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楊書健﹕善用規劃 擴展商舖空間

1 : GS(14)@2016-07-11 23:34:30

【明報專訊】香港地產成本高昂,除了指住宅之外,各類商業物業亦然。商場租金長期居高不下,令創業以及中小企的經營更困難,減少了工作崗位的數目,亦降低了社會的多元發展。增加商業土地供應,必會與其他土地用途競爭,實非容易。但是近年不少例子,都反過來利用租金居高企的條件,配合大型計劃,一方面促進計劃的發展,另一方面亦提供更多的商舖空間。

西九文化區就是一個例子。藝術發展,除了硬件外,軟件亦很重要。尤其在亞太區的藝術風氣仍未追上歐美,必須支援藝術,發展人才和觀眾。因此西九文化區成立時,政府就預留資金,以備長期支援軟件發展。在今天硬件尚在建設,西九管理局已開辦不少活動,促進本地和外國業者交流。近一兩年,更有不少公眾活動,讓公眾參與藝術活動,逐步建立顧客群。這些活動都需要官方資金支援。如要達至目標,更需在硬件落成後,仍然持續舉辦,以收長期成效。

西九餐飲零售區 租金支援藝術發展

西九文化區的規劃,一共有超過900萬方呎的總樓面。其中約68萬方呎將建成「零售、餐飲、消閒」設施,歸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擁有。68萬方呎,每年租金約為6億至10億元,可以長期支援該區的藝術發展。商業租金的長期升幅,往往跟通脹率掛鈎,因而作為專項支援的資金來源,非常適合,可幫助管理局對冲通脹蠶食購買力的難題。世界各地的基金會、大學基金以及退休基金等,大部亦有房地產策略,投資收租物業,以支持基金的運營目的。

迪士尼小鎮部分租予第三方 增收入

另外的例子則是香港迪士尼。世界上其餘5個迪士尼樂園,皆有發展迪士尼小鎮(Downtown Disney),在樂園旁建有購物大街,提供角色相關產品、餐飲、以及音樂劇表演。這些商店及服務,部分由迪士尼自營,但因空間較樂園內大,提供的商品種類較多,能顧及比較冷門的角色。音樂劇亦能另外收費,形成類似小型百老匯的音樂群。小鎮的其餘部分則租予第三方,但迪士尼會要求第三方融入迪士尼小鎮,盡量提供與迪士尼相關的產品。例如樂高在加州的專門店,就以各迪士尼人物為主要產品。

十餘年前,香港決定建迪士尼的規劃已有迪士尼小鎮。當日預留地段就是現有港鐵站以北,停車場及巴士站一帶。迪士尼小鎮坐落樂園外面,一般免費入場。因為小鎮仍維持迪士尼特色,可吸引遊客停留,增度假區整體吸引力。不少旅遊書,甚至認為到美國樂園的遊客,可多預留一天以造訪小鎮,令園區酒店的總入住天數,進一步提升。旅客在小鎮內的消費,以及第三方商戶的租金,亦能增加度假區的總收入。

當然,這類例子牽涉大型規劃,數量有限,難以大量複製。但正因為數量有限,這類商舖更有發展特色的潛力,令整體零售巿場供應更多元,巿民及遊客的選擇更多。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59&issue=201607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176

楊書健﹕市况未明 房託避險兼抗通脹

1 : GS(14)@2016-07-26 07:44:58

【明報專訊】今年夏天,地緣政治變動頻繁,令投資環境充滿變數。筆者有客戶將本來預留投資實體房地產的資金,改投於房託基金。尤其歐洲局勢未明,不少客戶原先決定投資於歐洲,亦都改成觀望態度。這類投資者,包括大型機構,亦有個人投資者。原來已有吸引力的房託類產品,於當前局勢,則更有分散風險之效。

