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地產惡霸的「合理」期望 林本利

2010-11-04  NM




經過多年討論及諮詢,特首曾蔭權到今年的施政報告,才落實規管「發水樓」,限制地產商日後最多只能發水一成,但要等待到明年4月才正式實施。各地產商(包括港鐵)於是趕搭發水樓尾班車,在限期前蜂擁入則,未來幾年落成的新樓,實用面積恐怕仍然只得六、七成。

1999 年,前特首董建華在未有公開競投的情況下,將數碼港大片優質土地批給長實主席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旗下的公司,興建豪宅貝沙灣,惹來其他地產商的不滿。董建 華為了安撫各地產商,自然要想盡辦法給予特殊優惠。2001年初幾個政府部門,包括地政總署、規劃署和屋宇署向地產界發出技術指引,以環保為名容許地產商 興建大量發水樓。

當時筆者已關注到發水樓產生的問題。首先政府事前並沒有諮詢公眾,便容許地產商毋須補地價(或只須補數百元一呎地價)興建 大量額外樓面,明顯是赤裸裸的利益輸送。唯利是圖的地產商獲得額外樓面後,便會將這些樓面用作興建更多住宅單位,令當時已經供過於求的市場更加失衡。而最 離譜的就是這些特殊優惠,竟然可以有追溯力。地產商可以修改圖則,加建多一、兩成樓面圖利。

須知道任何政策的變動,總有贏家和輸家。過去十年,地產商從發水樓中獲得過千億元額外收益,現在只不過是制止他們繼續賺取不義之財。最可笑的是地產商還說不排除司法覆核政府的政策;又說在投地時有「合理」期望,已經把發水成分計算入地價之內。政府限制發水樓,對他們不公。

但實情是自2001年起至2009年,政府批售的1,067公頃土地,只得56公頃是透過拍賣及招標出售,佔總數約5%。其餘九成多的土地,是透過私人協約(例如港鐵上蓋土地)及契約修訂方式(例如將巴士廠或煤氣廠改建住宅)批出。

 

這 九年間,地產商將政府批售的土地,用作興建12萬多個單位,平均每年約13,000多個單位。這些單位,只有一成多(即平均每年2,000多個)的土地是 來自拍賣及招標,其餘八成多是來自私人協約及契約修訂方式得到的土地。2003年完全沒有單位的土地來自拍賣及招標;2008年就只得一個。地產商投得土 地後,還可以巧立名目獲得酌情權加建單位,藍灣半島及嘉亨灣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過去九年(2001至2009年),政府地價收入總共 2,800多億元,平均每年310多億元。筆者將地價收入除以地產商興建的單位數目,發覺以拍賣及招標方式出售的土地,每個單位的平均地價約480萬元。 而以私人協約及契約修訂方式批出的土地,每個單位的平均地價分別大約120萬和230萬元,遠遠低於拍賣及招標方式的480萬元。倘若所有土地(包括港鐵 上蓋用地)都是以拍賣及招標方式批出,政府庫房可以多得3,000億元;即使打個五折,庫房仍可以多得1,500億元。

因此,筆者十分同意 地產商所說,透過拍賣及招標,地價自然會反映發水樓的額外樓面價值(不計事後還可以獲官員的酌情權得到更多樓面)。但問題是絕大部分的土地是沒有經過公開 競投,以遠低於市價的情況,半賣半送給予地產商興建發水樓,再以市價出售圖利。地產商期望永遠保留這些不義之財,是「合理」還是「不合理」的期望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60

别对消费概念投资期望太高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5085

我们未来的消费会和美国一样吗?要不要投资到消费概念中去?


  在年末的一个投资俱乐部的小聚会上,一位Z老师是这次聚会的中心,据他说在2010年赚了不少,他投资的主要方向是一些消费概念的股票。在2010年开始的时候他也曾经对我提过这个主题,当时我认为那些玩意已经太贵了,没想到结果是他笑到了后来。
“你知道我为什么认为消费类股票那么好,我老婆就在××商场工作。我听她的消息就知道人们的消费热情是不是很高,这和彼得·林奇的投资法一样。”
“这是你得天独厚的投资优势。”
“是啊,要不让你的老婆也改行去烧瓶猫(shopping mall)上班,你也可以有这个优势的。”
“还有个获得这种优势的办法是让你的老婆归我。”我们互相开着玩笑。
Z的“老婆优势投资法”其实很简单,只是他和老婆闲聊的时候得知了某家专营化妆品商场的营业额上升了25%。
这非常符合Z的预期,据他预计,中国的政策当局在大力促进居民消费水平,中国现在的消费率在35%左右,如果通过“升级”达到美国75%左右的水平, 大概需要20年的时间,在这20年中再假设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为8%,那这么算来中国未来20年的消费总额要扩大10倍左右。而且Z因为认为自己拿的是消费 行业“最好的”公司,所以他还给这个公司的业绩以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5%的年化收益率溢价,这样Z的股票20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算起来就是17%左右。这 个投资成绩基本能追上比尔·米勒,而且也会给他未来20年的投资带来23倍的回报率。


