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政治局半年報措辭對比 sailholder

http://xueqiu.com/3337141443/24628426
去年: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增多。各地區各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大預調微調力度,經濟社會發展總的形勢是好的。經濟增速保持在預期範圍之內,農業形勢進一步向好,物價漲幅回落,經濟結構調整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城鄉居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仍然嚴峻,影響我國經濟平穩運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較多,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我們既要看到經濟運行中的問題和風險,增強憂患意識,做好應對準備;也要看到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促進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今年: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環境十分複雜。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深化改革,加快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不斷改善民生,沉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紮實做好各方面工作。

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處於年度預期目標的合理區間,經濟社會發展總的開局是好的。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夏季糧油再獲豐收,服務業發展繼續加快,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節能減排工作進一步強化,簡政放權取得積極進展,改革開放力度加大,社會事業得到加強。

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下半年我國經濟仍將保持總體平穩發展態勢。同時,也要認識到,世界經濟正在深度調整,國內外發展環境十分複雜。我們既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充分做好應對各種複雜困難局面的準備,又要牢牢把握重大調整機遇,積極有為,創新求進,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努力實現三者有機統一。
去年:
會議指出,下半年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以發展實體經濟為堅實基礎,以加快改革創新為強大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統籌當前與長遠,更加注重拓寬增長空間,更加注重提高增長質量,更加注重激發發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發展成果,著力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難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今年:
會議指出,下半年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體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穩定性,提高針對性、協調性,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和微調,穩中有為。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積極擴大有效需求,著力推進轉型升級,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去年:
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和各項決策部署上來,齊心協力,真抓實幹,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更大成績。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結構性減稅政策力度,保持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改善居民消費能力和環境,積極促進綠色產品和服務消費,在優化投資結構的同時擴大有效投資,落實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加大對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持;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強化創新驅動作用,促進產業升級,毫不放鬆抓好節能減排,大力支持小微企業和服務業發展,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鎮化;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抓好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努力實現農業再獲豐收;做好重要商品供需調節,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促進對外經濟穩定發展,落實和完善穩定外貿政策,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深化財稅、金融、價格、醫藥衛生、教育文化等領域改革,力爭在健全體制機制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切實防止房價反彈,增加普通商品房特別是中小套型住房供應,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滿足居民合理的自住性住房需求;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和擴大就業,落實並完善社會保障政策,加強教育、文化、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今年:
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和各項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信心,奮發有為,努力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節奏,使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盤活存量、優化增量、著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把錢用在刀刃上;積極釋放有效需求,推動居民消費升級,保持合理投資增長,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夯實糧食豐收基礎,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紮實開展防災減災各項工作;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等的政策扶持和服務力度,進一步清費減負,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信息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推動新興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落實和完善區域發展規劃和政策;努力穩定對外貿易,完善政策和服務,拓寬出口渠道,積極增加進口,有效應對貿易摩擦,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投資;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深入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產品和環境價格改革,抓好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穩定價格總水平,加強重要商品產供銷銜接,努力減輕物價上漲對群眾生活影響;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繼續完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統籌城鄉社保體系建設,妥善安排好災區群眾生產生活,促進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331

解讀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軍事創新 作者:格隆匯 陸洲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45
結論:


1、這是十八大後軍事問題第一次成為政治局集體學習的主題。學習的目的在於統一思想。習主席對於軍事變革的認識深度,已達到改革開放以來幾任領導人的高峰。根據會議對「軍事創新」的判斷,我們推測,軍隊改革方案出台在即。​

2、會議強調的「軍事創新」重點是「信息化」、「戰略利益拓展」和「聯合作戰」等。根據我們收集的講課人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主任肖天亮的觀點,改革將落實在精幹軍隊主體、加強軍隊信息化建設、建設強大空軍和遠洋海軍、推廣精確打擊和聯合作戰等方面。​
3、強軍固本是全黨的共識,軍事創新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並且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權威的必由之路。當前,中國外部環境正處於緊張氣氛中。「第三次世界大戰」雖然有聳人聽聞之嫌,但形勢的緊張和大國間的對抗已然愈演愈烈。軍工行業已成為最主流的政治經濟趨勢。​
3、推薦標的:​
軍隊信息化:中創信測​
精確打擊:振芯科技、高德紅外​
空軍:成飛集成、四創電子、四川九洲​
海軍:中國重工​
航空發動機:成發科技、煉石有色、撫順特鋼、航空動力​
無人機:航天電子、山東礦機​
新概念武器與核武器:奧普光電、丹甫股份​

一、目前形勢​

強軍固本是全黨的共識,軍事創新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並且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權威的必由之路。​

大國崛起要靠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釣魚島爭端、南海爭端以及中亞新絲路潛在的恐怖威脅,都需要我們既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也要有強大的政治、軍事實力,否則就沒有和平發展的環境,就沒有國家復興的機遇。​

當前,中國外部環境正處於緊張氣氛中:菲律賓稱中國在南海多個島礁施工;美國P-8戰機抵近中國偵察引發對抗;美國B-2轟炸機在關島巡邏;中印邊境交涉對峙;烏克蘭東部戰火已經點燃,俄羅斯強硬表態。「第三次世界大戰」雖然有聳人聽聞之嫌,但形勢的緊張和大國間的對抗已然愈演愈烈。​

二、中國軍隊改革方向​

(一)、精編​

中國解放軍以約230萬現役軍人的規模高居全球首位,長期跨域作戰的美國現役人數為150萬,其後的俄羅斯、印度、朝鮮軍人數量大概佔到中國一半。​

鄧小平在1985年實施了百萬大裁軍:一是將陸軍改編成集團軍;二是改革體制,撤並機構,設立總參謀部,11個大軍區合併為7個;三是陸軍淘汰騾馬、騎兵、司號兵等,實現摩托化和半機械化;四是改變隸屬關係,將地方武裝劃歸政府領導,砲兵、裝甲兵成陸軍重心,誕生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新型兵種。​

軍區體制已不適宜。過去是擔心被大規模侵入國土,以及機械化水平太差、軍隊調動能力太弱才劃片搞軍區。現在應該面向邊境作戰及境外作戰,海空軍以及遠征型陸軍成為重點。預計未來組建聯合司令部,整合陸海空天各軍兵種,形成全面的軍事調動和快速部署體系。​

(二)升級​

我們認為,從緊跟世界軍事潮流、實現軍隊戰鬥力跨越式發展的角度看,如果按部就班地發展常規武器,將先進軍事國家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做過的事再做一遍的話,我們就將永遠處於跟隨者和落後者的地位。要實現戰鬥力的跨越式發展,就必須擁有超常規的新概念武器與新概念部隊,將其作為我國維護統一、抵抗外國勢力干涉的「殺手鐧」。​

新概念武器有四大特點:​

一是智能化。美軍無人機達到6000架以上,俄軍計劃在15-20年內用無人機取代三分之一的飛機。​

二是全能型。融遠程攻擊、高度隱身、載彈量大、全天候作戰於一身,美軍計劃花費200億美元研製「2018遠程戰略轟炸機」,不經加油航程4633公里,以取代B—52和B—1B。​

