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工程機械「中國智造」進行時

http://www.p5w.net/newfortune/texie/201107/t3720228.htm

  2010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銷售額突破4000億元,產量和銷售額雙雙躍居全球第一。權威預測顯示,2011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5000億 元,2015年將達到9000億元左右。而在2011年度「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上,10家中國企業榜上有名,其中有3家進入全球10強。
銷售規模快速膨脹的背後,凸顯的是工程機械行業由「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的路徑。龍頭企業如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以資本和研發為兩翼,充分利 用資本槓桿,由跟隨到自主研發和創新,不斷推出代表中國甚至全球先進水平的產品,從而使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逐漸成為全球行業增長的主導者。
如今,嘗到資本甜頭的工程機械龍頭企業開始以香港資本市場為基石,試水國際資本市場,初步構建起了以國際資本平台為支撐的全球化市場體系。

  2011年一季度,中國機械工業生產和銷售增速均在29%以上,保持了2005年以來持續增長的勢 頭。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近日透露,預計「十二五」期間中國工程機械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7%左右,至「十二五」末達到9000億元,出口額將突破 260億美元(圖1)。而英國工程機械諮詢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工程機械銷售額約佔全球市場的40%(圖2)。


推動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疾速做大的動力,是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科技、山河智能等企業迅速做強,在產銷規模和自主研發上加速向國際巨頭靠攏。
數據表明,2005至今的6年,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時期。
2005年,全球工程機械行業老大卡特彼勒機械業務銷售收入達229.31億美元(以2005年12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8.0702計算,約合 1850.88億元),而當時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開發、製造和出口企業徐工集團全年的營業收入為170億元,三一重工主營業務收入僅為25.37億元,即 使是中國工程機械全行業1620億元(2006年)的銷售收入,也難望其項背。
5年之後的2010年,三一重工實現營業總收入339.55億 元(三一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02億元),其中混凝土機械以27.2億美元的年銷售額位列世界第一;中聯重科實現營業總收入321.93億元。儘管與卡特彼 勒2010年全球機械業務277.67億美元(假定匯率不變,以2005年12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8.0702計算,約合2240.85億元)的銷售收 入尚有較大差距,但在5年時間中,中國工程機械領軍企業將這一差距從11倍縮小到約4.5倍(圖3)。


分析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崛起,我們看到的是中國製造成功升級的樣本—從被資本化下的非常規狙擊、苦練內功到試水境外資本市場,工程機械企業正詮釋一條「中國智造」行之有效的路徑。

  「被資本化」下的非常規狙擊外資巨頭
  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資本啟蒙,發端於外資跑馬圈地下搶佔生存空間的本能。
本世紀初,在國內工程機械企業還處於一片懵懂之際,嗅覺靈敏的外資工程機械巨頭悄然在內地積極擴張。2005年3月初,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 卡特彼勒(香港)有限公司分別出資130.8萬元和43.6萬元,以股權併購方式分別獲得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30%和10%的股權。卡特彼勒僅用 174.4萬元便將這家擁有40多年歷史、年銷售收入10億元、年生產能力5000台、國內工程機械企業排名第七的國有企業40%的股份收歸囊中,且提出 有權在未來3年內隨時收購山工機械其餘股份。
至此,卡特彼勒在中國內地的佈局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該公司已在中國擁有了11個生產基地、2個研發中心和1個培訓中心,包括(卡特彼勒)徐州公司、上海發動機公司、山西鑄造公司、天津亞實履帶公司等。
實際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工程機械企業,卡特彼勒當時正籌劃在中國展開一場幾乎囊括國內製造業龍頭企業的併購擴張計劃—其計劃併購的對象包括廈門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宣化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等。
而在收購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之前的2004年,卡特彼勒聯合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美國國際投資集團、摩根大通亞洲投資基金、凱雷亞洲投資公司和花旗 亞太企業投資管理公司等外資投資機構,意欲成為徐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徐工機械(000425)的戰略投資者。2005年10月,凱雷與徐工集團簽訂了相關 的收購協議書。
面對外資巨頭的強勢來襲,處於絕對劣勢的國內工程機械企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開始以非常規方式對抗境外資本的入侵。
就在凱雷入主徐工機械即將塵埃落定之時,2006年6月6日-12日,時任三一重工執行總裁的向文波在博客上連續發表《戰略產業發展的主導權是國家主 權》、《三億美元,三一能否收購徐工?》、《徐工併購:一個美麗的謊言!》三篇言辭激烈的文章,抨擊徐工機械改制,譴責「徐工資產被賤賣」。同時,向文波 更是不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則,以博客形式發表收購言論—表示三一集團願意以4億美元競購徐工機械82%的股權。三一重工、徐工集團與凱雷由此展開了那場 轟動全國的口水戰。
回頭去看,這場口水戰的一大功效,固然是引起了商務部等部委對外資收購戰略性行業龍頭企業的關注,並採取謹慎審批原則,最 終使得凱雷收購徐工流產。更重要的是,這場監管機構、投資者廣泛關注的討論,喚醒了眾多企業自主發展的信心。2007年3月24日,時任廈工股份 (600815)證券事務代表的葉維萍稱:「我們已經和卡特彼勒完全不接觸了。」2004年之前,廈工集團曾與卡特彼勒頻繁接觸。與此同時,國內另一工程 機械企業龍工集團也傳出與卡特彼勒中止戰略合作談判的消息。
通過這種非常規的對決,外資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步入冰河期,這不僅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贏得了喘息機會,也為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等國內工程企業接下來的資本角逐與升級埋下了伏筆。

  借助資本槓桿提速追趕
  外資巨頭的野蠻入侵在讓國內同行驚愕的同時,也讓他們領略到了資本的魔 力,打開了眼界。隨後,已在A股上市的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如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利用日益完善的國內資本市場加速資本運作的步伐,積極利用融資租賃等資本槓 桿,苦練資本內功,打造支持機械業務持續增長的資本平台。

  整體上市做大資本平台
  為了提高業務規模,完善產業鏈,徐工機械、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國內機械龍頭先後完成了整體上市。
2007年3月20日,中聯重科公告了一攬子收購大股東資產的議案,擬自籌資金4.48億元收購大股東經營性資產和投資性資產的部分股權,以及所屬的土 地、設備、建築物等配套性資產。通過此次一攬子收購,中聯重科大股東—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將實現整體上市。
中聯重科引入聯想投資 為戰略投資者,並以聯想為橋巧妙搭建了整體上市的架構,同步實現了管理層的MBO。中聯重科整體上市的完成,使得國有股東、管理層、財務投資者以及公眾股 東的利益趨於一致,減少了股東之間的衝突,為中聯重科的後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中聯重科由此蛻變為一家國有控股、多種資本參股的現代企 業,消除了體制之困,為之後H股上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中聯重科一步到位的果決不同,三一重工採取了分步收購三一集團及相關公司資產的方式 完成了整體上市。2008年10月10日,三一重工公告稱擬定向增發購買梁穩根等10名自然人擁有的三一重機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地:維爾京)100%的股 權,掀開了三一重工整體上市的序幕。2010年6月,三一重工公佈了兩項收購議案—擬以22.8億元收購湖南汽車及三一汽車100%股權,以及大股東三一 集團注入的汽車起重機和工程車輛等資產。加上之前已經注入上市公司的樁工機械、挖掘機等資產,三一重工對這兩項資產的收購一旦完成,標誌著歷時近兩年的三 一集團全部工程機械資產整體上市圓滿收官。
借助資本運作,三一重工從單純的混凝土機械領軍企業轉變為全面綜合的工程機械生產商,成為行業內首家市值過千億元的上市公司。
2009年6月26日,徐工科技發佈公告稱, 中國證監會已核准公司向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相關資產。至此,中國工程機械第一品牌的徐工科技整體上市的計劃實現了重大突破。集團同時承諾,未來還將繼續注入未上市的資產。
憑藉資本利器迅速擴張,中聯重科與三一重工進入加速上漲的通道(圖4)。

  利用融資租賃的槓桿效應撬動業績
  嘗到資本甜頭之後,國內機械行業龍頭也紛紛借鑑國際經驗,將融資租賃打造成推動業務規模快速做大的又一個資本利器。
據中國金融學會金融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田青介紹,目前美國每年總設備投資額中有30%是通過租賃解決的,而在中國這個比例僅為1-2%,「融資租賃將 越來越受到中國大型設備製造企業的追捧」。事實上,卡特彼勒、馬尼托瓦克、克雷克斯以及小松等國際工程機械巨頭的融資租賃業務均已佔一半以上。
2004年,卡特彼勒在北京成立融資租賃機構,第一次將工程機械融資租賃業務帶進中國市場。2006年4月20日,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北京)有限公司 (原「北京中聯新興建設機械租賃有限公司」)獲中國商務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批准,成為內資融資租賃試點企業。這也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首家獲融資租賃資質的企 業。隨後,中聯重科又成立了中聯融資租賃公司,這是中國內地唯一兼具外資融資租賃資質和內資融資租賃試點企業資質的融資租賃公司,目前在中國內地擁有中聯 重科融資租賃(北京)有限公司、中聯重科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兩個業務平台。
中聯融資租賃公司為中聯重科旗下各類機械設備的銷售提供金融 服務—給予客戶2-4年的租賃期,當期銷售所實現的現金流入向以後年度遞延,然後融資租賃公司再將應收融資租賃款質押給銀行,從銀行取得貸款。對客戶而 言,融資租賃業務具有首付低、還款時間長、迴旋空間較大、操作方便等特點,而且,可以以較低的資金門檻和較少的時間成本,獲得設備的使用權。
通過融資租賃的槓桿放大效應,中聯重科的銷售規模呈幾何級數增長。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中聯重科通過融資租賃實現的設備銷售額超過5億 元,2008、2009和2010年分別超過了24億元、94億元和150億元。截至2010年底,中聯重科的融資租賃銷售業務已佔到總銷售收入的 30%。在融資租賃的驅動下,中聯重科2007年以來的營業收入年增長率均超過50%,遠超29%的行業平均水平(圖5)。


融資租賃槓桿效應激發的市場潛力,讓其他工程機械企業紛紛跟進,三一重工、徐工機械、柳工 (000528)、玉柴等大型設備製造企業先後湧進融資租賃領域。2009年7月,三一集團宣佈與智聯騰華聯手打造融資租賃平台。時隔不久,中聯重科也宣 佈向北京中聯新興建設機械租賃有限公司增資13.32億元。2010年12月,三一集團、湖南華菱集團有限公司和湖南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發起成立三一汽車金 融有限公司,其中三一集團出資7.4億元,佔股92.5%。2010年8月20日,柳工披露非公開發行A股預案,計劃將預計募資30億元中的3億元用於旗 下融資租賃服務平台—中恆國際租賃有限公司的增資項目。

  以研發打造
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
  借助國內資本市場與融資租賃兩大利器,中國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快速成長,行業規模迅速做大。 與此同時,以三一重工為代表的國內工程機械企業通過不斷增加研發開支,並借助政府補貼,從研發設備與新產品著手,以資本反哺研發,從根本上提升綜合競爭力(圖6)。

  與此同時,國內工程機械企業還探索借助外力加強自身研發實力。2008年7月2日,三一重工旗下境外 子公司SANY Germany GmbH與德國RWE POWER Aktiengeselllschaft股份公司簽訂了24.82 萬平方米購地合同用於三一重工德國貝德堡產業園建設,根據2009 年1 月29 日簽署的聯合聲明,三一重工將投資1億歐元建造生產車間、研發中心及培訓基地。三一重工德國貝德堡產業園於當地時間2011年6月20日正式開業。 2010 年2 月22 日,三一重工與巴西聖保羅州政府達成了投資兩億美元在聖保羅州建立工程機械研發生產基地的投資意向,公司擬在該地區建立工程機械研發生產基地。
自主創新能力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未來打開了巨大的上升空間,各路資本開始湧入這一行業。2010年4月31日,熔安重工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工程機械基 地項目建設論證會。該項目總投資60億元,建成後將形成年產液壓挖掘機3萬台、履帶起重機1000台等多種工程機械產品的製造能力。2010年5月20 日,中國中鐵計劃投資30億元建設的中鐵南方裝備製造基地舉行開工儀式,該基地將涉足橋樑鋼結構、鐵路工程機械、海洋工程機械、港口工程機械和風力發電設 備等五個項目。2010年6月1日,奇瑞旗下的蕪湖瑞創叉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創)首批1-10噸叉車全面下線。瑞創的總投資額預計達6億元,規劃年產 叉車、裝載機等多種工程機械產品3萬台,年銷售收入約可達40億元,出口額每年可達2億美元。
在資本的推動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迅速騰飛。 2006-2010年,工程機械行業銷售收入分別為1620億元、2223億元、2773億元、3157億元、4034.97億元(截至2010年11 月),分別遞增28.37%、37.22%、24.74%、13.85%、27.81%(圖7)。目前,中國已超越北美、日本、西歐,成為全球最大的工程 機械市場。

