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統戰成功!泛民慘敗!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263572

今屆區議會選舉投票率稍高,顯示香港市民珍惜投票的權利。一年多之前,我貓王曾在這網誌日記預料 泛民的勢頭正在擴張中,因我看到近年六四燭光晚會熱鬧了,且泛民聰明的利用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深得年青人的支持!奈何「五區公投」之後,峰迴路 轉!民主黨「轉軚」了?這是民主黨的顧全大局?還是它的腐敗?也許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統戰策略太成功了!

顯 而易見,泛民並沒有踏實的去打選舉戰,當中幾個政治明星不斷的趁機為自己製造「人氣」,我貓王在懷疑:“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選票,而不是香港的前途?”直 接點說,他們正殘踏香港的普羅市民以爭取自己的利益。我覺得香港的政治環境很複雜!似乎比研究財經金融更複雜,如是者,我都是從經濟學的心理去探討他們。 以前的大學生搞街頭抗爭,隨時可以斷送一生的前途!自從「五四運動」以後,仍然連連斷斷的有數不清的年青人上街申訴,也許他們是追求烏托邦般的理想,但是 歸根究底!他們的激情都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為的都是國家與民族的大義!今天的政治明星,一旦成功,前呼後擁,名利就隨之來,撫心自問,汝等可曾為普羅市民 之苦而發心?

我貓王想泛民是基於多種問題而衰落的!地區工作不足、兄弟鬩牆、舉措不得民 心......等等,泛民告急的確凸顯了建制派的領先,我經常介紹自己思想左傾,喜歡親中找好處等,如今看到建制派一黨獨大的情況 - 反而不太開心!試問這幾年建制派做過多少有建樹的事,泛民的腐敗使到政府、及建制派失去了被制衡的力量,我不是危言聳聽,這只會使到官商勾結的情況更嚴 重!坦白說,選舉日我收到數個親中團體的來電勸票,但我的一票都是投給了民主黨的議員,一則她在我區工作多年的表現是可以接受的,二則我希望多些民主黨人 士當選,對於民建聯,我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只有多點的壓力,才可使其不致腐敗!
Pictur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72

騰訊的一次慘敗:搜搜輸在哪兒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5812.html

文 / 郭昂

搜搜2012年發生無數變動:被拆分至騰訊其他事業部,幾名高管相繼離職,微博上有消息說,人員流失已經達到40%。曾經幾年的風光投入,也曾引起過百度的緊張,可搜搜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呢?

我說說我的看法。

夢中的新架構

被騰訊從谷歌挖來負責搜索業務的前騰訊副總裁吳軍,曾經在無數地方提到過搜搜搜索的新架構,寄望於此扭轉整個局勢。他在2012年8月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說,「市場上的後來者要想成功,必須比以前的公司有本質的提高,給用戶帶來新的價值。所謂境界,就是要看得遠,看到未來,引導用戶,而不是簡單迎合用戶。」—大概,這個新架構是他認為騰訊搜索要想有「本質提高」必須要做的基礎工作。

這個新架構究竟是個什麼情況呢?

搜搜的新架構整體思想來源於谷歌,其將大量的服務器整合起來,建立一個云服務平台,通過這個平台,提供計算和存儲資源,能夠智能地調度和管理各種服務及應用。可以說,這個平台的規模和技術在目前國內互聯網公司中是首屈一指的。

不得不說,這個新架構寄託了吳軍作為技術「大拿」的一種理想,看起來非常夢幻,但在企業的實際運行操作中遇到以下問題:

研發週期極長,佔用了絕大多數研發人員接近兩年的時間,而中間對於現有系統的改進近乎停滯。兩年時間,對互聯網公司而言,可以說是漫長而寶貴的。

新系統和老系統無法兼容,所有底層代碼都要在新平台上重新開發,同時為了過渡購置了數千台服務器,成本消耗極高。

新架構只是底層平台的更新,沒有在上層算法上不斷迭代改進和提高,因此並不能最終解決用戶體驗的問題。

新架構由於技術較為複雜,開發難度高,極易產生較多bug,從開發完成到完全穩定可靠仍然需要一定週期。

搜搜的新架構在年初的新版新聞搜索中進行試水,但系統仍在不斷完善,之後遲遲未能應用於大搜索,直到吳軍離開,仍然沒有成功上線,而這卻消耗了他絕大多數精力。

搜索質量乏力

搜狗發佈的評測報告中,360一上線,其搜索質量便超過搜搜,而我從一些其他搜索引擎公司得到的評測結論,搜搜的質量表現也不太理想。這個與搜搜的投入規模顯然是不相符的,我從很多的碎片信息中感覺,搜搜產品質量乏力,一定程度源於搜搜內部的文化與氛圍問題,沒那股鑽勁兒,缺乏凝聚力。

周鴻禕曾說過「最不好的做法是,每換一撥人換一套技術,文人相輕,總認為自己的技術最好,這也是為何有些搜索公司做不大」,其指的正是搜搜。搜搜內部派系林立,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了,很多都是聰明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卻無法擰成一股勁,內耗極其嚴重。

在搜狗內,不少人都把搜索品質當成自己的「命根子」,當遇到Bad case時,絞盡腦汁不睡覺也要想到解決方案。當線上有問題時,都要不顧一切最快速度就行修正,以保證用戶體驗。而在搜搜內,整體卻缺乏這樣的精神,即使影響很大的問題,走排期拖上一個月,甚至要「等新架構上線」,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想要改進搜索體驗,需要無數子技術的不斷迭代和改進,包括分詞、去詞、同義詞、排序、意圖識別、反作弊、鏈接分析等,想做好並非一日之功,很多都是苦功,都是無數非常小甚至不足0.1%的提升堆出來的。而因為這個可見性較差,產品技術人員不願意花精力去研究,而願意去做開放平台等新產品,做完了直接就可以演示。

失控的成本

儘管以上列舉了新架構不夠成功、搜索質量不高的問題,但我一直認為,搜搜走到今天這一步,最大的問題並非技術問題,而是成本完全失控。

騰訊為了發展搜索,招募了大量的人才,很多都開出了極高的工資,人員規模及投入甚至和百度非常接近,甚至要高於今天的搜狗和360。而且人員還分佈在北京、深圳甚至美國等不同地區,極大地增加了溝通成本。

而在機器投入上,由於搜搜的老架構性能較為一般,處理同樣的請求量要使用比搜狗更多的機器,而為了新架構又一次性投入數千台機器,在單流量處理成本上要高於競爭對手。

同樣,搜搜為了能夠迅速佔領市場,留住廣告商,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去購買流量,2011年曾經組織過大規模的針對搜狗的「打狗行動」,也流血搶佔了快播的渠道。然而,搜搜的變現能力卻無法支撐流量購買方面的大規模投入,可以說買得越多虧得越多,當想止虧時,之前所有的投入都成了泡影。

買流量除了拉高成本外,對於搜索產品也是有害無利。關於這一點,吳軍自己也談過:「在非搜索公司進入搜索領域時,大多都過於貪求面上的市場份額,並且找一些無用的流量來充數,比如Bing把使用Office和Windows的幫助以作為搜索,計入流量,這用我們的話講,就是強拉來的流量,而非用戶喜歡和使用產生的,時間一長用戶就煩了,會有副作用。」

2011年中期,我曾經估算過,對比搜狗,搜搜的人力成本約為5~10倍,機器成本約3倍,而變現能力又有差距,使得購買流量虧損較大,又沒有搜狗瀏覽器那樣能夠獲得較好收入的自有渠道。搜狗在低成本運作中,終於達到收支平衡,對於花錢大手大腳的搜搜來說,達到這個目標可以說是遙遙無期。

在很多新聞中可以看到,搜搜幾年內給騰訊虧損了20億元,更重要的是,在百度這個巨頭的籠罩之下,以及搜狗和360的夾擊中,即使再大手筆投入,也看不到太多好轉的希望。可以說,吳軍在技術上打下了不錯的基礎,布了一個局,但騰訊卻很難再給他時間。

(作者為前搜狗網頁搜索效果負責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15

【敗局】國際零售巨頭Tesco在華慘敗,被華潤萬家併購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320.html

Tesco淡出中國

歷經兩年談判,併購之王華潤萬家超市有望吞併一家國際零售巨頭。近日,華潤萬家母公司華潤創業 (00291.HK)宣佈,旗下華潤萬家超市已與Tesco簽訂「諒解備忘錄」(即中文語境中的「協議」),有意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在內地、香港及澳門經營大賣場、超級市場、便利店、現購自運及酒類專賣店業務,雙方佔股比例為80%和20%。

這意味著,在華蹣跚經營9年之後,國際零售巨頭Tesco將淡出中國市場。「雖然Tesco還保有些股權,但這意味著世界第三大零售巨頭已承認在中國經營失敗,無奈揮手告別中國市場。」Tesco旗下 express便利店業態的前負責人表示。

記者獲悉,在此次併購協議中,Tesco並沒有直接獲得現金,而是將其中國所有門店資產置換為合資公司20%的股權。這20%的股份能不能變現,還要看整合後的經營情況。當初Tesco出資數十億元併購樂購超市,從而曲線進入中國市場,並在隨後許多年持續投入,但如今只換得合資公司20%股權。從投資回報角度,這筆交易是否划算,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接盤Tesco

「為了這次併購,雙方已經談了兩年之久,『諒解備忘錄』達成之日,便意味著雙方的整合已經開始。」一位接近雙方高層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據瞭解,此項併購整合,包括了華創旗下華潤萬家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2986家門店以及Tesco在中國的131家門店和購物中心。Tesco預期未來合資公司的銷售額將達到100億英鎊。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與此前華潤併購蘇果超市、江西洪客隆等企業拿出真金白銀不同,此次併購華潤萬家並沒有支付現金給Tesco,而是雙方協議將合資公司20%的股權分配給Tesco.