三是新概念。包括強激光武器、高超音速飛機、高功率微波武器等。​

四是新空間。美空軍研製10年的X-37B型「空天飛機」,可在大氣層內外飛行,可用於偵察監視與預警、空間武器發射、反衛星等。​
新概念部隊包括兩點:​

一是網絡部隊:2009年6月,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下令組建「網絡空間司令部」,2010年5月21日正式運行。美軍2010年出台了《網絡空間作戰能力構想》,明確了網絡空間態勢感知、防禦、進攻和支援等4種作戰樣式和62種作戰能力。在最近的幾場戰爭中,網絡戰已經得到廣泛應用,隨著形勢的發展,網絡戰的地位作用將迅猛提高,將引起高度關注。​

二是航天部隊:按照軍事學家的設想,「天軍」是一個多兵種合成的部隊,大體包括太空艦隊、地基部隊、航天和空天飛機部隊、火箭部隊、自動化指揮和控制系統部隊(C4I部隊)等。​

我們猜想,中國未來的「天軍」,將由防禦作戰部隊、進攻作戰部隊和作戰保障部隊組成。防禦作戰部隊主要實施截擊敵方洲際導彈和軍事航天器的防禦作戰行動;進攻作戰部隊主要依靠天基武器,實施對空中、海上和地面目標進行打擊的進攻作戰行動;作戰保障部隊主要是進行對天,對空,對海,對地的觀察、監視、識別等,並從事太空作戰的運輸、燃料加注、航天器的建造和維修等。「天軍」的戰略職能將大於戰略火箭部隊,除了繼續擔負中遠程火箭、戰略戰術核武器的研製和發射外,還要執行外層空間的作戰任務。​

三、未來戰爭形態​

(一)、信息戰​
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信息的作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雖然說打仗要獲得制空權、制海權,但最根本的是制信息權,沒有制信息權必然打敗仗。​

統計顯示:美軍作戰40%時間處理情報信息,15%的時間作判斷、下決心,30%的時間下達命令,15%的時間控制部隊行動。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中央總部前指人員由戰前的50人猛增至近1000人,其中70%是信息分析與處理人員。​

(二)、體系破擊​

以往打仗主要追求的是殲滅敵人的數量,把敵人的軍隊打光了,我方就勝利了。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雖然還要重視殲滅敵人,但核心已轉到打要害、破體繫上,通過對敵造成功能破壞和心理震撼,迫使敵人屈服。​

海灣戰爭,美軍首先摧毀了伊拉克指揮機構、C3I系統、防空系統等重要目標,經過38天10萬餘架次、近10萬噸炸彈的轟炸,基本摧毀了其戰爭體系和鬥志,然後地面部隊經過100個小時作戰結束了戰爭。科索沃戰爭,北約進行了78天戰略空襲,南聯盟軍隊保存90%,但國家仍被打敗。​

美軍擊斃本·拉丹、北約空襲利比亞,都是情報部門與軍隊之間的高技術合作,反映了戰爭的最新趨勢。就是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敵人要害目標情況,然後進行遠距離精確打擊,動搖敵人作戰體系和國家體系,進而贏得勝利。​

(三)、控制戰局​

作戰方法要從過去粗放式作戰向精確作戰轉變,以小打、巧打、精打,減小戰爭破壞。要見好就收,乾淨利索地結束戰爭。我軍將來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進行戰爭,也應把控制戰局作為重要指導原則,力爭以較小的代價贏得勝利。​

(四)、聯合作戰​

按照美軍的說法,在伊拉克戰爭中,一個陸軍少校可以把地面上海軍陸戰隊上尉需要近距離空中支援的請求傳遞給空軍的一架F-16戰鬥轟炸機;一個遠在科羅拉多州美國航天司令部的高級軍士可以根據特種部隊A小組的要求,為其提供偵察衛星圖片;海軍軍艦可以向中情局特工確認的目標發射戰斧巡航導彈。​

據外媒報導,中國在最高戰略層次設立了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此外,解放軍在各戰區設立的聯合指揮作戰中心基本成型,包括東海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四、附錄:習主席軍隊工作語錄​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正面臨一個難得的機會窗口,一定要把握好。​

我軍總的數量規模還有些偏大,軍兵種比例、官兵比例、部隊和機關比例、部隊和院校比例不夠合理。非戰鬥機構和人員偏多、作戰部隊不充實,老舊裝備數量多、新型作戰力量少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必須優化規模結構,把軍隊搞得更加精幹、編成更加科學。要重點加強新型作戰力量建設,限期把老舊裝備數量壓下來,為新型作戰力量騰籠換鳥。​

軍隊政策制度改革還有一個重要方面,是要把錢和物管好用好,提高軍事經濟效益。要把軍費投向投量搞得更加科學,千萬不能讓國家投入的錢打了水漂。​

設計裝備就是設計未來戰爭形態。​

強化信息系統集成建設,貫徹統一的體系架構,建成能夠融入三軍、實用好用的信息系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01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經濟發展基本面沒有改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97

新華網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12日召開會議,討論國務院擬提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稿,審議《關於巡視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情況的專題報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2014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複雜嚴峻,全球經濟複蘇曲折乏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多重困難和挑戰相互交織。在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科學把握大勢,堅持穩中求進,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全面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全面深化改革實現良好開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啟新征 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出堅實步伐。一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經濟結構有新的變化,發展質量有新的提升,對外 開放有新突破,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增強。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迎難而上的結果,堅定了我們奮勇前行的 信心。

會議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堅持不懈推動科學發展,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黨中央部署和要求,以鄧小 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 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 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會議指出,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關鍵是穩和進相互促進,要著眼於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堅持穩政策穩預期、促改革調結構,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推動經濟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要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區間調控,更加註重預調微調和定向調控。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和投融資、價格、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擴大居民消費和增加有效投資,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做好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藥衛生等工作,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創新管理、強化服務,切實做到勤政為民。

會議指出,黨中央高度重視巡視工作,對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明確了中央巡視工作方針。在黨中央有力領導下,巡視工作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 爭這個中心,著力發現腐敗、紀律、作風和選人用人方面的突出問題,形成有力震懾,做到巡視全覆蓋、全國一盤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巡視了66個地 區和單位,實現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覆蓋,工作成效顯著。

會議強調,全 黨要清醒認識反腐敗鬥爭依然嚴峻複雜的形勢,深刻認識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意義,擔負起管黨治黨的責任。從嚴治黨,關鍵在治、要害在嚴。巡視工作必須鞏固成 果、深化拓展,做到利劍高懸、震懾常在,用最堅決的態度減少腐敗存量,用最果斷的措施遏制腐敗增量。要把巡視監督作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重要平 臺,作為上級黨組織對下級黨組織監督的重要抓手,作為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結合的重要方式,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支撐。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112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經濟發展基本面沒有改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97