  試水境外市場
  經過近幾年的苦練內功,許多大型工程機械企業在技術、質量等方面已可比肩國際同行,利用成本優勢走出國門遂成共識。
繼2001年收購英國保路捷公司(Powermole Ltd.)之後, 2008年,中聯重科再次出手,收購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機械企業CIFA。在這起併購中,中聯重科以1.626億歐元現金支付的方式(約合17億元)間接獲 取CIFA60%的股權。收購所需的巨額資金壓力,也讓中聯重科意識到搭建海外資本運作平台的重要性。
構建海外資本平台最直接的益處,是提升 企業的國際知名度。雖然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企業在國內已聲名鵲起,但在海外,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品牌影響力還非常薄弱。再者,搭建海外融資平台可為企業 開闢多渠道融資渠道,緩解企業海外擴張的資金鏈風險。更為重要的是,企業可以借助海外資本平台進行跨地區的資源整合,提升企業國際化資源的整合能力,有助 於實現企業、產品和市場「三位一體」的真正國際化。於是,境外上市成為這些率先走出去的工程機械龍頭企業的一致、首要選擇,而中國香港因其天然優勢成為首 站。
2010年,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不約而同地啟動H股計劃。2010年12月23日,經香港聯交所核准,中聯重科全球發售8.69億股,其 中,95%即約8.26億股進行國際配售,5%即約4348萬股在香港公開發售,發行價格為每股14.98港元,募集資金約130億港元。至此,中聯重科 (01157)成為湖南首家「A+H」股上市公司。2011年1月6日,中聯重科總額達1.3億股的H股超額配售權獲得全額行使,募資約19.48億港 元,加上此前募集的130.33億港元,其H股發行募資總額近150億港元,創1998年以來全球工程機械行業融資之最。目前,中聯重科已在六個國家(或 地區)建有上市融資平台。
2011年1月5日,徐工機械也宣佈了H股上市計劃,發行上限為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20%。對於走出去的工程機械企 業而言,香港地區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工程機械企業進行海外資本運作,而海外上市地的選擇也不會僅侷限於中國香港,紐約、倫敦、新加坡等 地的證券交易所將會出現更多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身影。
此外,一些企業也利用國際市場司空見慣的融資租賃模式拓展海外市場。2008年10月, 中聯重科正式啟動「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全球服務體系」建設,形成以「中聯重科租賃(香港)有限公司」為全球總部,澳大利亞、俄羅斯、意大利、美國等各地子公 司同時運營的融資租賃全球服務體系。2010年11月22日,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公司分別與美國ACP公司和俄羅斯RSS公司簽約合作。至此,其海外累計簽 約合同額達1.13億元。
祁俊預計,到2015年,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出口額將達到200億美元左右,成為世界出口大國,「國際市場將是未來中 國工程機械企業爭奪的焦點」。而帶著資本烙印出海的工程機械企業是在波濤洶湧的國際資本市場折戟沉沙還是遊刃有餘,目前尚難以定論。但可以肯定,未來的強 者必將在國際資本舞台上長袖善舞的企業中誕生。
對於本文內容您有任何評論或補充,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08

特高壓首秀桑巴王國,“中國智造”海外開花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621

繼“高鐵外交”之後,特高壓正成為“中國智造”另一張外交名片。

2015年5月19日,中國在海外投資的首個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項目奠基儀式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該項目標誌著中國特高壓技術“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是中巴電力合作領域新的重要里程碑。

巴西美麗山項目是巴西第二大水電站——美麗山水電站(裝機容量1100萬千瓦)的±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送出工程,為美洲第一條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

該工程的目標是將巴西北部水電資源直接輸送到東南部的負荷中心。工程項目起於巴西北部的帕拉州,止於巴西東南部的米納斯州,新建欣古、伊斯特雷都2座換流站,線路全長2084公里,預計將於2017年底完工。

2014年2月,國家電網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聯營體(中方占股比51%)成功中標巴西美麗山水電特高壓直流送出項目,這是中國在海外中標的首個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2014年7月,在中巴兩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國家電網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簽署了項目合作協議。

與中國類似,巴西能源基地距離負荷中心較遠——80%負荷分布在南部和東南部地區,巴西亟需建設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輸電通道,把大規模電力送到南部和東南部電力負荷中心,實現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

特高壓是一種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的先進輸電技術,發展特高壓輸電,實施能源規模化開發和大容量、遠距離輸送,是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應,滿足巴西能源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一條切實可行的發展道路。

從長遠來看,巴西美麗山項目對推動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設備和經驗走出去,推動中國高端技術走向世界,推進巴西特高壓電網建設,促進中巴兩國擴大經貿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主席克勞斯·烏赫勒曾評價說:“中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中國的特高壓交流電壓標準將向世界推廣。”

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在巴西運營輸電線路6748公里,在建輸電線路6054公里,資產覆蓋巴西利亞、聖保羅、里約熱內盧等負荷中心,已經成為巴西第四大輸電運營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530

制造、物流將迎來“智造時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975.html

去年,國務院頒布《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明確制造業升級的9大任務以及5項重點工程,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機器人以及航空航天裝備等行業列為10大重點發展領域。

2016是政策落地元年,智能制造將迎來催化劑密集期。“今年從現在到年底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政策推出。大家都知道現在正在編制智能制造配套相關文化,相關的指南、專項、方案等也會陸續推出來。”申萬宏源高級分析師曲偉在近日第一財經主辦的“中國智造與工匠精神”上市公司城市沙龍深圳站上表示。

而在眾多領域當中,智能物流以及包括3D打印、系統即成以及智能檢測在內的智能制造在升級過程可能迎來大幅度增長。

根據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信息中心2013年的調查統計:近十年來中國物流自動化系統市場規模保持了平均20%左右的增長速度。申萬宏源預測,智能物流到2018年將達到千億級市場。截至2014年底,全國累計建成的自動化立體庫已超過2500座。“在工業4.0智能工廠框架內,智能物流是連接供應和客戶的重要環節,也是構建未來智能工廠的基石。智能單元化物流技術、自動物流裝備以及智能物流信息系統是打造智能物流的核心元素。”曲偉說道。

而在智能化升級的過程中,制造行業將面臨著補課階段。曲偉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的制造業還處於比較落後的階段,層次和差異較大,發展不平衡。“現在相當一部分企業還處在‘工業2.0’的階段,層次結構差距大,針對這種情況,需要采取並行戰略,即2.0補課、3.0普及、4.0示範。”

近兩年,大族激光從傳統激光應用器材逐步進行智能化升級,涉獵自動化技術與機器人技術,將發展戰略定位智能制造領域系統集成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前很多投資者對我們有一些擔心或者疑慮,認為我們激光系統應用業務市場空間不大,全球規模只有幾十億美金,如果我們不去力爭上遊可能會慢慢純粹給別人做配套。”大族激光董事會秘書杜永剛說道。

大族激光的下一步計劃是在光源制造、高功率切割焊接、工業機器人、機器人基礎原器件研發等領域上進行新的技術創新布局。

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需要企業加大對技術的研發投入,建立起相應的技術壁壘,擺脫純代工模式。“從投資的角度,我們更多會關註這個企業的專註性,還有在它的裝備制造領域是不是具有核心的技術門檻跟市場。”康成亨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正華說道。

此外,早兩年已經成為熱門的3D行業已經處於爆發增長階段。過去27年,全球3D打印產業複合增速超過27%,2015年市場規模達到了51.65億美元。國內3D打印市場過去四年連續翻倍增長,2015年中國市場規模在78億人民幣左右,是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金屬3D打印面臨萬億規模的市場。”曲偉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39

比重減利潤增 上海制造變“智造”轉型升級見成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535.html

創新、高端,是上海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兩個關鍵詞。 上海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在加快,但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又提出了新的挑戰。

6月22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情況的報告。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表示,到2020年,上海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力爭保持在25%左右;同時力爭成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國際高端智造中心之一。

2015年,上海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8.5%,今年上半年這個數字變成26%,已經趨近25%的目標。

減量增效已促進利潤提升

6月20日,寶鋼不銹鋼2500米高爐在投產17年後,正式關停。高爐關停後,寶鋼不銹鋼全年將減少產鐵250萬噸。

這是近期上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大舉措,也是上海市和寶鋼集團按照“減量、增效、調整、發展”原則做出的重大決策,寶山地區鋼鐵產業結構調整邁出一大步。

近年來,上海市加快促進制造業優化結構、提升能級。

目前,相關效果已經逐步顯現。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市工業企業利潤率達到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4%)和東部地區平均水平(5.8%),位列全國第二,工業品產銷率達到99.94%,位列全國第二。

同時,上海已經在部分產業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比如,上海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集成電路設計行業規模居全國首位,寶鋼集團生產的汽車板、上海電氣研制的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國內市場占有率均達到50%。

但是,隨著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上海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壓力也在增大。

陳鳴波解釋,上海制造業外向度高,由於國際經濟周期性變化,外部市場需求乏力,也導致上海的出口壓力大;上海要守住人口、土地、環境、安全四條底線,建設用地已經接近“天花板”,制造業發展空間受限。

與此同時,上海也在主動、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三高一低(高能耗、高汙染、高危險、低效益)企業、產線和工藝調整淘汰力度加大;制造企業也在加大上海以外的布局。這些因素,每年影響工業產值共計500億元左右。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3211.57億元,下降0.5%。

而在“十三五”期間,主動減量還會持續推進。陳鳴波說,上海要實施“產業結構調整負面清單”,“十三五”期間啟動實施50個重點區域、3500個左右結構調整重點項目。

反觀上海制造業自身,陳鳴波表示,上海制造業還存在瓶頸,比如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能夠完全自主掌控的技術領域不多,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急需突破;上海缺乏一批能與國際一流跨國公司展開技術競爭的創新性領軍企業,以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

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仍處在培育期,傳統優勢制造業亟待轉型提升,與制造業相配套的高端生產型服務業發展滯後,兩化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實現新舊動能的轉化,提升制造業轉型的成效,是上海需要做好的題目。

陳鳴波說,上海將從5方面入手,以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支撐、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的新型工業體系。

比如聚焦產業高端突破,提升產業競爭優勢,同時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制造業、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到20%左右,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三分之二左右。

同時也要穩定重點項目投資。重點推進中芯、華力、和輝、大眾、商飛等一批重大項目。同時加快項目推進落實。推動一批總投資1億元以上竣工項目盡快投產達產,協調一批總投資10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加快建設。

穩定工業用地出讓預期確保高端工業發展

從今年3月起,上海市人大財經委對上海制造業轉型升級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最終形成的調研報告稱,從制造業看,到2020年上海市工業用地要從現在的753平方公里減少到550平方公里,土地減量化政策對制造業提出了新的考驗。

與此同時,上海郊區部分存量工業用地產出效率低,但是推進土地二次開發的成本很高,難度很大;隨著要素成本上升、政策門檻提高,一些企業也在加速推進投資轉移。比如上汽、華誼等企業,每年在上海市外的投資,占到總投資的70%以上。

土地是上海面臨的一大資源瓶頸,建設用地總量負增長是“十三五”時期的一條底線。而要發展工業,就意味著必須確保一定的工業用地。

在上海的規劃布局中,陳鳴波說,郊區要集聚發展先進制造業,中心城區則是充分利用存量工業用地資源,優先發展都市型工業、生產性服務業。

比如,要形成張江、紫竹、楊浦、嘉定、漕河涇、臨港六大“創新核”。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沿江臨海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帶、國際領先水平的嘉青松閔制造業轉型升級示範帶。同時著力建設臨港、化工區、長興島、祝橋等高端特色產業集群;提升嘉定汽車、寶山鋼鐵等傳統優勢產業基地;推動桃浦、南大、吳淞、高橋、吳涇等區域整體轉型調整;鼓勵各區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在集聚發展的同時,陳鳴波表示,上海將大力推進“198區域”工業用地減量化工作,年度減量目標不低於7平方公里。同時引入多元化社會資本參與重點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探索PPP合作模式,加快土地二次開發;加大高端制造業、新興產業的導入速度。

陳鳴波表示,上海要提高工業用地效率,在盤活低效、閑置工業用地的同時,保障重點項目的合理用地需求。

“區縣工業用地減量化騰挪出的土地指標,要按照不低於1/3的比例,用於發展先進制造業。”陳鳴波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82

中關村雙創潮:從創業大街到智造大街

雙創正在形成一批適應不同區域特點和發展階段的模式。

9月2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雙創示範基地有關情況。北京市海澱區、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等5個示範基地的負責人報告各自地區的雙創模式和典型經驗。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的實施意見》,提出建設首批28個雙創示範基地。

“中關村是中國的矽谷,這里滿足我對創業土壤的一切要求”,從華爾街回國創業的量化派CEO周灝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中關村不僅是高科技集中地,更集中了大量的科技創新型人才。創業中,中關村和海澱區政府也給予大力的支持,如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和海歸高端領軍人才等項目,讓創業的道路更加順暢。”

北京海澱區作為中關村國家自助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是全國智力資源最富集的區域之一。海澱區區長於軍介紹說,海澱區是全國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最完善的區域之一,也是全國風險投資最密集的區域和雙創政策最健全的區域之一。

據了解,海澱區擁有以36氪、3W咖啡為代表的眾創空間80家,小企業創業基地20家,集中辦公區114家;面向雙創的市級以上公共服務平臺33個,占北京市的35%;目前,海澱各類金融機構和分支總量超過2600家,管理資本量超過3300億。

“先行先試一直是海澱的特點和使命”,於軍表示,“海澱區從創建國家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示範區時就已經肩負起國家進行創新創業試驗的重任,所以這些年一直在承擔和嘗試先行先試的內容。‘1+6’政策的試驗,‘新四條’‘京校十條’‘京科九條’試點,持續在國家層面、北京市層面、區級層面進行了多種試驗和測試,園區經過多年的積累,形成了很好的試驗田基礎。”

作為雙創集聚區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已初步形成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創業生態。於軍說,街區以創業企業的需求為導向,以全球範圍內的服務資源整合為基礎,重點打造“創業交流+創業會客廳+創業媒體+專業孵化+創業培訓”五大重點功能建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專業化服務特色。

中關村創業大街運營公司海置科創董事長姚宏波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介紹道,中關村創業大街提供全國首創的“政務服務+專業服務”,為創業企業提供“三證合一、一照一碼”註冊服務,材料齊全的創業項目最快在5個工作日可完成公司設立手續。

“在專業服務領域,創業會客廳鏈接市場化服務資源,吸引金融、人力、財務、法律等創新創業服務機構入駐窗口,為創業企業提供涵蓋公司設立、政策服務、科技金融、法律咨詢、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等六大類別創新創業服務。”

可以說,創業大街的服務理念和模式極好體現了國家的簡政放權、公正監管和高效服務的“放管服”政策。

去年5月,李克強總理視察中關村創業大街時,對創業會客廳的模式提出了高度贊賞,總理指出:“許多政務大廳偏重精簡辦事流程,你們更重服務,這是政府應盡的職責。政府不僅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還要提升服務。”

今年7月,繼中關村創業大街之後,海澱區又一特色雙創功能街區——中關村智造大街開街。資料顯示,該街區致力於聚集智能制造領域高端創新要素和優質服務資源,通過圍繞智能硬件產業鏈布局,積極搶占智能制造制高點和話語權,增強中關村智能制造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將帶動中關村乃至北京市智能制造產業近100億產值的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108

現場|2017SMG廣告盛典開啟:如何“智造”新價值?