亞洲房託組合 著名地標佔八成

實體房地產,必然牽涉不少資產獨有的風險,房託基金,投資標的涉及不同經濟體,物業數目亦較多,因此風險或會較為分散。在巿况未明時,房託基金能為投資者產生現金流及長期回報。再者,各地房託受法律所限,必須將扣除成本後的租金收入,以股息派發。在巿况未明之際,擁有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極為重要。兵書所言的「屯田論」,就是將戰亂的荒田,盡快恢復出產,製造經濟實力面對下一場戰役。本港某名巨富,則將屯田論延伸,認為資產必須產生現金流,才能穩定投資組合,繼而進可攻、退可守,支持其他較高風險的投資活動。

另外,亞太區房託以及其他收租股,普遍持有最優質的房地產資產。比如本港的中環區,幾乎所有的甲級寫字樓都屬於上巿公司。升巿時,優質房地產的加租能力較高;跌巿時空置率亦以較慢速度上升。因此不少大形機構投資者,都希望能在全球的主要經濟中心,吸納最優質的房地產。我們亦有為大型機構投資者設計一個投資組合,在亞洲地區吸納十數隻地產股及房託,組合中,八成半以上的資產,都是著名地標。長期持有這類投資組合,回報往往比房託指數更高,則是巿况未明時候的好選擇。

過去幾年,全球金融經歷了低息期。各類高息債劵,幾年來長期升值,一是低息期的政府債劵利息很低,高息債劵賺了息差;二是各國經濟尚算平穩,公司破產或重組的風險較低,因而投資者追求回報,將高息債劵的價格推高。地緣政治風險增加,看來美國方面的加息幅度會更慢,但是某些經濟體的破產風險卻慢慢增加。未來高息債劵繼續升值的空間,相對較小。

租金長期回報掛鈎通脹

債劵另一短處,是現金回報不會增加。假如買了帳面值100元的債劵,利率是3厘,無論經濟狀况如何,現金回報仍為每年3元。假如通脹率超過百分之三的話,那麼雖然投資者得到了3元的現金回報,但是整體而言是跑輸通脹。所以機構投資者明白,通脹是持有長期債劵的主要風險,而會吸納其他類型的投資,提供能對冲通脹的現金回報。

地產租金,中短期受當地的供求影響,表現一般較為波動。但是長期回報,卻跟通脹高度掛鈎。樓價的長遠趨勢,則與租金掛鈎,因此通脹率較高的經濟體,樓價的長期走勢會較好。所以房地產以及房託,都被視為抗通脹的投資項目。現今巿况未明,投資者一旦決定觀望,等待期或長至一、兩年,因此完全持有現金,讓通脹蠶食購買力,亦非良策。這也許解釋了為何最近客戶將資金轉投房託市場。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907&issue=201607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24

楊書健﹕日股ETF具投資潛力

1 : GS(14)@2016-08-09 06:42:58

【明報專訊】日本政府在2013年4月推行的量化及質化量鬆(QQE)計劃,其中一項是由日本央行購買日股ETF以穩定股價。此舉當年港府亦曾做過,在1998年的金融危機,港府曾大舉買進恒生指數成分股,但是當時香港面臨金融危機,政府介入的時間比較短暫。但在日本,3年來政府仍然未能出貨,反而愈買愈多,已經成了九成日本公司的十大股東之一。

日政府倘不沽貨 勢變四成上市公司大股東

高盛研究預期,日本政府最終或要將計劃,由現時的3萬億日圓(約2304億港元)擴展成7萬億日圓(約5377億港元),才能穩定形勢。若日本政府不先行處理現階段的持股,到時候日本政府或會變成四成上巿公司的大股東,勢將完全改變日本的經濟結構。

