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估值改變也要有原因 CUP

From

http://chuicup.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20.html

股票升值的原因,主要分成兩類。

一、實質的因素:例如每股的盈利上升、每股自由現金流上升、每股資產淨值/內涵價值上升、每股派息上升等等。

二、市場對股票的估值上升。例如市場對某股票的估值由P/E 15倍升為 P/E20倍;又或者P/B 2倍變2.5倍等等。

通常第二點的理由是從第一點來決定的。

例如一家公司前景變差,市場人士預計公司的每股盈利、派息或者自由現金流增長放慢、不能持久,甚至倒退,他們就會自動對股票重估,給予較低的估值。

當然,有些情況是信心上的變差,而公司的經營數據和財務比率沒有實質變差,而純粹是前景的不確定性增加導致估值改變,好像中移動那樣。

如果希望一支股票由低估值變成高估值,那麼,那一支股票必須能說服市場,它的基礎因素如第一點所提及的東西是好的,而那些因素變好的持久性和可預測性是愈來愈強才行。

倘若那一支股票的基礎因素一直是差,可預見的將來也不見得會突然變得十分好,妄想它能被市場調高估值,從而跑贏別的同類股票,那是不切實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7

东航止血减亏无法改变08年巨亏命运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114/16545760760.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203

改變策略 王雅媛

2009-08-21 上海證券報 






   近期恒指回落的幅度不大,但受投資者歡迎的國企股都起碼從高位回落10%以上。另有一現象,這兩個星期恒指的波幅也很大。一天升400點,一天跌400 點。升的時候,投資者追入的意願已經沒有之前那麼強。因此我認為還是要等一等,如果滿倉的可以趁反彈減持到較為舒服的水平。香港投資者目前的看法,基本上 可以歸納為短期調整,中線看好。但看好歸看好,見過自己的股票創新高,再從高位回落,心裡肯定不是滋味。現在應該用怎樣的策略去應對呢?

   大家知道我一向對二三線股票比較有興趣。之前內地A股剛開始下跌時,我的看法是A股有機會是領先指數,因此我對大市的警覺性開始提高,慢慢減持手上的二 三線股。不過畢竟克服不了貪心,時常抱有一絲大市還有可能升上去的希望,因此減持速度一直不夠快。直到股價明顯要下跌時,才狠心地狂沽。俗語有話,“不見 棺材不掉淚”,希望下一次我能做到遠遠看見棺材時,已經開始流眼淚。有這樣的一個防備心態,跌市時便不用顯得那麼狼狽了。

  雖然昨天港股 反彈,不過有一些二三線股票的價錢,仍然比我沽出時低了15%至20%。有朋友問我會不會趁機買回那些二三線股,我的答案是儘量不買。主要有兩個原因。第 一,近這兩個月它們股價已經升了不少,短時間再上升的空間不大。第二,似乎港股已經見了三月至今這一浪的頂部,港股投資者的買貨意欲已經沒有之前那麼強 了。要他們像之前般積極地去把資金投入二三線股似乎有點難度,因此二三線股的流動性下降了,自然它們的估值也應該下調。

  所以這個時候, 我會趁港股每次下跌時,換入一些流動性較高的大盤股。因為當大市重新開始又一輪升浪的時候,資金首先會追入那些業績好,或者有代表性的大盤股。如果你不知 道哪一些是屬於好業績的大盤股,不要緊,你可以取而代之買入恒生H股指數上市基金。每當它一天內跌超過3至4%,便買入一點點。雖然這個方法不可能讓你賺 大錢,不過我認為這一個是最簡單而又最安全幫你度過這一次調整市的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2

侯文詠:每個人都要有適應改變的能力 試過就不後悔 把挫折當老師


2010-6-21  今周刊





近三十年來人類歷史劇烈轉變,學 校學的知識已經不管用了。年輕人不要怕麻煩,培養課堂以外的各種能力,才能適應改變。有自己的想法,做對的選擇,就離理想越來越近。

口述.侯文詠 整理.孫蓉萍

人類現在正經歷一個前所未見的時代。過去三十年間,全球人口從三十億增加到六十億,未來三、四十年內還可 能增加到九十億。而且通訊方式從有線電話變成網路,並大量使用代理制度,以前沒有房屋仲介、經紀人等行業,現在,「介面」卻是最夯的行業。

人類歷史從未發生過這樣劇烈的轉變,今天的標準答案可能明天就被淘汰了,而且這個趨勢在二、三十年內不會停止,所以我覺得每個人應該要「不乖」,簡單來 說,就是要有適應改變的能力。

玩社團玩出職場創造力

我們的教育讓小孩像「垃圾不落地」一樣,從小就不必規畫任何事情,只要被爸媽載到各地點去讀書、學才藝、拚學測。可是現在的世界不再是以工作定義的世界, 而是以人的能力來定義,年輕人接受學校教育換來的文憑,只能讓你找第一份工作。因為出社會之後看的是能力,包括獨立思考、創新、連結,知道如何表達自己、 如何感受,讓別人產生信任感,知識只占不到一○%,而年輕人只有破碎的知識,其他什麼能力都缺。

例如我是醫生,同時又寫作,所以寫得出︽白色巨塔︾和︽大醫院小醫師︾,後來又去拍片,變製作人,這都是能力的延伸。我不是念傳播系,原本不能當製作人; 我也不是中文系,不該當作家,所以能力比學歷重要,教育上看到的知識,其實八○%都能Google到。

以前我有一群大學同學在社團混,功課保持在中上,過二十年開同學會,我發現現在當主任、當教授的,不是當年名列前茅的資優生,而是那些混社團的人,因為他 們學到很多別人沒學到的事。例如他要收錢、要管理社團,他的連結力和創造力就比別人多,進社會的時候,他們已經不是菜鳥。再做個十年、二十年,就會被老闆 賞識。

年輕人不要怕事情做得煩、做得雜。我有個朋友的女兒去西藏玩,回來後發願要為小朋友蓋兩間浴室,讓他們冬天可以洗熱水澡。她打電話找爸爸的朋友幫忙,有的 朋友捐簽名的書讓她去賣,有的朋友畫設計圖,有的朋友捐建材讓她蓋房子。一般家長一定覺得她是自找麻煩,但是我恭喜她的爸爸說:「你女兒到哪裡都能活下 去。」她這種能力會一輩子帶在身上,爸媽想教都教不來的。

以前要出人頭地,走的路是一條直線,從第一名排到一百名,大家都要擠前三名,例如電機系、醫學系、財金系,但是現在前三名已經沒有好到那種地步。一個小醫 生或小律師月薪五、六萬元,雖然比一般人高,但負擔很重,換算成平均工時,可能和便利超商的工讀生差不多,將來也不一定能賺大錢。

現在這條線已經變成橫線,每個領域的第一名,他的名聲、收入、成就都很高,所以大家要找到自己在橫線上的位置,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一名。像我從小就發現我講 話很多人愛聽,寫的書很多人愛看,我在作家這個行業出頭的機率就高,比較有機會做前三名,但是在醫學的領域,我可能只排在前五十名,因為台大醫學系厲害的 人很多。

理想是人的﹁研發部門﹂

有一位醫科學生對我抱怨說:「牙科賺錢比較容易」,我就建議他轉牙科,可是他又對我說:「我成績那麼好,為什麼要讀牙科?」就像清朝人很會射箭,可是時代 已經進步到用槍在打仗,時代不同,思惟也要跟著改變。想辦法嘗試自己有把握的、適合你的行業,讓你變成前幾名,而且對你來說也不費力。