10月27日下午,“智造·新價值”2017年SMG廣告盛典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盛大開啟。全國近1000余位媒體廣告行業大咖共聚一堂,一同聚焦SMG2017年度的戰略布局、經營策略以及全新的節目內容與資源。

上海廣播電視臺臺長、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建軍出席盛典並致辭。她指出,近兩年SMG一直在深化改革。在媒體環境發生劇烈變化的時代,傳統媒體依然可以有所作為。SMG會堅定地推進媒體融合與轉型發展,堅定地擁抱變化、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並繼續采取耦合與創新的策略,用智慧創造價值。

對SMG未來的發展,她提出,要從內容的新價值、平臺的新價值、經營的新價值三方面為方向,加快轉型,創造新的價值。加強內容供給側改革,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增長;圍繞核心內容產業搭建全維度運營矩陣,激發傳統媒體活力;進一步激發團隊的經營活力,讓廣告的策劃、創意和銷售更接地氣,會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創造更有價值的回報。

SMG廣告經營管理中心主任潘偉則以“釋放新能量”為主題向來賓介紹了SMG的廣告經營策略。他表示,SMG擁有中國最具實力的視頻內容創作團隊及強大的全國及上海傳播網絡平臺,2017年將通過釋放創造力、影響力和營銷力來“智造”新價值。

在盛典現場,SMG各大頻道通過多種形式推介2017年的新節目、新亮點。如第一財經頻道將在2017年推出三大拳頭產品《市場零距離》、《海帶雙椒》以及《就得這麽幹》;東方衛視則將在2017年重磅推出集高收視、高顏值、高期待的“三高”大劇《歡樂頌2》;而SMG融媒體中心在2017年將確保其廣告策略的“三個穩定”,即節目內容質量穩定中有提升、節目收視穩定中有提升、節目品牌影響度美譽穩定中有提升,積極推進高勢能直播和客戶品牌營銷直播。

此外,劉濤、楊爍、孫藝洲、SNH48等當紅影星也紛紛來到盛典現場為2017年SMG的新劇新節目站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912

【制造業】萊茵河畔話“智造”:從ABB到SAP,中美德工業4.0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498&summary=

【制造業】萊茵河畔話“智造”:從ABB到SAP,中美德工業4.0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諾威工業展:威見證漢諾威2017,工業4.0走走向落地


見證漢諾威2017:聚焦實際應用業與解決方案,工業4.0走向落地我們認為,本屆漢諾威工業展有三大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點:


(1)專註於某具體技術到強調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的能力,見證這幾年工業4.0從概念的提出到大量推廣落地的發展。漢諾威展會上,我們發現,與前兩年相比,大量的公司從專註於某一領域的硬件或者軟件的技術,上升到強調為各個工業制造領域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的能力,更多地專註於為客戶提供點對點的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上。甚至很多公司的展臺從原來以所展示的技術為板塊來分區,變成以所擅長領域的全套的解決方案為板塊來分區,以最大限度地展示公司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的能力,也很大程度上見證了工業4.0從概念到大規模的落地的的發展歷程。


(2)重視對於工業數據的利用和雲平臺的建設,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正在構建。西門子、施耐德、ABB和KUKA等企業不約而同地把挖掘工業數據的巨大價值和雲平臺的建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海量的工業數據結合能夠連接一切的雲平臺,打造了離散與流程的平衡,使得企業為客戶提供一對一、點對點的個性化解決方案的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西門子和施耐德強調的是通過工業大數據和雲平臺的有機結合,實現不同行業的流程優化以及柔性制造;ABB強調的是設備的後周期的管理,實現的是設備的實時監控以及全壽命周期的管理,以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而KUKA強調的是協調各戰略夥伴為客戶提供全壽命周期的、個性化服務的解決方案。但是不論是流程優化、柔性制造,還是設備後周期管理,工業數據的價值正在成為各大廠家深入挖掘的金礦。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公司積累的海量的工業數據,以及基於海量的數據積累下所形成的雲平臺的價值將成為這些工業4.0公司的核心價值。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正在開啟,更加柔性、更智能、能耗更低的生產正從圖紙正在走向現實。


(3)德國工業的專註與執著值得學習。電氣櫃制造商Rittal就是這樣一個專註與執著的優秀企業,公司是最早做電氣櫃的廠家,專註以機櫃為核心做各種不同的電氣櫃,專註於電氣櫃的整體解決方案。機櫃看似很簡單,實則不然,其壁壘在於承重性、防護等級和抗腐蝕性,Rittal公司把這個看似簡單的機櫃的通風性、散熱性做到了極致,這樣一個看似壁壘不高的產品能夠占據占非配電櫃的控制櫃的市場中德國的80%,歐洲整體的60%,實屬不易,甚至有業內人稱,世界上只有兩種機櫃,Rittal機櫃和仿Rittal機櫃。何等霸氣!期待中國制造也能湧現出一大批這樣專註並執著的優秀企業!



回顧主題變遷:業圍繞工業4.0展開,側重點不斷走向實際應用


業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主題圍繞工業4.0展開,側重點不斷向實際應用靠攏。“工業4.0”的概念由德國於2011年漢諾威工博會首次提出,並於2013年漢諾威工博會上發布《實施“工業4.0”戰略建議書》。2014年以來,漢諾威工博會始終圍繞“工業4.0”概念展開。


2014年漢諾威工博會的主題為“產業集成,未來趨勢”,專註於智能化、自動化工廠和能源系統的改造;2015年漢諾威工博會主題為“產業集成化——加入網絡大家庭”,格外關註了智能化生產、人機協作、創新型分包解決方案以及智能能源系統等;2016年漢諾威工博會主題為“產業集成——發現解決方案”,展會展出的解決方案運用範圍從機械改裝到完整生產線集成化,而大數據的捕捉和分析也為工業發展註入了新鮮動力,這標誌著工業4.0的重大突破,下一步就是商業化階段。2017年漢諾威工博會主題為“產業集成——創造價值”,已經有了很強的應用指導意義。



關註熱點更叠:硬件→軟件→大數據雲平臺→提供解決方案


2014年:柔性裝配,單一產線生產多種產品。2014年是德國“工業4.0”概念全面推開的第一年,漢諾威工博會展覽的參展裝備多集中於概念方面,其中又以柔性裝配最為搶眼。西門子推出“對話”生產線,能夠準確識別正在經過生產線的配件;博世旗下的力士樂以視覺系統為基礎,融合自身的機器人產品概念,推出能夠同時生產兩種差異化產品的生產線;菲尼克斯電氣公司展出了利用軟硬件結合的概念,能夠同時裝配6種不同斷路器的生產線;SAP展示了能夠在一臺裝置上生產16種產品的技術概念;柏林工業大學展示了能夠實現人工“教學”的工業機器人,可以通過一臺標準機器人“學習”這一組機器人在生產線上的動作流程。



2015年:軟硬件企業聯合,機器人技術奪目。2015年漢諾威工博會聚焦於讓機器加入網絡,相互通信相互協作,實現定制化、短流程加工。由16家著名企業和機構共同參與研發的個性化名片盒自動流水線是這個主題的一個縮影,將人、物、機器通過網絡鏈接實現個性化定制加工。同時,各大廠商的智能機器人技術取得了顯著突破,ABB展示了一系列基於互聯網技術工業所需的新產品和解決方案,旨在推進實現“物、服務與人的互聯”;ABB還展示了雙臂協調高精度仿真機器人YUMI,專門用於精密制造;庫卡展示了物流機器人Swisslog,能夠在倉儲物流中實現很高的精確度和靈活性;同時,各大廠商醫用機器人、快速拾放機器人、汽車裝配機器人、仿生袋鼠機器人等新型機器人等領域的技術實現了突破,發那科甚至推出了能夠制造機器人的機器人。



2016年:工業“生態系統”模式發力,互聯網融合物聯網實現彈性生產。2016年漢諾威工業展上,西門子展出了虛擬與現實融合的“生態系統”,大小企業均可參與其中,在同一平臺、統一標準下實現生態系統,大大降低研發過程中制造階段性新品的費用,可以有選擇地滿足單個客戶的需求。GE展示了工業互聯網平臺Predix,有效融合物聯網與互聯網雲計算進行大數據分析;達索系統展示了類似的虛擬現實平臺,能夠對產品部件進行有效優化,實現設計與產品的無縫接合;華為展示了物聯網解決方案,以車聯網為平臺,實現車輛的多種附加功能。



工業4.0新新動向:基於不同領域生產領域的解決方案走向成熟


業工業4.0是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能化,最終達到迅速、高效、個性化的產品供應。實現完整的工業4.0成果,總共需要三個步驟,即負責智能化、網絡化生產系統的“智能工廠”,涉及企業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3D打印等最新技術在生產和供應上應用的“智能生產”,以及通過物聯網、物流網和互聯網整合需求和服務匹配的“智能物流”。通過這些環節完成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的對接,最大限度地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將信息化科技成果完美運用到工業生產,推動人類社會向著第四次工業革命邁進。



柔性制造為表,數據互聯為里,縮短周期為魂。智能工廠的表觀要求,是能夠實現柔性制造,即在同一條生產線或數個企業通過數據互聯形成的聯合生產線上,實現多種產品的同時生產,同時滿足個性定制化生產,生產模式為小批量、多批次、個性化、定制化。實現柔性制造,要求快速改變生產線上的流程工藝,同一位置的生產設備(機器人等)需要前後面對不同類型的原材料或半成品,這就要求原料、產品與生產設備實現互聯;定制信息的輸入,需要生產設備實時接入設計網絡,不斷接受新的生產工藝指示,並將拆分的生產工藝落實到具體的行動指令;工廠內物料的智能流動也需要數據互聯,AGV等搬運設備需要與物料實現有效精準識別;同時,倉儲數據互聯是高效選擇物料、分類存放產品的基礎。柔性制造、數據互聯的根本目的,是實現短周期生產,對於新產品,不再需要重新建設生產線,而是可以在原有智能生產線上直接生產,從而有效縮短產品周期,實現高效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根本目的。



互聯的可編程機器人實現同一生產線高效切換不同產品,我國產品缺口明顯。互聯的可編程機器人可以實現高效的數據寫入,執行多種運動指令,從而完成不同類型的生產工序。同時,機器人切換生產模式可以通過批量寫入程序實現批量操作,快速完成生產線產品轉變,相對於傳統流水線,不僅可以避免重新建設專門生產線帶來的資本投入,也可以有效節約工人培訓時間與財務成本。隨著智能工廠的建設,機器人使用需求將得到充分釋放,充分帶動機器人制造領域的需求。目前,我國機器人以能完成簡單搬運工作的機器人本體為主,缺少可以執行多種複雜工序的高端機器人。2016年,自主品牌機器人約有83%是三軸及以上產品,六軸以上工業機器人占全國新增裝機量不足10%;61%的機器人是上下物料搬運型機器人,高精度焊接與裝配機器人合計不足23.1%。



工業軟件:數據互聯的接口,我國處於起步期。工業軟件可以通過虛擬工廠呈現出企業所有經營活動的映像,可以進行各類計算、仿真、設計、預測、優化、決策等。工業軟件是實現企業級CPS的重要一環,可以在虛擬制造環境完成從產品設計、數字實驗到制造工藝參數和流程設計過程,並以數據不落地的方式進入實體制造環節,實現產品規範、制造計劃、物流配套的準確制定和無縫銜接。目前我國工業軟件多數處於基本解決方案階段,尚不完全具備良好產品形態,擁有專利及獨立知識產權的產品更少,這使得應用實施的效率不高。工業軟件市場基本被國際巨頭壟斷,SAP是工業軟件領域的龍頭,在ERP、BI、SCM領域均擁有超過20%的市場占有率。受國內工業4.0落地的巨大需求驅動,加之多重政策利好、知識產權管理不斷規範,我國工業軟件企業有望迎來高速發展時期。



