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成都搶占人才主戰場 “蓉漂”成新流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401.html

湖南人小張拿著現場工作人員發放的招聘企業名錄,逐條尋找成都的對口企業。她是智能家居領域的一名產品規劃師,在深圳已經待了10年,不過,最近她決定奔赴成都。在5月14日舉行的“創業天府行動計劃深圳行”活動上,一家成都公司讓她心動。

實際上,在成本更低、政策吸引和創業創新環境等效應下,成都迅速成為人才新的匯集地。人才“孔雀東南飛”的現象逐漸隨著“川軍”回流向“孔雀西南飛”轉變,一大批被稱為“蓉漂”的創新創業大軍匯流創造了的財富神話,又更加刺激創新創業活力的迸發。

像小張一樣的年輕人,之所以做出到成都的決定,另外的原因就是成都相對深圳便宜的房價。今年年初以來,深圳、上海等城市的房價又出現一輪暴漲,“逃離北上廣”再次成為熱門話題。高房價促使越來越多的職場白領把目光投向了像成都這樣的生活舒適、經濟活躍的新一線城市。

而這也給了成都爭搶人才的好機會。“創業天府行動計劃深圳行”是成都市今年開展“創業天府行動計劃——城市行、高校行、海外行”的首站。5月14日當天,成都數十位企業家親自坐鎮招聘現場,15名高端崗位求職者完成了簽約儀式。

“蓉漂”成為流行新趨勢

在深圳工作了三年的小趙在她的微信朋友圈中寫下這樣的話:跑步時路過一個姐妹住過的地方,習慣性地想喊她跟我一起去跑。轉瞬一想,她已經離開深圳到成都一個月了。

“對於做項目來說,這個薪水已經到頂了,除非轉做管理層或轉行,但是沒那麽容易。而目前這個薪水買房壓力山大。”建築設計師小楊在深圳工作七八年了,他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將準備隨時放棄三四十萬元的年薪,去成都這座並不那麽熟悉的城市。

當天,小楊面試了一家成都實力雄厚的建築企業之後,有點心動。小楊並不是四川人,但像他這樣決定去成都工作的人還不在少數。成都經濟活躍、文化深厚、生態宜居,有對口的專業崗位,而且薪資水平也不錯,生活安逸舒適,這些因素更促使那些“逃離北上深”的人把成都作為最佳去處,“蓉漂”逐漸流行起來。

此次“創業天府行動計劃深圳行”,成都就帶來了81家知名企業提供的 200多個中高端崗位,既有國有企業也有民營企業,行業覆蓋範圍廣,從金融到先進制造業。年薪在30萬元、50萬元、100萬元不等,且崗位發展前景好,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

實際上,隨著成都高端產業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讓人才東流變為孔雀西南飛,成都還連續出臺了一系列人才引進的政策措施。

比如,《成都市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實施辦法》規定,對在成都市創新創業的國家“千人計劃”、四川省“千人計劃”和“成都人才計劃”長期項目的人才,給予1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對帶項目、帶技術創辦獨立納稅企業的高端人才,給予最高10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對入選“成都人才計劃”的個人和團隊分別給予50萬~500萬元支持。

今年2月,成都市政府又發布了“成都人才新政十條”,在資金規模和資助標準上下了前所未有的大手筆。原有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將增加至20億元,增幅近1/3,其中,市級層面增加為2億元,區(市)縣設立總額不少於18億元。

原有的引才辦法按長期、短期和青年予以每人50萬元到100萬元的資助,新政則實施分類分層資助,按人才類別和水平,區分國際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地方高級人才,分別給予300萬元、200萬元和120萬元的資助。同時,人才落地的區(市)縣也將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配套資助。

成都市委組織部人才處副處長黃慶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外地人才對成都的吸引力越來越認可。比如當天來招聘現場的人中,非四川籍的超過了一半,而此前合作方智聯招聘統計預計的數據是不到30%。這大大超過了預期。

創業創新“成都都成”

成都作為內陸城市,如何繞過承接高端產業轉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轉型?人才是關鍵。

成都一直註重招才引智。今年以來,更是大力實施“天府人才驅動計劃”,創新人才政策、推進人才發展機制改革、營造“雙創”環境,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主動引才。

