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兩大名家指點迷津 曹仁超:恒指後市先彈後跌


2010-1-24  AD





【本報訊】年初至今,中港美三地股市跌不停,正當股市充斥悲觀情緒,論「勢」的財經專欄作家曹仁超和有女畢菲特稱號的劉央,向股民指點迷津。曹Sir變陣,向下修正其恒指目標600點至18900,提醒股民要避開內房與內銀股。劉央高呼內地收緊政策是「光打雷不下雨」,是入市時機,她更唱反調,建議買內銀和內房股。記者:何凱兒應毓華

以論「勢」馳名的財經專欄作家曹仁超認 為,無論股票、黃金、美元,2010致勝策略仍是「睇啱個勢」,他指09年各國政府出手救市,今年退市。形勢變,曹Sir亦修正恒指支持位,由19500 點下調為18900點,往後大市呈「上上落落」格局,上行介乎19000點至23000點,下行介乎16000點至23000點,而港股周一將先反彈再下 跌。

避開內房黃金牛市尾聲

「揀股唔炒市」是另一致勝策略,曹Sir建議「買定預備有CDR嗰啲股」,首要避開內房股,窮不與 富鬥、富不與官爭,你無喇喇整個地王(指富力(2777)、雅居樂(3383)及碧桂園(2007)投得255億番禺地王)咪俾人打壓囉,我擔心今年中央 會續打壓內房」。而內銀股亦應避之則吉。

除CDR概念,曹Sir推介中移動(941)及電盈(008),兩隻股份「下跌風險少過10%,升 幾多就唔知……中移動68蚊水平,我夠膽講只會有upside(上升)!」而推介原因似乎是物極必反,「一個就衰到啲高級職員俾人雙規(指中移動副董事長 張春江),一個就剛剛添完丁(指電盈主席李澤楷),之後就係發財喇」,不過中移有三網融合這個利好概念支撐,而電盈股價則有申請免費電視牌照這個利好消息 承托」。

至於牽動港股情緒的美股,曹Sir表示美股自09年3月開始的上升浪,有可能會在今個月結束。

另外,曹Sir提醒黃金的牛市已達「牛尾」階段,即將來臨是上落市,金價上行1250美元(每盎斯),下行950美元至1050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59

高人指點?炒房勇哥改當輪胎大亨


2013-09-02  TCW
 
 

 

最近,一向低調的房市投資客「勇哥」黃勇義,在經歷檢調大動作偵辦、沉寂一年半後「重新出發」,不但令人跌破眼鏡的成為上市輪胎公司華豐橡膠的總經理,還接連對外發言,大談他如何以一介製造業門外漢,靠著一股拚勁來扭轉這家連虧三年的公司。

只是,黃勇義沒說的是,他挾著身家鉅資、連妻兒都一起投入的這家上市公司,過去「股運」頗為曲折,已經兩度爆發炒股案。而這次的故事更為奇特,源頭或許該從台北看守所的一間收容房說起。

二○一一年十二月八日,經過檢調兵分二十七路搜索、漏夜偵訊、聲請羈押後,外界暱稱房市「三黃一劉」四大戶之一的黃勇義,因為運用五十一名人頭、投資高達一千九百一十九戶台北市區不動產,成為政府打擊炒房的指標性人物,被關進台北看守所。當時,在收容房裡等著認識這位新朋友的,除了一位因營養午餐弊案遭收押的新北市國小校長,還有已經被羈押半個月的股市名人「大業張」張滔。

沉寂後重出發認購華豐二千五百萬股

張滔曾因炒作麗正、台開、榮群等多檔股票而遭檢方數度起訴,這一回,他是因為涉嫌炒作上櫃公司捷超的股票,在高鐵台北車站被調查局人員逮捕,後來與黃勇義成為「室友」。當時的張滔還有一個身分,就是華豐橡膠正式聘請的「顧問」。

黃勇義二十幾歲時起就全力經營不動產投資,對股市少有涉獵,他的太太郭枝芬雖曾小額投資股票,但一心只有房市的黃勇義,早年還不大喜歡太太分心當股市「菜籃族」。如今,時移勢易,在黃勇義被關押四十三天、人生最低潮的那段期間,每天都與張滔同處一室,從他的股市經驗談中窺見了另一個投資天地。

去年一月中,黃勇義以一千萬元交保金獲釋;三月時張滔也以三百萬元交保,不過檢調隨即又查出他與時任華豐董事長的陳恆逸聯手涉嫌掏空、炒作華豐,交保金加碼一百萬元,數月後張滔便被追加起訴了華豐炒股案。

黃勇義與張滔的關係似未因離開看守所而中斷。今年華豐經營層改組,除了總公司董事長由原任華豐泰國子公司董事長的蘇明芬出任,黃勇義也赫然成為總經理兼發言人,並與太太雙雙進入董事會,在年過半百時從房市大戶變身為輪胎業新兵。

問及與張滔的淵源,黃勇義先是強調他此番投資華豐與張滔「沒有關係」,是今年初因台南同鄉蘇明芬的邀請,他評估這家公司有可為才加入;再追問他是否曾聽張滔談論華豐,他幾次停頓的說「之前……我不方便講(乾笑數聲)……,他一直跟我談哪!」「我們的……經營理念……,跟之前的不太一樣。」

接手後傳佳績進場三個月帳上賺一倍

四月間,黃勇義在原本的房市事業根據地─台北市士林區葫蘆街的辦公室,新設立東華企業,以太太郭枝芬為負責人,參與華豐橡膠於五月發行的總金額二億六千萬元私募案,一舉成為華豐第二大股東,僅次於日資的住友橡膠株式會社。在華豐這次的五千萬股私募中,東華企業和郭枝芬個人就占了二分之一,共認購二千五百萬股,總持股合計六.五%,認股價格為每股五.二元。以八月二十七日華豐收盤價十二元計算,股市新手黃勇義進場三個多月,光是檯面上與他有直接關聯的持股,在帳面上便已賺了一倍有餘(約一億七千萬元)。

「哈哈,(股價漲)跟我們沒有關係啊,我只是想辦法把這家公司整頓好而已啊,股價我也不熟,(私募持股)我應該要綁三年呢!」問到股價翻倍,黃勇義難掩高興的說。

華豐是老牌自行車、機車等輪胎製造廠,二○○九年張滔等人進駐的那一波,股價曾翻上十七元。二○○三年前後華豐顏明善、張瀛洲兩家族的公司派,則涉嫌與市場派「古董張」張世傑合作,將股價炒上二十元(目前張世傑等人於本案一審被判有罪)。

