夥伴)開始了為期兩週的投遞簡歷和面試的循環過程,直到最後應聘去了房地產中介賣房子。第一天工作結束後回到住處我倆就想,大學折騰了那麼久,離校了為什麼還要想著安逸的工作受別人指揮?這份工作我們做了一天就沒再去了。

這時候學校正好開學,我倆從朋友租的房子搬到了學校寢室。(因為大四即使你不在學校,住宿費和書費學費都是要交的)在學校逗留了幾日,我只剩下300元,曹陽還剩600元。有一天半夜1點多,曹陽突然給我打電話,說他想到了一個創業方向。曹陽連夜來到我寢室,我倆一直聊到早晨5點多。睡了幾個小時然後就開始上網查閱資料,把我們的想法逐步完善。

一開始想的是微信個人號,後來一想不行,還得用微信公眾平台(我們起了一個名字叫「即可達微信外賣」),然後上網搜了幾家第三方做微信開發的公司,選了其中一家專門做外賣的第三方平台樂外賣。當然他們也是一家創業型公司,每次我和他們說的要求基本上都會盡快實現。

前期如何運作O2O項目

1.談店舖

前面說到我倆總資產加起來只有900元,,而系統那邊要1000元,無線打印機一個要600元,還需要宣傳費用。怎麼辦?我倆就用起了空手套白狼的伎倆,系統那邊平台都談妥弄好,只是錢還沒有交付,去了幾家經常吃飯的小餐館,問他們:如果我們能給你家店舖每天帶來100份餐的訂單,你們願不願意和我們合作?並拿出我們特意製作的一個合作方案(當然這時候我們其實手裡什麼都沒有只有這個概念),很顯然商家是默許的。我們找了一個學校外賣送的第二好的店,還有四個業績平平種類不同的店舖。後來證明我們這樣的選擇是對的。(如果你問我為什麼不找外賣送的最好的店舖合作?那我告訴你那家店舖不干,但是後來還是加入了我們)這樣每家店舖跑了一星期他們終於答應了。我們從每家店舖收720元無線打印機押金,每個月從720元中扣除100元打印機的租金,如果運營不好停業每個商家的損失可能也就是租金。我們負責宣傳負責配送,收取外賣營業額的15%,這樣店舖那邊收上來3600塊錢。基本上商家談妥了,告訴他們9月11日開業(距離開業還有5天)。

2.談第三方外賣系統

我們拿著3600元加上我倆身上的900元就開始和外賣系統商周旋商量,因為他們也是初創公司,也在摸索前進,當時只做百度推廣。最後談成的合作方案是每個打印機600元出售,如果商家不干,我們也只是付幾個月的租金,系統先充值100元的1000單。這樣我把錢付給他們。我們還有一個總機是接收所有店舖的訂單,這樣他們店舖出單和我們總部出單同步,10分鐘以後我們派人去取餐提高效率。總機是900元,軟磨硬泡這900元我們先欠他們。這樣我們的風險也就幾乎沒有了。 因為可以退機器!他們發貨了,系統已經被我接好了。(距開業還有4天)

3.招聘員工

這個時候我們只剩下900元錢,花了600買了一台佳能打印機,100塊錢買紙(自己印傳單做廣告),到此時只剩下200元,回寢室就開始印宣傳單。招聘員工要10個人,每個寢室樓有1個人負責。我們當初的招聘廣告打的是月薪可達2000,當時學校那些送外賣的1個月也就600元。每個寢室樓一天要有100訂單的量,每個人也就能賺2000多了。後來證明其實我倆這個大膽預測是正確的。我倆開始滿校園貼傳單,貼完1小時後就來了一個應聘電話,我倆親切地去和她談我們這個大夢想,第二天她就告訴我不干了(還沒開始,就辭職了)。當然後來兩天之後還是招來了10個人。現在想想當時我們就像一個大忽悠,什麼都沒有,就靠講就談好了商家、系統商和員工。真的是謝謝他們。有了他們的相信才有了我們這個創業故事。(距離開業還有2天)

如何宣傳運營解決困難

打印機也到了,我們在店舖成功調試,一切正常。萬事俱備就差開始了。

我們制定了初步的宣傳推廣方案,原先我就有一個在學校影響力還不錯的人人網新聞主頁,這時候正好派上用場,還有就是最屌絲的宣傳方法——印傳單、發傳單、拉條幅、店舖貼二維碼、發百度貼吧、發人人網、發微信朋友圈,等等。廣告語寫著:「即可達,一個可以將外賣送到您寢室床頭的外賣團隊」。同時把微信二維碼、微信號及經營品種都印上傳單條幅,兩天的宣傳為我們積累了500多個粉絲。

