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周期下的機遇:人民幣在新興市場挑戰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75

fd4f0b37-1cc4-455a-8f67-dcb0a6d5e369

二戰以後美元主導世界金融系統長達70年,但隨著中國的崛起,不止是全球在政治上出現了多極化的趨勢,人民幣也迎來了國際化的機遇。

就像美元、歐元擁有國際化的大本營“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一樣,人民幣也需要有這樣一個“推廣機構”,而眼下能承載這一使命的期望落在了今年7月金磚五國剛剛決定成立的“金磚銀行”身上。

金磚五國指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金磚銀行”則包括兩個關鍵機構:提供發展融資的New Development Bank (NDB,新開發銀行) 和為緩解短期流動性壓力提供短期Contingency Reserve Arrangement(CRA,應急儲備基金)。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領導層很大程度上由美國和歐洲主導,將來在這兩個機構以外,“金磚銀行”將提供另一融資選擇。

雖然從規模上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要小得多,但已經邁出了頗具代表性一步。而且,現實是,全球各主要國家都在把美元作為儲備貨幣以及主要貿易貨幣。這一優勢讓美國占據了強大的戰略優勢,尤其是當它涉及到制裁時,就如目前俄羅斯和烏克蘭危機所出現的情況。

所以最關鍵的問題就是金磚銀行將使用何種貨幣提供融資?雖然具體消息還沒公布,但據官員和分析師們的觀點,考慮到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且是金磚銀行最大的出資國,人民幣有望成為主要融資貨幣。

“如果金磚銀行最後用美元做主要資產,那將是天大的烏龍。”英國安石投資(Ashmore)首席策略師Jan Dehn如是說。

人民幣國際化的路線會通過金磚銀行向成員國提供人民幣貸款這一方式逐漸實現,未來人民幣的“領地”一旦形成,將在全球話語權上和“華盛頓共識”一爭高下。說到底,西方世界也只能怪自己,因為他們一直以來並不歡迎新興市場在國際上增加影響力,所以現在新興市場國家只好自己聯合起來與西方世界“叫板”。

例如在IMF里,金磚五國合計只有10.3%的投票權,盡管這五個國家的GDP在IMF中比例已經由2000年的不到10%升至2013年的21%。而歐洲諸國按GDP占比算只占18%,卻控制著27.5%的投票權,更不平衡的是IMF的主席位子一直是留給歐洲人的,一如世界銀行的行長也基本都是美國人。

據亞洲開發銀行的估算,亞太地區在2010至2020年間的基礎建設需要8萬億美元的融資。所以金磚銀行有足夠大的空間可以“刷存在感”。

此外,中國牽頭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也顯示出中國試圖在發展中國家里建立金融影響力。

除了這些銀行能提供中國輸出金融影響力的渠道,決定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更直接的因素是人民幣本身的吸引力,換句話說即有多少人願意將人民幣作為貿易媒介、價值儲藏工具或投資組合配置。

目前來說在這三類功能中,人民幣還遠遠無法和美元抗衡。但是據渣打銀行全球央行基主權財富基金部門負責人Jukka Pihlman表示,已經有50個國家的央行稱有意將一部分外匯儲備換成人民幣。

Pihlman稱“盡管人民幣短期內還無法挑戰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的支配地位,但是國際貨幣系統已經在快速得向多極化轉變。”

Pihlman還表示,因人民幣“不可以自由交易”,所以IMF現在並沒有正式將人民幣儲備列為央行需要上報的內容,但是一些央行已經開始自己上報在岸和離岸的人民幣投資。IMF也有意將人民幣列入“特別提款權”的儲備資產,下次審查將於明年進行,如果屆時能夠通過也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大助推劑。

安石投資(Ashmore)首席策略師Jan Dehn認為,當美國經濟複蘇以後,通脹可能飆升,屆時投資者為了保護自己的資產將逃離美元,屆時人民幣的吸引力將會升高,有機會成為全球投資的熱點,這是人民幣國際化更重要的機會。Dehn甚至稱,“如果未來十年內人民幣沒能成為全球最強的貨幣我就吃掉我的帽子。”(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98

美聯儲加息周期下 “首席”諫言:避免形成人民幣單邊貶值預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6850.html

美聯儲加息周期下 “首席”諫言:避免形成人民幣單邊貶值預期

一財網 薛皎 2016-01-10 20:03:00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論壇中表示,眼下,最關鍵的是維持人民幣匯率在相對平穩的水平上波動,避免市場形成貶值預期,只有穩定的外匯市場、資本市場,才能實現穩定的金融市場這一最終目的。