那麼這一次呢?「我們不會啦,不會有這個問題,我們本來就是很務實的人,之前有借鏡啊,包含那個的問題(指張滔炒股案),我們都知道,就會更戒慎恐懼啊,因為大家都在盯,哈哈……檢察單位都會盯誒!」黃勇義自嘲的說。不過,投資界傳出,黃勇義團隊接手經營後,因華豐營收已連續數月報佳音,某股市老手便以股價上看六、七十元的「願景」邀人共襄盛舉。

黃勇義強調,他想把華豐當作傳承的事業,因此會繼續增加持股,以穩定經營權。他說自己擅長控制成本,蘇明芬則擅長跑業務,「她是拚命三娘,我是三郎,我們都很拚啦!」

之前因涉及炒房,黃勇義被起訴偽造文書、逃稅的刑案正由台北地方法院審理,初估逾十億元的補稅案則與國稅局協商中。台北國稅局局長何瑞芳表示,黃勇義被查辦後,「整個(房地產)市場的投機心就消失了,」不動產逃漏稅案件這兩年來減少很多,「確實很有示範作用。」

為了看屋曾一年騎壞四輛摩托車,以勤儉耐勞著稱的黃勇義,如今進駐華豐,一開始每天住在華豐的彰化工廠,後來才與太太在對面租屋定居,兒子也趁大三暑期來打工。雖然仍舊看好台北精華區不動產,不過他已淡出房市,手上只留幾間好地段的店面收租。是情勢所逼被迫「轉業」,還是重新捲起袖子要拚不一樣的事業,後續都是外界觀察的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97

被投票折磨的心態失衡,請高人指點 慢慢挑資產

http://xueqiu.com/2452313573/25424574
被投票折磨的心態失衡,請高人指點。。。

先介紹一下自己的投資歷程與思路:

目前情況是總投入超過400W,融資70W(主要是招行,希望未來兩個月可以找機會清掉,融資操作不當,太難賺到錢了,天天擔心受怕),因為自己還經營一家小微企業,預計每年可以得到新的可投資現金流100W。股票方面自己沒有嚴格地統計,但是感覺最近兩三年都沒賺到錢,雖然也沒虧錢。關注股票的時間太多了,老婆都有很大意見,特別是股票大跌的時候[哭泣],被打過。

1, 07年10月進入股市,買了10萬股票,亂買,來回折騰了兩個月,虧了一兩萬,後來工作沒時間,股市又大跌,38元滿倉買了中石油,不管了。到08年底只剩下2萬多。這個階段是什麼都不太懂。

2,09年9月份又積累了200萬進入股市,剛開始只是打新股,1個月後,自己研究了一個股票濰柴動力(還記得代碼是$濰柴動力(SZ000338)$ ),從42元時開始買入,全倉這個股票(真是無知無畏)大概成本在41元左右。大盤記得那時是3400點,一路往下走,我也擔心大盤,對濰柴動力經常追漲殺跌,濰柴走勢和大盤有些不同,曲線向上,所以總的來說自己還是賺了錢。10年7月份分了點錢到另一個股票,下面再講。到10年10月份的時候,濰柴股價最高到達130多塊,我基本上在115塊前就賣光了。股價漲了3倍,我的收益好像只有35%左右。無語。基本上不懂什麼是持投不動,不過大盤跌了20%。這個教訓導致我在以後的股票裡買了基本不動,是不是又是一個耳光。

3,10年7月份我經過研究買入$博盈投資(SZ000760)$ ,成本7元,倉位不重30%,這個股真是折磨人,走勢上上下下,去年最低時4塊,老婆都快把我殺了。我一直持有到現在,中間倉位時重時輕,後來因為在低位重倉時抽錢出來買房,導致成本上升,估計在8元左右吧。去年年底復牌,我大概還有60萬。5元開始上漲,一路漲到現在的17元。我12塊的時候清了一部分,基本上把成本出清了。現在還保留一部分。

4,10年10月後我清完濰柴動力,把剩下的資金買了$招商銀行(SH600036)$  ,$中國平安(SH601318)$ 。這次我學習了李馳的投資思路,但是自己沒有深入的研究,也有可能是自己研究不清楚。自己買濰柴的時候對濰柴每個季度的產量什麼的預測還是蠻準的。銀行、保險沒有深入研究,不過深信這是低估的。一路持有到現在。這部分肯定是虧損的,我估計招行的成本在12.5左右,平安的成本在45左右。

中間有新的資金加入。也因為買房分了一部分資金出來。


5,小倉位投資:秋林集團,買了3萬塊,12元買入,7塊清了。
                  比亞迪 買了8萬元。14元買入,3個月後,25元清倉。現在40元。[滴汗]
6,這幾年我沒買過其它股票了,我自己就這個性格,自己原來一個股票還沒有做完,不想去看別的股票。去年年底推薦同事6元時買入蘇云商,自己沒買。

優勢:
1,現金流良好
2,自己做過企業,投資風格比較理性,不會追概念。
3,對投資自己有一定的興趣,願意花時間投入。
劣勢:
1,說實話,股票佔用了我不少時間,包括看盤、看評論、報告什麼的
2,看雪球上很多高手分析企業非常深入,數據翔實,得確佩服,我自諳自己做不到
3,自己有一個不好的心態,買了股票就希望他短時間內漲起來,經常上班盯盤關注,下班上雪求,做不到放不下。所以這個心態很影響我的正常工作。之前也有朋友提醒我說我這樣的心態只適合買債券型的投資,或者是基金,但是我自己又覺得現在股市是低點,為什麼要放棄呢?真是想不通。

我有時心態非常差,對自己的狀態非常失望。。。。有時自殺的念頭一閃而過。。。快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86

【創業必讀】90後品牌消費觀:我希望被指點,而不是指指點點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0/57796.html