「之所以採用這樣的交易辦法,是因為近年來Tesco中國門店虧損。雙方決定對華潤萬家數千家門店和Tesco100多家門店進行估值,以此為基礎得出各自股權的分配比例。」上述知情認人士告訴記者。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佈的2012年全國連鎖百強數據,2012年華潤萬家銷售額約941億元,Tesco中國銷售額約為200億元,各自銷售的比例接近雙方股權80%︰20%的比例。

「儘管新成立的公司用什麼樣的名稱還沒有最終決定。但合資公司的CEO已經確立,華潤萬家已經成立了併購小組進行整合工作。」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記者就上述情況分別向華潤萬家、Tesco進行求證。華潤萬家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公告以外,沒有更多信息需要發佈。Tesco中國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現階段,雙方僅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進行排他性的合作討論,具體合作細節還在商談中。相關交易預計將在2014年中期結束。目前尚不能確定是否能達成交易以及完成的日期。對於相關細節的討論目前尚言之過早。」

「Tesco將指派2位成員進入合資企業的董事會,Tesco將會享有與股權投入一致的股東權利和企業治理權。」Tesco相關負責人補充道。

Tesco中國之殤

儘管Tesco官方發給本報記者的聲明稱:我們將與中國最具規模的多業態零售連鎖企業之一的華潤創業組成合資公司,並從現在排名第8的位置晉陞到銷售額最大的中國零售合資公司。相比作為各自獨立的公司,這將會使我們在這個市場中取得更加強大和更加穩定的地位。但合併之後的公司與Tesco進入中國的初衷已相去甚遠。

梳理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Tesco的發展軌跡,不難看出,Tesco在華發展幾乎到了盡頭,戰略上的失誤和管理上的缺失使得其發展並不順利。

從戰略上來看,由於Tesco進入中國的時期較晚,已經錯過了快速發展的先機。2004年,Tesco收購頂新集團旗下樂購連鎖大賣場50%的股權正式進入中國零售業。經過為期兩年的運營後,摸清中國市場門路的Tesco增持樂購股份至90%,成為絕對控股方,標誌著Tesco正式登陸中國市場。而此時,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的數據,家樂福與沃爾瑪在中國的門店數已經發展為95家和71家。另外,本土如華聯超市、華潤萬家、農工商超市都已經形成氣候,在連鎖百強中居於前列。

Tesco錯失了中國零售業最黃金的時光,而在以後的日子門店盈利變得日益困難。根據記者多方面瞭解,外資大賣場在2009年以後新開門店基本不賺錢。「以Tesco中國為例,去年其銷售額為180億元,門店數為121家。兩者相除,其單店銷售額不到1.5億元。而根據行業平均水平,一座兩萬平方米的大賣場年銷售額達到2.5億元才能達到盈虧平衡。」樂購創始人沈建國給記者這樣算了一筆賬。

此外,由於Tesco是以併購的方式進入中國的,其團隊在默契程度和穩定性上與沃爾瑪、家樂福相比有所差距。「這就好比是抱養過來的孩子,雖然養了很多年,但畢竟不如自己親生的好。」上海尚益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春才對記者表示。Tesco高層的頻繁變動也印證了這一點。2011年3月,原Tesco韓國區的首席運營官TimAshbown接任中國區首席執行官一職。時隔僅一年多,Tesco中國區再次換帥,原土耳其區首席執行官Paul Ritchie於2012年4月上任。

Tesco一位離職的中層總結了Tesco在華發展的失誤之處。「首先,Tesco收購頂新集團樂購超市的方式進入中國,雖然簡單快速,但由於跨過了洞悉市場與培育核心管理團隊的準備期,發展便缺失了根基,為其失敗埋下最主要的隱患;其次,由於沒有紮實的經驗與團隊根基,Tesco便試圖用複雜的發展審批流程來管控風險,其結果是作繭自縛,將大量優質項目拱手相讓。」

整合難題

在中國零售市場,有三大力量並存。它們分別是:以沃爾瑪、家樂福、Tesco為代表的跨國零售巨頭,以華潤萬家、百聯集團為代表的國有商業巨頭以及以永輝超市、湖南步步高等為代表的區域民營零售企業。

一直以來這三股零售力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華潤萬家與Tesco的結合將打破這一微妙的平衡,華潤萬家將成為我國零售界的老大。

作為華潤集團旗下零售業板塊,華潤萬家自誕生之日起身上便具有了併購基因。從2002年起,華潤萬家開展的多起併購令人矚目。從華潤萬家發展歷程來看,併購在其快速成長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華潤萬家941億元的銷售額中,有接近1/3的銷售額來自華潤蘇果,後者在2004年被華潤萬家收購85%的股權。

從數字上來看,吞併Tesco之後,華潤萬家銷售額將超過1200億元,成為當之無愧的「老大」。然而,其也面臨不小的整合壓力。

首先,業務層面,被併購的Tesco中國門店盈利狀況不佳,不少門店將成為華潤萬家併購之後的「負擔」,這將再一次拉低本來就非常微薄的利潤。在消費低迷、房租上漲、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傳統零售業已經瀕臨盈利的臨界點。華潤創業發佈的一季度財報顯示,華潤萬家利潤較去年同期減少60.4%。

其次,身為全球第三大零售商的Tesco自身有強大的文化積澱,而華潤萬家併購作風素來強勢。兩種強勢的企業文化的融合很可能發生碰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716

【敗局】日韓零售慘敗中國市場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6/59279.html

i黑馬發現,中國特殊的商業環境,經常會讓跨國企業遭遇“滑鐵盧”。雖然,蒼井空秒殺中國宅男,《來自星星的你》迷暈中國女人,但是,日韓零售在中國卻舉步維艱。悲劇的在華日本零售企業把日本零售企業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集納在一起說,是因為這些企業與其國家的性格太相似了,實沒法分開。不知道這是一個“杯具”,還是一個“洗具”。但就目前來看,估計是悲喜交集。日本零售企業是最先進入中國市場的,不過卻因其一貫謹小慎微的作風,失去了中國零售的黃金十年,無論是永旺、華堂還是伊勢丹,在華發展都不盡如意。反被歐美的同行搶盡了風頭。在歐美同行以開店和並購大肆圈地做大規模之時,日本零售企業卻從不選擇並購途徑迅速做大,甚至在新店拓展上也畏手畏腳,固守著僅有的幾家門店,閉關自得。這使得大部分日本零售企業在中國市場多年沒什麽長進。起初還算能入眼的陳列、布局、服務及營銷逐漸落伍,競爭優勢消失殆盡。華堂在北京甚至一直在虧損。這個在日本以精細華、生鮮經營及GMS聞名的零售巨頭,在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曾一度是本土零售企業競相學習效仿的對象。但今天呢?同行們已經基本不光顧它了。如果你去過日本,恰好參觀過日本的華堂商場,你就知道為什麽了――本是同根生,差距咋就這麽大?惟一還能拿出來炫耀一番的,便是伊藤洋華堂在成都的百貨店,據說在其全球200多家門店中,業績也數一數二。可惜的是店數太小,進入中國15年,目前在成都還只有5家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惟獨中國市場一枝獨秀,幾乎所有外資企業在華都借機加速擴張,而日本零售企業卻在中國選擇了戰略收縮。有分析認為,這是繼黃金十年的縮手縮腳後,日本零售企業在中國失去的又一次絕佳機會。但2012年卻大不一樣,在大部分同行進行戰略退守之時,日系零售卻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大力度加碼中國市場。根據日經流通新聞的零售業調查顯示,計劃在海外開店的日本企業中,有30家零售企業選擇在中國開店,所占比重最大,企業數量同比增長四成。以伊藤洋華堂為例,在日本其業績虧損日漸嚴重。但2012年8月,在宣布關閉日本國內一成門店、裁員半數以上的同時,卻在華成立了伊藤洋華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計劃重點深耕中國西南地區市場,同時進軍西北和華中,並以高端百貨為主打業態。要知道,這家企業還是首次在日本之外建立獨資公司。無獨有偶,2012年3月,永旺集團在北京設立永旺(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整合在華各地業務,並重點發展京津和華北市場。此前,永旺在中國的店鋪主要集中在廣州和深圳。而前幾年在中國市場連續關閉濟南、上海華亭等門店的伊勢丹百貨,也宣布將在華開出第6家店。此外,大創百貨、無印良品等都傳出新的在華拓展計劃。7-11、全家、羅森均在加速拓展中國業務,7-11相繼開放上海、北京、成都的加盟,全家甚至表示“將來有可能在中國開設25000家門店”,羅森則計劃10年內將在華門店數增至1萬家。除大型零售巨頭外,日本的專賣零售在華也要逆市擴張。日本知名珠寶商AsmeEstele、F&A、AQUA、HOLDINGS.INC紛紛宣布拓展計劃。日資快時尚品牌優衣庫則以“未來10年,中國市場銷售超過日本市場”為目標。這是一個實在讓人看不懂的戰略,莫非,日系零售被打了雞血?或者,在日本國內市場萎靡不振的情況下,日系零售想在中國重新找回“失去的十年”?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有些骨感。中國市場已經今非昔比,一是本土企業已經壯大,二是外資同行虎視眈眈,三是新興業態及購物方式正在強勢壓縮傳統零售的生存空間,再加上兩國關系緊張的政治風險,日系零售已經失盡先機,再想“大躍進”難度太大。2014年,這些曾要大肆擴張的日系零售企業,又開始找各種理由將其計劃延後5年甚至更長。事實上,這可能是一個永遠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過,精細化管理、精致的陳列、自上而下的勤奮精神、人性化的顧客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04

