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科技、傳產、中企 年終搶IPO 宸鴻之後 誰是下一檔飆股?

2010-11-22 TWM




台股資本市場年終上演IPO熱潮,將有二十一家公司準備掛牌,其中包括海外回台第一上市及中國企業來台TDR等股票。這批九成以上是科技新兵的IPO新 股,是否有成為﹁宸鴻第二﹂的潛力飆股呢?

撰文‧林宏文

十月底掛牌上市的觸控面板龍頭宸鴻氣勢驚人,為年終的新股上市熱潮打響第一炮。在未來的兩個月內,國內還有二十一家公司準備上市、櫃,到底誰能夠成為宸鴻 第二?值得投資人睜大眼睛好好選一選。

艾笛森以照明LED受注目這波年終歲末的上市IPO(首度公開發行)熱潮,有九成以上都是科技類新兵,成為今年最主要的特色。首先,十一月前兩周掛牌的公 司包括聖暉、聯穎、艾笛森及明基材料;其中以半導體設備為主的聖暉,掛牌當天漲幅超過五成,股價表現相當強勁,算是績優股之一。

不過,若要選出具指標性意義的企業,則以艾笛森最受注目。上市當天,大盤重挫一二○點,但艾笛森最高上漲三二.四%,並成為LED新股王。

艾笛森受到投資人追捧,主因是該公司以LED照明市場為發展主軸,在高功率LED封裝技術上領先業界,且預估明年獲利可增加五成。

與國內大部分廠商都是以手機、筆電及電視等背光產品為主相較,艾笛森是國內LED股票中最純的照明概念股。尤其是市場擔心明年LED上游晶粒恐怕有產能過 剩的疑慮,切入下游產業且競爭者不多的艾笛森,便成為投資人可以安心持有的標的,也造就了艾笛森高達二十倍的本益比。

與艾笛森同一天掛牌的明基材料,股價表現就令人失望,當天股價就跌破承銷價。原因是第三季面板景氣低迷,加上偏光板上游原料來自日本,日圓升值造成成本大 增,讓明基材料的獲利受衝擊,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僅○.六九元。

不過,隨著面板景氣在今年十月觸底,包括摩根士丹利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王安亞在內等多家外資,都已預估明年面板景氣將走大多頭,明基材料明年獲利有回升機 會。此外,由於明基材料已切入太陽能、汽車及醫療等多項電子化學材料市場,加上股價跌深,投資人逢低布局的獲利機會不小。

明基材料董事長游克用表示,公司歷經三次轉型,其間都經歷很大的痛苦,但也累積出扎實的技術實力。如今明基材料已確定往光電與材料領域發展,以成為﹁台灣 的3M﹂為目標。

緊接著十一月下旬,有包括碩禾、八五度C及神州數碼等多個重量級大案即將啟動。其中第三季EPS高達十二元、將以五百元掛牌的碩禾,預料上櫃後就有機會和 宏達電爭股王寶座。

此外,在中國布局有成的八五度C,由於展店速度快,符合近來最流行的二種概念,一是吃穿股最紅,二是具中國收成的通路概念,讓八五度C成為繼回台第一上市 的宸鴻之後,第二家備受關注的IPO案。

中國龍頭神州數碼來台集資另外,預計十一月二十四日掛TDR(台灣存託憑證)的神州數碼,是目前中國最大分銷商、資訊服務商及整合商。由於具備產業龍頭地 位,又切入成長性最高的服務及整合領域,頗受投資界重視。尤其是神州數碼宣布來台發行TDR後,在香港的股價已脫離十三.五港元左右的盤整區,兩周內最高 攻到十六.八四港元,總計漲幅達二成五,也營造了來台掛牌的聲勢。

神州數碼基本面佳,但唯一的缺點是此次總發行金額高達七十億元左右,為僅次於康師傅後的第二大TDR發行案。

不過,主辦承銷商凱基證券,已接觸國內中長期壽險資金,並且已取得七成以上資金的青睞,預料將是穩定神州數碼股價的一股力量。

神州數碼總裁郭為表示,中國市場很大,但在資訊服務及應用上原本就比較落後,神碼希望扮演科技應用及整合者的角色。例如在中國各地城市推出並營運市民卡, 就是目前最積極推動的應用。﹁我長期觀察美商IBM及蘋果的商業模式,從服務及營運切入,將是未來神州數碼在站穩中國分銷事業後,最想發展的兩個方向。﹂ 在中價位的股票中,以血糖測試機及測試片為主的泰博,也是值得關注的公司。泰博近幾年調整體質,走出與五鼎及華廣等同業差異化的路線。泰博積極發展自有品 牌並經營通路,今年品牌營收比重已達二成,明年將成長至三成,通路遍及歐洲及美國等市場。

此外,泰博今年前三季EPS達三.○五元,其中第三季稅後純益達八八九二萬元,超過上半年獲利總和。

泰博董事長陳朝旺說,泰博有一百多項專利,另外他個人也擁有四十二項專利,全公司有高達一五○人的研發團隊,每年研發經費是營收的七%到一○%,希望把血 糖機這個看似簡單的產品不斷改良,提高消費者使用的親近性及方便性。這種不同於其他同業的策略,也讓泰博成立十二年來每年都賺錢。

另外,與泰博同屬熱門生技股的中化合成(中化生)及曜亞國際,分別切入最夯的原料藥及醫學美容市場。

中化合成前三季EPS為一.八二元,雖然僅有去年全年EPS三.六二元的一半,但由於多項新藥已獲得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上市許可認證,第四季業 績還有高點可期。

至於曜亞今年前三季每股稅前盈利五.九元,更是獲利排名數一數二的生技股。

此外,中化合成及曜亞國際兩家公司,分別為中化及佳醫兩家上市公司所持有,在母集團的富爸爸效應下,較容易取得投資人信任;在生技股仍然人氣高漲的情況 下,這兩家具備獲利及成長性題材的公司,也有機會受到關注。

另外,目前居全球第三大氣動元件廠商的亞德客國際,也是台商赴中國投資有成的案例,目前高居中國第二大氣動元件廠,僅次於日商SMC。亞德客由於掌握關鍵 技術,雖然屬於傳統產業,但卻擁有比高科技業更強的獲利率,毛利率高達五六%,超越聯發科。

亞德客挑戰世界第一

亞德客目前除了布局中國市場之外,兩年前就已到義大利設立歐洲據點,明年底還要到新加坡設立亞洲據點,進軍中國之外的亞洲市場。董事長王世忠積極規畫未來 八年的擴張計畫,目標就是挑戰全球氣動元件的龍頭地位。

此外,還有一家值得注意的公司,是由華碩轉投資的海華,產品以無線網路通訊及數位影像處理等小模組為主,是國內少數擁有系統封裝技術(SiP)的企業。董 事長李聰結早期是威盛電子業務戰將,後來又任立衛及業強等公司董事長,因此海華融合IC設計、精密封裝與散熱等技術,並且在電子產品愈來愈走精密路線下, 推出受歡迎的產品,未來成長性頗受矚目。

每到年終歲末,總是新人的結婚旺季,今年台灣的資本市場,許多老闆準備在年底前上市櫃,同樣也感染了一種辦喜事的興奮之情,其中也不乏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好 公司。

在傳統產業股已漲高、老牌電子股漲跌難測,也許投資人可以從這二十一家新掛牌股中挑選,作為中長期投資的標的。建議在高價股中可以觀察艾笛森、碩禾、八五 度C、亞德客及曜亞;中低價位則看泰博、海華及神州數碼。

碩禾挑戰宏達電 85度C備受注目——預計年底前上市櫃公司一覽公司名稱 公司代號承銷價(元)主要產品主辦承銷商上市櫃掛牌日聖 暉553670機電系統整合工程大華上櫃11/10 聯 穎3550 29傳輸訊號線及模組兆豐上市11/10 艾笛森3591108LED照明永豐金上市11/12 明基材821523偏光板 大華上市11/12 碩 禾3691500導電漿凱基上櫃11/18 KY美食(85度C)2723168烘焙飲料複合餐飲元大 上市11/22 逸 昌356717元類比IC測試日盛上櫃11/22 神州數碼91086129-33分銷、資訊服務與應用 凱基TDR11/24 泰 博473670血糖測試機及測試片凱基上櫃12/1 KY慧洋263738海運 元富上市 12/1 Z-Obee910948約11手機元富TDR12月底晨 星3697380電視及手機晶片群益、高盛上市12月底宇 瞻827122記憶體模組元富上市12月中化生1762未定原料藥富邦上市12/20 政 翔368525 LED背光源導光板宏遠上櫃12月初亞德客1590未定氣動元件 元大上市12月中下旬海 華3694未定無線通訊模組元大 上市12月曜 亞4138未定醫學美容儀器及耗材代理元富上櫃12月底華 廣4737未定血糖檢測儀及試片富邦上市 12月下旬東 林3609未定電子式變壓器及安定器宏遠上櫃12月上旬風 青2061未定漆包線華南永昌上櫃12月中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2

打房骨牌效應 銀行業是下一波受害者?

