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股價震盪》高盛最高喊上一千六 轉瞬變臉下修至八十六 外資也會看走眼散戶盡信恐大失血

2013-08-12  TWM
 
 

 

不到兩年的時間,宏達電市值驟減八八%,金額高達九千四百億元,最大的輸家當屬外資與散戶。從一度最看好宏達電目標價高達一六五○元,到如今看最低的目標價僅剩七十一元,外資評價宏達電的起落,幾可寫成一部台股最發人深省的投資啟示錄。

撰文‧謝富旭

兩年前,宏達電獲利最意氣風發時,外資給予最高的目標價達一六五○元;如今,隨著宏達電獲利急轉直下,即使背負市場罵名,眾多外資券商分析師甚至不留情面地調降宏達電目標價至兩位數(七十至九十幾元)。但宏達電股價落難,最大的苦主不僅是散戶,連外資(指外資券商所服務的客戶)本身也損失慘重!

從證交所的宏達電外資庫存觀察,宏達電股價於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寫下一千三百元的天價時,當時外資持股高達五十三.一萬張,占宏達電股權六二.六%,可謂外資持股過半的「外國公司」。自此之後,宏達電展開驚心動魄的三段跌勢,一直到第二段跌勢展開,外資才猛然明顯減碼。

外資也是受害苦主

儘管損失慘重 卻能即時停損減碼 第一段跌勢是從一千三百元跌至四百元,時間是一一年五月至一一年十二月初。這七個月,外資對宏達電「崩壞」半信半疑,於是僅減碼六.八萬張,約一二.八%,但期間宏達電跌幅卻高達六九%。

外資減碼宏達電,賣價大多落在四百元以下,在四百至一五○元,外資總計減碼宏達電高達二十五.三萬張,外資持股比重從五三%驟降至二三%,可見,外資操作宏達電不見得有多高明。這是外資「買方」(主要是指共同基金與對沖基金)的情況,充當投資軍師的外資「賣方」(指外資券商研究部門),其對宏達電的建議,說實在也是半斤八兩。

外資「賣方」對宏達電目標價的預測高點集中落在一一年四至五月,當時宏達電股價已來到一千二百元上下;然而,由於宏達電獲利數字火紅,外資賣方分析師紛紛對目標價給予極高的評價,清一色估一千元以上。當時較保守的摩根士丹利給一千一百元,而高盛給一千六百元,摩根大通與巴克萊也分別給一千六百與一六五○元的極高評價。

一一年七月,宏達電與蘋果間的專利侵權官司白熱化,花旗分析師張凱偉開出第一槍,將宏達電目標價從一四七○元降至九七○元(當時宏達電股價仍在千元以上),甚至引發後來宏達電提告。同年八月間,宏達電罕見出現大批經理人股票申讓潮,股價加速下跌。然而,一直到一一年十一月至一二年一月初,外資賣方分析師才明顯調降目標價。但是,與宏達電最有淵源的高盛,仍給予七五○元高評價,其餘約落在四百至六百元。

因此,一般投資人如果太相信外資研究報告,在一千二百元上下買進宏達電,並期待會漲到一千六百元,不但不可能賺到錢,還會嚴重套牢,並且隨著宏達電股價暴跌而難以自拔。

所幸,台灣投資人對追高股價一直存有戒心,從散戶指標──融資餘額觀之,宏達電股價攻上千元關卡時,融資餘額不增反減,因此套在千元以上的投資人應該不多。

問題是,散戶也許抗拒得了外資報告給宏達電目標價一千六百元的魅惑,卻抗拒不了宏達電從一千三百元天價腰斬後,股價看似跳樓大拍賣的誘惑。

去年五月中旬,宏達電股價失守四百元大關,融資餘額至此開始爆量激增。宏達電融資餘額從三萬餘張一路飆升,即使股價跌破一六○元融資追繳火線,融資餘額仍節節升高至七.六萬張,雖顯示散戶打死不退的意志,但卻損失慘重。相對之下,外資法人大幅減碼宏達電雖落在四百元以下,儘管損失不貲,但其壯士斷腕般停損減碼的決心,則是散戶不能及。