正是在成本、政策以及成都良好的條件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下,越來越多的人才來到成都,他們遠不只是到成都謀職工作,更多人匯集到成都來創業,因為這里已經成為創業創新的熱土,“成都創業,創業都成”已經深入人心。

早在2013年4月,熱門遊戲“找你妹”的開發團隊雲中遊科技撤離北京搬到成都發展成為業界一大熱點話題。隨後有相當一批做遊戲的人士來到成都,其中有一些是在盛大、網易、騰訊做高管的,他們在行業內較有影響力,也有資金,還紛紛帶著團隊紮根成都。

不僅如此,不少“海歸”也加入到蓉漂的隊伍中。四川和芯微電子的董事長鄒錚賢就是其中一個。

32歲的鄒錚賢從新加坡歸國創業,有7個城市進入了鄒錚賢的選擇範圍,“和芯微電子是一個以創新研發為重的企業,能否留得住人才,才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最終,和芯微電子將成都作為他們事業起飛的基地。“無論是人文環境、生活成本,還是人力資源、創業成本,成都的綜合優勢是最佳的,最適合企業的發展。”

成都奧泰醫療系統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鄒學明曾在美國工作多年,回到成都創業後成立奧泰醫療,成為我國第一家註冊於國家工商總局、投資超導磁共振的大型項目。

配套資源是鄒學明瞅準成都的主要理由之一。他說,成都作為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為他們公司研制的高端醫療設備提供了廣闊的後發醫療市場資源。此外,成都及周邊城市綿陽、德陽等有著豐富的航空航天機電產業配套產業鏈,為奧泰吸引了國際頂尖的優質零部件供應商。

此外,當地政府的資金支持也為他們前期進入市場、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鄒學明介紹,奧泰先後獲得了四川省科技支撐計劃、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成都市醫療器械研發資助、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專項等10余項科研項目資助,無償獲得政府科研類扶持資金920萬元。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高新區的各級流動資金貸款貼息和技改項目支持,資金總額達到2971萬元。

除了企業之外,創業者個人也能獲得資金支持。彭倍自2014年創辦四川阿泰因機器人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以來,先後進入四川省“千人計劃”和成都市“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支持計劃”,分別獲得了100萬元的補助。

在上述共200萬元補助的幫助下,阿泰因機器人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的發展踏上了快車道。雖然2014年才創辦,但是2015年就開始順利盈利了。當年銷售額達到了2000萬元,實現凈利潤500多萬元。彭倍躊躇滿誌:“按照目前的訂單和發展勢頭,預計今年銷售額能翻一番。”

其實,這些成都創業創新企業已經連續創造了財富神話。最新的莫過於,廈門華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將作價18億元收購數聯銘品100%股權。項目完成後有望成為近年來國內大數據行業最大一宗收購案。而數聯銘品就是成都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創業企業。

賽伯樂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朱敏表示,成都的創新創業環境好,一方面來自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務環境好;另一方面,成都生態居住、人文藝術環境都不錯。賽伯樂計劃在成都投資100億的規模,爭取三年打造出百億企業,培養成都本地走向世界的企業。在朱敏看來,“成都創業 創業都成”已成為更多人的共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01

紅點創投吳峰:縱觀中國互聯網20年,發展的底層邏輯在於尋找新流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0/160756.shtml

紅點創投吳峰:縱觀中國互聯網20年,發展的底層邏輯在於尋找新流量
投資人說投資人說

紅點創投吳峰:縱觀中國互聯網20年,發展的底層邏輯在於尋找新流量

中國互聯網至今發展已有20余年,其中有不少商業興衰如出一轍。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我們正處於「移動互聯網交互周期即將結束,新的交互周期尚未興起的階段」,用戶增長越來越慢,流量越來越貴,所以我們將新人群作為主要投資方向也是為了從本質上尋找新的流量。

1、以史為鑒,可知興替

2016年的創投圈,略有冷清的同時又非常熱鬧:一邊是直播、AR/VR、人工智能、共享單車、出海等各種概念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另一邊迷茫、焦慮的情緒卻不斷彌漫開來。創業者和投資人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迷路者,茫然不知所措。

