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90%家族企業捱唔到三代 李華華


2009-05-04  AppleDaily





 

俗 語話「富不過三代」,華華一直都想知呢句話有幾多成真。滙豐私人銀行過去幾年同顧問公司Langsberg Gersick and Associates合作,研究多家華人家族企業,上星期華華有幸見到親自操刀研究嘅兩個教授Ivan同Kelin,第一時間把握機會問吓佢哋。

斷纜因長輩唔識放手

據 兩位教授講,呢句說話好多時都會應驗喺好多家族企業身上,綜合佢哋多年嘅分析,有七成家族企業唔可以過到創辦人嗰代,只有三成可以過渡到第二代,當中又只 有一成可以過渡到第三代。簡單嚟講,即係話100間家族企業,只有3間可以捱到去孫仔嗰代。Ivan同Kelin解釋,家族企業「斷纜」嘅原因,好多時同 傳統文化或企業管治因素有關,如果想增加家族企業延續落去嘅機會,佢哋建議作為長輩要懂得放手,畀後生一輩可以真正接力,擺脫傳統無形嘅枷鎖,企業管治方 面就要努力增加透明度。佢哋仲話,大家族企業內部存在唔少矛盾,好似好多富豪第二代喺外國浸完「鹹水」再返屋企幫手,新舊文化對傳統結構有一定衝擊。

港家族企業表現出色

講 到呢度,華華不期然戥好多大家族企業擔心,不過兩位教授就話,香港好多家族企業其實表現出色,尤其喺金融海嘯之下,好多家族企業都唔使靠借度日,現金及財 務情況較好,長線表現未必會差過非家族企業咁話,最重要係發展一套管理系統。其實好多香港人熟悉嘅大家族、大企業,都係子承父業,甚至青出於藍,好似東亞 李氏家族咁,仲有新世界發展彤叔鄭裕彤都有乖孫鄭志剛等接棒啦!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7

通脹燒埋身 捱唔住

1 : GS(14)@2010-11-26 13:02:07

2010-11-25 NM

內地物價飛升,加上熱錢推波助瀾,本港通脹惡化,料年底達百分之三高位,明年持續攀升。戰幔甫揭開,一班最底層的市民,首當其衝。面對通脹巨浪及租金狂漲的壓力,「蟻民」被迫出招自救,千多元月租的偏遠寮屋供不應求,平價飯堂逼爆,有至慳綜援長者提早儲糧,在內地「團購」升幅最勁的薑和蒜頭,食足一年,慳得就慳。對比港府水浸儲備,名副其實路有凍死骨。

走上這幢與紅磡世界殯儀館一街之隔的舊樓,推開破舊木門,裡面被「劏」成四間房,張先生的四口之家,是其中之一,「入嚟啦!呢度好屈質!」這是一間一百八十呎的套房,屋內除了大量雜物,就只有一張碌架床和一個小櫃兩件傢俬。上廁所、洗澡、洗菜和煮飯,都在同一個地方。三合一的空間,只能容納一個人在活動。媽媽在洗米,大兒子想去廁所,得先側身跨過洗米的小盆。

張先生原本住在何文田邨的公屋單位,七年前父親中風去世,房署收回單位,他被迫到紅磡租小套房居住。三年前,太太和兒子申請來港,加上去年出生的小女兒,小套房愈住愈多人,四口之家,只依賴他這個月入八千元的保安員爸爸苦撐,還要照顧鄉下年屆七十的母親,苦不堪言。

千六蚊租寧蝸居危樓

「舊年有一晚瞓瞓吓,上面成塊石屎跌落嚟,好彩我個頭瞓另一邊,又有張被隔一隔,先至無事!」張先生指着天花外露的鋼筋說:「而家唔敢瞓上格床喇!佢哋三仔乸瞓下格,我就用塊床板墊住瞓地下!」環境惡劣又危險,但張先生謂寧願屈住蝸居,全因外面的租金實在太貴:「呢間小套房租千六,而家出面百五呎隨時都要成三千蚊!」