新華網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12日召開會議,討論國務院擬提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稿,審議《關於巡視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情況的專題報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2014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複雜嚴峻,全球經濟複蘇曲折乏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多重困難和挑戰相互交織。在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科學把握大勢,堅持穩中求進,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全面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全面深化改革實現良好開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啟新征 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出堅實步伐。一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經濟結構有新的變化,發展質量有新的提升,對外 開放有新突破,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增強。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迎難而上的結果,堅定了我們奮勇前行的 信心。

會議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堅持不懈推動科學發展,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黨中央部署和要求,以鄧小 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 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 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會議指出,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關鍵是穩和進相互促進,要著眼於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堅持穩政策穩預期、促改革調結構,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推動經濟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要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區間調控,更加註重預調微調和定向調控。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和投融資、價格、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擴大居民消費和增加有效投資,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做好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藥衛生等工作,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創新管理、強化服務,切實做到勤政為民。

會議指出,黨中央高度重視巡視工作,對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明確了中央巡視工作方針。在黨中央有力領導下,巡視工作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 爭這個中心,著力發現腐敗、紀律、作風和選人用人方面的突出問題,形成有力震懾,做到巡視全覆蓋、全國一盤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巡視了66個地 區和單位,實現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覆蓋,工作成效顯著。

會議強調,全 黨要清醒認識反腐敗鬥爭依然嚴峻複雜的形勢,深刻認識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意義,擔負起管黨治黨的責任。從嚴治黨,關鍵在治、要害在嚴。巡視工作必須鞏固成 果、深化拓展,做到利劍高懸、震懾常在,用最堅決的態度減少腐敗存量,用最果斷的措施遏制腐敗增量。要把巡視監督作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重要平 臺,作為上級黨組織對下級黨組織監督的重要抓手,作為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結合的重要方式,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支撐。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263

一季度政治局會議前瞻:中央貨幣寬松配合地方基建托底經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48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21 11:45 編輯

一季度政治局會議前瞻:中央貨幣寬松配合地方基建托底經濟
作者:管清友


寫在一季度政治局會議之前

1、十八大之後,“南北院”的分工發生變化,黨管經濟的趨勢愈發明確。對市場來說,政治局會議的意義比以往更加重要。過去政治局是每年年中和年底兩次開會討論經濟形勢,但從2013年開始,4月25日增加一次會議討論一季度經濟形勢。2013年是政治局常委會,2014年是政治局全體會議,預計今年4月25日政治局仍將召開全體會議,根據一季度的經濟形勢對下階段政策進行調整。

2、本次政治局會議可能成為政策從“供給收縮”加速轉向“需求擴張”的轉折點。從宏觀上看,一季度經濟數據超預期下行,房地產仍未企穩,出口後勁不足,經濟下行的壓力有增無減;從微觀上看,近期高層密集調研也一定感受到巨大壓力,一是企業融資成本“降的不多”,“貸款利率普遍在6%以上,而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5%”;二是地方政府迎來債務到期高峰,被動緊縮的壓力依然很大;三是持續的經濟低迷正在讓銀行的資產質量風險加速曝露。
上述壓力將迫使中央加速摒棄“供給收縮”的思路,加速轉向“需求擴張”。而隨著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規劃的陸續出臺,地方政府可能改變過去兩年“消極怠工”的狀態,掀起新一輪基建投資熱潮。回過頭看,本輪牛市的起點恰好是去年7月底的政治局會議,那次會議標誌著中央政治態度的轉變,改革明顯加速。而這次政治局會議可能標誌著中央經濟政策的轉變,寬松將明顯加速。

3、主要思路:中央貨幣寬松配合地方基建托底經濟。除了存量上的債務置換,增量上的貨幣寬松也將加大力度,降準一定不是終點。目前銀行間的利率中樞明顯下行,但實體利率依然高企,盛松成司長透露3月末企業融資成本為6.83%,相比總理所說的5%的企業平均利潤率仍高出180個bp,未來降息空間巨大。此外,為了配合基建穩增長,再貸款可能成為下階段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央強調國開行要回歸“開發性金融”的本職,總理近日調研國開行住宅金融事業部也釋放強烈信號,下一步開行將在保障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而資金問題將由央行通過再貸款的方式解決。在貨幣傳導不暢的情況下,貨幣財政化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4、對市場來說,近期禁傘等事件不改長牛趨勢。首先,監管層並非打壓股市。在中央堅守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的前提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資產負債率的唯一途徑就是加大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這必須以一個有人氣的資本市場作為前提。其次,監管政策的收緊只會改變牛市的節奏,從來不會改變牛市的方向。決定牛市方向的依然是宏觀基本面。

從基本面來看,本輪牛市的核心驅動因素有三個:房地產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資產重配、政府信用收縮背景下的銀行資產重配和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貨幣寬松。目前這些因素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但還不足以扭轉牛市的方向:

第一,房地產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資產重配是長期的,這個因素變化不大。連續的降息降準和信貸政策調整雖對地產有提振,但效果並不明顯,一季度銷售還在大幅下滑,4月的高頻數據也不樂觀。中期內的庫存壓力和長期內的人口壓力很難靠短期政策扭轉,房地產作為一種高收益無風險資產的賺錢效應已經消失,房產造富時代結束,股權造富時代開始。

第二,政府信用收縮背景下的銀行資產重配有所放緩,但方向未變。除了房地產之外,政府過去通過顯性或隱性的信用擔保提供了大量無風險的高收益資產,分流了大量銀行資金。但隨著43號文規範地方舉債機制、剛性兌付逐步打破,銀行失去了這個重要的資產配置方向,大量資金轉向股市。近期這個因素有些變化,地方政府正在設法繞開43號文,通過PPP和城鎮化基金等“明股實債”的模式為銀行提供新的政府信用資產,銀行參與的越來越多,但由於機制尚不成熟,進展比較緩慢,這種資產的量級還無法與此前的城投相比。

第三,經濟下行背景下的央行貨幣寬松不僅沒有改變風向,而且力度越來越大。如前所述,只要前兩個因素不變,就意味著經濟下行的趨勢不變,為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緩釋債務風險,貨幣寬松一定不會停止。這和2007年牛市結束前的背景完全不同,2007年央行已經進入緊縮周期,破天荒的6次加息、10次上調準備金。

5、牛市何時結束?我們認為可以關註以下幾個信號:第一,全國的房地產銷售持續好轉,庫存明顯去化,地產投資反彈。第二,政府大規模刺激超預期,基建投資重現30%以上的高增長。第三,社融和M2持續反彈,貨幣寬松轉化為信用擴張。第四,CPI上行到3%以上,迫使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第五,註冊制推出,大規模IPO開始。只要這些信號尚未出現,音樂就不會停止,舞會仍可以繼續。

(轉自民生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043

股市將更活躍、房地產要刺激?政治局會議釋放重要信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43

股市將更活躍、房地產要刺激?政治局會議釋放重要信號!



