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向Jobs致敬 潛水員文摘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1935313768/

引子

Jobs 給我最後一個驚喜竟然是他的服裝。參考這個網站

http://www.stevesoutfit.com/

他著名的黑色Cashmere Turtleneck Sweater是Jos. A. Bank出品。

Jos.A.Bank也是一家Nasdaq上市公司。
http://www.josbank.com

簡單的用Google Finance對比下AAPL和JOSB的股價兩家公司的漲幅這十年間差別不大。如果放大到12年那麼JOSB的股價漲幅遠超過Apple!
如果按照ipod上市日期2001年10月26日算,那麼Apple還是稍微領先一些。如果按照Jobs重回Apple的1996.12.17日到今天算。那麼JOSB是60倍。AAple只有40倍!

Jos.A.Bank的股票代碼也比較有意思,是JOSB/和Jobs只是一個字母顛倒而已。

這個驚喜的背後是Jobs的極致態度。用最簡單的詞說就是認真。極度的認真。連選什麼衣服都那麼認真!都能選到60倍漲幅的衣服!
我並不知道他是在Jos.A.Bank 大漲前選擇了JOSB還是之後。但是這件事情足夠讓我驚訝。

說道認真年初看過一篇文章關於Jobs他們家為了選一台洗衣機全家討論了2周!

INSIDE THE MIND OF STEVE JOBS: He Spent Two Weeks Debating The Pros And Cons Of A European Style Washer/Dryer (AAPL) - SAI: Silicon Alley Insider
在我重新看完這篇文章後我人不住想貼這樣一段
Read the excerpt below and think about this guy designing the iPad or iPhone:

「We didn't have a very good one so we spent a little time looking at them,」 he told contributing editor Gary Isaac Wolf. 「It turns out that the Americans make washers and dryers all wrong. The Europeans make them much better – but they take twice as long to do clothes! It turns out that they wash them with about a quarter as much water and your clothes end up with a lot less detergent on them. Most important, they don't trash your clothes. They use a lot less soap, a lot less water, but they come out much cleaner, much softer, and they last a lot longer.
「We spent some time in our family talking about what's the trade-off we want to make. We ended up talking a lot about design, but also about the values of our family. Did we care most about getting our wash done in an hour versus an hour and a half? Or did we care most about our clothes feeling really soft and lasting longer? Did we care about using a quarter of the water? We spent about two weeks talking about this every night at the dinner table. We'd get around to that old washer-dryer discussion. And the talk was about design.」
Two weeks of discussions to choose a washing machine? That's life in the Jobs household. (He opted for Miele in the end, adding, 「I got more thrill out of them than I have out of any piece of high tech in years.」)


看了這段我只想說他不成功是在太難了。甚至他在選擇他的Turtleneck的時候也可能問了同樣的問題。能符合如此挑剔的客戶的需求。這是什麼樣的公司。這樣的公司才能在十年間股價上漲幾十倍!

一。蘋果股價

       今天上午,打開電腦看到Jobs仙逝,其實並不讓我太多吃驚。年初時候我就預言過他應該來日無多。人類歷史上得過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5%我當時特意 研究過一下,看了很多關於這方面資料。Jobs能活到今天應該說已經是醫學上的奇蹟。2004年中他announce自己得了 pancreatic cancer到今天差不多7年。同時在這期間他還做了肝移植。他的存活已經是醫學史上的奇蹟!我記得Bloomberg有一篇文章提到過Jobs做肝移植為了插隊換到TN等待排隊。這個非常的八卦。(1)
   
   本質上如下兩個命題是相同的。

1.Jobs的偉大=Cook的平庸

2.Jobs對Apple的作用越大=他離開Apple後Apple的損失越大。

那麼換到投資的命題就是假設Apple早前的股價沒有包含Jobs離職溢價的話,那麼現在Apple的股價應該跌很多。至於具體多少=Jobs對Apple的影響力多大。

當然現實會複雜一些。畢竟Jobs不是突然離開,傳聞已久目前的股價應該包含了Jobs的負溢價。不然這家公司絕對是低估。靜態市盈率10-15倍。連續10個季度以上同比50-100%增長。

有 一點可以肯定蘋果股價一定會下跌而非上漲,跌幅未知。同時蘋果對手的股價一定上漲。漲幅不會太小。漲幅一定大於蘋果的跌幅邏輯上。因為從絕對值上說蘋果跌 一個百分點是30億夠其他人漲幾十個百分點的。邏輯上手機公司的總市值變動會效果當個公司的變動。所以這裡跌掉多少市值哪裡多少會漲些起碼漲30%。



2.Jobs的我個人的影響。

這個問題我上午想了很。從本質上講,Jobs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對生活的態度。把每天當最後一天。我讀過梵高的自傳渴望生活。非常有類似的感受。非常強烈的對生活對自己的價值的追求。每次我荒廢時間的時候我就會想到Jobs的話。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哪怕夢想最後是失敗
下午我把渴望生活又拿出來讀了一下,依然能感覺到梵高對是如此的瘋狂的熱愛他的繪畫,在不斷和命運搏鬥。
只是梵高在他身前是一個失敗者。
對比Jobs不同。Jobs在身前就是一個成功者。

但是兩者身上我能看到同樣的東西

1.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是發自內心的熱愛。熱愛到把工作當度假,這在巴菲特身上也能體會到。一定要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需要點狂熱的精神。

2.認真專注+極致,沒有任何藉口就是做到極致。極致的美,極致的努力。

我相信主創造的沒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定留給個人異與他人的稟賦。只是你有沒有努力去挖掘自己,成就自己。去榮耀主。

我相信熱愛和專注本質上會趨同。只有你從事的是你熱愛的工作才能做到極致。所以兩者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事情。

Jobs在Stanford2005年的演講應該是會感染很多人。我也是其中之一。期間傳遞出來的也是非常積極的人生態度。做喜歡的事情,去做事而非享受人生。努力去回報社會而非向社會索取。這是一個非常正面的價值觀。去證明自己有異與他人。
我非常感謝Jobs對我的影響。

3.Jobs對IT行業的影響

我相信Jobs對IT行業最大的影響是他讓IT產品消費品化。
這個消費品化有兩個時代背景

1.用戶的IT應用水平低下。
2.產品過剩時代開發新需求的要求。

超過40歲的都不是IT時代的人,他們應用電腦的水平應該是比較弱的。在這個背景下,apple的所見即所得之類的關鍵包括觸摸屏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最早的dos是文字界面到後來windows時代才模仿Macintosh的圖形界面。讓用戶在更友好的界面下使用。

ipod和iphone甚至ipad都是產品過剩時代的產物。
如果在有手機和沒手機VSiphone和沒手機
之間選擇無疑人人都選擇有有手機先。

手機供應過剩,這樣就讓更好的更cool的手機有了特定的市場。

ipod也是在移動聽音樂這個需求被很好滿足的情況下才誕生ipod

ipad更是如此。在筆記本已經接近飽和的情況下人類離不開電腦才導致了ipad有流行的可能性。

這些在我看來都是新需求。

所以這些新需求中外觀佔的比例非常大。我相信50%的iphone用戶真的不太會使用太多功能的iphone.除了打電話和發短消息。

大部分還是因為他的外觀到後期是因為他是iphone而愛上iphone

這是有時代背景的。

時代背景的本身沒任何問題,只是Jobs把他發揮到了極致。

我只見到那具一個例子。是我親身體會到Jobs厲害的地方。

Apple的產品外觀設計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簡單少外接藉口。好像Mac是連RJ11都沒有的。

為什麼這樣設計?

僅僅是因為美觀嗎?