「田生喺呢區一條條街咁收,搞到呢啲廉價單位供應大減,俾田生收咗樓嘅租客,又要出返嚟同區搵,咪推高晒啲租金囉。」當區區議員任國棟解釋。張先生所住的大廈,同樣已被田生收購,面臨截水截電,只靠區議員向水務署和中電申請寬限,拖得就拖。面對租金不斷升,申請了九年的公屋,又未有着落,夫婦倆只有乾着急,坐困愁城。

「我哋喺大陸無得食都有間屋住,喺香港生活真係好大壓力,每次喺大陸返嚟,一去到羅湖我就頭痛!」說着說着,張太哭成淚人。生活逼人,但張太寧願死慳死抵,堅持不申請綜援:「我哋有手有腳,都想自力更生。」只是,八千元要養活一家,畢竟吃力。高通脹下十元兩斤菜心,她嫌貴,不大捨得食,寧願分開幾餐。

歲半十八磅營養不良

「比起土瓜灣,紅磡啲餸好貴,菜心要成十蚊兩斤。呢幾個月,我睇住十蚊豬肉越縮越細,魚都係越來越細嚿,豆腐又貴咗成倍。連煮飯的石油氣,都由百七蚊加到二百零幾蚊!」最令她擔心的是歲半的女兒:「佢而家都係得十八磅,人哋一歲點都有廿磅,健康院話佢細碼中都係過輕,營養唔夠!」說到這裡,張太又紅了眼睛。

「我哋有小朋友,食嘢、睇醫生無得慳,唯有喺其他地方慳。我哋一年淨係新年先買套新衫俾仔女,其他全部都係個仔啲同學媽咪俾。好似我個女,佢成日著男仔衫,街坊見到都以為佢係男仔。你呢度見到嘅,好多嘢都係人哋俾,連張枱同個櫃,都係人哋搬屋唔要俾我哋。」

小孩子太細,出街扭計要買玩具,又問媽媽為何不能參加課外活動,「佢扭我買呢樣嗰樣,出街又話想買燒賣食,都唔識點同佢講;所以盡量唔出街,避免經過玩具鋪,留喺屋企睇卡通算喇。」好心街坊見張太經常把兒子留在家中,介紹他們到何文田社區中心參加二百元八堂的平價英文拼音班,不過要跨區,又要想辦法。

「喺黃埔商場購物,可以換免費車票,啲街坊轉送俾我哋,咁去何文田就可以坐免費車,落咗堂咪行半個鐘返屋企囉。」張太說。

平租寮屋貧民小社區

百物騰貴,四口之家在老區找不到平價套房,持雙程證來港照顧十二歲兒子的單親媽媽阿平,選擇租住偏遠的鐵皮寮屋,慳得就慳,「單人綜援金的租金上限只有一千二百五十蚊,租得貴,要自己補貼,依家連板間房都炒到二、三千,呢間鐵皮屋都係業主體諒我哋兩母子苦況,一千三平租俾我哋!」

記者到她位於美孚九華徑的家,村口建了一個爛地停車場,又被荒廢村校阻擋,相當荒蕪。鐵皮屋由同一門口出入,共有五、六戶,不少人都將家中的椅子、爛了的梳化,甚至不知在哪搬來的洗衣機,放在門外。阿平說,住在這裡的租戶,都像她一類的赤貧家庭,大家都因為付不起租金,愈搬愈僻,形成一個貧民小社區。

「千幾蚊,選擇唔多,以前住旺角板間房,最平嗰時都要成千五,只放到一張兩呎半床,人流雜,又要十幾戶共用一個廁所。」四十出頭的湖南人阿平,丈夫三年前患癌過世,過去兩年,以雙程證身份留港,照顧六年級的獨生子,每三個月,仍得親往湖南續期,中港兩地走,小兒子就交朋友暫時照顧。