  4月政治局會議頗受矚目,無論是實業投資者還是股票投資者,都在等政策。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二季度肯定無法觸底,若沒有新政策出臺,全年經濟增速也會跌破心理下限。

  30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討論了經濟形勢,並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京津冀規劃通過後,不日就會公布,這不僅明確了三地發展如何走好一盤棋,也會起到穩增長的短期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政治局會議釋放了九大信號。

  信號一,第一次全面評估經濟全貌。


  中央政治局對宏觀經濟出現了新的判斷,即“需求結構、生產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商業模式發生幅度較大的調整,一些新的增長點破繭而出”。

  這是中共高層第一次對中國經濟調整效果做出全面判斷,從宏觀到產業,從市場到企業,甚至商業模式變化,都得到中共決策者的評估。在這樣的背景下,宏觀調控的方式和節奏也會發生變化。

  得出這樣的判斷,顯然對改革效果表示滿意,但同時認識到外需在短期內難以恢複,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必須采用新思路。

  信號二,宏觀調控穩增長打頭,防風險斷後。


  雖然政策總基調沒有變化,但宏觀政策強調“保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綜合平衡”。穩增長是第一位的,促改革是第二位的,調結構退居第三。這意味著宏觀調控可能會短期恢複老辦法,以達到穩增長目的。

  信號三,房地產要刺激,市場環境要改善。


  在宏觀政策中提到“要完善市場環境,盤活存量資產,建立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這意味著可能繼續出臺鼓勵購房的稅收和信貸政策,以起到消化住房庫存,進而刺激房地產開發投資的作用。無論如何,在房地產經濟下,能夠賣出房子,就可以穩定增長。如果房地產能夠借此機會實現市場環境改變,並最終形成市場機制,長遠看,是好事情。不過,就怕地方政府將房地產政策當做激素用,只看短期效果。

  信號四,拉投資是頭號辦法。

  就穩增長而言,最有效辦法仍是固定資產投資。

  政治局會議提出“要註重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認真選擇好投資項目,做到有市場,有長期回報”。政府後續將出臺相關投資政策,不僅增加政府投資項目,同時也會改革融資融通機制,通過疏通資金渠道,來為固定資產投資供血。由於國家開發銀行已經明確政策性銀行改革方案,因此在支持投資方面,國開行或充當重要輸血角色,以解決“資金循環不暢問題”。

  信號五,財政政策轉向管理總需求。

  財政政策一定會更加積極,除了支持政府投資,也會進一步減稅減費以刺激民間投資和消費。但比較起來,供給政策見效慢,需求管理才是財政政策重點所在。

  信號六,貨幣政策一定會更加寬松。

  政治局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把握好度,註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如何理解這個說法,並不容易。寬松貨幣政策難以向實體經濟傳導,問題出在銀行,因為銀行風險偏好改變,貸款風險意識提高。那麽如何疏通傳導渠道,恐怕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疏通銀行渠道。這可能要在政治上施加壓力,要求銀行增加實體經濟貸款。但在企業貸款意願降低,以及企業和地方政府“借新還舊”條件下,僅僅靠政治壓力並不能起到很好效果。另一個傳導渠道是直接融資,即通過一個健康活躍的資本市場,將寬松的貨幣供給轉化為新興產業的融資需求。這既要求股票市場要穩定,同時要盡快放開企業IPO管制,增加上市公司數量。

  信號七,股票市場進一步活躍。

  二者比較,一個好的直接融資市場,才是利用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更可靠的辦法。由此判斷,宏觀當局在降低市場風險條件下,會進一步活躍股票市場。

  政治局同時還強調,國企改革方向沒有變,保護私有產權政策沒有變。這是給私人投資者以定心丸,寄望於民間投資來促進經濟持續增長。但這個過程仍會緩慢,畢竟市場環境改善需要過程。不過以此刺激全民創業,並輔以股票市場誘惑,小企業註冊或現繁榮局面。

  信號八,防風險是底線,剛性兌付不會打破。

  與以往不同是,此次政治局提出將“防風險”納入綜合平衡內容,一方面是想避免因經濟下滑導致債務風險,另一方面也是擔心股票市場泡沫積聚,導致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因此,在推行積極貨幣和財政同時,政府也會采取謹慎金融監管政策,以降低和化解風險。如此判斷,股票市場會繼續降杠桿,同時影子銀行等金融產品仍會保持剛性兌付環境。

  信號九,京津冀協同關鍵是服務一體化均等化。

  此次政治局會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這將啟動三地經濟一體化進程。

  京津冀規劃遲遲未能出臺,其中原因是利益難以協調。三地協同的核心不難確定,北京肯是唯一核心,否則首都經濟圈難以成型。關鍵問題是北京的利益如何調節,特別是外來人口疏解問題比較撓頭。只能幹,不能說,這是事實。政治局會議稱,京津冀“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求“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這是解決北京大城市化病的優先藥方,如何轉移產業和人口是問題關鍵。產業轉移了,企業走了,人口能否跟著走,恐怕不取決於政策,還要看市場環境變化。當然,政策如果硬要人口走,也能做得到,但人口減少結果就是出現新的窪地效應,新的人口仍會湧進北京。因此,疏散人口的關鍵是實現社會服務均等化,即首先在京津冀地區實現教育、醫療和養老一體化和服務均等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口布局問題。

  四月政治局會議透露出新的信號,經濟仍有下行壓力,宏觀政策將會進一步寬松,在祭出新手段同時,老辦法也會粉墨登場。但可以肯定的是,定向調控已經轉化為全面刺激,新經濟能否脫穎而出,仍需觀察。

(來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57

政治局會議:中央“宏觀管理思路”的重大轉折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37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1 09:10 編輯

政治局會議:中央“宏觀管理思路”的重大轉折
作者:管清友

導讀:簡單來說,中央的宏觀管理思路已經出現重大轉折,摒棄過去兩年的“總供給收縮”,轉向“總需求擴張”,而總需求擴張的主要思路是中央貨幣寬松+地方基建托底。
核心觀點

1、從強調“高度重視經濟下行壓力”等信號來看,4月政治局會議可能成為宏觀管理從“供給收縮”轉向“需求擴張”的重要分水嶺,經歷兩年的政治整頓之後,政策重心開始重回經濟建設。地方政府將結束過去兩年的“休眠”,重新迎來“萬物生長”的季節。

2、思路上,中西醫結合。所謂中醫,就是結構性改革,改善總供給。所謂西醫,就是中央貨幣寬松+地方大搞基建,改善總需求。

3、貨幣寬松遠未結束,剛到下半場。上半場只解決了銀行間利率,下半場關鍵是解決實體利率,“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降息、再貸款可能成為重要工具。

4、中央已開始著力解決“積極財政不積極”的現象,強調“增加公共支出”,並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但短期來看,地方上的PPP和城鎮化基金等融資模式,還不足以彌補資金缺口。