消费概念只是听起来有逻辑

  一个高水平的投资概念总是这样具有迷惑性,那就是它听起来很有逻辑。这种概念有点像一些电视台演出的那种解决家庭矛盾的现场直播。吵架者之间的 行为似乎很合逻辑,但是总能让人看出是假的。这是因为,吵架的人们对对方的逻辑理解得过于正确,而在现实中人们之间的沟通会造成很大的逻辑误差。所以,这 个事情可以反推,如果某个人讲的事,其中人物逻辑反应过于精确,或者一群人呈现这种精确逻辑反应的状态,那他们肯定是在说谎。
对于Z的投资分析,先不说他所持有的公司是不是会长期地具有战胜行业5%的优势—具有这种优势真的很难,因为现实中消费者的口味变化实在太复杂了,消 费终端受到消费者青睐的可能性比一个科技公司永远技术领先的可能性还要小—单说中国消费者为什么对当局的政策反应那么正确,就很值得人怀疑,如果中国的消 费者那么愿意消费,他们为什么早不消费呢?
这个答案很可能是,原来政策当局并没有出台那些促进消费的政策,在这个世纪的前六七年,中国的经济更依赖于投资和净出口,但是由于2008年的经济危 机,美国人也开始攒钱了,在短短的两年期间美国居民储蓄率竟然从负值增加到6%以上。中国为了不让自己的经济增速下滑,所以希望国内增加更多的消费。


人们会因为政策刺激而加大消费吗?

  那么为什么消费者要对政策当局的这个希望做出同向的反应呢?人们会因为一些促进消费的政策而增加自己的消费比率么?
在2009年的时候,有位经济大师,就是罗伯特·蒙代尔,他曾经认为不让中国经济下滑很简单,那就是政府分发消费券,这样既解决了经济下滑的问题,而 且让中国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了改善。但这件事翻过去掉过来想,还是个馊主意。因为,人们在获得消费券时的确会增加消费,这是因为消费券是有时间限制的,并 且不能存到银行里去生利息,即便是低收入阶层获得了消费券,他们最可能的选择是大量购买那些耐用消耗品,比如说粮食和油,还有卫生纸之类的东西,这些产品 很容易储藏,而且肯定会要消费掉不会被浪费。而由于用消费券省下来的现金会继续被存到银行去,因为人们会预计政府不会长期发放消费券,所以人们也不会由于 政府的消费券改变自己的消费结构,只是把明年要买的米今年买来,然后储存到明年吃罢了。
很多促进消费的政策其实和糟糕的消费券一样,都是政府支付一部分补贴,定向的造成人们在政策改变之前抢购一些商品,而在政府促销结束之后,人们则会减 低同类的消费。这种政府“转移支付”的成本会很高,美国发放类似消费券的食品券的行政费用占到发放食品券总额的30%,这些费用基本上用于防止冒领者作假 和领取的人倒卖。而可以肯定,这多出30%的费用也出自纳税人的口袋。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Z先生老婆的化妆品公司销售额会连年大幅度增加呢?实际上人们的消费结构是很具惯性的,比如人们不会因为馒头变得便宜或者可以享 受政府补贴就会一顿饭吃10个馒头—这种消费者不会存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很可能第一次这么消费的时候就被撑死了—那么人们会因为有了钱就一天洗十次脸,进 行十次化妆么?显然也不会。认为人们会洗十次脸的投资者应该看看,化妆品商场的营业额是怎么增长的,像北京这种超级大城市对周边的二三级城市的消费人群是 多有吸引力,而政府又把多少固定资产投资放到了这些二三线城市通往北京的铁路和公路上,当然,还有飞机。这些流入超级大城市的消费者,他们不来北京也会进 行类似的化妆品消费,到北京只不过是他们希望买到又便宜又好的货物罢了。
如果以幸福感来衡量消费问题,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甚至新兴市场地区和国家的人更喜欢储蓄而不是消费。假设一个人今天消费掉1块钱和一年后消费掉 1.04块钱的幸福感是一样的,在发达国家人们喜欢消费掉这一块钱是因为如果把这一块钱用于储蓄只能得到1.02块钱,这样幸福感就会降低;而在新兴市场 国家,如果把一块钱用于储蓄并投资,由于经济增速快于发达国家,在一年后投资的1块钱可能升值为1.06块钱。如此一来储蓄反而让居民的幸福感增加了。所 以,光从这个角度说高储蓄率也许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理性的选择。
联系编辑: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6

中國製藥1093,週期反轉期望不大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qisx.html

中國製藥這個公司斷斷續續關注一段時間了,但始終對其行業狀況摸不清,其80%利潤來自維生素C,典型的週期股。最近公司回購、高管增持,似乎有好苗頭,但是看了下面這篇文章,我覺得恐怕兩年內行業難以擺脫困境。

 

該文核心是:「據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發佈的維生素C行業調查顯示,由於一些地方違規審批和建設新增維生素C產能項目,導致中國維生素C行業產能過剩嚴重, 將超出全球需求近一倍。已建、在建和擬建維生素C生產能力合計超過8萬噸,估計2010年底維生素C產能將接近18萬噸,2012年將超過20萬噸。而全 球維生素C市場需求量只有12萬噸左右。由此看來,在2010年醫藥行業出口出現量價齊升的大好局面時,維生素C產品出口表現大相逕庭,出口價格持續下降 的原因也就一目瞭然。」

 

===============

原文

http://www.bioon.com/industry/market/475350.shtml

2011-2-23 9:00:29

維生素的出口價格於四年來首次出現下降的趨勢

生物谷分享 中国制药1093,周期反转期望不大 中国制药1093,周期反转期望不大 转发至豆瓣网 中国制药1093,周期反转期望不大 中国制药1093,周期反转期望不大 | 收藏 中国制药1093,周期反转期望不大 中国制药1093,周期反转期望不大中国制药1093,周期反转期望不大 中国制药1093,周期反转期望不大中国制药1093,周期反转期望不大

 