由於沒有香港身份證,兩母子的生活開支,全依賴兒子三千多元的綜援金,扣除一千三百元鐵皮屋租金,以及四百水電煤雜費,每月包括衣食住行的全部支出,只有不足二千元。對於通脹,她最有感受,因為「錢唔襟使」,她就要諗計慳錢,「月頭發綜援,一定會先交租同買晒嗰個月要買嘅必需品,洗衣粉呀、米呀、凍肉呀咁,又會入定八達通,怕使大咗。」

報紙包菜心食足一星期

記者打開她家的雪櫃,真的「逼爆」,除了塞滿凍肉、急凍雞翼,以及早幾日未食完的剩菜之外,還有一包包獨立用報紙包好的菜心,「肉可以一次過買多啲,菜同魚始終唔留得,唔可以大批買定,但早幾日見到五蚊兩斤菜心,又靚又平,唔捨得唔買,所以五、六條一餐包好晒,放耐啲無咁易爛。我哋大人可以唔食,細路仔都要食,唯有咁做。」阿平細細聲說。

抗通脹,唯有慳,但要走出貧窮線,阿平就深信唯有讀書高。所以,再慳都好,阿平都讓即將升中的兒子上百多元一個月的超平補習班,阿平說:「百幾蚊,外面補一個鐘都唔止,但對於我哋家庭,就係天文數字。」

兒子要在尖沙咀跨區返學,除了一張往返家中鐵皮屋與學校的八達通,零用錢欠奉。好在,貧家總出早熟兒,十二歲的子豪,沒有怨言,還說最希望考到好的中學,快點長大,照顧媽媽,「麥當勞去唔去都無所謂,況且我都去過啦,雖然只係用補習社老師送俾我哋十蚊優惠券,但都叫見識過囉。」只有十二歲但已經高媽媽一個頭的子豪,帶點腼腆的說。

明年中料重回○八高位

本港通脹連升十八個月,根據統計處週一公布的最新數據,十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幅為百分之二點三,其中反映低收入人士消費情況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升幅尤其明顯,新鮮蔬菜等食品價格按年升幅達三成,住屋開支也勁升兩成。本港經濟學家關焯照預期,受內地物價飛升及熱錢湧入影響,今年底本港的單月通脹將達百分之三,明年中更有機會攀升至百分之五至六,重回○八年歷史高位,有排未見頂。

通脹戰幔甫揭開,赤貧家庭已感受到百物騰貴的威力,最多獨居長者居住的觀塘及油塘區一帶,就出現逼爆平價飯堂的情況,「依家去大家樂食個飯,都要三、四十蚊,十四蚊兩餸飯一湯,去邊度搵?唯有食一餐當三餐囉。」對住眼前的金沙骨和老火湯,七十九歲的鄧基,食得津津有味。一星期六日,他都會與其餘十五個老人家,一同在老人中心食平價飯。

平價飯堂逼爆

「以現時食物嘅漲價,真係送一個飯蝕一個,但需求太大,好似牛頭角下邨清拆咗,無晒啲平價食肆,以前都話有十蚊一個蒸飯,依家唔使諗,好多老人中心嚟敲門,問我老人院個廚房,可唔可以供應埋啲飯盒,話出面啲茶餐廳唔肯接,價太低,咁我唯有頂硬上,由一間變到依家六間,每次成二百個飯餐,廚房嘅供應已飽和。」中國婦女會黃淑英紀念護理安老院院長黃耀明說。

世紀通脹來勢洶洶,老人家無啖好食,防止虐待長者協會過去一星期,分別在油塘及深水埗「開倉派米」,該會助理總幹事林文超指,超市過去半年,十二種常用食品包括米同油都漲價三成,但綜援金於明年二月才跟隨通脹調升百分之三,「以一個單身老人家為例,只加六十幾蚊咁大把,政府話推出關愛基金,實情係有幾關愛先?」林說。

慳家阿婆買薑自救

通脹殺埋身,赤貧之家人人自危,但對於六十八歲的游秀琼來說,卻「不愁吃喝」。自號慳家大王的游婆婆,每月綜授金雖然只有二千五百九十元,但卻慳家有法,除了從不會錯過區內老人中心派米派油的黃金機會,又會叮囑由福建老家到港的親友,一次過大手購入近月升幅最勁的薑和蒜頭,食足一年,土法抗通脹。