廠內/廠間物流與倉儲:我國市場增速快,物流機器人大有可為。智能物流是支撐智能制造的重要環節,自主決策、去中心化、離散控制的廠內物流裝備能夠實現智能工廠內差異巨大、變化多樣的物料運輸。智能單元化物流技術、智能物流裝備、物聯網技術以及智能物流信息系統是智能物流的核心。在工業軟件的統一調配下,CPS系統中接入物聯網、裝配機械手且有感知能力的AGV可以實現廠內極高效率與實時變動的物流要求。我國AGV市場高速增長,2016年突破11億元,新增AGV中超過85%為自主產品,AGV在汽車工業、家電制造中應用廣泛。但是國內高端AGV市場大多數采用的是科爾摩根的NDC系統,另外市場非常不規範,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也沒有形成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產業生態圈,行業內部低價同質化競爭也比較激烈。我們認為,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我國物流機器人產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期。



硬件:龍頭持續完善布局,大數據運用創造價值


ABB展會出見聞:推出ABBAbility大數據服務,強化設備後周期管理


ABB展會見聞:ABBAbility大數據服務,精確有效地提供工業4.0解決方案。


ABBAbility是ABB推出的工業數據平臺,通過平臺來監控各個工廠的數據,根據數據進行比較,不但能進行縱向的比較,還能進行行業內的行業比較,也能進行跨行業的比較,匯總分析所有的數據。我們的設備上都有智能的傳感元件,我們的數據能夠深化到每一個部件,可以優化部件設計,也可以優化生產流程。ABBability是數字化的雲平臺。工業4.0的從概念的提出到落地,我們認為現在已經能夠實現大規模提供解決方案。




ABB:工業自動化四大板塊業務,收購貝加萊強化領導地位


四大板塊業務,歐美主導。ABB公司由兩家歷史悠久的公司——瑞典阿西亞公司(ASEA)與瑞士布朗勃法瑞公司(BBC)在1988年合並而成,總部設在瑞士的蘇黎世,是全球電氣產品、機器人及運動控制、工業自動化和電網領域的技術領導企業,業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雇員達13.2萬。公司2016年全球營收高達338.28億美元,同比下降4.66%。ABB公司業務以歐美為主,2016年歐美合計營收占比達62%。2016年,公司機器人相關業務實現營收81.69億美元,占比24%。



ABB業務由四大事業部開展,分工不同又互為支撐。四大事業部是機器人及運動控制事業部、電網事業部、電氣產品事業部、工業自動化事業部。機器人及運動控制事業部是領先的工業電機和傳動供應商,客戶主要涵蓋制造商、原始設備制造商,電力公司,工業終端用戶,交通運輸及基礎設施運營商。電網事業部是ABB歷史悠久的主力業務,客戶涵蓋發電、輸電、配電和其它公共事業用戶;也包括工業領域,運輸及基礎建設領域的公司。


電氣產品事業部以中低壓電氣設備業務為主,客戶主要為經銷商、安裝公司、盤廠、原始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承包商、建築商、電力公司以及終端客戶。工業自動化事業部以產品與行業解決方案並重,涉及的工業領域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氣、電力、化工和制藥、制漿和造紙、有色金屬、水泥、采礦、船舶和渦輪增壓。



收購貝加萊,進一步強化工業自動化領導地位。


2017年4月4日,ABB正式宣布將收購貝加萊,後者是專註於為機械與工廠自動化領域提供基於產品和軟件的開放式解決方案的全球最大獨立供應商。貝加萊的業務遍及全球70個國家,在規模為200億美元的機械和工廠自動化市場中,其2015-2016年度銷售收入超過6億美元。通過此項收購,ABB將進一步加強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領導地位,以更獨特的優勢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增長機遇。此外,通過將貝加萊強大的應用和軟件平臺、龐大的安裝和客戶訪問量以及定制化的自動化解決方案與行業領先的ABBAbility數字化解決方案相結合,ABB將在擴大其數字化產品組合上邁出重要一步。



全球機器人市場:“四大家族”寡頭壟斷,本土企業突破任重道遠


世界機器人“四大家族”市場占比近50%。。“四大家族”2015年全球市場份額達50%,幾乎壟斷工業機器人行業高端領域。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競爭激烈,技術集中在少數企業手中,如系統集成技術,日本、美國企業擁有絕對優勢,運動控制是ABB的核心技術,整體解決方案安川電機更勝一籌;核心部件如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系統等也多被“四大家族”所掌控。



在世界機器人“四大家族”中,ABB營收規模最大。2016年,ABB公司實現總營收338.28億美元,是機器人“四大家族”另外三家——發那科、安川電機、庫卡營收之和的近3倍,單純看機器人相關業務,ABB的營收也是其他三家總和的2倍。在機器人領域,ABB有著絕對的龍頭優勢。ABB是典型的全球經營的跨國企業,其67%的收入來自歐洲以外,在世界市場上有著強大的競爭力。



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龐大、增速快、進口依賴度高,國產替代利好本土企業。中國是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在龐大的制造業規模的驅動下,中國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一直非常旺盛,高需求持續刺激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龐大,2013-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連續三年世界第一。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約6.86萬臺,占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的27%。我國機器人高度依賴進口,大部分市場份額依然被“四大家族”占有。在巨大的市場需求的帶動下,我國涉及機器人生產的企業有800多家(工信部數據),雖然90%的規模在1億元以下,但也湧現出新松機器人等龍頭企業,通過不斷自主研發、技術引進、海外收購等,逐步實現國產替代。近年來我國機器人進口額維持在8億美元/年以上,我國工業機器人制造業市場增量空間巨大。



軟件:龍頭強調數據的價值,萬物互聯的世界加速降臨


SAP展會見聞:強調挖掘數據的價值,專註提供全套個性化方案


SAP的“開放式集成工廠”有望成為工業4.0的企業級“操作系統”。SAP的“開放式集成工廠”,結合最新的數字化創新技術,為企業提供了從設計端到銷售端的整套解決方案,有望成為工業4.0的企業級“操作系統”而獲得廣泛的應用。“開放式工廠”可以有效避免企業陷入零散自開發的老路,幫助企業走出自開發和遺留系統形成的桎梏,實現向支持大數據和物聯網的平臺遷移。



打造虛擬現實的“數字化雙胞胎”,實現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融合。本屆展會上,SAP提出了自己對“數字化雙胞胎”的理解,並在系統中廣泛踐行。SAP圍繞著“數字化雙胞胎”的概念,在日本三菱的機器人和德國雄克的夾具的基礎上進行虛擬世界開發,從需求管理(產品概念設計階段),到成本估算和機械設備、電子裝備、具體軟件設計(產品設計階段),都建立了完整地數字映射,同時建立了設計制造和交付過程的產品資產模型,以及產品的銷售過程和使用過程的數字模型,打造了一整套集成而連貫的產品數據管理體系,形成數據總線,由此來建立與物理世界對應的數字世界。



SAP:從ERP系統到雲技術,聚焦數字化時代


公司是ERP系統行業龍頭,深耕ERP軟件多年。SAP成立於1972年,是全球最大的企業管理和協同化商務解決方案供應商,其主要產品為SAP企業管理系列軟件,全球188個國家的23.20萬家客戶正在從SAP解決方案中獲益,其中包括80%的世界500強企業及85%的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公司業務細分為雲訂閱與支持、軟件授權費、軟件技術支持以及其他服務四個模塊。2016年,公司總收入220.62億歐元,同比增長約6%。其中,主要收入來源為軟件技術支持服務,為105.71億歐元,占比48%。



公司戰略:基於雲平臺交互下的數字化商業框架2.0。SAP認為HANA雲平臺將是未來數字化商業運作模式的數字核心。通過雲計算技術、信息安全技術、區域鏈技術、機器自主學習技術、雲平臺應用編程技術與物聯網技術,打造SAP數字化空間,使商務交易過程更為智能化。目前,公司除了保持企業管理系統ERP軟件開發的傳統優勢外,致力將ERP融入到HANA雲平臺系統中,並已經率先推出了一系列與雲平臺相關的應用軟件,包括用於費用差旅管理的Concur,人力資源管理的SAP Fieldglass與SAP Successfactors,電子采購平臺SAP Ariba以及用於市場分析的SAP Hybris。公司在今年重點推介的兩款軟件是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的SAPLeonardo與賦予機器學習技術的軟件SAPClea。



SAP雲平臺數字框架使企業運轉更加靈活。工業4.0時代,企業面對的是更多元化的需求,所以需要更多信息以支撐決策,增加企業自動化率,以降低成本,提升企業效率,解決的辦法在於大數據化生產全流程,使之可追溯,這樣才能夠提升企業效率。SAPS/4HANA正是SAP基於原有ERP軟件所開發的雲平臺,支持物聯網、大數據、實時分析、移動商務、業務網絡和第三方系統等,能夠實時采集、分析、存儲海量生產數據,並進行分析、交易量管理,從而指導企業生產和運營。今年,SAP還推出了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的SAP Leonardo與賦予機器學習技術的軟件SAPClea,更進一步豐富了雲平臺的框架,增加了對萬物互聯的支持。


圍繞SAPS/4HANA數字化核心,SAP提供了四大核心應用系統和四大支撐應用雲。


互聯產品——端到端的數字化研發與創新。SAP推出了“互聯產品”的解決方案,為了幫助制造商為物聯網進行產品設計和從智能產品采集數據供研發部門分析和使用,研制出新的更好的產品。該方案也是SAP擴展的供應鏈戰略的組成部分,將設計、制造、物流和服務等各個環節連接起來,實現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全盤管理。


互聯制造——從從ERP到車間底層的縱向集成。在SAP商務套件的基礎上,SAP提供了另外三個組件:SAP Manufacturing Execution(制造執行)、SAP Manufacturing Integrationand Intelligence(制造智能與集成)、SAP Plant Connectivity(工廠連接器),幫助企業充分利用物聯網和工業4.0的原理,將傳統的集中式生產自動化架構替換成分散式網絡連接的高度柔性的靈活結構。


互聯物流——供應鏈執行。通過這套解決方案,SAP的解決方案可以支持對物理資產的移動和位置的連續監控,當資產在移動過程當中,無論是處於倉儲還是運輸環節,無論是處於哪一個業務合作夥伴內,都可以在物流生態系統中實現信息的透明。


互聯服務——預測性維修與服務。該解決方案基於SAPHANA雲平臺,提供了與物理設備之間的連接。從設備過來的數據被映射到對應的業務系統中資產的主數據上。接下來,SAP的預測性維修與服務解決方案對進來的數據進行監控,一旦發現達到或超過了關鍵的門檻值,就會發出報警。這些報警將會觸發接下來的動作。




SAP在中國:助力徐工業務轉型,打造世界級高端“智”造工廠


2015年10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中德雙方簽訂了行動綱要,宣布兩國將在工業4.0方向開展合作,標誌著工業4.0將成為中德未來工業合作的新方向。在兩國總理的見證下,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與SAP公司全球副總裁李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為中德合作的第一個工業4.0項目。


應用場景1:雲端全球實驗室,讓協同研發更容易。SAP產品數據管理高效推進產品數據集中管理、物料標準化、產品變更管理、基礎數據庫、電子化審簽等。實現將研發資源部署在“雲端”,設計數據隨時全球連線,集合世界各地研發力量,最大程度調動最優資源、縮短研發周期。


景應用場景2:精益智能化,成就“魔法工廠”。通過以SAPERP系統為基礎,以MES生產制造執行系統為紐帶,實現智能設備全部聯網,對制造過程實行實時化監控和可視化管理,借助計算機模擬技術對監控數據進行分析、判斷、決策,大量使用焊接機器人、數控加工中心、自動化塗裝線以及裝配線等設備,智能化生產設備占比超過90%,成功實現自動化、柔性化和少人化生產。同時系統還實現生產單元間的積極協同,實現生產全過程數字化、可追溯,極大增強生產管理的科學性和靈活性,為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生產奠定基礎。


應用場景3:物聯網,實現全球服務零距離。徐工集團充分利用SAP,通過供方尋源、價格管理、訂單管理、合同管理、排程管理、消息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等模塊,快速響應市場,讓供應商管理更加高效有序、透明公平。同時搭建全球物聯網平臺,實現設備與設備(車聯網)、設備與人、人與人的互聯互通,通過智能雲服務平臺促進徐工全球服務資源的有效整合,實現全球服務零距離。



新產品研發上市時間從一年縮短至3個月,產品設計周期縮短20%,生產周期降低62%,財務關賬時間從10天縮減至20小時,產品數據準確率提升30%,市場響應能力提升30%,生產計劃時間從2天縮短為40分鐘,交貨期縮短25%。


全球工業軟件市場:歐美主導企業底蘊深厚,國產廠商成長空間大


工業軟件產業主要由歐美企業主導,呈現“兩極多強”的態勢。SAP和西門子在各領域都有較高的市占率,而IBM、達索系統和Salesforce在各自專業領域形成了一定優勢。其中,ERP軟件產業格局相對穩定,SAP和Oracle兩家企業占據主導,屬於一線ERP軟件,Infro、Sage、Microsoft屬於二線ERP軟件;在CRM領域中,Salesforce占據全球CRM市場第一位,且發展迅速,其成功來自基於SaaS的雲服務模式;CAD產業的主導者是Autodesk和達索系統,且隨著仿真、設計技術與先進技術的結合,逐漸出現新的參與者;MES軟件具有較強的行業應用特性,與特定的行業關系緊密,需要大量行業領域知識的積累,因此,形成不同MES廠家占據不同行業的局面。



國產工業軟件份額極低,成長空間大。在國內市場,國產軟件企業在研發設計、業務管理和生產調度/過程控制三類軟件中均有一定市場份額,但在某些細分領域仍與國外領先軟件企業差距較大,屬於行業末端跟隨者的角色。國內市場排名前五位的國內廠商占據整體市場份額較低,且其96%的銷售在國內市場,全球份額不足0.3%。相對於國際軟件巨頭,我國軟件廠商體量小、底子薄、成長空間大,在高成長性的工業軟件市場中,有望隨市場實現較高的增長,同時自主軟件廠商更傾向於開發出更適應我國本土產業的工業軟件,在細分市場中不斷搶占國際巨頭的份額。