2010年,我國維生素類產品出口數量為19.5萬噸,同比增長33.5%,出口金額為23億美元,同比增長11.3%。對比來看,2010年維生素類產 品出口數量增加了33.5%,出口平均價格同比下降了16.6%。這是維生素類產品價格連續四個景氣年之後的首次下降,降幅明顯,在整個原料藥出口中也屬罕見。資料顯示,2009年我國維生素類產品出口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走勢較為平穩,出口平均價格為14.15美元/公斤,同比上漲2.66%。

大品種出口價下降小品種出口價回升

維生素類產品價格景氣下降,主要原因是受累於兩大支柱產品維生素C和維生素E價格下降。2010年,維生素C出口數量增長46.8%,出口單價下降31.3%;維生素E出口數量增長30.6%,出口單價下降3.3%。

提起維生素C,應該說它不僅是我國維生素出口行業的驕傲,也是我國整個醫藥出口產業的驕傲。目前全球維生素C生產廠除DSM蘇格蘭廠一家外,其他的均集中在我國。

我國生產的維生素C絕大部分用於出口,佔據國際市場90%的份額,而且這部分市場需求剛性、需求量逐年增加。2008年底,當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經濟衰 退並給我國出口帶來巨大衝擊時,維生素C出口卻一枝獨秀,出口金額翻番,出口價格增長82%。維生素C行業由此進入高景氣週期,並持續到2009年全年 度。

於是乎,各地的擴建、再建項目林立,導致產能迅速膨脹。據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發佈的維生素C行業調查顯示,由於一些地方違規審批和建設新增維生素C產能項 目,導致中國維生素C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將超出全球需求近一倍。已建、在建和擬建維生素C生產能力合計超過8萬噸,估計2010年底維生素C產能將接近 18萬噸,2012年將超過20萬噸。而全球維生素C市場需求量只有12萬噸左右。由此看來,在2010年醫藥行業出口出現量價齊升的大好局面時,維生素 C產品出口表現大相逕庭,出口價格持續下降的原因也就一目瞭然。

相比之下,維生素E的情況要好得多。維生素E位居維生素類產品出口排名第二,國內主要生產廠商是浙江醫藥股份和浙江新合成,佔有國際市場份額的40%。由於維生素E技術工藝難度較大、合成反應步驟較多,再加上中間體渠道限制、資金投入大等行業准入壁壘,因此,雖然景氣度與維生素C一樣備受關注,但目前還沒有新競爭者進入,產業集中度較高、市場供需基本平衡。

此外,一些小品種如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2,出口價格有不同幅度回升,分別為96.3%和8.5%。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維生素B12。據海關統計顯 示,2010年維生素B12出口總量下降了34.2%,主要因為飼料級B12出口數量大幅減少,同比下降了45.4%;出口價格為27.7美元/公斤,同 比增長了100.2%。不過,從分類來看,氰鈷胺及其衍生物出口數量還是同比增加了21%,出口價格為2817.7美元/公斤,同比增長7%。

主流仍是歐美和亞洲出口量價冰火兩重天

2010年,我國維生素類產品出口到132個國家和地區,較去年增加了8個新興市場。歐盟、北美洲和亞洲依然是我國出口的主要市場,比重高達90.2%。 我國對這三大主流市場的出口數量同比增長均超過27%,分別為歐盟增長39.2%、北美洲增長27.4%、亞洲增長27.8%。

在市場需求方面,亞洲市場需求已經是十幾年保持持續增長,出口金額佔比較去年增加了1.3%。歐盟、北美洲市場繼2009年負增長之後,出口數量出現較大幅度反彈,同時這兩個市場出口金額佔比較去年也有不同增加,分別為1.1%和0.1%,說明其需求正在恢復中。

2010年維生素類產品出口前十大目的國分別為美國、德國、荷蘭、日本、比利時、印度、韓國、巴西、泰國和新加坡。與2009年相比,僅為排名次序上略有 不同。2010年我國對上述十國出口數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增幅較大的有德國、印度和泰國,增長幅度分別為59.4%、42.3%和45.3%;增 幅相對較小的是日本,但也在13%以上。這充分說明維生素類產品市場格局沒有改變,主流市場需求依然強勁。

作為新興市場的智利、俄羅斯成長性良好,出口增幅均在100%之上。

相對於數量的增長,出口價格卻是清一色的下降趨勢。價格跌幅較少的是荷蘭和新加坡,僅有3個百分點。跌幅較大的是德國、日本和巴西,均在20%之上。

產業集中度高前十企業比重佔六成

目前,我國維生素企業已在多個維生素細分市場上取得了生產技術優勢和國際競爭優勢,基本上幾家企業的單項維生素品種就佔據全球的大部分市場份額,產業集中度非常高。

2010年,僅杭州鑫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出口維生素B5的比重就高達72.6%,湖北廣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維生素B2的比重也在70%以上。其他單項維生素產品出口金額前十位的企業所佔比重也均在86%~96%之間。

2010年,維生素類產品出口企業有827家。其中,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石藥集團維生藥業(石家莊)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東北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淄博魯維食品生物有限公司、華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江山製藥有限公司、浙江新維普添加劑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服務貿易有限公司、帝斯曼維生素(上海)有限公司等位列出口金額前十名。上述十家企業出口金額之和佔我國維生素類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63.4%。

在出口企業性質構成方面,國有企業、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出口金額佔比分別為37.6%、35%和27.3%。在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4家國有企業、5家三資企業和1家民營企業。

