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港人酒莊山西怡園

2006-9-21  NM




九月,葡萄成熟了,法國波爾多區的酒莊已開始農忙。○六年的紅酒身價是龍是蟲,就看此時。

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國山西的怡園酒莊也在採摘收成,冀望釀出上好的紅酒。

怡園的出品,既成功進駐半島酒店,又曾獲國際級酒評家大讚人人啱飲,想不到酒莊主人陳進強,卻原來是個沒啥酒量的香港生意人。

半島酒店的中菜廳嘉麟樓,庫存超過二百款紅酒,大部分來自法國、意大利及澳洲等地,唯一來自中國的,屬怡園酒莊的出品。

能夠戰勝張裕、長城及王朝等國產品牌,貼上半島為怡園特製的招紙,該酒店侍酒師梁兆延解釋:「怡園的Tasya Reserve Merlot,口感輪廓鮮明,有複雜圓潤的乾梅及茶葉等味道,果酸充足,與嘉麟樓烤燴的肉類及燒味等菜式,口味配合。」

出名是酒癡的財爺唐英年,也讚過怡園的紅酒,具歐洲風味。該酒莊予人的第一個印象,也是如此。

歐風酒莊土氣主人

怡園酒莊位於山西太谷縣,在一望無際的葡萄園中央,聳立着一幢紅頂白牆的小屋,屋前鋪着鵝卵石步道,大有法國酒莊之風。名叫怡園,便是取其入內心曠神怡之意。

只是,一見皮膚黝黑、腳踏露趾涼鞋,操半鹹淡廣東話的酒莊主人陳進強前來,馬上把記者拉回現實。今年五十五歲的他,坦認最初根本不懂欣賞紅酒:「酸酸澀澀的,我寧願喝可樂。」相當反高潮。

陳進強在印尼出生,十四歲移居大陸。不到兩年,便遇上文化大革命,曾被國家遣往蒙古放牧、做過工廠苦工,廿一歲時被派到山西唸大學。畢業後申請與在港的父親團聚,在灣仔開設印尼辦館,背景身世與形象高貴的紅酒,沾不上關係。

法國人改命運

命運自八十年代初,遇上法國礦砂公司董事詹威爾(Sylvain Albert Janvier)後改寫。兩人經朋友介紹,拍檔做錳礦砂原料的生意。其後生意愈做愈大,至九十年代初,陳進強把公司寶佳上市(103,現稱首長寶佳),一年後即賣予首鋼;後來經營皮革生意,公司龍田亦於九七年上市(578,現改名恒發世紀,現市值約一億二千萬元,陳進強持有約兩成九股權)。

「那時做什麼都賺錢,把寶佳賣了賺三、四億,炒一炒樓又賺幾千萬,錢來得很快。」陳進強道。

有了錢,他一家十幾人由北角八百呎單位,搬到現價約八千萬元的紅山半島獨立屋。有次,他跟詹威爾到地中海的小島度假,二人面向夕陽大海,對酒當歌,他才開始懂得品紅的樂趣。

認真偷師一絲不苟

所以當現年六十多歲的詹威爾,於九六年退休時,提議一起辦酒莊,陳進強二話不說便答應。他說:「我本來打算在法國買個酒莊,價錢才一、兩百萬美元。但我一看他們的損益表,不得了呀,沒有一個賺錢的。買酒莊不是問題,可不能年年賠錢!」

法國酒莊多如恒河沙數,競爭激烈,且釀酒成本高昂。除了著名酒莊外,不少小型酒莊其實連年虧蝕,甚至要把賣不出去的葡萄酒煉成工業用酒精,以減損失。

而且在法國開酒莊,通常須擁有農地,但在中國釀酒,只須說服農民種植葡萄,再每年買入收成便可。想來想去,陳進強還是決定在人工便宜的大陸,投資二千萬元人民幣,由零開始。

那時,詹威爾更特地從法國請來葡萄專家Denis Boubals到大陸實地視察選址,最後敲定設在山西,皆因那兒日夜溫差大,雨水少,土釀酸鹼度合宜,最宜栽種葡萄。

然後,他們又專程從法國進口葡萄藤與木桶,並以過百萬元年薪,請來曾在法國Saint-Emilion地區釀酒、有四十年經驗的高林(Gerard Colin)主理。陳進強認為:「紅酒不是中國人的東西,一定要跟法國學習。」

文化差異巨大

惟千算萬算,還是困難重重。

首先,平常喝慣高粱酒的山西農民,根本難以理解為何忽然間要砍光原來的蘋果樹和粟米,改種葡萄。再加上葡萄要適應土壤,起碼要等到第四年的收成,品質才合乎釀酒標準。陳進強可以邊建酒莊邊等,但生活僅夠餬口的農民,怎能等?

最後,陳進強要答應幫忙轉售開頭三年的收成;於第四年起,擔保農民每畝地每年最少有二千元人民幣的收入,比以往種粟米多三倍;並出動縣長及鄉長保證,才於九七年,種下第一株葡萄藤。

另外,釀酒師高林也讓他頭痛不已。「他一天到晚黑着一張臉,天天罵人。就說廁所吧,巴黎的廁所沒有臭味很正常,但中國農村的廁所,怎可能沒有臭味呢?」陳進強說,「當時,我另外請了個中國釀酒師,但他經常和高林說中國那套。高林最不喜歡這樣,堅持要把他辭退。」他只好囑咐其他員工,盡量遷就高林。

然 而,高林確為高手,怡園於○一年才正式釀酒,結果初試啼聲,即獲好評。國際酒評家Jancis Robinson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說,怡園的Tasya Reserve Merlot 2001的質感豐厚圓滑,有明顯但不過分的法國木桶香味,「Please to serve anyone」。

賣酒難貨積如山

酒再好,但賣不去也是徒然。怡園的紅酒,最便宜的每瓶也賣六、七十元人民幣;人家張裕、長城及王朝等,在超市只賣十多元,年銷過千萬瓶。陳進強憶述當時的滯銷慘況:「很可怕,○一年積存八十萬瓶,○二年又八十萬瓶,酒堆得像山一般高!」

他續說:「有一次,我兒子來酒莊,一看到我的酒便說:『爸爸,難怪你的酒賣不出,看上去似支豉油!』這句話很傷我心!」

但這記當頭棒喝,令陳進強意識到以往怡園只重視釀酒過程,包裝卻用成本兩、三元的國產貨。故他決定改用法國製的平滑玻璃瓶;丹麥製的高密度木塞,把酒保存得更好;瓶上的招紙,找專人設計,在香港印刷,包裝成本五級跳。此外,他又開設專賣店,推出精美的雕花木製禮盒,營造高檔形象。

記者到其太原市內的專賣店視察時,客人黃先生剛好上門買了五箱紅酒,他說:「我幫公司買來送人的,今年已買入四、五次,因為夠體面。」就連山西省政府,也選擇怡園出品作為招待外賓的指定紅酒,貪其產自山西,夠代表性。

守得雲開虧轉盈

為打響知名度,陳進強更積極參加酒展,四出找酒評家試酒。香港《酒經月刊》的總編輯劉致新說:「怡園寄過兩瓶酒來,叫我試,但要我試之前,不要看品牌。」如此避忌,皆因陳進強遇過不少對中國酒有偏見的人:「有些人一看我的酒,就說自己平時喝Lafite!」

現時怡園每年產量約五十萬瓶,當中超過一半在山西賣出,其餘則分銷到東南亞及香港。

陳進強自豪的說:「我的酒可能仍未比得上法國酒,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認,我很認真的在釀酒!」

去年,他的認真有了回報,怡園終轉虧為盈,賺得百多萬元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