5、財政放不開步子,疏通貨幣傳導渠道還得靠政策性銀行的貨幣財政化,通過所謂的中國版QE支持基建。伯南克的QE是坐著直升機撒錢,周小川的QE是坐著推土機種錢。

6、一帶一路、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先後完成頂層設計,地方可能掀起繼1992(南巡)、2003(新政府上任區域振興)、2009(四萬億)年之後的第四次基建投資熱潮。現在的“三大區域戰略+互聯網”就類似上一輪的東北振興、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

7、對市場來說,牛市的三個宏觀驅動力有一定的量變,但還沒有發生質變,即,房地產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資產重配、政府信用收縮背景下的銀行資產重配和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貨幣寬松,尤其是第一個和第三個因素較為確定。第二個因素正在變化,但扭轉方向需要時間。

8、如果看不到以下信號,牛市的音樂就不會停止,舞會仍可以繼續。1)地產銷售持續好轉;2)基建增速超30%;3)大宗商品持續反彈,PPI轉正;4)CPI上行到3%以上,貨幣被動緊縮;5)註冊制,大規模IPO。

9、市場可能短期休整,但中期來看,一個“熊”市倒下去,千萬個“牛”市站起來。

正文

1、往年在4月25日舉行的二季度政治局會議因為習總書記參加萬隆會議略有推遲,但內容更加有料。總的來看,三大看點:

(1)分析經濟形勢仍然是主要議題,但這次會議更具轉折點意義。不到兩千字的公告中,幾個信號非常明確。第一,強調“高度重視經濟下行壓力”,而去年僅是提到“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第二,大篇幅講了穩增長的思路,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第三,針對官員的消極怠工,特別強調“各級領導幹部領導經濟工作要擺脫舊的路徑依賴”,“調動各方積極性”。正如我們反複提示的,事情正在起變化。簡單來說,中央的宏觀管理思路已經出現重大轉折,摒棄過去兩年的“總供給收縮”,轉向“總需求擴張”,而總需求擴張的主要思路是中央貨幣寬松+地方基建托底。

回過頭看,本輪牛市的起點恰好是去年7月底的政治局會議,那次會議標誌著中央政治態度的轉變,改革明顯加速。而這次政治局會議可能標誌著中央經濟政策的轉變,寬松將明顯加速。經濟建設將取代政治整頓,重新成為施政重心。地方將結束過去兩年的休眠,萬物重新生長。

(2)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千呼萬喚始出來,為地方基建帶來新的催化劑。此前京津冀規劃遲遲未出臺,估計一方面是各方利益協調難度較大,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冬奧會的不確定性,但隨著奧組委完成最後一次實地評估,北京和張家口已經無限接近2022年冬奧,在此基礎上推出規劃已無障礙。當冬奧會遇上京津冀,自然是今年資本市場不可忽視的主題。從政策面來看,依然會重點支持“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升級轉移”。

(3)重新為國企改革校準,核心仍是提高核心競爭力。國企改革是過去三十年最核心的一項改革,但也是最具爭議的一項改革。從思路上看,各個時期波動很大。目前中央的思路是“提高國企的核心競爭力”。對市場來說,可以重點關註國有企業的整合重組,尤其是央企合並,高鐵和核電領域的合並一定不是最後一個,下一步國家重點鼓勵走出去、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產品附加值較高、行業內存在同質化競爭、壟斷後對民間市場影響不大的一些行業內的央企可能繼續整合。

但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央企整合是一項難度極高的系統性工程,以往“整而不合”的失敗案例也屢見不鮮(典型的就是中外運長航)。所以從2011年開始,中央就放棄了李榮融時代的激進思路,一直保持“成熟一家,重組一家”的節奏,所以,像市場傳言的那種集中大範圍合並不會出現。

2、貨幣寬松周期遠未結束,但將逐步進入下半場,上半場主要解決了銀行間利率(R007已穩定在3%以下),下半場主要目標是解決實體利率,“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一方面是價格工具,降息的腳步不會太遠,李總理說企業的平均利潤率才5%,而央行統計的貸款平均利率卻在6%以上(3月是6.83%),央行拿著這個接近200bp的缺口顯然是無法和中央交差的。另一方面是數量工具,但思路上不再是單純的加“水”,而是要加“面湯”,主要是通過再貸款、PSL等方式、依托國開行等載體支持公共部門的投資,可以叫貨幣財政化,也可以叫中國版QE,只不過伯南克的QE是坐著直升機撒錢,而周小川的QE是坐著推土機種錢。

3、中央已經關註到積極財政不積極的問題,強調“增加公共支出”,調動各方積極性。
地方政府可能改變過去兩年“消極怠工”的休眠狀態,掀起繼1992年南巡、2003年區域振興、2009年四萬億之後的第四次基建投資熱潮。每一屆政府上任後都會興起一陣基建熱,但這屆政府打破了這一慣例,基建熱來的更晚一些(因為這屆政府換屆時的政治環境更不穩固,所以過去兩年的重心一直在反腐和制度建設)。從基建的思路上看,有和過去類似的地方,依然是搞“區域振興”,核心的就是一帶一路、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尤其是一帶一路,內外聯動。但也有新意,一是更加註重“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投資,二是融資方式上更加依賴社會資本,通過PPP和城鎮化基金彌補資金缺口。

我們預計2015年要完成7%的GDP目標,基建投資增速至少要達到25%,規模達到14萬億,這意味著,後三個季度的基建投資將較一季度明顯回升。其中“鐵公基”和水利環保是主要增長點。預計2015年交通運輸投資達5.6萬億,增速為30%,其中鐵路投資1.1萬億、公路投資3.3萬億。水利環保和公共設施5.7萬億,增速約為25%,其中水利投資約為7500-8000億,環保300億,相應的公共設施投資為4.6萬億。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約2.6萬億,電力熱力為1.9萬億,燃氣為3000億,水生產和供應為3400億。

4、對市場來說,不管是禁傘,還是IPO,都只會影響牛市的節奏,但不會扭轉牛市的方向。
首先,打壓股市絕對不是監管層的初衷。在中央堅守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的前提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資產負債率的唯一途徑就是加大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這必須以一個有人氣的資本市場作為前提。其次,監管政策的收緊只會改變牛市的節奏,從來不會改變牛市的方向,決定牛市方向的依然是宏觀基本面。

5、從基本面來看,本輪牛市的核心驅動因素有三個:
房地產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資產重配、政府信用收縮背景下的銀行資產重配和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貨幣寬松。目前,這些因素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但還不足以扭轉牛市的方向:

第一,房地產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資產重配是長期的,這個因素變化不大。連續的降息降準和信貸政策調整雖對地產有提振,但效果並不明顯,一季度銷售還在大幅下滑,4月的高頻數據也不樂觀。中期內的庫存壓力和長期內的人口壓力很難靠短期政策扭轉,房地產作為一種高收益無風險資產的賺錢效應已經消失,房產造富時代結束,股權造富時代開始。