國際比較:工業4.0趨勢所向,中美德各有千秋


德國工業4.0:制造業體系提供支撐,產業集聚促進發展


德國工業4.0:自下而上推動,保持制造業領先。德國工業始終強大,企業自發解決痛點,自下而上推動工業4.0。“工業4.0”的提出是與德國工業界遇到的瓶頸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最大目的是建立一個與互聯網融合的智能化先進制造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加快反應速度。解決成本問題和TimetoMarket是德國提出工業4.0的關鍵,這兩點正是互聯網時代中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的集中表現。德國企業不斷主動推動“工業4.0”:西門子的“數字化企業平臺”系統為數字制造提供了載體;寶馬集團的虛擬手勢識別系統使得汽車制造再進一步;大眾用機器人制造汽車,實現了極高的人力替代效率;ABB強大、精細而全面的機器人產品在世界上有著明顯的競爭優勢;博世力推用於工廠智能化的射頻碼系統;SAP推動雲平臺互聯萬物,實現大數據支撐決策。


德國工業4.0戰略幫助德國保持制造領先優勢,提高有效生產。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政府正式宣布“德國工業4.0”戰略。金融危機後時代,全球經濟發展緩慢,德國外需疲軟,同時中美工業科技發展迅速,對德國出口形成進一步競爭。工業4.0戰略讓德國重新抓住工業發展主動權,保持“德國制造”的國際金品牌。德國工業4.0戰略的提出背景是全球產能過剩的嚴峻形勢,德國希望通過利用物聯網與服務網結合的方法,使產業鏈管理智能化,市場需求分析有效化,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德國是機械設備制造業強國。據統計,有近10%的歐洲制造業公司位於德國,德國制造業產品毛利附加值約占歐盟的30%。機械制造業是德國最為活躍的經濟部門,整個產業鏈上約有6419家公司和超過100萬的勞動人口,生產效率排在世界前列。同時,機械制造業是德國第二大支柱產業,也是德國最具創新的產業部門。2015年,德國機械行業生產總值為2300億歐元,占GDP總值的7%。該行業主要以出口為導向。2015年德國機械制造出口率高達66%,出口額約1510億歐元。按產品細分,2014年機械設備的產值最高,收入約195億歐元,電力傳輸工程與材料處理居二、三位,分別為174億歐元與147億歐元。



德國完善的制造業體系是行業不斷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二十世紀初,“德國制造”備受歧視,以低質量、高山寨的形象臭名在外。二十世紀中期,德國政府致力改善制造業發展,重視自主創新,追求工藝技術與技術密度型生產,並自成體系。行業參與主體是以家族企業為主的中小型企業,也被稱為“隱形冠軍”與“工匠精神的延續者”,不追求規模生產,以“精而專”著稱;監管上,德國采用“二元結構”,由政府和標準化協會等一系列非政府組織組成,二者分工明確。德國政府不插手企業經營,提倡競爭的市場經濟,促進科研創新與企業社會責任體系的建立,保證行業可持續發展。各類標準化協會及行業協會負責標準化制度的制定、執行與監管,是德國質量最重要的保障和體系核心;從生產要素看,受惠於完善的教育體系,金融系統和政府合理引導(如德國工業4.0),德國老牌公司與中小企業擁有充足的高素質勞動力與科研潛能;高度分散化的產業群使得企業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時,不斷互相學習、增強產品競爭力。



德國工業4.0:產業集聚促發展,巴伐利亞高科技產業大步向前。巴伐利亞地區是以Fraunhofer創新研究所為中心高科技產業帶。巴伐利亞地區面積7萬多平方公里,人口1200萬,擁有慕尼黑和紐倫堡兩座大城市。巴伐利亞地區區位優勢明顯,是歐洲東-西和南-北貿易通道匯集處,產品便於運輸到歐洲各市場。因此,許多外國高科技企業落戶於此,業務廣泛輻射周圍地區。2012年,德國政府發起“GoCluster”運動。經過4年努力,德國已經有100個創業產業園區,政府大力扶持並引導投資以鼓勵德國科技創新。該區域的核心研究所Frauhnofer-Gesellschaft為投資者與企業提供了新鮮的思路,是該地區的工業發展科創動力的源泉。



巴伐利亞產業群的各類新型高科技都處於德國領先地位,機器人巨頭庫卡位於該區。


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是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的所在地,庫卡是世界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近期被中國美的集團收購。目前巴伐利亞擁有19個高科技產業集群,包括生物技術、汽車工業、醫療技術、納米技術、環保技術、航天航空、衛星導航、信息與通信技術、能源技術、新型工業原材料、鐵路技術、傳感和電子電力技術、機電整合和自動化技術等。三分之一計入德國成分股指(DAX)的大型上市公司將總部設在巴州。此外,巴州的慕尼黑已經能夠成為僅次於法蘭克福的德國第二大金融中心,是巴州科技創新的堅強金融後盾。



德國工業4.0平臺是業德國工業4.0戰略的。實施主體。整個平臺的參與者可以分成三類:政府,公司以及教育科研機構組成的有機體。教育科研機構責為工業4.0的推進舉措和方向提供理論基礎;政府負責提供搭建政策框架與促進政府間合作;企業則是工業4.0的技術的具體實踐者。


政府:政策推動工業4.0實現智能制造。2006年和2010年德國政府提出《高科技戰略2006-2009》和《高科技戰略2020》兩個全國性的高科技政策,旨在提高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力。工業4.0是《高科技戰略2020》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為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CPS),指的是一個通過機械、電子零件、軟件、基礎網絡,運用信息化技術的整合控制網絡與工業物理世界,實現企業、工作人員、生產機器、產品、客戶等多方聯動、交互、組合式創新,達到智能制造、智慧運營的全新業態。德國希望通過工業4.0建立起智能工廠系統,實現智能制造,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利潤,預期德國企業帶來每年6-8%的制造效率提升。



德國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維持在30%左右,英美僅為20%。經歷了20世紀後期的數次產業轉以後,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去工業化”特征明顯,美國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1970年的35.24%下降到2014年的20.69%,英國從1970年的42.10%下降到2015年的19.42%。相比而言,德國1970年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8.09%,2015年為30.49%,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中唯一工業增加值占比超過30%的國家。



德國人均工資顯著高於發展中國家。德國是典型“高工資、高福利”的“歐洲國家”,2016年人均工資高達326183元人民幣/年,約為我國的5倍、泰國的10倍。德國人均工資顯著高於發展中國家,這給德國制造業帶來了嚴重的成本問題,如果繼續高密度地使用人工勞動力,德國制造業價格競爭力將遠低於發展中國家。



德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高,緩解人力成本壓力,對我國具有指導意義。面對高企的人力成本,德國制造業“選擇”了使用工業機器人替代人類勞動力。德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遠超歐洲平均水平,2015年汽車工業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達到1143臺/萬人,與美日兩個汽車工業大國相近。相對於人類勞動力,特別是高福利下工作積極性偏低的歐洲工人,工業機器人加工效率高、可靠性好、生產持續能力強,一方面可以有效節約制造業企業人力成本,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實現產品質量控制。隨著機器人產品技術升級與控制系統的發展,機器人能夠適應越來越複雜的制造工藝與流程,能夠在更多的制造業領域替代人類勞動力。



工業機器人單價高,工作複雜程度相對較高。德國工業機器人進口均價與出口均價均處於主要發達國家主流水平,進出口均價均高於中國。德國使用的工業機器人定位相對高端,相對於仍具有一定勞動力成本優勢的中國而言,機器人的附加值更高,工業機器人替代的工作複雜度更高。



阿迪達斯:機器人成本壓縮優勢明顯,傳統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回歸。阿迪達斯正在德國建一個4600平方米的“機器人工廠”,起名“速度工廠”(Speedfactory),預計2017年投產。這家工廠只有160名工人,卻可以實現100萬雙鞋的年產能。阿迪達斯同時計劃在美國建第二家機器人工廠,之後在歐洲各地還會陸續建成類似工廠。阿迪達斯是傳統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典型代表,其在勞動力價格相對較低亞洲雇傭高達100萬名工人。而阿迪達斯以機器人工廠的形式使生產線高調“回歸”發達國家,是機器人壓縮人工勞動力成本的重要標誌。



美國重振制造業:提升制造業效率,推動工業複興


美國制造業空心化,政府主導複興制造業業,自上而下推動工業4.0。2002年起,為了享受發展中國家的人口紅利,發達國家的制造業紛紛外移。2002年至2010年,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連年下降。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政府呼籲重新振興制造業,以實體強國。奧巴馬政府實行積極的產業政策,創造就業機會和鼓勵制造業回歸美國。2011年,奧巴馬總體推出了先進制造夥伴計劃(AMP)與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2012年,AMP針對制造業振興提出16調建議,包括成立網絡建設研究所與3D打印研究所。13年,美國在先進制造業方面了增加19%的預算,並成立數字制造和設計創新研究所。隨著美國經濟不斷回暖,出口與內需增加,制造業再迎春風。2010年起,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開始小幅攀升。特朗普新政對召回海外制造商態度強硬,預計美國制造將迎來新拐點。



美國通用提出“工業互聯網”計劃,倡導產業鏈效率提升。2012年,美國通用率先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與美國政府的“再工業化”戰略舉措相呼應,隨後美國制造業與IT巨頭紛紛抱團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IIC),將這一概念大力推廣開來。“工業互聯網”主要含義是,通過高性能設備、低成本傳感器、互聯網、大數據收集及分析技術等的組合,大幅提高現有產業的效率並創造新產業,其側重點主要在於借助互聯網的優勢,使制造業的數據流、硬件、軟件實現智能交互,通過大數據實現智能決策,提升美國制造業生產效率。經過美國通用測算,若生產效率提升1%,美國關鍵產業,包括航空、電力、醫療、鐵路和石油天然氣等,在未來15年內將節省2760億美元的生產成本。美國的“工業互聯網”與“德國工業4.0”本質含義基本相同,但側重有所不同。



中國制造2025:政府推動+企業參與,智能制造空間大


人口紅利喪失,我國同樣面臨著成本控制問題。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逐漸喪失,人工工資不斷上升對制造企業的成本端構成較大壓力。社科院發布的《藍皮書》指出,在2020年之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減幅相對放緩,年均減少155萬人;之後一個時期減幅將加快,2020-2030年將年均減少790萬人,2030-2050年將年均減少835萬人。制造行業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與勞動力人口的快速下降對企業的生存產生嚴重威脅,倒逼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生產成本的飆升正在蠶食著中國制造業在世界上的競爭力。美國咨詢公司BCG通過對全球前25名出口經濟體在2004-2014年的數據分析,得出結論:一些過去制造業成本較低的經濟體由於制造業工資、勞動力生產率、能源成本和匯率等因素,正慢慢在國際市場上喪失優勢,這其中就包含了中國。據數據顯示,中國在2004年到2014年之間,中國在成本競爭力下降了5%-9%,中國相對美國的工廠制造業成本優勢已經減弱到5%以下。



國內“機器換人”不斷推進,進一步利好機器人、工業軟件行業。人口紅利的消退,用工成本的上升,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以及東南亞低成本競爭的雙面夾擊,都不斷壓縮著我國傳統制造業的生存空間。為了降本增效,由政府力推、企業力行的“機器換人”潮正加快部署中,廣東、浙江、福建等制造業大省不斷從省級層面推動“機器換人”,完全由機器人來代替人工進行生產的“黑燈工廠”不斷湧現。“機器換人”的不斷推進,進一步加速我國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行業成長,對我國機器人、工業軟件企業形成利好。



中國工業機器人進口依賴性強,中國制造2025推動國產替代。中國持續多年大規模進口工業機器人,2011-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進口量連續5年世界第一,工業機器人進口額連續5年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工業機器人進口大國。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進口量達4.68萬臺,金額合計8.05億美元。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為49臺/萬名工人,而全球平均水平為69臺/萬名工人,韓國則高達531臺/萬名工人。較低的機器人使用密度說明我國制造業自動化水平仍然較低。



基於國情提出中國制造2025,解決制造業現實困難。“中國制造2025”戰略在2015年兩會提出,與德國工業4.0戰略出臺時間較近,因此被看作中國工業4.0計劃。但兩個戰略差異巨大。從信息化水平看,我國信息化與工業的融合度較低,整體企業尚處於工業2.0到工業3.0過渡的時期。各個行業的信息發展水平不夠均衡,信息化程度存在較高差距。部分行業已經進入工業3.0自動化時代,而少數企業,如華為,甚至已經進入工業4.0時代。“中國制造2025”戰略不僅期望推進我國制造業進入工業4.0時代,同時也力圖改變我國低端、粗放、資源依賴性的制造局面,並加速我國信息程度較高的新興產業的發展,提升我國工業自動化程度。我國在2015年這個時間點提出該戰略,一方面是因為隨著發達國家對制造業提出更高要求,我國必須緊跟步伐;另一方面希望借助世界制造業複蘇的春風,不斷發展制造技術,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實現從制造大國轉身制造強國的夙願。



投資邏輯


預計我國“工業4.0”快速推進,工業軟件、機器人、物聯網、智能物流是四大投資主線。雖然我國處於工業2.0向工業3.0過渡的階段,但我國制造業體系完備,工業產品市場規模大,我國2016年GDP高達74.41萬億元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二,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0%。在我國,更加適應市場發展趨勢的工業4.0概念落地擁有廣闊的上遊、中遊、下遊與終端空間。同時,我國政府積極推動,推出《中國制造2025》等利好政策,我國“工業4.0”相關的工業軟件、機器人、智能機床、物聯網、智能物流標的將充分受益。