眾所周知,維生素類產品廣泛用於醫藥、食品添加、飼料添加、美容等 領域,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而呈現出市場需求加大的趨勢,大約有每年5%的遞增。雖然維生素市場的需求始終向好,但容量依然有限。以目 前國內原料藥的情況,罕有品種是真正的供不應求,大部分產品即使因為廠家供應不足造成短期貨源緊張,也很快會得到補充,2010年維生素C遭遇滑鐵盧就是 很好的例證。當新增產能還未真正生產出來的時候,一系列的擴產、投產消息已經讓市場聞風而一落千丈了。可以說,產能過剩而造成國內企業間低價競爭,始終困 擾著包括維生素在內的所有原料藥出口企業。國內原料藥通常長期在谷底徘徊,偶爾奇峰突起也難持久,形成了一個怪圈。有資料表明,目前我國整體出口正接近臨 界線,出口價格競爭力上升空間已經十分有限。

可喜的是,政府有關部門已經開始加大力度開展制理淘汰過剩落後產能的工作。展望2011年的維生素市場,將受到國際市場變化、產品行業集中度、國家政策法規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動態走勢如何必將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9

期望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xtc.html
今年透過經記以均價2.52元減持長安民生物流29000股,買入民生銀行27000股@6.95元。希望能夠進一步集中到前景確實性較高的股票身上。

大家對長安民生物流的業績預期很高,業績公佈後股價大跌合情合理。昨天卓悅也公佈了業績,受租金支出大漲40%影響,業績比預期低了5%,營業額也比預期要低,股價大跌10%。其實細看之下業績並不是沒有可取之處,租金上漲了一個億,盈利還能夠上漲四千多萬元,產品毛利率上漲3.3%,現金流入更比盈利高六千萬元,可以說是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又比如統一,去年初已經預期了去年的盈利一定會倒退,等了又等,業績是不斷倒退,但是股價卻從3.8元等到了今天的5.1元。也許有些公司是能夠看大方向,短期的盈利變化並不重要。

現在市場上對銀行業的高預期已經開始消退,那就隨便說一下銀行股。印象中沒有多少博友把銀行股看成是消費股。你可以不抽煙不喝酒,也可以不吃肉甚至不吃白米飯,我卻想不到現代社會有誰可以不惠顧銀行。銀行是什麼?是它明明關了門,你睡著覺,但你卻還在為它作出貢獻的一個玩意。過去一個月內,有誰沒有消費過銀行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31

龍文瘋狂融資背後:VC難從教育企業獲期望回報

http://news.imeigu.com/a/1333954143732.html

龍文瘋狂融資背後:VC難從教育企業獲期望回報

砰!鬱金香形狀的杯子碰在一起,紅酒沿著玻璃壁流淌下來。

楊勇和劉映東相視一笑。4.5億元人民幣,這可不是一筆小錢,不管怎麼說也值得喝上一杯。更何況,祝酒可是任何一個融資新聞發佈會的保留節目,身為主角,怎能錯過。

「董事長。」劉映東側了側身體,讓楊勇站到最中間的位置。作為這家公司的總裁,劉映東向來明白自己的角色。誰是男一號,誰是男二號,什麼時候應該往前衝,什麼時候應該往後退,這麼微妙又明擺著的道理,他懂。這一點,如果說在一年多以前,那次不為人知的「內鬥」中,他曾經有點吃不準,或者拿不定主意的話,那麼現在,2011年12月12日,龍文教育宣佈第一輪融資成功的大喜之日,他完全知道該怎麼做。

內鬥。沒錯,楊勇就是這麼說的。

楊勇揮揮手,滿不在乎,又笑逐顏開。這是一個身材結實、舉止拘謹的年輕人,不過,他說話的口氣卻很大。他走過去,跟投資人、信中利集團創始人汪潮湧碰杯,又跟另外一位投資人、深圳創東方的總裁肖水龍寒暄。他不是軍人出身,但是身體始終繃得筆直,像一根上好的發條。

最後,楊勇坐到記者面前,大聲說:「只要培訓基地足夠強,龍文可以一夜之間佔遍全中國。」

龍文教育,諢號業界「成都小吃」,成立於2006年,主要開展中小學一對一同步輔導業務。短短5年時間,這家公司已經號稱「全中國規模最大的中小學課外輔導機構」。龍文教育在全國54個城市擁有1068家分校,學生超過10萬人,專職員工1.5萬人,算上兼職員工則有2萬餘人。有未經證實的消息說,龍文教育2011年營收12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成立於2001年的學大教育,同樣做一對一同步輔導,儘管已經在紐交所上市一年,也不過273家學習中心,年營收18.6億元人民幣。

汪潮湧說:「中國教育企業再出一個新東方,指日可待。」

劉映東說:「新東方規模40多億元,我們2012年營收估計有20多億元。只要翻番,我們就和新東方一樣大了。」

這時候,他們都不知道,再過短短三個月,這家公司將要經歷創業6年來最大的一次公眾危機。它會捲入一場「3·15」風波,從商業倫理到商業模式,都遭人詬病。從報紙、電視台、網絡論壇到微博,關於龍文教育「無證經營」、「欠薪」、「擴張過快」、「管理渙散」甚至「黑社會」的爭議,會紛至沓來。在龍文教育的離職員工中間,甚至有這樣的流言:「龍文擴張得太快了,騎虎難下,2013年會有大危機。」

一位投資人說:「1000多家分校,我不知道他怎麼管。要收入高,盈利又高,這決不可能。只有放慢速度,它才可能有利潤。」

一位龍文離職高管向《創業家》記者推算說,龍文只有20%的分校是掙錢的。他說:「教育培訓是預收費的行業,現金流很好,但是很大一部分是遞延收入。如果計算課時消耗減去支出,而不是收入減去支出的話,很多都是虧錢的。」