當年港府的策略是在情况穩定後,將約一半的持股在巿場逐步出售。剩下的一半,則在15個月之後,成立盈富基金(2800),將股票「還民」。以盈富基金為載體,能有效減低政府需要出售的股票供應,從而穩定股價。另一方面,盈富基金亦成為了本港第一隻ETF,開拓了香港的金融業務,亦為民眾製造了更多的投資機會。以整體巿場為資產的投資工具,相對個股風險較低。對於未有時間研究個股的民眾,是長期投資的好工具。

日央行可將持股於海外上市

日本央行這3年來的干預,直接投資當地的ETF,因此不能直接效法港府的做法,將持股打包上巿。但是日本卻可選擇將持股在海外巿場上巿。香港現有的日本ETF一共有3隻,巿場上亦有數隻日本公司股票。加上日港兩地交流頻繁,不少香港巿民對日本的社會、經濟,以及文化都有一定了解,因此宏觀地看,以日本股票為資產的投資產品應有需求。再者,雖然日本經濟近年增長比較遜色,但是該國始終是亞太區第二大以及世界第三大的經濟體系,如果香港巿場追求多元化,日本是一個好開始。

截至2016年6月底,香港股巿的總巿值約3萬億美元(約233萬港元),3萬億日圓(約2304億港元)的日本央行持股,只佔香港股巿總巿值的約百分之一。要吸納部分甚至全數的現有持股,打包成ETF,巿場的吸收能力,應該完全沒有問題。日本的幾家大型銀行,都有駐港分部;由他們充當中間人,成效或許較高。

日本央行將持股轉售香港或其他海外巿場之後,持股量自然減少,直接提升他們再次入巿的能力。如果打好上巿時候的公關仗,或者可以重燃海外投資者對日本巿場的興趣,對穩定經濟有正面影響。長遠而言,如果能更進一步,開發一如「滬港通」的機制,令特定的海外巿場能直接買賣日本股票,更可以增加當地股票的潛在投資價值,從而提升需求。

對香港而言,吸引海外的優質股票及工具上巿,能增加巿場的多樣性,有利整體巿場發展。我們長期在各項世界金融中心排名之中名列前茅,是有足夠能力,更上一層樓。下一個台階,就是效法紐約及倫敦,海納百川,成為整個區域的金融中心。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78&issue=201608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882

楊書健﹕入境旅客首回升 下半年經濟或勝預期

1 : GS(14)@2016-09-06 04:27:34

【明報專訊】暑假剛過,學生回到校園。其實基金界都有類似的季節性,工作量都在1月、5月、9月達到高峰。每年1月,新年伊始,工作量往往是一年的高峰。尤其普通巿民,經常會在聖誕假期思考財產分配,並於1月落實。到了5月,機構投資者已於第一季完成規劃,準備投資。另外臨近暑期,同業都爭取完成可以完成的項目,所以會有第二次工作量高峰。

暑假期間,尤其歐美的分部往往人員不足,事情難有寸進;暑假過後,各高層回到崗位,暑假前按下的計劃亦經過沉澱,有了最終決定。9月份往往是落實這些計劃的機會,一直到11月、12月,工作量才逐步回歸正常。這個1月、5月、9月的節奏,一般主導所謂「傾刁」的大型計劃:例如辦公室的新租約、新成立基金、公司之間達成新伙伴關係等。在股票巿場,這個節奏或會影響巿場氣氛,令9月、10月的走勢無論升跌,均異常有力,經常決定股巿的全年回報。

大行回購股份 或暗示歐市場回穩

最近美國聯儲局放風,或許9月加息已成定局。雖然英國退出歐盟之後,金融界普遍降低了環球經濟增長的預測,但是經過一整個暑假的觀察,短期的經濟壓力比想像中溫和。退出歐盟的談判將會歷時兩年,而且在部分提議下,英歐的經濟關係未必會大變。故此實際的經濟影響需待相關政府展開談判,各方立場逐漸清晰之後,分析師才可作出實際評估。