很多人問我現實與理想衝突時該怎麼辦?其實兩者並不衝突,也不應該拋棄現實去追求理想,而是給理想一個機會。現實像是一棵大樹,理想則是小樹苗,理想有一 天也可能變成現實,因為這棵小樹苗可能長成大樹。如果比現實的樹還大,它就會變成現實,人生就很快樂,所以應該給理想一個機會。

我當醫生時,用二○%到三○%的時間來寫作,例如值班的第二天休假,我就利用半天的時間寫作,灌溉我的理想。如果變成現實,那很好;如果沒長大,起碼我努 力過了,不會後悔;如果它長得不大不小,不是比現實更大的樹,那也很好,現實很煩的時候,我可以去樹下乘涼。我人生一定要有這棵樹,所以我願意花時間在這 上面,特別是年輕的時候,如果放棄機會,人生就會後悔。理想是一個人的「研發部門」,一家公司要活得好,一定要有研發部門,投注二○%在研發部門很合理。

很多年輕人找工作的時候沒想法、沒規畫、沒方向,每天最多的想法就是罵老闆,然後理直氣壯地辭職。他們每天工作看到的都是收入高不高、離家近不近、報酬好 不好、方不方便下班回家之前還可以約個會,從來沒想到這份工作學習空間大不大、有沒有興趣、可以累積什麼、吸收到多少東西,他們是看此時此刻的情緒在找工 作,而不是把自己當作一個舞台、一項產品。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現在工作做得好的人都是在某一個領域裡一直累積知識和技能。如果半年就換一個工作,今天端盤子,明天管理庫存,永遠都是新生,就不能累積。人生資歷和財富 一樣,是以乘方比累積下去,所以效果驚人。我很早就知道我要當醫生,我也要寫作,雖然我不知道寫作以後能做什麼,但是我付出代價,人家在睡覺時,我在寫 作,我很清楚知道我在做什麼。

當醫生就是我累積能力的一部分,雖然我也是作家,但抽掉醫生的那個部分,就不是我現在的樣子。做showgirl也是在累積能力,沒有人一輩子做 showgirl,因為她的身材會變,但如果她有這個才華,也正派地賺到錢,沒什麼不妥。做過showgirl的人,站在別人面前,會把自己展現出來,她 的樣子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人怕遇到挫折,但挫折無法避免。我做事情有想法、有打算,挫折不多,一旦有挫折我會非常珍惜,一定要從中學到東西。例如投資股票被套牢,每次都在最高 點買、最低點賣,我就去追究原因,後來我終於知道,投資邏輯和寫作邏輯不同。

我很喜歡Wii Sports裡面一個獨木舟遊戲,它先讓玩家在三十秒內划完九十公尺的航道,但是成功後,若一直維持原來的速度就會失敗,因為它把成功標準提高到一一○公 尺。Wii一直為你「創造」失敗,你被刺激、不甘心,就會努力去超越那個標準。你努力過後如果還有挫折,挫折就是你的老師,你要從它身上學到教訓,否則老 天是無情的,下次會給你更凶狠的懲罰。

其實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我選擇當麥可.喬登,我會整天不想工作、不想起床。但我現在工作滿檔,經常睡覺前才發覺「今天好累喔」,因為工作對我來講是有 趣的事。我寫《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時,甚至一天寫上十二小時,有時一周寫的全摃龜,所以我去跑步,把腦袋放空,有人兩年都談過十次戀愛 了,我還在與潘金蓮攪和。

我寫書時,把我的讀者當作是老朋友在開派對,而不是把病人或客戶當作麻煩,來一個就「消滅」一個,所以我是快樂的。找出興趣,有自己的想法,做對的選擇, 培養自己的內在能力,你就離理想更近了。

侯文詠 Profile

出生:1962年

現職:作家

學歷:台大醫學博士

經歷:台大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著作:《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危險心靈》、《白色巨塔》等

第一步的智慧:

很多人怕遇到挫折,但挫折一定無法避免,有挫折我會非常珍惜,一定要從中學到東西。

作家 侯文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07

被“夫人外交”改变的人生 东方愚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72778794.html

文/东方愚   《周末画报》“商海贤内助”专栏

“力帆的老头还是我带进门的呢。”左宗申说。这是2010年3月下旬,笔者在重庆出差过程中,顺道拜访宗申产业集团董事长左宗申时,他对我说的一句 话。重庆被称为是中国的“摩托车之都”,其中力帆和宗申是名列前茅的两大摩托车及发动机制造商,2009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5亿元和111亿元。左宗 申说的“老头”,是指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尹明善是1939年生人,左宗申是1953年生人,但从左宗申的口吻中可以读出,他更认为自己是尹明善的“大 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尹明善在1950年代后期的“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分子,在重庆一所中学读高三的他被学校清退,进入重庆一间工厂劳动,三年后,又被怀疑“反革 命”,监禁近十个月后劳改农场劳动,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号角吹响,他才彻底获得自由。这一年,他正好40岁。之后,尹明善在一家工厂当了很短的一段英 文翻译(功底皆为劳改时自觉而成),然后到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做了一名英语教师,不久后又转行到出版业捞世界,他的角色先是1982年重庆一家出版社的编 辑,然后是1985年下海成立一家民营书社,几年后成为了知名的重庆民营书商——当年红极一时的《庞中华钢笔字贴》,就是尹氏出品。但到了1980年代 末,尹明善决定退出图书行业,原因是他感觉出版行业难以“做大做强”。

这是一个吊诡的时点和决定。直到力帆成为重庆摩托车龙头老大的今天,不少人依然不思不得其解,一个瘦高、年过半百、文人气很浓的小老头,为什么会在1992年毅然决定进军摩托车行业?

是“夫人外交”在起作用。尹明善的妻子陈巧凤,和左宗申的妻子袁德秀是亲威关系,是两位夫人在中间牵针引线的,要知道,左宗申于1982年,即尹明 善到出版社做编辑时,就在重庆巴南区王家坝经营一间摩托车修理店,1990年代初左在帮朋友购一辆摩托车时发现由于发动机供给不足,导致整车供应短缺,这 刺激他萌生了进入发动机制造业的想法,1992年,中国第一家由民企创建的摩托车发动机生产车间“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挂牌,尹明善与左宗申同成为股 东(之后分家)。这便是尹明善进入摩托车行业的发端。

 如果单纯把“夫人外交”视为尹明善进军摩托车行业的决定性因素,则大错特错了。除非“夫人外交”中夫人们的娘家背景不俗,否则彼此做媒说到底不过 是一种机缘和一针润滑剂而已。事实上,当尹明善下定决心进入摩托车行业时,妻子陈巧凤倒是担心起来,甚至有些“后悔”了——年龄不饶人——这种传统观念虽 非铁律,但命中率十之八九,可是尹明善不信这一套,他的青年时代在牛棚中度过,中年又怎能轻易地相信宿命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师以长技以制夷”,尹明善正是从模仿开始到自主创新,用江湖手法完成了一场蜕变。师傅和夫人领进门,进步在个人。尹明善执拗的性格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陈巧凤是尹明善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他进入摩托车行业后坚实的精神后盾和贤内助。二人的感情甚笃,而力帆又是家族企业,其财务大权自然掌握在陈巧凤手 中——现任力帆集团财务总监。事实上,陈巧凤之前的“权势”更大,2004年本田(日本本田技研株式会社)起诉中国大陆一些生产厂商注册商标侵权案中,力 帆赫然在列,陈巧凤的头衔是“法定代表人、董事长”!