第二,政府信用收縮背景下的銀行資產重配有所放緩,但方向未變。除了房地產之外,政府過去通過顯性或隱性的信用擔保提供了大量無風險的高收益資產,分流了大量銀行資金。但隨著43號文規範地方舉債機制、剛性兌付逐步打破,銀行失去了這個重要的資產配置方向,大量資金轉向股市。近期這個因素有些變化,地方政府正在設法繞開43號文,通過PPP和城鎮化基金等“明股實債”的模式為銀行提供新的政府信用資產,銀行參與的越來越多,但由於機制尚不成熟,進展比較緩慢,這種資產的量級還無法與此前的城投相比。

第三,經濟下行背景下的央行貨幣寬松不僅沒有改變風向,而且力度越來越大。如前所述,只要前兩個因素不變,就意味著經濟下行的趨勢不變,為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緩釋債務風險,貨幣寬松一定不會停止。這和2007年牛市結束前的背景完全不同,2007年央行已經進入緊縮周期,破天荒的6次加息、10次上調準備金。

6、只要看不到下面這些信號,音樂就不會停止,牛市的舞會仍可以繼續。

第一,全國的房地產銷售持續好轉,庫存明顯去化,地產投資反彈。第二,政府大規模刺激超預期,基建投資重現30%以上的高增長。第三,社融和M2持續反彈,貨幣寬松轉化為信用擴張。第四,CPI超上行到3%以上,迫使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第五,註冊制推出,大規模IPO開始。

從邏輯上看,第三和第四個信號都是前兩個信號的結果,而第五個信號的影響還存在不確定性,所以,最核心的還是前兩個信號。但目前看,房地產銷售僅在一線城市有所好轉,持續性還有待觀察,全國整體數據還在探底。基建方面,地方投資熱情回升雖是趨勢,但短期內融資問題依然是邁不過的大山。

一句話,只要基本面未變、熊市的信號尚未出現,那麽一個“熊”市倒下去,就會有千萬個“牛”市站起來。


來源:民生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64

4.30政治局會議點評:新舊兼顧,方得始終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56

4.30政治局會議點評:新舊兼顧,方得始終
作者:牟冰旋



報告摘要:

下行壓力較大,二季度經濟穩定在7,還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加把力。政治局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一季度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相符,就業形勢穩定,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長”,表明當前經濟增長、就業和居民收入仍處於可控範圍內;但“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形成之中,外部需求收縮,內部多種矛盾聚合,經濟運行走勢分化,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表明中央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一直強調經濟增長前景堪憂,2季度經濟穩定在7,還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加把力。

新舊領域兼顧,投資托底經濟,貨幣政策彈性還要加大,“總量+結構”助力投資資金。保增長的核心仍是投資,並且是要“有長期回報”的投資,可以是“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市政項目和實體產業”。這很可能意味著,穩增長投資項目可能不僅僅涉及到傳統的政府公共投資的範圍,還包括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實際上新興行業正是各地建立的產業基金的投資重點。貨幣政策彈性還要加大,包括降息降準和穩匯,未來央行可能會加大對政策性銀行投放PSL的力度,以及信貸資產再貸款的力度,我們維持年內仍將有1-2次降息、3-4次降準可能的判斷。投資資金問題,我們認為需要總量和結構兩個方面同時發力。總量上,降準降息,擴大直接融資,必不可少;但考慮到資金的逐利特征,不少項目和新增長點難以獲得所需要的資金,就需要定向資金供給。這次政治局會議特別提到要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後續結構性政策工具例如PPP、PSL、再貸款、住房金融機構等的使用值得關註。房地產將繼續淡化行政性調控,預計後續將能見到一系列去行政化的房地產調控措施。

創新驅動:加快體制創新,進一步孕育新產業、新業態和新主體。需求、生產、企業組織、產品結構和商業模式上的轉變已經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這可能與一季度數據公布前,高層密集調研和考察有關,預計後面的支持力度還要增大。未來的創新驅動,一個是以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另一個是進一步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

高度重視京津冀一體化戰略,促進新增長極的形成。京津冀一體化的提出,是為了解決“城市病”、發揮城市集聚效應,同時也是國家戰略需要。投資機會,主要有鐵路軌交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新能源產業、環保產業、生態農業等)、地產、保障房和棚戶區改造、社會保障和養老產業、國有企業改革和社會服務業等。

事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在4月30日下午進行的,主題是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習近平主持,並發表了講話。

點評:

本次政治局會議,總體是寬松基調,中央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投資托底+創新驅動才能完成保增長這一首要任務。

一、下行壓力較大,二季度經濟穩定在7,還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加把力

政治局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一季度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相符,就業形勢穩定,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長”,表明當前經濟增長、就業和居民收入仍處於可控範圍內;但“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形成之中,外部需求收縮,內部多種矛盾聚合,經濟運行走勢分化,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表明中央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我們一直強調經濟增長前景堪憂,2季度經濟穩定在7,還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加把力。會議形勢判斷與此前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座談會時多次預警經濟下行壓力大、不能輕視經濟的下行壓力等基調是一致的。一季度GDP增速低於2014年全年的7.4%,增速創6年來新低;尤其值得關註的是3月份與前兩個月相比增長動能明顯減弱,內外需大幅度回落,經濟慣性下滑壓力加大。PPI連續37個月負增長,持續呈現通貨緊縮狀態。按照政策滯後期以及歷史經驗,通貨緊縮會呈現自我加強的趨勢,至少六個月內難有實質性改變。隨著工業產品價格持續下行,企業效益下滑,產品銷售困難,企業經營困難。而4月份PMI50.1,並沒有出現顯著的季節性回升,2季度經濟穩定在7,還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加把力。

二、新舊領域兼顧,投資托底經濟,貨幣政策空間彈性還要加大,“總量+結構”助力投資資金

保增長的核心仍是投資,並且是要“有長期回報”的投資,可以是“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市政項目和實體產業”。這很可能意味著,穩增長投資項目可能不僅僅涉及到傳統的政府公共投資的範圍,還包括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實際上新興行業正是各地建立的產業基金的投資重點。

會議將積極的財政政策放在首要位置,這與我們的判斷一致,嚴峻的形勢使得保增長成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而保增長的核心仍是投資。短期依然要依靠投資托底經濟,不僅是傳統的投資領域,一些新興產業預計也將成為穩增長投資的重要抓手,並且減稅力度會加大。一方面,近期七大類工程包(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清潔能源、油氣及礦產資源、糧食水利、交通、生態環保、健康養老)和新型城鎮化仍將是投資的重點,發改委和地方各級後續也將推出新的一批工程包;互聯網+等新興產業預計也將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投資項目。另一方面,稅改重點是營改增、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不動產及租金)、消費稅、資源稅、個人所得稅等等,已經納入計劃。

