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家电业追梦十年 互联网电视打开春天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15/168514.html


2009年春天TCL、海信等国内彩电厂商集体提出的互联网电视被认为是三网融合产品的破冰,然而在广电、电信、互联网的藩篱尚未拆除的情况下,互 联网电视过去一年先后经历了版权风波、广电监管风波等多重考验。在互联网电视已经占到了平板电视销售的20%以上,并逐步成为市场主流的情况下,依然有很 多终端制造商保持着观望状态。

今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三网融合框架文件,三网融合从今年5月开始有望在全国10个城市率先启动为期两到三年的试点,这意味着业界此前担忧的政策坚冰正在化解。互联网电视的春天似乎正在来临。

十年前的先行终端商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将1997-1999年比作三网融合的史前期,这时主要是一些IT巨头和彩电企业联合推出可以上网的电视,但是行业巨头的热情很快就被外部条件的限制给浇了一盆冷水。

“三 网融合产品的出现比三网融合的启动早了至少10年。”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早在1999年TCL、海尔、长虹等几家国内的彩电巨头就加入到了微软 董事长比尔·盖茨提出的“维纳斯计划”中,虽然由于互联网条件限制这一计划没有成功,但是当时的电视机已经具备了上网的能力。

不过在这段时间TCL、海信等彩电巨头都完成了在三网融合领域的技术积累,而且完成了在3C领域的全面产业布局,其中TCL通讯、TCL电脑科技都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这些产业的布局为未来的3C融合产品提供了条件。

而2003年TCL更是与芯片巨头英特尔成立了3C联合实验室,而TCL、联想等多家企业联合成立了闪联工作组来推动3C融合行业标准的确立,而海尔集团也联合长城等建立了E家佳产业联盟,显然从2000年开始三网融合的终端领域开始进入了市场的孕育期。

记者了解到,到2005年包括数字高清电视、IPTV电视,以及初级的闪联电视都已经出现在市场上,但是由于三网之间的条块分割,这些产品始终没能成为市场的主流,这一情况直到2009年才得到改变。

白为民告诉记者,经过漫长的八年孕育以及2009年的破冰,中国的“三网融合”已基本具备进一步开展“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网络基础和市场空间,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已进入非常之关键时期。

随 着TCL、海信等彩电巨头推出可以实现上网冲浪、在线收看网络视频、在线教育、信息资讯,甚至上网聊天的互联网电视后,互联网电视的放量增长,为三网融合 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李东生告诉记者,“目前互联网电视销售量已经占到TCL液晶电视销售量的30%,相信不久所有的电视都将是互联网电视。”

融合让市场放量一倍

李东生告诉记者,“三网融合给彩电企业影响很大。原来彩电只是被动接收电视节目,三网融合给彩电产业带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今后彩电不只是单纯一台网络电视接收机,它是带网络电视接收机多功能电视,多媒体厂商有更大创新的空间。”

显然三网融合的试点为高附加值的互联网电视、IPTV电视、数字电视一体机的市场规模放量提供了机会,对于TCL等国产品牌来说,依靠与运营商的良好合作关系,其在中国本土市场将比三星、夏普等外资品牌拥有更为明显的优势。

按照李东生的说法,在三网融合后中国的彩电市场每年的市场容量将从目前的4000万台提高到8000万台,这对于彩电厂商意味着巨大的收入增长,同时互联网电视带来的高附加值和增值服务收益也将改变彩电行业长期利润低下的局面。

据悉,为了应对三网融合的市场机遇,TCL专门成立互联网电视中心,此外TCL还联合长虹等彩电厂商积极推动互联网网络电视标准的制定。

除 了互联网电视硬件的生产,TCL、创维等还将目光瞄准了互联网内容领域,TCL集团高级副总裁薄连明告诉记者,“除了我们前端产品的性能,另外它的竞争力 体现在后端能不能提供这样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不能像电脑上网一样所有互联网内容都是开放的。”据悉,2009年下半年TCL集团投入超过5000万元购 买了大量正版互联网版权并建立了TCL“欢网”。

而创维此前也联合朗科投资了酷开网,并与英特尔联合开发了酷酷聊天电视,显然彩电厂商已经将目光瞄准了4C融合,而按照TCL集团的规划,未来其内容可以在其电视、手机和电脑上通用。

李东生告诉记者,“在内容领域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是必要的,但是国家三网融合政策并没有限制终端制造商进入内容领域,显然这给TCL进入内容领域提供了机会,目前这些内容都是为了销售硬件的需要,但未来不排除找到盈利模式。”

拆除最后壁垒

虽然TCL等彩电厂商率先完成了自己在三网融合终端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并在内容领域开始了自己的布局,但是三网融合的产业化能否实现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配合,以及现行管理体制的改变。

为此李东生在两会期间曾提出提案建议,国家改变对电视一直作为公共服务来做的做法,要实现公共服务与市场化的双管齐下。

白为民也告诉记者,三网融合此前之所以没有推得动,还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电信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比较深入的市场运营、市场经济的运营模式。广电也在推动三网融合,但是可能是因为现有的体制和机制,感觉速度较慢。

为了拆除三网融合的最后壁垒,李东生建议首先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作为主导的方案,有国家级电视公司主导网络,覆盖区域能够统一规划、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而现有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与新成立的网络公司要协同推进。

此外他还建议,现有的电信网宽带建设,扩大农村地区网络范围,全面提高网络承载力,这对互联网电视等新兴产品的大规模商量才提供了外部条件。

有彩电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以有线电视为基础,有线电视网络可以借助一部分通讯网络,通讯网络可以借助一部分电视网络,以后可能形成若干个服 务的网络,电讯运营商有电讯运营商的要求,今后形成客户可以去选,同一个地区至少有两个宽带运营商,我认为对消费者比较公平。”

显然改变现有广电系统的运营和监管体制已经成为三网融合关键,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表示,“如果这些体制性问题没有结果,三网融合的试点将难以成功,这意味着产业链前期的投入将打水漂,这是所有产业链的企业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05

金融春天來了!

 

2011-3-21  TCM




長夜漫漫,終見曙光。這句話,對 台灣金融業來說,再真實不過!

去年十二月一日起,金融股波段起漲,到一月二十八日封關,漲幅一七.四%,勝過大盤的七.三%。外資關愛的眼神,終於轉向了金融股。

三月十、十一日兩天,香港金融重鎮中環的東方文華酒店裡,聚集著十二家來自台灣金融機構二十多位董、總座和IR(投資人關係)負責人。

三年來最熱!放款和手續費成長,急搶人才

這是摩根大通(JP Morgan)在亞洲所舉辦有史以來最大一場台灣金融論壇。

議程滿滿的金控大老們,忙著跟外資法人解釋台灣金融業前景。一位金控IR負責人透露,投資人聽到金融業最近的放款和手續費成長,紛紛「眉開眼笑」,「法人 感覺是,對今年的成長幅度樂觀,是三年來最樂觀的一次!」

不只投資人對台灣金融業突然投以關愛的眼神,近來金融業大批徵人,一片熱絡景象。

三月十三日,週日一大早,包括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和萬泰銀行總經理張立荃,都親自坐鎮在台大舉辦的校園徵才會,現場萬頭攢動,椰林大道的攤位,幾乎有一 半被金融機構包下,每家都使出渾身解數來吸引年輕學子。

根據勞委會調查,有三七.三四%的金融保險機構表示,今年四月將比一月新增更多人力雇用,這是勞委會從○七年五月調查以來,比率最高的一次。

金融業是經濟的血脈,沒有資金灌溉,產業就無法發展。台灣金融業占台灣國內生產毛額約六%,金融類股占台股指數的權重約兩成,光是第一金控股東人數就高達 二十一萬六千人,重要性不言可喻。

然而,當前榮景,卻是十年前台灣金融業所無法想像的,就連三月十一日的日本大地震,震出了台灣金融業對日有一千零四十一億曝險部位,導致金融股大跌,但專 家卻普遍認為這是短期事件,可以低點擇優進場。

過去十年慘!經三次打擊,終等到三大利多

十年來,金融股指數出現三個谷底,反映金融業三次打擊(見下頁圖)。第一個谷底在二○○○至二○○四年間,本土企業鉅額跳票,銀行呆帳攀高,半數銀行虧 損,企金(企業金融)風暴致使金融股趴地不起;第二個谷底出現在○四至○八年間,由信用卡、現金卡呆帳引發的消金(消費金融)風暴,又讓金融股摔跟頭;第 三個谷底,是○八至○九年的全球金融風暴,全球央行降息,銀行業利差(放款利率減存款利率)降至歷史低點。