「香港依家咩都貴,最貴係啲薑,十幾蚊一斤,我見到鄉下五蚊一斤,平一半,一次買咗十斤八斤返香港。」上週四,防止虐待長者協會在老人中心派米,兩點半開始,游婆婆未夠一點已拖定手推車、擔定櫈仔排頭位。每逢週三及週六地鐵優惠日,她又會花四元來回,跨區由油塘的公屋,搭車去深水埗買平餸,慳得就慳。[ol][li][/li][/o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67

【飲食籽】加租3倍捱唔住 西貢小店巨型漢堡告別

1 : GS(14)@2016-11-23 07:54:17

熱帶風情漢堡 $1,680(12位用)餐廳的告別作,一共三層的漢堡,有羊肚菌、水煮蛋、漢堡扒、芝士及菠蘿等餡料,份量十足。



【飲食籽:識飲惜食】「當然我會非常懷念這裏!我經常在這裏煮飯給家人吃,我是百分百不捨得的。」 Fiesta Fiesta老闆兼大廚Merle M.Nootenboom說。這間屹立西貢市場街十年的西式小餐館,沒有華麗的裝潢,玻璃大趟門的兩邊,種有攀牆的小花綠草,古典味道甚濃的吊燈,還有一架迷你單車作擺設。不過,這小店終不敵加租三倍,決定在下月4日結業。



「這單車是小朋友的最愛,每次來到也要玩呢!」Merle的丈夫兼老闆Pieter Nootenboom笑說。Pieter原是個珠寶及室內設計師,十多年前被太太所煮的美食所吸引,就認定她是終身伴侶。「我之所以開餐廳,因為我太太熱愛烹飪,她想有屬於自己的餐廳。」Pieter說。這兒賣的是家庭式料理,簡單卻非常有心機。由預備食材及烹調,由Merle一手一腳負責。她也遺傳了同樣做廚師的媽媽的手藝,七歲開始已入廚,工多藝熟自然煮得一手好菜。她對烹飪非常堅持,材料一定要用新鮮和最高級的,不加味精防腐劑。就算做多了,寧願浪費也不留隔夜,甚至因為預備工夫繁多,餐廳只開星期五、六及日。
Merle的招牌菜是一碟菲律賓風味的脆皮烤豬手,這菜式也是傳承她媽媽。平日不開舖時,她就會準備豬手,汆水醃製,再煲三四小時至軟腍,待假日開門時,收到柯打才將豬手放熱油炸20分鐘。豬手切開後肉汁仍非常多,外皮卻炸得金黃脆口,蘸蘸自製的酸辣汁,非常惹味,黏住脆皮的肥膏順滑漿口,多吃兩件也不覺膩,伴碟的新鮮有機蔬菜沙律及醃木瓜絲,同樣吸引。這款醃木瓜絲的醃製方法是Merle媽媽的獨門秘技,Merle更將它發揚光大,代替一般德國豬手的伴菜醃酸菜,同樣開胃夠爽口。