回顧剛剛過去的2015年,全球市場雖然“黑天鵝”事件頻發,但全球經濟仍在動蕩中持續前進,美聯儲終於邁出加息的關鍵一步,中國在匯率改革以及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更是進展顯著,人民幣成功納入SDR貨幣籃子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也讓2015年圓滿收官。

展望2016年,美聯儲加息預期與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成為全球市場不容忽視的兩大主題。新年伊始,中國匯市意外出現連續大幅波動更是讓投資者擔憂人民幣是否已進入貶值通道。1月9日,在由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主辦的主題為“2016中國經濟:做什麽?怎麽做?”論壇中,多位業界知名學者共同探討人民幣年初大跌的原因及未來預期,以及在美元走強大背景下,如何保持匯率穩定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持續推進。

“我不認為中國央行會推行一種非常明顯的導致人民幣大幅度趨勢性貶值的政策。”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論壇中表示,眼下,最關鍵的是維持人民幣匯率在相對平穩的水平上波動,避免市場形成貶值預期,只有穩定的外匯市場、資本市場,才能實現穩定的金融市場這一最終目的。

人民幣單向貶值預期有礙金融穩定

繼8月11日“新匯改”後,2016年剛開始人民幣再次成為全球市場關註的焦點。1月4日至1月7日連續四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累計下調614個基點,貶值幅度為1.52%,屢次刷新2011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年初至今,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已貶值1.54%,而去年全年尚貶值不足5%。

“人民幣最近確實有一些貶值的壓力,”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在論壇中提出,最直觀的原因是國際宏觀周期在發生變化,美國經濟複蘇的步伐在加速,很多經濟指標在逐漸改善,在這樣的過程中,中國經濟卻因過去杠桿太高而需要度過一個去杠桿的過程。從宏觀上看,中美之間有一個此消彼漲的過程,市場很容易形成預期——美元將會繼續升值,而人民幣則會貶值。

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則提出,人民幣年初爆發的貶值壓力由來已久。

“從2014年年底到去年8月份,人民幣實行的其實是非常僵硬的盯住美元的政策,當美元出現非常明顯升值的情況下,導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大幅提高,從2014年到2015年年底,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提高了14%左右,”朱海斌認為,雖然“8•11新匯改”時人民幣匯率得到部分調整,但是還不夠,更何況從新匯改後到去年12月初,人民幣似乎又重新回到軟盯住美元的政策上。

值得註意的是,人民幣對美元主要貶值原因之一是市場預期美元在美聯儲加息背景下今年將會持續走強,而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則分析認為,美聯儲加息並不意味著美元走強,從以往表現來看,美元甚至有很大概率將在加息後走弱。

“美聯儲非常善於引導預期,在美國過去經歷的7次加息周期中,有5次在美聯儲開始加息後,美元其實在一年之內出現了貶值,因為美聯儲在加息行動前給市場足夠準備時間,美元升值預期已經被提前消化,所以我對人民幣並沒有非常悲觀,我不覺得今年美元還會繼續走強。”沈建光說道。

連平則認為,美聯儲加息對於各個國家經濟及匯市的影響程度,首先取決於這個經濟體自身的狀況。

“為什麽過去美聯儲加息,像德國等歐洲經濟體的情況還比較平穩,而一些新興經濟體已經扛不住出現危機了呢?”連平認為,在應對外部沖擊時維持國內經濟穩健至關重要。“中國現在的狀況我覺得特別需要警惕,隨著中美利差不斷縮小,中國經濟什麽時候能夠持穩,速度還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下降的勢頭能不能穩得住,這就關系到未來的預期。”

與會經濟學者普遍認為,人民幣的匯率波動程度將會加大,而最關鍵的是在這一過程中避免市場對人民幣形成單向貶值預期。

劉利剛認為,一旦人民幣單向貶值這種預期被市場肯定之後,將會導致資本大幅流出中國,對於中國的金融穩定、市場的流動性都將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此外,朱海斌也提出,人民幣如果對美元持續貶值,會導致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加快對美元貶值速度,面臨匯率戰的風險。“我覺得大幅貶值和一步到位的貶值思路,從市場角度來看是非常危險的。”

如何正確引導市場預期,改變對於人民幣貶值的看法,在匯率波動日益明顯的當下顯得尤為重要。沈建光認為,保持及時有效的溝通十分重要,“中國央行應該盡可能給市場一個明確的預期”。

對於年內人民幣走勢,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預計,在經歷一個過山車式的走勢後,人民幣對美元到今年底貶值幅度或約5%,其中一季度貶值壓力較大,不排除采用相應的資本管制舉措,包括窗口指導和限制結售匯等。

朱海斌則認為,下半年開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會相對穩定。一方面,美元強勢表現有所減弱,同時10月1日新的SDR貨幣籃子生效,對於人民幣國際化也將帶來利好。