2011-4-11 TWM




打房骨牌效應 銀行業是下一波受害者?

蔡友才:打房是防經濟泡沫的必要手段政府近期一連串的打房措施,到底會不會造成後續效應?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堅信,它是政府為防經濟泡沫化所做的必要手段,鄰近國家都在做了,台灣萬萬不可少。萬一資產泡沫化,所付代價會更高。

撰文‧林筱庭

從 一九九八到二○○三年,是台灣房地產最黑暗的五年,從亞洲金融風暴、九二一地震、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風暴,引爆一連串建商的財務危機,連帶 也拖垮銀行業的資產品質,逾放比二.八五%暴衝到六.一二%,前車之鑑永遠不可忘記。」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語重心長地說。

政府近來打房動 作頻繁,最近一記力道最大的奢侈稅打下來,房市近乎急凍。根據台灣房屋統計,三月分交易量台北市減少二六.八%,新北市減少三四.二%,至於房價方面,北 市及新北市房價較二月分別下修三.九%與八.三%。價、量同時回檔,這是繼金融海嘯以後,罕見單月出現明顯修正。

奢侈稅效應波及銀行業

如果房地產業的景氣是第一張骨牌,那麼緊接在後的第二張骨牌,無庸置疑就是銀行,這次的奢侈稅效應對整體銀行業的影響,大家都在關切。

﹁和上一波的房地產景氣相比,這次有很大不同。﹂蔡友才分析,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台灣的產業結構產生很大的變化,不動產相關產值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從八○年代高峰的七%降到現在僅剩三.五%,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已經大不如前,這是令人比較安心的訊息。

但 如果從房市飆漲的情形來看,這次的景氣多頭,猶勝過去數十年,這是令人擔心的地方。﹁購屋痛苦指數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台北市去年第三季已經到十一.一,和 二○○三年的房價起漲點相比,足足成長六成。」相較於漲聲不斷的房價,十年來,台灣的﹁平均月經常性薪資﹂幾乎是文風不動,平均每年只有一百多元的成長, 根據主計處的資料,至今月薪資仍低於○七年的水準,難怪民眾要對這次奢侈稅造成的量價同步修正效應,大力呼應。

房貸並非安全的放款

﹁ 房地產的景氣變動,大家都在密切注意。」根據金管會銀行局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已有十六家銀行不動產放款占全體放款比重超過三成,其中購置住宅貸款占 放款總額逾三○%者有十三家、逾五○%者有一家,四○至五○%間者有兩家,顯示近半數銀行都把房貸當做最主要的放款業務。因此,更應該密切關注這次奢侈稅 是否將影響房價快速下跌,進而造成銀行住宅貸款逾放比上升,風險增加。

事實上,房市歷經多年多頭的走勢,近一、二年多數銀行業者已逐漸提高 房價可能下修的風險意識,所以在鑑價、貸放成數或小套房貸款上採取較為審慎的態度,因此,這些銀行對房價下跌仍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仍有少數銀行業 者過度忽略房價大幅下跌的風險,認為房貸有抵押品,就誤以為『房貸是安全的』,不用太擔心,近幾年甚至仍全力衝刺房貸,這是比較需要關切的。」蔡友才提 醒。

他說,任何授信都有風險,房貸的風險主要在房屋價值與借款者還款能力,加上如果和國外的銀行相比,台灣的銀行業對於房貸業務多無避險機制,一旦房價嚴重脫離基本經濟面後,產生大幅度的回檔,就是業者要以專業衡量判斷之處,尤其在市場一片樂觀之時更要謹慎為之。

放款應考量總體經濟風險

台大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沈中華認為,政府打壓房價一定會使銀行短期風險增加,但銀行在承作房屋貸款時,本應考慮到貸款不斷增加會造成總體經濟風險提升,且政策改變的風險也要計算進去。

「銀行要有社會責任,○七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發生,就是因為銀行放款時沒有考慮到總體經濟風險,只追求增加放款餘額。」沈中華說,長期來看,眼前的打房對銀行是好的,不僅增加正面形象,也會降低未來變成泡沫的風險,可以說是必要之惡。

事 實上,目前台灣部分地區確實已經出現房地產市場泡沫化的跡象,根據房地產網站「全球房地產指標」(Global Property Guide)的統計研究顯示,台灣租金報酬率極低,僅一.七%,全球排名倒數第二,全亞洲最低;其次,房價所得比又不斷上升,因此,除主導利率走向的貨幣 政策外,各項經濟相關措施,必須多管齊下,才能杜絕房市泡沫化的危機。

截至目前為止,金管會連下三道金牌,嚴控銀行對不動產的放款,先是提 升非自用住宅的風險權數,緊接著要求降低貸款成數,最後,從四月起,進行以房貸為主的金融檢查,就是力求銀行業「降溫」,業者也說,「全力配合」,畢竟美 國次貸風暴未遠,上一次台灣國內房地產景氣導致銀行業大傷的前車之鑑也記取心中。這一次,銀行業只要審慎微調,應該可以安然度過奢侈稅風暴。

近一年半來國內的打房措施

實施

時間2009.102010.32010.62010.122011.3

打房

措 施央行採取道德勸說,籲請銀行注意不動產相關貸款風險控管央行促請銀行針對投資戶調降最高貸款成數、調高利率及取消寬限期,並辦理金融專案檢查1. 台北市及新北市10個特定地區第二間套房,貸款成數上限70% 2. 不得另以修繕、周轉金或其他貸款名目,額外增加貸款金額1. 特定管制區域新增三峽、林口及淡水三地2. 第二間套房貸款成數上限降為60%1. 銷售稅預計2011.7.1開始實施:1年內轉手為15%、1至2年為10%

2. 啟動房貸專案金檢

3. 提高房貸風險權數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新聞稿

房貸比重較高的銀行

銀 行購置住宅貸款餘額(億元)放款總額(億元)購置住宅貸款占放款總額(%) 匯豐(台灣)銀行861.971521.0357 渣打銀行 1684.353540.7948 花旗(台灣)銀行770.861731.5445 永豐銀行2738.846953.6539 遠東銀行904.102406.9138 玉山銀行2260.156067.0237 大眾銀行981.692653.2337 台新銀行2030.275514.8137 聯邦銀行673.901922.9035 大台北銀行110.21316.1535 板信銀行368.471085.8334 安泰銀行660.381999.6933 日盛銀行423.871289.0933 土地銀行5597.7517272.3732 國泰世華銀行2849.068935.5132 中國信託銀行2925.65 9835.2830 註:資料截至100年1月 資料來源:金管會;今周刊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1

賭10年才回本 獲利率是下游3倍

2011-4-4 TCM




「我們賭了!」去年底,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才對太陽能新事業發下豪語,今年三月十四日,他的下一步布局正式曝光,目標直指太陽能產業最重要的原料:多晶矽(Polysilicon)。

這 一天,台積電轉投資的茂迪正式宣布,和綠能科技、福聚太陽能簽署協議書,共同出資成立公司,生產多晶矽晶圓。福聚太陽能是台灣第一家有能力生產多晶矽太陽 能板上游材料的公司,有福聚的原料供應,加上綠能的太陽能矽晶圓產能,茂迪向上垂直整合太陽能供應鏈的努力,已即將完成。

上肥下瘦! 做原料比做電池,獲利高很多

張忠謀如此大費周章的,入股茂迪後,再一口氣整合兩家公司,布局太陽能矽晶圓,因為他深知,太陽能產業是個「上肥下瘦」,越往上游材料,獲利越高的產業,而且影響太陽能電池產出甚鉅的行業。

以去年全球多晶矽產量第二大的瓦克(Wacker)公司為例,這家公司多晶矽部門,二○一○年的稅前淨利率為五三%,去年賺進七億三千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三百零三億元)。台灣太陽能電池龍頭大廠茂迪,去年前三季稅前淨利率卻只有一六%,做原料獲利率是做電池的三倍!