維絡「空」城:一個耕耘8年的O2O項目慘敗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3/3545994.html
天,維絡城已經成為了歷史。

這家起步於上海的企業開創了優惠券打印行業,甚至一度成這個行業代名詞。在業務最火爆的時候,它的2000多個終端機,深入「北上廣」乃至香港等10個城市,吸引了500多萬用戶和3000多個商家。

而到了2013年,維絡城僅剩不到20個終端機,散落在北京上海兩地不起眼的角落,無人問津。直至2013年3月,維絡城與嘀嗒團宣佈合併。弱者抱團式的合併後,原嘀嗒團CEO宋中傑成為新任掌舵者,而維絡城創始人張毅斌卻遠走異國,他已不再是這座「城」的主人。

「魔」卡風靡

原本,優惠券打印機這片藍海,是由張毅斌第一個發現的。

2004年,他還是華東師範大學的一名研究生。偶然間,張毅斌留意到一個現象:上海各個商圈裡,商家們將優惠券盲目派發,缺少針對性,很難博得消費者的好感;同時,網絡上各種打折信息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卻因為沒有紙質優惠券那麼具有信任感,很難形成線下消費。

於是,張毅斌的腦海裡浮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商業模式:一個可以打印優惠券的終端機,如同ATM機一般,遍佈於各個人群聚集的角落。商家可以在上面發佈打折信息、推廣品牌,用戶可以通過RFID射頻識別卡獲取優惠券,終端機運營商則主要通過向商家收取廣告費來實現盈利。

2006年末,張毅斌率領團隊研製出了這種終端機,將其命名為「維絡城」,並註冊了專利。他首先找到DQ冰淇淋等幾個品牌,為其提供免費試用。上海地鐵站裡,維絡城一經問世,便迅速吸引了很多新潮的年輕人。

他們拿著一張張麻將牌大小的維絡卡,放在終端機的感應區上,然後按一下印有商家品牌LOGO的「小燈箱」,機器就會打印出一張該商家的優惠券。憑藉這張優惠劵,他們可以到附近的商家享受相應的折扣。

維絡卡印有各種卡通圖案,可以當作手機鏈掛在手機上,這正符合了當時年輕人喜歡用手機鏈裝飾手機的潮流。對於年輕的消費者們,既可以打折又時尚美觀的維絡卡,充滿了「魔力」,儘管每張售價高達20元,但仍然銷售火爆。

維絡城的橫空出世,的確在一段時間內改變了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也為商家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營銷平台。隨後,維絡城廣佈終端,不僅佔據了上海各個商圈與地鐵站,還向全國鋪開。而肯德基、麥當勞等商家則隨之紛至沓來,維絡城對商家的政策也從「免費」變成了「每個小燈箱每月收費3000元」。

2008年,維絡城在上海灘坐擁會員近200萬人,1000多台終端機一年吐出2000萬張優惠券,商家投放價格也升至每個小燈箱每月4000元。這顆冉冉升起的商業新星,引發了媒體們爭相報導,「最有潛力的科技公司」、「最具投資價值的創新公司」和「最佳新銳營銷平台」等讚譽接連而至。

直至2011年,維絡城收入近億元,一時間風光無限。

曇花一現的大數據

維絡城的成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2008年的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維絡城的優惠券業務。許多商家為了縮減成本,開始選擇與維絡城合作。地利——自2007年到2010年,維絡城分別獲得三輪融資,總共高達數千萬美元,背後強大的資本助力,催化著維絡城迅速壯大。人和——張毅斌與自己的兩位校友組成了「中國合夥人」式的創業團隊:張毅斌主管發展戰略,另外兩位創始人分別主抓管理和技術,三人分工合作為維絡城盡心出力。

在員工們眼裡,張毅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儒商」,書生氣十足,帶著理想主義情結。他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儘管有些點子一時不能落地,但他依然想方設法去執行,最終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比如維絡城起步時,如果不是他執著不懈地研製機器,無數次敲開商家的門,也就不會有這樣的創新。」一位維絡城老員工如是說。

一開始,張毅斌為維絡城設計的盈利模式是向商家收費。儘管是一個專注線下的傳統產品,但其「用戶、流量和後台管理」的互聯網屬性,讓維絡城的營銷服務越來越精準。

從消費行為上看, 相比街邊隨意發放的優惠券,維絡城實現了讓消費者從被動「收券」到主動「選券」的轉變。從「攔截派發」到「固定派發」,用戶知道一定有優惠券在某個地鐵口等著自己,其對商家的信任度會在無形中得到提升。而用戶對自己花時間挑選的東西往往更加珍惜。維絡城終端機打印出來的優惠券,回收率高達30%,而街邊發放的優惠券的回收率通常在只有5%。

不僅如此,張毅斌還為維絡城設計了兩個數據庫,分別管理用戶信息和用戶行為。通過數據統計,維絡城能迅速知道最受歡迎的產品和最沒銷路的產品,甚至連用戶消費行為也能通過數據分析一目瞭然。張毅斌宣稱:「一個火鍋店得知明天有雪,決定促銷,只要前一天晚上告訴我們,第二天優惠信息就會出現在維絡城的終端上。」

精確的數據庫與迅捷的執行力,使得維絡城比傳統廣告更加精準而及時,又比線上營銷更靠近消費者和消費場所。「綜合了線上與線下的優點,又避開跟兩者的直接競爭。」張毅斌認為,維絡城具有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事實上,很多商家與維絡城合作,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維絡城的簽約商家數量不僅一路飆升至3000多家,而且其續簽率更是超過80%。

張毅斌性格里的執著,讓維絡城這一新生事物很快落地為現實。但是,過分的執著慢慢演變為一種固執,使他面臨未來趨勢的變化時,仍然堅持一條路走到黑。

2011年,移動互聯網時代悄然而至,以蘋果、三星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將曾經的全球手機業霸主諾基亞逼上絕境。智能手機的功能越發強大,隨著團購在手機實現支付,消費者們幾秒鐘就能在手機上拿到折扣優惠,而不再需要移步到維絡城的終端機上打印優惠券。

變幻莫測的趨勢之中,究竟該進還是退,究竟該堅守還是改變?擁有計算機博士學位的張毅斌,無法參透個中玄機。正在他精心策劃著如何「鞏固線下」時,移動互聯網這個「隱形對手」已經開始強勢來臨。

時代趨勢的「大浪淘沙」之後,維絡城握住的究竟是沙子,還是金子?

四面楚歌

打開維絡城的官方網站,不難發現,其媒體報導板塊中少了2011年和2012年的蹤影。那麼,這斷片的兩年裡,維絡城到底發生什麼?

兩年間,移動互聯網迅速崛起,而張毅斌仍然執著於自己那個「明智」的戰略:「我們是一家線下的優惠劵服務公司,移動互聯網也可以跟進,但是主力還是做好線下。」儘管維絡城也成立了負責開發移動客戶端的部門,但張毅斌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更沒有花力氣去研究,反而一再強調「要不忘初始,鞏固線下」。

然而,時代浪潮打過來,迅速淹沒了張毅斌的「執著」。不管是消費者的喜新厭舊,還是維絡城自身的弊病,接踵而來的「內憂外患」壓得他透不過氣來。

首當其衝的是「內憂」。在迅速擴大的過程中,維絡城內部管理並沒有得到同步提升。很快遭遇了擴張瓶頸。比如,各個城市的實際情況不同,而各地方分公司獲得的權限不夠,上海總部對外地市場的洞察力不足,下達的指令往往不符合實際需要,導致地方分公司開展不了工作。

一位前南京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在制定全國價格體系時,並沒有考慮到各個區域市場的差異,比如,南京市場和上海市場在消費水平、經濟狀況和品牌數量等方面差異明顯。強壓下來統一執行「每個小燈箱每月收費3000元」的價格標準,適應一線城市的商家,以及DQ和肯德基這種全國連鎖的大品牌,但在南京市場,卻難以讓當地很多區域性的小商家接受。結果,在一些二線城市的區域市場,維絡城的業務舉步維艱。

此時,維絡城自身的硬傷也開始凸顯。優惠券成本太高,不僅需要機器成本、入駐成本,還需要人工成本。相比之下,移動互聯網上的APP程序,幾乎可以「零成本」複製,其基於地理位置的LBS應用,也足以取代維絡城布在商家店舖附近的終端機。