我覺得並不是。

當然美觀是最重要的因素

接下來
減少接口還是三個好處

1.接口少自然成本低減少芯片

2.接口少自然份量輕便於攜帶

3.接口少自然還可以多賣點外接的配件

4.接口少自然耗電小

真的是一舉若干得。

我相信Jobs在IT產品消費品化上是一代宗師。前一定是無古人。後面有沒有來者還不確定。

他開創了這個時代並且做到了極致。

應該還有很多可以寫。他為何選擇極簡的設計風格。他是如何發現或者創造客戶需求的。如何跟隨他的思路開創新的時代。

只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他對我個人的影響。僅此向Jobs致敬。

(1)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newsarchive&sid=au6imqRi7UH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18

2011年回顧 潛水員文摘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3182242802/

回顧從元旦開始,元旦巨獻的目標是30%

 最後是+28.4%

貌似太過精準。當然第二季的成績遠沒第一季來的漂亮,第一季的3828.HK一年134%+接近8%的分紅輕鬆150%。

150%是可遇不可求。年度30%已經勉為其難。作為總結我對元旦巨獻第二季的成績還是滿意。詳情見文章最後附錄。


去年2010的總結洋洋灑灑寫了很長篇。

也寫了若干天。今年從簡。

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總結寫些思考性的東西和規律性的東西。這樣會提高。

我幾乎很少總結收益率。那個沒必要也從來不值得在公共場合公開。這是我一貫的態度。


差不多一個多月前我就開始思考這一年來的收穫和教訓。對2012年的展望思考的不多。


其實收穫和教訓差不多是一個東西。

我回顧這些年我做的不少項目。從IMAX,SIMG,OVTI,AMCN。甚至早年的2000.hk

現在的股價都低於當時買入價。這是很恐怖的。當然絕大部分我是中間翻倍或者一定漲幅後退出,幾乎所有公司中間至少都翻倍的漲幅。

這個事實讓我開始反思我的方法是否正確。幾乎全部淪陷。這讓我非常痛苦。雖然單就投資而言幾乎每一個都完美收場,但是到今天集體淪陷這情何以堪。

我 相信一定是系統性的問題,系統有瑕疵。或者退一步說就是這個篩選系統問題,篩選出來的股票可能都是脈衝型的,而非持久型的。05年介入2000.hk我依 稀記得半年最多3個季度。150%漲幅左右走人。當時覺得很漂亮。但是回頭看當時是三選一,騰訊,富士康,晨訊。我的選擇是最差的。時間證明我第一個放棄 的騰訊是最大牛股。第二個富士康是第二牛(當然現在也掛掉)第三才是晨訊。非常短的脈衝,從此一蹶不振。現在都變仙股。情何以堪。放棄騰訊因為我05年開 始不用QQ了。我應該算最早的OICQ用戶。轉投MSN。放棄富士康,是因為當時IPO漲幅太大。半年翻倍。早年我就知道富士康,知道郭台銘的NB。後來 是一年三倍。怎麼也比2000.hk的3Q 150%好。


本質上我還是信奉價值投資。價值投資幾乎是變成哲學系統。或者說近似形而上的宗教。

在認定價值的系統中我更傾向於Peter Lynch的發掘手段,從身邊從real market.

相對而言比較少Buffett的成分。

這幾年特別是2010-2011.我開始偏向Soros的反身性。希望用這個解釋經濟活動的運作。


如果說系統性的問題,那麼或許是Peter Lynch式的發掘手段更多人在運用。或者說信息傳遞的效率提高導致的脈衝,即可以用馬太效應形容也可以用反身性解釋。


對我個人來說這會是一個重大挑戰。改變觀念改變思路永遠是巨大挑戰。

思維方式的或許需要修正。-這或許是我2011年最大的收穫。我早前的整個系統需要修正。我知道一定是有瑕疵或者說是錯誤。但是我還不知道正確方向在哪裡。這會是我2012重點思考的。

在沒有改變整個思想方前,對用這個方式篩選出來的股票更需要------1.嚴格的止贏 2.嚴格時間限定。

在絕對的時間到來錢等待絕對的價格。或許是最好的詮釋。

上週台灣的某雜誌刊登了這段話我摘錄下來:

#一句鼎一萬句系列#8#2012全球景氣將進入「六分之一」的新年代。 一、訂單能見度從六個月變一個月,只剩下過去的六分之一 二、沒有過去所謂的「急單」、只有「常態性的短單」 三、企業大砍存貨,形成前所未見的低庫存


如果股票做6個月週期,那是非常恐怖的。這或許是信息傳遞速度加快導致整個社會節奏加快的一個表現。證券市場上特別是硬件廠家的股價週期或許也就是6個月。

換句話用巴菲特護城河理論分析硬件廠家,本質上硬件商都沒有護城河。沒有辦法保持毛利。台灣代工廠商都是「茅山道士」毛利3-4%。這行業太殘酷。除非特殊情況,不然不應該過多介入。


2011年初,我寫過「Tablet 之殤」也談過這個問題,硬件廠家的壓力非常大。全球在變軟,變成服務。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變化。可能是未來十年的方向。

這是在生產過剩大背景下的產物。一切都過剩。

以上這些是投資思考上2011年的總結和回顧。


繼續說點宏觀經濟。


今年世界上最大的事情莫過於兩個1.中東的變化2.歐洲的債務危機。

中國也是兩個變化,1.增長率下滑 2.資源向國企傾斜。特別是資金。同時矛盾焦點在市場經濟和管制的交接點上。也是RS的焦點。


先說世界

歐 洲的危機短期看已經解決。年末歐洲央行放水主要是為了銀行系統Q4做帳。2012年新年伊始,必定要打壓市場,下跌不可避免,要知道只有市場大跌,各國才 會被迫同意放棄部分財政主權。如果市場平衡和上漲,那麼永遠不會簽署所謂協議。政治就是扯皮,門口沒有黨衛軍一萬年不會有協議。


從長期看,無論危機的結果如何,各國財政緊縮看來是大的方向。這裡的各國包括了歐洲,美國,中國和國內的地方債,甚至日本都會開始對債務開炮。


如果把這次債務危機當作是對選票政治的反思,那麼事情的影響會非常深遠,這裡涉及代際競爭問題,涉及選票是自私的問題。

反思到民主制度那麼問題會更大影響會更深刻。

如果整個世界平衡赤字,那麼這世界上債券就會減少,所以Bill Gross前幾天還在說貨幣市場基金要完蛋。他意思是利率低。我的意思是沒國債的世界會如何?那不就是沒流動性了?

這 兩天兩篇分別來自希臘和西班牙的報導,訴說這樣一個場景,緊縮開始,但是非常痛苦。同時緊縮的效果並不理想。赤字佔GDP的比例遠超過預想。因為經濟負增 長,GPD下降。等於是蛋糕效率。你增加稅負比例。在蛋糕小的前提下切不到東西。單純的削減開支非常痛苦。這是怎麼樣的場景?既得利益者會如何反應? 如果搞不定,會如何?。凱恩斯主義用擴大政府開支抵抗經濟週期,現在等於是逆凱恩斯主義,政府收縮開支,也就是說如果凱恩斯主義多麼有效,現在是逆向的力 量發揮作用。


假設緊縮開支無法達到效果世界會如何?現在希臘和西班牙都是緊縮幅度大國稅收增加幅度。(增稅+提高實征率)西班牙好像是減少8B開支增加6B稅收。

回顧歷史,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經濟緊縮越痛苦(既得利益者受損失越大),越容易導致極端主義上台。最極端的就是NAZI.這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回顧我個人對歐洲危機的看法。起碼到今天為止我個人認為還是看的非常準。唯一可惜的是沒用賺到錢。做空歐元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可惜我發誓不用槓桿。所以只能過過嘴癮。


中 東的變化是長期的這比歐債危機影響要深遠要更長期。用decade尺度看中東的繁榮是顯而易見的。和改革開放30年可以相提並論。回首90年東歐鐵幕打破 到現在20年東歐的變化,可以想像中東未來的潛力。何況他們有資源且基數低。所以可以給的P/E還要高。問題是如何介入?代碼是什麼?