從工業軟件、機器人、物聯網、智能物流四大投資主線出發,我們建議關註國內機器人龍頭機器人率先布局物聯網智能燃氣表的金卡智能,提供整套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黃河旋風,重點布局智能物流的諾力股份。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121

常州建人工智能孵化器 實現制造業向“智造”升級

制造業發達的常州,希望通過引入更多國際先進水平的人工智能產業,實現產業由“制造”向“智造”升級。

5月17日,一座“內修外引”的人工智能國際孵化器在江蘇常州舉行開業典禮。孵化器以機器人技術為代表的人工智能作為發展方向,旨在加快區域科技創新步伐,集聚高端科技人才,孵化培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等產業。

這一孵化器是“龍城英才計劃”從深圳引入的,由愛爾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常州市高新科技園區於2016年8月共同成立。

常州愛爾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左國剛稱,考慮到機器人產業是一個複雜的先進技術、設計、制造、運維的大系統集成,全球除了美國、日本有成熟的產業體系,其它國家都處在相同的低水準起跑線上。為此,孵化器針對人才、技術、資金設計了內修外引的“章魚模式”。

在人才方面,孵化器邀請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在常州設立機器人研究所,利用遠程視頻辦公系統為常州的機器人開發提供系統設計及人才;在技術方面,邀請軍工企業北京中科航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中國航天院非涉軍秘專家成立“軍民融合航天航空產業設備研究所”(簡稱“研究所”)入駐常州,利用“軍轉民”為常州的機器人開發提供核心設備技術支撐。

值得關註的是,研究所的設立,將極大的填補常州地區在機器人產業高精尖技術方面的空白。據了解,圍繞研究所的技術方向,孵化器將組建智能醫護、智能倉儲、航空物流、智能泊車及高端機器人研制等5個場景實驗室。

此外,孵化器還邀請美國康星科技入駐,通過投資換技術,在常州複制建設麻省理工學院“獵豹機器人”實驗室,為機器人開發提供先進的儀器儀表及開發設備;在資金方面,孵化器與聯想之星達成戰略性合作關系,共同發起5000萬元的種子基金,為入孵企業和項目提供金融保障;在孵化模式上,孵化器還將采用“持股孵化、大膽試錯”的全新模式,為企業提供定增、收購、並購等多樣化的退出機制。

當前,江蘇省明確將常州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常州也為此確立了“建設全國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的發展目標,重點推進“制造+智能”,加快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等先進制造技術在重點行業和企業中應用,打造一批智慧工廠。

在發布會上,常州高新區區委書記周斌稱,常州是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較早、創業氛圍濃厚的地區之一,制造業是高新區的優勢,依托制造業,未來高新區要加快培育軌道交通、智能數控和機器人、節能環保等產業鏈,最終形成可輻射、可互動的“8+N”產業鏈發展格局規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74

智造風口,廣州蝶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1331

2017年7月15日,廣州花都汽車產業基地。汽車下線後正在進行最後的檢測環節,包括四輪定位、速度表校驗、制動性能、排氣、密封等十多大項的測試。(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2月7日《南方周末》)

以世界500強企業為例,截至目前,在廣州落戶的累計達到297家,投資921個項目,涵蓋領域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業、汽車制造、船舶工業等先進制造業。

廣州在傳統制造業進入到智能時代時,和39年前啟動的改革開放一樣,再次具有了先發優勢。

在21世紀的中國,智能制造是最高頻的詞匯之一。從南到北、從西到東,智能制造總是附帶著其特有的方式,催生著中國新的產業革命。

“新一輪的智能革命,正催生(中國)制造業的深度調整。”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興介紹。

和“中國制造2025”一樣,美國啟動“工業互聯網”,德國實施“工業4.0”。不同的戰略名稱,傳遞出的信息是相同的:制造業仍是全球競爭的焦點。

在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幾家廣州本土企業中,他們都談到:中國制造業正面臨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發展中國家低成本競爭的雙重壓力。

無法抵制的“智造”風潮

今天,“智能”並不僅僅是人們在網絡上通常了解到的機器抓手、服務型的小機器人等,而是真實地存在於工業生產線中。

在廣日工業園內,不時傳來機器轟鳴的聲音。走進生產車間,一輛輛AGV(自動導引運輸車)沿著規定的路徑魚貫而出。旁邊的機器人“長臂善舞”,熟練地進行切割、打孔。

工人們早就熟悉這幅畫面:在智能機器面前,操控系統指揮著“機器人”。從2009年開始,廣日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嘗試將信息化融入到工業生產中。三年後,德國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工業4.0戰略”。

在廣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賓看來,廣日股份在這一領域的率先嘗試,是企業發展的必然結果。人工成本直線飆升,生產效率亟待提高,想方設法解決成本與效率問題成為企業日常管理的主題。

“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剛開始只是在整條生產線中的某一部分進行智能化嘗試,然後逐漸地拓展。”吳賓這樣形容公司智能化的過程。

南方周末記者觀察到,廣日股份電梯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智能機器、數據分析的支撐。在移動端,消費者根據實際情況,設定電梯的基本數據,例如樓層面積、日客流量,系統就會自動生成效果圖,計算出需要安裝電梯的數量。

消費者720°無死角地觀察電梯、選擇電梯的設計風格。這樣的智能設計正在對傳統制造業帶來深刻的改變。

吳賓說,廣州的制造業較全國其他城市,更早地遇到痛點,相應也更早地探索制造業轉型的道路。這意味著,廣州在傳統制造業進入到智能時代時,和39年前啟動的改革開放一樣,再次具有了先發優勢。

作為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廣州有著成熟的產業基礎。以世界500強企業為例,截至目前,在廣州落戶的累計達到297家,投資921個項目,涵蓋領域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業、汽車制造、船舶工業等先進制造業。

“在今天的廣州,關於智能設備和智能機器的進步是如此之快,以致讓很多人對每一次的智能行業的量變都無甚興趣。”廣日電梯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振中說。人們似乎已經不再討論生產線中機器是否應該取代人工,而更多地開始關註人與機器的配合。

在廣日股份的生產車間,我們也能看到部分工種還是工人在操作。林振中解釋:“技術上並非不能實現用智能代替人工,而是我們發現某些工種,人工的投入-產出比是優於智能機器的。”

在林振中看來,智能工廠不應該成為噱頭,而是實實在在的企業效率提升。人工智能意味著工業制造的更精細。

從2016年開始,廣日股份收入和利潤的增長速度,開始放緩,這與電梯市場的逐漸飽和有關。“市場就是如此,逼著公司向前走,要創新。”吳賓笑著說。

解決方法不是沒有。隨著大數據抓取等技術在制造業中的廣泛運用,大規模個性化的定制生產又成為新的目標。在吳賓關於公司的未來發展中,智能制造始終是那塊最為重要的拼圖。

面對人工與智能機器的更叠,廣日股份沒有裁掉一位工人。相反,他們把這些本可以替代的工人集中起來再培訓。對吳賓而言,與智能制造井噴式發展相協調的,是對人才的巨大需求。

創新驅動,人才先行,廣州市正在從多個方面引導高端人才向企業集聚。“廣州的智造轉型,需要擁抱更多的設計人才。設計理念的創新,直接決定了未來智能發展方向。”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常務理事邵繼民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既要廣泛又要深入

2015年,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註冊。其母公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世界五百強企業,在業內,以覆蓋面廣,業務完善,綜合研發能力強而著稱。

當南方周末記者見到該公司董事長黃興時,他首先強調的就是智能制造所帶來的變化。

1983年,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生產的一臺機器賣價50萬,對應的單個人力成本60元。2016年,國機智能生產的同類機器一臺賣價10萬,而對應的人力成本則上升到3000元以上。

智能機器成本的下降,人力成本的上升,一升一降推動著制造業新的生產模式的到來。

正是基於此,智能制造在廣州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發展,卻也不可避免地遭遇瓶頸。

不同於德美,中國既沒有德國在傳統工業領域的雄厚基礎,也缺乏如美國般引領世界信息技術發展的核心技術。在制造業發展過程中,中國正面臨著產品質量提升、工業基礎能力強化、制造業升級轉型等基本問題。

吳賓分析認為,廣州的有些企業仍處於工業3.0,甚至2.0的階段,仍未進入人機交互的物聯網的時代。在他的敘述中,要壯大廣州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廣州全新的工業體系,對許多制造業企業而言,補工業化的課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與國機智能、廣日股份這樣的國企不同,無數中小企業的智能轉型頗引人關註。吳賓說:“資金、管理、技術是它們突破瓶頸的基礎。彎道超越對制造業而言,要慎之又慎,否則就要翻車。”

然而,危險背後,往往蘊藏著機遇。

黃興眼中,廣州智造前進的每一小步,都可能幫助中國前進一大步。“我們選擇廣州落戶,就是看到了廣州的吸引力。”他所強調的吸引力,一方面是廣州三十多年高速發展所積累的制造業經驗,另一方面是廣州市政府較早地把機器人智能制造行業作為未來的發展重點。

2016年廣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全面實施制造強市戰略,提升汽車、電子、石化三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醫療等先進制造業,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從企業的創新突圍,到聚合先進制造業的發展要素,廣州正在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時代的新路徑。

黃興認為,北京智能制造的風格,偏向於高新智能研發領域,上海的智能制造則更有國際範。相比較而言,廣東省的智能制造在市場運用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整個產業的市場化運作體系更為成熟。

在他看來,中國智能制造的競爭應該是有序、良性的競爭。無論是“北上廣”,還是“深杭”,都有著各自的特色,關鍵是認準和發揮好這些特色,在此基礎上,進行整合。

作為寶馬、奧迪、廣汽等企業的核心合作夥伴,廣州瑞松科技已經與機器人事業“纏綿”了二十多年。自1997年為摩托車行業提供了第一條機器人焊接自動化生產線以來,至今已為制造業提供各系列機器人五千多臺,承接近千套焊接、激光等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

長期在智能機器人行業的摸爬滾打,讓瑞松科技始終保持對行業的警惕。公司總裁辦主任唐國寶認為,廣州智能制造依然還處在從“大”到“強”的轉型之中。“做的企業有很多,但離真正頂尖的企業還有距離。”

根據廣州工業機器人制造和應用產業聯盟的統計,2016年廣州共銷售工業機器人6885臺,總銷售額23億元。從應用行業來看,整個2016年廣州市場共購買機器人2936臺,其中進口1993臺,國產943臺,通過廣東購買的有727臺。“國產的市場依然空間很大。”黃興解釋,“關鍵還是在核心技術上的創新,來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如此,廣州智造才能既廣泛,也更深入。”

實體經濟蝶變

清晰的創新思路,對一個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

在廣東省近期出臺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中明確指出,廣州要發揮高校、科研機構聚集的優勢,推動整個城市成為國際科技創新樞紐之城。

2017年11月22日,阿里雲在廣州設立研發中心,成為構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一環。據阿里雲總裁胡曉明介紹,在制造領域,阿里雲將在廣東建設其工業互聯網雲平臺,未來要以“ET工業大腦”推動廣東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

良禽擇木而棲,廣州成了阿里雲戰略布局的重點。

阿里雲之所以選擇廣州作為其全國工業雲的總部,同樣看中了廣州深厚的制造業背景和發達的零售業,以及良好的政策環境。2016年,廣州制定了《廣州制造2025戰略規劃》,規劃指出將重點發展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十大重點領域。

阿里雲的效應正在顯現。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已有超過10萬家廣東企業成為阿里雲付費用戶。珠江啤酒、珠江鋼琴、OPPO等廣東企業已經開始使用阿里雲的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

1985年建成投產的廣州珠江啤酒集團有限公司,啤酒產能從最初的5萬噸發展到目前的210萬噸。亮麗的數據背後,啤酒產業也正遭遇低谷:國產啤酒產量自2014年起連續3年下滑。據央廣網此前報道,2016年國內啤酒上市公司中,僅兩家凈利潤同比增長。

珠江啤酒相關負責人李嘉權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中國啤酒行業進入了動能轉換期,產量整體增長放緩,但產品結構在快速升級。

珠江啤酒的應對之策之一就是和阿里雲攜手,阿里雲新零售事業部總經理俞天寶表示,阿里雲跟珠江啤酒的合作將從三個方面開展:用互聯網技術提高渠道業務的效率,用大數據驅動精準營銷,以及用“一瓶一碼”技術解決行業的傳統難題。

所謂“一瓶一碼”技術,就是讓每一瓶商品附有獨一無二的二維碼。掃碼的同時,消費者的信息被第一時間反饋至技術平臺,平臺經過數據處理和匹配,再根據該區域的消費偏好補充商品、投放營銷活動,實現對不同消費人群的精準投放,甚至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

珠江啤酒相關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珠江啤酒與阿里巴巴的結合並不是簡單地把線下銷售推廣到線上,而是借助阿里“新零售”的生態系統和先進技術手段,提升線下銷售的效率,賦能更多的終端門店,使線上線下有機融合,構造體驗更好的消費場景。

除了在銷售端擁抱智能,珠江啤酒的生產線也在不斷地進行智能化改造。在廣州南沙珠江啤酒基地,一條智能化柔性罐裝生產線正在推進智能設備安裝,投產後將用於多品種、小批量特色啤酒的生產,可以讓啤酒生產多樣化。