九○年代起產業外移,金融業逐漸失去客戶,慢性失血,經營雪上加霜。根據主計處資料,從二○○○年到○八年為止,除○四年台灣的新設公司數增加,幾乎年年 衰退。

大環境惡化,企業跳票、出走,放款低迷、利差變薄,讓金融業、尤其是資產龐大的公股銀行,彷彿一艘艘破了帆、裂了底的大船,在礁岩與淺水中擱淺,動彈不 得。

至於民營銀行,雖逃過企金風暴,但因景氣不佳,為了搶賺利潤,衝刺消金業務,例如現金卡和信用卡,埋下○四年開始的消金風暴引信。

跌了三次跤,總會汲取教訓,銀行業整體逾放比從高峰期八.一六%,降至去年的歷史低點○.六%。如今,終於等到「風生水起」的一天。

風,指的是景氣;水,指的是利差。景氣轉好,企業籌資需求增加,金融業務擴張;央行升息,銀行有空間調高放款利率,賺取利差收入。

「任何business(生意)都是要看天吃飯。過去十年來,(台灣金融業)吹的是逆風,至少未來十二個月到二十四個月,吹的是順風,」野村證券台灣區研 究部主管王嘉樞強調。除了逆風變順風、水位上揚,對岸的港口也開了,台灣金融業正渡過黑水溝,揚帆西進,登岸營業。

景氣好轉、利差改善以及中國效應,三大利多匯集,加上根據過去經驗,總統大選前三個月,因為政府作多與資金匯回,金融股通常會有一波行情,使得二○一一 年,是台灣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編按:銀行業受惠最早,壽險業較晚,詳見第一一八頁分析),得到十年來最具備天時、地利的一年。以下分析三大利多:

利多一:利差改善 進入升息循環,對官銀最有利

央行三月三十一日將召開理監事會議,市場預期至少會升息半碼(○.一二五個百分點)。因應景氣向上,市場預期央行今年至少會再升息兩次、達○.二五個百分 點。

「升息對金融業是有好處的。升息之後,利差就會擴大,當然對金融業是正面,」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分析,以富邦金控為例,若利差上升○.一個百分點,用富 邦的資產粗估可增加十二億元獲利,約等於金控三分之一月的獲利,不無小補。

摩根大通金融產業分析師許世德也分析,這波升息循環,對公股行庫最有利。以銀行業整體來說,他預估從二○一○年到二○一二年,利差可以增加○.三一個百分 點。利差擴大加上貸款增加,可以讓銀行業的利息收入,到二○一二年成長為二千零九十三億元,較二○一○年成長三九%。

利多二:景氣擴張 雙卡風暴後,貸款再現雙位數成長

由台大與國泰金控合作的經濟預測團隊,推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四.二三%,景氣持續熱絡。二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維持在金融海嘯以來相對高點的八五.八九。景 氣好、信心足,○九年和一○年的新設公司家數,一改過去多年的衰退,分別成長了五.六%和一三.五%。

景氣回溫、兩岸互動頻繁,提高國內觀光、航空、傳產投資意願。「我跟客戶講台灣鳳梨酥傳奇……,我會問他們,你知道以前台灣鳳梨酥產值多少?大概二十億。 現在多少你知道嗎?二百五十億。那這些產業是不是要做資本支出?是不是要多雇用一些人?是因為這些帶來的就業機會和投資,最大的機會在這裡,」許世德強 調。

包括第一銀行和中國信託都預估,今年貸款將成長一○%。這種雙位數的成長,是台灣自雙卡消金風暴以來就沒看過的榮景。

利多三:中國議題 攻一個省,市場就有台灣三倍大

除了以上兩個基本面因素,金融業前進大陸,則給金融股無限想像題材。雖然短時間無法立刻看到大陸獲利大幅挹注母公司,但長遠來說,等於是替台灣金融業創造 了一個全新的舞台,替台灣過度競爭的金融市場,找到出口。

「台灣的overbanking(過度競爭),適足以彌補大陸的金融不平衡(指東部跟中西部、機構大小等不平衡),」中信金副董事長羅聯福分析,「你只要 努力經營一個省……,已經是台灣的幾倍?開一個口子能讓台灣的金融業進去,我們的市場不就兩倍、三倍?大陸現在做為我們的關鍵trigger(觸發點), 讓我們的金融業,能比別人占有最好的優勢。這是未來台灣金融前景上,很重要的。」

第一金控董事長蔡慶年接受本刊專訪時強調:「我們要把『失落的五年』追回來!」他認為,一般外銀赴大陸,正常是兩年可以設分行,但台灣的銀行拖到七年多, 至少要把五年追回來,才能跟外商打平。「多要求不為過,當然一次到位更歡迎,但要快一點。初期還是門太小了,接下來腳步應該要更大!」他透露,「我們連第 二個(中國分行)行長都準備好了!」

蔡慶年表示,去年海外獲利占第一金控兩成多,今年希望增加為三成,其中包括上海分行獲利,以及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分行獲利。

迎向黃金十年!抓住兩大關鍵,就能航向國際

更長遠的來看,台灣金融業能否乘著順風,航向國際,有兩個關鍵因素。

第一、市場能否持續整併。「就整個金融業來講,對內如果能做到consolidation(合併),對外處理好中國大陸的關係,利用台灣的特色,取得異於 別的國家的優勢,就是ECFA,我們台灣的金融業,就會不一樣,非常不一樣……,前景overall (整體)來看,樂觀、非常樂觀,」羅聯福強調。

根據信評機構穆迪(Moody's)一月底報告顯示,台灣金融市場非常破碎。全台共三十七家銀行。前十大只占了市占率的六六%。反觀香港和新加坡,前五大 和前三大市占率達五五%到六○%。

市場破碎,導致殺價競爭、獲利不易。也因為這樣,惠譽信評在其二○一一年金融業展望報告中就指出,「惠譽擔心,金融業績效的改善……,很可能是景氣循環因 素,而非結構性(的轉變)。」

第二、台灣能否抓住「人民幣崛起」的世紀機會。「全世界經濟的大趨勢,就是人民幣的崛起,或者中國經濟的崛起。經過金融海嘯,使得美元、歐元地位下降,一 降一升,人民幣將要崛起。這是世界經濟的大勢,我們台灣處在這整個變動,很中心的地位,」龔天行強調。

滙豐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學家郭浩庄也指出,台灣金融業的比較優勢,是貿易結算而非金融產品,「台灣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它 是外銷大國……,跟中國有很多的貿易。在ECFA後,只要兩岸貿易持續成長,台灣做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機會,也與日俱增。」

放眼未來,若人民幣變成亞洲流通的貨幣,且台灣金融業能承做人民幣相關業務,由於兩岸貿易衍生的放款、保證、開狀、匯兌、存放、投資等需求,台灣金融業將 擁有龐大人民幣部位,掌握此金流,全亞洲主要金融業與企業,都可能與台灣金融業往來。

一月份在香港所舉行的亞洲金融論壇上,香港金融官員掛在嘴邊的,都是強調「人民幣的崛起是香港的『歷史機遇』」,一定要抓緊這機會,奠定香港無可取代的地 位。香港看到了人民幣崛起帶來的大機會,台灣呢?

在這風生水起的一年,台灣金融業面對新的景氣循環,新的兩岸關係,正走在歷史的轉捩點上。若能抓住歷史機遇,台灣金融業迎向黃金十年,指日可待。

延伸閱讀:挺過3次風暴,邁入主升段──近10年金融股指數&大事紀2000—2004 企金風暴2000 逾放款創新高 全體國銀逾放款總額達7,735億元,創新高。

2001 金融重建基金成立 政府成立金融重建基金,共處理56家經營不善金融機構。

2002 逾放比創新高 全體國銀第1季逾放比達8.04%,創10年單季新高。

2004—2008 消金風暴2004 債券基金風暴 結構債券型基金被大規模贖回,多家投信都身陷風暴。

2005 銀行大推雙卡 銀行大推信用卡與現金卡,當時逾放比分別為2.44%、1.84%。

2006 雙卡逾放攀高 信用卡和現金卡逾放比各升至3.38%、7.84%高點。

2008—2009 全球金融風暴2008 爆連動債地雷全球金融風暴引爆連動債地雷,國內曝險金額達800億。

2009 利差創新低 全球央行同步降息,國銀利差降至第2季新低1.94個百分點。

銀行大裁員 最大現金卡銀行萬泰裁12家分行,創國銀紀錄。

2010迄今 新機會期2010 ECFA列早收 6月兩岸簽署ECFA,其中包括多項金融服務業早收清單。

首波台銀登陸 9月大陸銀監會核准土銀、彰銀、一銀、合庫等升格分行,其後核准國泰世華、華銀升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6

[轉載]2012,高鐵的春天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wnr.html

來源:觀察者網特稿     作者:任沖昊 2012-01-28 18:40
 
【觀察者按】1月27日,鐵路客運系統迎來春節後首個客流高峰。神州大地無數旅客將再次選擇舒適快捷的高鐵返回各大城市,他們的笑臉就是對高鐵的最高獎 勵。2011年,高鐵雖然被溫州動車事故牽連,屢遭媒體詬病打壓,但依然紮實而沉默地完成任務,獲得民眾無聲的投票。與此同時,春節期間(1月22日至 28日),全國共發生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1795起,造成547人死亡、2080人受傷。相比之下,高鐵的安全性首屈一指。官方預計今年春運40 天中,客流量將達到31.58億人。為了應對今年春運期間突發客流,中國高速鐵路甚至夜間延長運行時間。截至1月27日,鐵路累計發送旅客突破1億人次, 達到10481.9萬人次,同比增長5.1%。中國順利完成人類史上如此規模罕見的遷徙運動,高鐵居功至偉。媒體製造的高鐵恐懼已經在春運的喜氣和民眾的 支持中成為過去,中國高鐵將按照自己的道路一往無前馳向未來。