隨著移動互聯網上各種APP應用爆炸式增長,消費者使用手機領取優惠編碼,逐步取代了紙質優惠券。商家可以通過這些APP應用,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發放優惠編碼,所以商家付費給維絡城的意願直線下降,甚至肯德基和DQ等老客戶,都出現了在維絡城提供優惠券但不付費的情況。

用戶急劇減少,商家捂緊腰包,維絡城員工們的銷售難度越來越大,薪資也隨著業務的減少而迅速縮水。「最好的時候,一個中幹一年都能拿到五六十萬元,但是後來一落千丈,每個月只能拿底薪了。」不少員工失去了工作積極性,維絡城人才流失嚴重。

與此同時,讓張毅斌頭疼的還有「外患」。在一些重要區域市場中,模仿者與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維絡城的市場份額逐步被稀釋。比如,南京本地企業大賀集團,就推出了維絡城的競爭品牌「會購」,其對商家的收費是每個終端每月900元,這遠低於維絡城每個燈箱每月3000元的價格。更具衝擊力的是,會購終端機主打觸摸屏,以更加新穎的用戶體驗,吸引了很多原來維絡城的用戶,又因為更加便於展示各種各樣的促銷廣告,而搶下了不少南京本地的商家。

在對手的衝擊之下,維絡城始終沒有採用看上去更炫的觸摸屏。只因張毅斌堅持認為,觸摸屏的精度和靈敏度較低,而其Windows系統的維護成本和不穩定性,都會造成極大的後台壓力。

但事實上,優惠劵打印機的觸摸屏就像智能手機一樣,隨著技術的快速提升,張毅斌擔心的問題很快得到瞭解決。反而,維絡城按鈕式的終端機,不僅在年輕消費者心中顯得落後,而且因為只能呈現15個品牌LOGO,而遭到商家們的嫌棄。

——這就像蘋果的觸屏時代打敗諾基亞的按鍵時代。而維絡城則因為一次次「固步自封」,最終陷入四面楚歌的絕境。

城還在,人已去

「維絡城最好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前員工小趙向記者證實,從2012年開始,維絡城開始一蹶不振。

他離開維絡城是迫不得已,頗感遺憾。因為大家共事幾年,團隊感情非常深厚,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個引導了一種消費潮流的商業模式,也許將就此退出歷史舞台。這一切,來得太快。

實際上,維絡城也曾經嘗試改變。2011年,維絡城曾與F團進行合作,用戶可以通過維絡城終端機下單,到商家直接支付。而借助維絡城,F團打破了單一的線上經營,搭建了線下平台,使線上線下實現互補。可惜這只是一次單個項目的業務合作,基於張毅斌固執的「線下為重」,維絡城對於線上的探索也就戛然而止。

直至2012年10月,張毅斌不再擔任維絡城CEO,也退出了公司管理層,僅僅保留了一些公司股份。小趙告訴記者,張毅斌之所以離開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與資本方對公司的戰略調整有很大的關係。資本方認為,張毅斌作為CEO,沒能帶領維絡城及時把握移動互聯網的趨勢,導致公司陷入困境。

再者,資本方為了挽回維絡城的敗局,提出讓維絡城與嘀嗒團合併,張毅斌當然不能答應。維絡城對於他來說,如同自己親手撫養長大的孩子,怎能拱手讓人。最終,在兩家公司宣佈合併之前,張毅斌被迫離開了管理層。

此後,維絡城徹底失去了「靈魂」,當初追隨張毅斌的一些老員工也陸續離職,維絡城的衰退速度進一步加快,其員工數量從最高峰的2000多人縮減到如今不到200人。

2013年2月,維絡城正式宣佈與嘀嗒團合併,新公司名稱仍然是維絡城,嘀嗒團的名字作為獨立品牌保留。合併後,原嘀嗒團CEO宋中傑出任新公司CEO,NEA投資全球合夥人、中國董事總經理蔣曉冬出任董事長。

很多人認為,維絡城從此會借嘀嗒團,搭上O2O的快車。但是,合併以後的新維絡城遲遲沒有任何舉動,反而一直對外三緘其口,讓人捉摸不透。留守維絡城的員工們原本抱著「起死回生」的希望,但如今他們卻發現,「兩家人」相處得並不那麼融洽,合併的路其實並不好走。更要命的是,不光維絡城原有業務飛速縮水,就連嘀嗒團也在2013年9月陸續開始暫停一些團購業務。

小趙告訴記者,維絡城和嘀嗒團合併後,新公司業務以嘀嗒團為主,維絡城業務進一步被邊緣化。他在合併後的公司上班半年,公司並沒有拿出合理的補救方案,或者是能夠讓大家信服的發展策略。所以,他和很多同事一樣,選擇了離開。

從2006年到2013年,維絡城問世七年,卻猶如跨過七百年。時代的新陳代謝實在太快,花還沒來得及開放便已迅速凋謝,甚至沒有一個優勢可以永存。就如這座「城」,才開始繁榮,就匆匆落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76

《選後檢討》空前慘敗後 搶救台灣沉淪的最後機會 馬總統最後五百天 非做不可的三件事


2014-12-08  TWM

這次九合一大選慘敗之後,到馬英九正式卸任總統,還有五百多天,在立法院擁有多數席次的國民黨,仍然有推動改革的條件。

馬英九若有心挽救自己的歷史定位,就從最該推動的改革下手吧!

撰文‧楊卓翰、蔡曜蓮

還沒結束!這次選舉,執政黨雖大敗,不過從選後第一天開始,到後年五二○總統卸任,還有整整五三七天,這段時間若做得好,二○一六年大選仍有一搏機會。

總統馬英九在十一月二十九日晚上的敗選感言說:「勇往直前,加強改革。」確實,選舉結果顯示人心思變,台灣需要啟動徹底的大改造。但問題是,方向在哪裡?要改造什麼?

五百多天不可能什麼都做,找出最重要的三件事,集中火力才可能成功。

推動憲改︾把握國會優勢,一次終結政治亂象首先,行政院院長江宜樺辭職,承認敗選是因為「施政未獲民眾滿意」,施政和民意有這麼大的背離,反映出的正是台灣憲政體制問題。施政單位是行政院,但行政院院長卻是總統任命,也不用經過民意機關同意,結果就是為了實踐總統意旨,而背棄民意。

總統有權無責,不需要到立法院面對質詢,行政院長有責無權,台灣落入一個「既非總統制也非內閣制」的權責脫軌制。

這樣體制的荒謬性,在前總統陳水扁主政期間最為凸顯。當時陳水扁雖然是總統,但民進黨在國會是少數黨,許多政策遭國民黨杯葛,施政難以展開。

現在國民黨已經輸掉地方選舉,到了二○一六年,不論國會與總統選舉誰能取得執政,問題都可能重演。當總統與國會是不同政黨,更可能發生立法院多數黨為反對而反對,再空轉四年。

反觀內閣制的日本,就文明地面對這個問題。在今年十一月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為延後消費稅造成黨內外爭執不下,眼見立法機制就要停擺,他毅然決然宣布解散國會,重選議員及首相,將重大爭端的決定權還給人民。

選後已有不少政治人士倡議,應立即著手進行修憲,如民進黨前主席蘇貞昌、國民黨立委賴士葆。

台灣要走向內閣制或總統制,需要社會共識,但修改中央政府的體制和配套,例如下修二十歲的投票年齡門檻至十八歲,都是當務之急。

馬總統應該把握國民黨在立院多數的優勢,推動憲政改革,根本解決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有責無權、執政者無法獲立院支持的政治亂象。

年金改革︾「少拿、多繳」,不再剝削下一個世代這次選舉展現了公民力量,是對台灣政治長期以來無法反映民意的大反撲,而種種議題中,又以世代間的不正義最受關注。事實擺在眼前,年輕世代要領到退休金,幾乎不可能。勞保將在二○二七年破產,軍公教最快一九年破產。從台灣少子化的人口結構來看,退休金都應該往「少拿、多繳」的方向改革,年輕一代繳的公勞保費,才不會被這一代取用殆盡。

勞工保險在○九年改為年金,退休的一輩,什麼都不用做,就可多領一.五倍退休金,潛藏負債就因為這項政策,增加二兆元。

軍公教退撫制度方面,在現有的體制下,台灣軍公教是全世界數一數二所得替代率最好,少部分甚至超過一○○%。不僅如此,他們平均退休年齡不到六十歲,退得早領得好,總共已經有六兆元規模的潛藏負債。原本改革透露曙光,考試院前院長關中在一三年將年金改革方案送進立法院,但至今仍被立法諸公束之高閣。

現在主政者已經知道,靠增加負債來成就上一個世代的選舉勝利,在下一個世代的選舉就會慘敗。執政者要結束世代剝削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就是完成馬英九的承諾,推動年金改革。

組織再造︾政府瘦身、人事精簡,才能提高效能馬英九上任後,大力推行歷任總統都推不動的「政府組織再造」,把原來三十七個部會降到二十九個。表面上看,改革好像往前跨一步;事實上,從公務人員的數目與政府效能的提升,都看不到成果。