太陽能多晶矽的高獲利,是因為要生產多晶矽,不但技術難、投資大,而且風險更高。

「要生產三千到五千噸的多晶矽,要投資新台幣一百億元。」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創會名譽理事長藍崇文觀察,多晶矽廠是化工廠,不像一般電子製造廠,裝機完成後馬上就能投產,要達到設計的產能,「設廠兩年,試產兩年,要四、五年才能看到成果。」

藍崇文指出,太陽能電池廠最快半年可以回收成本,多晶矽廠則要十年才能回本。多晶矽廠是化學廠,一旦開工,就不能任意停機,即使景氣不好,也不能停止生產,一旦上路,就像航空母艦一樣難以轉彎。

三大挑戰! 資金大、技術高和設廠地點難覓

「資金要夠,氣要夠長,才能做這個生意。」綠能總經理林和龍說。

第二個挑戰是技術。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產業分析師梁智恆觀察,生產多晶矽就像蒸餾酒,是利用高溫高壓將矽沙粹取成矽錠。

在市面上,純金的要求,是小數點以下四個九,只容許有萬分之一的雜質,太陽能級的矽晶圓要求卻遠高於此,「太陽能用的矽晶圓,要達到小數點以下七個九,」只要有高於千萬分之一的雜質,就無法過關,「少一個九,效果就差很多,」林和龍指出。

多晶矽廠連設廠地點都是挑戰,生產一公斤多晶矽要一百度電,生產過程中,要用到容易爆炸的鹽酸。藍崇文表示,要生產多晶矽,最好是在地廣人稀,電價便宜的地方。

就是因為難,全球雖然有數以百計的太陽能電池廠,到今年為止,全世界能量產多晶矽的主要廠商,只有九家。而且,下游擴廠容易,上游擴張產能,快也要兩、三年才能見效,經常出現原料供不應求狀況,才會形成「上肥下瘦」局面。

林和龍觀察,折舊完的多晶矽廠,生產一公斤多晶矽成本約為三十美元,但金融海嘯前,多晶矽的現貨價格曾飆到一公斤五百美元,利潤比成本高出十五倍以上!

對台灣廠商來說,投資多晶矽就像買保險,「沒有料源,再好的設備、技術,都無法生產,」林和龍分析,過去台灣廠商會和大廠簽長期合約,確保原料穩定,但是當市面上供不應求的時候,大廠也會片面毀約,「現在,就有很多官司還在打。」

更重要的是,一片太陽能電池裡,五成成本由多晶矽價格決定,掌握料源,不但景氣好時可以賣給同業,衝高獲利,平時也可以自己生產,降低成本。

梁智恆觀察,去年開始,各家多晶矽大廠都紛紛擴產,他預估,到今年下半年後,多晶矽供不應求狀況將接近尾聲。不過林和龍則表示,「好用的多晶矽仍然不足,」看好多晶矽未來發展。

藍 崇文則認為,要投資太陽能上游,看的應是長期的發展潛力,「短期內,歐洲國家受到財務赤字影響,補貼政策可能會修正。」他認為,短期內,多晶矽恐難因為供 不應求,價格再出現狂飆,但長期來看,「我相信,到二○二○年,全球太陽能市場,還會再成長十到二十倍,」有成本競爭力的多晶矽廠,會是最後的大贏家。

長線可買! 榮化、中美晶和綠能含金成分高

這波太陽能多晶矽整合熱潮,會帶動哪些投資機會?由於投入門檻高,因此國內的太陽能多晶矽類股極為少數,只有由張忠謀、王雪紅等插旗的榮化、中美晶、綠能和華新。

其中榮化是少數市場上真正掌握多晶矽原料概念股。寶來投顧最新報告中指出,榮化轉投資的福聚太陽能,今年將開出五千噸產能,到明年底,將再擴廠一萬噸。寶來證券的報告中,預估榮化今年每股盈餘上看七.一一元,其中一.九九元來自太陽能新事業,五.一二元來自化工本業。

看好未來多晶矽的大成長潛力,寶來證券給榮化太陽能新事業十八倍本益比,本業則給十一倍本益比,目標價上看九十二元。

凱基證券太陽能產業分析師梁姿 在報告中指出,中美晶是台灣前兩大太陽能晶圓廠,又剛完成垂直整合,今年太陽能產業持續擴張。她認為,台灣太陽能晶圓和電池,將出現供不應求的產能缺口,中美晶將因此受益。

近期太陽能電池價格雖然下跌,上游的太陽能晶圓,卻仍因原料短缺持平。她認為,中美晶長期潛力佳,因此給予十三倍本益比,預估中美晶今年每股盈餘為十二.四九元,目標價一百六十二元。

綠能則受惠於需求成長,和產業鏈整合的效應,營收可望倍增。寶來投顧預估,綠能今年營收將達三百一十二億元,比去年大幅成長七五%,今年每股盈餘挑戰十七.○八元。

不 過,今年來因利比亞事件造成油價大漲,以及日本強震事件的核能輻射外洩事件,使得太陽能類股漲幅相對大。以目前多晶矽概念股王綠能為例,今年一月中股價從 八十七.九元,一路最高飆漲至一百六十一元,兩個月不到漲幅高達八三%,中美晶、榮化同時期的漲幅也都不遑多讓,顯示相關利多題材已經先行反應。

保德信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觀察,今年要投資多晶矽族群,首要觀察日本核災之後的歐洲太陽能政策變化,今年六、七月,義大利和德國將分別公布明年度的太陽能補助和太陽能發電裝置量,如果歐洲政府上調太陽能設備的目標,投資人就可以考慮買進了。

但 他同時提醒,多晶矽廠比的是規模和成本,歐美的老廠成本約在每公斤二十五美元左右,台灣的多晶矽廠才剛投產,成本則約為每公斤三十五美元,中國的多晶矽廠 成本也較台灣低,目前來看,投資韓國OCI、中國保利協鑫(GCL)等多晶矽廠,更具投資優勢,如果要投資台灣多晶矽廠,當多晶矽報價下跌時,「最好趕快 賣出。」

【延伸閱讀】業績看多!—精選4檔多晶矽概念股

華新 產品:多晶矽材料 看好理由:轉投資寶德能源科技,一旦量產將成台灣第二家多晶矽公司 股價:15.35元 EPS:1.21

榮化 產品:多晶矽材料 看好理由:轉投資福聚太陽能通過驗證量產,今年EPS可望增加近1倍 股價:83元 EPS:7.11元

中美晶 產品:太陽能矽晶圓 看好理由:台灣前兩大太陽能矽晶圓廠,今年與昇陽科合資成立中陽光伏,加強垂直整合 股價:121元 EPS:12.49元

綠能 產品:太陽能矽晶圓 看好理由:矽晶圓預期供不應求,綠能今年將再擴產1倍,營收獲利將再創歷史新高 股價:135元 EPS:17.08元

註:EPS為2011年預估;股價統計到3/29 資料來源:各媒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02

Y Combinator集體創意演示:誰是下一個金手指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4/01/225297.html

週二,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舉行第14次演示日活動,此次共有65家初創企業向投資者推介自己的創業構想。活動規模之大,使得Y Combinator不得不將活動放在加州山景城計算機歷史博物館(Computer History Museum)的一個大型禮堂舉行。數以百計前來觀看演示的風投投資人和天使投資人擠滿了禮堂。