2011年年末,7•23動車事故報告已出,上至部長、下至操作工的數十名鐵路工作人員、科研人員分擔了事故責任。在中國媒體上喧鬧了差不多半年的動車安全事故,至此算是由官方蓋棺定論。不過各大門戶媒體的熱情卻早已遠去,似乎只要完成了打壓高鐵的任務,其他都無關緊要。

雖然官方已經給出了調查結論,但動車事故引起的爭論和對鐵路安全問題的懷疑遠沒有塵埃落定——「帶血的速度」這個2011年很多媒體給予鐵道部發展高鐵和 動車的評價將繼續影響輿論。但動車和高鐵果真更危險嗎?就在7•23動車事故發生之前幾十個小時,河南高速公路大客車起火41人被燒成焦炭;2011年7 月4日湖北仙桃貨車事故23人死亡,8月28日河北中巴車追尾事件18人死亡,10月7日天津境內高速車禍35人死亡,12月8日濟青高速百車連環相 撞..這些事故恐怕除了當事人家屬外已經沒有幾個人記得了。針對這些更嗜血的事故,媒體可曾反思過什麼?可曾要求停下或者減少公路客運量?

 

媒體煽情的語言掩蓋不了鐵的事實

動車事故的炒作,最大的原因在於遠超以往的傷亡數量。在這個思路下,「儘可能降低死亡數量」應該是交通系統建設的首要目標之一。很顯然,如果媒體真的關心 中國人的生命,就應該把媒體資源集中於最容易導致人身傷亡的交通方式。提醒國人在事故率高的運輸行業中增加安全投資,壓縮基建投資;在事故率低的行業增加 基建投資,這才是有邏輯、有良心的媒體宣傳。簡而言之,媒體在煽情之前,首先應該用數據說話。

媒體的炒作也並非全然不看數據,最起碼,一切炒作的起點都是因為40條人命在瞬間喪失。但是,用科學的標準來說,數據必須有對比才有意義。40條人命固然 是個巨大的代價,但在更大的代價面前,就顯得不那麼震撼了——按照2011年上半年的數據,中國公路交通導致近3萬人死亡,平均每天約163人。平均每8 分鐘會有一人死於車輪之下,每6個小時道路交通的傷亡就相當於一次7•23動車事件。中國鐵路史上最慘烈的成昆線泥石流事件和榮家灣撞車事故,都趕不上一 天內公路交通的傷亡數字。

僅僅用傷亡數字還不足以全面評價運輸系統的安全性。最合理的辦法是按照「人次×公里」來計算死亡率。從過去幾年的平均值來看,每百萬人公里的傷亡人數之比,鐵路和公路的傷亡差不多是1:24。這還沒有考慮到大部分鐵路造成的傷亡實際上緣於平交路口的汽車駕駛員違規。
另外,鐵路和公路的運輸成本之比約為1:3,能耗是1:4,佔用土地的比例約為1:5。鐵路全面勝出。

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不言而喻,要想少死人,媒體就應該多關注傷亡率最高的公路運輸安全問題,同時呼籲讓鐵路承擔更高比例的客流運輸。而在中國這個國土廣 闊人均資源不足的國家,低能耗、佔地少的鐵路更應該是客運的首選方式,而不是指責明顯比其他交通部門做得更優秀的鐵路系統。

 

鐵路滯後就是對生命的蔑視

在1950-1980年期間,中國執行的是以政府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國有的鐵路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平均每年新增鐵路建設里程923公里。
雖然中國從無到有地建設了汽車工業,但鐵路依然在客貨運輸中佔絕對主導地位。1980年的時候,鐵路承擔的旅客周轉量是公路的兩倍。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經濟發展模式從政府主導轉為強調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性,鐵路迎來了一個建設低潮期。1980年到1995年期間,平均每年鐵路新增里程只 有313公里,最低的年份只有250公里。在這個階段,相對而言,地方政府和企業對見效快、投資週期短的公路運輸更感興趣。在最極端的1997年至 2002年5年間,公路投資額達1.4萬多億元,鐵路則不足3000億元。2002年,公路獲得的投資額相當於鐵路的5倍,鐵路承擔的旅客周轉量只有公路 交通的60%。

公路大發展的代價是交通事故的傷亡急劇上升。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2002年短短十餘年,每年交通事故的死亡數量從5萬躍升到11萬左右。近年雖然有所減少,但也一直保持在6萬-7萬的水平上。中國亟需更多、更方便的鐵路運輸來替代傷亡巨大的公路運輸。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公路交通的傷亡有所下降是在總交通量迅速增長的背景下出現的。這說明加強公路安全宣傳有巨大作用,公路安全才應該是媒體關注的重點。同 時,公路傷亡數字的下降,另一個社會背景是鐵路獲巨額投資,全路網大提速、高鐵、動車里程不斷增加,鐵路的客運周轉量和舒適程度都有了突破性進展,分流了 公路交通的大批旅客。像京瀋這種中程繁忙線路,在動車開通之後,主要客流已經從公路轉向鐵路,傷亡數字因此大幅下降。

高鐵和動車建設的另一個效應是減輕了普通鐵路的客運壓力。把客貨混跑的普通鐵路變成以貨運為主的重載專用線,提高鐵路貨運效率,替代公路貨運。

眾所周知,繁忙的卡車運輸是道路安全的重災區,疲勞駕駛、超載、超速屢禁不止。而且與鐵路運輸相比,要多消耗數倍的能源。30年來,由於鐵路運輸相對滯 後,時效性不強,因經濟發展而產生的新增貨源大多轉向公路交通,石油相對貧乏的中國因此形成了一支世界上最龐大的卡車車隊。甚至因為鐵路請車滿足率(即申 請車皮的成功率)長期保持在40%以下,連煤炭、礦石這種最適合鐵路運輸的大宗物資也轉向高耗能、低效率的公路尋求運輸能力。這種 「以油運煤」的模式既浪費了資源,也造就了巨大的安全隱患。每年數萬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很大程度上源於鐵路貨運能力不足。

鐵路貨運缺乏效率,車皮供應不足。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的鐵路大多採取客貨混運式的運輸模式。
強調快速、準時的客車和強調重載的貨車對鐵道路橋硬件的要求有很大不同,重載車皮通過得太多,對軌道造成的微小變形可以直接導致高速客車降速甚至出軌。所以鐵路提速和增加貨運能力很難兼顧。

此外,正如我們經常體驗到的那樣,鐵路上的規則是慢車讓快車,而貨車又必須為慢車讓路。鐵路客運每次提速,實際上都在時間和空間上壓縮貨車的「通過窗 口」。所以,在多次提速之後,中國原有鐵路網的潛力已經基本挖盡,列車間距已經縮小到技術極限。要繼續擴大鐵路運輸,要繼續降低交通事故傷亡,唯一的辦法 是獨立於原有鐵路網,建設新的高速客運專線。從這個角度說,高鐵的速度不僅不帶血,而且是少流血的必經之路。

 

殺人不見血?

炒作動車事件的媒體,常用的一個說法是「生命無價」、「每個生命都不能用錢來抵償」。

媒體佔住了這個道德制高點,就給自己賦予了無限的批判權。鐵道部管理下的動車既然死了人,那就有了無限的罪過,可以從年中罵到年末,再罵到2012年,大有鐵道部一日不廢,炒作一日不休的架勢。

從哲學上來說,「生命無價」這句話沒有什麼問題,畢竟沒人願意為一筆巨款出售自己的生命。不過,對於整個社會任何一個經濟部門而言,絕對的零傷亡運行是不 可能完成的任務。否則的話,所有的辦公室修成碉堡,所有的生產線都變成無人運行,所有的公共交通都改成步行,這勢必會導致經濟的運行成本超過全部工商業的 效益,最終導致社會崩潰。

所以,現實社會運行必須容忍一定的死亡率,就像每年容忍全國6、7萬人死在公路上一樣。政府應該做的事情是盡力降低這個死亡率,不斷地向社會安全的最短板 調動資源,把死亡率降低到最低的限度,而不是打著「生命無價」的旗號,在引人注目的項目上迎合媒體的炒作,無限地進行安全投資。

社會管理是一個必須量化控制的工程項目。所以,對於現實社會來說,在死亡率降低幅度和安全投資之間,必然存在一個切實可行的比率。
或者說,在考慮具體的行業標準的時候,生命必須用一個合理的價格來衡量。以過低的安全投資漠視生命,或是以人造的道德制高點無限拔高某些領域的安全要求, 都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因為全社會的安全開支投資在一定時期內是有限的,無限拔高某些領域的生命「價格」,相當於削減了其他領域的安全投資,貶低了另外一些 人的生命權利。