先拿部會數目來說,即使台灣降到二十九個,但日本政府部會數字是十一個,韓國與美國相同為十五個,中國二十七個,台灣還比對岸的中國多。

《行政院組織法》於二○一○年修正公布,一二年實施。一○年,台灣中央與地方的公務員總數為八十三萬,政府人事預算是三八八三億元;現今公務員人數約九十萬,最新出爐的人事總預算則為四○九三億元。也就是說,在《行政院組織法》公布四年後,部會名目上是少了八個,但政府瘦身卻功敗垂成,公務員不僅未減少還反增,人事費用也節節升高。

而台灣公務員占勞動人口七%到八%,對比日韓皆在六%左右,台灣公務員占總勞動人口比率偏高。

政府組織再造的目的是要根除組織疊床架屋,事權不統一,但如今改革只是換了部會名稱,花錢重新印名片。例如:原本外界期待很高的海洋委員會,是為了台灣海岸線整體的規畫保護,但結果卻只是被裁掉的海巡署所組成,海岸地區的規畫還是落在環保署與營建署等其他單位。政府改造只有花錢卻沒解決問題,這種改革當然得不到民心。

除了以上三件事,眼前馬英九將面臨的挑戰,就是十二月二十五日當選人就職後的「議長選舉」。

這次執政黨不只輸了縣市首長選舉,在縣市議長選舉中,藍營在地方議會勢力也大幅衰退。在台灣二十二個縣市中,國民黨首長與議會雙贏的「完全執政」,只有新竹縣、苗栗縣、台東縣;另一邊,民進黨只在高雄市全面執政。

兩黨議員席次都未過半又不相上下,這次議長選舉恐怕是最激烈的一次。

在市議員選舉時,幾乎各縣市都有檢調單位偵查賄選、收押候選人;甚至有不少議員,在十一月二十九日晚上當選時,還在被檢調單位羈押,蹲在牢房裡慶祝。

馬英九政績乏善可陳,唯一只剩「清廉」形象,議長選舉如何根絕賄選,不僅考驗執政黨,更是檢驗馬英九長期以來高喊「清廉政治」的關鍵時刻。

馬主席交棒前仍未兌現的支票:

遵守承諾 黨產歸零

馬英九在2005年8月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宣示要在2008年前,即他正式競選總統前,將國民黨黨產處理完畢,當時外界解讀為「黨產歸零」。但馬主席當了快10年,這項承諾至今沒有兌現。

根據去年內政部政黨財務決算,國民黨在2012年的總投資金額為233億元,當年度賺了17.8億元的股利收入,這還只是國民黨持有的股票而已,若加計其他資產,國民黨絕對是全世界最有錢的政黨。

過去,國民黨拿著龐大黨產競選,對上沒有黨產靠山的民進黨,猶如大鯨魚與小蝦米,台灣的民主政治其實是ㄧ場立足點就不平等的政黨競爭。

但這次選舉結果證明,過去黨產對國民黨是資產,但現在可能是負債與包袱,因為年輕人對世襲的權貴財富深惡痛絕,更討厭不公平、不正義的事。而年輕人利用網路,不用花大錢也能打贏選戰,國民黨何須再緊緊抱著「黨產」不放?

在給黨工合理退休金的前提下,讓黨產歸零,不僅讓台灣的政黨政治真正邁向良性競爭的資源結構;同時民進黨再也沒有藉口,把選舉失敗歸咎於國民黨龐大資源而不深省自身問題,台灣政治才能邁向健康的下一個階段。

兩黨議會過半少 議長選舉更添亂──各縣市議會兩黨議員席次比率藍營議會席次過半僅有六個縣市、綠營過半僅有高雄;藍營完全執政僅有三縣、綠營僅有高雄。縣市議員賄選案件已頻傳,加上大多數議會兩黨未過半,議長選舉更考驗兩黨反賄的成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804

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一)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va2w.html


大家知道以前民進黨的陳水扁做過臺灣市長嗎?其實那次陳水扁並沒有贏,大概拿到44%的選票。但是國民黨拿到的56%選票被兩個人分了——從國民黨里面分出來的新黨的趙少康挑戰國民黨市長黃大洲,結果內鬥讓陳水扁撿了桃子。其實這個都是李登輝的部署(編者註:1994年,升格為“直轄市”後的臺北市長首次進行市民直選。陳水扁由於當時國民黨剛剛分裂,導致 “泛藍聯盟”的選民選票分散,使得陳水扁能夠當選市長)。

後來2000年臺灣大選,李登輝導演的連戰對宋楚瑜的分票,保了阿扁(編者註:由於國民黨分裂,盡管宋楚瑜得票36.8%、連戰得票23.1%2人合共得票高達59.9%,但陳水扁最終仍以39.3%的得票,僅以2.5個百分點之差領先宋楚瑜,成為新一屆臺灣領導人。)。

2004年大選,還要演刺殺(陳水扁)(編者註:2004年泛藍國、親兩黨終於整合成功,由連戰與宋楚瑜搭檔,全面挑戰陳水扁。但是誰也沒料到,就在投票前夕發生“319槍擊案”,整個大選氣氛驟變,結果投票點算,連宋配竟以千分之二、不到3萬票之差,敗給陳水扁)。

之後的2008年,國民黨沒有分裂,就派了馬英九來選臺北市長,就把陳水扁給選下去了。

那麽這次柯文哲不敢背綠旗出來,而是用白旗(號稱藍綠混)。一方面確實臺北是藍營的票倉,這次一些藍營倒戈,是因為對馬英九不滿,其中一個政策是砍了軍公教的退休福利,一個政策是增加富人的稅收,這些都打擊了藍營的支持者;再加上軍隊練操練死了大兵哥,處理得很差;然後食安風波,頂新魏家的官商勾結,太陽花學運的青年人的怨氣,這些都是馬英九執政能力問題,拖累了整個國民黨的選舉。當然連勝文本身沒啥政績,官二代富二代,不食人間煙火,這些都是大忌了。

那麽臺中市長胡誌強已經任期太長了,大家開玩笑說,你不如改名,搞臺灣胡誌強市,對應越南的胡誌明市,呵呵。

這次臺中選上來的林佳龍(民進黨),是當年野百合學運的學生領袖。但是要知道臺中和臺北的基本盤還是藍營多,所以他們的地方性政策,肯定最多是淺綠,甚至會是白色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666

5年研發,94%好評,為何《Brigador》仍銷量慘敗?|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3/157868.shtml

5年研發,94%好評,為何《Brigador》仍銷量慘敗?|黑馬薦文
GameLookGameLook

5年研發,94%好評,為何《Brigador》仍銷量慘敗?|黑馬薦文

《Brigador》稱得上是好遊戲,盡管如此,它的收入表現卻一塌糊塗。

推薦星級:★★★★

閱讀時間:8分鐘

推薦理由:無疑,做遊戲是艱難的。尤其對於獨立遊戲開發者而言,孤獨和壓抑是常態。本文的主角Hugh Monahan結合自身5年的經歷對外講述了一個獨立遊戲開發團隊追夢,卻又敗給現實的故事。黑馬哥與你分享。

《Brigador》的研發用了5年,這是一款具有複古風的機甲遊戲,它有著突出的音頻以及完全可破壞的遊戲環境,開發商Stellar Jockeys稱之為“Kool-Aid Man模擬遊戲”。在Steam平臺,該遊戲的好評超過94%,可以稱得上是好遊戲,盡管如此,它的收入表現卻一塌糊塗。

640

在一系列的好評和尷尬的銷量之後,遊戲主程序Hugh Monahan在一份長博客中講述了他們團隊的努力和經歷的磨難,題為“周年紀念,五年的遊戲研發可以讓你備受折磨”。

在這份長博客里,他對於整個團隊始終擠在一個簡陋的小房子里做研發所承受的的壓力、在沒有市場營銷預算的情況下獲得曝光率的經歷感概萬千, 這五年的遊戲研發也讓他的精神和身體狀況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他說,“經過五年的高壓研發生活,加上遊戲發布所帶來的壓力之後,我已經從剛畢業的小鮮肉變成了現在的老臘肉,而且焦慮癥發作的時候還要經常看醫生。驗血之後,醫生對我的維生素D含量過低感到困惑,我只好向他承認,過去五年里我基本上從來不出遠門,當他問我的工作壓力是否很大的時候,我只是苦笑。”

這份博客引來了很多人的關註,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有些人對他們表示同情,還有些人說《Brigador》團隊不應該在E3之前發布遊戲,想要做成功而特殊的獨立遊戲卻沒有投入足夠的工作和好運氣,並且做了一些不明智的研發決策。

當塵埃落定之後,我們希望可以找到問題的所在,並且弄清楚他們在‘獨立遊戲泰坦尼克號’沈沒之後的一些後續,以下是gamelook整理編譯的內容:

從小鮮肉變成老臘肉:5年的苦逼研發經歷:

Hugh Monahan說,“一開始我們只有3個人,我哥哥直到2012年底才加入研發團隊。當我們開始的時候,我剛大學畢業一年左右,我之前是一名教師,還做一些兼職插畫工作,所以最開始的時候基本上就2個人,兩個從實習生工作存了一點點積蓄的程序員。對我個人而言,一開始我還是可以做兼職工作養活自己的,隨後家里面又給了一些支持,如果沒有這些保障,整個工作室的運營就會變樣。我們作為團隊的基本目標就是,如果我們要做獨立遊戲,那就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我們要做一款遊戲。我們不想靠著其他工作室的外包分紅積累收入,然後攢夠錢再做自己的遊戲,因為這樣帶來的後果是遊戲發布之後又要再次攢錢。我並不是詆毀這種方式,這是一種處理事情比較敏感的方式,我也知道很多工作室只有靠著外包工作才能實現收支平衡。”