Y Combinator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表示,Y Combinator是如此受投資者歡迎,以至於參加演示的初創企業中,有多達三分之二在演示日前就已收到或多或少的種子融資。而展示日本身仍是投資者獵取下一個Dropbox或Airbnb不可錯過的活動。不少初創企業在演示一結束就開始接到投資要約。這一批創業企業總體上比往年更加成熟、完備,而隨著Y Combinator聲望的不斷提高,這一趨勢還將持續下去。這批初創企業覆蓋多個類別,從遊戲、視頻、電子商務到醫療應用應有盡有。

Y Combinator到底有多搶手呢?一家名為SocialCam的初創企業在參加這一期的「孵化」前就已經擁有愈兩百萬用戶,其CEO邁克爾·塞貝爾(Michael Seibel)此前已經參加過一期Y Combinator的培訓指導。另一家初創企業Exec的聯合創始人賈斯汀·坎恩(Justin Kan)也曾經參加過該項目,並沒有再次參加的必要,但他希望與其他Y Combinator參與者共同創辦公司,並希望他的聯合創始人也能經歷這一過程。

以下列出的企業均以某種原因吸引了我的注意:

Flutter: Flutter有點像是微軟的Kinect體感技術,利用它,玩家只要運動身體就可以玩遊戲。不同之處在於Flutter依靠攝像頭運作,這樣就可以在任何一台計算機上使用。人們只要擺動特定的手勢,就可以控制計算機的操作。相關人員通過視頻演示了控制筆記本電腦進行音樂重放的過程。不僅僅是筆記本電腦,這種技術還可以應用於其他各種設備。Flutter軟件的預覽版本發佈已有兩週,下載量達到1.5萬次。

Shoptiques:該公司總部位於紐約,在線聚合小型時尚精品店,使顧客可以在網上找到它們所出售的商品。Shoptiques精品店為很多沒有設立在線銷售業務的小店開闢了新的業務領域。公司創始人奧爾加·維迪施瓦(Olga Vidisheva)在哈佛大學攻讀MBA學位時曾對這些精品店的需求進行了調查。維迪施瓦作為一個非技術人員創始人被Y Combinator錄取,這在該項目中頗為罕見,隨後由Y Combinator將其與曾參加過該項目的聯合創始人丹·莫林(Dan Morin)和傑夫·莫林(Jeff Morin)結對。Shoptiques為精品店拍攝商品照片,然後通過電子郵件向他們發送預付郵費的產品裝箱單,供他們郵寄產品,隨後在其網站上抽取交易佣金。

Pair:Pair最近發佈了情侶間專用的移動應用。情侶可以通過該應用與對方交換短信、照片或視頻。他們還可以進行「拇指吻」,也就是同時將大拇指按在屏幕上,由此留下拇指印並使手機震動。該公司成立於3月23日,至今卻已有5萬用戶,發送的消息累計100萬條。Pair的種子基金來自SV Angel、Crunchfund和Path的大衛·莫林(Dave Morin)。

42Floors:該公司提供商用房地產搜索,專注於5,000平方英呎以下的小型租賃房源。這一市場佔整個租賃市場的80%,但也是大型房地產公司沒有涉足的一塊空白地。該網站提供的房源信息比普通商用房地產網站提供的房源更詳細。42Floors舊金山版本已經上線,免費向房產中介提供房源信息,對交易收取一定佣金。該公司創始人此前曾創辦過同為Y Combinator孵化企業的Flightcaster。

Sonalight:開車發短信很危險,這已不是什麼重大新聞了。Sonalight創辦人均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MIT),曾是MIT連續兩屆編程競賽的冠軍。該公司提供的應用可以在你開車時朗讀你收到的短信;同時,你無需接觸或看著手機,只需通過語音就可輸入短信內容並發送出去。Sonalight還擁有一個年費為20美元的訂閱版本。這種技術可用於很多其他設備,如電視、恆溫器等。

Your Mechanic:該公司自稱為「汽修業的Airbnb」,用網絡將車主與汽車維修師聯繫起來。該公司表示,這使得維修費用比找一般汽修店便宜30%。僅在內測期間,該公司就撮合成功了約10萬美元的交易。

AnyVivo :一家在線銷售寵物水母的初創企業。

Exec:通過手機實時找到並完成兼職工作。

其餘企業簡單列於下方(不包括那些「不對外公開」的企業),名稱後面是各家企業對自己的描述:

PlanGrid:平板上的設計圖紙。

Medigram:醫生群聊系統。

Zillabyte:銷售人員版Palantir(信息分析軟件)。

HireArt:求職中介2.0。

Givespark:名人募捐平台。

Popset:集體相冊。

SendHub:企業短信。

Screenleap:屏幕共享。

Coderwall:量化簡歷。

LVL6:手機社交遊戲。

Midnox:攝像機應用+託管。

Crowdtilt:集體融資版Kickstarter。

Flypad:讓智能手機變成遊戲手柄。

Carsabi:汽車搜索。

AnyPerk:向員工提供折扣作為福利。

TiKL:對講機應用。

Dealupa:交易聚合器。

Priceonomics:所有產品價格指南。

Kyte:用軟件實現的兒童手機。

EveryArt:委託藝術品市場。

Daily Muse:企業廣告。

Per Vices :用軟件實現的無線電。

iCracked:平板維修網絡。

Socialcam:視頻共享。

HackPad:實時維基。

FamilyLeaf:家庭版Facebook。

Ark:人物搜索。

Chute:網站照片/視頻管理與顯示。

Minefold:多人遊戲主機。

99dresses:閒置女裝交換。

MatterPort:三維掃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28

Facebook命運猜想:是下一個雅虎or未來谷歌?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13/231052.html

科技網站TechCrunch特邀撰稿人、私人照片分享服務Sidebark公司CEO大衛·曹(David Cho)今天發表評論稱,谷歌和雅虎分別代表了Facebook未來可能走向的兩種命運:天堂和地獄。由於用戶增速下滑、美國市場飽和和盈利能力提升困難等原因,Facebook未來的命運可能更接近雅虎而非谷歌。

以下為文章概要:

你認為Facebook比雅虎的價值高多少?假如讓你用雅虎的股份換取1%的Facebook股份,你願意拿出多少雅虎股份?5%?10%?還是更多?

如果是用谷歌的股份去換呢?你會用1%的谷歌股份換1%的Facebook股份嗎?用0.5%的谷歌股份換1%的Facebook股份怎麼樣?

讓我們來看看股票市場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按照市值計算,Facebook的市值更接近雅虎而非谷歌。Facebook股價自5月份以38美元發行至今已經跌破20美元,市值如今為450億美元,更接近雅虎的200億美元市值,而非谷歌的2100億美元市值。

谷歌和雅虎分別代表了Facebook未來可能走向的兩種命運。谷歌:繁榮發展,搜索領域的王者,數字廣告巨頭,即便是二流的產品也能創造出幾十億美元的業務。雅虎:正在萎縮,試圖尋找新的定位,CEO換來換去,儘管用戶基數依然巨大,但無法找到提升利潤的方法。

對於Facebook來說,這兩家公司基本上就是天堂(谷歌)和地獄(雅虎)的區別。

如今,根據華爾街的判斷,Facebook危機四伏,正在逼近地獄的邊緣。為什麼會這樣?華爾街是對是錯?更重要的問題是,Facebook能否找到自我救贖的方法?

按照任何一個標準來看,Facebook都是一個很棒的公司。用戶數達到10億,最近一個季度營收達12億美元,盈利3億美元,擁有100億美元現金。

但股票市場並不反映眼下的表現。股價反映的是投資者對於一家公司未來表現的預期,尤其是像Facebook這種公司的增長前景。

這就是為什麼儘管Facebook近期業績符合先前該公司設定的展望,但股價仍然遭遇大幅下跌的部分原因。現在的問題是,許多分析師認為Facebook在美化相關業務數字。股價反映了這種預期,然後當Facebook僅僅報出了符合預期的業績時,股價就大幅下挫。

那麼,我們應該預期Facebook實現多大幅度的增長呢?毫無疑問,Facebook下季度將超越雅虎(雅虎2012年二季度營收13億美元)。但Facebook能否最終增長到谷歌的規模,也就是現在Facebook規模的10倍?