以匯眾益智為例。這家定位為數字娛樂職業教育的機構,曾經在2008年年初吸引到1000萬美元的風投。很短時間內,匯眾從全國10幾家培訓中心擴張到40多家。因為擴張過快,又遇到2008年金融危機,風投資金並未到位。很快,它又以幾乎同樣的速度縮減至20家。有業內人士透露說:「現在,只有5家賺錢,5家持平,還有10家都虧錢。」

一個耐人尋味並且已經從劉映東那裡得到證實的消息是:2011年,龍文撤換了總共54個城市中的15個城市的校區負責人,並計劃在2012年繼續撤換3-5位。劉映東反問說:「賠本你還繼續幹?」

另一位投資人說:「信中利是在一個非主流的時間,投了一家非主流的教育公司。我不懂汪潮湧為什麼這麼做。」

「熱三年,冷三年。」他分析說,「2006年新東方上市,所以2007-2009年這三年,有四五十家教育企業獲得了投資。但最近兩年,已經少有投資人關注教育行業了。」

教育行業的確一度被投資人看好。這個行業市場空間大,據德勤的報告顯示,市場總值在2012年將達到9600億元,平均複合增長率12%。此外,教育行業是剛性需求、預付費模式現金流好、受經濟大勢影響小,這些都是利好因素。2006年9月,新東方第一個在紐交所上市,更是刺激了投資人的胃口。據統計,2007-2009年三年期間,在融資成功的教育企業中,其中12家加起來的融資額就有6億美元。

又一個三年快要過去,這些增值套現的慾望並未得到指望中的回報。

「VC投教育,全是眼淚。」一位投資經理說,「IDG投精英教育,失敗了。軟銀賽富投華育國際1000萬,也失敗了。德同資本投東方標準,崩盤了。啟明和SIG投巨人學校2000萬美元、凱雷投北科昊月5000萬美元、凱鵬華盈投資匯眾的遊戲學院1000萬美元,全打水漂了。這都是沒上市的,上市的,軟銀賽富投環球雅思,要不是環雅賣掉,也出不來。鼎暉投學大,現在還出不來呢。只有老虎基金投新東方和學而思算成功,還都是陳曉紅一個人投的。」

2011年夏天,就在信中利為龍文做盡職調查期間,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教育股集體股價大跌。到年底的時候,學大教育股價下跌73%,環球雅思股價下跌64%並在12月底出售給英國培生集團。

在這麼一個不冷不熱、不陰不陽的時機,龍文教育竟然得到號稱是「中國教育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筆融資」。後續的消息是,2012年3月,中國平安已經開始做盡職調查,可能向龍文注資1.5億元人民幣。

(本文來源:創業家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90

理性期望推高樓價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21113/18065002
曾司長認為目前樓價與經濟實際背馳,其實係忽視咗(一)供應少,(二)貨幣供應大增,(三)負利率,(四)香港與經濟強國為鄰嘅四大因素。陳局長係著名財務學教授,佢話今時今日,買股好過買樓(點知一講完港股就跟隨美股大跌),佢一定知道,美國股市經常在經濟環境不景,失業率高企嘅情況下大升嘅道理,就係因為貨幣寬鬆吖嗎!今天全球貨幣氾濫,香港不能獨善其身,樓市股市上升只係順勢而行啫,曾司長之評論話市場失效,簡直脫離形勢。
另一位零售業大老闆田北辰議員感嘆地舖租金太高,超乎經濟學解釋,田老闆係哈佛MBA,點解會話舖租超高「已去到不能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的地步」呀?經濟學原理最講求供需平衡,偏偏自2004年自由行開始之後,零售業銷貨量與銷貨值大躍進,每年以雙位數增長,偏偏本港商場、地舖之供應量,停滯不前,增長如蝸牛慢步,導致供需嚴重失衡。既然如此,經濟學原理指出舖租一定升,舖價一定升,田北辰議員在哈佛冇讀過呢條簡單到極嘅道理?
現時人人有錢就想買樓,大有錢人有餘錢就想買舖,最簡單理由係「理性預期」(rational expectation)未來土地供應艱難,簡直係「粒粒皆辛苦」!前地政署長劉勵超在2010年2月25日於信報發表文章:「樓價可以不高嗎?」早有預言:
「政府順應民意,把市區的住宅用地發展密度和可建高度大幅降低以減少樓宇對周遭通風和景觀的影響,可建的樓宇面積因而減少,市區的地皮和住宅單位豈能不變得更加搶手嗎?
政府勾地表裏的新供應土地,特別是在搶手的市區,多為舊政府或公共用地(如政府合署、公務員宿舍、公共屋邨),賣一幅少一幅,若海不能填、山不應移、樹不宜伐、村不可遷、集體回憶不該毀,在未來數年,新的市區住宅用地供應要倚重東南九龍啟德機場舊址,之後是否還可以長賣長有?」
今時今日嘅環境正是如此,譬如新界東北發展,遭強烈反對(村不可遷),中區政府合署西翼重建為商廈商場受阻(集體回憶不該毀),將軍澳南部四幅地皮可能調高發展密度,增加住宅供應受環保團體及立法會議員反對(屏風樓),填海計劃似已湮沒無聞(海不能填),請問未來土地供應從何處來?市民「期望」未來土地及住宅單位落成量供應繼續少,如劉勵超所言:樓價可以不高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09

[唔惡搞文]頭都大:「我已經對他無期望」

人地話睇唔明大傻仔的惡搞文,今日我返回正經風格就清清楚楚寫埋在此,因為涉及政治,我不會評論一些個人對梁振英的評論,我只是把蔡東豪本人的看法評論就算。

我在2011年12月7日曾經引述過他一篇寫關於陳永陸的文章,入面是有的咁的評論:

