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計一大輪都唔知自己想點──投資最忌計死數(2010/10/01)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5975

在討論區發現有兩個計死數的例子:

http://www1.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3161883

一個人花8塊錢買了一只雞,9塊錢賣掉了,然後他覺得不劃算,花10塊錢又買回來了, 11塊錢賣給另外一個人,問他賺了多少錢?


答案不是一元嗎??
我念呢題唔可以計出黎

8<---本錢
9<---第一次賣所得
賺<---1元

現有9元

10<---第二次買入的本錢,由於之前只有9元,所以這次要另外再攞多1元,因此已把之前所賺得的1元扺消,變成賺0元
11<---在0賺蝕的情況下以10元購得再以11元賣出
因此最後賺了的是1元

大家唔好自己加任何情況落去(本身拎住20蚊 or 問銀行借等等)這會改變左問題既本質

有D人話兩個買賣是獨立的,但很明顯是接著的,利用之前所得再買(其實識中文嘅人都會知啦,如果你仲係堅持係分開計的話,唔該學好D中文先啦;仲有1+1計黎把鬼咩,如果真係既話,叫板主封佢ID啦)

而單純用數字去計,由於不明因素(我真係唔識講>.<是一定會計錯的

大家討論下~~~

我認係念錯左,應該係2元,不過我依然堅持買賣不是獨立的!


http://financ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161093&extra=page%3D2&page=1

貶左都唔知...財經透視Edmond個案是很多香港自住業主的縮影
                                                                                    

年多前Edmond以 $1,600,000購入屯門單位,現己升值至 $2,200,000,賬面(表面)賺 $600,000,業主會因此而考慮換貴些或大些單位,如德福,表面上也是正確。但實際上是了$300,000。因為德福年多前 $2,300,000,現也升值至 $3,200,000。Edmond和很多自住業主也計不出和不知道。

以下運用了兩種不同形式去讓大家知道Edmond怎樣 $300,000:

形式一)
-
$900,000 + $600,000 = -$300,000 (未計佣金律師雜費等開支)
(被賺) +   (賺)  =   

形式二)
$1,600,000 (原樓價) + $600,000 (賺) + $1,000,000 (補貼) = $3,200,000 (德福)
除去$600,000賺,即Edmond今天需要用$2,600,000去買入德福

較年多前只買$2,300,000為多
$2,600,000 - $2,300,000 = -$300,000
(今天買)   -    (年多前)  =   

答案:

其實樓價越升,賬面數越升,但自住業主實際就越「」一旦換大些或貴些的單位。
由於Edmond和自住業主只著重自住物業升值,嚴重忽略了周邊物業也同時升值這一環。



計一大輪數做一大堆scenerio,結果都唔知道自己想點至囉到最多著數。
既然人類沒有預知能力,就無可能事前知道邊個係最好決定,有賺咪得囉!
計多左又唔會變先知的,反而令到自己無所適從,睇唔到大方向。

股票、物業等投資呢個遊戲其實好簡單:

在市況淡靜價格較低時,盡你最大的能力同時要穩陣地買入優質資產
到市況火熱人人心紅時,減倉減風險增加資產流動性及變現性

早一兩個月,筆者係咁話樓貴股票平,而家大家知發生緊乜事嗎?
筆者辜且將投資簡化為:錢(含外幣)、股票(包括非衍生的證券及票據)、實物(包括樓),這裏已包含超過七成人的投資額度。
以目前低息環境,錢呢個項目可以不理(包括人民幣,其實升極都有限)。
股票,要精於選擇(大學問黎)
實物,大部份反映貨幣的購買力貶值,而樓宇可以平息借,又可以使用或收租。

請大家看看下圖:



這 裏介紹一個概念:西格爾(Jeremy J. Siegel)常量──6.5-7%的實際股票收益率。根據美國過去二百年的數據,扣除通脹後,股票的年收益率一直處於6.5-7%之間(《投資者的未 來》163頁),即每十年翻一番;債券實際收益率是3.5%;票據和其他短期貨幣市場資產為2.9%;而黃金只有0.1%;貨幣就慘了1美元的購買力經 204年後,只剩下6仙(6%)。

筆者沒有西格爾先生的耐心去計算香港物業的收益率,以下是四叔傳附錄內的資料:



1996年以後的資料在此:

http://www.rvd.gov.hk/en/doc/statistics/his_data_2.pdf


http://www.rvd.gov.hk/en/doc/statistics/rvd1_1.pdf



計算的方法是B類單位每平方米價格,除以10.76,2010年7月的數字如下:

港島區:$8,001(比1965年高156倍)
九龍區:$6,633(比1965年高127倍)
新界區:$4,505(比1965年高104倍)

恆生指數1964年7月31日基數100點,以目前恆指約22000點計,增長了220倍,可見如果能追及大市(比如買盈富基金),股票的回報比物業高。

但不要忘記,物業有槓桿,就算跑得最慢的新界區,大約做兩倍槓桿(五成按揭)已幾乎可以追及(當然要計按揭利息),港島區更只需做1.4倍槓桿(三成按揭)。

用最小本錢,做最大生意,控制最大資產,這些才是大數。鬼唔知買德福(金額)升得多過屯門咩!不如話買九龍站甚至山頂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