越 南07年我去看過。覺得有活力。雖然當時看空到250.但是到現在也基本找不到好代碼。當時看中的vnmilk據說漲的不錯。我依然想念VNmilk的酸 奶。算上貶值估計4年50%增長。指數跌50% 07年我去看是800多現在400多。好公司還是能漲。VNmilk類似中國的茅台。越南這句話說來已經5-10年,看上去所謂改革在繼續。問題還是老話 題如何介入,代碼是什麼?具體到可執行度還是有問題。

早期思考這類問題的答案是買指數ETF。不介意個股。香港有幾個。但是一直沒有結論和行動。未來中東估計也是這個形勢。有思考沒實際行動多數,原始的推動力很重要。這是價值觀投資。視野和尺度的要求高。或許年齡還不夠吧。

過嘴癮永遠是最容易的。涉及到實際錢的問題都是艱難的抉擇。

回顧寫中東問題。主要是提醒自己,關注中東的未來。2012年每季度檢討一次。看看形勢發展。有必要可以去逛一圈。


回到國內。

我預計2012年GDP增幅會下降。但是8%沒任何問題。這只要跑路上看看不能跑圍脖上看。

普 遍來說增長的下滑是這樣的過程。增長的加速度下滑,--增長速度下滑,-負增長。現在應該是在增長加速度已經為負。應該是增長速度下滑過程中。基數大了加 速度下滑是必然的。人類歷史上持續的8-10%增長非常罕見。何況中國那麼大體量。增長下滑社會問題會同步增長,包括各種社會矛盾會激化,我相信2012 GDP 增長8%是沒任何問題的。以我周圍的切身觀察來看,雖然大家喊生意難做,但是很少見虧本,同時A生意難做B又崛起。我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指標就是我觀察人群 的換車率,我覺得非常高。50%換高檔車這兩年。無論嘴上如何說難做,我看他們實際都換新車好車。而且家庭第二輛車的比例開始增加。這消費能力舉世罕見。

放眼世界2012最牛的一定是中國消費,中國高檔消費。毋庸置疑。

至於這裡面的機會在那裡,具體到代碼又是一個艱難的問題。


國內的地方債,我其實一直不覺得是大問題,叫也沒用。地方債=人民幣信用。除非人民幣國家信用垮台,不然地方債叫的凶最後都會平穩過渡平穩解決。地方債問題就是人民幣問題。大驚小怪沒用。

從這角度說我以為中國的大型銀行股如果股息合適的話真是不錯的選擇。

05年我買過上海汽車,當時思路最簡單。2點1.5%股息2.30%送股(股權分置)不買是傻瓜。

現在的銀行股雖然沒有30%送股(股權分置)但是5%分紅應該差不多有。所以我覺得銀行股應該有投資價值。如果不考慮地方債問題,現在銀行朝南坐,其他金融機構都有求於銀行。所以很難想像銀行股會下跌。當然作為反面來說銀行股也比較難上漲。20%是極限。

以上是宏觀四問題。歐債,中東。GDP增長,地方債。


宏觀說完說微觀的。

洋洋灑灑寫了不少宏觀的東西,當我是話癆和口水。

微觀行業

我看錯很多。

Apple 的iphone4S出來我是無論如何向不到會熱賣,Siri會是那麼受歡迎也讓我吃驚。我回溯過我對apple新產品一貫的看法。好像從來沒對過。從 iphone出來開始到ipad。沒一次看對過也不容易。每次我都覺得這鬼東西誰會要,到最後錯的都是我。看來年齡大了無法理解消費者偏好。從這點上說我 已經不適合創造需求。

還好作為投資者,不太需要預判,需要更多的是觀察,觀察一直是我的強項。我能比較早確定是否暢銷。包括MOTO的ATRIX銷售情況。Apple熱銷不是新聞,Atrix熱銷一定是新聞。所以當沒有新聞的時候可以直接判斷,Apple熱賣Atrix無人問津。哈

這套屢試不爽。應用常識判斷。


再恭維兩句Jobs,最偉大的電影導演斯皮爾伯格都有不賣座的電影。重返Apple的Jobs沒有失敗的發表過任何產品。偉大!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


微觀的行業還有很多可以說的。比如太陽能,太陽能2012肯定完蛋。注意現在任何行業第一條是看需求。永遠不要看供應。供應都不是問題。太陽能是需求沒了。歐洲債務危機那樣嚴重怎麼可能有錢補貼你。他們命都要沒了。

這個過剩時代,需求為王。有小朋友說倒閉幾家大太陽能就好了。我看還是沒用。傳統行業的週期性也是供應和需求的矛盾。當供應過剩倒閉幾家就平衡。問題是傳統行業的需求永遠在那裡且波動比較小,比如去年的算你狠到豆你玩到棉花。一年就搞定。

但是太陽能比較麻煩需求在補貼。補貼又和經濟形勢直接關聯。稅收不到補貼個毛!

微觀行業還可以有很多可以寫。都是平時表達過看法的。一時也想不到有更多的新鮮東西。這裡就暫告段落。


作為今年總結的結束。我要感謝幾個人

@一直風行漿糊 linan。我非常享受和他談談IT的發展趨勢和未來。他是我認識的所有人中對IT新產品最狂熱的試用者。我非常多的行業趨勢的看法的思考是在日復一日和他談談中誕生的。非常多的火花,包括AKAM的很多思考。思考的感覺真棒


@何明科 第一次關注他,談起農業股的作假,他說「種菜的毛利率超過偷菜的(電子遊戲) 」這句話就可以否定幾乎所有福建農業股。甚至不需要去實地考察。用常識打破神話。 他對優酷一連串策略的解釋也讓我眼界大開。說實話在那個以前。從沒關注過競爭可以這玩法,非常感謝。


還有一些老朋友和新朋友名字或許不方便提起,謝謝你們在這一年中有時間和我分享你們對經濟的觀點,和對投資的看法,對公司的判斷。我從無數次聊天中收穫非常多無論是行業知識還是行業趨勢的看法和信息。


以上是我2010年的回顧和總結。

附錄是2010年元旦巨獻第二季Auth的圖標和原文。供參考。





 

元旦巨獻第二季---AUTH

巨獻的目標是年內價格漲幅超過30%.這30%不是年底價格.只是希望年內有機會漲幅超過30%.
請不要相信我還能選出漲1倍以上的股票.
但是也請不要低估我的專業水準.
 
巨獻的難度在於時間點.在特定的時間選股不是一個容易的事件.說實話特定時間比選股本身更具挑戰性.
但是反過,2012年看2011年一定會有翻倍股票.只是看你現在是否能努力找到.美國大概是6000家.預計全世界大概2-3萬家公司。一年翻倍起碼要500家公司。就看你現在是否足夠的能力足夠的努力。
 
 
言歸正傳今年巨獻的的是----AUTH
 
郭台銘願意2.7買入。你願意多少錢買入呢?
 
http://www.ft.com/cms/s/2/377081ee-f336-11df-a4fa-00144feab49a.html#axzz19hLHyZ56
 
http://www.cens.com/cens/html/en/news/news_inner_34438.html
 
 
其實郭台銘簽的是MOU備忘錄。而非直接轉讓。甚至Authtec公司的媒體官Brent都不知道這個事情。詳細的我和相關人士確認過。12家企業5家簽約其餘都是MOU.
 
瞭解Authentec歷史就會知道這家公司今年做了三次合併。第一次是買了Atrua.最近一次是和Upek合併。
 
賣掉股份的是Upek的風險投資。簽約當時他們股份還沒到手。因為Authentec的股東大會12.20才投票通過。
這批股票是Authentec合併Upek後增發的股票成本是2.7.詳細可以查詢公司Press Release.
 
 
那這是家什麼樣的企業呢?
 
1.這是家虧損的企業不過公司預計2011年Q3盈利。我的看法是Q2有機會breakeven
 
2.這家公司是指紋識別硬件領域的行業第一沒有第二。因為行業第二第三都被他合併了。
 
3.公司07年ipo價格是11塊。現在2.5:)
 
4.公司ipo是因為指紋識別在筆記本上的大規模應用。公司的這次復甦關鍵在指紋識別在手持設備上的廣泛使用。
 
5.2008.09.07 公司公佈失去一個重大客戶股價暴跌。普遍看法是HP,筆記本市場使用指紋識別最多的公司。2010年Q1的conference call公司宣佈已經贏回重大客戶。普遍看法就是HP重新回來。過去一年HP用了validity產品。2011年開始全部轉單Authentec.
 
6.NFC近距離支付全世界日本最普及。日本市場也是手機上指紋識別應用最多的市場。可能指紋識別和NFC是絕配。如果這判斷成立那麼Auth是Ten-Bagers not on
ly 30%.
 