比珠江啤酒更讓人側目的,還有廣州本土民企新銳——雪松控股。70後的雪松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勁幾年功夫將一個低調潛行的公司,變成廣州民企營收規模之首。在全國工商聯最近發布的2017中國民企500強榜單上,雪松控股以1570億元營業收入排第16名。較上年第50位躍升34位。張勁說,雪松控股將力爭在2018年躋身世界500強,填補目前廣州本土民營企業在該榜單上的空白。

“實體經濟的價值創造是雪松的信心來源,也是雪松紮根的土壤。”張勁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表示,創造價值是檢驗企業的唯一標準。“現在,市場和消費者正不斷提出更加個性化的需求,希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更‘走心’。”對此,雪松控股的戰略方法是“重構產業價值”,實體產業創造價值,其關鍵在於複雜協調式的產業“重構”。從重構產業價值的觀點來看,其核心不是顛覆,而是升級。

相比實體經濟,廣州的智能創業公司也讓人印象深刻。艾媒咨詢集團CEO張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廣州很多企業原來就是做大數據,或是從智能相關領域里逐步轉型的。”

北上深的智能創業公司比廣州更加活躍,還跟當地的資本緊密相關。張毅認為北京的VC非常活躍:“你的想法成立,隔壁一堆VC馬上就能跟進談項目,而廣州的VC沒這麽多。”這就造成了廣州的智能創業公司慢熱的特點。

黃興也持相同的看法。據黃興回憶,一位省委領導曾詢問他,關於廣州如何創新的問題。他回答說:“要解決創新的問題,就是要活躍廣州的金融體系,吸引更多的風投基金到廣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83

勛龍汽車輕量化應用有限公司(前勛龍智造精密應用材料(蘇州)股份有限公司)專區

1 : GS(14)@2019-02-23 09:42:3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 ... 0%E5%85%AC%E5%8F%B8勋龙智造精密应用材料(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一家大型模具制造公司前身是勋龙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模具设计制造以及生产的综合性公司从1991年一个小作坊一步步发展为一个大型集团公司模具已出口至欧洲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地区。
公司名称 勋龙智造精密应用材料(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总部地点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阳光中路2号 成立时间 2002年01月08日 公司性质 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1 企业简介
2 企业发展
3 主要客户
4 企业理念
5 产品系列
企业简介编辑
勋龙智造精密应用材料(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一家大型模具制造公司前身是勋龙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
勋龙智造精密应用材料(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勋龙智造精密应用材料(苏州)股份有限公司(14张)
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模具设计制造以及生产的综合性公司从1991年一个小作坊一步步发展为一个大型集团公司模具已出口至欧洲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地区。
企业发展编辑
1991年,勋龙工业于台北成立,主要从事大型CNC加工;
  2002年,勋龙精密模具昆山分厂成立,主要从事大型双色模具、汽车模具、液压模具、注塑模具(塑胶模具)热压模具加工;
  2008年,勋龙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10年,获得国家专利认证4项,专精于模具研发与制造;
  2011年,获得国家专利认证5项;
  2012年,勋龙精密模具昆山二厂成立,主要从事模具制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江苏省外资研发机构”,获得国家专利认证11项;
2013年,获得国家专利认证11项,提出上市的目标;
  2014年,青岛勋展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要从事塑胶模具制造;
  2015年,发展汽车双色模具的制造与成型;
  2016年,公司更名为勋龙智造精密应用材料(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入上市流程。
主要客户编辑
直接客户包括:海信,毅昌,海斯坦普,夏普,西卡,长虹,施耐德,AO史密斯,璨宇光学,伊丹等
间接客户包括:宝马,奔驰,大众,保时捷,长城,三星,丰田,LG,惠普,欧姆龙,三菱,江淮,雪佛兰等
企业理念编辑
行业第一感恩互动快乐人生
产品系列编辑
注塑模具
  注塑模具主要用于产品的注塑生产与制造,勋龙拥有高光急冷急热技术(RHCM),该技术的导入可以省略产品电镀,喷涂等工艺,降低产品后置成本,既环保,又省钱,对产品良率提升具有非常大帮助。
热压模具
  主要用于汽车的A柱B柱保险杠车架纵梁等零部件。
  液压模具
  液压模具主要用于汽车的一体成型无缝异型钢管骨架的汽车领先新工艺,主要用于汽车的支架、悬架、控制杆等管状零部件的生产与制造 [1-2] 。
词条图册
2 : GS(14)@2019-02-23 09:49:13

https://kknews.cc/zh-hk/finance/b4gxv8o.html
新股前瞻︱市场规模仅几十亿,勋龙模具弃A转港虚不虚?
2019年2月22日 17:48:21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内第二大热压汽车模具制造商勋龙汽车轻量化应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勋龙模具)于21日向港交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是博思融资。

实际上这不是勋龙模具首次寻求上市融资,据招股书披露,2016年12月23日,勋龙模具就曾经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在上交所上市,不过由于其审批过程较长,于2018年1月15日,又主动撤消了上市申请。

A股上市难度大时间长是事实,不过侧面说明了勋龙模具的实力可能不够过硬,一年多时间仍然没有拿下入场券,那么这次在香港上市又会是怎么样呢?

image.png

勋龙模具主要供应汽车及家电产品模具,包括热压模具、液压模具及注塑模具。其中汽车模具占比较大,往续期间占总收入的53.1%、56.1%及57%,汽车模具中又主要是热压模具,占比超过80%。其余为家电模具生产。

勋龙模具主要客户是海斯坦普集团(汽车部件供应商)和海信集团(电信及家电供应商),分别位于昆山和青岛,而勋龙模具的工厂也位于这两个地方。

image.png

智通财经APP获悉,2016年至2018年,勋龙模具实现收入1.31亿、1.78亿、2.17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复合增长28.7%,毛利润0.51亿、0.66亿、0.73亿元,相应毛利率38.9%、37.1%、33.6%,经调整净利润0.26亿、0.35亿、0.38亿元,净利率19.8%、19.7%、17.5%。

往续期间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汽车模具客户的收入增加,但是一个客户增加也就几百万上下,最多的是2017年来自海斯坦普的1.99百万元。所以可以看到,由于收入规模并不算大,几百万的订单变化对于收入和毛利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image.png

2017年至2018年增速有所下滑,除了与市场竞争有关系之外,还与汽车和家电行业的预冷有关系。2018年国内GDP增速下滑,下半年开始汽车销量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而随着电视机的市场饱和度进一步增加,增速明显下滑,购买力示弱。

受此影响,勋龙模具的业绩也受到冲击。并且,2019年开始,电视机销量提振不足,目前来看,汽车销量同比仍在下滑。未来勋龙模具的销量增速可能还会下滑,从2018年的存货和合约负债的数据来看,2019年的收入增速压力也比较大。

image.png

而且,从模具市场规模来看,实在不大。

单看勋龙模具的主业务——汽车热压、电视模具看,按销售价值统计,2018年中国热压汽车模具市场规模只有21亿元,预计未来五年会有18.1%的增速增长至2023年的47亿元。

电视模具市场规模也不大,2018年只有23亿元,预计2023年增至30亿元。并且2018年的23亿元中,勋龙模具的主业务注塑模具占比63%,也就是14.5亿元的规模。

按照汽车热压模具市场份额来看,勋龙模具尚有4.9%的占比,排名第二,而电视机模具市场份额只有3%,距离第五名还相去甚远。因此总的份额来看,勋龙模具面临市场份额不大、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image.png

不过从资本回报的角度来看,勋龙模具还是值得关注的。智通财经APP观察到,公司的股本回报率比较高,经计算其ROE也常年在3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其流动负债比率较高,使得净资产较低,这可以看出其资本利用率较高,资本运作能力较强。

image.png

但是其募资用途来看,似乎透露出其对自身问题认识不足的短板。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募资用途一是拟用于为昆山一间新厂房租赁物业;二是拟用作新厂房的建筑及一般设立成本;拟用于购买新生产设备,包括CNC加工机、电火花加工机、注塑机及测试机;三是拟用于购买软件,作产品分析及模具设计之用;余下拟作增补营运资金。

从当前工厂运作情况来看,其CNC机台使用率一般在90%左右,并未满荷运作,其核心问题应该是订单数量,客户数量。假如募资用于继续扩充产能,资金利用并不充分。
3 : GS(14)@2019-02-23 09:49:31

https://kknews.cc/zh-hk/finance/b4gxv8o.html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9月11日,證監會網站公佈了勛龍智造精密應用材料(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勛龍智造)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去年12月22日,勛龍智造報送過一次招股書。

勛龍智造主要從事汽車、家電等精密模具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同時對外提供零件加工服務。勛龍智造汽車模具主要為熱衝壓模具,家電模具主要為注塑模具。根據最新招股書,勛龍智造擬在上交所公開發行 1,300 萬股,發行後公司總股本將擴增至 5,200 萬股,擬募集資金1.85億元。發行所募集資金擬投資如下項目:汽車模具生產項目、家電模具生產項目、研發中心項目,三個項目投資額分別為1.01億元、5,377.80萬元、3,046.70萬元。本次保薦機構為長江證券。



2013年-2017年6月,勛龍智造營業收入分別為8,901.82萬元、10,766.39萬元、12,766.23萬元、13,070.52萬元、8,770.28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552.12萬元、1,729.00萬元、2,367.61萬元、2,609.77萬元、1,712.10萬元。

數據可見,2013-2016年,連續四年,勛龍智造凈利潤均低於IPO警戒線3000萬元。

2013年-2017年6月,勛龍智造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4217.93萬元、4,727.48萬元、6,467.35萬元、8,047.74萬元、10,833.53萬元。

數據可見,截止2017年6月30日,勛龍智造資產總計2.21億元,存貨賬面價值1.08億元,勛龍智造存貨佔資產總額比為49%。

2013年-2017年6月,勛龍智造負債總額分別為5,016.43萬元、6,901.38萬元、11,437.49萬元、10,610.79萬元、12,610.05萬元,流動負債分別為4,835.76萬元、6,827.16萬元、11,357.26萬元、10,547.16萬元、12,554.71萬元。



2013年-2017年6月,勛龍智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474.05萬元、1,351.83萬元、986.59萬元、3,806.46萬元、360.45萬元。

針對上述情況,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勛龍智造董秘辦,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四年凈利未達IPO警戒線 實控人中國台灣籍

勛龍智造控股股東為 SHINE ART INTERNATIONAL LIMITED,實際控制人為林萬益先生。林萬益為中國台灣籍。

SHINE ART 持有勛龍智造 65.50%股份,為勛龍智造的控股股東。林萬益持有 SHINE ART 的 58.31%股份,為 SHINE ART 的控股股東, 林萬益通過其控制的 SHINE ART 可間接行使勛龍智造的 65.50%股份表決權。同時,林萬益通過崑山龍駿間接持有勛龍智造 0.1%股份,合計可間接行使勛龍智造65.60%股份表決權。

勛龍智造系勛龍精密模具(崑山)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2016 年 3 月 16 日,公司取得了崑山市商務局出具的昆商資[2016]137 號《關於勛龍精密模具(崑山)有限公司變更為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覆》。



2013年-2017年6月,勛龍智造營業收入8,901.82萬元、10,766.39萬元、12,766.23萬元、13,070.52萬元、8,770.28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552.12萬元、1,729.00萬元、2,367.61萬元、2,609.77萬元、1,712.10萬元。


2017年招股書中的合併利潤表


2016年招股書中的合併利潤表

數據可見,2013-2016年,勛龍智造凈利潤連續四年均低於IPO警戒線3000萬元。



資產中一半為存貨

2013年-2017年6月,勛龍智造資產總計分別為9646.35萬元、1.32億元、1.68億元、1.84億元、2.21億元。


2017年招股書中合併資產負債表


2016年招股書中合併資產負債表

2013年-2017年6月,勛龍智造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4,217.93萬元、4,727.48萬元、6,467.35萬元、8,047.74萬元、10,833.53萬元。




2017年招股書中存貨


2016年招股書中存貨

數據可見,截止2017年6月30日勛龍智造資產總計2.21億元,存貨賬面價值1.08億元,勛龍智造存貨佔資產總額比為49%。

勛龍智造招股書指出,公司 2017 年 6 月末資產總額較 2016 年末增加 3,711.36萬元,其中流動資產增加 2,603.52 萬元,流動資產主要是存貨增加 2,785.79 萬元。

公司 2016 年末資產總額較 2015 年末增加 1,576.97 萬元,其中流動資產增加 1,145.26 萬元,,流動資產增加主要是存貨增加 1,580.39 萬元。

公司 2015 年末資產總額較 2014 年末增加 3,603.72 萬元,其中流動資產增加 3,561.51 萬元,流動資產的增加主要是由於存貨增加 1,739.87 萬元、應收票據增加 728.75 萬元、應收賬款增加513.46 萬元。



證監會反饋意見中也關注到勛龍智造的存貨問題,指出,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4,746.24萬元、6,500.29萬元和8,102.51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65.10%、57.48%和65.47%,主要包括發出商品、在成品、原材料和庫存商品。請發行人:(1)補充披露公司原材料備貨的標準及執行情況、主要產品的生產周期、存在大額發出商品的具體原因及庫齡情況及其計價核算的合規性以及發出之後的結轉情況,並結合上述產銷周期分析披露目前原材料、在產品、發出商品和庫存商品庫存水平是否合理;(2)補充披露存貨(尤其是發出商品)的盤點制度、各報告期末的盤點計劃、盤點範圍、地點、時間、人員和結果;請保薦機構和會計師詳細說明存貨監盤的具體情況,包括監盤時間、地點、人員和結果;(3)補充披露報告期各期末存貨庫齡情況及跌價測試的方法和過程,並將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情況與同行業相比較,說明各類存貨跌價準備是否已經足額計提。請保薦機構和會計師對上述事項進行核查,說明核查過程、方法和結論,並發表核查意見。