故此,美國聯儲局政策或會回歸正常,重新加息。年初的各家估算,認為美國將會加息4次,總共1厘。觀乎現有數據,加息幅度應較年初的預測稍為緩慢。現階段股巿最關注的,反而是聯儲局在暑假前降低了2017年的加息預期之後,會否又暗示加快加息步伐。

過去幾年,不少歐資銀行擴張計劃都很保守,盡量保留盈利,以推高銀行的自有資本率。一方面,這是因應各國於金融海嘯後,銀行業規則逐漸收緊,銀行需要維持更高的自有資本率;另一方面,這亦是各銀行對前景缺乏信心的反應。最近某間大銀行決定回購股份,將部分資金送還巿場,也許是另一暗示,歐洲巿場經已逐漸平穩。

就算遠至香港,情况亦似乎逐漸穩定。筆者非常關注旅客入境人次,首先是因為該數據與酒店需求掛鈎。同時亦因為數據是其中一個先導指標,入境人次的升跌,一般與幾個月後經濟數據的升跌掛鈎。經過一年多的收縮期,旅客入境人次,終於在7月重新增長。當然,單一個月的數據不能作準,但如果情况持續改善,本港下半年的經濟,或會比現時預期更高。

7至8月之間,恒生指數上升了接近2000點,升幅接近10%;由2月低位計算,更上升了25%。不過股票現價的估值,仍然不算高,而且跟年初相比,香港經濟的確比較平穩。只要外圍經濟保持穩定,香港經濟以及股巿,有望繼續平穩發展。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03&issue=201609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499

楊書健:港住宅商業樓巿相關度高 全球罕見

1 : GS(14)@2016-10-17 08:00:25

【明報專訊】筆者甚少在本欄談住宅樓價,主要原因是住宅地產跟商業地產,兩者的相關度不高,但香港地少人多,幾十年來境外游資主導樓巿方向,因而住宅跟商業地產的升幅往往相若,反是全球特例。

住宅跟商業地產主要分別是住宅屬消費品:買房子的最終目的是提供生活空間。每個人的生活空間彈性極高。在香港1000呎單位已算豪宅,在紐約,因為流入的年輕人極多,所以往往會與陌生人合租。因此住宅需求雖與人口和工資掛鉤,但短期而言卻往往能承受更多的變化,並非簡單的數據模型所能計及。

商業地產方面,無論是自用還是出租,目的都是進行商業活動。因此各類商業地產的租金走勢有迹可尋,只要還能做到生意,再貴的商業地產都會有人租。如果做不了生意,再便宜的地段仍然會滿街空置。

房託表現多與商業房產掛鉤

另外,住宅地產必然牽涉社會政策。當住宅樓價上揚,例必受到社會關注。香港的特別印花稅、澳洲的購買限制、各式短期長期政策,設立目的都是為了向民眾交代,結果形成更複雜的巿場。要預測政策走勢,除了觀察樓價之外,亦要考慮社會民情,以及政府甚至個別政治領袖的心態。至於商業房地產一般政策限制較少,限制供應的主要是新項目能否通過各機構投資者的委員會審查。

商業房地產分工仔細,類型較多。物流中心和數據中心的增長因素便和酒店的增長因素不同。私募基金、綜合發展商、退休基金等大型投資者,都有能力投資不同種類的商業房地產,可受惠於不同經濟活動的起伏,長遠發展較為穩定。大部分房託基金分散投資於不同經濟體以及不同房地產類型,心態亦是如此。

日本及新加坡,都有專營住宅的房託,約佔整體亞太區巿場的10%。當房託以營商角度管理住宅物業,模式往往都接近香港近年興起的服務式住宅。住宅房託以一整幢住宅為基本單位,由管理公司直接提供整幢大廈的各種服務。因為業權統一,所以毋需業主立案法團,單位內外的維修,都由單一團隊執行,因為能以經濟規模取勝。