別把外資報告當成寶

看不準是正常 長短線參考價值均不足從目前宏達電股價僅一五○元上下觀之,對照外資過去兩年對其所做評估,頗令這群年薪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外資金童難堪。其中,高盛的角色最值得玩味。

高盛不僅是第一家喊出宏達電千元目標價的外資,宏達電現任財務長張嘉臨與前投資人關係部門主管鄭昭義,均是從高盛挖角而來,兩家公司關係匪淺,也引發外界聯想。在調降宏達電的動作中,素來以快、狠、準著稱的高盛竟頻頻慢半拍,恐讓其客戶對旗下分析師的信心產生動搖。

不可抹滅的是,在宏達電飆漲的過程中,外資圈中就屬高盛最能「動燭機先」。一○年九月,在宏達電股價剛站上六百元關卡時,高盛就率先喊出千元目標價轟動市場。一一年三月,宏達電剛站上千元大關,高盛再喊出一千四百元目標價(隔一個月後又上修至一千六百元);同時大膽預測宏達電市值三至五年內將翻至一千億美元(當時市值約三百億美元),把宏達電多頭氣勢帶到沸點。

不過,沒想到的是,高盛分析師眼中的一千億美元大夢,如今卻變成宏達電市值從新台幣一兆多元衰退至一千億元市值保衛戰的惡夢。許多不明就裡的投資人,不僅在網路上謾罵,甚至有陰謀論之說,指外資說一套做一套,出報告時,明明就是看多,但外資客戶卻處於賣方,而對外資頗不諒解。問題是,外資分析師真的有意與公司派聯手,坑殺散戶嗎?

曾在外資券商擔任過研究主管的晉昂投顧總經理洪瑞泰說:「外資對個股目標價喊得太高或太低,並非出於惡意,僅能歸咎看不準而已。老實說,市場看得準的分析師本來就不多!」洪瑞泰指出,不管是外資還是本土券商分析師多半是做趨勢研判,看趨勢本來就容易有偏差,總是越漲越看好,越跌越悲觀。

所以,投資人千萬不要把外資分析師研究報告當成寶。大眾證券自營部主管張智超雖有蒐集與閱讀外資研究報告的習慣,但他說:「外資報告在見報前二至三天,往往已經先給VIP級的大客戶看過,讓大客戶提前布局。因此,當外資報告曝光於媒體時,大客戶們該做的都做完了,在短線上已不具任何參考價值!」至於長線,外資券商服務的共同基金操作時間也落在半年至一年,嚴格來說不算是真正的長線。因此,要買睡得著覺的價值型股票,參考價值也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近幾年來對沖基金影響力日增,外資賣方分析師為迎合客戶所需,對股價短線動能的研究與關照著墨漸深。許多外資圈人士也默認,對沖基金占其外資券商的下單量比重,已經凌駕長線的退休基金或共同基金,躍居成台股外資中「控盤」的主流。

對沖基金成為主流

研究報告用詞勁爆 才能吸引客戶上門這種情勢,無形中將促使外資券商的研究報告無論在觀點或措詞上益加犀利與聳動。一位不願具名的外資分析師說:「其實,我們和媒體一樣,內容要夠勁爆,目標價要夠驚悚,才會勾起客戶買賣的意願。」因此,宏達電第二季法說會一召開完,各家外資無不卯足全勁,用最犀利的觀點、最勁爆的文字,以及最殘酷的目標價「互別苗頭」。

比如說,某外資券商以「掉下來的刀子」為題分析,宏達電仍看不到任何反轉跡象,目標價給予七十一元。也有外資券商以「歷史上從未有手機公司起死回生過」為題,認為宏達電再起機會渺茫,給予自認為「很慷慨」的九十七元目標價。

外資對宏達電股票上的痛賠,以及外資分析師對宏達電評價的看走眼,足以作為投資人殷鑑。畢竟,再精密的財務系統與評價模式,也無法預料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與產業競合,更遑論看穿幽微陰暗的人性。