美元成2016年資產配置核心要素

剛剛過去的2016年第一個星期,全球市場經歷大幅波動,人民幣意外大幅貶值,中國股市下跌近10%、美國股市下跌6%、歐洲股市下跌6%、石油價格下跌10%、美國國債長期收益呈現下滑走勢。

在大部分投資者看來,2016年是非常難掙到錢的一年,而對於中國投資者而言,在人民幣匯率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單邊升值預期後,怎樣合理進行海外資產配置顯得越發重要。

“全球宏觀經濟在2016年基本霧霾一片,這是經濟霧霾,除了美國一枝獨秀。”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在論壇上單刀直入地指出,當前資產配置的配置要素需要國際化,以全球視野看待資產配置時,美元無疑成為首選,“這是對資產配置第一個層面國別選擇的確定,即對經濟體的選擇”。

新年伊始,金融市場“開門黑”在某種程度說明無論是對於中國還是全球,主流預期都充滿了悲觀情緒。“在這樣的預期中,資產應該逃離高風險品種,走向低風險品種。”在林采宜看來,在追求低風險時代,美元資產應該更多的配置在對沖基金、優先股、高等級低風險債,以及歐洲房地產上。

同樣認為美元將成為今年全球市場主要投資元素的還有麥格理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在他看來,如果2016年,如果美元走勢依然強勁,資金無疑會從新興市場流向美國,同時大宗商品價格將進一步下跌,進而對大宗商品出口國產生重大影響,但是中國不僅僅是大宗商品消費國,同時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商品生產國,未來必將影響包括多數處於上遊產業的國有企業,進而影響經濟。

但是另一方面,新興市場走弱,美國的出口將首當其沖受到影響。“如果美元沒有這麽強勢,僅上升5%或者更少會是比較好的情況。”胡俊偉認為,上半年美元可能仍會維持強勢,一旦下半年油價企穩可能會有所改變,美元因素是2016年決定大宗商品資產配置的重要指標。

在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推進的過程中,劉利剛建議加強人民幣“內部化”的進展,即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在中國境內持有人民幣。

“目前中國的資產市場向海外開放的程度非常低,海外的投資要想進入中國非常困難,前不久央行已經允許海外央行、主權基金能夠直接進入中國債市購買人民幣債券,下一步是不是海外的機構投資人、養老基金也能更容易的進入中國的債券市場?這樣一來,雖然我們有資本流出的壓力,但是隨著資本賬戶的開放,資本流入也會不斷增加,這樣雙向的資本流動,才會使人民幣真正浮動起來。”劉利剛說道。(本報記者王瑩對此文亦有貢獻)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40

基金觀點:加息周期下 金融股看高一線

1 : GS(14)@2018-03-19 04:47:48

對於環球金融股而言,現時正處於相當不錯的投資環境,環球經濟增長穩健,加上利好的貨幣政策,我們對環球金融股的前景維持看好。當中有不少吸引的投資主題,例如是加息周期以及隨之而來的利潤率改善、美國金融去監管和個別新興市場的周期性復蘇亦值得關注。目前,全球利率狀況已經開始走向正常化,美國聯儲局固然早已處於加息周期,另一主要中央銀行歐洲央行估計亦將會收緊貨幣政策,加上通脹重臨和民粹主義推升財政開支,導致七大工業國(G7)的債息水平從極低位回升,有利對利率敏感度高的金融股。由於美國已率先加息,美國銀行股的利潤率已見復蘇,過去幾年以來淨息差(NIM)不斷改善,預期2018年的NIM仍會進一步好轉。不過,加息對美國銀行業利潤的提升,絕大部份已反映在盈利預測之中,相對上,歐洲金融股似乎是更佳的地區配置,有不少優秀的個股選擇。歐洲與美國間的債券孳息相差明顯過大,因此對歐央行的加息預期將會提升。在目前歐央行利率遠較美國聯儲局為低的情況下,歐洲銀行受惠加息的程度無疑會較美國銀行為高。歐洲銀行的一級資本比率亦高於美國銀行,反映歐銀的資產負債表相對更加穩健。我們亦看好新興市場金融股,特別是東盟地區受惠於信貸周期擴張、市場利率上升和貸款增長回升等;中國方面,政府在全國代表大會之後會更進取地推行改革,長遠對經濟有利,惟短線卻可能會令市場波動性上升。至於現時的主要風險方面,就是市場上充斥着聯儲局將緩慢加息的預期,一旦投資者認為聯儲局對通脹的應對過慢,或將引起加息步伐將飛快加速的預期,這樣新興市場的情況可能會較波動,惟現階段我們對聯儲局不會出現政策失誤仍持樂觀態度。梁慧君富達國際香港分銷業務總監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6/203331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9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