對於Hugh來說,他們的想法是,如果要做遊戲,就一定要做自己的遊戲,用自己的方式做遊戲研發,如果遊戲表現不好我們就分道揚鑣,再找其他事情做。住在伊利諾斯州的好處之一就是生活成本比較低,所以他們把一個小臥室變成了辦公室,資金消耗率很低,這讓剛剛起步的Hugh有了可以長期研發的可能。

640-2

Hugh Monahan前後對比圖

他說,“隨後我的哥哥Jack加入了團隊,他之前的兼職和正式工作存了很多錢,但他幾乎是全身心投入,而不只是資金贊助。我們的生存能力基本上是很強的,因為我們的消耗率比較低,但坦白來說,有時候我們過的真的很糟糕,想想3個人住在一個兩居室里還要作為辦公室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條件有多艱難可想而知。我們度過了很多有趣的時光,但更多的是苦逼的經歷,因為我們必須把這個項目完成。當我們需要依靠的時候,幸運的是有家人在。”

如果沒有全職做研發,或許《Brigador》這款遊戲永遠不可能做出來,即便是趕時間做出來,也會是一個比現如今小很多的作品。

今年2月份的時候,Hugh Monahan專門在Steam社區寫了一份博客,解釋為何該遊戲定價20美元,並且獲得了大量的關註,他說,“這時候我才發現,至少對於一個像《Brigador》這樣的遊戲來說,原來曝光率只是主要瓶頸之一,我知道寫一些類似的文章可能會讓更多人知道我們。”

對於Hugh來說,這是他從事的第一個完整項目,創業之前也做過一年半的業余遊戲研發,實際上他們也是伊利諾斯州Champaign的第一家獨立工作室,雖然大公司有分部在該地區,實際上沒有其他獨立團隊,離他們最近的是芝加哥和聖路易斯。

640-3

遊戲截圖

他說,“當我們2011年開始創業的時候,甚至芝加哥和聖路易斯這些地區的獨立遊戲社區都根本不活躍,長期以來,我們基本上處於孤立研發狀態,所以很多業內的信息我們都不知道,就像我在解釋價格的博文中所說的那樣,這一切都是積累挫敗感的因素,我們苦苦掙紮了太長的時間才把遊戲最終做出來,我們以為做了很不錯的遊戲,然而社區對它的接受度卻差強人意,但這同樣也可以讓其他獨立開發者們從局外人的角度看到問題,讓他們知道需要準備更多的東西。”

市場營銷不重視:錯過最佳宣傳期

特別是遊戲發布,整個團隊都處於極大的壓力之下,讓Hugh沒有想到的是,遊戲發布之後他們還連續一周半每天工作16小時,但更大的問題是,遊戲發布之後的市場營銷和支持同樣重要,至少不比遊戲發布的重要性低。

Jack Monahan說,“實際上我們工作非常努力,我們還通了電話,一致認為需要在把遊戲做好之後才應該對外發布消息,這意味著我們錯過了最佳宣傳期,不說你們也知道早期宣傳的重要性,你需要一直提供最新消息讓人們持續感興趣。對我們來說,最佳的發布期也錯過了,因為我們的一個程序員要離職,所以真的沒辦法等到過了E3再發布遊戲,我們剩下的只有E3之前的這一小段時間,否則的話這個項目是完不成的。我們遊戲發布之後基本上是泥牛入海。Hugh在和玩家交流的時候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人們了解我們的遊戲嗎?他們可能會暫時玩遊戲,而且Steam 的評分也有94%好評,這些都是讓人自豪的,但如果沒有更多人知道我們的遊戲,這一切都沒有多大的作用。”

640-4

從業10年的Jack深知與大作撞車的弊端,他在遊戲行業做過不同的職位,比Hugh入行更早,不得不承認的是,努力工作並不能挽救你、好遊戲也不能保證成功,再加上好的運氣可能會有用,但這些還不夠。對他來說唯一自我安慰的是,“至少我不會去做手遊,蘋果的應用商店每天都有300款遊戲上架,競爭太激烈了。”

而在Steam平臺,平均每天發布的遊戲數量大約為六七款,然而問題是,人們很難直接看到你的遊戲,你需要讓人知道,因為榜單大多數都是被大作占據,你的獨立小遊戲就像是紙做的小船,當別人漂浮在水面的時候,你可能最多是還剩一點空氣才沒有沈下去,一旦救生衣解除,你也只能沈入水底。

Hugh說,“再次強調,這是我們的首款遊戲,用了五年時間研發,做了自己的引擎,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這些做法都無異於自殺行為。如果你能想象Imgur和Reddit的用戶有多少會閱讀一個15頁的博客,那就很好理解了。我意識到一個最大的錯誤之處在於,過去我覺得把遊戲做大一些就可能有更多的曝光率,這完全是錯誤的,而且我們因此還遭遇了一些困難。”

很多人說,遊戲業和音樂領域類似,獨立遊戲就像是獨立音樂人,所有人都可以做自己的音樂,但不要覺得你可以做出大作,因為大量的獨立開發者們都沒有這麽想,他們也是全力投入遊戲研發而且並不能保證不會失敗。做遊戲是艱難的,但卻是有理由的。你可能會說,我不能在這個遊戲上投入太多時間,時間就是金錢,金錢就是時間,我不能全職做研發,獨立遊戲領域比較擁擠等等,但很可能你做出來的遊戲也很一般,因為如果不投入額外的努力,你的遊戲即使發布了也最多像是往海里多仍了一塊石子。

640-5

辦公室照片

對於很多人來說,獨立工作室研發自己的引擎似乎是作死,因為如今有太多好用的工具做一遊戲研發了,但Hugh表示,“我們是2011年創辦的,我們開始的時候虛幻和Unity引擎還處於非常不明朗的階段,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另一個方面就是人才, 我覺得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他們需要做的遊戲到底對於引擎的依賴度有多大,這不只是從結構角度看,從遊戲性能表現方面也是如此。”

他說,“當我們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的遊戲有兩個目標,其一是可破壞性要成為月遊戲,這是遊戲的根基所在,《戰地:叛逆連隊2》是我最喜歡的遊戲之一,雖然獲得了很多樂趣,但也有不少的沮喪時刻,所有的東西,比如任務關鍵道具就像是安排在固定的盒子里,很多東西是無法破壞的,所以似乎看起來你真正能做的並不多,我們希望對此進行改變。我們還希望改編遊戲研發模式,也正因如此,我們沒有意識到除了運氣之外,實際上你想要做個不同的遊戲,就一定會大幅增加修改時間。”

好像人們都喜歡看到不同的遊戲,這也是很多人抱怨的原因。人們為什麽要重複地做相同的遊戲?我們為什麽沒有帶領行業前進的作品?因為這樣做實際上成本是很昂貴的,不僅需要更多資金也還需要更長的時間。遊戲剛發布之後,有些玩家評論說,《Brigagor》定價過高,但玩家們知道的事情很少,大多數都覺得自己了解一切。

Hugh Monahan說,“我覺得記錄研發過程可能會更好一些,就像Two Player Productions做它們的《Double Fine》紀錄片一樣,我嘗試過寫《Brigador》的開發者博客,但最後寫出來的內容並不好。”

正如David Wolinsky 在他的《Don’t Die》采訪系列中所說的那樣,做遊戲和電影不一樣,我們沒有明星講述自己的表演過程之類的東西,而最近出現的Twitch和Youtube視頻則提供了一些可能,你可以通過明星主播的影響力獲得宣傳。

獨立開發的孤獨和壓力共存

Jack表示,玩遊戲和創作遊戲是完全不同的,“在Hugh的博文下方有很多評論,人們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維在說話,當你需要讓更多人了解自己遊戲的時該怎麽做?有人說,只要把遊戲密匙發送給知名主播就可以了,但實際上這種方式很難奏效,因為我們還處於實踐階段。”

Jack說,“我不確定Hugh是否從焦慮中走了出來,他還沒有放棄治療。感恩的是,我有一個家庭,我有兩個孩子,這些家庭活動實際上可以緩解一些壓力,但就在遊戲發布之前,我還連續兩天沒有休息,但有時候我需要幫助妻子做一些照顧家庭的事情,所以並不是24小時一直工作,Hugh沒有這些,所以對於他來說不僅工作量更大,壓力也更大。”

對於很多獨立開發者來說,孤獨和壓抑似乎是常態,比如《史丹利寓言》的開發者和《FEZ》的開發者都曾有過類似遭遇,即便是你的遊戲表現很好,在研發完成後也可能帶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更何況是投入了一切卻失敗了呢?