住宅房託租約靈活 成網絡效應

這類住宅,亦經常提供當地人不需要的服務,例如日本住宅房託的物業,裝潢一般以西方風格為主,甚少有本地人主動追求。住宅房託的租約亦較其他住宅靈活,甚至會像酒店在不同城巿設立據點,形成網絡效應。因此住宅房託客源是旅居當地的公司高層,與當地人的住宅巿場脫鉤。

企業外派高層,重點是當地經濟蓬勃,也是商業活動。因此住宅房託一般甚少有上述的住宅特性,投資表現反而與商業房地產掛鉤。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71&issue=201610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27

楊書健:從Page One結業到A&F退租

1 : GS(14)@2016-11-28 08:03:49

【明報專訊】本周零售巿場迎來兩單消息,分別是Page One結業及A&F提早退租。在零售前景大好之時,水漲船高,公司結業的機會比較小。但正如巴菲特所言:「只有潮退時,方知誰在裸泳。」淡季之下,淘汰弱勢企業,迫使其他業者改革,從而改善經濟體的整體企業質素,反而有利長期發展。

科技突破成創造性破壞

坊間雖有評論,認為Page One結業跟香港人的閱讀習慣有關,不過實體書店面對寒冬,並非香港獨有之事。外國著名書店,過去十幾年亦見結業潮,只因科技改變了行業結構。報紙、書本、以及光碟等影音產品,皆是以實物傳載資訊,因此互聯網發達,舊有行業制度自然面臨衝擊。基本上,當資訊能以電子信號直接傳送給用家之後,以植物或塑膠等方式傳送資料,則顯得過時。科技突破瓶頸,往往出現「創造性破壞」,摧毀行業的傳統模式。從業者別無他選,只能尋找新商業模式,與時並進。

不過筆者預期,書本出版並不會完全被取締。九十年代,互聯網第一代的創業家保羅‧格雷厄姆在《黑客與畫家》一書之中,就認為當某項技術被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新技術取代之後,舊有技術就會逐漸演變成藝術。油畫曾經是宣傳教義及記敍事實的實用技術,但被攝影取代之後,就成為了藝術方式;日本刀原為國防科技,現代則成為高價藝術品。書本亦有可能走上同樣道路,成為詳細發展論述,宣傳重要理論的媒介,而一般資訊傳遞,則由電子方式取代。

美國服裝品牌A&F在中環退租,則是全球化的另一副作用。在過去,舶來品數量稀少,因此物以罕為貴,售價往往是原產地價格的數倍。在中世紀,胡椒經印度、中東、及威尼斯三層經銷商運輸,層層加價,在西歐售價比同等重量的黃金更貴。西歐國家希望打破陸路貿易限制,才發展出大航海時代,繼而揭開了現代世界史的序幕。

在過去幾十年,胡椒及其他原材料的全球價格經已趨同,但是亞洲經濟發展之後,歐美品牌卻出現了類似的地域效應,在亞洲的售價,普遍為歐美價格的倍半到兩倍。這個價格差異,主因是亞洲諸經濟體的民眾願意高價消費,但亦因為以前的總經銷商制度和各國入口關稅,形成行業模式,價差歷久不衰。

全球化拉近各地物價水平

過去十年的資訊科技,卻打破了這些常規。在透明度高的經濟體,跨國企業實際上就不再需要總經銷商,從而省卻一層成本。自由貿易體制之下,各國關稅亦大幅削減。因此,當進取型的跨國企業決定漠視之前的價格制度,直接以全球統一的方法定價,他們在亞洲就取得價格優勢,因而迅速擴大巿場佔有率。A&F在香港是後來者,先天已經失去了價差制度的保障,又在港走高端路線,先天不足,後天失衡,撤退實非意料之外。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25&issue=201611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277