正如大家所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中國互聯網發展至今已有20多年,其中有不少的商業興衰如出一轍。

我想,當我們在看不清未來趨勢及未來發展方向時,不妨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整個中國互聯網的演變歷程,從而總結出一些規律,不斷地接近事物的本質。

迄今為止,中國即將經歷完兩個完整的互聯網交互周期,基本上每一個大的交互方式為10年一個周期:1999年-2009年為PC互聯網發展周期;2008年-2018年為移動互聯網發展周期。

下圖為PC和移動互聯網歷史周期的發展路線圖,我將從三個維度(硬件、連接、軟件)來分享自己對這張圖的理解。

b990ec2

*中國PC及移動互聯網發展周期表(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第一個維度——硬件周期

實際上,一個新興交互方式的產生需要經歷四個階段:

1)劃時代硬件產品的產生,主導的是硬件廠商(硬件標準)

2)在硬件基礎上的軟件抽象統一,比如Windows成為整個PC時代統一的軟件平臺,而Android和iOS成為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統一的軟件平臺;

3)軟件生態慢慢形成,硬件廠商逐漸邊緣化,軟件廠商崛起

4)硬件成為紅海並逐漸被邊緣化,軟件統治了整個生態

第二個維度——連接周期

每個連接周期也會經歷三個階段:從信息互聯到支付互聯,再到物流互聯

第三個維度——軟件周期

PC及移動互聯時代的軟件發展大體順序為「工具—社交/遊戲—電商—O2O—直播/棋牌/一元奪寶」。為什麽會得出這樣一個先後的發展順序呢?我有以下五點思考:

1)每個交互方式誕生的初期,市面上出現的產品形態都是工具屬性較強的產品。工具的本質其實是「硬件的增強」。這個階段工具能夠完善整個系統,改善用戶體驗,但是隨著時間和生態的發展,工具屬性的用戶邊際效應逐漸減弱。此階段流量比較便宜,用戶增長呈上升趨勢,並且增長很快;

2)當硬件普及率及用戶滲透率到達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社交和遊戲的產品形態,這時社交和遊戲類產品的大發展和大繁榮能夠極大地加速用戶在線和支付在線的完成。此階段用戶滲透增長率仍舊呈上升趨勢;

3)軟件發展的第三個形態是電商,在此之前的工具、社交和遊戲已經完成了用戶在線和支付在線。此時用戶滲透增長率達到頂峰;

4)當電商完成物流互聯後,便出現了第四個產品形態——O2O。此階段用戶滲透增長率開始呈下降趨勢,用戶增長越來越慢;

5)在每一個交互發展的後期,都會出現直播/棋牌/一元奪寶的產品形態。此時,用戶增長越來越慢,流量越來越貴,而直播等產品形態能最高效地進行流量變現。

梳理完PC及移動互聯網兩個歷史周期的演進路徑,那肯定有人會問,如今我們正處於大歷史的哪個時間節點?

我的判斷是:我們正處於「移動互聯網交互周期即將結束,新的交互周期尚未興起的階段」,這也是現在大家看不清未來方向,從而陷入到一種迷茫和焦慮情緒中的原因。其實今天人們焦灼的心理狀態與2009-2010年PC向移動互聯網過渡時期特別相似。

那現階段難道就沒有創業投資的機會了?其實不然。今天無論是宏觀經濟環境還是微觀互聯網的變化,都預示著整個創投環境正處於大破大立的前夕。

通過觀察整個互聯網歷史的發展歷程, 我認為,新人群和新場景在現階段仍然存在著非常多的機會。 

2、以史為鑒,投新人群

如今我們一大投資方向就是新人群。

因為現階段用戶增長越來越慢,流量越來越貴,所以我們將新人群作為主要投資方向也是為了從本質上尋找新的流量。

1

*圖片來源:《G20國家互聯網發展研究報告》

其實像海外人群、老年人群、動漫人群、農村人群、90後和00後人群等都屬於新人群的範疇。我認為,現階段海外第三世界國家的新興市場人群和國內的中老年人群體有非常大的創業機會。