鑑於中國每年六七萬人的交通死亡數據,如果幾個月來對動車事件的惡意炒作導致公路和鐵路的旅客周轉量出現哪怕1%的增減,這就意味著數百條生命的無端死 亡。不知道那些自詡社會良心的媒體人可曾考慮過這些問題?再考慮到安監部門的精力、投資會因此從危險的公路交通撤出,轉向閃光燈之下的鐵路系統。那麼用不 了半年,媒體在中國造成的「屠殺」就會數十倍於一次動車事故。

歸根結底,媒體宣傳的方向出現偏差,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市場份額和利潤。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有利潤這根胡蘿蔔在前,媒體自然丟下了自詡的「社會良 心」。對此,一些「公共」知識分子自己也有過尖刻的評價。當年劉湧案曾引發了社會爭論,著名的自由派教授王怡有篇文章叫《法學家怎樣變成有機知識分子》, 文中說:「訴訟是這樣一種模式,你要發言就必須先問你屁股坐在哪邊。法庭不能接受任何一種自詡為不偏不倚的觀點,因為只有法庭本身才是不偏不倚的。陳興良 等人既拿人家的錢要求發言,就是一個已經介入此案的『有機知識分子』。但發言前又幹咳兩聲說自己下面的話是出於維護司法正義。他這話要是真的就對不起人家 劉湧,是假的就對不起所有其他的人。」

類似的邏輯也可以用來評價動車事件中某些跳得最高的媒體,這些報刊網站為了吸引眼球賺廣告費,抹黑高鐵不遺餘力。發財分紅之餘還要自詡「社會的良心」,這話要是真的就對不起投資者,要是假的就對不起其他所有人。讀者是分得清什麼是嚴肅的批評監督,什麼是另有所謀的。

在動車事件中,那些積極搶佔道德制高點的媒體,只渲染一部分事實,對另一部分事實視而不見;把媒體資源集中於動車事故帶來的傷亡,向讀者渲染高鐵帶來的直 接問題,卻沒有指出放棄高鐵,或是高鐵降速、降低客運量帶來的後果——大量客流將轉移到危險性更高的公路交通,產生更多的傷亡。這才得出了荒謬的結論,製 造了殺人不見血的效果。

 

民眾將以生命為私有化買單

少數媒體和「磚家們」藉著動車事故的熱潮,最終走向極端化思維,清楚地提出了應對方案——拆分鐵道部:

鐵路部門出事故是必然的,不出事故是奇怪的..一套官僚系統運行精細複雜而市場的高速鐵路體系,下場慘烈,溫州動車事故就是典型案例。35條生命的逝去, 才能換回對鐵路運行體制的改革,才能換來鐵路市場與監管合一體制的反思。代價太大。..盡快拆分鐵道部門,讓鐵道部變成鐵監會,成為徹底的監管者,下屬鐵 路公司、投資公司、設備公司成為徹底的市場主體,才能讓我國的鐵路建設擺脫在大干快上中噩夢不斷險惡境地。

在中國近30年自由主義政治-經濟思想氾濫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私有化的崇拜已經成為一部分知識分子頭腦中固化的思維方式。如果這個思路100%成立的 話,我們會發現,最有效率的經濟組織就是個體戶,最有效率的國家就是家天下的王國。因為任何規模超出個體戶的企業都會遇到一個問題——所有者經過代理人實 現的資產管理運營,其配置效率不如個體戶。

這個推論顯然和現實不符。原因很簡單,亞當•斯密的經濟學模型默認大部分交易本身不需要成本和信息,只要有供給、有需求,而且有價格差,交易就自然會達 成。但現實社會沒有那麼神奇的交易所。交易需要成本,也需要時間,更需要通暢的信息。如果交易的成本太高,人類社會能否承擔交易成本不說,僅僅是為達成交 易而耗費的時間,就足以讓經濟全盤崩潰。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人類的對策就是成立超越個體戶的企業,在企業內部用計劃和指令建立固定的協作關係。用管理這只「看得見的手」來替代市場這只「看不見的 手」。雖然企業內部的協作關係未必是效率最高的組合,但至少企業節約了天量的交易成本。現代經濟因此成為可能。經濟越複雜,人類需要節約的交易成本就越 多,大企業就越有優勢。

著名經濟學家錢德勒在其經濟著作《看得見的手》中說:「在新的運輸形式中,鐵路是數量最多,活動最複雜,影響最深遠的一種,他們是現代工商企業管理方面的 先驅。」書中第三章的標題即為「鐵路——第一個現代工商企業」,這意味著從100多年前的19世紀中期開始,鐵路部門的主要效率來源就已經從市場競爭變成 了系統化的管理控制。170年以來,不管在哪個國家,不管是蒸汽鐵路、內燃機、電氣化鐵路還是現代的高鐵網絡,鐵路的壟斷化經營都是必然趨勢。

當然,市場的崇拜者總是不願意面對這種現實,總是希望在鐵路系統內部也驗證自己的信仰。就在不久前的20世紀90年代,英國就做過代價慘痛的實驗。

1994年,英國把國有的鐵路系統分拆成120傢俬營公司,分別承擔地區性的路網維護、客運、貨運、維修等職能。為了保持鐵路系統的協作,120傢俬營公司之間簽訂了200多種、共計1.5萬多份合同,算是落實了市場化的運營方式。

結果,僅僅為了落實和不斷修訂這1.5萬多個經濟協定、處理因此引發的無數糾紛,鐵路公司就疲於奔命,根本沒有能力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升級,甚至原有的正 常運行也無法做到。為了節約成本,私營公司解聘了大批技術工人,代以低薪的非熟練工。私有化完成後的短短5年內,只相當於中國省級鐵路網的英國連發7起重 大事故,死傷慘重。其中火車對撞和出軌各3起。

英國用血淋淋的屍體為私有化支付了生命成本。到了2003年,英國政府在公眾壓力下不得不做出決定,把鐵路系統重新國有化,安全再一次得到保障。在今天的中國,鐵路私有化、分拆鐵道部的聲音如此之大,如果真的付諸實施,千千萬萬旅客也勢必要用生命承擔鐵路的「交易成本」。

英國鐵路私有化的失敗案例並不遙遠,想必高呼「分拆鐵道部」的學者也不會無知到毫無耳聞。不過,既然分拆鐵道系統,私有化運營並不能增加效率,倡導私有化的人為何如此積極呢?

中國有句老話說「無利不起早」。既然發言不是為了公益,那麼自然是為了私利。在鐵道部低利潤甚至虧損運營的情況下拆分鐵道部,低價購入鐵路資產,再通過市 場化運營謀取天量利潤,這才是某些利益集團支持拆分鐵道部的真實意圖。不過,對於旅客而言,服務並不會因此改觀,票價和運價卻會有成倍上漲的可能,鐵路運 營的傷亡將迅速增加。普通人的生命和財產最終將是私有化之後壟斷利潤的來源。

2000年,中國鐵路每公里要承擔3026萬噸公里的運輸任務,是法國的7.9倍、德國的7.8倍、美國的2.7倍。
2010年,僅大秦線650公里鐵路,運載量已經達到2600億噸公里,相當於印度6.3萬公里鐵路年周轉量的一半,美國26萬公里鐵路年周轉量的1/10。

5年以來,中國鐵路高速客運從無到有,從實驗運行到近1萬公里國產化的高速客運網絡。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已經接近全世界的一半。

這些不可思議的發展成就,原因並不是因為中國鐵道系統進行了私有化、市場化的改革。相反,計劃經濟傳統為中國鐵路系統留下了政企合一的體制遺產,幾十年來未曾有根本變化。在一個市場崇拜症氾濫的時代,這一體制曾飽受詬病,但客觀上卻最適應鐵路部門的技術特性。

所以,雖然中國鐵路系統的投資欠賬很多,但這一體系依然超負荷地為國民經濟提供了可靠的基礎運輸服務。中國經濟能夠連續數十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鐵 路系統功不可沒。當然,鐵道部同樣需要在管理運營中不斷進行體制創新,傾聽來自社會各界真誠的批評聲音,在保證科學安全的前提下,讓投資、建設更透明、高 效,要建立更獨立的監督、反腐敗機構。動車事故調查結論已經出來,處理結果也已公佈,教訓要吸取,工作要改進,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沒有理由否定鐵路系統過去 幾十年的巨大建設成就,否定一條最尊重生命,最節約資源的發展道路。

對於華夏大地上普通的高鐵乘客來說,他們也許用不著理解本文裡每一個詳細的數字,但他們用選擇乘坐高鐵這樣一種用腳投票的方式,已經最紮實地向我們預告:龍年將是中國高鐵的春天!