7.無債現金17M Q3 報表中的note payable已經轉股。所以確實沒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42

謎樣海航 潛水員文摘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2510593443/

@潛水員觀點:經濟觀察報雄文《謎樣海航》。注意經觀自己的網站上好像已經刪除看來壓力很大。我無意判斷海航真實情況。我想到一個問題。就是反身性。就海航的案例來說,和信貸抵押品之間反身性很類似。比較重要的是信息傳遞過程對整個反身性的推動作用。銀行看了《謎樣海航》後停止或者限制海航貸款會直接影響結果。



 一邊是因拖欠全球數家船舶租賃公司的費用而被追債,一邊卻舉債10.5億美元收購世界第五大集裝箱租賃公司,海航集團在資金隱現缺口的當下,仍高舉收購擴張的戰旗。

海航就像一個謎,儘管擁有千億資產,但扣除無形資產和商譽後,海航的淨資產實際為49億元,而對外擔保餘額則高達116.80 億元。

併購已經成為海航集團的一種生存模式,資金越不寬裕,越需要通過頻繁的交易來運轉,這也是海航因欠債被圍追堵截之時,還大舉併購的原因所在。

問題是,海航最脆弱的環節就是資金鏈管理,一旦全球經濟陷入低迷期,不但企業盈利下降影響現金流,同時由於A股下跌股權質押重估貸款額將驟減,而海外生意夥伴加緊逼債的話,企業將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一位海外對沖基金人士對本報表示,海航的財務槓桿太高,總體感覺公司風險比較大。

就相關問題,本報已與海航集團及其旗下的大新華物流相關人士取得聯繫,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答覆。

大新華欠賬

12月16日,海航集團對外宣佈,以10.5億美元正式完成對GE SeaCo公司100%的股權收購,這是近期在全球海運業持續低迷情況下全球最大的併購項目。

海航集團發佈的新聞稿顯示,截至2010年底,GE SeaCo總資產19.08億美元,總收入3.55億美元,去年淨利約9760萬美元。

公開信息顯示,海航收購GE SeaCo的資金來源,是向德意志銀行和ING借的款。作為海航的聯合收購方,香港投資公司Bravia Capital內部人士對本報表示不方便評論,可以寫信到總部,由他們統一回答。

與此次巨資收購不協調的是,此次收購的主角之一,海航旗下大新華物流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大新華」)正因拖欠數家公司的船舶租賃費而遭到全球範圍內多家公司的追討。

本報調查顯示,到目前為止,大新華物流與希臘家族企業Vafias Group、挪威奧斯陸上市的Golden Ocean以及總部位於挪威卑爾根的Spar Shipping等幾家船商發生了租金糾紛。

12月21日,Vafias Group希臘雅典總部的董事總經理Harry Vafias在接受本報電話採訪時,情緒有些激動。Harry Vafias說,大新華管理層的態度和舉動非常惡劣,「我相信,無論是我們公司還是其他船主,以後都不會考慮與大新華合作」。香港金輝航運有限公司(下稱「金輝」)則選擇在12月13日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請大新華物流控股(香港)和大新華輪船兩家公司的清盤。

Harry Vafias表示,Vafias Group和大新華有一個五年期的好望角型散貨船租約,但從今年9月開始,大新華開始拖欠款項,截至12月2日,欠款累計已達210萬美元。Harry Vafias稱,雖屢次主動溝通,但大新華都選擇迴避,不回郵件,也不接電話。

「我們馬上採取法律行動追討,他們這個月還了一部分錢,但現在仍欠70萬美元。」

有此遭遇的還有金輝。金輝是香港和挪威兩地上市的公司,旗下有35條船,在干散貨航運業做了許多年。

金輝和海航的故事發生在2008年。金輝副總裁程偉文說,當時大新華通過中間人前來商談租船,並簽了三年期租約,船租為42000美元/日。「但金融海嘯襲來後,大新華忽然決定不接船,我們對大新華亦做了相應的法律行動追討欠租。」

到了2009年,港股V型反彈,經濟也有好轉。此時,大新華欲在香港上市,但條件之一是不可以有重大法律訴訟,「於是大新華主動向我們尋求庭外和解。」程偉文說。按此說法,2010年10月雙方達成庭外和解協議,條件包括賠償2600萬美元,1000萬現付、1600萬分期。同時,大新華同意租用金輝兩條船,一條兩年,一條三年,租金是23000美元/日。

但糾紛再次發生,「最開始大新華還按時付賠償費,之後付款時間越來越遲,每次都推說手頭現金流緊張,內部重組等各種理由。」

程偉文稱,金輝目前手上有三份大新華拖欠船租的裁決書,總計910萬美元。

生存邏輯學

對於遠在中國的海航集團,Harry Vafias充滿疑惑,「他們的業務鋪得這麼大,有航空、貨運、酒店、地產等,聽說最近還有收購,為什麼不先把債務還清,有了錢要先去收購?」

Harry的疑惑不無道理,因為海航看上去是個龐然大物。

公開資料顯示,海航集團產業覆蓋航空、物流、金融、旅遊、房地產、商業、機場管理和其他相關產業。旗下控制的上市公司有海南航空、美蘭機場、易食股份、西安民生、ST築信、綠景地產、ST匯通、ST海天8家,總資產超千億。但和Harry一樣,很少人能弄清楚海航的生存邏輯,也沒人知道海航的胃口有多大。

對海航集團而言,收購就像吃飯,不會停止,這種收購在今年表現得同樣十分突出。2011年3月,海航置業擬收購北京海航大廈,收購資金或超17億。5月,海航集團宣佈斥資4.316億歐元,收購西班牙NH Hoteles酒店集團20%的股份。

7月,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證實,將與匈牙利國有航空公司Malev HungarianAir-lines合作,具體合作方式可能是收購、合資或者聯合組建新公司。還是7月,海航集團已同意以2500萬美元收購土耳其ACT貨運航空公司49%的股權。

8月中旬,從德國法蘭克福又傳來消息,海航旗下的海航機場集團,已通過競購法蘭克福建築公司Hochtief AG旗下的機場資產初選,是進入第二輪競購的四至五家買家之一,估值10億歐元。

11月,海航宣佈競購上海家化,有未經證實消息稱海航的開價超過60億元。

實際上,併購已經成為海航集團的一種生存模式。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1年三年間,海航集團在國內市場至少斥資近百億元大舉收購。

海航的這種邏輯被總結為,在經濟前景看好、資產不斷升值的預期下,以企業的快速膨脹來撬動資金,又以新的資金來獵取資產,循環往復。

海航曾經將自己的併購擴張思路概括為「以航空上下游相關產業為主的併購鏈條」,但海航也大量介入了金融、商業零售、地產、文化等與航空主業關聯度不大的產業。

海航集團在選擇併購對象時,非常重視其現金流情況,併購的航空公司、酒店、超市等企業,都有很好的現金流,其目的就是讓海航集團通過併購,獲得充沛的現金流,並為進一步併購,提供資金支持。

一國內券商人士在看完海航系公司的多份報告後表示,「海航這種收購擴張的方式需要很大的現金流支撐,而旗下公司盈利受經濟週期影響很大,不像公用事業能產生穩定的現金流,一旦銀行信貸收緊不放貸,同時經濟不好時海外逼債,只要很小的部門或環節出現問題,整個公司就會出現諸如資金鏈斷裂的大問題。」

財技與受挫

最近,海航的模式遭受挫折,競購上海家化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

11月7日,海航商業控股有限公司併購上海家化失敗,平安信託最終勝出。據知情人士透露的未經證實消息,儘管海航的報價比平安信託高,但上海家化對海航財務狀況和財技的「恐懼」被認為是失敗的主要原因,為了防止公司落入海航之手,上海家化發佈防止改制後淪為資本運作工具的「毒丸」計劃,稱未來三年除股權激勵增發外,不再提交其他任何形式的再融資方案。

12月13日,西班牙酒店集團NH Hote-les表示,因金融市場存在不確定性,海航集團已取消購買該公司部分股權的計劃。

本報獲得的一份獨立調查報告顯示,海航集團一直採用資產重估-貸款-擴張-抵押貸款-再擴張的發展模式,而旗下眾多的上市平台則為海航提供了充足的騰挪空間。

報告稱,海航集團直接侵佔上市公司現金獲得擴張的部分資金來源。

上述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中期,海南航空、易食股份、西安民生三家上市公司在海航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的存款分別為45.87億、1.32億、1.23億元,三家上市公司只按照存款利率收取利息。

數據顯示,海南航空負債率顯著高於同業水平,同時賬上保留大量現金。這種高負債率和高現金現象存在的原因是:海南航空上市公司用高利率借得銀行貸款,然後將現金以低息存入海航集團的財務公司,截至2011年中期,海南航空現金中有45.87億存入海航集團財務公司。

另外,海航集團還通過關聯交易,以超低成本佔用上市公司資金。

最明顯的例子是2007年12月29日,海航集團將渤海信託39.14%的股權轉讓給海航股份,作價8.29億元。2009年11月6日,轉讓項目終止,集團返還海航股份8.29億元及利息。2007年12月12日,海航股份將科航大廈在建工程轉讓給海航集團,作價3.01億元。2008年12月12日,海航集團將科航投資95%股權(含揚子江地產60%股權)轉讓給海航股份,作價17億元。