向控股股東借款遭證監會問詢 實控人、控股股東多次提供外債擔保

報告期內,勛龍智造存在因經營需要向控股股東 SHINE ART 借款的情形。

2015 年 12 月 1 日, 公司與 SHINE ART 簽訂了55 萬美元借款合同。借款年利率參照 2015 年 11 月30 日的 12 個月 LIBOR(美元)拆借利率 0.9806+1%,商定按固定年利率 2%,公司於 2015 年 12 月 16 日收到借款。2016 年 5 月 18 日,公司召開 2015 年年度股東大會,通過《關於 2016 年度關聯交易的議案》,同意將向控股股東 SHINE ART 借款 55 萬美元展期一年,同時公司與 SHINE ART 簽訂了延期協議。2017 年 6 月 8 日,公司已經向控股股東 SHINE ART 歸還全部借款本金及利息。

報告期內,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多次為勛龍智造提供外債擔保。

2017 年 7 月 17 日,勛龍智造 2017 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通過《關於公司接受擔保的議案》的議案,同意控股股東 SHINE ART 為公司提供 200 萬美元額度的借款擔保,實際控制人林萬益以個人名義為公司提供 50 萬美元額度的借款擔保。

2017 年 7 月 17 日,勛龍智造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台灣)達成《一般融資授信》協議,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發行人提供不超過250 萬美元的授信額度,年利率為美元 LIBOR90+1%(不含代扣所得稅),由公司控股股東 SHINE ART、實際控制人林萬益先生或第三人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足額定期存單作質押或者維持足額活期存款為發行人的上述借款提供擔保。

2017 年 7 月 1 日,勛龍智造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簽署了一份《銀行借款契約》,借款金額為美元 100 萬元,借款期限為 2017 年 7 月 6日至 2017 年 9 月 30 日,借款利率為美元 LIBOR90+1%,公司控股股東 SHINE ART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金額為人民幣 760 萬元的定期存單作質押為發行人的上述借款提供擔保。 2017 年 7 月 5 日,發行人就前述外債簽約情況向國家外匯管理局崑山市支局辦理了外債簽約登記。

2017 年 7 月 3 日,發行人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簽署了一份《銀行借款契約》,借款金額為美元 50 萬元,借款期限為 2017 年 7 月 10日至 2017 年 9 月 30 日,借款利率為美元 LIBOR90+1%,公司控股股東 SHINE ART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金額為人民幣 400 萬元的定期存單作質押為發行人的上述借款提供擔保。 2017 年 7 月 3 日,發行人就前述外債簽約情況向國家外匯管理局崑山市支局辦理了外債簽約登記。

2017 年 7 月 17 日,勛龍智造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簽署了兩份《銀行借款契約》,借款金額均為美元 50 萬元,借款期限均為 2017 年 7月 19 日至 2017 年 10 月 16 日,借款利率均為美元 LIBOR90+1%,公司控股股東 SHINE ART 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金額為人民幣 380 萬元的定期存單作質押, 同時實際控制人林萬益先生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金額為人民幣 380 萬元的定期存單作質押為發行人的上述借款提供擔保。 2017 年 7 月 17 日,發行人就前述外債簽約情況向國家外匯管理局崑山市支局辦理了外債簽約登記。

報告期內,勛龍智造亦存在關聯股東為公司提供擔保的情況。

2016 年 5 月 18 日,勛龍智造 2015 年年度股東大會通過《關於公司接受擔保的議案》的議案,同意關聯股東 FRIENDLYHOLDINGS 之實際控制人 LIU Fang Jung(劉芳榮)以其個人名義為公司提供 1,000 萬元人民幣額度的借款擔保。2016 年 6 月 7 日,發行人與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借款合同》,授予發行人 1,000 萬元人民幣的借款授信,可循環使用,每筆最長 2 年,最後到期日至 2019 年 4 月 28 日,借款利率按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外匯授信牌告利率減 1.9%浮動計息。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公司尚未使用上述借款額度。

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問詢勛龍智造向控股股東借款的情況,指出,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向關聯方優德精密採購模具配件,並存在向控股股東借款的情形。請發行人補充披露:(1)報告期向關聯方採購模具配件的價格確定方法、同行業價格比較情況、並結合同類商品採購情況說明並披露關聯交易價格的公允性;(2)擬採取的減少關聯交易的措施,說明經常性關聯交易是否仍繼續進行,是否存在交易規模擴大的可能性;(3)報告期內與關聯方發生資金拆入的利率水平及確定依據,並說明是否具有公允性;(4)與關聯方之間擬採取的減少資金拆入的措施及效果。請保薦機構、會計師對上述事項進行核查,並發表核查意見。

負債總額逐步攀升 負債結構有待改善

勛龍智造負債總額呈逐步上升之趨勢。報告期內,勛龍智造流動負債餘額及佔比均遠高於非流動負債,流動負債占負債總額比例分別為 98.92%、99.30%、 99.40%和 99.56%。公司負債結構有待改善。


勛龍智造各期末負債餘額具體情況

勛龍智造 2017 年 6 月末負債總額較 2016 年末增加 1,999.26 萬元,主要是由流動負債增加 2,007.55 萬元所導致。流動負債增加主要是短期借款增加 872.59 萬元、應付賬款增加 2,990.35 萬元。

勛龍智造2016 年末負債總額較 2015 年末減少 826.70 萬元,主要是由流動負債減少 810.10 萬元所導致。流動負債減少主要是短期借款減少 470 萬元、應付票據減少 400.00 萬元和應付股利減少 603.89 萬元。

勛龍智造 2015 年末負債總額較 2014 年末增加 4,536.11 萬元, 主要是由流動負債增加 4,530.10 萬元所導致。流動負債的增加主要是由於公司 2015 年接收訂單增加導致預收賬款增加 1,982.26 萬元和應付股利增加 2,962.08 萬元。

子公司被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關罰款2.1萬元

勛龍智造招股書指出,報告期內公司存在一起行政處罰。

勛龍智造子公司青島勛展向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關申報出口貨物時,申報商品編號錯誤,違反了海關相關法律規定,被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關於 2016 年 2 月 23 日以滬外關緝違字【2016】 0003 號《行政處罰決定書》 對青島勛展作出罰款 2.1 萬元的行政處罰。

招股書表示,青島勛展上述違規行為屬於業務人員缺乏歸類經驗,工作差錯所致,不具有主觀故意。上述行為發生後,公司促使青島勛展予以積極配合,及時更正申報、繳納罰金,並未造成重大後果。公司及時進行內部控制整治,根據海關相關法規制定和更新了公司及子公司的《報關作業管理制度》等內控制度並進行培訓和嚴格執行。
4 : GS(14)@2019-02-23 09:49:38

http://www.csrc.gov.cn/pub/zjhpu ... 911534935622236.pdf
A股招股書
5 : GS(14)@2019-02-23 09:49:53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 ... ykyfwq8026897.shtml
勋龙智造净利未达3000万隐形红线 IPO审核被否
2017年09月18日00:01 北京商报
  勋龙智造净利未达3000万隐形红线


  9月11日,勋龙智造精密应用材料(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勋龙智造”)更新招股说明书闯关IPO。然而,由于勋龙智造公司年度净利润规模不足3000万元,则让业内为公司捏了一把汗,因为3000万元的净利润规模被业内普遍认为是监管层审核IPO过程中设定的一道隐形“红线”。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今年4月以来,2016年归属净利润在3000万元以下的7家上会企业全部被否。

  业绩向好但“欠火候”

  招股书显示,勋龙智造近几年的净利润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在数值规模上却并不大。截至目前,年度净利润未超过3000万元。

  财务数据显示,勋龙智造2014-2016年无论是营收还是归属净利润均呈现增长态势。具体来看,2014-2016年勋龙智造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08亿元、1.28亿元、1.31亿元。同期对应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729万元、2367.61万元、2609.77万元。扣非后归属净利润方面同期对应实现的数额分别为1732.45万元、2378.2万元、2574.94万元。

  据了解,勋龙智造主要从事汽车、家电等精密模具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同时对外提供零件加工服务。2014-2016年以及今年上半年,汽车模具和家电模具业务收入合计占勋龙智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9.08%、91.81%、93.84%和89.85%,是公司主要产品。

  从汽车模具业务收入实现情况来看,勋龙智造业绩向好态势也较为明显。具体来看,2014-2016年以及2017年上半年,勋龙智造汽车模具业务收入分别为4124.42万元、6139.82万元、7113.41万元和5322.45万元,金额逐年稳定增长。同期,汽车模具业务收入在勋龙智造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8.32%、48.11%、54.46%和60.73%,比重逐年增加。

  此外,数据显示,2014-2016年以及2017年上半年勋龙智造在家电模具方面实现的业务收入分别为5464.54万元、5576.83万元、5144.35万元和2552.15万元,家电模具业务收入占勋龙智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0.76%、43.7%、39.38%和29.12%,占比呈下降趋势。勋龙智造在招股书中表示,相比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家电模具业务收入保持稳定。不过,增长速度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此,勋龙智造表示,主要因为家电领域的模具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导致毛利下降。另外,由于公司产能有限,重点开发毛利率较高的汽车模具产品。勋龙智造称,随着公司未来产能的不断扩大,家电模具业务有望保持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从数据上来看,截至目前,勋龙智造年度净利润规模均未超过3000万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勋龙智造实现的营业收入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770.28万元、1712.1万元,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则为1704.28万元。针对公司预计今年净利润实现情况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勋龙智造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发稿,对方未给予回复。

  扩充产能AB面

  实际上,除家电模具业务收入增速出现下滑受产能有限影响外,在招股书中,勋龙智造多次提到自身产能不足。

  勋龙智造在招股书中坦承,公司的竞争劣势之一是企业规模偏小。对此,勋龙智造表示,公司主要产品中汽车模具及家电模具受到国内外企业肯定,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与行业内跨国企业相比,公司的生产能力和销售规模偏小,未能形成明显的规模竞争优势,不能有效发挥公司技术和生产效率的优势,也不能完全满足公司核心客户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并限制了公司进一步拓展新客户的机会。

  在提及现有生产设备的设计产能已不足以满足公司订单快速增长的需要时,勋龙智造谈到了公司现有模具加工类设备的产能利用率已接近饱和。由于模具生产过程中,均需要通过CNC设备进行加工,CNC设备为勋龙智造的主要生产设备,因此,勋龙智造表示,利用CNC设备的开动率对公司主要产品产能利用情况进行衡量。数据显示,2014-2016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勋龙智造CNC设备开动率分别为86.58%、87.5%、90.94%和94.89%。

  对此,勋龙智造称,现阶段,公司产能利用率已处于高位并趋于饱和,随着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加工能力已显不足,需要增加设备、扩充加工能力,以适应业务规模的扩大。据悉,目前,公司通过租赁厂房和外协生产的方法来暂时缓解产能不足的问题。

  另外,勋龙智造客户集中度较高也与公司产能受限不无关系。报告期内,公司向前十大客户的销售合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74.78%、79.34%、89.9%和93.83%,其中第一大客户海斯坦普销售占比分别为26.44%、26.67%、43.75%和56.49%。对此,勋龙智造称,公司因产能有限,基于战略选择,优先满足老客户订单需求,导致海斯坦普销售占比逐年增加。

  然而,客户集中度存在的风险也不可小觑。勋龙智造也在招股书中坦言,虽然公司与核心客户如海斯坦普、西卡、海信集团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对市场竞争对手已形成了较强的客户资源壁垒,但是如果公司的核心客户在经营上出现较大风险或其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调整,导致公司与主要客户的稳定合作关系发生变动,短期内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从勋龙智造此次募投项目来看,公司拟募集资金用于汽车模具、家电模具等生产项目,将重心放在扩充产能上。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扩充产能通常具有两面性。如果在扩产后遭遇行业竞争加剧等情形,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净利不足3000万过会率低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年度净利润未超过3000万元的勋龙智造而言,要想成功过会恐并不容易。

  中国新三板投资联盟创始人许小恒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净利润低于3000万元的企业折射的是公司经营抗风险能力偏低,也将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性,被否概率比较高。

  北京商报记者在统计相关数据之后发现,今年4月以来,2016年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足3000万元的7家上会企业均未通过。诸如,9月13日上会被否的湖南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2016年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721.26万元、2179.54万元、2267.81万元。


  独立评论人布娜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IPO审核对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有不同的业绩要求。 “净利润规模过小,会导致发审委重点关注发行人能否持续盈利的问题。”布娜新称。

  “虽然目前监管并未要求净利润3000万元的门槛,但在一些保荐机构具体操作中都将3000万元看做隐形门槛,是立项的重要财务参考指标,也是衡量拟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小恒如是说。

  一位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他们在选择项目的时候首先看的是企业的业绩,净利润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一般不会考虑,除非公司行业特别有前景。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表示,也有净利润规模小、不足3000万元的公司成功过会的案例,不过这种情况还是少数。“主要就是创新性、科技含量强、用未来的成长性带动业绩发展的企业。”张弛进一步表示,“利润在2000万-3000万元左右的企业利润波动大,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稳定不利。监管层要为散户把好关,这样A股市场才更加安全。”北京商报记者 董亮 高萍
6 : GS(14)@2019-02-23 09:50:05

http://www.hkexnews.hk/app/SEHK/ ... ls-2019022002_c.htm
招股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1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