作者為
觀察者網特約評論員,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註明本文鏈接:http://www.guancha.cn/html/49646/2012/01/28/6474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96

樂視應聲下跌 視頻網投資春天已過?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13/zMMzA3XzQwOTEzMQ.html

優酷與土豆的合併,上演了一場「不是冤家不聚頭」的好戲。只可惜,幾家歡喜幾家愁。

率先被市場看空的,就是被譽為「A股網絡視頻第一股」的樂視網(300104.SZ)。3月13日,公司股價應聲下跌3.53%。

投中集團首席分析師李瑋棟告訴本報記者,網絡視頻行業融資的「春天」已經過去。而在行業整合大幕即將拉開之際,那些很好的視頻網站,或許還能獲得PE、VC的入駐。但網絡視頻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演傳奇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

圈錢與燒錢

ChinaVenture數據顯示,2004-2006年是風投入駐中國網絡視頻行業發展的黃金期。彼時,有17家網絡視頻企業獲得VC的青睞,金額累計達到9559萬美元,且50%以上由視頻分享類網站分得。

IDG、聯創策源以及SBC(軟銀中國)是其中最為活躍的風險投資商。而優酷和土豆,都分別在這段期間獲得兩輪投資,總計2430萬美元。

而在接下來的兩年裡,雖然風投資金進入網絡視頻領域的勢頭有所減緩,但是由於尚未到資本退出期,所以依舊有資本進入。包括後來成功上市的樂視、酷六等都在這一期間獲得PE、VC的支持。

以樂視網為例,2008年8月獲得北京匯金立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南海成長精選創業投資合夥企業、上海誼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計5280萬元的投資。

2010年以來,多家網絡視頻股籌謀上市。而最被市場關注的三家成功IPO的網絡視頻股,正是優酷、土豆與樂視網。

其間,優酷兩度進行股本融資,「戰略性的虧損」並未阻止其股價的走勢。而處處略遜一籌的土豆網,也處處與優酷進行差異化的競爭——在版權之爭愈演愈烈的過程中,土豆一度斥巨資買下台灣中天旗下節目的獨播權,並與樂視網展開合作。

而以版權分銷著稱的樂視網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裡,將4億餘元的超募資金幾乎一股腦投向版權的購買與製作。2012年伊始,樂視網再度推出4億元的發債融資計劃。

2010-2011 年,優酷、土豆、愛奇藝以及聚力傳媒等多家視頻網站獲得來自VC、PE的鼎力支持。記者從ChinaVenture處獲知,在過去兩年時間裡,至少有15 家視頻網站獲得風投以及私募的支持,累計金額在5.4億美元左右。其中,土豆網獲得兩輪資金入駐;而聚力傳媒更是一次性的獲得來自SBC(軟銀集 團)2.5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資本退出來臨?

事實上,迄今為止盈利的視頻網站屈指可數。但是市場顯然依舊對這一概念保有信心,A股的樂視網股價更是一路飆升,近期更是一度近乎翻倍。

然而,優酷與土豆的合併顯然傳遞出不一樣的信號。有投行人士透露,優酷與土豆合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持續的虧損讓身為股東的VC投資人「坐不住」,急於套現離場。

公開資料顯示,土豆網83%的股權都被風投機構所持有,包括淡馬錫、凱欣亞洲、IDG、紀源資本以及First Easy等,紛紛持有10%以上。而CEO王微僅以8.6%的持股權,位於股東榜的第六名。

「PE、VC對網絡視頻這一領域的興趣不會很大了。」李瑋棟說。

「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初創者再進入的成本與機會都不大。」李瑋棟解釋。至於現有的成員中,在視頻分享領域,優酷與土豆的合併將會佔據大半的市場份額。只有與優酷、土豆差異化經營,且具備一定行業地位的網站才會具備吸引力。

而在正版視頻領域,樂視、搜狐以及愛奇藝等,競爭激烈且成長空間有限。「生存沒有問題,但未上市的公司依靠IPO來獲得溢價已經不太可能。」李瑋棟說。

「後續也會有資金進來。」李瑋棟表示,具有一定產業背景的資金對網絡視頻行業產生興趣的可能性比較大。行業併購即將展開。

值得注意的是,A股的樂視網兩大風投股東,匯金立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所持限售股已經解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14

[轉載]中國未來醫藥行業發展探析 春天足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0a33.html
個人一直很想介入醫藥股,因為我們是生態災民,現在及將來必定為之付出昂貴而且是最有價值的身體為代價。但自己卻很不熟醫藥行業,唯有借助市場的恐懼來彌 補,例如前段時間醫藥股大幅調整而買入的泰凌醫藥  (01011.hk)  及金活醫藥集團(01110.hk)。兩者年報一個靚麗,一個平庸。
   本博文原版照搬陶劍虹女士2011年3月26日在北京做的《新藥研發立項中的市場分析》學術報告。

   陶劍虹簡介: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現任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醫藥經濟報總編,廣東醫學會秘書長,廣東省醫藥價格評審委員,復旦大學EMBA.

   本人感覺此報告對未來中國醫藥行業探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信息量很豐富,喜歡的博友可以轉載、仔細研讀,會有一定收穫的。原廣發證券投資部總經理曾經說過:投資一定要緊跟黨的政策走,同理:對醫藥股的投資一定要認清醫藥行業的國家政策面,本報告有幾個信息面是值得閱讀的:

   1、通過對國內外醫藥行業的比對分析中國醫藥行業的前景

  2、國家大張旗鼓的醫療改革的目標、方向是什麼?又帶來了哪些發展機遇?

  3、各類大種類疾病藥物的規模及新藥市場前景分析思路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中国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探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95

陳年的「春天」來了?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5/5MNDE5XzQxNDU5Mw.html

備受爭議的凡客與備受爭議的韓寒站在一起,意味著什麼?凡客創始人陳年大概會告訴你,這是「春天來了」。

3月底他便開始賣關子。當時,他在微博上說,4月3日凡客會有些事。有人猜測或與併購、IPO有關。

上週末答案揭曉,凡客與著名作家、車手韓寒續簽代言合約。同時,凡客在京、滬等10個重點城市發起一波猛烈的戶外廣告推廣,燈箱遍佈街頭、地鐵,韓寒在上面略帶微笑地說「有春天,無所畏」。

凡客糾錯

這恍惚讓人想起2年前的光景。當時「凡客體」初出江湖一片大紅,首度簽下韓寒,凡客投入千萬元戶外推廣費,直接將年銷售額從5億元推到20億元。

新的宣傳語裡,凡客似在自述。因為,幾個月來,這家中國最大自有品牌電商企業被許多人唱衰。

去年,因資本市場走冷,凡客將預定IPO時間表提前一年,試圖加速登陸。但美國資本市場環境惡化、國內同業競爭激化等多重原因,它又無奈推遲並暫時中止了IPO進程。前不久,凡客CFO和財務總監已雙雙離職。

更大打擊在去年12月到來。系列爆料說它庫存積壓嚴重,資金鏈緊繃,累計虧損嚴重。

陳 年不得不站出來打氣。他透露,去年7月F輪融資2.3億美元。隨後又在公司年會上坦陳,凡客犯過錯,尤其品類擴張上,比如拖把、電飯鍋兩種產品,進了一些 不該進的品類;而大規模SKU(庫存單品量)擴張,又造成庫存水位太高。他說這是「試錯的代價」,但倒閉或出售的消息,都是謠言。

原來為衝刺IPO落實的政策還帶來膨脹後果,凡客開始遭遇管理病痛。

此前,凡客最重要的職能部門分為營銷中心和產品中心。產品中心直接掌握著向供應商下單權限,幾年來相對穩定的架構與一路高漲的業績使得其中逐漸形成一定利益鏈條,下單和庫存管理往往缺少集約統籌,基層擁有過大裁量權的「權限倒置」現象。

這使得基層管理出現微觀失控跡象。熟悉凡客的人士說,當時產品中心的中下層員工一夜之間甚至可發出標的幾千萬元訂單。

陳年自己說,去年8月起,已意識到出了問題,「高層心浮氣躁,基層驕橫腐敗。」

這也成為了去年凡客創立以來最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的驅動力。凡客將產品中心拆分為男裝、女裝等5個,其間品類管理人員進行了大規模的調崗,更為重要的是,在產品中心與供應商之間,另設三個生產中心負責供應鏈管理。

凡客內部人士說,架構調整後,公司內部普遍反映協作效率已有明顯提升。

同時,另一好消息是,凡客正逐步推動應付賬款的清償。此前,曾有眾多供應商反映凡客賬款已拖欠許久,這些工廠遍佈江蘇、浙江、福建等地。

一家互聯網廣告服務商的銷售人員從去年底就開始幾乎天天上門催賬,數月之後幾近抓狂。但好消息終於到來,3月18日凡客開始向他們支付部分賬款。與此同時,為收賬發愁的數位服裝、鞋帽供應商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從3月中旬起凡客終於開始陸續還錢了。

或有多重原因。熟悉凡客的人士說,大調整後,凡客一直反思過往、揣摩今年規劃,經歷較長的「關賬期」,不少部門甚至直到3月底才最終確定今年預算。

此外,凡客的庫存煩惱或也有化解苗頭。日前曝光的凡客誠品上市材料顯示,截至去年9月30日,凡客的總庫存高達14.45億元,派代網分析師李成東說,如果真是如此,第四季度旺季大概佔到全年銷售的40%到50%,意味著庫存還不夠第四季度消化。

「不差錢」?