你懂90後嗎?如果拿出馬佳佳的情趣用品演講PPT,你會不會感受到驚訝?品牌商和廠家們的商業思維和行動在告訴我們:消費者正在改變,逐漸成為社會消費主體的90後已經不相信原有的品牌了,在新的商業時代里,他們正在述說著自己的消費邏輯。i黑馬認為,在今天的產品,不能理解年輕人,不能理解90後,就意味著放棄未來。這個時代,是個體社會崛起的時代,是每一個普通人都向往建立完整個體性,在獲得科技助力同時也面臨新的社會局限的時代。對品牌來說,獲得90後年輕人的關註,建立品牌忠誠度,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年輕人漸行漸遠的探索自我,對品牌提出了新要求,也給予了新機會。所謂的機會,來自品牌是否能感同身受90後年輕人在個體社會崛起進程中的向往,焦慮和行為轉變;來自品牌是否能在只關註年輕人消費者身份的消費主義邏輯之外,註入更多關於完整個體的視野和責任感。過去幾年,品牌呼應社會變化和年輕人向往,號召年輕人要敢於夢想,又鼓勵年輕人要敢於行動。品牌的角色仍然是旁觀者,把一切歸結為勇氣,鼓動年輕人去沖破障礙。但年輕人對此卻沒有太多回應。因為社會化媒體,90後年輕人比品牌更早知曉當下的情境,包括自己的向往與焦慮。對於個體困境,鼓動者無法帶來直接的價值。在一個不確定的年代,年輕人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抹掉個體差異和可能的局限性,一味的鼓動。一次口號式的鼓動,可能提供的只是一次窘迫的有壓力的提醒。按照年輕人自己的話來說,“我希望有人感同身受,可以指點我的生活,但不希望有人對我的生活指指點點”。對應90後在個體成長時的四個重要向往與焦慮,品牌可以成為生活創新者,興趣養成者,關系粘合者和社會改變者。這四種社會角色,也定義了這個時代有文化領導力的品牌,所需要具有的四種能力和品質。1、作為生活創新的品牌90後把個體建構的重心放到了當下,生活成為承擔當下的關鍵。作為生活創新者的品牌,能給他們帶來直接的價值。(1)從代表我的夢想到帶給我好的生活品牌熱衷於深入了解年輕人夢想,並試圖通過溝通,讓品牌能代表年輕人的夢想,即便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與這樣的夢想之間沒有聯系,也不惜為年輕人大聲疾呼。結果是,年輕人覺得這樣的品牌溝通空洞乏味,無法了解產品本身會對自己的生活有什麽意義。對於90後年輕人來說,建設好日常生活,這就是他們的夢想和人生意義的體現,他們首先關心的是,品牌能具體帶給自己什麽樣的日常生活,其次才是這樣的日常生活與自己其他的夢想還可能具有怎樣的聯系。因此,品牌在溝通中應該更加更著重於清晰而具體的描述“好的生活”,其次再談及這種生活與哪些夢想有關,而不是本末倒置。(2)從向往生活的符號化呈現到日常生活的情境化講述之前品牌的溝通,習慣超脫日常生活,以符號化的方式,完美呈現生活方式。這樣的溝通,要麽讓年輕人覺得“無感”,要麽就是顯得過於“裝逼”。90後理解的品質生活中包含了日常生活的豐富情境和細節,是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美好講述,“我不是想裝,這就是我的生活”。品牌的溝通,要講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情境。這種講述是美好的,但不會因為過於完美而失去日常生活氣息。要讓人感覺到是我想要的,同時也是我的生活。(3)從買來的生活到創造的生活在品牌的慣常溝通中,消費者是受用者的角色。真正讓90後喜歡的品牌,不僅擅長把過好生活這件事情,細致地娓娓道來,還會提供機會,讓年輕人感到自己在一手一腳地把生活創造出來。這意味著品牌需要在溝通,產品和服務上提供參與創造的空間, 動手建設的可能。(4)從年輕人專屬到跨年齡和階層的享用傳統上定義的“年輕人市場品類”,集中在運動服飾,科技產品,零食飲料等品類,在價位上傾向於相對便宜的定位。90後相比以往的年輕人更早地開始建設自己的品質生活。他們感興趣的已經不局限於這些品類。今天,更多的品類有機會開啟年輕人市場的潛力,比如家具、小家電、汽車等。同時,相對奢侈的品類和品牌,比如跨國旅行、奢侈品牌等,通過提供分期付款等金融服務,將進入更為低齡的消費群體。(5)從多元的選擇到小而美選擇過去品牌側重提供更多的選擇,來滿足年輕人的個性需求。一個品牌涉足過寬而不精,是無法滿足年輕人對品質生活的要求的。今天,年輕人越來越欣賞那些在某一細分領域有專長的品牌。不需要大品牌,但一定是精細的有品質的。戀物文化之下,產品和服務需要更盡心血,承載更清晰的意義和情感。作為生活創新者的品牌,最佳的一個案例是宜家。宜家現在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傾心的品牌。宜家從不高談夢想,它所講述的美好生活,從來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在宜家的溝通中,年輕人看到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宜家引導年輕人去自己動腦動手,建設自己的生活,品牌提供的是工具和指導,最終的創造由年輕人自己完成。從家具、到小裝飾、到廚具,宜家描繪的是年輕人向往且可以抵達的生活,提供有設計感、精致的多種選擇,以及年輕人買得起的價格。2、作為興趣養成者的品牌因為這一代人對自我的探索已經深入到興趣,工作和獨立思考,並且以體驗為重心,這意味著傳統的產品和服務形態要發生大的變化。品牌的角色不再是提供光鮮的標示,而是提供切實的工具和方法,亦師亦友,陪伴年輕人去探索和實踐自己的興趣。(1)從指導和鼓舞年輕人的價值觀到講述和實踐品牌自己的價值觀個體時代,沒有價值觀的品牌,將不會被記住。今天,很多品牌高談年輕人的價值觀,卻不去溝通自己的價值觀和實踐。向往深度自我的90後,欽佩的是身邊的大神。品牌需要成為一個大神――“做自己認定的事兒,喜歡的事兒,並且堅持做好”。只有品牌本身具有故事,有願景和價值觀,才能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存在,也才能吸引年輕人的關註。