為了更好的分析Facebook的增長潛力,我們將Facebook的營收細分為幾個指標:用戶數、用戶的組成和每名用戶平均營收(ARPU)。讓我們對這些指標依次進行解讀。

1.用戶數。這是一個產品最關鍵的因素,而Facebook很明顯在這方面表現不佳。在過去三年間,Facebook每年新增用戶都在2.5億人左右,這些用戶對網站的依賴程度也在逐漸上升。但增長潛力到底還有多少?在Facebook最成熟的市場美國,Facebook4月份用戶數僅同比增長了5%。在許多其他市場,Facebook用戶數也到了飽和的地步。儘管仍然還有部分增長空間,但Facebook正在很快地到達這樣一個臨界點:由用戶數大幅增長而驅動的高速營收增長將趨於穩定。

2.用戶組成。為什麼要討論用戶組成?這是因為並非所有的用戶都是相同的。一名美國用戶比一名國際用戶的價值更大,web用戶的價值比移動用戶的價值更大。然而,Facebook用戶正在日益向移動平台遷移,且絕大部分用戶增長均來自於發展中國家市場。這兩種因素都會降低用戶增長對營收的影響。換句話說,即便Facebook用戶數能夠繼續甚至翻倍,但營收不一定會翻倍。

3.ARPU。這一指標的決定因素是業務模式,也是Facebook需要持續增長、走向天堂所必須改進的地方。ARPU由兩個因素決定:Facebook能夠多大程度上利用自己在規模和數據上的優勢吸引大規模的品牌廣告資金,以及Facebook在新的創收模式如支付等領域能否獲得成功。

首先來看品牌廣告。Facebook在吸引中小規模企業和其他所謂「重視實際表現的廣告主」方面做得非常好,但最終決定品牌廣告業務成功與否的,是能否吸引到巨頭品牌如通用汽車、寶潔和AT&T等公司。這些公司如今仍然在線下投入大量廣告資金。儘管在線廣告業務每年增長近400億美元,但線下廣告(電視、印刷、電台等)仍然擁有1400億美元規模的市場。Facebook的規模將幫助它吸引到這些大品牌,但這個過程將會很艱難。

為了吸引這些品牌廣告主,Facebook還需要更好地利用用戶數據,推動廣告主投資回報率的增長。我們已經看到Facebook正在測試「受贊助的信息」,利用好友的「贊」行為向用戶的移動頁面插入廣告。我預計未來我們將看到更多類似的試驗,Facebook將更多地利用用戶數據以提升投資回報率。

第二個影響ARPU的因素是尋找其他的盈利渠道。這對於Facebook來說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Facebook已經成功將支付發展成為有意義的營收來源。還有一些專家建議Facebook進軍手機領域,但我們很難根據這些新業務模式來預測Facebook的增長。

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剛剛的分析結果:用戶增速下滑、用戶組成不利的變化,以及有關ARPU大大的問號。短期來看,Facebook當然會增長,但未來會走向地獄還是天堂仍然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才能看出來。為了跟上谷歌並尋找晉級天堂的道路,Facebook必須採取激進的措施提升廣告主的投資回報率。但為了避免走向地獄的邊緣,Facebook又不能宰殺下金蛋的母雞--用戶參與度極高的產品--儘管過度激進地使用用戶數據可能會導致用戶體驗的惡化。目前為止,Facebook在平衡用戶體驗和盈利方面做得很好。但如果讓我押注Facebook的未來,我會押注Facebook未來走向地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81

中國製信心破產 香港水貨價飆四成 陸客全球奶粉狂掃貨 台灣是下一波?

2013-02-11  TWM  
 

 

嬰兒奶粉缺貨在香港引爆民怨,其實從德國、荷蘭到澳洲,陸客收購奶粉已成普遍現象;在國產乳製品安全問題解決之前,這股中國消費者購買舶來品風潮恐難停止,台灣必須及早準備因應。

撰文‧周岐原

槍砲彈藥,是戰略物資,必須嚴格管制出口;白米和麵粉,是戰略物資,必須隨時核對儲備量。那麼,嬰兒奶粉算不算是一種戰略物資?

這是香港特區政府面臨的最新難題。中國旅客和跑單幫為業的水貨族,在香港四處掃貨、收購嬰兒奶粉,每天下午,拖著數箱「戰利品」的水貨族北上通關,一返回廣東深圳,立即將奶粉分拆出售。

經營這一行的利潤極為可觀,記者向一位每天賣出三十罐奶粉的網路業者查價,發現美贊臣(台譯:美強生)「安嬰兒A+」一號奶粉,在香港原價二九四元港幣(約一一二四元新台幣),但在中國,網路價竟飆到三三五元人民幣(約一五九六元新台幣),等於狂漲四○%!

物資被搶奪 香港人怒了這種「自由貿易」的副作用顯而易見:香港父母得四處奔波,才能買到孩子非吃不可的奶粉。「往往在附近沒有地鐵站的藥局或超市,才有機會買到,超市還限量四罐!」一位香港人抱怨:「簡直是千辛萬苦!」「這數年間,一直有人將香港物資運返大陸,造成香港物資短缺,到了今年一月, 奶粉供應突然更趨緊張,身為香港人,眼見屬於香港人的事物一一被搶奪,而政府卻坐視不理,只有民間自發行動才可迫政府面對。」在臉書發起「拒絕香港大陸化」活動的網友,接受《今周刊》訪問時匿名回答。

一月二十七日,他和另外數十人在香港旺角車站參與「光復香港,還我奶粉」遊行,他們高喊口號、要求政府提出明確對策。

另一方面,也有網友出奇招,在白宮網頁發起連署,要求美國官方回應,短短三天就有近二萬人參加。

香港民眾透過種種行動自力救濟,終於換來特區政府的改革:食品環境署長高永文二月一日宣布,香港將正式修改進出口規定,每人出境限帶二罐奶粉,上限一.八公斤;奶粉品牌也擴大進口,在春節期間增加一百萬罐奶粉,以因應長假需求。

別以為只有和中國一海之隔的香港,會受到陸客大買奶粉影響,德國大報《圖片報》,就在一月中撰文指「中國人掃光德國嬰兒奶粉」;從歐洲到大洋洲,陸客狂買奶粉的效應,正在全球多國發酵。

在德國黑森州,Milupa公司生產的愛他美(Aptamil)奶粉,在中國是頗受歡迎的舶來品,公司去年下半年雖將奶粉產量提升三成,仍供不應求。

Milupa發言人史托爾(Stefan Stohl)分析:「我們沒有中國客戶,也不打算將奶粉出口,所以是中國人透過管道在德國買,然後寄回去。」在該公司總裁賈蘭德眼裡,業績水漲船高似乎不是個好消息,他說得更直接:「我們只為德國寶寶生產產品。」面對搶購風潮,德國超市只能以每人限購五公斤奶粉來暫時因應。到了荷蘭,超市的限購更嚴,除了每人限購四罐、已購物者禁止再消費,貨架上還貼著以荷蘭文寫的告示牌,上頭寫著:「出口中國的兒童食品暴增,全國存貨短缺,很遺憾執行限購政策。」防止將奶粉囤積或出口至中國的意味相當明顯。連澳洲、紐西蘭,地方政府也陸續推出類似管制。

乳品頻出包 中國父母怕了其實,中國並不缺少嬰兒奶粉,缺的是「信心」。過去五年,中國奶粉年消耗量雖由九十五萬噸增加至一六一萬噸,然而,去年中國奶粉產量也達一三六萬噸,只要適度增加進口、擴大畜牧業生產規模,供不應求的情況應該可以得到控制。問題就出在,有能力花錢的消費者,根本不敢買中國本土的乳製品。

繼○八年三鹿奶粉因含有三聚氰胺毒素,造成三十萬名幼童洗腎、腎結石等嚴重副作用之後,近年又有多家乳製品業者爆出產品含汞、提前腐敗、含有黃麴毒素等「五花八門」醜聞,正是問題產品層出不窮,中國父母已經被嚇怕了,即使多花一點錢,也要買絕對放心的奶粉。可見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一日不解決,全球奶粉被陸客狂掃的現象就不會消失。

連德國、澳洲也感受到奶粉持續外流的威脅,已有立委示警奶粉出口問題,更不能掉以輕心。一旦台灣也出現「奶粉荒」情況,該如何保障本地嬰兒權益?