近期也曾有消息說,華東地區凡客的供應商倉庫中凡客品牌庫存積壓嚴重。對此,幾位凡客供應商對本報說,這一消息很大程度上可能存在誤讀,一些庫存水位上升現象緣於夏季備貨的提前準備所致。

大概這些讓凡客感覺,有點春來的跡象,於是有了續約韓寒這波號稱規模空前的新線下推廣的動作。

凡客官方拒絕透露此番推廣的具體花費,但據接近凡客的知情人士說,今年線下的戶外投放(其中不小份額為LED燈箱)預算為8000萬元。

這還僅僅是凡客2012年整體推廣計劃中的一小部分。前述知情人士說,凡客今年在百度的投放框架就高達7500萬元,居於百度大客戶榜第四位,僅少於蘇寧易購、平安集團和e龍。

在百度搜索引擎投放和凡客網盟之外,它還準備了5億元的互聯網投放計劃。而整體廣告投放總盤將會在去年10億元的基礎上有所增加。

這些投入並非單純燒錢造勢。據知情人士透露,凡客在百度投放的ROI為1:5,其中品牌詞ROI更高達約1:16,而行業平均水平不過1:3左右。

這說明多年精心運營之後,凡客品牌價值凸顯已充分明確,就不難理解2012年重整旗鼓後的凡客何以再度出手於4月3日開始發力新一波品牌推廣。

此外,凡客再啟大規模線下推廣也傳達出運營節奏改弦更張的意味。

一位業內觀察人士說,凡客現階段取消IPO計劃,是果而非因。上一階段的調整暫且按下,現在催動新一輪品牌推廣動作,看起來像是一個信號:它展現出耐心,將跳過當下糟糕的資本市場週期,等待下一次機會。

李成東也表示,凡客此時取消IPO說明了它並不差錢,也可以借這個時間練好內功,待財務數據更漂亮時擇機上市。

3月31日,陳年在上海一處論壇上作了一番嶄露信心的講話。他說,市場熱的時候,大家比較狂熱,市場冷的時候,真正「牛X」公司才會顯示出優越性。有意思的是,陳年也會說「牛X」一次,倒是讓業內吃了一驚。

他說,凡客真正的優越性在於「是品牌,是有態度、有精神的中國互聯網時尚品牌,不是人云亦云、用價格戰求生存的平台」。

他還說,每個人都能夠感覺到「春天來了,春天真的來了」。而一名內部人士也樂觀透露,目前凡客T恤銷量已突破1億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58

春天不會再來--地產股「潛行」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z14.html

綜合分析地產股的淨利潤率、周轉率、權益槓桿,雖然目前地產股估值低、業績好,但整個行業很可能已經過了鼎盛時期,估值方式將重建。

                                         證券市場週刊特約作者  歲寒/

 

 

雖然近兩年房地產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潤表現驚豔,但在國家對商品房「三限」( 限購、限貸、限價)和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政策背景下,地產股始終無法重振雄風,估值水平的不斷下降讓投資者對地產股的困惑與日俱增。抽取AH股中10家地產股來分析,從它們的基本財務指標中可以看到,平均7.7倍的PE1.6倍的PB22.7%ROE,估值似乎很有吸引力。

地產股真的便宜嗎?現在的財務指標中有哪些隱憂,未來的業績是否可以持續支撐其估值?春天不会再来--地产股鈥溓毙锈

時間:截止420       單位: 收入單位為億元(部分香港上市地產股記賬本位幣為港幣,此處忽略)

 

淨利潤率接近極限

筆者嘗試從杜邦分析法的三個方面來做一些簡單的論證。

先看淨利潤率,表一中的均值為20.8%,最高值為中海外發展(00688. HK)的31%,最低值為萬科(000002.SZ15%。這樣的淨利潤率在各行業中明顯處於較高水平,因為A股的整體淨利率只有9.3%,其中非金融業只有5.5%,那麼地產股的淨利率還有提升的空間嗎?

 

在此之前,有必要先瞭解一下房地產的稅收政策。房地產業主要有三種稅,其一是營業稅及附加,徵收率為銷售收入的5%+0.6%;其二是所得稅,徵收率為稅前利潤的25%;三是土地增值稅,這個稅是房地產業特有的,且影響特別大。

 

土地增值稅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調控房價,其計稅方法為超率累進,即增值比例越高,稅率也就越高。在銷售收入扣除開發成本和費用後,毛利與成本費用的比例在20%以下的,稅率為050%以下的,稅率為30%100%以下的稅率為40%200%以下的為50%200%以上的為60%

 

土地增值稅的存在使得房產地開發企業的淨利率受到了限制。我們可以簡單計算一下淨利率的最高限值。假設一套商品房的銷售價為100萬元,開發成本為0,那麼首先要交5.6萬元的營業稅及附加,然後應交土地增值稅(100-5.6*60%-5.6*35%=54.68萬元(35%為速算扣除比率),最後還要交所得稅(100-5.6-54.68*25%=9.93萬元。所以稅後淨利潤為100-5.6-54.68-9.93=29.79萬元,即淨利率的極限是29.79%,而應繳各種稅收的極限是房價的70.21%。實際操作中,可能因為稅款徵收的時間性差異,以及一些稅收優惠和補貼,會有短期內超過這一極限的可能性。

 

儘管目前的房地產企業的土地成本普遍不到房價的10%,但畢竟還是需要成本的,加上建安和管理、銷售、財務等費用,所以20.8%的均值,恐怕已經是接近行業極限了。萬科以前一直實行少拿地、速開發、快回款的策略,通過提高周轉,在減小毛利率放棄一些土地增值額的同時也少交了土地增值稅,用薄利多銷規避了行業和政策變化的風險。在近兩年政府對房地產的調控力度不減的背景下,萬科聲稱已經準備2012年全年過冬,並且對國家政策表示全力支持,這種表態似乎證明了其經營模式的優越性。

 

周轉率提升困難

A股上市公司在扣除銀行股後,周轉率的均值大概是0.8。表一中地產股的平均總資產周轉率只有0.29,非常低,萬科的周轉率還低於行業均值,不過如果扣除預售款後,其周轉率提高到了0.37(即萬科的資產和負債兩邊同時減少1111億元預收購買款,而當期結算銷售收入不變,所以周轉率會上升)。

 

要提高周轉率,途徑主要是兩個,一是提高銷售收入,包括房價和面積的提高;二是減少在建和待建土地,即減少存貨和土地預付款的佔用。那麼,目前的儲備用地情況如何呢?

 

417日國土資源部的一次會議上,有官員表示,目前全國在建的土地達到48億平米,相當於過去3年的年均供應量的4倍。按商品房比例及容積率換算後,同樣差不多相當於過去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的4倍。春天不会再来--地产股鈥溓毙锈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過去10年,商品房銷售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8.4%,面積複合增長率達到17.3%,那麼未來10年還能保持這樣的速度嗎?國土部公佈的48億平米在建土地,是目前全部的儲備土地嗎?春天不会再来--地产股鈥溓毙锈

從表三來看,10家公司合計在建土地約為2011年簽約銷售量的3倍,上市公司的數據略好於國土部公佈的全國數據。除了在建面積外,還有一個待建面積,即已經完成招拍掛後的規劃面積,兩者合計的總土地儲備量(含已竣工面積)約為2011年簽約銷售量的10倍。有的公司如花樣年(01777. HK)還披露了框架協議面積,即政府已經做出讓規劃並與企業達成合作意向但尚未招拍掛的面積,花樣年的框架協議面積達到2011年簽約面積的7倍!

 

如果以此來推算,全國商品房總儲備面積(只計算已經招拍掛後的部分,框架協議不算)估計高達110億平方米以上,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1年房地產數據,按住宅面積佔80%左右來推算,全國商品住宅儲備面積估計達到88億平米以上。

 

有一點務必注意,表二和表三隻是商品房的數據,限價房、經適房、各種個人和集資房及福利房並未包含在內。去年10月份住建部姜偉新部長曾表示,中國的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已經從1998年的18.7平方米,增加到31.6平方米,按去年全國城鎮人口6.7億計算(佔總人口的一半),合計住房面積約為212億平米。因為終結福利房是在1998年以後,而1999年至今全國商品房總銷售面積為72億平米,按80%為住宅比例估算為58億平米。1998年末中國的城鎮人口為3.8億,那麼當時的城鎮住宅為71億平米,1999年至今興建的非商品住宅為83億平米,即非商品住宅建設量比商品住宅還要多。

 

以目前88億平米的商品住宅儲備量,再加上非商品住宅在建待建量,如果保持人均31.6平米的住宅面積不變,人口總量也不再大幅增長,那麼現有的總儲備量足夠完成中國的城鎮化,達到歐美發達國家80%以上的城鎮化率水平,而農村的住宅則可能大量空置。當然,如果3口之家居住95平米不夠,或者房子的使用壽命只有20年,那就另當別論。

 

也就是說,目前的房地產企業在不再拿新地的前提下,保持2011年的銷售水平,10年內就能完成中國的城鎮化。當土地供應足夠時,就已經沒有供需矛盾來推動房價的上漲了。實際上,中國的城鎮化率並不可能在10年內完成,所以房地產未來很可能從供不應求轉為供過於求。那麼房地產企業的銷售收入提高的空間將相當有限,甚至可能整個行業淨減少。如果房地產企業不再拿新地,則總資產和負債可以同步減少,所以總資產周轉率會基本保持不變,提高空間有限。