2008年底,海航集團通過燕京飯店和科航投資的項目,獲得投資收益14.71億元,使得海航集團2008年業績盈利9699萬元。海航集團獲得發行公司債資格,分別在2008、2009年發行了總計28億元公司債。

統計顯示,海南航空從2011年1月11日刊發第一個年度公告,到12月中總共對外公告96次。其中涉及關聯交易的就高達15份。

最新的例子是,11月26日,海南航空發佈公告稱,為規避經營風險,降低房地產調控帶來的壓力,公司擬出售多家公司股權及土地,共計可回籠資金45.75億元。其中,海南航鵬、海南國旭和海南國善三家公司的轉讓價格合計為27.27億元。

而去年12月11日,海南航空公告稱,公司計劃以24.65億元人民幣收購海航航空控股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海南航鵬實業有限公司、海南國旭實業有限公司和海南國善實業有限公司三家地產項目公司各100%股權。一進一出之間,資本溢價已近3億元。

上述報告還稱,海航還存在著空手套得上市公司,這在用西安民生的錢買西安民生身上體現明顯。

2003年5月,海航集團通過出資1.7億元協議受讓西安民生5180萬股國有法人股(佔股本總額的25.65%),成為後者的第一大股東。當年,西安民生將1.9億元資金以3個月定期存款的形式存入海航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後直至2005年上半年才得以歸還。

脆弱的資金鏈

併購需要錢,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儘管財技高超,但海航的資金鏈還是出了問題。

程偉文說,從2008年第一次合作到現在,大新華內部經常換管理層,也經常以這個理由賴款,「比如說自己和母公司海航集團內部重組,所以現金流匱乏等等」。

在公開場合,大新華不認為自己資金有問題。「我們的資金鏈沒有斷裂,只是財務遇到了暫時性困難。」大新華物流財務總監兼總裁助理文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文江稱,牽涉12艘輪船,所欠金額5億元左右,不超過10億元。

在航海集團,資金緊張的或許並不止大新華,海航旗下的地產業務也面臨著同樣問題。「國悅城,定金可退,贈12%回報,微投入,博134%年回報,聰明的人馬上動手。」短信的落款是海航。

在海南省海口市,這個由海航集團旗下地產公司——海島建設開發的樓盤儘管仍在圖紙上,卻已打著內部優惠的旗號變相發售,並承諾,如開盤時不願購買,除了還本外,還可以獲得高達12%的年息。

本報調查顯示,該項目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距海南省政府東側只有800米,「項目明年才能動工建設,預計2012年10月中旬開盤,具體交房時間則要到2014年。」銷售人員稱,「如果把錢放到銀行裡,年利率只有3.5%,我們這邊是12%,而且可以寫進認購協議。」

至於短信中承諾的134%年收益率,工作人員則稱「算起來比較麻煩」。其稱,項目明年開盤時,價格至少每平方米1.3萬元起,現在下定每平方米只要1.06萬元,小戶型每平方米只要9000多元。

內部優惠只是幌子,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外部人有興趣,可以通過內部員工購買。「海航內部員工不限購,但收據只能寫內部員工的名字,到時候直接拿單據辦手續。」

事實上,海航集團的資金鏈問題已引起了眾多金融機構的注意。一位國有大行深圳分行人士表示,該行認為海航系的風險比較大,只要是海航系的公司近期堅決不碰。

而平安信託人士表示,近日有海航資本人士和公司有意向性接觸,海航資本準備將其持有的限售股質押融資2億-3億元,公司評估風險較高後沒有繼續接觸。

招商銀行內部人士則透露,基於風險考慮,招商銀行早在前年已停止了對海航集團的貸款。

大金融機構「關門」,海航試圖在小的金融機構中打開通道。其中之一是今年10月才正式運營的民營銀行廣東華興銀行。

知情人士對本報表示,華興銀行給了海航和大新華航空兩筆貸款。此筆貸款卻引起了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的注意,在人行廣州分行看來,這筆資金不應該外流,應該帶給本地企業。

人行的介入讓華興銀行覺察到了風險,據悉,為了控制風險,華興銀行高層已要求把海航列入信息監測名單。上述四家金融機構與海航之間的貸款消息,截止到發稿時間,本報未獲得海航方面的說法。

真實的海航

Harry說,和中國的航運公司做了15年生意,開始是覺得大新華和海航很大、很厲害才簽約。但事實並非如此。

本報獲得的一份報告顯示,海航集團資產的增長幾乎完全來源於不健康的高負債擴張,其中一個典型的現象是,連續幾年來,海航集團的淨資產基本維持穩定,負債率卻快速提升。

數據顯示,2006年海航的總資產為108億元,進入2008年之後,海航的總資產開始膨脹,2008年、2009年、2010年總資產分別為317.21億、553.84億、1111.19億元,幾乎年均翻一番。

這些數據得到了2011年5月18日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海航實業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收購公司之財務顧問報告》和2011年12月1日《渤海租賃重大資產購買暨關聯交易報告書》的驗證。

本報獲得的報告顯示,在此期間,海航的淨資產幾乎沒有增長,2006年海航集團的淨資產為63億元,而此後幾年一直停滯不前,2008年-2009年間,其淨資產分別為71億、72億元,而到2010年末,其淨資產也僅為99億元。

上述報告稱,資產增加基本來源於負債,2007年到2010年間,海航的負債擴張對總資產的貢獻率分別達到了58%、95%、85%和82%。

另一個引人矚目的現象是,整個海航的資產盈利能力極差,盈利多來源於非經常性的資產重估。《渤海租賃重大資產購買暨關聯交易報告書》顯示,2008年、2009年、2010年海航集團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億、54億元和143億元。此三年淨利潤則分別為1億、2.1億和5.9億元。扣除公允價值和營業外收入後的淨利潤,則為虧損數億元不等。

另外,即使是賬面上呈現的99億元淨資產也被認為有水分。「由於前述的公司資產沒有盈利能力,公司淨資產增長緩慢。即便如此,報表中的淨資產質量也令人懷疑。2010年底,公司歸屬母公司的淨資產為99億元,無形資產+商譽高達50億元,這兩項在過去數年中伴隨著收購兼併不斷擴張。」「由於公司整體資產幾乎沒有盈利能力,我們很懷疑這50億元無形資產和商譽的合理性,本著謹慎性的財務原則,對不能帶來盈利的無形資產和商譽應該完全計提。因此,公司實際安全的歸屬母公司的淨資產最多只有49億元。」報告稱。

旗下上市公司的股權大部分被質押以使其獲得資金繼續擴張,這是海航面臨的另一個問題。

一位海南內部員工也認為,「海航確實做得大,多方涉獵,疏而不精。產業鏈大不頂用,每個環節做不到有核心競爭力。比如租車、快遞、旅行社、超市等。」他反思稱,「雖是海航員工但現在不認同公司的發展理念,海航盤子太大了,一個板塊下的二級子公司又要做團購,又要做第三方支付,又要做商超,又要做現貨平台,怎能容易。現在不像20年前的市場,史玉柱的巨人就是當年大規模多元化下而兵敗江湖。海航還是做做減法吧,用拳頭力量去做企業,拿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吧。」


2011年5月20日,海南航空公佈了《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截至2010年末,海航集團淨資產99億,對外擔保餘額116.80 億,佔海航集團淨資產的105.62%。截至2010年末,大新華航空有限公司所持的海南航空17.16億股中的16.06億股已經被質押,質押比例為93.6%。而海航集團在西安民生、易食股份、ST築信、綠景地產的股權則100%被質押。

資本市場目前持續下行,海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的股價均大幅下跌,跌幅均超過30%,有的甚至腰斬,所用資金的抵押資產應該嚴重縮水,以海南航空為例,其股價已從年初的9元左右跌到12月22日的不足5元,西安民生的股價也由年初的8.2元跌到現在的5.7元左右。「股權質押將帶來海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未來權屬關係重大的不確定性,由此影響企業的正常健康經營。」報告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46

家電企業佈局新興市場/方向TCL若干年前就去了越南 潛水員文摘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176837464/

 [ 肖友元說,格力海外工廠的選址有三個條件:一是有市場潛力,二是有關稅壁壘,三是勞動力成本低 ]

歐美市場持續疲軟,新興市場正成為中國家電企業征戰海外的新重點。

美 的電器(000527.SZ,下稱「美的」)日前公告披露,將與開利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拓展印度空調市場。雙方在印度的空調業務將合併,新公司投資額約 3300萬美元,其中美的投資約2000萬美元,控股60%;開利投資約1300萬美元,持股40%。新公司初始投資產能約100萬台。