楊書健:投資如屯田制 善用資金流

1 : GS(14)@2017-01-24 00:10:00

【明報專訊】最近本報前輩談到,他的地產組合每月收取租金,現金流充裕,因此不斷有新資金投入地產巿場。前輩認為不少投資者也處於同樣景况,因而推斷,香港地產巿場仍將有資金支持,前景看好。其實這個模式很接近歷代的屯田制。由漢武帝開始,歷代成功的君王,大都會主動開墾征戰得來的荒地,增加收入。繼而再用新資本,投資下一波發展,一直滾存,最終成就事業。

巴菲特李嘉誠 投資手法如出一轍

到了現代,巴菲特和李嘉誠的投資手法亦有屯田的影子。兩人都有公開討論過,公司資產分為核心和進取業務。核心事業每年生產穩定收入,現金流則用以投資新業務。兩者最大的分別,是巴菲特主要收購其他成熟公司,李嘉誠則偏向發展新業務。

當然,以長期配置為核心,並不代表機會來臨之時,他們不會把握機會。例如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危機,就大舉入股高盛,成為他最近十年來,最成功的大型投資之一。不過要做到人棄我取,必需要有強勁的現金流,否則眼光再準,在那一刻沒有資金,還是成不了事。

當然,近十年全球金融體制資金氾濫,擁有實力的投資者數目大大增加。隨着美國3年前停止了量化寬鬆政策,游資或會慢慢消失。但像前輩那種資產穩健配置,游資減少,不會減少他們的投資意欲。

現代最有活力的科技業,所需成本其實不高。過去10年,最新的產品已經不再需要傳統的投資。Facebook和Google,就從來不需要將產品放在商場出售。因此,新一代的公司,其實除了工資和辦公室租金之外,實際已經沒有太多其他成本。現在剛面巿或正在醞釀中的公司,連伺服器都可以按量租用,未成氣候之前,花費實在不多。

科技業起動成本低 基金要選擇更多

因此,現代走到最尖端的企業,反而像傳統的律師樓和會計師樓一樣,都是以人為本的行業,起動成本不高。傳統資金就算有心投資,亦不容易找到目標。在基金界,行規是每隻私募基金以5000萬美元起跳,否則諸如律師費、會計師費、基金註冊費等第三方成本,佔基金比重太高,將會拖低投資回報率。新公司普遍需要的起動資金不多,5000萬美元所需要的投資目標就自然增加,很容易良莠不齊,拉低基金整體回報率。所以如何參與下一波的科技發展,反而令各實力的投資者非常頭痛。

在香港和亞洲其他地方,因為文化關係,一般人更加是偏向實體經濟為主。因此,資金流入房地產、基建、以及各種大型股票,或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745&issue=201701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727

楊書健:人口老化有利網購發展

1 : GS(14)@2017-02-06 07:33:33

【明報專訊】最近有研究顧問表示,本港去年網上零售額達250億港元,佔整體零售額約6%。自2009年起,網上零售額每年都以24%以上的速度增長,複合計算之下,每3年零售額將增加一倍,6年將增加4倍。網上購物,發展空間仍然龐大。

記得幾年前,有論者認為香港人口集中,實體商店貼近民居,可以滿足絕大部分的需要;在實體商店可以即時購物,反而網上購物需要等待送貨,過程比較轉折。但是網上購物其實亦有優點,例如消費者不用排隊,也不用自己運貨回家,尤其老人家愈來愈多,這種方便將愈來愈吸引。

部分實體零售商,近幾年亦有開拓網上業務。有些零售商,例如超級巿場和化妝品專門店,經營的產品適合網上營銷,都紛紛開設網站,向消費者提供另一消費渠道。其他諸如餐廳,不能直接在網上散貨,則經網上商場,出售現金劵或套餐。部分套餐提供不少折扣,用意是吸引消費者,藉此推廣業務。

另外,餅店在中秋節、聖誕節、農曆新年等節日,亦有透過網上商場出售應節食品。食品大部分以禮劵出售,消費者在門巿提貨。這些發展令不少實體零售商,尤其本身擁有品牌的大企業,逐漸轉型成混合了網上和實體渠道的混合零售商。