中国企业界的在家族企业任职的女性“贤内助”不少,但是代替作为创始人的丈夫、出任家族企业董事长一职的,并不多见。张云芹、陈金霞和陈凤英是代表 人物。他们分别是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严介和、“涌金系”创始人魏东之妻、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的妻子。陈巧凤和陈凤英的情形略有类似,即尹明善希冀通过 此举表达对妻子的愧疚或感激之情。当然此间他并没有和曹德旺当年类似的艳遇经历。

直到今天,陈巧凤仍是力帆旗下多家子公司的法人代表。我从重庆工商部门查询得知,力帆旗下40多家当中,尹明善任法人代表的只有力帆集团和力帆汽车 公司,陈金凤任法人代表的有力帆控股、力帆置业、力帆足球俱乐部、力帆威力电器、力帆奥体物业等公司。而尹明善的儿子、1971年生的尹喜地,如今任法人 代表的公司有力帆销售及进出口公司、力帆汽车等、力帆汽车发动机公司及力帆资产管理公司等。

陈巧凤与尹喜地表面上看来几乎是平分秋色,但仔细看来,其实还是陈巧凤位高权重。前者任法人代表的力帆控股公司和后者任法人代表的力帆资产管理公司让人产生联想。

左宗申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一为A股的宗申动力,一为加拿大上市的宗申派姆。力帆至今没有上市,是尹明善不想借力资本市场的杠杆效应吗,显然不是。 力帆接班人事宜和家族成员间复杂的股权关系——尤其是前者,是尹明善最为头疼的两大话题,也成为力帆上市前他的最大顾忌。尹明善已年过七旬,儿子却难以令 他满意——尹喜地对豪华跑车情有独钟,对专注实业却慢条斯理。最为“添堵”的是,陈巧凤是尹喜地的后妈,谁进谁退都很伤脑筋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80

少女公益家 改變3百多萬人

2010-10-11 TCW




每個人最終目的只是想獲得一份快樂吧?可是,好像大家都背道而馳……。」和沈芯菱第一次碰面,是在清華大學蘇格貓底咖啡館,才21歲的她,臉上淺淺的酒渦,帶著大學二年級女生該有的清純稚氣,然而,談話內容卻和咖啡館名一樣的富有哲思。

她 出名極早。12歲、小學六年級,就在網路上架設免費的線上教學平台「安安」,迄今在兩岸三地累積了350萬使用者上網學習;14歲、國中二年級,因為看到 柳丁賤價,向報社投書,最後與農委會打筆仗,在大眾媒體前一夕暴紅,迫使政府改變立場,並推動了 「全民吃柳丁運動」;15到18歲,她將關懷的範圍擴及更多的弱勢團體、青少年、原住民和台灣媳婦;19歲,她背起了相機,深入台灣大街小巷,去捕捉社會 底層勞動者的影像,最後累積了20萬張她稱為「草根台灣臉譜」的圖像,讓她跨到對岸北京奧運辦展。

《讀者文摘》亞洲版稱她為「少女慈善家」,她的故事還被載入國中教科書。

21歲,正是台灣許多年輕人還賴在家的年紀,她卻似乎過了一個高轉速的公益人生。人們看她,或者讚嘆說︰太優秀!然而,她卻說自己平凡,「我是一個攤販、一個庄腳小孩。」

小六開始做公益!賺300萬,280萬拿去助人 「(鐵皮屋)之前真的很熱,下雨又會滴水……。」盛夏,我們來到沈芯菱在雲林斗六的家,她與父母住的仍然是她幼時省道旁的鐵皮屋,只是裝了冷氣,也大了一些。

屋內,穿過花車、衣架與幾台縫紉機,後方10坪大的隔間,一台舊型厚重電腦,一張用到泛黃的圍棋桌,那是沈芯菱幼時用來讀書寫字的角落;用了10年,沒有換過。

沈芯菱這些年考了超過40張電腦證照,靠數位技能為企業搭設網站,加上參與公益演講等外快,總共賺了近300萬元,然而其中有280萬元都投入她自己推展的公益事業,而不是換掉在鐵皮屋內的家具。「因為我的成長背景,讓我更加能感同身受,」沈芯菱表示。

1989 年,沈芯菱出生,在她出生之前,本來家裡的環境還算小康,學裁縫出身的父母親非常勤儉,開了一間小型家庭式的裁縫加工廠,但80年代中期,台灣抵擋不住匯 率升值壓力,匯率由1美元兌新台幣40元,急升到1美元兌新台幣26元,造成出口導向的紡織業爆出走潮,受到上游廠商拖累,小工廠倒了,還欠了債。

因此沈芯菱從襁褓,就跟著父母試過各種謀生方式,曾經一家三口和狗籠擠在一輛小車,也曾經擺攤躲警察。看到父母日夜奔波、金錢迫人,讓她比同齡的人都早熟。

「很 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我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要立志做公益?因為我自己小時候跟著擺攤,沒有上幼稚園,上國小根本趕不上進度,因為在之前,我都只能自己練習寫 舊報紙啊。同學拿原子筆寫作業,我只敢拿鉛筆去練,為什麼?便宜。然後,練好後,可以趕快擦掉再寫一次,所以常常會被同學恥笑。」

「老師都會說教育是改變貧窮最好的方法,可是我看見的卻是,如果教育只有菁英教育,像我們這種窮孩子要拿什麼翻身?」

投 書報社救果農!掀起買柳丁、救農民熱潮 80年代到90年代,台灣國民所得成長了2倍,然而貧富差距與城鄉差距也開始擴大。中研院的「社會變遷與意向調查」歷年都詢問受訪者「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 距問題嚴不嚴重」的主觀感受,在90年代初期,回答很嚴重的比率不到3成,到2005年,回答很嚴重的已經接近7成。「人口外移啊、老年化、隔代教養,這 些社會問題都在我生活周遭上演。」站在社會底層,加上她年齡又小,本來應該是弱小而無助的,但一個偶然的事件,卻讓她發現,自己擁有改變事情的力量。

那一年,沈芯菱10歲,當年台灣經常上網人口達到480萬人,她也成為其中一員。家貧的她,小學第一台電腦,是母親當掉少女時代攢下的玉鐲去買的,「因為再苦,也不能犧牲孩子學習的機會。」沈媽媽說。

剛接觸電腦與網路的她,看到種植文旦的阿公,沒有因為盛產而高興,反而為了收購價格過低而苦惱,她想起,看過人家在網路上賣東西,就「憑著一股傻勁試試,」她上網查企業電子信箱,用小學四年級生的天真口吻寫道,「我阿公種的文旦很好吃,有需要的可以來訂。」

本來只是姑且一試的想法,沒想到3天之後,家裡真的接到企業訂單,當場全家人喜出望外,尤其是阿公,「他一直問,是真的嗎?」

「我第一次發現網際網路的力量!」沈芯菱表示。

後來,父母在鐵皮屋開的小雜貨店,因為斜對角開了間超市,生意一落千丈,沈芯菱提議父母回到縫紉本行,她自學摸索建立一個企業網站,接受訂單;一年不到,家裡的生意也平穩下來。

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她投書報社,說柳丁賤價傷農,卻被農委會發文反駁國中小女生的話不可信,「我請媽媽到附近的農戶拍照,我架設網站,提出證據。」這個反擊,最後迫使政府改口收購,社會也掀起一股買柳丁救農民的熱潮。

「原來,小小個人的力量,可以拓展到無限大,」這些經驗,是她日後利用網路做公益的起點。

每當沈芯菱有「創舉」時,憨厚的父母,總是難免擔心,以柳丁一役為例,經歷過台灣威權時期的父母,總擔心與政府作對的後果,勸她算了,可是,生於開放社會的她,憑著一股勁,總覺得自己凡事都可以試試。每一種嘗試,其實都是自我追尋的快樂之旅。

自製免費教學網!兩岸使用者,已逾350萬人 國小六年級,她因為自己沒有錢補習,又羨慕班上同學熱烈討論著當時流行的線上教學,她竟然為那些沒錢補習的同學,架設了「安安免費教學網」。