「我討厭騎牆派、牆頭草(按: 他寫D股評真是好明刀明搶搶錢的)、等阿爺吹雞建制派的嘴臉,被記者問及挺唐定挺梁,答案竟然 是:「要睇政綱」;嬲到想擲爛部電視。唐梁演說前調亂了講稿,相信台下沒有一個人會察覺得到。
陸叔不需要作政治表態,他這時候表態挺梁反而令人驚奇。陸叔行走財經界,以圓滑手腕見稱,四周圍都係朋友,一句:「Henry同CY都係朋友,邊個做都冇 所謂。」因為出自陸叔口中,所有人都會收貨。( 按: 收貨? 畀面? 呢D人多一個好無謂,被人笑多D就得。)
在現時競選形勢,我尊重每一個公開支持梁振英的公眾人物,因為在建制派眼中,唐英年勝券十拿九穩,梁振英支持 者要考慮日後面對唐營人士可能出現的尷尬情況。日後要在香港搵食的人,此時公開支持梁振英,需要一定的信念。(按: 是好有信念,但他對他那些不行的股都好有信念,咁就呃曬D小股民啦。)
陸叔撰文道出支持梁振英的原因,真情流露,字字有心(按: 寫股一樣咁「有心」,不過是呃人),這篇文章我讀了幾遍。我向陸叔致敬 意。(敬來做甚麼? 一篇野就敬意,咁多十篇點算? 最多咪like 下囉,不過我好unlike 佢D股評,收檔啦,是咪想我鬧多你幾錢,如果果佢有仔女,我都抬不起頭。咪成個官永義個女咁囉,昨日那些塞錢入你袋啊,唉,唔鬧,留番D口德。)

蔡東豪呢個作者,之前唔覺得他的真身是壞的,但近日為寫作一大堆惡搞他本人的文章,我翻查過他多年的來紀錄,發覺呢個真是一個「偽君子」,表面一臉正派,實際過去10年間同埋一班老千公司合作搞財技,估計使股民損失達100億,所以他對這一個和他一樣又是偽君子非常有好感,例如用上「真情流露」、「字字有心」、「致敬意」,但我懷疑他話自己除左十年前「連一句中文都唔識寫之外」,他的閱讀能力非常有問題,他段章取義的程度是非常高。

筆者翻回這一篇在2013年7月1日蘋果日報的這一段新聞:
「陸叔稱,03年時沙士一役,他仍堅持工作上一切如常,印象最深刻的是雖然香港在6月才在疫區名單中除名,但大市早在4月尾已見底,「股票市場就係咁,要講氣氛,當時嘅氣氛唔容許去叫見底」,惟及至當年7.1大遊行後中央開始出手後,才敢「發放正能量」。 (按: 當年有些人在低潮狂推垃圾細價股、莊家股,間間公司都要錢,輪住同他做生意啦,他有錢賺,當然唔休息啦。)

2003年一場沙士再加上惡法風雨,最終引爆民怨。從來沒有遊行過的陸叔,談到至今十年對三任政府的看法時,則表示沒有特定立場,「邊個時間邊個去做,都有辣有唔辣,董特首喺最差嘅時候落台,曾特首喺中央出手時上台,自然攞得最多功勞」;但曾公開支持梁振英的陸叔,現時態度則見轉變,「我本來對佢係有期望,可惜佢上任後就發生僭建問題,所謂『一子錯,滿盤皆落索』,客觀環境已經令佢做唔到嘢,呢個係好不幸。

(按: 他呢段野其實寫得好中性,但他講那些不幸,雖心中不無「你仲唔仆街」之意,但蔡東豪這位人兄,竟然學筆者的惡搞文寫一些加油添『躁』的文章,例如「陸叔這時候公開認錯」,他好似無講過認錯,只是認為這樣野是好傷害左別人的信心,搞到他做唔到野。更恐怖的是,他竟然說,「道出大部份香港人心底話」,他的大部分人是在哪兒? 他已經經常假借他那群朋友叫「大多數香港人」,但是好肯定是曲解文章核心的意思。

如果那個人是有能力,其實普不普選沒有所謂。但蔡東豪個就是這樣,如果沒有普選,如果那個人點好都好,其實都是要反對,但是如果那個人是垃圾,但是投左他出來,就要我地陪他一齊垃圾,他們真是,好似蔡生份工咁,人地都是欽點你去做,你有受過民主選舉嗎? 特首都好似幾個選舉選人出來投票,但他好似無。咁你本身已經其身不正, 正如你自己話人其身不正,你自己同人差唔多,你無資格去講民主,因為你本身都唔民主。你幫班老千呃飯食,都有誠信危機,咁你有無道理同人講,咁你其實同梁振英都是一擔擔。

你做行政總裁,股東全部畀你7年經驗,但梁振英做得唔好,你1年都唔畀機會。你找盤水照下你自己先啦。你罵他即是罵緊你自己一樣。行政總裁,你沒有資格罵人,因為你本身就是人辨。
)

不想多談政治的陸叔重申,過去十年投資市場最關鍵因素其實不在於施政,而是瘋狂淹至的內地資金,雖然市場經歷狂牛,惟這十年贏錢卻非必然,唯一肯定的好處是北水推高成交後,市場投機心態已不如往年。(按: 唔是多得你班老千喊兩句那些垃圾民企累人輸錢,加上我努力推廣你地呢班垃圾財演,投機心態會少? 呃得人多騙得多至會現在無魚上釣,你呢堆人的消失對市場是好事。)」