(2)從一個產品到一種興趣今天,有很多品牌意識到自己賣的不是“產品”,而是“生活方式”。在這種意識形態下,品牌側重溝通而不是服務和產品,在溝通中又側重代表某一種生活方式的“符號”,而非真實的日常生活的體驗。仿佛擁有了一個品牌,就擁有了一種生活方式。在今天,90後不再滿足於生活方式的模仿,他們向往的是圍繞自己的興趣建設生活。相當多的產品和服務,都有可能成為年輕人培養興趣,認識自我的開始。這意味著品牌要有能力把自己的產品和所在的品類,轉換為一系列的興趣養成方案,而不只是生活方式的象征物。具體來說,可以提供圍繞核心產品拓展興趣的周邊系列產品;提供大量參與式體驗的機會;提供情感宣泄和表達的機會;提供個體故事講述的機會;提供創造和獲得成就感的機會。(3)從以信息為溝通到以體驗為溝通90後向往深度自我,他們渴望獨立思考,慣常質疑,執意以親身體驗作為形成信任的基礎。很多品牌意識到,要取得年輕人的信任越來越難,並絞盡腦汁在如何改善自己的溝通,以期獲得更大的信任。其實,對於年輕人來說,無論你怎麽說,都只是說說而已。他們相信自己經歷過的,或是其他和自己一樣的年輕人經歷過的。品牌要把溝通更多轉換為年輕人直接和間接的體驗,強調通過體驗去溝通核心的信息。(4)從售賣產品到建立習慣很多品牌抱怨今天的消費者忠誠度太低。其實,年輕人自己又何嘗不會經常抱怨自己沒有長性啊。興趣的養成,生活的管理,都面臨如何幫助年輕人形成習慣自主管理的挑戰。這要求品牌把使用產品的門檻降到極低,提供日常化的工具,幫助習慣的養成。作為興趣養成者的品牌,一個最佳的案例是,過往兩年,Nike推動了跑步文化在中國年輕人群體中的逐步興起。Nike以培養跑步文化而非賣跑步鞋為目標,在產品之外,大量通過線下跑步活動,提供真切的體驗,培養興趣社群,以Nike+為主的跑步工具和相關教程,逐步讓跑步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習慣。3、作為關系粘合者的品牌中國的城市化還將要進行幾十年。社會的原子化,人際關系的冷漠,各種社會組織和關系的重新建立,對於普通人來說,歸屬感的尋求,仍然將是重要話題。“獨而不孤”這個90後已經開始展現出來的核心向往,還會持續很長時間。對品牌來說,這不應該只停留在品牌溝通上,而是以產品和服務的形態,一方面守護90後的獨,另一方面幫助關系的粘合和建立。從禮物到分享:每逢節假日,很多品牌都在提供作為“禮物”的產品促銷。然而,90後更為熱衷的,不是在特定節日作為禮物的贈與,而是在日常的分享,促進隨時隨地的連結、溝通和表達。比如,好朋友買同樣款式的衣服。從產品和服務的角度來說,可分享性具有了更大的重要性。(1)從大社區到小圈子今天社群多,每個社群成員也多。許多品牌都嘗試過建立社區,但成功的案例不多。90後所期待的存在感,越來越難以在人數眾多的線上達成。另一方面,在一個規模很大的社群里,個體仍然感到渺小“透明”。品牌如果想要建立社群,應該提供小圈子,私密化社交的機制。對新加入者來說,一加入就有個小組織可以歸屬;同時,通過形成固定的日常關系,可分享的話題,更深入的理解,和日常的陪伴,給每個人被關懷的感覺。(2)從線上的歸屬感到線下的親密感過往十多年,原子化個體通過網絡所形成的線上社群,到現在主流的真實關系形成的社會化媒體網絡,人們的關系塑造,已經進入到線下突破的臨界點。線上已經給很多人提供了認同和歸屬,但線下提供親密感的加強。面對面的交流,固定的場所,定期的活動,線下的互動和體驗,是打造品牌關系粘合者角色的重要一環。(3)從叛逆出格到眾人中的獨處過去品牌理解的沖突是,社會對很多叛逆出格的個體有限制,認為年輕人向往去表達自己的獨特,沖破束縛,標榜與眾不同。很多品牌於是在溝通中強調鼓勵年輕人的特立獨行。但獨而不孤的重點,並不是把自己的獨特表達給無關緊要的任何人,招致沒有意義的評價,而是關註在自己,給自己營造一個不受打攪,不用比較,認真享受的私人空間。一個人不想泯然眾人,但也不代表想叛逆出格。越來越多受年輕人歡迎的品類與獨處有關,與享受“一個人待會兒”的私人狀態有關。比如,戴上耳機,找個地方呆著,一個人跑步,閱讀等,現在正在越來越流行。(4)從傳統式的悲情感恩到平等輕松娛樂的親情很多品牌已經在重視回歸家庭的溝通,但時常免不了陷入悲情感恩的套路。90後相比以往的同齡人,確實表現出了對父母更強的依戀。與此同時,他們更早熟,跟父母的關系,更為平等輕松。品牌所呈現的親情,也應該是與時俱進的,更為平等而輕松有趣的情感表達。4、作為社會改變者的品牌中國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還將面臨很多社會問題的挑戰。一方面,CSR(企業社會責任)有更大的機會,可以建立年輕消費者對與品牌的情感連結。另一方面,傳統的企業CSR項目,很難再贏得他們的矚目。90後關心自己和身邊群體的相關問題的解決。他們相信解決問題的“改變者(change-maker)”,多過傳統的慈善家。(1)從關註弱勢群體到解決身邊問題過往CSR項目集中在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註。但是,這樣的活動已經很難引起關註,更難以吸引參與。對90後來說,他們更關註自己能感同身受的,來自身邊的問題。不僅有關心,也能直接看到結果和影響力。品牌需要重新界定當前90後關心的社會問題。年輕人關心的,與他們相關的來自身邊的問題,就是今天的社會問題,也就是今天企業CSR的新方向。(2)從改造社會到改造自己過往CSR項目,大部分致力於解決外部社會問題,而與本企業自身運營,產品和服務無關。然而,90後已經很少會被這樣的公益行為打動。90後相信善良微光,善行的可持續。他們期待品牌從自己的產品服務,從自己商業日常運作入手,成為一個受尊重的品牌。未來品牌只有從自己的內部管理,企業文化,生產和銷售流程等日常環節入手,成為一個包容個體的、對社會影響力有意識、並且實事求是的溝通自己的日常實踐的品牌,才能夠獲得年輕人的愛戴。(本文選自於青年誌研究報告《90後青年――大時代里的小世界》)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青年誌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28