印度是繼越南、埃及、巴西和阿根廷之後,美的空調業務在海外的第五大生產基地。

美的電器董事會秘書李飛德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新興市場是美的2012年海外拓展的重點,在新興市場建廠及打造自主品牌是美的海外戰略之一。公司不久的將來還會在另外一至兩個新興市場國家建工廠,以逐步完成新興市場佈局。

力拓新興市場

放眼全球,新興市場比歐美潛力更大。包括南美、非洲、東南亞等地區的新興市場空調銷售額目前已經超過歐洲和北美,在全球空調銷售額中佔比超過50%。

中 國機電進出口商會高級商務專員於治璞曾向本報透露,2011年1~9月,中國空調出口3923萬台,同比增長10.89%;出口額達82.9億美元,同比 增長33%。歐債危機、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使出口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空調出口仍然保持較快增長,主要得益於新興市場迅猛增長,俄羅斯出口就同比增長了 300%。

李 飛德說,印度擁有世界上第二大的人口數量,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新興市場之一,家電市場增長潛力巨大。開利原來在當地有一個空調生產工廠,美的也有一 些空調銷售業務。這次雙方將各自在印度的家用空調及部分輕型商用空調的生產、銷售業務合併後,將建100萬台/年的空調產能,生產「美的」和「開利」兩個 品牌的空調。

開利是美的國際化的老搭檔。2010年,美的收購開利埃及Miraco公司32.5%的股權,並擁有其工廠;2011年,美的收購開利拉美空調業務51%權益,又收穫巴西、阿根廷工廠。

「美的與開利通過在埃及、拉美等地的合作,已形成良好的戰略合作關係。」美的電器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表示,這次在印度再次合作,將發揮雙方的專業技術與營銷網絡的優勢,推動建立本土化的高效率經營與運作平台。

加快在海外新興市場建立自主品牌,是美的戰略重點之一。美的集團副總裁黃曉明曾向本報表示,美的希望「十二五」期間海外銷售佔整個集團銷售額的35%以上,其中自主品牌佔出口額30%以上,美的在全球新興市場的產業佈局將在「十二五」期間完成。

據美的電器2011年的半年報,去年上半年,美的電器在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的銷售收入分別約為452億元和168億元。海外收入佔比約25%,仍有較大的擴展空間。

海外建廠升溫

新興市場需求升溫,催生海外建廠熱潮。除了美的,海爾在巴基斯坦,格力在巴西、越南、巴基斯坦,志高在尼日利亞、土耳其,也都設有海外空調工廠。

「在有潛力的海外市場建工廠,是格力拓展國際市場的方向。」格力電器海外銷售公司總經理肖友元向本報表示,人民幣升值,使海外建廠的成本降低。

肖友元說,格力海外工廠的選址有三個條件:一是有市場潛力,二是有關稅壁壘,三是勞動力成本低。像巴西空調整機進口的關稅已提高到35%,不設廠就沒有競爭力。

格力海外工廠的合作方式多樣:有的100%控股;有的與合作夥伴共建;在市場較小的地方則技術入股,由經銷商建組裝廠。肖友元說,「建了海外工廠,可以降低出口費用,提高成本競爭力,從而更好地支撐自主品牌。格力希望自主品牌的佔比從30%提高至50%。」

志高海外市場管理部部長廖世興透露,志高的海外工廠,一般與當地經銷商合作投資,以提高海外物流供應能力。而且,通過散件出口,規避海外關稅壁壘。「OEM有一定規模後,推自己品牌的時機到了。品牌永遠是你的,有定價權,可以掌握自己的銷售渠道。」

不過,海外建廠也存在匯率、法律等風險。比如隨著人民幣升值,出口空調散件的成本越來越高,且外匯結算損失也較大。曾有業內人士抱怨,在越南設廠出現虧損情況。

因此,在海外設廠、發展自主品牌與保證海外市場利潤之間,美的希望尋找一個平衡點。與開利合作似乎是不錯的選擇。美的好幾家海外工廠都是從開利手中收購的,而且「美的」、「開利」雙品牌的運作,有利於做大海外工廠的產能規模,分擔經營風險。

 

附表 家電企業的海外設廠情況不完全統計

資料來源:本報整理

格力: 巴西、越南、巴基斯坦

志高: 尼日利亞、土耳其

長虹: 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捷克、韓國

美的: 越南、白俄羅斯、俄羅斯、印度、巴西

海信: 南非、匈牙利、法國

海爾: 20餘個海外基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35

2012年01月17日 潛水員文摘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1753930304/

市場偏冷,將是2012年的真實寫照。

這是蔡建平做老闆的第八個年頭,四十出頭的他,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年輕。最近,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蔡建平的工廠坐落在諸暨市店口社區五村,在這棟租來的民宅裡,旺季每週有兩大車的電熱、電容器銅配件運出去,成為國家電網、國內眾多鋼廠配件下游供應商之一。在這個細分市場,蔡建平2010年賣出了300萬套銅配件,年產值6000萬元,佔據了40%以上的市場份額。

「2004年至2007年,是最賺錢的時候,毛利率高達50%。」蔡建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現在的經營環境差了,雖然訂單不愁,但毛利率只有5%左右。

蔡建平的困惑是,電熱、電容器銅配件是個很小的細分領域,總的市場份額不到2個億,他的工廠已做到極致。隨著原材料、用工成本的上漲,他表示未來形勢不容樂觀。

這並非孤例。在浙江,成千上萬家工廠遭遇類似考驗。大多奉行薄利多銷的中小型製造商被迫面臨一個簡單的選擇:或者向價值鏈高端轉移,或者守著原有產業等待淘汰。

誰在堅守實業?2011年歲末,本報記者走訪了浙江省的紹興、嘉興、杭州、溫州等地市,調研對象是年產值1億~3億元的中小企業,企業主大多在40歲上下。

這 些企業過去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其核心優勢在於除與其他中國企業一樣的低成本之外,還有依託於浙江「小核算、大配套」的產業集群優勢。就當前而言,在經歷了 初期粗放式的快速增長後,傳統體制下的草根活力釋放已到盡頭,如何來延續經濟奇蹟,在錯綜複雜的信息面前,需要聆聽他們真實的想法和做法。

堅守實業到底

對於現階段的中國經濟而言,「世界工廠」仍舊是不能捨棄的角色。當大量的資金選擇離開製造業,誰仍在堅守?

調查中,一名企業主援引一則印度寓言說,兩人面對一杯喝了一半的水,一個人說:「我已經喝掉了半杯水。」另一個人說:「我還有半杯水沒喝。」前者透露的是無奈和苦澀,而後者卻滿懷希望。他說,企業做到現在恰似這半杯水。

如何看待這半杯水是關鍵。按照商業規劃,蔡建平計劃從銅配件向電容器行業延伸,決定投資1億元,年產電力電容器、高壓電容器10萬套、產值2億元的生產線。

這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方向的。蔡建平告訴本報記者,隨著國家對冶煉行業環境要求的提高,各種小冶煉關、轉、停,及對更加環保的中頻電爐大力推廣,電力電容器的銷量將大幅增加。

近期蔡建平從二手市場購置了5畝土地,但單價高達120多萬元,而進軍電容器行業,他估計至少要20畝土地。為此,蔡建平給當地政府打了一個申請報告,講述了產業擴張的理由,希望能申請25畝土地作為發展需要。

與蔡建平年齡相近的易邦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金偉也在謀劃著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對於這樣的企業主,他們個人財富的升級其實大致完成,不過,由富到貴、由有錢到有品味,不是簡單的形象或者錢財的變化,而主要表現在內在素質的提升,這對於各自的產業而言也是如此。

陳金偉這些年主要是為國內工程機械、重型機械供應零配件,十年前公司的產值是3000萬元,依託國家工程機械行業大發展的機遇,去年已經做到了2.5億元。

「十年前,濰柴動力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你看現在人家的規模。」陳金偉說。

陳所指的「濰柴動力」那時候還叫「濰坊柴油機廠」,1998年還虧損3億多元、銷售收入僅1.7億元。推進「三三制」改革後,隨著工程機械行業的飛速發展,從2000年到2010年,濰柴動力的銷售收入從8.5億元增長到632.8億元。