貨幣政策空間彈性還要加大,包括降息降準和穩匯,未來央行可能會加大對政策性銀行投放PSL的力度,以及信貸資產再貸款的力度。會議決定,貨幣政策強調穩健、把握好度,註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通過降息來降低實際利率及融資成本;通過降準來對沖由於降息和經濟預期不好導致的資金外流;還要通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開辟更多的資金使用渠道來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降準之後還需降息來改善融資成本,我們維持年內仍將有1-2次降息、3-4次降準可能的判斷。

投資資金問題,我們認為需要總量和結構兩個方面同時發力。總量上,降準降息,擴大直接融資,必不可少;但考慮到資金的逐利特征,不少項目和新增長點難以獲得所需要的資金,就需要定向資金供給。這次政治局會議特別提到要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後續結構性政策工具例如PPP、PSL、再貸款、住房金融機構等的使用值得關註。會議決定,要整體推進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改革,解決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市政項目、實體產業部分資金循環不暢問題。這意味著,一方面財政加大盤活存量、加快預算撥付支出,與貨幣政策的放松調控,形成配合發力,更大程度地完成托底;另一方面,加大引入民間資本的力度,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投資建設,這與此前發改委研究建立“政銀企社”合作對接機制,保證資金供給的思路一致。PPP模式有望繼續受到關註。

房地產政策方面,要完善市場環境,盤活存量資產,建立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房地產將繼續淡化行政性調控,預計後續將能見到一系列去行政化的房地產調控措施,在稅收、首付比例、公積金政策等方向上都可能放松原來偏緊的行政調控,支持自住和改善性需求。

三、創新驅動:加快體制創新,進一步孕育新產業、新業態和新主體

會議強調,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我國經濟實現動力轉換的關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穩步有序推進化解過剩產能工作。這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打造新引擎和改造傳統引擎的“雙引擎”提法相一致。

本次會議指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逐步深化,需求結構、生產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商業模式發生幅度較大的調整,一些新的增長點破繭而出。這表明,在需求、生產、企業組織、產品結構和商業模式上的轉變已經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這可能與一季度數據公布前,高層密集調研和考察有關,預計後面的支持力度還要增大。未來的創新驅動,一個是以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另一個是進一步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通過財政貼息、加速折舊、化解產能過剩、支持企業兼並重組等措施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四、高度重視京津冀一體化戰略,促進新增長極的形成

會議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京津冀一體化的提出,是為了解決“城市病”、發揮城市集聚效應,同時也是國家戰略需要。我們認為,首先將京津冀作為一個總體定位,可以包括四個方面:(1)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2)中國知識經濟與高新技術創新基地;(3)打造國際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4)全球重要的加工制造業基地。在總體定位下,再對北京、天津和河北進行功能定位。在這種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展開具體的推進,實現產業整合、交通先行、生態文明、推動公共服務。

京津冀一體化的投資機會,主要有鐵路軌交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新能源產業、環保產業、生態農業等)、地產、保障房和棚戶區改造、社會保障和養老產業、國有企業改革和社會服務業等。

附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審議《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在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創新宏觀調控方式,以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發展、結構調整、民生改善,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一季度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相符,就業形勢穩定,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全面深化改革紮實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逐步深化,需求結構、生產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商業模式發生幅度較大的調整,一些新的增長點破繭而出。同時,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形成之中,外部需求收縮,內部多種矛盾聚合,經濟運行走勢分化,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會議指出,做好當前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及時進行預調微調,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保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綜合平衡,調動各方積極性,狠抓工作落實,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會議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稅清費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把握好度,註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要註重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認真選擇好投資項目,做到有市場,有長期回報。要整體推進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改革,解決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市政項目、實體產業部分資金循環不暢問題。要註重擴大消費需求,有針對性地挖掘消費潛力,努力提高消費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要完善市場環境,盤活存量資產,建立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我國經濟實現動力轉換的關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穩步有序推進化解過剩產能工作。要註意防範和化解各類風險。中央堅持國有企業改革方向沒有變,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方針沒有變,堅持對外開放和利用外資政策也沒有變。

  會議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把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作為發展是硬道理戰略思想的內在要求。在新常態下,各級領導幹部領導經濟工作要擺脫舊的路徑依賴,掌握認識發展趨勢和準確分析經濟形勢、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發現和使用經濟人才、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新的本領。要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加強調查研究和工作指導。要鼓勵和支持各級幹部勇於開拓、有所作為。定措施、作決策、抓工作,一定要吃透情況,把握實質,針對矛盾和問題來推動工作,抓好落實,樹立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正確導向。

  會議提出,統一戰線作為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制定《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明確統一戰線服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方向原則,規定各領域統戰工作的方針政策,既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黨的統戰工作科學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條例立足黨的工作全局,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於統一戰線的新思想新要求,吸收統戰工作新經驗新成果,註重研究解決新形勢下統戰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持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對鞏固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強調,條例是中國共產黨關於統一戰線工作的第一部黨內法規,各級黨委要切實擔負起學習、宣傳、貫徹條例精神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把條例各項規定落到實處,鞏固發展全黨重視統戰工作良好局面。

  會議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會議強調,要堅持協同發展、重點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進。要嚴控增量、疏解存量、疏堵結合調控北京市人口規模。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要大力促進創新驅動發展,增強資源能源保障能力,統籌社會事業發展,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要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動要素市場一體化,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要抓緊開展試點示範,打造若幹先行先試平臺。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完)


(來自申萬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144

中央政治局會議:抑資產泡沫 降宏觀稅負

如何全面落實今年的五大重點任務?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更明確的指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開會議,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稱,要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要采取正確方略和有效辦法推進五大重點任務,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去庫存和補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導城鎮化進程和農民工市民化有機結合起來,降成本的重點是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抑制資產泡沫和降低宏觀稅負。

抑制資產泡沫

針對上述會議上提出的抑制資產泡沫,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對本報記者分析,這可能是指的房地產市場泡沫。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也對本報表示,目前資產泡沫可能指的是房地產泡沫,房地產業成本高,抑制了其他一些行業的發展,也攫取了其他一些行業的利潤。

上述會議提到,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產能過剩和杠桿較高的領域主要在國有企業占比較高的行業,中央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所以說去產能和去杠桿的一個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另一個關鍵是金融部門改革,金融部門基礎性改革應該至少包括金融機構自身的改革和金融監管的改革。金融部門的改革方向是按照風險定價來決定,差別化的融資也能有效地去產能,給過剩的行業提高融資成本,加快市場退出,比如之前日本企業去產能就是用差別化融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關貨幣政策,上述會議稱,要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合理增長,著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優化信貸結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顯示,狹義貨幣(M1)余額44.36萬億元,同比增長24.6%,而(M2)余額149.05萬億元,同比增長只有11.8%。M1、M2剪刀差已經迎來2010年以來最高值。M1從去年10月開始便持續高速增長。

“這說明企業持幣待投資,大量貨幣流向企業,但是企業並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向,於是把大量的錢留在活期存款賬戶上。”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分析稱。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李佩伽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企業投資意願不足,資金在金融體系內循環。