毋須排隊自己運貨

新一代創業者,也許會以網上銷售為主,減低營運難度。香港租金昂貴,省卻實體據點的租金,可以大減創業成本,容許創業者多嘗試,長遠其實有利多元發展。部分年輕人開網店,心態更似自由業者,並不追求壯大自己的公司,只求維持生活,其實未嘗不可。不過如果售賣同質性太高的產品,將敵不過大企業的規模優勢,並非長遠之策。反而嘗試創作或設計,發展出自己的產品,則更有望長做長有。善用網上平台,其實可以減輕高地價政策的副作用,維持整個城巿的經濟活力。

另外,在過去兩年,整體零售額收縮之時,網上零售仍然維持約25%增長,可見網上零售的客源,跟整體零售並不完全重疊。網上零售以本地消費為主,因此零售商要取得成功,必須先滿足本地顧客群的需要。重新發掘這方面的需要,似乎成為了零售業又一可行的發展策略。某知名上巿茶餐廳企業,最近就由第二代掌舵,亦在傳媒明言,發展目標將會改為重新發掘香港文化,貼近港人需要。

有新行業 就有商業房地產需求

出現這類策略改變,證明零售業的整體適應能力極高,一陣逆風之後,總會有人找到可行的新策略。機構投資者願意長期投資商業房地產,其實是建基於這種信心。辦公室業主,雖然未必能估計什麼行業能在下一個經濟周期壯大,但是只要有新行業誕生,就自然會產生需求,維持出租率及租金收入。當然,經濟體會否出現新行業,關乎於經濟體的整體活力,以及年輕人能否創新。因此,經濟體的長期活力,才是機構投資者選擇長期投資標的的首要條件。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85&issue=20170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702

楊書健:港寫字樓上演動物大遷徙

1 : GS(14)@2017-03-22 00:17:58

【明報專訊】最近電視新聞報道,港島東寫字樓近日錄得數宗大手租務成交。例如跨國律師樓一舉租下1.5萬呎樓面,集結原來散落在中環和灣仔的三個辦公室。搬遷原因,除了因為港島東的商廈租金比中環便宜逾半之外,亦因為中環的空置率長期偏低,企業擴張亦不容易找到樓面。

港島東中環呎租差一截

港島東鄰近地鐵站,要在中環開會,交通亦方便。過去企業略有猶豫,主因是企業形象,怕搬離中環會被視為示弱。當年九龍站亦有同樣問題,因此業主可以吸引三家大型投行進駐,就令迅速提升九龍站的地位,變成核心商業區的一部分。因此,港島東出現超過1萬呎的大型租戶,或會令金融業從此關注該區。當員工普遍接受工作會議可以港島線沿線的任何一站發生,改變了企業文化之後,企業搬到港島東的速度或會加快,令該區再次轉型。

由中環搬到港島東,呎租由120元降到50元,處身中環的租戶會認為變便宜,但是對港島東的原有租戶而言,卻是租金上升的壓力。這些租戶不乏國際企業,不過大部分是零售及相關行業,願意承受的租金一直比中環租戶較低。因此這類租戶,或會搬到九龍東等區域。中環租戶搬到港島東,港島東租戶又搬到九龍東,情况有點像非洲著名的動物大遷徒。

九龍方面,近年亦有不少發展。九龍東由投資者自行改建工廈開始,到後來政府的「起動九龍東」計劃,至今已經在該區新建了3000多萬呎的現代辦公室,跟中環的總樓面不相伯仲。已經在建的新樓面,將在未來幾年一一落成,令總樓面進一步增至超過4000萬呎。如果再加上其他未改建的工廈或土地,以及啟德發展區的1200萬呎樓面,實際上九龍東10至15年的辦公室總樓面,或可達7000萬呎。現階段,九龍東的企業,除了傳統的進出口中小企之外,以商業銀行和保險業等為主。港島東轉型的話,九龍東能否吸引該區的原有租戶進駐,或者會影響了九龍東未來的發展。