Jack說,“這對於我來說一樣很難過,我們都在學習教訓,但至少我還可以稍微心態平靜一些,Hugh還需要時間,他需要沈下心來克服負面情緒。”

當然,Hugh也承認,《Brigador》並非一個完美的遊戲,“仍然有些問題是可以解決或者需要時間計劃的,當人們批評遊戲的時候,我並不覺得難以接受。但有一些無端的指責讓人很無奈,這就是互聯網文化的弊端,就像你看一個YouTube視頻五秒鐘就開噴一樣,作為一名開發者看到這些是很不願意回應的。另一方面是,這五年來,我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熱愛獨立遊戲研發,但不利之處是:我沒有因此掙到錢,而且我投入了太多。就像我熱愛一遊戲研發一樣,如果我的平均每天工作時間短一些也會更好過,如果一天工作12-16個小時,一周工作六七天,你很難長久堅持下去。”

Hugh說,“這里有些話可能聽起來消極,但這里所說的都是實情,我在大學里練拳擊,雖然不像Adonis一樣健碩,但也是很有型的,但現在已經完全不比當年了。”

對於希望從事獨立遊戲的開發者們來說,在追逐夢想之外,也要充分考慮到前面可能遇到的困難,Jack說,“我們知道做獨立遊戲很難,但實際上困難超過了我們的想象。我有和妻子談過未來,她很多想做的事情都被擱淺了,比如買個房什麽的。如果我們再做一個項目,我就必須接外包工作了,我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什麽地方,所以如果你想要有一個穩定的未來,如果你想要名和利,遊戲業絕對不適合。”

但他同時表示,兩人其實是幸運的。作為開發者,兩兄弟犯了很多錯誤,但同樣也學到了很多經驗,如果不是親自從事獨立遊戲研發,很多東西是在大公司無法知道的,再加上生活成本低,所以繼續做獨立遊戲並非不可能。Jack說,“我不希望這篇文章變成所謂的獨立遊戲末日論,我很反對那種說法。我想說的是,遊戲市場是有的,問題在於曝光率和消費者認知度。曝光率是導致遊戲銷量低的原因之一,這並不是小事。確保你給媒體寫郵件的時候取一個好標題、把握好內容,實際上這都是有學問的,如果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你就只能出局。”

“的確,我們犯了很多錯誤,但是《Stardew Valley》的開發者也用了近5年的時間研發,沒有人說他浪費了五年的時間,因為這款遊戲成功了。所以你不可能提前做計劃,知道自己投入了五年的作品會是大作,我們沒法預測,所以只能不斷嘗試。”

另外,對於獨立開發者而言,運氣也是重要的。很多時候成功並不是你能決定的,你所做的就只有投入,如果失敗了,當然會讓人沮喪,但如果你可以對自己做出來的遊戲感到自豪就可以了,而且還會繼續投入更多希望獲得更好的結果,這就是所有你能做的。

Jack說,“如果失敗了也沒關系,我可以退後一步,對於自己盡力完成的遊戲感到自豪,或許五年、十年之後還會重新回到獨立遊戲領域,至少我已經做了一款自己的遊戲。”

文章轉自GameLook

獨立遊戲Brigador銷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09

神一樣的喬布斯的一次慘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29/158448.shtml

神一樣的喬布斯的一次慘敗
亞當·格蘭特亞當·格蘭特

神一樣的喬布斯的一次慘敗

經驗是一把“雙刃劍”,它讓直覺變得準確,提升人們對於新想法預測成功的概率。

經驗是一把“雙刃劍”,它讓直覺變得準確,提升人們對於新想法預測成功的概率。而對於一些“離經叛道”的創新者,經驗反而會束縛他們的手腳。憑直覺下賭註的史蒂夫·喬布斯毫無疑問更支持後者。

早在1982年,史蒂夫·喬布斯就說過:“如果你想進行創新性的聯想,你要有同他人不一樣的經歷。

然而,史蒂夫·喬布斯也曾因缺乏經驗做出誤判。

在電動平衡車“賽格威”上市前,坊間傳聞這將是一款革命性的都市人群代步工具,它控制平衡的能力比人體還要卓越,比起汽車則更加節能高效,你不需要擔心加油和停車等各種問題。風投者預測它會成為歷史上最先取得10億美元銷售成績的公司,並且是“比因特網影響還要巨大”的事。

喬布斯亦對賽格威非常著迷,打算向發明者迪恩·卡門投資6300萬美元,遭拒絕後又插手幹涉,決定免費為迪恩卡門提供半年的咨詢,隨叫隨到。

喬布斯被這個產品的創新性深深吸引,然而,他憑直覺認為靠譜的產品真的靠譜嗎?

由於價格過高,行駛道路不明確、使用場景受限等原因,賽格威的銷量裹足不前,甚至被《時代周刊》評為過去十年來10大失敗科技產品之一。

我們該如何評價喬布斯的此次誤判,又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示?

以下內容節選自《離經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變世界》:

史蒂夫·喬布斯第一次踩上賽格威就不願下來。當迪恩·卡門轉向其他潛在投資者時,喬布斯勉強拱手讓人,但很快又插手幹涉。喬布斯邀請卡門共進晚餐,如同記者史蒂夫·肯佩爾(Steve Kemper)所說,喬布斯“認為這個機器同迷人的個人計算機一樣具有創新性,他認為他必須要參與”

史蒂夫·喬布斯以憑借直覺下賭註而不是系統分析而聞名。為什麽他在軟件和硬件上的預測是準確的,而這次卻失誤了?三股強大的力量使他對賽格威的潛力過於自信:對相關領域的經驗缺乏、傲慢和熱情

經驗提升預測的準確性

讓我們先從經驗談起。許多NBC的高管對傳統情景喜劇有太多經驗以至於無法欣賞《宋飛正傳》的不同尋常之處,然而賽格威的早期投資者存在相反的問題:他們在交通運輸方面缺乏經驗。

喬布斯的專長在數字世界,傑夫·貝索斯是互聯網零售業之王,約翰·杜爾的大部分財富來自於對軟件和互聯網公司的投資,例如太陽微系統公司(Sun Microsystems)、網景(Netscape)、亞馬遜和谷歌。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創新者,但在一個特定領域成為創造者並不會使你成為另一領域的偉大預測者。為準確預測一個新想法獲得成功的概率,你最好先成為該領域中的創造者。

埃里克·戴恩帶隊進行的一項新研究向我們展示了其中的原因:我們的直覺只有在我們擁有很多經驗的領域才會準確。在這項實驗中,他讓人們觀察十只名牌手袋,判斷哪些是正品哪些是仿制品。一半的參與者只有5秒鐘時間進行猜測,這迫使他們不得不依靠自己的直覺。另外一半參與者有30秒時間,這讓他們可以檢查和分析手袋的特征。戴恩的研究小組還測量了參與者對手袋的經驗: 有些人有很豐富的經驗,擁有3只以上的蔻馳(coach)或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手袋,而其他人從未接觸過名牌手袋。

如果你本身就擁有好幾只大牌手袋,那麽你檢查它們的時間越短,你的判斷就越準確。對於那些有名牌手袋購買經驗的被試者來說,他們在5秒內做出的判斷要比他們在30秒內做出的判斷準確率高出22%。當你對手袋有多年的研究,你的直覺就會比分析更準確,因為你的潛意識擅長模式識別。模式識別是指對表征事物或現象的各種形式的(數值的、文字的和邏輯關系的)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以對事物或現象進行描述、辨認、分類和解釋的過程,它是人類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信息科學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如果你對手袋一無所知,那麽直覺對你不會有任何幫助。在面對不熟悉的事物時,你需要退後一步,評估它們。非專業人士在做過深入分析後會做出更加合理的判斷。

實用為王,註重客戶體驗

當史蒂夫·喬布斯直覺上認為賽格威會對世界帶來變革性的影響時,他只是被它的創新性所吸引,並沒有仔細審視它的實用性。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特雷莎·阿瑪比爾(Teresa Amabile)是創新領域最重要的權威學者之一,她提醒我們,一項發明要成功,不僅得是新的,更必須是實用的。在以無形的比特和字節為主導的數字世界中,喬布斯認為下一個突破性創新將發生在交通領域

賽格威是一個工程奇跡,騎在上面感覺很刺激。“它就像魔毯。作為一件產品,它本身是帶有變革性的,”當哈佛大學創業學教授比爾·薩爾曼(Bill Sahlman)把卡門介紹給杜爾時,他這樣說道,“但產品本身並不創造價值,客戶才會帶來價值。”

對於一群在交通運輸方面沒有經驗的人來說,他們需要做很多功課才能弄清楚賽格威是否真的實用。艾琳·李(Aileen Lee)是對這項投資提出擔憂的為數不多的投資人之一,當時她在美國最大的風投公司凱鵬華盈(KPCB)內部任杜爾的助理合夥人。在董事會會議上,李對於賽格威的使用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 如何給它上鎖?個人物品應該安放在車身的什麽地方?她還提出了深切而現實的擔憂:價格問題。“5000或8000美元的價格對普通人來說是很大一筆錢。”她回憶道,“我應該更加堅定地站起來說,‘我們還沒有把問題搞清楚’。”

另一個在投資早期就產生懷疑的人是蘭迪·科密薩爾(Randy Komisar)。他創過業,擔任過蘋果公司高級顧問、盧卡斯藝術娛樂公司(LucasArts Entertainment)首席執行官以及TiVo公司的創始董事會成員。“我認為我的想法同其他企業家一樣。我並不比那些人更聰明,但我看到了他們沒有看到的地方。我認為他們看到的是一項傑出的技術,以一種十分新穎的應用方式呈現了出來。當我們踩上這臺可以保持自我平衡的機器,在兩個輪子上移來移去時,感覺非常神奇。”科密薩爾回憶道,“它給我的第一印象非常驚艷。但是後來為什麽我沒有對它信心十足呢?”