第 1年,為了籌措架站的費用,她接了3家公司網站設置案,租了伺服器;接著,為了自製教材,她到處向人借課本和參考書,到圖書館、書局找資料,每天都去瀏覽 不同的網站,看人家怎麼搭配音效與動畫,怎麼發展題庫,然後自己動手製作內容。她也善用熱心網友的力量,邀請許多教師免費提供他們自製的教案。這個網站累 積迄今已有2、30萬筆教材與多媒體影音材料,第1年就有70萬人上線使用,「我接到單親媽媽說,『謝謝妳,我的孩子功課進步了!』」

有誰會想到,一個12歲小女孩的教學網,竟然可以影響兩岸?安安免費教學網迄今在9年間,累積了超過350萬兩岸使用者,《商業周刊》總編輯郭奕伶的2個孩子,也曾多次使用這個網站。

檢視沈芯菱所做的,每一項幾乎都是從弱勢者出發,都是藉由網路平台彌補弱勢者在知識上的差距,這個她稱為「知識公益」的出發點,含有她檢視自己,並且撕下貧窮的社會標籤的意涵。

沈芯菱有一次拜訪一位蚵農阿嬤,老婦的手指被牡蠣割傷,卻笑咪咪戲稱,流出的紅色鮮血是「紅包禮」,有牠才能賺錢為孫子付學費。底層草根工作者的勤苦韌性,讓她反思︰「他們不是失敗者,為什麼要把曾經赤著雙手奠基好社會基礎的人,移到金字塔的最低層,讓貧窮繼承貧窮?」

為 社會底層發聲!讓弱勢者翻身,擺脫貧窮 就像是孟加拉社會企業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年近40歲回到故鄉,發現貧窮的底層工作者,因為缺乏生產資本,被高利貸剝削,因而設立了窮人銀行。才21歲的沈芯菱,深刻思索貧窮背後結 構性不公義,她不是用理論去批判,而是用行動力去改變。

這位台灣的小尤努斯,對成功有一套她自己的定義︰「成功,不是你贏過多少人,而是幫過多少人。」她更思索快樂定義,「不快樂的人是因為沒想過要帶給別人快樂。」

在 《商業周刊》委託EOLembrain東方快線執行的兩岸八○後量化調查之中,其實已經開始聽到越來越多年輕世代重新界定成功,認為成功是追求自我興趣加 上幫助他人快樂。富裕社會反思物質主義,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快樂,這件事在台灣社會正是進行式,沈芯菱可以說是年輕人中的先驅者。

從後方看 著沈芯菱,可以看到她濃密的頭髮下藏了許多的白髮,這是她從小學起,經常晚上熬夜工作的痕跡,「其實我還是會自我質疑,我所提供的,真的是別人需要的幫助 嗎?」「這些事會不會是我一相情願?」但在她缺乏把握的時刻,有母親站在她那邊、陪她深夜用功編教材,陪她上山下海拍照,讓她繼續大步走下去。

就讀大學三年級的她,最近還計畫著,要把賣文旦的平台擴大成為可以賣更多農產品的平台,再把免費線上教學平台課程從國中小擴張到高中,然後,還要再去跑跑台灣更多的鄉鎮,拍攝草根人物,因為她發現上一輩逐漸凋零,時間越來越急迫了。

她想做的事情太多,「我的終極目的,應該就是把發言權、詮釋權,從上位者,還給那些在太陽底下默默低頭流汗的人。對,就是讓他們的聲音被聽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8

不要花一分鐘去改變不同看法的別人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060

巴黎:

CKM001、林奇、味皇君說寫Blog希望教化一些入"市"未深的散戶,我從來沒有他們偉大的打算。

因為我相信巴菲特的一句:"他的財富是要建立在別人的愚蠢身上"。

而我認為不見棺材的人是不會掉眼淚。

但話雖然如此,我絕不會在自已的Blog內胡扯、說假,我還是會很小心寫有關股票的價值的研究,如果他們不聽忠言,我還是很高興的。以下是我的一個經歷。

前一陣子,有一"年青人"貼了一個回文,建議我應止蝕超大,我回應說對他沒有可說的話。"年青人"不服氣,繼續貼他的認為止蝕的行動,最後我Delete了他的貼,他是我Delete 回貼的第一個。

Delete文的大概是----我說他叫人做任何行動前,自已要有勇氣先行動。他衝動地說與我對睹三球。

我從年青人的大隻廣的行為悟出一個道理,我也不應再發表自已的買賣,因此我不會再說我自已有沒有依從這個年青人的建議已沽清止蝕,或是我再重注加碼在超大的身上。但我會說,即使Graham番生,隨口一句,我也不會聽,年青人未免對他自已自視過高。

這個年青人是我的反面教材。

我不方便再說自已手上的盆。但我有一個細叔,有幾千萬股超大,已持有8年以上。年青人若想對睹,其實很容易,在市場沽空超大,那麼你就是和買入的人對睹。

有你的沽空,我細叔又多些機會累積,那真是各取所需,兩家也快樂呢!

前陣子我看到逍遙君與一個叫人"不要死牛"的Blog主的對話,我認為二人是牛頭不搭馬咀,要那Blog主公告組合是不能證明什麼,可況有我呢個八府巡案在,任何雕蟲小技,也很易穿煲,Blog主見過鬼還會來嗎?

其實那Blog主既然批評別人的組合,證明他自已是對,是何以很簡單的,沽空所說的別人持有的傻股,然後Post收條到Blog站。

那麼,即使Blog主看錯,我還是配服他的勇氣及言行的一致,雖然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

否則,止蝕,隨口說就話賺50%,講之麻。


p/s: 叫人不要死牛,從歷史看,必定會令原本可以賺錢的人最終輸錢。看到這些不幸的散戶,有時的確是有點無奈。但是連這些愚昧的建議也分不清而相信,輸錢真是活該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11

「電視教父」回憶「廣告教父」 王偉忠:孫大偉的創意改變了台灣

2010-11-15 TWM




「廣告教父」孫大偉十一月七日病逝,與孫大偉有超過二十年交情的「電視教父」王偉忠,事發當時,正在中國巡演舞台劇《寶島一村》。第一時間從祕書口中得知噩耗,難過得久久不語。

口 述‧王偉忠 整理‧林讓均編按:「廣告教父」孫大偉十一月七日溘然長逝,王偉忠憶及好友不勝唏噓,人在成都的他接受《今周刊》專訪時,直說孫大偉是一代傳 奇,他的廣告風格影響了整個廣告業界。兩人相交二十年,回憶老戰友像子彈一樣犀利的創意、最後一瓶陳年高粱酒,滿滿是不捨的情誼,以下是王偉忠的專訪全 文。

孫大偉九月發病的時候,我正在美國、送女兒去讀書,馬上請公司的人送花慰問,一方面幫我看看David(孫大偉英文名字)的狀況。回國之後幾次想去看,但David和他的家人都很低調,不希望被打擾,我就尊重,沒去看他。

我正在中國巡演舞台劇《寶島一村》,一直到周日聽到這消息,心裡非常難過 。他出身於廣告界創造力非常蓬勃的八○年代,很多外商廣告公司進來,創意開始大鳴大放。他得到過很多獎項,例如時報廣告金像獎;但最重要的是,他帶動了很多人不一樣的思考,在廣告界締造了很多奇蹟!

各有精采 卻都一見如故我那時正在做「連環泡」,電影有侯孝賢、楊德昌那些人,舞台劇也有賴聲川,廣告界有孫大偉、奧美公司等等,當時整個台灣的文化非常精華、有趣!