從過度樂觀 到過度悲觀── 宏達電近年股價走勢與外資預測目標價蓄勢待發2010年9月,高盛將目標價從800元調高至1000元,是第一個喊出宏達電上千元的外資券商。

爭先追漲2011年3月,高盛預測宏達電市值在3~5年將成長至1000億美元,當時宏達電市值僅300億美元。喊出目標價為1400元。

過度樂觀2011年4月,高盛調高宏達電目標價至1600元。

警訊乍現2011年7月,宏達電與蘋果專利權官司失利,花旗分析師張凱偉率先下調目標價至千元以下的970元。

豬羊變色2012年1月,宏達電遭蘋果與三星瓜分市占率,外資看法轉趨分歧,麥格里下看450元,高盛為750元。

徹底絕望2013年8月,宏達電上市以來首度出現虧損,外資大降目標價至70~150元。

市場看衰 目標價最低下修至71元──外資法人對宏達電財務預估外資券商投資評等目標價

(元)今年EPS

(元),

預估明年EPS

(元),

預估

巴克萊資本證券減碼122(降)1.680.56 巴黎證券賣出71(降)-1.42-0.84 里昂證券賣出93(降)-2.202.50 聯昌證券表現劣於大盤101(降)0.095.86 瑞信證券表現劣於大盤(降)120(降)3.529.68 高盛證券賣出(降)86(降)-0.381.88 匯豐證券減碼98(降)-2.10-1.20 摩根大通證券減碼1002.911.29 美銀證券表現劣於大盤92(降)-0.702.90 麥格理資本證券表現劣於大盤924.513.14 摩根士丹利證券減碼99(降)-1.50-0.03 野村證券賣出135(降)1.324.41 花旗環球證券賣出97(降)0.021.57 瑞銀證券賣出86(降)-0.381.42 元大投顧賣出90(降)2.015.29 凱基投顧賣出85(降)-0.043.02 資料來源:各外資券商或外資部門研究報告 整理:李洵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94

掃到TRF颱風尾 銀行業恐大賠790億 產業衝擊》客戶若爆大規模違約潮 保證金須自行吸收

2016-01-18  TWM

人民幣急貶,災情最慘重的是TRF客戶,就連上市櫃公司都踩到地雷。隨著保證金追繳令萬箭齊發,一旦客戶繳不出來,承作TRF的銀行可能慘賠。

二○一六年才開市短短十天,就有四家上市櫃公司在證交所公告重大訊息:因受到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的影響,衍生性商品部位已實現及未實現虧損,就高達新台幣四億多元。

其中,全球最大專業熱導管製造廠業強科技,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公告的重大訊息顯示,人民幣衍生性商品虧損高達七千多萬元,而公司帳上的未實現損失仍有一千九百多萬元。業強去年前三季已虧損五千一百多萬元,去年底的匯損對全年獲利恐雪上加霜。

這四則重大訊息並非全貌,因為上市櫃公司公告衍生性商品虧損,並非主管機關強制規定,而是依個別公司自訂標準和虧損比率而公告;因此,目前看到的上市櫃公司人民幣匯損,可能僅是冰山一角。

獲利有限、虧損無限!

TRF賭錯方向 虧損從兩倍起跳這些上市櫃公司因避險或投資的目的而操作衍生性商品,包括了近期引發金管會強力追查的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而只要人民幣續貶,這類商品對企業所引發的災情,就會以「匯差×本金×槓桿倍數」的速度急劇惡化!