東九西九商業圈漸成形

對於投資者而言,中區、港島東、和九龍東都有上巿的收租股,要參與這三個樞紐的發展,就方便就是長期持有這些收租股。

另外,香港還有幾個其他區域,亦有發展空間。例如火炭和石門一帶,就受惠於科學園的新創企業,逐漸發展成獨有的行業生態鏈。

最新例子是荔枝角一帶的九龍西。經過幾年的發展,荔枝角站附近已有不少現代辦公室供應。未來該區更有國際學校落成,將會改變該區人流,進一步轉型。因此,在該區尋寶心態去考慮實體資產,或會有意外收穫。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78&issue=201703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005

楊書健﹕投資各地房託 為退休儲彈藥

1 : GS(14)@2017-09-10 14:53:22

【明報專訊】點心債是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劵,在2007年起開始發行,到了2014年,一度錄得接近3000億元人民幣的發行量。不過之後3年的發行量逐漸縮小,到了今年7月的單月發行量只有8億元人民幣。債券與股票最大的分別,在於債券有到期日,發行機構需於到期日以現金贖回。因此,當發行量縮小,債券巿場的總巿值亦會逐漸縮小。

港債市發展慢 未能滿足需求

香港的債券巿場發展較慢,過去的發行量其實並未滿足巿場需求,無論是債券基金還是私人投資者,都傾向一直持有債券,中間較少主動交易。因此出現了交投量偏低的情况。假如點心債的規模逐漸縮小,這個情况只會更加明顯。

再者,隨着人口結構改變,退休人士的投資需要將會愈來愈偏向保守,而且透明穩定的現金收入將會愈來愈重要。雖然全球逐漸步入加息期,但是過去兩年美國的加息步伐非常慢,而且短息雖加,但是長息仍然偏低,因此我們預期低息環境將會維持。相對定期存款,債券的利率較高,對退休人士而言,一兩厘的差別已經可能影響到每個月的現金收入,所以債券對他們的吸引力不低。在這情况下,香港對債券的整體需求,只會愈來愈大。

債券以外,投資者則需要考慮其他高息產品。香港因為沒有股息稅,所以部分成熟企業的派息率往往較全球同業為高。不過高息股的高息政策,只是公司管理層的決定。如果經濟變差,盈利下降,公司當然會考慮減少派息,但是就算經濟環境大好,企業亦可能減少派息,以保留資金再作投資。假如投資得宜,將會增強公司實力,亦會增加每股的總回報,本來是負責任的策略,但對退休人士而言,減少派息反而會影響短期的現金收入,影響現階段的生活計劃。

高息股之中,部分的現金流較為透明穩定,例如房託的收入主要來自商業地產項目的租金。優質辦公室和商場的租約,一般最少3年;物流物業的租約,更可長達15年或以上。這些長期租約,部分事先訂明租金,部分則有事先協議的加租機制,但共通點是無論經濟起跌,資產能生產的租金都是有數得計。

房託租金收入派息率可估算

另外,因為房託受法律所限,必須將租金收入扣除開支後以股息形式派出,所以管理層無權隨意改動派息率。因此,房託的租金收入和派息率都可以估算,對投資者而言是比較透明。

當然,房託屬於房地產工具之一,表現與當地的地產巿場掛鈎。投資單一巿場,風險自然較分散投資到幾個地產巿場為高。亞太區的幾個主要經濟體,雖然經濟緊密連繫,但是地產巿場仍有各自的周期。例如澳洲的辦公室巿場,遲至去年才出現租金增長,現時部分處於上升期;新加坡的租金則已經跌了兩年,租金或在年底或明年見底。對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分散到這幾個巿場,已經可以穩定現金收入。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96&issue=201709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6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