香港《信報》特約評論員練乙錚向本刊分析:「管制奶粉攜帶出境,同時又不能太死板,開徵離境稅可免這個麻煩;有人還是要帶的話,也可以,繳重稅便是。徵收離境稅的行政手續不難,稅務局行政效率很高,完全可以應付。」這個課徵「離境稅」的建議,或許可作為當局的預備政策。

保護本國嬰兒權益

——陸客搶購奶粉,各國應對方案

香港

每人出境限帶2罐、總重1.8公斤

荷蘭

超市每次限購4罐、不得重複消費

德國

超市每次限購5公斤

澳洲

每人每次限購2罐

紐西蘭

超市每次限購4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98

生技股 將是下個千元股王?

2013-02-25   TCW
 
 

 

繼宏達電、大立光之後,台股下一檔能登上千元高價的股王,最可能出現在哪個類股?答案是二○一二年紅透半邊天的生技類股。

四五.五八%,這是去年台股上櫃生技類的漲幅,漲幅之大,高居上市櫃所有類股之冠,更遠勝加權指數的八.八七%。

在美國,生技業最具代表性的NBI(Nasdaq Bio Index)指數延續自二○○九年以來的強勁漲勢,去年漲幅三一.九%,更擊敗各大指數。

去年一年,生技新股如雨後春筍般湧進資本市場,合計上市櫃與興櫃新股數達二十八家,堪稱各類股最大贏家;台股十一檔三百元高價股中,生技股就有三檔。

然而,二○一三年生技類股憑什麼仍將紅不讓?

去年投資報酬率高約三成的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認為,今年三大條件齊備,包括政府政策、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審查進度、專利藥到期數量增加等,其中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注重醫療生技產業,FDA過去兩年均核准三十個以上的新藥,比前五年的平均二十五個明顯增加。

傅子平強調,專利藥到期數預估在二○一五年再創小高峰,因此這一波多頭走勢將延續到明年底,而生技製藥業的進入門檻高、受專利保護,「我認為不會像太陽能、LED一樣一閃即逝,」他並認為,今年焦點仍將是新藥開發公司。

德信證券自營部協理雷中光認為,電子股今年缺乏有效利多,反而是生技產業「十年磨一劍」,營運開花結果,加上兩岸新藥潛力龐大,今年仍將有利多可期;一位在創投服務多年、投資成功率高達八成的醫學博士也指出,「老年化、病房現代化、專利藥到期、大型醫療器材微小化」四個趨勢,是長期支撐的利多。

在台股一百多檔(含興櫃)生技股當中,最亮眼、甚至被高度期望將出現下一檔千元股王的,就是新藥與類新藥族群。

高報酬也高風險本夢比支撐,選股得當心

台灣股市的生技類股五花八門,從血糖測試機、隱形眼鏡等看得到的醫療設備器材,到看不見的製藥公司、新藥開發公司都是,但如何評估投資,不同類型,差異更大。

以通路與醫院後勤公司盛弘為例,它是桃園敏盛醫院多角化的旗艦公司,目前本益比約為二十倍;以生產「帝康」品牌席捲日拋隱形眼鏡市場的精華光學,是目前醫材類股王,去年大賺至少兩個股本,但以二月十九日收盤價計,本益比僅約為二十三倍;而以「海昌」品牌行銷大中華市場的F-金可,市場估計去年每股獲利十二元,本益比超過三十倍。

但生技產業真正具備挑戰千元股王的冒險天堂,卻是一般投資人「看不懂」在漲什麼的新藥開發公司。因此高獲利的醫療器材公司本益比,與虧損中的新藥開發公司相比(見左表),本益比「想像空間」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究竟應如何評價新藥公司,在風險中撈到珍珠呢?

雷中光以國外生技族群為樣本,估算出新藥公司市值高達新台幣一百五十億至兩百億元,以此來看,台灣許多新藥公司的市值仍有向上空間;而產品線越多的公司,營運潛力爆發力就更大,能享有更高的市值。

新藥取得藥證之前,須經過三階段的臨床實驗,越接近後期(第三期)的評價越高,如果順利取得藥證,「賺兩、三個資本額都有可能。」德信投顧研究員楊人穆認為。

以嬌生(J&J)旗下的卵巢癌藥為例,一年全球銷售額曾達六億美元,就算只拿三成的市占率、毛利率僅估五成,對一家資本額十億元(台灣新藥公司多為此規模)的公司而言,一年就可大賺超過兩個資本額,而這僅僅是一個產品的貢獻度。

就是在這樣的本夢比支撐下,永豐餘集團轉投資的基亞生物科技,去年漲幅高達二九一.四一%,是台股約一千四百檔股票中漲幅最大;去年十二月底掛牌的台灣微脂體,短短兩個月內最大漲幅就逾一.五倍。

新藥與類新藥也因此成為風險投資者的天堂,但高額報酬率伴隨高風險,以台微體、安成聯手開發中的卵巢癌學名藥為例,二月四日被印度公司Sun Pharma捷足先登、取得第一張學名藥證後,台微體股價短短兩個交易日就下跌逾一成。傅子平強調,每一個階段的臨床實驗成敗與否,到最後取得藥證與否,「就是決定藥廠股價上天堂、還是下地獄的關鍵。」

然而,新藥開發公司光在台股就有數十檔,放眼全球更是不計其數,如何從中挑選出成功機率最高的個股,雷中光認為,經營團隊過去的紀錄可做為參考依據。

安成國際藥業就是這樣的例子,去年十一月登錄興櫃前,它已經是資本市場所注目的焦點。因為董事長陳志明在回台灣創業前,已成功在美國創辦Andrx藥廠,規模曾達全美第四大,二○○六年以新台幣六百億元的高價出售,陳志明不僅因而身價不菲,也成為國際藥業的知名人物。

儘管身價百億,陳志明在安成卻如同一名工匠,穿上實驗室白袍,抓著年輕研究員的手練基本功,教他們「如何不靠儀器,只憑著手的觸覺與舌尖的輕嘗,就能知道藥品化合物的粒徑、酸鹼值、分子結構、是否容易溶解等等,」安成國際總經理陳志光說。

安成目前仍有多達八款藥品在FDA審核中,這還未計入與台微體合作的卵巢癌用藥。品項多、產品進程快、再加上陳志明的成功紀錄,不僅讓安成在台灣資本市場備受矚目,就連華爾街分析師都定期追蹤其營運狀況,也是競逐千元股王最有力的新藥公司之一。

儘管新藥股仍是台灣生技投資主軸,但在去年百花齊放、全面上漲後,今年股價大舉墊高,將是見真章的時刻,這也墊高了投資難度。

選股教戰一:具備開發新藥成功戰績

不像電子業有每月營收、每季獲利可供投資人追蹤,藥品開發公司除非將產品授權出去或產品上市,才會有突然大筆獲利進帳,但簽約完成前經常是無跡可循,因此新藥生技股對一般投資人來說,常常是賺錢賺得不明不白,因此抱股也抱不了多久。

「它們沒有本益比,沒有EPS,因此股價崩盤時也很可怕,」一位生技研究員表示。

投資新藥與類新藥開發生技股,其實就是投資「人」的潛力。因此,挑選新藥類生技股,若能同時具備兩大指標,則可降低風險:一是團隊須有專業的醫學背景,最好曾經有過開發成功或授權完成的戰績;二是擁有實力雄厚的股東,如近日剛協助浩鼎董事長張念慈搶得經營權的潤泰集團,或是已經以集團概念全線布局的台灣東洋藥品,以及旗下已有十九家生技公司的永豐餘集團。