當科密薩爾仔細研究了市場之後,他發現賽格威並不太可能取代汽車,倒可能會成為代步工具或取代自行車。他認為這一產品並不適合普通消費者。“這需要消費者在行為上發生巨大的改變,這一改變的代價高昂,卻價值有限,除了讓人驚艷的第一印象外並無其他。”他解釋說。

即使它被批準在人行道上使用(當時這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而且價格變得更為實惠,人們也需要幾年時間才會適應這種交通工具。他建議,應該關註這一工具在高爾夫球場、郵局、警察部門和迪士尼公園中的用途。“你會看到,在那些領域的應用存在成本—價值權衡,也許在這些領域中賽格威會有一些優勢。”

話雖這麽說,但科密薩爾仍持有保留意見:“我仍舊認為這種設備需要消費者極大地改變他們的行為,並付出高昂的代價。我尚不清楚這一設備是否會改善郵遞員的工作效率,考慮到郵政服務深受工會合同的壓制,我甚至不確定提高工作效率是否會成為郵政服務的目標。而在高爾夫球場上,人們已經習慣於整天開著電動車跑來跑去,他們為什麽要改用這種設備呢?”

驕傲帶來的誤判

而喬布斯堅持自己對於創新的直覺:“如果足夠多的人看到了這一機器,你就不必說服他們圍繞它來建設城市。人們是聰明的,它註定會獲得成功。”

正如諾貝爾獎獲獎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決策專家加里·克萊恩(Gary Klein)解釋的那樣,只有當人們在一個可預見的環境中積累了一定評判經驗以後,他們才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無論是給病人治病,還是沖進一幢燃燒的房子去救火,你身為醫生或消防員的職業經驗會讓你的直覺更準確。因為此時你已經熟悉的模式和你眼下遇到的模式之間存在穩定、堅固的聯系。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股票經紀人或政治預測員,過去發生的事件並不能給現在帶來可靠的暗示。卡尼曼和克萊恩證明: 經驗可以幫助物理學家、會計師、保險分析師和國際象棋大師——在他們工作的領域中,原因和結果的關系總是相當一致的。但是,對於招生人員、法官、情報分析員、精神科醫生和股票經紀人來說,他們並不能從經驗中獲得太大的收益。

在一個迅速變化的世界中,從經驗中得出的教訓會很容易把我們帶向錯誤的方向。由於變化的速度在加快,我們的環境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這使得我們在判斷新想法的時候,憑直覺變得不那麽可靠,我們越來越需要對分析給予重視。

鑒於喬布斯在交通運輸方面並沒有多少經驗,他為什麽如此相信自己的直覺呢?這就要談到我先前提到的第二個因素了。“驕傲會伴隨著成功而來。”科密薩爾解釋說,“如果我當時重申我的疑慮,喬布斯可能會說‘你不懂。你太傻了’。”科密薩爾對於交通和航空業的研究佐證了他的觀點:過去越成功的人,在新環境中的表現越差。他們過於自信,而且不太可能會聽取別人的批評意見,即使他工作的新環境與之前是完全不同的。

喬布斯就陷入這類成功陷阱:由於之前他的經歷證明了反對者的想法是錯誤的,他覺得沒必要聽取相關領域的創造者提出的意見,他不需要用他們的觀點來驗證其直覺是否正確。當他遇到迪恩·卡門熱情澎湃的產品展示時,直覺使他進一步誤入歧途。

本文內容摘自《離經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變世界

喬布斯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443

德撲人機大戰落幕人類慘敗 會打撲克的AI有什麽用?

經過五天的鏖戰,德州撲克人工智能系統Libratus毫無懸念獲得最終勝利。在這場德州撲克人機大戰中,中國龍之隊的六位牌手共與冷撲大師打了36000手牌,共輸792327分,AI完勝人類。

比賽的結局並不出乎意料,開賽之前,創新工場創始人、董事長李開複就曾表示:“對人類能贏感到悲觀,贏的概率不到10%。”事實上,今年1月,在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的Rivers賭場,CMU開發的Libratus人工智能系統就曾擊敗過人類頂級職業撲克玩家,那場比賽共持續了20天,對玩了12萬手,最終AI贏得了176萬美元。

會詐唬的AI

Libratus是一個玩無限德州撲克的人工智能程序,Libratus的策略並非基於專業玩家的經驗,所以它的玩牌方式可能有明顯的不同。基於在匹茲堡超級計算機中心大約1500萬核心小時的計算,它使用算法分析德州撲克規則,從而建立自己的策略,而且它能夠在比賽中,通過預測所有未來步驟的勝率來思考自己的下一步。

與圍棋強調計算和形式判斷能力不同,德州撲克更講究多人博弈過程,如何避免人性貪婪等弱點,並將科學的概率統計與靈活的實戰策略很好地配合起來。在圍棋、象棋等遊戲中,機器和人類在決策前可以獲得全部信息,而在德州撲克中,彼此無法得知對方的底牌是什麽,也不知道發牌員發出的下一張牌是什麽,在“不完整信息”下,人工智能需要根據經驗或概率統計知識,猜測對手底牌和下一張牌的可能性,然後再制定自己的應對策略。

“如果AlphaGo是一個超級天才,冷撲大師CMU系統其實一定程度上是一個EQ專家,是靠EQ來打敗你。”李開複表示。表演賽為求降低發牌中的運氣因素,機器人采用複式對稱發牌,兩兩成對的牌手其中一人將拿到與配對牌手對打的機器人底牌,因此六名牌手將拆分於兩個房間和冷撲大師對陣,比賽過程中還必須確保配對牌手彼此不能碰面交流。在整個比賽中,冷撲大師也經常出現一些“詭異”的打法,例如時常超池下註,給對手造成極大的壓力,並做出人類出於心理原因做不到但是正確的bluff(詐唬)。

“AI利用增強學習技術,從自我對局中學習最優的撲克玩法,而避免從人類的既定模式中學習經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李開複表示。不過,據了解,目前Libratus的算法還只適用於無限制投註的一對一比賽,如果將比賽擴展到更常見的多人制比賽,Libratus面對的挑戰會更大一些,還需要進行策略上的升級與調整。

人工智能應用挑戰

正如馬雲所提及的疑問一樣,人工智能打敗人類圍棋大師,所以會打撲克的人工智能在解決更為廣泛的現實問題方面又有哪些價值?在李開複看來,世界上大部分的信息還不是公開的,冷撲大師在面臨不完全或誤導信息時的推理能力,未來能夠解決在決策、外交、商業合作、談判方面的不確定性問題,成為人類的“參謀”。

但如同谷歌人工智能大勝人類圍棋大師,使得AlphaGo的能力被充分認知,但在商業化方法和能力方面卻並不明顯。以AlphaGo為例,需要學習數量龐大的棋局才可以掌握有效的下棋技巧,而冷撲大師目前的對戰形式也是一對一,而現實生活中德撲是多人遊戲,多人遊戲在計算上的複雜程度是目前冷撲大師所無法勝任的。

人工智能和冷撲大師所提煉出來的人工智能技術如何發揮其商業價值,李開複認為仍需要滿足三個條件:海量的數據、數據有標註、單領域。例如在金融領域,金融是虛擬的、由人創造的,數據量龐大且天生帶有標註,譬如股票的漲停、小額貸款是否還錢、買了保險後是否出事都是一種標註,這使得AI在放貸、銀行、投資、保險方面具有潛力。

“相較於告訴人們人工智能能做什麽,目前更重要的反倒是告訴人們,人工智能不能做什麽。”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余凱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他看來,人工智能進一步拓展的首要挑戰就是數據不足的問題。眾所周知,人工智能是建立在海量數據基礎之上,通過大數據訓練,來優化算法模型,以人臉識別技術為例,訓練這一算法模型需要至少百萬級別的圖片數據。

目前,人工智能主要是監督式學習,有監督的訓練就需要帶標簽的數據,因此數據的質量和精準度與輸出結果密切相關。“如何剔除數據中的噪音、垃圾信息,獲取優質且帶有標簽的數據成為新挑戰,這其中就涉及到無監督式學習或者半監督式學習。”地平線機器人技術聯合創始人、算法副總裁黃暢說。

另一大挑戰在於深度學習的推廣和場景遷移能力不足,每個領域的數據都需要重新收集、標準和再訓練,很難進行跨領域推廣。這些挑戰也是人工智能工業界和學術界急需突破的問題。“在招聘的過程中,懂得深度學習的人很多,而懂得遷移學習、增強學習,具備思辨能力的人很少。”第四範式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戴文淵告訴記者。

在實際應用層面,人工智能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正如李開複在比賽結束後的回應一樣:“人工智能已從完美信息的AlphaGo,延伸到了不完美信息的冷撲大師,人機對戰基本沒有懸念了,據聞AlphaGo近期即將來華和柯潔對戰,其實已經不再具有科學意義了,以後更應該關註商業領域的人工智能,在金融、醫療、教育等領域產生的商業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8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