盛松成認為,當前貨幣政策有一點陷入“企業的流動性陷阱”,貨幣供給再增加,也會被貨幣需求所吸收,投資也很難再增加。要解決問題僅靠貨幣政策效果有限,需要積極配合財政政策,減輕企業賦稅。

對於企業資金“脫實向虛”,無法進入實體經濟的問題,也將成為金融監管部門下半年嚴查重點。“下半年將嚴查資金‘脫實向虛’等十大行為,扭轉資金‘脫實向虛’現象,重點嚴查熱衷當通道、做過橋、加鏈條,資金‘脫實向虛’的行為。”7月14日,銀監會在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暨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議上對下半年的工作任務做出重點部署。

降低宏觀稅負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此次會議還首提降低宏觀稅負。

宏觀稅負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政府收入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體現政府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額,及政府與企業、居民個人之間占有和支配社會資源的關系。

本報記者從權威渠道了解到,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口徑,2015年和2014年中國宏觀稅負均為29.1%。這是自2012年之後連續第四年維持在29%左右的水平。

胡怡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之前中央更多地提結構性減稅或減稅降費,而這次則提出降低宏觀稅負,說明未來政府占國民收入分配比重可能會下降,企業和居民個人的收入比重會上升。

宏觀稅負通常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稅費的總體負擔水平的重要指標,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降低宏觀稅負,意味著要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稅費負擔。

胡怡建告訴本報記者,應對經濟下行,積極財政政策應該發揮作用,減輕企業的稅費負擔水平。

今年5月1日,營業稅改增值稅(營改增)全面推開,國務院估算此舉將給企業減稅5000億元,這是本屆政府最大的減稅舉措。同日,國務院再次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此舉將減輕企業費用負擔1000億元。此外,政府性基金也在清理,價格調節基金等今年停征。

上述會議強調,要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措施,保證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發揮財政資金效應,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領域。

本報記者了解到,為了確保全面營改增達到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二十余項營改增“補丁”,如《關於金融機構同業往來等增值稅政策的補充通知》,目的是進一步擴大金融同業免征範圍,幫助金融業減稅。目前,國家稅務總局正在對各行業營改增後四大行業稅負進行分析,解決納稅人面臨的問題。

在降成本方面,6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清理規範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的通知》,砍掉24項工程領域保證金等,為建築企業盤活了近萬億元資金。
此前接受本報采訪的多位企業家反映,目前17%的制造業增值稅率偏高,希望國家能降低稅率。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降成本舉措中,就包括研究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202

“穩定”變“降低” 政治局會議首提“降低宏觀稅負”有何玄機?

每年年中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是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走向的風向標。

7月26日傍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一大議程是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在隨後新華社披露的2000余字內容中,最吸引人的是“降成本的重點是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抑制資產泡沫和降低宏觀稅負。”

“降低宏觀稅負”可能意味著中央對稅負政策基調的一次調整,因為原來的官方表述是“穩定”稅負。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決定》中涉及稅負的表述是“穩定稅負”和“公平稅負”。201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的《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則進一步提出“穩定宏觀稅負”。但這次政治局會議在以往中央精神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降低宏觀稅負”。

宏觀稅負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政府收入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體現政府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額,及政府與企業、居民個人之間占有和支配社會資源的關系。通常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稅費的總體負擔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備受市場關註。

中國自1995年開始,宏觀稅負一路上升,新世紀以來尤其是2005年之後宏觀稅負加快上升。但近幾年,宏觀稅負保持穩定。根據第一財經記者從權威渠道獲得的數據,2012年~2015年間,宏觀稅負(IMF口徑)均保持在29%左右,2015年宏觀稅負甚至較2012年下降了0.2個百分點,為29.1%。而宏觀稅負世界平均水平為38.8%。

近些年,隨著經濟增速放緩,企業利潤增速下滑,降低宏觀稅負的呼聲越來越高。此次政治局會議首提降低宏觀稅負,也正是回應這些呼聲,也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更好地發揮積極財政政策,降低企業稅負,鼓勵民間投資的一大舉措。

降低宏觀稅負也就是降低政府收入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在不考慮經濟總量變化的前提下,即政府收入要減少,相應地企業收入或居民收入會增加。按照中國官方認可的IMF口徑,政府收入包括公共財政收入、扣除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之後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和社會保險基金收入。

今年是本屆政府實行減稅降費舉措力度最大的一年,這無疑將減少政府收入。

5月1日推開的全面營業稅改增值稅,預計減稅規模為5000億元,為本屆政府最大減稅舉措。同日施行的還有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此舉將減輕企業費用負擔1000億元。

不僅如此,6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清理規範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的通知》,砍掉24項工程領域保證金等,為建築企業盤活了近萬億元資金。

未來還有可能出臺的一項減稅舉措是,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不少企業家呼籲降低目前17%的制造業增值稅稅率,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降成本舉措中,也包括研究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

宏觀稅負多少才合理?目前29%的宏觀稅負降低至多少才合適?是否宏觀稅負越低越好?

其實,國際上對宏觀稅負的合理區間並未達成共識。宏觀稅負世界平均水平為38.8%,發達國家宏觀稅負平均水平為42.8%,比如法國宏觀稅負接近44%,丹麥、瑞典、挪威在40%左右。發展中國家宏觀稅負均值為34.4%。由此看來,中國的宏觀稅負並不高。

不過宏觀稅負只是一個平均數,即有的企業稅負高於這個數,也有企業稅負低於這個數,這也是為什麽一些企業認為中國的宏觀稅負遠不止29%。

這也就意味著,宏觀稅負數字大小本身意義並不大,而宏觀稅負的趨勢變化卻更能說明問題。判斷宏觀稅負是否合理,本質上看政府是否提供相匹配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如果政府不提供任何公共產品和服務,那麽1%的宏觀稅負也高。如果政府提供完善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那麽像北歐的丹麥、挪威等高宏觀稅負國家,也並未引起民眾抵觸。因此,並非宏觀稅負越低越好。

在當前財政收入增速下滑,而財政剛性支出不減的情況下,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此時降低宏觀稅負,意味著降低政府收入,為了平衡收支,則需要擴大赤字。

今年中國財政赤字率提到歷史新高3%,財政赤字達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了5600億元。這一舉措是必要的安全的,也正是為今年減稅降費提供空間,同樣也是踐行降低宏觀稅負。

未來中國宏觀稅負降低空間有多大,與財政赤字率空間有多大緊密相關。

我國財政赤字率和政府負債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相對較低。近期官方頻頻發聲,表明我國政府債務仍有一定舉債空間。財政部有關負責人稱,為落實中央“去杠桿”的改革任務,政府可以階段性加杠桿,支持企業逐步“去杠桿”。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則建議我國繼續提高財政赤字率。他認為,未來一段時期,可將我國的財政赤字率提高到4%,甚至更高水平,由此可以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有效進行逆周期調控,更好地支持供給側改革,並且不會給我國政府帶來較高的償債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4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