而這些集團力捧的年度小金雞,也成了投資人可留意的標的。如台灣東洋集團旗下的永昕、潤泰集團的浩鼎、永豐餘集團的基亞等等,近期漲勢都相當凌厲。

傅子平從國際局勢分析認為,今、明兩年可多留意孤兒藥(治療罕見疾病用藥)相關的新藥公司,由於FDA政策傾向加快這類新藥的審核速度,專利保護期間較一般藥品長,健保給付時,藥價被調降的機率也少。

選股教戰二:營收、獲利達一定規模

新藥開發公司中,最好避開下列類型的公司:太過早期、尚未進入臨床實驗,市場過小、目標只有台灣市場,而單壓一支新藥的則是風險過高。另外,植物新藥不易被歐美市場認同,即使進入臨床第三期,往往價值也不高。

最保守穩健的生技股投資方式,則是鎖定營收、獲利均達一定規模的個股,例如台灣東洋與台灣原料藥龍頭神隆等,相比起多數的電子股,這類公司的成長力道仍強,例如台灣東洋正與嬌生洽談代工合作事宜,將是台灣少數與國際一線大廠接軌的藥品製造廠。

去年是台灣生技產業開花結果的第一年,這一波多頭趨勢仍將延續兩年,投資人可多留意代表全球投資生技類股資金的風向球,美國NBI指數的走勢,搭上這一波全球生技財。

【延伸閱讀】5檔「夢」最大新藥股

公司:台微體股價(元):360.5股本(億元):4.4特色:治療周邊血管疾病用藥今年可望在台上市,但卵巢癌與乳癌藥遭印度公司捷足先登

公司:安成股價(元):243股本(億元):9.9特色:8款產品在美國FDA審核中,1款2月取得藥證,預定年底轉上櫃

公司:基亞股價(元):198股本(億元):12.9特色:肝癌藥於台、中、韓進行臨床三期實驗,計畫申請藥證

公司:智擎股價(元):177.5股本(億元):9.2特色:胰臟癌用藥下半年完成臨床三期,預定明年中前上市;現有3款產品

公司:浩鼎股價(元):163股本(億元):13.8特色:新型抗生素可望取得健保核價,乳癌末期新藥2015年後將搶攻兩岸市場

註:股價為2月19日收盤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64

資產泡沫五十年回顧:誰是下一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122

過去50年來,市場屢屢見證紅極一時的資產泡沫,比如上世紀60年代美國股市的「漂亮50」(Nifty 50)、70年代的黃金、80年代的日經225股指、90年代的納斯達克、21世紀初的WTI油價和中國H股。

 
 
 
宏觀投資研究機構BCA Research認為,上圖表明,每十年左右,就有某種投資主題成為市場的主流,擁有了泡沫的成分。
 
這些主導市場的主題有一個共性。它們都植根於一些經濟因素。這些因素因其自身力量而存在,可以搖身變為「事實」。
 
一旦市場證實了這些「事實」,它們就會自我強化,成為推動市場更有力的事實。
 
於是,就形成了一種循環:經濟因素成為「事實」——「事實」得到市場驗證——「事實」更有力地推動市場——市場又證明是有力的「事實」。
 
這樣的惡性循環會延續不斷,直到市場的價格高得無法持續,價格要被迫反轉,從根本上改變那些製造風險的盲從想法。這經常是個漫長的過程。
 
BCA認為,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當傳統思維、「事實」開始顯山露水的時候,投資市場的心理和呼籲謹慎的建議發揮了什麼作用。
 
現實就是,在金融市場,根本不能依靠哪一種事實賺錢。如果能,那人人都可以發大財了。
 
但要承認,有些在市場裡演變發展的「事實」可以幫助人們明辨價格趨勢的成因,它們可以揭示風險與長期的機會。
 
現在有一個「事實」是利率會在很長的時間內保持低位。它體現在投資者配置資金的方式上。
 
如果證明它確鑿無疑,那麼我們已經看到的市場形勢就是理性的。反之,很多人都會失望。
 
本月初的價值投資者大會上,有一個話題反覆出現,它就是:今天的環境對那些追求高賣低買的投資者是個挑戰。
 
很多與會者認為,美聯儲的力量太強大,它使大多數股票都沒有可能低價入手。也許確實如此,但好的投資簡直每時每刻都在湧現,尤其是在那些被忽視的領域。
 
受追捧的那些股票顯然有吸引力,也很容易理解,但它們幾乎都不是能孕育划算好買賣的土壤。
 
回顧半個世紀的資產泡沫史,如果要預測誰會是下個泡沫,zerohedge說這問得有點矇騙性,在全球央行合作吹起史上最大資產泡沫的「新常態」環境下,只能回答是「全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49

誰是下一位「金融教皇」?

2013-09-09  TCW
 
 

 

步入九月,全球投資界最矚目的議題,莫過於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會提名誰擔任美國聯準會(Fed)下任主席?

坐此大位者,將是全球最有權力的「金融教皇」,喊水會結凍;尤其現在,更因為牽涉到量化寬鬆(QE)政策是否退場,讓這一場接班大戲更受矚目。

目前兩位最熱門人選─現任聯準會副主席葉倫(Janet Yellen)、前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近期在雙方幕僚好友的相繼放話下,上演了史上最激烈的聯準會主席PK戰。

二○○八年金融海嘯爆發後,專研「大蕭條」、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的柏南奇(Ben Bernanke)時任聯準會主席,果斷撒錢支持房貸市場及調降長期貸款利率,有效降低經濟衰退危機。但此刻,隨著美國房市、股市、車市先後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或歷史新高,如何收拾柏南奇所掀起的資金饗宴,成為一大難題!

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分析,若是桑默斯上台,未來將牽動利率變化,對市場衝擊較大;若是葉倫升任,則可望出現慶祝行情。

背後的邏輯在於,若葉倫接下聯準會,量化寬鬆退場不會過急、過快。若換上桑默斯,畢竟他曾公開質疑量化寬鬆刺激經濟的實效,投資人會先入為主認為量化寬鬆即使不馬上叫停,退出步伐也會較葉倫出掌聯準會來得急速。

美國財富管理公司Bull and Bear Partners執行長鮑爾傑恩(Jack Bouroudjian)形容,畢竟聯準會正在考慮縮減量化寬鬆規模,如果歐巴馬此時提名桑默斯接手掌舵,其對市場震撼將如同「黑天鵝」,好比在手術進行一半中途換醫師操刀,風險極高,將是他執政以來最大失策。

而負責提名的歐巴馬總統此刻心情正可套一句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筆下「哈姆雷特」最著名的台詞:「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做或不做,都是難題)」。

「金融教皇」更替,不但讓華爾街投入新一場套利遊戲,也將掀起金融海嘯後新一波財富重分派的賽局。縱使,這是距離台灣一萬二千公里的兩位老外PK,台灣投資人仍應密切注意後續效應!

候選人1:美國前財政部部長 桑默斯地位:美國政界中,華爾街資歷最豐富政黨:民主黨與歐巴馬關係:2年半去了白宮15次身價(以2010年計):720萬至2,450萬美元家庭:已婚(6名子女)金融危機經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金融海嘯貨幣政策態度:鷹派,重視財政赤字勝過寬鬆政策對量化寬鬆看法:認為對實體經濟助益不大金融管制態度:曾反對監管衍生性金融工具,並廢除相關法令爭議處:1.與華爾街過度親近 2.曾引起種族與性別歧視爭議

候選人2:美國聯準會副主席 葉倫地位:聯準會官員中,經濟預測最準政黨:民主黨與歐巴馬關係:2年半只去過白宮1次身價(以2010年計):380萬至1,110萬美元家庭:已婚(1名子女)金融危機經驗:2008年金融海嘯貨幣政策態度:鴿派,重視失業率勝過通膨對量化寬鬆看法:有助降低失業率和避免通縮金融管制態度:支持目前對華爾街高度管制爭議處:過度學院派

【延伸閱讀】投資市場這麼看:桑默斯利空、葉倫利多

候選人:桑默斯市場評價:利空(被喻為金融炸彈)經濟主張:恐提早取消量化寬鬆對美股影響:先回檔再上漲對新興市場影響:長線利空對美元影響:強力助漲對黃金影響:導致長空格局(金價下看1,000美元)對公債價格影響:助跌(殖利率上看4%)最快啟動升息時間點:2014年

候選人:葉倫市場評價:利多(被喻為耶誕禮物)經濟主張:持續維持低利寬鬆對美股影響:多頭不變對新興市場影響:短線反彈對美元影響:短線壓抑對黃金影響:形成區間震盪對公債價格影響:延緩下跌最快啟動升息時間點:2015年中以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72

【趨勢】「秘密」們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http://www.iheima.com/thread-6304-1-1.html
曾有業內人士透露,「秘密」的用戶最顯著的特徵是年輕,受過良好的教育,精力充沛,喜歡新奇的事物;而私密圈作為匿名社交軟件,與多玩用戶的這些特徵較為契合,如果能夠在這些活躍的年輕人中流行起來,其帶來的前景巨大。 可是也有不少人,並不看好秘密,指出這款產品的未來可能是一個悲劇,你怎麼看?黑馬小夥伴們?