 

權益槓桿難以加大

表一顯示,10家地產股的平均負債率為73%,由於房地產公司都有大量的預收款,像萬科這樣的企業,基本上在封頂可預售時,就已經收到了房款,而實際交房結算一般是一年以後,其預收款差不多等同於下一年度的銷售結算收入。所以我在表一中單獨列了一個扣除預收房款的負債率,均值是64%

 

目前A股扣除金融業後的平均負債率為63.3%,所以地產股即使扣除了預收款,其負債率也已經不低,再提高槓桿的空間有限,也很危險。儘管扣除預收款後的負債只有一半左右是應付息的貸款或債券,但那些不需付息的應付建安費、土地出讓費和稅金,也還是需要按時償付的,有償債風險。

 

低周轉的企業需要高槓桿和高淨利潤率來獲取一個較好的淨資產收益率,低周轉往往由企業的生意模式所決定,一般很難做出大的改變。高槓桿容易導致高財務風 險,不論這個槓桿是否需要付息,其財務風險只是大小和長短有所區別而已。而當行業的供求關係出現拐點時,高利潤率將難以維持。

 

結合上述利潤率、周轉率、負債率或權益槓桿的分析,雖然目前房地產業的ROE很不錯,PEPB估值低,預收房款數據也表明今年的銷售收入和利潤應該會同比2011年繼續增長,但整個行業很可能已經過了鼎盛時期。當一個行業不再成長,估值方式就必將重建。

 

    2011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金額達到5.91萬億元,如果加上非商品房銷售,合計金額可能高達近10萬億元。再算上地產直接相關的產業,房地產對GDP的影響應該已經超過4分之1。當房地產這個引擎熄火後,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作者申明:此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人未持有文中所提及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27

我打算買點春天百貨了,所以列舉一下春天百貨的缺點: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0zwy3.html

一、春天百貨的最大問題在於賽特奧萊是否能有大發展,若青島、瀋陽奧萊能夠做得不錯,那一切都不是問題。股價在五年內達到3,5元都是大概率事件。

 

但奧特萊斯店主要是打狠折賣奢侈品的,若開得很多,奢侈品打折銷售額都遠超傳統銷售,那還叫奢侈品嗎?打折貨物氾濫的品牌就注定不是奢侈品,所以奧萊這種定位是注定無法開得太多的,但是少數幾家奧萊還是有助於奢侈品牌處理過期貨物的。

 

而現在作得好的奧萊還是不多的,更多的是看中這個商機,然後衝進去,結果灰頭土臉退出來。

 

春天百貨倒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在北京的賽特奧萊2009年開業,到現在大獲成功,將這個經驗複製到其他地方,則成功可能性還是比別人略高。但 北京的賽特奧萊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位於地鐵出口,青島、瀋陽的賽特奧萊不知道怎麼樣,我沒有實地調查,沒有發言權。若這兩家他也能開成功,那說明他 真正摸索出開辦奧萊的方法,再複製就是簡單的事情了,儘管奧萊這種店不能開得太多,每個大城市開一兩家還是可以的,春天百貨的未來就光明一片。

 

但是我並不怎麼看好春天百貨開奧萊。若 奧萊做得不好,是否會嚴重拖累春天百貨的業績?就好像霸王涼茶嚴重拖累霸王集團的業績。當然,我個人認為賽特奧萊就算開得不好,也只是影響賽特奧萊這一個 東西,不會影響春天百貨品牌。而霸王洗髮水和霸王涼茶就直接衝突,我覺得吃霸王涼茶總能吃出一股洗髮水味,用霸王洗髮水感覺就像用茶水洗頭一樣,感覺糟糕 透頂。

 

春天百貨和賽特奧萊用的不是一個品牌,兩者在用戶心中的關聯性就小得可以忽略。那麼,就算賽特奧萊損失巨大,對春 天百貨這個牌子而言應該是不會受到影響的,也就是說對其他的店面應該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而且由於其他地方的春天百貨佔地都非常好,這種傳統百貨業務的持 續增長將是大概率事件。當然,賽特奧萊若巨虧,那公司盈利一定會受影響,但是可以接受,隨著春天這個品牌的持續增長,影響將越來越小。

 

真發生經濟危機,價高貨品的出售將變得非常困難,春天百貨首當其衝,跟著倒楣,但經濟危機總會過去的,而且春天百貨的財務暫時看起來還是很不錯的,經濟危機的時候繼續存活是極有可能的,經濟危機恢復後,中國的人均收入在未來十年內漲到1萬每月,也就大約美國佬的三分之一是極有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春天百貨在未來十年內盈利漲三到五倍是大概率事件。

 

最 後,我喜歡他的分紅,以現在的價格而言,有5.2%的分紅,同時,買春天百貨相當於買商舖。因為有一次我父親一直勸我買商舖吃租子來使資金增值,然後例舉 了某某在2006年買了什麼鋪子,現在一年能租幾十幾十萬的。但是父親沒有考慮到還有很多人買了鋪子結果那些鋪子所在街道的商業沒有開起來,結果一年才能 租一萬多塊錢,對於購買的價格而言,虧損嚴重。而街道能否開起商業,說實在話不是我這種小資金所能決定的,從那時起我就關注這種百貨公司以及soho中 國,買他們就等於買商舖,而且他們能將普通商舖變得更值錢,他們有這種資金,有這種經驗,已經成功過很多次,比我親自投資商舖好得多。

 

嗯,用一點餘錢買少量春天百貨,現在股價8毛6,希望能夠再跌點,下周買入。

 

再再最後,儘管我看好春天百貨2012年的業績,但萬一2012年盈利遜於2011,只要能持續分紅,我就能接受,當存銀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74

風投與餐企的下一個春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1b1.html
與蓬勃發展的餐企市場比對,風投對餐企亦步亦趨的態度多少有些不搭調。餐企應直面問題,加強管理、規範流程,加之近期政策的春風吹拂,風投有了退出渠道,下一個合作的春天其實並不遙遠。
    

  文/張大志

  昔日被風投看好的中國本土餐飲企業,如今已難以吸引風險投資者的目光。而看起來困難重重的當下,也許蘊含著某種機會。畢竟,機會有時是披著危機的外衣來到我們面前的。雖然近期鮮有好消息傳出,但是餐企與風險投資的「第二春」也許離我們並不遙遠。

  風投與餐企曾經有過甜蜜期


在早前的幾年,風險投資對餐飲企業青睞有加,應該是考慮到國民收入增加導致飲食習慣結構性變化所帶來的餐企持續盈利的勢頭。

  鄉村基是先行者。據鄉村基董事長李紅回憶,在2007年,紅杉資本和海納創投想要投資時,「對方在整個過程來了十多次電話,最多的是一週四次,同時還發郵件。」拿到投資後的鄉村基,2010年9月28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同時成為中國大陸首家在美國上市的餐企。

  另一個成功的案例是小肥羊。2008年6月,小肥羊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中國「火鍋第一股」。此前的2006年,英國私募基金3i和普凱投資基金(Prax Capital),以共同投資者的身份對小肥羊投資,獲得了很好的回報。有報導指出,這筆投資讓VC在兩年裡獲得了三倍的回報。2012年2月2日,小肥羊正式在香港聯交所除牌,投入百勝集團的懷抱,成為肯德基、必勝客的兄弟品牌,順利完成了從地方民營餐企公司變身國際企業之路。


  與此相對,當年一 窩蜂殺入餐企行業的投資者們,如今多面臨5年到期退出的問題,餐企近期上市之路看起來比較渺茫。據統計,目前A股僅有寥寥數家餐企公司,而且自2009年 11月湘鄂情上市之後,就再沒一家餐企成功登陸A股。2011年下半年,由於中國證監會提高了內地餐企的IPO門檻。2012年排隊上市的515家IPO 申報企業中,餐企類企業目前只有4家,分別是天津狗不理集團、廣州酒家集團、淨雅食品、順峰飲食酒店管理。

  與蓬勃發展的餐企市場比對,餐企的上市困局多少有些不搭調,這種反差,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風投的規模之於餐館的質量

  在風投看來,只有 「連鎖型餐企」才值得投資。原因是餐企連鎖經營才有機會控制成本和流程,從而快速成功複製,達到上市要求,IPO之後風投套現順利退出。毫無疑問,上市套 現是風投入股的終極目標。軟銀賽富閻炎以4000萬美金投入盛大,在後者上市時賺取了5.6億美金的回報;王功權2006年投資奇虎360公司500萬美 金的回報高達40倍。被投資的企業不能成功按期上市,即使有對賭協議。對投資者來說仍不算成功。

  讓公司平穩、長期 可持續運行並提供穩定的利潤投入再生產,才是餐企的終極目標,上市只是企業經營的一個階段性成果,風投的邏輯與餐企的發展產生了些許分歧。快速擴張可以達 到上市規模,隨之而來的人員成本、管理成本的成倍增加會分散企業的精力,無法把主要資源聚焦在保證產品和服務質量上。