《專家指點》跟對領導者 投資戰鬥力三級跳 找資訊靠集體 做決策回歸個人

2014-06-30  TWM
 
 

 

投資,是一種修鍊,一個人修鍊或許行得通,其實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則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但究竟該如何選擇投資學習團體?

你適合集體決策或單打獨鬥?

撰文‧施禔盈

台灣股市的資訊透明度在全球數一數二,相對也衍生出資訊爆炸的問題,令人無所適從。強調集體成長的投資學習團體,是克服資訊爆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何選團體?沒利益瓜葛,共同成長快社會上訴求共同成長的團體琳瑯滿目,但絕大多數的投資團體,還是停留在單方向與被動式提供明牌的投顧會員或股友社形式。參加投顧會費動輒數萬元起跳,甚至十幾萬元,能不能賺錢完全操之在運氣(虧損居絕大多數),會員不僅無法獲得任何投資知識與觀念的成長,還往往落入集體從眾的謬誤陷阱而不自知。

許多投資人也會選擇諸如財報分析班、技術分析班、籌碼分析班等課程,強化自己的投資知識戰鬥力。前文「投資的轉折」讀書會成員之一的王冠為,也曾花數萬元參加技術分析班。他說:「上投資課程的確有幫助,但上完課不等於你會投資了,就像通過分析師證照考試的人,不等於就是投資贏家!」畢竟,投資要獲利,不光只是專業知識準備而已,還要能形成特殊的觀點、做好資金規畫以及情緒控管,缺一不可。

股神巴菲特說:「好的投資系統是極為稀有、珍貴的,我們不會輕易與他人分享!」因此,對一般投資者而言,能夠激盪並形成一套可操作投資邏輯的學習,不外乎就是彼此沒有利益瓜葛的投資成長讀書會。王冠為、「台積電團體」成員或「嗯汎理財投資團隊」的星大、晴尹等人,皆是因為在讀書會淬鍊出一套投資邏輯,成為自身財富三級跳的最大契機。

專長投資行為研究的世新大學財金系教授郭敏華指出,要做一個「負責任」的投資,得要對總體經濟、個體經濟(產業走向)、個別公司的基本面及股價技術面,了然於胸;「四個面向都一樣重要,一個人的力量卻是那麼有限,所以如果能夠集合不同專業的人才,抽絲剝繭,自然可以得到比較精準的投資決策。」如何避盲點?不流於形式,領導要夠力郭敏華進一步解釋,投資決策除了蘊含「理性面」的成分外,還夾雜了太多的「人性面」元素。「一旦一群人聚在一起,原先個人的『理性』決策,很容易『走味』。之後,變為人際互動下的結果。」從心理學觀點來看,一篇由學者Daniel and Titman於一九九九年所發表的論文即指出,人之所以從眾,基本上是源於不安全感與避免後悔,特別是當決策情境充滿不確定時,更需要其他人意見的支持。由於風險性資產的評價,在本質上,就是一件高度不確定的艱難任務,投資人對於參考他人意見存在殷切需要,是十分自然的事。

於是,做投資決策時,一般人很容易被群體中個人魅力突出者,或與個人關係特別密切者所影響,「類似的情況很難避免。」郭敏華強調,「所以利用集體的力量去評估市場各個可能的面向很好,但最後做決策時,還是得靠自己,由自己形成最後的判斷。」過去績效一級棒的基金經理人、現在以個人投資為主的陳冠升,分享集體與個人決策的優缺點,「群策群力顯然比單打獨鬥可以掌握的面向廣,但缺點包括流於形式,為了報告而報告;而大鍋炒的結果是,很多人怕做錯,不敢提出創新看法,而且中規中矩的分析比起個人的大膽挖掘,也少了些許熱情。」例如,陳冠升最近發現PC換機潮湧現,押注了許多標的,也確實掌握了「先機」;但他明白像這樣「機動性」的投資抉擇,在一般集體決策制的法人圈,不容易辦到。當然,單兵作戰易顧此失彼,「這時候只能抓重點了,而且要懂得取捨。」另外,陳冠升也認為,集體決策要產生力量,領導者是關鍵,「如果看不出方向,抓不到趨勢,與個人決策又有何兩樣?」曾於法人圈任職的財子學堂創辦人林成蔭則表示,不論採取集體決策,還是個人決策,最高原則是,一定要形成屬於自己的一套投資流程與系統。

「投資是很個人的事情,也可以說是一個孤獨的抉擇,終究買賣敲單是由自己的手指頭按下,最後還是要由自己承擔所有的後果。」林成蔭強調,所有人一定都要好好認識自己,如此才能找到適合個人的方式。至於如何找到與自己最速配的投資模式,一開始不妨參加投資社團,相互砥礪,「但真的要慎選,類似報明牌的股友社沒什麼學習的空間,混雜在其中,不過是原地踏步。」最佳規模?六至七個人,維持高效率因此,慎選好的投資社團參與其中,大家要想的是如何獲取更多訊息,將決策盲點降至最低,之後,真的在從事交易時,就要端出真本事,加入個人判斷,投資實力才能精進,若只是依附別人,只會越來越茫然。

至於一個運作良好的投資社團,郭敏華認為,最佳人數為六至七人,因為再多的話,討論時間拉長,就難以維持高效率,而且人數一多,當中一定會存在白吃午餐的成員。

總之,獲取或分享龐雜的投資訊息時,可仰賴集體的力量,但做決策時,則要回歸個人決策。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是一個完全沒有主見,又沒有意願學習成長的人,則集體決策或個人決策都無需考慮,「最好的方式,是去買指數或基金。」郭敏華提出中肯的建議。

投資路上,群體作戰優於單打獨鬥團隊合作 PK項目單打獨鬥在同儕壓力下,學習較有效率。一同討論、成長的學習,趣味性亦較高。知識管理單獨學習較無壓力且隨興,但需要有很強的個人紀律。

可拓展資訊來源管道、不同戶頭的開戶券商,就會有更豐富的產業與個股報告。分工合作下,投資打擊範圍更廣。資訊管理資訊來源單一、片面,個人精力也有限,只能專注於自己有興趣的股票。

團體討論容易去異求同,抹殺個人創意,或被團體突出者牽著鼻子走。 觀點管理個人發想的創意性較強,常有異於大多數人的突出觀點。

團體討論有助於制定出較理性的進出策略,恐懼或貪婪的情緒也可藉此紓解。情緒管理大漲或大跌的喜悅與挫折感必須單獨承受,情緒發洩欠缺出口,容易做出衝動或不理性決策。

藉由夥伴提醒,避免陷入當局者迷的謬誤。停損比較砍得下手,也比較有耐心等大波段獲利。 風險管理陷入風險時容易當局者迷,導致停損優柔寡斷,停利操之過急。

資料來源:綜合專家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10

被郭董開除、受雷軍指點 謝冠宏創七百天傳奇 他找最強對手 做出「最神」耳機

2014-12-22  TWM

 

一家成立不滿兩年的公司,一個售價僅四十九元人民幣的耳機,卻在中國打敗Beats等國際大廠,成了最熱門的聽歌神器,這是加一聯創的故事,也是前鴻海最年輕事業群總經理謝冠宏的奇幻創業之旅。

撰文‧何佩珊

他曾是鴻海最年輕的事業群級總經理,蘋果iPod、亞馬遜電子書Kindle的代工都出自他的團隊;他也曾經收到雷軍邀請,差點成為小米科技的第九位合夥人。謝冠宏是台灣科技界一號人物,而他最新的身分是:「中國Beats」加一聯創(1 more)創辦人暨總裁。