原因是,過去兩年賣出的TRF,賭的是人民幣單向升值,而且屬於「獲利有限、虧損無上限」的交易。

所謂TRF,是一種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的選擇權商品。客戶選擇一個人民幣價位及額度,贏的時候可賺「本金×匯差」;但賭錯方向、輸的時候,卻是必須乘上槓桿倍數加倍奉還,虧損金額通常是本金的二至三倍。

通常,客戶僅須繳交一定額度作為保證金,一般為交易總額度的五%至一○%;如果看錯匯率方向,且匯價觸及約定好的「補繳保證金」價位,那麼,在每月比價結算時,就會被追繳保證金。

可怕的是,在到期日前,客戶無法單方面喊停,這張合約將持續累計損益至契約截止;也就是,如果匯率走向一路與客戶的設定相反,虧損金額就會無上限地推高。

「客戶每個月光繳保證金,就要五、六萬美元,約新台幣一五○萬至一八○萬元。」一名承作TRF商品的永豐銀行資深業務經理形容,人民幣續貶,已讓許多中小企業客戶如坐針氈,承受龐大的資金壓力。

人民幣可能續跌!

TRF將成銀行獲利最大變數金管會銀行局局長詹庭禎表示,目前國內業者手中的TRF商品,多數是在一四年年初銷售,當時契約價格主要設定在六.三元至六.五元(兌一美元),一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破原先設定的價位,銀行就會發出追繳保證金通知。如今,人民幣貶破六.五元,許多客戶必須增補保證金,倘若繳不出來,就會發生違約,在「客戶」與「上手銀行」(外資銀行)間扮演仲介角色的國內銀行,就得自行承擔損失。

現在,狀況來了,不僅保證金追繳令萬箭齊發,而且人民幣貶值的趨勢幾乎已成市場共識,這使得客戶補繳保證金的意願驟降,國銀承擔損失的風險一夕攀高。據一名金融產業分析師向富邦、台新等銀行查詢發現,很多客戶已無力再補繳保證金,最後虧損恐將由銀行買單。

而根據惠譽信評發布最新報告,假設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六.三五元重貶一○%(至六.九八五元)的最壞情境下,有四成的投資人可能無法償付保證金,必須由銀行買單;那麼,銀行的TRF可能損失將達到約新台幣七九○億元,超過整體銀行業一年獲利約三千億元的四分之一。

外資券商龍頭高盛認為,人民幣匯率走勢仍然看貶,且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破七元的機率很大。由此看來,TRF部位的虧損,恐成為拖累銀行業獲利的最大變數。

這也說明了,為何金融股會成為二○一六年第一周股災的重災區。今年第一個交易日、一月四日當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破六.五元大關,籠罩在TRF陰影下的金融股首當其衝。當日賣超的前二十檔股票之中,金融股就占了十二檔,金融類股指數更重挫三.五二%,比大盤跌幅二.六八%來得慘重。

據目前所知,承作TRF數量較大的金融機構,以民營大型銀行為主,包括中信、國泰世華、台北富邦、台新、永豐等銀行。「唯一的好消息是,金融股的TRF地雷已經爆得差不多了。」一位業者如此表示,原因在於,為期兩年的TRF契約,大部分將於今年第一季到期,且許多銀行已提存保證金因應。

用新約補舊約!

說服客戶用槓桿而來資金再下注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金管會於一月五日緊急調查銷售TRF商品的前七大銀行,發現國銀墊繳給上手銀行的衍生性商品存出保證金(潛在損失部位)再度攀升,預估整體銀行代墊的保證金已飆破新台幣二千億元。而且,若和去年九月人民幣貶值災情慘重時相比,已經又過了三個月,但存出保證金的金額卻相當;意味著部分業者似乎正以「用新約補舊約」的方式,讓客戶不只繼續抱著虧損累累的原有契約,甚至又簽訂了一份新的TRF契約。

其作法是利用客戶簽訂新約後取得的權利金收入,補足舊約必須要追繳的保證金,但這種作法,往往也會讓客戶愈陷愈深;雖然新約會有新的人民幣匯率損益平衡點,也有可能讓客戶獲利,但銀行在客戶已經無力補繳舊約保證金的狀況下,說服客戶用槓桿而來的資金再次下注,值得商榷。

在一四年以前,銷售衍生性商品的金融行銷部門(Treasury Marketing Unit,簡稱TMU),曾被視為銀行金雞母;惠譽信評指出,銀行銷售衍生性商品的獲利貢獻度,過去常態性維持在一四%上下。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隨著一四年人民幣回貶引爆TRF地雷,這項業務已被金管會限縮,TMU對銀行的營收及獲利貢獻度大幅下降;甚至因為造成銀行損失並引發客訴糾紛,而被銀行內部戲稱TMU為「麻煩製造部門」(Trouble Making Unit)。