開業的前一天晚上,編輯了第一條圖文消息:即可達微信外賣的使用規則和第二天的優惠活動(每家店舖第一單免費)。第二天(2013年9月11日10:00)我在寢室發送了正式開始送餐的消息,從那一刻起店舖中的無線打印機開始了繁忙的工作,這種場景一直持續了4個多月。

第一天顯然手忙腳亂,超過了店舖和我們的預期,主要問題是做不出來和送不過來。

一天下來營業額2000多元,可這一天我們卻賠了200多 ,由於外送不及時,同學上課等不及就走了,這些餐我們都要拿回總部自行處理。那時開始到後來幾個星期,每天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而訂餐額也越來越多。當時這個微信外賣在學校已小有名氣,之後我們再沒有發過傳單,微信平台上的粉絲更是每天以80左右的粉絲量增加,一個月之後平台粉絲破3000人,外賣額每天達到5000元。

這時候我們的合作店家還是5家,飯店餐品依然出現按時做不出來的問題。為瞭解決這個辦法,我們後來增加了同類店舖數量,分攤高峰時期的訂單額。陸陸續續,與平台合作的店舖達到13家,送餐員工20多人,每天營業額超過1萬元,飯店餐品出餐慢的問題也基本解決。

時間到了哈爾濱的冬天,外賣量一天比一天多,送餐員在寒冷的冬天送餐越來越辛苦,一批又一批的送餐員辭職,每次送餐員辭職的時候空缺的位置都會影響送餐效率,影響用戶體驗。後來我們指定了一套送餐員入職辭職規則:幹不滿半個月沒有工資,辭職要提前一星期和主管說。這有效的控制了兼職員工流動性大的問題,流動的人,固定的崗位。

實戰運營中的一些細節

有一天下大雪,如果停業了,影響了用戶的體驗,以後可能你就是不負責任的服務商,如果送,那一天訂單肯定暴增,人員不夠加上送餐辛苦,怎麼辦?當時決定那天照常送,但是限額送,每筆訂單滿30才送,平常是一份起送。既控制了量,又不算影響用戶。那天我們的營業額確實少了點,賣了8000多,但是我們送餐員只送了大概200多單,而平常送8000至少要送500~600單。有效避免了惡劣天氣尷尬的送與不送的問題,送餐員送一趟比以前賺的多了跑的還少了,他們也是高興的,店舖訂單沒影響,顧客怨聲也少。這個緊急策略是正確的。第二天平台發佈公告恢復正常送餐,一份起送。那天我們也把一些儲備送餐員叫過來,那一天週日雪停了,我們送了23000元的訂單,1500單,達到了歷史最高。後續也穩定在15000日流水左右。

有兩個顧客打電話投訴說有一個送餐員態度不好,進屋也不敲門。經過一個星期觀察,問其他員工,確實像顧客投訴的那樣。有一天我讓她去我們總部旁邊的奶茶店等我,有事情和她說,之後我讓財務算出她的工資,我去沒有多說什麼,很輕鬆的給他點了一杯奶茶我倆閒聊了一小會兒,把工資給她告訴她以後我會經常過來玩。她是我辭退的第一個員工,也是唯一一個。

放寒假了就要考慮平台要不要繼續發消息,送餐員工資要不要全部結清。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你的平台是工具性平台,這期間沒有繼續充當工具,就不要發東西。平常微信平台更多是發佈新增哪些店舖,哪裡搞活動等等。對用戶看來有誘惑的內容。而不是無關緊要的心靈雞湯。

當然送餐員工資也不能全部結清,因為這是兼職工作,對他們來講是一個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如果第二學期他們不做了怎麼辦?只有先扣著這些錢,他們才覺得要有擔當,不會說走就走。後來第二學期他們準時都來上班了,其中80%的人告訴我幹完這一星期就不干了。我心知肚明。但有一個小姑娘直接就不來了,每天還發短信要工資,我告訴她我不差你幾百塊錢,你按照我之前說的開學回來堅持一個星期,之後工資就全開。她沒有來。她沒有領到剩下的工資,而其他堅持一星期辭職的人都得到了全部工資。

平台如果已經穩定了下一步該怎麼辦

當時平台已經穩定,我們也有了主管負責人員分配,財務負責收賬發工資。基本上我們兩個創始人解放出來。我們原計劃再往下走,準備往校外擴張的時候,被學校勒令停業。這裡不想多說了。這時候我們實際運營了4個多月,營業額100多萬,送了7萬多份餐。為學校累計提供150多個學生兼職崗位。

這就是我和曹陽的創業故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