我和David以前不是那麼熟,但大家都互相珍惜,因為都各自在自己領域上,做出了新東西,顛覆了既有的想法。非常神奇,平常都各玩各的,但一見面就好像老朋友,這批人是非常惺惺相惜的。

大 偉是三十二歲才進廣告界,一直耳聞孫大偉這號人物很厲害,在奧美廣告做創意總監。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去奧美,真的看到這個人,覺得果然是一位「廣告金童」。 那時人家介紹他,我就說「久仰、久仰」,我早就聽過他嘛,有點把他當偶像一樣!那時我還不到三十歲,已經在做「連環泡」,但就不知道他知不知道我了,哈 哈!

我覺得他真的是個傳奇,當時鼓勵了很多人進廣告業。(從那時起)廣告就不再是叫喊,孫大偉的東西不需要重複,你就會很記憶深刻,他讓那個行業產生變化。

我 跟那個時代的人一樣,受到David很多作品的影響。例如他做裕隆March做得非常可愛,「March不只是March!」(廣告口號),從CI(企業 識別)、從廣告、從圖形,讓March這種小車進入台灣人的生活,會讓人覺得台灣女孩子就是應該追求這樣的小小天地。他一個大男人,卻可以去設想女人的需 求,能讓女孩覺得March是私有的產品,像是自己的貼身衣物一樣,這創意非常迷人!

如狙擊手般精準的創意

(做創意)我比較大刀一點,他就玩小刀,反覆周延推敲。總歸講起來,他是小量而精準,就像狙擊手,每一顆子彈出去要很精準,不浪費子彈;但我就不一樣,有時候打散彈,聲音很大、氣勢很大!

我有時會對David說,東西打動人就好,不要往裡面鑽,因為很多人沒有這麼高的高度。但廣告人就是喜歡千錘百鍊,他們會想「高人三等」,但我們(電視人)有時候只想要「高人一等」!

今 年,我們一起當「建國百年」基金會籌備委員時,就開始撞一些點子。跟他撞點子很有趣,他是個自我要求很嚴的人,他常想出點子之後,又自我否決,他習慣否決 自己點子,很會自我挑戰。我跟他破了一關,這關就是,他不會因為我說他不好,他說我不好,然後讓彼此都感到不舒服,沒有!我們就真的像兄弟一樣,不會心裡 有疙瘩,我覺得這點特別難得!

一九九五年,我創辦「台北之音」電台時,David在「泛太廣告」當副總,我的辦公室在樓上,他的在樓下,我常去他辦公室跟他聊天。他很好玩,收集很多木頭,喜歡一邊聊天,一邊削木頭。

David那時開始練三鐵(鐵人三項),還鼓舞我去練,我就說我不行,我最多只能「半鐵」。後來他練三鐵,心臟有問題(註:曾經心肌梗塞、裝支架),我還糗他,我說「你就好強吧,糗了!要注意喔。」當然也很為他擔心。

去年,他去中國與捷安特老董(劉金標)參加單車活動(註:「京騎滬動」,北京到上海的一六六八公里單車長征),還邀請我去,我說我不去!

他打電話給我,說「你要去!」我嘴上說我真的忙不過來,其實我心裡想說,「這真的太苦了!」呵!他數度想感化我,去做這種艱苦的運動,我都不去(笑)。

他就是這樣一個很簡單的人,工作、運動、家人,有餘力就寫寫書!還有我愛吃羊肉,他也愛吃羊肉,他最愛的酒就是「黑金龍」(陳年特級高粱酒)。這種酒沒有賣了,市面上很少找得到。

我 喝得比較少,還剩下一瓶,完整的一瓶!(加重語氣)結果,今年三、四月,他跟我說他吃羊肉就想到黑金龍,我只好忍痛說我還有一瓶,好吧,我現在喝得少了, 就忍痛送給他了!他經常在我公司附近吃烤羊腿嘛,我送給他,他非常、非常高興!跟他最後一次開會,我還問他「你喝了沒?」他說「我留著慢慢喝啊!」他開心 得不得了!

我上一次見到他,他好像也是去吃烤羊腿吧,在我公司附近,大約是今年六、七月的時候,那就是最後一次見面了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5

華為因美國改變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2685&time=2011-03-05&cl=115&page=all

美國市場任正非已打定主意非進不可,在與美國的政治文化、法律和商業環境較量、磨合的過程中,華為不得不變
《新世紀》週刊 記者 趙何娟 特派華盛頓記者 章濤

 

  2010年夏,華為與美國電信商Sprint公司洽談一份60億美元左右的電信合同。期間,華為聘請機構向美國政府進行遊說,同時華為高管向美國國防部保證,公司將積極配合美國政府各項審查要求,並進一步透明化。

  據本刊記者多方瞭解,在上述交易洽談期間,美國政府一個並不公開的委員會一直對華為保持高度關注。這個委員會的官員偶然發現,3Leaf公司一 位創始人在社交網站LinkedIn上的頁面賬戶資料上顯示的職務為「華為顧問」。3Leaf公司是一家計算技術製造商,2010年5月拍賣部分資產,華 為以200萬美元購之,並僱傭了15名3Leaf員工。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下稱CFIUS)由此介入進一步調查,發現華為並未就這筆併購提出審查申請。

  2月11日,CFIUS通知華為,建議其撤回3Leaf的收購計劃,華為最初拒絕接受這一建議。這在CFIUS是相當罕見的事件,但符合華為總 裁任正非一貫的強悍風格。按規定,被拒絕的申請將由美國總統來做最後決定。但短短一週後華為宣佈放棄,終止對3Leaf的收購計劃。

  這宗偶然的「被發現」事件以華為認輸作結。而正好四年前,華為「被發現」竊取摩托羅拉商業機密,這宗官司目前仍在司法程序中,初定於今年11月開庭。連續的「被發現」事件,已令華為在美國市場的商譽大受傷害。

  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通信市場被任正非視為非進不可的地方。2011年是關鍵一年。華為在歐洲市場已處於穩步上升階段,但在美國,在高度「政治 化」的陰影之下,華為只有一些小型客戶和多次收購受挫的經歷。惟一的一點安慰,是美國法院最近的一樁裁決。美國中部時間2月22日,美國當地法院就摩托羅 拉和諾基亞西門子(下稱諾西)在網絡設備併購中可能侵犯華為知識產權一案正式作出裁決,禁止摩托羅拉向諾西轉移華為公司的保密信息。

  在經歷了審查、訴訟、收購失敗等一連串複雜問題之後,華為一改低調姿態,於2月25日由華為美國公司董事長胡厚崑出面,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試圖 澄清外界對其種種政治背景的「誤解」,聲稱華為立志於在美國市場進行長遠投資。發達國家中,美國是最難進入的市場,據本刊記者瞭解,攻堅複雜商業、政治、 法律環境之中的美國市場,已成為華為今年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這封信中,華為還第一次公開陳述任正非的身世履歷。這是華為走出海外,尤其是近十年在美國市場屢屢受挫以來,首次正面且公開回應市場猜疑。顯然,華為正在試圖以這種方式改變其過往持續多年的封閉式公關策略。

  這只是華為近期透明化行動的一部分。此前華為高管上微博已引起輿論熱烈關注。連一向拒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的任正非,近日也挑選了幾位媒體大佬私 下交流。而華為一位核心高管日前對本刊記者表示,對美國將不再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要「正面競爭」。在華為看來,「美國這些大公司如果不要我們的合 同,也很難生存下來。」

  這是值得鼓勵的一步,不過突入美國對於華為道阻且長。本刊記者根據十餘份美國法院司法文件,還原了華為與競爭對手、美國商業夥伴之間複雜的糾紛 過程。這些紛繁複雜的糾紛仍在繼續,而中美關係也正處於一個特殊敏感期。如何把握中美兩國投資審查高度政治化背後的市場空間,是橫亙在華為面前的巨大挑 戰。