一場請假烏龍丟了工作

即使離開鴻海已經有兩年餘,說起那段在鴻海的日子,謝冠宏的臉上滿是驕傲。原本他在鴻海做的是顯示器產品,因為看好iPod發展潛力,主動向郭台銘請纓轉調。憑著一股憨膽,他爭取到與時任蘋果iPod部門資深副總裁Tony Fadell的面談機會,「我在蘋果公司門口等了十幾天,才求到十五分鐘見面機會,後來兩人一聊就是兩個多小時。」用毅力、耐力換來一次機會,他卻向蘋果提交了一份十頁報告,洋洋灑灑都是iPod的問題。

「每個人都跟我說:『你完了。』」但神奇的事卻發生,「Tony Fadell居然給了我們一個A+。」因為這場關鍵會面,開啟了鴻海打入蘋果供應鏈的契機,也讓謝冠宏成了鴻海的傳奇人物。

謝冠宏過去在鴻海,負責的客戶不是蘋果、就是亞馬遜。他敢言、有創意,據傳郭台銘還特別創立一個新事業部,叫作「天馬行步事業部」,就為了讓謝冠宏大肆揮灑。

然而,前程似錦的他,卻因為一場請假烏龍遭到郭台銘開除,頓時從天堂跌到地獄。

二○一二年底,年屆五十歲的謝冠宏,為了安排女兒的就學住宿問題,準備請假赴日,怎知祕書填錯假單日期,人才剛上飛機,卻接到郭台銘要他回公司開會的電話,告誡他:「如果不回去開會,就開除!」然而當時飛機艙門已經關閉,謝冠宏怎麼也下不了飛機。鴻海軍令如山,謝冠宏就這樣在電話中丟了工作。

「那時不知道怎麼辦,是很大的衝擊。」落寞,全寫在謝冠宏的臉上。「在富士康拚了十年,只請過兩次假,沒想到這樣就被Fire。」人生轉折,來得突然。過去在鴻海時,謝冠宏每天就像個陀螺不停地轉,「就算好不容易回台灣幾天,也整天都在開會,有回台灣就好像沒回台灣一樣。」然而失去工作,他也像失去了人生重心。期間,曾有代工廠上門要給他工作機會,謝冠宏也婉拒,因為他不願和老東家打對台。

直到遇見了雷軍,他才像是千里馬遇上伯樂,又重拾人生方向。

挑戰人民幣49元耳機

其實,謝冠宏與雷軍早在鴻海時期就認識,當謝冠宏去職的消息傳出後,兩人相約在一場雷軍投資的網路公司YY上市說明會上碰面。雷軍有意邀請他成為小米第九位合夥人,但謝冠宏卻覺得自己還不夠格。

邀約不成,雷軍還是鼓勵謝冠宏去創業,而這些話,謝冠宏也一直放在心上,反覆思考了快兩個月,終於下定決心選擇耳機創業,而給他這個點子的人,正是雷軍。

雷軍認為,耳機是手機很重要的配件,市面上卻一直沒有理想的產品,是很大的市場空缺,特別是國際耳機品牌價位偏高,又不見華人品牌,絕對是新創公司切入的好機會。

要做耳機本身已經有難度,但更難的是,雷軍認為要做,就要做四十九元人民幣的耳機。

「一個以前都做這麼牛的產品團隊,竟然要去做四十九元(人民幣)的耳機。」連小米聯合創始人王川都覺得不可思議。當時,謝冠宏的心情很複雜,他離開鴻海後,陸續有些團隊成員也跟著離開,寧願好幾個月不領薪水,就是要跟他闖一番事業,「回來都不敢跟團隊講,其實我們要做的是四十九元的耳機。」加一聯創副總裁于世璿不諱言,「一開始別人也不相信我們要做耳機,去找零組件廠時,他第一句就問你是誰啊?一個月要多少量?」「那時候我們不太懂,告訴對方差不多要五萬條,卻被對方嫌(規模)太小,叫我去找別人,臨走前還不忘補一句:『你才剛開始做,怎麼可能做到五萬?』」曾幾何時,他們在鴻海集團做生意是呼風喚雨,如今卻得看供應商臉色說話,轉折之大,于世璿點滴在心頭。

但謝冠宏堅信,「做耳機,是有難度的,沒有外界想的那麼簡單。」謝冠宏說,不只技術專業,品味、外觀、音質等,都是眉角,「只要做得好,利潤肯定不會差。」市場方向有了,但明擺在眼前的挑戰是,誰願意跟一個辦公室約莫五坪大小、資本額才一百萬元人民幣的三人新創團隊合作?

聯創模式打動供應商

打破傳統供應鏈運作,提出互惠共享的「聯創模式」是其中關鍵。

對比傳統供應鏈模式,每每都是終端通路反映銷售情形給品牌廠、品牌廠傳給代工廠、代工廠再報給供應商,疊床架屋的供應鏈系統,等到源頭發現終端銷售不佳時,已經三、四個月過去,滿手都是庫存。「但聯創模式,是讓大家站在同一條線上,距離消費者都是最短距離。大家目標一致、共同努力,而風險利潤也共同承擔。」他拿出手機,直接秀出微信,畫面上就是聯創的供應商、通路商等夥伴的群組,他們即時回報用戶評價、檢討不良率等等,「如果有負評,我們一個小時就可以解決。」把獲利攤在陽光下,品牌廠和供應商不用再為誰賺多、賺少浪費時間爭執、拉鋸,他們只討論怎麼把產品做得更好。

前富士康行政總裁程天縱指出,這樣的模式,信任是最重要的。謝冠宏話也說得直接,「如果沒有互信,這個模式(聯創模式)就是個屁;但有互信以後,這個模式就是神器。」新商業模式讓加一聯創成功打動供應商,無悔地配合他們改規格、調材料,像是耳機繞線的橡膠,模具就改了五十次,因為謝冠宏的信念是:「即使只賣四十九元,還是要想辦法超越客戶期待。」以耳機的材質為例,「我不噴漆、不電鍍,絕不用含重金屬的東西。」謝冠宏還特別在耳塞的部分選用奶嘴材質,並找SGS做檢驗,就為了確保加一聯創做出的耳機,是安全、無毒、又好用。

為了解客戶意見,謝冠宏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就上網看客戶評價,「我們公司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很簡單,就是終端用戶的好評和推薦。」不同於多數公司各部門有各自的KPI,加一聯創各個部門的KPI都一樣,就是消費者滿意度。而這套管理模式是雷軍打造的小米傳奇教給他的。