陳金偉也把握住了機遇,分別成為柳工、龍工、廈工等工程機械製造企業的零配件供應商。目前,易邦機械在濟南、泉州等城市建立起了中心庫,發展出60多家全國一級代理經銷商,投資近8000萬元的新工廠也將於今年投入使用。

按 照規劃,陳金偉希望易邦機械的產值能做到5個億,成為工程機械行業零配件領域的龍頭企業。他說,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專項規劃初步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建 成4萬公里快速鐵路網,這些項目都需要大量工程機械。此外,行業預測未來5年水利投資有望達到8000億~9000億元。

對零配件供應商來說,這其中商機顯而易見。但陳金偉說,軟肋是關鍵零部件的技術研發有待加強,目前關鍵零部件多是國際品牌,在質量、性能、價格上都屬於高端產品。陳金偉依靠的商業路徑也正是搭平台、創品牌。

訪談結束後,他邀請本報記者2012年夏天參觀他們的新工廠。「我們的工廠裡以後只有兩樣機器,一是打標機,在各種零部件上打上公司的LOGO;二是檢測設備,對各種採購的零部件進行質量檢測。」

陳金偉強調說,在大廳一樓的成品車間,你將看不到那種雜亂無章、機器轟鳴的場面,而是類似宜家家居一樣的各式標準貨架。

2011年12月初,浙江省發展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在溫州市泰順縣調研,車快到與福建交界的分水關時,山巒起伏之中,一組整潔美觀、富有現代氣息的工廠吸引了他的注意。

這是當地從瑞安市引入的一家汽摩配企業,車間裡毫無機械加工廠常有的凌亂灰暗場面,明亮整潔,色彩美觀。全廠總資產3億多元,200多員工,生產800多種汽摩零部件。

卓勇良說,一邊是原生態的蒼翠群山,一邊是信息化的現代企業,這種強烈的對比,清晰地昭示著浙江的未來。

向產業鏈淘金

調研發現,融資難、融資貴的呼聲很響,但位列反映問題第一位的往往並不是資金。在一次座談會上,嘉興市七星鎮幾位做防爆產品的業主告訴本報記者,企業遭遇「貸款難」等諸多問題,根子在於企業的發展層次較低,議價能力較差,因此他們正積極從轉變發展方式、延長產業鏈等方面找出路。

「這種低成本優勢正面臨著挑戰。」蔡建平說,因為民工荒、電荒、基礎資源漲價等問題,現在市場競爭很激烈,行業利潤只有3~5個點,主要是靠做量。

陳金偉也越來越感到,隨著市場競爭的壓力變大,產品必須不斷升級換代、提高科技含量,否則產品就沒有利潤,生產越多虧損越多。

由於缺乏品牌和自主創新能力,壓低「製造」過程中的價格幾乎成了中小企業唯一的生存之道。即便如此,仍有眾多國家正在準備「接中國的盤」,因為低標準的環保政策和廉價勞動力並非中國所獨有。

「這是絕望的冬天,也是希望的春天。」狄更斯在《雙城記》裡描繪的景象,也許同樣適用於目前的中小製造業。

把 產值從1000萬元做到1個億,百事得塑膠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鐵祥用了十年。用他的話說,此前是「穩了十年」,未來十年將是衝刺階段。他指著辦公室外的廠房 說,老廠房恰好是2000年建成投入使用的,2010年他們開始籌建新工廠,如果不算上土地價格,第一期投資估計要5000萬元。

「我們不是盲目加大投資,雖然目前大環境比較複雜,但作為企業有能力做好準備,關鍵是要找準危中之機。」陳鐵祥說。

陳鐵祥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公司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外貿權,新工廠的產品主要銷往俄羅斯、韓國、阿聯酋等國家,「現在我們的精力將主要集中在對外貿易上,因為國內的市場開始趨於飽和,而且外貿的利潤相對國內也要高一些。」

在「國進民退」背景下,浙江佳華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夏君是幸運的。2010年3月,他的公司和東風汽車活塞軸瓦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新公司,開創了東風零部件與民企攜手發展的先河。

談到這次合作機遇,石夏君說緣於偶然,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浙江佳華想要進一步發展,在行業裡瞭解到這家公司的情況。「它是老國企,虧損嚴重,但我們看中東風的品牌、技術和市場。」石夏君說。

談判持續了8個多月,投入了4000萬元,進行設備引進、技術改造和新建廠房。第一個年頭,東風佳華由原月產值約230萬元到穩定在每月產值340萬元左右,2010年共完成3350萬元的產值,創公司軸瓦產量之最,並實現盈利。

和大多數浙江企業一般,石夏君也是沿著原材料提供的增長路線,在產業鏈上游延伸,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以擺脫低成本競爭的侷限。如今,石夏君不但控股了新公司,每年還從浙江佳華進貨5000萬元的零部件,佔到浙江佳華目前產值的四分之一。

總體而言,面對目前市場形勢複雜、企業經營成本高企等困難,受訪企業主依然選擇堅守主業,只是行進的節奏進行了調整,只要是穩健經營的,一般不會出現資金鏈斷裂情況。

浙江省政府諮詢委副主任、浙江大學教授史晉川(微博)告訴本報記者,在面臨困難時,個體企業應該利用好浙江省打造14個現代產業集群的機會,在產業鏈的延伸上做文章。

打造「隱形冠軍」

像前述的公司發展之路,大都有一個從低端到高端的過程。一個企業逐步完成原始積累,產值規模越來越大,地價、工資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就會逼迫它轉型,向生產價值鏈的高端攀登。區別的只是,有先行覺悟的,也有後知後覺的。

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楊軼清告訴本報記者,浙江民營企業不能總停留在產業鏈低端,應通過持續轉型升級,逐步在產業鏈高端佔有一席之地,這才有可能從根本上破解民營企業經營困局、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綜合調研分析,這些企業推進轉型升級主要有四大變化:從產品製造最下游的零部件向更具附加值的環節延伸,提升了整體產業鏈競爭優勢市場營銷由主要以國內為主向全面國際化擴展產業結構由傳統五金製造業向新能源、環保產業轉型盈利模式由單一產品銷售向產業、資本經營相結合轉變。

這也符合浙江省打造一批「隱形冠軍」的思路。所謂「隱形冠軍」的含義是:這些企業幾乎不為外界所關注,專注於某一個細分市場,幾乎完全主宰著各自所在的市場領域,有獨特的競爭策略。

浙江省中小企業局發展規劃處應處長告訴本報記者,對企業來說,放棄主業搞副業、放棄實體搞虛擬、放棄製造搞房地產的現象需要糾偏。

應處長表示,他們花了近一年時間做的浙江省中小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剛剛公佈,在「十二五」期間,力爭千家左右中小企業成長為大中型企業,萬家左右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培育成規模以上企業。

目前,部分企業正在「撐」或「熬」的同時,也有一些企業感受到機會的來臨,憑藉產業鏈地位或者技術優勢逆勢加快發展。

創正防爆電器公司總經理魏壇霖告訴本報記者,其產品涵蓋了從防爆元件到電控系統集成的完整系列,主要給「三桶油」提供產品,是中石油一級供應網絡成員、中石化物資資源市場成員單位和中海油工程供應商。

魏壇霖的二期廠房2011年8月剛竣工,總投入4000萬元。2011年的產值1.2億元,產能還沒有完全釋放,訂單排到下個季度。


嘉興市七星鎮2006年開始打造中國防爆電器研發基地,中國防爆電器行業十強企業中,已有3家落戶七星,自2008年5月被授予「中國防爆電器產業基地」以來,七星防爆電器產業鏈越做越長,規模也越來越大。

「我們除了做大做強防爆電器產品外,下一步的目標鎖定在需求量巨大的電纜市場,公司力爭在10年內實現年產100億元的防腐電纜,在全國市場佔得大份額。」華夏防爆電器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要做成行業的『隱形冠軍』,首先要克服外界的誘惑,有條件的做大,不宜做大的就做專做特。外界看似黙黙無聞,但行業內無人不曉。」應處長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37

《傑出投資者文摘》1988.9-1993.10間與坦普頓的訪談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f8y7.html
《傑出投資者文摘》1988.9-1993.10間與坦普頓的訪談
《傑出投資者文摘》摘錄:1988.9-1993.10間與坦普頓的訪談