不應該的「疏忽」

  華為瞞報收購3Leaf,這一疏忽顯示了華為應對美國市場的稚嫩。實際上,這並非華為第一次遭遇CFIUS,早在2008年,華為與貝恩資本聯合併購3com一案即被CFIUS否決。

  CFIUS是一家跨部委且直接向總統匯報的高級別政府機構,委員會主席由財政部長擔任,其他成員包括國務卿,國防、商務和國土安全部部長。

  美國McDermott Will & Emery LLP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邁克爾·索卡拉斯(Michael Socarras)向本刊記者介紹,根據法律,CFIUS可以和國家情報局緊密合作,通過其法定權力評估那些可能導致美國商業由外國人控制的隱性交易,並 向總統提出建議。CFIUS的審查主要從美國國家安全角度進行。若被該委員會建議終止交易,相關企業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絕,選擇拒絕將交由白宮總統裁決。 但後一種情況不常見,而總統否決CFIUS建議的情況就更罕見了。

  根據CFIUS的規定,在完成可能具敏感性的跨境併購前,企業需主動申請審查,但華為認為針對3Leaf的收購只涉及部分資產和員工,不是直接 併購企業,且金額不夠審查門檻,因此沒有申報。在CFIUS介入之後,華為於去年11月提交了審查申請。CFIUS對此項收購進行了為期75天的審查,並 作出了否決交易的建議。

  邁克爾認為,像華為和3Leaf的這種應CFIUS要求反向提交交易審查申請的情況並不常見,這種情形的發生通常是因為這類交易有政治爭議。CFIUS有足夠的法律權力通過各項法規、條例和行政命令來終止這些隱性交易。

  原美國國土安全部副助理部長、美國世強律師事務所Steptoe & Johnson LLP合夥人史蒂芬·赫爾芬茲(Stephen Heifetz)向本刊記者表示,CFIUS是一個多部門協作的委員會,他們是針對個案審核,並非針對某個公司。

  史蒂芬在國土安全部的工作職責之一即協助CFIUS的工作,他介紹說,委員會主要關注三個方面:一是損害,即收購的是什麼資產,這個資產可能會 被如何利用來損害國家安全;二是威脅,買主是誰,他們可能會做什麼;三是結果,收購成功,可能帶來什麼糟糕的事情,比如是否會損害美國政府的通訊系統。

  史蒂芬分析認為,美國確實沒有規定所有交易案都要由政府審核,公司的買家和賣家要判斷交易是否會涉及國家安全。「在我看來,華為和3Leaf是 做了錯誤判斷,不提交申請,反而讓監管部門更加懷疑公司是否故意躲避審核。而且從現有情況來看,CFIUS並不認為華為只買了一部分資產。」

摩托羅拉未了局

  就在3Leaf收購案被阻同時,華為的另兩項美國訴訟也正在進行中。一則是華為就摩托羅拉和諾西併購案申請商業秘密和知識產權保護,已經得到美 國法院支持;另一則是摩托羅拉於2010年6月向其提起的「竊取商業秘密」案,此案初定於今年11月開庭。後者可能對華為的商譽帶來衝擊。

  整整四年前,2007年2月28日,工程師Hanjuan Jin(拼音)在芝加哥國際機場被美國移民部門和海關執法部門扣留。他隨身攜帶大量摩托羅拉文件,聲稱自己同時被摩托羅拉和一家名叫Lemko的公司僱傭。

  摩托羅拉隨後在內部調查中發現,Hanjuan Jin曾用Lemko的電腦接入摩托羅拉的系統,而當時他正向公司告病假。另外,還有多人也用Lemko公司電腦未經授權地接入摩托羅拉公司系統。

  調查還發現,Lemko及其創始人潘少偉與摩托羅拉的合作夥伴華為聯繫緊密。摩托羅拉在訴訟意見書中稱,2001年,時任摩托羅拉高級工程師和 架構主任、負責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的潘少偉與華為總裁任正非在北京見面,之後潘少偉和其他幾名被告開始同時秘密為華為開發新產品。

  對此,華為解釋任潘二人是親戚關係,任正非前妻的母親和潘妻的母親是姐妹,兩人十年來只見過幾次,大概發過八封電子郵件,其中只有三封是任親擬,其他都是秘書代寫。

  直到2004年,潘少偉都一直在摩托羅拉負責開發一種無縫移動技術,開發該技術的其中一個關鍵是需利用摩托羅拉SC300基站收發台(BTS)。摩托羅拉將SC300視為具有革命性的技術,稱為「微蜂窩」(microcell),它非常小,只有53磅重。

  SC300和無縫技術一起開啟了在鄉村地區、樓宇、城市購物中心和在移動與災難情況下的蜂窩應用機會。華為2001年時並沒有類似設備。

  在潘少偉和Lemko公司向法院上交的電腦中,潘通過軟件銷毀了大部分內容,但仍有部分電子郵件被恢復。被恢復的郵件顯示,在華為要求下,潘 2003年3月給任正非與華為無線傳播業務的副總經理侯金龍傳遞了摩托羅拉SC300基站規範的專利和摩托羅拉的標準規範;還顯示潘於2003年2-3月 間去北京時曾開會並達成協議,潘在回美後就開始傳輸。侯金龍回覆表示收到。

  潘少偉還在2002年4月告訴任正非,如果計劃進展順利,就從摩托羅拉獨立,自己建立Lemko公司。2002年9月,他還帶了些關鍵設備產品到中國展示。電腦恢復後還顯現了很多其他內容和技術信息,摩托羅拉認為公司信息有大部分被洩露給了華為和Lemko。

  摩托羅拉稱,傳遞的SC300信息上標明是摩托羅拉機密知識產權,因此華為及其人員應知道得到的信息未經摩托羅拉授權或同意。

  在其中一台電腦恢復的信息裡,還發現華為和Lemko2004年最後一次保存的OEM協議。這份協議規定了各層面的聯繫人。對此,華為沒有否認,但認為是正常合作。

  2002至2004年間,Lemko和華為聯合開發了名為分佈式移動架構(DMA)及控制和軟交換元件 (CASSE)的技術。摩托羅拉認為,這來源於潘和其他人在摩托羅拉時開發的無縫移動技術。

  而華為理應知道測試系統和試用系統都是來自於摩托羅拉的技術和僱員。由此,摩托羅拉認為華為的行為已構成惡意盜用自己的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並給公司造成損失。昔日合夥夥伴就此反目成仇。

  華為則承認銷售了自己發明的BTS解決方案,也幫Lemko做過一些技術測試,但強調華為的技術是自己獨立開發,而非盜用。華為承認郵件信息, 也承認2003年3月任正非、侯金龍在北京與潘少偉見面,不過當時侯金龍的職位是無線產品市場開發總監而非副總。當時潘介紹了自己的系統,並詢問華為是否 有符合要求的基站以運行該系統。潘說自己還要和其他基站製造商見面。雙方同意潘給華為發郵件,以說明自己的具體要求。

  有趣的是,華為否認要求潘把摩托羅拉的機密信息發給自己,但承認侯金龍給潘寫了回信,信中侯稱看到了「摩托羅拉機密」。

  在向法院提交的答辯書中,Lemko稱Hanjuan Jin在2005年7月至9月間為該公司僱員,但否認瞭解Jin的個人活動以及和摩托羅拉相關的活動。

  潘少偉則承認2001年見過任正非,在摩托羅拉期間確實是在開發無縫技術,2002年8月24日給任正非發過郵件,且去過中國和達拉斯,但對摩托羅拉所述來往郵件內容全部否認,特別否認給任正非發過帶有「摩托羅拉機密信息」的郵件。