  「要質量,還是要規模」?此時變成了一個問題。

  也許有朋友會說, 「既要有規模又要有質量,我要在兩者之間找個平衡」。很遺憾,現實之中很難兩全。全速開新店有規模效應,但必然會影響品質。小肥羊上市之前就用了4年對全 國的加盟店進行調查,對於有問題的加盟店採取關閉、整改和收購等手段進行整頓,這些問題多半是拜之前快速擴張所賜。很多時候,新開店要有一年左右培育期才 能實現盈利。有此企業在引入風投之後,在短期內加碼開店的辦法滿足風投對規模的要求,但此舉必然影響利潤,同時帶來一定的管理混亂。

  VC會在不同行 業,用相同的邏輯思考。如果說此現象在餐企行業還不夠明顯,那我們回頭看看依賴VC起家的電子商務網站PPG。曾經自稱「服裝領域戴爾」的PPG(批批吉 服裝網絡直銷公司),在發展後期因謀求上市不得不做廣告,擴大營業規模。最終因質量下降而失去客戶信任,最後導致銷聲匿跡。

  如果有不錯的現金流,餐企還是應該克服誘惑,以保證質量為先。有品質才有客戶,有規模未必能吸引消費者。很少人會在乎吃飯的餐館是在那個地方上市,菜品好吃才是關鍵。

  阻礙餐企上市的短板

  餐企有自己比較突出的問題:漏開發票、人員流動率高、抗風險能力弱。

  首先,不開發票。 這是餐企普遍現象,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問題比較大。IPO的目的是獲得較高的市盈率,計算的基礎數據來源於公司的各項票據。如果票據不規範,那麼就難以有 效核算與監督。有些朋友認為「規範操作會導致餐企的成本增加,繼而導致盈利下滑」。中國古代有「以義生利,利以豐民」之說,不開票透漏的稅款企業本不該 得,而且與其說是企業故意為之,不如說消費者還沒有養成開票的習慣或者嫌其麻煩。如果能找到合情合理的辦法解決此問題,相信企業和消費者都會接受。

  其次,餐企人員流 動性比較大,不止是一線員工,店長和總監級別也存在此問題,有統計稱餐企平均每年至少有30%人員流動。反映兩個問題,一是普通員工薪酬偏低;二是對中高 層管理激勵不當。究其原因,多半是餐企發展速度過快,相應管理水平未能及時提高。穩定的員工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和基礎,人才流動過快不但會讓企業管理者忙 於招聘、培訓新人,無暇顧及其它,導致管理成本大幅度提升,更嚴重的是,還會影響菜品的質量,導致客戶流失。

  最後,抗風險的能力相對弱。食品安全無疑是餐企的重中之重,一旦食品安全出了問題,企業的品牌形象受損,而且恢復客戶的信心亦需要很長時間。比如2010年「骨湯門」導致在港上市的 味千拉麵股價暴跌近40%,創始人潘慰持有的股票市值當即縮水了27億多港元。與此相對,餐企在某些負面信息未經官方證實,但是被廣泛傳播的情況下,缺少 應對手段,從而導致本不應該發生的損失。比如:2012年5月22日,某大型財經網全文轉載了網友描述周黑鴨是危險食品的博文,數小時內,該文章被轉發上 萬次。而周黑鴨僅在23日凌晨做出申明,之外並無其它舉措。或者是網友惡意中傷,周黑鴨蒙受不白之冤。但是市場不買賬,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周黑鴨的銷量迅 速下滑。

  當下的情況是,一旦有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做文章,餐企的應對要麼給人感覺蠻不講理,要麼給人感覺軟弱無力。伴隨經濟發展成長起來的中國餐企,也許還有很多功課要補。

  餐企在危機中孕育機會

  2011年,中國證監會加強了餐企及其連鎖企業的上市監管,業界有人說:「A股IPO的大門已經掩上,企業應該開始謀求轉戰H股。」很多時候危機就是危險與機會同存,借此正是提升管理水平、規範各種流程的時候,如果企業各方面不達標,轉戰H股也枉然。

  怎樣把危機變成企業的機會,借勢創造新的增長?一個適用的建議是「對內強化核心優勢、從人性出發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應對危機的能力」。

  首先是把以往「向外看」的目光轉回企業內部,以提升自身能力為出發點,而不是以「戰爭」心態給自己找假想敵。1995年,河南人喬贏在鄭州開了第一家紅高粱 快餐店,號稱要擊敗肯德基,之後還出現過要擊敗麥當勞的榮華雞。結果是,紅高粱、榮華雞很快在市場上消失,肯德基、麥當勞雖然也存在各種問題,但依然運行 得良好如故。「找到自己的不足、承認自己的不足」,再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強過千萬句「擊敗XXX」的口號。向內看就是強化自己的核心優勢。德魯克曾讚揚 過麥當勞把工業流程引入餐企是種創新,這也許就是核心優勢—別人都看得明白,學得像但就是學不會的東西。IT界也有類似的例子,生產商都知道Dell是依 靠直銷成功的,但至今沒有一家企業完全模仿成功。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核心優勢,比如差異化的菜式或者服務,然後加以強化,企業才有機會讓自己真正立於不敗 之地。

  再次是全面有效提 升管理水平。福特曾說過:「我只要一隻手,結果卻來了一個人。」雖然在大工業生產的初期,此態度有其正確的一面,但是當下卻極不適合。企業是由人組成的, 從這個角度上講,管理者不應將人僅僅視為資源,或者只是獲取利潤的手段之一。從人性出發對管理手段進行優化的加強,才能真正提升企業運營效率以達到盈利的 目的。相信大家都有被餐館服務員「虐待」的經歷,其中反映的問題值得企業反思。

  第三就是提升應對 危機的能力。做好應急預案是第一步。當看到公司被誹謗,餐企不應該手忙腳亂地臨時尋找對策;對誹謗者應有強有力的回應,但不要用法律或者官方語言,那樣只 會讓大家感覺缺乏誠意;用數據支持自己的論點並展示出足夠的透明度。麥當勞的廚房開放日是個很好的例子,在2011年底,鄉村基在應對「衛生門」事件時, 也採用了「廚房開放」的方式。隨著中國企業的不斷成長,我們有理由相信應對危機的能力也會逐步加強。

  值得餐企和投資商高興的是,2012年5月17日晚,中國證監會網站頒佈了《關於餐企等生活服務類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信息披露指引》,指引的頒佈說明A股並不拒絕餐企,反而是在鼓勵它們上市,說明相關部門積極推進餐企規範有序地進入資本市場。

  總之,企業內部加強管理、規範各種流程,加之外部有力的政策支持,使風險投資有了獲利退出的渠道。練好內功、回歸本源的中國餐企,必能再次迎來風險投資的青睞,下一個合作的春天其實並不遙遠。

  (作者係正略鈞策管理諮詢顧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264

高息股票的春天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byoz.html

-摘自張化橋的新書《避開股市的地雷》


過去幾年,國內股民一直忙於三件事:抱怨證監會不救市,驚詫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們紛紛跳船而逃(股價那麼高,當然要套現),痛斥企業和地方政府欺詐。


但是,國外的股民主要忙於兩件事:減持股票買債券;在股票市場裡,增加高息股,減少高成長的股票。


高息股和高成長的股票,究竟誰更好?學者們爭論不休。我看,其實都挺好。研究者往往取不同的時段或者不同的樣本得出不同的結論。那種數字遊戲,以前我也玩過,但是我已經畢業了。


高息股的好處大致可以歸納如下:

(1)手上一隻鳥,勝過林中三隻鳥。人生太短,未來太不確定。

(2)能夠分紅的公司,一般現金流比較好。大實話。

(3)企業分紅多,本身就是一種紀律,逼著管理層在資本支出和成本控制方面更加小心。

(4)企業分紅多,本身就是管理層對未來的一種信心和宣示:未來的利潤和現金流會不錯。The so-called signalling effect.


中國畢竟有社會主義特色。我們在關注高息股票的時候,要注意兩個問題。

(1)分紅很多的公司也照樣有可能是"龐氏騙局"。它們從股民手上騙走10億元,但在業務上並不創造價值,而是"慷慨地"拿出其中4億元用作分紅。看起來,它們是高息股,但是實際上是行騙。此種遊戲可以不斷循環,不停地玩下去。

(2)公司一邊派息,一邊配售新股集資。既然生意那麼好,又需要資金,我認為,不派息沒什麼不可以的。

現在的H股和紅籌股中,高息股真的很多:5條高速公路,十幾家銀行,康哲藥業(867 HK),粵海投資(270HK),越秀房托(405HK),深圳國際(152HK),寶業地產(2355HK),等等。


A股市場的銀行股雖然同樣也派息,但是,相對於國內的銀行存款的高利率,和理財產品的高利率,銀行股的息率就不如香港的那麼有吸引力。這就是我一直講的A股終究要跌倒H股以下的根本原因。


舉例,3%的穩定的息率相對於香港銀行的0.01%的儲蓄利率來說,相當有吸引力。但是,A股公司如果有3%的穩定息率的話,相對於3%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和5%的理財產品利率,就不顯得那麼吸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