蔡東豪又在文中稱:
「我尊敬說真話的人,特別是不需要說話,但為了一些個人信念,覺得有發聲必要的人。香港太多走精面、騎牆派,令人討厭。在去年特首選舉期間,陸叔是少數令我尊敬的人,我亦公開表達我的敬意。」

我真是睇到眼火都爆埋出來,有個叫做原復生的人在2002年2月4日寫過一篇文章,叫「財經演員」,有人寫過「觀眾要認清楚皈黎,他們只是演員,對同一樣的劇本有不同演繹而已。....可能是眾演員的演技,經過密集的演出機會,練得太迫真和精湛,觀眾已忘記了他們真正身份,這現象是不健康的」....「普及之餘,更必須注視財經演員的品格、資歷和身份」,那個人的真身於2月20日始於上市公司辭任,所以他還在寫的時候,他真身是老千,實際就以好人的身份去寫。即是我們都可以由此利用這一些東西來檢視這個人,相信以陸叔這個人過往在股壇對小股東的紀錄來看,都不用討論了,如果有些人對他有敬意,一是就是那些幫他賺左錢的老闆,第二種就是多得呢個偽君子式的學習對象,例如大頭蔡本人。

我對於蔡東豪上面呢幾包說話,第一句就已經笑緊六叔,第二句、第三句是否有個人信念,第四句講緊陸叔本人好貼切,當年有些人不停推老千股,把一些不利股東的交易介紹對股東有利,這是否走精面? 現在見到一單小事就轉軑,是不是騎牆派? 原來支持作者就轉軑就不是騎牆派,值得尊敬。我深深欣賞這名作者11年來轉變成一個不知廉恥的人,竟然尊敬一個以前看不起的財經演員,完全沒有了是非黑白,還說別人沒有是非黑白,真是非常憤怒,難道一個人為了把自己變作聖人,就可以咁?

其實就連十年前一句中文都唔識寫都是大話。10年前,是2003年7月25日,當時期,他正以余就風這個筆名寫了一大堆利用抄考外國商管文獻的文章,更遑論更早期的原復生了,所以這條友真是大話精,無得救,呢個人的「捉蟲」文章,真正搞到人頭都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885

不要期望過高

2013-11-14  NM
 
 

 

開始之前,我將以本週三收市價買入1,000股TVB、20,000股惠理集團及10,000股國泰,這些股票都很便宜,而且盈利前景或超出預期。

對於一個有15億人、貧富懸殊得十大富豪擁有300億美金,但仍有很多每人日賺只10美金的國家,要花上極長的時間才能改變其經濟格局。中國領導人的政策是好的,但總要花上數年才能落實執行,重複的會議開了十年,都未有行動。我們仍有大量投資,為中國造成環境破壞、產能過剩及債台高築。我欣賞中國有意欲去減少污染及改善貧富懸殊,但在現實中,即使已有所行動,兩者持續惡化。中國有最大的決心去提升能源效益,及投資清潔能源,但這需要巨大的資金及時間,我想還要花上數年,才能看到一些眉目。不過,若天然氣能代替煤,被廣泛地使用,情況會較快改善。不論股災如何頻繁地發生,美國的貧富懸殊仍逐步惡化,貧者愈貧,富者愈富,這和中國有什麼分別呢?目前中國約有六億中產,有潛力及機會為資金充足及管理優秀的企業,帶來極大的回報。

首要改革金融業

中國領導人首要做的是,對金融業採取有力的措施,實施初期或許充滿疑惑,但最終中國經濟必會受惠。在投資者眼中,中國金融業日益令人擔憂,領導人務必即時平息這不確定性。靠着大量人手生產,或者增加置業去刺激經濟,只是臨時方法,長久難有成效。中國企業需要一個更大規模的重組,而且必須由銀行做起。存貸利率、貸款審批、呆壞賬、理財產品、表外資產、競爭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企業必須提高問責性,例如中移動(941)應為持有相當於市值35%的現金作解釋。

財政報告要真實

垂死的國企應倒閉,並將它們的業務與成功的企業合併。企業經常捏造數據,它們所描繪的畫面,與現實脫節,必須誠實地報告核心盈利,反映與一般盈利的差異,如太古及恒隆(101)般。

企業受惠於寬鬆的會計政策,例如以商譽及無形資本充大資產負債表及利潤。大部分香港投資者並非會計師,在舉證責任在於董事的今日,投資者又怎能依賴核數師呢?

在中國,facebook和Google是被禁的,但星巴克和蘋果 又沒有,這合理嗎?數以百計的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企業,其債務大得無法償還,但可以在中國慢慢拖數。

投資有贏有輸,不要相信中國增長的故事,可以同樣應用在所有企業,否則你將會失望。中國企業是一個複雜的迷宮,若不想迷路,你要知道該怎樣走。

祝君好運!