  真相大白天下尚需時日。而華為在美國來日方長。這次,華為當以3Leaf為鑑,對摩托羅拉案未來可能的局面做更成熟的應對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2

聰明應用平板 業績收入升級 改變生活創新商機其實很簡單


2011-4-11 TWM




這是一場由平板電腦與App連手掀起的新浪潮,它衝進生活與職場,改善生活便利性、提升業績、更增加競爭力,這股浪潮讓平板不再只是科技產業名詞,而是新科技生活裡不可或缺的要角。

撰文‧楊卓翰、翁書婷、辛曉昀、林宏文、賴筱凡一個螢幕九.七吋、四四方方的平板電腦,能夠改變世界多少?答案是你我無法想像的大。

從 上市公司董事長到髮型設計師,他們都隨身帶著平板電腦,用平板電腦讓他們的工作效率更高,手裡捧著平板電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得:「平板電腦改變了我 們的生活!」這句話乍聽之下略顯誇張,在真實生活裡卻如此寫實,在公車上有人用平板電腦玩著「憤怒鳥」遊戲;在家裡有媽媽利用平板電腦教小孩學英文;走進 美髮店,更會看到髮型設計師拿著平板電腦忙著與客人溝通;醫院裡則是可見到醫師拿著平板電腦,對病人比畫解說;在面板廠裡頭,主管們隨身帶著平板電腦收發 信件、批公文,這些是過去NB(筆記型電腦)時代從未有過的榮景,更是平板電腦與App(行動應用程式)大量湧進人類生活所帶來的新浪潮。

多花二十八萬元 跑遍全球也要買到iPad 秀傳總裁黃明和 醫病互動也可以很高科技八台iPad要價多少錢?「花了我快四十萬元。」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說。

別 人買一台iPad只要四九九美元(約一萬五千元新台幣),但黃明和買一台iPad,卻要一二○○歐元(約五萬元新台幣),那是他去年到瑞士出差的最大收 穫,「我一口氣買了八台。」那時正逢iPad在全球上市不久,市面上找不到,黃明和出差從芝加哥找到瑞士,最後用一台一二○○歐元的價格,買了八台,「現 在算一算,比在台灣買多花了二十八萬元新台幣!」黃明和多花這二十八萬元,他並沒有特別心痛,對他來說,這是該花的,為的不是別的,而是成就他現在手上的 得意作品,秀傳醫師專用的「電子公事包」。

場景拉到彰濱秀傳醫院,骨科主任譚台笙正忙著巡房,手裡拿著iPad,他細心向病房裡住院的阿嬤 講解病情,「阿嬤妳看,早上照的X光片,這裡脊椎受傷的地方已經開始復原囉!」譚台笙熟練地在iPad上畫了幾下,阿嬤早上照的X光片立刻顯現,「這樣有 沒有清楚?」床上的阿嬤點點頭,安心地笑了笑。

「要是沒有iPad,跟剛才的老阿嬤解釋她第五節脊椎上的鋼釘復原狀況,大概要花半小時,而 且她還不見得聽得懂。」走出病房,譚台笙這麼告訴我們。「平板電腦的幫助實在太大了。」同樣深感平板電腦與應用程式帶來大變革的,還有彰濱秀傳醫院院長楊 大羽。某次假日他與家人去爬山,半路上卻接到醫院打來的緊急電話,他的病人突然腦內出血。於是,他拿出iPad連上醫院的電子病歷,馬上可以看到病人的資 料和影像,立即做出判斷與指令,「醫師下任何決策,最需要的就是即時、完整的資料。而iPad和我們的軟體,大大增加了資料的取得性。」像這樣的情形,是 過去NB時代從未有過,而號稱有「行動電子病歷」的醫院在台灣為數不少,但能導入平板電腦上應用的,黃明和拍胸脯保證,秀傳絕對跑在前頭。因為早在十年 前,黃明和就成立醫療資訊公司||厚生,自行開發電子病歷系統及各式應用。所以去年底iPad在台灣上市,不到一周,秀傳開發的應用程式「醫師電子公事 包」就上線了。

而這些創意應用的點子,是來自已經年屆七十歲的黃明和。

提供即時資訊 提升醫療品質說到自己團隊研發的應用程式,黃明和露出孩子般的活潑神情,一坐下,他馬上從自己設計的「iPad專用行動背帶」裡拿出iPad,「不只病 歷、會診紀錄,還有值班人員報告、TPR(病人安全通報系統),都可以從上面看到。」他隨意地在iPad上點了兩下,病歷、會診資料隨即躍上螢幕,雖然身 在醫院外面的咖啡座,但整個醫院的狀況都在他的指尖上。

秀傳的醫療資訊能這麼迅速的應用在平板電腦上,起源於黃明和對於新科技的熱愛。「以 前我在美國念醫學院的時候,老師還在教DOS(早期電腦的磁碟作業系統),我就已經自己買Windows學,比老師還先進。」儼然科技迷的黃明和回台灣後 成立秀傳醫院,更耗資二億元,先後成立翔生、厚生兩家醫療軟體公司,專門研發電子病歷。

二○○三年,秀傳自行開發的第一套行動電子病歷就已 上線,但一直未受到醫師廣泛的應用,原因很簡單,電子病歷都得在宛如戰車一般的護理推車上,用筆記型電腦登入,用的人多數是護理人員,醫師根本不可能推著 推車巡房,所以每每主治醫師巡房前,住院醫師都得先做足功課,把病患的最新數據寫在小抄上。

黃明和也曾試過在iPhone上使用公事包的應用程式,但因為螢幕太小,應用性還是不強,所以iPad一出來,黃明和非常興奮,他知道這將是所有問題的解答。

「現 在,不只是病人和醫師的關係因為iPad改善,」楊大羽在一旁補充,「它提供的即時醫療資訊,更有助於提升醫療品質。」黃明和說,下一步他會用iPad擴 大醫療管理,包括打散傳統集中的醫護站,提升醫療服務的行動力和照顧病人的機動性。不久前,秀傳醫院也舉辦行動電子病歷的研討會,有兩百多位醫院代表來學 習秀傳的技術。前台大校長陳維昭就在研討會上指出,行動電子病歷是必然趨勢,在醫療照護上克服了空間、時間的限制,也是未來醫療、健康管理的主流。

所以,以後若在醫院看到醫師拿著平板電腦巡房,不是因為他耍時髦跟流行,而是平板電腦已經成為醫療邁向數位化的最新主流!

商 品資訊、行情比價 一目了然房仲業務張為閩 兩小時賣出兩億元豪宅穿著西裝、手提公事包,永慶房仲業務員張為閩一拿出來就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他是最標準的商務使用者,但對比一般商務使用者把平 板電腦用來收發信件、上網找資訊,張為閩可是靠著這台平板電腦賣出了兩億元豪宅!

那是一位上市櫃公司的董事長,「他實在沒辦法像一般人四處 去看屋。」無法帶看,是這類客戶的特殊需求,但帶著iPad,張為閩把所有客戶可能會關心的問題都預想一遍,資料、照片、影片全準備在平板電腦裡,「客戶 可能會問我,距離學校走路要多久?也可能問,隔一條街有沒有相同條件的房子?甚至外觀我們都有影片可以看。」一個高達兩億元的物件,靠著張為閩準備的所有 資料,一一展示在平板電腦上,不論是學區、商圈、捷運、房子格局、外觀……等,張為閩都細心介紹,客戶的每個問題都詳細解答,對比以前曾被客戶問倒,還得 回去準備資料,現在張為閩用了平板電腦後,只花兩個小時,這位董事長級的客戶馬上做了判斷,兩億元豪宅就此成交!