機會一:出海——新興市場人群

其實早在2013年底,我就開始看移動互聯網出海項目,當時覺得國內移動互聯網紅利將漸漸減弱,孤島效應凸顯,而新興國家的互聯網發展整體上仍處於信息互聯階段,正向支付互聯、物流互聯方向發展。

因此我判斷,出海創業也將遵循「工具—社交/遊戲—電商—O2O—直播/棋牌/一元奪寶」的順序,經歷整個周期的變化。基於大量的分析和訪談,最後我得出了幾個判斷:

1)新興國家的海外移動互聯網狀況與2011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狀況極為相似,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跑馬圈地」階段

2)未來5-10年,中國的流量、需求以及產能將會向整個海外溢出,形成「流量溢出、需求溢出、資金溢出」的現象,並且這種溢出將長期存在。而國民在國內的教育、醫療、房產、旅遊等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也一定會向全球匹配相應的資源,這在未來3-5年將會成為一大趨勢。

3)經過兩年的觀察和實踐,我們還發現目前新興國家移動互聯網呈現「一快、二慢、三碎」的特點,即「用戶增長很快、收入變現很慢、用戶碎片化」,因此目前諸多出海創業公司都面臨一大難題:僅僅靠應用分發變現,收入會有明顯的天花板

目前我們所關註到的出海,可分為這三類:

第一類出海,工具出海

2013年時,海外新興國家的移動互聯網還處於起步階段,工具類出海是一個很好的時機。當時我們發現桌面還有很大的時間窗口和發展機遇,所以那時有幸投資了360高管李濤的創業項目——APUS。目前APUS用戶數已超過7億,每月收入超1億人民幣,已成為這個領域的領頭羊。這一案例也證明了我們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

現階段,工具出海紅利尚未結束,但是情況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業者現在做工具類出海項目需要註意:首先要從關註用戶增長轉變為關註流量變現;其次要關註如何突破收入規模的天花板

可能在三年前創業者和投資人說一天做30萬用戶,投資人會認可你,但今天已行不通。因此現在做工具類出海項目的創業者一定要從第一天起就想清楚如何設計商業變現模式。另外,我們更看好具備網絡效應特性的工具品類的產品。

第二類出海,直播出海

現階段,國內直播很火很賺錢,很多人自然會認為直播出海是很好的創業方向。根據我之前的邏輯推演,這個時間節點去海外新興國家做直播並不可行。

因為新興國家的互聯網發展還處於連接的第一階段即信息互聯階段,而直播是出現在周期最末端的產品形態,由於新興市場的網絡條件、用戶付費的習慣及支付環境等都不成熟,此時選擇做直播出海,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只增量不增收的局面

舉個例子,有創業者去巴西做直播,但是巴西的人們看直播打賞還需要坐兩個小時的汽車去郵局排隊交錢,那再強烈的消費沖動也會化為烏有。

第三類出海,內容類出海

現在許多創業團隊開始將中國的內容類模式複制到新興市場去,出現了印尼版的今日頭條等公司。我認為,現階段做內容出海是一個較為正確的時間點,因為從PC及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周期來判斷,過去幾年的工具類出海項目已經為內容類出海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及軟件基礎。

不過內容出海需要註意幾個問題:首先,選擇一個統一的大市場;其次,妥善解決版權問題;再次,要重視除應用分發以外的規模性收入,比如品牌廣告

過去三年紅點團隊看了100多家海外企業,我們發現:海外創業的門檻日益增加,只有保持每天新增50萬用戶、日活3000萬、收入規模在50萬-1000萬美金的公司,才能擠入海外互聯網的第一陣營

另外,盡管海外移動互聯網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必將出現日利潤超過100萬美金的出海公司。

機會二:國內中老年人群

中國社會正處於結構性變革中,未來老齡化趨勢將愈發明顯。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的中老年群體將達到3億,因此我們十分看好中老年人群這塊又大又統一的市場。不過,盡管中國移動互聯網滲透率不斷上升,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開始大量觸網,但針對中老年人群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卻尚未大量出現。