菲律賓風格脆皮炸豬手(21安士)連有機新鮮蔬菜沙律 $236豬手做法繁複,要先用香草醃及煮三四小時才軟腍,就算炸過仍保持肉汁豐腴。

麵包是巨型漢堡的亮點之一,軟硬得宜,不會太乾。



因業主加租三倍,Merle(左)、丈夫Pieter及女兒May惟有忍痛結束開業十年的小店。

Merle的女兒May對烹飪也有熱誠,現正學做法國菜,這個士多啤梨蛋糕及朱古力撻,就是她的作品。


夫妻檔經營 滿載有趣回憶 

可惜,這間只有他兩夫妻經營的小店,生意一直不太好,加租更是雪上加霜,二人決定忍痛結束。「當然很傷心,不過我們沒辦法了。這裏有很多有趣回憶,有人在這訂婚、結婚、開派對及求婚,實在有太多回憶了。」Pieter心酸憶述,他還說有熟客知小店快將結業,非常失望,甚至要求他們繼續經營。這個結業決定,最難受應是Merle,要她離開共度十年人生的舞台,才是最傷心。「在這個廚房工作,我當然很快樂,見證了我對烹飪的熱情。不過當要兼顧所有東西時,就變得很困難。我不再年輕了,相信是時候休息一下。我當然會繼續煮下去,我會繼續的。」Merle眼泛淚光地說。離別在即,她就創作了一個足夠12位用的超巨型漢堡,作為告別作。漢堡共有三層,中間夾了有機菜、煙肉、火腿、番茄、漢堡扒、芝士及水煮蛋等,份量十足。麵包更是她親手烤焗,外皮脆卜卜,內裏質感依然濕潤鬆軟,不太乾身。雖然每個就賣到$1,680,不算便宜,但Pieter說以太太的手工加上心機,絕對物有所值。談到將來,Merle說很大機會與正在學法國菜的女兒May合作推出烹飪書,以及開烹飪班。Merle對這個目標充滿信心,「做一個廚師真的很難,要承受的壓力是非常大,但如果你有那股熱誠就沒關係了。當你看到顧客臉上的笑容,一切都是值得的。」



Fiesta Fiesta主打歐美料理,是西貢其中一間由外國人經營的食店。

門外的小單車,是Pieter親手做的,也是餐廳的標記。

天花的樹幹及吊燈裝飾,是出自曾任室內設計師Pieter之手。

記者︰黃依情攝影︰鄧鴻欣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3/198421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705

最低工資升至14美元百年唐人街酒樓老闆:或捱唔落去

1 : GS(14)@2017-07-01 10:29:20

距離美國加州三藩市法訂最低工資提高至每小時14美元(約109港元)尚有不足一星期,大集團的基層員工欣喜的同時,也有市內中小企和小店等特色生意,擔心恐因而在未來幾年大規模結業,包括一間唐人家的百年老字號酒家。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2014年市民以近八成支持率通過在2018年前,提高最低工資至每小時15美元(約117港元)的公投提案。目前三藩市的最低工資是13美元(約101港元),7月1日起會再加一蚊至14美元(約109港元),一年後將達到15美元(約117港元)。預計超過兩成人會直接受惠於升幅,包括很多人工徘徊於最低工資水平,苦苦掙扎的集團式零售、餐飲、酒店及勞動業的基層員工。屹立唐人街第97個年頭的康年海鮮酒家經理鮑志榮不願出鏡受訪,但他表示,近十年來面對最低工資升幅達一倍,公司都一一「見招拆招」,但迫近15美元(約117港元)的水平已屆營運的樽頸位。酒家現時有約40名員工,樓面員工收入多以最低工資加上客人全數小費(一般至少帳單10%)計算。由於酒樓不時辦宴會活動,員工OT情況普遍,公司也按例給予1.5倍時薪補償,故員工每天收入可達200美元(約1,560港元)至300美元(約2,340港元)。在新的最低工資要求下,他說:「現唯有削減員工開工鐘數,但擔心整個服務質素都會降低,沒人來(應徵或幫襯),是個很大的連鎖效應。」他估計,員工整體收入可能變相減低,是「雙輸」局面。老闆李彪透露,酒樓面對的租金升幅不算劇烈,反而若最低工資和員工福利的成本不斷上調,他或捱到酒樓100周年時結業,「其實自10年前已不太賺錢,但想養活幾十個員工,一直捱落去。」鮑經理稱,時下的餐廳轉趨電腦自動化,不太需要樓面人手,只是這種傳統餐館一旦轉型,就會失去人情味和特色。華埠商人協會表示,市內不少小店因最低工資打擊而結業,建議政府應放緩最低工資遞增的步伐,或可由提高「低收入家庭退稅福利優惠」(Earned Income Ta,Credit)這些政策入手,保障基層員工福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8/200715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3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