過去,張為閩曾經使用iPhone向客戶分享物件資訊,可是螢幕太小,手機裡頭空有豐富資料,卻沒辦法分享給客戶,NB的展示效用又不大,換成iPad後,搭配永慶自行開發的App,不管是同條街比價、物件資訊,馬上一目了然。

「以 前客戶要是對房子有疑慮,就得再約下次見面,現在利用門市即時情報、成交行情、房產研究報告和趨勢分析等,馬上就可以解決客戶的問題。」令張為閩印象深刻 的另一位客戶黃小姐,為了替女兒尋找合適的房子,她整整花了一年時間到處看屋,卻始終看不上眼,張為閩利用永慶的App,仔細替黃小姐比對每個物件,「最 後,兩周就成交了。」張為閩善用平板電腦,不僅提升自己的業績,更讓客戶的時間成本大幅降低,身為科技迷的他,每次談物件前,都先分享自己用平板電腦的心 得,有好用、便利的App,也立即與客戶分享,另外,張為閔還常趁空檔用iPad秀出自己擅長的雕刻作品,因此他與客戶的話題,不只有硬性的房產資料,還 有感性的興趣分享,除了與客戶拉近距離外,也讓他們留下深刻印象,「客戶都要以為我是賣iPad,而不是賣房子了。」快速展示作品 個人競爭力大增SOHO族邱鈺鋒 當平板遇見農夫 月入五萬元你一定很難想像,當農夫遇見iPad,他們會是什麼反應?

賣過車、做過雜誌主編、當過天喜旅行社總裁郭正利特助、幫蘇貞昌拍過競選文宣廣告、創業開精品服飾店,工作經驗超豐富的邱鈺鋒,最近開了一間工作室,做的生意也很特別,是攝影行銷,專門替農民推廣的農產品拍攝宣傳照。

不 過,應該如何運用iPad等新的科技設備,邱鈺鋒說,雖然他是讀電腦相關科系畢業的,也還是花了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才仔細想清楚要如何聰明運用 iPad。「若是當上班族,自己根本不用懂那麼多事,因為公司內會有負責電腦技術的人,但自己要創業,就得全部自己來。」花了十幾萬元,邱鈺鋒從專業攝影 器材、iPad、筆電、掃描器到印表機,一口氣把吃飯工具全買齊,就為當一個具備高度競爭力的SOHO族,專門替人拍照做行銷。

作為一個攝影行銷SOHO族,邱鈺鋒常要到中南部替農夫拍照作宣傳,但每每一拿出相機、NB,對科技產品存有高度陌生感的農夫們,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更何況還要農民跟邱鈺鋒這樣的科技迷溝通,並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

「每 當我要秀出自己的攝影作品,農夫們看到我拿出來的是NB,第一個反應都很緊張。」邱鈺鋒說,NB上面有一堆的按鍵,感覺非常高科技,但對於農夫來說,卻容 易產生高度恐懼感,擔心自己會聽不懂。「但是,你拿出來的如果是平板電腦,他們會比較沒有防備,因為平板電腦就像數位相框,用手指頭畫一下,照片就翻頁 了。」分立於高科技與電腦極輕度使用者兩端,當平板電腦遇見農夫,邱鈺鋒不諱言,iPad帶給人的親切感,是相當明顯的!

邱鈺鋒還將自己過去堆積如山的作品,包括雜誌、出版品,全都掃描起來,存成電子檔,重新整理放進平板電腦,不僅節省空間,還能將這些作品全都帶著走,並可在很短的時間內展示給客戶看。

邱鈺鋒使用平板電腦作為展示工具後,讓他個人競爭力大增,收入也從不穩定變成每月有四、五萬元進帳,成為另類攝影行銷達人。

邱鈺鋒也有幾項運用iPad的心得。例如,他上網去買了一台專門設計用來搭配iPad的鍵盤,這個代號為ZAGGmate的鍵盤,大約花了他新台幣二六○○元,直接與iPad接上,功能就與一台筆記型電腦完全相同。

平 板電腦 + 雲端 業績提升一成五DV Hair亞森 每天多剪一位客人的祕密明亮的擺設,店裡的設計師忙進忙出,「今天想換怎麼樣的髮型?」只見設計師捧著平板電腦,細心詢問消費者的想法,去髮廊換髮型是每 個人常有的經驗,但遇到設計師拿著iPad與消費者溝通,這倒很少見。

「以前,我們跟消費者做前置溝通,至少就要花二十分鐘。」DV Hair行銷總監亞森已經是個髮型設計老手,遇到消費者拿著某某藝人的照片來,指明要做同樣髮型,是常有的事,但更多的是拿不定主意的消費者。

未 來,剪髮前消費者得捧著雜誌不停翻閱,找尋喜歡髮型的情況將全面改變,取而代之的是改用平板電腦。「我們透過雲端技術,建置了龐大的資料庫,客戶馬上就能 夠找到心中理想的髮型。」這樣的溝通模式,讓前置溝通時間減少一半,「若以我們平均一天服務八位消費者計算,採用了平板電腦後,我們幾乎可以再多剪一位客 人。」換言之,DV Hair的業績還因而提升近一成五,成了平板電腦浪潮下的新型受惠者。

iPad達人教你玩出不一樣的平板App是 iPad的靈魂,但蘋果App Store上面有超過30萬個App,過去兩個月,每天平均增加525個。一般使用者很容易就迷失在茫茫的應用軟體海之中,所以,《今周刊》特別向 《iPad終極整理術》一書的作者戴東華取經,請App達人來分享,嚴選30萬個應用軟體中的3個必備App,及1個達人私房小撇步。

1. Dropbox——和隨身碟說掰掰

特性:檔案雲端同步軟體

價 格:2G免費空間;50G每年99美元;100G每年199美元覺得用USB傳輸檔案不夠方便嗎?如何讓檔案一次同步到iPad、手機、電腦 裡?Dropbox可以解決你的問題。舉例來說,使用者可以將公司電腦的專案上傳到Dropbox資料夾,在通勤途中用iPad在Dropbox上瀏覽編 輯,回家打開桌上電腦,連上Dropbox就能繼續編輯。這麼一來,不用USB,利用無線網路就能無縫地把同一專案在各種地方完成。

2. OmniFocus——管理工作、生活一把罩特性:運用GTD系統的時間管理及事項管理軟體

價格:39.99美元

OmniFocus 是上班族必備的時間管理系統軟體。不論是買牛奶、拜訪客戶、打電話,使用者都可以記錄到OmniFocus裡,讓它來幫你分門別類。從專案項目、完成日 時,都可以幫你有條理地歸檔。最特別的是,透過GPS定位功能,只要設定好各事項該在哪裡完成,當你到達該地點,OmniFocus就會提醒你這時該進行 哪些工作。

3. Filemaker——小本生意創業好夥伴

特性:小型企業資料庫

價格:39.99美元

中 小企業的庫存、產品、客戶、或是學生的資料庫通常都是用Excel建立,但Excel對應起來的關聯式資料庫,所需技術門檻很高,套裝的銷存軟體又相當昂 貴,公司流程又不見得符合。這時,利用雲端儲存的專業資料庫Filemaker就相當好用了。例如出貨、訂單的管理,或是主管審核表單,都可以隨時隨地進 行。

私房祕技:達人管理術——利用照相來做名片庫、剪報你有名片太多整理不完的困擾嗎?達人教你只要在收到名片的時候,花一點時間照個相,再分類管理,就可以有數位化的名片資料庫。另外,報紙簡報也可以用數位相機拍下來,上傳到手機或iPad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