今年我們投資了一家很有意思的公司「糖豆廣場舞」,它產品的主要功能是為學習廣場舞的中老年人群提供一個學習社區。當時我們判斷,這兩年大量的中老年人正在觸網,微信是他們的第一站。接下來如果有產品能夠滿足老年人「一要養生、二怕孤獨寂寞、三要依賴熟人、四要省錢」的需求,並且找到合適的點切入,將大有機會。

如果我們以「過去的眼光」看,這群人不懂移動互聯網操作,移動互聯網在他們當中的滲透率很低,並且變現能力差;但我們以「未來的眼光」看,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屬於中老年人的時代終將到來。

3、以史為鑒,投新場景

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國內做直播類產品的創業者越來越多。

根據我們之前提到的PC及移動互聯網演進規律可以判斷,正因為我們處於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末期,所以直播類軟件必然會迎來新一波投資創業的熱潮。其實從歷史的視角來看,PC時代就曾經出現過類似的直播大戰了,比如早些年YY和9158的競爭。

那麽未來直播究竟會如何發展和演進?我主要有兩點思考:

1)直播是互聯網變現的最高產品形態,而且直播的本質只是一種變現方式,和用戶增長無關,也不可能產生新的關系鏈

2)我們註意到在每一輪直播大戰中能剩下來的都是具備兩個特征的玩家:大流量和獨有關系鏈

今天國內的直播公司本質分兩種,第一種是以花椒、映客為代表的「火車站」模式,即簡單粗暴的流量模式;第二種是以陌陌、YY和一直播為代表的「電影院模式」,即擁有獨特的關系鏈,用戶可以被高效地變現

4、以史為鑒,投人

很多投資人在做投資時常常會想一個問題:到底是勢重要還是人重要?每每溫習歷史典故,我總能得出一個較為清晰的結論:所謂制勝之道便是勢為先,人為重

正如俗語「亂世出英雄」,想象一下如果沒有元末的混亂,朱元璋就做不了皇帝;如果沒有清末的混亂,就不會有孫中山創建中華民國。其實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也是一樣的,牛的人沒有趕上大勢也牛不起來。

在大勢面前,個體的力量是很不起眼的。所以我認為是事情成就了人,是不停重現的歷史,恰好選擇了某個人,而這個人往往是在那時做了最充分的準備

要成為英雄,你首先得了解自己處在一個什麽樣的歷史洪流中,要知道當下的邏輯歷史是什麽。而你要知道當下的邏輯,就必須要看過去,因為很多歷史邏輯是相似的,掌握了過去,你就擁有了一把可以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

那這些牛人都擁有哪些特征?在我接觸過的創業者當中,發現那些頂尖的創業者都同時具備這三個特征:

第一個特征:有好的產品觀,對本行業有深刻的理解

第二個特征:有很強的帶團隊的能力

第三個特征: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極強的使命感

前面兩個特征比較好理解,下面我主要想分享自己對於第三個特征的理解。頂尖的創業者往往有強烈的使命感,他能調用自己的這種使命感來感染身邊的很多人。當他講述自己的偉大目標時,你能夠從他的眼神中看到光芒,因為他深信自己說的東西,這就是所謂人格魅力的具體表現。

我們在做早期投資時非常看重創業者的創業動機,優秀創業者內心的信仰猶如宗教徒信奉宗教一般虔誠,只要踏上創業的跑道,靈魂便會被召喚。而且,創業者的動機越強烈,做出偉大事情的概率就越大,這種創業者在遭遇打擊和失敗時,往往會呈現出一種「不認輸、不認慫」的氣質

正如「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其實歷史上有大成就的人往往不會在挫折和困境面前低頭。

就像當年,一個青年問俄羅斯天才導演謝爾蓋 · 帕拉傑諾夫:「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導演,我還缺少什麽?」後者認真地對他說:「你缺少一場牢獄之災。」其實,創業者若想成就一番事業,也需要經歷一場從智慧到命運的「牢獄之災」。

所以,我不願意錯失優秀的創業者——優秀創業者太稀缺了。創業這件事情,本質上是一個自我修煉的過程,如果你真的把創業當作人生熱情的來源,即使最後你失敗了,作為投資人我們也能理解,畢竟投資人與創業者都是在一同成長的。

方法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9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