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固收】地產債也要追求Alpha!從大周期到短周期,公司地產債現狀大起底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361&summary=

【固收】地產債也要追求Alpha!從大周期到短周期,公司地產債現狀大起底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63

今期到內銀爆升 邊支先來?

今期iM封面故事「新一波北水掃貨」,又匯控,又內銀,真的準備創港股新高?你又準備好了沒有?每次見到這些引人入「貨」的標題,熱血沸騰之後都會自然冷靜下來,這算是價值投資者必需的自我修復機制吧。

冷靜下來之後,又是還原基本,看價值。兩年多前,曾經有blog友留言談及一些股票投資,包括內銀股,當時正值股票大時代的高位。之後,內銀股股價低迷多時,浮浮沉沉,近日又慢慢在起動著。記得近日也有blog友問我今日對內銀的看法,借機再次回看當年自己的文章,值得拿一些留言來討論一下。


Rans留言:

我也非常喜歡能夠產生長遠穩定現金流(無論指其業務還是對股東的現金分紅)的公司,剛出來社會工作兩年,仍在瘋狂吸收投資知識階段。知道止凡兄長期投資內銀股,內銀看起來每間都差不多,然而唯獨有一間,分紅比率明顯低於其他內銀(近年一直減派息比率),卻是眾多基金大力唱好的一間。當初止凡兄選擇內銀股時,有否曾經有過「每間都差不多」的感覺?


止凡回應:

分析內銀股時,沒有「每間都差不多」,不同的內銀股,一看其盈利能力之類,大概就能分幾個級別。當然,若只看市盈率、市帳率、派息率這幾個數字,自然分辨不到。


後記:

其實早早就想就這個概念作點回應,不過當中涉及不少財務知識,實在不容易寫,點到即止又不太好。如今小弟的新書《跟著價值走的12堂課》終於面世,當中談論到不少財務數字,讀後大概能明白為何內銀股並非每間都差不多。書展就到了,若你有緣碰到這本書,不妨留意及支持一下。

投資了內銀股多年,高低起伏也見過不少,簡單看看股東回報率、成本率或息差,規模大而且較為優質的一些,其地位一向沒有被動搖過,考第一、二名的總是考第一、二名,每年都差不多。所講的是哪一些呢?有興趣不妨研究一下。

借題先談談匯控,其盈利受全球經濟及金融環境所影響,全球經濟好,息口與貨幣印量回復正常的話,拿隻猴子當總裁也一樣賺錢。

內銀有點似匯控,中國增長問題、債務問題、政治問題,若有一天給解決了,誰人當總裁也無得輸,重點是能否找到優質一些的內銀,當回升時會跑得快一些。

當然,不少人覺得我多餘,包括巴黎兄,因為今天內銀未必適合以傳統企業的分析方法,而是被當成是公用股。它們於封閉市場,執行國家任務,國家要它們賺多少就賺多少,國家要它們「債轉股」就「債轉股」,大多數內銀的盈利水平都相約,是國家機器,不是私人企業。

情況就如公用股,一些有專利權的公司,花時間看其營運效率等數字有點多餘,這類公司的盈利能力都在其合約或協議,投資者應該花時間研究其合約或協議條文。

例如中電、港燈,如果來年政府大幅下調協議准許利潤的話,即使過去數字反映如何賺錢也無意思。若是內銀股的話,投資者就應多花精神去檢視中國經濟、政治,以企業數字分析所得的結果並無太大參考價值。

某程度上,我也同意這樣的觀點,這是了解數字背後意義的重要性。不過作為投資者,至少對不同內銀有個感覺,明知各家內銀都受阿爺派盈利,與此同時,哪一家較優質,至少心中有個譜,雖然市盈率、市帳率、派息率總是差不多,但當環境好轉時,優質的總會先跑出來,這算是我的一個傻想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833

樂香園:業績期到,睇路喇!