社交應用市場被一款名為「秘密」的應用攪動。

作為基於通訊錄的匿名社交產品Secret的第一個中國學徒,「秘密」在熟人社交圈微信和陌生人社交圈陌陌之間找到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如果你發表一個秘密,你的朋友會看到這個匿名秘密,並且知道是他們認識的人發表,但無法知道作者是誰。「秘密」似乎給在社交上天生羞澀的國人一個脫下面具、對真實朋友們說真話的機會。

但面對大量涉及隱私、色情,甚至是惡意中傷的內容時,有人說它讓人變得更真實,但也有人發出了「激發人性惡的一面」的質疑聲。
非議聲中,「秘密」這個上線首日就躥升至社交應用榜第一名的匿名社交應用,僅在App Store停留了30多天就遭遇被下架的命運。
一個「秘密」下架,多個「秘密」站起來。Secret的更多中國學徒,多玩遊戲網旗下的「私密圈」、前啪啪核心團隊打造的「呵呵」等應用也先後宣佈上線。

而5月20日,更名「無秘」的「秘密」換了一個馬甲,再次上架。

當「秘密」們讓人們恨之入骨又欲罷不能、挑戰著人們的底線和法律道德邊界時,匿名社交究竟還能走多遠?

Secret的中國學徒們

關係鏈越發廣泛的熟人社交應用上,用戶卻表現得越來越小心謹慎。除了曬美食、曬美照、曬幸福、曬小孩、曬心靈雞湯,有多少想曬而不敢曬的內容?

內心想吐槽但並不方便發在朋友圈的需求,正是當下熟人匿名社交應用的主打市場。

而這類產品,不管是「秘密」、「私密圈」還是「呵呵」,都擺脫不了與美國的匿名社交軟件Secret千絲萬縷的關係。

同樣是反Facebook 式的熟人公開社交的設計思路,相比Snapchat(閱後即焚)通過將社交分享的內容用閱後即焚的方式來向用戶提供分享秘密的安全感,Secret 提供安全感的方式是匿名,用戶可以拍照傳圖或者僅僅輸入文本,來向手機通訊錄朋友們分享圖文內容。

「秘密」創始人林承仁曾公開表示,正是看到國外大熱的Secret後,從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融合的模式中受到啟發,讓團隊在一個月之內就開發出了這一產品。

此前曾有業內人士透露,「秘密」的用戶最顯著的特徵是年輕,受過良好的教育,精力充沛,喜歡新奇的事物;而私密圈作為匿名社交軟件,與多玩用戶的這些特徵較為契合,如果能夠在這些活躍的年輕人中流行起來,其帶來的前景巨大。

這個標榜「朋友圈的匿名爆料」產品,認為其價值在於提供了一個地方——依然是一群朋友在聊天,但彼此戴著面具,無法確認具體身份,這時大家就可以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而不用擔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有人這樣調侃朋友圈和秘密的差距。在朋友圈裡,某人發的狀態是「還是寶馬5系開著舒服,是時候和我那輛奧迪A4說拜拜了!」而在「秘密」裡,他可能是「一早醒來,我身上就背負著各種車貸房貸,壓力好大,活著好累!」

而「秘密」類似微信的圖標也透露了無覓團隊的野心,成為匿名社交中的微信。

在產品形態上,「秘密」使用用戶通訊錄構建底層社交關係,如果有3個以上的通訊錄聯繫人在使用該軟件,用戶即可解鎖查看他手機聯繫人(即朋友)以及二度關係(即朋友的朋友)發佈的匿名信息並可進行匿名評論——隨著手機聯繫人這個鏈條無限擴散而產生漣漪效應,秘密的信息池也將無限擴大。

這個朋友圈匿名爆料的應用4月5日在App Store上線首日,就躥升至社交應用榜第一名,甚至把微信、微博等熱門應用甩在身後。不過,從4月5日到5月8日,這一紅極一時的匿名社交應用僅在App Store裡停留了30多天就被下架。

多玩旗下的私密圈運營負責人表示,產品和Secret很相似,是「基於手機通訊錄的匿名社交」軟件。但經過「改造」的新版本推出了@TA的和地理位置標籤的功能。「你可以匿名推送一條信息給你手機通訊錄上的好友,同時可以查看在你周圍數百米範圍內的匿名信息。這是Secret和「秘密」都沒有的功能。」

該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私密圈」已經在各大安卓應用市場正式上線,而蘋果版本目前已經提交給蘋果商店審核,短期內應該會上架。目前具體用戶數還不方便透露,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浙湘蜀等省市。

「私密圈的主要定位是年輕的人群,多玩的主要用戶也是這個群體,因為宅屬性較重,他們當中甚至有些可能在傳統社交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他們不太在乎別人如何看自己,活得很真實,一定程度上,他們是反實名社交的最佳人群。」上述負責人解釋道。

失控的秘密

由於基於自己手機聯繫人建立的社交關係,在「秘密」等應用上,用戶所看到的信息都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於是用戶的參與感、窺私慾都得到了滿足,但正是匿名性,也讓負面內容越來越多。

一開始是「公司某人是什麼樣的?想去跳槽的公司薪水多少」,到對暗戀對象大膽表白。隨著匿名用戶尺度開始放大,行業職場圈子中小有名氣的人成為議論對象,「秘密」們的內容也開始涉及到職業操守、生活作風的負面信息。

對此,有用戶表示,隨著這些低俗及負能量內容逐日增多,「秘密」們可能會走向失控。

「我到現在都沒有使用過『秘密』。」一位社交應用創始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我擔心這個應用是一個無底洞,怕一腳踏進去就很難拔出來,要不你去傷害別人,要不成為別人傷害的對象。

在易觀國際分析師龐億明看來,從目前看,類似於秘密這樣的社交關係的確存在一定的風險,但當時陌陌推出的時候也引發了不少爭議。關鍵在於對用戶隱私和內容把控,這是未來發展中需要保證的。

不過,在Secret等應用出現之前,匿名社交的需求就一直存在。漂流瓶、樹洞、匿名BBS都是此類需求的傳統形式。

「只是『半熟人社交』這種夾在熟人社交和匿名社交之間的形式,以基於手機通訊錄的方式表現出來,引起了之前人們沒有關注到的效果,甚至是一些看上去『負能量』的效果,這很正常。我們會有嚴格的審核和用戶舉報措施,引導私密圈的信息在一個良性生長的範圍內。」私密圈運營負責人解釋道。

但對「秘密」們的發展前景的擔心依然存在。

「當秘密的內容不再是來自於人內心真實的聲音時,就偏離了產品定位,由一個吐露真情實感的地方變成一個信息垃圾場。用戶無法判定在這個圈子裡吐槽的內容是否真實,過多虛假、捕風捉影的內容會使得娛樂性下降,無法保證社交性應用的黏合性,這樣的應用很難走得遠。」上述社交應用創始人解釋道。

對此,龐億明表示,由於需求的存在這類應用有著一定的市場。但「發佈自己的秘密,窺探別人的隱私」這樣定位是通過切入一個垂直的點來進行產品佈局,在用戶規模上,很難形成類似微信、手機QQ這樣龐大的用戶群。

來源:第一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