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63

難有期望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3074935

  第一信用(8215)的供股權8393今天上市買賣,結果是全日清一色的0.01元掛賣,成交了1,752萬股。

  由於第一信用是1股供9股,每股供0.127元,雖然今天正股的收市價是0.154元,供股權的理論價應該是0.027元,只因是大比例供股的關係,供股權出現0.01元全賣盤的現象已經是意料中事,所以,對於下周二上市買賣的互娛中國(8081)(即昔日的中國手遊)的供股權實在難以有所期望。

  互娛中國是1股供5股,每股供0.155元,若以今天收市價0.167元計算,供股權的理論價是0.012元,因此除非下周二供股權開始買賣當日其股價大漲,否則供股權將如今天上市的第一信用供股權般出現0.01元有出沒入的現象。

  若不想供股而想賣掉供股權的話,唯一的方法是盡量於0.01元搶到首位掛賣,期望有些「傻瓜」會跑去買來供股。

  要搶首位,必須儘量於每天收市之後於四點半預先輸入賣出盤,翌日早上才有機會搶到首位。

  要是數量多的話,也可於碎股的畫面尋找買家,以低於0.01元的價錢賣掉,例如今天在第一信用的供股權那1,752萬股的成交量之中就有108萬股是以0.001元成交的。

  再要是賣不掉又不想浪費掉供股權的話,如果折讓夠大就賣掉手上部份股份,再供回相同的數量,套取部份差價也是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52

日本通過28萬億日元刺激方案 期望財政政策發力

上周五(7月29日)日本央行意外選擇按兵不動令市場大失所望,而今日(8月2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Abe Shinzō)公布的28.1萬億日元(約合273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再次給市場帶來一絲期望。

值得註意的是,在超過28萬億日元的刺激方案中,約一半用於財政刺激,這也被市場看作是日本在貨幣政策受阻後,大舉轉向財政政策的明顯標誌。

“刺激計劃短期內能夠對資產價格起到一定的提振效果,特別是考慮到貨幣政策相對受限。但中長期內,投資者對於日本股市的‘信心’修複是關鍵、也需要時間,未來日本市場能否真正扭轉頹勢,需要‘觀其行’(刺激政策的力度)、‘看效果’(對經濟的實際效果)。”中金海外策略分析師表示。

日本期望財政發力提振經濟

7月27日,安倍晉三曾公開演講中提及28萬億的刺激計劃有望在8月2日的內閣會議上敲定。正如其預期,今日這一刺激計劃終於問世。

據悉,在28.1萬億日元的刺激計劃中,有13.5萬億日元用於財政刺激。具體包括,2.7萬億日元用於熊本地震和2011年東北地區災害的救災措施;3.4萬億日元用於改善人口結構;6.2萬億日元用於基礎設施,如加快建設連接東京和大阪的高速磁懸浮列車線,以及1.3萬億日元用於應對英國脫歐風險,幫助中小企業。

在上周日本央行意外宣布維持現有負利率水平不變時,其給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今年來外部環境的變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日本央行表示,在英國意外脫歐以及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普遍放緩的大背景下,海外經濟體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同時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局面也在持續。

然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日本經濟積重難返的主要原因仍在其國內。

在7月29日的利率決議上,日本央行宣布維持政策利率-0.1%不變,同時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目標80萬億日元,唯一有所變化的是日本央行將ETF年度購買規模從此前的3.3萬億日元擴大至6萬億日元。

對於日本央行這一舉動,富達國際日本研究部總監Paul Tsai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日本央行此次不推出‘直升機撒錢’屬預料之中,這一決定對於市場而言有正面影響。

“由於負利率政策和貨幣基礎均保持不變,收益曲線及銀行業預料不會進一步受壓,且銀行業將受惠於增加的美元貸款計劃規模。擴大ETF購買規模亦有助減少企業互相持股的情況,支持股票市場。”他稱。

然而,富拓研究分析師Lukman Otunuga則認為,目前日本經濟將繼續面臨下行風險,同時GDP和通脹等國內經濟數據呈現疲弱跡象。他表示,盡管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一再承諾盡一切努力實現2%的通脹目標,但日本央行按兵不動的失望舉措表明央行普遍謹慎,可能妨礙其目標的達成。

盡管此次刺激計劃顯示出日本政府持續刺激經濟的決心,但業內人士對於其效果仍存在懷疑態度。

“想要一次性解決十多年沈積下來的問題不太現實”,渣打中國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認為,從90年代起,日本央行已經開始實行量化寬松,但這麽多年過去了,日本央行在政策方向上沒有變化,只能從規模上進行刺激。雖然寬松政策對於日本經濟的刺激作用十分有限,但日本央行目前處於十分尷尬的位置,預計進一步寬松仍將是未來不得已的選擇。

多頭向日元展開攻勢

近期,日元對美元出現連續升值趨勢,一方面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引發避險情緒,投資者紛紛加大日元購買力度,另一方面日本央行短期內寬松預期的降溫也讓日元多頭伺機而動,而日元的持續升值將直接導致日本經濟受到進一步沖擊。

今日,在安倍晉三對外宣布刺激計劃後,日元漲幅明顯擴大,一舉突破102,盤中觸及101.45。

(美元對日元即期匯率走勢)

“市場風險厭惡加上日本央行的無所作為,可能進一步推高日元,從而令已經脆弱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從技術層面看,美元對日元日圖走勢正掉頭下跌,而當前下跌勢頭指向101.50。”Lukman Otunuga分析稱,短期來看日本經濟將繼續呈現疲軟的跡象,而全球政治、經濟局勢的波動,令市場風險厭惡情緒升溫。

值得註意的是,有“日元先生”之稱的前日本財務省副大臣榊原英資(Eisuke Sakakibara)近日表示,日元對美元匯率最早可能在8月份邁向90關口,這將引發日本官方拋售日元以削弱其漲勢。

目前業內普遍認為,始終在高位徘徊的日元,未來走勢關鍵仍在於日本央行的政策行動。若日央行不能大力放寬貨幣政策,日元強勢可能會延續;然而一旦日央行實行非常規的政策放寬措施, 特別是正當日元投機性多頭充斥之際,日元可能會被大幅推低。渣打預計,在日元強勢下,央行很有可能在未來幾月加大政策放寬力度, 最終將推低日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