「超凡的長期投資績效主要來源於常識。」
沒有比「按基本價值買入」更為持久的方法……
坦普頓:價值投資是最為持久而經得起考驗的投資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長期來看沒有一種投資方法注定是最好的。所有的投資方法總是在最為流行的時候失去效果。所以為了走在其他投資者前面,我們每時每刻都要開發新的投資方法。我們從未有一刻沒有嘗試至少6種方法——現在我們有14種方法——因為我們希望成為那些運用新的投資理念的領導者,以獲取非凡的投資業績……
但是縱觀50年的歷史,沒有比「按基本價值買入」這種方法更為持久——購買那些相對於真實價值,價格被低估的公司。

「我不知道還有比從格雷厄姆開始更好的(入門)方法。」
坦普頓:格雷厄姆的標準仍然有效嗎?是的,這已經是共識了。如果你要學習證券分析作為自己的職業,沒有比從閱讀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開始更好的方法了。這本書寫於1934年,當這個職業剛剛開始的時候。他第一次將我們如何判斷公司價值作了常識性的描述。
我很幸運。我剛從英國的一間大學出來在華爾街謀得一個工作。我在夜校讀書的時候偶然有機會從師於我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在他那裡我學到了證券分析的基本知識。
當然這不是全部。事情總是變化迅速。每個行業都在變。回到我當時學習的時候,證券分析協會只有17個會員……今天,有17000個成員。你不可能只運用在那個只有17個成員時代裡本傑明•格雷厄姆所寫的東西。自那時起,世界已經有很大發展……但是我仍然認為學習證券分析最好從格雷厄姆開始。

不要被狂熱或者失望左右。
坦普頓:半個世界以來我們工作非常努力——不是一週35個小時,而是50、60、70個小時。一個不可能做所有的工作。現在,我們在8個國家有辦公室,有500多個不同行業的專家。即便是這麼龐大的專家群,我們仍然發現(投資)是很難的。所以勤勉是獲取超凡業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一個因素是常識。真的,好的投資就是常識。不要被狂熱做左右,不要被失望所左右。不要買那些你不懂的東西。在買之前永遠做好功課。制定長期的計劃。在熊市來臨之前就準備好如何度過。只要掌握了一般的常識,長期來看你就能取得優良的投資業績。

「要發現最好的買賣,你得到處尋覓。」
坦普頓:我們運用常識有四種方法:
第一,我們尋求物美價廉的交易。一般而言,你以比你認可的價值折扣很多的價格購買的股份,長期來看要比溢價買入的回報要好得多。
第二,如果你想尋找非常不尋常的交易,不能只在加拿大找,要到處尋覓。我一直堅信全球投資的理念。從半個世紀來我做基金經理時開始就一直是我的信條。
第三,我們是靈活的。許多共同基金的經理專長於某些領域——不管是高收益骨片或者科技股或者其他。常識告訴我如果你在一種證券、一個行業、一個國家5年長的時間裡取得了超常的業績,那麼下一個5年就很難以同樣的方式投資取得相同的成果。你必需尋找那些低迷、蕭條的地方了。
第四,如果你和別人購買相同的東西,一般來說不可能是最好的交易。這是常識。如果你和別人買的一樣,你將得到和別人一樣的業績。超凡的業績只有在你和大眾投資不同的東西才有可能。

「我很懷疑我們能在2/3的時間裡是正確的。」
坦普頓:沒有投資顧問能夠英明到從不犯錯。當我們賣出某個資產而買進另一項資產的一年或者兩年後,至少有1/3的時候我們希望當時從來沒有做過。我懷疑我們在作這些選擇的時候我們正確的記錄能夠超過2/3。
我們永遠不能預測經濟景氣循環,同樣我們不能預測股市的循環,我們從未發現任何人預測的準確程度超過60%。但是我們會對客戶說:不必擔心,準備好吧。你知道終歸要有熊市的。你知道終歸要進入經濟衰退的。你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
現在,如果你知道將要發生的事情,你就會在財務上做好準備。你不能負債(投資),因為在你犯錯的那段時間裡你會被清場出去。如果你在1/3(犯錯)時間裡負債投資,那麼只要有一次熊市就足以將你清出市場。錯誤也許不會一再發生,但我情願沒有借過任何東西。
你得心裡準備好不要在錯誤的時機因為恐懼而愚蠢地賣出。如果你徹底準備好並且知道你將要度過熊市和衰退,你就能將這些不僅視為是擔心,而且還是機會。

一個明智的投資者不會做其他人做的事。事實上,你得做相反的事情。
「你可以聽從10個醫生或者工程師的話,但是不要是10個分析師。」
坦普頓:股票的選擇過程是複雜的。不像其他專業,一個謹慎而明智的投資者不會照搬其他投資者做的事。比如,如果10個醫生們告訴你吃什麼藥,那麼最好還是吃這種藥。同樣,如果10個工程師一致同意用某種設計建造大橋,當然這就是正確的建造方式。但是,如果是10個投資分析師告訴你買某隻股票,或者是金子、德國馬克面值的債券或者其他資產,也許這是錯誤的。
這並不表示這些證券分析師不夠聰明。事實上證券分析師可能是地球上最聰明的人。然後買賣的實質是,如果每個人試圖購買某個證券,那麼價格早就接近頂部了。因為價格上升的原因就是人們越來越多地買進。所以當你聽到幾乎所有人都在推薦某個投資的時候,最好遠離。

某種方面講,我們更像調解者(調和者?)而非逆勢者。
坦普頓:…….正相反,買那些低迷的股票。一個證券價格低迷的原因就是人們在賣出。股票價格下跌至被價值低估的原因只能是賣壓。所以在證券市場,如果你要獲得好的交易並長線獲得非常收益的話,你必須和多數投資者做的事情相反。
我們一直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情,發現這個星球上某個市場被低估的股票,然後耐心持有,直到其他人認識到其非凡的價值。從某些方面講,我們是調解者。有時候我們錯誤地被描述為逆勢操作者,但我們不是真正希望逆勢。我們希望協調一致。所以當我們發現其他人正在不斷以更低的價格賣出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調和並買入。然後在某個時刻——也許是幾年以後——當人們過於興奮,將價格越推越高還在渴望買入的時候,我們就調和並賣出多年前買入的股票。

看著那些事實,你怎能不滿懷感激。
「現實有很多問題,但是更多的是恩賜。」
坦普頓:確實問題很多。因為問題永遠是有的。在我53年的投資顧問生涯裡,還從來沒有一年是沒有問題的。有全國的問題、家庭的問題、個人的問題。那就是上帝創造世界的方式。我認為也沒有跡象表明將來的問題會少些。
但是對於每個我們的問題,我們有更多的恩賜。你不會在電視上看到這些恩賜,就像電視節目不會講「昨天多數的人是誠實的」。你只聽到那些令人震驚的事件……
所以在聽到聳人聽聞的事件時不要沮喪。花點時間找出最基本的事實


「我不明白人們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樂觀。」
坦普頓:發現事實是我的工作。事實並不那麼令人振奮,我不明白為什麼人們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樂觀。
就在150年前85%的人還依靠耕作來生產足夠的食物。現在在美國和加拿大只有3%的人依賴於耕作。我們生產了這麼多的食物再也不用擔心短缺。事實上是食物過多了。
再說說藥品。我有三個孩子是醫師。他們告訴我現在藥物中至少有一半在20年前是沒有的。在接下來的20年裡出現新的藥品還會超過一倍以上。
再看生活標準。現在的生活水準已經是當年亞當斯密寫《國富論》的時候的100倍以上。再看平均壽命,有人計算歷史總人口的65%現在仍然在世。現在每個月出版的書的數量比當年哥倫布時代之前所有出版的書還多。歷史上50%的書在最近的50年裡出版。
這是一個神奇的年代。歷史上生活水準提高一倍需要1000多年。而在我79年的有生之年裡這個世界的生活水準已經翻了4倍——僅僅是一個人的一生的時間。

「如果你不感謝上帝對你的恩賜,你就不會得到它……」
坦普頓:所以當你看到這些事實如何能不滿懷感恩之情?誰能想像到對孩子們莫大的恩賜就能簡單在一個店裡得到?我堅信將來這個世界的成就比現今看的更加偉大。如果你不對上帝所給與你的莫大恩賜懷有感激,那麼你也許看不到這個宏偉景象。
這些年我研究和學到的越多,我就越相信真正重要的東西是那些沒有看到的東西。那些真正的東西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質上的。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而是在於你內心如何去回應它們。
在你內心成長的東西遠比外在發生的重要。生活的真諦,我們這裡討論的原因,就是在精神上獲得成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