事實上,近期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確已受理三件TRF相關的申訴案件,金額達三十萬美元。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總經理張冠群指出,申訴案件以「招攬糾紛」居多,也就是銀行理專在招攬業務過程中說明不足,或推薦了與客戶風險承受度不符的金融商品。

無論是上市櫃公司或中小企業,目前看到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虧損,僅是冰山一角;更麻煩的是,人民幣匯率走勢仍然看貶,一旦持續貶下去,恐怕會出現大規模違約潮,銀行也在剉咧等。

撰文 / 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29

內地防IS 拒三國旅客經港北上 叫停便利簽證 東南亞訪港客恐大減

1 : GS(14)@2016-08-10 07:37:09

■一個訪港泰國團原行程包括到深圳一遊,但因內地取消便利簽證而泡湯。徐雲庭攝


【本報訊】內地疑為防範恐襲,近日收緊旅遊簽證,多名香港導遊訴苦,指上周六起內地關員以政策有變為由,突拒讓持有「便利簽證」的泰國團友入境,團友被迫折返香港改變行程,旅行社要補貼費用,蒙受損失。《蘋果》追查發現內地近日已暫停向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訪港旅客發出便利簽證,料每月受影響旅客多達10萬人,盛傳收緊簽證是為防範伊斯蘭國(IS)恐怖分子喬裝旅客潛入內地恐襲,但旅遊界指新政推行太倉卒,促適量放寬免打擊旅遊業。記者:徐雲庭 陳志偉



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證實收過數間旅行社求助,指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三國的訪港旅客,近日突不獲發出「144小時便利簽證」到內地旅遊,業界懷疑與防範恐襲有關,議會亦已向廣東省旅遊局查詢,但未有結果,議會希望內地可盡快向旅行社交代。144小時(6天)便利簽證是內地2000年起實施的刺激旅遊措施,容許外地到港旅客可免費申請簡易團體簽證到廣東省最多玩6天,港旅行社只須呈上團友姓名、出生日期及護照編號,再轉交內地接待旅行社即可代為申請,數小時可獲批,但團友須承諾在內地不能離團。



旅行社須臨時改行程


業界料去年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共150萬名訪港旅客中,近八成申請便利簽證到內地遊覽,即每月近10萬人(全年120萬人)。但消息指便利簽證申請太簡易,內地擔心IS恐怖分子會藉此扮遊客潛入內地施襲,加上杭州即將舉行G20領導人第11次峰會,因此近日停止向來自上述3個伊斯蘭教徒較多的國家旅客發出便利簽證,料限制最少維持一個月。有香港導遊訴苦稱上周六限制再升級,連已手持有效便利簽證的三國團友都被拒入境。由於事出突然,早已預訂內地酒店的香港旅行社被殺個措手不及,並遭旅客投訴;有旅行社除要臨時增加港澳行程,並要補貼團友在港酒店的費用。「旅行世界」負責人梁耀霖指收緊簽證一事太倉卒,據他所知被拒發便利簽證的還包括巴基斯坦遊客。他指若長期停發便利簽證,可能打擊旅客來港意欲,因便利簽證免費兼申請簡單,但若要旅客在自己國家申請中國旅遊簽證,手續會較麻煩,並須多花數百元。他估計單是其旅行社每月也有數千客人受影響,料每月全港受影響旅客達數萬至10萬人。收緊簽證也影響東南亞商人,消息稱泰國商家以往到深圳公幹,多選擇抵港後於羅湖辦5天深圳落地簽證,不過本周起內地突不准泰國商家申請落地簽證,有商家被迫退回香港辦證,但同樣被拒,最終惟有返泰國再辦證,苦不堪言。無論是旅遊界人士還是旅客,都表示希望內地能盡快恢復便利簽證政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10/197302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1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