高規低價抓住消費者

加一聯創在雷軍背書,以及小米手機的合作下,成功打出小米活塞耳機的名號。由於高規低價,小米活塞耳機開賣不久,銷量就衝到四十萬條,頓時成為中國最熱門的聽歌神器。

攻下第一個灘頭堡後,謝冠宏腳步未曾停歇,「我要產品改版再升級,讓客人覺得超值再超值,以後要買耳機就是1 more,沒有懸念!」小米活塞耳機的成功,在程天縱看來,「加一聯創本來就是很有經驗的團隊,前面有什麼坑他們都知道,謝冠宏一直都是做事很拚,又有創意的人,也難怪小米活塞耳機,他敢大膽採用新材料、新商業模式,都是成功要素。」加一聯創去年六月開賣首款耳機,只花半年時間就達到銷售百萬組的里程碑,今年衝刺的速度更快,謝冠宏說,「銷量已經將近一千萬組。」這家只有六十人團隊的小公司,估計今年獲利可以突破人民幣一億元,同時經過新一輪募資,引進紀源資本、IDG等夥伴,加一聯創的市場估值已經達到一.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六億元)。

于世璿說:「第一年我們全力支持小米;第二年我們放大產能,接下來則是要跨出海外,耕耘自己的1 more品牌。」走出小米的舒適圈,加一聯創要往全球市場闖,謝冠宏相信:「華人也可以做很好的耳機,而且不要那麼貴,我要用Beats最強的地方打敗它,把耳機做到世界第一。」

謝冠宏

出生:1962年

現職:加一聯創創辦人暨總裁經歷:鴻海事業群級總經理、

美格科技共同創辦人

學歷: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加一聯創

成立時間:2013年

負責人:謝冠宏

主要業務:耳機

市場估值:1.5億美元

主要股東:小米、順為、紀源資本、IDG 出貨量:累計將近一千萬組

員工數:60人

謝冠宏用售價人民幣49元的耳機,打造聽歌神器Beats、加一聯創比一比公司加一聯創 Beats 主要合作夥伴小米蘋果市場表現一年半累積出貨量近千萬組美國高階(100美元以上)耳機市場近六成市占率市場表現約新台幣245元~595元約新台幣3000元~16000元特色高規低價潮流、時尚、串流音樂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98

物聯網爭王戰 台灣要先破這三關 趨勢大師巴里指點 甩開邏輯、聚焦潛力產業

2016-06-13  TWM

早在二○一二年就準確預言物聯網未來的趨勢大師巴里,分享對台灣企業的看法,也透露物聯網戰局才剛剛開打,制定遊戲規則的龍頭還沒出現前,人人都有機會坐上王座。

本屆台北國際電腦展邀到一位重量級趨勢大師維托.迪.巴里(Vito Di Bari)來台開講。巴里是城市光影設計師,世界盃足球賽、奧運都不乏他的身影。他最擅長的是創新設計,二○一五年米蘭世博,他就擔任創新設計師,負責設計未來城市樣貌。

習於跳脫框架思考,使巴里對於趨勢的預測往往出人意表,早在一二年,「物聯網」這詞還在沉睡時,他已經在TED演講上,宣揚未來物件上將裝備感應器,會越來越「聰明」。由於他對創新科技的熱情,包括微軟、IBM、甲骨文、思科等科技大廠,都對他腦袋裡的知識充滿興趣,演講邀約不斷。

義大利裔的巴里,甫坐定就點了一杯濃縮咖啡,他笑著說自己一天可以喝二十杯,混沌的口音掩不住他的義式熱情。在被問到物聯網未來發展,他直言這問題「像愛一樣,無法一語道盡。」他認為,物聯網要大紅,必須符合人最基本的需求,他舉例,像自動駕駛車,「我開的是法拉利,我當然會想自己開。」意思是,自動駕駛技術未必符合每個人的需求。「能讓你活得更久,活得更好,才是人最基礎的需求」,他拿起桌上的杯子舉例,如果你每喝一口咖啡,杯子都能偵測你的血糖,記住他今天攝取多少咖啡因,這樣的物聯網裝置,人人都會想要。

搞懂行銷 發展新創利基

談到台灣在物聯網的處境,他直指,「要打國際戰,就必須懂行銷。台灣企業最大問題在於不會做行銷、不會打品牌。」他認為,現在打世界盃的創業家,都將基地設在美國矽谷或中國,「但矽谷過於擁擠,年輕人想要搶占一席之地,越來越難;中國在製造、專利保護或是簽證便利性來說,都是個噩夢!如果我是一個創業家,寧可選擇台灣,台灣相較中國來說,不管是智財權、簽證便利性甚或製造品質,都比較彈性、優秀。」

積極轉型 擺脫代工泥淖

在他眼中,亞洲的新創正蓬勃發展,「以台北國際電腦展為例,這個展覽是全球第二,亞洲最大。其中僅二成是台灣廠商,有八成是國際廠商,這是個重要的交流平台,也是台灣發展新創的利基。」巴里透露,他小孩的第二語言就是中文,「亞洲未來在世界的重要性,只會越來越大,能說中文會是重要的技能。」「台灣還有一項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優勢,台灣人對於外國人的友善。」當他在街頭迷路,即刻有路人上前關切;下雨天沒帶傘,路人還會慨然贈傘,「這裡的溫暖與義大利一樣啊!」巴里說。

但他也不忘強調台灣的競爭劣勢,就是企業始終走不出代工泥淖,「就像讓一名棒球選手去打籃球,上場仍在想『我的球棒呢?』只有過去的經驗是不夠的。」

跨界結盟 不靠單打獨鬥

「若我是台灣人,會選擇比較沒有邏輯的那條路。」巴里進一步說明,「台灣的資訊與通信科技產業及半導體已相當成熟,在此環境下,發展機器人、鑽研科技產品硬體製造等,都是理所當然、很有『邏輯』的決策。但我寧可選擇做金融科技、健康照護、智慧城市。前進這三大產業或許是沒有『邏輯』,但卻最具潛力。」巴里建議台灣應該在矽谷之外,在其他城市建立合作平台,在金融科技和紐約、波士頓合作;在健康照護與米蘭合作;在智慧城市則可以和巴賽隆納合作。

要在這場戰役中闖出一片天,巴里認為台灣還有一項挑戰,「台灣的企業大多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小企業不習慣與外界結盟,但是現在的貿易環境,光靠單打獨鬥很難成功。」跨界結盟是他給台灣的最後建議。

身為早期就預言物聯網潛力的趨勢專家,他挑明地說,「現在對台灣最有利的點在於,目前物聯網雖然是兵家必爭的戰場,但在這個領域,像Google、蘋果、IBM的龍頭還沒出現,誰能成為制定遊戲規則的王者?所有新創業者都在摩拳擦掌,人人有機會。」巴里對台灣企業能否在此奪標,深具信心,「從過往經驗來看,台灣人其實很有韌性,即使過程困難重重,台灣人總是能找到出路;但是要轉型、要改變,必須現在就要動起來!」語畢,或許是咖啡因發揮了作用,他手勢激動地揮舞著,彷彿台灣未來真的充滿希望。