1 : GS(14)@2012-07-30 14:28:5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30/16557769
若果今日財金界沒有甚麼核彈級大新聞,獅王滙控(005)業績將是香港以至全球財經界焦點,特別是滙控近期黑氣纏身,大家也想知她是否有「拆彈」良策。姑勿論業績是好是壞,滙控業績標誌着今年香港上市公司中期業績高峯期正式揭幕。
今年業績期有沒有甚麼特別稀有?應是特別「衰」。據瑞信兩周前所作統計,那時已有約230家上市公司發盈警,按年大增逾倍,與金融海嘯時的史上最高紀錄僅相差60家。密西比覺得,有多少家企業發盈警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出來的業績,可以有多不濟。
統傳智慧教導大家,要趁好消息出貨,再等出現壞消息時買入,那8月不就是入貨良機嗎?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預期中期業績「超差」、兼且今年股價已跌了逾半的國美電器(493),上周三發盈警後,翌日股價再跌逾14%。盡信書不如無書。
等全球出手救市博「反彈」?難道大家忘了3月時、即2011年全年業績期前的「小陽春」嗎?當業績一出,很多急升股份便「見光死」。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密西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80

立論:國企改革收成期到

1 : GS(14)@2017-03-23 06:23:54

過去幾年的中國國企改革,很可能在今年逐步進入收成期,而早前本欄在市況低迷之時,近乎痴人說夢的「港股今年表現冠絕全球」預言,將於年內實現的機會率正逐步提高。年初至今,發佈盈喜的中資股份數量急升,很大程度是受惠於大陸的供給側改革,紓緩不少上游工業生產商的供應過剩問題,令供求回復平衡。日前公佈2016年度業績的石藥集團(1093),便因日益嚴格執行的環保條例,導致大量不符要求的國內維他命C(以下簡稱VC)廠房關停,令石藥旗下的合格VC廠大受其利。按管理層於業績發佈會上披露,現時VC出口價格急升至每公斤9美元,幾乎是集團去年平均售價的3倍。即使集團約一半訂單為長期合約,未必全線受惠於VC價格上漲,按第一季平均實現售價每公斤4.5美元計,石藥單從VC的銷售已能推動今年盈利增長逾20%。連同集團旗下主打創新藥的業務增長,今年盈利增長很大機會遠超25%的市場預期。去產能的另一個正面效果,是企業資本開支放緩甚至減少,大幅改善資產負債表。過往,海外機構投資者對投資中國市場最大的顧忌,正是中國急速增長的負債佔GDP比率。近期的宏觀數字顯示,中國總負債佔GDP比率已於去年底見頂回落。在現屆政府加大力度去產能之下,未來有關數字錄得持續改善的機會極大。


上繳盈餘初見苗頭

對中資股份投資者來說,現屆政府另一項德政,是早於兩年前已大聲疾呼要大型國企上繳更多盈餘予北京庫房。有關措施其實已講了逾兩年,惟直至本周一,隨中國神華(1088)突宣佈派發每股2.51人民幣特別股息,大型國企落實上繳盈餘的舉措才初見苗頭。受消息刺激,神華股價單日急升16.3%,坐擁4,600億人幣巨額淨現金的中移動(941),亦在市場憧憬可能跟隨其後而上升3.7%。截至去年9月底,中移動持有每股淨現金逾25港元,差不多等於其目前市值的28%!除了國企改革,近年日本企業文化亦正蘊釀巨變,過往極保守坐擁巨資而不願回饋股東的上市企業,管治水平逐步提升。由於日本政府徵收頗高的股息稅,較佳的回饋股東方法是效法美國上市公司,將剩餘資本透過股份回購以提升公司的每股盈利。部份較進取的上市企業,甚至利用目前低無可低的借貸利率借錢回購股份。現時絕大部份日本上市公司依然是坐擁巨額現金盈餘,存在巨大的優化資本結構空間。與日本不同,本港上市的中資股份普遍資產負債表沒日企那麼強,惟他們卻因資源嚴重錯配,令盈利表現持續低迷,可改善空間較日企更大。考慮到兩市的重大估值差異,若以一年為期,本欄認為港股整體升值潛力或較日股為大。然而年初至今,不少日本上市的中小企股價表現神勇,選股得當的話,表現不比港股輸蝕。作者客戶持有石藥及中移動股份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2/199656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3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