維托.迪.巴里

現職:Vito Di Bari創新設計工作室執行長經歷:2015年米蘭世博創新設計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多媒體學會執行董事、米蘭創新實驗室LabNext的科技總監、《哈佛商業評論》編輯委員會成員

學歷:義大利巴里大學

撰文 / 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60

保爾森指點特朗普時代的中美關系:雙方都應加強開放

在3月18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與保爾森基金會主席、美國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的這一場“特朗普時代的中美關系”對談,尤為受到各界矚目。

保爾森在會議上表示,中美關系是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同時也面臨很多棘手問題。中美經貿關系則是兩國關系的壓艙石,中美兩國都從雙方6000多億美元的經貿關系中獲益。

不過,美國的貿易赤字在擴大,導致美國國內存在很強烈的民意認為貿易關系失衡。保爾森表示,現在是重新調整中美關系的機會,包括貿易談判,“希望特朗普政府執政期間能夠完成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談判,也深信特朗普政府會歡迎來自中國的綠地投資。”

在匯率問題上,保爾森指出,沒有證據證明中國在操縱匯率,雖然中國貨幣體系離匯率自由浮動、資本項目完全開放還有一定距離,但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每個人都希望人民幣匯率能夠穩定,或者是溫和的升值。”

保爾森坦言,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是美國犯的一個嚴重的錯誤,中國參與到TPP談判中對各方都有利。

全球化遭誤解

保爾森表示,中美雙邊貿易關系達到6000多億美元,且兩國從此中均受益,然現美國的貿易赤字在擴大,美國也有很強烈民意認為貿易關系失衡。在需要重新審視這個龐大的經貿關系,需要采取措施來實現經濟關系的再平衡。朱民於是向保爾森提問:“是否特朗普會為此制定一個時間表來消除逆差?”

保爾森沒有正面回答此問題,但他表示,應該關註的是加強貿易規則的執行,使得整個貿易體系保持健康。貿易的形象被很多人扭曲了。貿易當然會帶來顛覆性的影響,但大部分的影響並不是來自貿易本身。在二戰以後,通過開放貿易,美國受益良多。彼得森經濟研究所的研究顯示,居民的財富平均增長了1萬美元,這就是得益於貿易。

保爾森表示,他最擔心的是在總統大選之後表現出的強烈民意:民眾對貿易並不了解,大家都把全球化描繪成非常不利於美國的事物,其實貿易可以讓各方受益,而現在要采取措施讓貿易更加均衡。

具體在中美經貿方面,保爾森表示,他認為中國跟十年前相比已經有很大的進步,當然還需要進一步開放。因此他認為兩國關系比較好的做法是逐個部門地談判來進行開放。BIT在此前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希望特朗普政府執政期間能夠完成中美BIT的談判。

美國方面可以為中資企業提供更多在美投資的機會。保爾森指出,中國日益融入全球供應鏈,這也給中國提供了很多對外投資的機會;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完全有機會並購美國的中小企業,從而取得市場準入。實際上,對美國投資本身就是對美國的肯定。如果在地方層面同美國的市長、州長溝通,企業可以得到大力的支持——中國投資可以幫助當地促進投資、改善就業。

但是,華盛頓的視角不一樣。保爾森表示,具體而言,第一是關於國家安全審查的流程非常複雜。第二就是所謂的對等關系,希望中國可以更多的開放,從而使得相關各方都能夠獲益。

沒有證據證明中國在操縱匯率

朱民指出,在貿易問題上,有些問題是無法回避的,譬如匯率的問題,這也是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多次提到的。保爾森表示,沒有證據證明中國在操縱匯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是如此認同的。人民幣過去多年都在進步和改革。當然,中國離貨幣完全自由浮動、資本賬戶完全開放還有一定距離,但改革的方向是對的。

一個市場化的匯率機制,可以避免國內失衡所引起的資產價格方面的風險,同時給貨幣當局提供一個應對通脹的工具。保爾森表示,會鼓勵中國朝著這樣的改革方向繼續邁進。

在回答朱民什麽是“中方可以更好處理和特朗普關系”的三條建議時,保爾森表示,第一,要樹立積極的動能,找到一些有共同利益的領域,找到一些獲得早期收獲的機會,樹立信心。具體而言,最容易收獲的成果就是吸引中國對美國的投資,創造就業。此外就是環境領域。第二,跳出既定思維,相信中美雙方領導人都願意用非常規的手段和工具來實現雙方的目標。第三,重新審視經濟關系,對中國來說,進一步的開放對自身和其他國家都是有利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90

快手姐一指點鈔快狠準網民:無咁多錢可以數

1 : GS(14)@2016-03-05 01:24:22

內地前日流傳一段由南韓電視台拍攝的影片,訪問一名說國語的女子,她在片中示範數鈔票。她最初用5隻手指同時點鈔,她說:「用5個手指同時在點鈔,5個手指點完以後才數1,點完以後將數字乘以5,那就知道點了多少張。」示範後經機器點算,數字確實準確。之後她又示範一種「又快又準」的「1指點鈔」,她拿着大疊銀紙,用指甲不停的點,發出如同打字機、算盤的聲音。而在這之後,她便示範用4指、2指數銀紙。有網民計算,這名女子用5指神功數70張銀紙約用8秒,數銀紙機也要用7秒,確實是快。也有網民稱,一看便知道她是在銀行工作的,「時間久了都會花式點鈔」。不過,有網民質疑她一直使用的都是新銀紙,要是換了舊鈔,「未必點的這麼快」。但也有網民稱這樣的民間高手,要經南韓電視台拍下再傳回中國,實在悲哀。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4/195161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794

江若琳獲指點隨時出嫁

1 : GS(14)@2017-06-10 12:23:03

江若琳、麥玲玲師傅前晚在尖沙嘴文化中心出席「維特健靈慶回歸20周年音樂會」,江若琳男友「生煎包王子」蕭潤邦(Oscar)最近再開兩間分店,變成「十舖生煎王」,不過她笑言沒有到新店幫手:「我唔係做生意材料。」男友開新舖,江若琳被指旺夫,她即把時辰八字給身邊的玲玲師傅,經師傅合指一算後說:「OK喎!係咪打算結婚?今年沖太歲,下年合太歲,好年份,佢嫁畀邊個都唔差。」問到江若琳是否打算結婚?她說:「順其自然,可能叮一聲就做,隨緣啦。」此外,陳曦齡透露將舉行講座,屆時妹妹陳美齡也會出席。採訪、攝影:羅慧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05/200442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6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